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B33T 943.3-2014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3部分:玉米纹枯病

DB33T 943.3-2014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3部分:玉米纹枯病

DB33T 943.3-2014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3部分:玉米纹枯病
DB33T 943.3-2014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3部分:玉米纹枯病

山西玉米

2011-2012年度山西市场工作总结

目录 一.山西概况 二.年度工作流程 三.销量情况 四.市场分析 五.市场竞争品种和公司 六.明年计划及对公司的建议

一.山西概况 山西根据种植制度,农耕习惯的不同可将全省分为三个种植生态区即北部春播早熟玉米区;中部春播中熟玉米区及南部夏播中晚熟玉米区. 1.北部春播早熟玉米区 本区包括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地区的偏关,五寨,神池,静乐,繁峙及原平代县,五台等县的高海拔地区.大同市积温太低,公司暂时没有合适的品种,只有一个正在实验的品种U53,正在实验中,朔州及忻州大部分地区适合豫玉22的生长,金赛6850的积温偏高,生育期过长,在这边成熟不是太好.金赛199在生育期过长,成熟也不好. 2.中部春播中晚熟玉米区 本区包括忻州地区的平川地区,晋中,吕梁,太原,阳泉,长治,晋城等地市全部及临汾地区的大部分区域。在这个区域公司目前在山西区所审定的所有品种都适合地区。豫玉22在这个地区基本已经讨汰,金赛6850和金赛199在这边适应性较为合适。 3.南部夏播中晚熟玉米区 本区包括临汾部分地区和运城地区,为山西夏播玉米主要产区,一般为一年两熟区。本区域为金赛6850和豫玉22的审定区域。

二.年度工作流程 2011.11月熟悉老客户 2011.12月了解市场,熟悉客户 2012.2月开发市场,督促客户提货2012.3月开发市场,应付种子管理局检查2012.4月了解铺货情况,找实验布点2012.5月了解销售及退货情况

三.市场销售情况 山西今年的销售情况很不乐观,且有继续下滑的趋势,今年共销售12万斤,其中金赛6850是9万多斤,豫玉22是1万多斤。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较大。具体销售情况如下:

玉米自交授粉技术规范

玉米自交授粉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一、目的 1、在保证授粉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并争取在某些方面提高质量。 2、制定一套大家认可的标准技术规程,统一工人授粉手法,便于监管。 二、授粉技术分析 总体技术要求:达到四率平衡。即在减少混杂率、减少漏套率、增加结实率和提高工作效率之间达到合理的 平衡。 具体分析如下: 1、混杂率分析。 (1)允许杂粉量:一个玉米雄穗约有2000万个花粉粒,考虑到自交系雄穗小、分几天开花、取粉不完全、授粉时的花粉漏掉等因素,估计实落在花丝上的在百分之一左右,即20万个花粉粒。如果同时有200 个杂粉落在花丝上,比例为千分之一,而一般对杂株的要求是百分之二。以上推算可以看出,自交授粉 对杂粉有相当的容纳能力。但花粉量少时,杂交率上升。 (2)套大袋过程:从套大袋到授粉不足24小时。有试验表明,花粉放置3天以上才能保证全部死亡。在套大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套进一些杂粉。因为在套袋之前雄穗上会沾染杂粉,如果用手撑袋,也会 带入花粉。但在实践中并没有发现因此产生杂株。原因可能是第二天只有极少数的活花粉能够残存下来,另外夜间的露水会使花粉涨破,失去生命力。因此这一环节不必过多考虑。 (3)授粉过程:这是混杂的主要环节。一是摘大袋时如果敞口向上,容易落入杂粉。二是如果手摸袋口,杂粉会粘在袋口上,可能沾染花丝。三是扣大袋时如果花丝暴露,会落上杂粉。 (4)花丝外漏:在套小袋后、授粉时或授粉后,花丝过长,从袋底部露出。 (5)套小袋时已有花丝露出。 2、结实率分析 (1)结实率限度:玉米的开花特性是先散粉后抽丝。导致自交授粉是在抽丝初期,这时顶部花丝尚未抽出,不能结满粒。一般是中部好,底部差,顶部无粒。 (2)套大袋时间:套大袋偏早,授粉时花丝少。套大袋偏晚,盛花期已过,花粉少。这些都会影响结实率。 (3)花粉损失:由于大袋口未扎紧或刮风,花粉从袋口漏出。 (4)授粉时机:授粉时间过早,开花少,花粉量不足。授粉时间过晚,花粉活力下降。 (5)取粉过程:有以下问题:大袋接粉时敲打、搅动不足,没有把该取得粉取下来。纸袋湿,粘粉。 (6)授粉操作:一是花粉从袋边漏出,没有集中落在花丝上。二是落在花丝上的花粉没有经过合适的扰动,下部花丝接触花粉机会少。特别是在花粉量不足的情况下,以上问题更显重要。 3、漏套率分析 (1)漏套率:本该授粉,但没有成功授粉的株数的比率。 (2)没有套上小袋,即“跑花丝”,或小袋脱落。 (3)套大袋不及时,没有花粉。

山西省玉米生产概况

山西省玉米生产概况 1.山西玉米分布 2.面积、总产、单产 3.山西省玉米种植区划 3.1 春播特早熟玉米区 包括大同市的新荣区、左云县,朔州市右玉县、山阴县、平鲁区,忻州市的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宁武县、静乐县、偏关县的高海拔地区。是全省玉米分布最少、单产最低的地区。海拔高度1100~1300m,年平均气温3.5~5.5℃,≥10℃积温2095~2397℃,无霜冻期80~124d,安全生育期107~124d,只能种植80~90d的特早熟玉米,采用地膜覆盖可种植100d 左右的中早熟玉米。 3.2春播早熟玉米区 包括大同市的天镇县、阳高县、大同县、南郊区全部,浑源县、广灵县、灵丘县、左云县的平川及周围丘陵,朔州市怀仁县、应县、山阴县的平川地区,忻州市繁峙县、五台县、代县等的高海拔丘陵区。玉米播种面积约12万hm2 左右。海拔高度930~1100m,年平均气温5.6~7.0℃,≥10℃积温2600~2867℃,无霜冻期125~130d,玉米全生育期降水345.0~424.4mm,春旱严重,但多数玉米分布于水浇地上。 3.3春播中晚熟玉米区 包括忻定盆地,晋中市、吕梁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全部及临汾市的东西丘陵地区。玉米播种面积约45万hm2 ,又分为六个亚区。 3.3.1忻定盆地丘陵中熟玉米亚区包括忻州市的忻府区、原平市、定襄县、五台县、代县等县(市)的盆地及沿盆地周围的半丘陵地区。玉米播种面积约10万hm2 。海拔高度790~860m,年平均气温8.0~9.0,≥10℃积温2600~2867℃,无霜冻期145~155d,全生育期降水量337.2~400mm ,玉米多分布于水浇地。种植制度为不稳定两年三熟制。 3.3.2晋西黄土丘陵中熟玉米亚区包括忻州市的河曲县、保德县,吕梁市的兴县、临县、岚县、方山县、柳林县、离石区、石楼县、交口县全部,交城县、文水县的高海拔地区,临汾市的永和县、隰县、乡宁县、大宁县、吉县等。玉米播种面积约6.7万hm2。海拔高度1000~1210m,年平均气温8.0~10.0℃,无霜冻期145~165d ,≥10℃积温3100~3400℃。该亚区耕作制度基本为一年一熟制。 3.3.3晋东太行丘陵中熟玉米亚区包括阳泉市郊区、平定县、盂县,晋中市的寿阳县、昔阳县、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县的全部,榆次区、太谷县的部分丘陵山区。玉米播种面积约5万hm2。海拔750~1200m地区,年平均气温8.8~10.4℃,无霜冻期125~147d ,≥10℃积温2742.1~3245.5℃。

玉米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GB/T 17315-1998 前言 为规范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保持品种的纯度和优良种性,使其能较长时间地应用于生产,特制定玉米杂交种繁育制种种技术操作规程。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都B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全国种子总站、北京市种子管理站、辽宁省种子管理站、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陕西省种子管理站、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科院玉米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扬宝、丰宪法、吴彩兰、张兆雄、廖琴。 本标准委托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解释。 本标准首次发布时间为1998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7315-1998 玉米杂交种繁育制种技术操作规程 Rules of oper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maize hybrid seed 1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全国杂交玉米各类种子的生产,由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种子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本规程规定了玉米杂交种繁育种子的类别、各类种子的生产方法和田间纯度检查等内容。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3543.1~3543.7-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 4404.1-1996 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亲本种子parental seed 3.1.1 育种家种子 breeder seed 指育种家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最初一批自交系种子。 3.1.2 自交系原种 basic seed of inbred line 由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出来的或按照原种生产程序生产,并且经过检验达到规定标准的自交系原种种子。 3.1.3 自交系良种 quality seed of inbred line 指直接用于配制生产用杂交种的自交系种子。 3.1.4 亲本秭妹种 parent of intervarietal crossing 指经过鉴定,两个亲缘关系相近的姐妹系间杂交种,是配制改良单交种的亲本种子。 3.1.5 亲本单交种 parent of single cross 指配制三交种、双交种时使用的单交种 3.2 生产用杂交种 hybrid for production 指各种直接用于生产的杂交玉米一代种子。它主要包括:单交种、三交种、双交种及顶交种。 4 自交系种子生产 自交系原种和良种必须有一定的储备,可以采用一次繁殖、分批使用方法。

山西省玉米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附: 2011年度山西省玉米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一、主导品种 (一)特早熟区 并单6号 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研究所育成,2006年审定通过。 特征特性:株形半紧凑,株高170厘米,穗位60厘米,穗长17.5厘米,行粒数35粒,穗行16行,穗轴白色,子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3.2克。抗茎腐病、穗腐病,感丝黑穗病、大斑病。一般亩产450-550公斤。 栽培要点:亩留苗3500株,田间管理无特殊要求。 (二)早熟区 1.长城799 中种集团承德长城种子有限公司育成,2006年我省引种通过。 特征特性:株形半紧凑,株高240厘米,穗位100厘米,果穗筒型,穗长20厘米,穗行14-16行,行粒数41粒,百粒重39.6克,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高抗大斑病、瘤黑粉病,中抗茎腐病。一般亩产650-700公斤。 栽培要点:适宜播期4月下旬到5月上旬;亩留苗3500-3700株;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播种后防治田间杂草,适时中耕培土、施肥、浇水;大喇叭口期用呋喃丹丢心

叶防治玉米螟;注意轮作倒茬,防止玉米茎腐病。 2.并单5号 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研究所育成,2006年审定通过。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株高220厘米,穗位80厘米,穗长20厘米,穗行16-18行,果穗筒型,籽粒黄红色,半硬粒型。出籽率高。中抗玉米大斑病、茎腐病。一般亩产600-650公斤。 栽培要点:施足底肥,重施穗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亩留苗3500-4000株。 3.强盛16号 山西强盛种业有限公司育成,2006年审定通过(2009年南部复播区扩区)。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株高250厘米,穗位100厘米,果穗筒型,穗长19厘米,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38粒,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5.0克,出籽率85.7%。高抗粗缩病,抗穗腐病,中抗大斑病。一般亩产600-650公斤。2008年创亩产1106.3公斤高产记录。 栽培要点:春播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夏播麦收后及时播种;亩保苗3500-4000株;施足农家肥,亩施35公斤复合肥作底肥,7公斤二胺作种肥,追施20公斤尿素。 4.大丰26号 山西大丰种业有限公司育成,2009年审定通过(同时适宜春播中晚熟区种植)。

玉米自交高效套袋授粉技术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异花授粉率在95%以上,种植群体内自然条件下授粉结实得到的个体遗传基础复杂,基因型呈杂合状态,后代不断分离,性状难以稳定遗传,使得群体的产量低且不稳定。在玉米育种过程中,常采用人工套袋授粉的方法,隔绝外来花粉的混杂,对通过各种手段组建的基础材料进行连续多代自交,筛选出遗传稳定的目标自交系,然后根据自交系的亲缘关系组配杂交组合,获得遗传稳定一致的F1,并从中筛选出产量、品质、抗病性、抗逆性等具有强杂种优势的杂交种。因此,玉米套袋授粉技术是育种过程中最基本的田间操作技术,贯穿于玉米育种的始终,影响到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的成败。在自交系选育过程中,尤其是F2、F3大分离时期,由于选系群体不断加大,需套袋自交授粉的植株不断增加,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在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都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套袋授粉的效率,节约育种成本,避免育种工作者花过多的时间在套袋授粉工作上,成为育种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问题。为此,简单介绍一种省时省力高效的套袋授粉技术,以供玉米育种工作者参考。 1.套袋技术 1.1套袋前的准备工作 套袋前,将事先写好行号的塑料标牌套在每个株系行靠走道边上的第1株植株上,以便区分各株系。准备好剪刀、小袋(白色薄羊皮纸袋,规格为1lcm×17cm)、大袋(白色薄羊皮纸袋,规格为15cm ×22cm)及围腰。围腰前方设计2个口袋,一个装小袋,一个装大袋。 1.2套袋的具体操作 套袋时,剔除病株和弱株,套足够的优选株,以备后期收获时有足够的选择空间。具体操作为待植株长出雌穗后花丝抽出前适时将小袋套在最上部第1果穗上,将袋口的一边卡在茎秆与雌穗之间,另一边卡人叶鞘和雌穗之间,套好后用手轻轻提一提袋子的上方,若袋子不能提动说明已经套牢固。小袋顶端与果穗顶端留4~5cm的空隙,防止果穗生长膨大过程中顶破纸袋,导致花丝露出纸袋引起串粉。果穗伸得较长才吐丝的植株,可将纸袋口的一边卡在果穗表面的苞叶里。若材料苞叶过长,吐丝困难,可用剪刀剪掉适当苞叶,促进吐丝。对于雌穗在叶鞘中就吐丝的材料需仔细观察,必要时掰掉一部分叶鞘露出雌穗,以便及时套袋。 2.授粉技术 2.1授粉的适宜条件 授粉过早,花丝未完全吐出,果穗易形成秃尖;授粉过晚,花丝过老,活力较低,果穗易形成跳子或一侧粒小粒少的弯棒。过早或过晚授粉都不利于收获时鉴定选系材料的结实性,因此应选择适当的授粉时期。当套袋雌穗花丝抽出4~5cm时可进行授粉,此时花丝已基本全都抽出,活力较强,结实效果好。授粉时间应选在9:00后(具体时间需根据当地实际气温条件),待雄花和雌花露水干后,温度保持在18~28℃之间为宜。 2.2取粉 取粉时,先打开大袋口,右手将大袋置于头顶前方,注意打开袋口时不能将手指伸人袋内,以免带人其他花粉。然后,左手抓住雄穗基部(手指不能直接接触到花粉),轻轻将雄穗拉到袋口,将雄穗放人袋内。右手抓住大袋,左手食指轻弹雄穗基部,或左手抓住雄穗基部及大袋,右手轻拍纸袋,将花粉抖入袋内,并将花粉集中在袋底一角。整个动作要快,减少异质花粉混入的机会。 2.3授粉 授粉时,头戴一顶宽沿的草帽,遮在套袋果穗上方,阻挡周围异株花粉,增加安全性。右手捏住花粉集中的大袋底角,左手将小袋揭开,迅速将装有花粉的大袋套上雌穗,松开右手将袋内的花粉均匀抖在花丝上。授完粉后把大袋的一边卡在茎秆与雌穗之间,另一边卡入叶鞘和雌穗之间,若雌穗较长可将大袋卡在外层苞叶之间。最后,回收小袋重复利用。 3 检查和回收纸袋 在套小袋的过程中,边套边检查小袋套袋效果,若发现果穗伸长导致纸袋松动,应将纸袋下拉套牢;若果穗将纸袋顶起,应将纸袋上提,以免顶破纸袋。同时,可检测大袋内的授粉效果,若花丝新

玉米制种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制种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1.玉米瘤黑粉病 1.1症状特点及发病规律此病是局部侵染病害,凡具有分生能力的任何地上部分幼嫩组织,如气生根、茎、叶、雄穗、雌穗等都可以被侵染发病,形成大小形状不同的菌瘤。雄花大部分或个别小花形成长圆形或角状菌瘤;雌穗发病在果穗上半部或个别籽粒上形成菌瘤,严重的全穗形成大的畸形菌瘤。菌瘤外表是一层银白亮膜,有光泽,内部白色,肉质多汁,以后遂渐变成灰白色,后期变成黑灰色,最后破裂,散出大量黑粉(即冬孢子)。病菌以冬孢子在土壤中、地表、粪肥上及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种子表面带菌对病害的远距离传播有一定作用。此外,病菌也能从伤口侵入。冬孢子在玉米生育期内可进行多次再侵染,在玉米抽雄期蔓延最快,形成发病高峰,直到玉米成熟后停止侵染。 1.2发病环境条件玉米在全生育期内都可以感染瘤黑粉病,尤其以抽雄前后一个月内为盛发期,如遇干旱,又不能及时灌溉,造成生理干旱,抗病力弱,利于发病;苗期高温多湿、人工去雄作业、虫害及暴风雨过后,造成大量伤口,都会严重发病;连年制种田及高密植田或灌溉时间间隔长,造成水分时少时多,以及偏施过量氮肥,都会削弱植株抗病力,使病害发生较重。品种抗性:一般紧凑型品种较抗病,披散型品种抗病差;硬粒玉米较抗病,马齿型次之。 1.3防治方法:防治此病采用减少菌源、选用抗病亲本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1.3.1 减少病源彻底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带出田外深埋;进行秋深翻整地,把地面上的菌源深埋地下,减少初侵染源;避免用病株沤肥,粪肥要充分腐熟。与非谷类作物轮作倒茬2~3年。 1.3.2 利用抗病自交系用于生产,选用抗病品种,尽量选择紧凑型品种、硬粒型品种。 1.3.3化学防治:用含有粉锈宁成分的种衣剂包衣或拌种;在可见叶10—12叶喷施好立克3毫升/亩,喷施2次;或在玉米抽雄前喷50%多菌灵150克/亩或5%福美双150克/亩,防治1~2次,可有效减轻病害。 1.3.4 加强栽培管理,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性,避免偏施、过施氮肥;灌水及时,特别是抽雄前后易感染期必须保证水分充足;及时彻底防治玉米螟等害虫;人工去雄尽量不要造成大的伤口,均可减轻病害。 2.玉米红蜘蛛 2.1症状及发生规律:红蜘蛛一般在抽穗之后开始为害玉米,红蜘蛛刺吸作物叶

玉米常见的十大虫害汇总

玉米常见的十大虫害汇总 1、玉米蓟马蓟马在玉米上发生 2 代,行孤雌生殖,主要是成虫取食玉米造成为害,主要是苗期为害重,玉米和中茬玉米在6 月下旬已过心叶期或心叶末期时,蓟马便转向处于苗期的夏播玉米和高梁上为害。形态特征雌成虫分长翅型、半长翅型和短翅型。体小,暗黄色,胸部有暗灰斑。前翅灰黄色,长而窄,翅脉少但显着,翅缘毛长。半长翅型翅长仅达腹部第 5 节,短翅型翅略呈长三角形的芽状。卵肾形,乳白至乳黄色。若虫体色乳青或乳黄,体表皱榴有横徘隆起颗粒。蛹或前'蛹'体淡黄色,有翅芽为淡白色,蛹块羽化时呈褐色。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合理密植,适时浇灌,及时清除杂草,有效减轻蓟马为害。(2)药物防治:当蓟马为害严重时应及时喷施药剂进行防治,可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或22%毒死蜱.吡虫啉乳油2500 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 倍液喷雾。(3)人工防治:对于已形成“鞭状”的玉米苗,可用锥子从鞭状叶基部扎入,从中间豁开,让心叶恢复正常生长。 2、黏虫玉米黏虫为迁飞性、暴食性害虫,为当前玉米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黏虫食性很杂,尤其喜食玉米叶片,使之形成缺刻,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吃光,仅剩光秆,造成绝 收。危害特点黏虫繁殖力强,产卵部位有选择性,在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上卵多产在枯叶尖部位。幼虫孵化后,集中在喇叭口 内取食嫩叶叶肉,3 龄食叶成缺刻,5 龄食量最大,可将叶片

吃光。在玉米上多栖息在喇叭口、叶腋和穗部苞叶中。有假死性,3龄后有自残现象,4 龄以上能群集迁移扩大危害。幼虫取食活动以傍晚、清晨及阴雨天最盛。成虫喜取食蜜源植物,对黑光灯和糖醋酒混合液有很强趋性。黏虫喜温暖高湿条件。降雨一般有利于发生,但大雨、暴雨和短时间的低温,不利于成虫产卵。生长茂密、地势低、杂草多的玉米田发生重。防治方法(1)药剂防治:在黏虫幼虫3 龄前每亩用20%杀灭菊酯乳油 15~45 克对水50 公斤喷雾,或用5%灭扫利1000~1500 倍液,或40%氧化乐果1500~2000 倍液,或10%大功臣2000~2500 倍液喷雾防治。 (2)生态防治:在低龄幼虫期以灭幼脲1~3 号防治,不杀伤天敌,对农作物安全,用量少不污染环境。在黏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和糖醋酒混合液诱集成虫。3、玉米粘虫玉米粘虫是一种玉米作物虫害中常见的主要害虫之一。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行军虫,体长17-20 毫米,淡灰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深。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一年可发生三代,以第二代危害夏玉米为主。天敌主要有步行甲、蛙类、鸟类、寄生蜂、寄生蝇等。形态特征卵长约,半球形,初产白色渐变黄色,有光泽。卵粒单层排列成行成块。老熟幼虫体长38mm 。头红褐色,头盖有网纹,额扁,两侧有褐色粗纵纹,略呈八字形,外侧有褐色网纹。体色由淡绿至浓黑,变化甚大;在大发生时背面常呈黑色,腹面淡污色,背中线白色,亚

玉米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84477191.html, 玉米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作者:夏桂梅 来源:《吉林农业》2016年第10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何预防玉米病虫害已经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玉米在我国种植面积非常广阔,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和小麦。但是玉米在实际的种植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病虫害的困扰,如果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就会为确保玉米的高产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针对当前国内玉米病虫害的种类与防治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玉米;防治病虫害;高产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https://www.doczj.com/doc/284477191.html,ki.jlny.2016.19.039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种植玉米这方面应该加强重视,对于玉米经常出现的病虫害一定要做到防患于未然,通过不断的研究新品种,研制高产品种来提升玉米的产量。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科研部门已经研发出了很多具有特性的玉米种子,与传统的玉米种类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可以有效地防治各种虫的侵害,可见科学有效的预防玉米病虫害对于推动玉米产量的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玉米病虫害的种类与防治 1.1玉米大、小斑病与防治 玉米的大、小斑病主要表现症状是在叶片上,有的时候也会侵害到叶鞘和苞叶,如果侵害到了叶鞘和苞叶就会对玉米的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这种疾病最终会导致叶片枯萎而死。针对这种疾病主要的防治方法可用药剂对感病的玉米进行处理,一般会选用40%克瘟散乳剂500~10000倍液,然后进行喷洒,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可控制病情的发展和蔓延[1]。 1.2玉米丝黑穗病与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以玉米的果穗和天花为主要的传染源,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所以这种疾病非常可怕,玉米一旦大面积染病,必将会造成大面积的减产,会对农民造成很大的经济影响,所以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拔除病株,集中烧毁。可选用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0.5%用药量进行拌种。 1.3玉米青枯病与防治 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病时期就是灌浆期,这种疾病爆发性强,一旦有玉米患有此病,就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在短时间内爆发,大面积玉米感染玉米青枯病将会对农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

山西玉米面积

山西省玉米面积 山西省秋粮播种面积3369万亩,超过去年240万亩。其中玉米面积1700万亩,超过历史水平300多万亩。 山西省今年优化种植业品种结构,压缩了玉米种植面积,同时扩大小杂粮、 豆类、薯类的种植面积。 据各地市上报数字分析,今年山西全省玉米种植面积将减少到998.9万 亩,比上年减少188.1万亩,减幅在16%左右。晋中、长治、吕梁、朔州 、临汾等地市的减幅达到20-30%。 大豆播种面积为367.7万亩,比上年增加42.4万亩,增幅为13% ;薯类播种面积为530.3万亩,比上年增加48.5万亩,增幅为10%; 小杂粮播种面积为355万亩,比上年增加35万亩,增幅10%左右。 今年,晋城市秋粮生产喜获丰收,总产量达到59.18万吨,全市秋粮收入可达20亿元,为建市以来的最高点,朱年富是泽州县高都镇泊村的一位种粮大户,今年他所种的50亩玉米收成特别的好。 (同期)种粮大户朱年富:估计亩产量1300斤左右,总产量65000斤左右。 据了解,今年晋城市秋粮种植面积达217.36万亩,比去年增加37.02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由往年的70万亩左右猛增至110万亩,产量突破12亿公斤,仅玉米可收入10亿元左右。 山西省总面积为15.6699万平方公里 新的区划地图显示,全省11个市级市中,面积最大的是忻州市,25147平方公里;最小的是阳泉市,4559平方公里;2004年底,人口最多的城市是运城市,491.9万人;最少的是阳泉市,128万人。 目前全省人口最少的县是临汾市的大宁县,只有6万人,永和县6.3万人,人口最多的县是洪洞县,有72万人。不足10万人口的县,全省有5个,10万人口左右的县有10个。另外,城区人口最多的是临汾尧都区,达74.1万人。截至2004年底,全省登记在册人口为3314万。其中,城镇居住人口1286万人 今年山西玉米种植面积将达到1398万亩,将是该省历史上种玉米最多的一年。经济作物中棉花种植面积将增至100万亩,比上年增长2.5%,但仍在低谷徘徊。豆类面积达665万亩,比上年减少35万亩。甜菜面积大幅缩减,今年仅为24万亩,比上年减少48%。油料面积将达556万亩,比上年增加30万亩。蔬菜面积将比上年增长3.8万亩,达到305万亩。 山西省玉米生产及供需形势分析 玉米是山西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适度发展玉米生产,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深入分析全省玉米的生产形势和供需状况,对于制定正确的玉米发展战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玉米在山西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山西地处中纬度温带的黄土高原区,平均海拔高,昼夜温差大,降雨集中,雨热同季,光能资源丰

玉米种子生产技术及隔离条件

玉米种子生产技术及隔离条件 (杂交种的技术要求和措施) 繁殖玉米良种,必须满足以下三点要求:一是父、母本必须达到理想的花期相遇,实现充分授粉。二是防止混杂,保证种子纯度,提高种子质量。三是提高杂交制种质量,多收种子。为此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1 选地隔离 公司玉米制种生产基地位于农八师143团一营五连,配制杂交种的地块称为杂交制种隔离区。隔离区除了保证隔离安全外,还应选用土质肥沃,地力均匀,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旱涝保收的地块,保证植株生长整齐,抽雄一致,便于田间去杂和母本去雄在短期内完成,并保证质量。 隔离方法 空间隔离。就是在隔离区的四周一定距离内不种其他品种的玉米,以防外来花粉的串杂。自交系繁殖隔离区空间隔离应不少于500米,单交制种区不少于400米,双交制种区不少于300米,南北向150--200米,在多风地区,特别是隔离区设在其他玉米的下风处或地势低洼处,应适当加大隔离区。 时间隔离。就是把隔离区制种玉米的播种期与邻近周围其他玉米的播期错开,一般春播玉米错期35--40天,夏播玉米25--30天,但要依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灵活掌握。 自然屏障隔离。就是利用山岭、房屋、林带等自然障碍物作隔离,达到防止外来花粉串粉混杂的目的。 高杆作物隔离。就是在隔离区周围种植高粱,麻类等高杆作物隔离,但高杆作物的行数不宜太少,自交系繁殖区种植高粱等高杆作物行数不少于100行,制种区在50米以上,高杆作物应适当早播,并加强管理,以便玉米抽穗时高杆作物的株高超过玉米的高度。 隔离区的数目 隔离区的数目因繁殖类别而不同。配制单交种,需设置三个隔离区,即二个自交系繁殖区和一个杂交种制种区;配制三交种需设置三个亲本自交系繁殖区,但是在配制单交种及三交种时,隔离安全,母本去雄及时、彻底,而制种区的父

玉米在山西的传播引种及其经济作用(一)

玉米在山西的传播引种及其经济作用(一) 摘要:玉米在明代晚期即已传入山西,但直到光绪年间,玉米才在山西得到普遍种植。本文通过对山西与相邻各省在玉米引种时间上的比较分析,对山西各县区玉米别称的来源及玉米传入山西的途径和时间做了比较详细的梳理归纳,进而指出玉米这种高产作物对山西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关键词:山西玉米传播引种经济作用山西方志对玉米的记载,最初比较简单,明万历至清康熙年间,个别地区在物产中只记录了玉米的名称。乾隆年间,南部的绛县和北部的大同先后对玉米的形态特征做了描述,云“其苗叶胥似高粱,穗如秕麦,叶旁别出一苞,垂吐白须,久则苞拆子出,颗颗攒簇”,1]光绪年间,山西的一些地方志中对玉米的描述增加了新的内容:光绪六年(1880年)《闻喜县志》记有“玉蜀黍(山地园地艺,补麦缺)”;光绪九年(1883年)《怀仁县志》中记载:“玉蜀黍(不及秋霜,宜广种)”;在民国时期方志中,才见到如“玉蜀黍……颗粒有大小之别,小颗粒晚种合宜,大者宜早种”2]这样一些对玉米品种和种植技术比较详细的记载。一、玉米在山西的别称及来源玉米的别称甚多,全国约有70余种,在山西有玉蜀黍、玉稻秫、玉高粱、玉秫秫、玉秫、玉茭子、玉茭茭、包谷、玉谷、禹谷、舜王谷、御麦、玉麦、棒子等10多种。在这些别称中,以“玉蜀黍”通行的范围最广,其他别称通行的范围都比较狭窄,如表1所示,称“玉米”的地区只有山西北部的定襄县;称“玉蜀黍”的县份在山西全省各个地区中都有,从北部的大同、怀仁、繁峙,到中部的清源、昔阳、寿阳,再到南部的岳阳、安泽、翼城、襄陵、沁源、安邑、闻喜、绛县、新绛,都做如此称呼;称“玉茭”的地区有北部的定襄、繁峙、河曲,中部的太谷、平定,东南部的襄垣、长子、阳城;称“包谷”的地区有清源、文水、河津;称“玉谷”的地区有安邑、芮城;称“御麦”的地区有阳城和新绛;称“玉麦”的有南部的乡宁和翼城;而其他别称只出现在个别县的方志记载中。同治《建始县志·物产》曰“包谷,山陕曰玉高粱”,在山西大多数地区的方志记载中,玉高粱和玉蜀黍都是一起出现的,这是因为“……谷谱蜀黍,一名高粱,一名蜀秫”,3]“……关西呼蜀黍为稻黍,今山西平阳、汾州诸郡人,余见其通呼为稻黍也”,4]“……稷曰蜀秫,又曰茭子,即高粱也”,5]由此可见蜀黍、蜀秫、稻黍、茭子都是高粱的别称,因为玉米“其苗叶胥似高粱”,6]所以又被称为“玉蜀黍”、“玉蜀秫”、“玉稻黍”、“玉茭子”。对“玉秫秫”和“玉茭茭”这两个别称,光绪八年(1887年)《寿阳县志》中这样记载:“玉秫秫,茎叶似秫秫,为实大而有光泽,故名。一名玉茭茭,盖秫声之转,而字之认犹之椒菽同,从叔声而异读也。”7]玉米之所以又被称为“包谷”,大概是因为“结实有皮包之”8]和“《本草纲目》始入谷部”9]这样的原因。中国直呼玉米的地区不广,在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地区,“包谷”是对玉米最普遍的称呼。玉谷也是玉米的别称,在清人的地方志中,也有禹谷或御谷的。章学诚说:“苞谷一名玉米,一名玉谷,谓合五而六也。”嘉庆《河津县志》:“包谷一名禹谷”,嘉庆《商城县志》也载:“玉蜀黍一名玉谷”。玉谷的称呼多流行于北方。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这样写道:“别有一种玉米,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10]玉麦之称,在明清两代多见于云南、贵州西部、四川西部、甘肃、陕西中部、河南等地区,另外,安徽、直隶、山东等省的地方志中也有所记载。为什么叫玉麦?据光绪《名山县志》的解释:“粒豆,色黄润如玉,故得玉名”;道光《城口厅志》曰:“麦者,言可磨面如麦也”;道光《新津县志》则说:“玉麦,言其粒如麦也”。看来,果实外形似玉,又可磨面如麦子,是玉麦称呼的由来。表1山西玉米别称及通行县区分布名称|通行地区玉米|(光绪)定襄县玉蜀黍(玉高粱、玉蜀秫、玉稻黍)|(乾隆)大同府、绛县(道光)繁峙县、大同县(光绪)怀仁县、清源乡、寿阳县、闻喜县、盂县(宣统)文水县(民国)昔阳县、岳阳县、安泽县、翼城县、襄陵县、沁源县、安邑县、新绛县玉茭(玉茭子、玉茭茭)|(乾隆)阳城县(嘉庆)长子县(道光)繁峙县(同治)河曲县(光绪)定襄县(民国)太谷县、平定县、襄垣县包谷|(光绪)清源乡、文水县(嘉庆)河津县玉谷|(民国)安邑县、芮城县御麦|(乾隆)阳城县(民国)新绛县玉麦|(民国)乡宁县、

玉米种植区分布与区划

玉米种植区分布与区划 我国幅员辽阔,玉米的分布极广。东自台湾和沿海各省,西至新疆及西藏高原,南自北纬18℃的海南岛,北至北纬53℃黑龙江省的黑河以北地区都有栽培。但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山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向西南的斜长形地带。在这一地带内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四川、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12个省(区),其播种面积占全国玉米总面积的80%以上。在这个斜长形地带以外,新疆内陆灌溉区和东南沿海江苏、浙江等省的丘陵壮山区玉米分布也比较集中。 我国产区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栽培制度等,全国可以划分为以下六个玉米区: 1.北方春玉米区 本区大部分位于北纬40o以北,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全省,内蒙古、宁夏全区,河北、陕西两省的北部,山西省大部分和甘肃省的一部分地区。这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之一,约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的27%。 本区属寒温带湿润或半湿润气候。无霜期短,冬季温度低,夏季平均气温在20℃以上.全年平均降水量在500mm以上,且降水量的60%集中在夏季,可以满足玉米抽雄灌浆期对水分的要求,但春季蒸发量大,容易形成春旱。本区由于玉米生育期间雨水充沛,温度适宜,日光充足,就构成了玉米高产的自然因素。 本区玉米栽培制度基本上为春播一年一熟制,以玉米单种、玉米大豆间混作为主要栽培方式,但南部地区有向一年两熟制发展的趋势。 2.黄淮平原春、夏播玉米区 本区位于淮河秦岭以北,包括河南、山东全省,河北省的中南部,陕西省中部、山西省南部,江苏、安徽省北部,是我国最大的玉米产区,约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的40%。 本区属温带半湿润气候。除个别高山地区外,每年4-10月的日平均气温都在15℃以上。全年降水量500-600mm。日照多数地区在2000小时以上。本区由于温度较高,无霜期较长,日照、降水量均较充足等,适于玉米栽培。 本区玉米栽培制度,主要有两种栽培方式。一是一年两熟制(冬小麦—夏玉米),在山东、河南、河北省南部和陕西省中部地区多采用之;二是两年三熟制(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在北京、保定附近,由于气温较低,冬小麦播种期早,多采用之。 3.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 本区东界从湖北的襄阳向西南到宜昌,入湖南省常德南下至邵阳,经贵州到云南,北以甘肃省的白龙江向东至秦岭与黄淮平原春、夏播玉米区相接,西与青藏高原玉米区为界。本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全省,湖北、湖南省的西部,陕西省的南部,甘肃省的小部分。本区亦为我国主要的玉米产区之一,约占全国玉米总播种面积到5%。 本区属亚热带、温带的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各地因受地形地势的影响,气候变化较为复杂。除个别高山外,4-10月的日平均气温均在15℃以上。玉米生长的有效期一般都在205天以上,南部及低谷地带多在300天左右,即在高山地带玉米生育期也超过100天以上。全年降水量在1000mm左右,多集中在4-10月份,雨量分布比较均匀,有利于多季玉米栽培。唯阴天过多(一般在200天左右),日照不足,是本区玉米栽培的主要不利因素。 本区栽培制度因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种栽培方式: 一、是高山地区以一熟春玉米为主。 二、是丘陵地区,以两年五熟的春玉米或一年两熟的夏玉米为主。 三、是平原地区,以一年三熟的秋玉米为主。其中,两年五熟制、一年两熟制是本区的主要栽培方式。4.南方丘陵玉米区 本区界限,北与黄淮平原春、夏播玉米区相连,西接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东南界东海、南海,包括广东、广西、浙江、福建、台湾、江西等省,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湖北、湖南两省的东部。本区为我国水稻主要产区,玉米栽培面积不大,约占全国玉米总播种面积的5%左右。本区属亚热带、热带的湿润气候。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霜雪少,生长期长。一般3-10月的平均气温在20℃左右,适于玉米生长的

【精品】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 一、玉米大斑病 1.症状: 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为褐色坏死条纹,一般扩展缓慢。夏玉米一般较春玉米发病重。 2。发病规律: 病原菌在田间残留病株上越冬(可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两种形态),为第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发病适温20-28℃.条件适宜时,病菌繁殖迅速,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此病流行程度除与玉米品种感病有关外,主要由环境条件(雨水、湿度)决定. 3。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良种; 2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3 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多菌灵500倍或用50%退菌特800-1000倍,或用8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亩用药液50~75公斤,隔7~10天喷药一次,共防治2~3次。 二、玉米小斑病

自苗期到后期都可发生。自下部叶片开始,出现褐色半透明水渍状小斑,逐渐向上蔓延,以玉米抽穗时最多。病斑扩大后呈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赤褐色晕纹。后期严重时,叶片枯死.在潮湿时病斑上产生黑色绒毛状物. 2.发病规律: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也可越冬,但成活率低.菌丝发育适温为28-30℃,孢子萌发适温为26-32℃。河南省夏玉米地区病害流行的关键时期是7-8月份,月平均气温25℃以上,降水多,病害易流行.玉米连茬种植,土壤肥力差,播种过迟等易于发病。 3.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抗病杂交品种有郑单2号、商单4号、丹玉6号等;自交系有吉63、辽1311、自330等. 2。实行轮作倒茬制度避免玉米连作,秋后深耕土壤,深埋病残体,消灭菌源。在玉米播种前及早处理完秸秆。 3.加强栽培管理早播早管,增施有机肥,穗期追施氮肥,加强中耕、排水等田间管理,以增强植株抗病力. 4.药剂防治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90%代森锰锌800倍液,每亩用50-75千克,隔7-10天喷1次,共防2-3次。 三、玉米圆斑病

玉米自交系扩繁技术操作要点

选择一流的扩繁基地 扩繁基地决定了种子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完成整个生产周期,其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生产种子的质量。因此选择一流基地对扩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 地块 1.1积温、无霜期能满足种子全生育期的需要,能使其正常成熟。 1.2有安全隔离带,空间隔离500米以上,或自然屏障隔离,能阻止同类作物外来花粉进入种子生产区。 1.3地势平坦,地力均匀,无盐碱,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地力较好。能保证种子生长的营养供给。 1.4水源充足,灌排方便,稳产保收。能保证种子各生育时期对水的需求。 1.6集中便于管理,包括地块集中和种植户集中。 2 种植户 2.1愿意从事种子生产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动力。 2.2有责任感,能把种子生产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把提高种子质量放在首位。对所产种子不掺杂使假。 2.3服从领导,能按照技术要求完成种子生产,交售全部合格种子。不无理取闹。 2.4劳力充足,能满足种子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供给,使各项措施能及时执行。 3 合作单位 3.1愿意合作是其它工作的前提。 3.2信誉好,有“质量第一、第一质量”的质量意识,视种子质量为企业生命。 3.3有领导力,能组织种植户进行生产。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为种子生产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4有种子生产技术人员,能把种子生产中技术要求和措施及时传达给种植户并指导其顺利执行。 3.5认同金色农华对种子生产的各项技术要求,能按照要求认真执行。 3.6有充足的晒场和适于少量亲本用的穗烘干和籽粒烘干设备。种子收获后能及时晾晒或烘干,快速降水。 3.7有种子加工和储藏能力,有具有先进的脱粒、清选、分级等机械。 3.8对所产种子不私自留用、不流失。

二玉米自交和杂交技术目的了解玉米的花器构造和开花

实验二 玉米自交和杂交技术 一、实验目的 了解玉米的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通过练习,初步掌握玉米的自交和杂交技术。 二、内容说明 1.花器构造 玉米(Zea mays L .) 属禾本科(Gramineae )、玉米属(Zea ), 雌雄同株异花授粉作物。雄穗由植株顶 端的生长锥分化而成,为圆锥花序,由 主轴和侧枝组成。主轴上着生4~11行成 对排列的小穗,侧枝仅有2行成对小穗, 每对小穗中,有柄小穗位于上方,无柄 小穗位于下方。每个小穗有2枚护颖, 护颖间着生2朵雄花,每朵雄花含有内 外颖、鳞被各2枚,雄蕊3枚,雌蕊退 化雌穗一般由从上向下的第6~7节的腋芽发育而成,为肉状花序。雌穗外被包叶,中部为肉质穗轴,在穗轴上着生成对的无柄雌小穗,一般有14~18行,每小穗有2枚颖片,颖片内有2朵雌花,基部的1朵不育,另1朵含雌蕊1枚,花柱丝状细长,伸出苞叶之外,先端二裂, 整条花柱(俗称花丝)长满茸毛,有接受花粉能力。(图2-1)。 2.开花习性 玉米雄穗一般抽出后1~3d 左右,主轴中部便开花散粉,然后依次向上向下开放;侧枝开花较晚,开花顺序是由上而下开放。每天7~11时开花。以9~10时开花最盛,始花后3~5d 为盛花期,一株雄穗花期约7~10d 。一个雄穗大约可产生1500~3000万个花粉粒。开花的最适温度为25~28℃,最适相对湿度为70%~90%。温度低于18℃或高于38℃时雄花不开放。花粉生活力在温度28.6℃~30℃和相对湿度为65%~81%的田间条件下,一般能保持6h ,以后下降,大约可维持8小时左右。 一般雄穗散粉后2~4d ,同株雌穗的花丝开始外露。通常以雌穗中下部的花丝先抽出,然后向上向下延伸,以顶部花丝抽出最晚,一般花丝从苞叶中全部伸出约需2~5d ,花丝生活力可维持10~15d 。但以抽出后2~5d 授粉结实最好,尚未受精的花丝色泽新鲜,剪短后还可继续生长,但一经受精便凋萎变褐。 玉米的花粉借风传播,传播距离一般在植株周围2~3m 内,远的可达250m 。花粉落到花丝上后约经6h 开始发芽,24~36h 即可受精。 图2 -1 玉米的花器构造

山西省玉米产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山西省玉米产量情况数据分析 报告2019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山西省玉米产量情况进行深度剖析,从主要粮食总产量,主要谷物总产量,玉米产量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山西省玉米产量情况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组织及个人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山西省玉米产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 维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山西省玉米产量情况分析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山西省玉米产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旨在全面梳理山西省玉米产量情况的真 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山西省玉米产量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山西省主要粮食总产量指标分析 (3) 一、山西省主要粮食总产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现状统计 (3) 三、山西省主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比重统计 (3) 四、山西省主要粮食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山西省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山西省主要粮食总产量同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山西省主要谷物总产量指标分析 (7) 一、山西省主要谷物总产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山西省主要谷物总产量占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山西省主要谷物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山西省主要谷物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