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所有练习

第一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所有练习

第一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所有练习
第一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所有练习

第一、二节模型、符号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符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符号就是字母,字母就是符号

B.符号就是字母和图形

C.符号可以是字母和图形

D.字母和图形就是符号

2.关于模型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A.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图像都是一个模型

B.模型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C.模型可以表示很大或很小的事物

D.模型只有抽象的,没有具体形象的

3.能闻到汽油的气味是因为( )

A.分子有质量B.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分子很小

4.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B.空气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

C.由于分子的运动,空气中各种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D.氧气和氮气化合形成空气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发生了改变

5.下列物质中,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 )

A.空气B.海水C.碘盐D.二氧化碳

6.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7.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8.下列物质:①氧化镁;②空气;③高锰酸钾④海水;⑤二氧化碳;⑥氧气。其中含有氧分子的有( )

A.①②③⑥B.②③④⑥C.②④⑥D.①④⑤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惟一粒子

C.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D.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是分子变化的结果

10.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二氧化碳分子B.氧分子C.碳分子D.氧分子和碳分子

11.氨气变成液氨是由于( )

A.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B.分子问的间隔发生了变化C.分子组成发生了变化D.分子运动停止了

12.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D.分子的大小及质量都比原子大

13.下列说法:①氧气的体积是由氧分子的大小决定的;②分子只有加热时才运动;③液态空气是由空气的分子构成的;④因为液态氢和氢气的状态不同,故它们的化学性质也不相同;⑤V1毫升水和V2毫升酒精混合得V毫升溶液,则V1+V2=V;⑥气体受压,体积变小,

是因为受压时气体分子的体积变小的缘故。

其中错误的是( )

A.①②③④B.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⑤

14.1991年科学家又发现一种新的碳单质一碳纳米管,它是由环形的碳原子构成的管状

大分子可用下列哪个图形表示( )

15.下列物理量的符号中错误的是()

A.F表示力

B.m表示质量

C.V表示体积

D.M表示米

16.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半径一般所在数量级可能是多少米()

A.10-8

B.10-9

C.10-10

D.10-11

二、简答题

17.盛有开水的杯中,会看到不断冒出“白气”,有人说这种“白气’’就是水蒸气,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如果不是水蒸气,又是什么?

点燃水,因此,水应该具有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8.有人说氢气+氧气???→

第三节原子的结构模型

一、选择题

1.为了探索原子内部的构造,科学家们进行了无数次实验:他们使用原子模型来表示原子并用实验来校正模型。其中提出“分层模型”的科学家是()

A.汤姆森

B.卢瑟福

C.玻尔

D.道尔顿

2.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A.分子和原子

B.质子和中子

C.质子和电子

D.电子和中子

3.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在于()

A.大小不同

B.质量不同

C.在化学反应中是否可再分

D.是不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4.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有质子和中子B.原子中没有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5.原子核是由( )

A.质子和电子构成B.质子和中子构成C.电子和中子构成D.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6.已知A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6个中子;B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7个中子。则它们不相等的是( )

A.核外电子数B.核电荷数C.质量数D.原子的电性

7.199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化学”的新领域,他发明的激光光谱技术,使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C.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形成D.原子核的内部结构8.一种元素的原子变成离子,则该原子( )

A.一定失去电子B.一定得到电子

C.可能失去电子,也可能得到电子D.既不得到电子,也不失去电子

9.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是()

A.同一种原子

B.同一种分子

C.同一种元素

D.无法确定

10.1994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它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为272,其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A.433

B.161

C.272

D.111

11.下列粒子能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

12.某原子M,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为a,核内中子数为b,其核外电子数是()

A.a-b

B.a+b

C.b-a

D.b+a

13.某微粒核外有18个电子,核内有16个质子和16个中子,该微粒是()

A.原子

B.分子

C.阳离子

D.阴离子

14.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U夸克的带电量为2/3基元电荷,d夸克的带电量为-1/3基元电荷,下列论断中可能正确的是()

A.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构成

B.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构成

C.质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

D.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

二、填空题

1.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离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空: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___________;(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

(4)带正电荷的是___________;

(5)带负电荷的是___________;(6)不显电性的是___________;

(7)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是___________;

(8)氢原子中不含的是___________。

2.有一种原子,它的原子核内有20个中子,它的原子核外有19个电子,它的原子核里有____个质子,它的原子核里带_____个单位的正电荷。

3.在一个水分子中,共有______个原子核、有______个核外电子。

4. ______、______和______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

5.氕、氘、氚三种原子的______数相同,互为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2.据报道:“目前世界上有近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这里的“铁”是指( )

A.铁元素B.生铁C.四氧化三铁D.三氧化二铁

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试判断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 )

A.碳、氢两种元素B.只有碳元素C.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氧元素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硅B.铁C.铝D.钙

5.下列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的是( )

A.氧气B.水C.铁D.氯化钙

6.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氧化物,后者是单质的是()

A.铁粉、硫磺粉

B.水银、氧化汞

C.二氧化碳、氧气

D.水蒸气、冰

7.下列各组物质中,后者从属于前者的是()

A.纯净物、混合物

B.单质、化合物

C.化合物、单质

D.纯净物、化合物

8.下列关于元素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元素的种类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B.中子数相等的原子的统称叫元素

C.元素既论种数,也可计个数D.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两种微粒的电子数相同,它们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若两种微粒质子数相同,它们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若两种微粒属于同种元素,它们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一定相同

D.若两种微粒属于同种元素,它们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一定相同

10.一个氯酸钾分子中含有( )

A.三个氧元素B.三个氧分子C.氧元素D.三个氧原子

11.下列现象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

A.100毫升水和100毫升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毫升B.打开盛浓盐酸的瓶盖,浓盐酸逐渐减少

C.气态氧在加压降温时变为淡蓝色的液态氧D.加热氧化汞得到银白色的汞和氧气

12.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黑、白粒子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二、填空题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

2.将相应的序号填入下列空格:I.原子;Ⅱ.分子;Ⅲ.元素。

(1)蒸馏水不宜养鱼,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氧________;

(2)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锌盐、加碘盐等,这里的“钙”、“锌”、“碘”是指________;

(3)多吃海带可预防“大脖子病”,是因为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________;

(4)碳元素是所有质子数为6的碳________的总称。

3.二氧化碳是由碳________和氧________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4.有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和水分子五种粒子,在电解水的反应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构成水分子的粒子是________;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__;当水变成水蒸气时,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

5.长期或大量摄入铝元素对人体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将造成损害,建议限制能导致人体摄入铝元素的各种应用。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这些受限制的应用可能包括: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现有①氧气,②空气,③二氧化碳,④氯酸钾,⑤硫,⑥水,⑦氧化镁,⑧氯化钠等八种物质,其中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7.在横线上填写“构成”或“组成”

(1)镁由镁元素__________,镁由镁原子直接__________

(2)氧气由氧元素__________,氧气由氧分子__________,一个氧分子有两个氧原子__________

(3)水由氢、氧两种元素__________,水由水分子__________,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蚂蚁分泌出一种酸叫蚁酸,蚁酸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一氧化碳和水,则由此推断:蚁酸分子可能由哪几种原子构成?

2.1919年科学家卢瑟福用氦原子核轰击氮原子核,结果得到氧、氢两种原子。某学生说:“这是一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一一化学变化,元素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制取。”你认为这位学生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3.已知镭的原子序数是88,原子核质量数是226,试问:

⑴镭核中有几个质子,几个中子

⑵镭核带的电荷量是多少

⑶若镭原子显中性,它的核外有几个电子

第五节表示元素的符号

1.下列元素符号书写不正确的是()

A 银AG

B 铜Cu

C 锌Zn

D 硅Si

2.下列符号表示氧原子的是()

A 2O

B 2O2

C CO2

D O2

3.下列符号所表示的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的是()

A O、H、Cl

B Al、Fe、Zn

C H、P、Si

D Hg、N、Au

4.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大写字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氯、钙、铜

B.铝、银、氩

C.氖、钠、硅

D.镁、锰、锌

(1)“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2)“2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节表示物质的符号——化学式1.2N2表示( )

A.4个氮原子B.2个氮分子C.氮气D.氮元素

2.SO2的读法是( )

A.氧化硫B.硫化氧C.二氧化硫D.硫化二氧

3.五氧化二氮的化学式的写法是( )

A.5O2N

B.O5N2

C.N2O5

D.N2O5

4.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由于( ).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C.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D.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5.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毫克、镁65毫克、锌1.5毫克、铜2毫克、锰1毫克,这里所标的各种成分是指( ) A.分子B.原子C.元素D.无法确定

6.一个高锰酸钾分子中含有( )

A.四个氧元素B.二个氧分子C.四种氧元素D.四个氧原子

7.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单质,后一种是混合物的是( )

A.白磷、石灰水B.煤、氯酸钾C.镁条、五氧化二磷D.雨水、白磷

8.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的结构,它的化学式是C60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是化合物

9

A

10.

A.Cl-

C.Ca2+

11.粒子符号:

(1)“H”表示

12.元素。13.用化学符号填空。

(1)4个二氧化碳分子

(5)1个氢分子

(9)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14.

①Mg2+②H+③Fe

阳离子__________

1

A.SO2B.Al

2.在NO、NO2、N2O( ) A.11种B.

3

A.MCl B.M x

4.某元素R

A.+(x+y+z)

y

5.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所致。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3 C.+4 D.+5

6.两种化合物AB和DB2,若A元素的化合价与水(H2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绝对值相同,则D的化合价为( )

A.+4 B.+2 C.-2 D.-3

7.微型化录音录像的高性能磁带中的磁粉主要材料之一是化学组成相当于CoFe2O4的化合物,又知钴(Co)和铁(Fe)都可能有+2、+3价,且在上述化合物中每种元素只具有一种化合价,则钴和铁的化合价分别为( )

A.+2,+3 B.+2,+2 C.+3,+3 D.+3,+2

8.下列各物质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2x y

-的是( )

z

A.H y-2x R z B.H y R z O x C.H x R y O z D.H y R x O z

9.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 n XO2n-1,则元素X的化合价可能是( )

A.+(2n+2) B.+(3n+2) C.+(3n一2) D.+(2n一1)

10.某元素R无变价,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2O3,下列有关R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中,可能正确的是( )

A.R2NO3B.RPO4 C.R(OH)2D.NaRO2

11.写出下列元素在化合物中常见的化合价。

氧______,氢______,铝______,锌______,镁______,钾______,钙______,硫______,铜______

12.判断下列化合物的分子式是否正确,如有错误加以改正。

水(H2O)______,氧化钡(Ba2O)______,氧化铜(CuO2)______,氧化铝(Al3O2)______,氯化铝(AlCl2)______,氧化钙(CaO)______ 13.⑴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值“2”所代表的意义,并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 Mg2+

b H2O

c 2CO

d +2

Ca e 2H+

①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③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

④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⑤表示一个分子中某原子个数的是。

14.锌与硫化合,生成白色的物质。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确定生成物的化学式是ZnS、Zn2S中的哪一个。

15.硫酸铵是常用的氮肥。已知铵根(NH4)的化合价为+1。硫酸根(SO4)的化合价为-2价。据此写出它的化学式。

16.计算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1)一氧化氮(N0) (2)二氧化氮(NO2) (3)硝酸(HNO3) (4)氨(NH3)

17.已知下列元素在氧化物中的化合价,写出它们氧化物的化学式。

+2 +4 +2 +5 +2 +2

Ba S C N Mg Ca

18.已知Fe元素在化合物里通常显+2价或+3价,因此FeO可写成氧化物形式FeO·Fe2O3,或盐的形式Fe(FeO2)2,它属于偏铁酸盐。Pb在化合物里显+2价或+4价,那么Pb3O4也可以写成________或_________。

19.探究题:

谁能组成更多的物质。

(1)在桌上摆一些一元和五角硬币,一元代表氧原子,五角代表氢原子。

(2)将两个五角硬币靠拢摆放代表氢气分子。

(3)将一个一元硬币和两个五角硬币靠拢摆放代表水分子。

你能组成多少种物质?谁组成的物质种类最多?

第七节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本卷所用相对原子质量:H 1;O 16;C 12;N 14;Fe 56;S 32;Cl 35.5 Na 23;K 39;Mn 55;Al 27;P 31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相对原子质量是()

A.一个原子的质量

B.某原子的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相比较所得的数值

C.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和某种原子质量相比较所得的数值

D.某原子与一种碳原子的1/12相比较所得的数值

2.已知某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5,原子核中的16个中子,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A 15

B 16

C 1

D 31

3.已知某元素的原子与碳—12原子的质量比为9,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08

B.1.33

C.108克

D.1.33克

4.已知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为a克,若另一种原子的质量为b克,则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a/b

B. b/a

C. 12b/a

D. 12a/b

5.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10

B. 17

C. 18

D. 32

6.下列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正确的是()

A. NO2:相对分子质量=14×16×2=448

B. 2NH3:相对分子质量=2×14+1×3=31

C. O2:相对分子质量=16×2=32克

D. 2Ca(OH)2:相对分子质量=2[40+(16+1)×2] =148

7.要比较CuSO4、FeSO4、CaSO4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最简单的方法是()

A. 分别计算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

B. 计算所含SO42-的质量分数

C. 比较Cu、Fe、Ca相对原子质量

D. 计算所含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

8.化合物R2S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其中S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32

B. 16

C. 23

D. 46

9.在石油产品中有一种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A,碳和氢的原子个数比为1∶2,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A的化学式为()

A. CH2

B. C2H4

C. C3H6

D. C4H8

10.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气体分子数也相同,则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是()

A 1∶1

B 11∶7

C 2∶3

D 7∶11

11.火星的大气组成(体积分数)如右图所示。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氧

B 碳

C 氮

D 氢

12.在FeO、Fe2O3、Fe3O4三种化合物中,与等质量铁元素相结合的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A 6∶9∶8

B 12∶8∶9

C 2∶3∶6

D 1∶3∶4

13.硫酸亚铁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某贫血患者每天需补充1.12克铁元素,则它服用的药物中含硫酸亚铁的质量至少为()

A

的质量比C

分)某生产碳酸氢铵(NH

到20.1%”的广告。试通过计算说明该广告的荒谬之处。

23.(8分)某地1000千克化肥的市场价格如下:CO(NH2)2 1080元;NH4NO3 810元;NH4HCO3 330元。试列式计算:

⑴CO(NH2)2相对分子质量

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⑶现用10000元采购上述化肥中的一种,要想购得的化肥中含氮元素的质量最多,你应该购买哪一种?

24.(4分)已知某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2O3,其中R质量分数为70%。求:

⑴R的相对原子质量;

⑵32克该氧化物中含有R元素多少克?

一二节

参考答案:

A组1C 2D 3C 4C 5D 6A 7C 8C 9C 10A 11B 12A 13C 14D 15D 16C

17.不对。是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珠

18.不对。因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保持氢气和氧气化学性质的分子已改变成为了水分子。

三节

参考答案:

1C 2A 3C 4D 5B 6C 7D 8C 9D 10D 11A 12A 13D 14B

1.(1)分子、原子、离子

2:19 19 3:3 10 4:

1.互为同位素,属于(

2

3. (1)

(2)

(3)

四节

参考答案:

一、1A 2 A 3 A

二、填空题1:N、O、

4: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

(3)用明矾[KAl(S04)2]

7(1)组成,构成(2

三、1:碳、氢、氧元素

2

来制取。

3(1)88、138 (2)

五节

参考答案:

一、1-6:AABBD

二、1:c a b 2:Ba Ca

2: 4CO2, 3K, 8NO2

3略4略5略

6(1)质子(2)质子(3)质子

7(1)一个碳原子;碳元素;(2)2个碳原子

第六节

参考答案:

化学式1.B 2.C 3.C 4.B 5.C 6.D 7.A 8.C 9.C 10.C 11.(1)氢元素、一个氢原子(2)2个氢原子(3)两个氮分子(4)二氧化氮一个二氧化氮分子(5)两个二氧化氮分子12.碳、氢氧13略14(1)1234 (2)567 (3)57

化合价1.B 2.C 3.D 4.D 5.B 6.A7.A 8.B 9.C 10.D 11略12略13略14-17略18.(2PbO)·PbO2、Pb(PbO2)2 19略

第七节

参考答案:

1、、A;15、

16224

19、A-16m-n;20、149∶272;21、⑴偏二甲肼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⑵每个偏二甲肼分子由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构成;⑶偏二甲肼属于有机物;⑷偏二甲肼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⑸偏二甲肼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2∶7等;

22、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7%,不可能达到20.1%,说明了广告的荒谬。

23、⑴60;⑵35%;⑶购得的化肥中的氮元素的质量分别为:4321千克,4321千克,5439千克,应购买NH4HCO3;24、⑴56;22.4

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复习提纲(无答案)浙教版

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复习提纲 §1-1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使用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建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2.下列所出示的代表符号的是,代表模型的是 A地球仪; B t;Cρ;D 细胞模式图;E地图;F S=vt; G W.C.; H O2 3.读图:书本P2图1-3液态水与气态水的模型,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水在状态变化中,水分子其本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 (2)态水的水分子之间间隔最大; ★(3)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从分子角度看,其变化的本质是水分子本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发生了变化而已。 §1-2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电解水的实验中,发现水最终变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分别是和,它们的体积比约为,这是个变化(物理或化学)。 2.英国科学家提出了原子的概念。 3.读图P5图1-8水分子电解模型图: (1)发现一个水分子通电分裂为个氧原子和个氢原子。个氧原子重新组合变1个氧分子,个氢原子重新组合变成1个氢分子; ★(2)从中可知化学反应从分子这个角度看,是分子为原子,原子再变成其它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3)化学反应从微观角度看,可再分,而不可再分,所以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4.水通电时,水分子最终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与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或相同),★所以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注:当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原子。) ★5.物质通常由构成,分子由构成,但有些物质也可以由直接构成的,如、、等。 (注:联系后面一节中可知物质也可能由另一种粒子离子构成,所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大类) 6.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是,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7.自然界中分子种类繁多,分子的种类是由和决定的。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经过不同的组合能构成千万种分子。 8.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如分子,也可以是由不同种原子,如 分子; 9.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种类有、和,这些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不同物质性质是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构成物质时原子的不同的。 ★10.原子与分子的主要区别是: A原子质量小,分子质量大; B原子体积小,分子体积大;C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D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E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

微粒的模型和符知识点归纳

微粒的模型和符知识点 归纳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知识点归纳 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常见的符号有电路元件符号,交通符号,物理量符号,天气现象符号等) 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格、一个公式、一个复杂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中,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则是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 2、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 子。 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化学变化: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 物理变化:只改变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 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态非金属(硫、碳、磷、硅)及稀有气体 6、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 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 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 2、汤姆森--“西瓜(葡萄干面包)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发现电子 3、卢瑟福--“核式(行星绕太阳)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发现原子核 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5、“电子云模型 质子(带正电) 夸克 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夸 克 (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 (1)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微粒模型与符号尖子生培优卷及答案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微粒模型与符号尖子生培优卷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下列图示不属于模型的是() A. B. C. D. 2.国产大型客机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宜的延展性。 铝锂合金中的铝(Al)元素与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元素符号不同 B.原子质量不同 C.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D.原子的电子数不同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两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数相同,这两种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若两种分子的质子数相同,这两种分子一定含有相同的电子数 C.若两种微粒属于同种元素,这两种微粒的中子数一定相同 D.若两种微粒属于同种元素,这两种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 4.科学上用符号“Z A X”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 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a b X n+和c d Y m-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b-a=d-c B.a+n=c-m C.a-n=c+m D.b-n=d+m 5.关于原子及原子结构发现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汤姆森、卢瑟福两位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 B.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发生变化时,元素的种类也发生了变化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A.Al(NO3)3 B.CaCO3 C.Al2(SO4)3 D.Fe(NO3)3 7.如图所示,密封容器中储存有一定量的氧气。当活塞慢慢下压后,下列关于容器内分子模型的建构 合理的是() A. B. C. D. 8.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 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在南极被称为南极光,在北极被称为北极光。下列这些微粒中,不会引起极光的是() A.a粒子(氦的原子核) B.电子 C.质子 D.中子 9.已知微观粒子π+介子、π-介子都是由一个夸克(夸克u或夸克d)和一个反夸克(反夸克或反 夸克 π+π-u d 带电量+e -e + e - e - e + e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π+由u和组成 B.π+由d和组成 C.π-由u和组成 D.π-由d和u组成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和符号》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知识点归纳 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常见的符号有电路元件符号,交通符号,物理量符号,天气现象符号等) 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格、一个公式、一个复杂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第2 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中,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则是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 2、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化学变化: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

物理变化:只改变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 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态非金属(硫、碳、磷、硅)及稀有气体 6、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 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原子的体积很小, 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第3 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 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 2、汤姆森--“西瓜(葡萄干面包)模型” :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发现电子 3、卢瑟福--“核式(行星绕太阳)模型” :电子绕原子核运行——发现原子核 4、波尔--“分层模型” :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5、“电子云模型 质子(带正电)夸克 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夸克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单元练习卷(含答案)解析版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单元练习卷(含答案)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答案】C 2.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单分子自旋态控制。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种类B.原子数目C.分子种类D.元素种类 【答案】C 3.过度使用氮肥,是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硝酸铵(NH4NO3)是一种常用的氮肥,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3和+5 B.+1和+1 C.?5和+3 D.?1和+5 【答案】A 4.锂电池具有质量轻、容量大、不含有毒物质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知某种锂原子中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A.3 B.4 C.5 D.7 【答案】A 5.2015年6月国家开始实行饮用水新标准,矿物质水、碱性水、离子水等名称将被禁止使用。某品牌饮用水标签标明了该水中钠、钾、钙等的含量,钠、钾、钙等是指()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 【答案】C 【解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钠、钾、钙”等不强调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 6.小科同学利用各色小型球棍模型制作了一个甲烷分子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物质属于化合物 B.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5个原子 C.保持甲烷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D.该物质由5种元素组成 【答案】D 7.水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可用化学式H2 O表示.下列对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A.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B.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水中含有氢分子D.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答案】B 8.(NH4)2SO4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SO2、H2O、N2和NH3。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由小到大的产物分子依次是() A.SO2、H2O、N2、NH3B.N2、SO2、H2O、NH3 C.N2、SO2、NH3、H2O D.H2O 、NH3、SO2、N2 【答案】C 9.物质的化学式和相应名称书写均正确的是() A.Fe(OH)2:氢氧化铁B.Hg:氦气 C.K2CO3:碳酸钾D.NH4Cl:氯化氨 【答案】C 10.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H2B.H2O C.2H D.H 第1 页,共6 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复习教案

教师一对一个性化教案学生姓名年级科目 日期时间段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复习 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回顾基础知识点,练习常见题型,为期中考做准备 教学重点、 难点及考 点分析 元素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元素的质量分数 教学过程【知识梳理】 一.模型、符号的含义、意义和作用 1.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提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 2.模型可以是一幅、一张、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 3.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避免由于事物不同和表达的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例1】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属于符号的正确选项是() A.世博会会徽B.眼球结构C.地球仪D.动物细胞结构 二.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 2.原子: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 3.用粒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状态改变时,只是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发生变化;而化学变化中,分子的发生变化,但构成分子的原子和没有发生变化。 4.原子和分子区别和联系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可分,不可分。 联系:是由构成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 【例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比原子的体积大得多 B.分子比原子的质量大得多 C.海绵能吸水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氧气O和臭氧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三.原子结构的模型 1、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通过科学家不断地建立与原子结构模型而得到的。 2、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 ____的实心原子结构模型→____的“西瓜模型”→____的“核式模型”→____的“分层模型”→现代“电子云模型”。 3、原子结构 物质 分裂 构成 直接 构成 构成

第一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所有练习

第一、二节模型、符号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符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符号就是字母,字母就是符号 B.符号就是字母和图形 C.符号可以是字母和图形 D.字母和图形就是符号 2.关于模型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A.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图像都是一个模型 B.模型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C.模型可以表示很大或很小的事物 D.模型只有抽象的,没有具体形象的 3.能闻到汽油的气味是因为( ) A.分子有质量B.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分子很小 4.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B.空气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 C.由于分子的运动,空气中各种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D.氧气和氮气化合形成空气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发生了改变 5.下列物质中,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 ) A.空气B.海水C.碘盐D.二氧化碳 6.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7.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8.下列物质:①氧化镁;②空气;③高锰酸钾④海水;⑤二氧化碳;⑥氧气。其中含有氧分子的有( ) A.①②③⑥B.②③④⑥C.②④⑥D.①④⑤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惟一粒子 C.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D.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是分子变化的结果 10.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二氧化碳分子B.氧分子C.碳分子D.氧分子和碳分子 11.氨气变成液氨是由于( ) A.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B.分子问的间隔发生了变化C.分子组成发生了变化D.分子运动停止了 12.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D.分子的大小及质量都比原子大 13.下列说法:①氧气的体积是由氧分子的大小决定的;②分子只有加热时才运动;③液态空气是由空气的分子构成的;④因为液态氢和氢气的状态不同,故它们的化学性质也不相同;⑤V1毫升水和V2毫升酒精混合得V毫升溶液,则V1+V2=V;⑥气体受压,体积变小, 是因为受压时气体分子的体积变小的缘故。 其中错误的是( ) A.①②③④B.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⑤ 14.1991年科学家又发现一种新的碳单质一碳纳米管,它是由环形的碳原子构成的管状 大分子可用下列哪个图形表示( ) 15.下列物理量的符号中错误的是() A.F表示力 B.m表示质量 C.V表示体积 D.M表示米 16.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半径一般所在数量级可能是多少米() A.10-8 B.10-9 C.10-10 D.10-11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_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单元自测题科学试卷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_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单元自 测题科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如图描述物质的分割,分到原子为止的是 A.A B.B C.C D.D 2.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D.化学符号“O”可以代表一个氧原子 3.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C.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 D.CO2和CO的性质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4.1934年,卢瑟福等科学家通过核反应发现氢的同位素原子——氚,可用“13H”表示(其中“1”表示核电荷数),氚原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的粒子是 A.原子核B.质子 C.中子D.核外电子 5.科学用语是学习和交流知识的通用语言,以下粒子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最多的是

A.Mg B.H C.CO32-D.3CO2 6.偏钛酸钡(BaTiO x)因其显著的“压电效应”而被广泛地应用于超声波发生装置中。已知偏钛酸钡中钛元素的化合价+4价,其化学式中x的数值为 A.1 B.2 C.3 D.4 7.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有 ①氧化镁②空气③高锰酸钾④海水⑤二氧化碳⑥氧气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⑥ C.只有②④⑥ D.①④⑤ 8.下列说法与符号含义相符的是 A.Na+: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B. 2 Mg :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C.2NO2:2个二氧化氮分子 D.2H: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9.图中试剂瓶标签上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A.B.C.D. 10.在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中,若“”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B. C.D. 11.万金油的主要成分是薄荷脑(C10H10O),下列关于薄荷脑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化合物 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复习

课题: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复习 【知识梳理】 一.模型、符号的含义、意义和作用 1.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提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 。 2.模型可以是一幅 、一张 、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 。 3.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避免由于事物 不同和表达的 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例1】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属于符号的正确选项是( ) A .世博会会徽 B .眼球结构 C .地球仪 D .动物细胞结构 二.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最小粒子。 2.原子: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 。 3.用粒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状态改变时,只是构成物质的分子的 发生变化;而化学变化中,分子的 发生变化,但构成分子的原子 和 没有发生变化。 4.原子和分子区别和联系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 可分, 不可分。 联系: 是由 构成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例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比原子的体积大得多 B.分子比原子的质量大得多 C.海绵能吸水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氧气O 和臭氧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三.原子结构的模型 1、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通过科学家不断地建立与 原子结构模型而得到的。 2、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 ____的实心原子结构模型→____的“西瓜模型”→____的“核式模型”→ ____的“分层模型”→现代“电子云模型”。 3、原子结构 说明:(1)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电荷的____相等,____相反,整个原子______。 (2)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____构成 (3)在同一原子中,核电荷数 = ____数 = ____数。相对原子质量=____ + ____ 4.元素:具有相同 数( 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如氧元素就是所有 原子

浙教版 科学《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历年中考题题精选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历年中考题题精选 (浙江衢州)1.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B.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浙江杭州)2.下面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 均代表碳原子。这两种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却明显不同,如导电性、硬度等。据此,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中的碳原子大小相同 B.甲乙两种物质都是碳单质 C.甲乙两种物质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 D.将甲乙两种物质混合后得到的是纯净物 (浙江湖州)3.20l0年4月5日,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第117号新元素,填补了第116号和118号元素之间的空缺。推测该元素为117号元素的依据是() A.中子数 B.质子数 C.电子数 D中子数和质子数 (浙江嘉兴)4.冰岛火山灰曾严重影响欧洲飞机的正常飞行。火山灰是细微的火山碎屑物,它质地坚硬、不溶于水,含有硫、钙、硅、氧及重金属等成分。这里所说的成分是指()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浙江绍兴)5.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方框中,符合“2H2O”所表示意义的是( ) (浙江温州)6.下列是四种物质的分子模型,其对应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浙江绍兴)7.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和所属的类别都正确的是( ) A.甲烷、CH4、有机物 B.锰、MN、金属单质 C.氯酸钾、KCl03、金属氧化物 D.氧化汞、HgO、非金属氧化物 (浙江温州)8.随着分子、原子研究技术的提高,科学家可以利用原子来“组装”分子。 若用这种技术组装成脱氧核糖分子(C5H10O4),则该分子中不含有的原子是() A.氯原子 B.碳原子 C.氧原子 D.氢原子 (2010.浙江嘉兴)9.硅酸盐矿泉水具有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其中硅酸钠是矿泉水中主要的可溶性硅酸盐,已知在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硅酸钠化学式正确的是() A.NaSiO2 B.Na2SiO3 C.NaSiO3 D.Na2SiO4 (2010.浙江绍兴)10.铌酸锂(LiNbO3)晶体是目前用途最广泛的新型无机材料之一。下列关于铌酸锂说法正确的是( ) A.铌酸锂是一种氧化物 B.铌酸锂是由五个原子构成的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复习课评课稿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复习课评课稿 潘桥中学:李律本课是《科学》八年级第二册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课,即通过“科学家探究发现物质构成的科学史”来联系复习的科学知识:1、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和联系;1、1-18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名称;3、区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4、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等。物质的构成涉及的知识多,本节是让学生通过科学家研究发现物质构成微粒过程史的事例,对物质的构成建立初步的知识网络。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知识还是比较模糊,缺乏系统的整理。因此,本节的教学通过创设科学史的教学情境的学习方式去获得知识,形成物质构成的系统知识。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刘盈盈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创设“科学家探究发现物质构成的科学史”这样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并能带领学生一步步进行探究,得出结论。重点有突出、难点有突破,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同时情感教育突出。学生能很好的掌握好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和元素等概念,并将他们系统化、网络化。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科学课程标准》中:让生活走向科学,让科学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情境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前后呼应。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1、创设情境,引领复习 刘盈盈老师创设“科学家探究发现物质构成的科学史”这样一个以时间为主线复习情境。科学史1:“物质是无限可分的”;科学史2: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科学史3: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科学史4:汤姆生走上了科学实验的舞台,提出了原子模型;科学史5: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科学史6:波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科学史7:美国科学家盖尔曼提出了关于强子结构的夸克模型;科学史8: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元素周期律。将散乱的科学知识用“科学家探究发现物质构成的科学史”的情境进行连接,使学生对复习的知识能系统化、网络化。 2、注重学生思考,教学方法多样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如:“你对物质有什么认识?”、“道尔顿的原子模型我们形象的叫什么,主要观点?”、“原子一定比分子小”。有分组活动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 全部教案

新世纪教育网 https://www.doczj.com/doc/451729747.html, 精品资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新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第6节 表示物质的符号 一、 教学目标: 1、会查元素的化合价,会运用化合价写出简单的化学式。 2、能解释化学式表示的意义,能根据化学式区分单质和化合价、金属和非金属。 3、能用;表示离子或带电原子团。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会查元素的化合价,会运用化合价写出简单的化学式。 难点:会运用化合价写出简单的化学式。 三、教学用品: 四、教学过程: 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过程反思 【复习】 1、默写元素符号 2、说明符号的意义 【新授】 一、化学式 1、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称化学式 2、化学式的确定依据:由实验测定组成,如水的电解实验测定水的组成。不能凭空想象,一种物质只有一种化学式。 3、化学式的书写原则 ⑴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双原子分子: 稀有气体: 多原子分子: 固态非金属(结构复杂,习惯上用元素符号表示): 金属(同上): ⑵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按一定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一定顺序: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左边;氢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氢元素写在左边;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写在右边。 直接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常用其离子的最简单整数比表示。 【例】NaCl CuSO 4 MgCl 2 【练习】:投影 4、化学式的读法:一般从右向左读做“某化某”;或者要指出一个分子里的个数。 5、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⑴表示某种物质(纯净物) ⑵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⑶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 ⑷表示物质分子的构成 ⑸表示分子的质量 【例】投影 【练习】投影 通过一定的单质化学式的书写让学生能自己归纳出单质化学式书写的规律。 设计成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对化学式的意义进行教学将更 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物质的具体类别很难分清,学生也没有生活经验的帮助,所以教师有必要将初中阶段学生经常遇到的单质的化学式书写规律讲清:例如:单质除氢气、氧气、氮气、氯气用元素符号右不角加“小2”其余均用元素符号本身表示。

八年级下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教师资料 一、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模型的作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符号的作用:(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 (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 二、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 4、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5、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因此,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不同造成的。 6、有些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如:金属单质(如:铁Fe、钠Na)、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C、磷P、硫S、硅Si等) 7、分子和原子的体积都很小,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也不同。 三、原子结构的模型 8、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汤姆生(发现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提出一个原子模型) ——卢瑟福(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提出核式结构模型)——波尔(改进原子核式模型,认为电子有稳定轨道)——现代电子云模型 9、 注:(1)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带正电),等于质子数。 (2)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4)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5)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6)不是每个原子核中都有中子,质子和中子相近但不一定相等。 (7)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测试卷

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测试卷 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 1.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C、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D、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 2.构成冰的分子和构成水蒸气的分子具有----------------------------------() A.相同的性质 B.相同的物理性质 C.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 3.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在于--------------------------------------------() A.分子有间隙,原子没有间隙 B.分子比原子体积大 C.分子比原子质量大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在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4.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非常小,如碳原子的半径和质量的数量级分别为-----------() A. 10-8米,10-27千克 B. 10-8米,10-26千克 C. 10-10米,10-27千克 D. 10-10米,10-26千克 5.在物质结构研究的历史上,首先提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的是--------------() A. 汤姆生 B. 卢瑟福 C. 道尔顿 D. 玻尔 6、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某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50 B.86C.136 D.222 7、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区别是----------------------------------------() A、原子质量不同 B、核外电子数不同 C、核电荷数不同 D、中子数不同 8、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it WU 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A. 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 B. 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C. 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 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9、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 mg 、镁65mg、锌1.5 mg、铜2mg、锰1mg,这里所标的各成分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无法确定 10、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氧碳氢氮 B.氧硅铝铁 C.氧铝氮铁 D.氮氧铝铁 11、一瓶固体经化验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固体是--------------------------() A.一种单质 B.一种化合物 C.单质与化合物的混合物 D.既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12、不同元素之间肯定不相同是:(1)核电荷数(2)电子数(3)质子数(4)存在形态 ( ) A.(4)B.(1)(3) C.(2)(4)D.(1)(4) 13、对于Mg2+和Mg两种粒子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B.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C.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D.它们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14、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它的原子的------------------------------------() A、核外电子总数 B、质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质子数和中子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化学式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科学化学式练习 一、写出下列元素符号: 碳氢氧氮氯硫磷,钾钙钠镁铝铁锌,溴碘锰钡铜硅银,氦氖氩氟铍汞金 二、写出下列原子团的符号及化合价: 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 、碳酸氢根离子- 、 氢氧根离子、铵根离子、 二、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单质的化学式: (1)铜铁汞铝钙钡 (2)硫黄硅金刚石石墨黄磷 (3)氦气氖气氩气 (4)碘溴氢气氧气氯气氮气2、根据化合价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化学式: (1)氧化物:(A)金属氧化物: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钙 氧化铜氧化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氧化铝

(B)非金属氧化物: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冰 (2)酸:(某酸:H+ + 某酸根阴离子) 硫酸硝酸盐酸(酸根Cl-)碳酸 (3)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 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氢氧化铜 氢氧化钡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 (4)盐酸盐: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钡氯化钙 氯化铜氯化铝氯化亚铁氯化铁氯化银 (5)碳酸盐: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钙 碳酸镁碳酸钡碳酸氢钠碳酸氢铵(6)硫酸盐:硫酸钾硫酸钠硫酸钙硫酸镁 硫酸钡硫酸亚铁硫酸铵硫酸铁 (7)硝酸盐:硝酸银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镁 硝酸钡硝酸亚铁硝酸铵硝酸铁 四、用化学符号表示: 1、铁离子 2、氯离子 3、氢离子 4、铜离子 5、3个亚铁离子 6、2个铜离子 7、2个钠离子 8、氢气 9、氢元素 10、1个氢原子 11、2个氢原子 12、一个氢分子 13、2个氢分子

14、2个氢离子 15、2个水分子 16、正2价的钙元素 17、2个一氧化氮分子 18、2个氧离子 19、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 20、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五、说出下列“2”的含义 1、2Cl 2、3Cl2 +2 3、2K+ 4、 BaCO3 5、2Fe3+ 6、SO2 7、2SO3 8、S042- 9、Ca2+ 10、3Fe2+ 11、H2 12、2Cl- 六、标出下列加点元素的化合价 1、 H Cl..Cl..O 2Cl.. 2 K Cl..O 3 Ca(Cl..O) 2 H Cl..O 3 H Cl..O 2 2、S.O 3S.O 2 S . H 2 S.O 4 H 2 S. H 2 S.O 3 Na 2 S.O 4 3、Mn..O 2Mn..Cl 2 Mn .. K Mn ..O4 K2 Mn.. O4Mn ..O4-Mn ..O42- 4、N. 2N. 2 O 3 N. 2 O 5 N. O N. O 2 H N. O 3 N. O 3 -N. H 4 N. O 3 N. H 4+ Al(N. O 3 ) 3 Mg(N. O 3 ) 2 七、标出下列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1、CO 2 2、CO 3、H 2 CO 3 4、NaNO 3 5、Fe(OH) 3 6、K 2 O 7、Al 2 O 3 8、FeCl 2 9、H 2O 10、SO 3 11、P 2 O 5 、 12、BaSO 4 八、写出下列符号的名称或含义 1、O 2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微粒的模型和符号综合A测试卷(含答案)

科学八年级(下册)测试卷(九) 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综合卷A)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 1.若用表示碳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粒子可表示为() 2.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在硒的种化合物硒酸钠(Na2SeO4)中,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A.—3 B.+6 C.+4 D.+7 3.已知某元素的原子与碳-12原子的质量比为9,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08 B.1.33 C.108g D.1.33g 4.在5H2O和5H2SO4中,一样多的是() A.氢原子 B.氢分子 C.氢元素 D.氢元素质量分数 5.下列关于“决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决定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是—质子数和中子数 B.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C.决定元素和原子种类的是电子数 D.决定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的是核电荷数 6.下列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AlO(氧化铝) B.CaCl2(氯化钙) C.K(OH)(氢氧化钾) D.HSO4(硫酸) 7.下列关于元素分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Si B.太阳上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氢元素 C.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碳元素 D.海洋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氯元素 8.下列对如图所示四种分子的分析,错误的是()

A.一个水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 B.氮分子和氢分子由相同的原子构成 C.比较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能说明分子可由种类不同的原子构成 D.比较氮分子和氢分子,能说明分子可以由种类相同的原子构成 9.全球近140个国家将根据签署的《国际防治汞污染公约》,在2020年前禁止生产和出 口含汞产品,如电池、荧光灯、化妆品、温度计、血压计等。根据如图所示汞元素部 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汞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汞原子的原子质量是200.6 C.汞原子中的中子数可能是82 D.汞原子中的电子数一定是80 10.近年,科学家在较低的温度下,第一次制得了七氧化二氟,它在高温下化学性质也比较稳定。下列 有关七氧化二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氟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7 B.七氧化二氟属于氧化物 C.氟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D.一定不能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1.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或构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质一定是由微粒构成,但不一定是由分子构成 B.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C.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但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D.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是化合物 12.某种氮的氧化物其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则该氧化物中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A.1:2 B.3:2 C.5:2 D.2:5 13.下列化学符号不正确的是() A.1个一氧化碳分子:CO B.2个碳酸根离子:2CO32- C.3个亚铁离子:3Fe2+ D.4个氢原子:2H2 14.金属元素R为+2价元素,其氧化物中,R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则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6 C B 6g C.24 D.24g 15.氢元素有3种不同的原子,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依次为0、1、2。这3种原子与金属锂形成的氢化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提高训练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提高训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某高性能磁粉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x为正整数),已知钻和铁的化合价可能呈现为+2或+3价,且上述化合物中每种元素只有一种化合价,则 A.x为1,Co的化合价为+3价 B.铁的化合价为+2价,Co的化合价为+3价 C.x为2,铁的化合价为+2价 D.铁的化合价为+3价,Co的化合价为+2价 2 . 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可以写成。1个的原子的质量为a千克,一个分子的质量为b千克,若以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质量的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正确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8b/(b-a)B.32b/(b-a)C.16b/(b-a)D.32b/(62a) 3 . 质量相等的SO2和SO3中,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A.2∶3B.1∶1C.5∶6D.7∶12 4 . 2017年1月27日,南京理工大学化学学院胡炳成团队成功合成世界上首个超高能全氨阴离子(N5-)钴(Co)盐[化学式为:Co(N5)(H2O)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属于混合物B.该物质中钴元素的质量分数比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小C.该物质中钻元索的化合价为+5价D.N、H质量比为34:25 5 . 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 A.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 B.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维生素C中C、H、0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 D.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5% 6 . 在FeSO4和Fe2(SO4)3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量分数为a%,则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a%B.1-3a%C.1-1.5a%D.1.5a% 7 . 喜树中含有一种被称为喜树碱的生物碱,这种碱的相对分子质量在300~400之间,实验分析得知其元素组成为:C占69.0%、O占18.4%,且O含量为H的4倍,其余为N,则一个喜树碱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A.42B.43C.44D.45 8 . 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 4NH3+3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NO B.N2C.NO2D.N2O 9 . CO和X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5%,则X是下列气体中的() A.CO2B.NO2C.N2O3D.SO2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复习课教案

年级八年级学科科学课题第2章复习 课时类型复习课课时安排 2 自备教师周月聪备课时间 4.16 教学目标1.了解以及区分模型和符号2.掌握微粒模型3.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4.元素符号和名称5.化学式的书写6.利用符号求量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 1.掌握微粒模型 2.化学式的书写3.利用符号求量 教学难点 1.掌握微粒模型 2.化学式的书写3.利用符号求量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第一节 1、模型 (1)模型的作用: 用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提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帮助人们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或复杂的事物 (2)模型类型: 1、物体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地球仪、细胞模型) 2、一幅图、一张表、一个计算机图像、一条曲线 3、表示一个复杂的过程(水的三态变化模型、化学反应模型) 4、数学公式 2、符号 (1)作用: 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或过程。 (1)符号的作用和意义 1、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2、用符号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 3、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符号:指有一定意义的图形、文字等 科学符号 速度_____;暖锋_____;电流_____;…… 单位符号 电阻单位Ω;温度单位℃;质量单位㎏;… 1.下列所示的代表符号的是,

代表模型的是______ A.地球仪; B. t; C.ρ; D. 细胞模式图; E.地图; F. S=vt; G. W.C.; H. O2 2.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属于符号的正确选项是( ) 3.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你知道下列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吗? 禁止吸烟易燃物品 第二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 原子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分子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 不能再分,即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 小微粒。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从上述水的两种变化的模型中你能归纳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吗?还能说出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吗? 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可以是分子间的距离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更小的微粒——原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