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灾难一览表

中国灾难一览表

中国灾难一览表

中国灾难一览表是一份详尽的汇总了近期发生在中国的各类灾害的列表。它将清晰地展示出中国所遭受的灾害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地点、灾害程度等信息。主要包括: 1. 气象灾害:如洪水、暴雨、龙卷风、旱灾等; 2. 地质灾害:如地震、泥石流等; 3. 生物灾害:如瘟疫、传染病等; 4. 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森林火灾等; 5. 社会安全事件:如恐怖袭击等。此外,中国灾难一览表还将提供灾害发生后的政府救助、重建等相关信息,以及灾害的经济损失情况。

2013年全球重大灾难事故一览

2013年全球重大灾难事故一览 一月 2013年1月1日,科特迪瓦新年烟火表演引发踩踏事件,61人罹难。 2013年1月11日,中国云南镇雄县高坡村泥石流46人遇难。 2013年1月16日,阿尔及利亚非法武装绑架41名外国人,至1.19.营救结束,37名人质丧生。 2013年1月27日,巴西圣玛利亚一夜总会凌晨火灾,246人罹难。 二月 2013年2月6日,所罗门群岛发生8.0级强震引发海啸,6人死亡10人失踪。2013年2月15日,一陨石在俄罗斯乌拉尔上空解体,1000余人受伤。 2013年2月21日,叙利亚大马士革汽车炸弹恐怖事件,53人死亡,250人受伤2013年2月26日,埃及发生热气球爆炸事故,造成19人遇难,包括9名香港人。 三月 2013年3月3日,巴基斯坦卡拉奇恐怖事件,45人死亡。 2013年3月11日,利比亚假酒中毒事件,79人死亡,709人中毒症状。 2013年3月27日,台湾南投发生6.5级地震,1死80伤 2013年3月29日,坦桑尼亚一在建大楼倒塌,至少60人死亡。 2013年3月29日,中国拉萨墨竹工卡县山体滑坡,至83人被埋,两日后发掘出17具遗体(无后续报道)。 四月 2013年4月开始,中国上海浙江相继出现新型禽流感病例H7N9 2013年4月9日,伊朗卡基市附近地区发生6.1级地震,造成37人死亡、逾850人受伤。 2013年4月16日,巴基斯坦伊朗交界发生7.8级地震,45人遇难。 2013年4月16日,美国波士顿遭遇恐怖袭击,3人死亡,百余人受伤。 2013年4月20日,中国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189人死亡13000多人受伤。2013年4月24日,孟加拉国达卡郊区楼房倒塌事故,1127人死亡(5.13.统计)。五月 2013年5月2日.苏丹北达佛省一金矿坍塌,致60名矿工遇难。 2013年5月14日.缅甸一罗兴亚人难民船在该国西部外海倾覆,船上百余人仅剩42人。 2013年5月17日.伊拉克巴格达恐怖袭击事件,至少73人死亡,148人受伤。2013年5月20日.美国奥克拉荷马市南郊龙卷风致68人丧生。 六月 2013年6月3日.中国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宝源丰禽业公司火灾120人遇难。2013年6月7日.中国厦门公交车起火(人为),至少造成48人遇难,33人受伤。 2013年6月21日.印度全国水灾死亡人数超过6500人。 七月 2013年7月6日.加拿大魁北克梅干提克湖镇一原油货车出轨并发生爆炸致42人死亡,8人失踪。 2013年7月10日.中国四川都江堰特大高位山体滑坡,截至13日,共有43

多音字一览表

多音字一览表 挨:㈠āi 挨个、挨家挨户、挨近、紧挨着 ㈡ái 挨打、挨饿、挨日子、挨时间 艾:㈠ài 艾草、方兴未艾㈡yì惩艾 柏:㈠bái 柏树㈡b?柏林 薄:㈠báo 薄饼、、薄板、 ㈡b?薄礼、刻薄、轻薄、厚古薄今、薄弱、薄利、薄情、薄暮、薄面 ㈢b?薄荷 背:㈠bēi 背包袱、背带、背债、背榜、背东西 ㈡bai 背景、背影、背包、背道而驰、背地里、手背、背井离乡、背诵、背叛、背时、背水一战、背心、背信弃义 奔:㈠bēn 奔跑、奔波、奔丧、奔驰、奔赴、疲于奔命 ㈡ban 投奔、一路奔命、直奔目的地、奔头 秘:㈠bì秘鲁 ㈡mì便秘、秘密、秘宝、秘而不宣、秘诀、秘书、秘闻、秘方 便:㈠biàn 方便、便饭、便利、便宜行事㈡pián 便宜、大腹便便 别:㈠bi?告别、别人、区别、别有用心、别出心裁 ㈡bia别扭、别嘴 簸:㈠bǒ颠簸㈡b?簸箕 参:㈠cān 参加、参看、参拜、参观、参数、参政、参天、参谋㈡cēn 参差㈢shēn 人参 差:㈠chā差别、差错、差距、差强人意、差异、差数、差池㈡chà差不多、差劲、差一个人、差得远 ㈢chāi 差遣、差使、出差、差事㈣cī参差 单:㈠chán 单于㈢shàn姓单 ㈡dān 单调、单纯、单薄、单位、单方 长:㈠cháng 长路、长处、长短、特长、长寿 ㈡zhǎng 年长、校长、长辈、长见识、长进 朝:㈠cháo 朝廷、朝代、朝见、朝向、朝南、朝鲜 ㈡zhāo 朝阳、朝令夕改、今朝、朝不保夕

称:㈠chēng自称、简称、连声称好、称赞、称谓、称道、称兄道弟、称米、俯首称臣 ㈡chan称心、对称、匀称、称职 ㈢chang同“称” 盛:㈠ch?ng盛饭、盛东西 ㈡shang盛开、盛产、盛行、盛大、盛况、盛会、盛传、盛情、盛赞、丰盛、旺盛 冲:㈠chōng首当其冲、横冲直撞、冲突、冲茶、冲干净、冲账、韶山冲、冲程、冲动、冲浪、冲击、冲锋、冲刺 ㈡ch?ng冲他一笑、冲着这句话、说话真冲、冲劲、冲床 重:㈠ch?ng重复、重新、万重山、重叠、困难重重、重整旗鼓㈡zh?ng重量、任务重、情意重、重伤、重任、尊重、自重、老成持重、重点、重奖、重视、浓墨重彩、重听 处:㈠chǔ相处、设身处地、处在、处理、处罚、处境、处方、处女、处世、处事、处死、处心积虑、处于、泰然处之 ㈡chù住处、深处、小处、办事处、处所、处长 传:㈠chuán流传、传授、传导、传情、传达、传染、传统 ㈡zhuàn传记、传略、列传、自传、经传、水浒传 创:㈠chuāng创伤、创口、创痕 ㈡chuàng开创、创办、创新、创立、创造、创始、创利 斗:㈠dǒu一斗、漏斗、北斗星、斗笔、斗胆、斗笠、斗转星移、斗室㈡d?u械斗、斗争、斗鸡、斗智、斗殴、斗气、斗志、斗嘴 都:㈠dāu都是、全都、一动都不动、饭都凉了 ㈡dū首都、都市、都督、都会 读:㈠d?u句读 ㈡dú读书 度:㈠dù度量衡、程度、度数、限度、度量、态度、年度、置之度外、再度、欢度春节、虚度年华、度日、国度、度假 ㈡du?揣度、度德量力、自度不如 阿:㈠ā阿姨㈡ē阿谀、阿胶、阿弥陀佛

2014年全球重大灾难事故一览

2014年全球重大灾难事故一览(至8月份) 2014年2月12日.新疆和田于田县7.3级地震。 2014年2月18日.乌克兰首都陷入暴力冲突,防暴警察冲击了基辅独立广场,至少有14人经已证实死亡,包括至少有6名警察。 2014年3月1日.中国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严重恐怖袭击事件,事件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 2014年3月8日.马航MH370航班失联,至今仍杳无音讯,机上载有227名乘客,其中有154名中国人。 2014年4月1日.智利沿海发生8.2级强震并引发海啸,冲击到该国北部地区,共6人死亡。2014年4月16日.韩国“岁月号”客轮在韩国西南海域沉没,目前已确认遇难人数为276人,仍有28人下落不明。 2014年4月30日.乌鲁木齐火车南站发生恐怖爆炸案,伤亡惨重。 2014年5月2日.乌克兰城市敖德萨发生骚乱,据敖德萨州议员称,事件中死亡的人数为116人。 2014年5月5日.阿富汗东北部发生山体滑坡,造成至少2100人遇难,至今仍有数百人失踪。2014年5月6日.广州火车站邮局前广场有人持刀乱砍过往旅客。 2014年5月7日.沙特阿拉伯此前爆发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截至目前致死亡人数增至121人。 2014年5月14日.土耳其西部煤矿发生爆炸,截至目前已确认遇难人数为201人,仍有数百人被困井下。 2014年6月18日.载97人船只在马来西亚海域沉没。 2014年7月7日.马航MH17航班在乌克兰被击落,298人遇难。 2014年7月7日.杭州公交车上砍人案。 2014年7月19日.台风“威马逊”的到来照成海南洪水淹死死亡9人、失踪5人,广西因倒房、滑坡等死亡5人。 2014年7月23日.台湾复兴航空GE222航班迫降失败坠毁澎湖,48人遇难。 2014年7月24日.阿尔及利亚客机在邻国马里坠毁。机上有116人。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境内发生6.5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2019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综述

一、2019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综述 2019年我国大陆地区共发生20次5级以上地震,低于年均24次的平均水平,但高于2017-2018年平均水平。2019年4月24日西藏墨脱6.3级地震打破我国大陆地区522天的6级以上地震平静。2019年地震灾害造成我国19人死亡,427人受伤。其中,我国大陆地区发生地震灾害事件13次,共造成17人死亡,41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59亿元,灾害最严重的地震为四川长宁6.0级地震,震级最大的地震为西藏墨脱6.3级地震,未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台湾地区2人死亡,16人受伤。 2019年中国地震灾害有如下特点: (1)我大陆地震灾害偏低,2019年我国大陆地区未发生重大地震灾害事件,地震灾害程度与往年相比明显偏低。 (2)地震灾害分布集中,2019年我国大陆地区有7个省份受灾,但人员和经济损失主要集中在四川省。 (3)台湾地区地震灾害不高,2019年台湾地区发生10次5级以上地震,其中6级以上地震2次,最大地震为台湾花莲县海域6.7级地震,造成1人死亡,16人受伤,相比以前地震灾害不重。 表1 2019年国内地震灾害损失一览表 1.吉林松原5.7级地震 2.云南通海5.0级地震 3.新疆伽师5.5级地震 二、华北地区地震灾害综述

2019年华北地区没有地震灾害。本年度华北地区发生的最大地震是2019年12月5日15的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4.5级地震,该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根据当地政府报告及地震现场调查核实,此次地震对唐山市丰南区、天津宁河区、天津滨海新区塘沽、汉沽等未造成房屋破坏,无人员伤亡,震后社会秩序稳定,群众生产生活正常。 三、天津及周边地区地震灾害综述 2019年天津及周边地区没有地震灾害。 四、辖区内地震现场考察情况 2019年12月23日2时44分,天津市蓟州区(北纬39.85度,东经117.33度)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地震发生后,天津市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振海同志第一时间做出指示,要求现场队尽快出发,奔赴震区。地震应急现场队安排11名现场队员分2批赴蓟州区开展现场调查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12月23日3时30分,第一批现场队员共6人分为两组出发。第一组为在蓟州休年假的柳艳丽同志,接到地震消息后第一时间从家中赶往震中,于4时35分到达向阳村附近开展调查工作。第二组于6时06分到达东施古镇与柳艳丽同志汇合一同在震中区进行现场震害调查。 12月23日3时50分,第二批现场队员5人出发,沿津围公路出发,奔赴震中。途中在津围公路沿线村镇开展调查工作,并于6时45分与第一批在东施古镇政府汇合。经讨论后向尤古庄、邦均一带开展工作。 第一批现场队员围绕震中附近调查了东施古镇、向阳村和柳子口村及及震中东北有破坏情况的州河湾镇小区等4个点的灾害调查工作,调查的4个点均反映有震感较强,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群众无恐慌,社会秩序稳定。完成调查后于14时05分返回单位。 第二批现场队员到西李各庄村、下仓镇、王家浅村、尤古庄镇、富有庄、宝平公路加油站、李庄子乡京哈公路路边餐馆等7个点开展了灾害调查工作,7个调查点居民普遍反映震感强烈,均无人员伤亡与破坏。完成调查后于13时20分返回单位。 东施古镇(左)及王家浅村(右)现场调查 根据当地政府报告现场队各组调查核实,此次地震对天津蓟州区和天津宝坻区均未造成房屋破坏,无人员伤亡,震后社会秩序稳定,群众生产生活正常。

2023是第几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一览)

2023是第几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一览) 2023是第几个全国防灾减灾日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全国防灾减灾日经国务院批准而设立,自2009年起,定于每年的5月12日。设立“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预防防灾减灾宣传知识 1.地震: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2.火灾: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不乘电梯往下奔,阳台滑下捆绳索,盲目跳楼会伤身。 3.洪水: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拴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 4.台风:台风来,听预报,加固堤坝通水道,煤气电路检修好,临时建筑整牢靠,船进港口深抛锚,减少出行看信号。 5.泥石流:下暴雨,泥石流,危险处地是下游,逃离别顺沟底走,横向快爬上山头,野外宿营不选沟,进山一定看气候。 6.雷击:阴雨天,生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离远,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切电源,避免雷火屋里窜。 7.暴雪:暴雪天,人慢跑,背着风向别停脚,身体冻僵无知觉,千万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血循环,慢慢温暖才见好。 8.龙卷风:龙卷风,强风暴,一旦袭来进地窖,室内躲避离门窗,电源水源全关掉,室外趴在低洼地,汽车里面不可靠。 9.疫情:对疫情,别麻痹,预防传染做仔细,发现患者即隔离,通风消毒餐用具,入受感染早就医,公共场所要少去。 10.防化:化学品,有危险,遗弃物品不要捡,预防烟火燃毒气,报警说明出事点,运输泄漏别围观,人在风头要离远。

全国防灾减灾日2023年主题(一览)

全国防灾减灾日2023年主题(一览) 全国防灾减灾日2023年主题 防灾减灾日2023年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设立“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全国防灾减灾日有什么活动 1.是开展中小学防灾减灾专题活动。宣传周期间,全国中小学普遍开展一次防灾减灾专题活动。通过组织防灾减灾演练、主题班会、板报宣传、观看防灾减灾影视作品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主题活动,提高学生防灾减灾素养。 2.开展各类防灾减灾教育活动。针对本地本部门主要灾害风险,立足群众广泛参与,有针对性地向广大干部和群众介绍灾害基本知识、防灾减灾基本常识和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 3.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演练。针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卫生防疫、自救互救、转移安置等内容,针对特定人群,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防灾减灾演练。针对消防安全、生产安全、医疗救护等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技能练兵活动。 4.开展“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宣传周期间,各类媒体集中开展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活动。通过开设专栏、专题,播出有关专题和影视节目,报道各地活动开展情况、防灾减灾措施经验以及取得的成绩,宣传防灾减灾政策法规,营造防灾减灾舆论氛围。 2023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语 1、防森林火灾,保绿色家园,筑生态屏障。 2、普及防震知识,提高减灾意识。 3、教室避震就近藏,盲目乱跑无希望。 4、学习防灾减灾常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5、争做青年志愿者,互助减灾保平安。 6、灾害之前早预防,灾害来了少伤亡。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一览表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一览表 摘要: I.引言 -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概述 II.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的制定机构 -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的内容和分类 -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的实施流程 III.突发事件的级别划分 - 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级) - 重大突发事件(级) - 较大突发事件(级) - 一般突发事件(级) IV.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对应急处理和救援的影响 - 分级标准对应急处理和救援的指导作用 - 分级标准对资源配置和救援力量的影响 - 分级标准对受灾群众生活和心理的影响 V.结语 -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的重要性 正文: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一览表

I.引言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对于应急处理和救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以及不同级别的突发事件对应急处理和救援的影响。 II.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是由国务院或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的。这些标准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突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和一般(级)四个级别。 突发事件的分类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在实际应急处理和救援工作中,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根据这些标准,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程度地减轻突发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III.突发事件的级别划分 根据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特别重大(级)突发事件包括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 人以上死亡或100 人以上中毒的情况;重大(级)突发事件包括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 万人以上的情况;较大(级)突发事件包括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 亿元以上的情况;一般(级)突发事件包括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视的情况。 IV.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对应急处理和救援的影响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对应急处理和救援工作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别,合理配置资源,调动救援力量,制定针对性的应急处理措施。这有助于提高救援工作的效率,降低受灾群众的损失。 同时,突发事件分级标准对受灾群众的生活和心理也产生一定影响。较高

台风名字起源及年台风命名表一览

台风名字起源及2012年台风命名表一览 国际上统一的台风命名法是由台风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简介 西北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台风(热带风暴)活动最频繁的地区,每年登陆我国就有六、七个之多。 在有国际统一的命名规则以前,有关国家和地区对出没这里的热带风暴叫法不一,同一台风往往有几个称呼。我国按其发生的区域和时间先后进行四码编号,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顺序号。设在日本东京的世界气象组织属下的亚太区域专业气象台的台风中心,则以进入东经180度、赤道以北的先后顺序编号。美国关岛海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用英美国家的人名命名,国际传媒在报道中也常用关岛的命名。还有一些国家或地区对影响本区的台风自行取名。 为了避免名称混乱,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由来 人们对台风的命名始于20世纪初,据说,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早期的澳大利亚预报员克里门兰格,他把热带气旋取名为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借此,气象员就可以公开地戏称它。 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开始时只用女人名,以后据说因受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从1979年开始,用一个男人名和一个女人名交替使用。 直到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佛山市顺德区斜坡类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

佛山市顺德区斜坡类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及分布规律 摘要:由于地质环境条件及气候特征等因素影响,崩塌和滑坡等斜坡类地质 灾害是顺德区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其中由人类工程活动造成的地质灾害(隐患)占绝大多数。本文在野外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研究总结了顺德区斜坡 类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在时空分布规律,为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地质环境安全 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关键词:顺德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时空分布规律 1 顺德区地质灾害概况 佛山市顺德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北临广州,毗邻港澳,区内地貌类型主 要为三角洲平原、低缓残丘,地形总体较为平坦,其间有丘陵残山点缀分布。在 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华南褶皱系粤中拗陷带,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发育有北 东向广州—从化断裂带、顺德—东莞断裂带和北西向白坭—沙湾断裂带、北江断 裂带、西江断裂带等。区内大部分面积为第四系覆盖,约占全区面积的95%,仅 残丘、丘陵区域出露中元古界、南华系、白垩系等地层以及早奥陶世与晚白垩世 二长花岗岩。 近年来,顺德区极端强降雨天气频发,同时伴随经济建设迅猛发展,不良人 类工程活动日趋强烈,由此引发的地质灾害也日益增多。根据“顺德区1:5万地 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1],顺德区已发斜坡类地质灾害158处(已核销的历史灾 点115处),其中崩塌133处、滑坡22处、泥石流3处,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0多万元,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查 明顺德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有助于政府部门及工程建设单位 有效预防地质灾害发生,为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地质环境安全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顺德区斜坡类地质灾害以崩塌为主(133处),滑坡次之(22处),泥石流发育较弱,仅有3处,因此本文仅以崩塌和滑坡为研究对象,探讨斜坡类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 2斜坡类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2.1崩塌 区内已发崩塌灾害133处,根据广东省地质灾害规模等级划分标准,共有微型崩塌121处、小型崩塌10处、中型崩塌2处;崩塌一般发生在坡高为5~20m 的斜坡上,共101处,占崩塌总数的75.94%;发生在坡度大于60°的斜坡(微地貌属陡崖)上的崩塌共有89处,占总数的66.92%;崩塌体厚度一般为0~2m,共121处,占总数的90.98%;从构成崩塌体的物质组成分析,主要为岩质崩塌,共97处,占总数的72.93%(表1)。 根据以上统计资料,区内崩塌发育以下特征:规模主要为微型,以岩质崩塌为主,灾害一般发生于高度5~20m、坡度大于60°的斜坡,崩塌体厚度一般小于2m。 表1 崩塌地质灾害特征统计表

我国沿海城市极端天气洪涝灾害的防灾对策调查与思考

我国沿海城市极端天气洪涝灾害的防灾对策调查与思考 赵越;张白石 【摘要】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沿海城市的极端天气洪涝灾害威胁日益增长.文章从极端天气的致灾原理和分布特征两方面,分析我国沿海城市极端天气洪涝灾害 的特征,并分析我国当前沿海城市在防灾水利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和非工程性措施 三方面的防灾对策.认为当前沿海城市在防灾水利设施和城市排水管网等直接性的 防灾设施建设方面日渐完善,今后应关注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和非工程性措施方面 提升沿海城市的灾害应对能力.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 【年(卷),期】2017(000)011 【总页数】4页(P174-177) 【关键词】城市防灾;沿海城市;极端天气;洪涝灾害 【作者】赵越;张白石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前言: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深刻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由极端气候事件导致的经济损失总体将呈逐渐增加趋势,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

以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形成灾害给城市造成严重的影响和损失。据估计,1991~2000年的十年里,全球每年受到气象水文灾害影响的人口数量达到了因战争冲突受到影响人数的7倍之多。中国是世界上受极端天气洪涝灾害影响较 严重的国家之一,据1985~2002年的不完全统计,18年间中国(台湾资料缺)因 台风袭击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4310亿元以上(周俊华,2004)。中国沿海地区 的福建、浙江、上海、江苏等省市由于受9711号台风及其引发的风暴潮灾害的影响,经济损失超过300亿元(殷杰,2011)。沿海城市是我国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随着城市建成区的不断扩张,地表的持水、滞水及渗透能力减弱,对短时强降水的疏解抵御能力大幅下降,导致城市内涝灾害更易发生,防灾风险不断提高。 在我国沿海地区减灾防灾应对措施建设不足的形势下,提升城市抵御灾难的能力,保障城市安全,已经成为新世纪城市建设的首要目标。在城市空间规划与建设过程中,越来越重视防灾避险功能空间的营造,从规划初始周期即考虑到城市与所处自然环境的关系,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的应灾能力,是城市规划发展和研究的趋势。 1 我国沿海城市极端天气洪涝灾害特征分析 1.1 极端天气的致灾原理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天气和气候的状态严重偏离其平均态,在统计意义上属于小概率事件,但往往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较大影响的气候事件,包含台风、寒潮、热浪等。对于我国沿海地区,对城市防灾造成主要影响的是台风、超强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由于我国沿海紧邻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频繁,伴随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显著影响,每年夏季极易形成台风、超强台风等极端天气,并引发洪涝灾害,对沿海城市的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极端天气的致灾原理主要包含台风暴雨致灾、台风风暴潮致灾和人为因素致灾三项。其中台风暴雨致灾是台风极端天气引发洪涝灾害的最主要因素,国内外不少极端暴

西北常见自然灾害

西北地区自然灾害 历史上西北地区自然灾害频繁,许多少数民族为了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对本民族的许多风俗不断进行能动的调整。 历史上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始终和自然灾害相伴,其中旱灾、雹灾、风灾的危害最大。游牧生产的环节少、周期长、品种单一,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比农业生产要低。所以少数民族不可能从生产领域完全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同时也需要比农业民族在生活领域做出更多的能动性调整,以抵御畜牧生产不能“过滤”掉的灾情。 1自然灾害对少数民族生产的影响 历史上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生产以畜牧业为主,其产品较单一,牛、羊、马占了畜牧业产品的绝大多数。 我国西北地区以广大的西北黄土高原区和风沙干旱区为特色,黄土高原区灾害类型很多,如旱灾、水土流失、暴雨、滑坡、地裂缝、病虫,鼠害及地震等等。平均2至3年就有一次较大旱灾发生,西北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形成的土壤侵蚀量可达1-2万吨/平方公里。西安城内地裂缝的再生与发展,不断破坏城市建设。西北地区滑坡很多,灾害严重的大滑坡有:黄河上游青海省境内龙羊峡于1943年发生的大滑坡,滑坡体达2.7亿立方米,顷刻之间土体滑移2.6公里,堵断黄河,死亡213人,毁耕地1000亩。1983年3月7日甘肃省临夏的洒勒山大滑坡,滑体6000万立方米,掩埋了3个村庄,死亡237人。另外,宝成铁路沿线在暴雨季节也是经常发生滑坡的地区。 黄土高原区也是多地震区,从宁夏的石咀山、银川到中宁、,中卫,直到海原、天水是著名的南北地震带的北段。1920年12月16日发生在宁夏海原的8.5级大震,强烈震动持续了十几分钟,造成山崩地裂,河流雍塞,交通中断,房屋倒塌,景象十分凄惨。在这次地震中死亡了24万余人。 另外,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帕米尔高原等也是强震发育区,历史震害十分严重。西北地区干旱、风沙等灾害也是十分严重的,影响着交通运输和农、林、草原的开发。此外,冬春季高原冷雪害也十分突出 西北地区以广大。 西北地区的风沙灾害也很严重,影响交通运输和农、林、草原的种植养护;冬春季高原冷雪灾害突出,给牧业造成重大损失。(2002-2-5) 为了揭示西北地区暴雨的时空演变特征,利用该地区109个站44年(1961—2004年)的日降水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地区暴雨的气候变化。研究指出,西北地区平均每年有40站次的暴雨;暴雨频次最少的地方在中西部,最多的地方在东部;4—11月都可能出现暴雨,其中6—9月占93.1%。暴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年际差异较大,最早可发生在4月初,最迟到7月中旬发生;最早8月初结束,最迟11月中旬结束。区域性暴雨平均每年发生4.7场次,主要发生在6—9月;第一场区域性暴雨平均日期为7月2日,最早出现在4月初,最迟在9月下旬;最后一场区域性暴雨平均日期为8月31日,最早结束于6月中旬,最迟结束于10月中旬 2003年冬季(2002年12月-2003年2月),受强冷空气频繁影响,内蒙古出现近30年罕见的大范围降雪、降温天气,且持续时间长,个别地区出现暴雪,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等牧区发生雪灾。其中锡盟牧区在2002年10月下旬,大部地区已形成积雪,局部出现雪灾,12月中、下旬由于出现持续强降雪、降温天气,致使雪灾范围不断扩大,最大积雪深度达20~40厘米;进入1月份,灾情加重,到2月底牲畜仍无法出牧采食。 2005年春季,全国共出现5次沙尘暴天气过程。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出现在4月27~28日,内蒙古二连浩特、阿巴嘎旗、满都拉、锡林浩特出现了强沙尘暴。

《自然灾害统计制度》2019年修订

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征求意见稿,2019年10月3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 2019年月

本统计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目录 一、总说明 (1) (一)调查目的。 (1) (二)统计范围。 (1) (三)主要内容。 (1) (四)调查方法。 (1) (五)组织实施。 (1) (六)报送要求。 (2) (七)统计资料公布。 (4) 二、报表目录 (6) 三、调查表式 (8) 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统计快报表及附表(1-5) (8) 救灾工作情况统计快报表 (23) 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统计年报表及附表(1-5) (25) 救灾工作情况统计年报表 (34) 受灾地区基础指标统计年报表 (37) 受灾人员冬春生活需救助情况统计表 (39) 受灾人员冬春生活已救助情况统计表 (40) 因灾死亡失踪人口一览表 (41) 因灾倒塌损坏住房户一览表 (43) 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政府救助人口一览表 (45) 四、附录 (46) (一)灾害种类术语解释。 (46) (二)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规程。 (47) (三)附则。 (4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