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2章中国的自然灾害2.5中国的生物灾害教学案选修5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2章中国的自然灾害2.5中国的生物灾害教学案选修5

2.5 中国的生物灾害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生物灾害的地理分布。

2.了解我国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

3.了解我国生物入侵情况及危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对课本的预习,让学生与大家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了解。通过举例说明和互相交流.做好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的梳理引导,并给予积极评价.

二、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农作物病虫害

1.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病虫害有小麦的①________、水稻的稻瘟病以及棉花的②____________等。

2.农作物病虫害东部重于西部。

3.棉铃虫广泛分布于我国主要棉花产区,③_____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____受害尤其严重。

4.我国水稻灾害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知识点二、森林病虫害

1.主要害虫:危害我国森林最主要的虫害为⑤__________。

2.分布:松毛虫发生频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知识点三、蝗灾与鼠害

1.蝗灾

(1)类型:蝗灾中危害最严重、成灾率最高的是⑩______,俗称“⑪________”,其中东亚飞蝗主要分布在⑫______和⑬________沿海各省,对我国危害最大。

(2)蝗灾重灾区:⑭________平原的农业区。

(3)蝗灾的发生与旱涝的关系:在一些年份,若前期⑮____________利于雌蝗产卵,后期⑯________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 2.鼠害

⑦25℃ ⑧400~500⑨10~25℃ ⑩飞蝗 ⑪蚂蚱 ⑫华北 ⑬华东⑭黄淮 ⑮干旱少雨 ⑯多雨 ⑰华北 ⑱华南⑲小家鼠 ⑳青藏 ○21东北 ○22黄鼠 三、合作探究

1.1979年,美国白蛾从辽宁丹东进入我国,随后相继在鲁、陕、冀、沪等地出现,对这些地区的园林绿化和林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它们的四龄幼虫可危害300多种植物,具有暴食性,成片的树林常被横扫一光。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今后我国在引入新的物种时应注意什么?

提示:这说明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该现象称为“生物入侵”。对此应该不盲目从国外引入新生物;加强生物的入关检疫;大力铲除入侵的有害生物。

2.人们利用化学药剂进行灭鼠,但收效甚微,为什么?

提示:①化学防治易造成新的环境污染;②易杀伤鼠类的天敌;③使鼠虫产生抗药性。 探究点1 农作物病虫害的成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有1200余种,对农作物的危害巨大。

材料二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外来生物入侵日益加剧,造成原有生物群落的衰退,导致农、林、牧、渔业损失严重,威胁全球的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类生命健康。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目前有400多种外来物种“全面”入侵我国,我国已成为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十几年来,新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至少有20余种,平均每年

新增约两种。

(1)我国农作物病虫害中,对小麦、水稻、棉花危害最大的分别是什么?

(2)简述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灾情的区域分布特点及外来生物入侵的特点。

提示:(1)小麦锈病、稻瘟病、棉铃虫病。

(2)分布特点:农作物病虫害东部重于西部。入侵种类多、蔓延范围广、造成危害大、经济损失大。

反思归纳农作物病虫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提示:从左往右,从上到下依次是:抗虫性农药天敌增殖

探究点2 蝗灾的发生条件与地区分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①飞蝗灾害是指飞蝗种群数量激增,并且成群迁飞为害,造成重大农业损失的自然灾害。飞蝗俗称蝗虫、蚂蚱、蚱蜢等。在我国发生的主要有三种:东亚飞蝗、亚洲飞蝗、西藏飞蝗,以东亚飞蝗危害最甚。

②东亚飞蝗是我国历史上危害最大的害虫,发生地分布区域极广,但是经常或有发生基地的蝗区,主要在河北、天津、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省市的低洼地带。

③亚洲飞蝗主要分布于蒙、新高原区的低洼地带。

④西藏飞蝗主要分布于西藏的雅鲁藏布江流域或草滩地带。

(1)我国飞蝗灾害多发区在地形上有何共同特点?

(2)东亚飞蝗危害大,发生地区广,但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试结合本区的气候、地形、土壤等条件分析其原因。

提示:(1)蝗灾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气候、地形、土壤等条件。地形上低洼地带是我国蝗灾的多发区。

(2)黄淮海平原地处我国暖湿季风气候区,旱涝灾害频发;地形由斜缓平原、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组成,涝洼地、盐碱荒地、沙荒地多;土壤的水分及温度等条件比较有利于虫卵的孵化。

反思归纳蝗灾的发生条件与地区分布

提示:干旱少雨多雨蝗虫幼虫成长黄淮平原

四、当堂测试

1.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空间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

①东部重于西部②夏季重于秋季③南部重于北部

④冬季重于春季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下列属于我国棉铃虫常年重发区的是( )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

C.辽宁D.四川

3.黄淮平原农业区域为重蝗灾区的原因主要是( )

A.农药灭虫效果差B.旱涝灾害多发

C.飞蝗天敌少D.周边地区飞入多

4.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是 ( )

A.原始森林面积大B.森林树种组成多

C.单一人工林太多D.森林抗虫害能力差

5.我国东北地区农林区病虫害较少的原因是 ( )

A.纬度高,气温低B.生物天敌多

C.人口多,诱捕多D.农业灭害强

6.关于我国鼠灾的正确叙述是( )

A.亚洲东部喜湿鼠类包括小家鼠、黄鼠等

B.亚洲东部喜湿鼠类危害区包括华东和华南的全部、东北、华北和西南区的大部

C.亚洲中部耐旱鼠类危害区的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

D.我国鼠灾发生面积广、种类多、危害大,主要危害林业

7.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16年进入春季以来,内蒙古巴林右旗草原鼠害发生面积66万亩,严重发生面积46万亩,最高密度达到每公顷1080只。

(1)由材料可知,我国鼠害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国鼠害地域差异显著,可分为两大鼠类危害区。其一是____________,其二是______________,在材料中所提到的鼠类危害区属于____________。

(3)鼠类对草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草场过载与鼠害加剧有无关系?为什么?

(4)画出草地鼠害与草场退化恶性循环示意图。

提示:1.A [注意题干要求是空间分布特点。]

2.A [棉铃虫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主要棉花产区,以黄河流域和新疆棉产区受害尤为严重。]

3.B [蝗虫的发生与旱涝关系密切,黄淮平原又是旱涝灾害多发区,因此成为重蝗灾区。]

4.C [单一人工林易遭受病虫害。]

5.A [东北农林区有别于我国其他地区的一大优点就是病虫害少,这和它所处的纬度

位置有很大关系,由于纬度高,冬季漫长而寒冷,病虫难以越冬,因此,东北有发展绿色农业基地的有利条件。]

6.B [我国的鼠灾具有面积广、种类多、危害大的特点,其主要危害农作物、草原、森林和人体健康;其中亚洲东部喜湿鼠类,包括褐家鼠、小家鼠,集中分布于东北、华北和西南区的大部、华东和华南的全部;亚洲中部耐旱鼠类包括小家鼠、黄鼠等,集中分布于西北大部,青藏高原大部,以及东北和华北区的边缘地带。]

7.(1)降水少,气候干旱地区广草场植被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为鼠类提供有利的生存环境

(2)亚洲东部喜湿鼠类危害区亚洲中部耐旱鼠类危害区亚洲中部耐旱鼠类危害区

(3)一是使草原生产能力下降,二是破坏草原生态。草场过载与鼠害加剧有关系;其原因为草原过载,会导致草场退化,进而使鼠害加剧。

(4)过度放牧→草场退化→鼠害发生→老鼠挖掘啃食草地

解析本题以时事材料为基础考查我国鼠灾的形成、分布和危害。从材料可知鼠害的形成和干旱的环境有关。在草原区的主要鼠种为亚洲中部的耐旱鼠,如小家鼠和黄鼠等,其存在会使草原退化,并和过度放牧的人类活动共同形成恶性的循环过程。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内容?

提示:

2.5 中国的生物灾害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生物灾害的地理分布。

2.了解我国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

3.了解我国生物入侵情况及危害。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农作物病虫害

1.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病虫害有小麦的①________、水稻的稻瘟病以及棉花的②____________等。

2.农作物病虫害东部重于西部。

3.棉铃虫广泛分布于我国主要棉花产区,③_____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____受害尤其严重。

4.我国水稻灾害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知识点二、森林病虫害

1.主要害虫:危害我国森林最主要的虫害为⑤__________。

2.分布:松毛虫发生频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知识点三、蝗灾与鼠害

1.蝗灾

(1)类型:蝗灾中危害最严重、成灾率最高的是⑩______,俗称“⑪________”,其中

东亚飞蝗主要分布在⑫______和⑬________沿海各省,对我国危害最大。

(2)蝗灾重灾区:⑭________平原的农业区。

(3)蝗灾的发生与旱涝的关系:在一些年份,若前期⑮____________利于雌蝗产卵,后期⑯________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

2.鼠害

1.1979年,美国白蛾从辽宁丹东进入我国,随后相继在鲁、陕、冀、沪等地出现,对这些地区的园林绿化和林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它们的四龄幼虫可危害300多种植物,具有暴食性,成片的树林常被横扫一光。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今后我国在引入新的物种时应注意什么?

2.人们利用化学药剂进行灭鼠,但收效甚微,为什么?

探究点1 农作物病虫害的成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有1200余种,对农作物的危害巨大。

材料二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外来生物入侵日益加剧,造成原有生物群落的衰退,导致农、林、牧、渔业损失严重,威胁全球的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类生命健康。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目前有400多种外来物种“全面”入侵我国,我国已成为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十几年来,新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至少有20余种,平均每年新增约两种。

(1)我国农作物病虫害中,对小麦、水稻、棉花危害最大的分别是什么?

(2)简述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灾情的区域分布特点及外来生物入侵的特点。

探究点2 蝗灾的发生条件与地区分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①飞蝗灾害是指飞蝗种群数量激增,并且成群迁飞为害,造成重大农业损失的自然灾害。飞蝗俗称蝗虫、蚂蚱、蚱蜢等。在我国发生的主要有三种:东亚飞蝗、亚洲飞蝗、西藏飞蝗,以东亚飞蝗危害最甚。

②东亚飞蝗是我国历史上危害最大的害虫,发生地分布区域极广,但是经常或有发生基地的蝗区,主要在河北、天津、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省市的低洼地带。

③亚洲飞蝗主要分布于蒙、新高原区的低洼地带。

④西藏飞蝗主要分布于西藏的雅鲁藏布江流域或草滩地带。

(1)我国飞蝗灾害多发区在地形上有何共同特点?

(2)东亚飞蝗危害大,发生地区广,但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试结合本区的气候、地形、土壤等条件分析其原因。

三、当堂测试

1.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空间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

①东部重于西部②夏季重于秋季③南部重于北部

④冬季重于春季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下列属于我国棉铃虫常年重发区的是( )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

C.辽宁D.四川

3.黄淮平原农业区域为重蝗灾区的原因主要是( )

A.农药灭虫效果差B.旱涝灾害多发

C.飞蝗天敌少D.周边地区飞入多

4.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是 ( )

A.原始森林面积大B.森林树种组成多

C.单一人工林太多D.森林抗虫害能力差

5.我国东北地区农林区病虫害较少的原因是 ( )

A.纬度高,气温低B.生物天敌多

C.人口多,诱捕多D.农业灭害强

6.关于我国鼠灾的正确叙述是( )

A.亚洲东部喜湿鼠类包括小家鼠、黄鼠等

B.亚洲东部喜湿鼠类危害区包括华东和华南的全部、东北、华北和西南区的大部

C.亚洲中部耐旱鼠类危害区的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

D.我国鼠灾发生面积广、种类多、危害大,主要危害林业

7.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16年进入春季以来,内蒙古巴林右旗草原鼠害发生面积66万亩,严重发生面积46万亩,最高密度达到每公顷1080只。

(1)由材料可知,我国鼠害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国鼠害地域差异显著,可分为两大鼠类危害区。其一是____________,其二是______________,在材料中所提到的鼠类危害区属于____________。

(3)鼠类对草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草场过载与鼠害加剧有无关系?为什么?

(4)画出草地鼠害与草场退化恶性循环示意图。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内容?

选修5第2章第4节我国的虫灾与鼠灾学案

选修5第2章第4节我国的虫灾与鼠灾学案 课前温故知新 【课标要求】 列举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学习目标】 掌握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特点、种类、分布及危害。 【学习重点】 蝗灾和鼠灾的危害和分布 【学习难点】 蝗灾的成因 【学习流程】 课前: 1、回顾旧知,预习新课 2、课前朗读,订正学案 课堂: 1、新课导入,明确目标(5min)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0min) 3、分组展示,相互纠错(10min) 4、相互评价,归纳总结(15min) 5、当堂检测,巩固训练(10min) 【自主学习】 一、我国生物灾害的特点 1.种类繁多:病、虫、鼠等多种灾害。 2.灾情严重:________、破坏草原和森林。 3.区域差异大:由于各地的________、生态环境、________和耕作栽培制度不同,生物灾害的发生、流行以致成灾都有很大的区域差异。 二、我国的虫灾 1.我国的害虫主要有________害虫和________害虫两大类。 2.________对我国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最严重。近年来,我国有河北、________、山东、________和新疆等10多个省区发生了程度不同的蝗灾。 3.蝗灾的分布:我国蝗区的四个类型 (1)滨湖蝗区:分布在________、江苏、________和内蒙古。 (2)沿海蝗区: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 (3)内涝蝗区:分布在________、邢台、________,________、德州。 (4)河泛蝗区: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水系流域。 三、我国主要的鼠灾 1.我国有害鼠类的主要危害区 (1)喜湿鼠类危害区:华东和________区的全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区的大部,以及________的少数地区。 (2)耐旱鼠类危害区:________区的大部,________的大部以及________和华北区的边缘地带。2.农田鼠害和草原鼠害。我国的农田鼠害十分严重,主要是危害________生长。我国草原鼠害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

高中地理选修五 人教版自然灾害word版教参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学习目标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形成条件 理解自然灾害的影响 能够说明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及其原因 重点难点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影响; 课前导学 1.概念 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自然灾害系统的构成 自然灾害系统是具有复杂特性的地球表层自然异变系统,由致灾因子、受灾体、孕灾环境和灾情共同组成,灾情的形成是前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4.自然灾害的两种属性 自然灾害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灾害发生在自然界,社会属性是指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也可以把自然灾害理解为自然现象的发生超越了人类的适应能力,从而危害到人类社会,二者的关系为:自然异变是诱因(自然属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社会属性)。 [随名师·细解教材] 灾情的大小通常以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为衡量标准,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等。 1.人员伤亡 (1)自然灾害对人员的伤害: 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是自然灾害产生的最严重后果,因此人是防灾、救灾中的首要防救对象。 (2)人员伤害的人群差异: 人员在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健康状况等方面存在差异,会导致个

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因此,同样强度的灾害发生时,人员伤亡情况不同,具体如下图: 2.财产损失 (1)直接经济损失: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的损毁。 (2)间接经济损失:是指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机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如下图所示: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1)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的灾情特点: 作为受灾体,自然资源和环境与人、财产相比具有不同特点,因此受灾后所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1)差异性的表现: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2章中国的自然灾害2.5中国的生物灾害教学案选修5

2.5 中国的生物灾害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生物灾害的地理分布。 2.了解我国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 3.了解我国生物入侵情况及危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对课本的预习,让学生与大家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了解。通过举例说明和互相交流.做好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的梳理引导,并给予积极评价. 二、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农作物病虫害 1.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病虫害有小麦的①________、水稻的稻瘟病以及棉花的②____________等。 2.农作物病虫害东部重于西部。 3.棉铃虫广泛分布于我国主要棉花产区,③_____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____受害尤其严重。 4.我国水稻灾害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知识点二、森林病虫害 1.主要害虫:危害我国森林最主要的虫害为⑤__________。 2.分布:松毛虫发生频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知识点三、蝗灾与鼠害 1.蝗灾 (1)类型:蝗灾中危害最严重、成灾率最高的是⑩______,俗称“⑪________”,其中东亚飞蝗主要分布在⑫______和⑬________沿海各省,对我国危害最大。 (2)蝗灾重灾区:⑭________平原的农业区。

(3)蝗灾的发生与旱涝的关系:在一些年份,若前期⑮____________利于雌蝗产卵,后期⑯________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 2.鼠害 ⑦25℃ ⑧400~500⑨10~25℃ ⑩飞蝗 ⑪蚂蚱 ⑫华北 ⑬华东⑭黄淮 ⑮干旱少雨 ⑯多雨 ⑰华北 ⑱华南⑲小家鼠 ⑳青藏 ○21东北 ○22黄鼠 三、合作探究 1.1979年,美国白蛾从辽宁丹东进入我国,随后相继在鲁、陕、冀、沪等地出现,对这些地区的园林绿化和林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它们的四龄幼虫可危害300多种植物,具有暴食性,成片的树林常被横扫一光。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今后我国在引入新的物种时应注意什么? 提示:这说明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该现象称为“生物入侵”。对此应该不盲目从国外引入新生物;加强生物的入关检疫;大力铲除入侵的有害生物。 2.人们利用化学药剂进行灭鼠,但收效甚微,为什么? 提示:①化学防治易造成新的环境污染;②易杀伤鼠类的天敌;③使鼠虫产生抗药性。 探究点1 农作物病虫害的成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有1200余种,对农作物的危害巨大。 材料二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外来生物入侵日益加剧,造成原有生物群落的衰退,导致农、林、牧、渔业损失严重,威胁全球的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类生命健康。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目前有400多种外来物种“全面”入侵我国,我国已成为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十几年来,新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至少有20余种,平均每年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5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简介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造成的灾情严重。中国自然灾害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有明显的南北不同和东西分异。广大的东部季风区是自然灾害频发、灾情比较严重的地带,华北、西南和东南沿海是自然灾害多发区。中国的地震、洪灾和旱灾等灾害对我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危害。生态环境的整体恶化,大大加重了中国自然灾害的严峻程度;生态资产的明显短缺、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已成为推动自然灾害在空间上蔓延、在时间上加剧的重要原因。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这部分内容作为《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单独成章,目的是使高中学生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概况,理解自然灾害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而渗透国情教育,培养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观。本章的编写主要遵循了以下指导思想。 (一)与学生素质教育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从区域国情知识角度突出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形成机制和危害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形成机制和危害,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是帮助高中生了解国情、树立因地、因时的减灾区域观和对其进行安全教育的知识基础。因此,教材以渗透国情教育为根本出发点,以区域为背景,在总结了我国自然灾害特点的基础上,对我国常见的五种自然灾害分别进行了阐述,既注重了知识的纵向联系,又突出了区域差异,立足于使高中生能够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中国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增强高中生的防灾意识和用科学的发展观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二)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从自然灾害系统角度突出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学的研究核心是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地域系统,自然灾害系统是地球表层自然与人文相互作用的变异系统。本章从地理理论思维和视角,从自然灾害系统角度反映灾害科学的内容。教材中贯穿人地相互作用关系的主线,较系统地介绍了各种自然灾害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和灾情,但着重要求学生深入分析人类活动对各种灾害的影响。如:“中国的水文灾害”一节介绍了洪水灾害的分布地区、影响因素及灾情,重点针对1998年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比1954年大得多,但人员伤亡、大堤决口的数量和淹没范围都小得多这一现象,对1954年和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进行对比,以揭示人类活动参与的结果。即一方面说明防洪工程发挥了作用,综合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有效的抗洪抢险。另一方面说明中下游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资产密度加大,所以造成的经济损失极为严重。不合理的砍伐树木、围湖造田建垸等人类行为也是成灾的原因之一。这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地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发生、防治起到的正负作用以及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高二选修5教学案:第二章_第四节_中国的生物灾害_word版有答案

第四节中国的生物灾害 虫害的分布与危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 (元)至正十九年(1353年),五月,山东、河东、河南、关中等处,蝗飞蔽天,人马不能行,所落沟堑尽平。(蝗)食禾稼草木俱尽。所至蔽日,碍人马不能行。填坑堑皆盈。饥民捕蝗以为食,或曝干而积之…… 思考探究:上述材料记录了我国哪种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状况? 提示:蝗虫灾害。 ——————基础知识要记牢——————— 1.蝗虫 (1)特点:群聚群迁;集群庞大;远距离迁飞。 (2)危害:在迁飞过程中,蝗群片刻工夫就会把一大片庄稼吃成光秆,对农作物造成毁灭性的灾害。 (3)分布:我国历史上蝗灾的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的沿海滩涂,黄、淮、海河的沿岸滩地,河北、山东的低洼地区。 (4)防治: 化学防治:包括飞机喷药、地面喷药和撒放毒锌等方法。 生物防治:包括牧鸡食蝗和微孢子虫灭蝗等方法。 2.水稻螟虫 (1)特点:是我国南方水稻的主要害虫。近年来,水稻螟虫在我国的发生范围正在扩大,暴发频率增高,危害不断加重,而且有向北方扩散的趋势。 (2)危害:从幼虫起就能钻入稻株的叶鞘和茎秆中,取食营养物质,造成水稻枯鞘、枯心,严重时会导致水稻大面积死亡。 (3)防治:

①农业防治:包括清除田间杂草、合理排灌水、选用抗虫品种等。 ②生物防治:主要措施是放养水稻螟虫的天敌。 ③化学防治:主要措施是喷洒农药。 3.黏虫 (1)危害对象:黏虫危害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高粱、谷子、豆类、棉花、甜菜、白菜等。 (2)危害:黏虫危害严重时,可将农作物的叶片全部吃光,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 (3)发生与分布:我国平均每年发生四次大规模黏虫灾害,主要分布在华南到东北的广大东部地区,在西北、西南地区也时有发生。 (4)防治: ①人工杀虫:包括食物诱杀和灯光诱杀等。 ②生物防治:包括保护和利用天敌等。 ③化学防治:措施主要是喷洒农药。 4.松毛虫 (1)危害对象:松毛虫是危害我国森林的主要害虫。 (2)特点:危害大,每年松毛虫成灾面积约200万公顷,减少林木产量300万立方米。 (3)危害:不仅对我国森林工业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农作物虫害形成的原因 二、我国的蝗灾 水、旱、蝗虫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农业自然灾害,蝗虫的发生、分布与旱涝关系密切,具体如下图所示:

《志鸿优化设计》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人教版):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选修 5 自然灾难与防治 考纲呈现 名师解读 1.主要自然灾难的类型与分布 (1)自然灾难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2)世界主要自然灾难带的分布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难 (1)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难的产生气制与发生过程 (2)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难的形成缘由 3.自然灾难与环境 (1)同一自然灾难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2)我国自然灾难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4.防灾与减灾 (1)应对自然灾难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2)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1.结合我国近年来自然灾难频繁发生的现实,考查我国自然灾难多发的缘由,主要自然灾难的分布、危害及防备 2.依据图文材料,以我国或世界重大自然灾难大事为背景,考查诸如地震、泥石流、洪涝、雪灾等自然灾难的成因、危害及防治对策 一、自然灾难与人类活动 1.自然灾难及其影响 (1)概念 指由于____特殊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____失稳、____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大事。 (2)形成条件 (3)灾情大小 取决于________的环境、________的因子和______的客体。 (4)影响 ⎩⎪⎨⎪⎧⎭ ⎪⎬⎪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与环境破坏受社会经济进展水平和防灾抗灾力气的,影响,危害程度存在______差异 特殊提示:经济进展水平与灾情强度的关系 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经济进展水平、灾难种类(强度)、减灾力气。一般而言,经济进展水平、灾难种类(强度)与灾情成正比,减灾力气与灾情成反比,人类社会不同进展阶段,由于以上三因素存在着较大差异,成灾特点是不同的,对应关系如下。 2.主要自然灾难的形成与分布 (1)气象灾难 (2)地质灾难 (3)水文灾难 ②风暴潮:指由于________扰动,引起海岸水面特殊上升,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4)生物灾难 ①病害:________病害、森林病害。 ②虫害:农作物虫害、森林虫害。 ③鼠害。 (5)世界主要自然灾难带 ①________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难带。 ②20°N ~50°N 之间的环球自然灾难带。 特殊提示:自然灾难的群发和群聚现象 自然灾难往往相对集中地发生在某个时段或某个区域内,形成群发和群聚现象,规律总结如下。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_36

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 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2.分析洪水灾害、风暴潮等灾害的形成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洪水灾害的特点、分布、成因与危害。 (2)掌握风暴潮灾害的类型、时空差异和危害。 (3)掌握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联系气候、地貌和水文因素,分析我国洪涝灾害的形成和分布。 (2)结合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分析风暴潮的时空差异和危害。 (3)联系长江流域的水文灾害,分析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灾情状况与解决对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我国国情,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建立良好的人地共存和协调发展关系。教材分析 第二章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和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而本节的水文灾害是其中的一种,所以是本章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节主要介绍对我国危害最大的两种水文灾害——洪涝灾害和风暴潮灾害。其中洪涝灾害是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我国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而西高东低的地形地势特点又决定了我国河流自西向东流的水文特点,因此东部季风区降水多,且暴雨集中,加上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洪涝灾害严重,而东部地区是我国人口密集区,乱砍滥伐,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於积,河床抬高,围湖造田,使湖泊对干流的调蓄能力也在下降,洪涝灾害越来越严重。我国东部海岸地带同时还受台风带来的风暴潮的影响,这里人口密集、经济繁荣,又加大了灾情的严重性。因此,联系中国的气候、地貌和水文等知识以及人类活动影响分析中国水文灾害的特点、分布和形成原因是本节的重点,而中国水文灾害的形成原因又是本节内容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地理 2.5 中国的生物灾害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中国的生物灾害 教学目标: 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生物灾害的地理分布。 2。基于洪涝和旱灾对农业的危害,理解生物灾害加剧我国农业灾情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农业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 2.知道我国病虫害多发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知道严格控制有害生物进入国门的重要性。 难点:我国病虫害多发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各种图片、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图示分析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说明: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灾害不仅种类多,而且危害大,每年给我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农作物病虫害 1、特点:种类多,危害大,灾情东部重于西部。 2、危害:不仅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还导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几种病虫害及其分布: (1)小麦锈病(包括条锈、叶锈和秆锈)——是中国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小麦病害, 西部,南部重于北部。 ②水稻生产的三大病害(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的主要分布区。 ①棉铃虫广泛分布于我国主要棉花产区,黄河流域棉产区和新疆棉产区受害尤其严重。 ②棉花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危害棉花的主要害虫有棉铃虫、棉红铃虫、棉蚜虫和棉红蜘蛛。其中棉铃虫是中国棉花的重大致灾害虫,在我国三大主产棉区均有发生。 ③棉铃虫灾害损失巨大。 二、森林病虫害 说明:我国幅员广阔,但森林面积相对较少,仅占土地总面积的20%,其中天然林地面积更少。而森林病虫害时有发生,且危害严重,对区域生态环境安全造成威胁。 1、危害:导致林木生长量减少,森林枯死,不仅对我国森林工业造成极大损失,而且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 2、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主要是大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样性丰富的原始森林,使森林对有害生物的自控能力降低。

地理新人教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材分析.

地理新人教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写思路 在以往的“教学大纲”中与自然灾害及防治有关的内容多是分散在各章中间断出现的,此次地理《课程标准》将“自然灾害与防治”作为一个比较独立、完整的模块出现在高中地理选修的七个模块之中,成为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修教材中相关内容的拓展与延伸。这可以说是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一个新亮点。 1依据“课程标准”设置教材章节内容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全面贯彻教育部2003年制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的精神,教材内容体系结构完全依照“课标”的内容要求设置。如下表

2、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也始终贯穿新课标的理念 (1)学习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除基础知识外,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等。 (2)力求培养学生具备现代公民的地理素质 使学生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和发展地理 思维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教育学生逐步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

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确认识和评价自然灾害与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形成健康情 感、积极态度正确行为方式和地理价值观念 二、教材整体框架 自然灾害与防治”的依据《课程标准》分为四章,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较为系统 地里了解自然灾害方面的知识,每章都有相对独立的内容,但它们之间又有密切联系。其中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与分布”是学习一些有关自然灾害的基础知识,为后面章节的学习奠 定基础;“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列举了众多对人类影响较大的灾害实例;“自然灾害与环 境”侧重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与分布进行理性分析;“防灾与减灾”是学习本模块的最 终目的。 < 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与分布 自然灾害与防治 (基础知识) (众多实例) 自然灾害与环境 (理性分析)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世界主要自然中国主要的地质灾害 中国主要的气象和洪涝灾害 中国主要的生物灾害 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区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中国自然灾害多发区与环境特点 防灾与减灾 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与救治 (最终目 的)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高中地理知识点-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中国的水文灾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5 [人教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 教学目标: 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洪水灾害的地理分布。 2.从自然原因(孕灾环境)和人文原因(受灾体)的相互关系上,理解长江中下游构成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3.结合中国人口和耕地的分布特点,阐述中国水文灾害灾情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洪涝灾害和风暴潮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灾情特点 ②长江中下游地区构成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难点:长江中下游地区构成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图片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我国海陆兼备,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落差大,主要河流东流入海。东部平原和低地集中,是我国江河洪水和雨涝灾害易发的区域。沿海地区主要受风暴潮、海浪、海水入侵等水文灾害的影响。 一、洪水灾害 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 我国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致灾因子)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数在4天以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其中武汉、长沙、南昌、福州、南宁、广州、海口、香港、澳门、台北等城市是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 2、暴雨洪水——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1)暴雨成因:台风、锋面等天气系统带来的暴雨 (2)发生时间:与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图2.19表明我国洪水频率在5次以上的城市分布状况。 结合河流分布,可以看出: ①根据洪水的来源,洪水灾害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和冰凌洪水等。 ②融雪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山区。受气温升高制约,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每年的4—5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发生在7~8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五中国的自然灾害2.5作业Word版含答案

第五节中国的生物灾害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基础巩固 1下列全国性商品粮生产基地中,小麦锈病、稻瘟病均频繁发生的是() A.江淮地区 B.三江平原 C.江汉平原 D.洞庭湖平原 解析: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有害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大。各地农作物病虫害的种类地区差异明显。其中,江汉平原是小麦锈病和稻瘟病的重灾区。 答案:C 2关于我国水稻病害的正确叙述是() A.主要分布在南岭以南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B.稻瘟病、纹枯病和锈病被称为水稻生产的三大病害 C.长江以南双季稻种植区危害最为严重 D.北方无水稻病害发生 解析:水稻病害主要发生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被称为水稻生产的三大病害;北方有水稻生长,因此也有水稻病害的发生。 答案:C 3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空间分布的基本特点是() A.东部重于西部 B.夏季重于秋季 C.北部重于南部 D.冬季重于春季 解析:注意题干中问的是空间分布特点。 答案:A 4下列虫灾对我国林业发展造成严重危害的是() A.黏虫 B.松毛虫 C.蝗虫 D.稻螟 解析:危害我国森林最主要的害虫为松毛虫。 答案:B 我国黄淮地区曾由于久未降雨,水位降低,天气变干,出现大量适于某种害虫生活和繁殖的荒地、草滩,引发害虫灾害。据此完成第5~6题。 5材料中提到的“某种害虫”应为() A.老鼠 B.蝗虫 C.松毛虫 D.黏虫

6此种害虫大量繁殖的自然因素是() A.农作物众多 B.害虫天敌多 C.气象条件有利 D.人类防虫害意识差 解析:与旱灾链发的生物灾害是蝗虫灾害。 答案:5.B 6.C 7与草原鼠灾互为因果的是() A.毁林开荒 B.乱伐森林 C.过度放牧 D.过度抽取地下水 解析:在正常情况下,鼠类的种群数量保持动态平衡,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了破坏,才导致了鼠害的发生,而鼠害又进一步加剧了草原的退化。 答案:C 8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的害虫主要有农作物害虫和森林害虫等 B.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也日趋严重 C.低温造成的蚜虫灾害是气象灾害,不属于虫灾 D.在虫灾中,蝗灾对我国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 解析:低温造成的蚜虫灾害属于虫灾。 答案:C 9下列有关鼠类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鼠类会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 B.鼠类传播禽流感,危害人类健康 C.森林鼠和草地鼠分别破坏森林和草原 D.鼠类糟蹋粮食,造成农作物减产 解析:禽流感主要是由禽类传播,因此不属于鼠灾危害。 答案:B 10读“中国松毛虫危害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危害我国森林的松毛虫主要有、、、、 五个种类。 (2)我国松毛虫发生频率有明显的差异。在海拔低于米、平均气温以上的地区为松毛虫常发区;海拔米、气温在的地区为偶发区。

高中地理 第2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第5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学案 中图版5

第五节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课标要求 1.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2.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课标解读 1.回顾所学知识,总结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的地域差异。 2.结合实例,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的地域差异的原因. 3.运用案例,对比分析同一自然灾害在不同区域造成危害的差异及成因。 4.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六大自然灾害区的划分依据及各自的范围、主要灾害。 ●新课导入建议 1976年7月28日在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整个唐山市顷刻间夷为平地,全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中断。唐山地震没有小规模前震,而且发生于凌晨人们熟睡之时,使得绝大部分人毫无防备,造成24。2万人死亡,重伤16。4万人,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一。而距唐山才110多千米的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由于在震前向群众宣传、普及了有关预测、预防地震,以及震后自救等方面的知识,创造了该县在唐山地震时无一人伤亡的奇迹.说明了同一种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会出现地域差异。利用以上材料引入新课。 ●教学流程设计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 1.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强度、破坏程度的地域差异。 2.了解我国六大自然灾害区的划分依据,以及每个灾害区的范围和主要灾害。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强度、破坏程度的地域差异。(重点) 我国六大自然灾害区的划分依据,以及每

3。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个灾害区的范围和主要灾害。(难点)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1.灾害地域差异 灾害分布 地震灾害105°E以西、华北及部分沿海地区及岛屿 洪涝灾害大江、大河中下游平原 气象灾害(旱灾)以西北、华北、华南、东北中部和西南的东南最严重 海洋灾害以东海海域最突出 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一、二级阶梯和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2。灾害危害程度的差异 (1)影响因素:自然灾害活动强度、人口和受灾财产等承灾体的类型、价值及其时空分布等。 (2)地域特点:东部省区损失大,中部省区居中,西部省区较小.西部地区自然灾害的直接危害较轻,但引发的资源、环境破坏效应最为显著. 1.强度相当的同一种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是否相同? 【提示】强度相当的同一种自然灾害由于发生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其危害程度可能大不相同.一方面,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自然地理背景不同;另一方面,各地区的人口密度、经济密集度、防灾减灾能力也不同。 自然灾害分区 根据中国孕灾环境主要自然灾害的种类组合以及灾情时空分布特点,可将我国划分为六个灾害区:海洋灾害区、东南沿海灾害区、东部灾害区、中部灾害区、西北灾害区、青藏高原灾害区。 2.西部地区自然灾害为什么具有更大的风险? 【提示】(1)从孕灾环境看:西部地区气候以干旱、半干旱为主,地形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2)从受灾体看:西部草原面积广阔,以畜牧业为主,经营粗放,靠天养畜,载畜量小。科技水平、经济水平差,抵御灾害的能力差.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问题导思】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新人教版高二选修5地理

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 学习目标 明目标、知重点 掌握洪水灾害的特点、分布、成因与危害。 掌握风暴潮灾害的类型、时空差异和危害。 理解我国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洪水灾害 【自主学习】 1.我国洪水灾害的状况 (1)总体特点: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2)分布特点 ①东部多,西部少。 ②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③山脉东坡、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2.类型 暴雨洪水 雨涝 成因 台风暴雨、梅雨锋暴雨 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时空 分布 时间:每年4~9月; 空间: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 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关中 地区、云贵高原部分地区 时间:雨季; 空间:东经110°以东,北纬 20°~45°的东部平原地区 比较 暴雨洪水是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 灾害 3.(1)状况⎩⎪⎨⎪ ⎧对农业影响最为严重东部平原地区威胁严重洪灾隐患加重、灾情日益严重 (2)原因 ①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河流蓄洪泄洪能力下降。 ②低洼地的开发和建设,低洼地的资产、人口等密度加大。

(3)措施 ①控制河流上游山地的水土流失。 ②控制低洼地的过多经济活动。 [图表导读] 1.读教材P37图2.18“中国多年平均日降水量≥50毫米的日数”、P38图2.19“中国洪水频率分布(1949~1989年)”、P39图2.20“中国重大洪水灾害点位示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洪水频率分布规律是什么?主要原因是什么? (2)我国乌鲁木齐深居内陆,为什么多年平均日降水量≥50毫米的日数较多? (3)暴雨频率出现较高的主要是哪些地区?主要原因是什么? (4)我国重大洪水灾害点位具有哪些社会经济特征? (5)为什么七大江河流域是我国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 提示:(1)频率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降水多,西北部降水少。 (2)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北麓,是西风及北冰洋南下气流的迎风坡,故降水较多。 (3)主要是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地区。这些地区多受台风影响,台湾还受山地迎风坡影响,多地形雨。 (4)重大灾害点位恰好是我国农业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工业、商业贸易发达地区,人口、交通、建筑密集地区,这些受灾体的脆弱性,加大了各点位灾情的严重性。 (5)我国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七大江河流域的中下游,这里工农业发达,人口和城市集中,洪涝可以导致严重灾情,因而是防洪的重点地区。 七大江河中上游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状况,使下游泥沙淤积,河道堵塞,直接影响中下游地区的防洪泄洪,因此,七大江河流域也是我国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 2.读教材P40图2.21“中国农作物水灾受灾面积与成灾面积年际变化(1978~2000年)”、图2.22“中国各省(市、区)农作物水灾受灾面积与成灾面积(1978~2000年)”,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00年之前,农作物水灾受灾面积与成灾面积年际变化特点是什么? (2)2000年农作物水灾受灾面积与成灾面积大幅减小,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3)京津沪三地农作物水灾受灾面积较小,为什么? 提示:(1)成波动上升趋势。 (2)水灾次数少,强度低。 (3)三地地域小,农作物种植面积小。 【合作探究】

2022届高三地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教案:选修部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Word版含解析

[最新考纲] 1.主要自然灾难的类型与分布:①自然灾难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②世界主要自然灾难带的分布。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难:①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难的产生气 制与发生过程;②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难的形成缘由。3.自然灾难与环境:①同一自然灾难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②我国自然灾难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4.防灾与减灾:①应对自然灾难的方法或应急措施;②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考纲解读] 1.以当前发生的重大地质灾难为背景材料,考查地质灾难的成因、危害、分布规律、防备措施等。2.以近几年影响我国的气象灾难为背景材料,考查分析气象灾难的成因、时空分布规律、防灾减灾措施及气象灾难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3.结合我国发生的特大洪涝灾难,分析我国洪水灾难的类型、成因、危害及洪水灾难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洪水灾难的防备措施,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方法。4.以一些新颖的时事(如海水入侵、咸潮等)作为背 景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原理,考查同学的学习探究、学问迁移力量。 微专题一主要自然灾难的形成与分布 疑难剖析 类型分布成因影响 热带气旋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 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 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 和美国东部海岸 ①宽敞的暖洋面(热带、副热 带);②充分的水汽;③下热 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 狂风、暴雨、风暴潮 干旱渐发性、降水不稳定的干 旱、半干旱地区,特殊是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 陆地区 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 异变引起的长时期无降水或 降水量少 水分极度缺乏 寒潮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 到初春季节 大范围的强冷空气入侵活动 消灭气温骤降、大风、 雨雪、霜冻等,有时还 带来暴风雪、沙暴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5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自然灾害种类多样的原因,掌握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的表现和特征。 了解我国成灾人口严重的原因,知道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区。 理解中国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并掌握农业灾情的地域分布。 掌握中国6个灾害带和每个灾害带的地域分布及其主要自然灾种。 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自主学习】 1.我国自然灾害多发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与其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具体如下表所示: 项目内容解读 灾害 特征 灾种多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 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 灾次频、强度大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全世界20世纪发生的 54起重大自然灾害事件中,我国占了8起 形成原因 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地壳运动,加上处于 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下 灾害种类集中多发区 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 洪涝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震台湾省以及华北、西北、西南地区 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 低温冷害东北地区 台风东南沿海地区 [图表导读]

读教材P25图2.2“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图(1900~2000年)”,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分布最广泛的灾害是什么?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之间为什么少洪涝灾害? (2)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是什么? (3)西南地区是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地区,这与当地的哪些地质、气候条件有关? (4)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有何特征?为什么? 提示:(1)旱涝灾害。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之间为分水岭,海拔较高,排水条件好。 (2)雪灾。 (3)西南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多地震活动,岩石易破碎;西南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 (4)特征:以黑河—腾冲为界,此线东南部自然灾害不仅种类多而且分布面积广;该线的西北部自然灾害种类少,分布比较稀疏。 主要原因:由受灾体地域分异控制,我国东南部是人口稠密,农业、城市密集,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受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的制约,东南部季风影响显著,受海洋影响大,而且多山,各种自然灾害频发。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日,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对2016年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经核定,2016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干旱、台风、寒潮、暴风雪、地震灾害为主,风暴、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材料二读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图。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有何特点?试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有何特点? 提示:(1)自然灾害类型多、频率高。原因: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交汇处,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地形以山地为主,重力作用强,多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地处东亚季风气候区,深受季风影响,气象灾害多发;各种灾害相互关联,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5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全册优质课教案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 课时安排:4课时 教目标: 一、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λ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λ2、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λ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λ4、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二、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λ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2、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λ 3、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λ4、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主要危害 三、自然灾害与环境 λ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λ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防灾与减灾 λ1、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λ2、主要自然灾害的适当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λ3、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λ4、人类利用高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本讲重点:1.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2.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本讲难点:主要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一)自然灾害

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自然异变: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关系: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自然异变本身无所谓成灾和危害,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上,并使之造成损失,才成为灾害。 2.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条件 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员伤亡 2.财产损失 自然灾害还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形成直接经济损失。 3.自然资与环境破坏 (1)特殊性: 资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 (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破坏的差异: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目前人类虽然难以改变致灾因子,但是改变受灾体特性是有可能的。从区域角度看。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 选修5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新 人教版选修5 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课标解读 1.引导学生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和灾情等方面,了解中国自然灾害主要特点。 2.学会用地图阐述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 3.深入理解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农业灾情重的大国国情,树立因地、因时的减灾区域观,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建设国家的热情。 4.掌握我国6个灾害带及每个灾害带的地域分布和每个灾害带的主要自然灾害种类。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中新网3月7日电据民政部网站消息,2012年2月份,各类自然灾害造成中国1 517.3万人次受灾,7人死亡(含失踪),0.9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1217.1千公顷;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0.3万间,一般损坏房屋3.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45.5亿元。据悉,2月份中国自然灾害以干旱为主,低温冷冻、雪灾、地震、风雹、沙尘暴、滑坡、山体崩塌和森林火灾也均有发生,灾情较近年同期明显偏轻。 由材料可以看出我国自然灾害多种多样且频繁发生,引入新课。 ●教学流程设计 错误!⇒错误!⇒错误! ⇓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错误!⇐错误!⇐错误! ⇓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 1.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明确中国在世界自然灾 害带中的位置。 2.理解自然灾害种类多样的原因,掌握我国自然 灾害地域分异的表现和特征。 3.理解我国成灾人口多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 掌握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区和农业灾情的地 域分布。 4.掌握我国6个灾害带地域分布及主要自然灾 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重点) 害种类。 2.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及原因。(重 难点) 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1.成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地壳运动,加上不稳定的季风环流。 2.灾害类型多样: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 3.灾害频率高、强度大。 4.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 自然灾害地域分异 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 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 地震台湾、华北、西北、西南地区为多发区 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为多发区 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 台风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区 1.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上重要灾害有哪些?第二阶梯自然环境最为复杂,且多地质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上重要灾害有暴风雪、地震、冻害。 第二阶梯是我国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农业向牧业过渡,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向干旱区、半干旱区过渡的复杂地带,自然环境最为复杂,多地质灾害。 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