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教学设计

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教学设计

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教学设计
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教学设计

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教

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课题名称《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者姓名郭晓泉

设计者单位华亭县第二中学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实际背景分析

该单元选自人教版数学选修2-1.圆锥曲线与科研、生产以及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早在16、17世纪之交,开普勒就发现了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探照灯反射镜是抛物线绕其对称轴旋转形成的抛物面;发电厂冷却塔的外形线是双曲线,……现代航空航天领域内圆锥曲线也有重要的应用。圆锥曲线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着巨大的作用,主要来自于它们的几何特征及其特性。

2、数学视角分析

《圆锥曲线与方程》是中学数学解析几何的主要内容,研究圆锥曲线的性质,是圆的几何性质的推广与延伸,是运用坐标法从代数的角度来研究圆锥曲线性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圆锥曲线的性质,先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关系,研究如何建立曲线的方程,把几何的形与代数的数通过这个关系有机的联系起来,充分运用数的运算来解决形的问题,达到数形统一,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于圆锥曲线的几何特征与方程的研究,延续了必修课程《必修2》中研究直线与圆的方程的方法,通过图形探究圆锥曲线的几何特征,建立它们的方程,并通过方程来研究他们的简单性质,进而利用坐标法解决一些圆锥曲线有关的简单几何问题和实际问题。

3、课程标准视角分析

(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在本部分内容中,延续了《必修2》中研究直线与圆的方程的思想,所以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来完成圆锥曲线的学习,教师通过圆锥曲线背景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研究了椭圆方程及性质的基础上,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方程及性质,经历直观感知,定义、建立方程、研究性质的基本过程,感受坐标法的作用,体会数形结合法的思想。

(2)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高中数学课程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这是课标对学生思维培养的要求,在圆锥曲线这部分

知识的学习中,牵涉到数和形的结合问题,这里有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符号(方程)表示,运算求解,数学建模等,通过这些方法在学生学习中的运用,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圆锥曲线几何性质在现实中有很多重要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学习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求某航天器的运行轨迹方程问题,确定生源的问题,等等。另外,在解决圆锥曲线有关问题时,对运算求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这需要学生综合利用前面所学的基本知识来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采用适当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4)巩固“双基”,发展思想。

在学习中,仍然要以基础知识的夯实为主,让学生掌握圆锥曲线的定义、方程、图形及几何性质,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技能,在此基础上,体会数学结合思想、类比思想(研究双曲线和抛物线方程、性质时类比椭圆的进行)、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应用(在求解直线与圆锥曲线有关问题时,要利用函数与方程思想),提高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在学生直观感知圆锥曲线图形的基础上,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做出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图形,利用动态演示来帮助学生观察学习,例如对离心率的教学,通过演示椭圆的变化来让学生认识离心率的作用,加深学生的影响。

4、教材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注意知识内容的衔接。必修《数学2》中的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以及选修2-1(选修1-1)中的圆锥曲线与方程,系列4中的“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共同构成了经典的解析几何内容,教学时,应该注意这些知识的衔接,把圆锥曲线的教学放在整个解析几何内容教学中通盘来考虑,如课标中对椭圆的要求是“理解”,对双曲线的要求是“了解”,而抛物线的内容理科要求“理解”,文科要求“了解”,这些要求应该落实好,最好不要超越,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从研究直线与方程、圆的方程的方法入手,充分利用坐标法,将各部分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2)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和统一定义不做作,对非标准形式的圆锥曲线方程也不作要求。在教材中,对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都是在习题当中给出的,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去解决这些问题。关于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及非标准形式的方程,在教材中是以“阅读和思考”的方式给出的,可以让学生作为课外延伸学习的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不可补充这样的教学内容,以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大教学的难度。

(3)关于曲线方程和函数与图像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两者是不同的研究对象,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在教材中,安排了“探究与发现:为什么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像是抛物线”。即可以从函数的角度来研究抛物线的性质,也可根据其几何特征来研究其性质,而图像可以是函数的表现形式,也可以是曲线的表现形式,这里可以利用配方把二次函数变成2

24()24b ac b y a x a a

-=++,再移项便得2

214()()24b ac b x y a a a

-+=-,不是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很相似吗这样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二次函数的图像就是抛物线。

5、教学方法视角的分析

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的经典内容,它的教学必须结合实际背景来展开。

(1)通过直观展示来介绍圆锥曲线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充分利用坐标法,利用直观感知、研究特征、建立方程、研究性质的思路解决学生学习椭圆的知识问题,再利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完成双曲线与抛物线的知识学习。

(3)利用解析几何的特点,将“形”与“数”结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在学习圆锥曲线知识当中得作用,引导学生从代数的角度去研究图形的几何性质。

(4)运用好问题教学法.发挥教材例习题的作用,设计合理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圆锥曲线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形成基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归纳整理方法的使用.教材中有很多轨迹问题在椭圆与双曲线中是对应出现的,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并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到两定点的连线斜率之积是定值的问题,圆锥曲线第二定义的问题等。

(6)使用好探究教学法.在圆锥曲线当中,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解决,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教材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在课程标准当中,对《圆锥曲线与方程》的教学目标做了如下规定:

(1)圆锥曲线:

①“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的知识来自于现实生活,又作用于现实生活,而圆锥曲线在实际生活中有更多领域的应用,因此,让学生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激发学习兴趣,增加课程学习的求知欲望。

②“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抛物线模型的过程,掌握它们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图形及简单性质”。这里重点是利用坐标法,根据椭圆、抛物线的定义,从图形的几何特征出发,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研究建立椭圆、抛物线的方程,再从方程出发结合图形来研究它们的几何性质及简单的应用。

③“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双曲线的有关性质”。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对双曲线的要求相比椭圆和抛物线有所降低,属于“了解”的范畴,仿照椭圆方程及性质的研究可以研究双曲线的方程及相关性质。

④“能用坐标法解决一些与圆锥曲线有关的简单几何问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和实际问题”。传统上讲,主要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也会出现圆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研究的方式可借助直线与圆的研究方式进行,充分利用方程思想,有必要说明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可以补充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⑤“通过圆锥曲线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当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在解析几何中运用尤其突出,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应该让学生学会用数形结合思想去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借助直观来解决复杂繁难的数学问题。

(2)曲线与方程

“结合已学过的曲线及其方程的实例,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对曲线与方程的概念,学生理解比较困难,也比较抽象,因此,要求通过实例来让学生体会和感受。

根据以上目标规定,还得注意以下两点:

(1)关于能力目标:要会根据条件求椭圆、抛物线及双曲线的方程,在有关圆锥曲线性质的应用中,要去强化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思维能力方面,要引导学生善于使用函数与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来解决问题,特别是数形结合思想,它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中必不可少的思想方法。

(2)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主要让学生在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过程中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在建立圆锥曲线方程的过程中感受从具体情境抽象出一般规律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在解析几何中的作用与价值,经历“坐标法”使数学的“形”和“数”有机结合的过程,体会人类研究数学时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以及数学为社会所做的贡献。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者的学习基础:学生在数学《必修2》中学习了直线与方程、圆的方程,这是解析几何的初步知识,里面介绍了坐标法建立直线与圆的方程的过程,学生了解了利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这里学习圆锥曲线是学习圆的方程的延续,可以借助学习圆的方程的方法来推进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说明在方法上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

2、学习者的思维特质:在学完高中数学的全部必修课程,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数学学习的基础基本形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这时候让学生去探究学习圆锥曲线的有关性质就有了一定的思维支撑。但是学生的思维的创新性和批判性还是比较欠缺的,所以,在圆锥曲线的大量探索性问题面前,需要老师进行更多的引导。

3、学习者的运算求解能力不一定适应这部分的学习。在圆锥曲线的学习中,学生要有较好的计算处理能力,特别是对解方程的要求比较高,在学生以前所学的解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难以适应这里的解方程,因为很多涉及到二次方程组,从实践中看,学生这方面有问题,特别是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的时候,计算最容易出错,学生对含参的方程组整理成一元二次方程感到很麻烦,教师应在学生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基础上再强化。

4、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能难以满足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从圆锥曲线方程的建立过程看,需要直观感知,给出定义,再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列出条件,转化为代数方程,化简处理,得到简单方程,最后抽象出标准方程,这里需要学生更高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一个数学建模过程,而学生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是难以独立完成的,特别是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如何建,为什么会像教材里面那样去选择,学生会有很多疑问,需要我们很好地思考解决。

5、学习者探究问题的能力比较低下。本部分内容探究问题比较多,教材也设置了很多问题需要学生去独立探究解决,特别是关于轨迹问题,有很多习题,学生在新课学习之后能否独立解决值得思考。

6、合作学习是否能够发挥作用的问题。在高中学段,学生的独立意识开始形成,喜欢独自解决自身学习问题的学生增多,但是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又容易形成依赖心理,所以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否提高学习者整体的学习水平很难预测。

7、学生的归纳类比能力有待加强。在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学习中,需要类比椭圆方程与性质的学习来进行,但是学生在类比的过程不善于甄别相似点和不同点,出现错误的问题。另外,教材在椭圆与双曲线的例习题中配备了很多相似的轨迹问题,需要

学生归纳整理归类,以便比较学习,但是从教学实践看,学生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在学习完整部分内容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归纳整理。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椭圆、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图形及简单性质(圆锥曲线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等)。

2、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了解双曲线的有关性质,特别是渐近线的性质以及渐近线与离心率的关系。

3、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的处理。

4、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如何求点的轨迹方程问题。

5、体会坐标法与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1、抽象出圆锥曲线标准方程时坐标系的建立问题;

2、圆锥曲线性质的应用问题;

3、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问题的解决;

4、轨迹及求轨迹方程问题;

5、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解析几何问题。

五、学习任务及课时安排

安排大约15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曲线与方程:2课时,第1课时通过实例来解决曲线与方程的关系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如何解决简单的轨迹方程问题;第2课时求曲线方程,引导学生会根据条件通过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轨迹方程。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5课时,第1课时学习椭圆定义,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第2课时解决教材例题,会根据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问题,特别是例2和例3,要引导学生探究坐标法在求轨迹方程问题中作用;第3课时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长短轴、离心率等),解决例4;第4课时是椭圆几何性质的应用,通过例习题的解决来巩固对椭圆几何性质的学习;第5课时,椭圆方程、性质的综合应用课,解决简单的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问题,并对习题中典型的问题给予解决。

双曲线:3课时,第1课时,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类比椭圆方程的建立过程来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并通过实际问题来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第2课时,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突出渐近线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究离心率与渐近线斜率之间的关系;第3课时,双曲线简单性质的应用,通过例6来说明直线与双曲线(圆锥曲线)相交时弦长的计算方法。

抛物线:3课时,第1课时,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注意方程推导当中坐标系的建立问题,通过类比得到焦点不同的四种抛物线标准方程形式,会根据抛物线标准方程写出焦点坐标与准线方程(例1);第2课时,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第3课时,重点解决抛物线于直线的有关计算问题,注意抛物线定义及性质的应用,通过例4、例5、例6的解决来体会数形结合法在解决圆锥曲线问题中的作用。

单元知识小结2课时.

六、《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及几何图形;

2、类比椭圆的标准方程建立的过程选择恰当的坐标系建立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能力目标】1、通过双曲线标准方程的建立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化简能力;

2、通过实际问题来建立双曲线的方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从实际生活背景中抽象出双曲线的定义的过程,体会双曲线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价值,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及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以及双曲线标准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方法:类比法、探究法、讲解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设计自我评价

针对以上设计与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评价如下:

1、整体设计上遵循课程标准来进行,但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进行了解释说明,以便更好地在教学中实施.

2、尊重学生实际,按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表现进行设计,突出数学的应用价值,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实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接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学设计中的教学设计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践、总结、归纳,应用等来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知识的学习,并通过应用来强化巩固学习,建构知识是体现自主性要求.

4、突出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与学习中的作用,解析几何中体现最大的是“数形结合”思想,“数”与“形”的结合实现了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因此,这种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学应该贯穿到本单元教学的始终,同时让学生体会“坐标法”在研究解析几何问题中作用与价值.

5、重视例习题的归纳整理与总结,在设计中,对教材中一些相似的问题进行了归类处理,以便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部分内容,学会归纳和整合教材中的同类问题.

6、重视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在本部分的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来更好地辅助教学,特别是轨迹问题的探究教学,因此,在设计内容中突出对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要求,以便更好地、直观地实现教学目标.

当然,由于理解的角度和能力的问题,上述教学设计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的地方还很多,需要继续挖掘和努力完善.

参考文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教学设计

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教 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课题名称《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者姓名郭晓泉 设计者单位华亭县第二中学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实际背景分析 该单元选自人教版数学选修2-1.圆锥曲线与科研、生产以及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早在16、17世纪之交,开普勒就发现了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探照灯反射镜是抛物线绕其对称轴旋转形成的抛物面;发电厂冷却塔的外形线是双曲线,……现代航空航天领域内圆锥曲线也有重要的应用。圆锥曲线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着巨大的作用,主要来自于它们的几何特征及其特性。 2、数学视角分析 《圆锥曲线与方程》是中学数学解析几何的主要内容,研究圆锥曲线的性质,是圆的几何性质的推广与延伸,是运用坐标法从代数的角度来研究圆锥曲线性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圆锥曲线的性质,先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关系,研究如何建立曲线的方程,把几何的形与代数的数通过这个关系有机的联系起来,充分运用数的运算来解决形的问题,达到数形统一,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于圆锥曲线的几何特征与方程的研究,延续了必修课程《必修2》中研究直线与圆的方程的方法,通过图形探究圆锥曲线的几何特征,建立它们的方程,并通过方程来研究他们的简单性质,进而利用坐标法解决一些圆锥曲线有关的简单几何问题和实际问题。 3、课程标准视角分析 (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在本部分内容中,延续了《必修2》中研究直线与圆的方程的思想,所以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来完成圆锥曲线的学习,教师通过圆锥曲线背景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研究了椭圆方程及性质的基础上,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方程及性质,经历直观感知,定义、建立方程、研究性质的基本过程,感受坐标法的作用,体会数形结合法的思想。 (2)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高中数学课程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这是课标对学生思维培养的要求,在圆锥曲线这部分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椭圆教案

椭圆 【学习目标】 1.能 正熟练使用直接法、待定系数法、定义法求椭圆的方程; 2.能熟练运用几何性质(如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解决相关问题; 3.能够把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问题转化为方程组解的问题,判断位置关系及解决相关问题.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椭圆的定义 平面内一个动点P 到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1212F F a PF PF >=+),这个动点P 的轨迹叫椭圆.这两个定点叫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作椭圆的焦距. 椭圆的标准方程: 1.当焦点在x 轴上时,椭圆的标准方程:122 22=+b y a x )0(>>b a ,其中222b a c -=; 2.当焦点在y 轴上时,椭圆的标准方程:122 22=+b x a y )0(>>b a ,其中222b a c -=; 要点诠释:求椭圆的标准方程应从“定形”、“定式”和“定值”三个方面去思考.“定形”是指对称中心在原点,以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情况下,焦点在哪条坐标轴上;“定式”根据“形”设椭圆方程的具体形式;“定量”是指用定义法或待定系数法确定a,b 的值. 要点二、椭圆的几何性质 焦点在x 轴上 焦点在y 轴上 标准方程 22 221(0)x y a b a b +=>> 22 221(0)x y a b b a +=>> 椭圆 椭圆的定义与标准 方程方程 椭圆的几何性质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椭圆的综合问题 最大(小)值问题 椭圆的弦问题 椭圆离心率及离心率的范围问题

(,0)F c -,(,0)F c (0,)F c -,(0,)F c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将直线的方程y kx b =+与椭圆的方程22 221x y a b +=(0)a b >>联立成方程组,消元转化为关于x 或y 的一 元二次方程,其判别式为Δ. ①Δ>0?直线和椭圆相交?直线和椭圆有两个交点(或两个公共点); ②Δ=0?直线和椭圆相切?直线和椭圆有一个切点(或一个公共点); ③Δ<0?直线和椭圆相离?直线和椭圆无公共点. 直线与椭圆的相交弦 设直线y kx b =+交椭圆22 221x y a b +=(0)a b >>于点111222(,),(,),P x y P x y 两点,则 12||PP 12|x x - 同理可得1212|||(0)PP y y k =-≠ 这里12||,x x -12||,y y -的求法通常使用韦达定理,需作以下变形:

曲线与方程的教学设计

曲线与方程的教学设计 上海曹杨二中桂思铭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曲线与方程为选修2-1的内容,它刻画了曲线(几何图形)和方程(代数算式)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同时,介绍了求解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并要求学生能通过方程来处理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如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方程中的参数,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等问题. 学生在这本节内容学习之前,已经有了直线方程及圆方程的相关知识,在这里进一步研究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可以根据已经验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一般的归纳总结,用已有经验来加深对定义的认识,廓清曲线与方程之间的关系,进而能更深入理解解析几何的本质,同时也为后继圆锥曲线的学习奠定一个基础.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教学目标:理解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概念;能根据给出的条件求曲线的方程;经历对曲线方程定义的归纳理解过程,体会数学思维的严谨,借助于技术强化数形结合的思想 方法. 上述教学目标具体体现在: (1)能辨析给出的方程是否是某个曲线的方程; (2)给出一些熟悉的曲线的部分图像后能确定变量的取值范围; (3)掌握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流程; (4)能利用曲线方程的定义求解轨迹方程; (5)能对照求曲线方程的步骤来反思自己的求解过程.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学生对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问题诊断 新课标教材将这部分内容作为选修内容,之前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曲线与方程的具体事例(直线及圆),学生知道直线和圆的问题可以通过方程来研究处理,如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求直线的交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等,但可能经过了一个阶段学生记忆中留下的只是一些具体的解题的方法和知识,并不能自觉地通过已有的知识、记忆去发展和构建新的知识,这需要教师通过一些事例去激活学生的思维. 另外,在前面学习的直线和圆的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往往是求得的直线或圆就是一条完整的直线或一个完整的圆,不需要去深究求得的方程是否会混入不在曲线上的点的问题,而进入到一般的曲线的研究过程,学生自然会在这方面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我们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3.2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课堂导学案 新人教B版选修1-1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3.2 抛物线的 几何性质课堂导学案 新人教B 版选修1-1 三点剖析 一、利用抛物线定义求最值 【例1】 在抛物线x 2=8y 上求一点P ,使得P 点到焦点的距离与P 点到定点A (1,3)的距离 之和最小,并求出这个最小距离. 解析:过A 作直线l 与准线垂直交于点A ′,与抛物线交于点P ,则P 点即为所求. 将P (1,y )代入x 2=8y 中,则y =81,于是点P 的坐标为(1,8 1),且最小距离d =5. 温馨提示 此题解法中将点P 到焦点F 与点A 的最小距离,转化为线段AA ′的长,是紧扣定义得到的,这一方法在解决圆锥曲线问题时经常用到. 二、焦点弦问题 【例2】 已知过抛物线y 2=4x 的焦点F 的弦长为36,求弦所在的直线方程. 思路分析:弦所在的直线经过焦点(1,0),只需求出直线的斜率,因为弦长为36,所以可以判断直线的斜率是存在的且不为0. 解析:由题意可设弦所在的直线的斜率为k ,且与抛物线交于A (x 1,y 1)、B (x 2,y 2)两点. ∵抛物线y 2=4x 的焦点F (1,0), ∴直线方程为y =k (x -1). 由,4)1(2???=-=x y x k y 整理得k 2x 2-(2k 2+4)x +k 2=0. ∴x 1+x 2=2242k k +. ∴|AB |=|AF |+|BF | =x 1+x 2+2=2 242k k ++2. 又|AB |=36,∴2242k k ++2=36, 解得k 2=81,即k =±4 2.

∴所求直线方程为y =42(x -1)或y =-4 2(x -1). 温馨提示 (1)此题也可以先求出两交点坐标,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出等式求出k ,但是计算复杂,一般不采用. (2)也可以利用弦长公式|AB |=21k +|x 1-x 2|来求,这个方法普遍适用于求二次曲线的弦长. (3)因为本题的弦是过焦点的,是特殊位置的弦,所以结合抛物线的定义得到|AB |=x 1+x 2+p ,解起来更简捷. 三、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例3】 直线l :y =kx +1,抛物线C :y 2=4x ,当k 为何值时l 与C 有(1)一个公共点;(2)两 个公共点;(3)没有公共点. 解析:将l 和C 的方程联立,412???=+=x y kx y 消去y ,得k 2x 2+(2k -4)x +1=0.(*) 当k =0时,方程(*)只有一个解x = 41,∴y =1. ∴直线l 与C 只有一个公共点(4 1,1),此时直线l 平行于对称轴. 当k ≠0时,方程(*)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1)当Δ>0,即k <1,且k ≠0时,l 与C 有两个公点,此时称直线l 与C 相交; (2)当Δ=0,即k =1时,l 与C 有一个公共点,此时称直线l 与C 相切; (3)当Δ<0,即k >1时,l 与C 没有公共点,此时称直线l 与C 相离. 综上所述,可知:当k =1或k =0时,直线l 和C 有一个公共点;当k <1,且k ≠0时,直线l 和C 有两个公共点;当k >1时,直线l 和C 没有公共点. 温馨提示 一般地,直线与抛物线相切,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反过来,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则直线与抛物线不一定是相切的(如图).因此,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是直线与抛物线相切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各个击破 类题演练1 给定抛物线y 2=2x ,设A (a ,0),a >0,P 是抛物线上的一点,且|PA |=d ,试求d 的最小值. 解析:设P (x 0,y 0),(x 0≥0), 则y 20=2x 0, ∴d =|PA |=.12)]1([2)()(200202020-+-+=+-=+-a a x x a x y a x

2.3.1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_4

第三课时 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及参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能选取适当的参数,求简单曲线的参数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二、重难点:教学重点:圆锥曲线参数方程的定义及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曲线的参数方程. 三、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写出圆方程的标准式和对应的参数方程。 (1)圆2 2 2 r y x =+参数方程? ? ?==θθ sin cos r y r x (θ为参数) (2)圆2 2020)\()(r y y x x =+-参数方程为:?? ?+=+=θ θ sin cos 00r y y r x x (θ为参数) 2.写出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3.能模仿圆参数方程的推导,写出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吗? (二)、讲解新课: 1.椭圆的参数方程推导:椭圆122 22=+b y a x 参数方程 ???==θ θsin cos b y a x (θ为参数),参 数θ的几何意义是以a 为半径所作圆上一点和椭圆中心的连线与X 轴正半轴的夹角。 2.双曲线的参数方程的推导:双曲线122 22=-b y a x 参数方程 ???==θ θtan sec b y a x (θ为参数)

参数θ几何意义为以a 为半径所作圆上一点和椭圆中心的连线与X 轴正半轴的夹角。 3.抛物线的参数方程:抛物线Px y 22 =参数方程???==Pt y Pt x 222 (t 为参数),t 为以抛物 线上一点(X,Y )与其顶点连线斜率的倒数。 (1)、关于参数几点说明: A.参数方程中参数可以是有物理意义,几何意义,也可以没有明显意义。 B.同一曲线选取的参数不同,曲线的参数方程形式也不一样 C.在实际问题中要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2)、参数方程的意义: 参数方程是曲线点的位置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它借助于中间变量把曲线上的动点的两个坐标间接地联系起来,参数方程与变通方程同等地描述,了解曲线,参数方程实际上是一个方程组,其中x ,y 分别为曲线上点M 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3)、参数方程求法:(A )建立直角坐标系,设曲线上任一点P 坐标为),(y x ;(B )选取适当的参数;(C )根据已知条件和图形的几何性质,物理意义,建立点P 坐标与参数的函数式;(D )证明这个参数方程就是所由于的曲线的方程 (4)、关于参数方程中参数的选取:选取参数的原则是曲线上任一点坐标当参数的关系比较明显关系相对简单。与运动有关的问题选取时间t 做参数;与旋转的有关问题选取角θ做参数;或选取有向线段的数量、长度、直线的倾斜斜角、斜率等。 4、椭圆的参数方程常见形式:(1)、椭圆12222=+b y a x 参数方程 ???==θ θsin cos b y a x (θ为

曲线与方程教学设计王远彬)

课题:2.1.1曲线与方程(第1课时)(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1第二章第一节) 成都石室中学王远彬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教学内容 《曲线与方程》共分两小节,第一小节主要内容是曲线地方程、方程地曲线地概念;第二小节内容是如何求曲线地方程.本课时为第一小节内容. 2.地位与作用 本小节内容揭示了几何中地“形”与代数中地“数”相统一地关系,体现了解析几何这门课地基本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对解析几何教学有着指导性地意义.其中,对曲线地方程和方程地曲线从概念上进行明确界定,是解析几何中数与形互化地理论基础和操作依据.《曲线与方程》作为《圆锥曲线与方程》地第一节,一方面,该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地方程和圆地方程地基础上对曲线与方程关系认识地一次飞跃;另一方面,它也为下一步学习圆锥曲线方程奠定了模型地基础.因此,它在高中解析几何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地关键作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本课时地教学目标是结合已学曲线及其方程地实例,了解曲线与方程地对应关系,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地基本思想.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探究“以方程地解为坐标地点”汇集地图形,感知并归纳概括曲线与方程地对应关系; 2.初步理解方程地曲线与曲线地方程地含义; 3.通过经历曲线与方程地对应关系地探究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地能力; 4.能使用曲线地方程(方程地曲线)地概念判断曲线与方程地对应关系,继续理解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问题诊断 学生已经对“用方程表示直线、圆”有着感性地认知基础,能够根据直线地方程、圆地方程作对应地图形,并对数形结合思想有初步地了解.但是从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到曲线与方程地对应关系是一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地“飞跃”,由于大多数学生对“生活中其他地曲线是否能用、如何使用方程表示”这些问题还未曾有过思考,加之曲线地方程(方程地曲线)这一组概念有着较高地抽象性,所以预计在本课地学习中,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困难: (1)作图探究结束后,学生独立地归纳概括并写出曲线地方程(方程地曲线)地概念时不规范,不全面;

“圆锥曲线与方程”复习讲义

“圆锥曲线与方程”复习讲义 高考《考试大纲》中对“圆锥曲线与方程”部分的要求: (1) 圆锥曲线 ①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②掌握椭圆、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性质. ③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 ④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⑤ 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曲线与方程:了解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 第一课时 椭 圆 一、基础知识填空: 1.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 1 ,F 2的距离的和__________________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_________ , 两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________. 2.椭圆的标准方程:椭圆)0b a (1 b y a x 22 22>>=+的中心在______,焦点在_______轴上, 焦点的坐标分别是是F 1 ______,F 2 ______; 椭圆)0b a (1 b x a y 22 22>>=+的中心在______,焦点在_______轴上,焦点的坐标 分别是F 1 _______,F 2 ______. 3.几个概念:椭圆与对称轴的交点,叫作椭圆的______.a 和b 分别叫做椭圆的______长和______长。 椭圆的焦距是_________. a,b,c 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 椭圆的________与________的比称为椭圆的离心率,记作e=_____,e 的范围是_________. 二、典型例题: 例1.(2006全国Ⅱ卷文、理)已知△ABC 的顶点B 、C 在椭圆x 23 +y 2 =1上,顶点A 是椭圆的一个焦 点,且椭圆的另外一个焦点在BC 边上,则△ABC 的周长是( ) (A )2 3 (B )6 (C )4 3 (D )12 例2.(2007全国Ⅱ文)已知椭圆的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3 1 (B) 3 3 (C) 2 1 (D) 2 3 例3.(2005全国卷III 文、理)设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 1、、F 2,过F 2作椭圆长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P ,若△F 1PF 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 A B C .2 D 1 例4.(2007重庆文)已知以F 1(-2,0),F 2(2,0)为焦点的椭圆与直线04y 3=++x 有且仅有一个交点,则椭圆的长轴长为( ) (A )23 (B )62 (C )72 (D )24 三、基础训练: 1.(2007安徽文)椭圆142 2 =+y x 的离心率为( ) (A ) 23 (B )4 3 (C ) 22 (D )3 2 2.(2005春招北京理)设0≠abc ,“0>ac ”是“曲线c by ax =+2 2为椭圆”的( ) A .充分非必要条件 B .必要非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3.(2004福建文、理)已知F 1、F 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过F 1且与椭圆长轴垂直的直线交椭圆

江苏省东台市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2.2椭圆的标准方程(2)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1-

2.1.3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 主备人: 学生姓名: 得分: 学习目标: 1. 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2. 借助椭圆方程巩固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3. 学会代入法求轨迹方程 学习难点: 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代入法求轨迹方程 三、合作探究 例1:如图,在圆x 2 y 2 4上任取一点P ,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段PD,D 为垂足。当点P 学习方法: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启发引导 一、导入亮标 1 ?椭圆的定义? 2 ?椭圆的标准方程? 二、自学检测 1、已知椭圆的方程为 25 2 壬1 9 ,则 a = 焦点坐标为 ,焦距等于 2 ?已知椭圆的方程为 4 2 L 1 5 ,则 a = ,c = 焦点坐标为 ,焦距等于 3.经过A( 4,0), B(2「3)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4 ?将下列椭圆方程转化成标准方程. (1)4x 2 3y 2 2 2 1 (2) 5x 6y 1

例2:如图,设点A,B的坐标为5,0、5,0。直线AM ,BM相交于点M,且它们的斜率 四、展示点评 五、检测清盘 1 ?已知圆x2寸9,从圆上任意一点P向x轴作垂线PP',点M为PP'上的点,且PM 2MP',则点M的轨迹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2 2?已知圆A : x (y 6) 400, B(0,6),圆C过B点且与圆A内切,求圆心C的轨迹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若长度为8的线段AB的两个端点A、B分别在x轴、y轴上滑动,点M在AB上,且 AM 2MB,求点M的轨迹方程. 4. 若△ ABC的两个顶点坐标A( —4,0) , B(4,0) , △ ABC的周长为18, 则顶点C的轨迹方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动点P(x,y)的坐标满足(x 2)2 / 「(X 2)2 / 8, 则点P的轨迹是 ________________ 2 2 ?丄1 6. 已知椭圆16 9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 P是椭圆上的一点,Q是PF1的中点,若OQ= 1,贝U PF1 = _________ 7.已知椭圆x 2y a (a °)的左焦点F1到直线y x 2的距离为2 一2 ,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 X 8.已知方程m 2 2 y 2m 1 是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1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与方程教案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与方 程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一、课程目标 在必修阶段学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基础上,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圆锥曲线与方程,了解圆锥曲线与二次方程的关系,掌握圆锥曲线的基本几何性质,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结合已学过的曲线及其方程的实例,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学习目标: (1)、圆锥曲线: ①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②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抛物线模型的过程,掌握它们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图形及简单性质。 ③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双曲线的有关性质。 ④能用坐标法解决一些与圆锥曲线有关的简单几何问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和实际问题。 ⑤通过圆锥曲线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2.1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已经学过的曲线及方程的实例,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了解两条曲线交点的求法;能根据曲线的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并初步学会通过方程来研究曲线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求曲线方程的学习,可培养我们的转化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我们理解研究圆锥曲线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曲线与方程概念的学习,可培养我们数与形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技巧与方法. 难点:作相关点法求动点的轨迹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 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 我们已经对常见曲线圆、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进行过这两个方面的研究,今天在上面已经研究的基础上来对根据已知条件求曲线的轨迹方程的常见技巧与方法进行系统分析. (二)几种常见求轨迹方程的方法 1.直接法 由题设所给(或通过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而得出)的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列出等式,再用坐标代替这等式,化简得曲线的方程,这种方法叫直接法.例1、(1)求和定圆x2+y2=R2的圆周的距离等于R的动点P的轨迹方程; (2)过点A(a,o)作圆O∶x2+y2=R2(a>R>o)的割线,求割线被圆O截得弦的中点的轨迹. 对(1)分析: 动点P的轨迹是不知道的,不能考查其几何特征,但是给出了动点P的运动规律:|OP|=2R或|OP|=0. 解:设动点P(x,y),则有|OP|=2R或|OP|=0. 即x2+y2=4R2或x2+y2=0. 故所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x2+y2=4R2或x2+y2=0. 对(2)分析: 题设中没有具体给出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但可以通过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而得出,即圆心与弦的中点连线垂直于弦,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解答为: 设弦的中点为M(x,y),连结OM, 则OM⊥AM. ∵k OM·k AM=-1, 其轨迹是以OA为直径的圆在圆O内的一段弧(不含端点).

2.1.2求曲线的方程(2)(教学设计)

2.1.2求曲线的方程(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根据条件,求较复杂的曲线方程. 2.求曲线的交点. 3.曲线的交点与方程组解的关系. 能力目标: 1.进一步提高应用“五步”法求曲线方程的能力. 2.会求曲线交点坐标,通过曲线方程讨论曲线性质. 情感目标: 1.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2.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 教学重点 1.求曲线方程的实质就是找曲线上任意一点坐标(x,y)的关系式f(x,y)=0. 2.求曲线交点问题转化为方程组的解的问题. 教学难点 1. 寻找“几何关系”. 2. 转化为“动点坐标”关系.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式教学法. 启发诱导学生联想新旧知识点的联系,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求曲线的方程(轨迹方程),一般有下面几个步骤: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曲线上任一点M 的坐标(,)x y ; 2.写出适合条件P 的几何点集:{} ()P M P M =; 3.用坐标表示条件()P M ,列出方程(,)0f x y =; 4.化简方程(,)0f x y =为最简形式; 5.证明(查漏除杂). 说明:回顾求简单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阐明步骤(2)、(3)为关键步骤,说明(5)步不要求书面表达,但思维一定要到位,注意等价性即可.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一)、直接法: 由题设所给(或通过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而得出)的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列出等式,再用坐标代替这等式,化简得曲线的方程,这种方法叫直接法. 例1:(1)求和定圆x 2+y 2=R 2的圆周的距离等于R 的动点P 的轨迹方程; (2)过点A(a ,o)作圆O ∶x 2+y 2=R 2(a >R >o)的割线,求割线被圆O 截得弦的中点的轨迹. 对(1)分析: 动点P 的轨迹是不知道的,不能考查其几何特征,但是给出了动点P 的运动规律:|OP|=2R 或|OP|=0.

江苏省宿迁市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第18课时圆锥曲线与方程复习2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

第18课时圆锥曲线与方程复习(2) 【学习目标】 1?掌握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2?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3.会求一些简单的曲线的轨迹方程. 【问题情境】 1.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是什么? 2.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准线方程分别是什么? 3.求曲线方程的步骤有哪些?方法有哪些? 【合作探究】 2 X 已知P(x, y)为椭圆巧 a 2 y 21(a b 0)的任意一点.点 M(m,0)为一定点,女M可求PM b 的最小值? 【展示点拨】 2 2 例1. 已知P(x, y)为椭圆——1的任意一点. 25 9 (1 )若F为椭圆的右焦点.,求线段PF长度的取值范围; (2)设A(0, a),求线段PA长度的最大值(用a表示). 2 2 X y 例2 .已知F1, F2是椭圆二2 1 a b 0的两个焦点,P为椭圆上一点, F1MF= 60°. (1)求椭圆离心率的范围;(2)求证:△ F1PF的面积只与椭圆的短轴长有关.

a b 变式:若将椭圆改为双曲线呢? 2 2 例4 .⑴ 已知动圆A 过定圆B : x y 6x 7 0 的圆心,且与定圆C : 2 9 x y 6x 91 0相内切,求△ ABC 面积的最大值; (2)在(1)的条件下,给定点 R-2,2), 求PA 5 AB 的最小值; 3 (3)在(2)的条件下求|PA + |AB 的最小值. 例2 .已知圆 2 2 20 C 的方程为:X 2 y 1 ——,椭圆 o 的方程为: 3 2 2 x y 2 2 1 a b a b 0 ,C 的离心率为—,若C 与C 2相交于A , B 两点,且线段 AB 恰好 2 为圆C 的直径,求直线 AB 的方程和椭圆 C 2的方 程.

2.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公开课教学设计

§2.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海南华侨中学王芳文 1.教学背景 1.1 学生特征分析 我授课班级是海南侨中理科班,方法储备上,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基本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规律,但是学习方法还是停留在简单模仿,反复练习层次上,对知识的生成与发展,区别与联系认识不深,缺少抽象概括及分析综合能力。 知识储备上,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了直线方程,圆的方程以及椭圆的相关知识,学生熟知椭圆的定义,会根据题目条件求简单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但是由于接触学习椭圆的时间还相对较短,对椭圆的基本性质了解不深,而且理性思维比较欠缺,且计算能力的短板约束使得在处理直线与椭圆等综合问题时还存在困难。把新问题转化为已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缺乏选择、调整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1.2教师特点分析 自己教学中的优势:注重问题引导、思路分析、善于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善于鼓励学生,能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不足:课堂教学语言相对不够准确简练、板书不够清晰美观。 1.3 学习内容分析 1、内容分析:学生初步认识圆锥曲线是从椭圆开始的,双曲线的学习是对其研究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如果双曲线研究的透彻、清楚,那么抛物线的学习就会顺理成章。所以说本节课的作用就是纵向承接椭圆定义和标准方程的研究,横向为双曲线的简单性质的学习打下基础。从高考大纲要求和课程标准角度来讲,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作为了解内容,在高考的考查当中以选择、填空为主。正因如此,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对双曲线缺少应有的重视,成为了学生的一个失分点。而且由于学生对椭圆与双曲线的区别与联系认识不够,无法做到知识与方法的迁移,在学习双曲线时极易与椭圆混淆。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运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的类比体会椭圆与双曲线的异同点,使得椭圆与双曲线的学习能相互促进。 2、例题分析: 温故:帮助学生复习椭圆的定义,提出问题。 探究:如图,实验操作:1.取一条拉链,拉开一部分;

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知识总结

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知识总结、公式及规律 一、圆锥曲线 1.椭圆 (1)定义 定义1:平面内一个动点到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 1F 2|),这个动点的轨迹叫椭圆(这两个定点叫焦点). 定义2:点M 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 数=<<时,这个点的轨迹是椭圆. e (0e 1)c a (2)图形和标准方程 图-的标准方程为:+=>>图-的标准方程为:+=>>811(a b 0) 821(a b 0) x a y b x b y a 222 2222 2 (3)几何性质

2.双曲线 (1)定义 定义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 1、

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双曲线的焦点). 定义2:动点到一定点的距离与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常数e(e>1)时,这个动点的轨迹是双曲线(这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 (2)图形和标准方程 图8-3的标准方程为: x a y b 2 2 2 2 -=>,> 1(a0b0) 图8-4的标准方程为: y a x b 2 2 2 2 -=>,> 1(a0b0) (3)几何性质

3.抛物线 (1)定义 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定点F 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 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类型及几何性质,见下表: ①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有以下特点:都以原点为顶点,以一条坐标轴为对称轴;方程不同,开口方向不同;焦点在对称轴上,顶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顶点到准线距离. ②p 的几何意义:焦点F 到准线l 的距离. ③弦长公式:设直线为=+抛物线为=,=y kx b y 2px |AB|212+k |x x ||y y |2121-=-11 2+ k 焦点弦长公式:|AB|=p +x 1+x 2 4.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统称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与一定点的距离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圆锥曲线,定点叫做焦点,定直线叫做准线、常数叫做离心率,用e 表示,当0<e <1时,是椭圆,当e >1时,是双曲线,当e =1时,是抛物线. 二、利用平移化简二元二次方程 1.定义 缺xy 项的二元二次方程Ax 2+Cy 2+Dx +Ey +F =0(A 、C 不同时为0)※,通过配方和平移,化为圆型或椭圆型或双曲线型或抛物线型方程的标准形式的过程,称为利用平移化简二元二次方程. A =C 是方程※为圆的方程的必要条件. A 与C 同号是方程※为椭圆的方程的必要条件. A 与C 异号是方程※为双曲线的方程的必要条件. A 与C 中仅有一个为0是方程※为抛物线方程的必要条件.

曲线和方程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曲线和方程(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初步领会“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 (3)学会根据已有的情景资料找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强化“形”与“数”一致并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直线方程的复习引入,加强学生对方程的解和曲线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的直观认识; (2)在形成曲线和方程概念的过程中,学生经历观察,分析,讨论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出结论并能有条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能用所学知识理解新的概念,并能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会转化化归的思想方法,提高思维品质,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概念的复习引入,从特殊到一般,让学生感受事物的发展规律;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体验几何问题可以转化成代数问题来研究,真正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3)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分析:因为学生已有了用方程(有时用函数式的形式出现)表示曲线的感性认识(特别是二元一次方程表示直线),现在要进一步研究平面内的曲线和含有两个变数的方程之间的关系,是由直观表象上升到抽象概念的过程。所以本节课采用了复习引入课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让学生易于接受。在概念的探索过程中采用了举反例的方法来揭示概念的内涵。在概念的应用即例题的设计方面,着重巩固对概念的两个条件的认识。 2、教学重点 “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

圆锥曲线与方程复习资料

高中数学选修2-1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知识点: 一、曲线的方程 求曲线的方程(点的轨迹方程)的步骤:建、设、限、代、化 ①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M x y 及其他的点; ③找出满足限制条件的等式; ④将点的坐标代入等式; ⑤化简方程,并验证(查漏除杂)。 二、椭圆 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12 F F )的点的轨迹称为椭圆。 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焦距。()12222MF MF a a c +=> 2、椭圆的几何性质: 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x 轴上 焦点在y 轴上 图形 标准方程 ()22 2210x y a b a b +=>> ()22 2210y x a b a b +=>> 第一定义 到两定点21F F 、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a ,即21||||2MF MF a +=(212||a F F >) 第二定义 到一定点的距离和到一定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常数e ,即 (01)MF e e d =<< 范围 a x a -≤≤且 b y b -≤≤ b x b -≤≤且a y a -≤≤ 顶点 ()1,0a A -、()2,0a A ()10,b B -、()20,b B ()10,a A -、()20,a A ()1,0b B -、()2,0b B 轴长 长轴的长2a = 短轴的长2b = 对称性 关于x 轴、y 轴对称,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焦点 ()1,0F c -、()2,0F c ()10,F c -、()20,F c

3、设M 是椭圆上任一点,点M 到F 对应准线的距离为1d ,点M 到F 对应准线的距离为2d ,则121 2 F F e d d M M ==。 常考类型 类型一:椭圆的基本量 1.指出椭圆36492 2 =+y x 的焦点坐标和离心率. 【变式1】椭圆 116 252 2=+y x 上一点P 到椭圆一个焦点的距离为3,则P 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________ 【变式2】椭圆 125 162 2=+y x 的两个焦点分别为21F F 、,过2F 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则1ABF ?的周长1ABF C ?=___________. 【变式3】已知椭圆的方程为11622 2=+m y x ,焦点在x 轴上,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高二数学教案 曲线与方程

曲线和方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曲线的点集与方程的解集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这两个概念. 2.使学生掌握证明已知曲线C的方程是f(x,y)=0的方法和步骤. 3.通过曲线和方程概念的知识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数学交流能力、探索能力,确立“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进一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定个中两个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 师:解析几何重要内容之一是利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中曲线的问题.即通过建立坐标系,利用平面内点和有序实数对之间一一对应关系,建立曲线的方程,并通过对方程的讨论来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为此,在第二章“圆锥曲线”的第一节,先建立曲线和方程的关系. 这里,先看上堂课后留的两个思考题.(板书) 例1 (1)画出两坐标轴所成的角在第一、三象限的平分线l,并写出其方程. (2)画出函数y=2x2(-1≤x≤2)的图象C. (选择二位学生自制的计算机软盘或投影片,请二位学生各自操作,展示在投影仪上.取较好的解答定格,如图2-1.)

师:这二位同学解答很好.请大家对照直线l及方程,对照抛物线的一倍分C及方程,谈谈符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L和C分别与其方程是怎样地联系起来的?(鼓励学生观察、联想,进行数学交流.学生讨论后选其两个回答,再口述一遍.) 生甲:如果M(x0,y0)是l上的任意一点,它到两个坐标轴的距离一定相等,因此x0=y0,那么它的坐标(x0,y0)是方程x-y=0的解;反过来,如果(x0,y0)是方程x-y=0的解,即x0,y0,那么以这个解为坐标的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它一定在这条平分线l上.为此把直线l与方程x-y=0密切地联系了起来. 生乙:如果点M(x0,y0)是C上的点,那么(x0,y0)一定是y=2x2的解;反过来,如果(x0,y0)是方程y=2x2的解,那么以它为坐标的点一定在C上. 师:学生甲的回答清楚地说明了直线l完整地表示方程x-y=0,而方程x-y=0完整地表示了直线l.但学生乙的回答是否完满,请同学们思考,发表见解,并用最短的语言写在投影片上.(老师巡视后选一张投影展示定格.) 学生乙的回答忽略了-1≤x≤2,从而点集C与方程y=2x2的解的集合G无法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师:请这位同学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见解. 生:就本题而言,如(3,18)∈G,但P(3,18)∈C.方程漏掉了制约条件-1≤x≤2.为此正确的理解是:如果点M(x0,y0)是C上的点,那么(x0,y0)一定是y=2x2(-1≤x≤2)的解;反过来,如果(x0,y0)是方程y=2x2(-1≤x≤2)的解,那么以它的坐标为点一定在C上. 师:这样的见解才确切地反映了点集C与方程y=2x2(-1≤x≤2)的解集G是一一对应的.从而,抛物线的一部分C完整地表示了方程y=2x2(-1≤x≤2),而方程 y=2x2(-1≤x≤2)完整地表示了C.现在我们来考虑以下这个问题:点集C还是抛物线

专题-圆锥曲线与方程(教师)

专题-圆锥曲线与方程 抓住3个高考重点 重点1 椭圆及其性质 1.椭圆的定义:椭圆的第一定义:对椭圆上任意一点M 都有1212||||2||2MF MF a F F c +=>= 椭圆的第二定义:对椭圆上任意一点M 都有 || ,(01)MF e e d =<< 2.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 (1)定义法:根据椭圆定义,确定2 2 ,a b 的值,再结合焦点位置,直接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2)待定系数法:根据椭圆焦点是在x 轴还是在y 轴上,设出相应形式的标准方程,然后根据条件确定关于,,a b c 的方程组,解出2 2 ,a b ,从而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3.求椭圆的标准方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椭圆的焦点位置不能确定,可设方程为2 2 1(0,0,)Ax By A B A B +=>>≠或22 221x y m n += (2)与椭圆2222 221()x y m n m n +=≠共焦点的椭圆方程可设为22222 21(,)x y k m k n m k n k +=>->-++ (3)与椭圆22221(0)x y a b a b +=>>有相同离心率的椭圆方程可设为22 122x y k a b +=(10k >,焦点在x 轴上)或 22 222 y x k a b +=(20k >,焦点在y 轴上) 4.椭圆的几何性质的应用策略 (1)与几何性质有关的问题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即使不画出图形,思考时也要联想到图形:若涉及顶点、焦点、长轴、短轴等椭圆的基本量,则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挖掘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求解自然就不难了. (2)椭圆的离心率2 21c b e a a ==-当e 越接近于1时,椭圆越扁,当e 越接近于0时, 椭圆越接近于圆,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需要两个条件,而求椭圆的离心率只需要根据一个条件得到关于,,a b c 的齐次方程,再结合2 2 2 a b c =+即可求出椭圆的离心率 [高考常考角度] 角度1若椭圆12222=+b y a x 的焦点在x 轴上,过点)2 1,1(作圆12 2=+y x 的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直线AB 恰好 经过椭圆的右焦点和上顶点,则椭圆方程是 14 52 2=+y x . 解析:方法一:设过点)21,1(的直线方程为:当斜率存在时,1 (1)2 y k x =-+,即22120kx y k -+-=

圆锥曲线与方程导学案(整理版)

曲线与方程 1.理解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 2.求曲线的方程. 复习1:画出函数22y x = (12)x -≤≤的图象. 复习2:画出两坐标轴所成的角在第一、三象限的平分线,并写出其方程. 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 探究任务一: 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是什么?写出它的方程. 问题:能否写成y x =,为什么? 新知:曲线与方程的关系:一般地,在坐标平面内的一条曲线C 与一个二元方程(,)0F x y =之间, 如果具有以下两个关系: 1.曲线C 上的点的坐标,都是 的解; 2.以方程(,)0F x y =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 的点, 那么,方程(,)0F x y =叫做这条曲线C 的方程; 曲线C 叫做这个方程(,)0F x y =的曲线. 注意:1? 如果……,那么……; 2? “点”与“解”的两个关系,缺一不可; 3? 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是同一个概念,相对不同角度的两种说法; 4? 曲线与方程的这种对应关系,是通过坐标平面建立的. 试试: 1.点(1,)P a 在曲线2250x xy y +-=上,则a =___ . 2.曲线220x xy by +-=上有点(1,2)Q ,则b = . 新知: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曲线的方程. ※ 典型例题 例1 证明与两条坐标轴的距离的积是常数(0)k k >的点的轨迹方程式是xy k =±. 变式:到x 轴距离等于5的点所组成的曲线的方程是50y -=吗? 例2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1,1)--,(3,7),求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 变式:已知等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0,3)A ,(2,0)B -,(2,0)C .中线AO (O 为原点)所在直线的方程是0x =吗?为什么? 反思:BC 边的中线的方程是0x =吗? 小结:求曲线的方程的步骤: ①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M x y 表示曲线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 ②写出适合条件P 的点M 的集合{|()}P M p M =; ③用坐标表示条件P ,列出方程(,)0f x y =; ④将方程(,)0f x y =化为最简形式; ⑤说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 ※ 动手试试 练1.下列方程的曲线分别是什么? (1) 2x y x = (2) 22 2x y x x -=- (3) log a x y a = 练2.离原点距离为2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它的方程是什么?为什么? ※ 当堂检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