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日益深入人心,各高校也在不断探索不同的培养模式。那么,什么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如何设计呢?本文将从概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概念

应用型本科人才是指既具备广泛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掌握一定专业领域的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具有不断适应新时代和新需求的能力。他们不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还具有强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和社会的变化。

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需要学校教育将学生带入实践,让他们学习实际工作中的知识和技能,并着重培养他们开发和创新的能力。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以便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中。

2.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另一个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这需要学校将知识教育和实践经验有机结合,确定适当的课程设置,使学生能够实际掌握应用技能。这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和应用他们的技能和知识。

3. 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

对于应用型本才来讲,实践经验非常重要。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

的实践机会,如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等等。这将有助于学生

在实践中提高应用技能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1. 开设实践型课程

学校应该确保学生在课堂中获得足够的实践机会,如实验、实训、课

程设计等实践型课程。这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践中,提高他们

的应用技能和实践经验。

2. 强调实践教学

学校还应该将知识教育和实践结合起来,注重强调实践教学。学生需

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以便将

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中。

3. 强化科技创新培养

学校应该注重传授科技创新知识和技能,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

创新实践。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

的工作和社会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4. 强调职业素养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沟通技能、团队合作能力等。这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5. 鼓励学生参加实习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习,并帮助他们获得实习经验和实际操作经验。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行业和企业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应用技能和实践经验。

总之,应用型本科人才是未来社会需要的重要人才,学校应该根据社会的需求和产业的发展,定制不同的、科学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取得充分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充分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本科

应用型人才培养本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应用型人才培养本科旨在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一、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培养本科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工作中独立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扎实的专业知识 应用型人才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培养本科学生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实践操作能力 应用型人才要具备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培养本科学生应注重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1.3 创新能力 应用型人才要具备创新能力,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培养本科学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和实践创新。 二、培养模式 应用型人才培养本科的培养模式是以实践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专业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 2.1 专业实践教学 应用型人才培养本科注重专业实践教学,通过实验课程、实习实训和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通过与企业合作,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2.2 创新创业教育 应用型人才培养本科注重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创新创业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和科技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培养环境 应用型人才培养本科需要提供良好的培养环境,包括实验室设备、实践基地、科研平台等。 3.1 实验室设备 应用型人才培养本科需要提供先进的实验室设备,满足学生进行实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摘要:文章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和特征,提出了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借鉴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是: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构建校政企合理分工、良性互动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利用亲产业优势,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大课堂”;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打造多种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开阔视野,有效开展国际创新创业教育合作。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1. 英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1947年,哈佛大学首次开设“新创企业管理”课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高校创业教育主要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类。课堂教学除了传统的理论和方法教学外,还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项目教学、讲座、公司考察、自由讨论、个别辅导等。课外活动则主要包括:(1)创业计划竞赛,指创业者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服务,向风险投资家游说以取得投资的商业计划书。(2)“合作计划”项目,指高校与公司、非盈利机构、政府机关等合作,定期参加一定阶段的工作实践。(3)大学里的“孵化器”,为学生提供办公场地,设备和创业辅导等。(4)创业论坛,成功的创业家与学生座谈交流,使学生了解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创业经验、创业理念,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可分为创业意识类、知识类、能力素质类、实务操作类,课程实施逐步深入,从入门到意识,再到技能,最后到热情。 英国政府明确提出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在于在全社会形成一个激发创业、鼓励创新和奖励成功的文化,而不仅仅是为即将要创建企业的学生实施教育和培训。1987年英国政府发起了“高等教育创业计划”,旨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此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1)政府资助在学生创业能力和企业家精神培养方面表现优异的高校。(2)为扶持青年创业,政府提出了多种计划和基金,针对青年特点提供债券式的创业启动金。(3)校外力量包括政府都十分关注创业人才培养活动,为学校提供项目、经费和研究等方面的支持。 英国高校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创业意识”、“创业通识”、“创业职业”三个层次的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创业意识”旨在培育学生创业精神和意识,形成尊重创业的社会文化。“创业通识”旨在培养学生的企业家思维习惯,学会以企业家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创业职业”侧重于开办企业、发展壮大企业等企业经营管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摘要:本文在阐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定位的基础上,针对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特点指出国际商务谈判教学现状及问题,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探索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实践性教学方法,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国际商务谈判;实践性教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一方面,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趋同化现象日益严重,人才培养的特色不明显,培养出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两者不能实现有效对接。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欠缺是导致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培养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服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 为解决人才培养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就要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构建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而言,一方面要具有社会生产一线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的理论基础扎实,另一方面,要熟练掌握生产和社会活动一线的基本技能,动手操作能力强,进入用人单位以后能迅速转变角色,独立承担生产和社会活动一线的工作任务。因此,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就有别于对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要求,也有别于对高职高专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而目前一般本科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眼高手低是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的问题。而高职高专培养出的人才理论基础不扎实,后劲不足也是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的一大问题。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新建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矛盾,这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为应用型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严峻的挑战。 二、国际商务谈判教学的现状及不足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全面实施,积极参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与外商交易的机会也日益增多,企业对熟悉商务知识,懂得谈判技巧的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多。因此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国际商务谈判这门课程,但由于该课程的特殊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达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以至于目前高校培养的谈判员并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国际商务谈判是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利益主体,为达成某笔交易,就交易的各项条件进行协商的过程,是国际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该门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不仅涉及经济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管理学、逻辑学、数学、语言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等交叉的内容,而且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这就要求在课堂

2024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24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化,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2024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一、培养目标 2024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的人才; 2.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3.培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 4.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二、培养模式 2024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包括课堂教学、实验实践、创新实训和社会实践等。其中,课堂教学是基础,实验实践是拓展,创新实训是重点,社会实践是补充。通过这样的培养模式,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环境和场景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三、培养内容 2024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2.专业知识的深入研究和应用; 3.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升; 4.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5.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完善; 6.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环节 2024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和考核; 2.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 3.创新实训项目的参与和完成; 4.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和报告; 5.实习和就业指导的开展。 五、培养评价 2024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3.实践技能的实际操作水平; 4.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表现; 5.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3 X螺旋”模式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3+X螺旋”模式 0 引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不仅仅符合国家的教育政策,也是我国地方院校发展的必经之路。尤其对一些“三本”院校和“三非”院校(非211、非985、非教育部直属)来说,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但是究竟什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建立应用型本科院校?国内没有统 一的说法,本文正是基于此来写作。 1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不是中国提出的,在国外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型,主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采用的比较常见的培养模式,目前十分成熟可以为我们所用的主要有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英国的Sandwich模式,还有 德国的二元制模式。 在中国,具有现代意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始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那个时候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在经过了近三十年的摸索和研究后,我国也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模式涵盖了从办学、教学到就业的全部过程。这其中有比较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和学习,也有比较失败的教训以警示后人。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研究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座谈方式,对我国“产学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的现状调查,广泛收集关于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后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以及就业竞争力等方面的信息。 2.2 个案分析 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的“产学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实践进行分析,找出“产学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的特点、规律及存在的问题。 3 研究意义 我们在广泛调研国内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认真总结我院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2+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经验上,充分利用我院的校内外实习基地,设计构建“3+X 螺旋”人才培养模式。拟在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等专业方向3个教学班全面实施“小范围、大幅度”,这只是“3+X螺旋”人才培养模式的开端和试点。通过“3+X螺旋”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工程和加强教学过程中人才 培养的实践环节,进一步和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长效共赢”的合作机制。 4 “3+X螺旋型”模式的主要内容 4.1 “3+X螺旋”培养模式内容: 首先建立“3+X螺旋型”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设定培养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日益深入人心,各高校也在不断探索不同的培养模式。那么,什么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如何设计呢?本文将从概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概念 应用型本科人才是指既具备广泛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掌握一定专业领域的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具有不断适应新时代和新需求的能力。他们不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还具有强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和社会的变化。 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需要学校教育将学生带入实践,让他们学习实际工作中的知识和技能,并着重培养他们开发和创新的能力。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以便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中。 2.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另一个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这需要学校将知识教育和实践经验有机结合,确定适当的课程设置,使学生能够实际掌握应用技能。这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和应用他们的技能和知识。

3. 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 对于应用型本才来讲,实践经验非常重要。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 的实践机会,如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等等。这将有助于学生 在实践中提高应用技能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1. 开设实践型课程 学校应该确保学生在课堂中获得足够的实践机会,如实验、实训、课 程设计等实践型课程。这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践中,提高他们 的应用技能和实践经验。 2. 强调实践教学 学校还应该将知识教育和实践结合起来,注重强调实践教学。学生需 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以便将 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中。 3. 强化科技创新培养 学校应该注重传授科技创新知识和技能,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 创新实践。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 的工作和社会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4. 强调职业素养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沟通技能、团队合作能力等。这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目前在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当前大学教育中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往往是从书本中学习而来的,而实践性的探究则显得格外单薄。因此,很多毕业生面临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 对策一:设立实践奖励机制 为了弥合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学院可以设立实践奖励机制,通过各种比赛和实践活动的方式鼓励学生踏实工作、勇于实践。 对策二:开设实践课程 学院应该开设相关的实践课程,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一些较好的大学开设的软件工程等实际课程效果很不错。 问题二:学科和岗位适配不足 大学教育机构的教学内容和岗位的需求显然有很大的差异,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他们的岗位,这也导致了大量人力成本的浪费。 对策一:校企合作 学院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体系,将教育、培训和实践结合起来,最终落实学科和岗位的适配。 对策二:融入岗位需求的教育 学院应该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调整教育内容,将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和他们毕业后的岗位连接起来,使学院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他们的未来发展。 问题三:学术和技术的平衡 当前,大学教育中的技术与应用趋势越来越明显,学院的知识结构体系整体上偏重于理论知识而缺乏实际技能的应用,因此,存在着学术和技术的平衡不足的情况。 对策一:设置实践考核的目标

学院应该设定实践考核的目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实践教育的透明度,确保学生的实践技能获得更好的提升,学术与技术能够相互交融。 对策二:推崇技术创新理论 学院应该推广技术创新理论,培养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尤其是应该注重创新和应用技术的经验而非系统的理论体系,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相互结合,加大校企联合的合作力度,推崇技术创新理论等方法,以更好的适应未来市场的需求,服务经济的发展。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学科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车辆工程必要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获得汽车维修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汽车设计、制造、检测、诊断、维修、销售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初步能力,能够在汽车制造厂、汽车维修企业从事汽车设计制造、汽车检测、汽车维修、汽车服务等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1)工具性知识: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程序设计和办公自动化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文献查阅和检索技能。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人文艺术修养、审美趣味和鉴赏力;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技巧和一定的交际能力;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能力和经营管理意识。 (3)自然科学知识: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利用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工程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能解决常规性技术问题的工程

基础知识。 (5)专业知识:掌握从事汽车设计、制造、检测、诊断、维修、营销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 2.能力要求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科基础; (2)掌握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液压传动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3)掌握汽车构造、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设计、汽车检测和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从事汽车运用和检修、解决汽车常见故障的基本能力; (联合办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4)了解车辆工程各主干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素质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2)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人际沟通修养和现代意识。 (3)专业素质:掌握车辆工程学科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于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本科应用 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当前我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就业能力,也阻碍了社会对应用型人 才的需求。需认真分析问题,明确对策,不断完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 需求,促进教育发展。 一、问题分析 1.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当前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即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学校和教 师对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认识不一致,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无法满足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在当前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一些学校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实际,缺乏实用性和 针对性。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应用,造成了学生毕业后需要重新学习和 适应工作环境的问题。 3. 实践环节不足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实践环节的设置和实施。目前一些学校实践环节设置 不够充分,实践环节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无法很好地适应 工作需要。 4. 职业规划薄弱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一些学校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辅导薄弱,学生缺乏对未来 就业和职业发展的规划,导致毕业后就业面临困难。 二、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以期完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和教师应该明确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将社会需求、企业需求和学生个人 发展有机结合,形成培养目标的多维度体系。各学校要深入调研产业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当下和未来社会的需求。

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也在不断进步,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环节扮演着至关 重要的角色。作为我国大批地方高校中的一员,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本科 人才也成为我们的一大挑战。本文将结合我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探讨地方 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 本科教育是为了培养掌握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本科人才培养应该贯穿素质教育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强调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帮 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地方院校因缺乏资金、师资、科研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要想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 的应用型本科人才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与挑战。 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相对不平衡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一些地方院校师资力量不足,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和实践机会,而对于实践人 才的技术基础要求较高,这对地方院校是一大挑战。 除此之外,一些地方院校在本科人才培养中也存在着相对专业化和学科单一的问题。 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学科、多领域的交叉教育在地方院校的开展也相 对困难。 为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地方院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完善师资队伍 地方院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招聘更多能够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 优秀师资来源。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的学科和专业水平,以提高本科人才的教育教学 质量。 (2)加强理论和实践教育的联系 地方院校应该重视理论和实践教育的均衡发展,通过提高实践教育的质量,让学生在 实践中更好地体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实现知行合一的目标。 (3)构建跨学科、多领域的交叉教育 地方院校应该通过开展跨学科、多领域的教育,促进不同专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增 强学生的跨领域竞争力,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高等教育为就业需求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特别是校企合作成为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了解和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培养具备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的教育模式。 一、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1.提供多方面的教育资源 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中,学校和企业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教育资源,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也可以获得更为全面的实践经验,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 2.开展实践教学与企业合作项目 校企合作使得实践教学得以加强,通过企业以学生实践项目的方式展示一些企业的实际操作情况,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组织学生实习活动 校企合作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实习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实习活动获得实践经验,增强自身的职业能力。此外,实习还可以为学生的毕业就业带来很大的帮助。

4.开展课程设计比赛 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课程设计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创新,提高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二、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1.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使得学生可以学以致用,更好地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校企合作使得学生更容易接触到企业才会的实际操作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从而更快地适应职场,增强职业素养。 3.拓展学生的职业选择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了解到更丰富的职业选择,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职业规划,从而更协调地实现自我发展和社会需求。 三、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企业资源限制

应用型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丰富实践教学环节 应用型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丰富化。通过组织 学生参加各类实地考察、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学的实践应用和学 科发展现状。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从业者举办讲座,让学生与实际问题接触, 增强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加强实践性课程设置 应用型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加强实践性课程的设置。除了基础的历 史学课程外,还可以增设相关的实践性课程,如历史文献鉴赏、历史档案利用、历史博物 馆管理等。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增强他们的 综合素质。 三、拓宽就业渠道 应用型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拓宽就业渠道。除了传统的教育、 研究、文化遗产领域等就业方向外,还可以加强与地方政府、文化旅游企业等单位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与此学校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历史研究、学 术会议等活动,扩大学生的影响力和交流机会。 四、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鼓励学 生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开展,参与历史学术研究和创新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 思维和创造力。学校可以建立与企业或社会组织的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 和资源。 五、加强实践指导和就业服务 应用型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加强实践指导和就业服务。学校可以设 立专门的实践指导和就业指导机构,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规划个人发 展路径和就业方向。学校还应积极与社会各界沟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信 息资源。 应用型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丰富化,加强实践 性课程的设置,拓宽就业渠道,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指导和就业服务。只有不断 创新和改进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历史学人才的需求,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发 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提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本文论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教育模式 基金资助:河北省教育厅课题(课题编号:QN20131166);唐山市科技局课题(课题编号:10150204A-5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保证拥有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型创新人才的同时,急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实用型职业人才。因此,一直以精英式教育为主的地方院校以及刚升格的新建本科院校,应当重新定位,在名校与高职院校中寻找空间,“错位”发展,将突出办学特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育的特征之一。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世纪,高质量的高级技术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社会支撑。创新是知识经经济的本质,知识经济的发展必将深刻影响着经济结构、人类生活、教育方式的变革,其基本标志是:一是科技发展更为迅猛;二是知识结构和就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三是人们的职业和岗位变动将是更加频繁。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爆炸的今天,任何学校或专业培养出的学生都不可能是全才,这就使得职业部分分工进一步变化,对人才的需要就更趋于专业+特长型的应用型人才,而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必将带来教育科类结构的不断变化,高等教育应对这种不断变化的有效策略之一就是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努力改变教育与经济、科技相脱节的状况,促进教育和经济的紧密结合。高等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和产业界及科研所的合作。”高等教育的“结构分层”政策要求地方院校做出科学定位,大多数地方院校的主要办学目标是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推广高新实用技术、提升企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服务,成为地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培训基地与教育基地。因此,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的重心必须下移,由以理论型人才培养为主的目标模式,改变为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的目标模式。面对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迈向大众化教育,面对高等教育多层次化的教育体系结构调整,我们应该以人的发展为主题,转变教育观念,探索教学新思路,正确评价教学质量,着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3+2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3+2培养模式 摘要: 1.应用型本科3+2 培养模式的概述 2.应用型本科3+2 培养模式的优势 3.应用型本科3+2 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 4.应用型本科3+2 培养模式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正文: 一、应用型本科3+2 培养模式的概述 应用型本科3+2 培养模式是指在本科阶段前三年进行基础理论学习,后两年进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旨在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应用型本科3+2 培养模式的优势 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后两年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应用型本科3+2 培养模式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从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3.提高教育质量: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应用型本科3+2 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 1.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增加实验课、实习、实践课程等形式,提高学生的

实践操作能力。 2.优化课程设置:加强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以满足应用型本科3+2 培养模式的需求。 四、应用型本科3+2 培养模式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1.挑战:如何平衡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避免过于偏重实践而忽视理论学习,或过于偏重理论而忽视实践操作。 2.未来发展: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应用型本科3+2 培养模式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最新-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精品

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摘要我国应用型电子信息人才有较大缺口,这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合理性有很大的关系,该文主要针对电子信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入深入分析与研究,并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一些设想。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电子信息工程;创新;培养模式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人才需求日益递增,同时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很多高校纷纷开办相关专业,供给随着需求在增长,按理来说供给应该可以实现平衡。 但现实情况是企业招不到适合的应用型人才,高校毕业生又面临着改行、改专业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对于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和培养模式上出现了理解上的偏差,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理论与实践没有很好地进行结合,为此,我们应该深入了解电子信息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将工程实践能力贯穿到教学中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毕业后能很快地适应企业需求。 1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培养学生具有信息系统和电子技术等知识的本科热门专业,毕业后学生能从事各种信息系统和电子设备的开发与设计。 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机电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重点建设的应用型工科专业,它是在原来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上发展起来的,以电子技术、自动化及信号与系统为主干的宽口径学科专业。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现代新型应用型人才。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21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现状目前,企业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在与日俱增,但实际情况是企业没有招到适合自己的人才,而高校毕业生又不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岗位,这日益尖锐的矛盾让工程教育与产业需求越发凸现出来。 过去几年,很多高等院校都找到其关键问题在于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不合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体系陈旧,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跟不上市场与企业的需求;2实践环节中理论验证占较大比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十九)广东海洋大学“三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十九)广东海洋大学“三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 索与实践 广东海洋大学“三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广东海洋大学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和海洋事业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应用为基,创新三种模式 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的“三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围绕学生成人成才的需求,通过实施分类指导,构建起三个层次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学校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该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产学研结合为载体。各专业根据自身的特点,构建了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如:水产养殖专业的产学研三结合培养模式、食品科学类专业的“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培养模式、航海技术专业和法学专业的“学历教育+职业资格”培养模式、工科类专业的“校内模拟实习+校外现场实习”培养模式、农科类专业“五阶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等,应用于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并取得显著成效。 (二)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复合型本科人才培养是学校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该模式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提供的双学位、第二专业、主辅修、跨专业修课的自主选择制度。目前已在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会计学、法学等多个专业开展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平均每年有200多名学生在第二专业毕业并取得双学位。 (三)“双百工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学校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双百工程”

是指学校每年在新生中选拔200名左右优秀学生进入创新实验班学习,分学术和管理两个方向进行分类培养的模式。该模式实施灵活独特的人才培养方案,采用“1+2+1”的三段培养模式安排四个学年的教学活动。目前已招收实验班学生324人。 二、育人为本,建设四大体系 为实现“三能”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以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体系和培养评价等基本要素为切入点,建设教学改革四大体系,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 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的应用型本科专业由1997年的10个发展到了目前的63个,学科专业涵盖理、工、农、文、经、管、法、教等8大门类;形成了以海洋和水产专业为特色、以应用型专业为主体、多科类协调发展的本科专业体系。建成8个省级以上特色专业(其中5个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广东省名牌专业以及15个校级应用型示范专业。 (二)综合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落脚点。学校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特点,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高素质、强能力”的原则构建了“平台+模块”层级递进式的综合化课程体系,突出理论教育的针对性,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设多学科有机组合的综合课程、创业创新教育以及方法学类课程。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导师制、主辅修制、选课制和创新实践学分制,探索与完善分类培养、双学位制度、国内外高校学分互认制等与个性化培养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机制。 (三)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学校各专业具有的行业特点,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基础实践、专业实践、职业技能实践、创新实践等四大模块相结合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在空间分布上由课内向课外、由校内向社会延伸;在时间分布上把实践教学贯穿大学四年的学程,

行业学院:应用型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行业学院:应用型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存在一个基本逻辑:一方面鼓励研究型高校朝向“高、精、尖”的“双一流”目标迈进,另一方面对于占绝大多数的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引导其走“转型发展”道路,鼓励其朝向一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方向发展。2015年,教育部等三部委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若干意见》,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构建了“四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发展的大格局,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设了较好的外部条件。从发展思路上分析,国家通过推动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引导地方本科院校走应用型改革之路,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是地方高校走应用型改革之路的关键任务之一。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发生转变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步伐的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地方本科院校经历了从传统走向现代应用的改革之路,作为改革核心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培养目标上,经历了学术型人才到应用型人才的转变。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体系中本科人才一直处于高端位置,所以本科人才一直也就定位于学术型这一层面。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阶段转向大众、普及阶段,学术型人才更多地让位于硕士、博士层次的培养,国家对于高校之间的分类、定位与使命做出了新的调整,高校之间的人才培养类型发生了分化,地方高校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也从原先学术型人才转向应用型人才。 培养内容上,经历了“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转变。精英教育阶段,由于培养的是学术型人才,课程体系呈现“知识本位”导向,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组织教学内容,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更多体现的是“能力本位”导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