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研究

中国大学教学#$$%年第&$期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研究

!湖南工程学院刘迎春南京工程学院熊志卿

用型本科教育是在我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高等教育

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类型本科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必须具备由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培养方式和评价标准构成的教育体系,但这种体系远未完成。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院校,大多是近几年升格的专科学校,在应用型本科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尚处于学习和试验阶段。我们在承担国家“十五”立项课题“!"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机械类子课题的研究中,通过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理念新、有特色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主要讨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着重解决办什么样的本科教育和培养什么类型人才等重大问题。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要创立一种全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首先必须深刻认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本质与基本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本科教育的学业标准有明确的规定:“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及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根据这一规定,我们认为,目前我国工科或综合性大学的工科专业培养的其实都是应用型人才。但从培养目标的内涵上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高校。他们提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的是理论的应用性,属于理论应用型人才,或称工程研究型人才。其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将发现的一般自然规律转化为应用成果的桥梁性人才”。如将化学知识用于环境科学,将数学理论用于运筹学等。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高校之所以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原因是他们已经认识到追求学术性、理论性的“精英”教育的单一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培养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的科学家和培养“改造客观世界”的工程师是这些高校应该并重的两个方面。

第二类是高职类院校。他们提出的应用型人才强调技能的运用,称为技能应用型人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年颁发的《国际教育分类》中,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相当于该分类中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对其定位为“课程内容是面向实际的,是分具体职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级学业的学生一般具备进入劳动市场所需的能力和资格。”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是:突出应用性、实践性,有较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类是教学型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亦即我们这类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我们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该介于前两类院校之间,即介于工程研究型和技能应用型之间的工程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主要从事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和工艺过程的指导、监测、管理和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属于使研究开发的成果转化为产品,在生产第一线解决实际问题、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而必需的人才。也就是说,我们的培养目标定位于技术工程师。

在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分类界定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我们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必须符合高等教育法关于本科教育学业标准的规定,同时要体现应用性的特点(所谓应用型本科,严格地讲,应为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具体地说,它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如下:

"’以培养生产、工程、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推广高新实用技术、提升企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服务。

!’在教育观念和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转岗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的人才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以适应地方和行业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工程应用为主线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具有基础扎实、适用面宽、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等特点。

)’以工程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技能及反求能力,实践教学在培养方案中占有较大比重。

*’专业师资队伍是一支既能从事教育又能从事工程实践的“双师型”队伍。

!"

!"有比较完备的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有结合紧密的产学研联合教育基地。

#"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占有较大比重。

我们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应当用以上#个特征衡量。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除满足应用型本科教育特征外,还要充分考虑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历史背景。

$"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于大众化高等教育层次,基本上属于教学型院校和地方性院校,以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一线实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在人才培养目标与层次上不宜一味攀高,应当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满足地方特殊需求和人才培养质量与特色上下工夫。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学习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终生需求,本科专业教育仅仅是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必须摒弃“成品”教育及终生“够用”的落后观念。毕业生就业方式的变化和未来职业的不固定性,加上大众化高等教育引起的人才供需变化,要求毕业生在工程领域里有较宽的适应性。

(&)现代工程突破了纯粹的专业范围,需要综合组织管理、经济、社会、环境等复杂因素,人才培养必须树立大工程教育观念。

’()中国加入*+,,加快了中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步伐。高校学生需要更多地学习国际经济与社会的知识;需要迅速提高外语水平,增强交流能力;需要在多元化文化的交融碰撞中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同时要保持和发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国正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国际分工和竞争,生产管理与制造技术的现代化是必然趋势。应用型本科教育应当抬高起点,跟踪发展,适应企业制造信息化和先进制造技术在现代企业中的推广和应用。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确定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工业设计三个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下面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予以说明。

在当前和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绝大多数将直接进入生产一线从事工程实践工作。对于多数院校,特别是定位于“应用型”的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是工程研究型,而是具有在生产一线从事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因此,本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如下:

面向%$世纪科技进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品质和发展能力,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应用方法和基本技能,在机械行业生产一线从事

机电产品设计制造、技术运用与改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

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中体现了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相应的素质

要求;人才特征强调了机电结合和工程应用型;服务面向突

出了生产第一线;业务范围规定了设计制造、技术应用改造

以及管理销售。

三、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知识、能力、素质的一般概念

知识是对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认识的积累,是高层次

系统化的信息。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没有丰富的知识,不可能有强的能力和高的素质。

知识方面大致包含科学文化知识、相邻专业知识、本专

业知识等。前两者构成基础知识,占较大分量;后两者结合

构成专业知识,其中专业知识分量不宜太重。相对“以学科

为基础”的高等科学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础知识传授

应当以应用为主线,适当强化专业知识学习,以增强专业工

作的适应能力。

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训练和实

践锻炼形成的,属于里层。知识越丰富越有利于能力的增强,强的能力则可以促进知识的获取。一般而言,大学生应

当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适应

社会的能力。对应用型人才而言,特别应当加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培训,强调工程实践能力。

素质是把从外在获得的知识、技能内化于人的身心,升

华形成稳定的品质和素养,属于内核。素质的内涵包括:思

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高的素

质一方面可以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可

以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进一步扩展和增强。知识、能力、素质

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素质处于核心位置。

%"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这里,仍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予以说明。

在研究中,我们按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制造必需的基

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构建应用型人才的

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知识方面强调实用性,方法方面强调

综合性,能力方面强调基本技能及运用,业务素质方面强调

工程实际。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

可以概括为:

一条主线———工程应用;两根支柱———机、电;三个模块———设计、制造、传动与测控;四块基石———数理、人文社科、计算机、外语。

知识结构用平台加模块的教学体系来实现。在每个模

块中,我们均对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出了具体要求。!

!"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研究

作者:刘迎春, 熊志卿

作者单位:刘迎春(湖南工程学院), 熊志卿(南京工程学院)

刊名:

中国大学教学

英文刊名:CHINA UNIVERSITY TEACHING

年,卷(期):2004,""(10)

被引用次数:40次

引证文献(40条)

1.李政加强现场教学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期刊论文]-物流科技 2009(6)

2.屈圭结合科学管理理念的实训基地管理优化[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 2009(5)

3.张新安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期刊论文]-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4)

4.张敏.陈建民.管天球.余响华.ZHU Dao-zhong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期刊论文]-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4)

5.郭立场辅导员视角: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路径[期刊论文]-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8(4)

6.陈向军谈经管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期刊论文]-中国大学教学 2008(12)

7.徐玲会计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 2008(36)

8.邱农.张金城财经类本科院校创建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 2008(35)

9.岳亚锋"逆向法"构建应用型土建类人才培养方案[期刊论文]-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08(3)

10.武新探索具有工程背景的服务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期刊论文]-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

11.孙敬延.李鹏突破传统模式,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期刊论文]-管理与财富 2008(11)

12.孙敬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期刊论文]-管理与财富 2008(10)

13.张海峰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认识和策略[期刊论文]-剑南文学 2009(12)

14.董立娟.李法玲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期刊论文]-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

15.张洪田.孟上九.秦进平.郭秀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期刊论文]-中国高教研究 2008(2)

16.劳淑蕾.李新瑞对本科会计学专业电算化会计实验课程体系的探讨[期刊论文]-现代经济信息(学术版) 2008(7)

17.谢云霞电子电路工艺实训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1)

18.苟建华浙江省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几点思考[期刊论文]-物流科技 2008(3)

19.葛淑兰.王宁.曹红.李中文.刘玲浅谈高职高专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期刊论文]-卫生职业教育 2008(2)

20.徐爱芳.胡小江高职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与实践[期刊论文]-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4)

21.周立新.龚建勤.陆新葵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期刊论文]-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7(4)

22.王荣.洪萍关于在高职院校机械类教学中应用现场教学的研究[期刊论文]-教育与职业 2007(30)

23.董从勋以评促建,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期刊论文]-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7(4)

24.杨斌.王学东.贺占魁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期刊论文]-理工高教研究 2007(5)

25.陈晓宇浅析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7(30)

26.陈建新.谢云计算机学科方法论指导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期刊论文]-孝感学院学报 2009(6)

27.谢倩.辛勇构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期刊论文]-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4)

28.唐锐.文广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探索[期刊论文]-攀枝花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7(4)

29.雷大章关于完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期刊论文]-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2)

30.李桂荣.周俊国.杨鹏鸣.赵润洲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期刊论文]-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7(2)

31.彭斌.张凡工科院校法律类课程的特点及其定位——以《电力法》课程体系设计为例[期刊论文]-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2)

32.邢邦圣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的创新研究[期刊论文]-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7(1)

33.陈婷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方案设计研究--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期刊论文]-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5)

34.高翔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认识与实践[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6(18)

35.胡卫中.石瑛澳大利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期刊论文]-开放教育研究 2006(4)

36.温艳红关于高职高专学生知识和能力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期刊论文]-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2)

37.张玉双大众化背景下普通高等学校分类问题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38.柳秉毅.徐锦康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应用能力培养[期刊论文]-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4)

39.陈学清.郑岩地方大学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期刊论文]-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2)

40.伍长春.宁自军教学型本科院校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期刊论文]-嘉兴学院学报 2009(6)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598560609.html,/Periodical_zgdxjx200410019.aspx

授权使用:中国矿业大学(zgkydx),授权号:224da404-85ae-45a2-969a-9dab00183b77,下载时间:2010年7月6日

中学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梳理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①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 ②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观的内涵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教育的核心)⑤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外延: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终身的教育活动 3、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①国家政策保障 ②推进新课程改革 ③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重要途径) 4、新课改带来的教学转变 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5、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①发挥教师的作用 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③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6、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①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的区别(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②价值取向的区别(培养符合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 ③教育方针的区别(实施了党的教育方针)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教育对象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面向所有学生 教育目的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 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 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 动教育全面进行 能力培养只重视技能训练,忽视能力培养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主,使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生动、活 泼、主动地学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学生评价筛选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 生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 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 多元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 忽视综合性及应用性内容,存在着脱 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实践等问题 降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弱化学科 体系,重视综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 验、联系实际 教学着眼点局限于学校注重发展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7、素质教育的实施障碍 ①对素质教育的误解 ②沉重的课业负担

探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探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摘要: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在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内涵发展方面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德州学院拟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为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开辟道路:一是以校内专业评估为杠杆,扎实推进专业建设;二是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平台,切实提升课程建设;三是以强化学生能力为动力,大力增强实践教学;四是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开拓培养空间。 关键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由于大多数地方性高校在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方面不够明确,导致这些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盲目攀高现象。许多地方性高校追慕部属重点院校的办学方向,不顾自身办学资源和办学条件的实际情况,在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上不断向高层次大学看齐,丧失了自己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造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雷同与单一。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从2003年全面启动的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强调高校要切实把握好自身的办学定位,明确符合自身办学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倡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走多样化之路。 为落实教育部这一有关人才培养的指示精神,德州学院在2006年通过了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之后,开始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工作方案。工作方案从育人为本理念出发,本着“注重个性,因材施教,多项选择,分流培养”的原则,在确立符合自身定位、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前提下,采用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方法,对全校47个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在2007级部分专业学生和2008级全部专业学生中推行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与动力。全校各个专业以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主动探索适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教学改革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为了更进一步把深化教学改革的工作持续引向深入,我们需要在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以校内专业评估为杠杆,扎实推进专业建设

如何培养知识产权人才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无论从政府角度、高校角度、还是企业角度来说,都是紧迫之事。知识产权人才到底如何培养,如何满足知识产权行业的人才缺口,如何将优秀人才引进行业都需要政府、高校、企业认真思考。 知识产权的千秋大业,同样需要人才作为重要基础。人才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要资源,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智力支持和基础保障。人才培育,尤其是适用的知识产权人才培育,对于整个知识产权行业的发展,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各类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都有所上升,其中又以企业知识产权人才,以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人才需求最为突出。 企业需要的知识产权人才,主要分布在专利等知识产权管理岗位上,而且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企业大量需要的知识产权人才是具有技术、法律、管理等知识背景的、综合性的实务型知识产权经营管理人才。纵观诸多跨国公司和国外知名企业,大多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而我国企业中,知识产权人才特别是综合素质较高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还较为缺乏。另一方面,作为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服务的专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根据企业知识产权业务增长的需求,相应产生了对于知识产权服务型人才的需求。 目前,国内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主要途径包括: 一是大学教育,这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国内数十所高等院校陆续开设了知识产权专业及相关培训课程,为知识产权高等教育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其优势在于,拥有良好的学术氛围,接受培训者多为大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

中。此外,通过各类学术交流平台,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强化专业知识。作为系统性较强的知识产权教育,大学教育无疑对知识产权专业知识的学习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是社会团体机构组织培训。有些专业机构和代理机构对于新入职人员开展内部培训,是常见的培训方式之一。其优势在于,一些机构具有较为完善的内部培训管理流程及丰富的培训经验。接受培训的新员工按照工作类别进行划分,由从事该类别工作的资深员工作为导师进行培训。培训中,不仅包含课堂教案式培训,还有诸如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经验交流等形式的培训,内容涵盖丰富,形式多样灵活,务实性强。 三是职业教育,这是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途径之一。目前,一些职业培训机构开展了面向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政府机关及领导干部、中小学师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国际培训、远程教育等知识产权培训项目。其优势在于,能够有效依托专业资源,有的放矢地面向社会需求进行培训,从而迅速达到定向培育知识产权人才的目的。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进行知识产权专业培养的有数十所大学,但是基本上主要都是培养法学专业的知识产权本科生和研究生,其教学内容基本都是法律课程。由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岗位和知识产权服务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知识产权人才需要复合型学科背景,而大学教育过于注重理论和学术探讨,实务性内容较少的不足日益彰显。因此尽管毕业生拥有很高的专业素养与理论知识,但是很多人未必能够将自己所学,实现与实务工作的完美结合。 结合当前的社会需求,笔者认为,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宜采取在职培养和在学培养双管齐下,以在职培训为重点,协调和优化知识产权在学培养及在职培养模式,从而能够高效地培养知识产权法律、管理、经济等各方面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高等院校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应当向企业倾斜,注重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用性和实务性。从教学计划、教材适用等

教师综合素质知识点

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根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资源、机会]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忽略、只看重、不赞成、取消了、剥夺了]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意识] 4.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终身学习]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 3.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学生观 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既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学生是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针对性、循序渐进]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困惑、短板、未成熟、前途光明]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错误、]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的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教师观

知识产权人才的内部培养

企业应积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如对新进员工开展的前期知识产权强化训练。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行的岗前培训,鼓励持证上岗。选送企业知识产权骨干攻读知识产权专业或者进修深造等。 1、培养对象 (1)知识产权专职人员技能的培养。 为了实现知识产权与经营有机结合的目标,提高知识产权专职人员的技能是核心。知识产权部门应当设置专门的培训部门来开展提高知识产权专职人员技能的培训工作。也就是说,培训部门应根据人员的具体情况,如个人的岗位、职责、知识点、知识结构、存在问题和不足等方面,来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并加以实施。 基本上采用在岗培训的方式来培育企业的知识产权专职人才,也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来加强培养,如参与公司外部的培训、研讨会、国外专利事务所举办的培训、到国内外的法律学校去学习等,使其掌握广泛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要积极开展知识产权部门的人才轮岗制度。

企业可以要求知识产权专职人员取得代理人资格,如取得国家专利代理人、商标代理人等资格证书。同时,企业要积极引入知识产权专职人员的考试和内部认定制度,即依据知识产权部门的新人、骨干、管理人员各自水平设定一套培训课程以及内部考试,并将考试成绩和工作绩效作为公司内部资格认定的参考指标,使其具备撰写申请文件、答复审查意见通知书、完成申请补正、知识产权检索、侵权判断、提出无效宣告请求、参与知识产权诉讼等方面的能力。 此外,还应提高知识产权人才的其他知识及能力,如让其参加知识产权以外的培训计划以及参与其他部门(研发部门、制造部门、营业部门、总务部门或人事部门等)的人员培训课程。 (2)新员工的入厂教育。 企业应对入厂新员工进行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培训,使其了解知识产权对企业的作用,树立知识产权“警戒线”意识和培养其知识产权意识。如日本日立公司、富士通公司、东芝公司等针对新员工的培训课程和教育,包括专利人门知识、申请文件的撰写知识等;三菱公司对新员工集中培训半天至一天的法律知识与知识产权课程,到基层后接受与其工作有关的法律培训。 (3)业务人员教育。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一、职业理念㈠教育观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内涵: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㈡学生观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内涵:1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⑴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⑵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⑶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

的需求和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⑴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①顺序性-循序渐进②阶段性-不能“一刀切”③不平衡性-抓住发展关键期④互补性-扬长避短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⑵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⑴人的全面发展使以承认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⑵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㈢教师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 、现代教师角色的转换: (1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①首先,教师再也不能以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和目的,而应该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②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⑵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⑶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⑷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开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⑴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①首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②其次,尊重学生意味

小学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小学幼教《综合素质》重难点知识点 汇总 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2.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3.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三)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四)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谈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

谈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 摘要 人才,作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无疑成为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但大学生找工作却相当困难,除人才配置机制存在问题外,还因为人才结构、人才素质、人才观念等方面存在问题。“人才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合格人才”的矛盾在一些部门与地区普遍存在。单一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已刻不容缓,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要求备受关注。 关键词:人才应用型综合素质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人力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备受重视。用人单位在挑选人才时,对应聘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知识结构要求越来越高。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突出“应用”特征的同时,还要突出“高素质”特征。为此,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加强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要求: 第一,坚持以德为本,德才兼备。 应用型人才在进行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专业知识的运用、发挥往往与个人的责任心、道德感等关系密切,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工作的效果和质量。作为应用型人才应拥有较高的道德意识,对社会、公司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司马光曾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用“德”统“帅”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德才兼备无疑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首要标准!第二,坚持拓展自己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 1)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人才成长的基础。现代社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结构合理,而是要适时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专业知识是大学生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才能使自己融于社会化、国际化评价标准之中。 3)现代社会,需要大学生具有一定社会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和人文知识。 4)适时吸纳储备大容量的新信息、新知识。 第三,坚持“一主三辅”综合培养要求紧密结合 1突出“应用” 要掌握技术应用能力所必须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能力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强调“复合” 所谓“复合型”,指实现技术交叉、应用交叉以及技术应用与经营管理能力的交叉,实现一专多能。 3.重视“外向” “外向型”主要有两个内涵,一个是开放的意识,另一个是适应涉外环境的能力。应用型人才要具有强烈的开放意识和开拓意识,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对涉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涉外岗位的胜任能力。 4培养“潜力” 根据“基础的价值”原则,“知识不断的膨胀对扩充课程设置产生压力……学生需要坚实的基础去评估信息和应用知识”。具备潜在发展的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区别于其他劳动者的主要之处。 第四,坚持培养适应择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知识的积累并不等于能力积累,将知识升为能力须付出巨大的努力,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 1)适应能力:根据客观情况变化能随机应变地适时调节择业行为能力,提高自己社会适

培养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的各类人才

培养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的各类人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知识产权制度作为鼓励和保护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法律制度,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乃至国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世界很多国家对此都给予了充分重视,把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甚至作为立国之本。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工作,近年来又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度,将保护知识产权确立为国家战略,工作力度不断加大。2004年,国务院专门成立了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根据工作组的总体部署,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办公室(简称保知办)组织开展了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加大对权利人维权和保护力度,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和培训,制定发布年度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2006年,在全国建立了50个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开通了全国统一的12312服务热线,面向全社会接收侵犯知识产权的举报投诉,并提供咨询服务。 随着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深刻意识到,

这一事业的最重要因素在于“人”。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我理解,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关键是要加强对知识产权专门人才和具有知识产权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管理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力度。同时,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提高企事业单位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形成有利于推动自主创新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文化。 高等学校是传播知识,塑造人格的重要场所,也是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的重要主体。美、德、英等发达国家早已纷纷高举知识产权教育的大旗,在大学中开设知识产权课,中小学生也要接受知识产权的启蒙教育,邻国日本在20世纪末把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列为知识产权战略大纲的四大核心内容之一,并将其纳入知识产权基本法加以贯彻实施。中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经过二十年发展,初步形成了博士、硕士,第二学位和成人教育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但仍需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加大教育力度,培养适应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的各类人才。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看,目前还存在着人才培养规模较小、数量不足,学科单一,实践性不强,国际化程度不高等现实问题。下面就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开展知识产权高等教育,从我所担负的工作角度及当前知识产权热点问题,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综合素质》重点笔记(打印)

《综合素质》知识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 (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 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 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观 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 (1)学生是完整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本文以宝鸡文理学院广告学专业为例,叙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性。探讨了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策略与方法: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着重加强文案、策划、创意、媒介等专业技能的提高;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突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强调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的实施保障:提升方案论证力度,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互动,共同完成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的调整;不断改变教师观念和认识,勇于放弃“小我”,成就“大我”。 标签: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广告学;教学内容改革;保障 二十一世纪最抢手的就是人才,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梅贻琦说过:“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大学教育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学生培养质量上,要使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感恩母校”,那么就要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感受到重视和真情实感,至少要有良好的教学体系、师资和学习氛围。为了做到这一点,很多高校都在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建设、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探索。笔者以宝鸡文理学院广告学专业为例,探讨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性、策略方法与实施保障等。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性分析 1、对旧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高校扩招和生源竞争的加剧,旧有课程体系跟不上时代要求,过于陈旧和老化,丧失了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对生源的竞争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随着中小学规模的不断缩小与知名大学的不断扩招,省属地方高校的生源空间不断被挤压,而且形势越来越严峻。没有知名大学的品牌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地方高校只能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定位,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 2、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要求进行培养方案改革和课程整合 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而且在近几年不会有明显缓解,每年的毕业生和积累就业压力会在高位徘徊,專业的持续发展要求进行培养方案改革和课程整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口号道出一个道理:市场是检验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平台。学生最终要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与成千上万的竞争者展开角逐,寻求到自己的位置。我们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学生和家长最朴实和简单的要求就是通过几年的大学学习,最终找到一份足以养家糊口的工作。八卷俊雄认为,大学广告教育,只要求掌握基本的统计知识和广告学基础知识。[1]按照日本企业招聘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条件来看,广告基础入门课程对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摘要:当前面临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逐渐形成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相结合的价值取向等新形势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转向职业化,培养个性发展的多元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实现这个目标的策略包括在课程模式、教学模式、实践教育体系和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及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需要目标更新 人才培养目标一般分为法定、部定和校定三个层面。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从专业的角度来确定,虽然也包含素质,但主要强调的是专业素质,应用型本科院校也不例外。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反映,人才培养目标还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国家、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仅强调专业素质显然难以充分表达对这类人才新的要求,已不合时宜,需要实时进行调整。 一、根据国际上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便开始向着职业化和大众性的方向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以职业为导向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可是有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尚未将培养目标转向职业化,仍然固守精英教育时期的培养模式,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深度,重理论轻实践。虽然有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认识并确定了职业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但在其人才培养实践中并未真正体现出应用性。 (一)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提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中央在2005年初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十七大报告里又再次作了强调。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研究型高校凭借优越的教育资源和雄厚的科研实力纷纷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己任。而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培养的人才在国家经济产业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实创新态度和创新能力是一种素质,它要求人们具有一种批判精神,时刻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 1.佛教四大名山是:山西的五台山,安徽的九华山,四川的峨眉山,浙江的普陀山 2.《海底两万里》是以一部科幻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第三部是《神秘岛》。 3.元四家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 4.Print Screen 可以将整个屏幕画面全部复制到粘贴板中,Alt-Print Screen 为复制当前活动窗口 5.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 6.巴金的《爱情三部曲》包括《雾》《雨》《电》,他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 7.中国吝啬鬼形象的典型代表人物是吴敬梓《儒林外史》笔下的严监生 8.中国的四大名绣:湘绣、蜀绣、粤绣、苏绣 9.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是指吕蒙收孙权启发,发奋读书的典故 10.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与契科夫和欧亨利并列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11.孟子学说的中心是以实行“仁政”来达到统一的 12.我国教育基本法律为1995年第八届全国大待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3.《红楼梦》开篇从女娲补天的神话引入,从女娲遗留的一块补天石开始讲故事 14.《人间词话》中提到“三种境界”具体是: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中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纵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5.中国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北京、开封、南京 16.“金石丝竹”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的根本大法,是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的“母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 18.法国作家司汤达1830年出版的《红与黑》,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 19.兄弟行辈中长幼排序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20.把“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实施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体,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1.《野草》是散文诗集,《南腔北调集》和《华盖集》是杂文集,鲁迅的小说集只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篇》三部 22.乡试录取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考中的考生被称作贡生,第一名为会元;科举制度电视第一名为状元,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 2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4.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知识产权学习心得

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班学习心得通过本次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课程之后,我觉得深有感触。在这之前的一年里,我时常对工作接触到的一些涉及知识产权的事件有所思索,但对这类问题虽然自己内心有一些是非观念,但却是模糊的无法真正说出个所以然来。这次能有聆听专业人士授课解惑的机会,我感觉非常难得。 知识产权是人们智力劳动成果所取得的具有财产属性的权利。知识产权拥有水平和运用水平事关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的实际成效,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适应知识、信息时代的战略举措。新一轮世界经济发展中,知识和智力资源的创造、占有和运用,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和主要动力源,也是财富创造的主要源泉。在知识信息时代实现我们优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势在必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核心环节。对知识产权的垄断是当今发达国家获取全球利益的主要途径。只有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突破国际技术壁垒和贸易壁垒,建立并完善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体系,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免受不公正待遇,才能充分享有全球一体化带来的益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抓手。知识产权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一个城市的发展活力关键在于知识产权的创新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自主创新,必须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完善的信息平台和宽松的体制环境,必须营造以“四尊四创”为主题,激励发明创造、支持创新创业的城市文化。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加速经济转型、创新发展模式的现实要求。现在“科教兴国”早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创新发展模式的主体战略,但是知识产权

《综合素质》重点知识点汇总(中小幼通用)

《综合素质》重点知识点汇总(中小幼通用) 学生观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三、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1.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 2.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 教师观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2.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3.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重视沟通,加强交往与合作能力 5.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职前培训 职前培训是教师从事专业工作的重要的基础阶段.是入职前的准备阶段。在职前培训要掌握从事教师所必需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培养专业态度,形成专业素养,为从事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2.入职培训 教师入职培训,是指经历过教师职前培训的人,在刚获得的教职岗位上,进一步了解、学习和掌握岗位知识与能力的培训。 3.在职培训 在我国,有大量的教育机构承担着教师的在职进修提高的任务,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在职学习课程。同时,国家和地方也制定了一系列教师在职学习进修的制度,引导和鼓励教师不断地学习。

应用型人才培养大讨论心得体会

给理论安装飞翔的翅膀 ----“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1. 引言 当黑暗的中世纪在蔓延的时候,西方人接受并完全接受了宗教结论和经院哲学,他们匍匐在神灵与“圣人”的面前,彻底相信知识已经完全被发现和创造。在自然哲学和世界观上,有绝对正确的亚里斯多德;在医学上有神圣的格林。人们认为,一切知识都由上帝和前人准备好了,只要去学习就行了。但是,1214年一个叛逆的异教徒罗吉尔〃培根在严谨肃穆的英国出生了。就是这个人,几乎付出了一生的监禁生涯,但是,他把那黑色的、愚蠢而又专权的大幕撕开了一道裂口,让科学的光芒,那不屈的真理照了进来。罗吉尔〃培根就是那位被认为是西方实证主义的鼻祖的人[1]。 作为一种具有明确规定的哲学思潮,实证主义开始于19世纪法国哲学家孔德的“实证哲学”。但作为一种哲学传统,实证主义却根臵于古希腊以来的西方哲学之中。根据当代波兰哲学史家科拉可夫斯基(Leszek Kolakowski)的分析,古希腊斯多亚学派的怀疑论提出的一种现象主义观点应当被看作实证主义的雏形,这种观点认为,经验能够使我们确定给定的对象是否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外表,但我们却无法由此推断对象事实上的确正如它的外表所呈现的一样,因而我们必须区分经验材料的真实内容与我们由此推断的事物自身具有的性质。中世纪晚期的罗杰尔〃培根和奥康的思想,同样表达了一种关于人类认识范围和有效性的实证主义观点,他们在与目的论神学的论战中强调了人类技术对自然的控制作用:如罗杰尔〃培根就明确指出,知识的价值只能用使用的效果加以衡量,而获得知识的唯一合理手段就是实验和几何推演;奥康以“极端唯名论”的方式提出的“奥康剃刀”清除了一切被认为是不必要的实体,严格区分了尘世的知识和宗教的信仰,认为后者是无法证明的,也是无需证明的[2]。 尤为重要的是实证主义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实证论者认为,虽然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经验的原则,并无太大差异。实证主义的

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 (3)教学课程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 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 (1)改变教育观念 (2)加大教育改革力度 (3)转变学生观 (4)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5)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新课改下的评价观 (1)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2)评价内容多元化 (3)评价方式多样化 (4)评价主体多样化 (5)更注重评价过程 “以人为本”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观 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教师职业素养: (1)完整的知识结构 (2)灵活的教学能力 (3)教育机智 (4)情感智力和品质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新课改下新型师生关系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 尊师爱生 2. 民主平等 3. 教学相长 4. 心理相容 (二)梳理教师威信 (三)善于和学生交往 (四)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 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教育问题的研究者 (4)社区型和开放型教师 (二)教师行为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应用型人才培养浅谈

应用型人才培养浅谈 ---以郑州科技学院为例 摘要:本文以郑州科技学院为例,探索与实践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社会需求,以提高人才质量为培养目的,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强化能力培养,走特色办学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是与理论型人才相比较而言的人才类型。在知识方面,要求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在能力方面,不仅要有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学生作为学校生产出的产品,学到的知识和能力不仅能够实用而且还要有发展后劲。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是大学生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如何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院自建院伊始,便确立着力培养富于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因此,几年来,我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育为重点,注重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了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们制定了较完善的实践教学培养计划,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并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努力创建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如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真实要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建构一个新型的课程体系,一直是我们努力探索、积极实践的核心。我校将课程体系的基本取向定位为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借鉴国内外名校和兄弟院校课程体系的优点,优化设计学院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兼顾了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其特点在于:第一,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突出了非专业课程的比重,专业口径被拓宽,学院的整个专业结构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与此同时,

教师资格证 综合素质知识点

综合素质 模块一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观定义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教育观的核心)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素质教育观外延 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素质教育是终生的。 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 4.素质教育观产生 20C 80-90年代末提出。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应试教育不仅背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的人才。素质教育观扭转了应试教育观,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 5.素质教育观发展 1999年6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2006.6.29,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标志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6.中学素质教育 (1)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质 指国民素质教育的形式,与其他层次、形式相同的性质。中学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基础性,即中学素质教育培养受教育者作为国家公民的基础素质。中学素质教育应当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中学生的教育。(2)中学素质教育的特殊性 中学教育包含初中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 中学素质教育是顺应初中学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 初中:人的自我觉醒阶段,是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