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高一至高三都用得上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高一至高三都用得上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它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既关系到对文言文的确切认读,又关系到对词句的正确理解,由于所用通假字在文中所表达的意义不是该字本身的意义。

所以在阅读时如遇到按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都解释不通的字时,就要考虑这个字是不是某个字的通假字。

必修1-必修5通假字汇总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 uè,高兴。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 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12.请辞决矣决,通“诀”,

诀别。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 x iàn g),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n。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21.轲既取图奉之同上。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26.距关距,通“拒”,把守。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必修2

《诗经两首》34.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35.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36.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37.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38.岁亦莫止。(莫,通“暮”)39.彼尔维何。(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离骚》40.偭秦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41.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42.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43.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44.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遭受)

《孔雀东南飞(并序)》45.终老不复取娶,迎接女子过门成亲。46.箱帘六七十奁,梳妆匣子。47.虽与府吏要邀,邀请。48.蒲苇纫如丝韧,柔软而结实。49.摧藏马悲哀脏,脏腑。50.府吏见丁宁叮咛。

《兰亭集序》5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52.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同“趋”,取)53.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同“犹”)《赤壁赋》5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55.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56.举酒属客(“属”通“嘱”,劝人饮酒)57.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劝人饮酒)58.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泝”同“溯”:逆水而上。)59.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连结,盘绕。)60.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61.杯盘狼籍(“籍”通“藉”。)

《游褒禅山记》62.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必修3

《琵琶行(并序)》63.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鎞”,钗子。

64.曲终收拨当心画划。用拨子拨。

《寡人之子国也》65.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66.直不百步耳。(直,通“只”)6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6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69.虽有槁暴(有,通“又”,再。暴,通“曝”,晒。)7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71.君子生非异也生,通

“性”,资质,禀赋。72.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过秦论》73.合从缔交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7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75.

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76.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77.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兴起。78.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师说》7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80.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必修4

《念奴娇-赤壁怀古》81.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

《廉颇蔺相如列传》82.肉袒伏斧质。(质,通“”,铁砧。)83.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可予不(不,通“否”)84.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8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8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8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8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89.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吗)

《苏武传》90.女为人臣子(“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91.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9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9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94.法令亡常(“亡”通“无”)95.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衿”同“襟”。“决”通“绝”)96.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

已经)97.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98.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乐。)

《张衡传》99.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员,通“圆”)100.傍行八道(傍,通“旁”)101.一时收禽(禽,通“擒”,捕捉。)

必修5

《归去来兮辞》102.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103.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衡通“横”,与“纵”相对)104.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景通“影”,日光)

《滕王阁序》105.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106.云销雨霁(“销”通“消”,消失)107.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逍遥游》108.北冥有鱼“冥”通“溟”109.而征一国“而”通“能”110.小不知及大知“知”通“智”111.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112.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113.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陈情表》114.夙遭闵凶(通“悯”,怜悯)115.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116.常在床蓐(通“褥”草席)117.四十有四(通“又”)

必修1-必修5重点句子翻译汇总

必修1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荆轲刺秦王》)

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6.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荆轲刺秦王》)

7.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9.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答案:

1.如果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以为”,把它作为;“行李”,往来官员;“乏困”,缺乏的东西;补充省略主语“您”)

2.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向东边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他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什么满足;“封”,使动“使…成为边界”;“阙”,侵损;“焉”,兼词,从哪里)

3.如果没有太子这番话,我也会请求行动。(“微”,如果没有;“谒”,请求)

4.秦国对待,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遇”,对待;“深”,

刻毒;“为戮没”,被动句,被杀死或没收入官)5.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着白衣戴白帽来为荆轲送行。(“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知道这件事的门客;“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6.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在朝廷上拜送出来;“使使”,派使者;“闻”,使动,让您听到)7.本来就比不上他啊,那我将要怎么办呢?(“固”,本来;“为之奈何”,固定句式,怎么办)8.我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所以”,表原因,之所以;“出入”,偏意复词,进入;“非常”,意外事故)9.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若”,你;“击沛公于坐”,状语后置,在座位上击杀沛公;“不者”,否则;“且为所虏”,被动句,将被他所俘虏)10.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告辞干什么呢?(“方为”,正是;“何……为”,固定句式,为什么……呢?)必修2

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1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又何羡乎!(《赤壁赋》)1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答案:

11.本来就知道把生与死等同起来是多么荒诞,把长命与夭亡看做一回事纯是无稽之谈。(“一”,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12.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物时刻变动,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停止。……而我们又羡慕什么呢?(“盖”,表示假设语气,相当于“如果”;“以一瞬”,省略谓语“止”,在一瞬间停止;“何羡”,宾语前置,羡慕什么呢)13.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未能尽情享受游山的乐趣。(省略主语“我们”;“既”,……之后;“咎”,责备,埋怨;“极”,动词,极尽,穷尽)14.有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随从别人而松懈,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没有外力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至于”,古今异义词,到;“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的地方;“相”,帮助)

必修3

1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16.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1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1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19.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20.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21.良将劲

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2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王秦族矣。(《过秦论》)2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2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2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26.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2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28.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答案:

15.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颁”,通“斑”,头发花白)16.这和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是”,代词,这样;“何异于……”,状语后置,和……有什么不同)17.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就”,接近;“砺”,磨刀石;“参省乎己”,状语后置,对自己检查反省;“知”,通“智”)18.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

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者……也”,表原因的判断句,是因为……)19.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珠宝、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优秀的人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一体。(“弱”,使动用法,使……变弱,削弱;“爱”,怜惜;“致”,招致;“相与”,共同,一起)20.秦人大开关门引敌深入,九国的军队却迟疑起来,不敢入关。(“延”,请;“逡巡”,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21.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陈”,拿着;“谁何”,“何”通“呵”,盘问来人)22.他们)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百姓像云那样聚拢来,像回声那样应和着,担着粮食像影子似的跟随他。肴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起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云”“响”“景”,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赢”,挑着,担着;“亡”,使动用法,使……灭亡)23.(可是)一个人发难就毁掉了秦朝宗庙,(秦王子婴)也死在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不施行仁义,攻守的形式就发生了变化啊。(“一夫”,一个人;“隳”,毁坏;“身死人手”,省略介词“于”;“为天下笑者”,被动句,被天下人耻笑)24.出生比我早(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出生比我晚(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乎吾前”,状语后置,在我之前出生;“从而师

之”,省略宾语“之”,“从之而师之”,“师”,意动用法,把……当作老师)25.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其”,表推测,大概)26.我(向他)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的生年是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贵还是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庸”,岂,哪里;“是故”,因此,所以;“无”,无论,不分)27.文章的句读不明,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疑难)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不学,我没能看出那种人(是否)明白(道理)。(“或”,有的人;“不”通“否”)28.(李蟠)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过,(他)不受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正道,(所以)写了《师说》赠送给他。(“不拘于时”,被动句,不被时俗限制;“学于余”,状语后置,向我学习;“贻”,赠送)

必修4

29.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30.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31.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32.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3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34.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35.武帝嘉其义,乃遣武

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苏武传》)36.事如此,此比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37.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苏武传》)38.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39.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苏武传》)40.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张衡传》)

答案:29.(赵国)想不给(秦国和氏璧),又怕秦军攻打过来。主意还没拿定,想找一个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省略主语“赵国”;“求人可使报秦者”,定于后置,寻找一个可以回复秦国的人)30.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宝玉抄小路回到赵国。(“诚”,确实,实在;“见欺于王”,被动句,被大王欺骗;“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31.蔺相如回国之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欺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以为”,认为;“使不辱于诸侯”,被动句,出使诸侯国不被欺辱;“拜”,授予官职)32.廉颇听到了这些话,便解衣赤背,背上荆条,由宾客引着到蔺相如府上谢罪,说:“我这浅薄低微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个地步啊!”(“因”,介词,通过;“鄙贱”,谦词,见识浅薄,地位低下)33.我之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因为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啊。(“所以”,表原因,之所以;“先”“后”,意动用法,以……为先(后))34.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固”,坚决;“孰与”,固定句式,比……怎么样)35.

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对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着代表使者身份的符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以”,凭借……的身份;“使持节”,省略“使”宾语“他”;“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36.事情既然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如此”,“如”,到,到这个地步;“见犯乃死”,被动句,被侵犯、凌辱才死)37.(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省略主语“你”;“空自苦亡人之地”,“空”,白白地,“苦”后省略介词“于”,“亡”通“无”,状语后置,白白地在这荒芜人烟的地方受苦;“安”,哪里;“见”通“现”)38.使者非常高兴,按常惠教的话来责备单于。(“如”,按照;“让”,责备)39.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使使”,派使者;“晓”,使动用法,使……知道,明白;“论”,判罪;“因”,趁着;“降”,使动,使……投降)40.(张衡派人)暗中探知一些奸党分子的姓名,一下子全都抓起来,官民上下都很敬畏,赞颂河间地区政治清明。(省略主语“张衡”;“阴”,暗地里;“禽”通“擒”,捉拿)

必修5

41.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42.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

兮辞》)4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44.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滕王阁序》)45.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46.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47.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48.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49.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陈情表》)50.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

答案:

41.(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省略主语“张衡”;“视事”,官员到职工作;“乞骸骨”,请求辞职回乡)42.归来吧,我要与世俗断绝交游。既然世俗的一切都和我的情志相违背,再驾车出游又能追求什么呢?(“言”,助词,无实义;“焉求”,宾语前置,追求什么)43.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地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呢?(“曷”,何,为什么;“委心”,随心;“胡为”,胡:什么,介词宾语前置,为什么;“遑遑”,心神不定的样子;“何之”,之:到,宾语前置,到哪里)44.年纪虽老,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发苍苍的老年改变心志?处境艰难,但意志应当更加坚定,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宁”,哪里,怎么)45.怀念着宫门而不能看见,在什么年月(才能)(像贾谊)到宣室侍奉君主(一样回朝为官)?(“帝

阍”,皇帝的宫门;“奉宣室以何年”,以:在,状语后置,在何年奉召去宣室)46.我一下子起飞,碰到榆树、檀树之类的树木就停下来,有时或者还飞不到树的高度,就掉在地上罢了。哪里用得着飞上数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决”,快速的样子;“抢”,、触、碰;“奚以……为”,固定句式,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之”,到)47.我因为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去世了。年纪到了四岁,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险衅”,命运不好;“闵”通“悯”,可忧患的事;“见”,加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承受者,指“自己”)48.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相濡以沫,因此我的心愿是不能放弃奉养祖母而远离。(“更相”,相互;“是以”,因此;“区区”,拳拳私情)49.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拙的诚心,准许我实现这个微小的心愿,或许能够使祖母刘氏侥幸地寿终。(“矜悯”,怜恤;“听”,准许,成全;“庶”,或许)50.我想奉命为国奔走效劳(迅速前往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申诉又不被允许。(“笃”,病重;“告诉”,申诉;“不许”,被动句,不被准许)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重点语句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重点语句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翻译】如果你放弃围攻郑国而把他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也没有害处。若:如果;行李:即行吏,出使的人。即行吏;共:通“供”;乏困:缺少的东西。 2.夫晋,何厌之有【翻译】晋国,有什么(能让他)满足呢厌:通“餍”,满足。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翻译】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是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从哪里取得他所贪求的土地呢既:已经;封:疆界,这里作动词;阙:侵损、削减;焉:哪里。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翻译】假如没有那个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微:如果没有;夫人:那人,秦穆公。 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翻译】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因:依靠,凭借;敝,损害;与:结交,亲附;知:通“智”;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荆轲刺秦王》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翻译】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微:假如没有;谒:请。 2.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翻译】秦王一定很高兴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必:一定;说:同“悦”,喜欢,高兴。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翻译】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 4.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翻译】不久到了秦国,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读wèi,赠送。 《鸿门宴》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翻译】明天犒劳士兵,替我去打垮沛公的部队。为:替。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翻译】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跟留侯张良要好。善:交好。 3.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翻译】沛公奉上一杯酒祝项伯安康,又跟他约定结为儿女亲家。婚姻:儿女亲家。 4.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翻译】我入关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给官吏和百姓造册登记,封存官库,等待项将军的到来。籍:登记,给……登记造册。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翻译】我派遣部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所以:……的原因;非常:意外事故。 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翻译】现在有人有大功却去进攻他这是不合道义的。不如趁他来拜会好好款待他。因:趁机。

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汇总!

必修一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 如果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以为”,把它作为;“行李”,往来官员;“乏困”,缺乏的东西;补充省略主语“您”)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向东边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他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什么满足;“封”,使动“使…成为边界”;“阙”,侵损;“焉”,兼词,从哪里) 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如果没有太子这番话,我也会请求行动。 (“微”,如果没有;“谒”,请求) 4.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秦国对待,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遇”,对待;“深”,刻毒;“为戮没”,被动句,被杀死或没收入官)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着白衣戴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知道这件事的门客;“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 6.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在朝廷上拜送出来;“使使”,派使者;“闻”,使动,让您听到) 7.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必修一《鸿门宴》) 本来就比不上他啊,那我将要怎么办呢? (“固”,本来;“为之奈何”,固定句式,怎么办) 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必修一《鸿门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电子课本

必修一 1、《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2、《荆轲刺秦王》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三古文整理

高中语文 必修一 1.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的。 譬如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5文言文原文

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原文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1)围郑,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3)也。晋军函陵(4),秦军氾(fàn)南(5)。 佚(yì )之狐(6)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7)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8)曰:“臣之壮也(9),犹(10)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11)。”公曰:“吾不能早用(12)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3)。然(14)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15) 夜,缒(zhuì)(16)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17)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18)。越国以鄙远(19),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0)?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21)之往来,共(gōng)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23),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24)之有?既东封郑(25),又欲肆其西封(26),若[1]不阙(27)秦,将焉取之?阙(ju?)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28)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9);失其所与,不知(zhì)(30);以乱易整,不武(31)。吾其还也(32)。”亦去之。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国别体史书西汉刘向编辑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雠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受拔其袖,而右手揕抗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舆?”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太子闻之,驰往,仗尸而哭,极哀。 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沁园春长沙》 1.粪土当年万户侯 粪土:意动用法,视……如粪土,表示鄙视。 《短歌行》 1.契阔谈讌 “讌”同“宴”。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通假字 列缺霹雳:“列”通“裂”。 (二)古今异义 1.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古义指实在,副词,今义是书信,名词。 2.云霞明灭或可睹 灭:暗,今义是熄灭。 3.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古义超出,今义抽出。 (三)词类活用 1.虎鼓瑟兮鸾回车 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名词“事”作动词,侍奉; 3.栗深林兮惊层巅 栗、惊,均为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战栗”、“使……惊骇”。 4.云青青兮欲雨 雨,名词作动词,下雨。 (四)名词用作状语 1.对此欲倒东南倾

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 2.訇然中开 “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 3.古来万事东流水 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 (五)句式: 省略句 1.海客谈瀛洲,(大海)烟涛微茫(瀛洲)信难求; 2.对此欲倒(于)东南倾; 3.一夜飞渡(于)镜湖月; 4.(我)脚著谢公屐; 5.(我)且放白鹿青崖间。 《琵琶行》 (一)句式 1.互文 主人下马客在船 互文(也可以叫“异义对应”)(译: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马,来到船上)3.省略 (1)初为《霓裳》后《六幺》 “平行语省略”(王力《汉语诗律学》提法)省掉“为” 与之相同的还有:“今年欢笑复明年(欢笑)”、“春江花朝秋(江)月夜”(2)本长安倡女 省略谓语,“本(是)长安倡女” (3)使快弹数曲 省略“之”,琵琶女,“使(之)快弹数曲” (4)送客湓浦口 省略“于”,在,“送客(于)湓浦口” (5)感斯人言 省略“于”,被,“感斯(于)人言” (6)沉吟放拨插弦中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一.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0分,每个0.5 分) 1. 秦伯说(通__ __,________)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 ___,________) 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__ __,_______) 4.距关,毋内诸侯(通 ___,_______ _) 5.要项伯(通_ ___,________) 6.不敢倍德(通__ __,_____ ___) 7.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 __,_______) 8.燕王拜送于庭(通__ __,________) 9.悟言一室之内(通__ __,________) 10.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__ __,________)11.山川相缪(通__ __,________) 12.举匏樽以相属(通__ __,________) 13.杯盘狼籍(通__ __,________) 14.士之耽兮,犹可说也(通__ __,________)1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通__ __,_______) 16.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通__ __,________)17.偭规矩而改错(通__ __,________) 18.忳郁邑余侘傺兮(通__ __,________)19.何方圜之能周兮(通__ __,________) 20.进不入以离尤兮(通__ __,________)21.芳菲菲其弥章(通__ __,________) 22.终老不复取(通__ __,________) 23.曲终收拨当心画(通__ __,______) 2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__ ,_____) 2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__ __,________) 2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__ __,________)27.君子生非异也(通__ __,______) 28.合从缔交(通__ __,________) 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通__ __,________) 30.始皇既没(通__ __,________) 31.而倔起阡陌之中(通__ __,________) 32.赢粮而景从(通__ __,________) 33.或师焉,或不焉(通____,______) 34.与旃毛并咽。(通____, _) 35.空自苦亡人之地。(通 __,____) 36.不顾恩义,畔主背亲。(通 __,_____) 37.一时收禽(通__ __,_ _) 38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通__ __,________)39.此小大之辩也(通__ __,________)40.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__ __,________)二.标出句中古今异义的词语,并解释其在句中的意思。(20分,每个0.5 分)1.行李之往来(___________ )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________)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___) 4.持千金之资币物(___________) 5.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__________) 6.诸郎中执兵(______________) 7.沛公居山东时(______________) 8.约为婚姻(_______________) 9.将军战河北(____________) 10. 而伤长者之意(_________ ) 11.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________ ) 12.怨灵修之浩荡兮(__________) 13.吾独穷困乎此时(__________) 14.可怜体无比(___________) 15.本自无教训(___________) 16.感君区区怀(___________) 17.蹑履相逢迎(___________) 18.叶叶相交通(___________) 19.多谢后世人(___________) 20.亦将有感于斯文(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言语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言语文化。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人教版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一】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读gōng)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喜欢。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诚振怖“振”,通“震”,害怕。 秦王还柱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 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二、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3、共其乏困

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疲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6、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8、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9、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 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中医医生 10、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区。今义:指山东省。 11、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12、将军战河北 古义:黄河以北地区。今义: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13、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南地区。今义: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14、庄则入为寿 古义:敬酒。今义:长寿。 15、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地讲述。 16、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亲眷关系。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其含义 1、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必修1-5文言文课内同步检测及重点句子翻译(附答案)

必修1-5文言文课内同步检测及重点句子翻译(附答案) 必修1-5课内文言文同步训练及重要句子翻译(附答案)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秦军汜(fàn)南佚(yì)之狐夜缒(Chuì)而出 B.越国以鄙(bǐ)远君之薄(b?)也共(gōng)其乏困 C.朝济(jì)而夕设版焉秦伯说(yua) 失其所与(yǔ) D.①若不阙(ju?)秦,将焉取之? ②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 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 B.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 C.共(供给)其乏困 D.夫晋,何厌(厌烦)之有 3.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A.缓不济急 B.同舟共济 C.假公济私 D.无济无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 以其无礼于晋 B. 君知其难也 / 吾其还也 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D. 唯君图之 / 君之壮也,犹不如人 5、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马之千里者 B. 是寡人之过也

C. 邻之厚,君之薄也 D. 何陋之有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 3、夜缒 ..而出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5、焉.用亡.郑以陪.邻 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7、吾其.还也 8、若亡郑 .. ..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9、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行李 10邻之.厚,君之.薄也 11、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 12、既东 ..,若不阙.秦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3、夫.晋,何厌之.有 14、阙.秦以利 ..晋,唯君图之 《荆轲刺秦王》 1.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有() A.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 秦王还柱而走。 C.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高中语文】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导语】文言文是 高一 语文考试中关键的知识点,也就是高一语文考试中的必修考点之一。下面就是清风右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课程一文言文知识点,期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高一语文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矣挑之(减少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青也,犹不如人(用作主谓之间,中止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作主谓之间,中止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无法晚用子,今急而求之,就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中承揽)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中承揽)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拎、用) “焉” ①子亦存有有利矣(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并任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备注:思索练三中“若、说道、言、鄙、微”自己整理至累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旧矣,懦弱为也已(通在“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道(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做动词,并使……沦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并作动词,侵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利于君(并使动用法,并使……覆灭)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使臣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覆”)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考点2021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考点2021 语文能使您懂得什么是生活,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什么是高尚,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自我超越。下面是小偏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考点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考点2021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博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天赋不是和一般人不同,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啊。)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成为江海。)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一下就放下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而不停止,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是因为用心专一。) 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8、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 9、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不论地位高贵还是地位低贱,不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0、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那些教育儿童的老师,教孩子们读书,让他们学会停顿断句的,并非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的老师。)

【教材全解析】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2单元-单元考点链接文言文句子翻译Word版含解析

单元考点链接 文言文句子翻译 文言文句子翻译是必考题型。考试大纲中对翻译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整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要想理解文言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分句间隐含的语意关系等。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考点里面包含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中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要是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结构。“不同的用法”,主要是指文言词类活用现象。 1.文言文翻译“八法” (1)保留法 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并序》)这里除了“予”“左迁”之外,都可保留不译。 (2)替换法 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去替换古代的说法。 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瑰”换成“珍贵”,“观”换成“景象”。 (3)加字法 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难”和“易”可用加字法翻译。此句译成: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4)删略法 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例:公将鼓之。(《曹刿论战》)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 张良曰:“谨诺。”(《鸿门宴》)句中的“谨”表谦称,可不译。 (5)补充法 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例: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这一句不但省略了主语,还省略了谓语,翻译时必须补出。本句可译为:“不行,(那些人)只是没(跑)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6)调序法 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有一些不同之处,常构成倒装句,应先调整成合乎现代汉语规范的句序后再翻译。 例: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这是一个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应该把状语调整到它们应在的位置上,可译为:“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 (7)拆分法 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义已发生变化,有的扩大或缩小了,有的已发生了转移,这时翻译就要使用拆分法。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语句中的“妻子”要使用“拆分法”拆分成“妻子儿女”。 (8)转述法 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使用了某种修辞格的词语。 例: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雾”“星”都是比喻用法,要译为“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 2.解答文言文翻译类题目“五步骤” 第一步:读——理解文句大意 将所要翻译的文句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 第二步:审——确定考查重点 要通过审题,结合题目赋分领会命题意图,确定考查重点、关键词和句式。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这几篇文言文都是常考考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知识点相对比较繁琐,其中文言文应该是很多同学的痛处。给大家选取了几篇考试常考的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沁园春·长沙》 1、字音:沁(qǐn)园春百舸(gě)峥(zhēng)嵘寥廓(kuò)挥斥方遒(qíu)漫(màn)江携(xié)来浪遏(è)飞舟 2、词义: 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 3、近义词辨析: 寥廓:(天空)高原空旷。 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义气。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4、文学常识: 诗歌:古代文学体裁之一,起源于古代劳动。《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战国时期在南方出现的楚辞体代表作《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旧体诗,其中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律诗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绝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其它的称为自由诗,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荷――我的保姆》等。 词:是诗歌的一种。词的全名为曲子词,是与曲调相谐和的唱词。词起源于隋唐之际,隋代已有声腔,曲调,但不见曲子词。到了唐五代开始出现发间曲子,也就是有了乐谱后而按谱写词,名为曲子词,后简称为词。现存最早的民间曲子词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经室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是李白的《忆秦娥》和《菩萨蛮》。因而李白被尊为“百代词曲之祖”。词发展于五代,到了宋代发展到顶峰。根据风格特点,词有婉约和豪放之分;按照字数,词有小令、中调和长调之分。 2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诗两首》 1字音:彷(páng)徨寂寥(liáo)惆怅(chàng)凄婉(wǎn)颓圮(pǐ)青荇(xǐng)浮藻(zǎo)长篙(gāo)漫溯(sù)斑斓(lán)笙(shēng)箫 2、词义: 彷徨:(心事重重)地走来走去,犹疑不决。 颓圮:坍塌,毁坏。 3、近义词辨析: 沉淀:指沉到溶液底层的难以溶解的物质,比喻凝聚,积累。 积淀: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习俗、文化。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须上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论语》十二章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安适,行事勤勉、言语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得分点:敏、就、挣,状语后置,句意通顺) 2.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在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啊。(得分点:朝、道、夕,句意通顺)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看见有德行、有才华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没有德行和才华的人,便应该在心里反省自己(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得分点:贤、齐、内、省,宾语前置,句意通顺)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是君子。(得分点:质、文、史、彬彬、然后,句意通顺)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不是很重大吗?一直到死才停止,这不是很遥远吗?(得分点:弘、毅、已,宾语前置,句意通顺) 6.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译文】好比堆土积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好比填平洼地,虽然(教参翻译成虽然,有版本翻译成即使)才倒了一筐土,继续下去,是我自己在往前努力。(得分点:为山、篑、平地,句意通顺) 7.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译文】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德。一旦做到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天下就会称赞仁德了。实践仁德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得分点:克、复、一日、归,句意通顺) 8.《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译文】《诗》可以激发人的情感,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讽刺时政。近可用于侍奉父母,远可用于侍奉君主。(得分点:兴、观、群、怨、迩,句意通顺) 《大学之道》

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式汇总-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 (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2.虽有槁暴 (同“又”,再)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同“智”,见识) 4.君子生非异也(同“性”,天性)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同“授”传授) 6.或师焉,或不焉 (同“否”,表示否定)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同“凭”,乘) 8.山川相缪(同“缭”,盘绕、围绕) 8.须臾成五采 (同“彩”,彩色) 9.少圜 (同“圆”,圆形的) 二、古今异义词 1.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人或动物的爪脚和牙齿。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藏身。 今义:①托付。②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3.假舟楫者 古义:借助 今义:与“真”互为反义 4.声非加疾也 古义:动词,增强 今义:名词,疾病 5.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6.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人或方法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 7.吾从而师之 古义:从,跟随;而,而且。 今义: 因此就,用于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的语境中8.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大家;许多人 9.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 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10.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指研究文字、训话、音韵的学问 11.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 1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①完全不知道的样子;②失意的样子 13.至于泰安 古义:到,到达。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14.多平方 古义:两个词,“平”,年的,“方”,方形的。 今义:数学名词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1 文言实词 兴文言翻译-īng起;兴起。《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就文言翻译jiù接近;靠近;趋向。《劝学》:“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 望文言翻译wàng远望;远看。《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长文言翻译cháng长,与“短”相对。《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文言虚词 而<连词> 1.表修饰关系。《劝学》:“吾尝终日~思矣。” 2.表示递进关系。《劝学》:“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3.表假设关系。《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焉 (1)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 于 (1)<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冰,水为之,而寒~水。” 也<助>语气助词,用于句中 1.表陈述或解释。《劝学》:“君子生非异~,善假于物~。” 乎<介>相当于“于”

1.连词,表递进。《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己。” 之 (1)<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 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或“揉”,用火烘木使弯曲) 生非异(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同“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古今异义 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古义:检验。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加入。 3.假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4.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黄金。 5.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6.用心古义:因为用心。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7.绳古义:墨线。例:木受绳则直 今义:绳子,绳索。 8.跪古义:腿脚。例:蟹六跪而二螯 今义:跪下 9.疾古义:疾劲,强,大,这里指声音宏大。例:声非加疾也 今义:疾病 10.致古义:达到(而致千里)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如何度过这重要又紧张的一年,我们可以从提高学习效率来着手!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希望大家喜欢!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 一.明确考纲要求 1、理解B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C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近四年宁夏海南高考卷文言文试题特点 (一)选文特点 高考考查的文章大致可分为史传文和散文两大类,以近四年宁夏卷为例,2007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2008节选自《晋书·嵇绍传》,2009节选自《宋史·朱昭传》,2010节选自《明史·花云传》,四年皆为史传类,文章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篇幅在600—700字之间。史传类文章无非记人(一人多事)和记事(一事多人)两类。前者结构特点是:人-简历-性格特点-事件①-事件②……如2007年的《韦丹传》;后者结构特点是:事件-缘由-人物①-人物②……结局,如2009年的《朱昭传》。 (二)设题特点 以近四年宁夏卷为例,文言文试题分为两种类型:选择题(3道共9分)和主观翻译题(2道共10分),其中三道选择题测试角度也很固定,

分别是实词考查、信息筛选、分析概括题。 1.实词考查题: 高考高考例析 07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孤:幼年丧父 B.始城州,周十三里城:构筑城墙 C.法废人慢,当济以威济:渡过难关 D.与若期一月还之期:约定时间 答案为C 08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涛领选,启武帝启:禀告。 B.如卿所言,乃堪为丞堪:能够。 C.尚书左仆射裴颁亦深器之器:看重。 D.时人许以远致许:答应。 答案为D 09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摄:代理 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婴: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薄:削弱 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乘:追逐 答案为C 10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杖:拿着 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翼:保护 C.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趣:归顺 D.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徇:掠取 答案为C 从四年高考试题可知,实词考查以常见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为主,重点考察实词的语境义,如07年的济:渡过难关,放在语境中不合情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