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能力体系构建

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能力体系构建

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能力体系构建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

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备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和挑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

立相应的职业能力体系,以便对人才的培养和评价提供具体的标准和方法。

1.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

本硕一体化是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核心模式,它是针对职业技术型人才提出

的“双证书”培养模式,即既获得学历证书,又获得职业证书。在教学中,本硕一体化要

注重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深入企业或社会实践,积累职业经验,培养职业能力。

2.行业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

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实际需求,制定教学

计划,培养具备适应市场需求、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

的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工作实习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

操作中。

3.终身学习的素质

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也涉及到人才的终身学习素质。在企业面临新的市场

机遇和挑战时,只有具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才能够不断跟进市场需要,

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4.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竞争力

综合以上几点,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也要求培养学生具备全球化视野,拥

有国际化的竞争力。通过国际交流、多元文化融合等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好

地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

二、职业能力体系构建

1.职业素质与核心能力

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的职业素质是他们在职场上的基本素养,包括专业知识、职业道德、批判思维、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等方面。职业素质是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的基础能力,对于他们在职场上的发展至关重要。

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能力包括: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管理组织能力、数

据分析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建立在他们具备职业素质的基础上。

2.实践能力与技能素养

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主要包括从事实际工作所需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践问

题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

技能素养是指学生在职业领域中,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实现目标的能力。开放大

学应用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强化实践操作能力,并对

学生的技能进行考核和评价。

3.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

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的思维能力主要包括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实现职业能力与专业素养的重要前提。

创新精神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体现。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要有创新精神,具备创

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地创新与拓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路

径。

总之,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体系要求我们注重人才的专业素质

和实践力,建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竞争力的应

用型人才,以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能力体系构建

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能力体系构建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高等教育的开放和应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开放大学成为了当前大家讨论的热点之一。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的都不同 于传统的大学,它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满足社会不同层次人才需求为目的。本 文旨在探讨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能力体系构建。 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旨在通过系统性、综合性的教育体系,为社会系统地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和经 济发展需要。 1. 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依据时代要求和企 业需求培养适应当前经济需求的人才。高校需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方向,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需要将来就业的岗位要求,让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实用技能,为 将来就业打下基础。 2. 培养创新型人才。 人才队伍是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应 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创新驱动的时代中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熏陶和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研究中,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3. 培养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当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开 放大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全面素质,具备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适应社会工作 需要,具备应用能力与职业素养。 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能力体系是由多个方面的职业能力组成的有机整体,旨在 帮助人才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一线应用型人才,以下是职业能力体系的几个关键方 面: 1. 专业素养和技能能力 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深入掌握专业知识,并借助实践教学、实训实习等过程 不断提高技能能力,为将来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综合素质包括沟通、合作、应变、领导等能力,开放大学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贯穿此 类素质的培养整个过程。同时,开放大学当前形势下各种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需要运用 创新能力为社会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指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 人才。这种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 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他们还能 够创新思维,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 应用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程设置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该紧密结合实际工 作需求,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应该注重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设一些创新性课程,如创新设计、创新思维等,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应该注重实践教学,为 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学校

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提高实践能力。 三、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应该注重创新教育,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创新性课程,如创新设计、创 新思维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学校可以组织一 些创新活动,如创新大赛、创新论坛等,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 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实习实训 实习实训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应该注重实习实训,为 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学校 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学校应该注重实习实训的质量,为学生提供优 质的实习实训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总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应该注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创新教育和实习实训,为学生提 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企 业应该与学校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革,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应用型 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目标和课程两个方面对 应用型本科教育进行研究。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1.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能力包括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施方案和评估成果等环节。要培养这一能力,学校需要在课程设置中注 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项目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还 需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 脱颖而出。 2.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除了专业技术能力之外,应用型本科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这包括学生 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如 讨论课、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胜任各种 工作。 3. 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终身学习的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应用型本科教育需要培养 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保持竞 争力。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1. 课程设置应突出实践性 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应该突出实践性。课程设置应该注重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和实验室实践,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中 还应该设置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习、实训、社会调研等,以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将 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2. 课程要贴近产业发展需求

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获得土木工程师、建造师基本训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成长,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监理、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在房屋建筑、交通土建工程、市政工程和工程管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人才应具备以下要求: 1.知识要求 (1)工具性知识: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土木工程相关软件应用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文献查阅和检索技能。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①基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②有一定的人文艺术修养、审美趣味和鉴赏力;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技巧和一定的交际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意识;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及管理技

术和经济分析工具。④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术,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身体健康,达到大学体育合格标准。 (3)自然科学知识:掌握作为工程基础的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了解现代物理、化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其他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4)工程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能解决常规性技术问题的工程基础知识。 (5)专业知识:掌握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工程地质与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与检测、工程测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掌握土木工程施工和组织的一般过程 (联合办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管理、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结构选型、构造的基本知识,掌握结构工程的设计方法、CAD和其他软件应用技术;掌握土木工程现代施工技术、工程检测和试验基本方法,了解本专业的有关法规、规范与规程;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了解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了解给水、排水的一般知识,了解建筑设备等相邻学科的一般知识。 2.能力要求 (1)获取知识的能力:①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阅文献或其他资料、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继续学习并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②具有自主学习、更新知识的能力。 (2)运用知识的能力:①具有根据使用要求;地质地形条件、材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从发展历程来看,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出现了人才培养缺乏特色、办学模式同质化等现象。不少有识之士已清晰地认识到,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系统质量提升必须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探讨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特征及其结构等理论问题,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方法选择等办学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建本科院校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 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是由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决定的。社会既需要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研究型人才,也需要运用客观规律和科学原理改造世界为人类社会创造直接利益的应用型人才。这两类人才在培养规格上应各有侧重。研究型人才重在培养其发现和探索客观规律、创新知识的能力;应用型人才重在培养其应用专业知识到实际生产,特别是将高新科技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包括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为社会创造直接利益的能力。因此,不同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定位也是不同的。新建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近十余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抱着做大做强的良好愿望,在人才培养定位、学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甚至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存在模仿研究型大学或“跟大流”的现象,造成毕业生既没有研究型大学毕业生的学术理论功底,也没有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在人才招聘的竞争中,常常陷入尴尬的两难境地。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这种做法是一条很难行得通的路子,于是,转变思路,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地方服务,办应用型本科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道路上来。这种转变其实是这类院校对升本以后所走过的弯路痛定思痛的结果,是新建本科院校适应社会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理性回归。 二、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内涵及其知识能力素质特征 由于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认识世界的研究型人才而言的,属于改造世界的人才类型,承担着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实践,为人类社会创造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质或非物质形态的重任。因此,根据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过程,将应用型人才按职业类型划分为工程应用型人才、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应用型人才三大类。工程应用型人才是指将科学原理转化成可以直接运用于社会实践的工程设计、工作规划、运行决策等人才。技能应用型人才是指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通过实际操作将图纸、计划、方案等转变成具体产品的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介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应用型人才之间的一种应用型人才类型,他们不是具体的操作者,而是从事组织生产、建设、服务等实践活动,诸如工艺水平的设计,工艺流程的监控,生产工具、机器、设备的运行与维护以及产品、服务的改进和更新等工作的技术服务者与管理服务者。 由此可见,上述三类应用型人才在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实践及社会产品的链条中缺一不可,都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这三类人才在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方面既有共性,也有特性。从知识层面看,应用型人才都强调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是不同类型应用型人才在专业发展知识层面侧重点不一样:工程应用型人才强调学科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系统性,特别是对工程类专业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较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特别突出专业学科知识掌握的广度和实用性,其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虽然比工程应用型人才要求较浅,但比技能应用型人才需要掌握更加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特别是对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和外语等工具性学科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较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则更加强调专业实践的经验性知识和技能、技巧性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从能力层面看,三类应用型人才都非常强调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各有侧重:工程应用型人才侧重于工程系统专业分析能力、开发能力和设计能力;技术应用型人才侧重于社会生产和产品开发过程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1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理性思考 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一个教育概念,在我国提出的时间不长。改革开放20年来,国际上先进的制造技术进入我国企业的生产领域,为了适应社会现代化生产的人才需求,一些高等专科学校、特别是高等工程专科学校提出了“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成为地方大学的主要任务。 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是。面对现代社会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工程领域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运行的高等技术型人才。这种人才既掌握某一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包含在技术应用中不可缺少的非技术知识,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他们是现代技术的应用者、实施者和实现者。 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该按照“面向行业、稳定规模、调整结构、提高质量”的思路进行改革,建立以校内技术中心为依托的,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育人模式。以培养的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需要,是否受到社会欢迎为衡量办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标志。 因此,应用型创新人才应具有如下特征: 1.1操作技能高。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包括专业技能方面的熟练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敏感性及可操作性特征,能敏感地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发现大量现有和潜在的问题,并熟练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 1.2知识体系宽。应用型人才不仅应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专业技术知识,还应具有较宽广的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因为学科专业知识直接反映当前岗位的工作需求,在实际工作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一般是综合的、可能涉及诸多因素,因此宽广的学科专业知识体系也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1.3创新能力强。创新和创造是各种不同层次的人才都应具备的核心特征。很多关键工作岗位不仅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有极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更需要一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人才,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1.4综合素质好。实际上,应用性创新人才在进行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专业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往往与个人的责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质、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及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及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应用型高校人才的培养和职业 能力的提升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将从应用型高校人才 培养现状及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两方面进行分析。 1.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 应用型高校是指依据市场需求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和企业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等 教育机构。其培养的人才应以实践能力强、适应能力好、创新精神强等特点为主要标志。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应注重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和社会管理和服务实践,使学生具备较强的 应用和实践能力。同时,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应重视校企合作,打造具有产业特色的校企 合作项目。 (1)课程设置过于单一。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偏重于专业技术职业能力培养,缺乏涵盖广泛的综合素质教育。 (2)实践教学环节不足。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不足,学生在实验室和生产实习中的实践机会不足,难以真正掌握实践技能。 (3)教师师资力量不足。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中,师资力量不足、培养质量参差不齐,教师实际工作经验不足,难以与企业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二、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1. 概念解析 职业能力是指工作者在工作中所展现的知识、技能、经验、技巧、态度等方面的综合 表现,是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职业能力培养是指通过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掌握工作中 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2. 职业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 (1)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在职业技能和素质培养上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学生成才的影响不可忽视。 (2)企业实践经验的影响。学生在企业实践中对行业有了较深刻的了解,使其更适应于就业市场的需求,提高其职业能力。 (3)学生自身要素的影响。学生自身性格、学习能力、动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因素对职业能力培养影响较大。 三、建议

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开放课程体系

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开放 课程体系

王正万

摘要: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合社会和就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培养的核心。同时,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是充分体现专业办学水平和特色的重要抓手。本文经过深入行业企业、标杆职业院校调研分析,以及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汽车应用与维修等专业的应用总结,深化对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开放课程体系”的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人才培养;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252-03 一、背景及要求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以及教育部《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文件要求,明确了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和订单培养的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指明了方向。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和核心任务,实施基于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改革与创新,是与当前高职生源素质、教育特色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因素决定的,对解决高职教育当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升人才培養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和目标 1.建设思路及原则。从以下几方面建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开放“六平台+资源+保障机制”的课程体系:(1)通识课程平台建设;(2)素质养成平台建设;(3)选修平台建设;(4)专业课程平台(含专业类基础课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工学结合平台)建设;(5)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6)质量保障机制。“以就业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满足市场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面向企业及社会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建设原则要“四突出”:(1)突出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为适应社会对人才需用的标准要求,要突出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通过政治思想课、选修课、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公众平台、讲座、校园网、宣传栏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2)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这是职业能力的关键。重视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程度,让学生从容的心态克服困难、对待挫折、面对风险、迎接成功。(3)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这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加强对校内外实训基地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并确保有效地实施和达到教学目标,这样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会受到社会的欢迎,学校也会进入良性可持续发展。(4)突出终身教育的培养。职业教育不仅是一个大众教育,而且也是一个终身教育,同时也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日新月异,对知识和技能的不断学习将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种需求的对象不管是何种年龄、何种职业、何种目的、何种阶层,职业教育都是他们首选的目标,职业教育应承担起终身教育的社会责任。 2.建设目标。紧密对接社会经济、企业需求、教育对象需求变化,及时优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调整课程设置、教学环境、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形成一个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可行性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1)建成突出学生“学业评价”和“素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 建 [摘要]本文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 特征、概念等进行了讨论,初步探索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人才课程体系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教育的全过程,而且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应用型创造性人才的摇篮” 和“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当勇敢面对新世 纪和知识经济的新挑战,慎重研究和解决高等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努力采取和引进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以教育创新来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在积极推进教学改革、进行产学研结合、实施高等教育国家化、积极探索和实践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概念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相对于理论型人才而言的人才类型。应用型创新人才主要根据市场需求把发现、发明、创造变成可以实践或接近实践,主要承担转化应用、实际生产的任务;理论型人才,富有创新能力和研究兴趣,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主要承担发现规律、创新知识的重任。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 1.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类型。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成为许多高等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整个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工科院校,则“应用”应成为学科布局、专业设置、科学研究、教学模式、质量评价、办学传统的主色调。其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要体现出跟传统本科教育的差异。 2.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强调应用型特色。从提高生产的效益和工艺水平上讲,应用型人才的作用更为显着。与理论型人才培养相比较,相对于其注重理论性知识,我们

学院关于进一步强化教学中心地位,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学院关于进一步强化教学中心地位,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为深入贯彻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学校办学定位和“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大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校实际,现对进一步强化教学中心地位,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学校定位,深刻认识应用型人才内涵 1.明确学校定位,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定位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依据学校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办学历史、学科专业优势、地域特征、资源条件和服务面向等,合理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专业基础实、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自立自强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并注重创新,不断培育学校应用型办学特色。 2.切实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应用型人才内涵 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行业适应性强,具有较高的科技运用、推广和成果转换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立自强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要深刻

认识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人才培养对社会需求的符合度。 二、基于现实,准确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基础 3.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特点和需求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动机,主动适应学生,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教学不应从学理或学术的角度,以应该和必须接受为标准,而要以学生想接受和能接受为标准。 4.以校为本,充分尊重学校的校情和特点 充分尊重学校的发展现状和办学条件,依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扩大直接面向经济文化建设一线的专业比例,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的学科专业体系以及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科学合理地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5.立足地方,充分尊重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学校服务面向定位为立足合肥、面向XX、辐射长三角,为科教兴X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充分尊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科学准确地定位,立足合肥经济圈,以服务合肥和XX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

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

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 汪禄应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造就工业化向信息化时代转型和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急需的各类应用型、行业特色型人才。这种人才主要不是“学问家”,而是熟悉现代科学知识、管理知识,掌握当今各类应用能力的高级专业人员。为适应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教育应尽快走出传统的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建立应用型、实践型课程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认识 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和把握,不仅涉及到我们对高等教育本质的理解,涉及到我们对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同时也关联到我们对于我国在21世纪全球发展战略地位的认识和把握。 1.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应用型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早在19世纪,柏林大学的创办者洪堡就主张:高等教育的实质在于引导学生对科学进行自由的研究和探索,教学与研究应当在高等教育机构中做到有机结合。而几乎在同时,拿破仑对法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则恰恰相反,他把高校当作主要传授实用知识和技术的场所,最终它们的主要职能全都归结为教学。为此,法国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因为高校被认为主要是发展专门实用技术,培养各种专门和职业人才的场所,对实用和效用的追求便完全压倒了对知识和真理的探索。虽然法国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一度成为强大的军事大国,但其发展缺乏后劲,很快就丧失了在军事、技术上的优势。就中国来说,在京师大学堂创办之前的30多年间,“专门教育”一直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直到20世纪初,才有了蔡元培等对高等教育本质的一系列比较清晰的论述。蔡元培认为,在高校,“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借学为基本,两者并进始可”[1]。 因此,我们认为,高校应在上述两方面都有所作为。既要“术”,也要“学”;既要讲教学,也要讲研究;既要抓科技的应用,也要抓基础理论的研习和探讨。作为“应用型院校”,自然侧重于“术”,侧重于“教学”,侧重于“科技的应用”。但是,从教师来说,其教学必须具有相当的“研究”品格,充分反映最新的科研、技术和学术成果;从学生来说,不仅要在科技的应用方面有突出的能力,而且还应当具备较强的探究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在发展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

人才培养方案范文八篇

人才培养方案范文八篇 人才培养方案篇1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网络工程应用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然而目前,缺乏实践操作能力的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大量用人单位也招不到符合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显然,与社会、企业人才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的培养模式严重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脱离了高校服务社会经济的初衷,而应用型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这个目标的首要问题。教师作为教学环节的主导作用,教师队伍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建设一支应用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已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之一。 一、教师企业培训的必要性 地方高校能否又好又快的发展,关键就在于能否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否真正培养出受地方欢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在于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技能结构的调整和培训,是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如果不对大部分承担教学任务的一线教师进行整体的有计划的培训改造,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质量将很难保证。[1][2] (一)教师师资现状的自我需求 1.年龄、学历、职称结构不协调。网络工程专业是最近几年才开设的,都是依附原来的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存在年龄、学历、职称不协调的情况。少数高职称的教师年龄偏大,大部分教师是中青年教师,却往往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同时,随着技术不断更新,很难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但因为面对前途的压力和高校转型发展,反而激发了教师再学习、再培训的积极性。

2.专业教师________仍然是高校。这种高校到高校的人才引进模式,形式单一,缺乏企业实践能力,导致大部分专业教师出现有理论、没实践,能说课、没应用的窘况。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有效进行校企合作,企业实践能力再培训迫在眉睫。3“.双师”型素质教师严重不足。“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其他相关专业职业技术资格,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的高校职称+网络工程师等型的教学人员,同时需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双师”素质型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需要向“双师”型教师转型。 (二)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需求 许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致力于向教学研究型或研究型大学目标靠拢,大力倡导科研创新,费大力气申报国家级课题,与211或者985高校定位趋同,希望培养学术型创新人才,而学校本身又具备这样的条件。然而,这种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科学研究“重科学、轻技术”,不能有针对性地服务地方经济,人才供给与需求在人才培养规格上的错位,造成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严重影响就业。目前,地方高校的发展存在这样或者那样难以克服的矛盾,加上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使得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不仅是院校发展的现实选择,而且也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中高校实现服务社会经济升级发展的良机。 (三)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 从目前高等教育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技术人才荒的现象,折射出学生就业以及高等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面存在巨大差距。社会缺的是应用型人才,对于网络工程专业来说,企业需要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具备网络管理与维护,系统集成、网络规划设计与部署,网络编程与应用开发等应用能力,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工程技术人才,高校虽然培养了大批的网络工程毕业生,却难以提供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无法满足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急迫需求。面对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高校必须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工程人才,这就注定需要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