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动人口的概念及发展报告

流动人口的概念及发展报告

流动人口的概念及发展报告

流动人口的概念

流动人口recurrent population ,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者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人员。国外一般称为人口流动。流动与迁移是两种相似但又有区别的现象,流动人口与迁移人口虽然都进行空间的位移,但迁移是在永久变更居住地意向指导下的一种活动。

人口流动主要是由农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

流动人口可以分为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流入人口是指来到该地区的非户籍人口,流出人口是指离开该地区到其他地方居住的户籍人口。流动人口根据流动性可以分为常住流动人口和短期流动人口,常住流动人口一般指在该地区居住较长的一段时间(如5年)。目前流动人口的行政管理以公安部门为主,主要抓流动人口的治安问题。

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教育,计划生育,社区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站等部门分别管理流动人口的不同方面。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含义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是证明流动人员的身份、婚姻状况、生育状况、落实节育措施状况、计划生育奖罚情况等便于有关部门对其进行管理;是便于人口计生行政部门免费向流动人口提供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政策咨询、避孕药具、孕情、环情、病情检查,以及国家规定的基本

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办证条件

凡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公民,外出前须办理国家统一格式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以下简称《婚育证明》):

(一)离开户籍所在县(市)的行政区域(离开地级以上市的区是否需要办理《婚育证明》,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二)拟异地居住30日以上;

(三)年龄在18周岁至49周岁之间;

(四)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探亲、访友、就医、上学、出差等除外)。

《婚育证明》由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发证机关)办理。

申领《婚育证明》,应当填写《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申请表》,并向发证机关提交下列证明材料:

(一)本人的《居民身份证》;

(二)村(居)民委员会或者所在单位出具的婚育情况证明;

(三)本人近期一寸正面免冠照片两张。

已生育子女的,还应当提交由施术单位或者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避孕措施情况证明;计划外生育的,还应当提交处理执行情况证明。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发布

新生代成为流动人口主体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门户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8919146575.html, | 发布:2013-09-11 |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报告》指出,从流动人口的总量上看,新生代流动人口已经成为流动人口的主体,流动人口正在经历代际更替。

《报告》显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新生代流动人口已经超过流动人口半数,总量达1.18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36亿人,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

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约为28岁,超过一半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出生于1980年以后。与上一代相比,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外出年龄更小,流动距离更长,流动原因更趋多元,也更青睐大城市。新生代流动人口在20岁之间就已经外出的比例达到75%,在有意愿落户城市的新生代流动人口中超过七成希望落户大城市。

新生代流动人口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其进入城市不仅仅是为了挣钱,对未来发展有更多新期待;流动方式由个体劳动力流动向家庭化迁移转变;流动形态由“钟摆式”流动向在城市稳定生活、稳定工作转变,最近3年没有更换过工作的比例超过六成。

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司长王谦认为,新生代流动人口在流量、流向、结构等方面的特征代表着人口流动迁移新的变动趋势。应顺应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发展需求,设计相关政策,提升其生存发展能力。

《报告》指出,从流动迁移模式上看,家庭化迁移成为人口流动迁移的主体模式,新生代流动人口表现更为突出。

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已婚新生代流动人口与全部核心家庭成员在流入地共同居住。但大多数家庭不能一次性完成核心家庭成员的整体迁移,近七成家庭中,家庭成员为分次流入,夫妻首先流入,再把全部或部分子女接来同住是最常见方式。

王谦认为,家庭化迁移使得流动人口在流入地更容易产生归属感,有利于增强其幸福感。制定流动人口相关的政策要适应家庭化流动趋势,满足流动人口家庭而非个人的需求。

《报告》指出,流动人口收入稳步提升。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3年5月上旬开展的流动人口收入情况调查显示,2013年4月就业流动人口的平均工资收入为3287.8元,同比增长4.9%。流动人口主要就业于私营部门或从事个体经营,就业集中在制造业等五大行业。

卫计委:未来十几年中国流动人口数量将持续增长稿

件来源:中国新闻网发布时间:2014-07-05 16:08

中新社北京7月5日电(记者董子畅)未来十几年,中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流动迁移人口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已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5日在北京如是说。

当日,“新型城镇化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论坛2014”暨流动人口数据开发与共享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王培安表示,中国正经历史上最大规模人口流动。中国人口流动从上世纪80年代的600万增加到2013年的2.45亿。其中80%的人口是从农村流入城市,但他们未能完全融入城市社会,一些城市甚至出现新的二元结构。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指出,虽然目前中国城镇化率已达52%,但是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却只有约35%—38%。“约2亿生活在城镇里的人没有城镇户口及享有城镇居民待遇。”

“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实质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辜

胜阻指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三农”问题,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完)

[中国的人口流动]2020中国人口流动图

[中国的人口流动]2020中国人口流动图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人不在仅仅局限在当地城镇发展,更多的开始向外发展,去往人口多,经济条件高的地方发展。据统计目前 我多流动人口数量超过2亿多人,流动人口指的是离开户籍所在地,去外省市发展居住的人,根据专家预测,我国的流动人口数量还在 不断的增加。 为什么流动人口会越来越多? 国家卫生计生委今日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等有关情况。2015年年末,中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47 亿人(占总人口的18%),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段成荣会上介绍,《报告》里说迁移流动人口的增加,既包括通常意义说的流动人口,也包括 人走户口也跟着一起走的人,这部分叫迁移人口。 未来中国流动迁移人口将继续增加,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从迁移人口来讲,它会继续增加。到现在为止整体来讲,每年带户口迁移 的人大概2500万到2700万左右,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随 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带户口迁移的人会逐渐多起来,这 是现代化本身的一个过程,也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历史经验的 证明。 段成荣表示,与此同时,从流动人口自身来讲,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也还会继续保持大规模的存在,做出这种判断的理由主要有这样 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现有的2.5亿左右的流动人口,依据他们生存发展的状况,依据他们的意愿,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还会继续在当前的流 入地或者大的流入地体系里继续停留下来,留在这个城市里。 第二,这些年尤其是最近十来年的流动人口每年的增量主要是来自从农村进城的这些人,农村进城的人具体讲主要是年轻人,离开

中国流动人口报告

中国流动人口报告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是指在特 定时期内,由于各种原因而离开常住地,在其他地区居住和工作的人群。他们通常是农民工、务工人员和外来人口。流动人口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对中国流动人口的现状、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中国流动人口的现状 1.流动人口数量庞大: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流动人口已超过2亿人, 占总人口的15%以上。这一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对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深远 的影响。 2.地域分布差异明显:中国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 达的城市,如广东、浙江、江苏等。这些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 3.社会保障不完善:由于流动人口往往来自农村,他们在城市生活中面 临着许多社会保障问题,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缺乏社会保障的支持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困难。 二、中国流动人口面临的问题 1.教育问题:由于流动人口常常带着家庭一起迁徙,子女的教育问题成 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他们往往面临着教育资源不足、学校入学难等问题。 2.就业歧视:由于流动人口来自农村,他们在城市就业市场上面临着就 业歧视的问题。很多流动人口只能从事低薪、劳动强度大的工作。 3.社会融入困难:由于流动人口来自不同地区,他们在城市中面临着社 会融入困难的问题。缺乏城市文化素养和社交圈子使得他们在城市中感到孤立。 三、解决中国流动人口问题的可能方案 1.加强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工 子女在城市教育系统的就学机会,同时提供相应的教育补贴和资助。 2.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 村地区的就业和生活条件,减少流动人口的数量。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特别是医疗保险和养 老保险,提高他们的社会保障水平,减轻生活压力。 4.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提高他 们的技能水平,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流动人口作为人口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流动人口的发展状况也备受关注。本报告旨在对中国流动人口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国流动人口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流动人口规模持续增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国的流动人口规模持续增长。据 统计,中国流动人口已经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5%,其中大部分是农 民工。这一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为中国的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支持,同时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流动人口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然而,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增长,他们在城市化进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首 先是户籍问题,由于流动人口多数来自农村,他们在城市中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户籍制度的限制成为他们在城市生活中的一大障碍。其次是就业问题,虽然流动人口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城市中的就业状况并不稳定,工资待遇较低,工作环境较差,缺乏相应的保障和权益保护。再次是子女教育问题,由于流动人口多数在城市中务工,他们的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了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缺乏合适的教育资源和环境,使得流动人口的子女面临着较大的教育障碍。 三、对流动人口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首先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建立统一的户籍制度,实现人口自由流动。其次是加强流动人口的就业培训和权益保护,提高流动人口的就业技能和素质,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流动人口 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及背景: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流动人口的现状、问题及其影响,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必要的服务提供参考。 中国流动人口是指从农村迁往城市的人群,其数量庞大,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往往因为就业、教育、医疗等各种原因而选择迁居,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居住条件差、社会保障不完善、教育机会有限等。 二、调研方法及范围: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范围涵盖了不同城市的流动人口。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流动人口数量众多:调查发现,目前流动人口在中国城市的数量已达到数亿人,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 2. 居住条件较差:大部分流动人口居住在城市的农村外来人口聚集区,房屋条件差、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突出。

3. 社会保障存在问题:相较于城市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在社会保障方面往往面临更多的困境,例如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 4. 教育资源不足:由于户籍限制和迁居原因,流动人口的子女常常面临接受教育机会有限的问题,这给他们的个人发展带来了隐患。 四、调研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应加强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为其提供公平的就业、医疗和养老保障,减少其居住、就业和教育等方面的不安全感。 2. 改善流动人口的居住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减少城市社会矛盾。 3. 加大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投入,提高他们的受教育机会,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五、建议: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建立完善的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就业、医疗、养老等方面,确保他们享有与城市户籍人口同等的权益。

人口流动与城市发展报告2023

人口流动与城市发展报告202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流动成为了当代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口的流动性对于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报告旨在探讨人口流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人口流动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人口流动对城市经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人口流动带来了人口数量的增加,从而扩大了城市的市场规模,促进了消费和投资的增长。其次,流动人口往往是为了就业机会而流动的,他们为城市的劳动力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资源,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支持。此外,流动人口的纳税和消费也直接增加了城市的财政收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然而,人口流动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首先,大量的流动人口导致了城市人口的不稳定性,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其次,流动人口的涌入也加剧了城市的资源压力,包括就业机会、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这些问题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首先,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持。其次,要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增加公共设施的供给。同时,要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人口流动对城市社会的影响 人口流动对城市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流动人口的涌入使得 城市的人口结构更加多样化,增加了城市的文化多样性。不同地区的 人流交汇在一起,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其次,流动人口的涌入 也带来了思想观念的交流和碰撞,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此外, 流动人口的涌入也增加了城市社会组织的活力,促进了社会组织的发 展和壮大。 然而,人口流动也伴随着一些社会问题。首先,由于流动人口的流 动性,他们在城市中的社交网络较为脆弱,缺乏社会支持和归属感。 其次,流动人口往往面临着更高的社会风险,包括就业歧视、低收入、社会保障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流动人口自身和城市社会都构成了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社会管理和服务。首先,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法律宣传和权益保护,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和法律素养。其次,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社会组织和社交网络的支持,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入和归属感。同时,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职业培训 和创业支持,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人口流动对城市文化的影响 人口流动对城市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先,流动人口的涌入丰富 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增添了城市的文化底蕴。不同地区的文化碰撞和 融合,推动了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其次,流动人口的涌入也

流动人口的概念及发展报告

流动人口的概念及发展报告 流动人口通常指的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居住或工作的人们。他们通常没有长期居住的打算,而是在不同的地方往返,寻找更好的机会和生活条件。流动人口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特别突出。流动人口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环境和政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报告将探讨流动人口的概念及其发展,以及对不同方面的影响。 一、流动人口的概念 流动人口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不同地区居住或工作的人口。这些人口通常不具备常住居民的身份,而是以临时居民的身份在不同地区往返。流动人口包括农民工、季节性工人、城市居民等。他们的主要特点是居住地点不固定、工作稳定性低、对居住地的承诺度较低。 二、流动人口的发展 流动人口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首先,经济发展是流动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人选择流动是因为他们希望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收入。例如,中国的农民工大量流动到城市工作,以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状况。其次,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也推动了流动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导致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减少,使得更多的人选择流动到城市寻找工作。此外,战争、灾害和政治因素也会导致人们流动,寻求安全和稳定。 三、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流动人口为城市提供了廉价劳动力。许多流动人口从事低技能和低薪的工作,满足了城市的劳

动需求。其次,流动人口为城市带来了经济活力。他们消费的需求推动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并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流动人口还促进了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四、流动人口对环境的影响 流动人口对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大量的流动人口将增加城市的人口密度,导致城市的环境压力增加。例如,城市的供水、排水和垃圾处理系统可能难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此外,流动人口通常居住在城市的边缘地区,这可能导致土地的大面积开垦和自然资源的消耗。 五、流动人口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流动人口对社会政治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首先,流动人口的到来可能导致社会互动的变化。他们可能带来不同的语言、文化和价值观念,对当地社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其次,流动人口可能面临着社会排斥和歧视。由于他们的临时身份和经济弱势地位,他们可能受到当地居民的歧视和边缘化。 综上所述,流动人口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对社会经济、环境和政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理解和解决流动人口问题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9

2019年中国城市流动人口数量排名及全国主要城市人口流动情况分析流动人口是指一个地区的非常住人口。包括寄居人口、暂住人口、旅客登记人口和在途人口。在建筑和运输部门做临时工的外地民工,进城经商、办企业、就学或从事各种第三产业劳动的外地人口,探亲访友人员,来自外地参加各种会议、展览、购货、旅游的人员,都构成了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的构成、数量受城镇性质、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所制约。各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城市,革命与历史纪念性城镇,风景名胜旅游区,生产规模较大的名优土特产区,流动人口就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的变动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随着《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的发布,国家放宽了对农村人口进入中小城镇就业生活的限制,促进了农村人口的乡城转移,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从1982年的657万人增加至1990年的2135万人,年均增长约7%。 第二个阶段是1990~2010年,流动人口规模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从1990年的2135万人增加至2010年的22143万人,年均增长约12%。 第三个阶段是2010年以来至今,这段时期相对缓和,2010~2015年的流动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年均增长约2%。从2015年开始,流动人口规模发展出现新的变化。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从此前的持续上升转为缓慢下降,2015年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流动人口总量为2.47

亿人,比2014年下降了约600万人;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规模比2015年份减少了171万人,2017年继续减少了82万人。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人口从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产业、从低工资就业岗位向更高工资就业岗位转移,在微观上增进了抚养家庭的能力,在宏观上促进了社会财富的积累。从产业配置的角度来看,人口从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移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有利于释放人口红利。 1978年第一、二、三产业人均创造产值比例为1:7:5,而从业人员的比例为5:1:1。2017年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9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7亿人。许多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2016年,第一、二、三产业人均创造产值比例约为1:5。

流动人口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区居住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人口。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剧,流动人口在我国逐年增加。为了解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和需求,我们进行了一次流动人口调研。 调研样本涵盖了不同地区的流动人口,包括农民工、务工人员、学生等。通过线上和线下调查,我们总结出以下几个主要发现。 首先,流动人口普遍面临住房问题。由于流动人口大多来自农村地区,他们在城市中无法得到合适的住房,往往只能选择生活在简陋的出租房中,环境条件较差,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流动人口普遍呼吁政府加大对他们的住房保障力度,提供更多适合他们居住的住房。 其次,流动人口在就业和社保方面面临困难。由于经济条件相对薄弱,流动人口在城市中往往只能从事一些低技能、低薪水的工作,缺乏稳定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渠道。同时,由于流动人口的户籍一般仍在农村,他们在城市中享受不到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因此,流动人口普遍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他们就业和社保方面的关注和帮助。 再次,流动人口在子女教育方面面临问题。由于流动人口的工作和居住不稳定,他们的子女往往无法在同一所学校就读,频繁地转学会影响孩子的教育质量和稳定性。因此,流动人口普遍呼吁政府提供更多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方面的政策支持,确保他们的子女能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最后,流动人口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怀和帮助。由于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地位较低,他们往往面临歧视和不公平对待。因此,他们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支持,缓解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压力和困难。 综上所述,流动人口调研显示,流动人口在住房、就业、社保、子女教育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政府和社会应当加大对流动人口的关注和帮助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使其能够在城市中有更好的生活条件。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发布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发布 近日,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23发布,下面是报告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最近,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23》明确的指出,2023年的时候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这个时候也是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 每六个中国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 《报告》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占总人数18%,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未来一二十年,中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进程,2023年中国仍有2亿以上的流动人口。“十三五”时期,人口继续向沿江、沿海、沿主要交通线地区聚集,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持续增长,中部和西部地区省内流动农民工比重明显增加。 “80后”占比过半 《报告》指出,新生代流动人口占比持续提高,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明显上升。2023年调查的务工经商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中,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占48.8%。2023年相应劳动年龄的流动人口中,新生代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半,为51.1%。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呈上升趋势,且老化速度快于全国人口。2023年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为27.9岁,

2023年为29.3岁,增加了1.4岁。中金网10月19日流动老人规模不断增长以低龄为主 202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老人健康服务专题调查显示,流动老人占流动人口总量的7.2%,年龄中位数为64岁,其中约有八成低于70岁(其中,60-64岁约占54%,65-69岁约占24%),70-79岁的占18%,80岁以上的高龄流动老人不到5%。照顾晚辈、养老与就业构成老人流动的三大原因。其中,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为与子女团聚或自行异地养老的比例为25%,仍有23%的流动老人因务工经商而流动。 流动人口的衡量标准 衡量流动人口的基本尺度是流动涉及的空间及其持续的时间。在空间尺度上,可以按流动距离对流动人口进行分类,或按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区域,将流动人口按不同等级区域进行划分,如省际、县际、乡际流动人口,还可以按农村、城市两大居住地系统区分为以城市和农村为流动目的地的各种流向的人口。在时间尺度上,可以按流动人口的出行规律分为定期和非定期流动人口。在定期流动人口中,又可根据当事人离开常住地在外居留时间的长短,划分为每日流动、季节性流动和周期性流动人口。 除了时间和空间标准外,也可以根据流动的功能、当事人与流动目的地的认同程度等多种标准衡量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人或群体在社会生活

流动人口情况汇报

流动人口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流动人口的情况也备受关注。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已经超过2亿,占总人口 的比例逐年增加。流动人口的增加不仅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也对流动人口本身的生活和就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对流 动人口情况进行汇报和分析,对于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就流动人口的规模来看,我国的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发 达地区,特别是一线和二线城市。这些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 前往,其中包括了从农村地区来的务工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留守 儿童、流动儿童等。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背景和需求,因此对于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 其次,流动人口的就业和生活情况也备受关注。由于流动人口来自 不同的地区,他们在城市中面临着就业、居住、医疗、子女教育等 方面的困难。一些流动人口在城市中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从事 低技能、低收入的劳动,生活质量较低。同时,一些流动人口的子 女由于户口问题无法在城市中享受到与本地户籍人口同等的教育资源,这也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再者,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和权益保障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

流动人口的户籍问题,他们在城市中往往面临着社会融入的困难, 包括就业歧视、居住歧视、子女教育歧视等。同时,一些流动人口 在城市中遭遇各种权益受损的情况,例如拖欠工资、违法劳动、居 住权受限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流动人口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 城市社会的和谐稳定。 最后,针对流动人口情况,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加 以解决。首先,应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包括加强劳动合 同制度、加强工资支付监管、加强居住权保障等。其次,应该加强 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包括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推动教育资源均 衡分配、推动就业机会公平分配等。最后,应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 服务保障,包括加强医疗保障、加强社会救助、加强公共服务设施 建设等。 综上所述,我国流动人口的情况汇报显示,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和生活情况面临新的挑战,社会融入和权益保障存在一定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加以解决,以促进流动人口的 健康有序流动和城市社会的和谐稳定。

人口流动与城市发展

人口流动与城市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人口流动成为 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人口流动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 将探讨人口流动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流动对城市面貌、 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一、人口流动的原因 人口流动是指人口由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其原因各 不相同。主要的人口流动原因包括:就业机会、教育资源、经济发展 水平、生活品质等。 首先,就业机会是人们迁徙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人们通常会选择 到经济发展较为繁荣的城市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 其次,教育资源也是人口流动的重要原因之一。父母通常会为了为 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而迁移到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城市。 此外,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品质的差异也会促使人口流动。一些居 住环境恶劣、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人们往往会选择流动到更富裕、 更宜居的城市。 二、人口流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人口流动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城市面貌的变化

人口流动会带来城市人口的增加,进而改变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格局。随着人口的涌入,城市的扩张和发展不可避免。大量的外来人口使得 城市面貌逐渐改变,出现了新的建筑、交通设施以及一系列相关的社 会服务设施。 2. 经济发展的推动 人口流动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流动人口的增加 带来了消费力和劳动力的增长,为城市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注入了 新的动力。同时,流动人口也会成为城市创业者和创新者的重要来源。 3. 社会文化的融合 人口流动不仅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也使得不同地域、不同文化 背景的人们在城市中相互融合。不同城市的人口流动带来了不同的习 俗和文化,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文化。这种文化融合既促进了社会的 发展进步,也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 4. 环境问题的挑战 人口流动对城市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流动人口的增加给 城市公共设施、交通系统和自然资源等方面带来了较大压力。城市需 要应对流动人口给基础设施带来的负担,同时还要保护好城市的生态 环境。 三、有效管理人口流动的对策 为了应对人口流动带来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

关于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班次界限逐渐模糊,成为当今社会的新常态。为了了解这一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满足其需求,以及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社会调研机构对流动人口的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调研。以下是一个关于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调研报告。 一、概况: 流动人口是指在一个固定区域以外的地方, 常住不超过半年年的人员。他们不固定的工作和居住时间,以及缺乏行政和社会支持,使得关注他们的特殊需要变得必要。 二、人口特点: 1. 性别:大多数流动人口是男性,占总量的70%以上。 2. 年龄:以18-35岁年轻人为主,其中25-34岁人群占比最大。 3. 文化水平:绝大部分流动人口都是初中以下学历,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 4. 流动原因:其中绝大部分是因为工作原因(62%),其次是学习原因(20%),其它原因(18%)。 三、社会援助情况:

1. 住房补贴及住房问题:由于缺乏固定居所,流动人口 通常需要寻找租金低廉的地方居住,但住房条件差、不安全现象突出。当地政府应该提供有竞争力的住房租赁市场与合适的房屋安全检查标准,以确保流动人口有足够安全居所。 2. 子女入学:流动人口子女在学校与本地招生当中面临 较高的难度和不利影响,其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名校拜师难度较大,并在后期截止时间后被拒绝或要求出示本地户口。 3. 劳动就业:流动人口在就业过程中会遭遇相当多的阻 碍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缺乏资金、技术不足等方面。加入专业从业者协会、参与培训、提供工作信息和建立普及固定信用流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这一问题。 4. 医疗保健:流动人口在医疗保健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医疗费用太高、看病难、就医流程复杂等方面。对此,应加强基层共建,增加医疗机构的设立和医院服务质量的管理。 四、流动人口的心理状态: 1. 因工作生活的压力和聚居地的孤独感,流动人口心理 健康问题较为突出,通常表现为紧张、失眠、抑郁等症状。 2. 当地应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宣传和心理治疗等各种层 面的生活配套设施,以改善其现实生活和心理状态。 五、建议和总结: 对于流动人口,需要加强对其生活、文化教育、就业、社保等多个方面的服务。因此,尽快制定符合国情和市场规律的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20年发布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xx发布 近日,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xx发布,下面是报告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最近,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xx》明确的指出,xx年的时候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这个时候也是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 每六个中国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 《报告》的数据显示,xx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占总人数18%,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未来一二十年,中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进程,2020年中国仍有2亿以上的流动人口。“十三五”时期,人口继续向沿江、沿海、沿主要交通线地区聚集,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持续增长,中部和西部地区省内流动农民工比重明显增加。 “80后”占比过半 《报告》指出,新生代流动人口占比持续提高,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明显上升。xx年调查的务工经商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中,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占48.8%。xx年相应劳动年龄的流动人口中,新生代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半,为51.1%。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呈上升趋势,且老化速度快于全国人口。xx年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为27.9岁,xx年为29.3岁,增加了1.4岁。中金网10月19日 流动老人规模不断增长以低龄为主

xx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老人健康服务专题调查显示,流动老人占流动人口总量的7.2%,年龄中位数为64岁,其中约有八成低于70岁(其中,60-64岁约占54%,65-69岁约占24%),70-79岁的占18%,80岁以上的高龄流动老人不到5%。照顾晚辈、养老与就业构成老人流动的三大原因。其中,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为与子女团聚或自行异地养老的比例为25%,仍有23%的流动老人因务工经商而流动。 流动人口的衡量标准 衡量流动人口的基本尺度是流动涉及的空间及其持续的时间。在空间尺度上,可以按流动距离对流动人口进行分类,或按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区域,将流动人口按不同等级区域进行划分,如省际、县际、乡际流动人口,还可以按农村、城市两大居住地系统区分为以城市和农村为流动目的地的各种流向的人口。在时间尺度上,可以按流动人口的出行规律分为定期和非定期流动人口。在定期流动人口中,又可根据当事人离开常住地在外居留时间的长短,划分为每日流动、季节性流动和周期性流动人口。 除了时间和空间标准外,也可以根据流动的功能、当事人与流动目的地的认同程度等多种标准衡量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人或群体在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义务、活动、物品等在空间上是彼此分离的。从个人或群体的角度观察,一方面是与常住地联系在一起的归属、义务、权利

流动人口管理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管理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是指在一个地区内由于各种原因而暂时或长期居住或流动的人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流动人口管理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就流动人口管理进行了深入了解,并总结了以下结果。 调研结果显示,流动人口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信息不对称导致管理效果不佳。当前,流动人口信息管理存在乱象,政府、派出所、社区、居住地等部门信息共享不畅,流动人口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导致管理工作难以落实,无法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动态。 其次,流动人口在居住和医疗保障方面遇到困难。由于流动人口多为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居住条件较差,往往居住在违建、农民工集中居住区等不符合居住要求的场所,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此外,流动人口往往难以享受当地的医疗保障,不少流动人口在生病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再次,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亟待解决。流动人口的子女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如学籍无法迁移、缺乏落地入学机会、流动性大等。这些问题导致流动人口子女在教育方面受到限制,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成长。 最后,流动人口在社会融入方面存在困难。由于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的背景、文化差异较大,他们在就业、社交等方面往往

面临着难以融入、被边缘化的问题。这也给流动人口带来了心理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建立健全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确保信息流通畅通,提高管理效能。 其次,加大对流动人口居住和医疗保障的力度。加大流动人口居住环境的整治力度,为流动人口提供合适的住房条件。同时,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与当地居民同等的医疗待遇。 再次,优化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加大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投入,提高流动人口子女的学籍迁移和落地入学机会,确保他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最后,加强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工作。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和交流活动,促进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重视流动人口管理问题,加大投入和力度,为流动人口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2023年流动人口总结

2023年流动人口总结 引言 流动人口是指常住地与工作地不一致的人群,他们通常具有短期居住和劳动特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本文将对2023 年的流动人口情况进行总结,探讨其影响因素及相关政策。 流动人口统计数据 根据2023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流动人口总数达到了XX万人,较前一年增 长了XX%。其中,外出务工人员占比最大,达到了XX%。同时,流动人口中儿童 和老年人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这对社会福利和教育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 流动人口分布情况 地域分布 2023年流动人口的地域分布呈现差异化特点。以一线城市为代表的发达地区,流动人口数量多,这主要受到高薪就业机会和良好的生活条件的吸引。二线城市以及沿海地区的流动人口也相对较多。而相对落后地区的流动人口数量较少,这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机会有关。 性别分布 流动人口的性别分布也是一个重要指标。数据显示,2023年流动人口中男性 占比约为XX%,女性占比约为XX%。这与外出务工人员的比例较高有一定关系, 而且部分女性倾向于留在家乡照顾家人和孩子。 年龄分布 2023年流动人口的年龄分布显示,中年人是流动人口的主体。年轻人由于学 业或就业机会选择在外留学或工作的情况较为普遍。另外,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流动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这对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影响因素分析 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机会是影响流动人口规模的重要因素。发达地区和一线城 市通常提供更多的高薪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相反,相对落后地区就业机会相对较少,流动人口数量较少。 教育机会和社会福利 教育机会和社会福利的分布也对流动人口的选择产生影响。一线城市和发达地 区通常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社会福利体系,这吸引了一部分人选择在这些地方长期居住。相反,落后地区的教育和社会福利条件相对较差。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对流动人口的规模和分布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城市化的逐步推进,城市中心区域的人口聚集程度增加,吸引了更多的流动人口。同时,二线城市和边界城市也逐渐成为流动人口的热门选择。 政府政策及建议 就业机会均衡分配 政府可以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和鼓励跨地区流动就业,实现就业机会的均衡分配。这可以减少一线城市的压力,增加相对落后地区的人才流动。 教育资源均等化 政府应加大对落后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育水平和教育均等化程度。这 有助于吸引流动人口选择在落后地区长期居住,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凸显,政府可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这包 括提供更多的养老机构、完善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政策等,以满足流动人口养老需求。 结论 2023年的流动人口总结表明,流动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外出务工人员占比较高。流动人口分布呈现地域、性别和年龄的差异化特征。就业机会、经济发展、教

2023年关于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调研报告

2023年关于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调研报告社会调研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管理方面呈现出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社会流动人口的管理、刑释解教人员的重新犯罪、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引起了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市司法局组织课题调研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先后在*县召开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座 谈会,并查阅大量资料,对*市社会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散青少年的状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当前社会流动人口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关于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闲散青少年的概念,有着自身的内涵和外延,不能排列和等同,更不能混淆。流动人口的内涵可以包容刑释解教人员和社会闲散青少年,流动人口在外延上大于刑释解教人员和闲散青少年。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看,虽然都属于社会管理的范畴,但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社会流动人口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结构中所处位置的变动,亦称社会流动。它通常是指社会成员从一个阶层向另

一个阶层的流动,有时只限于从一个职业群体向另一个职业群体的流动。这是一个深层次的社会管理学问题又是一个深刻的社会实践问题,具有社会历史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特征,折射在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社会主义转型期的社会流动人口状况,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素逐步渗透,尤其是生产力中人的活跃因素,其作用大于经济和技术引起的流动,同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个体系比资本主义社会更加开放,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出现了社会各种利益阶层或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阶层或利益集团和政治、经济、文化均开始显示独立性,而且影响力日渐加大,引发了新的社会流动。 (一)经济发展型。*市和全国一样,自“三线建设”以来,以××为代表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一大批优秀人才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进入*市,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同时存在的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经济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推动了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增长,为社会流动人口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建设的进程中,加快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省级公路四通八达,为人流、物流提供了交通便利,促进了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周边省、市人们向往发展的“宝地”,市中心城区人口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50,000余人,增加到现在300,000多人。

流动人口的概念及发展报告(同名16718)

流动人口的概念及发展报告(同名16718)

流动人口的概念 流动人口recurrent population ,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者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人员。国外一般称为人口流动。流动与迁移是两种相似但又有区别的现象,流动人口与迁移人口虽然都进行空间的位移,但迁移是在永久变更居住地意向指导下的一种活动。 人口流动主要是由农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 流动人口可以分为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流入人口是指来到该地区的非户籍人口,流出人口是指离开该地区到其他地方居住的户籍人口。流动人口根据流动性可以分为常住流动人口和短期流动人口,常住流动人口一般指在该地区居住较长的一段时间(如5年)。目前流动人口的行政管理以公安部门为主,主要抓流动人口的治安问题。 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教育,计划生育,社区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站等部门分别管理流动人口的不同方面。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含义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是证明流动人员的身份、婚姻状况、生育状况、落实节育措施状况、计划生育奖罚情况等便于有关部门对其进行管理;是便于人口计生行政部门免费向流动人口提供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政策咨询、避孕药具、孕情、环情、病情检查,以及国家规定的基本

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办证条件 凡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公民,外出前须办理国家统一格式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以下简称《婚育证明》): (一)离开户籍所在县(市)的行政区域(离开地级以上市的区是否需要办理《婚育证明》,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二)拟异地居住30日以上; (三)年龄在18周岁至49周岁之间; (四)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探亲、访友、就医、上学、出差等除外)。 《婚育证明》由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发证机关)办理。 申领《婚育证明》,应当填写《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申请表》,并向发证机关提交下列证明材料: (一)本人的《居民身份证》; (二)村(居)民委员会或者所在单位出具的婚育情况证明; (三)本人近期一寸正面免冠照片两张。 已生育子女的,还应当提交由施术单位或者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避孕措施情况证明;计划外生育的,还应当提交处理执行情况证明。

流动人口调研报告4篇

流动人口调研报告4篇 本文目录 流动人口调研报告 关于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的调研报告 出租屋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正在逐年增加,流动人口无论是速度还是频率都在逐步加快,尤其在像xx、xx、广州、xx等这样的沿海地区的大城市已成为吸纳流动人口的重点城市。xx年1%人口抽样最新数据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总量为1473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1、28%,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五年间流动人口增加2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xx是我国的首都,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

化的中心。自s=subtitle>出租屋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调研报告(3) | 返回目录 街现有出租屋2、9万多套,约占全区的1/5;流动人口约16万人,约占全区的1/4,出租屋及流动人口拥有数均居全区前列。如此众多的出租屋和大量的流动人口,使xx街面临着巨大的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压力。据xx派出所近年统计分析资料显示,历年发生在出租屋的治安刑事案件和流动人口作案比例均高居95%左右。诚如xx 街道办事处欧志雄主任所说的那样,“构建和谐平安新xx,出租屋管理半天下”。加强出租屋及流动人口管理,对搞好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抓好城市管理、促进全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问题与现状 (一)出租屋及流动人口基数大,工作任务重,压力大。 据xx年统计数据显示,xx街拥有出租屋2、9万套,约占全区出租屋总数的1/5;流动人口16万人,约占全区流动人口总数的1/4。历年出租屋发生的治安刑事案件和流动人口作案比例高,街道面临着巨大的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压力。近年来,xx街党工委、办事处历

2022人口流动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

2022人口流动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 人口流动调查报告1 流动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特殊群体。目前某某镇人口流动的主体是农民,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农村流向城市,流动人口的范围和数量都是空前的。随着农村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不仅为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改变家庭生活状况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改变农民生活观念、生活习惯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因此,加强农村流动人口这一特殊群体的管理,积极探索农村流动人口的发展出路,对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增加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流动人口基本情况 随着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商品和要素市场的迅速发展,自主性迁移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迁移的地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村流动人口群体。 1、农村流动人口数量 某某是一个农业人口为主的镇,农村总人口某某人,根据20某某年某某镇流动人口调查资料推算,20某某年全镇农村流动人员达某某人,占到全镇农村户籍人口总数的22.6%。其中外出时间在半年以上的人员为某某人,外出到省外半年以上的人员有某某人。比20某某年上升了18个百分点。 2、农村流动人口的特点分析 在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中,主要流向广东、上海、北京、浙江、广西、海南等地,女性外出规模和频率逐年提高,女性流动的主动性在加强。在农民工中,男性占51.8%,女性占48.2%,20—34岁人群占流出劳动力总量的64%,40岁以上的人群则呈递减的趋势。外出流动人口文化程度越来越高。外出劳动力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6.7%,30%左右劳动力具有专业技能的培训经历,近年来外出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流动总量的97%,其中第三产业占52.5%。 3、农村流动人口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流动人口一方面为流入地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为流出地

流动人口调研报告4篇

流动人口调研报告4篇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

流动人口调研报告4篇 一、调研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正在逐年增加,流动人口无论是速度还是频率都在逐步加快,尤其在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这样的沿海地区的大城市已成为吸纳流动人口的重点城市。XX 年1%人口抽样最新数据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总量为1473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1.28%,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五年间流动人口增加2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自20 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北京依靠自身良好的经济、社会、文化、区位等方面优势以及特殊的政策环境,吸引着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流动人口,成为全国少数几个容纳超过三百万以上流动人口的特大城市之一。进入21世纪以后,首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400万;XX年,全市流动人口规模达到了357万人,[1]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数量比为1:3.3。XX年的最新数据显示,xx市常住人口中的流动人口总量已达383万人。[2]考虑到目前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以及XX年“奥运会”的召开等因素,未来北京流动人口稳步增长的趋势将难以逆转。 21 世纪以来,首都流动人口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活跃时期,人口流动也呈现了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尤其是流动人口区域空间分布主要居住在海淀、丰台、朝阳等城市功能拓展区。随着首都城市总体

规划的逐步实施以及首都人口宏观调控机制的逐步建立,流动人口区域空间分布的状况、特点以及宏观调控思路已引起了学者和政府决策者的高度关注。 二、首都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现状与特点分析 xx市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国流动人口的主要聚集地之一,主要是因为xx市作为首都所具备的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等各个方面特有的优势。随着xx市流动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从1990 年普查的51.9万(调整后为131万)增加到1997年229.9万,XX年的246.3万,XX年357.3万,XX年383万,xx市流动人口空间分布伴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增加也呈现出比较特殊的模式。目前,首都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区域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强弱分明,但引力的动因有着显著的差异。与户籍人口相比,流动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分布有着较大的差别,更为集中地分布在城市功能拓展区,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流动人口数量则较少。从分区的数据来看,xx区、xx区和xx区的流动人口数量分列xx市的前三位,这三个区都属于城市功能拓展区;第四到第七位的分别是xx区、xx区、xx区和xx区,这四个区则均属于城市发展新区。首都各区(县)流动人口分布有所差异是由于不同区域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目前,首都城市功能拓展区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最强,城市发展新区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次之,首都功能核心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则最弱。 第二,城乡结合部成为流动人口的重要聚居地格局并未发生根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