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中图版教学案第二章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含答案

高中地理中图版教学案第二章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含答案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一、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区位

因素

区位分析

资源①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②离法国东北部的铁矿较近;③河流众多,水源丰富

交通①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水陆交通便利;②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网;③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联成水运网

市场德国以及西欧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二、鲁尔区的衰退

1.产业结构单一,以重工业为主。

2.煤炭危机错误!

3.钢铁危机错误!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新技术革命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鲁尔区因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新兴企业不愿到此落户.

[温馨提示]

鲁尔区的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煤炭、钢铁工业是其主导产业,生产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各工业部门与资源基础之间联系密切,具体如下图所示: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1.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

(1)改造传统工业:对煤炭和钢铁等传统工业进行合并和技术改造.

(2)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汽车工业、石化工业、电子工业、信息业、食品和服装工

业等。

(3)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工业旅游是当前发展的一个热点。

2.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

3.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由公路、铁路和水运构成交通网,是欧洲最稠密的交通网络。

4.大力开展环境保护。

[思考启迪]

为了改善环境,鲁尔区采取了哪些措施治理环境污染?

提示:(1)改造河流,在鲁尔河上建立了完整的供水系统、污水

净化系统,除了解决水污染外,还具有蓄水拦洪、发电、旅游等作用;(2)全区的烟囱自动报警系统全部建成,各企业都建立了回收有害气体和灰尘的装置,使大气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3)还特别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管理;(4)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知识点(一)|鲁尔区的兴起与衰落

——————- 情景导入先思考————-——

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地质储量为2 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全国90%.鲁尔区的煤炭煤质好,煤种全,为优质硬煤田,露天煤矿丰富,可炼优质焦炭的肥煤占储量的3/5,煤炭所含的灰分(为3%~18%)和硫分(为0.5%~1.5%)都低,发热量高。

(1)丰富优质的煤炭资源对鲁尔区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提示:鲁尔区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了煤炭工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等部门,促进了鲁尔区的繁荣。

(2)鲁尔区工业发展还有哪些区位优势?

提示:丰富的水资源和便捷的水陆交通。

-———图表信息想周到—--(教材P59图示)

鲁尔区优越的区位图

[信息获取]

(1)鲁尔区位于德国西北部,欧洲东西和南北交通要道的交会处。

(2)区内煤炭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莱茵河及其支流为鲁尔区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靠近铁矿产地,离法国洛林铁矿较近。

(3)由图中的河流、铁路、公路的分布,可看出鲁尔区的交通有何优势?

提示:鲁尔区水陆交通便利。由图中可以看出鲁尔区处在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优越。这里有发达的铁路、公路运输网,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天然河流以及人工运河,不仅连成一体,而且都可通航,并能直通海洋。

(4)除鲁尔区外,世界上还有哪些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形成的共

同条件有哪些?

提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都属于传统工业区;都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鲁尔区发展工业的区位因素评价

世界类似德国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区还有很多,其中心城市与区位优势分析如下:

部工业

市场广阔;⑤农业基础好

三、鲁尔区传统产业衰落的原因

鲁尔区传统产业的衰落,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内因是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不能适应世界经济形式的变化。外因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新技术革命既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了传统工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鲁尔区的传统工业不适应时代的需要,新兴企业也因环境污染而不愿入驻;同时煤炭作为能源的地位不断被石油取代;世界性的钢铁过剩。内外因作用过程如下图所示:

——-————方法技巧很重要———————

区域资源综合开发类题目的答题技巧

(1)掌握区域能源开发的一般思路:先分析区域资源开发的条件,一般从区域的资源状况、市场、交通条件、国家政策、经济基础等方面进行;然后分析区域开发的具体措施;最后针对区域开发中存

在的环境问题进行治理。

(2)通过空间定位确定所给区域,根据问题考虑和教材案例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对于相同的地方,可以借用教材案例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对于不同的地方,则要根据区域实际情况,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归纳分析.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德国矿产资源与城市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有关甲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径流量较小B.航运价值大

C.含沙量较大D.径流季节变化大

2.图中信息不能反映鲁尔区发展条件的是()

A.丰富的煤炭资源B.便利的交通运输

C.重要的地理位置D.高素质的劳动力

解析:1.B 2.D 第1题,甲河是莱茵河,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径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航运价值较大.第2题,德国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在图中无法体现。

3.鲁尔区的重化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不包括( )

A.废气污染

B.水体污染

C.固体废弃物污染

D.辐射污染

解析:选D 鲁尔区的重化工业造成废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不包括辐射污染.

4.20世纪60年代以后,鲁尔区经济趋于衰落,有关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对煤炭的需求明显下降

B.鲁尔区所产煤的价格缺乏市场竞争力

C.钢铁工业受到各国钢铁产品低价格的冲击

D.铁矿运输成本不断提高

解析:选D 煤炭工业的衰落:一是由于石油、天然气的利用,使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煤炭地位下降。二是由于煤炭开采成本上升,本地煤炭失去竞争优势。钢铁工业衰落是由于世界性的钢铁过剩.

5。读右图,并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H区是著名的工业区.

(2)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该区的煤炭工业趋于衰落,原因之一是逐渐代替煤炭,成为世界上的主要能源.

(3)20世纪70年代,该区的钢铁工业也开始衰落,原因之一是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当时,该区钢铁产品在亚洲的主要竞争对手来自()

A.印度B.中国

C.韩国D.日本

解析:通过图中的信息可知,该工业区为德国鲁尔区。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的广泛应用,加上其他各国相继发展钢铁(如日本利用临海优势和科技优势发展钢铁),这些对以煤炭为基础的鲁尔工业区是一个极大的冲击。

答案:(1)鲁尔(2)石油(3)D

知识点(二)|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情景导入先思考—————--

2015年7月20日至8月25日,王纬同学跟随父亲去欧洲进行了一次难忘的旅游。在德国鲁尔区,王纬和父亲一起在导游的带领下,进行了新奇的工业旅游,参观了铸造博物馆等,旅途中的“名胜古迹”—-一家早已停产的大型钢铁厂和一座早已停产的大型化工

厂,让人流连忘返.

(1)以重工业著称的鲁尔区为什么会出现停产的钢铁厂和化工厂?

提示:传统工业的衰落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2)鲁尔区将停产的钢铁厂和化工厂改造成为人们游览的“名胜古迹”,体现了鲁尔区怎样的发展方向?

提示:大力扶持新兴产业,重视旅游业、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表信息想周到———(教材P61图示)

鲁尔区工业的变化图

[信息获取]

(1)由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50年代的鲁尔区工业部门主要是

煤炭、钢铁、化工三大类且企业数量众多。

(2)20世纪90年代,鲁尔区煤炭、钢铁、化学企业数量减少,增加了汽车工业、电子工业、石油加工工业、电力工业、机械工业等.

(3)这两幅图对比说明鲁尔区为促进本区的可持续发展采取了哪种措施?

提示:这两幅图说明鲁尔区为促进本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工业结构的调整,对传统企业关、停、并、转,并发展了新兴产业.

—-———--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二、“对症下药”分析整治措施

-——--—- 方法技巧很重要-——-———

分析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1)分析该区域的背景条件—-地理区位、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的结构、地理环境状况。

(2)理清该区域实施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考虑如何协调人地关系,提出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例如: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但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交通运输能力不足,这些都制约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所以说该省存在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因此,在区域能源的综合利用方面要发展坑口电站,把煤炭转化成电能输出;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重化工业.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开展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及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

B.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C.园艺业比重增大

D.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下降

2.为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鲁尔区采取的措施是()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的消耗

B.缩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新技术产业

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

解析:1.B 2.D 第1题,据图分析,调整之前,第三产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的比重分别约是15%、65%、20%,调整之后的比重分别约是30%、40%、30%,由此得出钢铁工业比重下降,化学工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2题,据题意可知是“改变

生产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的措施,A、B、C三项均不符合。

3.(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底特律始建于1701年,1830年后工业稳步成长,1903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公司建立,此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了赌场等第三产业,但未能扭转经济衰退趋势。2007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年2月19日底特律市宣布已经陷入财政危机。

材料二图1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图2是底特律人口数量变化图。

(1)18世纪五大湖区许多工业城市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的主导产业是________,该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20 世纪中期以来,底特律日趋衰落,直至陷入财政危机的具体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简述底特律的兴衰给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18世纪五大湖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交通便利、市场需求量大。第(2)题,读图可知,1900年到1950年,底特律人口增长速度快,可推知该时段该地有大量人口迁入,这和该城市汽车产业的发展关系密切。该城市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可从原料、市场和技术等方面分析。第(3)题,结合材料一的相关信息即可作答。第(4)题,主要从产业结构、科技等角度简述。

答案:(1)丰富的煤铁资源;水运便利;市场需求量大

(2)汽车工业先进的科学技术;新兴的市场需求;丰富的原材料(任答两点)

(3)石油危机;日本、德国等国家汽车工业的冲击;房地产崩溃;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冲击(任答三点)

(4)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

能源结构统计图的判读

能源问题是当今影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到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地理高考永恒的热点,最主要的考查形式是对能源结构统计图的判读,结合试题及相关图示概括如下: [常考图示]

(一)柱状能源结构统计图

柱状图是采用不同高度或长度的柱表示资源多少的图形,它能够直观地表达各能源结构状况.

分析柱状图的一般思路:

1.了解纵、横坐标的含义,出现左、右纵坐标时,更要仔细观察、辨别。

2.思考各内容之间的联系.

3.对柱值的高低进行分析,从而揭示纵坐标内容随横坐标内容的变化趋势.

4.分析原因,提出建议。

如2011年广东高考试题:2007年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发电构成图.

[判读方法]图中横轴表示各类发电所占的比重,总量是100%,从每一个柱形的图例构成中可以读出每种发电类型在某个国家中所占的比重,如西班牙这个国家的发电构成中,热电约占62%,核电约占18%,风电和水电各约占10%,说明西班牙以热电为主。比较三个国家,西班牙的风电比重最大,意大利的热电比重最大,法国的核电比重最大。注意既要进行横向比较,也要进行纵向比较。

(二)曲线(折线)能源结构统计图

常见的曲线图表是动态曲线图表,用来显示和比较能源结构随时间发展变化的情况。这种图一般以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能源结构的动态水平.其分析思路如下:

2021-2022高二地理中图版必修三学案与检测:第二章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Word版含解析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究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鲁尔区的位置及区位图,描述鲁尔区经济辉煌的优势区位条件。2.联系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衰落现象,从内因、外因归纳鲁尔区衰退的缘由,并说明鲁尔区衰退的表现。3.结合图文材料,归纳鲁尔区实现可持续进展所实行的措施。 一、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自主预习 1.德国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它曾经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工业区之一,被誉为“①德国工业的心脏”。它的主要工业部门有②煤炭、③钢铁、④电力、⑤机械、⑥化工等。⑦煤炭工业和⑧钢铁工业是鲁尔区经济的基础。 2.鲁尔区优越的区位条件是 (1)煤田储量⑨大、开采条件⑩好; (2)距离⑪法国铁矿近; (3)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⑫十字路口,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大路网; (4)⑬莱茵河、⑭鲁尔河、利珀河和⑮人工水道联成水运网,为耗水量大的重工业供应丰富的⑯水源; (5)德国及西欧市场宽敞。 思考流经德国鲁尔区的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为鲁尔区工业的进展供应了哪些有利条件? 答案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都可以通航,不但为鲁尔区工业的进展供应了便利、廉价的水运条件,而且为耗水量大的重工业供应了充分的水源。 合作沟通 鲁尔区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也曾经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工业区之一,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读“鲁尔区优越的区位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可以看出,鲁尔区哪种自然资源丰富? (2)由图中可以看出,鲁尔区的铁矿石主要来自哪里?(3)由图中的河流、铁路、大路的分布,可以看出鲁尔区的交通有何特点? (4)鲁尔区的进展,得益于自身优越的区位条件,除上述因素外,从图中还可以得出哪些区位条件? 答案(1)煤炭资源丰富。 (2)鲁尔区的铁矿早期主要来自法国的洛林,后来主要来自瑞典等国。 (3)鲁尔区水陆交通便利。由图中可以看出,鲁尔区处在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优越。这里有发达的铁路、大路运输网,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自然水道以及人工水道,不仅连成一体,而且都可通航,并能直通海洋。 (4)河流众多,水源充分;周边国家经济发达,供应了宽敞的消费市场。 反思归纳鲁尔区进展的区位优势 练习巩固 读“世界某有名工业区图”和“该工业区工业进呈现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高中地理中图版教学案第二章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含答案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一、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区位 因素 区位分析 资源①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②离法国东北部的铁矿较近;③河流众多,水源丰富 交通①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水陆交通便利;②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网;③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联成水运网 市场德国以及西欧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二、鲁尔区的衰退 1.产业结构单一,以重工业为主。 2.煤炭危机错误! 3.钢铁危机错误!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新技术革命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鲁尔区因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新兴企业不愿到此落户. [温馨提示]

鲁尔区的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煤炭、钢铁工业是其主导产业,生产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各工业部门与资源基础之间联系密切,具体如下图所示: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1.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 (1)改造传统工业:对煤炭和钢铁等传统工业进行合并和技术改造. (2)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汽车工业、石化工业、电子工业、信息业、食品和服装工 业等。 (3)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工业旅游是当前发展的一个热点。 2.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 3.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由公路、铁路和水运构成交通网,是欧洲最稠密的交通网络。 4.大力开展环境保护。 [思考启迪] 为了改善环境,鲁尔区采取了哪些措施治理环境污染? 提示:(1)改造河流,在鲁尔河上建立了完整的供水系统、污水

净化系统,除了解决水污染外,还具有蓄水拦洪、发电、旅游等作用;(2)全区的烟囱自动报警系统全部建成,各企业都建立了回收有害气体和灰尘的装置,使大气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3)还特别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管理;(4)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知识点(一)|鲁尔区的兴起与衰落 ——————- 情景导入先思考————-—— 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地质储量为2 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全国90%.鲁尔区的煤炭煤质好,煤种全,为优质硬煤田,露天煤矿丰富,可炼优质焦炭的肥煤占储量的3/5,煤炭所含的灰分(为3%~18%)和硫分(为0.5%~1.5%)都低,发热量高。 (1)丰富优质的煤炭资源对鲁尔区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提示:鲁尔区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了煤炭工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等部门,促进了鲁尔区的繁荣。 (2)鲁尔区工业发展还有哪些区位优势? 提示:丰富的水资源和便捷的水陆交通。 -———图表信息想周到—--(教材P59图示) 鲁尔区优越的区位图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学案:第3部分 第10章 第4讲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

第4讲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最新 考纲 探究线索 核心素养 区域 能 源、 矿产 资源 的开 发与 区域 可持 续发 展的 关系 1.区域认知:定位区域位置, 分析区域的资源分布状况。 2.综合思维:综合分析区域资 源的开发状况,评价开发条 件及开发所带来的影响。 3.人地协调观:通过问题分 析,探寻资源开发的合理措 施,树立可持续的资源开发 观。 (对应学生用书第239页) [教材内案例]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1.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1)资源优势 区位优势 影响 项目内容 丰富的煤炭 资源 鲁尔区煤田储量大,开采 条件好 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煤炭工业、 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 离铁矿区较铁矿石初期来自法国的洛有利于节省运费,降低生产成本

近林铁矿,后期来自瑞典, 鲁尔区离它们都较近 充沛的水源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 等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 为发展耗水量大的重工业提供了丰富 的水源 (2)地理位置优势 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自古就是东欧、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往中欧、南欧的捷径。 (3)交通和市场优势 因素特点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交通 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网;天然 河流和人口运河联成水运网,通 达海洋 水陆交通发达,便于铁矿石的运 入和钢铁的运出 市场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经济,为鲁 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 场 促进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的 发展 (1)产业结构单一,以重工业为主。 (2)煤炭工业 ①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和新技术炼钢,使煤炭需求量明显下降。 ②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鲁尔区煤价缺乏市场竞争力。 ③钢铁工业: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的状况。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1)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10章 第4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

第4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识记—基础梳理) [图文助记] 鲁尔区有全国最大煤田,煤质好,煤种全。煤炭资源是鲁尔区能源和工业原料的物质基础。煤炭工业的发展,对其他工业部门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其他工业部门也发展起来。 鲁尔区工业布局的调整,也和水运条件密切相关。炼铁企业移至鲁尔区西部或荷兰,就是为了降 (理解—要点突破) 1.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鲁尔区是采矿型的工业区,其工业部门与资源基础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鲁尔区的区位分析 1.读德国矿产和工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29790139) (1)德国北部水系稠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河流①②③④中

运输量居第一位的是________。 (2)传统工业区⑤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本东京—横滨工业区与⑤工业区相比,发展的不同区位因素有哪些? (解析)本题以德国矿产和工业分布图为切入点,考查德国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知识,同时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充分获取和解读图中的有效信息(位置、资源、河流、工业区分布)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1)地形以平原为主,温带海洋性气候显著,降水丰富④ (2)煤炭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3)原料和燃料缺乏,人力资源丰富,对国际市场依赖性更大;便利的海运条件利于进出 口。 考向2 区域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 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解析)本题以风能资源的开发为切入点,考查风能资源的优点、区域风电场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及相关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题,审清题干要求“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因此从风能比煤炭、风能比水能的突出优势

高中地理中图版课时跟踪检测(八)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八)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下图表示工业区位选择四种模式,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各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读图完成1~2题。 1.德国鲁尔工业区形成初期的区位选择符合() A.①B.② C.③D.④ 2.关于鲁尔区工业发展区位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B.多瑙河航运便利,可直通海洋 C.有十分丰富的铁矿资源 D.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解析:1.B 2.A 德国鲁尔区形成初期的区位是在丰富的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鲁尔区地处欧洲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莱茵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布,水路交通发达。 下图为某国著名的工业区,根据图中有关知识,回答3~4题。

3.鲁尔区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 A.机械工业B.电力工业 C.化学工业D.煤炭工业 4.有关该区钢铁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区的钢铁工业开始衰落,原因之一是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②该区钢铁产品在亚洲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为中国和印度③由于钢产品替代品的广泛使用,钢铁产品不再是该区的重要产品④该区虽然能源资源丰富,但铁矿石主要依赖进口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3。D 4.D 第3题,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导致煤炭工业的衰落。第4题,目前,钢铁产品仍然是鲁尔区重要的产品,其在亚洲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日本。 在鲁尔区的综合整治中,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调整是重要的举措。据此回答 5~6题.

5.德国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具体表现有() 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改造煤炭、钢铁工业③新兴工业以大中型企业为主④煤炭和钢铁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6.鲁尔区在进行产业布局调整时,钢铁工业日益向西部集中,原因是( ) A.就近获得从国外进口的大量煤炭 B.就近将工业废水、废弃物排入莱茵河 C.就近获得通过莱茵河进口的铁矿石 D.便于得到充足的水源供应 解析:5.A 6。C 第5题,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企业生产规模,改善环境等都是资源型工业地域转型发展的共同性措施,其中新兴工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第6题,鲁尔区将钢铁工业日益向西部集中,主要是为了就近获得通过莱茵河进口的铁矿石;鲁尔区进行综合整治包括治理河水污染,因而不应将废水、废弃物排入莱茵河;鲁尔区的水源不只是莱茵河,还有利珀河和鲁尔河。

2.4-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每课一练(中图版必修3)

2.4-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每课一练(中图版必修3)

2.4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德国鲁尔区相继遇到了产品滞销的“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划。读下图回答1~3题。 1.导致图示区域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①生产结构太复杂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③煤炭能源地位的提高④世界性钢铁过剩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2.“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的出现,主要原因不.是() A.能源消费从“煤炭时代”进入了“石油时代”,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明显下降 B.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鲁尔区所产煤的价格在市场竞争中乏力C.钢铁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的情况,鲁尔区的钢铁工业受到他国的钢铁产品低价格的冲击

B.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C.园艺业比重增大 D.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下降 5.为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鲁尔区采取的措施是()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的消耗 B.缩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技术产业 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 解析:第4题,该题解题的关键在于读出①、②两点钢铁工业、化学工业和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B项正确。第5题,经整治后的鲁尔区,发展了第三产业和新兴工业,经济结构多样化,经济由衰落转向了繁荣。 答案:4.B 5.D 6.(2012·梅州中学高二质检)下图所示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 A.有利于减少山西省的水土流失 B.有利于降低能源运输成本

高中地理_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 考虑到本节内容是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内容难度不大,但是这节课却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传统工业区的发展、衰退和振兴,如果只是泛泛的讲述,必定没有什么吸引力,也不能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基于此,本节课的设计特点如下: 1、设计两个学生活动,一个是通过教材资料,分析鲁尔区的发展条件,另一个是根据给定的5个材料,综合分析鲁尔区衰退的原因,第一个活动比较简单,学生只需要归纳总结即可,第二个活动复杂一些,给的材料有些事课外的,需要认真分析。 2、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学习的虽然是国外的例子,但是在中国,很多地区面临和鲁尔区一样的情况,那么如何根据区域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鲁尔区的经验能否照搬?这也是学完这节课后学生能够回答的问题。 【导入】 二战时期,德军的武器装备非常先进,飞机、大炮、坦克,应有尽有,尤其是大型的武器装备,那么这些武器都产自哪里? 【设计意图】由武器引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说明了这个地区工业的发展对整个国家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给学生展示鲁尔区所在的位置(欧洲地图和德国地图),让学生根据地图说出鲁尔区的地理位置,然后给出文字资料,介绍鲁尔区的概况,让学生体会鲁尔区的辉煌和在世界工业发展中的地位。 【设计意图】体现地理学的基本特征——用地图作为语言,并检验学生的看图能力。 【探究活动一】给定材料:课本58页文字资料、59页第一段及图2-4-4,归纳总结鲁尔区的优势区位条件。 【资料】课本58页文字资料、59页第一段及图2-4-4 教材上有四段文字叙述,本次探究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课本文字资料,归纳总结鲁尔区的优势条件,要求要点突出,语言简练。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2)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是中图版地理教科书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以世界著名的鲁尔工业区的发展为例,分析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本学期学校举行一人一课活动,我在高二(15)班以这节课的内容为基础上了一节公开课。现将我的一点心得表现如下: 二、教学过程(一)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这节课我们来分析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我们将选择一个很典型案例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探讨这个方面的问题。在探讨这个问题前,请大家回顾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学生思考回答)。 2、利用投影仪表现“鲁尔区优越的区位”。 教师指导:区域图的读图步骤。 提问:从这幅图中可得出鲁尔区形成具有哪些优越的区位条件?依据是什么? 3、学生读图思考、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鲁尔区优越的区位条件: 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分布广 离铁矿区近←离法国洛林近

水资源丰富←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河流众多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水运、公路、铁路线纵横交错 市场广阔←城市密集、经济发达 三、反思(一) 美国《国家地理标准》提出了五项核心地理技能,其中三项为地理信息加工水平。它们分别为获取信息的技能,整理地理信息的水平和分析地理信息的技能。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指导学生阅读地图、文字材料、各种图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并能从各种有效信息中选择最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成果。地图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最关键的工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指导学生读图、析图,告诉他们图的步骤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水平。 四、教学过程(二) 1、学生分组、各组选定一人为小组长。 2、假定每位同学都是鲁尔区的决策者,针对鲁尔区衰落的现状。召开会议,讨论鲁尔未来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3、教师强调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 4、各组实行热烈讨论,8分钟后,各组长分别宣读各组的措施。 教师点评,总结如下: 改造结论工业 发展新兴产业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 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高中地理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导学案详解及答案_中图版_必修3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鲁尔区的位置及区位图,描述鲁尔区经济辉煌的优越区位条件。(重点) 2.联系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衰落现象,从内因、外因归纳鲁尔区衰退的原因,并说明鲁尔区衰退的表现。(难点) 3.结合图文材料,归纳鲁尔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并分析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重点+难点) 自主研习 一、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1.资源优势煤田,开采条件好 离法国东北部较近 河流众多,水源丰富新-课-标-第- 一-网 2.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 有四通八达的和公路网 3.水陆交通便利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联成 4.广阔:德国以及西欧经济发达。 问题磁场 (1)攀钢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川滇交界的四川省攀枝花市,是依托攀西地区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建设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大型钢铁钒钛企业。经过四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原先仅有七户人家的荒山峡谷建设起来的攀钢已经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铁路用钢生产基地,品种结构最齐全的无缝钢管生产基地。 在攀钢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 二、鲁尔区的衰退 5.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 6.煤炭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和炼钢,使煤炭需求量明显下降 煤炭开挖深度增加、劳动力成本,使鲁尔区煤价缺乏市场竞争力 7.钢铁工业:出现了世界性的的状况。 8.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问题磁场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东北部受到资源衰减、设备老化、污染严重等因素的影响,匹兹堡及其附近地区的钢铁产量明显减少,工业地位显著下降。目前,匹兹堡的钢铁产量只相当于以往高峰时期的70%~80%。而美国西部的硅谷、南部的休斯敦等新兴的工业中心迅速繁荣起来,对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基地构成严峻挑战。 ①分析导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的原因。X|k |B| 1 . c |O |m ②处于衰退阶段的区域,原先的发展优势还存在吗?其人地关系会怎样变化?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9.经济结构的和产业。 (1)改造; (2)发展; (3)重视发展。 10.依托和推进产业转型。 11.建立发达的。 12.大力发展。 问题磁场 (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月17日,国家正式确定甘肃白银、河南焦作、江西萍乡、湖北大冶、吉林白山、云南个旧、辽宁阜新、黑龙江伊春、吉林辽源、辽宁盘锦、宁夏石嘴山和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等12个城市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被国家确定为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后,这12个城市如何通过国家扶持再造产业优势,全面解决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新的课题。 ①这些城市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②为实现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对策? 自主核对: 1.储量大洛林铁矿 2.十字路口 3.铁路水运网 4.市场 问题磁场 (1)接近铁矿区,原料丰富;接近煤矿区、水电站,能源丰富;水源充沛;水陆交通便利;有国家政策支持;地形起伏大,平地少。 5.单一 6.新技术上升 7.供过于求8.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 问题磁场 (2)①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的衰退,既受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也有其内部的原因。从内部原因来看,东北部工业区出现了资源衰减、设备老化、污染严重等问题,许多传统工业外迁,新兴企业不愿来此落户,导致区域经济衰退。 ②处于衰退阶段的区域,原来的发展优势基本消失,其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人教版地理必修3达标巩固:2.4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含答案)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1.关于鲁尔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鲁尔区位于莱茵河左岸 B.鲁尔区是德国以机械、纺织为主的重要工业区 C.鲁尔区是在鲁尔煤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鲁尔区大约经历了一个世纪的繁荣 解析:鲁尔区位于莱茵河右岸,鲁尔区是德国以煤炭、冶金为主的最主要的工业区。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五个大工业部门,其中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的经济基础。鲁尔区的繁荣,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大致经历了一个世纪。 答案:C 2.20世纪60年代以后,鲁尔区经济趋于衰落,有关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源消费从“煤炭时代”进入了“石油时代”,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明显下降 B.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鲁尔区所产煤的价格缺乏市场竞争力 C.钢铁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的状况,鲁尔区的钢铁工业受到各国钢铁产品低价格的冲击 D.鲁尔区铁矿资源主要来自法国西南部,运输成本不断提高 解析:煤炭工业衰落是由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发生变化这一外因和当地煤炭开采难度加大、成本上升的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钢铁工业衰落是因为世界性钢铁过剩。鲁尔区没有铁矿资源,其铁矿先来自法国东北部,后来从瑞典、巴西、俄罗斯等国进口。 答案:D

读下图,完成3~4题。 3.鲁尔区20世纪90年代比50年代在工业门类和数量上的变化是( ) A.钢铁工业、煤炭工业变化不大 B.机械、汽车、电子等工业数量增多 C.石化工业增多,且沿河流分布 D.传统工业被新兴产业取代 解析:鲁尔区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合并、改造传统工业,引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以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B 4.由图可知( ) A.鲁尔区钢铁、煤炭工业进行了合并和转型 B.产业转型时期,将会影响鲁尔区经济发展,使其经济倒退 C.新兴产业将会吸引大量劳动力,使劳动力短缺 D.鲁尔区工业旅游业的兴起,将大大改善环境 解析:图中反映了转型后的企业数量、门类、布局上的变化,D 项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不符。 答案:A - 2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五)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含解析)中图版-中图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五)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一、选择题 (2019·福州质检)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纳米材料,能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近年来,京津冀地区成立石墨烯产业发展联盟(如图所示),统筹三地资源,推动“产学研”协调发展。我国亦将石墨烯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回答1~3题。 1.京津冀地区发展成为我国石墨烯产业智力核心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①销售市场广阔②加工成本低③科技水平发达④国家政策倾斜 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京津冀石墨烯产业发展联盟的成立,大力促进该产业的( ) A.市场拓展B.产量提高 C.技术创新D.空间集聚 3.作为传统工业大省的河北,与京津加强石墨烯产业合作的主要目的是( ) A.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B.推动新型城市化进程 C.拓展劳动力就业途径D.加强区域内外联系 解析:1.D 2.C 3.A 第1题,京津冀地区发展成为我国石墨烯产业智力核心,智力核心应是科技人才集中的区域,优势区位条件有科技水平发达,③对。我国将此产品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说明有国家政策倾斜,④对。销售市场广阔,不是成为智力核心的优势,①错。高科技产品的加工成本较高,②错。第2题,京津冀石墨烯产业发展联盟的成立,便于科技人才的集聚,大力促进该产业的技术创新,C对。石墨烯产业智力核心以产品研发为主,市场拓展、产量提高、空间集聚不是联盟成立的主要作用,A、B、D错。第3题,作为传统工业大省的河北,与京津加强石墨烯产业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A对。推动城市化进程、拓展劳动力就业途径、加强区域内外联系不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B、C、D错。 大庆油田的发现,结束了中国的油荒历史,也让大庆成为中国工业史上最知名的地点之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4《德国鲁尔区探索》说课稿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2.4?德国鲁尔区探索?说课稿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开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高二〔3〕班王晓强 各位评委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可持续开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根据新课程理念,我说课的内容分四个局部: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指导, 四、说课堂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主要讲了区域工业区位条件背景分析、资源不合理开发导致的区域环境恶化和产业开展衰落及如何进行可持续开展的问题。是对本书区域可持续开展思想和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思想,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的具体表达,也为后面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开展的学习做好铺垫。 根据江苏省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学生已有知识为根底,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生能分析出鲁尔区的工业区位特征

②探讨鲁尔区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③根据问题原因,推断鲁尔区可持续开展的策略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讨论比拟鲁尔区与我国东北的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开 展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以鲁尔区为例的工业区域可持续开展分析,树立正确 的可持续开展观和人地关系思想。 ②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 路,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3.说重点、难点确实立 〔1〕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前面学过的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分析,确定如下重点:鲁尔区的工业区位特征;鲁尔区可持 续开展的策略。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书本和地图册提供的相关资 料,从工业区位影响因素分析鲁尔区工业区位特征,并通过创 设情境、换位思考归纳总结鲁尔区可持续开展的策略。培养学 生获取、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并如何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去。 〔2〕重点:鲁尔区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对学生来说学习有一定难度,综合性强,且远离实际生活,所以确定为本节 重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和结构式板书,结合课本内容,来分析鲁尔区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更直观地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还方便拓展课外知识,弥补学生经验缺乏的问题。

2019年精选中图版地理必修3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练习题六十五

2019年精选中图版地理必修3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练习题六十五 第1题【单选题】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某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筑产业链,推进产业良性循环、良性发展,实现产业循环升级。下图为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效益最大化原则 下列关于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 B、减轻了环境污染 C、提高了经济效益 D、生产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

【答案】:无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目前,上海正大力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有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生物的出现 B、水体的运动 C、煤炭的形成 D、火山的喷发 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 A、常规能源缺乏,能源需求量大 B、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的原因,错误的是( ) A、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B、生产结构十分复杂 C、世界性钢铁过剩 D、环境污染严重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其中原因有( )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 B、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难以发挥出优势 C、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不足 D、结构单一,生产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不高 【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4讲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配套试题 中图版必修3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第4讲德国鲁尔区的探 索配套试题中图版必修3 一、选择题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但在5年前,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完成1~2题。 1.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 A.食品工业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D.高新技术工业 2.近年来,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B.增大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C.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D.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解析第1题,该地能源丰富,资源开发初期适合发展动力导向型工业。第2题,该模式扩大了生产规模,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减轻了大气污染,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 答案 1.B 2.D 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3~4题。

3.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 )。 A.夏季高温多雨B.城市化水平高 C.水资源丰富D.重化工业基地 4.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 )。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C.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D.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解析第3题,右图中所示为德国鲁尔工业区,为重工业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水土流失较轻,城市化水平高;左图所示为山西省,城市化水平不高;两地均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重化工业均为主要工业部门之一。第4题,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为山西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不适用于德国鲁尔区;建设水运网,对河道较少的山西不适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但不能根本解决环境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适用于老工业区的改造,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两地共同的措施。 答案 3.D 4.B 一般经济理论认为,一个地区资源越丰富,其经济发展速度应该越快。但是,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由于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资源富集区域出现了产业结构扭曲、资源环境状况恶化等问题。有学者将此总结为资源诅咒假说。下图为中国能源资源诅咒分区示意图,据此和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资源诅咒高危区 ( )。 A.生态环境恶劣,风沙活动强烈

高中地理_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运用资料分析鲁尔区发展传统工业的区位优势。 2. 运用资料说明鲁尔区衰退的原因,总结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归纳“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重难点 1.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I 课前自学 工业区位因素 II 课堂探究 探究一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分析鲁尔区发展传统工业的区位优势: 思考:鲁尔区适合发展哪些工业部门? 产业特点:1、工业联系() 2、()工业和()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

探究二 鲁尔区衰退的原因 材料1: 问题: 结合材料,分析煤炭滞销的原因 材料2: 1970年以来,产钢和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世界钢市场竞争激烈,出现了钢产品世界性的供过于求。经济危机的困扰以及替代钢产品广泛应用使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衰退。 问题: 结合材料,分析钢铁滞销的原因 材料3: 鲁尔区衰落的同时 美国的发展 二战后,德国的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走向衰落,很多煤矿和钢铁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下岗失业。 五六十年代,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美国经济空前发展。从1961年到1969年,经济持续高涨。1965年的工业生产增长率达到9.9%。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高达9741亿美元,被称为“繁荣的十年”。战后蓬勃兴起的石油、化工、天然气、电子、航空和宇航、原子能等新兴工业部门,发展迅速。 问题: 结合材料,分析鲁尔区工业衰退的深层次原因 1937年1990年 钢铁产量(亿吨)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学案湘教版必修3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学案湘教版必修3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鲁尔区的位置及区位图,描述鲁尔区兴起的优势区位条件。2。联系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衰落现象,从内因、外因归纳鲁尔区衰退的原因,并说明鲁尔区衰退的表现。3。结合图文材料,归纳鲁尔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 一、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1.主要的工业部门: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和化工等。 2.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 区位因素区位分析 资源①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 ②离法国东北部的铁矿较近; ③河流众多,水源丰富 交通①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水陆交通便利; ②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网; ③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联成水运网 市场德国以及西欧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思考流经德国鲁尔区的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为鲁尔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答案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都可以通航,不但为鲁尔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廉价的水运条件,而且为耗水量大的重工业提供了充沛的水源。 二、鲁尔区的衰退 1.产业结构单一,以重工业为主。

2.煤炭危机⎩⎨⎧ 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新技术炼钢,使煤炭 需求量明显下降 煤炭开挖深度增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使鲁尔 区煤价缺乏市场竞争力 3.钢铁危机:钢材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的状况。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思考 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曾是我国最大的老工业基地,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东北三省一再丧失机遇,患上了严重“市场不适应症”,工业生产曾一度步履维艰,效益严重下滑,被称为“东北现象”。根据鲁尔区的问题推测,“东北现象”可能指什么? 答案 资源枯竭,主导产业衰落,经济发展缓慢,失业率上升;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等。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1.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 (1)改造传统工业。 (2)发展新兴产业。 (3)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2.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 3.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 4.大力开展环境保护。 判断 1.建坑口电站有利于改善能源产地和消费地的大气环境。( × )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

中图版必修3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读图分析,掌握鲁尔区发展工业的优势区位因素; 2)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分析该区域衰落原因及整治措施; 3)通过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归纳出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过程与方法: 1)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读图能力,从而学会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通过讨论比较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工业区,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逐步树立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信心和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教学设计中的其他部分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没有学情分析,一切教学目标的实施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是空中楼阁,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体,一切教学活动是围绕这一主题的,主动参与学习展开的,只有当教师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对学生进行学习前的各种情况分析,才能有效的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完成各项学习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失。 以《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为例,学生已经在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一节中学习了工业区位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在必修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张中学习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因而可以必修二中的知识,综合应用到本节,将区位分析的方法运用到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分析中来,本章前三节已经学习了三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对于本节学习内容方法有一定的基础。已有知识储备:已经学习了分析资源状况、区域发展条件的基本方法,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原理,初步具备分析区域地理问题的能力。可能存在问题:学生对初中德国地理知识没有熟练掌握;读图、分析地图的能力较差;一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1)分析鲁尔区发展工业的优势区位因素; 2)理解该区域的衰落原因及整治措施; 3)掌握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难点: 掌握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4讲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案中图版

第 4讲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考纲考情核心素养思维导图 [考纲展示]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考情分析] 1.结合能源基地区域图,考查能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结合新能源开发,考查新能源的特点、变化特征以及开发条件评价。1.综合思维:结合工业的区位因素、可持续发展的阶段,综合分析能源、矿产的开发区位、可持续发展措施及方向。 2.地理实践力:通过实地考察,分析当地能源、矿产企业的开发条件、存在问题及整治措施。 3.人地协调观:通过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深刻认识其开发利用方向都以人地协调为前提。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28页 考点一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1.地理位置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的支流鲁尔河流域。 2.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 影响项目表现 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区煤炭储量大,开采条件好 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 展的基础 离铁矿区较近 铁矿石初期来自法国的洛林铁矿, 后期来自瑞典 节省运费,降低生产成本 水源充沛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沛促进了鲁尔区化学工业的发展 便捷的水陆交通 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 理位置十分优越;河运便利,并能 直通海洋 为鲁尔区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 提供了条件 广阔的市场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经济为鲁尔区 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促进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的发 展 1.区域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 (1)资源(能源)条件评价:可从储量大小、分布X围大小、种类多少、质量高低等方面评价。 (2)开采条件评价:可从资源(能源)埋藏的深浅、矿区的地形、地质条件等方面评价。 (3)市场条件评价:可从资源(能源)的消费市场情况、市场潜力大小、矿区距市场远近等方面评价。 (4)交通运输条件评价:可从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便捷程度等方面评价。 在评价时一定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案例分析(以某某煤炭资源开发为例) (1)优势条件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讲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课后达标检测中图版解析[大全五篇]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讲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课后达标检测中图版解析[大全五篇] 第一篇:高考地理总复习第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讲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课后达标检测中图版解析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2016·天津河西二模)为减轻能源压力,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发展风电产业。下图是我国风电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势起伏大,发电稳定 B.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C.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D.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2.发展风电的生态意义在于( ) A.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B.减轻当地酸雨严重问题 C.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D.减少对煤炭资源的依赖 解析:第1题,风电基地建设的前提是风能资源丰富,内蒙古自治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近而具有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利于建设风电基地。第2题,注意题干关键词“生态意义”,风电属于清洁能源,使用风电,可以减少火电的使用量,从而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答案:1.B 2.A (2016·内蒙古赤峰一模)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报告显示,煤炭运力仍是制约国内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受煤炭运输制约,资源地产能难以释放,消费地则无煤可供。读我国区域煤炭调动流量图,完成下题。 3.下列措施中既有利于山西释放煤炭产能,又有利于其产业结构升级的是( ) A.革新煤炭开采技术 C.扩大煤炭运输通道 B.建设坑口电厂 D.产业集聚,获得规模效应 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设坑口电厂是山西变输煤为输电的最重要措施之一,这有利于山西释放煤炭产能,同时又有利于其

高中地理_德国鲁尔区的有益探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索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思考传统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形成分析区域资源开与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思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图表、分析资料,学会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培养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明确工业生产也应因地制宜。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对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相协调的信心和责任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难点:一个工业地域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分析与应用 教材分析:四个版本教材,三个以鲁尔区为例,一个以山西省为例,中图版教材思路非常清晰,对课标解读上的要求有非常好的体现。 知识储备: 1、资源枯竭型城市: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 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 2、传统工业:主要指煤炭、钢铁、机械、汽车、建筑、纺织、橡胶、化工、造船以及与它们相关的一些附属工业部门。传统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迫切需要进行改造。 新兴产业:主要是指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间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新兴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3、第三产业:再生产过程中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包括除第一和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行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强,有利于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资源枯竭型城市何去何从,已成为世界性难题,河南焦作作为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典型代表路向何方? 【学习目标】展示(略) 【读图归纳】 1、鲁尔区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钢铁企业和从业人数发生了哪些变化? 策略一:对传统工业合并和技术改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