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调查报告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调查报告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调查报告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调查报告「篇一」

按照联合国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即是老龄化社会。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xx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44亿人,占总人口的10.5%,且每年以1000多万人的速度在增加。数据表明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另据有关部门预计,到20xx年,我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约占总人口的35%。这意味着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将对中国发展带来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人口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对社会总消费也会产生较大影响。老年人不仅在医疗保健、食品、服装、旅游、娱乐、养老等各方面有大量需求,而且随着价值观、消费观与生活方式的不断更新,老年人消费需求正在向高层次、高质量、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潜在需求将主要集中在养老服务、餐饮、旅游、娱乐等消费点。

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习惯、偏好以及消费能力和方式将改变社会消费结构,形成潜在消费市场。老龄化社会催生的银发经济不仅有助于解决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有可能成为调结构促增长的新亮点,并蕴藏着新的产业机会,有助于我国经济的优化和转型。

目前我国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而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银发经济有巨大需求,为过剩产能的转移和新的投资机会寻求到了新的出口,这有利于改善我国现有产业结构,把人口压力转化为经济机会。要实施积极的老龄化战略,大力发展老年消费产业,特别是医疗保健、休闲养生、家政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等相关服务性消费的需求。

我国人口老龄化特征较为明显

1.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20xx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xx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3%,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9.4%。截至20xx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86万人,比上年净增加631万人,比20xx年增加5324万人,年均增加354.93万人。目前我国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是欧盟同年龄总人口的1.4倍。

2.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

20xx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比20xx年提高3.4个百分点。据联合国预测,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在20xx年突破20%,在20xx年突破30%;中国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人口占比翻倍(60岁以上人口占比从10%到20%,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从7%到14%)所需时间分别仅为26年和25年,而美国分别为78年和70年,俄罗斯分别为51年和49年,就连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日本也略慢于中国,分别为29年和25年。

3.人口高龄化趋势明显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寿命不断延长。1982至1990年,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大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速;1990至20xx年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1%,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人口抽样数据显示,20XX年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规模占总人口比重为1.87%。据预测,到20xx年前后,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14%左右,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也就是说,从20xx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算起,中国仅用25年左右的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人口老龄化路程。

4.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

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在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抚养比的高低,反映劳动力抚养负担的轻重。20XX年末,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抚养60岁及以上人口的老年抚养系数为13.7%,比上年增加0.6个百分点,比20xx年提高3.6个百分点。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

作为人口结构变量重要因素之一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影响消费市场的决定因素,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因素,还会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影响各要素市场。从理论上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新常态的影响是多方面、多途径的,这些影响构成一个非常复杂的关系结构。人口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快,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对社会总体消费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主要从供给方面来改变劳动力供给的格局变化,并带来劳动力资源短缺、劳动力老化等问题,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增长;同时,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队伍的大龄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技术的更新与进步。从需求方面来看,人口老龄化将可能导致未来消费需求乏力,从而影响经济增长活力尤其是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

2.人口老龄化可带动老龄产业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在影响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同时,还将带来消费结构的变化。众所周知,老年人的消费与年轻人完全不同,他们的吃、穿、住、用、行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一定的特殊需要,这决定了将会相应带动相关老年产业发展,被称之为银发产业。

银发产业涉及满足老年群体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方面的二、三产业,一是健康产业将得到发展。包括养生、饮食、运动、保健等相关服务;二是养老服务产业会大量增加。各种专业的、社会化的托老所、敬老院、家居老人生活照料等方面的养老服务需求旺盛;三是老年用品、用具等产品的开发。养老产品和服务几乎覆盖所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这些都是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3.人口老龄化对消费需求产生一定的抑制效应

主要表现在人口老龄化直接改变消费需求的水平和结构。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口支付能力不及劳动人口,这将对消费需求产生一定的抑制效应;另一方面,老年人口是特殊生活用品、医疗保障及护理服务的主要消费群体,将提升和改变商品消费的水平与结构,这种消费需求指向必然促使我国重新调整产业结构,向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服务业等老年需求产业方向协调运转,引起资本与劳动在全社会范围内重新配置,促进我国服务业和老龄产业的发展。

4.人口老龄化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劳动适龄人口减少,间接推高了劳动力成本,反过来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在农业领域推动加快农业良种培育和机械化进程,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加速,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在二、三产业领域,推动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向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整体上看,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5.人口老龄化将带来结构性劳动力短缺和竞争力弱化问题

在人口老龄化的推动下,中国劳动力资源开始减少。与20xx年相比,20xx年劳动年龄人口(15至59岁)的绝对数减少了858万人,所占总人口的比重由67.6%下降到66.3%,2年间降低了1.3个百分点。人口结构的变化形成了对劳动力供给的约束,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加速攀升,低成本优势已出现明显逆转,抑制了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技术研发能力。对外贸易传统的成本与价格优势逐渐弱化,部分出口产品市场份额被周边低成本国家侵蚀。

6.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将对我国未来养老保障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根据全国老龄委的相关研究报告,20xx至20xx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加160.7%,劳动

年龄人口减少24.2%,老年抚养比由19.7%上升到67.8%,养老负担增加2.4倍。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养老金支出压力不断增加。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将导致我国的疾病经济负担和医疗服务需求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医疗费用压力,这将给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商机

应该看到,人口老龄化对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严峻挑战,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力供给数量及结构,制约经济发展,家庭和政府养老负担沉重等等。同时,人口老龄化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无限商机。

1.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挖掘银发消费品市场潜力

老龄人口的迅速增加将会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主要包括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物质消费既包括衣、食、住、用、行方面的实物消费需求,又包括医疗保健、护理服务、家政服务、健康和疾病咨询服务等服务消费需求,而老年精神消费包括文化、艺术、体育、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可以带动一系列行业和产业的创新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老年消费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一方面,老年人收入水平随经济总体发展进程逐年提高,自身消费能力得以提升;另一方面,中青年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在孝敬老人、消费老年产品方面得以体现,消费人群和消费数量都会得到有效拓展。

据预测,20xx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将成长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根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未来老龄化的人口的商品及服务市场将达到4万亿元左右,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约为8%。老龄产业预计将于20xx年前增至106万亿元,相当于中国经济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比重提高预示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这种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对有关老人的消费品和消费服务提出更大的需求,带来消费市场的扩大,尤其是医疗保健上支出更加明显。

2.人口老龄化将对消费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加深,老年人的消费倾向、消费规模和结构将对总消费和结构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总体来看,人口老龄化将减少食品和衣着消费,大幅度增加医疗保健消费,一定程度增加文化娱乐和旅游消费。从我国老年人消费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看,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是将会增加医疗保健消费。随着社会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健康的态度也更加积极,观念也在转变,人们要小康、更要健康。尤其是年龄较高导致身体免疫能力下降,因此,老年人较易发生各类疾病,因而对于医疗、保健有较高需求。我国卫生服务总调查的结果显示出,60岁以上老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青少

年,而且人均都患有2-3种慢性疾病,高患病率将使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消费需求大为增加。

二是将会增加旅游服务消费。据途牛旅游网监测数据显示,20xx年60岁及以上出游人次增速迅猛,同比20XX年增长252%。20xx年,近30%的老人平均一年出游次数超过3次,3天及3天以下行程最受老年用户欢迎,占比超过7成,同时选择4-6天行程的用户占比超过2成。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忙于工作,较少外出旅游,年老了生命有限,加之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许多老年人选择外出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在直接增加旅游服务消费的同时,也会带动如餐饮、交通等相关项目的消费。尤其是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也在逐渐发生改变,旅游也成了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

三是将会增加文化娱乐服务消费。一直以来,年轻人都被认为是电影的消费主力,其题材选择、内容制作与生产流程也基本上是围绕年轻人的喜好进行。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开始尝试选择到电影院来体验消费,平时抽空看电影已经开始成为不少一、二线城市老人的娱乐选择。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有着更多的闲暇时间。因此,阅读书报杂志、文娱活动成为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年老体弱,他们也更愿意把时间和金钱花在老年运动和锻炼身体上。

四是会减少食品消费。由于老年人身体功能减弱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导致他们对食物的总量消费出现明显下降。另一方面,相比于年轻人食物结构的多元化和多样化,老年人的食物消费结构呈现单一化。

五是会适当较少衣着消费。与食品市场情况类似,相比于年轻人服装结构的多元化和多样化,老年人服装结构比较单一、款式较少,不利于老年人服装消费的增长。

从总体上,我国老年人产品与服务的多种需求构成了一个十分庞大的市场,据测算,仅其潜在市场消费每年至少也在3000亿元以上。我国离退休人员约3500万集中在城镇,他们的消费需求主要从收入保障、医疗保健和生活服务三个方面表现出来。而我国由老年消费市场形成的产业,包括所有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业却相对滞后。

据有关人士预测,在未来相关产业中,第一产业将出现为老年人饮食特需的农副产品;第二产业将出现老年人专用商品;第三产业会出现照料老年人生活的特殊行业;信息产业中还会出现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的服务。

努力创建老年人敢于消费、乐于消费的市场环境

1.要加强研究,大力发展老年消费品市场

有关部门和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对老年消费市场的研究,针对老年人的不同年龄结构划分不同的目标人群,研究老年人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细分老年

市场,满足老年人便捷化、舒适化、实惠化、实用化的消费要求。要积极引导企业开拓老年人消费市场。重点发展老年人需求集中的产业,如老年食品、服装、旅游、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社会性养老服务制度等,大力支持尚在起步阶段的老年产业。

2.逐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打消老年人消费顾虑

要逐步建立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支持体系,形成全社会合理的养老格局。重视对老年人口的健康保障,加大力度建设完善老年健康支持体系。在保证退休金、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农村、失独、贫困老年群体的养老保障工作,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互相补充的多元化养老保险体系。

在医疗方面,继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建立适合不同人群特点和满足多层次医疗需求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为老年人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康复、咨询等多种服务。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大医疗救助、卫生支农、卫生扶贫等工作力度,确保农村老年人医疗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从而避免养老、医疗等支出或预期支出对消费的挤出效应。

3.大力发展老年产业,满足老年人消费需求

政府应大力扶植尚在起步阶段的老年产业,积极引导社会和企业开拓发展老年消费市场,制定引导老年产业发展的税收、信贷、投资等各种政策,采取税收优惠、减免费用、信贷支持等特殊政策,规范民营机构准入和标准等法律法规,加强产业统筹协调,企业应看到老年消费市场的规模和增长潜力,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和开拓老年消费市场,生产出门类齐全、品种多样、经济适用的老年产品。服务业在设计和理念上应更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对服务人员实行专门的针对性培训,从而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调查报告「篇二」

截至9月底,北京市“城六区”常住人口出现负增长,比去年底减少9.6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增量和增速呈现双降态势,预计第四季度全市人口总量规模会环比回落。

据新京报报道,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11月18日下午召开会议,听取各区在人口调控、疏解非首都功能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20xx年,东城区和西城区人口增长首次出现拐点,人口数量由升转降。今年,朝阳、海淀、丰台和石景山4区人口也出现拐点。

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城六区”作为北京的中心城区,将坚持调整疏解,降低人口密度,常住人口将在20xx年基础上

每年降低2到3个百分点,争取到20xx年下降15%左右,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人。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20xx年发布的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报告,20xx年末,北京全市常住人口为2151.6万人,全市常住外来人口为818.7万人。常住人口增量、增速呈平稳下降的`趋势。三环至六环间聚集了1228.4万人的常住人口,占全市的57.1%。城市功能拓展区常住人口最多,达到1055万人,占49%。20xx年,北京全市常住人口密度为1311人/平方公里。

今年2月1日的北京市综合经济部门统筹推动落实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20xx年,北京市要确保完成人口调控目标,城六区常住人口较20xx年下降3%,实现人口由增转降的拐点。

8月25日,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曾透露,北京市上半年全市常住人口同比减少了18.1万,“城六区”常住人口出现由增到减的拐点,但人口总量依然达到2182.1万人,超出年终2177万人的调控目标。

新京报报道,今年1月到9月,北京市常住人口继续保持增量和增速双降态势。截至9月底,全市常住人口同比增加9.8万人、增长0.5%,增量同比减少16.7万人、增速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城六区常住人口在上半年出现拐点的基础上继续负增长,截至三季度末较上年底减少9.6万人,东城、西城已完成全年减量任务的84.6%和75%。

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卢彦在18日介绍,目前完成全市人口调控目标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受节日等因素影响,四季度全市人口总量规模预计会有所回落。但新生儿数量会超过往年,据北京市卫计委预测比常年多出生约5万人。

人口的变化与北京正在实施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密切相关。今年1月到10月,北京关停一般性制造企业335家;调整疏解商品交易市场72家,商户2.32万户,涉及从业者7.62万人。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调查报告「篇三」

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市区东扩,来丽水创业发展、务工谋生的流动人口还将不断激增和频繁流动,聚居倾向将更为明显,这将对我市的公共资源供给、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运作和社会治安稳定等带来更大的压力,同时,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工作难点和薄弱环节,主要有:

1、服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服务管理理念有待提升。

尽管全市普遍建立了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但这些组织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发挥高效、协调统一的作用,有的地方甚至连年度例会也难以保证;流动人口管理领导

小组虽然有若干成员单位组成,但尚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协调工作机制和监督考核制度;流动人口较多的xx区与市本级有些职能的资源难以得到有效整合;流动人口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建设任务重和资源共享应用水平低的问题十分突出;一些单位和干部对流动人口存在排斥、防范的观念,具体工作中往往是歧视多于尊重、管理多于服务、防范多于保护,导致工作开展不够主动。

2、基层基础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全市流动人口登记站点只有418个,覆盖面偏小,社会化管理程度还不高;不少地方住宅无门牌、门牌混乱的情况还存在,特别在一些城中村和新开发区域,影响暂住人口、出租房屋登记管理工作;一些地段乱搭建窝棚住人、出租房违章搭建、拆隔,有的群居,安全隐患大、管理难度大;一些区域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出租房登记率低、暂住人口漏管失控和信息登记质量不高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地方流动人口信息更新不够及时,暂住人口离去末注销的垃圾信息也占有相当比例;一些旅馆业无证照经营,特别是城郊结合部情况更为严重;“以房管人”、“以用工单位管人”的工作机制尚未有效形成,不少用工单位主动申报意识不强,而且信息员队伍也不健全,少数机关单位干部职工配合登记意识淡薄,重经济轻治安的出租屋业主还普遍存在,参与治安管理的积极性不高,以致房屋租赁备案登记工作进度缓慢,《xx市房屋租赁管理暂行办法》执行无力;房屋中介市场无序的状况也给暂住人口登记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工作难度。

3、保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按省有关文件要求配备比例是500:1。按20xx年底统计的36.95万人暂住人口计算,应配739名,还缺382名,以致有的社区1名协管员要负责近1500名暂住人口的排模、登记,实际上工作难以做到位。另外,经费缺口较大,虽然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经费逐年有所增加,但远远赶不上外来人口增长的实际需要,且流动人口协管员工资待遇偏低,月工资只有六、七百元、影响了协管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协管员队伍的稳定性。

4、流动人口中高危人口管理措施还有待进一步落实。

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已成为左右全市刑事发案、影响全市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据统计,20xx年全市抓获流动人员案犯1961人,占抓获案犯总数的31.1%。其中流动人口犯罪率超过50%的有市开发区、云和两地,开发区尤为突出,今年抓获刑事犯罪人员55人,其中流动人员53人,占96.36%。由于警力等原因,一批高危流动人口没能列入管控范围。

5、服务维权任重道远。

一些企业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不签订劳动合同和劳动合同签订中不平等情况时有发生、劳动超时加班现象频繁,而合法的加班工资难以兑现、工资拖欠和不按时足额发放在有些企业和建筑领域也很常见;流动人口享受公

共服务覆盖面较小,其子女享受义务教育“同城同待遇”政策在有些地方难以完全落实,绝大多数流动人口居住环境恶劣,精神文化生活贫乏。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调查报告「篇四」

20xx年中国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每6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在“流动”、新生代占比过半、超7成流动人口集中在东部1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xx》,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全国有多少流动人口?

——每6个中国人中有1个在“流动”

《报告》数据显示,20xx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占总人数18%,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

《报告》分析称,未来一二十年,中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进程,20xx年中国仍有2亿以上的流动人口。

“十三五”时期,人口继续向沿江、沿海、沿主要交通线地区聚集,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持续增长,中部和西部地区省内流动农民工比重明显增加。

谁是流动人口“主力”?

——新生代占比过半

《报告》指出,新生代流动人口占比持续提高,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明显上升。20xx年调查的务工经商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中,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占48.8%,其中“90后”占11.2%。

20xx年相应劳动年龄的流动人口中,新生代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半,为51.1%,“90后”相应比例为12.3%。

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呈上升趋势,且老化速度快于全国人口。20xx 年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为27.9岁,20xx年为29.3岁,增加了1.4岁。

另外,20xx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显示,流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3年,“80后”流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8年。相比20xx年(流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2年,“80后”受教育年限为9.6年),中国流动人口整体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

流动人口流向哪?

——超7成流动人口在东部

从流动人口的区域分布看,20xx年,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的比例为75.7%,西部地区为14.9%;20xx年的'相应比例分别为74.7%、16.6%。东部地区依然是流动人口最集中的地方,但占比有所下降,而西部地区占比有所增长。

东部地区的流动人口以跨省流动为主,20xx年东部地区跨省流动人口的比例为88.2%,20xx年相应的比例有所降低,但仍达到87.7%。

流动人口在外“漂”多久?

——平均4.4年

《报告》称,20xx年数据显示,流动人口平均在外流动时间为4.36年,20xx 年相应数据则为4.40年。

《报告》分析称,就流动时间而言,流动人口依旧保持着流动的稳定性,同时因20xx年与20xx年的数据相差甚微,或可说明流动人口群体也在持续进行着内部成员的更替,不断有新的人口加入流动、现有的流动人口结束流动。

3月16日,新疆昌吉市举办“春风行动”启动仪式,全疆同步开展“春风行动”,为农民工提供专场服务,提供就业岗位,解决当前就业难现状。当天为求职者提供5000多个岗位,场面异常火爆,6000余求职者“挤爆”现场。王小军摄资料图王小军摄

流动人口收入如何?

——平均月收入超4500元

数据显示,20xx年流动人口平均月收入4598元,相比20xx年、20xx年同期分别增长34.0%和19.0%。

雇员平均月收入为4031元,较20xx年的3133元有明显增长。其中,男性雇员平均月收入为4504元,女性为3441元;农业户口雇员平均月收入为3705元,非农业为5697元。

另外,流动人口的收入主要集中在20xx~5000元范围,占比为65.40%,其中,3000~5000元收入范围内的流动人口比例最高,为34.93%。而收入分布在8000元以上范围人口比例仅为5.38%。

值得一提的是,人口流出对家庭经济收入的贡献较为明显。《报告》分析称,有成员外出家庭的人均年收入为18414元,比无人外出家庭高4998元。

12月3日,在广西柳江县土博镇二中,老人正在照看孩子。在广西农村,很多农村教学点因学生数量不足等原因被撤并,孩子需到乡镇中心学校接受学前和义务教育,但因年龄小、离家远,27名家长在教育部门安排的免费住宿点照顾41个学生的起居。因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陪读家长多为孩子的母亲或爷爷奶奶。这一农村陪读现象也出现在广西桂林市灵川县三街镇、南宁市隆安县布泉乡、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龙湾乡等地。

人口流出造成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普遍存在

人口流出带来的一大社会问题就是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普遍存在。20xx年12月~20xx年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在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广东和四川等10个典型省份开展了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流出地监测调查。

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由于外出打工等原因,父亲或母亲至少一方跨县外出的0~17岁居住在户籍地的儿童)占农村儿童总体的35.6%。其中安徽、河南、四川跨省流出集中地区留守儿童比例较高,达到了43.8%。另外,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也导致留守老人的出现,留守老人占老人总体数量的31.8%。

——加剧农村的婚姻挤压

“人口外出改变了适婚人口的构成,特别是大龄未婚现象突出。”《报告》称,农村35岁及以上未婚比例为2%,且性别差异明显,男女未婚比例分别为3.9%和0.2%。

报告分析称,由于女性择偶的向上选择倾向和婚姻成本日益增高,农村大龄未婚男性比其他男性更容易被排除在婚姻之外。

此外,出生性别比失衡累计效果造成同龄适婚女性短缺,条件较差的农村男性往往成为婚姻梯度挤压的最终承担者,导致部分农村地区一些大龄男性因择偶困难,被迫未婚甚至终身不婚。

——存在土地撂荒现象

调查显示,农村整户外出家庭住房处理以闲置为主,占75.2%,亲属看管或居住的占17.9%,4.2%的住房已经坍塌,出租占1.9%。这其中,东北地区房屋闲置比例最高,为82.2%,安徽、河南、四川等跨省流出集中地区为72.9%。

另外,42.9%的整户外出家庭承包地是亲朋耕种,转租给私人的占24.0%,而撂荒的占到8.6%。(完)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调查报告「篇五」

长沙人均预期寿命77.14岁

国际上常用低龄(60-69岁)、中龄(70-79岁)、高龄(80岁及以上)老人比重三个指标来反映老年人口的年龄结构状况。

调研报告表明,进入老龄化社会后,长沙总人口年均增长约1.2%,老年人口年均增长3.5%,增长幅度是总人口增幅的近3倍。同时,老年人口年龄结构由低龄化向中高龄转变。从增速看,20xx年长沙老年人口比1990年增长82.3%,其中低、中、高龄老人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61.5%、97.6%和203%,中高龄老人的增速明显高于低龄老人;从占比看,1990年时低龄老人占比为62.9%,20xx年时已降至55.7%,高龄老人占比则从7.0%升至11.7%。

长沙人均预期寿命为77.14岁,比20xx年提高3.38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岁,高龄老人占比进一步提高。全市对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全年发放金额超过4000万元。

九个区县(市)中,雨花区老龄化程度最低,仅有12.7%;宁乡县老龄化程度最高,达到21.4%。

二胎政策难解老龄化危机

长沙老年抚养系数为25%,比20xx年提高6.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20xx年时,每100个长沙劳动力需要抚养19位老人,到时,上升到需要抚养25位老人。

在全市125万老龄人口中,纯空巢老人高达62.5万,其中12.5万是独居老人;完全失能老年人2.87万;部分失能老年人17万;城市“三无”老人0.66万;农村五保老人2.86万;重点老年优抚对象3.67万;失独老人0.25万。庞大的老年群体和众多的高龄、失能、半失能等老年人不仅需要提供大规模的经济保障,也需要不同程度的养老照料,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

调研报告分析认为,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释放了部分生育需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育率,但新出生人口至少要在15年后才能逐年成长为劳动力,在这期间老年人口数量仍然会继续扩大,加上抚养孩子成本的增加,短期内生育率不会大幅度增长,因此,长沙的老龄化危机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

养老产业缺口较大

据调查,目前长沙的老龄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在衣食、居住和医疗保健方面提供低层次的服务,现代老龄产业涉及的老年人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方面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

与此同时,长沙的养老服务水平与日趋严重的老龄化形势也不相适应。长沙养老机构床位数的需求量在5.6万张左右,缺口超过3万张;全市无慢性疾病的老人仅占17.5%,老年人口对带有配套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需求量较大,但全市养老机构中内设医务室的只占60%、取得医疗机构职业许可的仅30%、获得定点医保单位的约6%,护理型、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十分短缺。

收入偏低则是制约长沙老人选择养老服务和产品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长沙53.3%的老人每月固定收入低于1000元,而目前长沙收费最低的养老机构为1000元/月,因此近半数老人无法独自负担养老机构费用。调查中,60.6%的老人表示目前和老伴未存养老钱;96.6%的老人未从事任何理财活动。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调查报告「篇六」

一、社会实践情况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今中国甚至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社会性问题之一。据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20xx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已经达到8.1%,而世界平均水平约为7.0%,我国的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据估计,到20xx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将达到11.92%。人口老龄化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如医疗保障,老年人居住以及生活来源等养老问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同于发达国家,有深厚的经济基础,这些问题所带来的矛盾尤为突出。

本次调查报告调研范围虽然仅限于达州市通川区社区,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今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情况和老年人养老方式情况。报告将从整体和部分角度,社区和个体层次来全面分析xx社区人口老龄化及其养老方式情况。

20xx年7月17日,我来到位于通川区的社区办事处咨询情况。社区的张主任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并且很耐心的解答了我的一些问题,给予我很多这方面的相关数据。

(一)基本情况

据了解,社区共有3371户居民,其中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有20xx多户,占总人口比重约为60%,老年人口比较多,可以说我们社区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很突出了。

(二)老年人口较多的原因

现阶段社区老年人口较多的原因有很多,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1、社区建立时间较长,人口密度较大。据了解,动迁之前这里原来就是工人聚居的地方,大量冶炼厂,纺织厂,建筑公司等工厂的工人及其家庭成员在这里居住,因此这里原本人口密度就较大,加之从回迁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二十五年的时间,自然老年人较多。

2、周边生活方便,消费水平较低。社区道路四通八达,一级马路、二级马路和众多小街小巷在经过近几年的改造修缮后硬件条件大有改观,以前的沙土路变成了现在的柏油马路,曾经拥堵混乱,狭窄脏乱的街路变成了现在秩序井然,干净整洁的宽阔的大马路;附近公交线路众多,去任何地方都很方便,方便居民出行;给居民的购物消费生活带来极大方便,而且,北行地区较其他地区,物价水平较低,加上第四人民医院等医院距离社区较近,因此大量老年人选择这里来度过他们的晚年,近年来更是有不少老年人搬到这里生活,这也加大了老年人的比重。

3、房价水平低。社区的房价虽然和全国同等城市相比较低,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对着日益增长的房价望洋兴叹。社区的居民楼不是最近几年新盖成的,而是有着二十多年历史的老旧楼,因此房价相较同类地区偏低,这也是很多老年人居住在此的原因之一。

(三)老年人口较多带来的问题

社区的老年人口较多,这也给社区的工作带来了更多挑战。张主任说,老年人口多主要会带来以下一些问题:

1、环境问题。说到环境问题,主要还是老年人擅自圈占公共绿地,在里面种地养花,甚至还有放养鸡鸭鹅狗的。鸡鸭带来的粪便污染和噪声污染及侵占公用绿地开辟菜园,这些都给环境带来很大破坏,居民们也都因为他们是老人就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张主任有些无奈的对我说。

2、养老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中很大部分是老人和子女或是子女之间为了老人的养老金而产生的。有些问题是子女不工作赚钱反而要年迈的老人拿钱养活他们,而他们却不知满足贪得无厌引发的家庭争吵,有些是子女间为争取更多的老人的养老金假借赡养老人而引发的矛盾。另外,有些老人既没有子女赡养,也没有离退休金养老金,他们的生活来源主要是捡拾废品,打更等简单工作得来的收入,这些老年人一旦出现健康等问题,也会给社区带来很大影响。

(四)社区老年人养老方式调查

在去社区办事处的同一天,我对社区所辖居民楼其中的一栋中的一个单元中的所有65岁及以上老人的养老方式进行了调研。

社区老年人养老方式现状

在我所调研的24户居民中,有8户家中有65岁及以上老人,共11人,而这8户中有3户家中有两名老人,其余5户家中有一名老人。而在这11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只有两名老年人没有离退休金养老金,靠儿女赡养,占老年人口的比重约为18%;其余9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离退休金养老金,所占比重约为82%;有离退休金养老金的9名老人中,女性有3人,男性有6人,可见男性与女性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也存在明显差别。在主要生活来源方面,女性老年人比男性更多的依赖家庭其他成员供养。

从全国的平均水平来看,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生活来源,46%的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其次是靠劳动收入和离退休金养老金生活,分别占25.9%和23.6%。在主要生活来源上,城镇中48.6%的老年人靠离退休金养老金来生活,其次是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和劳动收入,分别占35.6%和10.5%。我们社区的数据表明我们社区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是比较有保障的,基本每个老人都有固定的生活来源。

可见,同样是居住在社区里的老年人,晚年的养老方式及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老年人有固定的养老金,而有些则没有每月固定的生活来源,他们要靠社会的资助和他们个人的劳动获得生活来源。而即使是有养老金的老年人,他们的晚年生活也并不全是安乐富足的,其中不乏生病看不起病或者身边没有人照看或是生活费不足以负担吃穿用行和就医用药所要花费的费用的老年人。

二、社区调查单位情况

社区位于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周围有四川文理学院知名学校,达州有名的风景区莲花湖;沃尔玛,国美苏宁,摩尔百货等商场购物中心使得这里的居民消费购物生活很是方便;周围公交线路四通八达,出行非常方便;鹿鼎寨公园、翠湖公园等广场公园更是为居民提供了夏日消暑冬日散步的好去处。居民们在这样一个安全方便的社区生活都很舒心祥和。

社区是个年头较久的社区,从低矮破旧的平方动迁改建成居民楼开始于1982年,三年后的1985年居民开始回迁,之后就建立了街道办事处,1999成立通川区社区。社区管辖着3周围38栋居民楼,共3371户居民,约10500人。

三、社会实践体会

(一)调查总结

老年群体更需要我们的关注,据资料显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老年人口数量大。据20xx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xx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3%,占亚洲的38%。

2、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来势猛。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速度十分惊人。据预测,到20xx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将达到11.92%,比20xx年提高4.96个百分点,届时每8个人中就有一个65岁及以上老年人。20xx年以后老龄化程度继续提高,到21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25%,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3、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发达时期出现的,对老龄化的承受力强。同时,由于发达国家的老龄化速度较慢,允许其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准备和适应。

中国人口老龄化是由于生育率急剧下降造成的,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即“未富先老”,薄弱的经济基础尚不具备供养老年人口的能力。

目前,中国虽已步入老年型社会,但尚处于人口老龄化的早期,未来中国人口类型将从轻度老龄化转变成深度老龄化,进而转化成重度老龄化,“浪潮”将成为21世纪我国主要的人口问题之一。要减轻人口老龄化问题,还要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国策。

(二)调查的不足与局限性

社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的缩影。虽然我调研的范围仅限于通川区社区,因此得出的结论有其局限性,但也有相应的代表性。从我了解和调研的数据、例子来看,通川区社区确实存在着人口老龄化问题,而且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不低,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同时,尽管大多数老年人有较固定的生活来源,但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参差不齐,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不尽相同。这些在我们社区出现的问题和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城乡、地区老年人养老方式存在的差距。

(三)应该怎样采取怎样的措施使老年人生活得更好

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使得老年人生活稳定健康是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虽然人口老龄化给发展中的中国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但还应该看到现阶段我国近五成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从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生活来源看,46%的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其次是靠劳动收入和离退休金养老金生活,分别占25.9%和23.6%。老年人的生活来源并不固定和稳定,他们还需要社会给予更多关注。

首先,社会应继续加强对老年人的帮助扶植力度。切实实行各种针对老年人的福利制度,如廉价乘车,免费参观等制度;完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让老年人有固定的收入;其次,加强社区医疗站,乡村医疗所等基础医疗单位的建设和完善,方便老年人的就医;完善老年人的医疗保险制度,让老年人生病看得起病,方便就医;

再次,社会应对那些既无养老金有没有儿女供养的老人给予一定的经济上的帮助,使他们能有起码的温饱和健康;

最后,社会和社区应该加强各种方便老年人生活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如轮椅专用道,适合老年人的健身设施,公园广场,老年人活动室建设等,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充实幸福。老年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人生阶段,要让每个老年人都能享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需要社会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调查报告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调查报告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调查报告「篇一」 按照联合国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即是老龄化社会。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xx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44亿人,占总人口的10.5%,且每年以1000多万人的速度在增加。数据表明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另据有关部门预计,到20xx年,我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约占总人口的35%。这意味着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将对中国发展带来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人口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对社会总消费也会产生较大影响。老年人不仅在医疗保健、食品、服装、旅游、娱乐、养老等各方面有大量需求,而且随着价值观、消费观与生活方式的不断更新,老年人消费需求正在向高层次、高质量、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潜在需求将主要集中在养老服务、餐饮、旅游、娱乐等消费点。 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习惯、偏好以及消费能力和方式将改变社会消费结构,形成潜在消费市场。老龄化社会催生的银发经济不仅有助于解决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有可能成为调结构促增长的新亮点,并蕴藏着新的产业机会,有助于我国经济的优化和转型。 目前我国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而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银发经济有巨大需求,为过剩产能的转移和新的投资机会寻求到了新的出口,这有利于改善我国现有产业结构,把人口压力转化为经济机会。要实施积极的老龄化战略,大力发展老年消费产业,特别是医疗保健、休闲养生、家政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等相关服务性消费的需求。 我国人口老龄化特征较为明显 1.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20xx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xx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3%,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9.4%。截至20xx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86万人,比上年净增加631万人,比20xx年增加5324万人,年均增加354.93万人。目前我国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是欧盟同年龄总人口的1.4倍。 2.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

关于优化街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优化街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 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奉贤区金汇镇少数民族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委统战部的关心指导下,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结合新一轮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社区的创建工作和上海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切实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为着力点,注重强化民族工作领域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团结带领少数民族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为金汇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基本情况 金汇镇位于奉贤区中北部,西邻南桥新城,北与闵行区、浦东新区接壤,镇域面积71.7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2个居委筹备组,拥有常住人口13.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5万人,流动人口7.9万人。全镇现有少数民族1742人,其中,户籍少数民族109户136人,常住少数民族1329人,动态少数民族277人,涉苗、回、满、壮、藏、仡佬、蒙古、土家等29个少数民族。共有清真食品网点11个,从业人员32人。 二、主要做法 (一)争取领导重视,进一步强化民族工作组织保障

1、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镇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 (党群)任常务副组长,党委委员(组织)、副镇长(社事社保)任副组长,党群办、信访办、稳定办、社事社保科、规划科、大 联动、教委、各村(居)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少数民族流动人 口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党委委员(组织)任主任,通过理清工作架构,确保责任落实到人。 2、建立网格化工作体系。明确各村(居)委党(总)支部书 记为民族工作第一责任人,即网格长。各村(居)组纪宣委员担 任民族工作联络员,各村民小组长和楼道组长为网格员,全镇共 有村(居)级大网格39个,组(楼道)级小网格550个。在村(居)、企业、学校、经济园区等单位建立了45个少数民族工 作联络站。选择有条件的单位创建“民族之家”,组建了一支56人的少数民族工作志愿者服务队伍和清真食品义务监督员队伍。 3、落实工作专项经费。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工作, 每年划拨20万元作为民族工作专项经费,并要求村(居)落实 相应的工作经费。 (二)健全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少数民族工作制度 1、工作例会制度。镇党委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听取民族 工作相关汇报,做到第一时间掌握民族工作新动态、研究民族工 作新情况,确保民族工作推得动、做得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 务与管理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工作例会,通报工作 情况,研究解决在服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全力推进工作的

流动人口 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及背景: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流动人口的现状、问题及其影响,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必要的服务提供参考。 中国流动人口是指从农村迁往城市的人群,其数量庞大,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往往因为就业、教育、医疗等各种原因而选择迁居,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居住条件差、社会保障不完善、教育机会有限等。 二、调研方法及范围: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范围涵盖了不同城市的流动人口。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流动人口数量众多:调查发现,目前流动人口在中国城市的数量已达到数亿人,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 2. 居住条件较差:大部分流动人口居住在城市的农村外来人口聚集区,房屋条件差、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突出。

3. 社会保障存在问题:相较于城市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在社会保障方面往往面临更多的困境,例如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 4. 教育资源不足:由于户籍限制和迁居原因,流动人口的子女常常面临接受教育机会有限的问题,这给他们的个人发展带来了隐患。 四、调研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应加强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为其提供公平的就业、医疗和养老保障,减少其居住、就业和教育等方面的不安全感。 2. 改善流动人口的居住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减少城市社会矛盾。 3. 加大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投入,提高他们的受教育机会,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五、建议: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建立完善的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就业、医疗、养老等方面,确保他们享有与城市户籍人口同等的权益。

2023实用文_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范文三篇

2023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范文三篇 篇一: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流动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特殊群体。目前__镇人口流动的主体是农民,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农村流向城市,流动人口的范围和数量都是空前的。随着农村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不仅为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改变家庭生活状况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改变农民生活观念、生活习惯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因此,加强农村流动人口这一特殊群体的管理,积极探索农村流动人口的发展出路,对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增加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流动人口基本情况 随着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商品和要素市场的迅速发展,自主性迁移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迁移的地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村流动人口群体。 1、农村流动人口数量 __是一个农业人口为主的镇,农村总人口____人,根据__镇流动人口调查资料推算,全镇农村流动人员达__x人,占到全镇农村户籍人口总数的22.6%。其中外出时间在半年以上的人员为____人,外出到省外半年以上的人员有__x人。比上升了18个百分点。 2、农村流动人口的特点分析 在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中,主要流向广东、上海、北京、浙江、广西、海南等地,女性外出规模和频率逐年提高,女性流动的主动性在加强。在农民工中,男性占51.8%,女性占48.2%,20—34岁人群占流出劳动力总量的64%,40岁以上的人群则呈递减的趋势。外出流动人口文化程度越来越高。外出劳动力中

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6.7%,30%左右劳动力具有专业技能的培训经历,近年来外出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流动总量的97%,其中第三产业占52.5%。 3、农村流动人口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流动人口一方面为流入地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为流出地增加了经济总量,并且带回了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不但为自己挣回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但劳动力外流使得农村的人口结构不利于农业生产。农村劳动力外流大多是有知识、有技能、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性别上以男性劳动力为主,留在家里务农的多是老人、妇女、小孩以及一些病残者。当前农村不尽合理的人口结构给农业发展带来一定阻碍,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资源有待开发,中低产田需要升级改造,农业自身的生产层次亟待提高。此外,一些农村的基本建设因劳动力的外流而取消或拖延,农业技术改良青黄不接,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二、农村流动人口管理现状 1、基本情况 流动人口的流动性、隐蔽性、复杂性带来了一系列管理问题。相当一部分从业和居所变动频繁、无有效证件、无固定住所、无固定职业。管理难度非常大。如果不正确处理好农村流动人口的管理问题,势必给户籍地和现居住地的社会稳定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为此,强化和探讨对农村流动人口的管理,是新世纪、新阶段各级综治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多年的流动人口管理实践中,__镇综治办针对难点、突破难点,大胆探索,创新思路,重点抓好流入地、流出地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形成资源共享,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同时强化基层基础,加强队伍建设和加大经费投入。成立互联责任去并聘任流动人口协管员等一系列措施。

调研报告流动人口

调研报告流动人口 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城市中的流动人口情况,包括流动人口的数量、来源地、流动原因及其在城市中的生活状态等。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进行,针对流动人口进行调查,包括基本信息、流动原因及居住习惯等。访谈主要面向相关人员,包括社区工作人员、流动人口户主等。 三、调研结果 1. 流动人口数量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城市中的流动人口数量较大,约占总人口的40%。其中,男性流动人口占总流动人口的60%,女性流动人口占40%。 2. 来源地 调研结果显示,流动人口的主要来源地为农村地区,占比达到70%。另外,还有20%的流动人口来自其他城市,10%的流动人口来自其他国家。 3. 流动原因 调研结果显示,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动原因为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约70%的流动人口是为了到城市寻找更好的经济条件而

流动的,30%的流动人口是因为家庭原因或其他个人原因而流 动的。 4. 生活状态 调研结果显示,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生活状态各不相同。大部分流动人口生活在经济条件较为困难的环境中,居住条件比较简陋,生活水平较低。同时,他们在城市中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和社交难题。 四、调研分析 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 城市中的流动人口数量较大,特别是男性流动人口占比较高。这与城市经济发展和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 2. 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农村地区,这反映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就业机会和良好发展环境。 3. 经济是主要推动流动人口流动的原因,这也暴露出城市中的就业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 4. 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生活状态相对较差,这需要城市社会各界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关怀和扶助措施。 五、调研建议 鉴于以上调研结果和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贫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 企业和城市社会应该加大对流动人口的关注和扶持力度,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好的就业和生活条件。 3. 社区也需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为流动人口提供

关于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的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计生工作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是指针对流动人口群体所进行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因流动人口的特殊性,其计生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取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调研数据。调研对象主要包括计生工作人员、流动人口代表和相关机构负责人等。 三、调研结果 1. 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的现状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目前流动人口计生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积极成效。大部分流动人口都有意愿进行计划生育,并能够获得相应的服务支持。计生工作人员在政策宣传、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尽管流动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主要包 括以下几点: (1)信息传递不畅:由于流动人口常常迁徙多地,信息传递存在困难,导致部分流动人口未能及时了解到计划生育政策和相关服务。 (2)服务资源不足:流动人口众多、分散,计划生育服务资源无法完全满足需求。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计生服务设施不完善,人员不足。 (3)流动人口的特殊需求:由于流动人口在社会经济地位、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对计划生育的认知和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针对不同群体的个性化服务需求仍 存在难题。 (4)法律法规执行不力:在一些地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不力,计生工作人员对违规行为监管不严,导致一些流动人口逃避计划生育政策。 四、建议和对策 针对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加强信息宣传和传递:利用互联网、手机App等技术手段,加强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和信息传递,确保流动人口及时了解政策动态。 (2)加大服务资源投入:增加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和人员投入,提高服务能力和效果。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要加强基层计生工作力量建设。 (3)个性化服务需求的满足:针对流动人口的特殊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计划生育咨询和服务,减少信息差和服务不对称问题。

流动人口自查报告(9篇)

流动人口自查报告(9篇) 流动人口自查报告1 为全面开展好我办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工作,根据文件《关于开展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通知》,结合我办实际,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服务总体服务 截至7月初,我办流入人口1019人,其中流入育龄妇女145人,流出人口1060人,其中流出育龄妇女329人,针对流入人口,计生工作人员逐个上门访视,并发放免费避孕药具,随后将孕环检情况在网上进行反馈,对于流出人口,各村村干将在节假日、春节流出人口返乡之际上门宣传计生政策,确保落实避孕节育措施。 二、便民维权和奖励优待服务均等化 教育卫体办开通了便民维权服务热线,坚持定期流动人口关怀关爱活动,为流动人口贫困家庭提供实际帮助,在春节期间和节假日,计生部门抓住时机慰问流动人口中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返乡农民工等家庭户25户; 公安部门在学校、企业等地为流动人口提供了懂法用法的宣传教育;

卫生部门及时为流动人口的生育、儿童预防接种等提供了优质服务。 三、落实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对于流入的`儿童,做好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不断提高流动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落实流动个人口传染防控措施。 四、存在问题 辖区各企业没有成立流动人口办公室,不能很好的为流动人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服务。 五、改正措施 以后我办将进一步完善提供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的制度措施,强化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工作,要求各企业成立流动人口办公室,更加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充分落实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容。 流动人口自查报告2 根据区人口计生局关于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专题评估工作的安排,我镇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专门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各村按照上级安排不折不扣地做好这项工作。认真对照评估

出租屋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调研报告与出租屋和暂住人口管理工作自查报告汇编

出租屋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调研报告与出租屋和暂住人 口管理工作自查报告汇编 一、出租屋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很大一 部分人口居住在出租屋中。出租屋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对城市社会秩序的 维护和居民安居乐业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加强对出租屋及流动人口的管理,我们进行了调研。 一、出租屋管理问题调研 1.出租屋数量与质量增加 调研发现,城市中出租屋的数量和质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很多出租 屋存在安全隐患,如电线电路不规范、防火设施不全等问题。 2.出租屋管理机构和人员不足 出租屋管理机构和人员不足,导致管理不够到位。尤其是对于违规出租、扰民等问题的处理缺乏有效手段。 3.出租屋租金涨价问题 由于出租屋需求增加,一些房东违规上涨租金,给租户带来负担。 二、流动人口管理问题调研 1.流动人口登记问题 调研发现,很多流动人口没有按规定进行登记,缺乏有效的个人信息。这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2.流动人口公共服务需求

由于流动人口的特殊性,他们对于公共服务需求较高,如医疗、教育等。然而,很多地方对于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支持力度不够。 3.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程度较低,很多人没有得到与本地居民平等待遇 的机会。这也加大了管理工作的难度。 结论与建议: 针对出租屋及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出租屋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规出租行为,对于存在安全隐患 的出租屋进行整改,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2.加强对出租屋房东的管理,确保租金合理,并对违规上涨租金的房 东进行处罚。 3.完善出租屋管理机构和人员的配备,加强培训和业务能力提升,提 高管理水平。 4.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登记管理工作,确保其个人信息留存和更新。 5.加大对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支持力度,提供更好的医疗、教育和就 业等服务。 6.加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提供机会和平等待遇,促进流动人口与 本地居民的融合。 二、出租屋和暂住人口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作为本地区的出租屋和暂住人口管理工作单位,我们进行了自查工作,现将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流动人口管理自查报告

流动人口管理自查报告 一、背景介绍 流动人口管理是当前社会治理中的重要课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 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大量的农民工和其他流动人口涌入城市。 然而,流动人口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包括居住条件、公共服务、社 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挑战。为了有效管理流动人口,并为其提 供更好的服务,我们进行了一次流动人口管理的自查报告。 二、流动人口基本情况 根据我们对XX市区域进行的抽样调查,截至2022年底,全市流 动人口总数达到X万人,其中男性占比X%,女性占比X%。从年龄分布来看,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25-44岁的青壮年群体,占总数的XX%。甚至还有X%的流动人口是伴随着子女一同迁往城市的。 三、流动人口居住条件调查 我们对流动人口的居住条件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 居住环境不达标:X%的流动人口居住在临时性棚户区和简陋的 出租房中,缺乏基本的居住条件; 2. 房租负担较重:X%的流动人口每月房租支出占家庭收入的X% 以上,经济压力较大; 3. 居住区域限制:X%的流动人口受到城市规划限制,只能居住在 特定区域,导致居住自由度不高。

四、流动人口公共服务调查 我们对流动人口享受公共服务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 教育服务不足:X%的流动人口的子女在城市就读存在困难,教育资源不均衡分布; 2. 医疗保障不完善:X%的流动人口没有参加城市医保,无法获得相应的医疗保障; 3. 社会保障缺失:X%的流动人口无法享受城市提供的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 五、流动人口管理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对策: 1. 改善居住条件: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临时性棚户区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流动人口的居住环境; 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增加流动人口子女的学位供给,提高他们在城市就读的机会,确保教育公平; 3. 扩大医疗保障范围:推动流动人口参加城市医保,同时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其服务能力; 4.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建立针对流动人口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提升他们的社会保障水平。 六、总结

流动人口调研报告4篇

流动人口调研报告4篇 本文目录 流动人口调研报告 关于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的调研报告 出租屋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正在逐年增加,流动人口无论是速度还是频率都在逐步加快,尤其在像xx、xx、广州、xx等这样的沿海地区的大城市已成为吸纳流动人口的重点城市。xx年1%人口抽样最新数据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总量为1473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1、28%,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五年间流动人口增加2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xx是我国的首都,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

化的中心。自s=subtitle>出租屋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调研报告(3) | 返回目录 街现有出租屋2、9万多套,约占全区的1/5;流动人口约16万人,约占全区的1/4,出租屋及流动人口拥有数均居全区前列。如此众多的出租屋和大量的流动人口,使xx街面临着巨大的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压力。据xx派出所近年统计分析资料显示,历年发生在出租屋的治安刑事案件和流动人口作案比例均高居95%左右。诚如xx 街道办事处欧志雄主任所说的那样,“构建和谐平安新xx,出租屋管理半天下”。加强出租屋及流动人口管理,对搞好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抓好城市管理、促进全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问题与现状 (一)出租屋及流动人口基数大,工作任务重,压力大。 据xx年统计数据显示,xx街拥有出租屋2、9万套,约占全区出租屋总数的1/5;流动人口16万人,约占全区流动人口总数的1/4。历年出租屋发生的治安刑事案件和流动人口作案比例高,街道面临着巨大的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压力。近年来,xx街党工委、办事处历

流动人口管理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管理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是指在一个地区内由于各种原因而暂时或长期居住或流动的人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流动人口管理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就流动人口管理进行了深入了解,并总结了以下结果。 调研结果显示,流动人口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信息不对称导致管理效果不佳。当前,流动人口信息管理存在乱象,政府、派出所、社区、居住地等部门信息共享不畅,流动人口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导致管理工作难以落实,无法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动态。 其次,流动人口在居住和医疗保障方面遇到困难。由于流动人口多为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居住条件较差,往往居住在违建、农民工集中居住区等不符合居住要求的场所,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此外,流动人口往往难以享受当地的医疗保障,不少流动人口在生病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再次,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亟待解决。流动人口的子女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如学籍无法迁移、缺乏落地入学机会、流动性大等。这些问题导致流动人口子女在教育方面受到限制,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成长。 最后,流动人口在社会融入方面存在困难。由于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的背景、文化差异较大,他们在就业、社交等方面往往

面临着难以融入、被边缘化的问题。这也给流动人口带来了心理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建立健全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确保信息流通畅通,提高管理效能。 其次,加大对流动人口居住和医疗保障的力度。加大流动人口居住环境的整治力度,为流动人口提供合适的住房条件。同时,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与当地居民同等的医疗待遇。 再次,优化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加大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投入,提高流动人口子女的学籍迁移和落地入学机会,确保他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最后,加强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工作。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和交流活动,促进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重视流动人口管理问题,加大投入和力度,为流动人口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2023年关于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调研报告

2023年关于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调研报告社会调研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管理方面呈现出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社会流动人口的管理、刑释解教人员的重新犯罪、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引起了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市司法局组织课题调研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先后在*县召开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座 谈会,并查阅大量资料,对*市社会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散青少年的状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当前社会流动人口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关于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闲散青少年的概念,有着自身的内涵和外延,不能排列和等同,更不能混淆。流动人口的内涵可以包容刑释解教人员和社会闲散青少年,流动人口在外延上大于刑释解教人员和闲散青少年。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看,虽然都属于社会管理的范畴,但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社会流动人口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结构中所处位置的变动,亦称社会流动。它通常是指社会成员从一个阶层向另

一个阶层的流动,有时只限于从一个职业群体向另一个职业群体的流动。这是一个深层次的社会管理学问题又是一个深刻的社会实践问题,具有社会历史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特征,折射在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社会主义转型期的社会流动人口状况,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素逐步渗透,尤其是生产力中人的活跃因素,其作用大于经济和技术引起的流动,同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个体系比资本主义社会更加开放,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出现了社会各种利益阶层或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阶层或利益集团和政治、经济、文化均开始显示独立性,而且影响力日渐加大,引发了新的社会流动。 (一)经济发展型。*市和全国一样,自“三线建设”以来,以××为代表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一大批优秀人才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进入*市,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同时存在的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经济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推动了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增长,为社会流动人口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建设的进程中,加快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省级公路四通八达,为人流、物流提供了交通便利,促进了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周边省、市人们向往发展的“宝地”,市中心城区人口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50,000余人,增加到现在300,000多人。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汇报(共8篇)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汇报(共8篇)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汇报(共8篇) 第1篇: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汇报推行公寓式管理等四项新机制全力开创流动人口管理新局面大仪镇位于江苏、安徽两省、四县市交汇处,扼守仪征市北大门,244省道线横穿东西,333省道线纵贯南北。今年我镇被命名为全国重点镇、江苏省94个重点中心镇之一,区域优势愈加凸显,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迅猛发展。我镇共有各类企业258余家,目前外来打工人员达3000余人。外来人员的迅猛增多,在给我镇经济建设增添活力,提高外来务工人员收入,达到"双赢"的同时,也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为此,我镇结合"平安大仪"创建工作,积极探索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新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年来,镇域内外来打工人员刑事案件发案率以及治安案件发案率都压降至零,实现了"零犯罪"记录,为经济发展营造了优良的治安软环境。现将做法简要汇报如下: 一、推行公寓式管理机制,提升外来人口管理实效我镇的外来打工人员主要从事二、三产业,其中656人已办理了暂住证。在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警企联合,齐抓共管,300余人在生活上接受公寓式管理。

(一)更新服务理念,强化外来人员管理。镇综治委统一部署,明确要求,镇派出所以开展警企"零距离"活动为抓手,对辖区每个企业都进行上门服务,对外来务工人员逐一登记、建档、拍照、发证,并发函到其户籍所在地进行核对。要求每个企业加强治安保卫工作的领导,明确专人建立台帐,加强管理。 (二)完善管理措施,强化管理实效。镇综治委要求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职工公寓,对外来用工人员住宿实行公寓化、集中管理。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公寓要准时关门,严格执行人员出入登记制度。凡外来务工人员有增减都要及时到各自所属警务区报备后,集中向上反馈。我镇工艺制品二厂,有职工500多人,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近年来本地劳动力资源紧张。 为确保企业发展,该厂不断引进外来务工人员,年以来先后从安徽黄山、江苏涟水等地招聘100余名工人。为解决职工语言交流障碍以及食宿等问题,保障职工保护权利,镇综治委建议该厂建立职工宿舍,并从打工人员的家乡聘请一名退休支部书记专门负责外来职工宿舍区管理。运作三年来,该厂外来职工工作安心,未发生一起因打架斗殴、物品失窃而引发的治安、刑事案件。 (三)以人为本,实现企业自治。在推行公寓式管理的基础上,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镇工艺二厂去年又投入100万元为外来职工建成住宿、盥洗、食堂、开水供应间等一应俱全的一

农村流动人口的调查报告

农村流动人口的调查报告 篇一:流动人口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沿江地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思考 洪钟市委政法委员会 当前,随着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大力开展和园区建设的深入推进,项目建设突飞猛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洪钟,城区、乡镇工业集中区特别是沿江地区外来人口急剧增多,据初步统计,已超过万人,随着金陵船舶等一批大项目的推进,还将增加更多的外来流动人口。带着对政法机关如何解放思想,为项目落户创造良好环境,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如何切实做好外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广大群众和投资者安全感等问题的思考,近期,我们对沿江地区流动人口的结构、现状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调研,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并希望借此能对做好全市范围内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沿江地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现状 从洪钟情况看,当前沿江地区已成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自经济开发区启动新区建设以来,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已形成了船舶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物流园三大园区和商贸区“三园一区”为主的强劲发展态势。辖区内各类企事业单位128家,其中船舶修造企业29家。现有外来人口1.2万人,预计高峰期可达2万多人,主要从事电工、焊工、起重工、登高作业和流水线操作工等等。大量外来人口在沿江集聚,为沿江地区各类市场繁荣特别是沿江造船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用工保证。应当讲,外来人口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对沿江地区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可替代。然而,由外来人口带来的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环境卫生、权益保障等系列问题日益突出,但受人力、物力、财力、体制、政策等因素的制约,沿江地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1、外来流动人口底数、身份难澄清。

关于加强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管理的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加强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管理的调研报告范文 针对镇区流动人口较多、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的实际情况,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此项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拓展服务上 下功夫,从源头上预防流动人口的违法犯罪,在今年的7•月份相继举办 了流动人口法制培训班,召开流动人口现场会,提出了转变观念,强化管理,优质服务,以管理带服务,以服务促管理,建设“平安某镇”的工作 思路,进一步增强了外来人员对我镇的认同感、归属感、新近感,使他们 更加自觉地融入本地区,有力地促进了我镇的社会稳定,有效地维护了人 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使镇区群众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普遍提高,在人民 群众中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在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上,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强治安面的控制,我们设置了流动警务室,进行24小时便民 服务。同时要求户籍民警要深入到流动人口当中,全面调查并将辖区内的 流动人口登记在册。将流动人口的情况输入微机,实现流动人口微机化管理,做到了服务到位,监控有力。 二是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发挥联动机制,配合居委会、计生 部门共同做好对暂住人口的管理工作。与街道居委会计生部门相互支持配合,互通信息,充分挖掘潜力,扩大警民联防阵容,只要有妨碍计生部门 执行公务的案件,都及时严肃查处,在办理暂住证登记暂住人口时婚育证 明的查验率达100%,•无婚育证明的一律不予办理暂住证。 三是提高对暂住人口的管理意识,加大管理力度,派出所所长亲自抓,从警力配备和后勤保障方面给予倾斜,对责任区民警进行定期培训,使民

警们从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加以提高,并对暂住人口管理工作进行重点考核、考查。 四是组织力量对辖区内易发生盗窃、偷窃等案件的市场、商场等重要地段、重点部位进行调查了解,掌握经常出入的暂住人员及外来人员。同时利用流动警务室进行广播宣传安全防范,达到震慑犯罪的目的。 六是严格按照出租房屋治安管理办法执行,与出租房屋人签订“责任状”及“治安承包责任书”,明确出租房屋人的责任和义务,对不履行责任的严肃处理,造成社会危害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2022《关于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加速运行是新时代的特征和必然结果。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急剧上升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造成了人口城市化不可逆转的局面。我国大量的流动人口和经济体制的转轨以及社会结构化转型息息相关。北京作为一线城市,同时又是我国的首都,因此也有大量的城市流动人口。虽然这些流动人口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但这些现象的出现也对人口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和维护社区稳定,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是第一要务。在现如今,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已经带来一些列的社会问题,此时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流动人口存在素质低、心理效用大、结构复杂、行为短期等问题,而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和合作不畅。雇佣关系不明确而导致管理难度大。面对这些多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从政策和文化多维度进行解决。 作为城市的基层单位,城市社区不仅是居民群众重要的生活、娱乐区域,也是党和政府开展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目前城市社区中居住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他们的持续不断涌入,即满足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同时也给城市社会建设和管理带来了压力。城市社区流动人口管理的意义日显重要,迫切需要做好城市服务和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管理体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城市社区在流动人口管理体系中的缺位问题,各级政府必须考虑突出城市社区的主体地位,体现城市社区流动人口管理职能,着力加强城市社区层面的属地化管理。 目前,流动人口的社会管理还没有与当地实际相结合,这是我国流动人口管理不能达到政策目标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北京市西城区百货胡同社区为调研对象,分析西庄小区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建议,对福州市等省市制定科学、合理、实用的社会管理政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过程 调查时间:本人于2022年12月1日至12月29日,历时一个月,进行相关调查。 调查地点:北京市西城区。 三、调查方法

人口流动调查报告3篇

人口流动调查报告3篇 人口流动调查报告1 大量外来人口的集居是近郊农村所共有的现象。最近,观察点调查组对庙堰村的外来流动人口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调查。据统计,到2023年9月底为止,居住在该村的外来人口共有1716人,比本地村民还要多出436人,主要有来自安徽、河南、湖南、湖北、山东、江苏等外省农村的,也有来自浙江三门、仙居、天台等偏僻山区的。按照从业类型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共96人;二是在企业或建筑工地打工的共960人;三是从事商饮服务等其他行业的共660人。 外来人口的大量集居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庙堰村商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而且还给当地村民带来了不菲的租金收入。据初步统计,庙堰村约有__*方米(共440间)的住宅房和9510*方米(共204间)的店铺出租,这些出租房每年可以为庙堰村村民带来约400万元的租金收入,人均可得租金收入是3125元。 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这些外来人口的生活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一、就业竞争大,工作时间长,收入偏低。 由于外来民工自身文化素质低,缺乏能依赖的技术和资金,

加上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外来民工都普遍感到:要找到自己满意的“活儿”很困难,很多人干的都是“脏”、“累”的工作,如建筑工、种菜农、游摊贩、收破烂等,工作相当辛苦但挣钱不多; 二、劳动条件差,安全隐患重。 外来民工普遍是在肩挑背扛,风吹日晒及脏、乱条件下工作,劳动条件差,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如有一位在镀锌厂工作的民工,长年累月接触一种有毒的化学药水,手臂经常被药水爆伤,一受伤老板就给他300至400元的治疗费,只是在伤口简单包扎几天,伤愈后又继续上班,有时怕被炒鱿鱼,甚至是带伤上班。 三、生活质量整体低下。 外来民工的户均每月消费支出仅为400至500元,生活和饮食均极为简单,卫生状况较差。大多是租一些廉价房用以栖身,无卫生设施、无专用厨房,人均居住面积最小仅为5*方米,一般不超过10*方米,有的甚至住楼梯间、危房。并且大多数的种菜农住在自搭的田园“窝棚”里,一到刮风下雨,里面漏水漏风,条件极其恶劣。 人口流动调查报告2 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外来劳动力向我市迁移,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性,她们的存在对于我市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繁荣和城市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外来妇女在背井离乡、重新寻求自身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比男性更多的坎坷和困境,显现出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

2020人口流动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

2020人口流动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 为了了解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我们就需要好好地展开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撰写调查报告。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好的调查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0人口流动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口流动调查报告1 一、指标注解: (一)统计分析区域:我镇的x个村(社区)。 (二)数据统计时间:分析中所用数据均是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进工作以来截止20xx年3月31日的数据。 二、总体概况 截止20xx年3月31日,10个(社区)流入人口信息系统汇总录入流入人口429人,房屋信息4772户、出租房屋58户、大型用工单位16个、流出人口804人,留守儿童21人、空巢老人12人、返乡人员12人。 (一)流入人口基本数据: 1、人口比例:10个村(社区)常住人口16480人,其中流入人口429人,占2.6%;其中流出人口804人,占4.9%。 2、年龄结构:在所有流入人口中6岁以下的有10人,占2.3%;6至16岁的有16人,占3.7%;16至60岁的有374人,占87.2%;60岁以上的有29人,占6.8%。 3、流入人口性别:男性多于女性;其中男性为232人,占54.1%;女性为197人,占45.9%。流出人口性别:男性也多于女性;男性为428人,占53.2%;女性为376人,占46.8%。 4、主要流入地:我镇主要流入人口本市其他地区(市)县15人,占3.5%;省内市为216人,占50.3%;省内县35人,占8.2%;省外市39人,占9.1%;省外县32人,占7.5%,本区(市)县其他乡镇91人,占21.2%;国外1人。 5、流入事由:在10个村(社区)采集的流入人口中,务工的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