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设计与应用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设计与应用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设计与应用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指在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地理空间数据的集成应用,构建起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平台的框架。其

设计与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采集与存储:通过传感器网络、卫星遥感等手段,实时、全面地采集城市地理

空间数据,如地形地貌、建筑物、道路、交通等信息,并进行规范化的存储和管理,

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

2. 数据整合与共享:将各部门、各级别的地理数据进行整合和共享,打破信息孤岛,

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数据支撑,促进城市各项事务的协同发展。

3. 地理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通过GIS技术,对城市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出有关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键信息,为决策和管理提供科

学依据。

4. 地理可视化与服务: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将地理空间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提供直观的感知和交互界面,为公众和决策者提供实时、动态的城市信息。

5. 地理空间数据应用平台:构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数据应用平台,集成各类地理信息

和应用服务,为公众和决策者提供多样化的城市服务,如智能导航、环境监测、应急

响应等,提升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的智能化水平。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应用可以涵盖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应急管理等

方面,为城市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化进程。

数字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数字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数字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城市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数字城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城市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提高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而数字城市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就是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它为数字城市的建设与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数字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包括数字化地图、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它通过收集、整理、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为数字城市的各种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数字化地图是数字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城市进行数字化和空间化表达,实现了城市信息的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则是将各类空间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的工具,可以帮助城市管理者对城市资源的利用、规划、布局等进行科学决策。而遥感技术则可以通过卫星和无人机等手段获取大范围的城市空间数据,为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数字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和完善。首先,要做好数据采集工作,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数字化地图的制作需要借助现场测绘和遥感技术,而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则要通过城市管理部门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进行收集。其次,要加强数据管理工作,包括数据的存储、更新和共享。现代城市涉及的空间数据非常庞大,需要通过高效的数据管理系统进行存储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最后,要提升数据分析的能力,通过数据挖掘、模型建立和智能算法等手段,从庞杂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城市的

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数字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应用非常广泛。首先,它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基础数据。通过数字化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城市的地理空间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规划,为城市的发展布局和交通规划提供支持。其次,它可以为交通管理和智能交通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对城市交通状况、道路拥堵情况进行分析,可以优化交通流量和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再者,它可以为环境监测和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通过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可以监测城市的空气质量、水质状况以及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帮助城市管理者制定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此外,数字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还可以用于城市安全管理、应急救援等领域,为城市的安全和稳定提供支持。 总之,数字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应用是数字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它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还可以为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提供重要支持。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数字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应用研究,提高数据采集、管理和分析的能力,为建设智慧、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城市做出更大贡献 数字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应用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模型建立和智能算法等手段,可以从庞杂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城市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数字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监测和资源管理等方面。它不仅提高了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还为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提供重要支持。因此,加强数字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应用研究,提高

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技术方案

一地理空间框架简介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也即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它是数字城市核心组成部分,从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入手建设数字城市,是一条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实践所证实的科学之路,也是测绘行业主导推进的“数字城市”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真实内涵。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由数据体系、目录与交换体系、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组织运行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等构成。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组成部分,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依托,以应用服务为目标,通过空间分析满足数字城市各类用户的基本需求,同时具备实现个性化应用的二次开发接口和可扩展空间。城市内规划、国土、房产、公安、统计、金融、保险、工商、税务等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的专题信息都能够通过空间匹配搭载到公共平台之上,实现分析、集成、共享及进行个性应用开发和扩展。 二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目标 1)根据总体规划与发展布局,进一步扩展和完善空间数据体系,以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2)建立健全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政策法规和组织机构体系,建设符合实际情况的标准、制度体系、接口及规范; 3)实现分布式数据管理与更新,提供多种解决方案保障公共平台稳定、高效运行; 4)建设数字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运维管理系统”和“门户网站(政务版等)”建设,使空间数据更好地为信息化建设服务; 5)建设示范应用系统建设,包括“土地动态执法监察系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旅游查询系统”。 三技术路线 3.1 大地控制网建设 根据测区面积大小情况布设C级或D级GPS控制网。 3.2 数字成图

浅析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

浅析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 摘要: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同时,城市自 身建设也在不断完善进步中。随着信息化浪潮的推波助澜,数字城市得以兴起, 并对我国的信息化社会建设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数字城市中,地理框架建设是 最为基础的建设内容,是实现数字化建设的关键条件。在目前的数字化城市地理 空间框架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的问题,通过有效解决这 些实际的制约问题,可以推动城市数字化建设取得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问题 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发展,推进了城市现代化建设需求的日益提升,而由 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城市功能的各种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数字地理 空间框架建设就是满足市民对于城市基本功能需求的关键建设内容,并已经成为 整个城市进行基础测绘的必然选择,其最终的建设目的就是要实现地理测绘信息 对城市发展的全面服务支撑。就目前的城市建设而言,数字城市已经成为一种标 配在全国各地迅速推广,而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必将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1.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目标及其内容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数字城市建设工作在执行过程中的不断落实,其应 用价值已经通过实际的使用得到进一步的接受和认可,在不同的城市里,数字化 建设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但建设主旨、实施的途径以及遇到的问题几乎都是一 样的。目前是我国发展数字化城市的关键期,无论城市数字化建设处于哪个阶段,城市地理空间测绘信息化建设都要有效进行,这是完善国家总体发展进程的必然 需要。要通过切实的努力,建设更加高效率和高技术含量的数字化城市地理空间 框架模式,推动城市建设迈上更高的台阶。 1.1数字化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总体目标 城市的地理空间架构建设的目标,简单来说,就是要将城市的三维数字化测 绘建模,通过将信息设施作为基础支撑,吸收并充分利用地理信息资源,采用计 算机网络相关技术以及3S技术,基于统一架构技术体系,将多个来源不同尺度 多种类型的地理资源实施有机整合和组织,继而完成海量地理信息的科学管理和 及时更新,可以提供给用户更加安全高效的在线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在建设过程中,利用层次划分的方式将整个地理测绘项目逐一分解成许多逻辑平台,以进一 步降低建设实施过程中的复杂度和完成难度。就城市地理框架的整体结构特点而言,属于一种横向网络化且纵向多层次的立体式结构,对支撑数据环境、基础信 息支持、公共信息平台、应用范例展示、相关标准规范和管理控制体系等几个大 的组成部分,完成相应的建设功能和辅助功能。并在最后满足对基础城市地理信 息的相关数据等实施集成化管理,同时进行综合性运用等服务。 1.2 数字化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内容 (1)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完善 对城市的基础地理信息进行收集和完善,其内容主要涵盖地表测量数据、栅 格数据、DLG数据、3D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及相关的元数据等。在各级政府主管单位充分共享地理数据的基础上,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城市区域1:500比例数 据和地名地址等精细数据等的更新完善上,其最终的目标是要建设成内容更加完 善丰富的城市地理基础信息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经进一步的扩充、重组、脱 密和提取等自动化操作处理,转变成用户按照权限进行共享的信息服务。最后还 要开发相应的数据库综合管理系统,对地理基础信息的所有数据实施统一的科学

数字合肥地理空间建设内容与成果

数字合肥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项目建设情况 1、任务来源 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牵头,科技部、国防科工委、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农业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和解放军总装备部等11个部委组成国家地理空间信息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提出我国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统筹规划和协调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产业和应用系统的发展,促进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和地理信息系统及相关产业的高起点、高效率建设。2001年,国办 [2001]53号文提出:“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地理空间信息的共享和广泛应用,充分发挥地理空间信息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的作用,需不失时机地加快我国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地理空间信息标准和政策法规,建立完善的公益性、基础性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及其交换网络体系,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在关于加强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建设问题中强调:“当前,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完善我国大地测量基准系统,遥感和卫星定位导航信息服务体系,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人口、资源环境与地区经济信息系统,宏观经济社会地理信息系统等。” 2006年,国家测绘局(现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下发了《关于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国测国字

…2006?18号),为保证该目标的顺利实现,特制定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方案:“十一五”期间,全国范围内选择了100个具备条件的城市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试点工作,试点工作由国家测绘局、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城市人民政府共同合作,按照“需求牵引,设计统一,共同投资,资源共享”的原则组织实施。对列入试点的城市,国家测绘局将在总体设计、基础航空摄影、技术创新、系统集成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技术和经费支持。 2008年,按照“国测国字…2006?18号文”的遴选要求,国家测绘局下发了《关于批准列入2008年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的通知》(国测国字…2008?33号),将合肥市列入国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城市。2009年6月12日,国家测绘局、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合肥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同签署协议合作构建“数字合肥”地理空间框架协议,由合肥市国土资源局具体承担项目建设任务。 2、任务要求 数字合肥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要充分运用RS、GPS、GIS等技术,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合肥市多尺度、多时相、多种类、多分辨率的基础地理数据体系,建立合肥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现代技术,搭建合肥市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和典型应用示范系统,为领导决策、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提供统一、权威、通用、高质量的基于空间位置

基础测绘与数字广西地理空间框架1:10000DLG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基础测绘与数字广西地理空间框架 1: 10000DLG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基础测绘是指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建立、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广西地理空间框架1:10000DLG 数据的建设空间基础(NSDI)在广西的表述,通过数字广西地理空间框架1:10000DLG数据的建设,是三维数字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数据。是数字城市框架和核心的基础系统工程,它描述区域地貌形态的空间分布1:10000地形数据。为完善数字广西,数字城市工作的基础。构建基本的空间数据基础;以满足城市管理和决策的需求。数字城市提供基础数据集,进一步完善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注重反映广西自然资源,经济两方面的信息。为城市化建设、土地资源、水文,水文、气象、地貌、地质、土壤、工程建设、军事等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以及人文和自然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构建数字广西空间数据基础框架,为建立数字城市服务。 关键词:基础测绘1:10000DLG数字广西地理空间框架三维数字城市 一.基础测绘概述 基础测绘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从我国三千多年前开始追溯。我国社会经济科技都在快速发展中,基础测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已经占据着重要位置,基础测绘技术由原来的小笔尖,曲线笔等工具绘制图发展成计算机制图,取得了明显进步。 基础测绘是指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建立、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是各类测绘活动的基础。基础航空摄影得到的资料可详尽记载一定区域范围的地物、地貌特征以及地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国土资源的分布情况。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重要来源。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用图,我国确定的基本比例尺地图的比例尺系列为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000、1:2000、1:1000、1:500等。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通过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集成、 存储、检索、操作和分析,生成并输出各种基础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 基础测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以国家统一制定的标准作为测绘依据,对于测绘地点周围全面了解,进而获得基础性的测绘材料,根据我国统一制定的测绘标准进行侧制,最终在国民经济济社会发展中使用。基础测绘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成果就是测绘基准、基础航空摄影等工作内容,我国人们对于基础测绘工作了解有限,造成人们通常情况下认为基础测绘工作就是传统的地图测绘。地图测绘虽然是基础测绘的内容之一,但是仅仅是基础测绘中的一小面积内容。基础测绘就是通过各种工具对于地理位置进行测量及绘制地图,主要工作内容是对于模拟性资料的绘制及数据的测量。对于模拟性资料绘制主要包括对于地形图及航空图片进行绘制,可以说基础测绘后的图纸就是我国山河的迷你版,将山河中各种地理位置及社会信息在图纸上体现,让工作人员在不去具体地点的情况下就能够对该地区详细了解。数据测量主要就是建立数学性模型,让资料以数学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二.基测绘任务数字广西地理空间框架1:10000DLG数据的建设在数字城市中的作用 基础测绘是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地理信息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其公益服务性在于它是直接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及时、适用、可靠的测绘保障,为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提供服务;其基础性在于广泛应用于能源、交通、农林、水利、土地、矿产、城建等部门的规划设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取代了原来的模拟地形图,基础测绘的应用又有了更加广泛的领域。基础测绘成果所反映的基础地

“数字城市”中三维模型数据的建设与应用

“数字城市”中三维模型数据的建设与应用 信息化时代在不断发展,群众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目前在追求一种全新的城市生活,“数字城市”是构建数字地球的其中一部分。三维数据形式可以构造一个真实城市场景直观的给群众带去信息。三维数据是构建“数字城市”的基本信息,城市在朝“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互联网信息时代推动着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断创新的生活环境,让群众的生活丰富多彩。 标签:三维模型;数据;建设与应用 0引言 三维数据模型可以清晰的了解到楼房,河流等地球上各种地理环境。在传统的地理地图上加上信息化的技术,将平面化的事物变得立体,从而使得“数字城市”的三维化模型就此呈现。全新的地图模型可以真实的体验到身处实地的感觉。在城市建设规划中,三维地理数据得到建设人员的喜爱,可以全面得到数据的信息,推动建设发展的稳定。一直以来在城市建设中三维技术占有很重要的作用,虚拟且真实的地理信息可以提供直观科学的依据,让城市规划更有目标性。这些是传统的地理技术所不能做到的。 1.构成“數字城市”的数据 基础和地理模型数据构成了“数字城市”三维模型。其中里面包含了对象属性、影像与纹理与数字划线等数据。地理模型中包含了地形建模和其他比较有规则的建模。其构建“数字城市”传统的地理模型不能充分满足数据需求,三维信息数据为信息化社会推动城市建设提供基本的作用,三维城市模型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技术[1]。 2.关于制作数字城市三维模型数据的处理与标准二维矢量图形处理与三维模型制作构成图形数据处理,栅格处理又由影像处理和相片纠正组成。且三维模型数据中包含图形数据处理与影像处理。 2.1制作模型的坐标系 某市在制作三维数字地图时将国家1 :2000和1 :500地形图作为基本数据,与其他系统相融合。三维地理坐标在构建三维场景和应用系统上起到最基础的作用。统一的坐标系可以帮助构建三维模型坐标数据的准确提供参考。 2.2模型的基本单位 具有较大比例尺的城市地形图在制作时一般采用平面坐标系,以米为单位,所以在制作三维地理模型时也要用米作为基础单位,依据模型所处的LOD级别来精确尺寸,构建真实地理事物的实际模型尺寸[2]。

萍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萍乡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萍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萍乡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萍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5.09.18 •【字号】萍府办字〔2015〕140号 •【施行日期】2015.09.1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管理 正文 萍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萍乡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萍府办字〔2015〕14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萍乡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5年9月18日萍乡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政府各部门及应用服务主体之间的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提高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和网络化服务水平,避免重复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保密法》、《基础测绘条例》(国务院第556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国务院第46号令)、《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管理规定》(国土资源部第19号令)等法律法规,结合萍乡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包含地理信息数据及其采集、加工、交换、服务所涉及的政策、法规、标准、技术、设施、机制和人力资源等内容,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目录与交换体系、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组织运行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等构成。 第三条数字萍乡地理空间框架由市政府统一组织领导、市国土资源局具体建设,全市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根据权限共享使用。 第四条萍乡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管理、维护与应用,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 第五条市政府成立由市政府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萍乡市数字萍乡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市国土资源局。各县(区)政府参照设立相应的领导小组。 第六条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一)负责数字萍乡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总体协调工作,及时解决项目建设和应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负责项目建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及相关标准规范的审定,确保框架建

GIS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及数字城市发展

GIS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及数字城市发展 摘要: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 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空间信息,用于管理和决策过程的计算 机技术系统。 关键词:GIS数字城市;空间框架 引言 近几年开始,数字城市的地理空间框架的构建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 国家政策的重要方针之一。让GIS合理融入数字城市中,可以满足管理部门通过数据对GIS 汇集起来,做到早期预警和部署工作。GIS是数字城市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GIS的数字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化建设的设计发展方向。 1数字城市发展建设的含义 数字城市概念最开始是美国副总统提出来的,这个概念把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还有就是 数字技术运用到平常的生产建设里面,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满足数据信息系统管理的需求。详 细的解释就是,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而把比较多的城市信息以及有关的数据进行整理,进而将其作用最大化。现阶段对于城市建设理念的应用,不单单可以增加政府部门决策 的科学性以及规范性,并且还可以改善对于城市开发的管理。有关的数据显示,数字城市建 设是比较复杂的,所以有着比较多的信息需要进行处理以及收集。在公共设施、公共场所还 有就是交通安全方面,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都是特别大的。所以,相应的工作人员需要把 GIS技术应用到数字城市建设中,进而将有关的实际操作简单化。 2GIS在数字城市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 2.1对实体城市的信息进行采集,转换为数字信息存储 对实体城市的信息进行采集,转换为数字信息存储的做法可以更有效地实施可视化管理。当模拟信息转化为数字化后,所有的数据可以用图表或者图像的形式表现。这样增强了立体感,而且符合城市规划的需求。GIS在数字城市建设发展中可以实现数据库的共享,中国的 国土占有面积广袤无垠,可以说拥有世间上最全的地质地貌,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信息大不 相同,导致整体的城市化进程也存在一定差异,通过GIS技术实现数据共享,可以有效缩小 数字城市的范围,提高实体城市数据的利用率,让信息使用面更加宽广。 2.2可以有效应用于城市规划 在用数字城市进行城市规划平台的构建进程中,确定什么样的规划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什么样的规划设计最适合当代的发展。因此,在城市规划 的实际操作上和管理工作的执行上,使用较强的动态性特点的系统作出长效的管理规划显得 尤为高效,并不是等问题出来之后再开展后续工作。GIS可以有效地提供城市的实时动态数 据信息,在这个数字城市构建当中能够突出展示动态性特点。城市可能会受到的经济和政策 影响等信息都是始终变化的,要想全面推进全国的城市化建设进程,需要GIS技术支持下的 数字城市将空间系统的拓展性展现出来。 2.3GIS在交通规划中的有效应用

数字技术在城市空间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技术在城市空间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已经成为城市空间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工具。数字技术可以实现城市空间数据的快速采集、处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本文将从地理信息系统、三维建模、虚拟现实和大数据分析四个方面分析数字技术在城市空间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是数字城市空间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工具。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城市空间数据进行集成,生成数字地图,并支持空间信息分析和决策制定。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还可以为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实际实施提供帮助。 二、三维建模 三维建模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也十分重要。三维建模使用数字技术将城市空间数据进行虚拟化,以实现对城市模型的可视化和分析。通过三维建模,可以快速生成城市空间的模型,从而更好地探索城市的结构特征和城市变化趋势。三维建模技术可以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有利的视觉表达和决策支持,也可以为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技术是数字技术在城市空间规 划与设计中的新兴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将数字化的城市空间模型 投射到虚拟环境中,使得城市规划和设计人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 亲身体验城市空间的不同方面。通过虚拟现实,城市规划和设计 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空间的特征和变化趋势,并更好地探索 城市空间的设计方案。此外,虚拟现实还可以为城市规划和设计 的公众参与和决策制定提供新的平台和机会。 四、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分析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大数据分 析可以从城市空间数据中挖掘出更深层次的信息,为城市规划和 设计提供更加精准的决策支持和科学依据。大数据分析还可以以 城市空间数据为基础,深入探索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趋势,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和思路。 结语 数字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数字城市空间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手段 和工具。地理信息系统、三维建模、虚拟现实和大数据分析在数 字城市空间规划与设计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数字技术的应用不 仅可以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还可以促进城 市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空间的可塑性和活力。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及应用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地理空 间框架建设及应用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2.11.02 •【字号】鄂政办函[2012]110号 •【施行日期】2012.11.0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建设 正文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 建设及应用的通知 (鄂政办函[2012]110号)各市、州、直管市及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是“数字中国”、“数字湖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我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在市州层面已全面展开,有16个城市被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列为试点或推广城市,其中武汉市、鄂州市、潜江市已通过验收。为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及应用,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及应用的重要意义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将极大地丰富城市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其他各类信息资源,对于促进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水平、增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能力、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更好服务于公众生活、全面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意义重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及应用能够带动地理信

息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作用明显,做好这项工作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把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真正建好、用好。 二、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一)全面完成市州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还未立项的要尽快完成立项,加速推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已立项的要加快建设进度,丰富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推进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必要覆盖和持续更新,加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各类专题数据库建设,构建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二)积极开展县市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各市州政府要鼓励和支持辖区内有条件的县市积极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由县市人民政府向省测绘局申报,本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省测绘局要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在总结完善已有数字城市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制订试点及推广计划,组织项目评审验收。 到“十二五”期末,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以及有条件的县市要全面完成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三、加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应用 (一)各地要加强应用需求调研与分析,以满足本地经济社会信息化合理需求为原则,选择城市管理最迫切、群众最关注的领域开展10个左右应用示范项目建设,着力开发并维护好服务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公众的专题地理信息系统,不断完善,使其在政府服务、社会管理和百姓生活等方面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二)在应用示范建设基础上,市、县(市、区)政府各部门已建的以地理信

XX基础地理信息空间数据框架数据整理与建库方案(最终稿)

XX综合实验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整合与建库项目总体设计方案 甲方:XX综合实验区环境与国土资源局

目录 1.概述 (4) 1.1项目背景 (4) 1.1.1国内现状 (4) 1.1.2XX综合实验区现状 (5) 1.2建设原则 (6) 1.3参考标准 (6) 1.4建设目标 (7) 1.5建设内容 (7) 1.6技术要求 (8) 1.6.1数学基础 (8) 1.6.2建设范围 (8) 1.6.3数据格式 (9) 1.7数据现状分析 (10) 1.8精度要求 (10) 1.8.1数字线划图产品 (10) 1.8.2数字正射影像图 (11) 1.8.3数字高程模型 (11) 1.8.4地图分幅 (12) 2.空间数据整合 (13) 2.1基础地形图数据整合 (13) 2.1.1数据分析 (13) 2.1.2数据更新 (14) 2.1.3分类代码转换 (14) 2.1.4代码结构 (14) 2.1.5要素代码 (14) 2.1.6分类代码编码方法 (14) 2.1.7数据组织重构 (15) 2.1.8数据采集、编辑处理 (15) 2.1.9属性采集、编辑处理 (15) 2.1.10数据质量检查 (16) 2.1.11数据字典、元数据库、数据目录编制 (16) 2.2正射影像数据整合 (16) 2.3数字高程数据整合 (17) 2.4地名地址数据整合 (17) 2.4.1采集内容 (17) 2.4.2采集方法 (19) 2.4.3技术路线 (19)

3.空间数据库建设 (21) 3.1空间数据库设计 (21) 3.1.1数据库体系结构 (21) 3.1.2数据库逻辑设计 (23) 3.1.3数据库备份和恢复 (24) 3.1.4数据库性能优化 (24) 3.2矢量数据入库 (26) 3.3正射影像数据入库 (29) 3.4数字高程数据入库 (30) 3.5地名地址数据入库 (30) 3.6元数据库建设 (31) 4.空间数据库管理 (33) 4.1管理与更新功能 (33) 4.1.1矢量数据库管理 (33) 4.1.2正射影像数据库管理 (35) 4.1.3数字高程数据库管理 (39) 4.1.4数据局部更新 (39) 4.2一体化数据管理功能 (39) 4.2.1现状数据库管理 (40) 4.2.2历史数据库管理 (40) 4.3元数据管理 (42) 5.地图数据质量控制 (44) 5.1数据管理机制 (44) 5.2质量控制目的 (44) 5.3检测过程分类 (44) 5.3.1资料检查 (45) 5.3.2生产自检 (45) 5.3.3工序检查 (45) 5.3.4质控检查 (45) 5.3.5入库检查 (45) 5.3.6成品验收 (45) 5.4质量控制流程 (46) 6.提交成果 (47) 6.1矢量数据库成果 (47) 6.2影像数据库成果 (47) 6.3DEM数据库成果 (47) 6.4地名地址数据 (47) 6.5文档成果 (48) 7.组织实施 (49) 7.1组织机构 (49) 7.1.1组织架构 (49)

最新关于加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服务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服务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服务的指导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测绘主管部门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副省级省会城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国家测绘局所属有关单位: 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是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支撑平台。近年来,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断丰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统筹协调和监管力度不够,各自为政和重复建设比较严重;基础设施薄弱,信息资源自主保障能力不强;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利用不够;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信息服务社会化程度低,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等。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推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要指示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统一认识、理清思路,加快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共享和应用,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服务,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一 ) 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完善保障环境,推动基础地理信息

资源共建共享,提高应用和服务水平,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 ( 二 )二、框架的构成 ( 三 ) 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目录与交换体系、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组织运行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等构成。其中,数据体系是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核心 ,也是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的主要建设内容。建设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应用服务是宗旨,共建共享是关键,基础设施是支撑,政策法规标准是保障。 ( 四 ) 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是一个全国统一的整体。数字省区、数字城市等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是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在总体结构、数据体系、标准体系、网络体系和运行平台等方面是统一的和不可分的。 ( 五 ) 测绘部门是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主体,拥有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建设。国家、省级和城市测绘部门联合有关部门,分别负责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其对应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分别为全国 1:50000-121000000 、省级 1:moo-1:10000 和城市1:500一 1:2000 等比例尺数据,并通过不同地区、部门和用户之间的共建共享和业务协同,不断丰富和完善数据体系,实现信息更新。 三、“十一五”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