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甾体类化合物

甾体类化合物

地塞米松磷酸钠

结构式

英文名称:Dexamethasone Sodium Phosphate产品类别: 医药原料和中间体

产品含量: 99%

化学式: C22H28FNa2O8P

【临床用途】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具有抗炎,抗过敏,抗毒等作用,可用于感染性严重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结缔组织病,严重的支气管炎哮喘等过敏。

1)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从而减轻炎症的表现。

2)抗过敏、免疫抑制作用:防止或抑制细胞中介的免疫反应,延迟性的过敏反应,并减轻原发免疫反应地扩展。

2药理毒理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具有抗炎、抗过敏、抗风湿、免疫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为:

(1)抗炎作用:本品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从而减轻炎症的表现。能够抑制炎症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白细胞在炎症部位的集聚,并抑制吞噬作用、

溶酶体酶的释放以及炎症化学中介物的合成和释放。

(2)免疫抑制作用:包括防止或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延迟性的过敏反应,减少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噬酸性细胞的数目,降低免疫球蛋白与细

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并抑制白介素的合成与释放,从而降低T淋巴细胞向淋巴母细胞转化,并减轻情原发免疫反应的扩展。本品还降低免疫复核物通过基底膜,并能减少补体成分及免疫球蛋白的浓度。

3实验室测定方法

方法名称: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地塞米松磷酸钠-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范围:本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中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

方法原理:供试品加水溶解后用流动相定量稀释,进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离,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242nm处检测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峰面积,计算出其含量。

试剂: 1.乙腈

2 .甲醇

3. 三乙胺溶液

取三乙胺7.5mL,加水至1000mL,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0.05

仪器设备: 1.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

1.2 色谱柱

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理论塔板数按地塞米松磷酸钠峰计算应不低于7000。

1.3 紫外吸收检测器

2.色谱条件

2.1 流动相:三乙胺溶液甲醇乙腈=55 40 5

2.2 检测波长:242nm

2.3 柱温:室温

试样制备: 1.三乙胺溶液

取三乙胺7.5mL,加水至1000mL,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0.05

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地塞米松磷酸钠对照品适量,置5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适量,用流动相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40µg的溶液,即为对照品溶液。

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供试品适量,置5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适量,用流动相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40µg的溶液,即为供试品溶液。

注:“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操作步骤: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20m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242nm处测定地塞米松磷酸钠

(C22H28FNa2O8P)的峰面积,计算出其含量。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版,二部,p.185。

一、呈色反应

(一)与强酸的呈色反应

硫酸、磷酸、高氯酸、盐酸等呈色,硫酸为主。可能机制为浓硫酸与甾体的酮基质子化反应,形成正碳离子,然后与HSO

4

-作用。

列表

特点:操作简便,反应灵敏,通过形成的颜色或荧光的不同而互相区别,但操作条件不易掌握。

(二)官能团的呈色反应

1.C

17

-α-醇酮基有还原性,能与氧化剂四氮唑盐反应显色。(可做薄层的显色剂);

2.酮基 C

3-、C

20

-能与2,4-二硝基苯肼、异烟肼、硫酸苯肼等羰基试剂反应

呈色。

3.甲酮基以及活泼亚甲基能与亚硝铁氰化钠、间二硝基酚、芳香醛类反应呈色。

4.有机氟经氧瓶燃烧后生成无机氟化物,在与茜素蓝及硝酸亚铈呈色;

5.酚羟基能与重氮磺酸反应生成红色偶氮染料。

二、沉淀反应

1.与斐林试剂 C

17

-α-醇酮基具有还原性,生成橙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2.氨基硝酸银 C

17

-α-醇酮基,黑色金属银沉淀

3.硝酸银炔雌醇、炔诺酮,白色沉淀。

4.硝酸-硝酸银有机氯破坏在酸性条件下,白色沉淀。

三、制备衍生物测定其熔点

生成酯、肟、缩氨基脲,或利用醇制碱液水解甾体酯类生成相应的母体,然后测定其熔点。

1.酯的生成

2.酮肟的生成

3.缩氨基脲的生成

4.酯的水解

四、水解产物的反应

醋酸、戊酸和己酸酯水解后鉴别酸。

五、紫外分光光度法

C=C-C=O和C=C-C=C共轭系统,可用规定波长和吸收度比值法鉴别。

六、红外分光光度法

结构复杂,各国药典几乎均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鉴别,中国药典95版。36种原料,其中33种采用该法。

七、薄层色谱法

简便、快速、分离效能高等特点。

方法:

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制备供试品通常需做前处理(如有机溶剂提取),消除注射液、片剂及软膏剂等辅料的干扰。将处理好的供试品和对照品用规定溶剂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备用。

展开与检出将供试品与对照品在同一块薄层板上分别点样,用规定的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用规定的显色剂显色,立即检视。供试品溶液所显斑点与对照品溶液所显斑点的Rf值相同。

八、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药化学名词解释

(1)单体:即化合物。指具有一定分子量、分子式、理化常数和确定的化学结构式的化学物质。 (2)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3)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4)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如人参总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叶总黄酮等。 (5)有效部位群:含有两类或两类以上有效部位的中药提取或分离部分。 (6)一次代谢产物:也叫营养成分。指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主要起营养作用的成分类型;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等。 (7)二次代谢产物:也叫次生成分。指由一次代谢产物代谢所生成的物质,次生代谢是植物特有的代谢方式,次生成分是植物来源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8) pH梯度萃取法:以pH成梯度的酸水(碱水)溶液依次萃取,以亲脂性有机溶剂溶解的碱性(酸性)成梯度的成分,使各成分依次分离的方法。 (9)溶剂提取法:是根据天然药物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而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中溶解出来的办法。 (10)糖含义: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聚合物的总称。 (11)苷含义:苷类是糖和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又称“配糖体”。非糖部分称“苷元”或“配基”;连接的键称“苷键”;中间的原子称“苷原子”。 (12)两相酸水解法(样品+酸水+苯/氯仿):即在反应混合液中加入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苷元一旦生成即进入有机相,避免了与酸长时间接触,从而获得真正的苷元。 (13)醌类化合物:是一类分子中具有醌式结构的化合物。分子中多具有酚羟基,有一定的酸性。 (14)苯丙素类化合物:分子中以苯丙基为基本骨架(C6-C3)构成的化合物。包括香豆素类和木脂素类化合物。 (15)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苯环通过中间三个碳(C6-C3-C6)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学成分。 (16)萜类:由甲戊二羟酸衍生,基本母核的分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衍生物为萜类化合物。 (17)挥发油:挥发油又称精油,是一类可随水蒸气蒸馏的与水不相混溶的油状液体。其主要由萜类和芳香族化合物以及含氧衍生物组成。 (18)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含氮有机化合物,有似碱的性质,能与酸结合成盐。 (19)甾体类化合物:是一类分子结构中具有环戊烷多氢菲甾核的化合物。 (20)三萜类化合物:一类基本骨架由三十个碳原子构成的萜类化合物。 (21)鞣质:鞣质原指具有鞣制皮革作用的物质。指由没食子酸(或其聚合物)的葡萄糖(及其他多元醇)酯、黄烷醇及其衍生物的聚合体以及两者共同组成的植物多元酚。 (22)可水解鞣质:分子中具有酯键和苷键,在稀酸或酶的作用下,可水解成小分子酚酸类化合物和糖或多元醇。 (23)氨基酸:是一类既含羧基又含氨基的一类化合物。 (24)蛋白质:是由多达几百个氨基酸残基通过肽键连接而成。 (25)薁类衍生物:凡由五元环与七元环骈合而成的芳环骨架都称为薁类(azulenoids)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多具有抑菌、抗肿瘤、杀虫等生物活性。

(完整版)第十七章萜类和甾体化合物

第十七章 萜类和甾体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 )和甾体化合物(Steroids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有的能直接用来治疗疾病,有的是合成药物的原料,因此它们与药物的关系非常密切。 第一节 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多是从植物提取得到的香精油(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如:柠檬油、松节油、薄荷油等。它们多是不溶于水,易挥发,具有香味的油状物质,有一定的生理及药理活性,如祛痰、止咳、驱风、发汗和镇痛等作用。广泛用于香料和医药等。 一、结构与分类 (一)结构及异戊二烯规律 萜类化合物是由异戊二烯(Isoprene )作为基本骨架单元,可以看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异戊二烯单位以头尾相连或互相聚合而成,这种结构特征称为“异戊二烯规律”。因此,萜类化合物是异戊二烯的低聚合物以及它们的氢化物和含氧衍生物的总称。 C CH 2 CH CH 3 CH 2 1 23 4 头 尾头 尾 头 尾 头 尾 头 尾 头 尾 异戊二烯 月桂烯 柠檬烯 月桂烯是两分子异戊二烯头尾相连;而柠檬烯是两分子异戊二烯之间的1,2和1,4加成。(一分子异戊二烯用3,4位双键与另一分子异戊二烯进行1,4加成)。所以,异戊二烯规律在萜类成分的结构测定中具有很大应用价值。 (二)分类 萜类化合物根据分子中所含异戊二烯骨架的多少可分为单萜、倍半萜、二萜等。见表19-1。

表19-1 萜类化合物的分类 异戊二烯单元数碳原子数类别 2 10 单萜类 3 15 倍半萜 4 20 二萜类 6 30 三萜类 8 40 四萜类 >8 >40 多萜类 二、单萜类化合物 单萜类化合物是有两个异戊二烯单元构成。根据两个异戊二烯单元的连接方式不同,单萜有可以分成为链状单萜、单环单萜和双环单萜。 (一)链状单萜化合物 链状单萜类化合物具有如下的碳架结构: 这是两个异戊二烯头尾相连而成。很多链状单萜都是香精的主要成分,例如:月桂油中的月桂烯、玫瑰油中的香叶醇、橙花油中的橙花醇、柠檬油中的柠檬醛(α-柠檬醛和β-柠檬醛)、玫瑰油及香茅油中的香茅醇等。它们很多是含有多个双键或氧原子的化合物,其结构如下: H CH2OH CH2OH H H CHO CHO H CH2OH 月桂烯香叶醇橙花醇α-柠檬醛β-柠檬醛香茅醇(Myrcene)(Geraniol)(Nerol)(Geranial)(Neral)(Citronellol)这些链状单萜都可以用来制备香料,其中柠檬醛还是合成维生素A的重要原料。 (二)单环单萜类化合物

甾体类化合物

地塞米松磷酸钠 结构式 英文名称:Dexamethasone Sodium Phosphate产品类别: 医药原料和中间体 产品含量: 99% 化学式: C22H28FNa2O8P 【临床用途】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具有抗炎,抗过敏,抗毒等作用,可用于感染性严重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结缔组织病,严重的支气管炎哮喘等过敏。 1)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从而减轻炎症的表现。 2)抗过敏、免疫抑制作用:防止或抑制细胞中介的免疫反应,延迟性的过敏反应,并减轻原发免疫反应地扩展。 2药理毒理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具有抗炎、抗过敏、抗风湿、免疫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为: (1)抗炎作用:本品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从而减轻炎症的表现。能够抑制炎症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白细胞在炎症部位的集聚,并抑制吞噬作用、 溶酶体酶的释放以及炎症化学中介物的合成和释放。 (2)免疫抑制作用:包括防止或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延迟性的过敏反应,减少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噬酸性细胞的数目,降低免疫球蛋白与细

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并抑制白介素的合成与释放,从而降低T淋巴细胞向淋巴母细胞转化,并减轻情原发免疫反应的扩展。本品还降低免疫复核物通过基底膜,并能减少补体成分及免疫球蛋白的浓度。 3实验室测定方法 方法名称: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地塞米松磷酸钠-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范围:本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中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 方法原理:供试品加水溶解后用流动相定量稀释,进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离,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242nm处检测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峰面积,计算出其含量。 试剂: 1.乙腈 2 .甲醇 3. 三乙胺溶液 取三乙胺7.5mL,加水至1000mL,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0.05 仪器设备: 1.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 1.2 色谱柱 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理论塔板数按地塞米松磷酸钠峰计算应不低于7000。 1.3 紫外吸收检测器 2.色谱条件 2.1 流动相:三乙胺溶液甲醇乙腈=55 40 5 2.2 检测波长:242nm 2.3 柱温:室温 试样制备: 1.三乙胺溶液 取三乙胺7.5mL,加水至1000mL,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0.05 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地塞米松磷酸钠对照品适量,置5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适量,用流动相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40µg的溶液,即为对照品溶液。 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供试品适量,置5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适量,用流动相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40µg的溶液,即为供试品溶液。

天然化学产物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天然产物:指由动植物及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体内分离出来的生物二次代谢产物及生物体内源性生理活性化合物。 2、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初生产物),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一般由碳、氢与氧三种元素所组成。 3、生物碱:是生物体内一类除了蛋白质、肽类、氨基酸及维生素B意外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结构复杂具有生理活性的植物碱。 4、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芳环(A和B)通过三碳链相互连接而成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结构的一系列化合物。 5、萜类化合物: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及其含氧的饱和程度不等的衍生物。按异戊二烯单位的多少可分为单萜、二萜、三萜。 6、甾体类化合物:具有甾核,即环戊烷多氢菲碳骨架的化合物群的总称。基本母核为环戊稠多氢化菲,一般含有3个支链。 7、醌类化合物:只分子内具有不饱和环二酮结构(醌式结构)或容易转变成这样结构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8、香豆素:是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其母核为苯并α-吡喃酮。 9、木脂素:是一类有苯丙塑双分子聚合而成的天然成分。 10、鞣质:又称单宁,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结构复杂的多元酚化合物,它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 11、可水解鞣质:是由酚酸与多元醇通过苷键形成的化合物,可被酸、碱、和酶催化水解。 12、缩合鞣质:又称鞣红,它不能呗酸水解,经酸处理后反而形成不溶于水的高分子鞣酸,他是一类由儿茶素或其衍生物等黄烷-3-醇化合物以碳碳键聚合而成的化合物。 13、复合鞣质:是由黄烷-3-醇与水解鞣质部分通过碳碳键连接构成的一类化合物,可以从壳斗科植物中国分离得到。 14、有机酸:是指一些具有酸性的有机化合物。 15、氨基酸:是含有一个碱性氨基和一个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 16、蛋白质:是一种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可达数百万。 17、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 托品酮、喜树碱、利血平是属于生物碱; 淀粉、纤维素、维生素A1是属于多糖; 芦丁是属于黄酮类化合物糖苷; 石竹稀是属于双环倍半萜类化合物; 紫杉醇是属于环状二萜类。

第七章 甾体化合物

第 七 章 甾体类化合物 甾体——化学结构中都具有甾体母核----环戊烷骈多氢菲。 甾体类在结构中都具有环戊烷骈多氢菲的甾核。甾类是通过甲戊二羟酸的生物合成途径转化而来。 天然甾类化合物的分类 C 21甾: 是含有21个碳的甾体衍生物。以孕甾烷或其异构体为基本骨架。 C 5、C 6——多具双键 C 17 ——多为α-构型,少为β-构型 C 20——可有>C=O 、-OH C 11——可有α-OH C-3、8、12、14、17、20——可能有β-OH 强心苷 : 是存在于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由强心苷元和糖缩合而产生的一类苷。 海洋甾体化合物 :不少海洋甾体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海洋甾体化合物具有活性强、结构复杂的特点。 第一节 强心苷(考点;结构类型,甲乙型) 强心苷是存在于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由强心苷元和糖缩合而产生的一类苷。 强心苷是治疗室率过快心房颤动的首选药和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主要药物。 第一节、 结构和分类 1.基本结构:强心苷是由强心苷元与糖二部分构成。 一.强心苷元部分:强心苷元是由甾体母核与C 17取代的不饱和内酯环组成 。 (1)苷元母核 : 苷元母核A 、B 、C 、D 四个环的稠合构象对强心苷的理化及生理活性有一定影响。 2. 结构类型:根据C 17位侧链的不饱和内酯环不同分为:甲型:C 17位侧链为五元环的△αβ-γ内酯 (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乙型:C 17位侧链为六元环的△αβ-γδ -γ内酯(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这两类大都是β-构型,个别为α-构型,α-型无强心作用。 二、糖部分 根据C 2位上有无-OH 分为α-OH (2-OH )糖及α-去氧糖(2-去氧糖)两类。后者主要见于强心苷。 强心苷中,多数是几种糖结合成低聚糖形式再与苷元的C 3-OH 结合成苷,少数为双糖苷或单糖苷。糖和苷的连接方式有三种: Ⅰ型:苷元-(2,6-去氧糖)X -(D-葡萄糖)Y Ⅱ型:苷元-(6-去氧糖)X -(D-葡萄糖)Y Ⅲ型:苷元-(D-葡萄糖)Y X=1-3; Y=1-2 一般初生苷其末端多为葡萄糖。 天然存在的强心苷多数属于Ⅰ型和Ⅱ型,Ⅲ型较少。 (区别题 1.2.3. ) 强心苷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考点) 强心苷的化学结构对其生理活性有较大影响。强心苷的强心作用取决于苷元部分,主要是甾体母核的立体结构、不饱和内酯环的种类及一些取代基的种类及其构型。糖部分本身不具有强心作用,但可影响强心苷的强心作用强度。强心苷的强心作用强弱常以对动物的毒性(致死量)来表示。 甾体基本母核 A B C D CH 220CH 321H 孕甾烷

甾体药物

甾体药物 体激素是一类稠合四环脂烃化合物,具有环戊烷并多氢菲母核。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化学结构由A、B、C和D四个环稠合的而成,A、B、C环为六元环,而D为五元环。理论上这四个环有多种稠合方式,但主要以两种方式存在,即5-α系和5-β系,5β-系为A/B环顺式稠合,而5α-系为A/B环反式稠合,这主要是有5-H的取向不同所成。 C H 3C H 3 C H 3 C H 3 5α-系的构象式5β-系的构象式但天然存在的甾体激素均为5-α系。其四个环都是反式稠合。C5、C8、C9、C10、C13、C14为手性碳原子。当环上取代基在环平面的上方时,用β-表示。在环平面的下方时,用α表示。当甾体母核平面平放在纸平面上时,虚线表示取代基在环的下方,为α取代;实线表示取代基在环的上方,为β取代。甾体A、B、C环一般以椅式构象存在,D环以半椅式构象存在。甾体药物按化学结构可将它们分为雌甾烷类、雄甾烷类及孕甾烷类化合物。若按其药理作用分类,可分为性激素及皮质激素; C H 3 C H 3C H 3 C H 3 C H 3C H 3 孕甾烷雄甾烷雌甾烷 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 雌性激素雌甾烷 雄性激素 性激素雄性激素雄甾烷 蛋白同化激素 甾体激素孕激素 糖代谢皮质激素孕甾烷 肾上腺皮质激素 盐代谢皮质激素 第一节雄性激素及同化激素 雄性激素是维持雄性生殖器的发育及促进第二性征发育的物质。雄性激素还具有蛋白同化活性,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蛋白质的代谢,使肌肉生长发达,骨骼粗壮。临床上雄性激素用于内源性激素分泌不足的补充疗法。而蛋白同化激素用以治疗病后虚弱和营养不良的病人。 1、雄性激素及同化激素 雄酮为从动物尿中提取得到,为第一个被发现具有雄性激素作用的物质,但效力太弱,

2019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讲义--中药化学--第八单元 甾体类化合物

中药化学——第八单元甾体类化合物 一、概述 (一)甾体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甾体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天然化学成分,包括强心苷、甾体皂苷、胆汁酸、蟾毒配基、植物甾醇、C21甾醇、昆虫变态激素、醉茄内酯等。 它们结构的共同特点是分子中都具有环戊烷骈多氢菲的甾体母核。 各类甾体成分C17位均有侧链。根据侧链结构的不同,又分为许多种类。 (二)甾体化合物颜色反应

二、强心苷 (一)结构与分类 强心苷是生物界中存在的一类对心脏有显著生理活性的甾体苷类,是由强心苷元与糖缩合的一类苷。 1.苷元的结构与分类 (1)强心苷苷元由甾体母核和不饱和内酯环两部分组成。甾体母核A、B、C、D四个环的稠合方式:A /B环有顺、反两种形式,但多为顺式;B/C环均为反式;C/D环多为顺式。 (2)C10、C13、C17的取代基均为β型。C10为甲基或醛基、羟甲基、羧基等含氧基团,C13为甲基取代,C17为不饱和内酯环取代。C3、C14位有羟基取代,C3羟基多数是β构型,强心苷中的糖均是与C3羟基缩合形成苷。C14羟基为β构型。 (3)根据C17不饱和内酯环的不同,强心苷元可分为两类。 ① C17侧链为五元不饱和内酯环(△αβ-γ-内酯),称强心甾烯类,即甲型强心苷元。在已知的强心苷元中,大多属于此类。 ② C17侧链为六元不饱和内酯环(△αβ,γδ-δ-内酯),称海葱甾二烯类或蟾蜍甾二烯类,即乙型强心苷元。自然界中仅少数苷元属此类,如中药蟾蜍中的强心成分蟾毒配基类。 2.强心苷的组成糖 (1)α-羟基糖:除D-葡萄糖、L-鼠李糖外,还有6-去氧糖如L-夫糖、D-鸡纳糖、L-黄花夹竹桃糖、

天然药物中甾体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天然药物中甾体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天然药物中甾体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对天然药物中甾体类化合物分别在不同领域不同种类的各类化合物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药物概述,药理活性,分离方法,等作一系统各类的研究。 关键词:天然药物,各类化合物系统研究 正文: 1.重要甾体化合物概述 1.1甾体皂甙(Steroidal saponins)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甾体皂甙的研究在天然产物化学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关甾体皂甙的分离、鉴定和结构测定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甾体皂甙的甙元是含有27个碳原子的螺甾醇或呋甾醇,大多存在于单子叶植物的百合科,石蒜科和薯蓣科等植物中。[1] 1.2强心苷是一类具选择性强心作用的药物,又称强心甙或强心配糖体,仅分布在被子植物中,如玄参科、夹竹桃科、百合科等,具有加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对心肌电影响等药理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以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此外又可治疗某些心律失常,尤其是室上性心律失常,近些年发现其还有抗肿瘤作用。 2.药理活性 2.1天然甾体皂甙的生物活性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最早为法国的专利,报道薯蓣皂甙元(diosgenin)及其甙有抗关节炎作用。前苏联的科研人员发现高加索薯蓣中的皂甙提取物有降胆固醇的作用,临床实验也有证明。80年代Ravikumer 等发现云南白药中的薯蓣皂甙有抗癌活性。从龙舌兰科的植物(Dracaena afromontan)中分离出的新甾体皂甙(afromontoside)具有抑制KB细胞的活性。另外,美国Pfizer 制药公司用替告皂甙元(tigogenin)和海柯皂甙元(Hecogenin)为甾体母核所合成的纤维双糖甙有很强的降血脂作用。我国也有很多有关甾体皂甙生物活性的报道。例如,从重楼属植物中分离出的甾体皂甙,具有止血、免疫调节、抗肿瘤及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从叉蕊

甾体化合物

甾体的重要性 制药092 冯娟 0907040241 甾体化合物具有一个四环的(A、B、C、D)母核,这个母核像“田”字,并且在C10和C13处各有一个角甲基,在C17处有一侧链,这样在母核上的三个侧链像“巛”字,“甾”字十分形象的表示了这类化合物的基本碳架。甾体化合化学结构中都具有甾体母核,即它的基本碳架具有一个“环戊烷并多氢菲”的母核和三个侧链。这类成分的甾体母核上,都在C3有羟基,并可和糖结合成苷,而C17侧链上育显著差别,根据C17链不同可以分为胆酸类、强心苷、甾醇和昆虫变态激素、C21甾体类、甾体皂苷和甾体生物碱等。 甾体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许多具有各种生物活性,它们的应用非常广泛,有些被采用治疗疾病或发展生产,如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氢化可的松、避孕药黄体酮、利尿剂安体舒通、合成甾体激素的薯蓣皂甙元、强心作用的狄戈辛、蟾毒甙等都是甾体化合物。 甾体药物按化学结构可将它们分为雌甾烷类、雄甾烷类及孕甾烷类化合物。若按其药理作用分类,可分为性激素(雌性激素、孕激素、雄性激素及蛋白同化激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糖代谢皮质激素、盐代谢皮质激素)。雌性激素以雌甾烷为母体;雄性激素及蛋白同化激素一般以雄甾烷为母体;孕激素以孕甾烷为母体。

生理及药理 甾体代谢的示意图 本图展现了由中间物异戊烯焦磷酸(IPP)和二甲基烯丙焦磷酸(DMAPP)分步转化为烯焦磷酸香叶酯、角鲨烯,最终合成羊毛甾醇的过程。甾体在生物系统中最重要的角色就是作为激素。甾体激素与其受体蛋白质结合以产生生理反应,引发基因转录及细胞功能的改变。在人类生理及药理上,最重要的甾体是胆固醇、甾体激素、它的前体及代谢物。在血液中,甾体负责运送蛋白质。 胆固醇是最早发现的甾体,胆结石几乎完全是由胆固醇构成,胆固醇由此而得名。胆固醇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血液、脂肪、脑髓及神经组织中。许多动物激素都属于固醇类,例如性激素中的孕甾酮,睾丸甾酮,雌二醇及肾上腺激素中的皮质甾酮等。胆固醇是一种重要的固醇,作为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普通元素。但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会导致不同的疾病及病征,例如动脉硬化。大部分其他甾体亦是从胆固醇合成。不同的激素,包括脊椎动物的性激素,都是由胆固醇建立的甾体。 类固醇的代谢 类固醇代谢是一个生物过程,会从胆固醇制做类固醇,然后再转化成其他甾体。不同的物种会有不同的类固醇代谢途径,人类的代谢途径如右图所示;当中涉及下列各种物质:雄激素(Androgens)睾酮(Testosterone)雌激素

甾体和非甾体(激素和非激素)药物

甾体和非甾体(激素和非激素)药物 甾体和非甾体 甾:(zāi)有机化合物的一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胆固醇和多种激素都属于甾类化合物。甾体通常是指类固醇类物质即我们理解的激素。这里就可以明确了,这里有个小窍门,其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命名有个特征,这类药物的通用名常以“什么什么松”结尾,比如“泼尼松”、比如“地塞米松”等。 非甾体类抗炎药则是指非激素类的抗炎药物。临床中经常用到的阿司匹林、吲哚美辛、萘普生、布洛芬、双氯芬酸、洛索洛芬、美洛昔康、塞来昔布、依托考昔、帕瑞昔布都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类药物。 非甾体类药物是相对于甾体类激素类的药物来说的,而非甾体类药物属于解热镇痛药,比如说阿司匹林或者是对乙酰氨基酚。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起到镇痛以及退烧的作用,一般被称为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它具有抗炎症的作用,但却不像激素类药物有那么大的副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不是激素,不含激素。 发炎和感染 平时大家都喜欢说“发炎”,所谓“发炎”就是发生了炎症,炎症是机体对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典型的表现是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大众常把“感染(Infection)”和炎症混为一谈。事实上,感染确实可以引起感染性炎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炎症都是感染引起来的,比如肿瘤性炎症,又比如自身免疫性炎症,这些炎症则往往与感染并不相关。 所以,感染可以引起炎症,但是炎症并不一定都是感染引起的。 消炎药和抗生素 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消炎药”其实并不是一个科学的名词,在约定俗成的概念里,“消炎药”是指抗生素。 抗生素只对细菌性的感染有效,对一些非细菌性的感染(比如病毒感染等)抗生素是没有效果的。而对于一些非感染性的炎症,抗生

甾体化合物

甾体化合物

甾族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内,并在动植物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甾族化合物的结构 1.基本结构 甾类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一个叫甾核的四环碳骨架,环上一般带有三个侧链其通式为: R1、R2一般为甲基,称为角甲基,R3为其它含有不同碳原子数的取代基。甾是个象形字,是根据这个结构而来的,许多甾体化合物出这三个侧链外,甾核上还有双键、羟基和其他取代基。 二、重要的甾族化合物 1.甾醇 1)胆甾醇(胆固醇) 胆甾醇是最早发现的一个甾体化合物,存在于人及动物的血液、脂肪、脑髓及神经组织中。

-羟基-胆甾-5-烯(胆固醇) 无色或略带黄色的结晶,m.p148.5℃,在高真空度下可升华,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有机溶剂。人体内发现的胆结石几乎是由胆甾醇所组成的,胆固醇的名称也是由此而来的。 2)7-脱氢胆甾醇 胆甾醇在酶催化下氧化成7-脱氢胆甾醇。7-脱氢胆甾醇存在于皮肤组织中,在日光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转变为维生素D3: 维生素D3是从小肠中吸收Ca2+离子过程中的关键化合物。体内维生素D3的浓度太低,会引起Ca2+离子缺乏,不足以维持骨骼的正常生成

而产生软骨病。 3)麦角甾醇 麦角甾醇是一种植物甾醇,最初是从麦角中得到的,但在酵母中更易得到。麦角甾醇经日光照射后,B环开环而成前钙化醇,前钙化醇加热后形成维生素D2(即钙化醇)。 维生素D2 同维生素D 3一样,也能抗软骨病,因此,可以将麦角甾醇用紫外光照射后加入牛奶和其他食品中,以保证儿童能得到足够的维生素D。 2.胆汁酸

-三羟基--胆烷-24-酸 (胆酸) 胆汁酸存在于动物的胆汁中,从人和牛的胆汁中所分离出来的胆汁酸主要为胆酸。胆酸是油脂的乳化剂,其生理作用是使脂肪乳化,促进它在肠的水解和吸收。故胆酸被称为“动物肥皂”。 3.甾族激素 激素是由动物体内各种内分泌腺分泌的一类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合物,它们直接进入血液或淋巴液中循环至体内不同组织和器官,对各种生理机能和代谢过程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激素可根据化学结构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含氮激素,她包括胺、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另一类即为甾族化合物。 甾族激素根据来源分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两类,它们的结构特点是在C17(R3)上没有长的碳链。 1)性激素 性激素是高等动物性腺的分泌物,能控制性生理、促进动物发育、维持第二性征(如声音、体形等)的作用。它们的生理作用很强,很少量就

甾体薄层色谱判断结果

甾体薄层色谱判断结果 甾体薄层色谱(TLC)是一种分离出甾体类化合物的技术。它是基于化合物在载流剂中上升速度快慢的差异来实现的。在甾体薄层色谱之后,我们需要对结果进行判断。本文将对甾体薄层色谱判断结果进行详细阐述。 一、什么是甾体薄层色谱 甾体薄层色谱是一种通过薄层分离技术实现对甾体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在这种方法中,样品沿着薄层向上移动,然后吸附在薄层上。不同的甾体类化合物会在薄层上以不同的速度移动,最终分别吸附在不同的位置上。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分离出复杂的甾体混合物。 二、如何进行甾体薄层色谱判断 1. 观察色谱板 在甾体薄层色谱分析之后,第一步是观察色谱板。色谱板上出现的斑点可以提供关于化合物分离情况的信息。如果出现多个斑点,则表明甾体类化合物被成功地分离出来。 2. 计算RF值 RF值是甾体薄层色谱中常用的参数。它表示化合物移动的距离与载流

剂移动距离的比值。计算RF值可以得出更加准确的分离情况。对于每 个斑点,我们都可以根据其高度和底部到起点的距离计算出RF值。 3. 判断结果 根据色谱板和RF值信息,我们可以判断样品中甾体类化合物的纯度和 数量,以及它们在样品中的分布情况等信息。如果样品中只含有一种 甾体类化合物,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比较RF值来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但如果样品中含有多种甾体类化合物,则需要根据相应的RF值和色谱 板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 三、甾体薄层色谱判断结果与实际应用 通过甾体薄层色谱判断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化合物的纯度、数量和分 布情况等信息,这对于化学分析非常重要。甾体类化合物常用于制药 和医疗领域,因此,准确地分析和判断甾体类化合物的情况对于药物 开发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总结 甾体薄层色谱是一种成功分离甾体化合物的方法。通过观察色谱板和 计算RF值,我们可以判断样品中甾体类化合物的分离情况,进而得出 纯度、数量和分布情况等信息。甾体类化合物在制药和医疗领域有广 泛的应用,因此对于甾体类化合物的研究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甾体化合物的名词解释

甾体化合物的名词解释 甾体化合物是一类含有三个六元环和一个五元环的脂环化合物。它们是体内合 成激素、维生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甾体化合物的结构具有独特的环状形式,这使得它们在生物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甾体化合物的结构、作用机制以及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进行解释。 甾体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是由四个螺环组成,其中三个六元环呈平面,一个五元 环则向外突出。这种结构使得甾体化合物具有平衡和稳定性,有利于其在生物体内的合成和功能发挥。这些化合物的命名常以“甾”字开始,如胆甾醇、类固醇等,以突出其特有的结构。 甾体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其中最为广为人知的是 类固醇激素的调节作用。类固醇激素是一类具有甾体结构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雄激素、雌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它们通过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调节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免疫等生理过程。此外,甾体化合物还参与胆汁酸合成、维生素D合成以及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调节等过程。 甾体化合物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胆甾醇,即我们俗称的“胆固醇”,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脂类物质。它作为细胞膜的重要组分,维持细胞的完整性和功能。此外,胆固醇还是合成激素、胆汁酸以及维生素D的前体物质,对于人体的正常 代谢和健康至关重要。然而,高胆固醇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合理控制胆固醇摄入量是维护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措施。 除了胆固醇外,类固醇激素也是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在维持人体 内分泌平衡、性腺发育、骨骼健康以及免疫调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过度使用类固醇类药物或体内合成异常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如骨骼疏松、肌肉萎缩等。因此,在医学应用和药物治疗中,对类固醇激素的使用需要谨慎,并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甾体化合物的重要性

甾体化合物的重要性 摘要:甾体化合物是重要的类脂,它是一类具有环戊烷骈多氢菲碳架结构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在医药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此类化合物对人类显得如此之重要。 关键词:甾体化合物生理活性疾病应用 一.甾体化合物的简介 甾体化合物中都含有一个由四环组成的骨架叫做环戊烷骈多氢菲,在母核环上的C13和C10常连有甲基称为角甲基,在C17上连有烃基,在基本结构上海含有羟基、羧基、双键等官能团,其数量和位置各异,构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甾体化合物。其命名主要采用俗名,如胆固醇、黄体酮、睾丸酮等。 甾体母核: 环戊烷并多氢菲,其结构如下

3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8 19 R 15 16 17 A B C D 许多载体化合物都有较强的生理活性,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抗炎、抗过敏、抗休克等。载体药物的发现及药物成功的合成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医药工业取得最引人注目的两大进展之一载体药物也仅次于抗生素的第二大类的药物。 二.甾体化合物的分类 根据C17上连接的基团不同可以分为 ①植物甾醇 ②甾体皂苷类 ③强心苷类 ④昆虫变态激素 ⑤C21甾类 ⑥胆汁酸类 三.各类甾体化合物的生理活性 1.胆固醇与人体的关系

在人体和动物的脑、脊髓、以及血液中都存在胆固醇,其中正常人的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是 2.82~5.95mmol/L。若人体内的胆固醇代谢发生障碍或者摄入量太多时,就会从血液中沉淀析出,引起血管硬化和结石胆固醇在肝中降解的代谢产物,是胆汁的重要成分,有助于脂质在肠道的消化吸收。 2.7—脱羟胆固醇 与胆固醇不同的是,该结构中的C 7—C 8 之间含有双键,它存在于人 体皮肤中,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转化为维生素D3。 麦角固醇结构与其结构相似,再C 17 所连的烃基上多了一个双键和 一个甲基。它是一种植物甾醇,再紫外线的照射下能转化为维生素D 2 . 以上两种维生素都属于D组维生素,是脂溶性维生素,具有抗佝偻病作用,因此小孩可通过是当地赛阳光,多吃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牛奶、蛋黄等可以预防佝偻病、软骨病。 3.甾体皂苷 螺甾烷及其相似生源的甾体化合物的低聚糖苷,其水溶液经强烈振摇后多产生大量持久性肥皂样泡沫。分布单子叶植物:百合科、薯蓣科、石蒜科、龙舌兰科等,麦冬,薤白,百合,玉竹,知母,重楼等; 海洋生物、动物。 地奥心血康胶囊(黄山药)、对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疗效显著,总有效率未91%;重楼皂苷Ⅰ和Ⅳ能抗癌;降血糖、降胆固醇、调节免疫等甾体皂苷元——合成甾体避孕药和激素类药物。 心脑舒通(蒺藜)已在心脑血管病得以应用,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冠状动脉循环作用,对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肌缺血有较好疗效。 甾体皂苷是天然产物中的一类重要的化学成分。目前,从植物中已被发现的甾体皂苷化合物大多具有一定的生物(抗菌)活性;从其化学结构上看,其苷元母核基本为螺甾烷型和呋甾烷型[1]。Carotenuto 等报道[2-3]从葱属植物韭葱(Alliumporrum)和A.minutiflorumde 的块茎中分离得到具有抗真菌活性的甾体皂苷 4.强心苷 对心脏有显著生理活性的甾体苷类,由强心苷元与糖缩合而成。主要分布于植物中的玄参科、百合科、萝摩科、十字花科、夹竹桃科、毛茛科、卫矛科桑科等100多种植物。具有加强心肌收缩性,减慢窦性频率的活性,有一定毒性。 强心苷具有强心作用,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达二三十种,主要用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戒律障碍等心脏疾病,如毛花丙苷、地高辛、洋地黄毒苷等。 动物中至今尚未发现有强心苷类存在,具有强心作用的是由蟾蜍皮下腺分泌的分泌物种所含有的蟾蜍配基类及其脂类。 强心苷的生物活性:

甾体类化合物试题

甾体类化合物 [单项选择题] 1、C3位羟基结合型的甾体化合物能被碱水解的多数属于() A.蟾毒类 B.甾体皂苷类 C.强心苷类 D.甾醇苷类 E.蜕皮激素类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2、洋地黄毒苷易溶于含醇三氯甲烷的原因是() A.苷元中羟基少 B.糖的数目少 C.糖的种类少 D.整个分子中羟基数目少 E.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3、Keller-Kilialu反应呈阴性,呫吨氢醇反应呈阳性的化合物是() A.洋地黄毒苷 B.羟基洋地黄毒苷 C.甘草酸 D.K-毒毛旋花子苷 E.芦丁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4、下列胆汁酸的鉴别反应中可用于胆酸的含量测定的是() A.Pettenkofer反应 B.Cregord Pascoe反应 C.Hammarslen反应 D.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E.香草醛-浓硫酸反应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5、属于α-去氧糖的是() A.葡萄糖 B.鼠李糖 C.洋地黄糖 D.洋地黄毒糖 E.鸡纳糖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 6、薯蓣皂苷属于() A.螺甾烷醇型 B.异螺甾烷醇型 C.呋甾烷醇型 D.羊毛脂甾烷型 E.变形螺甾烷醇型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7、可使Ⅰ型强心苷水解得到苷元和糖的是() A.0.02~0.05mol/LHCl B.NaOH水溶液 C.紫花苷酶 D.α-葡萄糖苷酶 水溶液 E.Ba(OH) 2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Ⅰ型强心苷中和苷元直接相连的糖是2,6-二去氧糖,苷元和2-去氧糖之间的糖苷键极易被酸水解,所以用浓度较低的温和酸水解即可。紫花洋地黄苷A由洋地黄毒苷元和2分子洋地黄毒糖(2-去氧糖)、1分子葡萄糖组成,只能水解葡萄糖的是葡萄糖苷酶,而紫花苷酶为葡萄糖苷酶。 [单项选择题] 8、以孕甾烷为基本骨架的是() A.螺甾烷醇型甾体皂苷 B.胆汁酸类 C.植物甾醇 D.C 甾体化合物 21 E.呋甾烷醇型甾体皂苷 参考答案:D

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中药化学-甾体类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详解(8页)

中药化学第八单元甾体类化合物 一、A1 1、属于活性亚甲基试剂的是 A、三氯化铁-浓硫酸试剂 B、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剂 C、五氯化锑试剂 D、亚硝酰铁氰化钠试剂 E、过碘酸-对硝基苯胺试剂 2、提取强心苷时,常用的溶剂是 A、正丁醇 B、乙醚 C、甲醇或70%~80%乙醇 D、氯仿 E、石油醚 3、下列关于强心苷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多为无定形粉末或无色结晶 B、具有旋光性 C、C17位侧链为α构型者味苦,β构型者味不苦 D、对黏膜具有刺激性 E、可溶于水、醇、丙酮等极性溶剂 4、甾体皂苷元母核由几个碳原子组成 A、30个 B、27个 C、20个 D、15个 E、35个 5、哪项反应试剂为蔗糖和浓硫酸,且可用于检识胆汁酸的是 A、Molish反应 B、Hammarsten反应 C、Fehling反应 D、Pettenkofer反应 E、Gregoot Pascoe反应 6、下列有关游离胆汁酸的论述,错误的是 A、均呈酸性 B、易溶于水 C、易溶于有机溶剂 D、易溶于碱水 E、与碱成盐后可溶于水 7、甾体皂苷元一般是 A、A/B环反式稠合、B/C环顺式稠合

B、A/B环反式稠合、B/C环反式稠合 C、A/B环反式或顺式稠合、B/C环顺式稠合 D、A/B环反式或顺式稠合、B/C环反式稠合 E、以上均不是 8、牛黄的镇痉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A、胆酸 B、去氧胆酸 C、鹅去氧胆酸 D、熊去氧胆酸 E、以上均非 9、强心苷甾体母核的反应不包括 A、Liehermann-Burchard反应 B、Salkowski反应 C、Tschugaev反应 D、Raymond反应 E、Kahlenberg反应 10、甲型强心苷元和乙型强心苷元的主要区别是 A、C/D环稠合方式不同 B、C10位取代基不同 C、C14位羟基构型不同 D、C17位不饱和内酯环不同 E、A/B环稠合方式不同 11、下列各项属于α-去氧糖的是 A、洋地黄毒糖 B、鸡纳糖 C、葡萄糖 D、鼠李糖 E、洋地黄糖 12、下列哪项是强心苷内酯环发生可逆性开环的条件 A、氢氧化钡水溶液 B、氢氧化钠水溶液 C、氢氧化钠醇溶液 D、碳酸氢钠水溶液 E、氢氧化钾醇溶液 13、按糖的种类和苷元连接方式可将强心苷分为几类型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E、6种

甾烷和萜烷化合物特征

甾烷和萜烷化合物特征 甾、萜类化合物是烃源岩有机抽提物和原油中重要的也是研究最多的一类生物标志化合物。它们既继承了生物化学组分的许多信息,又记录了从生命有机质到沉积有机质演化的很多证据。对甾、萜化合物组成和分布特征详细研究,有助于对烃源岩的深入认识,可以更好地揭示烃源岩现今状态和演化历史过程。(一)甾烷化合物组成特征 甾烷类化合物一般归为低分子量甾烷、重排甾烷、规则甾烷和4-甲基甾烷等4类,有些地区还可以检测出甲藻甾烷。一般情况,甾烷总量占总生标量不到30%,其组成绝大多数是以规则甾烷为主要成分(超过半数),其次是重排甾烷,低分子量甾烷和4-甲基甾烷含量相当,一般小于10%。 甾烷是原油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一类生物标志化合物,它们的母质主要来源于藻类和高等植物。原油中甾烷包括低碳数甾烷、C27~C29规则甾烷和重排甾烷、C28~C30 4-甲基甾烷以及C30甲藻甾烷。根据规则甾烷相对比例可用于有机质的生源分析,C27甾烷来源于藻类有机体,C28甾烷主要与硅藻有关,C29甾烷的生源既可以是藻类又可以是高等植物。陆相盆地绝大多数原油中C27~C29甾烷呈“V”字型分布,即C27>C28<C29,表明藻类和高等植物双重生源特征。 甾烷基本结构为全氢化菲稠化环戊烷(图1),其中,在C10和C13位上连有甲基,C17位连接较长的支链烷基,在C24位连接C1~C2,分别为C27~C29甾烷。C5、C14和C17位碳环上氢(H)构型有α和β之分,前人规定:氢原子位于环平面之下的(即C-H键伸向纸)为α-H,氢原子位于环平面之上的(即C-H键伸向纸外)为β-H。C20为手性碳原子,其立体构型有左旋和右旋两种构型,即R构型和S构型。

初级中药师题-甾体类化合物

初级中药师题-甾体类化合物 1、确定螺旋甾烷和异螺旋甾烷的依据是() A.C25位的构型 B.A/B环的稠和方式 C.B/C环的稠和方式 D.C/D环的稠和方式 E.C22位的构型 2、分离含羰基的甾体皂苷元,可用() A.乙醚萃取法 B.乙醚沉淀法 C.丙酮沉淀法 D.胆甾醇沉淀法 E.吉拉尔试剂法 3、胆汁酸的化合物类型是() A.脂肪酸 B.三萜 C.木脂素 D.黄酮 E.甾体类

4、强心苷区别于其他苷类成分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A.糖链长 B.糖的种类多 C.2-去氧糖 D.2-羟基糖 E.6-去氧糖 5、常用于提取强心苷的溶剂是() A.水 B.乙醇 C.氯仿 D.丙酮 E.70%~80%乙醇 6、D-洋地黄毒糖属于() A.6-去氧糖 B.6-去氧糖甲醚 C.2,6-二去氧糖 D.α-氨基糖 E.α-羟基糖

7、富含强心苷的药材是() A.桂皮 B.葛根 C.黄花夹竹桃 D.银杏 E.洋金花 8、知母药材中的主要化合物是() A.四环三萜皂苷 B.五环三萜皂苷 C.甾体皂苷 D.强心苷 E.植物甾醇 9、可用于甾体皂苷沉淀分离的溶剂是() A.乙醇 B.丙酮 C.正丁醇 D.乙酸乙酯 E.氯仿 10、去乙酰毛花洋地黄苷丙(商品名为西地兰)的苷元结构为()

A.洋地黄毒苷元 B.吉他洛苷元 C.异羟基洋地黄毒苷元 D.双羟基洋地黄毒苷元 E.羟基洋地黄毒苷元 11、C3位羟基结合型的甾体化合物能被碱水解的多数属于() A.蟾毒类 B.甾体皂苷类 C.强心苷类 D.甾醇苷类 E.蜕皮激素类 12、区别甲型和乙型强心苷可用以下哪种反应() A.Keller-Kiliani反应 B.三氯乙酸-氯胺T反应 C.亚硝酰铁***反应 D.乙酐浓硫酸反应 E.三氯化锑反应 13、下面反应中作用于α、β不饱和五元内酯环的是() A.ChloramineT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