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草原专项调查报告

草原专项调查报告

草原专项调查报告

草原专项调查报告

一、引言

草原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民族特色。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草原资源,进行了一次草原专项调查。本报告旨在总结调查结果,提出相关的问题和建议,以促进草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二、草原资源现状

1. 草原面积

根据调查数据,我国草原总面积为X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草原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

2. 草原植被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草原植被种类丰富,主要有高草原、亚高草原和低草原等。然而,近年来,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发和气候变化等原因,草原植被退化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一些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3. 动物资源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拥有丰富的动物资源。调查显示,草原上生活着大量的牛羊、骆驼、马等。然而,由于过度放牧和非法猎捕等行为,一些珍稀动物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生态平衡受到威胁。

三、草原保护存在的问题

1. 过度放牧

过度放牧是导致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牧民为了增加经济收益,超载

放牧,导致草原植被无法恢复。此外,一些非法放牧行为也加剧了草原退化的速度。

2. 非法开发

一些企业为了获取资源,非法开发草原地区。这些开发活动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破坏了草原的自然景观,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3.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影响。草原地区的气候变化导致降水不足,草原植被无法正常生长,加剧了草原退化的速度。

四、草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 加强管理

加强对草原资源的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过度放牧和非法开发的监管,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科学养殖

鼓励牧民采取科学养殖方式,合理控制放牧规模,保护草原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3. 提倡可持续发展

推动草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旅游、畜牧业和生态农业等产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保护草原资源。

五、结论

草原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保护草原是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当前,草原面临着过度放牧、非法开发和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为了保护草原资源,需要加强管理,科学养殖,推动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我们

才能保护好草原,让草原永远绿起来,为后代留下美丽的家园。

六、致谢

在此,对参与本次草原专项调查的相关部门和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的辛勤工作和付出,为草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为草原的未来而奋斗。

草原专项调查报告

草原专项调查报告 草原专项调查报告 一、引言 草原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民族特色。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草原资源,进行了一次草原专项调查。本报告旨在总结调查结果,提出相关的问题和建议,以促进草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二、草原资源现状 1. 草原面积 根据调查数据,我国草原总面积为X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草原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 2. 草原植被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草原植被种类丰富,主要有高草原、亚高草原和低草原等。然而,近年来,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发和气候变化等原因,草原植被退化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一些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3. 动物资源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拥有丰富的动物资源。调查显示,草原上生活着大量的牛羊、骆驼、马等。然而,由于过度放牧和非法猎捕等行为,一些珍稀动物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生态平衡受到威胁。 三、草原保护存在的问题 1. 过度放牧 过度放牧是导致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牧民为了增加经济收益,超载

放牧,导致草原植被无法恢复。此外,一些非法放牧行为也加剧了草原退化的速度。 2. 非法开发 一些企业为了获取资源,非法开发草原地区。这些开发活动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破坏了草原的自然景观,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3.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影响。草原地区的气候变化导致降水不足,草原植被无法正常生长,加剧了草原退化的速度。 四、草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 加强管理 加强对草原资源的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过度放牧和非法开发的监管,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科学养殖 鼓励牧民采取科学养殖方式,合理控制放牧规模,保护草原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3. 提倡可持续发展 推动草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旅游、畜牧业和生态农业等产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保护草原资源。 五、结论 草原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保护草原是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当前,草原面临着过度放牧、非法开发和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为了保护草原资源,需要加强管理,科学养殖,推动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我们

化隆县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调查报告

化隆县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调查报告 作者:杨春森 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第2期 1化隆县自然概况 化隆县是青海省的东部辖县,在地形上属于沟谷地,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黄河流经县 境西南部和南部,化隆回族自治县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470mm,无霜期89d,境内冬季多风,干旱、冰雹自然灾害频繁。化隆县总面积410.8万亩,当前化隆县的天然草地面积 占全县总面积的63.83%,其中可利用的草地面积占全部草地面积87.98%[1]。化隆县的草原类 型比较多,其中以山地草原、山地草甸、高寒草甸、山地灌木丛这几类为主,在这几种草原类 型中,主要以山地草原占地面积最大。 2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 2.1监测的样地 在化隆县一共有6种类型的草原,分别为高寒草甸、平原荒漠、山地草原、山地草甸、山 地灌丛草甸、附带山地这6种[2]。这几类草地资源都分布在化隆县的各个地方,我们根据不同类型草原的生长环境以及生长趋势来区分草原的类别,并以这6种草原作为样地,进行采样监 测记录。我们将高寒草甸、山地草甸以及山地草原这几种类型的草地分别进行1㎡的面积进行 抽取样地,在平原荒漠这种类型的草地进行5㎡的面积抽取样地,山地灌木丛草甸进行10㎡的样地选取,在样地选择完毕后,需要紧贴地面对可食用牧草进行剪切,按照含水量为14%的干 牧草标准进行称重,灌木丛草甸,采取采摘茎叶的方法均折算为含水量14%的干牧草进行称重。 2.2监测过程 首先根据国家的《全国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手册》,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做好生态监 测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监测样地的科学选择、监测仪器的放置、监测时间的统一等。其次将 草原资源生态监测通知下发到化隆县各个有关部门,合理安排样地,以及监测时间、监测工具,做到各个不同类型草场统一监测,统一汇总数据。第三要求化隆县各个部门将监测结果及时记 录到相应的软件上,便于数据的汇总分析。在整个生态监测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可持续发展观,科学严谨的进行每一步实验,力求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2.3结果分析 经过监测数据的汇总分析后,我们总结出,全区天然草原鲜草产量2228.3kg/公顷,可食 鲜草产量2054.8kg/公初步测算出2017年本县可利用草地面积理论载畜量为74.5万标准羊单位,而实际载畜量为67.86万标准羊单位,监测结果和理论上讲是欠载8.9万标准羊单位。上 半年雨水充足,温度适宜,牧草生长较旺盛。但盛夏季节连续高温、干旱,导致部分潜山地区 牧草干枯,甚至死亡,影响了温性草原牧草的生产量。至到9月初降水量恢复正常,干枯的牧 草逐渐返青,但与历年同期产量相比有明显降低。另一方面,根据现在农牧民的放牧情况,便 利地区植被退化。在非便利地区部分农作物秸秆、工程造林地内的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好多牧草被白白浪费。年复一年,枯落物积累过多,从而影响次年的发芽返青率。 2.4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化隆县草原资源的监测,我们发现当前化隆县草原资源监测过程中依然存在的一些 问题急需我们着手解决。首先是化隆县的天然草原类型较多,植物种类繁多,我们在监测过程

草原鼠害调研报告

草原鼠害调研报告 草原鼠害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草原鼠害的现状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制定草原鼠害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方法 1. 实地调查:我们选择了位于内蒙古草原地区的多个样本点进行实地调查。包括草原居民区域、农田、牧场和自然保护区等地。 2. 问卷调查:我们针对当地农民和牧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草原鼠害的认知程度以及对防治措施的看法。 3. 数据分析:通过对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草原鼠害的现状和影响。 三、调研结果 1. 草原鼠害的种类和分布 经过实地调查,我们发现草原鼠害主要包括鼠类和兔类两大类别。其中鼠类包括黄鼠、田鼠、旱田鼠等;兔类主要有野兔和家兔。

这些草原鼠害广泛分布于草原地区的农田和牧场,对当地的农作物和牧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2. 草原鼠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草原鼠害的大量繁殖和肆虐不仅对农业生产和畜牧业造成了直接损失,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草原鼠害通过啃食植被根茎和种子,导致草原地区的植被恶化,进而影响土壤保持能力,并加速了水土流失的现象。 此外,草原鼠害还会破坏地下水源,影响草原地区的水循环,造成草原生态系统的失衡。 3. 当地居民对草原鼠害的认知和防治措施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当地居民对草原鼠害的认知程度较低。他们普遍认为草原鼠害是一种无法避免的自然现象,很难有效防治。 然而,少数的农民和牧民在实践中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如使用捕鼠器具、猫和狗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草原鼠害对农作物和牧草的破坏。 四、调研结论 草原鼠害在草原地区的分布较广,对当地农业和生态环境造成

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重点工作调研报告

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重点工作调研报告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然而,草原上常常存在着各种有害生物,它们给草原生态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和促进草原可持续发展,我进行了一次以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为重点的工作调研。在调研中,我深入了解了草原有害生物的种类、危害和防治措施,并对相关政策与措施进行了分析和评估。以下是我的调研报告。 一、有害生物的种类 草原上常见的有害生物主要包括草原鼠类、害虫和有害植物等。草原鼠类主要有田鼠、草原鼠和旱獭等,它们以草原植被为食,繁殖能力强,严重破坏草原的生态平衡。害虫主要包括草原蚜虫、飞蝗等,它们以草原植物为食,大量繁殖会导致草原植被减少甚至死亡。有害植物主要包括蒺藜、苦草和滨草等,它们入侵草原,抢夺水分和养分,严重影响了草原的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稳定。 二、有害生物的危害 草原有害生物给草原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首先,它们破坏了草原的植被覆盖,导致草原退化和沙漠化。其次,它们抢食了草原植物的养分和水分,使草原植物无法正常生长,影响了草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此外,它们还会危害畜禽的生产和健康,给牧民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三、防治措施 为了有效防治草原有害生物,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修筑围栏、挖掘壕沟等方式,阻止有害生物进入草原或限制它们的活动范围。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等自然敌害,对有害生物进行生物控制,使其数量得到控制。化学防治则是利用化学农药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但需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对环境和生态造成污染和破坏。 四、相关政策与措施 我国针对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例如,制定了《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管理条例》,规定了有害生物防治的法律责任和措施;加大对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的支持力度,提高防治技术水平;加强对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防治工作的有效进行。 五、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在调研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着技术和经费不足的问题,影响了防治效果。其次,一些地方对有害生物防治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协调机制。针对这些问题,我建议加强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提高有害生物防治的技术水平;增加对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协调,形成合力,推动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开展。

草原防火调研报告

草原防火调研报告 草原防火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草原是我国珍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极高的经济价值。然而,草原火灾频发现象对草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草原防火调研。 二、调研目的 1.了解草原防火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探索解决草原火灾问题的有效方法; 3.提出改进草原防火工作的建议。 三、调研方法 1.实地走访:走访多个地区的草原,并与当地相关部门负责人交流; 2.问卷调查:针对草原防火工作开展问卷调查,获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3.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文献和报道,了解国内外的草原防火经验。 四、调研结果 1.现状分析 (1)草原火灾频发:目前,我国草原火灾发生率较高,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2)防火力量不足:一些地区的防火力量不够强大,难以迅

速响应和有效处置火灾; (3)防火宣传不到位:部分群众对草原防火意识不强,缺乏 对火灾的风险认识; (4)管理不规范:草原管理部门监管不严,缺乏有效的执法 措施。 2.问题分析 (1)草原火灾频发是由于缺乏科学的草原管理和防火意识不强; (2)防火力量不足导致无法及时响应和控制火灾; (3)防火宣传工作不到位导致群众对草原防火意识不足。 3.解决方法 (1)加强草原管理:加强对草原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草 原火灾预防和管理制度; (2)提高防火力量:增加防火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提升防火 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3)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草原防火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 群众的防火意识; (4)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草原防火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草原防火工作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草原防火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2)加强草原管理、提高防火力量、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法 律法规是解决草原火灾问题的关键。

草原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草原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一、引言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经济价值。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原因,草原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为了解草原保护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对我国草原保护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针对草原保护管理单位、农牧民和科研机构等,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5份。实地考察则选择了内蒙古、青海和新疆等典型草原地区,对当地的草原保护情况进行了深入观察和记录。 三、草原保护现状 1. 草原面积和质量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我国草原总面积约为20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然而,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草原质量普遍下降,草原退化和沙化现象严重。 2. 草原生物多样性 草原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然而,由于栖息地破坏和非法狩猎等原因,草原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调研数据显示,草原特有物种的数量和分布范围明显减少。 3. 草原保护政策和管理 为了加强草原保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并成立了草原保护管理单位。然而,调研数据显示,草原保护政策的执行和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草原保护政策实施的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导致违法违规行为频发;另一方面,草原保护管理单位人员不足,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四、草原保护问题分析 1. 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 草原的生态平衡容易被破坏,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是主要原因之一。调研数据显示,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常常采取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的方式,导致草原退化和沙化现象严重。 2.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尤为明显。调研数据显示,气候变化导致草原干旱化和水资源减少,进一步加剧了草原退化的程度。 3. 非法狩猎和盗猎 草原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然而,非法狩猎和盗猎现象严重威胁了草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调研数据显示,非法狩猎和盗猎行为隐蔽,执法力度不够,导致对草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形同虚设。

内蒙古旅游业对草原牧民影响调研报告

内蒙古旅游业对草原牧民影响调研报告 【调研背景】 内蒙古是中国最大的草原地区,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和独特的牧民文化。随着旅游业 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前往内蒙古体验草原文化和生态环境。如何平衡旅 游业发展与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以及尊重牧民权益,是当前内蒙古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 主要问题。 【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内蒙古旅游业对草原牧民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情况,为制定合理的旅 游业发展政策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调研方法】 1. 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采访草原牧民和相关旅游从业人员,获取他们对旅游业 对草原牧民影响的看法和意见。 2. 实地调研:深入参观草原旅游景点和牧民居住区,观察旅游活动对珍稀动植物和生 态环境的影响。 3. 文献资料分析: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旅游业发展政策、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政 策和牧民权益保护政策等。 【调研结果】 1. 旅游业对草原牧民经济影响: 旅游业的发展为草原牧民提供了一种新的生计途径,很多牧民开始从事旅游服务业,如提供马套、草原骑行和民俗表演等。这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牧民的经济状况。 2. 旅游业对草原生态环境影响: (1)过度开发:部分旅游企业为了迎合游客需求,过度开发草原资源,破坏了草原植被,影响了草原生态平衡。

(2)垃圾污染: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数量的增加也带来了垃圾产生量的增加,部分游客对草原环境的保护意识不强,导致草原受到垃圾污染。 3. 旅游业对牧民生活影响: (1)文化冲击: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外来文化的冲击,部分牧民因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传统生活方式受到了影响。 (2)人口流失:部分年轻牧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机会,选择离开家乡前往城市从事旅游业或其他行业,导致牧民人口减少,传统牧业面临衰退。 【调研建议】 1. 制定科学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合理利用草原资源,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2. 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和意识,引导游客文明旅游。 3. 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鼓励牧民参与旅游文化的展示和传递,保护和发展牧民文化。 4. 加强牧民权益保护,提高牧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吸引年轻牧民回乡发展,减少人口流失。 【结论】 内蒙古旅游业对草原牧民既带来了一些经济和文化机遇,也带来了草原生态环境和传统生活方式的破坏。因此,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既关注经济效益,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牧民权益的平衡发展。

草原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草原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草原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一、引言 草原是我国的重要自然资源,其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不可忽视。然而,由于长期过度放牧、过度开发等人为因素,草原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为了了解目前草原保护情况以及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草原恢复和可持续利用,我们进行了本次草原保护情况调研。本报告旨在总结调研结果,提供有关草原保护的建议和措施。 二、调研方法 我们选择了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草原作为调研地点,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和数据收集等方法,全面了解了该草原的保护现状。 三、调研结果 1. 草原面积减少:经过多次空间分析,我们发现锡林郭勒草 原的面积在过去几十年中逐渐减少,草原退化现象严重。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和非法侵占土地。 2. 物种多样性下降:草原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然而,由于过度放牧和农业化进程,许多濒危物种和草原特有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物种多样性下降的趋势明显。 3. 沙化土地增加:由于未经合理保护,部分草原土地出 现沙化现象。沙尘暴频发,人畜饮水困难,草原生态系统运作受到严重破坏。 4. 政策执行不力:尽管有一系列草原保护政策和措施出台,但政府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一些政府官员对草原生态保护意识不足,执法不力,在一些地方草原乱占乱建问题

突出。 四、建议和措施 1. 完善政策法规:加强草原保护政策的制定和修订,提高惩 罚力度,加大对非法占用和破坏草原行为的打击力度。 2. 加强执法力度: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草原保护的执法 力度,对于非法放牧、开垦和破坏行为要严厉打击。 3.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 草原保护意识的认识,增强保护草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 促进可持续利用:加强草原畜牧业的管理和生态农业 的推广,鼓励农牧民采用科学的放牧旋转制度和综合种养模式,实现草原可持续利用。 五、总结 本次草原保护情况调研报告揭示了我国草原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草原保护,才能使草原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和重建。我们呼吁政府、公众和相关机构共同努力,共同保护草原资源,为后代留下更美好的自然环境 综上所述,我国草原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包括气候变化、过度放牧、沙化现象和政策执行不力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包括完善政策法规、加强执法力度、提高公众意识和促进可持续利用。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有效保护草原资源,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我们呼吁政府、公众和相关机构共同行动,为后代留下更美好的自然环境

草原调查监测工作总结汇报

草原调查监测工作总结汇报 草原调查监测工作总结汇报 一、工作概述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本团队为了解草原生态环境状况,开展了大规模的草原调查监测工作。本次调查监测工作涵盖了广阔的草原地区,涉及草地植被、动物种群分布和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等多个方面,旨在为草原保护与管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二、调查监测内容和方法 1.草地植被调查 本次调查工作对草地植被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包括物种组成、植被盖度和植被群落结构等指标的测定。采用了样方调查法和定位线调查法,通过对不同样系的多次调查,获取了较为全面的草地植被信息。 2.动物种群分布调查 调查工作还涉及了动物种群的分布情况。通过设置摄像机陷阱和线路观测点等方法,记录了野生动物的活动轨迹、数量和种类等信息。同时,还对部分重点保护动物种群进行了详细的生境调查,并对其保护状况进行评估。 3.草原生态系统功能调查 为了了解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的状况,本次调查还对草地土壤质量、水资源状况和气候因素进行了监测。通过测量土壤PH值、含水量和养分含量等指标,评估了草地土壤质量的变化趋势。同时,对草原水体进行采样分析,研究其水质状况。另外,还

结合气象数据,对草原气候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 三、调查监测结果和问题分析 1.草地植被调查结果显示,部分草原地区植被丰富度较高,但也存在植被退化的情况。部分野生花卉和草本植物的分布范围明显受到威胁,对于保护濒危植物物种需要加强管理。 2.动物种群分布调查显示,草原地区的天然动物种群有较好的保护状况,但也发现了一些破坏性行为。一些鸟类、兽类和昆虫类动物的数量有下降趋势,对于这些重要保护物种需要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3.草原生态系统功能调查结果显示,草地土壤质量总体较好,但水资源受到威胁。草地水体质量有所下降,有些区域出现了化学污染。同时,草原气候变暖现象明显,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 四、问题与建议 1.草地植被退化问题突出,需要增加对草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力度,加强对濒危植物的管理和保护。 2.动物种群数量有下降趋势,需要进一步加大对重点保护物种的保护力度,加强对非法猎捕和非法贸易的打击力度。 3.草原水资源状况需要关注,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制定有效的水资源保护措施。 4.草原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需要重视,加强对气候因素

森林草原防灭火调研报告

森林草原防灭火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和背景 近年来,森林和草原火灾频发,给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有效的防火措施和政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范围包括国内各地的森林和草原地区,重点关注防火设施、人员配备、防火宣传等方面的情况。 三、调研结果 1. 防火设施不完善 调研发现,许多森林和草原地区的防火设施建设滞后,缺乏灭火器材和消防车辆。同时,一些设施老化严重,无法正常使用。这给防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 人员配备不足 调研显示,许多地区的森林和草原防火队伍人员配备不足,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特别是在火灾高发季节,人手更是紧缺。这导致火灾一旦发生,无法及时得到有效控制。

3. 防火宣传不到位 调研发现,防火宣传工作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地区的宣传方式单一,没有覆盖到每个人。同时,一些人对防火知识的了解程度不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这为火灾的发生提供了隐患。 四、问题分析 1. 防火设施建设缓慢 防火设施建设缓慢的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和管理不到位。一些地方政府对防火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资金投入不足。同时,一些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及时落实,加剧了设施老化的问题。 2. 人员配备不足 人员配备不足的原因是防火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存在问题。一些地方对防火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工作不重视,导致队伍规模不够,且一些人员素质较低。这对提高防火工作的效果造成了阻碍。 3. 防火宣传不到位 防火宣传不到位的原因是宣传方式和内容有待改进。一些地方的宣传方式过于单一,没有覆盖到每个人。同时,一些宣传内容过于简单,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这需要加强宣传策略的研究和改进。 五、解决方案 1. 加大防火设施建设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对防火设施建设的投入,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同时,

关于草原旅游发展方向的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草原旅游发展方向的调研报告草原旅游发展方向调研报告 引言: 草原旅游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特色旅游,草原景观以其广阔的视 野和独特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随着人们对休闲度假需求的增加,草原旅游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选择。本报告针对草原旅游的发展方向进行 调研,探讨了草原旅游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最后提出了针对草原旅游发展 的策略建议。 一、草原旅游的发展趋势 草原旅游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 1.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草原旅游注重生态保护 和可持续发展将是旅游产业的主要方向。草原景区应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 推行生态旅游,保持草原景观的原生态特征。 2.文化与民俗体验:草原旅游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欣赏,更是对草原民俗 文化的体验。未来的草原旅游将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宣传,提供丰富多 样的体验项目,吸引游客深入了解和体验草原地区的文化。 3.旅游与农牧民融合:草原旅游的发展需要农牧民的参与和支持,未来草 原旅游将更加注重与当地农牧民的合作,促进农牧民融入旅游产业链,实现旅 游与农牧业的共赢。 二、草原旅游的市场需求 第1页/共3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草原旅游的市场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休闲度假:草原作为城市人们远离喧嚣的理想度假胜地,草原旅游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城市居民的休闲度假需求。游客希望在草原上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纯净,舒缓城市生活中的压力。 2.文化体验:草原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草原旅游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探索和体验。游客希望通过草原旅游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习俗和艺术形式。 3.户外探险:草原地区拥有广阔而壮丽的自然景观,草原旅游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对户外探险和运动的追求。游客希望在草原上进行徒步、骑行、驾驶越野车等探险活动,体验草原上的刺激与挑战。 三、草原旅游发展的策略建议 根据以上的调研结果,针对草原旅游的发展,提出以下策略建议: 1.加强生态保护:草原景区应制定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限制游客数量,控制人类活动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加强对草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确保草原景观的原生态特征。 2.开展文化体验项目:草原景区应丰富旅游项目,开展与少数民族文化相关的体验活动,如传统文化表演、手工艺制作等,吸引游客深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

森林草原治理调研报告范文

森林草原治理调研报告范文 森林草原治理调研报告范文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当前森林草原治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 三、调研结果 1.森林草原治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森林草原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森林资源逐渐恢复和增加。草原的保护与恢复工作也得到了重视和推进。治理措施包括:加强森林火灾防控工作,推广抚育造林、人工种草等措施,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等。 2.森林草原治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在森林草原治理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森林火灾的发生频率较高,火灾防控工作还需进一步强化。其次,森林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再次,草原的过度放牧和草原退化问题严重,亟需加强管理和保护措施。最后,草原和森林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治理工作的进展。

3.森林草原治理的对策 为解决现有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加强森林火灾防控工作,增加投入,提升火灾预警和扑灭能力。其次,加强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管理,建立健全制度和法规,推动绿色发展。再次,加强草原的管理和保护,控制放牧量,进行草原修复和保护工作。最后,加大对森林草原治理工作的投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森林草原治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当前虽然在治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为了进一步推进森林草原治理工作,我们需要加强火灾防控、合理开发利用、草原保护与修复以及增加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工作。 五、建议 根据上述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加强政府的管理和监督,推动实施相关政策措施。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治理工作的技术水平。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森林草原治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加大经济和资金投入,提高森林草原治理工作的资金保障。 六、备注 本报告所得结论仅基于有限的调研数据和信息,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仅供参考。

草原治理调研报告

草原治理调研报告 草原治理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草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草原治理方法,以保护和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调研方法 1. 文献资料收集: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和政府文件,收集有关草原治理的背景知识和实践案例。 2. 野外考察:选择了某省的一个典型草原进行实地考察,在该草原上进行采样和观察,以了解草原的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率以及动植物物种组成情况。 3. 专家访谈:与草原生态系统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访谈,探讨草原治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1. 草原现状分析 通过野外考察,发现该草原植被类型多样,包括禾草类、杂草类和灌木类等植被。然而,由于过度放牧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草原的植被覆盖率和物种多样性已经明显下降。 2. 存在的问题分析 (1)过度放牧: 农民在草原上过度放牧牲畜,破坏了植被的生长和恢复。导致草原植被的退化和土地沙化。

(2)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导致了降水不足和气温升高,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草原植被的生长和动植物的生存都造成了不利影响。 (3)生态环境监管不力:对于草原的管理和保护手段不够完善,对非法放牧和环境破坏行为的监测和处罚不力。 3. 草原治理方法探讨 (1)合理放牧:通过设立牧源地、定期转场、合理控制牲畜数量和休闲放牧,以减少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压力,促进植被的恢复。 (2)水土保持:采取合适的水土保持措施,如建立护坡、防风林带等,减轻水土流失和沙化现象。 (3)科学种植:推广草种的选择和种植技术,提高草原的植被覆盖率和草原质量,增强草原的抗旱能力。 (4)加强生态监管: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非法放牧和环境破坏行为,严惩违法者,提高治理的效果。 四、调研结论 草原治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合理的治理措施可以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合理放牧、水土保持、科学种植和加强生态监管都是有效的草原治理方法。然而,要实现草原治理的长期效果,需要政府、农民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

草原基况监测成果报告范文

草原基况监测成果报告范文 草原基况监测成果报告 一、背景介绍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护生态平衡和保障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了解草原的基况及其动态变化情况,本次进行了草原基况监测工作。 二、监测方法 1. 选取样地:根据草原类型和地理分布,选择了代表性的草原样地进行监测,共计选取了10个样地。 2. 监测指标:采用常规的监测指标,包括草地盖度、植物物种组成、植被净增长量等。 三、监测结果 1. 草地盖度:对样地的草地盖度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平均草地盖度为80%,其中有两个样地的草地盖度低于60%。 2. 植物物种组成:对每个样地内的植物物种进行了鉴定和分类,在样地中鉴定出了100多种植物,其中优势种包括柏麻、羽茅等。 3. 植被净增长量:通过对样地内植被净凋落数量和植被净生长数量的测量,得出了植被净增长量指标。结果显示,大部分样地的植被净增长量为正值,表示植被在增长,但也有个别样地植被净增长量为负值。 四、问题分析 1. 草地盖度下降:样地中有两个样地的草地盖度低于60%,

说明这些样地受到过度放牧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草地的减少。2. 优势种过多:柏麻、羽茅等植物种类过于集中,导致草原生物多样性降低。 3. 部分样地植被净增长量为负:这可能是因为特定样地存在土地退化、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 五、建议 1. 加强草原保护:对草原进行科学合理的放牧管理,避免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加大对重点区域的保护力度,确保其草地盖度稳定。 2. 促进生物多样性:鼓励植被多样性种植,减少优势种的数量,增加其他植物种类的比例。 3. 加强监测研究:加大对草原基况的监测力度,全面了解草原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和治理。 六、总结 通过本次草原基况监测,了解了草原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草原保护,提高草地盖度,增加草原生物多样性,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希望该报告能对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草原生态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正式版

20草原生态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2) 正式版 草原生态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一、生态环境基本情况 1、全镇辖37个行政村、2个代管村、3个居委会、553个村 民小组,总户数12137户,总人口5126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约 为7‰。目前所有村都已通公路,已被通讯覆盖。现有田土面积 8.6万余亩,20年粮食总产量35678吨,人均产粮月1400斤,20 年人均总收入10000余元,人均纯收入3893元。 2、生态资源基本情况。镇现有山林面积46万亩,其中芦头 林场、连云林场、献钟森工林场、森工林场、献钟苗圃占2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6.5,楠竹1200万多株,立木蓄积35万多立方米。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竹木储量充足,辜、徐、芦、灶四洞, 绵延百里的等国有林场以及20多个村办林场的杉木林基地成为的绿色宝库,其中芦头林场是市最大的国有林场。同时,人民历来 就有靠山吃山的习俗,生态和环保意识较强,在生态建设和生态 保护方面历来相当重视。 二、生态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情况和思路措施 1、发展思路和特点。“生态立镇”是镇长期以来的战略定位,也是促进其旅游业长足发展的必然途径。近年来,镇紧密围绕县委、____“基础先行、工业主导、旅游活县、产业富民”的发展 思路,以“兴旺大旅游、推动大发展,建设有活力、有实力、有 魅力”的为战略目标,把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进行有机结合,大 力推动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以旅游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近几年相继开发了连云峡谷漂流、漂流、纯溪小镇、沱龙峡漂流 等一批生态旅游项目,创立了“一镇三漂”的品牌,享誉省内外。20年,镇荣膺“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称号。今年,镇党委、 ____提出了建设“美丽”的目标,要求全镇上下树立长远眼光, 树立忧患意识,抓紧抓好抓实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环境卫生改善,以实际行动配合“全国生态县”的创建 2、生态文明有新共识。一方面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今年完成造林5000亩以上;各村要把境内水泥路作村级主干公路看待,确 保村道沿线有树有绿化,鼓励村民在屋前屋后进行绿化。另一方 面加强生态保护力度。抓好节能减排,引导工矿企业走生态可持 续发展之路,倡导机关部门单位各村大兴节能之风;严格落实采伐 指标限额和公示制度,今年要禁伐阔叶林;森林防火要时时抓、人 人抓,健全村级护林员制度,加大宣传和巡查力度;任何村组禁采 麻石,对河道采砂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乱采滥挖、乱砍乱伐、 破坏耕地林地、放火烧山等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 3、环境卫生有新举措。走行政推动、全民参与的道路。一是以宣教提意识。继续加大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宣传车、 广播、倡议书、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各中小学校对 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各厂矿企业单位对职工进行宣传教育,以迅 猛的____攻势,造就全民重视环境卫生的浓厚氛围,提高群众自 我约束的意识。二是以制度促转变。各村要严格按照村级目标管 理考核细则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村上要抓到组,组上要抓到户;各村要制订整治环境卫生的村规民约,倡导垃圾不出户、不出村,垃圾分户处理、分户解决;各村可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试行家

2022年草原生态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草原生态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雄据金张掖东大门,东靠永昌,西邻张掖、民乐,北与XX县区接壤,南与XX县区和XX省为界。广阔的天然草原和丰富的秸秆资源是我县发展草畜产业可靠的物质基础。山丹畜牧业历史悠久,是省上确定的18个半农半牧县之一,山丹物产丰富,人民勤劳,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县畜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草畜产业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大产业来抓,草畜产业现已成为一项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一、经济社会及资源情况 (一)经济社会情况全县辖8个乡(镇),115个行政村,共有人口20.48万,其中农业人口12.88万,占总人口的74.8%。城镇人口6.88万人,牧民人口4.47万人,农村劳动力8.76万人。 2008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gdp)22.23亿元,全县农业生产总值49978万元,农业增加值4.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39元,人均牧业收入98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6%。全县农业增加值4.43万元,畜牧业产值达到2.36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5%,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121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5%。 (二)土地资源现状

县地处祁连山与龙首山之间,南北高山对峙,中间低缓开阔,全县总土地面积5402.43平方公里(约810.36万亩),其中:天然草原554万亩,占总面积的68.4%,耕地面积94万亩,占总面积的11.6%,林地面积29万亩,占总面积的3.6%。湿地面积23万亩,占总面积的2.8%,工业用地面积5.3万亩,占总面积的0.7%,水土流失面积210万亩,占总面积的26%,撂荒在面积11万亩,占总面积的1.4%。 境内土壤成土条件较复杂,形成的土壤类型多,主要有。灌耕土、粟钙土、灰钙土、森林灰褐土、灰棕漠土、灰漠土系。适宜种植小麦、大麦、玉米、豆。 原类型多样,全县草场分为荒漠草场、荒漠化草原草场、草原草场、草甸草原草场、高山灌丛草甸草场和高山草甸草场六种类型,其中:荒漠草场136.23万亩、占全县草原总面积的24.6%;荒漠化草原草场66.24万亩、占全县草原面积的12%;草原草场200万亩、占全县草原面积的36%;构成草原植被的牧草种类繁多,有天然植物178种,其中可饲用165种,主要牧草有珍珠、盐爪爪、驴驴蒿和针茅等176种,平均亩产鲜草120公斤左右。天然草场理论载畜量约为25万羊单位。目前,全县实际草场放牧牲畜量达40个羊单位。近年来,牲畜数量增加,草原超载放牧,滥垦乱挖,在草原上取土开矿,破坏严重,加之由于气候持续干旱,建设和保护手段落后,导致草原

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重点工作调研报告

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重点工作调研报告 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重点工作调研报告 一、背景介绍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护环境平衡、促进草原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原因,草原有害生物的数量和范围不断扩大,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破坏。为了有效防治草原有害生物,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开展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调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研目的 1.了解目前草原有害生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2.掌握我国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3.研究我国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的重点工作和对策。 三、调研方法 1.文献调研: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文献,了解草原有害生物防治 的前沿研究进展; 2.实地调查:前往草原地区,实地观察和采集草原有害生物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和检测。 四、调研结果 1.草原有害生物种类和分布情况:草原有害生物主要包括鼠类、蝗虫、害虫、有害微生物等。它们分布于我国的草原地区,其中以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和西北地区为主要分布区域。 2.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目前,我国的草原有

害生物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缺乏全面、系统的草原有害生物监测和报告体系,导致防治工作不及时、不准确。其次,传统的防治方法效果有限,难以满足防治的需求。最后,对草原有害生物的生态学研究不够深入,未能形成系统的防治理论和技术。 五、调研建议 1.建立完善的草原有害生物监测和报告体系,及时掌握草原有 害生物种类和分布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 2.加强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的科研攻关,推动技术创新和研发, 提高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的效果; 3.加强草原有害生物的生态学研究,深入了解各种生物之间的 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为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理论支持;4.加强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草原地区 居民对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六、结论 草原有害生物是影响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草原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调研结果表明,我国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应加强监测和报告机制,推动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加强生态学研究,提高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提升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的能力和水平,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七、调研成果分析 1.草原有害生物种类和分布情况 根据调研结果,草原有害生物的种类相当丰富。其中,鼠类是

草原行政执法现状调研报告

草原行政执法现状调研报告 草原行政执法现状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和目的 近年来,草原地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了解草原行政执法的现状,本次调研旨在探讨草原行政执法的工作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二、调研方法 1. 文献调研: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了解草原行政执法的相关规定; 2. 实地调研:前往草原地区,实地观察和了解执法现场情况,开展访谈。 三、调研结果 1. 人员配置:草原行政执法机构的人员配置普遍不足,导致执法力度不够,难以有效维护草原生态安全; 2. 执法手段:草原行政执法主要依靠人工巡查和定期检查,技术手段应用较少,缺乏信息化管理; 3. 法律适用:草原行政执法中存在法律适用不精准的问题,导致执法决策难以实施和维护; 4. 执法效果:草原行政执法效果较差,违法行为的查处和处罚力度不够,导致多次违法现象频发; 5. 执法监督:草原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构和举报渠道。 四、问题分析

1. 人员配置不足导致执法力度不够,需要加强人员招聘和培训; 2. 缺乏技术手段的应用,应加强执法装备和信息化建设; 3. 法律适用不精准,需要加强组织培训和司法解释的制定; 4. 执法效果不佳,应加大处罚力度和加强法规普及宣传; 5. 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需要建立完善的执法监督机构和举报渠道。 五、改进措施 1. 增加人员配置,加强人员招聘和培训,提高执法队伍的专业素质; 2. 加大执法装备的投入,引入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执法效率和准确性; 3. 提高法律适用的精准性,加强组织培训,制定相关司法解释; 4. 加大处罚力度,建立长效机制,强化法规宣传普及,增强违法成本; 5. 建立完善的执法监督机构和举报渠道,加强执法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六、总结 本次调研发现,草原行政执法存在人员不足、技术手段落后、适用法律不精准、执法效果不佳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必须加强草原行政执法的工作,提高执法力度和效果。通过加大人员配置、提升执法装备、精准适用法律、加大处罚力度和完善监督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草原行政执法的现状。

草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草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草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草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开展《**“十四五”林草产业发展规划》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现将**草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草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天然草原基本情况 **有可利用草地面积253.47万亩,占草地面积的83.23%。受地形、天气、坡向及海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随海拔高度的不同,演变出了五种不同的草场类型,即温性荒漠类、山地荒漠类、山地草甸类、附带草地类、高寒草甸类,面积分别为18.77万亩、9.89万亩、3.0万亩、74.28万亩、147.52万亩。其中高寒草甸类面积最大,是本县的天然草地主体,其生产力能力居本县第一位,面积为147.52万亩。各类草地年平均每公顷产可食鲜草1650kg,理论载畜量21.17万羊单位。从2021年开始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全县253.47万亩天然草原列为草畜平衡区,发放草畜平衡补助380.2万元,遴聘51名草原生态管护员管护天然草原,2021年开始实行新一轮草原生态奖励补助机制政策,草畜平衡补助增加到633.7万元,为减少草原牲畜载畜量、保护草原生态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二)人工种草情况 2021年**人工饲草种植面积9.8万亩,其中集中连片种植燕麦饲草5.15万亩,种植燕麦种子田0.5万亩,年收贮优质燕麦饲草20万吨,燕麦种子100吨,收贮燕麦青贮饲草10万吨,燕麦青干草约3万吨,销售商品草10万吨,产值0.8亿元。饲草产业参与农户数(包括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户数和人口数,人均增 收,根据调查,9家饲草生产经营主体2021年种植燕麦饲草1.91万亩,鲜草产量4.9万吨,青干草加工量0.77万吨,收储青贮草1.97万吨,销售商品草2.45万吨,10家草种生产经营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燕麦草种基地0.4万亩,销售燕麦种子81.6万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