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主要内容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主要内容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主要内容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发布了《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23》,那么,报告有什么内容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主要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近日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基于近年来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的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的总量、结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对中长期人口流动迁移趋势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相关建议。同时,基于202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的流出地卫生计生服务、流动老人健康服务专题调查,分析了流出地人口变动状况及相关影响和流动老人的健康服务情况。《报告》包括主报告及人口流动迁移和城镇化、流出地人口变动状况及相关影响、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和家庭发展、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流动老人健康服务等5个专题。主要内容如下:

一、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人口流动迁移仍将持续活跃。

2023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人,占总人口的18%,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未来一二十年,我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进程,2023年我国仍有2亿以上的流动人口。“十三

五”时期,人口继续向沿江、沿海、沿主要交通线地区聚集,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继续增长,中部和西部地区省内流动农民工比重明显增加。

二、新生代流动人口占比持续提高,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明显上升。

2023年调查的务工经商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中,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占48.8%。2023年相应劳动年龄的流动人口中,新生代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半,为51.1%。

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呈上升趋势,且老化速度快于全国人口。2023年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为27.9岁,2023年为

29.3岁,增加了1.4岁[1]。

三、东部地区的流动人口比重有所下降,西部地区人口流动渐趋活跃。

从流动人口的区域分布看,2023年,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的比例为75.7%,西部地区为14.9%;2023年的相应比例分别为74.7%、16.6%。由此可见,东部地区依然是流动人口最集中的地方,但占比有所下降,而西部地区占比有所增长。

东部地区流动人口以跨省流动为主,2023年东部地区跨省流动人口占全国跨省流动人口的比例为88.2%,2023年相应的比例有所降低,但仍为87.7%。

东部地区流动人口以跨省流动为主,2023年东部地区跨省流动人口占全国跨省流动人口的比例为88.2%,2023年相应的比例有所降低,但仍为87.7%。

四、流动人口流向中心城市[2]的比例下降,流向非中心城市地区的比例有所上升。

中心城市吸收的跨省流动人口虽然过半,但比例有所下降。2023年流向中心城市的跨省流动人口占全国跨省流动人口的比例为56.8%,2023年降为54.9%。

中心城市以外的其他城市和地区吸纳省内农村户籍流动人口的比例在增加,逐渐成为吸收省内农村户籍流动人口的主要地区。2023年流向中心城市之外的其他城市和地区的’省内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占全国相应人口的比例为

45.6%,2023年该比例为50.5%。

五、家庭化流动趋势加强,流入人口的家庭规模[3]有所扩大。

2023年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家庭规模为2.61人,与2023年相比,流入人口家庭规模增加了0.11人。超过一半的家庭有3人及以上同城居住。从流动范围看,省内流动人口的家庭规模大于跨省流动人口。2023年,跨省为2.43人,省内为2.65人;2023年,跨省为2.54人,省内为2.75人。

居住时间越长则共同流动的家庭人口数量越多。从居住时间看,2023年,居住3年以下的流动人口平均家庭规模为2.29人,居住3-4年的为2.70人,居住5年及以上的为2.95人。

居住时间越长则共同流动的家庭人口数量越多。从居住时间看,2023年,居住3年以下的流动人口平均家庭规模为2.29人,居住3-4年的为2.70人,居住5年及以上的为

2.95人。

六、流动人口的居留稳定性持续增强,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生育的比例快速提高。

调查显示,流动人口在现住地的平均居住时间超过4年,有一半人在当地居住时间超过3年。未来打算在现住地长期居住的比例超过半数。

与2023年相比,2023年流动人口子女在现居住地出生的比例上升了29.1个百分点,达到56.6%。相应地,在户籍地出生的比例明显下降。

2023年10月19日专题发布会材料:《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23》内容概要

七、流动老人规模不断增长,以低龄为主,照顾晚辈、养老与就业是老人流动的三大原因。

202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老人健康服务专题调查显示,流动老人占流动人口总量的7.2%,年龄中位数为64岁,其中约有八成低于70岁(其中,60-64岁约占54%,65-69岁约占24%),70-79岁的占18%,80岁及以上的高龄流动老人不到5%。照顾晚辈、养老与就业构成老人流动的三大原因。其中,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为与子女团聚或自行异地养老的比例为25%,仍有23%的流动老人因务工经商而流动。

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和社会医疗保险的流动人口覆盖面不断扩大。

流动人口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比例持续上升。2023年,

89.3%的流动人口至少参加一种医疗保险,比2023年提高21个百分点。2023年,0-6岁的流动人口子女的《儿童保健手册》建册率为91.8%,比2023年提高5个百分点;流动人口子女免费接种比例达98.4%。在2023年有过生育行为的流动妇女中,至少接受过1次产前检查的比例为99.6%,接受产后42天健康检查的比例为80%。

2023年10月19日专题发布会材料: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23》内容概要

《报告》的附录部分整理记录了近1年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方面的重要事项和主要活动,综述了近年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公布了202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基本情况。

原国家人口计生委从2023年开始组织全国范围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每年发布年度流动人口发展报告,《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已连续出版7年。

[1]根据2023年和2023年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计算得到的全国人口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6.8岁和37.5岁,两年间增加0.7岁。

[2]中心城市指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

[3]流入地家庭规模指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家庭成员数量。

2020年中国流动人口调查报告【实用】

每6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在“流动”、新生代占比过半、超7成流动人口集中在东部……1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全国有多少流动人口? ——每6个中国人中有1个在“流动” 《报告》数据显示,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占总人数18%,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 《报告》分析称,未来一二十年,中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进程,2020年中国仍有2亿以上的流动人口。 “十三五”时期,人口继续向沿江、沿海、沿主要交通线地区聚集,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持续增长,中部和西部地区省内流动农民工比重明显增加。 谁是流动人口“主力”? ——新生代占比过半 《报告》指出,新生代流动人口占比持续提高,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明显上升。年调查的务工经商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中, 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占48.8%,其中“90后”占11.2%。 年相应劳动年龄的流动人口中,新生代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半,为51.1%,“90后”相应比例为12.3%。 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呈上升趋势,且老化速度快于全国人口。年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为27.9岁,年为29.3岁,增加了1.4岁。 另外,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显示,流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3年,“80后”流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8年。相比年(流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2年,“80后”受教育年限为9.6年),中国流动人口整体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 流动人口流向哪? ——超7成流动人口在东部 从流动人口的区域分布看,年,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的比例为75.7%,西部地区为14.9%; 年的相应比例分别为74.7%、16.6%。东部地区依然是流动人口最集中的地方,但占比有所下降,而西部地区占比有所增长。 东部地区的流动人口以跨省流动为主,年东部地区跨省流动人口的比例为88.2%,年相应的比例有所降低,但仍达到87.7%。

[中国的人口流动]2020中国人口流动图

[中国的人口流动]2020中国人口流动图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人不在仅仅局限在当地城镇发展,更多的开始向外发展,去往人口多,经济条件高的地方发展。据统计目前 我多流动人口数量超过2亿多人,流动人口指的是离开户籍所在地,去外省市发展居住的人,根据专家预测,我国的流动人口数量还在 不断的增加。 为什么流动人口会越来越多? 国家卫生计生委今日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等有关情况。2015年年末,中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47 亿人(占总人口的18%),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段成荣会上介绍,《报告》里说迁移流动人口的增加,既包括通常意义说的流动人口,也包括 人走户口也跟着一起走的人,这部分叫迁移人口。 未来中国流动迁移人口将继续增加,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从迁移人口来讲,它会继续增加。到现在为止整体来讲,每年带户口迁移 的人大概2500万到2700万左右,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随 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带户口迁移的人会逐渐多起来,这 是现代化本身的一个过程,也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历史经验的 证明。 段成荣表示,与此同时,从流动人口自身来讲,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也还会继续保持大规模的存在,做出这种判断的理由主要有这样 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现有的2.5亿左右的流动人口,依据他们生存发展的状况,依据他们的意愿,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还会继续在当前的流 入地或者大的流入地体系里继续停留下来,留在这个城市里。 第二,这些年尤其是最近十来年的流动人口每年的增量主要是来自从农村进城的这些人,农村进城的人具体讲主要是年轻人,离开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20年发布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xx发布 近日,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xx发布,下面是报告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最近,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xx》明确的指出,xx年的时候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这个时候也是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 每六个中国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 《报告》的数据显示,xx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占总人数18%,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未来一二十年,中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进程,2020年中国仍有2亿以上的流动人口。“十三五”时期,人口继续向沿江、沿海、沿主要交通线地区聚集,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持续增长,中部和西部地区省内流动农民工比重明显增加。 “80后”占比过半 《报告》指出,新生代流动人口占比持续提高,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明显上升。xx年调查的务工经商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中,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占48.8%。xx年相应劳动年龄的流动人口中,新生代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半,为51.1%。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呈上升趋势,且老化速度快于全国人口。xx年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为27.9岁,xx年为29.3岁,增加了1.4岁。中金网10月19日 流动老人规模不断增长以低龄为主

xx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老人健康服务专题调查显示,流动老人占流动人口总量的7.2%,年龄中位数为64岁,其中约有八成低于70岁(其中,60-64岁约占54%,65-69岁约占24%),70-79岁的占18%,80岁以上的高龄流动老人不到5%。照顾晚辈、养老与就业构成老人流动的三大原因。其中,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为与子女团聚或自行异地养老的比例为25%,仍有23%的流动老人因务工经商而流动。 流动人口的衡量标准 衡量流动人口的基本尺度是流动涉及的空间及其持续的时间。在空间尺度上,可以按流动距离对流动人口进行分类,或按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区域,将流动人口按不同等级区域进行划分,如省际、县际、乡际流动人口,还可以按农村、城市两大居住地系统区分为以城市和农村为流动目的地的各种流向的人口。在时间尺度上,可以按流动人口的出行规律分为定期和非定期流动人口。在定期流动人口中,又可根据当事人离开常住地在外居留时间的长短,划分为每日流动、季节性流动和周期性流动人口。 除了时间和空间标准外,也可以根据流动的功能、当事人与流动目的地的认同程度等多种标准衡量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人或群体在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义务、活动、物品等在空间上是彼此分离的。从个人或群体的角度观察,一方面是与常住地联系在一起的归属、义务、权利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主要内容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主要内容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发布了《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23》,那么,报告有什么内容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主要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近日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基于近年来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的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的总量、结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对中长期人口流动迁移趋势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相关建议。同时,基于202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的流出地卫生计生服务、流动老人健康服务专题调查,分析了流出地人口变动状况及相关影响和流动老人的健康服务情况。《报告》包括主报告及人口流动迁移和城镇化、流出地人口变动状况及相关影响、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和家庭发展、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流动老人健康服务等5个专题。主要内容如下: 一、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人口流动迁移仍将持续活跃。 2023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人,占总人口的18%,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未来一二十年,我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进程,2023年我国仍有2亿以上的流动人口。“十三

五”时期,人口继续向沿江、沿海、沿主要交通线地区聚集,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继续增长,中部和西部地区省内流动农民工比重明显增加。 二、新生代流动人口占比持续提高,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明显上升。 2023年调查的务工经商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中,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占48.8%。2023年相应劳动年龄的流动人口中,新生代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半,为51.1%。 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呈上升趋势,且老化速度快于全国人口。2023年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为27.9岁,2023年为 29.3岁,增加了1.4岁[1]。 三、东部地区的流动人口比重有所下降,西部地区人口流动渐趋活跃。 从流动人口的区域分布看,2023年,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的比例为75.7%,西部地区为14.9%;2023年的相应比例分别为74.7%、16.6%。由此可见,东部地区依然是流动人口最集中的地方,但占比有所下降,而西部地区占比有所增长。 东部地区流动人口以跨省流动为主,2023年东部地区跨省流动人口占全国跨省流动人口的比例为88.2%,2023年相应的比例有所降低,但仍为87.7%。 东部地区流动人口以跨省流动为主,2023年东部地区跨省流动人口占全国跨省流动人口的比例为88.2%,2023年相应的比例有所降低,但仍为87.7%。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4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4 国家卫生计生委11月18日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末,全国流动人口达2.45亿,超过总人口的1/6。该报告认为,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城镇化进入“结构调整为主”、“中小城市”加速发展和“回流”的阶段,就地城镇化条件已基本具备。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司长王谦介绍,我国流动人口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流动人口流向集中的趋势不变,特大城市人口聚集态势加强。跨省流入人口中东部地区所占比例为90.5%,与2010年基本持平;西部地区为7.1%,比2010年下降0.6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为2.4%,比2010年上升0.5个百分点。同时,不同省份的跨省流入人口数量发生较大变化:北京、上海吸纳跨省流入人口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广东、江苏跨省流入人口减少幅度较大。 劳动年龄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呈上升态势,随迁子女比例增加。2013年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平均年龄增至33.7岁,比2011年提高了0.6岁。流动人口6—15岁子女随同父母流动的比例为62.5%,比2011年上升5.2个百分点。 流动人口婚育年龄推迟,流动育龄妇女在流入地怀孕、生育的比例提高。2012年流动妇女平均初婚年龄为23.7岁,平均初育年龄为25.5岁,与2000年相比分别提高1.3岁和1.6岁。2012年生育的流动育龄妇女中,孕期一直生活在流入地的比例为57.6%,在流入地生育的比例为59.2%,分别比2011年上升5.9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为此,40个城市启动了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利用状况不断改善,流动儿童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的比例从2006年的80%左右上升到2013年的90%左右,流动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卡基本实现全面覆盖,85%以上的适龄流动儿童接种了所有应接种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中国流动人口报告

中国流动人口报告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是指在特 定时期内,由于各种原因而离开常住地,在其他地区居住和工作的人群。他们通常是农民工、务工人员和外来人口。流动人口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对中国流动人口的现状、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中国流动人口的现状 1.流动人口数量庞大: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流动人口已超过2亿人, 占总人口的15%以上。这一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对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深远 的影响。 2.地域分布差异明显:中国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 达的城市,如广东、浙江、江苏等。这些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 3.社会保障不完善:由于流动人口往往来自农村,他们在城市生活中面 临着许多社会保障问题,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缺乏社会保障的支持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困难。 二、中国流动人口面临的问题 1.教育问题:由于流动人口常常带着家庭一起迁徙,子女的教育问题成 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他们往往面临着教育资源不足、学校入学难等问题。 2.就业歧视:由于流动人口来自农村,他们在城市就业市场上面临着就 业歧视的问题。很多流动人口只能从事低薪、劳动强度大的工作。 3.社会融入困难:由于流动人口来自不同地区,他们在城市中面临着社 会融入困难的问题。缺乏城市文化素养和社交圈子使得他们在城市中感到孤立。 三、解决中国流动人口问题的可能方案 1.加强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工 子女在城市教育系统的就学机会,同时提供相应的教育补贴和资助。 2.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 村地区的就业和生活条件,减少流动人口的数量。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特别是医疗保险和养 老保险,提高他们的社会保障水平,减轻生活压力。 4.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提高他 们的技能水平,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

流动人口的概念及发展报告

流动人口的概念及发展报告

流动人口的概念 流动人口recurrent population ,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者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人员。国外一般称为人口流动。流动与迁移是两种相似但又有区别的现象,流动人口与迁移人口虽然都进行空间的位移,但迁移是在永久变更居住地意向指导下的一种活动。 人口流动主要是由农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 流动人口可以分为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流入人口是指来到该地区的非户籍人口,流出人口是指离开该地区到其他地方居住的户籍人口。流动人口根据流动性可以分为常住流动人口和短期流动人口,常住流动人口一般指在该地区居住较长的一段时间(如5年)。目前流动人口的行政管理以公安部门为主,主要抓流动人口的治安问题。 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教育,计划生育,社区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站等部门分别管理流动人口的不同方面。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含义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是证明流动人员的身份、婚姻状况、生育状况、落实节育措施状况、计划生育奖罚情况等便于有关部门对其进行管理;是便于人口计生行政部门免费向流动人口提供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政策咨询、避孕药具、孕情、环情、病情检查,以及国家规定的基本

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办证条件 凡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公民,外出前须办理国家统一格式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以下简称《婚育证明》): (一)离开户籍所在县(市)的行政区域(离开地级以上市的区是否需要办理《婚育证明》,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二)拟异地居住30日以上; (三)年龄在18周岁至49周岁之间; (四)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探亲、访友、就医、上学、出差等除外)。 《婚育证明》由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发证机关)办理。 申领《婚育证明》,应当填写《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申请表》,并向发证机关提交下列证明材料: (一)本人的《居民身份证》; (二)村(居)民委员会或者所在单位出具的婚育情况证明; (三)本人近期一寸正面免冠照片两张。 已生育子女的,还应当提交由施术单位或者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避孕措施情况证明;计划外生育的,还应当提交处理执行情况证明。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流动人口作为人口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流动人口的发展状况也备受关注。本报告旨在对中国流动人口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国流动人口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流动人口规模持续增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国的流动人口规模持续增长。据 统计,中国流动人口已经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5%,其中大部分是农 民工。这一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为中国的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支持,同时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流动人口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然而,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增长,他们在城市化进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首 先是户籍问题,由于流动人口多数来自农村,他们在城市中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户籍制度的限制成为他们在城市生活中的一大障碍。其次是就业问题,虽然流动人口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城市中的就业状况并不稳定,工资待遇较低,工作环境较差,缺乏相应的保障和权益保护。再次是子女教育问题,由于流动人口多数在城市中务工,他们的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了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缺乏合适的教育资源和环境,使得流动人口的子女面临着较大的教育障碍。 三、对流动人口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首先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建立统一的户籍制度,实现人口自由流动。其次是加强流动人口的就业培训和权益保护,提高流动人口的就业技能和素质,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

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 中国网 https://www.doczj.com/doc/4b19182571.html, 时间: 2012-08-07 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国家人口计生委于近日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利用2011年国家人口计生委组织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围绕流动人口生存发展、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人口管理和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以及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报告》指出,中国的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流动人口规模达到历史新高,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城镇化的背景下,应积极推进流动人口市民化,构建属地化的人口管理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流动人口流量、流向、结构和流动人口群体的利益诉求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及其对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求出现新的特征。 流动人口规模庞大,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主体。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约为28岁,“8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劳动年龄流动人口的近一半。与他们的父辈相比,新生代流动人口比较看重自己未来的发展,注重体面就业发展机会。其中占据主体的新生代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大多数在城市成长,基本不懂农业生产,即使经济形势波动,城市就业形势不好,他们也不大可能返乡务农。 人口流向由东南沿海单向集中向多向集中转变,新增城市人口主要集中在国家重点培育的城市群和城镇化地区。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主要集中流向东部地区,广东、浙江、上海、北京、江苏和福建等六省市集中了全国八成以上跨省流入人口。但这种单向集中的态势正在发生转变,由于东部地区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加快,中西部劳务输出大省出现人口回流。未来10年,国家重点培育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 昨日,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司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XX年》。报告显示,20XX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达到2 .47亿人,占总人口18%,相当于每6个人就有一个流动人口。另外,报告还显示,近年来流动老人的规模正在不断增长。 2030年超1/5中国人 会离开故乡 20XX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达到2.47亿人,较20XX年末(2.53亿)有所下降。但报告认为,这是由于短期经济波动、流动人口落户规模增加、个别特大城市人口纾解和统计误差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流动迁移人口的概念包括人户分离的乡城流动、城城流动人口以及新落户的迁移人口,两类人的总体规模增速会有所降低,但持续增长态势不会变。 报告预计,流动迁移人口在20XX年前将每年增长600万-700万人,20XX年之后,流动迁移人口每年增量将减至500万人以下。到20XX年、20XX年、2030年,流动迁移人口总量将增至2.82亿、3.07亿和3.27亿人。 此前,国家卫计委预计到2030年中国人口达到14 .5亿人的峰值。这意味着2030年超过1/5的中国人将会离开故乡在另一个城市常住。 流动老人不断增长,多为照顾晚辈 根据20XX年国家卫计委流动老人健康服务专题调查,60岁以上的流动老人所占比例达7.2%,较20XX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5.79%)有所提高,流动老人的规模继续增加。 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司司长王谦表示,“中国人口迁移流动已进入到以家庭化迁移为主要特征的阶段。”

不过目前,流动老人中约八成低于70岁,超过一半不到64岁,80岁以上流动高龄老人不到5%。眼下构成老人流动最主要的3个原因是照顾晚辈、养老与就业。其中超过四成老人是为照顾晚辈,与子女团聚或自行异地养老的占25%,另外23%老人是因务工经商而流动。 报告还发现,尽管九成流动老人参加各种形式医疗保险,但92 .9%是在户籍地参加医保,其中58 .2%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如果无法解决跨省报销问题,流动老人会遇到社会保障不足问题。焦点 东北地区人口增长趋于停滞 报告研究发现,20 0 6-20XX年的10年间,东北地区人口年均增长率仅0 .21%,不到全国同期水平0 .5%的一半。 报告称,东北地区人口增长趋于停滞。以目前的生育水平和人口流出趋势看,东北地区人口已临近快速减少的下行通道。 王谦说,东北地区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城镇化水平就超过50%,而当时全国的城镇化水平只有30%,东北地区的.低生育率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显现出来。 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 .773、1 .842和2 .062,均低于2.584的全国平均水平。 此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生育率也偏低,人口呈现负增长趋势。其中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口已连续十多年出现自然负增长。 20XX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发现,当时东北三省虽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都只略微超出10%,且14- 6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都在75%以上,但其中45-60岁的占比就达到30%左右,这意味着老龄化在未来几年将会持续加速。 而此次报告已经发现,眼下东北地区的一些人口流出地,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老年人口占比均已接近20%,处于严重老龄

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

2016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 每六个中国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 《报告》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占总人数18%,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 未来一二十年,中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进程,2020年中国仍有2亿以上的流动人口。“十三五”时期,人口继续向沿江、沿海、沿主要交通线地区聚集,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持续增长,中部和西部地区省内流动农民工比重明显增加。 “80后”占比过半 《报告》指出,新生代流动人口占比持续提高,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明显上升。2013年调查的务工经商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中,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占48.8%。2015年相应劳动年龄的流动人口中,新生代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半,为51.1%。 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呈上升趋势,且老化速度快于全国人口。2013年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为27.9岁,2015年为29.3岁,增加了1.4岁。 流动老人规模不断增长以低龄为主 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老人健康服务专题调查显示,流动老人占流动人口总量的7.2%,年龄中位数为64岁,其中约有八成低于70岁(其中,60-64岁约占54%,65-69岁约占24%),70-79岁的占18%,80岁以上的高龄流动老人不到5%。 照顾晚辈、养老与就业构成老人流动的三大原因。其中,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为与子女团聚或自行异地养老的比例为25%,仍有23%的流动老人因务工经商而流动。 【报告解读】 每6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在“流动”、新生代占比过半、……1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全国有多少流动人口? ——每6个中国人中有1个在“流动”

流动人口的概念及发展报告

流动人口的概念及发展报告 流动人口通常指的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居住或工作的人们。他们通常没有长期居住的打算,而是在不同的地方往返,寻找更好的机会和生活条件。流动人口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特别突出。流动人口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环境和政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报告将探讨流动人口的概念及其发展,以及对不同方面的影响。 一、流动人口的概念 流动人口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不同地区居住或工作的人口。这些人口通常不具备常住居民的身份,而是以临时居民的身份在不同地区往返。流动人口包括农民工、季节性工人、城市居民等。他们的主要特点是居住地点不固定、工作稳定性低、对居住地的承诺度较低。 二、流动人口的发展 流动人口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首先,经济发展是流动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人选择流动是因为他们希望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收入。例如,中国的农民工大量流动到城市工作,以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状况。其次,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也推动了流动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导致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减少,使得更多的人选择流动到城市寻找工作。此外,战争、灾害和政治因素也会导致人们流动,寻求安全和稳定。 三、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流动人口为城市提供了廉价劳动力。许多流动人口从事低技能和低薪的工作,满足了城市的劳

动需求。其次,流动人口为城市带来了经济活力。他们消费的需求推动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并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流动人口还促进了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四、流动人口对环境的影响 流动人口对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大量的流动人口将增加城市的人口密度,导致城市的环境压力增加。例如,城市的供水、排水和垃圾处理系统可能难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此外,流动人口通常居住在城市的边缘地区,这可能导致土地的大面积开垦和自然资源的消耗。 五、流动人口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流动人口对社会政治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首先,流动人口的到来可能导致社会互动的变化。他们可能带来不同的语言、文化和价值观念,对当地社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其次,流动人口可能面临着社会排斥和歧视。由于他们的临时身份和经济弱势地位,他们可能受到当地居民的歧视和边缘化。 综上所述,流动人口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对社会经济、环境和政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理解和解决流动人口问题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20年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xx 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近日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xx》(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基于近年来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的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的总量、结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对中长期人口流动迁移趋势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相关建议。同时,基于xx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的流出地卫生计生服务、流动老人健康服务专题调查,分析了流出地人口变动状况及相关影响和流动老人的健康服务情况。《报告》包括主报告及人口流动迁移和城镇化、流出地人口变动状况及相关影响、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和家庭发展、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流动老人健康服务等5个专题。主要内容如下: 一、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人口流动迁移仍将持续活跃。 xx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人,占总人口的18%,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未来一二十年,我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进程,2020年我国仍有2亿以上的流动人口。“十三五”时期,人口继续向沿江、沿海、沿主要交通线地区聚集,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继续增长,中部和西部地区省内流动农民工比重明显增加。 二、新生代流动人口占比持续提高,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明显上升。

xx年调查的务工经商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中,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占48.8%。xx年相应劳动年龄的流动人口中,新生代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半,为51.1%。 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呈上升趋势,且老化速度快于全国人口。xx年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为27.9岁,xx年为29.3岁,增加了1.4岁 [1]。 三、东部地区的流动人口比重有所下降,西部地区人口流动渐 趋活跃。 从流动人口的区域分布看,xx年,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的比例为75.7%,西部地区为14.9%;xx年的相应比例分别为74.7%、16.6%。由此可见,东部地区依然是流动人口最集中的地方,但占比有所下降,而西部地区占比有所增长。 东部地区流动人口以跨省流动为主,xx年东部地区跨省流动人口占全国跨省流动人口的比例为88.2%,xx年相应的比例有所降低,但仍为87.7%。 四、流动人口流向中心城市[2]的比例下降,流向非中心城市地区的比例有所上升。 中心城市吸收的跨省流动人口虽然过半,但比例有所下降。xx 年流向中心城市的跨省流动人口占全国跨省流动人口的比例为56.8%,xx年降为54.9%。 中心城市以外的其他城市和地区吸纳省内农村户籍流动人口的 比例在增加,逐渐成为吸收省内农村户籍流动人口的主要地区。xx

中国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报告——基于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监测试点调查

中国流淌人口生存进步状况报告——基于重点地区流淌 人口监测试点调查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进步的不息壮大,中国流淌人口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中国流淌人口的生存进步状况,本报告以重点地区的流淌人口监测试点调查为基础,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和归纳,对中国流淌人口的现状进行全面解读。 一、流淌人口总体状况 依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流淌人口总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19年达到2.88亿人。其中,男性流淌人口占比略高于女性,年龄结构主要集中在25至54岁之间。不同地区之间流淌人口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是主要的流淌人口来源地和目标地。 二、生活状况分析 1. 就业状况 调查显示,流淌人口中的就业率逐年提升,但依旧存在一定的就业难度。部分流淌人口在城市找不到稳定的工作机会,只能从事低技能、低薪酬的劳动工作。同时,流淌人口的工作条件普遍较差,加班时长长、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恶劣等问题依旧存在。 2. 居住环境 大部分流淌人口依旧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区或者农村城市之中,居住条件欠佳。他们大多数居住在出租房、简易房和集体宿舍等简陋的住处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足。此外,流淌人口的子女在城市中的教育问题也亟待解决。

3. 社会保障 流淌人口的社会保障状况相对较弱。不少流淌人口无法享受当地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医疗、养老、住房等问题缺乏保障。此外,流淌人口在城市中的法律意识和权益意识较低,存在较高的法律风险和社会风险。 三、进步机遇与挑战 1. 市场机遇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在继续,城市的经济活动和市场需求相对较大,为流淌人口提供了就业的机遇。尤其是一些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快速进步,为流淌人口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可能性。 2. 持续的挑战 然而,流淌人口在生存进步中依旧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起首,户籍制度限制了流淌人口在城市中的权益保障;其次,流淌人口的教育和医疗问题长期存在,得不到有效解决;再者,流淌人口在城市中的融入程度不高,缺乏社交支持网络。 四、政策建议 为改善流淌人口的生存进步状况,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 完善政策支持。建立健全流淌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 为其提供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保障,增强其生存能力和进步机会。 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流淌人口居住条件,改善居 住环境,增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3. 增进城乡融合进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为流淌人口 提供更多的社会权益保障,加强城乡一体化进步。 4. 加强法律教育和维权意识。提高流淌人口的法律意识 和维权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风险防范和自我保卫能力。 五、结论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而流动人口又是中国人口中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中国的流动人口规模也在不断增加。2018年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显示,中国流动人口数量已经超过2.3亿,占据了中国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6%。 在这些流动人口中,绝大多数是来自农村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为了生计 而离开家乡,来到城市从事各种劳动工作。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农村地区迁往城市居住,这也使得流动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中国的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生活并不容易。他们往往面临着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诸多问题。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很难在城市中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这也导致了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质量较低,很多人甚至无法将自己的孩子带到城市,而只能将他们留在农村老家。 另一方面,流动人口的规模庞大也给城市的管理和社会秩序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一些大城市,由于流动人口的涌入,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压力巨大,交通、住房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同时,流动人口也容易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往往容易受到歧视和不公平对待。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也在不断出台政策,力求改善流动人口的生活状况。 比如,一些城市开始放宽流动人口的落户政策,使得流动人口可以在城市中更加稳定地生活。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力度,努力提高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生活质量。 除此之外,一些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也在积极参与到流动人口问题的解决中, 他们为流动人口提供各种帮助和支持,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同时,一些企业也开始关注流动人口的就业和社会融入问题,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9

2019年中国城市流动人口数量排名及全国主要城市人口流动情况分析流动人口是指一个地区的非常住人口。包括寄居人口、暂住人口、旅客登记人口和在途人口。在建筑和运输部门做临时工的外地民工,进城经商、办企业、就学或从事各种第三产业劳动的外地人口,探亲访友人员,来自外地参加各种会议、展览、购货、旅游的人员,都构成了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的构成、数量受城镇性质、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所制约。各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城市,革命与历史纪念性城镇,风景名胜旅游区,生产规模较大的名优土特产区,流动人口就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的变动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随着《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的发布,国家放宽了对农村人口进入中小城镇就业生活的限制,促进了农村人口的乡城转移,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从1982年的657万人增加至1990年的2135万人,年均增长约7%。 第二个阶段是1990~2010年,流动人口规模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从1990年的2135万人增加至2010年的22143万人,年均增长约12%。 第三个阶段是2010年以来至今,这段时期相对缓和,2010~2015年的流动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年均增长约2%。从2015年开始,流动人口规模发展出现新的变化。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从此前的持续上升转为缓慢下降,2015年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流动人口总量为2.47

亿人,比2014年下降了约600万人;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规模比2015年份减少了171万人,2017年继续减少了82万人。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人口从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产业、从低工资就业岗位向更高工资就业岗位转移,在微观上增进了抚养家庭的能力,在宏观上促进了社会财富的积累。从产业配置的角度来看,人口从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移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有利于释放人口红利。 1978年第一、二、三产业人均创造产值比例为1:7:5,而从业人员的比例为5:1:1。2017年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9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7亿人。许多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2016年,第一、二、三产业人均创造产值比例约为1: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