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合集五篇)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合集五篇)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合集五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

黄全章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积极追求的目标。所谓有效,是指学生在三维目标上能够获得真正的发展,这是课堂有效与否的唯一指标。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达成最有效的教学?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合理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合理创设有趣味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但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有价值的、有效的,应蕴涵一定思考深度的数学问题,即能让学生“触景生思”,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或挖掘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进行有效互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

学生有了参与意识之后, 教师应及时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这时必须突出教学的过程。教师要精心组织新授课程, 提供参与机会, 努力诱发学生积极思维, 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来学会新的知识。这时就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这些“多一点”告诫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时间、空间,保证学生的参与机会。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对于一个问题也爱多问几个“谁还有不同意见或想法?”“谁还能补充?”“再仔细想想还可怎样做?”等等,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多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三、进行激励性的课堂评价, 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有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它才会乐于学习。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让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在课堂评价中我主要采用了真诚的言语鼓励评价:如很好,很棒,不错,真精彩等;多彩的视觉刺激评价:如在黑板上评红旗,画笑脸娃娃,在黑板上画苹果等;温馨的体态暗示评价:如对表现好的孩子竖起大拇指无声的示意;孩子回答完问题后摸摸他的头、对他进行肯定或安慰。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回答

在数学课堂中,碰到学生有错的、有误的回答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了,老师不要马上更正或否定,而要让学生充分展现思维过程,发挥老师的教学机智,对症下药,灵活地处理,引导学生自己感悟,把这些错误变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生成资源。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应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错误”这一资源。教学不仅仅是告诉,更需要经历。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本来就应该在不断地探索和交流等活动中进行,而每个人的思维方法可以说是不尽相同的,在这样的探索学习过程中,出现偏差和错误都是正常的。对此老师都不应该粗暴的否定或不加理睬,而要耐心地听学生讲讲他的想法,让学生把思考问题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老师再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感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纠正。其实,数学课堂中的精彩很多时候并不是事先设计好的,因为学生的思维往往会出其不意,是我们在备课时很难预料到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给学生一个自由、民主的空间,充分展示学生思考、探索、交流的过程,使数学课堂中的错误转变成精彩一幕的“催化剂”,帮助他

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成长和成功的场所。

总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千方百计搭建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平台,自己只做这个平台的一块砖、一片瓦。课堂教学中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要把更多的话语权还给学生,要把更多的表演机会留给学生,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那么我们的学生将学得更自信,生活得更精彩。

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你是如何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的?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初探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教材内容,认真设计课堂教学过程,选择学生有兴趣的人、事、物、活动来创设教学情境,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一、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创设情境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教材内容,以学生有兴趣的事物、故事、游戏、活动,创设生动形象的、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堂有效教学的灵魂――多彩的学习活动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环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精心设计了以下活动。

1.动态演示,感悟数学的转化思想

上课伊始,让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并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是把平行四边形沿着一个顶点所作的高剪下来,平移到另一边,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是任意作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沿着高剪下来,平移到另一边也可以拼成长方形。这是把平行四边形

面积转化成长方形面积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是所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得到的。这是把三角形面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面积来计算。通过复习勾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进一步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起到了温故知新的效应。

2.动手操作,推导梯形面积公式

提出问题:梯形的面积能否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面积来计算呢?你又准备把它转化成什么图形的面积来计算呢?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然后一起用课前准备好的梯形纸片进行实验。学生的操作归结为四种:①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一般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②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③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④用两个任意的梯形拼不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汇报展示后,教师再用课件演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寻求突破点。最后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

3.讨论交流,加深理解

(1)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梯形上底、下底、高有何关系?

(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梯形的面积有何关系?

通过课堂上演示、操作、展示、交流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不仅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还学会了新知识,达成了预期目标。

三、课堂有效教学的保证――多样化练习

设计多样化练习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原则和保证。

在“质数和合数”一课时,我制作了这样的一个练习课件:把班上的座位表出示在屏幕上,学生按问题说出座号,被说出座号的学生就站立起来。①座号是最小质数的;②座号是最小合数的;③座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④座号是质数的;⑤座号是合数的;⑥座号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⑦站立两次的;⑧只站立一次的。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第一课时时,我设计了“搭火车”的练习题:每组第一个同学说一个分数,后面的每个同学说出和这个分数相等的一个分数,说对的就能搭上火车,说不对的就下一站搭车。这样的练习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一定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责编金铃)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2013年春季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赛什斯镇克岔小学彭振民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有幸今天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感到非常的幸运,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有效地课堂教学是我们在做的各位教师值得深思的教学话题。今天聆听几位教师的献课,显示各个教师的教学风格,勾画出赛什斯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一道道亮丽的教学风景线,无论在教学设计上,还是教学流程上都有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可谓教学有法无定法,同时也反映出一些在教学中一些需要共同谈讨的问题,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结合辅导站举行的小学数学同科异构的活动,就小学数学有效地教学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说的不对的地方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指教。

“减负增效提质”是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其最为重要而有效地途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是要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有效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也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难题,更是我们在新课改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要把握“三个环节”

1、教前要精心设计。

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2、教学中要处理好四种关系。

备课是战略问题,授课是战术问题,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课堂上应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即:处理好重点、难点与一般知识的关系;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关系;处理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3、教后的练习要优化。

(1)练习要有“方”。每一次练习都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每一次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成为练习设计的导航。设计的练习既要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更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2)练习要有“味”。练习有“味”,指的是练习的设计要兼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

(3)练习要有“层”。学生因个体的不同总存在着接受能力、思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练习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

(4)练习要有“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遗忘。因此,练习要把握“时机”。教师应抢在知识遗忘前,组织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练习。

二、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要注重“四个实”

1、结合实际。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数学同时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可以说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所以,我们所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实际生活、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即数学生活化,学以致用,那样学生学习数学时就会倍感亲切,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会迅速高涨,学习气氛也自然轻松、活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注重实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活动是实践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一类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特点。由此可见,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实践活动课”也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我们的教材中,出现在我们的教学中。“实践活动课”是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一种新课型。教材增设“实践活动”是课程标准新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操作等能力的重要途径。

3、讲究实用。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我们的教学又迎来了新的阶段。其中,生动的画面、悦耳的声音、优美的文字无不清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充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所以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实际需要,适当使用一些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课件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着其不足的地方。有时,精美的课件往往使学生过多的关注于其中的优美画面而忽视教学本身。并且,当教学中遇到偶发情况时,课件本身往往缺少应变,显得比较呆板,等等。所以说,媒体本身并

无好、坏之分,只要对教学有帮助,只要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有帮助,那就是好的媒体。总之一句话:适合自己的教学媒体就是最好的媒体,实用才是硬道理。

4、追求实效。所谓“实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节课乃至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乃至一位老师教学水平高与低的惟一指标。不管是应用什么教学方法、采用什么教学手段、利用什么教学媒体,一切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应做到“五个关注”

1、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10 以内的加减法甚至20 以内的进退位的加减,有的还能做100以内的呢。刚开学的时候遇到有些家长他们会很自豪的告诉我他的孩子学数学应该没问题的,因为孩子算题目很快。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的,那些以为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师布臵的作业总是出现错误,考试成绩也不怎么理想的。家长觉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实原因很简单,是他们误解了数学。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通过数学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习方法的传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点尤为重要,我们从一开始就给他们以准确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怎样听课,怎样参与课堂,通过“提问、合作、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2、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教师教学要有“对象”意识,不能“唱独角戏”,因为离开了“学”,也就无所谓“教”。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要“以人为本”。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要通过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来体现。

3、关注教学效益。

教师教学要有时间与效益观念,既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或“多花时间多出效率”。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和花多少时间,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

4、关注教学的可测性。

教师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并应尽可能使目标具有可测性,教学完结时,能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实施测量。应该把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综合起来,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效果。

5、关注教学反思。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本人几乎在每节课后都要进行这样的教学反思,并在“教学随笔”、“教后反思”中详细记录,用以指导自己不断提高有效性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水平。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讲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我们教师只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遵循教育规律,讲究教学艺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标尺,并能做到在学习后反思,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相信我们大家都能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上探索出各具风格的新路来。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题总结

东营完全小学

夸卓本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题总结

东营完全小学夸卓本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洗礼,学生变得爱问、爱交流,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不断闪现。现将这一阶段的有效教

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我通过课堂教学研讨、教学设计、反思、教学案例、教学经验的交流,发现问题,调整计划,提高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效,努力将课题的思想、课程的理念融入课堂。

为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我经常学习报纸杂志上的有关文章,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培训等,这些为课题的实践奠定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题研究成效

(一)教学方式变了。

现在的课堂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的教学方式。变成了教师引导点拨,运用“讨论”、“探究”、“发现”等方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从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到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由过去的“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再也不是权威的知识传授者,而是组织、引导、激励、点拨学生学习的亲密朋友,能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有效引导,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二)学习方式变了。

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自主学习,课堂变成了他们研究讨论问题,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探究创新,个性表现的乐园。课堂上,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积极发言讨论,提问质疑,批驳不同观点,争论研究,表演操作。

三、反思总结,全面推进课题研究工作

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着问题:

1.无效的情境

创设的教学情境与课程的内容没有实质性的联系,是在课程内容上人为裹的一层糖衣。

2.自主探索的“度”难以把握

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探索到什么程度,如何做到

恰到好处,仍需进一步探索。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显得匆忙、零乱,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也得不到发展,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规律的掌握、数学方法的运用、数学兴趣的提高等难以达到更高的要求。

四、今后打算

1.进一步检验并应用已研究的成果,让它在教学中起到实际作用。

2.把课题作小、做实,结合本班的实际进行研究以指导教学。

3.注重在教学中反复实践,不怕挫折,不怕失败;同时注意及时提炼、反思总结,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五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卢峰镇屈原学校刘建梅

摘要:数学是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必修课之一,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显现出了很多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问题措施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与“学”的脱节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相结合的过程,如果这两个方面相互脱节,形成不了互动,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由于课堂教学仅有短短的40分钟,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很多教师也尝试着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而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导致学生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意义。

无论是“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们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没有把“教”与“学”相结合,没有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这样当然就无法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

2.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由于受年龄限制,小学生对自身的控制能力相对比较弱,枯燥的学习很难使他们的注意力保持长时间的集中。而在现在很多的数学课堂教

学中,教师往往就是一支粉笔加一根教鞭上完整堂课,教学方法毫无新意,这种课堂当然很难吸引活泼好动的小学生。

3.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脱节

任何学科的学习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际运用,数学知识当然也不例外。然而现在的小学数学知识却缺乏实际运用的机会,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仅仅是用来应付考试的,没有机会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得学生往往觉得学习数学知识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从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索然。

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措施

1.把“教”与“学”结合起来,实现师生的良好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或者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达到良好的互动,进而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是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群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实施教学活动。例如,有的学生比较擅长计算类的题目,教师就可以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信心,当然还要针对一些学生的弱点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练习,以弥补弱项。

3.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实际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大到航天科技,小到买菜做饭,都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例如,笔者在讲授“百分数”的内容时,由于这部分的内容比较难以理解,于是在上课之前就收集了很多带有百分数的实物资料,通过这种实物对照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所学的内容,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学活动的全部,教师还应该针对一些课本知识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例如,在讲到“圆”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做一些

手工劳动:找一些圆形的实物,根据这些实物来学习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点;把自己画出来的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从而进一步了解圆的特性,这时候学生就会发现一些圆心、直径、半径等知识。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际操作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5.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软件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多的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一些过于抽象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候如果能够应用一些先进的教学工具,就能够使得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化。

总之,小学数学教起来很容易,但是要想教好这门课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多思考、多实践,力图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以便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谈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卢峰镇桔花园小学刘桃香

多数农村小学现代化设施比较落后,而远程教育为农村小学插上现代化教学的翅膀。远程教育中的数学资源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以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恰当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比“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够促使学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通过其形象生动的画面,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分析、理解并掌握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远程教育资源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以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入境动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美的感受中学习数学知识,大大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例如教学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数的大小比较”这一课,在引入新课时,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小乌龟比年龄”的“flash”动画,让学生边观看动画边听老师讲小乌龟比年龄的故事,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通过“比年龄”的活动,自然地复习了旧知识,巧妙地导入新课。真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指出: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可见,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性。运用远程教育的媒体资源,能有效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一课时,运用远程教育的媒体资源,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点,然后从这一亮点引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着这个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观察后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以及角的概念。教学比较角的大小时,播放“大角和小角”的“flash”动画,学生边观看边听“大角”和“小角”的对话,明白“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道理,通过这样动态显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获得正确、清晰的数学概念。

三、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无法要求学生完全到现实中学习数学,课堂上只能提供相对真实和模拟出的现实生活情景。远程教育的媒体资源能充分展现多样、生动、有趣的现实生活情景,有利于沟通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变抽象为具体,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理解,从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例如:北师大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奥运会”(统计图选择)这一课,利用远程资源制作三幅统计图:第25——29届奥运会金牌情况统计图(条形),第29届奥运会我国获奖牌情况统计图(扇形),第25——29届奥运会获得金牌变化情况统计图(折线)。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对

比,学优生经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很容易理解了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而且学差生在小组同学的帮助点拨下也容易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教学“图象有变换——旋转”一课,风车是怎么旋转的?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很难发现旋转的特征,通过远程教育资源的直观演示和小组讨论,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很清楚地观察到风车旋转的过程及在方格纸上画出的按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使学优生在观察、思考后轻松掌握并感受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角度。学差生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也很快掌握了知识。

四、现代远程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

1、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数学教师通过观看光盘和网上资源,如课改专题讲座、课堂实录与点评、数学教学优质课等,使我们了解到全国各地的新课改信息,获取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学习全国优秀教师先进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师更新观念。

2、利用《示范课》,提高教学水平。要引导教师走上现代化教学之路,充分利用好农远教育的示范课。利用示范课的示范性教学活动,教师们可以从教学结构、方法、手段和内容各个角度去学习,在相互交流中去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利用农远教育资源,教师目睹名师的教学风采,博采众家之长,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潜移默化的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3、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二次开发运用。由于地区差异、教材版本各异、学生情况差异等诸多因素,很多资源是不可以直接利用的,必须对这些资源进行二次开发运用。因此,要以远程教育接收到的资源为主体,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收集能适合我们本地区教育教学的资源,可以利用收集下来的素材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实现了多媒体教学。

总之,远程教育资源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切实有利于提高农村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谈小学数学思维与兴趣培养的一致性

桐木溪学校黄伟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兴趣与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不应该分开来谈。这样有助于学生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只有对学生产生了兴趣,对学习的反映思路也才最清晰。

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应在兴趣中培养思维能力,在思维培养中要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思维是根本,兴趣是思维的源泉,思维的培养是以兴趣为基础的。

【关键词】思维;兴趣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也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是站在自自的立场上来阐明思维与兴趣的重要性,把思维与兴趣分开来看。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将会更加完美,达到1+1=1,或1+1>2的效果。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从心理角度而言,如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有效的,它能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对激发学生兴趣谈几点体会。观察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产生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智力因素构成的重要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我认为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得到的。没有观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既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由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有了这个基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教学就根顺利了,体现了“直观”教学的优越性。

重视操作,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许多事实证明科学是动手“做”出来的。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做”数学,比如量身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米和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对其有具体的感知;走一段路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千米”的含义;称称一两块砖和一两枚硬币,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千克”和“克”的区别;剪几个对等的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又可让我们得出并掌握三角度面积的计算方法。总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引发我们创造性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位学生养成爱想问题、问问题以及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利和能力去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以下再对培养思维简单地谈一谈。

3.1 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一个优秀的教师会懂得针对不同的学生能力差异,采取不同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面对同一道数学题,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尽快地接受。如果起题意不懂,便可采用启发、举例的方法让学生接受,发现突破口,用通俗简易的手势或图形来化繁为简。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对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教师的方法下,通过发散性思维,使他们明白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从而产生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习惯。

3.2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这一点要求老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善于发现教材中所隐含的深

意,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做功夫。教师还应将拓展意识运用到数学课上。例如涉及到语文知识,可以多讲一些与其相关的,让学生们理解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且融会贯通,从真正意义上产生对知识需求的渴望。

3.3 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模式”

一题多题是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也是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源泉下面我们就来举一个一题多解的例子。

一辆摩托车上午3小时行驶了163.5千米,照这样计算,下午又行驶2小时,这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第一解法先求出平均l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然后求出下午行驶多少千米,最后求出这一天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是163.5÷3×2+163.5=272.5(千米)。第二种方法相对比较简便一些,先求出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小时,再求出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最后再求出一天共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是:163.5÷3×(3+2)=272.5(千米)。以上两种方法都很普通,这里还有一种新的解法,算式为:l63.5×2-163.5÷3=272.5(千米)。其中,163.5×2,表示行驶6小时的千米数,163.5÷3,表示平均l小时行驶的千米数;最后用6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减去1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就是这一天5小时行驶的千米数了。这便是一种创新的解法。

从以上所谈的这些看来,二者有一个共同点。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伴随着兴趣的产生的,而浓厚的兴趣是靠着反映敏捷的思维作铺垫的。两者之间一种无意识的连接关系,是一同成长的。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激发兴趣,也不能只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着眼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兴趣是思维发展的平台,思维是兴趣的基础,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思维潜意识中某些问题的探索而产生的结果。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通过变换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就可以发现新方法,制定新策略,长期坚持这样的方祛训练,学生一定能声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乐学、好学普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对“空间与图形”教学的几点认识与实践

卢峰镇桔花园小学肖志妮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接触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他们常常需要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描述这些事物在形状上的特征,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述他们之间的关系。由此看来,对学生来说:空间与图形是他们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是他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激励他们主动探索数学、审视生活、认识世界的重要载体,是帮助他们生存并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须的土壤。

因此,把握好“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便成为每个数学教师施教的理念。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的途径基本落实在计算图形面积或体积上。例如,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让学生掌握“S=ah÷2”这一公式,不论是数学教材,还是课堂教学设计,均会安排大量的各种纯计算三角形面积公式的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方法,这样便把几何教学当作了计算教学,从而使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力的形成和培养受到了相当大的限制。那么,如何把握好“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中的一些做法,谈谈对“空间与图形”教学几点粗浅的认识与探索。

一、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空间与图形

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经历,有些知识学起来感到吃力,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这些知识之前,组织学生参观或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我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每人设计并制作一段“篱笆”。全班同学回家后纷纷行动起来,用小棒、吸管、绳子等材料,仿照生活中的篱笆制作起来,有不懂的地方请家长帮助制作。学生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既认

识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又切实感受到数学对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价值。上课时,学生们分别拿出自己设计、制作的“篱笆“,有三角形架构的,有四边形架构的,我选出其中几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并且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设计意图,然后让学生利用自制的“篱笆”进行拉动实验,学生轻易地发现:三角形架构的“篱笆”拉动时不会变形,而四边形架构的“篱笆”拉动时很容易变形。整个环节,学生感到很轻松,原本感觉难以讲授的知识,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并掌握,并且还向老师指出较丰富的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并提出了许多有关“三角形的稳定性”的问题。有了这些亲身的、生活的体验,学生思路打开了,上课时非常投入,热情很高,学习起来特别轻松。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需要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的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比较抽象的。要解决空间与图形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就要充分运用“问题”进行教学,“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探索总是与问题联结在一起,问题既是探索的起点,更是探索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加强问题情境的创设,以疑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增长能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部分教学内容时,我在出示情境图后,创设了如下的问题情境:(1)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有三条路)(2)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中间)(3)设问:这是为什么呢?(不知道。学生处于无法解释原因而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4)揭示: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探索上面的问题……这种熟悉而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情绪,学生们迫切地想知道“走中间这条路最近”的原因,而主动去探索,去实验,去发现。从而让学生在问题导引下的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重视实践活动,实践得出真知

“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数学活动的过程。”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是在活动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究(共5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究(共5篇) 第一篇: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内容提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要比传授知识更重要。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意识”是先导,“策略”是关键,“能力”是目的。 关键词:应用解决问题价值意识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因此,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使学生认识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误区:一些学生对于概念、公式以及应用题标准类型题的解答均轻车熟路,而稍微一变化或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这足以说明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只停留在纸上谈兵;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仅以下面两节课堂实录为例,谈谈个人观点。 二、典型案例: 案例一: (1)铺垫: 首先咱们做个小练习:请每个同学写出自己学号的全部约数,写完以后,认真检查准备汇报.(2)、观察: 1、根据这些数的约数的不同情况,你认为这些数可分为哪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2、对这种分法你有什么看法? (3)、新授: 观察这类数(指质数),有什么特点?(它们只有1和本身两个约数) 像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也叫素数.(板书:质数) 想一想什么是质数?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请你举一个例子(指合数)那这类数可不可以也叫做质数,为什么?(不行,因为它们除了1和本身还有别的约数.)我们把这类数叫做合数.(板书:合数) 谁能说说什么是合数?请你举一个例子.案例二: (1)情景引入: 师:用你手中的小方砖,铺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看哪个组设计的方案最多。(用正方形纸片表示方砖,各组方砖的块数不同)并选出设计冠军。 生:小组积极活动。 师:巡视;“有什么困难吗?”出示一些信封,上面注有内装方砖的块数:5,21,8,19,43,26,15,2,23,4。 (2)探究学习: 师:“如果希望设计方案不止一种,你们组想选哪几袋?不选哪几袋?”为什么? 生:小组研究讨论。 概括出质数、合数的特点和概念。 (3)应用与发展: 师:你还想研究什么?(学生提出研究问题)研究你喜欢研究的问题。 生:汇报研究结果。 三、观点与反思: 1.观点: 实践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时刻都应注重实践,注重研究,注重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知道怎样学,比学懂什么更为重要。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共10篇)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共10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 一、将游戏引进多媒体教学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已不足以引发学生兴趣的今天,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就必须有游戏的韵味,让学生感觉是在玩儿而不是在学,是在玩儿中构建学习体系,让学生在玩儿中,完成学的目的。在进行《分数的认识》这堂课教学时,我与信息技术教师联合教学,把这堂课设在了微机室,这一变化引发了学生无比的兴趣。上课时我与信息技术教师一起设计了一款游戏叫做削木头,是操作者用一把大刀,将垛的木头削成要求的长度,按照尺寸削。首先要求把木头削成相等两段,然后是三段、四段、五段,木头的长是15厘米。布置学生都说出削成两段、三段、四段、五段的木头都分别是多长,同学们兴趣高涨,不久就都给出了答案,接着,我又让学生说出分成三段的两段有多长,分成四段的三段有多长,分成无段的四段有多长。学生很快又得出了答案。我就开始讲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讲解分数是怎么形成的,并由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演示。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样是多媒体教学,却没有简单的知识演示,而是在游戏中让学生掌握了对分数的认识,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寓教于乐,在于乐中教的融入,要自然不感觉刻意,其实是教师潜心的刻意。

二、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但必须不断推出新的模式,才能引发学生长久的兴趣。当今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竞争意识已深入人心。对小学生来讲,竞争也会引发他们的极大兴趣。在进行加减混合应用题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设计多组图画,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画面编出应用题,并解答给出答案。同一组画面,能够编出的应用题多且计算正确的为胜利者,失败的小组要表演节目,胜利的小组得到站起来齐声说,我们是最棒的的奖励。这样的课堂生动有趣,学生积极参加,开动脑筋,最后同一组画面有一个小组编出了五道应用题并且计算完全正确而获得优胜,有一个小组只编出了三道,虽然计算完全正确,还是依然被罚唱歌。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加减混合应用题,学生掌握得非常令人满意,在以后看测试中证明,应用题这堂课的教学得到了预想的效果。竞争机制,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并在探索中提高是自己对应用题的认知能力和解题能力。 三、总结 小学时期是由儿童进入少年的时期,是教育的启蒙时期,在这个时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受益无穷的。因此,小学教师肩负的任务是艰巨的,人们说教师是素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引言 二、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 1.情境引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趣味游戏:通过设计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主动参与,从而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3.生动图片:在讲解中使用生动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到数学的美妙和趣味。 通过以上方式,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启发思考 数学是一门注重思维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1.提问启发: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注意问题的适度难度,既要考验学生的思维,又不能让他们感到无助。 2.问题解析: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通过比较不同解法的优缺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3.课堂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互相学习和交流,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四、巩固知识 在数学课堂上,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巩固知识的方法: 1.反思总结: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顾所学习的内容,总结归纳。通过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小组合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合作解决问题,互相帮助巩固知识。

3.应用实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应用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实践,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下是一些建议: 1.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形成性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2.反馈指导: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练习或作业后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指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进行详细的阐述。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数学是一门需要独立思考和逻辑推理的学科,而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强、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兴趣。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分享一些数学的趣闻和应用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还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他们在解决问题中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要重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数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还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看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在教授几何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几何形状,并进行相关的计算实践。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要注重巩固和复习。数学是一门渐进性的学科,后续的学习内容需要建立在对前期知识的扎实掌握之上。教师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巩固和复习,提供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错题总结,让他们从错误中反思,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并合理安排巩固和复习的时间。通过这些教学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兴趣,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在这个时代,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而有效教学则是指在可用时间和资源的条件下,达到尽可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小学阶段,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发现问题背后的规律和思考过程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可以适当地采用游戏化教学,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老师也需要时常出一些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试错,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注重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小学数学课程是一个连续的知识体系,每一个知识点都有着既定的位置和作用。教师需要将课程每个知识点的学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系统性地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演变。例如,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加减法时,不仅要教授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还要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基础是数位结构,让学生知道应用加减法到各种实际情境中的重要性。 三、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如电子白板、投影仪、教学软件等,可以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掌握知识的效率。比如,在教学分数时老师可以用电子白板展示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式,直观生动地讲解可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四、灵活性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不仅需安排合理有条,还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以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数学知识。老师应该尽可能了解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嗜好和学习风格,通过灵活的教学设计和差异化教育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挥最大的潜力。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需要老师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注重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并且灵活地个性化地规划教学方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生从小就掌握数学基础,有着利于日后发展的基础,而对于社会整体来说,也是人才培育的首要环节。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有效的教学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一、认真备课 首先,认真的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在备课时,教师应该了解自己要教授的课程的 内容及其价值。其次,教师还应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理想的学 习效果。最后,教师应该准备好适当的课堂活动和资源,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促进他们 的学习。通过认真的备课,教师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课堂。 二、交互式授课 在课堂上,交互式授课可以带来有效的教学。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对话,并让学生参 与到讲解和讨论当中。通过这种交互式授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且更愿意 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利用数字化设备 数字化设备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使用数字化设备(例如计算器、白 板和电子屏幕)来演示课程内容和作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使用互联网资源,例如网络教育视频和数学游戏来帮助学生学习。 四、不断评估学生学习状况 教师应该定期评估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状况。这可以通过定期组织测试或问卷调 查来实现。这样,老师可以随时密切监控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避 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盲点。此外,收到回馈,老师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并不 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五、小组合作学习 作为教师,应该采取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解决数学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这种实 现不仅能解决孩子们单独思考困难的时候,还能加强他们的沟通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 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的角色和责任,以帮助他们建立更好的沟通和团队合 作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对于数学课堂的教学,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习惯和方法,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下面分别从教师的角度和学生的角度,介绍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教师的角度 一、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能力和兴趣的形成,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很有关系。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乏味,很难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注重用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教材和多种方式创造活泼的数学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二、助力学生习惯养成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深处植入习惯的种子,如坚持不放弃、认真思考等等。这么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学科,更有助于他们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习惯和自律能力。 三、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学会运用各种思维方式。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要通过启发式、探究式、归纳式等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思维能力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把握教学节奏 教师应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来把握教学节奏。要保证学生学习的量和难度都不过于超出他们的负荷能力,否则就会造成毁坏、挫折感等心理疾患。 五、创新教学方式 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应该不断更新和变换,以此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比如,可以利用数字化工具和教具人机互动来辅助传统的课堂教学,营造富有活力的数学课堂氛围。 六、定期反思并进步 每位教师都应该经常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加强对数学教学知识的研究和掌握,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学生的角度

一、积极学习 对于学生来说,要注意积极倾听老师的讲解、反思自己的错误或者不足,认真钻研知识,及时解决困难点,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要求老师指导,加强自己的能力提高。 二、勤奋刻苦 计算机是依靠编程语言来运行的。学习新的编程语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和过程。因此,学生要学会极其勤奋,进行反复模拟和练习,弥补自己的不足,保证学习效率。 三、自行总结和归纳 学习的内容较多,常常是一些经验总结。对于学习经验的总结,每个人的理解和归纳的程度都不相同。学生应该自己总结经验、归纳方法,尽可能地掌握书本之外的知识点,从而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日常学术中。 四、利用自己的趣味 数学离不开公式和计算,但也不是单纯的枯燥乏味。学生可以考虑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来进行拓展和练习,把数学的知识点与自己的兴趣结合起来,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掌握好适合学生的教学节奏和创新教学方式,并不断反思和进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则应该积极学习、勤奋刻苦、自行总结和归纳、利用自己的趣味等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论文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论文 摘要:篇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技能逐步要转化课堂教学艺术。尽 可能地使用快乐教学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教师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引导学生,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根据教学内 容的不同,恰当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更 加有效。 一、导入新课、恰当灵活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灵活地选择导 入的方法。导入新课是在新课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课堂技能。它的直接目的并不是针对教学内容的解释与阐述,而是在课堂上使学生进 入学习状态的第一个环节,在此阶段,必须要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学习 动机等诸多心理因素,诱发学生的课堂参与。 例如:在教圆的面积时,我选择了观念冲突的导入方式。我提出了这 样的一个问题:“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 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哪个大?”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学生中有的说圆的面 积大,有的说一样大,还有的说正方形的面积大,孩子们都异常激动,认 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课堂氛围也随之活跃起来。而后,我引导学生分 别按照各自的思路,设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在数学课堂中,用观 念冲突的导入方式,很好的吸引了学生,让学生们乐于参与到学习中来。二、授中激趣、引导思考 在数学课上,如果想让孩子们能跟随着你的思路走,那就需要教师的 语言亲切,具有感染力,还需要一些别出心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三角形 内角和时,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 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 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当即说出第三个 角的度数。孩子们傻眼了,他们认为不可思议。他们就很想探个究竟,想 知道为什么。那么孩子们就会不由自主的跟随着教师引导,一步步去发现 规律,并设法去知道为什么,给自己解惑。 而在讲授新课时,我们也可以适时地去诱导学生,以好奇心为先导, 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上例新授部分,在板书课题后,接着又 让全班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分别把各自手里的三个三角形(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并 言之有趣地激励学生: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 实验成功的报告。这时有的学生通过把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变成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有4个直角,是360°,所以每个三 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显然,此时不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 性质有了感性的基础,而且教师对这一性质的讲解也已到了心有灵犀一点 通的最佳时刻。 三、思维受阻、诱导反思 教师要善于洞悉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学生思维临界状态下适时点拨, 促使学生产生顿悟。学生在积极学习、认真思考中,当思维遇到障碍和矛 盾而不能进一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时,教师应在关键处有意识地引导和提问,及时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打破思维定式, 开拓思路,突破难点,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这时,教师可多问 几个为什么,你们怎么想的?来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不仅便于教师了解

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共10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符号意识培养一、培养符号意识的方法1.联系生活,创设情景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生活在符号之中,教师要去让学生了解符号引入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通过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表示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然后慢慢学会使用数学符号。例如,在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情境来使学生理解加号的含义。2个小朋友在教室打扫卫生,后来又来了3个小朋友帮忙,教室总共几个小朋友呢?教师通过对这个情境的描述,将2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的情境结合起来,进而让学生们明白+的含义,最后得到2+3=5。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联系生活经验,使他们通过对数学符号感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数学的方式。然后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的们彼此的交流、讨论,加深他们的理解,使用不同的办法,促进学生们符号意识的形成。2.对比分析,彰显简便数字符号在表达数学概念方面,具有简便易懂的特点,体现了数字的简约美,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数学符号感。比如让学生们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书桌上铅笔、橡皮和练习本的个数,同学们肯定会用到各种符号,在这些专属于孩子们的统计方法中,肯定会有很多比较麻烦的,记录起来繁琐,记录效率也不高,然后教师可以找出最好的,也就是教材中常用的符号来进行统计,通过和学生们使用的符号对比,来让学生们分析这些符号的优点和缺点,进而从中选择比较方便的方法。这种对比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贴近同学们的生活实际,在不断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将教材知识灌输给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数字符号的优越性,进而对其感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3.课堂渗透,巩固强化符号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培养。课堂是整个教学过程最主要的阵地,抓住课堂才是抓住整个问题的关键,上面我们提到的两点都是课堂内容的一部分,但是只是具体的东西,最关键还是在课堂上渗透符号教学,在可以用符号表示的部分尽量使用符号表示,掌握好日常语言和符号之间的转换。例如,列示计算题:3和8的和乘以6和2的差,积是多少?要 (6-2)。课堂教学要注重数学语言的使用,让学生在第一眼看到后就能迅速转换成算式:(3+8) 帮助学生完成基本数学符号和日常语言间的转化,明白抽象的数学符号所反映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定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把数学符号作为一种规定的符号,然后只是简单的让学生们记住这个符号的意义。教师要做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维,这需要在课堂上渗透这方面的理念,使用不同的方法去塑造学生们的符号化思维。符号化思维训练还可以反向进行,例如,通过一个计算式3+2=5,来让学生们自己列举适用这个计算式的实际情况。有的学生会说:我有3支铅笔,妈妈又给我买了2支,我现在有5支铅笔。有的学生说:教室里有3个人,然后又来了2个,现在教室一共5个人。这样的例子学生们能列举出很多,这种课堂上的逆向的符号思维方式,更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字符号的简约和应用起来的方便。 二、结束语数学符号本身是一种较为抽象的思维变换模式,但是它却直观地反映了数学问题,是数学智慧的结晶。随着教学活动的继续深入,更多新的内容必将会注入到小学生符号意识培养的课堂中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符号,进而使用数学符号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小学这个阶段是学生们数学思维模式形成的黄金时期,教师们要重视这个阶段的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和形成,有利于学生们以后的学习。第二篇:小学数学做中学情景整合教学1数学做中学情景整合教学的理解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数学教学就是指教师作为学生的向导,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将本来应该由教师教授的知识变成主动探索的知识。对于学习,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只有他们自己通过努力,才能使数学能力得到发展,使数学知识得到构建,所以,必须引导他们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实现在做中学。所谓做中学就是指将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记忆力﹑思维力以及注意力都参与进来,与此同时,还要以动手为主,将操作参与进来,这种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提高思考能力,充分发挥智力。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来发现一些数学规律。做中学情景整合教学具体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

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的三段式(五篇模版)

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的三段式(五篇模版) 第一篇: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的三段式 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的三段式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状况仍是令人担忧的。“减负”口号几乎年年在喊,但学生的负担就是减不下来。学生学习苦,一线教师教书也比较辛苦。这就涉及了一个教学是否有效的问题,这也是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与教师的认真程度,学生的努力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但绝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接受并牢固确立“有效教学”这一理念,努力掌握有效教学的方法及行动策略,并积极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加以应用。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会收获较好的效益,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内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以及发展。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学生有没有进步以及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益或效益高低的唯一标准。所谓“有效教学的方法和行动策略”,是指一线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以及完成教学任务从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下面,是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出现的问题以及学习了相关这方面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三要素进行了简单整理和阐述。 一、有效地导入 导入新课是小学数学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可以这么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平时的教学中,常见的导入方式有:以注重新旧知识联系的“以旧引新法”、以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激发学习兴趣法”、以注重学生学习经验的“创设学习情境法”,还有就是通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悬念的方法。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通常会显得很枯燥,如果一开始就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那么整节课要想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就非常的困难了。著名教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分析(7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摘要:所谓“有效教学”就是使学生在课堂中接受教材内容的效益达到最大化,“有效"就是在教师讲解之后或者一段时间内,学生得到了进步或者发展,可以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水平。有效教学课堂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更加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使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之前陈旧的教育思想理念已经不适合用来教育新一代的学生,所以,新的课程改革应运而生。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的有效教学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如何使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成功理解教材内容是数学有效教学的目的所在,数学有效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个人成绩,而且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较大的帮助.那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呢?对此,我浅谈一下个人见解: 一、创设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有一颗好奇的心,提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教材内容课题,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圆的认识”第一节课中,为了使学生更加理解“圆”这个图形的概念,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课件,在课件中播放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圆,例如,“硬币”“钟面”“自行车轮”等常见事物,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圆。用“钟面”引导学生“圆心”的概念,找到圆心确定一条半径就可以画出一个正圆形。提出问题“为什么自行车轮子要用圆形?而不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呢?”学生自主思考,将圆形与其他图形相对比,以此得出答案结果,这样贴近生活的教学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数学问题,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且可以锻炼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二、正确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学过程实际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过程,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把教材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这个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不确定的因素往往容易在小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出现,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只有做到正确地处理,才可以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与和谐,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1。尊重学生的问题 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思维比较分散,容易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也许教师的一个词就可以使学生联想出许多与之有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教师不可能预设的到,那么,对于这些问题该如何处理呢?我认为,所有的解决方案都要建立在尊重学生问题的前提下进行。由于学生受年龄、心理的影响,也许提出的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并不十分切合,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运用正确的处理手段,在既不影响课堂教学,又不打击学生对于提问主动性的情况下,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兴趣。 2。为学生留一些空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8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8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高效教学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实现教学的真正价值。在小 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具体的情境带入到课堂中,创设学生感兴 趣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使他们产生想要学到更 多数学知识的欲望。在丰富生动的数学课堂中,学生摆脱了传统教学 中学习枯燥数学知识的状态,他们在探究熟悉的问题时思维更加活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创设情境时,要实现情境教学 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根据以下几点进行。 (一)情境创设要充满趣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中,情境的创 设能够让抽象的文字直观化,这正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在具 有浓厚的趣味性的情境中,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进行情境创 设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特点,使创设的情境能快速引导学生进 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例如,在教学“小数点的移动”时,把小数点 作为一只小兔子,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作为小兔子的小数点,随着 移动位置的不同,各个小数也不相同。在有趣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 的探究欲。接着,我让学生探究: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变大还是变小?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变大还是变小?学生根据问题的引导,进 行了积极的探究,深刻掌握了小数点移动对小数的影响,使课堂教学 效率大大提高。 (二)创设的情境要有探究的价值在进行情境创设时,教师既要注重 情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还要考虑到创设的情境是否能有效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自主 探究和合作探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课堂教学获得实效, 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考虑创设的情境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在 情境中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是否能实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例如,在教 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改变了教学方法,让学生作为

常用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集锦9篇)

常用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集锦9篇) 常用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第1篇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5、课堂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6、动手操作法 动手操作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第2篇 课堂使用探究式教学,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知识 教学情境良好是教学有效性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学课堂还必须有教师的合理引导。教师正确指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增加对知识的渴望度,从而使学生牢固的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激发更多思考。例如,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利用关于学生自己制作的“多面体”的手工作品出发,不仅掌握书上的重要理论知识点,更参加了动手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更好地牢记、掌握知识。理论实践过后,学生会自主联想“多面体”的日常应用,无论有没有老师在身边进行指导,都能自己开动脑筋,拓宽知识面,开阔学习视野,发散思维,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充分提高。 营造良好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氛围 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进行好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与学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关系。不论教师在课后花费多长时间进行备课,但是不能与学生进行沟通,不能够站在学生的位置进行考虑,备课即使再认真,也是向学生传授死板的知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记住的是学生才是教学的

浅谈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组织方法(5篇)

浅谈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组织方法(5篇) 第一篇:浅谈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组织方法 浅谈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组织方法 小学一、二年级孩子由于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约束能力差。在课堂上时常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如玩橡皮、玩铅笔、回头说话、在书上、本子上或桌子上乱涂乱花等,对老师和同学的发言置之不理,有的当老师讲课或者同学发言时就喜欢插嘴,随便打断别人的话语。课堂上时而吵吵嚷嚷,时而死气沉沉。因此,组织课堂教学就尤为重要。 一、创设丰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唱儿歌、演数学话剧等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操作、合作、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中。例如讲故事,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百听不厌。因此,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会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在导课中、在一些练习题上都可以创设故事情节。如:在一年级《背土豆》一课中就创设了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情节来导入新课;在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一节中就创设了黄山、华山、泰山、香山比身高的故事情境;在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授有余数除法时,针对课本图片“小蚂蚁用树叶过河”的练习题就可以创设小蚂蚁过河的故事。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索、交流等,更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二、采用“哄”的教学对策诱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哄”就是要诱发学生内心深处积极向上的“潜在能量”,使之由发展可能变成发展现实。“哄”是一种教学技法,也是一种教育艺术,更是一种教育境界,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哄”的方法最为常见。 1、言语上的“哄”。 运用正确适当的语言“哄”着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通用8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通用8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江苏教育研究》曾刊载过一篇调查数据,反映某地区不同层次的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其中不喜欢数学的学生竟占47%!这一惊人的数据给我们以怎样的警示?我们身边的学生又有多少人真正喜欢学习数学?怎样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变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让学生都喜欢学习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结合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学生都比较喜欢,所有的小学数学知识都可以生活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尽量寻找身边的数学。 一、寻找生活中的原型,直接利用原型进行教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学习数学。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讲清“表面积”的含义后,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小纸箱的表面积,交流计算方法后,又领着学生去测量、计算学校的一个空水池的表面积(这个水池没有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整节课学生都兴趣高涨,下课铃响了都没人听到。又如在教学“统计和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时,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通用9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通用9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多种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智慧教育理念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在对传统教学理念进行改造的同时,也为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带来了新的内容。网络学习空间的利用,能更好地帮助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有效建立,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一、对于智慧课堂的基本阐述 培养学生对于思维的创造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自主性是智慧教育的主要内容。智慧教育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开展,智慧课堂因此也就应运而生,智慧课堂更多地加强了技术和教育的交流,必然会成为今后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智慧课堂的基本含义 知识的接受者,其智慧能力可以在智慧教育的基础上得到提升,使得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智慧教育的学习环境可以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同时智慧教育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无论是对学生的思维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内容的多元性以及探究性等,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智慧能力进行综合锻炼。 (二)智慧课堂的创建路线 是否实现了提升学生智慧能力这一目标是判定一个智慧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智慧教育的实施,需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提升自身能力,在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同时,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路线为:将日常教学任务中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利用智慧教学的理念,结合智慧课堂的教学目标,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网络学习空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存在不足

(一)对于教学设计的不足 教师对于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教学设计方面,较为欠缺,更多的只是简单往网络学习空间上传相关教学内容,给学生创造一个类似小图书馆的空间。现阶段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没有在网络学习空间的环境下发生较为明显的改变。网络学习空间在提供信息的快捷等方便性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同时也使得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 (二)对于教学实施的不足 对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利用过于形式化,更多的是将教学内容传至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开展没有与网络学习空间的特点相结合,对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其他教学工具没有更好地利用,以达到辅助教学的效果,网络资源利用率较低。 (三)反思和评价过程中的不足 在完成教学工作之后,往往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一定的评价和反思,教师在第一次上传的基础上,只是增加了一定的习题资料,没有重视网络学习空间的学习记录以及交流等其他功能,对于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没有真正了解,在进一步开展教学活动时,无法做到针对性的教学辅助,智慧课堂中提倡的提升学生智慧能力这一目标,也无法得到真正实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2 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 数学教学中,概念、法则、公式等知识都会在教材中有明显的体现,而思想方法一般都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老师很多时候在教学中只是注重于知识点的讲解,而忽略了能力的加强。所以,老师要更新教学理念,一定要把思想方法的训练融入整个教学之中。比如,在进行“圆的概念”教学的时候,我们在教学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