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摘要】中医优势病种护理的方案实施对于规范临床中医护理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此护理方案不但提高了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效果,并且提升了护士对临床护士中

医基础的知识。本文主要描述了中医优势病种护理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给出在中医优势病种护理方案问题的建议,使得更加深入、广泛、有效推广

中医护理方案。

【关键词】:中医护理方案;优势病种;存在问题;应对政策

2013年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和发布了第一批及第二批优势病种的中

医护理方案,共52个,主要是为了提高中医的护理,让中医的护理行为更规范。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以中医护理理论为核心,结合现代护理学的护理理论和先

进的护理技术,突出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的优势和特点[1-2]。主要如下:(1)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2)加强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3)使护理人员明

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4)方案实施中对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让中医护理技术

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由于我科在优势病种护理方案实施过程中,也遇见未能

解决的问题,但是我科也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相关应对政策[3]。

1.科室临床资料

2015年至今,我科对于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共开展4个,总的参与的护

士是17人,优势病种开展的病例数为200-500例,其中每个优势病种使用的中医护理技术均进行效果评价。此过程中共存在的以下五个问题。

2.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难点

2.1 护理人员具备的中医知识及操作水平不均衡

我科室仅有2人是中医院校毕业,有15人毕业于西医院校,毕业于西医院

校的护理人员未经过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操作技能的学习,那么她们的中

医基础较弱。虽然医院有组织中医护士规范化培训,但由于护士知识结构和学历

层次不同,对中医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不同,部分护士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临

床实践相结合,辨证施护水平能力欠缺。无法深刻了解中医理论知识,没有熟练

的中医护理操作水准,无法实现一对一的责任制护理。在平时的基础护理中也不

懂应用望、闻、问、切的辩证施护法。中医护理文书书写也是无从下手,无法深

化中医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3]。如方案中要求护士执行的穴位贴敷、艾灸、耳针,如果护士没有熟练掌握中医经络基础理论知识,则可能因不能准确地取穴

而影响疗效。

2.2 现实情况的约束

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大部分医生为西医院校毕业,对中医护理不熟悉或对中

医操作技术没有信心,因而不愿意开具中医操作医嘱,使得护士无法实施,因此

无法顺利开展[4]。由于执业范围限制,护士没有医嘱权,影响了部分特色疗法在

临床的开展,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方案的贯彻实施。

2.3 科室护士的自身条件学习掌握的情况不一致

我科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过程主要是在主管护士指导下,由分管

患者的责任护士完成。但由于责任护士的辨证施护能力和水平存在个体差异,不

同年资、学历、认知程度对护理方案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存在差异,在实际应用

过程中受到思维的限制,不能适时变通,导致方案不能顺利实施。

肺胀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总结分析报告

肺胀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总结分析报告 2017年06月 一、基本情况 肺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21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7年01月01日至2017年06月30日,遵义县中医院在内一科应用“肺胀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 5例,患者平均住院日6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5例:肺肾气虚4例,痰浊阻肺1例,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位、有效咳嗽、胸部叩击、振动排痰、体位、氧疗、呼吸功能锻炼、皮肤护理、口腔清洁、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艾灸,穴位贴敷,中药塌渍,中药湿敷各种理疗等。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穴位贴敷,其次是艾灸。分析其原因:1、穴位贴敷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师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且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2、艾灸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且相对经济实惠,临床易于实施。(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为100%。 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为100%。 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2、《方案》中对各疾病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关键环节如:选穴、应用时间、观察要点等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3、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中医饮食调护未落实到位 临床中,我医院的营养食堂未能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局限在健康指导层面。 2、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撑 护理效果评价是由责任护士的主观认识及感受来进行评价,造成评价标准不一致,建议通过

中医特色护理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特色护理 白城中医院始终坚持以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为准绳,“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强化中医操作管理,不断完善中医护理内涵建设,进一步降低医疗成本,充分发挥中医特色护理在保健、调理、养生、治疗疾病等方面的水平和疗效。 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院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体现医院中医特色优势的重要方面。为推动我院中医护理工作扎实开展,提高我院中医护理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促进临床护理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护理部成立中医特色护理小组负责中医护理的管理和推进。加强中医护理在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中的作用,定期收集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指导各科室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护理小组成员以点带面,将中医护理操作在各科室进行全面推广。 重培训,提质量,显特色。着力培养具有深厚中医药理论基础和中医临床护理技能的高级中医护理人才。采用“走出去”的培养方式,选派学科带头人及优秀中青年护理骨干赴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参加中医护理培训班、学术交流活动。通过职工自学、继续教育、院内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护理队伍中医护理相关知识的

系统培训。通过培训,护理人员运用中医学理论对病人实施辩证施护,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加强护理基本技能训练,定期对基本理论和常用操作技术进行考试,各护理单元每月进行中医护理操作考核,护理部年底进行护理理论、操作专题考核,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定期召开中医重点专科护士长及中医护理骨干会议,邀请科室护士长讲解中医优势病种的运行模式及开展情况,将成熟的经验做法传授给其他科室。各病区根据实际情况选取3个以上中医护理方案,护理部定期举办院内、中医理论讲座,为护士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利用集中授课、模拟演示、实操训练、小组讨论、参观交流等学习方法,进行全院及科室内培训,并结合实际工作开展中医基本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训。同时选派不同层次的护理骨干,集中时间参加学习培训,包括参加学习班、培训班、学术交流会等。 从中医文化建设,中医特色护理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开展,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中医医院护理工作指南》,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中医工作的特色和优势,提高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力求全面落实中医特色护理,体现中医护理精髓。 认真落实《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全院共组织开展8项中医特色护理操作项目,每月对中医特色护理进行评价,分阶段制订改进措施。其中,艾条灸、耳穴埋籽、穴位按摩、穴位贴敷为各科室普遍开展的项目,中药涂药、穴位注射、中药雾化吸入、中药保留灌肠、中药换药、中药薰药、敷药、刮痧、中药热奄包、中药泡脚等项

急诊科2014年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效果分析报告

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洪湖市中医医院 急诊科:张艳 一、基本情况 外感发热是洪湖市中医院急诊科确定的三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病种之一,自2014年1月至6月,我科应用“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护理门急诊患者共39例,患者平均观察日3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39例:风寒束表证18例,风热犯表证10例,暑湿袭表证8例,卫气同病3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温监测、疼痛评估、口腔护理、情志护理、音乐疗法、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刮痧疗法、穴位按摩、拧挤疗法、艾条灸、擦浴、针刺疗法、耳穴埋豆。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刮痧疗法和穴位按摩,其次是拧挤疗法、艾条灸、擦浴、针刺疗法、耳穴埋豆。分析其原因:1.刮痧疗法和穴位按摩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刮痧疗法、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刮痧疗法和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外感发热患者发热、恶寒、头痛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本次总结中,针刺疗法、艾条灸、拧挤疗法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35人(90%)②一般:4人(10%);不满意:0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①实用性强:5人(12%); ②实用性较强:22人(56%);③实用性一般:12人(31%);不适用:0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2.《方案》中对各疾病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关键环节如:选穴、应用时间、观察要点等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3.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常规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因素质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醒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一、护理评估 1、根据入院评估表评估患者的情况,如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 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生活情况、休息、排泄等情况。 2、辨证:中脏腑证(风火闭窍、痰火闭窍、痰湿闭窍、元气衰败);中 经络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 二、一般护理要点 1、按照中医急症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定时为患 者翻身拍背防褥疮等并发症。注意肢体的防寒保暖。 3、呕吐、流口水者,将头偏向一侧,防窒息;烦躁者加床栏保护;加强 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块,留置尿管者,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4、病情危重者每30-60分钟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 动、语言表达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5、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三、给药护理 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及时记录服用至宝丹、牛黄解毒丸、苏和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及时报告医生。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四、饮食护理 1、参照辨证施膳指导。 2、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3、昏迷和吞咽困难者,采用鼻饲。 五、情志护理 1、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恐惧、急躁、焦虑、紧张等不良刺激。 六、辨证施护 1、高热者,冰袋冷敷头部。 2、元气衰败,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撤肢冷、脉微欲绝,遵医嘱艾灸。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证加艾灸,必要时导尿。 3、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服用。 七、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过激过喜过劳过饱,防疾病复发。 2、饮食宜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多吃新鲜(含纤维素多)的蔬果、豆制品,忌吃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3、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 4、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变化,定期到医院检查。 5、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及肢体功能锻炼。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实施报告样稿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针灸科 一、基本情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5年5月至7月,针灸科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38例,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16例,患者平均住院日5.28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38例:血瘀气滞证14例,寒湿痹阻证8例,湿热痹阻证3例,痰肝肾亏虚证1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评估疼痛/活动度、选择硬板床、体位、活动方法、保暖、评估麻木部位/程度、按摩拍打麻木肢体、肢体保暖、下肢关节屈伸活动、评估下肢肌力、安全防护、活动方法、功能锻炼、饮食辩证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贴敷、药熨法、中药熏蒸、拔火罐、艾灸、中药热敷、中药塌渍、骨盆牵引、中药离子导入、穴位注射、物理治疗。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其次是中药外敷、中药泡洗。分析其原因:1.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2.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肺癌患者胸闷咳嗽、胸痛、纳呆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本次总结中,中药外敷、中药泡洗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 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摘要】中医优势病种护理的方案实施对于规范临床中医护理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此护理方案不但提高了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效果,并且提升了护士对临床护士中 医基础的知识。本文主要描述了中医优势病种护理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给出在中医优势病种护理方案问题的建议,使得更加深入、广泛、有效推广 中医护理方案。 【关键词】:中医护理方案;优势病种;存在问题;应对政策 2013年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和发布了第一批及第二批优势病种的中 医护理方案,共52个,主要是为了提高中医的护理,让中医的护理行为更规范。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以中医护理理论为核心,结合现代护理学的护理理论和先 进的护理技术,突出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的优势和特点[1-2]。主要如下:(1)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2)加强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3)使护理人员明 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4)方案实施中对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让中医护理技术 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由于我科在优势病种护理方案实施过程中,也遇见未能 解决的问题,但是我科也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相关应对政策[3]。 1.科室临床资料 2015年至今,我科对于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共开展4个,总的参与的护 士是17人,优势病种开展的病例数为200-500例,其中每个优势病种使用的中医护理技术均进行效果评价。此过程中共存在的以下五个问题。 2.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难点 2.1 护理人员具备的中医知识及操作水平不均衡 我科室仅有2人是中医院校毕业,有15人毕业于西医院校,毕业于西医院 校的护理人员未经过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操作技能的学习,那么她们的中 医基础较弱。虽然医院有组织中医护士规范化培训,但由于护士知识结构和学历 层次不同,对中医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不同,部分护士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临 床实践相结合,辨证施护水平能力欠缺。无法深刻了解中医理论知识,没有熟练 的中医护理操作水准,无法实现一对一的责任制护理。在平时的基础护理中也不 懂应用望、闻、问、切的辩证施护法。中医护理文书书写也是无从下手,无法深 化中医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3]。如方案中要求护士执行的穴位贴敷、艾灸、耳针,如果护士没有熟练掌握中医经络基础理论知识,则可能因不能准确地取穴 而影响疗效。 2.2 现实情况的约束 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大部分医生为西医院校毕业,对中医护理不熟悉或对中 医操作技术没有信心,因而不愿意开具中医操作医嘱,使得护士无法实施,因此 无法顺利开展[4]。由于执业范围限制,护士没有医嘱权,影响了部分特色疗法在 临床的开展,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方案的贯彻实施。 2.3 科室护士的自身条件学习掌握的情况不一致 我科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过程主要是在主管护士指导下,由分管 患者的责任护士完成。但由于责任护士的辨证施护能力和水平存在个体差异,不 同年资、学历、认知程度对护理方案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存在差异,在实际应用 过程中受到思维的限制,不能适时变通,导致方案不能顺利实施。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 个病种中33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提高中医护理效果,保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医护理方案,在国家中医药管我科按照护理部的要求,规范中医护理行为,理局下发的中医护理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三级中医医院“以为主题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从本科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实施细则》的相关评价指标要求,《优评价,整理编印本科1年的学习、实施、实际出发,经过近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本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并附有相关知识专科知识及基础知识,便于科室培训、护士学习及执行实施。 一、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1?、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2?、眩晕(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3?二、常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穴位按摩1?、艾灸2?、耳穴贴压(埋豆)3?、穴位贴敷4?熏洗、5中药?. . 、药熨6?、中药外敷7?、中药离子导入8?、中频、低频治疗仪

9? 10、拔罐? 三、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四、中医特色护理 技术操作流程标准(目的、注意事?项)五、病种常用中药应用注意事项?六、常用经络穴位定位?七、 优势病种相关护理知识?(一)中风相关护理知识与技能?(二)眩晕相关知识与技能?一、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一)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二)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三)眩晕(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一)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 常见证候?(一)中脏腑?. . 痰蒙清窍证1.?痰热内闭证2.?元气败脱证3.?(二)中经络? 风火上扰证1.?风痰阻络证2.?痰热腑实证3.?气虚血瘀证4.? 阴虚风动证5.?(一)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 护理方案 一、常见症候要点?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三、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四、健康指导?五、护理要点?六、 护理难点?七、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效果

外科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措施

外科优势病种护理优化措施 胁痛 一、疾病名称: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属中医学中的“胁痛”、“腹痛”、“黄疸”的范畴。是以上腹痛或右上腹持续性或阵发性绞痛、发热、、畏寒、恶心呕吐、黄疸为特征,多因情志不遂、饮食不节或感受湿热之邪,阻滞肝胆,气机受阻,疏滞失常,胆汁外溢而致。病位在肝、胆。 二、护理评估: 1、腹痛、发热。 2、皮肤、巩膜、二便的颜色。 3、生活自理能力。 4、心理社会状况。 三、辩证分型及临床表现: 1、肝郁气滞:常因郁怒而诱发,上腹部或右上腹部疼痛作胀或绞痛,阵阵而作,不思饮食,不发热,或发热不高。舌苔薄白,脉平或弦。 2、肝胆湿热: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发热,口渴欲饮,胁痛口苦,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目赤或身目黄染,舌边尖红,舌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3、热毒炽盛:右上腹持续性剧烈疼痛,拒按,腹肌紧张,板硬,甚至延及全腹,或可触及包快。全身寒战、高热,神智淡漠。严重者神昏谵语,身目黄染,尿色如茶,量少,大便秘结,舌质红绛,舌苔黄燥或无苔,脉弦数或细数无力。 四、临证施护: 1、腹痛甚时遵医嘱针刺或用药止痛。 2、腹痛或有包快时,应遵医嘱外敷中药膏。 3、手术后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新斯的明注射液穴位注射。 五、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和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2)注意休息,湿热型,热毒型患者应卧床休息。

3)术后取平卧位,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取半卧位。 2、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腹痛部位、性质、程度、时间、局部压痛、腹肌紧张程度、腹部包快等情况。 2)观察患者神志、血压、体温、呼吸、黄疸等变化,并做好护理记录。 3)若见下列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①高热寒战,腹痛加重,腹肌紧张,黄疸加深。 ②躁动不安或神昏谵语,四肢阙冷,血压下降,脉细数无力或细数欲绝,舌红绛,苔黄腻或黄燥,或有芒刺等。 3、给药护理 1)中药疏肝利胆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腹痛,黄疸,发热是否减轻或加重,服攻下药时,注意排便情况,泻下过多时报告医生处理,并鼓励患者多饮水。 2)补液、抗炎,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反应。 3)术后予耳穴压豆(交感、神门、皮质下、大肠、小肠、胆穴)以促进肠蠕动。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之食物,定时定量,忌生冷,辛辣,酒,海腥,煎炸,油腻及浓烈调味品。 2)发热伴恶心呕吐的患者暂禁食,必要时行胃肠减压。 3)恢复期可进食高蛋白的豆制品及瘦肉、新鲜蔬菜及水果,忌食生冷之品。 5、情志护理 劝患者戒恼怒,少忧愁,勿过度思虑,保持情绪稳定。 6、并发症护理 1)出血、胆漏: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引流液情况,若病人出现发热、腹胀、腹痛或者引流出胆汁样液体时等异常时立即报告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2)高碳酸血症:严密观察切口周围有无皮下气肿等,注意询问病人主诉有无四肢关节的酸痛,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变化,有无气胸等,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7、健康指导 1)慎起居,防感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饮食有节,禁烟、酒及油腻肥甘厚味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0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优 势 病 种 护 理 方 案 护理部 目录 1、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1 2、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9) 3、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18)

4、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 (26) 5、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32 6、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377、中风(脑埂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42 8、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50) 9、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58) 10、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 (63) 11、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68) 12、中风(脑埂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73) 13、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81) 14、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86) 15、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92 16、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96 17、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101 18、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106) 19、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111) 20、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15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121 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123 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131)

2013年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样稿

2013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效果总结分析 一、基本情况 2013年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首批“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我院自2013年9月起对全体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并组织实施,现作如下总结: 1、护理部将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印发至各个护理单元,要求各科室进一步学习与掌握,并切实实施。 2、护理部每月组织学习一次,临床护理人员人人参加,内容包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细则、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医特色技术应用的注意事项、操作流程、中药应用注意事项等。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9月10日—12月20日)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穴位帖敷和艾灸,其次是中药热敷、中药熏药。分析其原因:1.穴位帖敷和艾灸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穴位帖敷和艾灸。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2.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穴位帖敷和艾灸。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患者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32人(97%);②一般:1人(3%);不满意:0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①实用性强:8人(24%); ②实用性较强:16人(49%);③实用性一般:8人(24%);不适用:1人(3%)。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2.《方案》中对各疾病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关键环节如:选穴、应用时间、观察要点等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3.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中医饮食调护未落实到位 临床中,大部分医院的营养食堂未能提供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局限在健康指导层面。

20个优势病种精深中医护理方案设计

优势病种护理方案 护理部

目录 1、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 (1) 2、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9) 3、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18) 4、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 (26) 5、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32) 6、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 (37) 7、中风(脑埂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 (42) 8、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50) 9、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58) 10、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 (63) 11、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68) 12、中风(脑埂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73) 13、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81) 14、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86) 15、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92) 16、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 (96) 17、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101) 18、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106) 19、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111) 20、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15)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121) 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123) 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131)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肾气亏虚证:腰脊痠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和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二)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胸痛(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三)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四)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眩晕 1.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环境宜清静,避免声光刺激。 2.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3.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者,要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每次20分钟,每晚睡前1次。 6.中药泡足,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药制剂,每日1次。 7.遵医嘱穴位贴敷疗法:可选择的穴位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 (二)头痛 1.观察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伴随症状。 2.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血压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遵医嘱给予处理。 3.头痛时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改变体位时如起、坐、下床动作要缓慢,必要时有人扶持。 4.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环境嘈杂等不良因素。 5.遵医嘱穴位按摩,常用穴位有太阳、印堂、风池、百会等穴。 6.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分泌、神门、皮质下、交感、降压沟等穴位。隔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 7.遵医嘱穴位贴敷:贴敷两侧太阳穴。 8.目赤心烦、头痛者,可用菊花泡水代茶饮。 (三)心悸气短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样稿

附件2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样稿 肺癌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一、基本情况 肺癌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3年4月至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在肿瘤科应用“肺癌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33例,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16例,患者平均住院日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26例:气阴两虚证14例,肺脾气虚证8例,气滞血瘀证3例,痰热阻肺证1例,肺阴虚证0例。2.补充证候诊断的病例数7例:气虚血瘀证4例,痰热蕴结证1例,痰毒互结证1例,肺肾阴虚证1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咳痰/深呼吸训练、体位护理、拍背、腹式呼吸训练、口腔护理、情志护理、音乐疗法、疼痛评估、腹部按摩、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中药外敷、中药泡洗。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主要症状病例数辨证施护方法实施人次百分比 咳嗽/咳痰23人咳痰/深呼吸训练23 100% 体位护理23 100% 拍背22 96% 饮食指导23 100% 胸痛8 疼痛评估8 100% 体位护理8 100% 情志护理8 100% 音乐疗法7 88% 有效咳痰 6 75% 胸闷气促10 体位护理10 100% 腹式呼吸训练10 100% 情志护理10 100% 活动指导10 100% 发热 1 皮肤护理 1 100% 活动指导 1 100% 纳呆12 饮食指导12 100%

情志护理12 100% 恶心呕吐 6 口腔清洁 6 100% 饮食指导 6 100% 情志护理 6 100% 便溏 1 皮肤护理 1 100% 饮食/水指导 1 100% 便秘 1 饮食指导 1 100% 腹部按摩 1 100% 排便指导 1 100% 主要症状病例数中医护理技术实施人次百分比咳嗽/咳痰23 耳穴贴压18 78% 胸痛8 耳穴贴压 5 63% 中药外敷 4 50% 穴位按摩 4 50% 胸闷气促10 耳穴贴压8 80% 中药泡洗 1 10% 纳呆12 耳穴贴压8 67% 穴位按摩7 58% 恶心呕吐 6 耳穴贴压 6 100% 穴位按摩 5 83% 夜难入寐 1 耳穴贴压 1 100%

脑病科2018年中医护理方案优化总结(1)

2018年脑病科上半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一)中风(脑梗死急性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2018年上半年脑病科应用“中风(脑梗塞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98例,患者平均住院日20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98例:痰蒙清窍12例,痰热内闭证8例,元气败脱证8例。风火上扰证12例,风痰阻络证14例,痰热腑实证13例,气虚血瘀证15例,阴虚风动证16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吞咽困难,咳痰/深呼吸训练、体位护理、腹式呼吸训练、口腔护理、情志护理、咳痰方法、腹部按摩、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中医护理技术:中药熏洗、扶阳罐、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雾化和艾灸等。 (二)中风(脑梗死恢复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2018年上半年脑病科应用“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200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2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200例:风痰瘀阻证例48,气虚血瘀证110例,肝肾亏虚证42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咳痰/深呼吸训练、体位护理、腹式呼吸训练、口腔护理、情志护理、咳痰方法、腹部按摩、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中医护理技术:中药熏洗、扶阳罐、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雾化和艾灸等。 (三)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2018年上半年,我科收治眩晕病140例,所有患者都纳入“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对象,患者平均住院日13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肾气亏虚证46例,痰瘀互结证22例,肝火亢盛证23例,阴虚阳亢证49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监测血压、体位护理、活动指导、情志护理、口腔清洁、辨证饮食指导、防跌倒护理、肛周清洁、用药护理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中药熏洗、扶阳罐、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雾化和艾灸等。 (四)头痛(偏头痛)2018年上半年脑病科应用“头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28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2天。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28例:肝阳上亢证8例,痰浊内阻证6例,瘀血阻络证5例,气血两虚证5例,肝肾亏虚证4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监测血压、体位护理、活动指导、情志护理、口腔清洁、辨证饮食指导、防跌倒护理、用药护理等。 1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方案91344

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规范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按照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持续改进活动的通知(川中医药发[2014]6号)精神,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二、实施目标 到2014年底医院每个病区均实施相应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全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数达到20个以上,每个病种完成病例20-30例(不足者按实际收治病例数实施)。 三、实施步骤 1、培训、考核阶段:2014.8.5—2014.8.31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全院培训及科室培训,进行培训效果考核,达到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方案的应用。 2、实施阶段:2014.9.1—2014.12.31各科室对所收治病人第一诊断为相应病种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同时做好数据收集工作。 3、效果评价分析阶段:2015.1.1—2015.1.15对所实施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四、重点内容

1、进行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提高护理人员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能力。 2、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结合医院实际,选择20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分科室进行实施。 3、加强医护配合,重点落实辨证施护及中医特色技术的应用,提高中医护理效果。 4、收集数据,对实施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效果总结分析。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院医护人员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护理效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确保中医护理方案落到实处。 (二)、成立医院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成员:职责: 1、制定医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制定相关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3、对相关科室人员进行培训。 4、指导并监督各科室实施情况。 (三)、护理部成立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工作实施小组 组长: 成员:职责: 1、指导科室实施相关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

20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XXX 中医院 优 势 病 种 护 理 方 案 护理部

目录 1、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 (1) 2、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9) 3、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18) 4、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 (26) 5、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32) 6、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 (37) 7、中风(脑埂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 (42) 8、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50) 9、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58) 10、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 (63) 11、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68) 12、中风(脑埂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73) 13、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81) 14、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86) 15、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92) 16、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 (96) 17、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101) 18、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106) 19、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111) 20、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15)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121) 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123) 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131)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肾气亏虚证:腰脊痠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和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二)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胸痛(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三)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四)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眩晕 1.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环境宜清静,避免声光刺激。 2.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3.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者,要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每次20分钟,每晚睡前1次。 6.中药泡足,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药制剂,每日1次。 7.遵医嘱穴位贴敷疗法:可选择的穴位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 (二)头痛 1.观察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伴随症状。 2.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血压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遵医嘱给予处理。 3.头痛时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改变体位时如起、坐、下床动作要缓慢,必要时有人扶持。 4.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环境嘈杂等不良因素。 5.遵医嘱穴位按摩,常用穴位有太阳、印堂、风池、百会等穴。 6.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内分泌、神门、皮质下、交感、降压沟等穴位。隔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 7.遵医嘱穴位贴敷:贴敷两侧太阳穴。 8.目赤心烦、头痛者,可用菊花泡水代茶饮。

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2016重症医学科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中风是我院首批确定的“3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6我科应用“中风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35,患者平均住院日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35痰湿蒙窍证7例,火闭窍证9例,风痰组洛证4例,风火上扰证5例,痰热内闭证10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位护理、翻身拍背护理、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用药护理、肢体功能锻炼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艾灸、按摩、中药口腔护理、中药会阴护理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中药口腔护理和中药会阴护理,其次是穴位按摩、耳穴压豆。 分析其原因:1.因我科中风病人均为神志不清病人,鼻饲饮食的比率高,经口进食的病人少,绝对卧床休息以致于留置导尿的病人多,为了预防口腔和泌尿系感染,中药口腔护理和中药会阴护理必须实施,所以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应用的主动性高。2.中药漱口液味甜而甘,清热解毒效果好,患者易于接受。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4、经济实惠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口腔护理、中药会阴护理,分析其

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收费便宜,患者易于接受。2.对于鼻饲饮食或禁食的患者预防口腔溃疡,保持口气清新起做良好的效果,以致于患者及家属反应好。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口腔护理、中药会阴护理和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中药口腔护理它能减轻或缓解患者口腔异味和口腔溃烂等不适症状,保持口腔清洁和舒适起作较好的效果,中药会阴护理能及时清除尿道口分泌物,保持会阴部及尿道口清洁,预防泌尿系感染起重要作用,另外中药制剂刺激性小,副作用低,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穴位按摩能针对不同的症状取不同部位穴位以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如(对于神识昏蒙的患者穴位按摩可以达到醒神开窍的目的,对于偏瘫患者穴位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通经活络,促进偏瘫侧肢体感觉的恢复)因此患者及家属的对以上三项中医技术依从性好,满意度较高,但穴位按摩较其它两项中医操作满意度差是因为部分护士中医基础理论差,取穴不准确,未达到满意的效果。所以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有待加强。 本次总结中,耳穴压豆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①实用性强:30(85%);②实用性较强:5(15%)③实用性一般:0人;不适用:0人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2.《方案》中对各疾病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关键环节如:选穴、应用时间、观察要点等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