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总体思路

临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总体思路

临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总体思路
临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总体思路

前言

服务业指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一切服务性行业,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服务业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竞争力,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快发展服务业,发挥社会分工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和要素,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和产品,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新阶段的现实需要,也是顺应现代产业演进规律的必然要求。鉴此,特编制《临海市服务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服务业各类行业规划、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

一、服务业发展现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2003年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上升至65%以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2004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CDP比重为31.8%。我市服务业在近十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逐年上升,1995年至200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

增长10.5%,高于同期GDP平均增速,三次产业结构由18.68:52.01:29.31演变为10.34:55.71:33.95。从三产和就业比重看,我市服务业总体发展处于全国的中上、浙江的中下、台州的中等水平。从产业结构看,仍处于以交通、商贸等传统流通型服务业为主的初级阶段。

临海市产业结构轨迹图

三次产业占GDP比重表(2004年)

三次产业就业比重表(2003年)

(一)主要特点

服务业涉及门类齐全。随着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业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总体涵盖了流通、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等四大领域,建立了交通运输、仓储业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及旅游休闲等14个行业。截止2004年底,我市拥有商贸企业及网点15000多个,其中商品交易市场88个;交通部一级客运中心1家,货运中心1家,营运客货车3000辆左右,出租汽车365辆;文化经营单位760家,其中文化娱乐场所近100家;涉外宾馆10家,旅行社10家;中介机构270家,注册资本17895万元;职技校13所。

新型服务业迅速崛起。房地产业异军突起,已成为地方的主要税源,2004年房地产企业36家,开发投资额为8.7亿元,比1998年增长近4.6倍,年均增长30%。旅游知名度不断

提升,已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04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了16.82亿元。通讯业发展迅猛,邮电业务量从1995年的0.93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10.56亿元。金融保险业快速发展,伴随房地产业发展的物业管理、社会服务等中介服务业发展也十分迅速,文化、体育等产业虽然所占比重较小,但增长较快。

传统服务业素质不断提高。随着新兴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交通运输和邮政、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比重有所下降,但在总量上仍占据绝对优势。特别是传统服务业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辐射和倍增效应,积极推进计算机技术在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的应用,加快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变革,促进了传统服务业的规模扩大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

服务业成为就业的重要渠道。我市服务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就业门槛低,包容性强,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可吸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劳动力。2004年,我市服务业就业人数为21.48万人,占就业人口比重为32.2%,比1995年净增4.45万人,比重提高了7个百分点。服务业的发展极大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成为我市扩大就业、吸纳劳动力的重要渠道。

服务业加快人民生活改善。服务业特别是生活性服务业,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其发展在方便生活的同时,不断满足人们对教育、医疗、文化、居住、交通、通信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近年来,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1995年的47.2%下降为2004年34.9%,用于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娱乐教育等方面支出明显增加,分别占2004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6.1%、12.2%和14.4%。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质量,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是观念和体制障碍制约服务业发展。受传统产业观念影响,把服务业重要性放在工业、农业之后,对服务业发展重视不够。城乡二元体制结构阻碍人口向城市转移,社会保障体系薄弱,影响相当部分消费者的即期消费,抑制消费需求的有效增长,从而抑制服务业的发展。

二是服务业占GDP比重偏小。我市服务业总量明显偏小,200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4%,与台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到2012年我市第三产业占GDP 比重达到50%有很大差距。

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市传统服务业比重过大,2004年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8.9亿元,占比重37%。新型业态虽发展较快,但所占比重仍然较小。

四是商贸网点布局有待优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市区网点遍地开花,业态单一,以沿街小型店面为主。农贸市场规模小,网点过密。商贸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低、小、散”特点明显。

五是人才严重短缺。由于传统服务业对人才和技术的要求不高,造成每年流向服务业的人才较少,随着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知识

密集型服务业人才严重短缺。

六是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程度较低。银行、保险、电信、电力、供水等行业市场准入限制多,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度不高,服务业真正的市场主体尚未形成,也相应影响了产业化进程。

二、服务业面临的背景

(一)入世带来外资服务业引进的新机遇

根据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原则,服务业的市场准入、行业限制等将有所放宽,市场的开放度将大大提高,随着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咨询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医疗服务、旅游及相关服务、文化娱乐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及其他工程服务逐步进入中国服务业市场,我国服务业新领域将得到快速拓展。通过开放,引进外资及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学习国外科学的管理方法与先进的营销手段,有利于加快了服务业总量扩张与技术水平的提高,使服务管理水平向国际规范靠拢,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世贸组织的加入为加快我市服务业的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提高服务业整体素质提供有利时机。

(二)科学发展观带来的发展机遇

由于受土地、资金、能源、环保等要素的制约和条件的约束,更加突显出服务业“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低能耗、

低污染、广就业的比较优势。尤其在强调资源有效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下,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相对依赖较少的服务业将更符合未来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服务业将成为优先发展的对象,许多促进服务业提速的政策也将相继出台。随着服务业发展的观念性、政策性障碍的破除,主体公平竞争的环境将得到进一步优化,极大推动服务业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

(三)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带来的发展机遇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在打造制造业基地过程中,深加工、精加工以及相应的设计、运输、包装、储存、广告宣传和售后服务等环节将增多,制造业产业链中的服务活动通过专业化分工而逐步独立,形成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体系。随着城乡二元结构加速转型,城市化进程及人口集聚的加快,将增加居民社会化的服务消费,促进商业、餐饮、医疗、社区服务等生活服务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将带动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交通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及城市功能的完善,将带动房地产、物业管理、公共服务行业的发展。因此,工业化、城市化的互动发展为服务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发展机遇。

(四)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发展机遇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从一般物质需求转向追求生活质量,从同质消费转向个性消

费。电子及通讯设备、轿车、住宅三大消费热点已形成,非商品性消费比例将逐渐扩大,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教育等服务性消费支出的比重明显提高。消费层次提升与消费结构转换将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为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我市现实条件蕴含的发展机遇

临海处于台州的几何中心,是台州的陆上交通枢纽,104国道贯穿临海全境,甬台温高速公路、台金高速公路与甬台温铁路、金台铁路“二纵二横”交通主干线均在临海交汇。“十五”期间,我市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市区建成区面积近30平方公里,2004年市区人口26.6万人,基本形成中心城市-小城市-中心镇-一般镇四级城镇体系。临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资源较为丰富,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众多;教育卫生等技术水平、设施水平较高。日趋凸显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完善的教育卫生设施及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为加快我市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强大的需求基础。

(六)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入世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与WTO的基本原则之间也存在着许多差距,调整和适应体制上的差异性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随着服务业市场开放度的提高,将面临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的竞争,企业的生存空间会

受到严重挤压,会丧失部分原有的市场份额;外资企业在人才竞争中更具有优势,形成人才竞争的压力。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时,会明显呈现出一产比重持续下降、二产比重稳中趋降、三产比重持续上升的趋势,服务业进入加快发展的区间,2004年我市人均GDP 略超过1500美元,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还不高。另外,台州的易地设市,经济和政治中心的南移,以及南边县(市、区)的竞争压力,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影响我市服务业的发展。

三、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临海市委、市政府“中部腾飞、两翼展翅、沿边崛起”发展战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的通知》(浙政发[2004]55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纲要的通知》(浙政发[2001]66号);

《台州市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总体思路》;

《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

《临海市城镇体系规划》;

《临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其它有关法规和相关规划。

四、服务业发展思路及目标

(一)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深入实施“腾飞”战略,以构建先进制造业的供应支撑平台、提高城乡居民生活的公共服务平台及促进区域统筹的协调发展平台为重点,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商贸市场、现代物流、房地产业、旅游休闲、教育培训、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交通运输八大服务业主导行业,积极发展中介咨询、医疗保健、文体娱乐、社区服务四大新兴行业,实现我市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打造成为温台沿海产业带北部的服务业集聚中心,加快推进临海“四市”和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进程,争取早日跻身全国百强县市。

(二)发展原则

扩大总量、提升质量原则。针对当前我市服务业总量仍然偏小的实际,坚持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并举,进一步拓展领域,扩大规模;同时,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总体水平。

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原则。充分发挥我市良好的区位条件、潜在的港口资源等优势,重点培育一批符合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产业和特色现代服务业发展区,辐射和带动温台

沿海产业带北部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提升。

外向带动、对外开放原则。适应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全面接轨全球资本市场、要素市场,打造温台沿海产业带信息、人才、资本等要素聚集的重要区域。

产业联动、协调发展原则。顺应产业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服务业对一、二产业的流通融通、智力支持等功能,形成一、二、三产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强化三产内部各行业的协调和融合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遵循服务业发展的规律,既要强化政府对服务业宏观政策的引导,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和扶持;也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市场竞争提高服务效率,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

(三)发展目标

规划期限:近期规划到2010年,中远期展望到2020年。

根据台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指标体系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通过本届和下届党委、政府的努力,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的要求,提出我市服务业的发展目标:

1、近期目标(2006—2010年)

——着力推进经济强市建设。服务业总量明显壮大,服务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到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22亿元,年均递增15.5%以上,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5%;争取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3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40%左右。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37%以上。

——着力推进文化大市建设。打造“临海学村”,进一步优化文化资源,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教育培训、文体娱乐等行业所占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文化产业年均增长16%,其中教育培训业增加值27.5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5.5%。

——着力推进旅游新市建设。优化整合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景区景点,扩大旅游产业规模,使临海成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浙东南旅游中心城市。到2010年,国内旅游总收入37亿、旅游总人数470万人,年均增长17%;海外旅游人数1.5万人,旅游收入780万美元,年均增长19.5%。

——着力推进人居佳市建设。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到2007年,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到2012年,基本建成生态市;到2020年,全面建设生态市。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到2010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为30%,社会保障覆盖率达60%,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

——到2010年,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97亿元,年均增长15%;商贸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15.5%;物流业年均增长16%;房地产业年均增长15%;信息服务业

年均增长17%;金融保险业年均增长15.5%;交通运输业年均增长速度15.5%。

2、中远期目标(2011-2020年)

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优势,进一步挖掘潜力,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领域,基本确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服务业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显著提高,服务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服务功能大大增强,建成与温台沿海产业带北部中心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到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年均递增15%,力争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

五、服务业发展重点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构建提高城乡居民生活的公共服务平台。我市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城乡居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日趋明显,对旅游休闲、医疗保健、汽车住房等的需求日益提高。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顺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的趋势,改造提升商贸流通、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全面发展旅游休闲、文体娱乐、医疗保健等服务业,既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大众化的日常生活消费需求,也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着力构建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公共服务平台。

——围绕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方向,构建先进制造

业的供应支撑平台。注重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互动发展,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目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制造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相应地生产型服务业的需求逐步扩大,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教育培训、交通运输、信息服务、中介咨询等生产型服务业,畅通产销渠道,增强智力支持,延长产业链,增加制造业的附加值,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全方位、高层次的生产销售等服务,努力构建先进制造业的服务平台。

——围绕“腾飞”发展战略,构建促进区域统筹的协调发展平台。中部要发挥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较成熟的消费市场,加快旅游休闲、现代商贸、房地产、物流、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的发展,辐射和带动其它区域的发展。东翼要抓住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发挥港口、交通等优势,注重产业联动和融合,为温台沿海产业带临海东部工业区块的发展提供服务支撑,成为我市服务业的重要增长极。西翼依托白水洋镇的商贸业发展基础和括苍山、羊岩山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商贸和旅游休闲业。沿边要发挥生态和特色农业等资源,大力发展集自然景观、农业观光于一体的旅游休闲业。同时,各大区域要培育发展为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等相关服务业,建立健全商品流通、中介服务等农村服务体系,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构建促进区域统筹的协调发展平台。

(一)商贸市场业

优化商贸设施布局,构筑商业中心区,建设专业市场和特色街,建设成为温台沿海产业带北部商贸中心。培育新型业态,提升产业档次,促进商贸业快速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构筑商贸中心区。通过新、老城区商业中心的提升和建设,市区将形成一主(新城区)一副(老城区)特色各异、功能互补的商业中心区。调整完善老城区中心商业区的经营功能,形成以古城文化为特色,住宿、购物、餐饮、娱乐设施完备的发展格局。搞好新城区商贸区的规划建设,突出现代化、高档次、强辐射的特点,集现代商业、金融、会展业、写字楼为一体,商贸设施建设先进,商贸业态功能完备,充分体现现代城市品位和发展要求。推进杜桥、白水洋商业副中心的建设,依托各自区域经济特点,形成专业特色鲜明的商贸布局。建成一批重大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华侨大酒店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1.3亿元;金泰广场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3.8亿元;杜桥国际大酒店占地90亩,总投资1.5亿元;桃渚商贸城占地100多亩,总投资1.8亿元等。

——建设专业市场和特色街。加快现有市场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积极培育和发展有一定辐射功能的大型专业市场,努力扩大经营规模,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建设蔬菜、粮食批发市场及建材、家具、汽车、钢材、眼镜、农副农产品、

休闲用品礼品等专业交易市场,利民汽车城占地208亩、总投资2.0亿元,杜桥眼镜市场占地50亩、总投资8000万元。加快古城文化旅游商贸特色街、鹿城路和人民路小吃一条街的改造和建设,建成新城区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总投投1.4亿元的大洋商业街等特色步行街。

——培育发展新型业态。大力培育和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以超市、便利店等为重点,推进零售业的连锁化。积极实施“千镇连锁超市”和“万村放心店”工程,鼓励方便生活的连锁企业向农村延伸。以大型购物中心、综合超市、仓储式会员店等为重点,积极引进沃尔玛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开设连锁网点,发展高档、现代的新型业态。

(二)现代物流业

依托区位、港口资源优势,基本建成与国内物流系统接轨、能基本满足台州北部需求的现代物流体系,打造成为温台沿海产业带北部物流中心。

——建成快速便捷的物流网络。以陆上交通枢纽和台州港临海港区为依托,充分的发挥“公、铁、水、港”的综合优势,规划建设两大物流基地,主动融入浙江省物流体系,建设成为省二级物流节点。近期结合甬台温高速公路北互通道口和甬台温铁路临海站场设置,建设温台沿海产业带东(塍)大(田)道口物流基地;中远期结合临海港区、沿海大通道、台金高速公路及台金铁路东延线的建设,选址建设

物流基地。在临海中部的城区、东部的杜桥镇、西部的白水洋镇,规划建设综合性的物流配送中心,尽量缩短配送平均距离。

——建成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系统。构筑与综合运输体系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与商检、工商、税务、金融等系统的联接,提供网上检验、工商注册、报税交税、金融保险和电子政务等服务功能;实现物流信息系统平台与配送中心的联接,满足查询、仓储、配送、交易信息的要求;实现物流信息系统平台与相关服务提供商联接,培育一批具有开发能力、有实力的服务提供商,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企业。加快原材料采购、仓储、报关、运输等物流关键点与制造业生产过程的整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流通运行效率,增强制造业同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度,逐步形成综合服务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大型生产企业发展物流公司,凭借其完善的营销网络,发展自备物流业务,并逐步向社会延伸,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

(三)房地产业

开发符合各层次需求的商品房,优化住宅供给结构,加强监管力度,增强综合服务功能,确保我市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建立合理的房地产供应体系。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

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整房地产结构,在确保住房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的前提下,形成以商品房为主体、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补充的住房供应体系。按照“人居佳市”的要求,建设国家级、市级康居示范工程,提高住宅品位。“十一五”期间主要工程为:云水山庄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总投资8.2亿元;阳光花城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总投资2.2亿元;望湖小区建筑面积15.1万平方米,总投资6.0亿元;湖滨小区建筑面积22.2万平方米,总投资10.0亿元;瞭倭山小区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鹿城路小区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总投资1.6亿元等。加快推进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建设,完善廉租房制度,实施安居工程,切实改善中低收入居民住房条件。加强农村住宅建设规划管理,引导农民集中建设配套设施完善的多层住宅小区,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高山移民。

——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体系。发展和规范房地产咨询、评估、经纪代理等中介服务,重点扶持一批运作规范、实力雄厚的中介机构,促进房中介市场健康发展。推进房地产开发销售和物业管理的分业经营,完善物业管理招投标制,规范物业服务市场行为。进一步规范家居装修市场,倡导环保绿色装修,促进装修行业健康发展。加快房地产市场的信息化建设,向全社会提供高效、快捷的信息服务与交易服务。建立有效的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机制,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督,保证房地产市场有序运行。

(四)旅游休闲业

优化整合旅游资源,积极开辟黄金旅游线,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接待水平,不断壮大旅游产业规模,建设成为台州市域核心旅游城市和旅游服务中心。

——整合开发提升旅游资源。紧紧依托丰富的山水和人文资源,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认真修编临海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深度开发江南长城、桃渚古城、括苍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牛头山旅游度假区等旅游景区、景点,加快灵湖、云峰森林公园等新景点开发。注重旅游与农业的融合,走生态休闲观光发展道路,规划、开发、完善羊岩茶叶、涌泉柑桔、小芝黄金岙、杜桥莲花山等农业观光园。

——着力打造黄金旅游线。强化旅游形象宣传,精心策划江南长城节、羊岩茶文化节等各类节庆活动,展示临海旅游形象,进一步打响旅游品牌。加强区域旅游的合作和互动,继续做好“新天仙配”黄金旅游线,积极构建“活力浙东南”旅游线,促进旅游经济一体化进程。

——加强服务配套体系建设。加强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现代休闲旅游的消费需求。延长旅游产业链,拓展旅游商品市场,积极挖掘培育特色旅游商品。加强导游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努力优化旅游发展软环境。

佛山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

佛山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 佛山市科技服务业进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科技服务业是指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现代技术和分析研究方法,以及体会、信息等要素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要紧包括科学研究、专业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科技信息交流、科技培训、技术咨询、技术孵化、技术市场、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评估和科技鉴证等活动。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关键产业。为促进佛山市科技服务业的进展,特制定本规划,分析佛山市科技服务业进展基础和进展环境,明确佛山市科技服务业进展的指导思想、进展思路和目标,重点领域和要紧任务,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一、佛山科技服务业的进展基础 (一)进展现状 1.体系持续完善 近年来,依靠佛山制造业完整的产业链和资金链,佛山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佛山科技服务业迅速进展,共有6个国家火炬打算特色产业基地,省级研究院4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78家,市级工程中心138家,差不多上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中小企业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市创新中心、行业创新中心、专业镇创新平台、企业创新中心等齐头并进的一体化进展格局。 2.集聚创新成效明显 佛山市专业镇和“一区六园”的快速进展成为推动科技服务的重要力量,借助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催生了以专业镇为载体的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如西樵南方技术创新中心、华夏建陶研究开发中心、华南家电研究院等等,这些平台通过集聚科技创新力量,重点解决各行业进展过程中基础性和前瞻性的咨询题,为各类企业提供服务。这些平台所取得的技术突破促进使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持续往新的、更高层次的模式转变,成效明显。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一、XX年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方式“两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的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市委“港口引领、陆海联动、多极发展、全面跨越”总战略,围绕建设“台州北部服务业中心”和“宜居城市”目标,做到“三突出、三加快”和“四注重、四推动”: 1、“三突出,三加快”: 突出头门港建设,加快港口服务业形成。发展港口服务业,有利于提高港口运作效率,提升港口竞争力,发挥“一港带全局”的放大效应,带动我市经济发展。谋划长远、着手眼前,着重围绕“产业港、物流港、贸易港”的功能,突出头门港的龙头作用,加强与央企、国企开展项目推介和招商选资工作,大力发展物流、大宗商品交易、集装箱运输、储运等港口服务业。 突出“三圈两岸”平台建设,加快服务业集聚发展。建设服务业集聚平台,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中和功能集成,提高服务业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根据区域和产业目标定位和发展优势,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建设“三圈两岸”平台。加强项目推介和招商选资工作,瞄准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突出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商贸综合体、楼宇经济和金融创新等新型业态。 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服务业结构优化。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市服务业中的短板,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保障。重点扶持培育现代物流、金融、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另一方面,要继续抓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鼓励企业做强主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主体培育,推进服务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 2、“四注重,四推动”:

2016至2020年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至2020年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服务业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充分发挥服务业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我县经济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依据《XX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统一部署,特制定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一、服务业发展基本概况 2000 年以来,全县服务业开始走向规范有序发展轨道,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第三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在逐年上升,优势逐渐凸显,为“十三五”期间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服务业发展现状 ⑴经济总量稳步增加,占GDP 的比重不断上升。服务增加值从2015 年底的XXX 亿元增加到2015 年的XXXX 亿元,增长了132.8%;三次产业结构从2015 年的31.2:34.6 :34.2 调整为2015 年的26.3:37.7:36.0,2015 年服务业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达41.9%,拉动经济增长6.1 个百分点。 ⑵内部结构逐步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并显示出良好的成长性。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在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下,新兴行业特别是旅游业、房地产、信息、计算机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繁荣发展,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15 年达到了25.2%以上。 ①旅游业飞速发展。作为生态旅游名县,全县共有3A 景区1 个,国家森

林公园1 个(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个(XX 山),省级水利风景区1 个(XX 湖),XX 水库正在申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XX 山正在申报省级森林公园和市级农业旅游示范点,XX 园艺场正在创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县现已形成成熟景区2 个(XX、XX 山),成熟景点5 个(XXX、XXX、XXX、博物馆、XXX),已发展省级休闲农庄1 个(XX),已发展农家乐30 家(其中市级授牌2 家),新增旅行社1 家,正在申报的旅行社1 家,目前全县旅行社数量已达5 家。乡村旅游发展迅猛,XX 园艺场、XX 山的采桔游、采茶游深受游客青睐。 ②商贸流通业不断壮大。2015 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X 亿元,与2010 年的XX.X 亿元增长了119.8%,其中批发零售业完成XX.X 亿元,与2010 年相比增长了121.8%;住宿餐饮业完成X.X 亿元,与2010 年相比增长187.1%,商贸流通业在第三产业中支撑地位进一步增强。 ③房地产业迅速崛起。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跨跃式发展及空间区位的改善,生态人居环境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房地产市场兴旺,2015 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X.XX 亿元,与2010 年相比增长39.5%。商品房销售面积XX.XX 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XX.XX 万平方米,与2010 年相比增长了 12.8%;商品房销售额达X.XX 亿元,增长48.9%。 ④交通、邮电业稳步发展。2015 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X.XX 亿元。交通快速增长。全县公路线路总里程XXXX 公里;民用汽车保有量X.X 万辆,其中私人汽年保有量X.X 万辆,私人轿车保有量0.XX 万辆。完成

南沙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

附件2: 南沙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 一、航运服务集聚区 航运服务集聚区主要包括龙穴岛除造船基地以外的所有用地、沙仔岛黄阁大道以北地区、小虎岛南部地区、南沙岛东部地区和位于万顷沙镇的南沙保税港区加工区。该区域将重点依托南沙保税港区,重点发展保税仓储、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展示、临港加工等港口物流业务,吸引航运经纪、航运咨询、航运金融、海事仲裁、公正公估等航运高端要素在南沙集聚发展,加快构建完善的保税物流体系,力争建成华南及泛珠三角地区有影响力的保税物流中心、采购中心、转口贸易中心、商品集散交易中心和航运服务中心。 二、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 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主要包括南沙岛南部东起资讯科技园、西至西部工业区滨海地块,面积约10—12平方公里。该区域将依托广州中科院工业技术研究院、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教育部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水平的公共研发机构,开展电子信息、服务外包、生物医药、新能源、精细化工、现代中医药等领域的研发,鼓励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园将先进科技成果在南沙及珠三角地区产业化,积极打造粤港科技联合创新的示范区

和珠三角自主创新的重要区域。 三、滨海文化休闲旅游集聚区 滨海文化休闲旅游集聚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包括上下横档岛在内的南沙岛东南部滨海地块、黄山鲁和大山乸地块,主要依托邮轮码头、游艇俱乐部、高尔夫球场、天后宫、大角山炮台、滨海公园、滨海泳场和南沙大酒店等旅游设施,发展滨海休闲旅游;二是万顷沙十八涌以南地块,主要依托人工湿地、百万葵园等旅游景点发展滨海生态旅游,力争把南沙打造成为世界邮轮旅游航线的著名节点、粤港澳旅游市场的对接枢纽和珠三角滨海观光旅游的重要中心。 四、珠三角鲜活农产品物流集聚区 珠三角鲜活农产品物流集聚区主要包括珠江街、横沥镇和万顷沙镇的农业生产和配送区域,该区域将以国通供港澳水产基地为龙头,加快南沙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现代滨海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区的建设,高标准打造信息化、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吸引国内外农产品物流、交易、科技服务、检测服务等企业进入南沙新区发展,探索建立粤港澳“一地两检”的农产品检验检疫制度,构建绿色、环保、安全的农产品供应体系,力争把南沙打造成为珠三角鲜活农产品的重要供应基地和配送中心。 五、服务外包集聚区 服务外包集聚区与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发展用地范围一致,

突出创新驱动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

突出创新驱动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创新驱动的主导力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要坚持以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突出创新驱动放在重要位置。在推进全市加快转型升级、开放创新、绿色崛起的进程中,科技服务业的先导地位和引领作用愈加突显重要,需采取强有力举措,重点扶持,加快发展。 一、我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下,我市科技服务业得到了较快发展。**高新区成功晋升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市已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个,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山区特色产业科技园区##个。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家,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个、高新技术企业#家、创新型企业#家、科普基地#个。2015年,全市入统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亿元,争取国家和省科技专项资金#万元,专利授权量#件,科技服务业在推进我市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创新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科技投入少,政策环境不优。2015年全市科技经费及研发投入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0.51%,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悬殊。目前,全市还没有建立对科技服务业的统筹管理机制,缺乏系统完备的发展规划和相关配套支持性政策,对提供社会化科技服务、非营利性科技服务机构的优惠政策有待完善,有些政策落实得不够好。 二是产业规模小,竞争能力弱。据调查,在我市##家科技服务型企业和科研单位中,年收入超50万元的只有##家、占#%,10—50万元的##家、占#%,年收入不足10万元的有##家,占到##%,“小、散、弱”问题十分突出。 三是门类分布不均,部分行业尚属空白。在研究与试验、科研设计与服务、技术推广、科技咨询、科技信息培训、科技创业孵化及生产力促进等领域有所发展,但在技术交易与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投融资、科技测试服务等领域还未涉及,成为短板。 四是骨干服务机构少,基础支撑能力弱化。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原有的市县乡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大部分转为经营性企业或合并、或撤消,科技队伍萎缩、人员老化现象十分突出,难以适应科技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和企业对科技服务的迫切需求。 五是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匮乏。目前,全市科

商务服务业发展规划意见(完整版)

商务服务业发展规划意见 商务服务业发展规划意见 (四)规划的期限 中期规划201X—201X年,远期展望201X年—201X年。 (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商务服务领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和贸工农一体化为目标,以现代流通服务方式改造传统产业,创新消费和服务方式,引导商务服务业有序发展,发挥商务服务业的先导作用,促进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六)规划的原则 1、以人为本,便民利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 2、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互动发展的原则; 3、项目支撑,特色明显,重点突出的原则; 4、适度超前,多元投资,共同发展的原则; 5、规划先行,创新机制,依靠科技相结合的原则。 二、规划背景及现状 (一)规划背景 加快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我国人均gdp突破了1200美元,进入了前工业化时代,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的主要行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产业。目前

我国大多数城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都低于50,我州不到30,与发达国家相比低30多个百分点,发展空间较大。今年,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全国流通工作会议,并制订下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昭示着我国商务服务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保持二产平稳、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同时,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即把商务服务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产业、贸易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 (二)“十五”期间商务服务业现状 第三产业增加值201X年预计达50.6亿元,平均增长 9.7,低于gdp平均增长率(1 1. 4) 1.7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由201X年的3 1.78下降为2 7.8,下降 3.98个百分点,全省排位第8位; 其中批发贸易餐饮零售业201X年预计实现增加值1 4.99亿元,平均增长 10.96,占gdp的比重为 8.2;比201X年的 8.6下降0.4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X年预计实现4 8.97亿元,平均增长1

xx县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

xx县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2015-2025年) xx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规划综述 (1) 一、规划背景 (1) 二、规划原则 (2) 三、规划范围 (2) 四、规划期限 (2) 五、规划依据 (2) 第二章现状分析 (5) 一、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5) 二、商贸服务业发展现状 (6) 三、商贸服务业发展成就及存在问题 (10) 第三章发展环境与条件分析 (14) 一、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4) 二、政策环境分析 (15) 三、区域发展环境 (15) 四、发展条件分析 (17) 五、结论 (19) 第四章国内商贸服务业先进城市经营业态分析 (20) 一、国家“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发展重点业态 (20) 二、成都市服务业发展重点业态 (20) 三、合肥市现代服务业重点业态 (22) 四、襄阳市现代服务业重点业态 (22)

五、泸溪县现代服务业重点业态 (23) 六、小结 (23) 第五章总体思路及目标 (24) 一、指导思想 (24) 二、发展目标与定位 (24) 三、发展思路与推进战略 (25) 四、空间布局 (26) 第六章商贸服务业主流业态规划建议 (28) 一、批发与零售 (28) 二、住宿与餐饮 (28) 三、居民服务业 (29) 四、金融及商务服务业 (30) 五、休闲娱乐业 (31) 六、电子商务 (32) 七、健康与养老服务 (33) 八、农村服务业 (33) 九、现代物流业 (34) 第七章城市商贸服务业网点规划及布局 (35) 一、大中型商业网点建设 (35) 二、专业市场发展建设 (43) 三、社区商业、农贸市场等建设 (45) 四、住宿及酒店业 (47) 第八章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及主要任务 (48) 一、发展思路 (48)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91831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总体发展规划 2010.10 前言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充分利用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勇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我国体制创新和制造业引进开放中发挥了历史性的先导作用。当前是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开放与合作,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选择,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在新时期的新使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要求深圳先行先试,以前海为载体,推进粤港澳现代服务业紧密合作。 为此,特制定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 前海位于深圳西部、珠江口东岸,毗邻港澳,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规划期至2020年。本规划是指导前海深港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依据。 一、总体思路 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先行先试作用,利用粤港两地比较优势,进一步深化粤港紧密合作,在前海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我国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建立更加开放经济体系作出有益的探索,为全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一)重要意义。 ——有利于实现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新要求,培育参 与全球竞争新优势。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提高开放 型经济水平的内在要求。利用香港服务业发达的优势,着力加强与港澳合作,在前海高起点高水平发展现代服务业,在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有利于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优势和国际资源配置能力,为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更好的服务支撑。 ——有利于以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模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经。前海以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区域服务能 力的生产性服务企业,打造功能突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地, 不仅有利于促进珠三角世界级制造业基地转型升级,形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有利于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新模式。 ——有利于提升区域合作水平,打造粤港澳合作新载体。粤港澳地区是我国的重要国际门户,推进粤港澳紧密合作是提升我国区域合作水平的重要内容。前海位于粤港澳地区的核心节点,通过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区域性现代

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批转的《市政协工作要点》,按照发展现代服务业专题调研方案,我们组织部分委员和有关部门同志,围绕发展我市信息与科技服务业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信息办、科技局等部门的情况汇报,实地考察了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外包基地、信息传输服务业等建设情况,邀请有关职能部门、20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分别进行了座谈研讨,并赴成都等地学习考察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工作的经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市委、市政府把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更是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不断提升产业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信息与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呈现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在推动我市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与科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 ,我市现代信息服务业的销售收入122.8亿元,其中电信传输和信息内容服务业78.8亿元,软件业44亿元。信息传输服务业方面,固定电话用户(含公用电话和小灵通)发展到113万户(城市电话户数73万户,农村电话户数40万户),移动电话户数为357万户,农村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计算机互联网用户数为35万户,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软件服务业发展迅猛,全市聚集了我省近90%的软件企业,合肥市软件企业实现的软件销售收入占全省软件收入的85%;作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一,我市共有10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实现产值近10亿元,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三个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其中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园经省政府批准,是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示范园区、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 围绕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目前,我市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发展到10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2个,其中国家级5个,在孵企业600家,转化科技成果900余项;合

关于2018年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的意见 (送审稿)

2018年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实施意见 (送审稿) (2018年1月27日)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为全面推进我县服务业转型发展,现就2018年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按照省十三届三次全会和市委七届五次全会、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聚力创新、转型升级为导向,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为中心,聚焦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组织实施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5个3”计划,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产业新体系,加快形成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为实现“三争”目标提供强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夯实“三二一”产业结构基础,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20亿元,增长10.5%;确保服务业增速高于GDP增速2个百分点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6%以上,提前完成“十三五”服务业发展目标。 1.创建三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按照“区域集中、产业集群、企业集聚”的原则,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创

新载体,提升服务业集聚区集约发展水平,综合服务集聚区(泵阀产业配套服务区)创建市级甲等服务业集聚区,滨海港临港产业(综合新能源产业)服务业集聚区、沿海环保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创建市级乙等服务业集聚区。各镇(区、街道)、园区结合民营创业园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展服务业集聚区等级创建。 2.推进30个重大项目建设。全年新上5000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30个以上,其中5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3个以上。着重加快滨海港区物流园、医药高科技加速器、滨海电子信息智慧园、民俗酒香小镇、城北新经济产业园等市、县“两重一实”服务业项目建设,确保完成34.7亿元的年度投资计划。全力推进镇(区、街道)、园区服务业项目建设。 3.新增30家以上规上企业。深入实施服务业龙头企业培育行动计划,着力培育城北新经济产业园、四季年华等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创新活力强、就业贡献大、支撑作用显著的市场主体,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30家以上。 4.开展3次以上重大招商活动。围绕服务业重点领域,组织3次县级以上现代服务业重大招商活动,重点做好市组织的“上海招商活动”,以及杭州、广州(深圳)等地招商活动。各镇(区、街道)、园区在参与全县服务业招商活动的同时,强化招商队伍建设,采取敲门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招商形式,加大对重大项目的跟踪和洽谈力度,确保完成

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科技服务业是在研究开发链和科技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服务性机构和服务性活动的总和,主要包括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新兴科技服务等领域。科技服务业是区域创新加速器和产业升级推进器,是现代服务业的新增长点,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是当今世界两大特征。经济全球化带动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频繁流动,引发科技全球化和研发全球化,带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而科技进步不断消融产业边界,催生多种新的行业和职业,形成知识经济形态,使得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更有赖于技术和创新。“十二五”是我省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创新型广东的关键时期,需要立足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把握发展机遇,理清未来五年科技服务业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加速我省科技服务业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广东和现代产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和《广东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我省科技服务业增加值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为“十二五”时期科技服务业发展奠定了重

要基础。2010年全省共有3.5万个各类科技服务机构,从业人员53万人,实现营业收入3200亿元,增加值17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7%。 2.新兴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研发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交流与推广服务业、地质勘查业等四类传统科技服务稳步发展,增加值年均增速18.8%,2010年产值达到48 3.79亿元。专业技术服务外包、创意设计、DNA检测、超级计算、云计算、风险投资等新兴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40%,其产业规模迅速赶超传统四大科技服务业。同时,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彼此延伸和融合,全省3000多个高新技术企业不仅提供高科技产品,而且随产品提供大量的科技服务,并将科技服务的价值固化在有形产品上,具有相当的规模。 3.珠三角科技服务集聚发展。在新兴科技服务业领域,科技服务机构几乎全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且呈现集群发展态势,并形成广州科学城、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佛山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山广东健康医疗技术服务区、广东工业设计城和珠海横琴新区等一批科技服务业聚集区。目前珠三角九市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约占全省的87.2%,其中深圳占40.3%,广州占25.5%。 4.技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我省技术市场的不断繁荣,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不断发展壮大,技术市场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计划编号:YT-FS-6585-47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XX年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方式“两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的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市委“港口引领、陆海联动、多极发展、全面跨越”总战略,围绕建设“台州北部服务业中心”和“宜居城市”目标,做到“三突出、三加快”和“四注重、四推动”: 1、“三突出,三加快”: 突出头门港建设,加快港口服务业形成。发展港口服务业,有利于提高港口运作效率,提升港口竞争力,发挥“一港带全局”的放大效应,带动我市经济发展。谋划长远、着手眼前,着重围绕“产业港、物

流港、贸易港”的功能,突出头门港的龙头作用,加强与央企、国企开展项目推介和招商选资工作,大力发展物流、大宗商品交易、集装箱运输、储运等港口服务业。 突出“三圈两岸”平台建设,加快服务业集聚发展。建设服务业集聚平台,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中和功能集成,提高服务业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根据区域和产业目标定位和发展优势,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建设“三圈两岸”平台。加强项目推介和招商选资工作,瞄准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突出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商贸综合体、楼宇经济和金融创新等新型业态。 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服务业结构优化。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市服务业中的短板,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保障。重点扶持培育现代物流、金融、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另一方面,要继续抓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

盐亭县“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doc

西安医学院外派进修访学和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办法(暂行) 西医发〔2014〕6号 为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中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提升,提高教师校际和国际交流能力,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选派的国内外访问学者对象为我校在职教师,并具备以下条件:(一)在我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三年以上,政治思想素质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其中教授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副教授一般不超过45岁。 (三)优先考虑重点学科、重点专业或符合学校战略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四)出国进修访问学者,还应具有相应的外语水平和交际能力,或参加过出国外语培训学习成绩合格。 第二条接受进修访问学者的学校应是教学科研水平高、师资力量雄厚的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 第三条进修访问学者的培养工作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应具有指导研究生的能力,师德高尚,学术造诣高深,工作认真负责,主持承担了能让访问学者参与的科研项目。 第四条进修访问学者和指导教师应共同协商制订研修计划,在导师指导下,以参加科研为主,并适当参与课程讲授、教材编写等其他教学工作。 第五条进修访学期限一般为半年至一年。

感谢你的观看 第六条申报程序 (一)由教师发展中心向全校公布接受我校进修访问学者的国内外合作高等学校的接受计划,各院(系)部按照公布的接受计划,经院(系)部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向教师发展中心推荐符合条件人选,并提交《西安学院中青年教师国内/外访问学者推荐表》。教师个人提供的对方接受(邀请)证明进行自荐,也需经院(系)部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向教师发展中心提出初步意见,并提交《西安学院中青年教师国内/外进修访问学者推荐表》。 (二)经教师发展中心审核、学校批准后,最后确定进修访问学者录取名单。 第七条管理与考核 (一)我校与外派进修访问学者签订《西安医学院中青年教师国内/外进修访学协议书》。双方应严格遵守《协议书》约定条款内容,不得违约。 (二)进修访学结束后,接受学校和指导教师对我校派出的进修访问学者的学习表现、从事的主要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和收获等情况,做好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经考核合格者由接受学校颁发《进修访学结业证书》。我校派出的进修访问学者回校后填写《西安医学院中青年教师国内/外进修访学结业考核表》,总结进修访学成果,作出专题汇报。 (三)我校派出的进修访问学者回校工作后一年内,教师发展中心会同所在院(系)部对其教学科研发展情况以及接受学校培养效果做出考核评估。 第八条待遇 (一)我校派出的进修访问学者进修访学期间的基本工资、绩效津贴、福利待遇和职务评聘等原则上不受影响,但对出国进修访问学者的上述费用须在

内蒙古自治区级服务业集聚区认定条件

内蒙古自治区级服务业集聚区认定条件 一、基本条件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二)有完善的集聚区建设规划,集聚区边界清晰、业态突出、目标明确。 (三)有专门的管理服务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和服务。 (四)公共服务功能完善,能够为入驻集聚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创新、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 二、类型条件 (一)现代物流园区:以现代物流企业为主体,具备加工、配送、分拣、包装、仓储、运输、货代、信息、金融、保险、税务等功能,入驻园区企业达到30家以上,年营业额10亿元以上。 (二)商贸功能区。以大型商圈、商贸物流、传统交易市场为基础,通过转型升级形成商品集散、物流配送、流通加工、检验检测、批发交易等基本功能及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研发设计、金融服务、商品展示等配套功能,年营业额10亿元以上。 (三)旅游休闲区:以A级旅游景区或城市特色街区为主题,以完善的配套设施为基础,具备观光游览、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功能,年接待20万人次以上。 (四)中央商务区:以金融、会展、商贸、商务活动或

企业为主体,写字楼、酒店、公寓等设施配套齐全,企业总部或者地区总部集中,交通便利。以商贸为主的中央商务区年营业额达到20亿元以上,以总部经济为主的中央商务区入驻企业50家以上。 (五)科技创业园区:具有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支撑体系和配套基础设施,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检测与推广、产品研发与试验、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企业孵化等服务,注册科技类企业达到15家以上。 (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拥有一定数量的自主知识产权,原创产品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有良好的品牌影响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能够为创意企业开展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影视制作、艺术设计、广告策划、动漫游戏等活动提供保障,注册创意及相关产业链配套企业达到15家以上。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一、XX年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方式“两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的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市委“港口引领、陆海联动、多极发展、全面跨越”总战略,围绕建设“台州北部服务业中心”和“宜居城市”目标,做到“三突出、三加快”和“四注重、四推动”: 1、“三突出,三加快”: 突出头门港建设,加快港口服务业形成。发展港口服务业,有利于提高港口运作效率,提升港口竞争力,发挥“一港带全局”的放大效应,带动我市经济发展。谋划长远、着手眼前,着重围绕“产业港、物流港、贸易港”的功能,突出头门港的龙头作用,加强与央企、国企开展项目推介和招商选资工作,大力发展物流、大宗商品交易、集装箱运输、储运等港口服务业。 突出“三圈两岸”平台建设,加快服务业集聚发展。建设服务业集聚平台,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中和功能集成,提高服务业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根据区域和产业目标定位和发展优势,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一批服务业

集聚区,重点建设“三圈两岸”平台。加强项目推介和招商选资工作,瞄准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突出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商贸综合体、楼宇经济和金融创新等新型业态。 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服务业结构优化。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市服务业中的短板,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保障。重点扶持培育现代物流、金融、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另一方面,要继续抓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鼓励企业做强主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主体培育,推进服务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 2、“四注重,四推动”: 注重融合发展,推动三次产业互动共赢。融合发展是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重要特征,特别是工农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联系日趋密切。要围绕我市工农业发展现状和需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研发设计、市场营销、教育培训和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实现一、二、三产的互动发展。 注重统筹发展,推动城乡服务业协调共进。一方面,要突出城镇中心区建设,强化城市服务业综合功能,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服务业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着重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商

关于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方案

关于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方案 为全面落实我区“一二三六”产业布局,推动我区创新型城市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实现“打造北京CRD,构建和谐石景山,建设现代化首都新城区”的发展目标,区科委将科技服务业列入今年重点工作,以楼宇经济的模式积极推进。 一、产业界定 科技服务业,是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现代技术和分析方法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是第三产业的一个分支,是所有第一、二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基础。它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与科技结合发展中最新、最快、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科技服务业范围非常广,主要包含: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各类咨询、科技培训、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知识产权管理、文化创意、市场推广及相关配套服务等,涵盖产、学、研、商、中介等环节。 二、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思想为统领,结合我区首钢搬迁后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调整,整合我区乃至全市科技资源、人才、信息和渠道优势,从会展、创意、商务、办公等领域入手,以楼宇经济为模式,推动我区第三产业发展。 三、工作目标 (一)通过发展科技服务业,更好的把握示范基地、产业培育基地发展方向,推动创意、创新企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增长和产品品牌打造;通过整合基地技术服务平台、信息平台、中介咨询体系、人才培训平台等资源环境,吸引科技资源进一步凝聚,推动科技服务产业发展和区域服务能力的提升;

(二)科技服务业发展将以楼宇经济模式推进,楼宇经济的集约性和高效性便于科技服务业集聚和有效利用发展空间。 (三)充分发挥科技园区政策优势,体现园区带动与辐射作用;利用科技服务业产业特性,进一步完善我区产业环境,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园区建设、产业环境提升等方面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形成一园多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 (四)通过发展科技服务业,“十一五”期间推动我区以中介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人才服务等方面为主的现代服务产业发展,带动区域金融、物流、物业、餐饮、文化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并辐射带动区域各行各业,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总量不断增长。 具体指标: 1、整合载体资源20万平米; 2、新增企业150家; 3、带动生产型服务业年技工贸收入和税收同比增长35%; 4、打造5家示范点; 五、工作思路 按照统筹管理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工作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我区范围内科技企业、科研院所、科技孵化器、中介服务机构进行基础信息调研,全面掌握我区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和面临问题,形成调研报告,为制定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和鼓励政策提供依据。 第二阶段根据调研结果形成我区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符合我区实际的科技服务业鼓励政策。 第三阶段制定我区科技服务业发展试点标准,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确定科技服务业发展试点单位,形成发展模式,在全区推广,实现我区科技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六、具体方案

XX镇(街道)服务业工作发展计划(精)

XX镇关于二〇一二年服务业发展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优化环境,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进经济方式转变,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水平,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富民强街目标,特制定镇服务业发展工作计划: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1、总体思路: 坚持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按照统筹和互动的要求,坚持以工业化为龙头,以城市化为依托、以市场化为导向,坚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与拓展新兴服务业、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努力开创服务业发展新局面。要以工业化为龙头,带动服务业发展提速;以城市化为依托,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以市场化为导向,创新服务业发展机制。促进我镇服务业快速、高效、协调发展。 2、发展目标: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4%; 完成服务业税收任务; 新增限上服务业企业3家;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8%; 完成晨博商务酒店及总部大楼项目主体工程; 优米科技文创及服务外包项目线下网点建设。 二、明确职责,健全工作机制。 在现代经济中,服务业己成为经济增长的生产动力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服务业具有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等特点。大力发展服务业,是推动经

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解决就业的主渠道。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突破资源约束瓶颈,减轻环境压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镇功能和综合实力,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有利于促进科教、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提升人们生活品质和生活水平,实现充分就业,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经济发展科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原先的工办到经济发 展科的转变,认真做好三产服务业工作,要从构建有效的三产服务业工作机制,抓好三产服务业基础工作。要健全服务业基本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完善信息统计等完整的基本台帐资料。建立健全相关三产服务业议事、考核、信息收集报送等工作制度,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做到三产服务业工作底数清,情况明。 三、发展重点 1、加快发展楼宇经济。 强化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努力在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今年将重点启动晨博酒店大楼、建业物流总部大楼等大楼建设,通过大楼的建设把XX 的城市形象搭建起来。 2、全力承接文创西进。 为更好把握大杭城文化西进的机遇,迈好XX作为建德东大门承接产业西进的步伐。今年镇将整合XX现有办公大楼及味精厂闲置厂房的场地资源,规划设计建德首家工业设计和文创产业园区,为XX 未来十年的发展搭建好平台。 3、整合提升商贸流通业。 以结构调整和业态提升为重点,完善商贸基础设施,强化镇商贸服务功能。提升XX社区农贸市场功能,以“农村放心店”工程为重点,推进农村商业网点建设,完善农村流通服务网络。 4、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沐川县服务业发展规划

沐川县服务业发展规划 (2011年——2015年) 为进一步优化我县服务业发展环境,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我县服务业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发展理念,以旅游服务业为龙头,商贸服务业为骨干,其他服务业为支撑,创新消费和服务方式,引导服务业有序发展,发挥服务业的先导作用,全面提升我县综合竞争力和生活品质,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格局,为我县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基本思路 立足沐川实际,强化比较优势,突出发展特色。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重点项目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服务业和现代流通服务业,打造具有沐川特色的商贸、酒店、餐饮业和专业市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食品、现代物流、商贸服务。调整、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提高服务业的整体素质和优势行业竞争力,通过拓展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消费性服务业,以三产的发展促进现代工业转型,促进传统服务业的网络化、品牌化经营,促进新兴服务业向规模化、效益化发展,最终建立以生态旅游、现代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快速发展和沐川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目标 1、全县服务业在一二三产业中的比重明显提高,达到23%;产业质量显著提升,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30%以上;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年均增长15%以上; 2、建成市级以上星级“农家乐”12家以上,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 3、2015年,累计完成交通投资50亿元以上,交通总里程达到2000公里; 4、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5%; 5、完成卫生执法监督大队综合楼和县120急救中心建设;按照规划,力争引进1—2个民营医院; 6、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到70%以上,完成城区综合敬老院建设; 7、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下岗失业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2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8万人; 8、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达标率100%,农民健身工程覆盖率达50%以上,实现村村建农家书屋; 9、专利申请量达到3件以上,实现科技贸易额亿元以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