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然药物中甾体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天然药物中甾体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天然药物中甾体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天然药物中甾体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对天然药物中甾体类化合物分别在不同领域不同种类的各类化合物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药物概述,药理活性,分离方法,等作一系统各类的研究。

关键词:天然药物,各类化合物系统研究

正文:

1.重要甾体化合物概述

1.1甾体皂甙(Steroidal saponins)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甾体皂甙的研究在天然产物化学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关甾体皂甙的分离、鉴定和结构测定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甾体皂甙的甙元是含有27个碳原子的螺甾醇或呋甾醇,大多存在于单子叶植物的百合科,石蒜科和薯蓣科等植物中。[1]

1.2强心苷是一类具选择性强心作用的药物,又称强心甙或强心配糖体,仅分布在被子植物中,如玄参科、夹竹桃科、百合科等,具有加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对心肌电影响等药理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以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此外又可治疗某些心律失常,尤其是室上性心律失常,近些年发现其还有抗肿瘤作用。

2.药理活性

2.1天然甾体皂甙的生物活性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最早为法国的专利,报道薯蓣皂甙元(diosgenin)及其甙有抗关节炎作用。前苏联的科研人员发现高加索薯蓣中的皂甙提取物有降胆固醇的作用,临床实验也有证明。80年代Ravikumer 等发现云南白药中的薯蓣皂甙有抗癌活性。从龙舌兰科的植物(Dracaena afromontan)中分离出的新甾体皂甙(afromontoside)具有抑制KB细胞的活性。另外,美国Pfizer 制药公司用替告皂甙元(tigogenin)和海柯皂甙元(Hecogenin)为甾体母核所合成的纤维双糖甙有很强的降血脂作用。我国也有很多有关甾体皂甙生物活性的报道。例如,从重楼属植物中分离出的甾体皂甙,具有止血、免疫调节、抗肿瘤及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从叉蕊

薯蓣(Dioscorea collettii)中分离得到的叉蕊皂甙Ⅱ有很明显的降胆固醇活性。从穿龙薯蓣(D. nipponica)中分得的薯蓣皂甙(dioscin)有明显的止咳、祛痰、平喘活性。目前,国内以不同种的薯蓣属植物为原料,提取其总甾体皂甙作为临床上的降血脂药已有数家工厂生产,其中用盾叶薯蓣(D. zingibernsis)为原料研制成功的新药"盾叶冠心宁",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疗效。已上市的"地奥心血康"也是一种降血脂的药物,该药是以黄山药(D.panthaica)的根茎为原料提取的薯蓣皂甙的混合物,其中包括单糖甙、二糖甙等,但至今作者尚未见证明其中有效成分的报道。[2]

2.2强心苷的药理性质

加强心肌收缩力,强心苷具有直接加强心肌收缩力作用,即正性肌力作用,强心苷由于增强心肌收缩性,使心排出量增加,从而改善动脉系统供血状况;由于心排空完全,舒张期延长,使回心血量增多,静脉压下降,从而解除静脉系统淤血症状;减慢心率,强心苷类具有减慢心率作用,即负性频率作用,长期以来认为其负性频率作用是由于心收缩力增强,心排出量增加,反射性提高迷走神经兴奋性的结果。目前通过实验表明,在正性肌力作用出现之前已见明显的心率减慢,认为地高辛具有增强迷走神经活性和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的作用,负性频率作用对心力衰竭患者十分有利;对心肌电影响,强心苷对心肌电生理效应与其对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相关,对通过抑制迷走神经传人神经纤维Na+/K+-ATP酶,增加迷走神经张力,从而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减慢房室结传导速度,延长有效不应期,从而减慢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颤)时的心室率;强心苷类药物是临床治疗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的常用药物,近年的研究发现,强心苷能够抑制人类肿瘤细胞的增殖以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作用靶点涉及抑制Na+/K+-ATP酶和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此外抗癌靶点还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核转录因子-κB(NF-κB)、雌激素受体等;作为内源性的洋地黄物质,内源性哇巴因为主要的钠泵抑制物之一,实验发现,哇巴因可引起大鼠血压明显升高,地高辛对血压影响很小,同时发现哇巴因和地高辛可导致各组织亚单位基因不同的表达,这种改变在肾脏、

动脉表现尤为明显,这可能在血压的变化中起重要作用。[3] 3有效成分的分离

皂甙是一类极性较强的大分子化合物,不容易结晶,易溶于水和醇,难溶于有机溶剂,而且在同一植物中往往有很多结构相近的皂甙共存,更增加了分离纯化的困难。一般采取先用甲醇或含水乙醇提取,然后将醇浸膏悬浮于水,用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即得到总皂甙。粗皂甙的分离除使用常规的正相硅胶柱层析外,还可选用反相硅胶、大孔吸附树脂及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等,可使分离效果显著提高。反相柱层析在皂甙的分离和纯化时使用比较多,最常用的是ODS (C18反相填料),该法主要选用水和醇以不同的比例洗脱,对于极性大的化合物有较好的分离效果,而且对样品的吸附比较少,可减少样品损失。凝胶柱层析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分离水溶性化合物的常用方法,主要根据分子大小进行分离。当植物提取物中同时含皂甙、黄酮、香豆精及内酯等成分时,可用Sephadex LH-20进行组分分离。大孔吸附树脂为多孔性的聚合体,常用的有Diaion HP-20, D-101,RA树脂,一般用于皂甙的粗分。将醇提物悬浮于水,直接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皂甙被吸附,再用不同浓度的醇洗脱,可将总皂甙分成几部分,而且可以有效去除叶绿素。有时仅靠一种柱层析的方法很难解决所有的分离问题,所以要得到一个纯皂甙往往需要几种方法配合使用,才能达到满意的分离效果。随着各种新型填料的出现,皂甙的提取、分离及纯化目前已达到高效、快速,可在短时间内从同一植物中分离一系列结构及化学性质极为相近的皂甙。刘承来等从叉蕊薯蓣的根茎中分离得到4个约莫皂甙元(yamogenin)的甾体皂甙,又从盾叶薯蓣的根茎中得到5个甾体皂甙,甙元为薯蓣皂甙元(diosgenin)。此外,我们从东一号剑麻叶汁的发酵物中分离到5个替告皂甙元(Tigogenin)的多糖甙。[]从中药中提取分离强心苷是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强心

苷含量比较低,且同一植物中常含有许多结构相近,性质相似的强心苷,每一苷又有原生苷、次生苷之分;其次是因为强心苷常与许多糖类、皂苷、鞣质等杂质共存,从而影响了强心苷的溶解度;第三是在提取分离中强心苷易受酸、碱或共存酶的作用,发生水解,脱水,

异构化等反应,使生理活性降低,因此在提取时要控制酸碱性和抑制酶的活性,分离混合强心苷,通常采用溶剂萃取法、逆流分溶法和色谱分离法等,对于少数含量高的成分,可采用反复重结晶的方法得到单体。但在多数情况下往往需要多种方法配合使用,反复分离才能得到单一成分常产用溶剂萃取法,逆流分溶法,吸附色谱法,液滴逆流色谱法(DCCC)分离。[4]

天然药物中甾体化合物的展望

应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促进甾体化合物研究的深入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中,应注意结构新颖的、小分子活性化合物的研究。应重视筛选研究具有新的、特殊作用机制的先导化合物。有些研究人员在发现了有苗头的新化合物后,立即发表论文,致使自己的发现因为已经公布而不能申请专利,还有些发现仅申请了中国专利,错过了申请国外专利的时机,无法使发明得到应有的、最大范围的保护,影响了研究成果的转化。这对个人和国家都是重大的损失。因此,科研人员应了解国内外有关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知识,注意保护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5]

参考文献

[1] 生物谷药物药物进展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2] 甾体皂苷研究进展戴忠(中国药材公司华邈中心北京)姜红(湖北省药品检验所

[3] 中医药研究行业研究中药化学

[4] 医药教育中药/药学专业理论中药学专业知识中药化学

[5] 医药教育中药/药学专业理论中药学相关专业知识中药学其他信息

海洋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

海洋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 2013级民族药物化学李波130703212528 1新药来源宝库——海洋生物资源 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具的国家,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按照国际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我国主张的管辖海域面积可达300 万平方公里,接近陆地领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与领土有同等法律地位的领海面积为38万平方公里。在我国的海域中,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7372个,大陆架面积居世界第五位[1]。由于海洋生态环境的特殊性(高盐度, 高压, 缺氧, 避光) , 使得海洋生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和酶反应系统与陆地生物相比有着巨大的差异, 导致海洋生物往往能够产生一些化学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显著的海洋药物先导化合物, 为新药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大量的模式结构和药物前体。 我国海域辽阔, 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海洋生物资源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未来新药来源的宝库已成为一种共识。据初步统计, 我国海洋生物经分类鉴定的有2万多种, 其中, 仅我国近海发现的具有药用价值的海洋生物就有700 多种。许多具有免疫、抗炎、抗肿瘤、抗病毒以及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生物活性物质先后被分离、提纯, 其中部分先导化合物已进入临床前研究, 一些海洋新药已进入临床研究[2]。 2 海洋天然药物研究的成果 当前国际上海洋药物开发的主要有十个方向,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抗风湿、类风湿方面的药物;抗肿瘤药物;抗过敏药物;抗病毒类药( 包括艾滋病药物);防治肥胖和有益健美药物;抗衰老和妇幼保健药物;身体机能紊乱调节药物( 包括抗抑郁、内分泌失调、性功能障碍等);补益类营养保健药。按照化学结构又可以分为大环内酯类、聚醚类、肽类、C15乙酸原类、前列腺类似物、甾体化合物等[3,4]。 2.1 大环内酯类 大环内酯类是海洋生物中常见的一类化合物。大环内酯类结构中含有内酯环,环从十元环到六十元环均有。根据结构类型不同还可以分为:简单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内酯环含有氧环的大环内酯、多聚内酯和其他大环内酯类。 研究表明大环内酯类化合物通常有抗肿瘤活性。如早期发现的Ecteinascidin 743 (Et-743) 为含有四氢异喹啉的海洋大环内酯类生物碱, 对晚期软组织癌症如直肠癌、乳腺癌、肺癌、黑色素瘤等疗效显著, 2007年9 月欧盟已批准该药(商品名Yondelis) 用于晚期软组织肿瘤的治疗, 从而成为第一个现代海洋药物[5]。从Amphidinium 属不同的菌株培养液中分离得到45 个含12~26 元环不等 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如amphidinolides B、C、J、H、N 和amphidinolides B4等, 这几个化合物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 对L1210和KB细胞的IC50最低分别可达到0.14 和0.06 ng·mL?1 [6]。 此外, 还从海洋微生物中分离出一些含有硼、镁和镍等原子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对已知海洋大环内酯化合物的各种活性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进行之中, 有报道[7]称发现著名的大环内酯azaspir acids (AZAs) 类毒素中的azaspiracid-2 对P388 细胞显示很强的毒性(IC50 = 0.72 ng·mL?1), 并能在S 期抑制细胞分裂。

药学领域中天然药物的研究进展

药学领域中天然药物的研究进展天然药物一直以来在药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副作用的担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天然药物的研究和应用。本文将探讨药学领域中天然药物的研究进展。 一、药用植物的研究与应用 药用植物作为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一直受到药学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针对药用植物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了许多具有药用价值的化合物。例如,白藜芦醇是苦荞中的一种天然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白藜芦醇被认为对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此外,药用植物还被广泛应用于传统药物配方中。中药配方的研究不断深化,许多中药的药理作用被揭示出来。例如,中药黄连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炎作用,并且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二、植物来源药物的开发与生产 植物来源药物是指通过从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并进行纯化、制剂化处理来获得的药物。随着对天然药物的需求增加,植物来源药物的开发和生产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首先,提取技术的改进使植物来源药物的纯度和稳定性得到了大幅提高。传统的植物提取方法往往会导致药物中杂质的存在,影响其药效和安全性。现在,研究人员使用新的技术,如超临界流体萃取和纳米技术,来提高植物来源药物的纯度和稳定性。

其次,生产工艺的改进使植物来源药物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过去,植物来源药物的生产往往面临着资源有限和成本高昂的问题。现在,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建立合理的种植、采集系统,可以实现植物 来源药物的大规模生产,从而满足市场的需求。 三、天然药物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 天然药物的研究和应用离不开标准化和质量控制的支持。标准化是 指对药物的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和质量评价的过程。只有通过标准化, 才能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质量控制则是对药物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以确保 药物的质量稳定性和合规性。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和检验、生 产过程的控制和监测、以及最终产品的质量评价等。 目前,药学研究者正致力于建立一套完整的天然药物标准化和质量 控制体系。通过制定标准和建立相应的检测方法,可以对天然药物的 质量进行全面评估,进一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结: 天然药物在药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潜力。药用植物的研究与 应用、植物来源药物的开发与生产,以及天然药物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天然药物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天然药物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天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及研究进展

天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及研究进展天然药物中含有许多能够治疗不同疾病的有效成分,这些成分常常具有天然、非毒性、低副作用的特点,因此备受关注。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健康保健和自然疗法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的研究也愈发重要。 一、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 中草药是中国传统的治疗方式,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有很多种,比较著名的有: 1.生物碱 生物碱是一种化合物,在中草药中比较常见,可以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作用。例如麻黄素能够促进呼吸、舒张支气管等。 2.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天然的多环有机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 炎和抗菌等作用,而在一些医学研究中显示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具有抗癌作用,例如黄芩中的黄芩甙和黄芩苷、黄连中的黄连素 等都是黄酮类化合物。 3.多糖 多糖在中草药中很常见,主要是由多种糖类单元组成,对免疫 系统和肠道有诸多益处,例如阿胶中的阿胶冻粉、枸杞子中的枸 杞多糖等都是比较常见的。 4.挥发油 挥发油是一种香味浓郁的化合物,常见于一些植物类的食物中,对味觉、嗅觉等产生刺激作用。例如薄荷中主要成分为众所周知 的薄荷脑。 二、天然药物中的研究进展

虽然天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治疗功效显著,但也难以控制剂量、快速缓解症状,时效性不高等缺点,因此在研究中需要注意。 1.茶多酚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是茶树叶中最主要的化学成分之一,具有活化细胞、抗氧化等功效。最新的研究发现,它在防止白内障、高血压、心脏病、肝炎、口腔炎等疾病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作用。 此外,茶多酚还能显著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对预 防肥胖和保持身体健康也有良好的推送作用。 2.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在细胞信号和细胞周期调节等方面具有优良的调 节作用,可以调节人体的代谢以及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裂。黄酮 类化合物的应用也已逐渐扩展到集中精神增焦处理,失眠联合康 复治疗,减轻典型的精神性敏锐压力等几个方面。 三、天然药物的未来发展

天然药物研究及开发进展

天然药物研究及开发进展 过去数十年来,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一直是医药领域的热点。与传统化学药物相比,天然药物具有原料来源自然、结构复杂、 药效多样、毒副作用较小等优点,因此备受研究者青睐。本文将 介绍天然药物研究及开发的进展。 一、天然药物的定义和分类 天然药物指的是原料来源于自然界,以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为主要原料的药物。根据来源不同,天然药物可分为植物药、动 物药、矿物药和微生物药等几类。 植物药是指以植物为原料制备的药物,其中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各个部位。著名的植物药有参、人参、黄连等。 动物药是指以动物为原料制备的药物,其中包括动物的内脏、 皮毛、体液等。著名的动物药有龟板、鹿茸、鱼鳔等。 矿物药是指以矿物、贵金属、珍珠等为原料制备的药物。例如,石灰、滑石和文石等。

微生物药是指以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为原料制备的药物。这类药物通常是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例如,青霉素、链霉素等。 二、天然药物的发现与筛选 在天然药物的研究中,发现新药成分是关键之一。如何发现新 药成分呢? 天然药物研究的第一步是收集和鉴定药材。鉴定药材的标准包 括形态、颜色、气味、味道等。同时,必须检测药材的质量和纯度。一些技术和方法,如近红外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等,用于 检测药材的质量和实体成分。 收集和鉴定药材后,将进行提取和分离工作。天然药物的提取 方法包括水提取、乙醇提取、超临界萃取等等。提取工作完成后,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采用分子筛分离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等,分离和提纯目标化合物。

分离出来的化合物经过生物活性筛选,筛选出具有药理活性和临床价值的成分。药理活性的筛选方法包括对细胞毒性、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炎症等的测试。 最后,对发现的化合物进行临床前研究和后续药物开发工作。 三、天然药物的临床应用 天然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有些植物药、动物药等已被纳入国家标准、药典、处方指南等,例如黄芪、丹参、鹿茸、牛黄解毒片、柴胡注射液等。 与传统的化学药物相比,天然药物的优点在于毒性和副作用较小。但是,天然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必须正确,否则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目前,天然药物在健康保健、食品添加、日用化妆品等领域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四、天然药物研究的挑战与前景

天然药物研究的最新进展

天然药物研究的最新进展 在现代医学中,药物疗法是一种非常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而其中许多药物都是由天然物质提取或是由天然物质所合成而成。近年来,天然药物的研究备受关注,许多新的进展也不断出现。 一、天然药物的研发模式 天然药物的研发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化学成分分离法、活 性成分筛选法和整体化合物法。 化学成分分离法是指从天然物质中提取出来的化学成分进行研发,例如从植物中提取出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筛选。这种 方法研究出来的化合物组分比较纯,应用范围广,但它与整体药 物中天然物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存在差异,也可能会出现毒性 或副作用。 活性成分筛选法是指将天然药物的整个化合物组分用于研究, 并筛选出其中具有活性的成分。这种方法比较贴近整体药物的临 床应用,但可能会出现不同批次药材的化合物组分不同、稳定性 差的情况。

整体化合物法是指将天然药物中的整个物质进行研究,包括混合比例和结构,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药物中化学成分的锐化,更贴近药物的生物活性。但是,整体化合物的繁杂性使其难于准确地标准化,在临床中使用可能会出现变异性。 二、天然药物的应用领域 1.抗感染 许多天然药物可能对某些感染性疾病有着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例如:化脓性链球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能够引起多种临床疾病,从轻微的感冒、咳嗽到严重的脑炎、肺炎等。一些研究表明,植物中的多酚成分可以有效抑制化脓性链球菌的增殖,从而发挥抗感染作用。 2.抗癌

天然药物在抗癌领域也备受研究。例如:紫锥菊、甘草、绞股 蓝等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可以在体内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恶 性肿瘤的生长和蔓延,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3.心血管保护 天然药物在心血管保护领域也有着广泛的研究。例如:中草药 丹参中的化学成分可以通过改善心脏的代谢能力、增加心脏血流量,从而对心血管功能起到保护作用。另外,广藿香中的化学成 分也能够通过调节心肌细胞代谢,增加心输出量并降低心血管疾 病的风险。 4.免疫调节 天然药物在免疫调节领域也备受关注。例如:灵芝中的多糖类 物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增加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性,抵御疾病。 三、结语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与应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天然疗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天然药物化学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领域。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天然产物的化学成分和结构,还可以探索其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并为药物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本文将针对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与应用进行探讨。 1. 天然药物的定义与分类 天然药物指的是从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自然来源中提取的药物。根据其来源的不同,天然药物可以分为植物药物、动物药物和微生物药物。植物药物是指从植物中提取的药物,如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动物药物是指从动物中提取的药物,如蛇毒等;微生物药物是指从微生物中提取的药物,如青霉素等。 2.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涉及化学分离、结构鉴定、生物活性评价等方面。首先,通过色谱、质谱等分析技术对复杂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得到目标化合物。然后,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技术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确定其化学成分和结构。最后,通过体外和体内生物活性评价,研究化合物的药理活性和生物活性。 3.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利用现代分离技术和结构鉴定技术,越来越多的新化合物被发现和鉴定。这

些新化合物不仅丰富了天然产物库,还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选择。 其次,通过对天然产物的修饰和改造,合成了一系列结构类似但具有 改良性质的化合物,提高了药物的活性和选择性。此外,天然药物的 研究还涉及到药物代谢、毒性评价等方面,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 重要的依据。 4. 天然药物化学的应用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药物开发和药物治疗领域。首先,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可以为新药物的发现和开发提供候选化合物。通过对天然产物的筛选和优化,可以找到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和药 理活性的化合物,为新药物的开发奠定基础。其次,天然药物化学的 研究也可以为中药的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提供依据。通过对中草药中 有效成分的分析和鉴定,可以确定其质量和活性,保障中药的疗效和 安全性。 总结起来,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与应用为药物开发和中药疗效 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通过对天然产物的分离、结构鉴 定和生物活性评价等研究,可以发现新的天然化合物,优化已知化合物,并为新药物的发现和中药的质量控制提供支持。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不断深入探索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一步发掘 和利用天然药物的潜力,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药用植物及其天然产物在保健食品中的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及其天然产物在保健食品中的研究进展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保健市场的不断发展,药用植物及其天然产物在保健食品中 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药用植物和天然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 抗菌、抗肿瘤、降血脂、降血糖等,因此受到广泛的赞誉和认可。本文就药用植物及其天 然产物在保健食品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药用植物的分类 药用植物按其药用部位可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树皮、树枝、树叶等。 按其属性可分为热性、温性、寒性、凉性等。 (二)天然产物的分类 天然产物主要分为生物碱、生物酸、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甾体类化合物、萜类化合 物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一)提高免疫力 1. 黄芪 黄芪是一种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益气健脾、生津止渴等功效。其主要成分为黄酮类 化合物、多糖、生物碱等。黄芪的多糖成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并增加抗病能力。 2.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是一种藏药,其主要成分为虫草素、腺苷、麦角硷等。冬虫夏草具有免疫调 节功能,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二)抗氧化 抗氧化是指抵御自由基对机体的损害,维护机体健康。下列植物及其天然产物具有抗 氧化作用。 1. 绿茶 绿茶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饮料、保健品等领域的植物。其主要成分为茶多酚,其中包括 儿茶素、黄酮类化合物等。绿茶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预防与减缓一些疾病 的进展。 2. 枸杞子 枸杞子是一种中药食材,其主要成分为枸杞多糖、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枸杞子具 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维护机体健康。

(三)胃肠保健 1. 乳酸菌 乳酸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内,能够分离提取获得。其主要功效为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平衡肠道微生物群落、增强免疫力。乳酸菌具有胃肠保健作用,在保健食品中应用广泛。 枸杞子具有改善肠道菌群失调、提高人体消化吸收率等功效,能够起到一定的胃肠保健作用。 三、结论 药用植物及其天然产物在保健食品中应用广泛,具有抗氧化、抗炎、提高免疫力、胃肠保健等多种功效。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植物及其天然产物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应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保健食品。同时,生产企业必须遵守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川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川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川芎,别名芎藭,是中医药学中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燥湿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本文将围绕川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展开讨论,以期更好地了解这一中药材的特性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川芎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苯丙素类、酯类和挥发油等。黄酮类化合物是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苯丙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川芎酚和川芎碱等,具有镇痛、抗炎、抗菌等作用。酯类化合物则以藁本甲酯为主,具有抗炎、抗菌、镇痛等作用。挥发油是川芎另一种重要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樟脑、藁本内酯等,具有抗炎、抗菌、镇痛等作用。 川芎总黄酮是川芎中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研究发现,川芎总黄酮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可降低血压、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等。川芎总黄酮还具有抗炎、抗肿瘤、抗疲劳等作用,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川芎素是川芎中另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研究表明,川芎素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抗炎等作用,

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川芎素还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阿魏酸是川芎中另一种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等多种作用。研究表明,阿魏酸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降低血压、抑制血栓形成。阿魏酸还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炎症因子的释放,对多种炎症性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川芎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川芎的药理作用和应用范围还将不断被发掘和拓展。目前,已有许多学者致力于川芎的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例如,川芎的药理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其有效成分的提取和纯化方法仍有待改进等。希望今后研究者们能更多地川芎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为其开发成更为有效的药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川芎,别名川芎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等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风湿病、痛经等多种疾病。本文将综述川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完整)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结构鉴定手段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天然药物化学还研究有效成分在植物体内随生态环境、生长季节、时间消长以及发育阶段的动态变化,以了解和掌握提高中草药品质的变化规律,为规范化种植(GAP)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中草药在加工炮制和贮藏过程中的成分变化,为保证中草药疗效以及中草药及其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有效成分的构效关系,以便利用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此外,还涉及主要类型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和半合成研究等问题.随着现代分析测 试方法、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和条件日趋进步,研究领域和深度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天然药物研究概述 天然药物是一种广义的概念,实际上包括来自植物、动物、矿物、海洋生物以及微生物等多种物质。天然药物包括中药、草药、民族药物及民间药、地方习惯用药等。在我国,天然药物一般都指我国的中药,由于中药中绝大部分都是植物类药物,且古代的称谓是“本草”,所以又称中草药,具有我国自己的特点,与中医共同构成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繁衍昌盛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而且,中药多单用,大多数是按照一定的组方配伍应用,构成复方(或方剂).同样的药材,由于组方配伍不同,在疗效及副作用方面都会有所差别,这一点可以说是中药最大的特点。现在有据可查的中药总数6000余种(实际常用中药仅300余种),但由之构成的中药复方(方剂)数量则大约是它的十余倍[1]。目前,从天然药物中获取新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有组织、有计划的创新行为,来自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新药已经在临床上大范围使用,全球药品市场中天然来源的药物制剂已经占临床药物的30%,青蒿素、紫杉醇等已经成为临床不可或缺的一线药物.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更注重于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1.1生物活性成分研究 天然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及药理作用的研究在中药化学研究中占较大比重。其中,既有在传统中药原有药用功能的基础上进行活性成分提取、分离的研究工作,也有在主要活性成分已清楚的传统中药中,发现新的活性成分并进行提取、分离的研究工作。对上述两类工作中得到的化合物单体进行结构鉴定,并选用适当的药理模型开展进一步试验,进行活性评价及作用机理探讨,寻找作用靶点。将药物结构和作用机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阐明其活性,为新药研发奠定基础。 此外,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在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中也占较大比例,包括地产药材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以搞清其含有的成分类型;活性化合物的合成旨在探索含量极微而生物活性强、疗效好的化合物的合成或半合成方法,以解决天然动植物资源有限、供需不足的矛盾. 1.2构效关系的研究 这是天然药物研究的又一重点内容。主要有天然药物单体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以及把构效关系研究与生物活性成分研究结合起来的研究工作。其目的在于以活性成分为先导物,合成一系列同类化合物,用适当的药理模型筛选以期得到高效低毒的新药;或者根据构效关系研究的结果,利用计算机分子模拟与辅助设计的方法设计高活性分子,利用x-衍射研究分子的立体结构参数,发现化合物基团的改变对化合物立体构象、物理化学性质、分子内张力以及生物活性的影响。此外,构效关系的研究中还包括应用计算机分子图形学及计算化学进行综合性研究,分析比较活性分子与弱活性乃至无活性分子的构象差异,与疗效确定的先导物进行比较,探讨生物分子的活性构象,并逐步进行优化,寻找新型高活性、低毒性药物. 1.3分离方法的研究 一种先进的技术方法的突破,往往可以极大地推进该学科的发展。寻找简单易行、选择性强、可定向分离目标化合物的方法,是天然药物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天然药物的一般研究路线为:提取一粗分离(不同极性的几个部分)一药理筛选一分离活性部位(或单体一结构鉴定一构效关系研究/药理作用(机理)研究.具体项目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对此过程会有所取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这一个过程中除了使用植物化学研究常用的提取分离技术和结构鉴定技术外,许多新的、精密准确的分离方法不断发明和发展起来,质谱和核磁新技术近年也有较大发展.这些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使得许多结构

蒺藜成分及主要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蒺藜成分及主要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药蒺藜中含有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皂苷类、黄酮类等的化合物,具有众多的药理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蒺藜具有显著的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性强壮及提高人体中性激素含量等的作用,对肿瘤、高血压、细菌真菌感染、糖尿病等均有较好疗效。本文主要对近年来中药蒺藜成分及主要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标签:蒺藜;成分;药理作用 蒺藜又称刺蒺藜、硬蒺藜、白蒺藜等,系蒺藜科(zygophyllaceae)蒺藜属植物。该植物原产于地中海地区,目前在全球广泛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及四川等地。蒺藜的各种提取物成分目前在临床上已有较多的应用,其中以蒺藜总皂苷为主要成分的制剂心脑舒通胶囊在临床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及Tribusponin等临床用于增强性功能方面均取得了满意效果。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蒺藜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该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蒺藜的化学成分 现代研究表明,蒺藜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有黄酮类、皂苷类、皂苷元类、酰胺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甾醇类、有机酸、蒽醌类、蛋白质及氨基酸类[1]。蒺藜中富含黄酮类和皂苷类化合物,且国内也有研究表明黄酮类含量高于皂苷类,但是关于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药效却鲜有报道。在蒺藜中黄酮类成分按照苷元结构可分为槲皮素苷、山柰酚苷和异鼠李素苷3类。最近从蒺藜中分离出的甾体皂苷中,螺甾烷型皂苷4种,呋甾烷型27种[2]。李瑞海等[3]对山东、吉林等9个地区10批蒺藜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样品中均含有较高含量的蒺藜皂苷元(25R-Spirostan-4-ene-3,12-dione),其中山西产蒺藜含量最高达2.15%。国内学者分离蒺藜果实得到17个化合物,其中15个为甾体皂苷,2个为黄酮苷[4]。曲宁宁等[5]分离鉴定出的蒺藜中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龙胆二糖苷、山柰酚-3-O-龙胆二糖苷、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山奈酚。李君玲[6]分离蒺藜全草的有效部位甾体皂苷类成分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并将其鉴定为:3-O-β-木糖(l-2)-[β-葡萄糖-(-3)]-β-葡萄糖(1-4)-β-甘露糖-海柯皂昔、3- O -β-木糖(1- 2)-[p-木糖(1-3)]-β-葡萄糖(-4)-[α-鼠李糖(1-2)]-β-甘露糖-海柯皂营、胡萝卜苷、海柯皂苷元、25R-螺甾-4-烯-3,12-二酮。目前关于蒺藜各种单体成分的分离及其药理药效的研究报道较少。 2 蒺藜成分的药理作用 2.1 抗疲劳及性强壮作用 研究发现蒺藜皂苷能够减轻由于大强度耐力训练导致的大鼠不同脏器组织

天然药物中甾体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天然药物中甾体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班级:541 姓名:吴松 012301454131 分数:
摘要:甾体化合物具有一个四环的(A、B、C、D)母核,这个母核像“田”字,并且在 C10 和 C13 处各有一个角甲基,在 C17 处有一侧链,这样在母核上的三个侧链像“巛”字, “甾” 字十分形象的表示了这类化合物的基本碳架。 甾体化合化学结构中都具有甾体母核, 即它的 基本碳架具有一个“环戊烷并多氢菲”的母核和三个侧链。这类成分的甾体母核上,都在 C3 有羟基,并可和糖结合成苷,而 C17 侧链上育显著差别,根据 C17 链不同可以分为胆酸 类、强心苷、甾醇和昆虫变态激素、C21 甾体类、甾体皂苷和甾体生物碱等。 甾体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许多具有各种生物活性,它们的应用非常广泛,有 些被采用治疗疾病或发展生产,如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氢化可的松、避孕药黄体酮、利尿剂安 体舒通、合成甾体激素的薯蓣皂甙元、强心作用的狄戈辛、蟾毒甙等都是甾体化合物。 关键词:甾体化合物 分类 结构和命名 研究实例
甾体化合物在医学上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甾体激素类药物,包括肾上腺皮质 激素和性激素等是临床医学中重要的一类药物。 一些甾体药物具有很强的抗艾滋 病毒和抗癌细胞活性等药理作用。近年来,甾体药物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 扩大,被广泛用于控制生育领域及治疗风湿病、心血管、人体器官移植、皮肤病、 秃头症、痤疮、内分泌失调和老年性疾病等。另外,一些甾体激素也被应用于促 进家畜繁殖生长及植物生长等。现在,甾体药物已成为全球产量仅次于抗生素的 第二大类药物[1]。 一、甾体化合物的分类 甾体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天然化学成分,包括植物甾醇、胆 汁酸、C21 甾类、昆虫变态激素、强心苷、甾体皂苷、甾体生物碱、蟾毒配基等。 尽管种类繁多,但它们的结构中都具有环戊烷骈多氢菲的甾体母核[2]。 胆固醇是最早发现的甾体, 胆结石几乎完全是由胆固醇构成,胆固醇由此而 得名。胆固醇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血液、脂肪、脑髓及神经组织中。许多动物激素 都属于固醇类,例如性激素中的孕甾酮,睾丸甾酮,雌二醇及肾上腺激素中的皮 质甾酮等。 二、甾体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3] 甾体化合物是存在于植物和动物中的一大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种类繁多, 很多都是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化合物,诸如:维生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等等。它们在结构上有一共同点,即具有环戊烷多氢菲的基本骨架结构,此外在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应用进展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进展 摘要:结合当今世界医药研究新方向,咱们不难看出在此后相称长时间里,世界医药研究新方向应当是生物制药。这并不是空穴来风。有专家以为本世纪药物化学发展趋势为生物化学发展,是由于:生命科学,如构造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基因学和生物技术超速进展,为发现新药提供理论根据和技术支撑。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发展,人们对天然药物化学研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层分离技术和各种光谱分析法,对天然药物成分复杂,含量少。不容易分离得到很大解决。则本文对天然药物化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核心词:天然药物;研究;办法。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natural medicine chemistry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study of natural medicinal chemistry has undergone a major https://www.doczj.com/doc/8119137430.html,yer s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various spectral analysis method,the natural medicine composition is complicated,less content.Not easy to separate greatly solve.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natural medicinal chemistry,this paper made a review.

目录 1.前言.................................................. 2.天然药物新作用发现.................................. 3.天然药物配合物物理化学研究.......................... 3.1.配合物热力学研究.................................. 3.2.配合物动力学研究.................................. 4.新技术和新办法发展.................................. 5.天然药物中抗氧化成分研究.......................... 5.1.黄酮类.............................................. 5.2.苯酚类.............................................. 5.3.皂苷类.............................................. 6.天然活性产物构效关系研究............................ 7.天然药物化学获得重要成就............................ 8.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发展展望............................ 参照文..................................................

我国天然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我国天然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进 展 【摘要】寻找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成分是药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及新药研究 开发的重要领域。本文综述了1年来我国药学工作者们所发现的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 的天然化合物,就化学结构而言它们包括蛋白质、多糖、生物碱、黄酮等生物成分。从来源分析,它们来自中草药、海洋生物以及微生物等。 【关键词】天然产物化学成分抗癌活性研究进展 抗肿瘤药物的探索一直是新药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从中草药及天然产物中寻找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学成分是新药研发的重要 思路和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科研经费投入的增加,该领域的工作成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发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药物”不断 出现。按照化学结构区分它们可以包括生物碱、黄酮、蛋白质、多糖等。按照来源区分

它们可以来自陆地、海洋,来自植物、动物等。本文将对我国近1年来新发现的具有抗肿瘤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的研究工作进 展做一综述。 1 来自中草药及植物的活性成分 从全球来看,寻找“天然药物”最大的资源还是植物。在我国由于中草药所具有的独特的优势,所以每年从中草药及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成分最多。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桑寄生[Loranthus parasiticus (L.)Merr.]、槐角、香加皮等均为中草药。近来的研究从中发现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学成分。 用凝胶柱层析分离半夏纯化的粗总蛋白得到三个蛋白组分,体外实验证实这三种蛋白组分均具有抗肿瘤活性。其中,氯化钠洗脱部分的浓度为~/ml时对人肝癌细胞 Bel-7402的生长抑制率为%~%[1]。用Sephadex G100分子筛对桑寄生蛋白成分进行初步分离,首先得到大分子组分a和小分子组分b,进一步用CM-Sepharose Fast Flow 对大分子组分分离,得到4个部分的纯化蛋

耳叶牛皮消中C21甾体类成分研究进展

耳叶牛皮消中C21甾体类成分研究进展 王新婕;李振麟;钱士辉;濮社班 【摘要】Cynanchum auriculatum (Baishuwu) in Binhai county of Jiangsu province is a famous traditional tonic medicine with various pharmacological values of anticancer, hepatoprotection and antidepressant activity, and C21 steroidal glycosides were considered as its major active components. The C21 steroidal glycosides from Cynanchum, auriculatum and their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were analyzed,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ynanchum auriculatum in the future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review.%江苏滨海的耳叶牛皮消(白首乌)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抗肿瘤、保护肝脏、抗抑郁等多种药理活性,其主要活性成分为C21甾体类化合物.本文分析了耳叶牛皮消中C21甾体类成分及其药理活性,为今后耳叶牛皮消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了方向. 【期刊名称】《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年(卷),期】2018(037)003 【总页数】6页(P51-55,63) 【关键词】耳叶牛皮消;C21甾体类成分;药理作用;抗肿瘤 【作者】王新婕;李振麟;钱士辉;濮社班 【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功效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药学研究室, 江苏南京 211198;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质量与代谢组研究室, 江苏南京210028;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 江苏南京 210014;江苏省中医药研

植物甾醇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植物甾醇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赵伟;韩敬美;刘春波;钟仙芳;刘志华 【摘要】植物甾醇因其具有降低胆固醇、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随着在医药等工业上进一步应用,对其纯度也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如何对植物中甾醇类物质进行分析检测就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对传统和现代的植物甾醇的分析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烟草中甾醇分析检测方法做了概括和介绍,希望对今后的甾醇分析研究工作有一定的帮助.%Because of its lower cholesterol, anti-inflammatory and so on many kinds of bioactive functions, people attached importance to phytosterol increasingly, and with further applying in medicine industry, and maked higher demand of its purity. So it was a hot spot and focus on how to analyze and detect phytosterol. The principal themes of the review highlighted the analysis and detection methods of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for phytosterol comprehensively, and briefly summarized the analysis of phytosterol in the tobacco, aiding its analysis and detec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期刊名称】《分析仪器》 【年(卷),期】2012(000)004 【总页数】6页(P6-11) 【关键词】植物甾醇;分析检测;烟草 【作者】赵伟;韩敬美;刘春波;钟仙芳;刘志华

中药茯苓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展望

1 茯苓概述 茯苓[1]为多孔菌科真菌 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菌核,又名茯菟、茯灵、松薯、松苓等,是一种利尿药。《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本草纲目》释名“茯灵”,说明本品借枯根而生长,故有“松之的神灵之气伏结而成”。茯苓中主要含有茯苓聚糖、三萜、脂肪酸等成分。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能。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的治疗。茯苓是我国中部和西南省份部分地区农村的重要经济产业。主要产地是湖北,安徽,云南,河南等省。以云南临安产的“云茯苓”为最好。多为野生品。而安徽省人工栽培“安茯”多而好。其性状根据采收加工主要分为: 1.1 茯苓个 茯苓个为完整的菌核体,大小不一。外皮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质重,断面颗粒状,外侧淡棕色,内部白色。味淡,嚼之粘牙。 1.2 茯苓皮 茯苓皮为削下的茯苓外皮,体软质松,略具弹性。 1.3 赤茯苓 赤茯苓为去皮后再削下带棕色或淡红色部分。 1.4 白茯苓 白茯苓是一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 2 茯苓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糖、三萜、脂肪酸、甾醇、酶等。70年代以来中外学者从茯苓中分离了多种三萜化合物,并对其药理作用、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不同来源的茯苓中三萜化学成分不同,多采用水、醇、醚等提取,再经层析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到目前为止从茯苓干燥菌核、茯苓皮或菌株培养液提取并分离到的三萜成分共34个,中外学者多以化学名称命名,见表1。根据化学结构

的差异,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羊毛甾-8-烯型三萜 (lanosta-8-ene type trite- -rpenes) ;羊毛甾-7 ,9(11)-二烯型三萜(lanosta-7 , 9 (11) - diene type triterpenes) ; 3 ,4-开环-羊毛甾-7 ,9(11) 二烯型三萜(3 ,4-seco-lanostan -7 ,9 (11)-diene type triterpenes),见图1 。 表1 茯苓中的三萜类化合物 序号No. 中文名称 Chinese name CA 索引名(英文名称) CA index name (English name) 参考文献 Reference 1 3β-乙酰氧基-16α-羟 基-羊毛甾-8 ,24 (31)- 二烯-21-酸(茯苓酸) Lanost-8-en-21-oic acid ,3-( acetyloxy)-16- hydroxyl-24- methylene- (3β,16α)-(9Cl) (Pachymic acid) [2] 2 3β,16α-二羟基-羊毛 甾-8 ,24 (31)-二烯-21- 酸(土莫酸) Lanost-8-en-21-oic acid.3.16dihydroxy -24- methylene- .( 3β.16α)-(9Cl) (Tumulosic acid) [3] 3 3β-羟基-羊毛甾28 ,24 (31)-二烯-21-酸(依布 里酸) Lanost-8-en-21-oic acid .3-hydroxy -24- methylene- .(3β)- (9Cl ) ( Eburicoic acid) [4] 4 3β-乙酰氧基-16α-羟 基羊毛甾-8 ,24-二烯 -21-酸甲酯(茯苓酸甲 酯) Lanost-8-en-21-oic acid ,3-( acetyloxy ) -16-hydroxy-24-methylene-,methyl ester , (3β,16α)- (9Cl) (Methyl pachymate) [5] 5 3β,16α-二乙酰氧基- 羊毛甾-8 ,24 (31)-二烯 -21-酸(O-乙酰茯苓酸) Lanost-8-en-21-oic acid ,3 ,16-bis ( acetyo xy)-24-methylene- , ( 3β,16α)- (9Cl) (o2acetylpachymic acid) [5] 6 3β,16α-二乙酰氧基- 羊毛甾-8 ,24 (31)-二烯 -21-酸甲脂(O-乙酰茯苓 酸甲酯) Lanost-8-en-21-oic acid ,3 ,16-bis ( acetylo xy)-24-methylene- ,methylester , (3β,16α) -(9Cl)(Metyl2o2acetylpachymate) [5] 7 3β-羟基-羊毛甾-8 ,24- 二烯-21-酸Lanosta-8 ,24-dien-21-oic acid , 3-hydroxy - , (3β)-(9Cl) (Trametenolic acid) [6] 8 3β-乙酰氧基-16α-羟 基羊毛甾-8 ,24-二烯 -21-酸Lanosta-8 ,24-dien-21-oic acid ,32 (acetylo xy)-16-hydroxy- , (3β,16α)-(9Cl) (3-O- acetyl-16-hydroxytrametenolic acid) [7] 9 3β,16α-二羟基-羊毛 甾-8 ,24-二烯-21-酸Lanosta-8 , 24-dien-21-oic acid , 3 , 16-dihy droxy- , (3β, 16α)- ( 9Cl )(16α-hydroxy trametenolic acid) [8] 10 3β-羟基-羊毛甾-8 ,24- 二烯-21-酸甲酯Lanosta-8 , 24-dien-21-oic acid , 3-hydroxy - , methyl ester , ( 3β)-(9Cl) (Me trameteno late) [9] 11 24-羟基-3β,16α-二乙 酰氧基-羊毛甾-8-烯-21 -酸(O-乙酰茯苓酸-25- 醇) Lanost-8-en-21-oic acid ,3 ,16-bis (acetylo xy)- 24-(hydroxym ethyl)- ,(3β,16α) - (9Cl) (o-acetylpachymic acid-25-ol) [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