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中药化学》讲义:强心苷

(精)《中药化学》讲义:强心苷

(精)《中药化学》讲义:强心苷

第一节基本内容

强心苷是指天然界存在的一类对心脏具有显著生理活性的甾体苷类。

一、强心苷元部分的结构与分类

强心苷元属甾体衍生物,其结构特征是甾体母核的C-17位上连接一个不饱和内酯环。

(一)结构特征

1.强心苷元中的甾体母核部分的A、B、C、D四个环的稠合方式为B/C环反式,C/D环多为顺式,个别反式。A/B环则有顺、反两种稠合方式,但大多是顺式。

2.甾体母核的C-10、C-13、C-17位取代基均为β-构型。C-3和C-14位上都连有β-羟基。

(二)分类

根据甾体母核C-17位上连接的不饱和内酯环的不同,可将强心苷元分为两类。

1.甲型强心苷元(强心甾烯类)

在甾体母核C-17位上连接的是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即△αβ-γ-内酯,共由23个碳原子组成,其基本母核称为强心甾。

2.乙型强心苷(蟾蜍甾烯类)

在甾体母核C-17位上连接的是六元不饱和内酯环,即△αβ,γδ-δ-内酯,共由24个碳原子组成,其基本母核称为海葱甾或蟾蜍甾。

二、糖部分的结构特征及其与苷元的连接方式

(一)结构特征

1.α-羟基糖

2.α-去氧糖

主要有2,6-二去氧糖(如D-洋地黄毒糖)、2,6-二去氧糖甲醚(如L-夹竹桃糖、D-加拿大麻糖)等。

(二)与苷元的连接方式

Ⅰ型强心苷:苷元-(2,6-去氧糖)x-(D-葡萄糖)y,如紫花样地黄苷A。

Ⅱ型强心苷: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如黄夹苷甲。

Ⅲ型强心苷:苷元-(D-葡萄糖)y,如绿海葱苷。

第二节理化性质

一、性状

强心苷多为无定形粉末或无色结晶,具有旋光性。C-17位侧链为β-构型者味苦,α-构型者味不苦,但无强心作用。对黏膜有刺激性。

二、溶解性

强心苷一般可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等极性溶剂,微溶于乙酸乙酯、含醇氯仿,难溶于极性小的溶剂。

强心苷的溶解性与其分子中所含糖的数目和种类、苷元所含的羟基数目和位置等有关。

1.糖的数目

糖基多的原生苷比次生苷和苷元的亲水性强。

2.糖的种类

强心苷分子中糖基数目相同的时候,随着葡萄糖,6-去氧糖和2,6-二去氧糖羟基数目的减少,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也相应的降低。

3.羟基数目

强心苷的溶解性随着苷元上羟基的数目的增多而增强。

乌本苷虽是单糖苷,但整个分子有8个羟基,水溶性大;而洋地黄毒苷虽是三糖苷,但分子中的3个糖基都是α-去氧糖,整个分子只有5个羟基,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易溶于氯仿(1:40)。

4.羟基位置

强心苷分子中羟基数目相等时,溶解性能也受苷元中羟基位置的影响。苷元上的羟基不能形成分子内氢键的比能形成分子内氢键的水溶性增大。

例如毛花洋地黄苷乙几乎不溶于水,而毛花洋地黄苷丙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是因为后者苷元上的羟基不能形成分子内氢键。

三、显色反应

1.甾体母核的显色反应

(1)醋酐-浓硫酸反应(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产生红→紫→蓝→绿→污绿等颜色变化,最后褪色。

(2)氯仿-浓硫酸反应

硫酸层显血红色或蓝色,氯仿层显绿色荧光。

(3)三氯化锑反应

反应液呈现紫红→蓝→绿的变化。

(4)三氯乙酸-氯胺T反应

样品点于滤纸或薄层板,喷以三氯乙酸-氯胺T试剂,100℃加热,紫外灯下观察荧光。

可用于区分三种洋地黄毒苷元(洋地黄毒苷元、羟基洋地黄毒苷元和异羟基洋地黄毒苷元)。洋地黄毒苷元衍生的苷类显黄色荧光;

羟基洋地黄毒苷元衍生的苷类显亮蓝色荧光;异羟基洋地黄毒苷元衍生的苷类显蓝色荧光。

2.C-17位不饱和内酯环的颜色反应

甲型强心苷在碱性醇溶液中,能与下列活性亚甲基试剂作用而呈深红色。乙型强心苷无此类反应。

(1)Legal反应:试剂为亚硝酰铁氰化钠和氢氧化钠醇溶液。

(2)Raymond反应:试剂为间二硝基苯和氢氧化钠醇溶液。

(3)Kedde反应:试剂为3,5-二硝基苯甲酸和氢氧化钠醇溶液。

(4)Baljet反应:试剂为苦味酸和氢氧化钠醇溶液。

3.α-去氧糖的颜色反应

(1)Keller-Kiliani(K-K)反应

试剂包括冰醋酸、浓硫酸和三氯化铁。若在此条件下,能水解出游离的α-去氧糖,醋酸层渐呈蓝色。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反应是α-去氧糖的特征反应,但只对游离的α-去氧糖或α-去氧糖与苷元连接的强心苷呈色。α-去氧糖和葡萄糖或其他羟基糖连接的双糖、叁糖及乙酰化的α-去氧糖,由于在此条件下不能水解出的游离的α-去氧糖而不呈色。

(2)吨氢醇反应

只要分子中有α-去氧糖即可呈红色。试剂包括冰醋酸、浓盐酸和吨氢醇。

(3)过碘酸-对硝基苯胺反应

(4)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

四、水解反应

1.酸水解

(1)温和酸水解

用稀酸(如0.2~0.5mol/L的盐酸或硫酸)在含水醇中短时间(半小时至数小时)加热回流,Ⅰ型强心苷水解生成苷元和糖。紫花洋地黄苷A温和酸水解得到洋地黄毒苷元、2分子D-洋地黄毒糖和1分子洋地黄双糖。

(2)强烈酸水解

Ⅱ型和Ⅲ型强心苷用温和酸水解无法使其水解,必须增高酸浓度(3~5%),延长水解时间或加压。但常引起苷元结构的改变,形成脱水苷元。

(3)氯化氢-丙酮法

2.酶水解

酶能水解除去强心苷分子中的葡萄糖而保留α-去氧糖,得到次生苷。紫花洋地黄苷A、B分别经紫花苷酶水解除去D-葡萄糖而生成

洋地黄毒苷和羟基洋地黄毒苷。当强心苷的糖部分有乙酰基存在的时候,酶水解的的活性会相应的降低。当苷元相同的时候,一般乙型强心苷比甲型强心苷更容易被酶水解。酶水解在强心苷的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强心苷的强心作用:单糖苷〉二糖苷〉三糖苷。

3.碱水解

在碱作用下,强心苷可发生酰基水解,内酯环裂解,双键移位,苷元异构化等。

第三节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

一、强心苷的提取分离

(一)提取

提取原生苷,首先要注意抑制酶的活性,防止酶解,提取时避免酸碱的影响。提取次生苷,可利用酶解或酸水解的方法,提高目标提取物的产量。

常用甲醇或70~80%的乙醇作溶剂。原料含脂类杂质较多时,可先用石油醚或溶剂汽油脱脂;原料含叶绿素较多时,可用稀碱液皂化法,静置析胶法,活性炭吸附法除去叶绿素。

(二)分离

强心苷浓缩液,可用氯仿和不同比例的氯仿-甲醇(乙醇)溶液依次萃取,将强心苷按极性大小分为几部分,再采用溶剂萃取法、逆流

分溶法和色谱分离法分离。分离亲脂性单糖苷、次苷和苷元,一般选用吸附色谱,常以硅胶和氧化铝为吸附剂。

二、强心苷的紫外光谱特征

甲型强心苷元在217~220nm处呈现最大吸收,乙型强心苷元在295~300nm处呈现最大吸收。

中药化学《甾体类化合物》重点总结及习题

中药化学《甾体类化合物》重点总结及习题 本章复习要点: 1.了解甾体类化合物的含义、分布、生源途径和生理活性。 2.了解强心苷的含义、分布及生物活性。 3.掌握强心苷、甾体皂苷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和检识。 4.掌握强心苷、甾体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 5.熟悉强心苷、甾体皂苷的结构测定。 6.熟悉胆汁酸的理化性质及检识。 第一节 概述 【含义】 甾体类化合物是以环戊烷骈多氢菲为基本母核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分类】 甾体类化合物依-17位取代基团的不同,可分为: 【 甾体类化合物由甲戊二羟酸的生物合成途径转化而来。 【概述】 强心苷是指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对心脏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甾体苷类,是由强心苷元与糖缩合而成的一类苷。 【结构与分类】 1.苷元部分: 天然存在的强心苷元是C 17侧链为不饱和内酯环的甾体化合物。 根据C 17侧链为不饱和内酯环的不同,强心苷元可分为: 13 25 6 4 R 7 8 9 10 11 12 1314 15 1617 1819

构成强心苷的糖根据C2位上羟基的有无可分为: (1)α–羟基糖:2–羟基糖,主要为D–葡萄糖、L–鼠李糖。 (2)α–去氧糖:常见于强心苷,是区别于其它苷类的一个重要特征。主要包括2,6–去氧糖(如:D–洋地黄毒糖)和2,6–去氧糖甲醚(如:L–夹竹桃糖)。 3.苷元和糖的连接方式(依直接与苷元相连的糖的种类) I型苷元-(2、6-二去氧糖)Χ-(D-葡萄糖)У II型苷元-(6-去氧糖)Χ- (D-葡萄糖)У III型苷元- (D-葡萄糖)У 植物界存在的强心苷,以I、II型较多。 【理化性质】 1.性状 大多为无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具有旋光性。味苦,对粘膜有刺激性。 2.溶解性 强心苷用混合强酸(3~5%盐酸)水解时,苷元上羟基(C14-OH,C5-OH更容易)与邻位上的氢脱去水分子的反应。属于水解反应的副反应,应注意避免。 ★4.水解反应 (1)酸水解 优点:条件温和(水、36℃左右、24 hr),专属性强。

中药化学 第九章 强心苷课件

第九章强心苷 考点精要: 1.强心苷苷元部分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2.强心苷糖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其与苷元的连接方式; 3.强心苷的理化性质(显色反应、水解); 4.强心苷的提取与分离; 5.强心苷的UV光谱特征; 6.去乙酰毛花苷、地高辛的化学结构特点和提取分离方法。 一、大纲:

二、分值 本章占历年考试4分左右。 第一节概述 强心苷是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类对心脏有显著生理活性的甾体苷类。 一、强心苷元部分的结构与分类

(一)结构特征 天然存在的强心苷元是C-17侧链为不饱和内酯环的甾体化合物。 其结构特点如下: (1)甾体母核A、B、C、D四个环的稠合方式为A/B环有顺、反两种形式,但多为顺式;B/C环均为反式;C/D环多为顺式。 (2)甾体母核C-10、C-13、C-17的取代基均为β型。C-10多有甲基或醛基、羟甲基、羧基等含氧基团取代,C-13为甲基取代,C-17为不饱和内酯环取代。C-3、C-14位有羟基取代,C-3羟基多数是β构型,少数是α构型,强心苷中的糖常与C-3羟基缩合形成苷。C-14羟基均为β构型。有的母核含有双键,双键常在C-4、C-5位或C-5、C-6位。 (二)分类 根据C-17不饱和内酯环的不同,将强心苷元分为两类。 1.甲型强心苷元(强心甾烯类)甾体母核的C-17侧链为五元不饱和内酯环(△αβ-γ-内酯),基本母核称为强心甾,由23个碳原子构成。在已知的强心苷元中,大多数属于此类。 2.乙型强心苷元(海葱甾二烯或蟾蜍甾二烯类)甾体母核的C-17侧链为六元不饱和内酯环(△αβ,γδ-δ-内酯),基本母核为海葱甾或蟾蜍甾。自然界中仅少数苷元属此类,如中药蟾蜍中的强心成分蟾毒配基类。

中药化学复习题(含答案)

函授《中药化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强心苷:存在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化合物。 2萜类及挥发油:萜类是指具有(C5H8)n通式以及其含氧和不同饱和程度的衍生物。挥发油也称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3苯丙素化合物:苯丙素类是指基本母核具有一个或几个C6-C3单元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类群。4碱性皂和酸性皂苷:①甾族皂苷,其皂苷配基是螺甾烷的衍生物,多由27个碳原子所组成(如著蓣皂苷)。这类皂苷多存在于百合科和薯蓣科植物中。②三萜皂苷。其皂苷配基是三萜(见萜)的衍生物,大多由30个碳原子组成。三萜皂苷分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这类皂苷多存在于五加科和伞形科等植物中。三萜皂苷又叫酸性皂苷。 5PH梯度萃取:PH梯度萃取法是分离酸性、碱性、两性成分常用的手段。其原理是由于溶剂系统PH变化改变了它们的存在状态(游离型或解离型),从而改变了它们在溶剂系统中的分配系数。 6生物碱:生物碱是存在于自然界(主要为植物,但有的也在存于动物)中的一类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有似碱的性质。 7多糖:多糖是由糖苷键结合的糖链,至少要超过10个的单糖组成的聚合糖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可用通式(C6H10O5)n表示。 8鞣质:又称单宁,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 9香豆素:学名-苯并吡喃酮,可以看做是顺式邻羟基肉桂酸的内酯,它是大一类存在于植物界中的香豆素化合物的母核。 10中药化学: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药中医基本理论,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它包括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结构测定和必要的结构改造,有效成分的生源途径等。 11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flavone)结构的化合物。它们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碱性,能与强酸成盐,其羟基衍生物多具黄色,故又称黄碱素或黄酮。 二、根据下列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结合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说明每类成分的名称(可多选) A.生物碱、 B.黄酮、 C.香豆素、 D.木脂素、 E.苷类、 F.强心苷、 G.二萜、 H.三萜、 I.甾体皂苷、J.蒽醌、K.糖、L:倍半萜。 COOH HO O O HO O O O 糖氧去 ( )( )( )

(精)《中药化学》讲义:强心苷

(精)《中药化学》讲义:强心苷 第一节基本内容 强心苷是指天然界存在的一类对心脏具有显著生理活性的甾体苷类。 一、强心苷元部分的结构与分类 强心苷元属甾体衍生物,其结构特征是甾体母核的C-17位上连接一个不饱和内酯环。 (一)结构特征 1.强心苷元中的甾体母核部分的A、B、C、D四个环的稠合方式为B/C环反式,C/D环多为顺式,个别反式。A/B环则有顺、反两种稠合方式,但大多是顺式。 2.甾体母核的C-10、C-13、C-17位取代基均为β-构型。C-3和C-14位上都连有β-羟基。 (二)分类 根据甾体母核C-17位上连接的不饱和内酯环的不同,可将强心苷元分为两类。 1.甲型强心苷元(强心甾烯类)

在甾体母核C-17位上连接的是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即△αβ-γ-内酯,共由23个碳原子组成,其基本母核称为强心甾。 2.乙型强心苷(蟾蜍甾烯类) 在甾体母核C-17位上连接的是六元不饱和内酯环,即△αβ,γδ-δ-内酯,共由24个碳原子组成,其基本母核称为海葱甾或蟾蜍甾。 二、糖部分的结构特征及其与苷元的连接方式 (一)结构特征 1.α-羟基糖 2.α-去氧糖 主要有2,6-二去氧糖(如D-洋地黄毒糖)、2,6-二去氧糖甲醚(如L-夹竹桃糖、D-加拿大麻糖)等。 (二)与苷元的连接方式 Ⅰ型强心苷:苷元-(2,6-去氧糖)x-(D-葡萄糖)y,如紫花样地黄苷A。 Ⅱ型强心苷: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如黄夹苷甲。 Ⅲ型强心苷:苷元-(D-葡萄糖)y,如绿海葱苷。 第二节理化性质 一、性状

强心苷多为无定形粉末或无色结晶,具有旋光性。C-17位侧链为β-构型者味苦,α-构型者味不苦,但无强心作用。对黏膜有刺激性。 二、溶解性 强心苷一般可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等极性溶剂,微溶于乙酸乙酯、含醇氯仿,难溶于极性小的溶剂。 强心苷的溶解性与其分子中所含糖的数目和种类、苷元所含的羟基数目和位置等有关。 1.糖的数目 糖基多的原生苷比次生苷和苷元的亲水性强。 2.糖的种类 强心苷分子中糖基数目相同的时候,随着葡萄糖,6-去氧糖和2,6-二去氧糖羟基数目的减少,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也相应的降低。 3.羟基数目 强心苷的溶解性随着苷元上羟基的数目的增多而增强。 乌本苷虽是单糖苷,但整个分子有8个羟基,水溶性大;而洋地黄毒苷虽是三糖苷,但分子中的3个糖基都是α-去氧糖,整个分子只有5个羟基,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易溶于氯仿(1:40)。 4.羟基位置

(完整版)中药化学教案—第九章强心苷

第九章强心苷 课次:26 课题:第九章强心苷 第一节强心苷的结构与分类 教学目的 1. 了解强心苷的含义、分类。 2. 掌握强心苷的结构类型。 教学内容 1. 强心苷的含义。 2. 强心苷的分类。 3. 强心苷的类型。 教学重点强心苷的结构类型。 第一节强心苷的结构与分类 一、含义、结构和分类 (一)含义 强心苷类是指天然界存在的一类对心脏有显著生理活性的甾体苷类,可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节律障碍等心脏疾患,由强心苷元及糖缩合而成,其苷元是甾体衍生物,所连接的糖有多种类型。 (二)结构及分类 强心苷的苷元是甾体衍生物,具有下列特征: 1.苷元部分 苷元部分根据在C17位上连接的不饱和内酯环不同分为两类: (1)甲型强心苷(强心甾烯类) 也称甲型强心苷元C17位连接的是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即△αβ-γ内酯,大多数是β-构型,少数为α-构型(allo一体),其母核称强心甾。 在已知的强心苷元中,绝大多数属于强心甾烯类。如强心甾烯。 (2)乙型强心苷(蟾蜍甾二烯类) 又称乙型强心苷元或海葱甾二烯C17位连接的是六元不饱和内酯环,即△αβ,γδ-双烯δ内酯,是β-构型,其母核称蟾蜍甾或海葱甾。 自然界中仅少数几种强心苷元属于这一类型。如蟾蜍甾二烯或海葱甾二烯。 2.其它特征:环戊烷多氢菲的结构特点:田字格结构,“山窝窝里两颗树,高山顶上一颗葱”;碳原子的编号与命名。 (1)天然存在的已知强心苷元B/C环都是反式稠合,C/D环都是顺式稠合,A/B环则顺反两种稠合方式都有,但大多数为顺式,如为反式调合,则称异强心甾。

(2)在苷元母核的C3、C14位上都有羟基,C3位上的羟基大多数是β-构型,少数为α-构型,当C3为α-构型时,命名时冠以“表(epi-)”字。C3羟基与糖缩合而成苷键。C14位上的羟基都是β-构型。C10位上连接的多为甲基或其氧化产物(-CH2OH,-CHO,-COOH)。C13位上连接的均为甲基。 (3)苷元母核的其他位置可能出现羰基、羟基、双键、环氧基等。 3.糖部分 对糖结构的教学,设想通过对比分析和2-羟基糖的结构不同,导出羟基数目与化合物水溶性的关系,再对强心苷中糖结构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强心苷中糖链的特殊性。 构成强心苷的糖有20多种,根据它们的C2位上有无羟基可以分成α-羟基糖和α-去氧糖两类,常见的有: (1)α-羟基糖 除广泛分布于植物界的D-葡萄糖、L-鼠李糖外,还有: a.6-去氧糖,如L-夫糖、D-鸡纳糖、D-弩箭子糖、D-6-去氧阿洛糖等。 b.6-去氧糖甲醚,如L-黄花夹竹桃糖(L-黄夹糖)、D-洋地黄糖等。 (2)α-去氧糖 a.2,6-二去氧糖,如D-洋地黄毒糖等。 b.2,6-二去氧糖甲醚,如L-夹竹桃糖、D-加拿大麻糖、D-迪吉糖和D-沙门糖等。 (三)糖和苷元的连接方式 强心苷中,糖和苷元的连接方式有三种类型: Ⅰ型:苷元-(2,6-去氧糖)x-(D-葡萄糖)y Ⅱ型: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 Ⅲ型:苷元-(D-葡萄糖)y 植物界存在的强心苷种类很多,以Ⅰ、Ⅱ型较多,Ⅲ型较少。 (四)结构与强心作用的关系 强心苷为心脏兴奋剂,主要作用是延长传导时间,兴奋心肌。主治慢性心脏病、心代偿失效及重症心房纤维颤动等,其强心作用主要取决于苷元部分,但糖部分对强心苷的生理活性也有影响。 1. 苷元结构与强心作用的关系 (1)如前所述,强心苷元甾体母核必须具有一定的构象和C17位连接的不饱和内酯环及其β-构型是不可缺少的,若异构化为α-型(allo-体)或开环或不饱和内酯环被氢化或双键位移,均无毒性或毒性显著降低。 (2)C14位上羟基只有是β-构型的才有效,C14-βOH如与邻近的碳原子(如C8,C15)上的氢脱水形成双键或与C8脱氢成氧桥,均使强心作用减低或消失。C14-βOH可能是保持氧的功能和C/D环为顺式构象的重要因素。 (3)A/B环顺式的甲型强心苷元,C3位羟基必须是β-构型,α-构型无活性。 (4)C10位上的甲基氧化成羟甲基或醛基或羧基后,可影响强心作用的强度或毒性,但不是决定因素。 (5)引入5β、11α、12β-羟基有增强活性作用,而引入1β、6β、16β-羟基有降低活性作用,例如异羟基洋地黄毒苷的毒性大于羟基洋地黄毒苷。 (6)在母核上引入双键,对强心作用影响不一致,引入△4(5)与引入5β-羟基的影响相似,能增强活性,而引入△16(17)则活性消失或显著下降。 (7)无论在苷元或糖基上增加乙酰基都有增强活性的作用。

中药化学2

蟾酥 4、中药中常见有机酸的结构类型,主要理化性质和提取分离 结构类型 有机酸是一类含有羧基的化合物,多数与钠,钾,钙等金属离子或生物碱结合成盐的形式存在,有的也以结合成酯的形式存在。广泛存在于中药,地龙含有丁二酸,巴豆含有巴豆油酸,丹参含有乳酸。

有机酸按其结构可分为芳香族有机酸、脂肪族有机酸和萜类有机酸三类。 (1)芳香族有机酸:羟基桂皮酸衍生物普遍存在于中药中,尤以对羟基桂皮酸(4-羟基桂皮酸)、咖啡酸(3、4-二羟基桂皮酸)、阿魏酸(3-甲氧基,4-羟基桂皮酸)、异阿魏酸(3-羟基,甲氧基4-桂皮酸)和芥子酸(3,5-二甲氧基,4-羟基桂皮酸)较为多见。 桂皮酸衍生物的结构特点是:基本结构为苯丙酸,取代基多为羟基、甲氧基等。有些桂皮酸衍生物以酯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如咖啡酸与奎宁酸结合成的酯,3-咖啡酰奎宁酸(又称绿原酸)和3,4-二咖啡酰奎宁酸分别是金银花抗菌有效成分之一及茵陈利胆有效成分之一。马兜铃酸属于芳香族有机酸,有较强的肾毒性,分子中有硝基,但不属于生物碱。 (2)脂肪族有机酸:脂肪族有机酸,如柠檬酸、奎宁酸、苹果酸、酒石酸、琥珀酸等普遍存在于中药中。 (3)萜类有机酸:属于萜类化合物,如甘草次酸、齐墩果酸等。 理化性质 (1)性状:低级和不饱和脂肪酸多为液体,高级脂肪酸和芳香酸多为固体。 (2)溶解性:小分子脂肪酸和含极性基团较多的脂肪酸易溶于水,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大分子脂肪酸和芳香

酸大多为亲脂性化合物,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有机酸均能溶于碱水。 (3)酸性:因分子中含羧基而呈较强的酸性,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有机酸盐。 (4)挥发性:分子量小的有机酸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一起蒸出。 提取分离 (1)有机溶剂提取法:利用游离有机酸(分子量小的除外)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有机酸盐易溶于水而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性质,一般先用稀酸水湿润药材,使有机酸游离,然后再用合适的有机溶剂提取。 (2)离子交换树脂法:将中药的水提取液直接通过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柱,使有机酸交换到树脂柱上,碱性成分和中性成分则流出树脂柱而被除去,先用水洗净树脂,再用稀氨水洗脱树脂柱,从树脂柱上交换下来的有机酸以铵盐的形式存在于洗脱液中,将洗脱液减压蒸去过剩的氨水,加酸酸化,总有机酸即可游离析出。 5、含有有机酸的中药金银花 金银花主要有效成分为有机酸。其中绿原酸、异绿原酸以及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的混合物是金银花的主要抗菌有效成分。绿原酸为一分子咖啡酸与一分子奎宁酸结合而成的酯,即3-

中药化学讲义: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

中药鉴定学讲义: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 一、胆汁酸类及含该类成分的重要中药 (一)胆汁酸的结构特点 天然胆汁酸是胆烷酸的衍生物,胆烷酸的结构中有甾体母核,B/C环稠合皆为反式,C/D环稠合也多为反式,而A/B环稠合有顺反两种异构体形式。 母核上的C-10位和C-13位的角甲基皆为β-取向,C-17位上连接的戊酸侧链也是β-取向。胆汁酸的结构中多有羟基存在,羟基结合点往往在C-3,C-7和C-12位上,羟基的取向既有α型也有β型。有时在母核上也可见到双键、羰基等基团的存在。 胆汁酸、强心苷、甾体皂苷结构对比: A/B环为顺式稠合时为正系——胆酸。 A/B环为反式稠合则为别系——别胆酸。

在甾核的3、6、7、12等位都可以有羟基或羰基取代。各种动物胆汁中胆汁酸的区别,主要在于羟基数目、位置及构型的区别。胆汁酸在动物胆汁中通常以侧链的羧基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成甘氨胆汁酸或牛磺胆汁酸,并以钠盐的形式存在,如牛磺胆酸等。 胆汁酸的分布较广,从动物的胆汁中发现的胆汁酸超过100种,其中最常见的不过几种,如胆酸、去氧胆酸、猪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等,其俗名命名常是根据最先发现的动物加以定名的,如鹅去氧胆酸首先是从鹅的胆汁中提取的,石胆酸首先是从胆结石中提取的。在高等动物胆汁中发现的胆汁酸通常是24个碳原子的胆烷酸衍生物,而在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中的胆汁酸则含有27个碳原子或28个碳原子,这类胆汁酸是粪甾烷酸的羟基衍生物,而且通常和牛磺酸结合。

(二)胆汁酸的化学性质 ①具有羧基官能团的化学性质,即它可与碱反应生成盐、与醇反应生成酯。 ②游离胆汁酸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与碱成盐后则易溶于水,故常用碱的水溶液提取胆汁酸。 ③在胆汁酸的分离和纯化时,常将胆汁酸制备成酯的衍生物,如将末端羧基酯化,使其容易析出结晶。 (三)胆汁酸的鉴别 1.Pettenkofer反应所有的胆汁酸皆呈阳性反应。 2.Gregory Pascoe反应该反应可用于胆酸的含量测定。 3.Hammarsten反应胆酸显紫色,鹅去氧胆酸不显色。 改良的Hammarsten反应胆酸显紫色,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无上述颜色变化。 甾体母核显色反应: 1.Liebermann反应。 2.醋酐-浓硫酸(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3.三氯乙酸(Rosen-Heimer)反应。 4.三氯甲烷-浓硫酸反应。 5.五氯化锑反应。 6.芳香醛-硫酸或高氯酸反应。 胆汁酸的鉴别: 1.Pettenkofer反应 原理:蔗糖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羟甲基糠醛,与胆汁酸缩合生成紫色物质的原理而进行的,所有的胆汁酸皆呈阳性反应。 具体操作:取未经稀释的胆汁1滴,加蒸馏水4滴及10%蔗糖溶液1滴,摇匀,再沿管壁加入浓硫酸5滴,置冷水中冷却,则可见在两液面分界处出现紫色环。 2.Gregory Pascoe反应 取1ml胆汁加6m1 45%硫酸及1ml 0.3%糠醛,密塞振摇后在65℃水浴中放置30分钟,溶液显蓝色。 3.Hammarsten反应 用20%的铬酸溶液(将20gCr03置于少量水中,加乙酸至1OOml)溶解少量样品,温热,胆酸显紫色,鹅去氧胆酸不显色。 练习题

临床助理医师《药理学》精讲之强心苷类

临床助理医师《药理学》精讲之强心苷类 2016临床助理医师《药理学》精讲之强心苷类 考试要想考到满意的分数是需要平时的努力积累,现在店铺为大家分享2016临床助理医师《药理学》精讲之强心苷类的复习要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药理作用】 一、对心脏的作用 1、增强心肌收缩力——正性肌力 强心苷对心肌有直接加强收缩力,这是强心苷治疗心衰的药理基础,其增加心肌收缩力有三个显著特点: (1)缩短收缩期。(2)降低衰竭心肌的耗氧量。(3)增加衰竭心脏的输出量。 强心苷对正常心脏的心输出量没有影响。强心苷使CHF心输出量增加。 正性肌力作用机制: 目前认为,强心苷与心肌细胞膜上的强心苷受体(Na+-K+-ATP酶)结合并抑制其活性,结果使胞内钙离子增多,肌力增加。 2、减慢心率——负性频率作用 治疗量强心苷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了对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的刺激,提高了迷走神经兴奋性,使交感活性降低,呈现心率减慢和舒张完全,所以,回心血量增加,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冠脉循环及心悸症状。 3、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不同剂量对不同心肌组织作用不一。大剂量时有直接抑制作用(负性传导);治疗量兴奋迷走神经,减慢房室结的传导速度,增加有效不应期。 4、对ECG的影响 治疗量强心苷最早引起T波变化,波形压低,甚至倒置。 S-T段压低呈鱼钩状,随后P-R间期延长,房室传导减慢。

Q-T间期缩短,反映普肯耶纤维和心室肌APD和ERP缩短。 P-P间期延长则是窦性频率减慢的反映。 中毒量则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二、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中毒可兴奋CTZ,引起呕吐;降低CHF患者血浆肾素活性。 三、利尿作用 对CHF 患者产生明显利尿作用,主要心功能改善后增加了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功能,也可抑制肾小管Na+-K+-ATP酶,减少Na+的重吸收的结果。 四、对血管的作用 强心苷能直接收缩血管平滑肌,使外周阻力增加。而CHF患者则表现为外周阻力降低,心输出量增加,动脉压不变或略升。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CHF和某些心律失常 1、CHF:各种原因如心肌缺血、瓣膜病、高血压、先心病、心肌炎、甲亢及严重贫血引起的`CHF都可用强心苷。但不同原因引起的CHF强心苷的疗效不太一致。 (1)对瓣膜病、高血压、先心病引起的CHF疗效好,尤其是伴有房颤、房扑的CHF。 (2)对继发于严重贫血、甲亢、VitB1缺乏、肺心病、严重心肌损伤、心肌炎引起CHF疗效差。 (3)心肌外机械性因素引起的CHF如二尖瓣狭窄、缩窄型心包炎引起的CHF无效。 2、某些心律失常 (1)心房纤颤(400-600次/分): 影响心脏的排血功能,强心苷为治疗首选,房颤伴心衰尤为适用。主要机理为减慢房室传导,增加房室结区的隐匿性传导,使传递到心室的冲动减少。 (2)心房扑动(250-300次/分): 强心苷先转复为房颤,使其不应期延长,减慢心率,可达窦性节

执业药师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试题:强心苷

执业药师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试题:强心苷 执业药师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试题:强心苷 导语:苷或称甙、配糖体,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由一个醇基或醇样基团(配基、苷元或甙元)结合于数量不等的糖分子而构成。若配基中含固醇核(甾核),其17位碳原子连以一个不饱和内酯环,其3位碳原子与糖分子相连,这种苷即为强心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的考试内容。 一、最佳选择题 1.结构中含有α-去氧糖的苷类化合物是() A.环烯醚萜苷 B.蒽醌苷 C.二萜苷 D.黄酮苷 E.强心苷 2.洋地黄毒糖是() A.6-去氧糖 B.2,6-二去氧糖 C.6-去氧糖甲醚 D.a-氨基糖 E.a-羟基糖 3.I型强心苷是() A.苷元-(D-葡萄糖), B.苷兀-(6-去氧糖甲醚)x-(D-葡萄糖)y C.苷元-(2,6-二去氧糖)x-(D-葡萄糖)y D.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 E.苷元-(D-葡萄糖)y(2,6-二去氧糖)x 4.紫花洋地黄苷A用温和酸水解得到的产物是() A.洋地黄毒苷元、2分子D-洋地黄毒糖和1分子洋地黄双糖 B.洋地黄毒苷元、2分子D-洋地黄毒糖和1分子D-葡萄糖

C.洋地黄毒苷元、3分子D-洋地黄毒糖和1分子D-葡萄糖 D.洋地黄毒苷元、5分子D-洋地黄毒糖和1分子D-葡萄糖 E.洋地黄毒苷元、1分子D-洋地黄毒糖和2分子洋地黄双糖 5.甲型和乙型强心苷结构主要区别点是() A.不饱和内酯环不同 B.糖链连接位置不同 C.A/B环稠合方式不同 D.内酯环的构型不同 E.内酯环的位置不同 6.乙型强心苷苷元甾体母核中C-17位上的取代基是() A.醛基 B.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C.糖链 D.羧基 E.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7.区别甲型和乙型强心苷可用以下哪种反应() A.乙酐-浓硫酸反应 B.三氯乙酸-氯胺T反应 C.亚硝酰铁反应 D.Keller-Kiliani反应 E.三氯化锑反应 8.在温和酸水解的条件下,可水解的糖苷键是() A.强心苷元-α-去氧糖 B.α-羟基糖(1→4)-6-去氧糖 C.强心苷元-α-羟基糖 D.α-羟基糖(1→4)-α-幾基糖 E.强心苷元-β-葡萄糖 9.只对游离α-去氧糖呈阳性反应的是() A.K-K反应 B.呫吨氢醇

2019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讲义--中药化学--第二单元 糖和苷类

中药化学——第二单元糖和苷类 一、糖类化合物 定义:糖类化合物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聚合物的总称,又称为碳水化合物。通式:C x(H2O)y 分类:糖类化合物根据能否被水解及分子量的大小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 (一)糖的结构与分类 1.单糖 单糖是不能被水解的、糖类化合物的最小单位。 阿拉不喝无碳糖, 给我半缸葡萄糖。 鸡鼠夹击夫要命, 果然留痛在丽身。 引申知识点——糖的衍生物

2,6-二去氧糖 2.低聚糖 由2~9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的聚糖称为低聚糖。 低聚糖依据是否含有游离的醛基或酮基,可分为: 还原糖(含有): 如龙胆二糖、芸香糖、槐糖和麦芽糖 非还原糖(不含有): 如蔗糖、棉子糖和水苏糖 3.多聚糖 10个以上的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 分类:水不溶性多糖,如纤维素,甲壳素 水溶性多糖,如淀粉、菊糖、黏液质(植物体内贮藏的营养物质),人参多糖、黄芪多糖、刺五加多糖、昆布多糖(植物体内的初生代谢产物)。 (二)糖的理化性质 1.性状 小分子量:无色或白色结晶;有甜味。 大分子量:非结晶性的白色固体。 糖的衍生物,如糖醇等,也多为无色或白色结晶,有甜味。 2.溶解性 糖为极性大的物质。 单糖和低聚糖易溶于水,特别是热水;可溶于稀醇;不溶于极性小的溶剂。 糖在水溶液中往往会因过饱和而不析出结晶,浓缩时成为糖浆状。 3.旋光性 糖的分子中有多个手性碳,故有旋光性。 天然存在的单糖左旋、右旋的均有,以右旋为多。糖的旋光度与端基碳原子的相对构型有关。 4.化学反应

二、苷类化合物 (一)苷的结构与分类 定义:苷类化合物是由糖或糖的衍生物与非糖类化合物(称苷元或配基),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 而成的化合物 按苷元的化学结构可分:香豆素苷、黄酮苷、蒽醌苷、木脂素苷等。 按苷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态可分:原生苷与次生苷。 按苷键原子的不同可将苷分:氧苷、硫苷、氮苷和碳苷,其中以氧苷最为常见。 按连接单糖基的数目可分:单糖苷、二糖苷、三糖苷等。 按连接糖链的数目可分:单糖链苷、双糖链苷等。 按其来源分类可分:人参皂苷、柴胡皂苷等。 按糖的种类可以分为:核糖苷、葡萄糖苷等。 按苷的生理作用分类:如强心苷。 按苷的特殊物理性质分类:如皂苷。 按苷键原子分类总结 (二)理化性质 1.性状(了解) 苷类成分多无色,但当苷元中的发色团、助色团较多时,则具有颜色,如蒽醌苷和黄酮苷多为黄色。 小分子含糖基少的苷多为结晶,大分子含糖基多的苷则多为无定形粉末。苷中的糖基越多,越难结晶,并有吸湿性。

中药化学复习总结

中药化学 1、pH梯度萃取法: 以pH成梯度的酸水(碱水)溶液依次萃取,以亲脂性有机溶剂溶解的碱性(酸性)2、成梯度的成分,使各成分依次分离的方法。 3、系统溶剂萃取法: 将混合物(浸膏)分散于水依次以正己烷或石油醚、氯仿或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然后分别回收有机层,得到相应极性的中药成分;剩余水层浓缩至干,用甲醇或乙醇处理,得到可溶及不溶部分。 4、苷类: 糖和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又称“配糖体”。非糖部分称“苷元”或“配基”;连接的键称“苷键”;中间的原子称“苷原子”。 5、香豆素: 具有苯骈a-吡喃酮母核的化合物的总称。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顺邻羟基桂皮酸脱水而形成的内酯类化合物。 6、黄酮: (1)经典含义:以2-苯基色原酮衍生的化合物的总称(2)现代含义:具有C6-C3-C6结构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7、萜的含义和分类: 凡由甲戊二羟酸衍生、且分子式符合(C5H8 )n 通式的衍生物均称为萜类化合物。 8、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IPP和DHAPP称“活性异戊二烯”) 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都是由异戊二烯衍变而来,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或衍生物,并以是否符合异戊二烯法则作为判断萜类物质的一个重要原则。 9、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 萜类化合物是经甲戊二羟酸途径衍生的一类化合物。 10、单萜类: 由2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10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类群 11、环烯醚萜: 臭蚁二醛的缩醛衍生物。 12、倍半萜: 由3 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15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类群。 13、二萜:14、二倍半萜:15、三萜: 16、薁类:(鉴识:溴化(Sabety)反应、对-二甲胺基苯甲醛浓硫酸反应) 由五元环与七元环骈合而成的芳环骨架。 17、挥发油: 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的总称。在常温下能挥发,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混溶。 18、酸值: 代表挥发油中游离羧酸和酚类成分的含量。以中和1克挥发油中含有游离羧酸和酚类所需要氢氧化钾毫克数表示。 19、酯值: 代表挥发油中酯类成分含量,以水解1g挥发油所需氢氧化钾毫克数表示。 20、皂化值: 以皂化1g挥发油所需氢氧化钾毫克数表示。皂化值等于酸值和酯值之和。

中药化学复习题含答案

函授"中药化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强心苷:存在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化合物。 2萜类及挥发油:萜类是指具有〔C5H8〕n通式以及其含氧和不同饱和程度的衍生物。挥发油也称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3苯丙素化合物:苯丙素类是指根本母核具有一个或几个C6-C3单元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类群。4碱性皂和酸性皂苷:①甾族皂苷,其皂苷配基是螺甾烷的衍生物,多由27个碳原子所组成〔如著蓣皂苷〕。这类皂苷多存在于百合科和薯蓣科植物中。②三萜皂苷。其皂苷配基是三萜〔见萜〕的衍生物,大多由30个碳原子组成。三萜皂苷分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这类皂苷多存在于五加科和伞形科等植物中。三萜皂苷又叫酸性皂苷。 5PH梯度萃取:PH梯度萃取法是别离酸性、碱性、两性成分常用的手段。其原理是由于溶剂系统PH变化改变了它们的存在状态〔游离型或解离型〕,从而改变了它们在溶剂系统中的分配系数。 6生物碱:生物碱是存在于自然界〔主要为植物,但有的也在存于动物〕中的一类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有似碱的性质。 7多糖:多糖是由糖苷键结合的糖链,至少要超过10个的单糖组成的聚合糖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可用通式〔C6H10O5〕n表示。 8鞣质:又称单宁,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构造比拟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 9香豆素:学名-苯并吡喃酮,可以看做是顺式邻羟基肉桂酸的内酯,它是大一类存在于植物界中的香豆素化合物的母核。 10中药化学: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药中医根本理论,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它包括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别离、鉴定、构造测定和必要的构造改造,有效成分的生源途径等。 11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flavone〕构造的化合物。它们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碱性,能与强酸成盐,其羟基衍生物多具黄色,故又称黄碱素或黄酮。 二、根据以下化合物的构造特点,结合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构造特点,说明每类成分的名称〔可多项选择〕 A.生物碱、 B.黄酮、 C.香豆素、 D.木脂素、 E.苷类、 F.强心苷、 G.二萜、 H.三萜、 I.甾体皂苷、J.蒽醌、K.糖、L:倍半萜。 ( E、F ) ( H ) ( I ) ( 蒽醌 ) ( 香豆素 ) ( 二萜 ) ( 黄酮 ) (生物碱 ) ( 二萜 ) ( 倍半萜) (黄酮醇) ( ) (生物碱 ) (三萜 ) 三、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执业药师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试题:强心苷

执业药师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试题:强心苷执业药师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试题:强心苷篇1 一、最佳选择题 1.结构中含有α-去氧糖的苷类化合物是() A.环烯醚萜苷 B.蒽醌苷 C.二萜苷 D.黄酮苷 E.强心苷 2.洋地黄毒糖是() A.6-去氧糖 B.2,6-二去氧糖 C.6-去氧糖甲醚 D.a-氨基糖 E.a-羟基糖

3.I型强心苷是() A.苷元-(D-葡萄糖), B.苷兀-(6-去氧糖甲醚)x-(D-葡萄糖)y C.苷元-(2,6-二去氧糖)x-(D-葡萄糖)y D.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 E.苷元-(D-葡萄糖)y(2,6-二去氧糖)x 4.紫花洋地黄苷A用温柔酸水解得到的产物是() A.洋地黄毒苷元、2分子D-洋地黄毒糖和1分子洋地黄双糖 B.洋地黄毒苷元、2分子D-洋地黄毒糖和1分子D-葡萄糖 C.洋地黄毒苷元、3分子D-洋地黄毒糖和1分子D-葡萄糖 D.洋地黄毒苷元、5分子D-洋地黄毒糖和1分子D-葡萄糖 E.洋地黄毒苷元、1分子D-洋地黄毒糖和2分子洋地黄双糖 5.甲型和乙型强心苷结构主要区分点是() A.不饱和内酯环不同 B.糖链连接位置不同

C.A/B环稠合方式不同 D.内酯环的构型不同 E.内酯环的位置不同 6.乙型强心苷苷元甾体母核中C-17位上的取代基是() A.醛基 B.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C.糖链 D.羧基 E.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7.区分甲型和乙型强心苷可用以下哪种反应() A.乙酐-浓硫酸反应 B.三氯乙酸-氯胺T反应 C.亚硝酰铁反应 D.Keller-Kiliani反应 E.三氯化锑反应 8.在温柔酸水解的条件下,可水解的糖苷键是()

(精)2019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题库:强心苷(答案解析)

(精)2019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题库:强心苷(答案解 析) 一、最佳选择题 1、在含强心苷的植物中有 A、水解葡萄糖、鼠李糖的酶 B、水解α-去氧糖的酶 C、水解α-去氧糖和葡萄糖的酶 D、水解葡萄糖的酶 E、水解乳糖的酶 2、Legal反应用于区别 A、酸性、碱性皂苷 B、三萜、甾体皂苷 C、三萜皂苷和强心苷 D、甲、乙型强心苷 E、酸性、中性皂苷 3、以下哪项是Kedde反应所用试剂、溶剂是 A、苦味酸、K2C03、水 B、3,5-二硝基苯甲酸、H2S04、醇冰 C、苦味酸、KOH、醇 D、3,5-二硝基苯甲酸、K2C03、醇

E、3,5-二硝基苯甲酸、KOH、醇 4、强心苷元部分的结构特点是 A、由25个碳原子构成的甾体衍生物 B、具有羰基的甾体衍生物 C、具有双键的甾体衍生物 D、具有27个碳原子的六环母核 E、具不饱和内酯环的甾体衍生物 5、使I型强心苷水解成苷元和糖,采用的方法是 A、强烈酸水解法 B、温和酸水解法 C、酶水解法 D、碱水解法 E、氯化氢-丙酮法 6、在温和酸水解的条件下,可水解的糖苷键是 A、强心苷元-α-去氧糖 B、α-羟基糖(1-4)-6-去氧糖 C、强心苷元-α-羟基糖 D、α-羟基糖(1-4)-α-羟基糖 E、强心苷元-β-葡萄糖 7、甲型强心苷的紫外最大吸收是在 A、217~220nm B、270~278nm

C、300~330nm D、254~270nm E、300~345nm 8、乙型强心苷苷元甾体母核中C-17位上的取代基是 A、醛基 B、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C、糖链 D、羧基 E、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9、洋地黄毒苷溶解性的特点是 A、易溶于水 B、易溶于石油醚 C、易溶于二氯甲烷 D、易溶于氯仿 E、易溶于环己烷 10、Ⅰ型强心苷是 A、苷元-(D-葡萄糖)y B、苷元-(6-去氧糖甲醚)x-(D-葡萄糖)y C、苷元-(2,6-二去氧糖x-(D-葡萄糖)y D、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 E、苷元-(D-葡萄糖)y-(2,6-二去氧糖)x 11、强烈酸水解法水解强心苷,其主要产物是

中药化学总论讲义

中药化学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绪论 1.什么是中药化学?(中药化学的观点) 中药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中药化学研究什么? 中药化学研究内容包含各种中药的化学成分(主假如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构造特点、物理化 学性质、提取分别方法以及主要种类化学成分的构造判定等。别的,还波及主要种类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门路等内容。 中药化学是专业基础课,中药化学的研究,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家产化中发挥着极其要点的作用。 3.中药化学研究的意义 (注:本内容为第四节中药化学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意义) (1)说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究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 ( 2)说明中药发放配伍的原理 ( 3)改良中药制剂剂型、提升临床疗效

(4)控制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 (5)供给中药炮制的现代科学依照 (6)开发新药、扩大药源 (7)构造修饰、合成新 药主要考试内容: 1.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别方法,特别是一些较为先进且应用较广的方法。 2.各种化合物的构造特点与分类。 3.各种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常用的提取分别与鉴识方法。 4.常用重要化合物的构造测定方法。 5.常用中药材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及其提取分别、构造测定方法和重要生物活性。 6.常用中药材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和有关的质量控制成分。 课程主要内容: 内容 绪论 总论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生物碱 ** 糖和苷 * 各论醌类 ** 香豆素和木脂素* 黄酮 **

萜类和挥发油* 皂苷 ** 强心苷 * 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 其余成分 各论学习思路: 学习方法: 1.以总论为指导学习各论。 2.注意总结概括,在掌握基本共同点的状况下,分类记忆特别点。 3.注意理论联系实质,并以《药典》作为基本学习指导。 4.发挥想象力进行联想记忆。 第二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别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