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

浅析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

浅析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

摘要: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同时,城市自

身建设也在不断完善进步中。随着信息化浪潮的推波助澜,数字城市得以兴起,

并对我国的信息化社会建设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数字城市中,地理框架建设是

最为基础的建设内容,是实现数字化建设的关键条件。在目前的数字化城市地理

空间框架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的问题,通过有效解决这

些实际的制约问题,可以推动城市数字化建设取得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问题

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发展,推进了城市现代化建设需求的日益提升,而由

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城市功能的各种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数字地理

空间框架建设就是满足市民对于城市基本功能需求的关键建设内容,并已经成为

整个城市进行基础测绘的必然选择,其最终的建设目的就是要实现地理测绘信息

对城市发展的全面服务支撑。就目前的城市建设而言,数字城市已经成为一种标

配在全国各地迅速推广,而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必将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1.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目标及其内容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数字城市建设工作在执行过程中的不断落实,其应

用价值已经通过实际的使用得到进一步的接受和认可,在不同的城市里,数字化

建设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但建设主旨、实施的途径以及遇到的问题几乎都是一

样的。目前是我国发展数字化城市的关键期,无论城市数字化建设处于哪个阶段,城市地理空间测绘信息化建设都要有效进行,这是完善国家总体发展进程的必然

需要。要通过切实的努力,建设更加高效率和高技术含量的数字化城市地理空间

框架模式,推动城市建设迈上更高的台阶。

1.1数字化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总体目标

城市的地理空间架构建设的目标,简单来说,就是要将城市的三维数字化测

绘建模,通过将信息设施作为基础支撑,吸收并充分利用地理信息资源,采用计

算机网络相关技术以及3S技术,基于统一架构技术体系,将多个来源不同尺度

多种类型的地理资源实施有机整合和组织,继而完成海量地理信息的科学管理和

及时更新,可以提供给用户更加安全高效的在线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在建设过程中,利用层次划分的方式将整个地理测绘项目逐一分解成许多逻辑平台,以进一

步降低建设实施过程中的复杂度和完成难度。就城市地理框架的整体结构特点而言,属于一种横向网络化且纵向多层次的立体式结构,对支撑数据环境、基础信

息支持、公共信息平台、应用范例展示、相关标准规范和管理控制体系等几个大

的组成部分,完成相应的建设功能和辅助功能。并在最后满足对基础城市地理信

息的相关数据等实施集成化管理,同时进行综合性运用等服务。

1.2 数字化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内容

(1)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完善

对城市的基础地理信息进行收集和完善,其内容主要涵盖地表测量数据、栅

格数据、DLG数据、3D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及相关的元数据等。在各级政府主管单位充分共享地理数据的基础上,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城市区域1:500比例数

据和地名地址等精细数据等的更新完善上,其最终的目标是要建设成内容更加完

善丰富的城市地理基础信息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经进一步的扩充、重组、脱

密和提取等自动化操作处理,转变成用户按照权限进行共享的信息服务。最后还

要开发相应的数据库综合管理系统,对地理基础信息的所有数据实施统一的科学

管理。

(2)城市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最终服务目标是公众,其对公众开放的信息平台是

整个系统的终端。城市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主要基于对城市地理空间的信息共享数据,凭借互联网络、专线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络等载体,按照用户的需求和功能要求,建设网络化服务的应用系统,并建设城市通用地理信息服务管理平台。

2.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实施

2.1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设计依据

数字城市地理信息管理和使用平台的应用软件设计,要严格依据国家有关部

门互联互通的相关要求,采用一体化方式进行设计,执行统一的参数标准及通信

接口标准等。通过这样的设定,可以保证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实现充

分的城市地理信息资源信息的共享,还可以连接到外网与其他地域的地理信息无

缝兼容,提高城市地理信息的共享兼容程度。

2.2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采用的技术路线

(1)一体化的总体设计思路

依据最新设计标准,按照一体化的总体设计理念,实施相关的地理信息数据

库的设计,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就要认真研究城市地理基础信息数据库以及城市

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等的具体建设思路与使用需求。使得各种数据的处理能够保

持同步,在降低数据处理环节的同时,提高处理效率,以完善城市地理信息标准、空间位置、数据格式等具备完全是一致性。

(2)基于SOA的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架构设计

SOA是指面向服务的架构设计,其技术实现主要基于对开放状态的Internet

相关标准以及协议,并支持程序对所有应用软件或软件的组件实施必要的描述、

发布、发现和使用,是一种属于应用类型的架构模式。利用 SOA技术,可以对各

种服务功能实施个性化设计,以完成设定的业务逻辑并充分进行展现。用户可以

使用该系统就像使用本地计算机的桌面业务组件那样,可以非常方便地运行或调

用服务功能等满足用户需要的各种地理资源。整个系统的建设基于互联网的Web

服务功能设计技术,对于应用系统的那些编程语言有效进行了屏蔽,同时对基础

架构以及系统异构性平台,提供了相应的支持服务,这样就可大大由于将各种完

成设计的应用软件打包成网络上能够充分开放的具体信息资源服务。

2.3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深入分析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目的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形成可以满足数字城市

地理空间框架设计和应用的社会化体系,以进一步促进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进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对基础地理数据进行必要的更新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而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必须保持高度的同步才能发挥其实

际的功能。整个系统基于城市的地理基础信息数据,如果这些数据不能及时得到

更新,就会影响到这些地理数据的实际可用性,地理信息平台的实际应用会因此

受到限制,对城市地理信息及时进行动态的更新,这是该系统建设功能所决定的。

(2)强化与地理国情监测的关联衔接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不只是城市自身的行为,要从国家的站位理解城

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意义。比如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可以借

助的机会,可以有效结合这两项工作的相关方面,推动两项工作都能取得满意的

执行效果。

(3)建立健全长效的管理机制

城市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要想取得长久的使用服务功能,就要形成长效的

管理机制,通过制度化的管理和维护,促进整个系统有更稳定高效的工作状态。

为此,必须摆脱地理信息数据各部门间的各自为政和分头重复建设等问题,整合

服务功能,推动服务质量得到更大的保障。对城市地理信息平台的使用和推广,

要提供必要的技术以及政策支持,提高各应用部门投入其中的主动性,建立更加

科学合理满足更多实际发展需求的管理体系。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城市建设已经成为目前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城市建

设的主流,而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作为数字城市的核心基础内容,也引起了各

方高度关注。就目前的建设水平来看,我国的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还存在一些比较

突出的问题,需要得到进一步解决,而数字化城市建设能力也通过不断解决新问

题获得更大的发展。数字化城市建设是一个不断摸索创新的发展过程,地理空间

框架建设也需要融入新技术和新理念,得到进一步完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维森.浅析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中的创新[J].测绘通报,2016,(9):1.

[2]李景文,赵福君等.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模式设计[J].桂林工学院学报,2015,28(2):208.

[3]张文明.数字化城市建设在地理测绘方面的条件需求研究[J].城市建设,2013,(10):23-25.

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技术方案

一地理空间框架简介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也即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它是数字城市核心组成部分,从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入手建设数字城市,是一条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实践所证实的科学之路,也是测绘行业主导推进的“数字城市”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真实内涵。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由数据体系、目录与交换体系、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组织运行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等构成。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组成部分,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依托,以应用服务为目标,通过空间分析满足数字城市各类用户的基本需求,同时具备实现个性化应用的二次开发接口和可扩展空间。城市内规划、国土、房产、公安、统计、金融、保险、工商、税务等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的专题信息都能够通过空间匹配搭载到公共平台之上,实现分析、集成、共享及进行个性应用开发和扩展。 二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目标 1)根据总体规划与发展布局,进一步扩展和完善空间数据体系,以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2)建立健全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政策法规和组织机构体系,建设符合实际情况的标准、制度体系、接口及规范; 3)实现分布式数据管理与更新,提供多种解决方案保障公共平台稳定、高效运行; 4)建设数字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运维管理系统”和“门户网站(政务版等)”建设,使空间数据更好地为信息化建设服务; 5)建设示范应用系统建设,包括“土地动态执法监察系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旅游查询系统”。 三技术路线 3.1 大地控制网建设 根据测区面积大小情况布设C级或D级GPS控制网。 3.2 数字成图

浅析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

浅析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 摘要: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同时,城市自 身建设也在不断完善进步中。随着信息化浪潮的推波助澜,数字城市得以兴起, 并对我国的信息化社会建设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数字城市中,地理框架建设是 最为基础的建设内容,是实现数字化建设的关键条件。在目前的数字化城市地理 空间框架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的问题,通过有效解决这 些实际的制约问题,可以推动城市数字化建设取得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问题 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发展,推进了城市现代化建设需求的日益提升,而由 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城市功能的各种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数字地理 空间框架建设就是满足市民对于城市基本功能需求的关键建设内容,并已经成为 整个城市进行基础测绘的必然选择,其最终的建设目的就是要实现地理测绘信息 对城市发展的全面服务支撑。就目前的城市建设而言,数字城市已经成为一种标 配在全国各地迅速推广,而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必将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1.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目标及其内容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数字城市建设工作在执行过程中的不断落实,其应 用价值已经通过实际的使用得到进一步的接受和认可,在不同的城市里,数字化 建设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但建设主旨、实施的途径以及遇到的问题几乎都是一 样的。目前是我国发展数字化城市的关键期,无论城市数字化建设处于哪个阶段,城市地理空间测绘信息化建设都要有效进行,这是完善国家总体发展进程的必然 需要。要通过切实的努力,建设更加高效率和高技术含量的数字化城市地理空间 框架模式,推动城市建设迈上更高的台阶。 1.1数字化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总体目标 城市的地理空间架构建设的目标,简单来说,就是要将城市的三维数字化测 绘建模,通过将信息设施作为基础支撑,吸收并充分利用地理信息资源,采用计 算机网络相关技术以及3S技术,基于统一架构技术体系,将多个来源不同尺度 多种类型的地理资源实施有机整合和组织,继而完成海量地理信息的科学管理和 及时更新,可以提供给用户更加安全高效的在线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在建设过程中,利用层次划分的方式将整个地理测绘项目逐一分解成许多逻辑平台,以进一 步降低建设实施过程中的复杂度和完成难度。就城市地理框架的整体结构特点而言,属于一种横向网络化且纵向多层次的立体式结构,对支撑数据环境、基础信 息支持、公共信息平台、应用范例展示、相关标准规范和管理控制体系等几个大 的组成部分,完成相应的建设功能和辅助功能。并在最后满足对基础城市地理信 息的相关数据等实施集成化管理,同时进行综合性运用等服务。 1.2 数字化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内容 (1)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完善 对城市的基础地理信息进行收集和完善,其内容主要涵盖地表测量数据、栅 格数据、DLG数据、3D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及相关的元数据等。在各级政府主管单位充分共享地理数据的基础上,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城市区域1:500比例数 据和地名地址等精细数据等的更新完善上,其最终的目标是要建设成内容更加完 善丰富的城市地理基础信息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经进一步的扩充、重组、脱 密和提取等自动化操作处理,转变成用户按照权限进行共享的信息服务。最后还 要开发相应的数据库综合管理系统,对地理基础信息的所有数据实施统一的科学

最新关于加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服务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服务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服务的指导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测绘主管部门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副省级省会城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国家测绘局所属有关单位: 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是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支撑平台。近年来,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断丰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统筹协调和监管力度不够,各自为政和重复建设比较严重;基础设施薄弱,信息资源自主保障能力不强;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利用不够;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信息服务社会化程度低,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等。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推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要指示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统一认识、理清思路,加快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共享和应用,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服务,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一 ) 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完善保障环境,推动基础地理信息

资源共建共享,提高应用和服务水平,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 ( 二 )二、框架的构成 ( 三 ) 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目录与交换体系、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组织运行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等构成。其中,数据体系是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核心 ,也是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的主要建设内容。建设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应用服务是宗旨,共建共享是关键,基础设施是支撑,政策法规标准是保障。 ( 四 ) 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是一个全国统一的整体。数字省区、数字城市等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是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在总体结构、数据体系、标准体系、网络体系和运行平台等方面是统一的和不可分的。 ( 五 ) 测绘部门是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主体,拥有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建设。国家、省级和城市测绘部门联合有关部门,分别负责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其对应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分别为全国 1:50000-121000000 、省级 1:moo-1:10000 和城市1:500一 1:2000 等比例尺数据,并通过不同地区、部门和用户之间的共建共享和业务协同,不断丰富和完善数据体系,实现信息更新。 三、“十一五”目标

浅析城市蓝绿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浅析城市蓝绿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 议 摘要:随着“蓝绿空间”一词的热度持续上升,城市蓝绿空间建设已成为新时期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与亮点。在实施城市蓝绿空间的打造落地的过程中,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在此就这些面临的问题进行一些思考,并以在工作中参与的项目为例,对其应用的解决方法进行浅析,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蓝绿空间、城市蓝绿空间建设、统筹融合、管理与协调。 一、“蓝绿空间”的一般定义 一般“蓝绿空间”通常是指由河湖水系构成的蓝色空间和绿地系统构成的绿色空间。其中,“蓝色空间”则是由江、河、湖、塘、水库、滩地、沼泽等不同形态与形式存在的合水体空间。“绿色空间”是涵盖国土空间中所有人工及自然开放空间,包括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中的农田、山体、森林、草地等,以及城镇空间中的公园、绿带、公共开放空间等。 蓝绿空间是绿色空间和蓝色空间在集成与耦合模式下所形成的混合空间,将会产生蓝绿空间耦合效应,旨在通过蓝、绿空间协调配合,达到超越单一水系或绿地空间原有功能的多元叠加效应,最终实现水绿共生、协同发展。 二、城市蓝绿空间建设的重要性 以“城市蓝绿空间建设”为切入点,则是指城市规划中的河道蓝线范围空间和与其相邻近的绿线、绿带空间共同组成的空间的建设。“蓝色空间”指城镇区域内所有自然及人工区域,包括:河、渠、湖、塘、湿地等;“绿色空间”指城镇区域内与蓝色空间相邻的绿地系统所在范围,包括:与“蓝”相邻的田地、林地、草地、生态廊道、大型绿地、带状绿地、街头绿地、公园防护绿带与公共开放空间等。

城市蓝绿空间建设是能让人们在繁忙的灰色都市生活圈内,逐渐重返绿色生 态城市的重要途径,能显著提高城市生活居住环境质量,使整个空间更为生态宜居。而生态是一座城市的基础“硬件”,生态好,才有底气“还水于民、还绿于民”。生态也是一座城市的魅力“软件”,生态好,亦能成为更多企业、人才落 户定居的理由。城市蓝绿空间建设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以长三角绿化生态一体化发展为例:近日,国务院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 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为 示范区规划、建设和空间治理提供了基本依据。《规划》由自然资源部指导,沪 苏浙两省一市共同组织编制,重点明确了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城乡布局、历史 人文与特色风貌、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策略、管控底线和区域协同 事项。 根据《规划》,示范区将着力扩大蓝绿空间,实现“优蓝扩绿”。到2035 年,示范区蓝绿空间占比不低于66%,河湖水面率由20.3%提升至20.61%,森林 覆盖率由8.6%提升至1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0平方米提升至15平方米。 三、城市蓝绿空间建设在可持续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普遍的快速化城市建设过程中,蓝、绿空间建设基本都是分别进行,已暴露出城市蓝绿空间可持续化发展存在的不少问题,我认为其中最急需解决的 问题就是“蓝绿分治、水岸分建”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多以蓝线划定河湖边界,以陆域控制线为界线来裁 切河道绿化与相邻绿带,工程更重视防洪排涝与基础交通航运等需求,更是以水 利工程的安全为首要任务进行建设。因此,蓝线则多以驳岸线、硬质工程边界的 形态进行施工与管理,使得水陆岸线较为生硬,甚至直接将河道进行裁弯取直, 硬化堤岸,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河道及周边绿地原本的生态环境,打破了原生的动 植物生境,使水域、河岸与城市绿带在建设中形成了明显的割裂感。 其次,我们的治理逻辑仍然趋向于分工化与条块化,这样的治理逻辑虽能确 保我们政府各委办局、职能部门在进行管理时权责范围内不出问题,但对城市蓝 绿空间系统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并不能产生更全面的引导与保障作用,各个相关部

最新-数字城市建设现状及发展思路 精品

数字城市建设现状及发展思路 1郑州数字城市建设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郑州市的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一个几十平方千米,几十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发展成为建成区面积3102,中心城区人口350万,流动人口80万,城市承载人口超过400万的特大城市。 随着郑州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也随之显现,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品味的提升。 如何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城市成为国内外许多城市面临的课题,郑州也和其他城市一样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寻求解决的措施和途径。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逐渐意识到,实现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数字城市,是提高城市运营管理水平,解决城市发展建设中各种矛盾问题的着力点和支撑点。 北京、上海、重庆、海南、深圳、厦门、广州等十几个省市相继提出并确定了数字省区、数字城市的总体规划,国家有关部门也确立了数字中国的总体战略目标,积极采取措施,分步加以实施。 部分发达地区更是提出建设智慧城市。 加快数字区域建设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氛围正在形成。 为加快郑州市区建设,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推动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的全面深入融合,促进数字城市建设各项工作的有序健康发展,最终建成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2007年,郑州市政府提交了开展数字城市建设的申请,数字郑州被纳入国家测绘局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工程计划。 2008年,郑州市成立了项目建设及管理机构,数字郑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全面展开,市发展改革委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郑州数字城市的建设从此拉开了序幕。 2郑州数字城市建设现状和问题分析2.1建设现状郑州市初步建设了集区域性信息中心、网络中心和全国通讯枢纽于一体的郑州信息港,有力保障了数字城市建设的信息通畅。 在全市范围内完成了数字郑州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为郑州数字城市建设提供了标准的、唯一的、公共的空间地理信息数据。 建设了标准的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开发了面向政府管理和服务的电子政务系

数字天台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数字天台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摘要:数字天台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对于天台县政府的科学决策、应急保障处置、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建设和研发的大 量研究和探索工作,项目在数据建设、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 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关键词:数字天台;地理空间框架;信息系统;网络;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充分采集、 整合和挖掘城市各种信息资源,建立一个基于网络环境的面向政府、企业、社区 和公众服务的城市空间信息服务体系。既十分迫切、必要,也具有可行性。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该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它为城市发展和信息化建 设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与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进而实现城市信息资源按照地 理空间位置的整合和共享。为此,浙江天台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推动下,需要建立 起自己的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形成权威性的、统一的天台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实 现天台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开发利用和 共建共享。 1.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 1.1 内涵与组成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指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网络和多媒体 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依托于城市现有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 形成在网络上运行并广泛共享的多尺度、多格式、多内容、多时相的城市综合信息,通过专题系统与网站对政府、企业、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地理空间框架由数据体系、目录与交换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政策法规与标 准体系和组织运行体系等构成,可分为国家级、省区级和城市级三级架构。 1.2 应用与问题 在国内,各级政府都在开展城市发展规划、城市产业调整、城市基础设施建 设和城市信息化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已形成推进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网络体系。如”数字浙江”的地理信息,为数字磁悬浮铁路、卫生管理、环保监测及气象 等政府决策及各专业部门应用提供大量空间信息支持。但是,应用中也仍存在一 些问题,例如统筹监管、基础设施、信息资源自主保障、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 安全保障、信息共享、社会化信息服务等方面存在问题。 2. 天台城市地理空间需要与总体目标 随着天台城市信息化进程加速发展,以地理空间信息为载体的各类应用信息 系统将越来越多,对基础测绘成果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多,精度也越来越高,数据 内容要求越来越详细。 2.1 信息需要 ⑴.天台“十二五”规划中战略措施的实现,整合、集成、开发利用各类专题信 息资源,满足政府的宏观决策和科学规划都需要基础地理信息的支持。 ⑵. 天台政府各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急需现代化的地理信息技术支持,例如旅游路线查询、酒店查询、公交查询、地图导航等都离不开基础地理信息数 据的支持。 ⑶.天台信息化建设需要权威的地理信息数据及服务体系,实现各类政务信息 资源的集成与管理,促进政府部门的业务协同办公能力,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基于ArcGIS的三维数字城市开发探讨 马丽娜

基于ArcGIS的三维数字城市开发探讨马丽娜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这些年,数字一词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事物如:工业、农业、金融、营销、军事等。数字城市便是其中之一,本文将对地理信息 技术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以及数字城市未来的一些发展方向做一个简单的概述。 关键词:GIS;数字城市;空间框架 1 引言 数字城市它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 带网络为纽带,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测量技术、仿真-虚拟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即利 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 实现的技术。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空间信息,用于管理和决策过程的 计算机技术系统。近年来,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作为重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分为国家、省、城市三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数字省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 部分。测绘生产单位作为项目的技术支持单位,主要负责项目的市场调研,数据 采集和运维管理工作。数字城市在政府层面来说,和实时数据的使用、可视化3D 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以及其他的可以改善人们生活的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些技术被用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提高人民生活 质量。伴随着政府信息的公开和共享,各部门和各领域的用户可以方便地查询到 土地利用现状、城市规划、城市交通、治安状况、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房地产等 诸多信息。目前,地理信息技术在政府和国家层面的使用已经日趋成熟。因为实 施数字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数据和技术的支撑,项目的实施单位需要有一整套科 学的工作流程以便使整个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并且达到预期目标。位置信息与人们 的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位置信息在政府的行政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长期 计划到短期决策,从公众安全到社会需求,智能设备、物联网和云计算充斥着各 种和人类、自然、车辆和基础设施相关的位置数据。这些用以满足政府各种需求 的复杂数据通过GIS汇集起来以便能够提供早期预警,分析和行动所需要的信息。数字城市在地理信息应用领域获得广泛应用。这其中地理空间数据是建设一个城 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而GIS技术则是其技术支撑。现阶段的数字城市2、地理 信息系统的技术包括三大关键技术 (1)高性能云GIS并行计算框架。 不同于传统的GIS平台依靠单一计算机进行计算的计算模式。采用高性能云GIS 并行计算框架,依靠并行计算的优势,可以把大的任务拆分成若干个子任务,分散到不同的计算节点进行并行化处理,从而大大提高空间数据查询、分析与挖 掘的性能,提供高性能的GIS 计算服务,实现无需切片缓存即可快速浏览、动态 渲染、查询统计、快速分析、实时更新。 (2)面向服务架构技术。 为了确保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用先进技术 以确保技术架构和技术体系长期不落后,通过先进的技术延长生命周期。根据公 用性和基础性的特点,系统软件架构将必须采用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 是一种组件模型,它通过应用程序功能单元(称为

数字县区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方案详细

数字县区地理空间框架建立方案

一、项目概况 国家测绘局于2006年启动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立示工程〞项目,通过在全国选择假设干具备条件的城市试点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立,总结经历,推动数字中国、数字省区的建立。根据国家测绘局《关于全面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立试点与推广工作的通知》〔国测国字[2008]38号〕和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立工作的通知》要求,XX县启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立,实现县各级部门间的地理空间数据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减少信息化重复建立和重复投入,向集约化方向开展。 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测绘事业的开展,近年来完成了大量的根底测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在测绘的统一管理、共享机制、数据更新、数据整合和综合利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的问题,这严重影响着测绘事业的开展和空间地理信息作用的充分发挥。通过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立,将建成权威的、统一的、现势性强的地理空间框架,实现信息共享。这将在体制上、技术上和应用上根本解决现存的诸多问题,大大促进测绘事业的开展和充分发挥空间地理信息在我市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近几年,我县在根底数据框架建立、软件系统平台建立、应用系统建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具备了项目工作开展的根底。 二、建立目标 1〕根据县的总体规划与开展布局,进一步扩展和完善县级空间数据体系,以满足城市规划、建立、管理和信息效劳业开展的需要; 3) 建立健全县级地理空间根底框架建立的政策法规和组织机构体系,建立符合县实际情况的标准、制度体系、接口与规; 4) 实现分布式数据管理与更新,提供多种解决方案保障公共平台稳定、高效运行; 5) 建立数字县区地理信息公共效劳平台,包括“根底地理信息数据

空间规划存在问题分析

空间规划存在问题分析 一、城市地下空间存在的问题: 1、政策法规相对,开发秩序,产权界定不清 2、缺少合理的总体规划 3、功能单一,深度开发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4、管理体制不健全,监督工作没有落实到位 二、城市道路问题 1、道路容量严重缺乏 2、汽车增量速度过快 3、公共交通日趋萎缩 4、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5、缺乏整体交通开展战略 三、新区新城建设的推进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1、目前县城东西区整体规划已制定,按照规划逐步出让土地,但是征地拆迁成为最难的工作,整体推进慢,需要资金量大。 2、出让土地存在长期闲置未开发利用问题,有些按批次开发,利用率低。 3、新区建设没有解决老城改造问题,独立单独开展。 4、新区开发理念,没有打造独特的人居环境、文化新城等特色,还是以传统的开发为主。 四、目前规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目前规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1. 目前城市规划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4.2城市规划缺乏权威和严肃性,规划随意性强。 4.3城市规划没有充分表达出“以人为本”的原那么。

4.4城市规划论证不充分、不合理、体系不够完善。 4.5“规划脱离实际”情况依然存在。 4.6大拆大建,城市资源严重浪费。 4.7城市的文脉被切断。 4.8城市正在走向雷同。 4.9理论。 改进建议 1、用科技创新改善涉及人居环境的有关领域。城镇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各类污染集中的地区。规划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研究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努力控制城乡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污水资源化、建筑节能、化学建材、建筑用钢、智能交通、住宅产业现代化等影响和制约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几个关键领域,加强科研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2、科学论证,理性分析,合理定位。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克服“想当然”和“追风”思想,采用先进的理论和系统的方法来研究城市规划和建设,要依据本地经济社会开展水平和城市在更大区域内所起的作用和所处地位,做好城市的合理的定位,制定科学的开展目标,保证城市可持续开展。 3、规划一经制定并经过法定程序批准后,就要严格执行,坚持法制化、一贯性、连续性。如果频繁变更后,必将造成城市更新和保护工作的脱节和失误。 4、要从和机制上解决城市开展规划中存在的任期政绩问题。(1)在其任期内,城市领导的行为——即动用地方财力的行为、权力边界应该受到法律约束,哪些必须经过当地人大的批准,或通过别的

数字城市建设现状及建议2篇

第一篇1项目成果应用项目成果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省内各地市人民政府三方共享。项目开展了城市规划、地下综合管网管理、规划监察、数字城管、房屋拆迁、房产管理、环保、旅游服务、政务地理信息服务等示范应用,以电子地图、影像地图、三维景观、城市街景等多种可视化模式面向政府、行业和公众提供地理信息查询检索与定位、地理信息共享、地图服务聚合、二次开发、分析公交换乘、自驾出行、面积长度量测等、功能定制在线标绘采集、纠错等、维护功能客户管理、服务注册和接入等服务,在政府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及管理工作中,以更精细、科学、便民和高效等优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相应的项目也起到了较好的应用示范效果。数字城市成果的应用,已经成为城市所在地展示形象的靓丽名片、重大事件科学决策的重要工具、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的得力帮手、社会综合管理的有效载体、企业产品推介及宣传的平台和城市信息化的重要标志。2项目取得成绩齐齐哈尔市是全国数字城市建设工作试点城市之一,2010年被国家测绘局授予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称号。2011年,伊春作为黑龙江省完成的第一个推广城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通了天地图•伊春,为数字城市项目开通天地图提供宝贵的经验。数字哈尔滨建设获得了三项省级科学进步奖,体现了建设成果的科学性。3体会和不足通过数字城市试点及推广建设,有以下几点体会1思想认识是项目建设工作的基础。认真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在视察中国测绘创新基地时的指示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把数字城市建设当

作发展测绘事业、壮大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牛鼻子工程来抓,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才能不断推动数字城市建设取得新成绩。2政府主导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基础性的框架建设,只有在国家、省、市三级政府相关部门的主导下,各级财政的支持下,才能够顺利完成。只有得到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城市所在政府的统筹协调,才能够保证所建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在该城市的权威性、唯一性地位,也才能保证其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维护与更新。3满足应用是项目建设的目标。数字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满足各级城市建设部门的管理、决策及各种公共事业项目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为各种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必要的、实用的、贴心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需求。只有把产品应用做到老百姓的现实生活中,才能被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所接受,才能确立它在城市工作中的地位。4更新维护是项目发展的保障。我省各级地市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这就要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各类设施及管理部件位置、形状和属性等基础地理信息,必须持续的更新。只有保证公共服务平台数据的现势性,才能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及应用系统有效性,才能体现平台的服务的及时性,使其在城市的管理、决策及服务中持续发挥作用。在总结数字城市建设工作成绩的同时,还必须看到,黑龙江省存在的不足一是部分配套资金到位迟缓。部分城市对数字城市建设认识不足,致使出现承诺配套资金到位迟缓情况,导致建设工作无法按计划进行。二是组织协调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部分建成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城市的统筹协调

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和措施

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和措施 摘要:信息技术及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也得到关注及 应用,现阶段,我国诸多城市已采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并取得一定的管理成 效及经验,但是数字化城市管理事件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其管理效果及应 用价值的真实性体现。本文将分析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优化措施,以期推进城市数字化管理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措施 引言 我国城市的经济产业、文化教育、民众生活都较为聚集,须政府部门对其采 取一定的管理措施,以此保障城市运转的和谐发展及社会民众对城市服务的满意度,同时城市管理水平及其管理效用也代表着城市发展进步程度。当今信息技术、科技设备、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下,数字化城市管理方式逐渐得到政府部门的应 用及重视,其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管理部门数据信息的整合利用程度,提升城市管 理的反应效率及问题处理效率,还能促进社会民众参与到城市管理中,使得社会 民众获取更多的社会参与感,利于社会民众社会责任感及城市发展使命感的激发 提升,进而推进城市的和谐性、高效性发展。但是我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研究应 用尚存在诸多的可优化、可拓展空间,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建设不全面、功能扩 展不完善、参与主体单一、区域利用率低、管路数据共享受限、专业管理队伍匮 乏等问题制约着数字化城市管理效用的提升及其应用价值的发挥。因此城市管理 相关部门应正视并重视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重要意义,明确掌握数字化城市管理的 本质,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服务理念,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范围,强化政府 管理职责及其管理水平,推进各管理部门的信息整合能力,充分发挥出数字化城 市管理服务效用。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成效 (一)强化政府管理职责

2022智慧信息云平台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智慧信息云平台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2022智慧信息云平台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智慧某时空信息云平台是 建设智慧某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智慧某建设行动方案(某-某年)》部署的重点工程之一。 现将调研内容报告如下:一、明确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平台在智慧某建设中的基础性保障作用智慧某时空信息云平台建 设思路为:已建有地理空间框架的市、县,向时空信息云平台转型升 级;尚未建成地区集中技术力量,直接建设时空信息云平台;横向时 空信息云平台共建共享,纵向省市县时空信息云平台互联互通。 时空信息云平台是地理空间框架的进一步提升,是智慧某的“骨架”。智慧某应在覆盖全省的时空信息云平台支撑下运行。 智慧某时空信息云平台包括:时空信息数据服务、物联网节点定位服务、云服务系统及其支撑环境。 二、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成果突出,为智慧某时空信息 云平台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一)行业应用成效显著全省基于地理空间框 架建设的行业应用众多,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决策和管理效率,避免了重 复建设和投入。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已于某年某月投入试运行,已 为某多个省级部门、单位提供地理信息服务。 市级平台应用成效显著。某市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地税管理系统建成 当年新增税款某亿多元,国土资源批供用补查“一张图”系统使个人土地 办证由原来的某多天缩短到某分钟;某市生态文明“四个百万亩”管理 信息系统实现动态长效监管,促进了生产空间的集约高效;某市数字城

管系统的准确派遣率、结案率和群众满意度高达某%以上,有效促进了城 市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地理空间框架初步建成到某年底,我省已投入某亿多元,通过 先试点、后推广模式开展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全省某个省辖市已全部启动 建设。其中某个市已建设完成,某计划今年完成;某等某个县(市、区)已启动,其他县(市、区)计划今明两年全部启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 架推动了当地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依靠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现已创造经济效益约某亿元。 (三)时空信息云平台试点建设迅速某年,选取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 果显著的某市和物联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云计算试点区的某市作为智慧城 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的试点城市。通过试点探索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模式、共享模式和服务模式,为全面开展智慧某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是一项创新性,仍面临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一)共享机制缺乏,信息开放程度不高某.标准规范不统一各地各部门 采用的地理信息数据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不一致,相互间数据兼容差,给 数据处理和共享带来不便,制约了全省地理信息数据的更新、交换和整合。 某.“信息孤岛”现象存在由于缺乏共享机制,一些部门的行业专题 数据不愿共享,导致“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信息难以产生价值。而 各个地市、县区整体之间更是互不相连的“孤岛”。 某.信息获取难度大时空信息云平台需进一步丰富海量的信息数据。 由于缺乏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数据共享机制薄弱,诸如传感器、视频 采集等终端又分属不同部门建管,使得相关领域的信息数据难以顺利获取。

地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1、什么是GIS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图形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输入、存储、编辑、分析、显示空间信息及其属性信息的地理资料系统。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储存和处理的数据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反映事物地理空间位置的信息,称空间信息或空间数据(也称地图数据,图形数据)。第二类是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反映事物其它特征的信息,称属性信息或属性数据(也可称为文字数据,非图形数据)。通过GIS 系统对这两类信息的特有管理方式,在它们之间建立双向对应关系,实现图形和数据的互查互用。 2、GIS有别DBMS、MIS、地图数据库、CAD系统。 GIS 与CAD 有很大的区别。首先,GIS 是图形和属性的结合体,而CAD 是单纯的图形,很难和大数据量的属性信息关联;其次,GIS 中的图形有拓扑信息,可以进行各种复杂的空间分析,而CAD 图形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松散的,没有空间的概念;再次,GIS 可以做多种基于图形或属性的查询统计,也能制作各种表现形式的专题图,而CAD 一般不能;最后,GIS 能处理大数据量,甚至是高达数十G 的海量数据,也能读写存储于数据库中的空间图形,而CAD 不能。 3、Gis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们当今面临世界的最主要的挑战是——人口过多,环境污染,森林破坏,自然疾病等。这些都与地理因素有关。不论是从事一种新的职业,还是寻找生长香蕉的最合适的土壤,或是为救护车计算最佳的行车路线,这些本地问题也都有地理因素。地图制作和地理分析已不是新鲜事,但 GIS 执行这些任务比传统的手工方法更好更快。而且,在 GIS 技术出现之前,只有很少的人具有利用地理信息来帮助做出决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GIS 已是一个全球拥有数十万的人员和数十亿美元的产业。GIS 已在全世界的中学、学院、大学里被讲授。在每个领域里的专家不断地意识到按地理的观点来思考和工作所带来的优越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