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中图版课时跟踪检测(八)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含答案

高中地理中图版课时跟踪检测(八)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八)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下图表示工业区位选择四种模式,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各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读图完成1~2题。

1.德国鲁尔工业区形成初期的区位选择符合()

A.①B.②

C.③D.④

2.关于鲁尔区工业发展区位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B.多瑙河航运便利,可直通海洋

C.有十分丰富的铁矿资源

D.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解析:1.B 2.A 德国鲁尔区形成初期的区位是在丰富的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鲁尔区地处欧洲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莱茵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布,水路交通发达。

下图为某国著名的工业区,根据图中有关知识,回答3~4题。

3.鲁尔区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

A.机械工业B.电力工业

C.化学工业D.煤炭工业

4.有关该区钢铁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区的钢铁工业开始衰落,原因之一是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②该区钢铁产品在亚洲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为中国和印度③由于钢产品替代品的广泛使用,钢铁产品不再是该区的重要产品④该区虽然能源资源丰富,但铁矿石主要依赖进口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3。D 4.D 第3题,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导致煤炭工业的衰落。第4题,目前,钢铁产品仍然是鲁尔区重要的产品,其在亚洲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日本。

在鲁尔区的综合整治中,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调整是重要的举措。据此回答

5~6题.

5.德国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具体表现有()

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改造煤炭、钢铁工业③新兴工业以大中型企业为主④煤炭和钢铁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6.鲁尔区在进行产业布局调整时,钢铁工业日益向西部集中,原因是( )

A.就近获得从国外进口的大量煤炭

B.就近将工业废水、废弃物排入莱茵河

C.就近获得通过莱茵河进口的铁矿石

D.便于得到充足的水源供应

解析:5.A 6。C 第5题,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企业生产规模,改善环境等都是资源型工业地域转型发展的共同性措施,其中新兴工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第6题,鲁尔区将钢铁工业日益向西部集中,主要是为了就近获得通过莱茵河进口的铁矿石;鲁尔区进行综合整治包括治理河水污染,因而不应将废水、废弃物排入莱茵河;鲁尔区的水源不只是莱茵河,还有利珀河和鲁尔河。

读世界两个重要工业区区域图,回答7~8题。

7.两工业区发展的共同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

A.交通便利B.水资源充足

C.煤铁资源丰富D.市场广阔

8.两工业区目前处于区域发展的阶段是( )

A.初级阶段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

解析:7。C 8。D 第7题,直接读图可知,左图是美国五大湖工业区,右图为德国鲁尔区,两工业区共同的有利条件是水陆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市场广阔。鲁尔区没有铁矿资源。第8题,目前两工业区都处于区域发展的再生阶段.

山西省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德国鲁尔区以其能源优势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据此回答9~10题.

9.目前,山西省和鲁尔区在能源开采或利用方面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A.酸雨蔓延B.市场萎缩

C.资源枯竭D.运输量大

10.为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两地可以共同采取的改造措施是()

A.调整工业结构B.调整工业布局

C.发展有色冶金工业D.进行产业转移

解析:9。D 10。A 第9题,山西省和德国鲁尔区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无论是我国山西运出煤炭,还是鲁尔区运入铁矿石、石油等,运输量都很大.第10题,两地工业结构都不够均衡,为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应积极调整工业结构。

一、选择题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1~2题。

1.与图示地区相比,山西省明显匮乏的资源是()

A.水资源B.铁矿石

C.劳动力资源D.煤炭资源

2.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与图示地区发展的区位条件相比,最大的优势是()

A.铁矿资源丰富B.水源丰富

C.市场广阔D.交通便利

解析:1.A 2.A 第1题,鲁尔区煤炭、水资源丰富,山西省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水资源十分匮乏.第2题,辽中南地区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与鲁尔区相比是一个明显的优势.

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山西省是我国的煤炭生产大省,但尚未成为经济强省。据此完成3~5题。

3.导致鲁尔区衰落的原因中,不属于受世界工业发展形势影响的是()

A.生产结构单一B.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C.钢铁生产过剩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4.与鲁尔区相比,山西省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 )

A.水源丰富B.科技发达

C.劳动力廉价D.交通便利

5.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的发展策略应该有( )

①大力增加煤炭工业的比重②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③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④治理水土流失,改善

和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3.A 4.C 5。B 第3题,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内因是生产结构单一.第4题,山西省与德国鲁尔区相比,其发展经济的主要优势是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又廉价.第5题,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的发展策略应有降低煤炭工业的比重、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等。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结合图示,回答6~8题。

6.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①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工矿城市②经济结构会由以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③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④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⑤生态环境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

7.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运输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①处

B.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②处

C.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可以减轻交通运输压力

D.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可以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

8.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示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可行的措施有( )

A.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缩短产业链

B.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C.寻找石油、天然气等替代资源

D.提高农业地位,大面积种植水稻

解析:6。A 7。C 8.B 第6题,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工矿城市的形成,也使该乡镇的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以工业为主,就业结构也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倾斜,工矿业的发展也需要交

通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另外,工矿业的发展往往也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第7题,坑口电站的建设可以缓解运煤的压力但会加重当地的环境污染,故坑口电站应布局在与当地盛行风向(东南风和西北风)垂直的郊外.第8题,煤炭产地在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时,可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

二、综合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德国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又在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等九个国家,鲁尔区是其典型的传统的工业区.

材料二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工业区,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水资源也愈感短缺.

材料三德国鲁尔工业区和辽中南工业区图.

(1)根据所给材料,分析辽中南工业区和德国鲁尔区发展传统工业条件的异同点。

(2)针对辽中南工业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应采取哪些既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又使经济得到持续发展的措施?

(3)鲁尔区通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改变了重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成为环境优美的地区。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区可以采取哪些可借鉴的措施?

解析:第(1)题,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主要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进口铁矿石,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工业历史悠久,技术力量强等。辽中南的区位条件主要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石,陆上交通便利,接近消费市场,工业基础较好,技术力量强。第(2)题,解决地区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可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总结.第(3)题,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发展可借鉴鲁尔区的发展经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振兴措施。

答案:(1)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2)

海水淡化。

节流措施:节约用水;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节水农业;控制需水量大的重工业企业的发展。

(3)调整工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工业;调整工业布局,选择最优区位;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消除污染,美化环境;加强科技投入,促进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发展交通,改善运输条件。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2.4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教案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鲁尔区的位置及区位图,描述鲁尔区经济辉煌的优势区位条件。2.联系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衰落现象,从内因、外因归纳鲁尔区衰退的原因,并说明鲁尔区衰退的表现。3.结合图文材料,归纳鲁尔区实现可持续开展所采取的措施。 一、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1.主要的工业部门:________、钢铁、电力、机械和化工等。 2.鲁尔区开展的区位条件: 1 2.流经德国鲁尔区的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为鲁尔区工业的开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反思归纳鲁尔区产业开展条件与类型 读“世界某著名工业区图〞和“该工业区工业开展示意图〞,完成以下各题。 (1)图甲中阴影区是世界著名的________工业区。 (2)A 、B、C为该工业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其中A为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 (3)本区内河航运兴旺,D、E为莱茵河的两大支流,其中D为________河,E为________河。除内河航运外,本地区其他主要运输方式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目前,在以下四种货物中,经莱茵河运入该区且运量最大的是() A.煤炭B.铁矿石 C.钢材D.机械 (5)写出图乙中字母代表的正确内容。 F_____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_____, H______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该工业区开展的优势资源条件和主导工业部门分别是什么? 二、鲁尔区的衰退 1.产业结构:结构单一,以________为主。

2020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0章第27讲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

第27讲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一、选择题 西沙群岛被誉为中国的“马尔代夫”,不仅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海底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可燃冰。可燃冰是一种主要分布在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燃烧值高且对环境影响小。由于可燃冰大多埋藏在海底,目前没有国家进行商业化开采。我国于2017年5月在南海试开采可燃冰并获得成功,在可燃冰开发方面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读下图回答1~3题。 1.可燃冰目前没有被大规模开采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量少 B.对环境影响大 C.开采难度大 D.海上交通不便 2.该群岛在夏季有时会出现带状波纹(见上右图),其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洋流B.夏季风 C.潮汐D.地壳运动 3.我国可燃冰试开采成功,其主要意义是( ) A.促进南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B.占领开采技术高端位置 C.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D.减轻我国空气污染 解析:第1题,可燃冰主要处于深海中,开采的难度大是其目前没有被大规模开采的主要原因。第2题,通过图中波纹的走向可以判断出其是受夏季盛行的偏南风影响形成的。第3题,因为除我国以外还没有国家能成功开采可燃冰,所以掌握开采的核心技术是其主要意义。目前该技术还没有应用到商业开采,还不能促进南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答案:1.C 2.B 3.B 安徽省淮北市是一个因皖北地区煤炭开采而设立的新兴工业城市。从20世纪50年代开

始开采煤矿至今,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使得淮北市矿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发生了变化。下图为不同时段淮北市生态系统不同服务价值变化量示意图(图中数值从低到高代表服务价值的增加)。读图回答4~6题。 4.在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中,产生价值最大的是( ) A.气体调节B.土壤更新 C.生物多样性D.废物处理 5.据材料推测,1987-2000年淮北市( ) A.农田面积增加B.水体面积减少 C.林地面积增加D.建设用地面积减少 6.2000-2007年,淮北市土地利用类型转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进程加快B.生态建设加强 C.大多煤矿被关停D.实施退耕还林 解析:第4题,从示意图中能够直接读出各项生态系统服务所对应的价值,其中废物处理产生的价值最大。第5题,据图可知,食物生产的服务价值显著减小,结合材料中“煤矿开采”可以推测,煤矿开采使得地表大面积下沉,形成大片荒地,致使农田面积减少;由图中水源涵养的服务价值增大可推测水体面积增加;图中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提供原材料、生物多样性等服务价值增大,推测是由退耕还林或人工造林使得林地面积增加而引起的;结合材料中“新兴工业城市”判断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第6题,据示意图判断,2000—2007年该市农田面积有所增加,但是林地和水体面积明显减少,结合材料中“新兴工业城市”等信息推断该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建设用地占用了林地和水体用地,致使水源涵养、废物处理、提供原材料、生物多样性等服务价值显著减小。 答案:4.D 5.C 6.A (2018·潍坊模拟)贵州矿产资源丰富,煤、铝土等主要矿种优势显著。西部大开发十几年来,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之一,但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此完成7~8 题。7.贵州采矿工业导致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可能是( ) A.露天矿表土剥离易造成严重的土地沙漠化 B.矿区道路铺设极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C.重化工业体系多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环境污染严重

2021-2022高二地理中图版必修三学案与检测:第二章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Word版含解析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究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鲁尔区的位置及区位图,描述鲁尔区经济辉煌的优势区位条件。2.联系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衰落现象,从内因、外因归纳鲁尔区衰退的缘由,并说明鲁尔区衰退的表现。3.结合图文材料,归纳鲁尔区实现可持续进展所实行的措施。 一、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自主预习 1.德国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它曾经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工业区之一,被誉为“①德国工业的心脏”。它的主要工业部门有②煤炭、③钢铁、④电力、⑤机械、⑥化工等。⑦煤炭工业和⑧钢铁工业是鲁尔区经济的基础。 2.鲁尔区优越的区位条件是 (1)煤田储量⑨大、开采条件⑩好; (2)距离⑪法国铁矿近; (3)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⑫十字路口,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大路网; (4)⑬莱茵河、⑭鲁尔河、利珀河和⑮人工水道联成水运网,为耗水量大的重工业供应丰富的⑯水源; (5)德国及西欧市场宽敞。 思考流经德国鲁尔区的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为鲁尔区工业的进展供应了哪些有利条件? 答案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都可以通航,不但为鲁尔区工业的进展供应了便利、廉价的水运条件,而且为耗水量大的重工业供应了充分的水源。 合作沟通 鲁尔区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也曾经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工业区之一,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读“鲁尔区优越的区位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可以看出,鲁尔区哪种自然资源丰富? (2)由图中可以看出,鲁尔区的铁矿石主要来自哪里?(3)由图中的河流、铁路、大路的分布,可以看出鲁尔区的交通有何特点? (4)鲁尔区的进展,得益于自身优越的区位条件,除上述因素外,从图中还可以得出哪些区位条件? 答案(1)煤炭资源丰富。 (2)鲁尔区的铁矿早期主要来自法国的洛林,后来主要来自瑞典等国。 (3)鲁尔区水陆交通便利。由图中可以看出,鲁尔区处在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优越。这里有发达的铁路、大路运输网,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自然水道以及人工水道,不仅连成一体,而且都可通航,并能直通海洋。 (4)河流众多,水源充分;周边国家经济发达,供应了宽敞的消费市场。 反思归纳鲁尔区进展的区位优势 练习巩固 读“世界某有名工业区图”和“该工业区工业进呈现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高中地理中图版教学案第二章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含答案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一、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区位 因素 区位分析 资源①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②离法国东北部的铁矿较近;③河流众多,水源丰富 交通①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水陆交通便利;②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网;③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联成水运网 市场德国以及西欧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二、鲁尔区的衰退 1.产业结构单一,以重工业为主。 2.煤炭危机错误! 3.钢铁危机错误!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新技术革命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鲁尔区因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新兴企业不愿到此落户. [温馨提示]

鲁尔区的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煤炭、钢铁工业是其主导产业,生产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各工业部门与资源基础之间联系密切,具体如下图所示: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1.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 (1)改造传统工业:对煤炭和钢铁等传统工业进行合并和技术改造. (2)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汽车工业、石化工业、电子工业、信息业、食品和服装工 业等。 (3)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工业旅游是当前发展的一个热点。 2.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 3.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由公路、铁路和水运构成交通网,是欧洲最稠密的交通网络。 4.大力开展环境保护。 [思考启迪] 为了改善环境,鲁尔区采取了哪些措施治理环境污染? 提示:(1)改造河流,在鲁尔河上建立了完整的供水系统、污水

净化系统,除了解决水污染外,还具有蓄水拦洪、发电、旅游等作用;(2)全区的烟囱自动报警系统全部建成,各企业都建立了回收有害气体和灰尘的装置,使大气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3)还特别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管理;(4)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知识点(一)|鲁尔区的兴起与衰落 ——————- 情景导入先思考————-—— 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地质储量为2 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全国90%.鲁尔区的煤炭煤质好,煤种全,为优质硬煤田,露天煤矿丰富,可炼优质焦炭的肥煤占储量的3/5,煤炭所含的灰分(为3%~18%)和硫分(为0.5%~1.5%)都低,发热量高。 (1)丰富优质的煤炭资源对鲁尔区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提示:鲁尔区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了煤炭工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等部门,促进了鲁尔区的繁荣。 (2)鲁尔区工业发展还有哪些区位优势? 提示:丰富的水资源和便捷的水陆交通。 -———图表信息想周到—--(教材P59图示) 鲁尔区优越的区位图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学案:第3部分 第10章 第4讲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

第4讲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最新 考纲 探究线索 核心素养 区域 能 源、 矿产 资源 的开 发与 区域 可持 续发 展的 关系 1.区域认知:定位区域位置, 分析区域的资源分布状况。 2.综合思维:综合分析区域资 源的开发状况,评价开发条 件及开发所带来的影响。 3.人地协调观:通过问题分 析,探寻资源开发的合理措 施,树立可持续的资源开发 观。 (对应学生用书第239页) [教材内案例]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1.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1)资源优势 区位优势 影响 项目内容 丰富的煤炭 资源 鲁尔区煤田储量大,开采 条件好 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煤炭工业、 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 离铁矿区较铁矿石初期来自法国的洛有利于节省运费,降低生产成本

近林铁矿,后期来自瑞典, 鲁尔区离它们都较近 充沛的水源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 等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 为发展耗水量大的重工业提供了丰富 的水源 (2)地理位置优势 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自古就是东欧、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往中欧、南欧的捷径。 (3)交通和市场优势 因素特点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交通 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网;天然 河流和人口运河联成水运网,通 达海洋 水陆交通发达,便于铁矿石的运 入和钢铁的运出 市场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经济,为鲁 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 场 促进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的 发展 (1)产业结构单一,以重工业为主。 (2)煤炭工业 ①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和新技术炼钢,使煤炭需求量明显下降。 ②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鲁尔区煤价缺乏市场竞争力。 ③钢铁工业: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的状况。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1)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10章 第4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Word版含答案

第4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识记—基础梳理) [图文助记] 鲁尔区有全国最大煤田,煤质好,煤种全。煤炭资源是鲁尔区能源和工业原料的物质基础。煤炭工业的发展,对其他工业部门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其他工业部门也发展起来。 鲁尔区工业布局的调整,也和水运条件密切相关。炼铁企业移至鲁尔区西部或荷兰,就是为了降 (理解—要点突破) 1.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鲁尔区是采矿型的工业区,其工业部门与资源基础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鲁尔区的区位分析 1.读德国矿产和工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29790139) (1)德国北部水系稠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河流①②③④中

运输量居第一位的是________。 (2)传统工业区⑤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本东京—横滨工业区与⑤工业区相比,发展的不同区位因素有哪些? (解析)本题以德国矿产和工业分布图为切入点,考查德国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知识,同时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充分获取和解读图中的有效信息(位置、资源、河流、工业区分布)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1)地形以平原为主,温带海洋性气候显著,降水丰富④ (2)煤炭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3)原料和燃料缺乏,人力资源丰富,对国际市场依赖性更大;便利的海运条件利于进出 口。 考向2 区域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 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解析)本题以风能资源的开发为切入点,考查风能资源的优点、区域风电场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及相关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题,审清题干要求“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因此从风能比煤炭、风能比水能的突出优势

高中地理中图版课时跟踪检测(八)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八)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下图表示工业区位选择四种模式,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各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读图完成1~2题。 1.德国鲁尔工业区形成初期的区位选择符合() A.①B.② C.③D.④ 2.关于鲁尔区工业发展区位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B.多瑙河航运便利,可直通海洋 C.有十分丰富的铁矿资源 D.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解析:1.B 2.A 德国鲁尔区形成初期的区位是在丰富的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鲁尔区地处欧洲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莱茵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布,水路交通发达。 下图为某国著名的工业区,根据图中有关知识,回答3~4题。

3.鲁尔区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 A.机械工业B.电力工业 C.化学工业D.煤炭工业 4.有关该区钢铁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区的钢铁工业开始衰落,原因之一是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②该区钢铁产品在亚洲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为中国和印度③由于钢产品替代品的广泛使用,钢铁产品不再是该区的重要产品④该区虽然能源资源丰富,但铁矿石主要依赖进口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3。D 4.D 第3题,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导致煤炭工业的衰落。第4题,目前,钢铁产品仍然是鲁尔区重要的产品,其在亚洲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日本。 在鲁尔区的综合整治中,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调整是重要的举措。据此回答 5~6题.

5.德国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具体表现有() 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改造煤炭、钢铁工业③新兴工业以大中型企业为主④煤炭和钢铁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6.鲁尔区在进行产业布局调整时,钢铁工业日益向西部集中,原因是( ) A.就近获得从国外进口的大量煤炭 B.就近将工业废水、废弃物排入莱茵河 C.就近获得通过莱茵河进口的铁矿石 D.便于得到充足的水源供应 解析:5.A 6。C 第5题,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企业生产规模,改善环境等都是资源型工业地域转型发展的共同性措施,其中新兴工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第6题,鲁尔区将钢铁工业日益向西部集中,主要是为了就近获得通过莱茵河进口的铁矿石;鲁尔区进行综合整治包括治理河水污染,因而不应将废水、废弃物排入莱茵河;鲁尔区的水源不只是莱茵河,还有利珀河和鲁尔河。

最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复习题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及答案新人教版

高中业水平考试地理复习题——《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一、单项选择题: 1、鲁尔区发展传统工业的区位优势条件是: A.丰富的铁矿资B.丰富的煤炭资.发达的技D.有莱茵河和鲁尔河的水读“某国示意图”,回答2~3题: 2、下列关于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北高南低 B.气候北干南湿 .北部以畜牧业为主,南部以种植业为主 D.新兴工业区分布在北部 该国传统工业区发展条件的是: 3、以下不属于 ... A.煤炭资丰富B.水陆交通便利.靠近消费市场D.铁矿石储量丰富 4、有关鲁尔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鲁尔区位于莱茵河左岸 B.鲁尔区是德国以机械、纺织为主的重要工业区 .鲁尔区是在鲁尔煤田的基础上发展起的 D.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鲁尔区大约经历了一个世纪的繁荣 5、下列属于鲁尔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①煤炭资储量丰富②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③离 铁矿区较近④最早完成资本主义革命A.①② B.①③.①④D.②④

读下图,回答6~8题: 6、图中H区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区,它是: A.美国东北部工业区B.英国中部工业区 .俄罗斯西北部工业区D.德国鲁尔工业区 7、该工业区得以发展的资基础是: A.煤炭资丰富B.铁矿石资丰富 .石油资丰富D.劳动力资丰富 8、20世纪50年代以,该区域传统产业明显衰落,其中衰落最明显的工业部门是:A.纺织、机械B.钢铁、煤炭 .石化、煤炭D.钢铁、电子 德国是欧洲西部的经济强国,对外贸易居本区第一位。工业高度现代化,工业中心多,分布密集。据此回答9~10题: 9、有关鲁尔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多瑙河流域B.煤田面积小,储量少 .主要有煤炭、钢铁、电力、化、机械工业D.铁矿资丰富 10、20 世纪50 年代以后,该工业区一度衰落,其根本原因在于 A.工业结构单一B.煤炭能地位下降 .世界性钢铁过剩D.新技术革命产生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 11、鲁尔区衰退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地位下降 B.煤炭资枯竭,环境污染 .生产设备老化,生产效率太低

【高优设计】2021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2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考点规范练32德国鲁尔区的探究 一、选择题 黄河“金三角”地区土地面积为5.8万平方千米,人口1 700万,是国家炼铝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读图,完成第1~2题。 1.黄河“金三角”地区() A.包括晋、秦、鄂三省 B.主体属于黄河中游地区 C.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位于中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 2.该区进展炼铝工业的优势条件是() ①环境美丽②能源资源丰富③内河航运发达④亚欧大陆桥经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煤、铝土等主要矿种优势显著。西部大开发十几年来,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之一,但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此完成第3~4题。 3.贵州采矿工业导致环境问题严峻的缘由可能是() A.露天矿表土剥离易造成严峻的土地沙漠化 B.矿区道路铺设极易造成严峻的水污染 C.重化工业体系多高耗高排产业,环境污染严峻 D.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炼焦等工业的进展极易造成生态退化 4.围绕能源开发,贵州适合构建的产业链主要有() ①煤—电—钢②煤—焦—化③煤—气—液④煤—电—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1浙江六校模拟)下图是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读图,完成第5~6题。5.促使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劳动力 C.原料 D.交通 6.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乐观影响有() A.进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B.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D.实现产业升级,减轻用工数量 读下图,完成第7~8题。 7.两地进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煤炭资源丰富②铁矿资源丰富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市场宽敞⑤廉价劳动力多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④⑤ 8.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借鉴德国鲁尔区治理改造的成功阅历,针对东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实行的措施是 () A.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B.大力进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C.建设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D.消退污染,美化环境 读下图,完成第9~10题。

高中地理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导学案详解及答案_中图版_必修3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鲁尔区的位置及区位图,描述鲁尔区经济辉煌的优越区位条件。(重点) 2.联系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衰落现象,从内因、外因归纳鲁尔区衰退的原因,并说明鲁尔区衰退的表现。(难点) 3.结合图文材料,归纳鲁尔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并分析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重点+难点) 自主研习 一、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1.资源优势煤田,开采条件好 离法国东北部较近 河流众多,水源丰富新-课-标-第- 一-网 2.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 有四通八达的和公路网 3.水陆交通便利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联成 4.广阔:德国以及西欧经济发达。 问题磁场 (1)攀钢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川滇交界的四川省攀枝花市,是依托攀西地区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建设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大型钢铁钒钛企业。经过四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原先仅有七户人家的荒山峡谷建设起来的攀钢已经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铁路用钢生产基地,品种结构最齐全的无缝钢管生产基地。 在攀钢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 二、鲁尔区的衰退 5.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 6.煤炭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和炼钢,使煤炭需求量明显下降 煤炭开挖深度增加、劳动力成本,使鲁尔区煤价缺乏市场竞争力 7.钢铁工业:出现了世界性的的状况。 8.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问题磁场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东北部受到资源衰减、设备老化、污染严重等因素的影响,匹兹堡及其附近地区的钢铁产量明显减少,工业地位显著下降。目前,匹兹堡的钢铁产量只相当于以往高峰时期的70%~80%。而美国西部的硅谷、南部的休斯敦等新兴的工业中心迅速繁荣起来,对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基地构成严峻挑战。 ①分析导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的原因。X|k |B| 1 . c |O |m ②处于衰退阶段的区域,原先的发展优势还存在吗?其人地关系会怎样变化?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9.经济结构的和产业。 (1)改造; (2)发展; (3)重视发展。 10.依托和推进产业转型。 11.建立发达的。 12.大力发展。 问题磁场 (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月17日,国家正式确定甘肃白银、河南焦作、江西萍乡、湖北大冶、吉林白山、云南个旧、辽宁阜新、黑龙江伊春、吉林辽源、辽宁盘锦、宁夏石嘴山和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等12个城市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被国家确定为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后,这12个城市如何通过国家扶持再造产业优势,全面解决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新的课题。 ①这些城市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②为实现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对策? 自主核对: 1.储量大洛林铁矿 2.十字路口 3.铁路水运网 4.市场 问题磁场 (1)接近铁矿区,原料丰富;接近煤矿区、水电站,能源丰富;水源充沛;水陆交通便利;有国家政策支持;地形起伏大,平地少。 5.单一 6.新技术上升 7.供过于求8.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 问题磁场 (2)①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的衰退,既受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也有其内部的原因。从内部原因来看,东北部工业区出现了资源衰减、设备老化、污染严重等问题,许多传统工业外迁,新兴企业不愿来此落户,导致区域经济衰退。 ②处于衰退阶段的区域,原来的发展优势基本消失,其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_公开课教案-《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及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理解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技能目标: 1.让学生学会据图表等资料认识区域特征; 2.学会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情感目标: 1.通过以鲁尔区为例,让学生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因为本节的中心内容是如何处理好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这里面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鲁尔区这个曾经以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为起点的工业区,在谋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采取的各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难点: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难在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去理解这个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为何曾经“辉煌”,又步入“衰退”。 三、教材分析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为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四节。第一章介绍了有关区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采取案例式编写,列举不同地区区域发展的方向、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本节内容以世界著名的鲁尔工业区为例,分析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资源开发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具有普遍性的难题,鲁尔区在这个个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令世界瞩目,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对于面临同样挑战的传统工业区是非常具有现实价值的。 四、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对区位分析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有所了解,希望能学有所用。 教法分析:根据新课改的理念,本课采用自主学习法、问题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设计。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与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课堂学习气氛浓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材、教辅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阅读:中国长子辽中南工业区的衰退 思考:假如你是辽宁省省长,你将会怎样打破这个困局? (通过让学生尝试当省长转换角色,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学习兴趣。) 世界上像辽中南这样的传统工业区有很多,早期借助优越的原生资源发展起来的,但后期出现一些问题,慢慢经济效益变差。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德国鲁尔区的辉煌与衰退,旨在为咱们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经验。 (二)讲授新课 1.鲁尔区辉煌的区位分析 这个知识点为本节难点之一,为了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及强化记忆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 活动一:参考幻灯片“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并结合教材P57有关图文资料,分析鲁尔区优越的区位。 (“温故知新”,复习运用旧知识——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解决新问题——分析鲁尔区优越的区位,进一步提高学生工业区位分析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课文提炼知识要点能力。) 活动二:与周围同学交流“鲁尔区优越的区位分析结果”。 (“三人行必有我师”,通过交流结果,取长补短,同时让分析得好的同学

2020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课后习题: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05后限时训练@) 巩固学习成果一、选择题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 炭资源使它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 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强省。据此回答1〜2题。 1.与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缺乏的条件是() A.劳动力和市场 B .政府支持和铁矿石 C.水资源与交通 D.煤炭资源和发达的农业 2.为尽快使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①增加原煤的生产量,提高经济效益②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次产业发展③ 增 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④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第1题,与鲁尔区相比,山西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少,水资源不足; 地处黄土高原区,沟壑纵横,交通不便,故选C项。第2题,根据鲁尔区整治 经验,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的措施应该是:压缩煤炭企业数量;大力发展新兴产 业;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答案:1.C 2.B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辽中南工业区钢铁工业、机械制造工业的优势区位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丰富的煤铁资源 B.便利的水陆交通 C.资源型缺水严重 D.良好的农业基础 4.借鉴鲁尔区综合整治的经验,辽中南工业区发展经济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B.治理环境污染,改善投资环境 C.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为企业培养人才 D.以重工业为主,发展高耗能产业解析:第3题,本区有辽河等河流,不属于资源型缺水。第4题,本区是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不能再以重工业为主,发展高耗能产业。 答案:3.C 4.D 读图,完成5〜6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4讲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配套试题 中图版必修3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第4讲德国鲁尔区的探 索配套试题中图版必修3 一、选择题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但在5年前,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完成1~2题。 1.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 A.食品工业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D.高新技术工业 2.近年来,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B.增大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C.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D.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解析第1题,该地能源丰富,资源开发初期适合发展动力导向型工业。第2题,该模式扩大了生产规模,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减轻了大气污染,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 答案 1.B 2.D 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3~4题。

3.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 )。 A.夏季高温多雨B.城市化水平高 C.水资源丰富D.重化工业基地 4.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 )。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C.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D.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解析第3题,右图中所示为德国鲁尔工业区,为重工业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水土流失较轻,城市化水平高;左图所示为山西省,城市化水平不高;两地均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重化工业均为主要工业部门之一。第4题,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为山西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不适用于德国鲁尔区;建设水运网,对河道较少的山西不适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但不能根本解决环境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适用于老工业区的改造,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两地共同的措施。 答案 3.D 4.B 一般经济理论认为,一个地区资源越丰富,其经济发展速度应该越快。但是,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由于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资源富集区域出现了产业结构扭曲、资源环境状况恶化等问题。有学者将此总结为资源诅咒假说。下图为中国能源资源诅咒分区示意图,据此和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资源诅咒高危区 ( )。 A.生态环境恶劣,风沙活动强烈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学案湘教版必修3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学案湘教版必修3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鲁尔区的位置及区位图,描述鲁尔区兴起的优势区位条件。2。联系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衰落现象,从内因、外因归纳鲁尔区衰退的原因,并说明鲁尔区衰退的表现。3。结合图文材料,归纳鲁尔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 一、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1.主要的工业部门: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和化工等。 2.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 区位因素区位分析 资源①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 ②离法国东北部的铁矿较近; ③河流众多,水源丰富 交通①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水陆交通便利; ②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网; ③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联成水运网 市场德国以及西欧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思考流经德国鲁尔区的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为鲁尔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答案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都可以通航,不但为鲁尔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廉价的水运条件,而且为耗水量大的重工业提供了充沛的水源。 二、鲁尔区的衰退 1.产业结构单一,以重工业为主。

2.煤炭危机⎩⎨⎧ 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新技术炼钢,使煤炭 需求量明显下降 煤炭开挖深度增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使鲁尔 区煤价缺乏市场竞争力 3.钢铁危机:钢材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的状况。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思考 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曾是我国最大的老工业基地,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东北三省一再丧失机遇,患上了严重“市场不适应症”,工业生产曾一度步履维艰,效益严重下滑,被称为“东北现象”。根据鲁尔区的问题推测,“东北现象”可能指什么? 答案 资源枯竭,主导产业衰落,经济发展缓慢,失业率上升;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等。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1.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 (1)改造传统工业。 (2)发展新兴产业。 (3)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2.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 3.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 4.大力开展环境保护。 判断 1.建坑口电站有利于改善能源产地和消费地的大气环境。( ×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五)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含解析)中图版-中图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五)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一、选择题 (2019·福州质检)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纳米材料,能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近年来,京津冀地区成立石墨烯产业发展联盟(如图所示),统筹三地资源,推动“产学研”协调发展。我国亦将石墨烯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回答1~3题。 1.京津冀地区发展成为我国石墨烯产业智力核心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①销售市场广阔②加工成本低③科技水平发达④国家政策倾斜 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京津冀石墨烯产业发展联盟的成立,大力促进该产业的( ) A.市场拓展B.产量提高 C.技术创新D.空间集聚 3.作为传统工业大省的河北,与京津加强石墨烯产业合作的主要目的是( ) A.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B.推动新型城市化进程 C.拓展劳动力就业途径D.加强区域内外联系 解析:1.D 2.C 3.A 第1题,京津冀地区发展成为我国石墨烯产业智力核心,智力核心应是科技人才集中的区域,优势区位条件有科技水平发达,③对。我国将此产品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说明有国家政策倾斜,④对。销售市场广阔,不是成为智力核心的优势,①错。高科技产品的加工成本较高,②错。第2题,京津冀石墨烯产业发展联盟的成立,便于科技人才的集聚,大力促进该产业的技术创新,C对。石墨烯产业智力核心以产品研发为主,市场拓展、产量提高、空间集聚不是联盟成立的主要作用,A、B、D错。第3题,作为传统工业大省的河北,与京津加强石墨烯产业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A对。推动城市化进程、拓展劳动力就业途径、加强区域内外联系不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B、C、D错。 大庆油田的发现,结束了中国的油荒历史,也让大庆成为中国工业史上最知名的地点之

2019年精选中图版地理必修3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练习题六十五

2019年精选中图版地理必修3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练习题六十五 第1题【单选题】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某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筑产业链,推进产业良性循环、良性发展,实现产业循环升级。下图为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效益最大化原则 下列关于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 B、减轻了环境污染 C、提高了经济效益 D、生产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

【答案】:无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目前,上海正大力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有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生物的出现 B、水体的运动 C、煤炭的形成 D、火山的喷发 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 A、常规能源缺乏,能源需求量大 B、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的原因,错误的是( ) A、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B、生产结构十分复杂 C、世界性钢铁过剩 D、环境污染严重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其中原因有( )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 B、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难以发挥出优势 C、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不足 D、结构单一,生产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不高 【答案】: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全国通用版)训练题: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 10.4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Word版含解析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2017年4月21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支持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通知》,确定全国12个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较大、工作成果突出,在全国具有一定示范效应的城市(经济区)建设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曾经80%的经济依靠汽车产业的汽车之城——美国底特律的破产,是资源型城市发展历程的典型代表。读底特律市所在区域示意图。完成1、2题。 1.底特律汽车产业发展壮大的有利条件有( ) ①地处五大湖地区,靠近太平洋,水陆交通便利 ②附近煤铁资源丰富,钢铁工业发达 ③相关产业集聚,提升竞争力 ④劳动力廉价,素质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我国资源型城市容易面临与底特律相似的困境最主要是 ( ) A.资源趋于枯竭 B.生态环境破坏

C.过度依赖单一产业发展 D.土地、劳动力价格上升 【解析】1选B,2选C。第1题,五大湖地区离大西洋更近,①不正确;五大湖附近煤铁资源丰富,钢铁工业发达,为汽车制造提供大量钢材,②正确;汽车产业零部件众多,工业联系广泛,要求企业之间密切协作,③正确;汽车制造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与劳动力廉价关系不大,④不正确。第2题,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困境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都有,但和底特律最相似的是过度依赖单一产业发展。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易出现的错误 (1)不能根据“曾经80%的经济依靠汽车产业”,判断产业结构单一。 (2)忽视描述中的个别点,以偏概全。如“地处五大湖地区,靠近太平洋,水陆交通便利”,易忽视“靠近太平洋”隐含的错误。 (3)不能正确决断众多因素中的主次地位。如“相似的困境最主要是”。 (2018·柳州模拟)山西省是我国煤炭资源生产的大省。下图为山西省1985~2002年能源调出结构变化图,据图回答3、4题。 3.1990年至2002年,山西煤炭调出量增加缓慢,主要原因可能是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课时练习含解析3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15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焦作在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除原煤外,铝土、耐火黏土等矿产丰富.另外,其交通便利,山川秀美,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云台山等旅游胜地,农业基础良好,粮食产量高。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下列与焦作市目前的工业地域类型最接近的是 () A.意大利的新工业区 B。德国的鲁尔区 C.美国的“硅谷” D。北京中关村 2.下列关于焦作市的发展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发展炼铝工业 B。由煤炭工业向电力、热电联营、铝电联营转变 C.形成以石化工业为主导,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 D。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业

【解析】1选B,2选C。第1题,河南焦作工业的发展主要是煤炭资源丰富,以传统工业为主。世界工业区中德国鲁尔区的兴起是因为丰富的煤炭资源。第2题,传统工业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①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改造或淘汰无增长潜力的产业部门、大力发展新兴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②治理污染,改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③加强交通建设;④加大科研投入。焦作煤炭资源丰富,而石油资源缺乏,不适合以石化工业为主导. 读我国某省区示意图,回答3、4题。 3。该省区成为我国能源基地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是()①交通运输便利②农业基础好 ③能源资源丰富④劳动力素质高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4.该省区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提高能源外运能力②尽量减少能源加工转化 ③加速产业结构调整④加强能源综合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3选B,4选C。第3题,该省区为内蒙古自治区,煤炭等资源丰富、交通比较便捷,是其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第4题,该省区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可以通过增大能源外运量,精加工、深加工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等措施来实现。 (2020·安庆高二检测)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近年来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居住区,发展工业旅游。据此完成5~7题。 5.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人口锐减 B.资源耗竭 C.产业升级 D.生态恶化 6。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 () A.改善生态环境 B.优化交通布局 C.发展旅游产业D。促进商业发展 7.下列城市中,最适合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的是() A.甘肃玉门B。福建厦门 C.辽宁鞍山 D.湖北武汉 【解析】5选B,6选A,7选C.第5题,结合材料“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因此该地是由于矿产资源枯竭最终导致该地区工业设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