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案例梳理

国内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案例梳理

国内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案例梳理

黄婉婵

【期刊名称】《广西城镇建设》

【年(卷),期】2016(000)007

【总页数】15页(P56-70)

【作者】黄婉婵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地下综合管廊发源于19世纪的欧洲,迄今已有180余年的发展历史。经过百年来的探索、研究、改良和实践,其技术水平已完全成熟,成为国外发达城市市政建设管理现代化的象征,是现代城市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刊曾专门介绍过巴黎、伦敦、东京、慕尼黑这几个城市的地下管道工程(见2012年第8期专题“下水道的哲学”之《下水道:现在城市的文明革命》)。这些城市的发展史已经证明,要真正跻身“世界都市”之列,除了地上的光鲜繁荣外,埋藏在底下的不为人见,却时时刻刻为都市排忧解难的地下管道系统,才标志着城市真正的实力、潜力和包容力。

与发达国家与地区相比,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起步晚,1958年才在北京天安门附近铺设第一条地下管廊,20年之后才有第二条管廊问世,而真正的起步时间是

在1994年开发上海浦东新区时在张杨路修建的全长11.13千米地下管廊。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进入2014年之后地下综合管廊政策密集出台并不断加码、细化,目前我国主要一线城市均已开建城市地下综合

管廊,技术也日臻成熟。下面来梳理国内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情况。

1958年,北京在天安门广场进行大规模改造时就建设了城市综合管廊。该管廊宽

4米,高3米、埋深7~8米、长1076米,敷设热力、电力、电信管线,并预留

了自来水管的位置,成为我国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的起点。至1977年在修建毛主席纪念馆时,又建造了相同断面的综合管廊,长约500米。

1994年,改革开放的上海浦东新区为了规划建设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新城,规

划建设了一条大规模、长距离的综合管廊,号称“中华第一沟”(浦东张杨路共同沟)。

该综合管廊属于支线型,布置在张杨路两侧的人行道下,宽5.9米,高2.6米,双孔各长5.6千米,总长度11.125千米,共收容了给水、电力、信息与煤气等4种城市管线。管廊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断面形状为矩形,由燃气室和电力室两部分组成。还配置了相当齐全的安全配套设施,建成了中央计算机数据采集与显示系统。其投资达3个亿,于1994年土建竣工,2001年配套全部结束。它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各省市提供了综合管廊试点样本。

2002年,广东省在制定广州大学城规划时,确立了大学城(小谷围岛)综合管廊专项规划。该综合管廊是广东省第一条综合管廊,与大学城建设紧密相关,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布线的方式。

管廊建在小谷围岛中环路中央隔离绿化带的地下,沿中华路呈环状结构布局。全长约18千米,主干管长约10千米,高2.8米、宽7米、断面面积19.6平方米,分隔成上水舱、电力电缆舱和通信缆舱3个舱,敷设了自来水、中水、热水、电力、通信共3大类5种管线,预留部分管孔以备发展所需。项目于2002年下半年开

工建设,2004年上半年建成,总投资约6.7亿元。

中关村西区地下综合管廊建于2006年,结合地下环形车道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管廊总建筑面积95050平方米,其中环形汽车通道及连

接通道为29865平方米,支管廊层为39972平方米,主管廊层为25253平方米。整个地下空间的开发集商业、餐饮、娱乐、健身、地下停车库于一体,不仅在地理位置上成为西区的交通枢纽,同时在配套服务设施上也把整个西区有机地连接成一体。

地下综合管廊主管廊电力、电信、给水、天然气和热力各占一个小室,主管廊全长约1500米,各小室宽度如下:天然气2.5米、电信2.5米、电力2米、上水2.8米、热力2.2米,各小室结构净高2.25米。支管廊标准断面为:电力1.2米、上

水与热力2.0米,天然气1.2米,电信1.2米,支管廊之间有长度不等的空间可作为停车库和商业用。地下环形车道的通道建筑净宽7.7米,结构净高3.4米。

珠海横琴新区环岛综合管廊建于2010年,2012年开始运营。珠海市推动横琴新

区开发,建设了全长33.4千米的环岛综合管廊,形成“日”字形环状管廊系统。

断面高3.2米,宽8.3米,断面面积26.56平方米,分水信舱、中水能源垃圾舱和电力舱3个舱室,敷设给水、通信、中水、集中供冷、垃圾收集、电力等4大类

6种管线,不但能满足近期的需求,还为将来几十年的发展扩容预留足够的位置。管廊内设通风、排水、消防、监控等系统,由控制中心集中控制,通过在线网络对重点区域实行实时监控,及时掌握管廊情况。通过电脑上的显示、记载,各种信息和数据随时可以调取查阅,实现全智能化运行。

横琴地下综合管廊的建成既避免了“拉链路”,又消灭了“蜘蛛网”,为建设宜居城市、智慧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持和成功范本,并在当时创下多项国内之最。

目前,横琴已成立珠海大横琴城市公共资源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专门负责横琴新区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营管理,积极探索借鉴国外经验,采取收费模式,按部就班地做好管廊的日常管理维护,实现良性运作和稳定运营。

横琴地下管廊工程投资高达20亿元,但是采取地下综合管廊的方式总计为全岛节约土地达40多万平方米,结合当前横琴的综合地价及城市容积率,管廊产生的直

接经济效益超过80亿元,已远高于先期的资金投入。

白银市是全国首批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之一。

白银市地下综合管廊系统,采用“1+1+2+3+L”的布局形式,其含义为:

管廊总体布置为“主环控中心,支线连组团”。由北环路、银山路、振兴大道、诚信大道形成“口”字形环绕主城区组成干线,支线综合管廊根据城市功能需要敷设,规划建设综合管廊共62千米,第一期建设26千米,投资22亿元。

结合本地地质及规划管廊容纳管线种类、规格、数量、安装要求,基本上沿规划道路或配合现状道路拓宽敷设管廊,施工以明挖为主。因此综合管廊的断面形式采用3~4舱的矩形断面(燃气单独成舱),断面尺寸宽8.2~15.7米,高3.8~4.3米。除管道主体外,白银地下综合管廊还配备疏散逃生系统、消防系统、通风系统、供电系统、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视频监控及安防系统、有害气体及环境监测系统、电力监控系统、排水系统、标识系统。

在南环路北侧与滨河东路东侧交汇处,设置1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控制中心,

控制中心兼做消防控制室与值班室。另外设置专用变电所,供电半径不大于1000米。

地下综合管廊内除了各种水管之外,还容纳了大量电力电缆和通信电缆,虽然这些电缆多为阻燃电缆,但为防止和扑灭地下综合管廊内发生的火灾,仍需在沟内设置必要的消防设施,除按间距20米设置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外,电力、管线舱还设置超细干粉无管网淹没式灭火设备。无管网的超细干粉灭火设备有效避免了水喷雾自动灭火系统需配套泵房、管网、喷头,占用管廊宝贵空间且日常保压耗能等缺点,更适用于地下综合管廊的需求。

总体来看,国内目前已建综合管廊的规模尚小,与西方发达国家中的规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也意味着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潜在的市场规模还很大,一旦时机成熟,综合管廊就会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另外在综合管廊的使用功能上,国外对如

何满足城市各类管线的集中敷设技术研究已经很成熟,而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城市综合管廊是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与发展方式的重要拐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工程,是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利用的重要方式,也是保障城市运行安全的重要途径,更是现阶段建设“美丽中国”的迫切需要。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发展水平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综合管廊建设必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我们必须谨记,真正意义的城市现代化不是表面的、肤浅的现代化,而是将任何一个细节都考虑进去,让城市更加适于人居的现代化。

■ CitY SitE

盾构法综合管廊建设案例

盾构法综合管廊建设案例 以盾构法综合管廊建设案例为题,列举以下10个案例。 1. 上海市综合管廊工程 上海市综合管廊工程是我国首个采用盾构法建设的综合管廊工程。该工程总长约50公里,主要用于集中管线布置、地下公用设施的统一管理和维护。盾构法的应用使得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损害小,施工速度快,大大缩短了工期。 2. 北京市通州区综合管廊工程 北京市通州区综合管廊工程是为了解决城市地下管线混乱、隐蔽工程维护困难等问题而建设的。该工程采用盾构法施工,总长约40公里。通过工程建设,有效整合了城市地下各类管线,提高了市政设施的统一管理水平。 3. 广州市综合管廊工程 广州市综合管廊工程是广州市政府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项目之一。该工程采用盾构法施工,总长约60公里。通过建设综合管廊,整合了城市地下的电力、通信、燃气、自来水等各类管线,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杭州市综合管廊工程 杭州市综合管廊工程是为了解决城市地下管线混乱、维护难题而建设的。该工程采用盾构法施工,总长约30公里。通过建设综合管

高了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效率。 5. 成都市综合管廊工程 成都市综合管廊工程是为了解决城市地下管线混乱、维护难题而建设的。该工程采用盾构法施工,总长约40公里。通过建设综合管廊,有效整合了城市地下的电力、通信、燃气、自来水等各类管线,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 南京市综合管廊工程 南京市综合管廊工程是为了解决城市地下管线混乱、维护难题而建设的。该工程采用盾构法施工,总长约50公里。通过建设综合管廊,有效整合了城市地下的电力、通信、燃气、自来水等各类管线,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效率。 7. 武汉市综合管廊工程 武汉市综合管廊工程是为了解决城市地下管线混乱、维护难题而建设的。该工程采用盾构法施工,总长约60公里。通过建设综合管廊,整合了城市地下的电力、通信、燃气、自来水等各类管线,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8. 上海市宝山区综合管廊工程 上海市宝山区综合管廊工程是为了解决城市地下管线混乱、维护难题而建设的。该工程采用盾构法施工,总长约30公里。通过建设

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地下综合管廊作为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不仅能够解决城市地下管线“鱼龙混杂、乱象 丛生”的问题,还可以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率,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然而,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发展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从建设现状、存在问题 和应对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主要分为两种方式:地下综合管廊独立建设和与地铁、道路等 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其中,地下综合管廊独立建设的方式逐渐得到广泛认可,各地纷纷开 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如广州市的天河综合管廊、武汉市的黄鹤综合管廊等。我国地铁建 设规模日益扩大,地铁与地下综合管廊的配套建设也得到迅速推进。 二、存在问题 在建设过程中,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技术标准和规范缺乏统一性。目前,各地编制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技术规范存在 差异,使得各地建设难以协调配合,严重阻碍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发展。 2. 建设投资较大。地下综合管廊需考虑管线的敷设、通风、照明、安全等问题,建 设成本较高。目前,地下综合管廊的多数资金来源依赖于地方政府财政,难以自我平衡。 3. 缺乏专业化建设队伍。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需要多个领域的专业技术支持,如土建、电气、通风、消防等,目前缺乏一支完整的建设队伍。 三、应对措施 要加快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解决存在的问题,有必要采用以下措施: 1. 完善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是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发展 的重要基础。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层次的规范体系,并在建设过程中加强标准 规范的执行。 2. 推广PPP模式。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投资较大,政府单一财力难以承担。适时推广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其中,分担建设投资,降低政府财政压力。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综述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综述 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是提高城市运转效率的前提。传统的市政公用管线的直埋敷设方法必须反复开挖路面进行施工,严重影响城市的交通与市容,干扰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早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法国、日本等国的城市为合理充分地使用地下空间,先后采用了综合管沟。国内综合管廊建设,已经历从国外引进、局部示范、标准制定、共建认识,发展到了全国性的试点与推广,其建设意义从广义的“管线改革”、“民生工程”发展到了“物有所值定量分析”,认识越来越深刻、意义越来越凸显。综合管廊是服务市政管线的设有专门的出入口、投料口等,配套环境、安全、监测、控制系统的一种市政综合管线工程。具体涉及:工艺、结构、通风、消防、排水、电气、自控、通讯、建筑、管线等。 1、什么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所谓共同沟,就是"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是指即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市政、电力、通讯、燃气、给排水等设置于道路下,用于容纳两种以上公用、市政管线的构造物及其附属设备(又称共同沟或综合管廊,同时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以及通风、防火、监测等多种系统。它可以把分散独立埋设在地下的电力、电信、热力、给水、中水、燃气等各种地下管线部分或全部汇集到一条共同的地下管廊里,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共同维护、集中管理。

图 一城市地下管线改造前后对比示意图 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分类

▇干线综合管廊: 用于容纳城市主干工程管线,采用独立分舱方式建设的的综合管廊。主要功能为连接输送原站与支线综合管廊,一般不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容纳的主要为城市主干工程管线。一般设置在机动车道或道路中央下方。结构断面尺寸大、覆土深、系统稳定、输送量大、安全度高、管理运营较复杂。可直接供应至使用稳定的大型用户。 图二城市地下干线综合管廊示意图 ▇支线综合管廊: 用于容纳城市配给工程管线,采用单舱或双舱建设的的综合管廊。主要功能是将各种管线从干线综合管廊分配、输送至各直接用户。容纳的主要为城市配给工程管线。多设置在人行道下,一般布置于道路左右两侧。有效断面较小、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设备为常用定型设备,一般不直接服务于大型用户。

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规划建设的各类地下综合管线(如 供水、排水、燃气、通信、电力等)整合集中,一体化地规划、建设、运 营和管理的地下空间通道系统。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地下综合管 线的交叉、重复和混乱的问题,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整体性和科学性, 对于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国内 外出现了大量城市地下综合管线的交叉和冲突问题,传统地下管线的维护 和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各国纷纷开始探索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可行 性和优势。 在国内,广州市是我国最早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城市之一、1993年,广州市开始建设中国第一个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该项目连通了城市的 供水、排水、通信、燃气和电力等管线,并将其整合管理,取得了显著的 效益。随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相继推出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的探索。 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和人口的逐渐增加,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成 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国内各城市纷纷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截至 目前,我国已建成的地下综合管廊超过200个,涵盖了供水、排水、供气、供热、供电、通信等多个领域,成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其中,北京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果,通过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使得城市地下管线实现了统一管理,管线的敷设和维护更加方便快捷。 国外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开 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国家之一、1988年,日本在东京市成立了地下综

合管廊公司,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此后,东京市不断扩大地下综合管廊的规模和范围,有效地解决了城市管线的问题。美国、法国、韩国等国家也纷纷在一些大城市开展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 然而,目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还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首先,地下空间有限,地下综合管廊容量有限,建设难度大。其次,各类管理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仍然存在问题,管廊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难以达到真正的一体化。再次,地下综合管廊的维护和修复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和管理手段。 综上所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一种有效解决城市管线交叉和混乱问题的方式,对于城市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内外的探索和实践中,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发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因地制宜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以人民路(福龙路-龙观路)改造工程综合管廊优化设计为例

因地制宜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以人民 路(福龙路 -龙观路)改造工程综合管 廊优化设计为例 摘要: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目的是尽量避免道路机动车道下的直埋管线,增 强管线运维可靠性,减少道路开挖。为增强管廊的经济合理性,应合理减少管廊 埋深、过路管线、附属设施,条件许可时应采用干缆(支)分离形式,尽量避免 出现干支混合型管廊,降低工程施工与交通疏解难度,方便运维。下面以人民路(福龙路-龙观路)改造工程综合管廊优化设计为例,探讨管廊因地制宜建设。 关键词:综合管廊;因地制宜;干缆分离 引言 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各类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对解 决反复开挖路面、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和运转效率,提 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管廊建设不仅可以逐步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同时可集约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 升城市服务品质,满足民生之需,提高人民幸福感;同时可以带动有效投资、增 加公共产品供给,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管廊作为有别于架空和直埋之外的第三种管线敷设方式,通过地下立体敷设,既能解决架空管线导致的城市景观影响和直埋管位不够的问题,又可以提高管线 的安全性,还能为管线的检修或者扩容改造等运行维护作业提供物理空间,减少 道路开挖。管廊规划建设分为“干支缆”三级体系,管廊建设初期,国家大力推 行干支线管廊建设及管线全面入廊,管廊建设追求大而全导致投资巨大。随着探 索实践的深入,建设原则转为因地制宜,注重投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管廊类型 和入廊管线的选择更实事求是。

1.工程概况 人民路(福龙路-龙观路)改造工程南起福龙路,北至龙观路,沿途从南至 北依次与新区大道、腾龙路、民塘路、布龙路、龙胜路、工业路、建设路、和平路、宝华路及公园路等道路相交,人民路道路全长5.27km。其中布龙路至工业路 段设计有综合管廊,长约1.01km。 2.原管廊设计方案 2.1方案设计 本次管廊设计路段为人民路(布龙路-工业路),道路红线现状宽32m,改造 后52m,管廊布置在道路东侧机动车道下。管廊全长1.01km,断面尺寸长10.7m,宽4.1m。入廊管线包括DN600给水管,DN800污水管、4回110kV电力电缆、24 回10kV电力电缆、48孔通信及DN400中压燃气管等。 图1 人民路管廊横断面 2.2存在问题 (1)投资额较大 1)原方案污水管采取入廊方式,导致管廊整体宽度及管廊埋深偏大,管廊 主体工程量、基坑支护量及土石方量较大,投资较大。 2)原方案燃气舱净尺寸为1.8×3m,仅布置一根DN400燃气管及一根预留燃 气管,导致管廊整体工程量偏大,投资较大。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汇总

厦门市政管廊公司昨揭牌,将统一建设管理全市地下管廊 2015-01-19 07:10:46来源: 台海网(厦门) 台海网(微博)1月1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陈思亲通讯员李力)电力管坏了,不用再破路修补;供水管坏了,也不用再对路面“开刀”。昨天,厦门市政集团下属的厦门市政管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这也意味着,今后,全市的地下综合管廊将由专门的管廊公司进行统一建设和经营管理。 与此同时,厦门还将再建将近100公里的城市综合管廊,并于今年申报全国综合管廊试点城市,进一步消除城市“拉链路”,不再频繁对城市道路进行“开膛破肚”。 成立公司统一建设管理综合管廊 注册资金500万元,厦门市政管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昨日正式揭牌。导报记者获悉,作为厦门市政集团大家庭的新成员之一,管廊公司将负责今后全市综合管廊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经营管理,成为地下共同管沟“大管家”。 这也意味着,厦门今后新建的地下市政综合管廊,将统一规划和设计,其施工和维护也将由管廊公司负责。市政部门相关人士介绍,在此前,这项工作都是分开进行,只要一根管道破损,就要由不同的管理单位开挖路面维修。管廊公司成立后,不管什么片区,只要是被纳入综合管廊的地下管网,包括电力、通信、有线电视、给水、污水、雨水等,都将统一管理。 市政人士说,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减少路面开挖的频率,还可降低管道维护成本及对道路通行效率和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可节约大量地下空间。比如,湖边水库片区综合管廊建成后,原高压架空线11KV和22KV缆化进入综合管廊,省下了约22万平方米的土地可供开发。 管廊建设综合管廊总长将近200公里 厦门究竟有多少管线被纳入地下综合管廊?导报记者从市政集团获悉,BRT沿线厦禾路、莲前路、云顶中路是最早建设综合管廊的路段,加上后来新建的湖边水库和集美新城核心区管廊,截至现在,全市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48公里综合管廊。同时,管廊公司目前已对BRT沿线、湖边水库片区、集美新城核心区进行运营和维护管理,已纳入综合管廊的各类市政管线达50.17公里。这也就是说,现在已经投用的综合管廊长达98.17公里。 与此同时,根据市政府加快推进全市综合管廊建设要求,今后旧城改造及新城建设等道路,要全面施行综合管廊,并由管廊公司建设管理。为此,厦门的地下综合管廊规模还在不停扩大,目前,全市在建的综合管廊53.79公里,正在办理工程前期阶段的综合管廊约40公里。算上已经投用的综合管廊,厦门未来综合管廊的长度将超过190公里。 此外,市财政投入的资金将作为财政注入资本金,并根据综合管廊实际建设情况对建设资金进行相应的补贴。 申报试点重点建设三大片区的项目 除了进一步扩大厦门综合管廊规模外,导报记者还获悉,管廊公司将于今年启动申报2015年中央财政支持的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 市政集团人士介绍,根据日前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获得地下综合管廊试点的城市,将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3年,直辖市每年5亿元,省会城市每年4亿元,其他城市每年3亿元。 据了解,接下来,管廊公司将根据厦门综合管廊建设规划,重点建设大嶝新机场片区、翔安南部新城片区、马銮湾片区的综合管廊项目,同时理顺目前全市综合管廊投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做好综合管廊的投融资工作。 揭秘

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关注:地下管廊. 背景理论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文/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 一、国外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在城市中建设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概念,起源于十九世纪的欧洲,首先出现在法国。自从1833的巴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条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系统后,至今已经有近182年的发展历程。经过百年来的探索、研究、改良和实践,其技术水平已完全成熟,并在国外的许多城市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已成为了国外发达城市市政建设管理的现代化象征,也已经成为了城市公共管理的一部分。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国外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法国 法国由于1832年发生了霍乱,当时研究发现城市的公共卫生系统建设对于抑制流行病的 发生与传播至关重要,于是在第二年,巴黎市着手规划市区下水道系统网络,并在管道中收容自来水(包括饮用水及清洗用的两类自来水)、电信电缆、压缩空气管及交通信号电缆等五种管线,这是历史上最早规划建设的综合管廊型式。 近代以来,巴黎市逐步推动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在19世纪60年代末,为配合巴黎市副中心的开发,规划了完整的综合管廊系统,收容自来水、电力、电信、冷热水管及集尘配管等,并且为适应现代城市管线的种类多和敷设要求高等特点,而把综合管廊的断面修改成了矩形形式。迄今为止,巴黎市区及郊区的综合管廊总长已达2100公里,堪称世界城市里程之 12 Smart City 首。法国已制定了在所有有条件的大城市中建设综合管廊的长远规划,为综合管廊在全世界的推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德国

1893年,原德国在前西德汉堡市的Kaiser-Wilheim街,两侧人行道下方兴建450米的综合管廊收容暖气管、自来水管、电力、电信缆线及煤气管,但不含下水道。在德国第一条综合管廊兴建完成后发生了使用上的困扰,自来水管破裂使综合管廊内积水,当时因设计不佳,热水管的绝缘材料,使用后无法全面更换。沿街建筑物的配管需要以及横越管路的设置仍发生常挖马路的情况,同时因沿街用户的增加,规划断面未预估日后的需求容量,而使原兴建的综合管廊断面空间不足,为了新增用户,不得不在原共同沟外之道路地面下再增设直埋管线,尽管有这些缺失,但在当时评价仍很高,所以1959年又在布白鲁他市兴建了300米的综合管廊用以收容瓦斯管和自来水管。1964年前东德的苏尔市(Suhl)及哈利市(Halle)开始兴建综合管廊的实验计划,至1970年共完成15公里以上的综合管廊并开始营运,同时也拟定在全国推广综合管廊的网络系统计划。前东德共收容的管线包括雨水管、污水管、饮用水管、热水管、工业用水干管、电力、电缆、通讯电缆、路灯用电缆及瓦斯管等。 西班牙 西班牙在1933年开始计划建设综合管廊, 关注:地下管廊. 背景理论1953年马德里市首先开始进行综合管廊的规划与建设,当时称为服务综合管廊计划,而后演变成目前广泛使用的综合管廊管道系统。经市政府官员调查结果发现,建设综合管廊的道路,路面开挖的次数大幅减少,路面塌陷与交通阻塞的现象也得以消除,道路寿命也比其他道路显著延长,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于是,综合管廊逐步得以推广。 美国 美国自1960年起,即开始了综合管廊的研究,在当时看来,传统的直埋管线和架空缆线所能占用的土地日益减少而且成本愈来愈高,随着管线种类的日益增多,因道路开挖而影响城市交通,破坏城市景观。研究结果认为,从技术上、管理上、城市发展上、社会成本上看,建设综合管廊都是可行且必要的。1970年,美国在White Plains市中心建设综合管廊,其它如大学校园内,军事机关或为特别目的而建设,但均不成系统网络,除了煤气管外,几乎所有管线均收容在综合管廊内。此外,美国具代表性的还有纽约市从束河下穿越并连接Astoria和Hell Gate Generatio Plants的隧道,该隧道长约1554米,收容有345KV输配电力缆线、电信缆线、污水管和自来水干线,而阿拉斯加的Fairbanks和Nome建设的综合管廊系统,是为防止自来水和污水受到冰冻,Faizhanks系统长约有六个廊区,而Nome系统是唯一将整个城市市区的供水和污水系统纳入综 Smart City 13 关注:地下管廊. 背景理论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指导手册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指导手册 一、概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已成为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问题的重要途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地下空间利用方式,具有很高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活效益,因此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推广。 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意义 1.解决城市地下空间利用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已成为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问题的重要途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解决各种管线的交叉、纵横交错等问题。 2.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效率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将各类管线整合到一个空间之中,大大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效率,减少了城市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和占用地面资源。 3.改善城市环境 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不仅减少了地表的管线敷设和水泥路面的拆卸,

还可以统一排水和污水处理,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掏空和地面沉 降等问题,改善了城市的环境。 4.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 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可以将地下的各类管线整合到一个空间之中,统 一进行管理和维护,减少了管线之间的影响和冲突,提高了城市基础 设施的安全性。 三、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主要内容 1.规划设计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应当根据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城市地下空 间的利用要求,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包括管廊的布局、结构、安全 等方面的设计。 2.施工工艺 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应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技术,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包括施工原则、施工方法、施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3.设备材料 地下综合管廊的设备和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具有良好的 耐久性和安全性。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基坑围护方案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基坑围护方案 摘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保障城市各类工程管线正常运行的生命线工程。 基坑工程作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个管廊工程的施工安 全和施工进度。本文重点介绍了几种目前常用的基坑围护结构型式,包括放坡开挖、钢板桩、型钢水泥土搅拌墙、灌注桩和地下连续墙等,并针对每种基坑型式 列举了相应的工程案例。 关键词:综合管廊;基坑围护;放坡开挖;钢板桩;灌注桩;型钢水泥土搅 拌墙;地下连续墙 0 引言 综合管廊是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 设施 [1]。综合管廊在台湾被称作“共同管道”,在日本被称作“共同沟”。综 合管廊将通信管线、电力管线、供热管线、燃气管线和给排水管线等各种市政管 线综合在一起,纳入管廊当中,并且在其沿线设置人员出入口、通风口、吊装口、分变电所、分支口和监测系统等。综合管廊在一定程度上极大方便了城市各类工 程管线的检修和运营维护工作,它是保障城市各类工程管线正常运行的生命线。 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是管廊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综合管廊工程 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而且在整个工程造价中也占有相当大比例。本文依据综 合管廊基坑围护结构工程的不同特点,并且结合不同类型的工程案例,详细介绍 了目前工程中常用的几种基坑围护结构型式。 1基坑围护型式 管廊作为地下结构,其深度可达几米到几十米不等。一般情况下,管廊标准 段顶板覆土厚度考虑到绿化种植、管线避让和管廊抗浮等要素,可取3m左右, 在此基础上加上管廊主体结构深度,埋深一般在10m以内。对于避让障碍物的特 殊段节点,如交叉口,倒虹等,开挖深度可超过10m。管廊的埋置深度是决定管

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地下综 合管廊是将城市各种地下管线有机结合起来,由地下管廊系统进行统一维护和管理的新型 城市基础设施。它不仅能够避免各种管线平行敷设造成的占地问题,使城市地面得到充分 利用,还能够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本文将分析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建设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建设宏伟,进展不平衡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300个城市开展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到2020年,我国地下综合管廊的使用率将达到90% 以上。但是,由于各个城市的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不同,导致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进展不 平衡。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的建设规模和标准相对较高,而一些小城市则对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缺乏重视,建设进展缓慢。 2. 治理难度大,维护成本高 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不仅涉及到各种管线的整个维护和管理,而且还需要保证地下的环 境质量。因此,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难度较大,并且需要进行长期的维护和管理。此外,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投资成本也很高,对于一些小城市和欠发达地区而言,缺乏相应的资金。 3. 基础设施不完善,建设标准不统一 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认识和要求不同,导致各地建设标准不统一。此外,一些城市繁忙的中心城区地下管线众多,难度较大。此外,一些城市在地下综合管 廊建设前,其基础设施并未完善。这些都给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带来了挑战。 1. 改善财政支出,加大扶持力度 由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资金投入较大,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 财政支持。在资金使用效率方面,应该更加注重针对性和高效性,简化审批程序,优化资 金使用结构,提升经济效益,尽快建设起地下综合管廊的相应基础设施。 2. 建立统一标准,优化建设方案 政府需要制定统一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标准,为各地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供基础规划 和指导。在建设方案上,应该注重城市的特定情况,结合城市地下管线的实际情况,采用 优化的设计方案进行建设,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进展和提高建设的质量。 3. 推行PPP模式,促进投资方式多元化

上海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现状及分析

上海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现状及分析 摘要:近年来,各地加大地下市政综合管廊建设,本文阐述了上海市历年来 管廊建设的成功案例,就目前实施的项目进行了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推行中的 难点,列出展望,相关建议供专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上海市综合管廊;市政;现状分析 引言 市政管线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具体是指设置在道路下用于容纳两种及两种 以上公用市政管线,并设有专门的各类管线检修口、吊装口和检测系统的市政管 线隧道。按其功能定位,可以分为干线型综合管廊、支线型综合管廊、缆线型综 合管廊等。 我国早在50年代北京首次修建综合管廊,进入90年代以后,很多城市加快 城市化进程,为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密度、交通密度,减少路面反复开挖、美化 城市环境、增强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开始兴建综合管廊。据资料统计,截至2017 年年底,我国已有225个城市、62个县开工建设市政综合管廊4009公里,总投 资3726亿元,实际完成廊体建设2000公里以上。 1、上海市综合管廊建设的政策支持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地下管线问题,为切实加强地下管线管理,国 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城市地下 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 明确指出:在36个大中型城市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中小城市因地 制宜建设一批综合管廊项目,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具有条件的城市结合新区建设、旧城改造、道路新建,在重要地段和管线密集区建设综合管廊,有序推进地下综 合管廊建设。

上海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2014年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审核通 过了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同济大学主编的《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DGJ08-2017-2014)。2015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本市地下 综合管廊建设若干意见》。2017年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规划国土资源局、 市交通委共同印发《关于本市地下管线纳入地下综合管廊的若干意见》。2021年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中也指出,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统筹规划建设水、电、气、通信等 市政基础设施,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为上海市地下综合 管廊建设提供了政策、技术等方面的依据,为我市地下综合管廊的长远发展提供 了强有力的保障。 2、上海市管廊建设经验 上海的管廊建设始于上世纪70年代,宝钢工业园区建设中借鉴当时国外先 进经验,引入综合管廊,采用日本的建设理念,建造了工业生产专用的综合管廊,长度约为15公里。 1994年浦东新区张杨路地下综合管廊建成,这是国内真正意义上第一条现代化、高水准的地下综合管廊,西起浦东南路,东至金桥路,全长11.125公里, 管廊最宽处5.9米,埋设在道路两侧的人行道下,综合管廊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其断面形状为矩形,分成燃气室和电力室两部分。这是国内首次尝试将易燃易爆 的燃气管容纳在综合管廊中,也是国内第一条建在软土地基上的综合管廊。张杨 路综合管廊的建设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集约化、廊道化的重要标志,在国内引起 强烈反响,为后续城市市政综合管廊的建设不仅在设计上,也在维护运营方面提 供了较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安亭新镇结合当时上海重点发展的“一城九镇”,在嘉定安亭新镇实施了我 国第一条设在新镇居住区的网络化综合管廊,2004年建成,长度约为5.78公里,创造了我国大城市卫星城镇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的“第一”。 2007年在上海世博园区首次使用预制装配技术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这条管廊 长约6公里。结合这条综合管廊建设,本市研究创建技术标准《2010中国上海世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兼顾人防设防的设计重点分析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兼顾人防设防的设计 重点分析 摘要综合管廊兼顾人防建设一个层面的意义是保障城市的有效运转,确保城 市居民的正常所需有所保障,更深远的意义则是在于人民群众安全的保障。从综 合管廊战时功能定位出发,提出综合管廊落实防护要求的原则,明确综合管廊兼 顾人防工程的防护等级,论述综合管廊兼顾人防工程的相关设计细节与建议,对 综合管廊兼顾人防设防的具体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综合管廊人防平战转换 1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防的法律法规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要求,城市的地下交通干线以及其他地 下工程的建设,应当兼顾人民防空需要;对重要的经济目标,有关部门必须采取 有效防护措施,并制定应急抢险抢修方案。作为容纳城市生命线管线的地下空间 构筑物,地下综合管廊落实人防防护要求,是落实人民防空法的重要体现。 根据《人防工程设计行政许可资质管理办法》国家人防办417号文,“人防 工程”是指由主体工程、配套工程及地面附属设备设施用房组成,为保障人防指挥、信息、疏散、掩蔽、储备、救护等需要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 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其他人防防护设施”是指兼顾人 防需要的地下工程和落实人防要求的城市重要基础设施、重要厂矿企业生产设施 的防护部分。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城市生命线工程,属于人民防空法的“重要经济 目标”,其不属于人防工程的范畴,应该属于417号文定义的“其他人防防护设施”。地下综合管廊综合多种管线,包括电力、燃气管线等,且可利用空间狭小,不适合作为人员掩蔽部或疏散通道等其它用途,战时功能宜定位为生命线防护工程,集中于管线防护,维持战时城市运转。 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防的重要意义

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功能的不断扩大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提出了更高要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规划和建 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将对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 的对策。 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 建设规模不足。虽然地下综合管廊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得到了重视,但是由于资金、土地等方面的限制,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规模较小,无法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 2. 建设质量不高。由于建设进度紧张和监管不到位等原因,一些地下综合管廊的建 设质量不高,存在漏水、断裂等问题。这不仅影响到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还给周围 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3. 管廊功能单一。目前我国大部分地下综合管廊只满足了某一类管线的需求,如电力、电信等。缺乏综合管线的整合和协同配套,导致了管廊的空间资源浪费和管理不便。 1. 提高建设规模。政府应加大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加投入,优化资 金使用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要进行市场研究,根据需求预测,合理规划地下综合管 廊的建设规模。 2. 加强质量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监管,强化质量控制。加 强施工过程的监督,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3. 实现综合管线的整合。在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考虑不同类型管 线的整合和协同配套。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提高管廊的综合利用率,最大程度地节约空 间资源。 4. 强化运维管理。地下综合管廊的运维管理应进行科学规划,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加强巡检和维修工作,保持管廊设施的正常运行。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管廊管理的效率 和精准度。 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规模、质量和功能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加大投入、加强质量监管、实现管线整合和强化运维管理等对策,可以进一步提高地下综合管廊的建 设水平,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地下综合管廊行业分析报告:行业现状、前景研究(智研咨询发布)

中国地下综合管廊行业分析报告:行业现状、前景研究(智研咨询发布) 一、地下综合管廊概况 地下管廊(日本称“共同沟”、中国台湾称“共同管道”),就是地下城 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 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在综合管廊实现应用之前,国内传统的地下管网主要为从“线”成“网”形式,给排水/供电/燃气/通讯等市政部门各自为政,通过传 统直埋式敷设方式对管线进行施工,导致市政公共管线规划布置混

乱、管线密集交叉,维护检修困难等问题,造成城市道路“拉链式”施工,资源浪费,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 地下综合管廊与地下管网对比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随着城市发展壮大,各类供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管网日益密布,这些蜘蛛网般的城市“血管”隐身在市民视线之外,如果发生险情就如同城市发生“血栓”,路面开挖就不可避免,这会给城市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从社会效益来看,相较于传统直埋,建设综合不仅能有效保障市政管

道的运行安全,减少城市道路因管道维护产生的翻修,避免大规模交通拥堵,还可将架空电力电缆和高压电缆入廊,充分利用国土资源,积极释放土地资源以建设更多公共设施,从而促进土地价值上升。从经济效益来看,虽然综合管廊的总建设相比直埋管线要高,然而综合管廊建设后使用周期较长,且对入廊管线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而直埋管线在则有较高的运维和漏损成本,综合管廊总体建设和维护成本较直埋管线可降低 2%。 直埋管线与综合管廊对比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情况 综合管廊投资属于市政公用设施行业,近几年,中国地下综合管廊投资完成额逐年下降,其中2020年中国地下综合管廊投资金额为453.57亿元,同比下降18.73%。

北京城市地下交通环廊开发现状及分析

北京城市地下交通环廊开发现状及分析 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对于城市化发展十分迅猛的大型城市。要缓解频频出现的交通问题,不能仅仅依靠拓宽道路和无休止地增加城市范围,必须要高效地使用土地。因此,建设地下交通环廊已成为解决本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然而,在近几年建设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纵观北京这几年地下交通环廊的开发,以现状分析作为出发点,试图发现北京近年来在开发地下交通环廊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尝试提出一些建议。 标签:北京市地下交通环廊现状评价 正文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北京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然而这种发展,也带来了许多城市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开发地下空间能够有效的增加空间容量,缓解城市问题。以此为出发点,2005年7月北京市政府审批通过了《北京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2004—2020》。规划中,将地下交通环廊的建设作为缓解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的重要手段,在城中许多重点位置都有所布置。 一、北京市地下交通环廊建设状况 所谓地下交通环廊,又称地下环隧,是一种供车行的地下环路,能够串连起地下隧道和覆盖范围地块内的地下停车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面交通压力。世界上一些发达城市已经有部分成熟案例,在我国则刚刚起步。从1997年中关村西区开始酝酿开通一条地下环廊开始,至今,15年的时间内,北京海淀区、朝阳区、西城区均陆续建设了地下环廊以缓解地面交通压力,现有建成的交通环廊有三处,在设计中的也有一些,笔者实地调研了北京建成的两处交通环廊,总结如下(如图1所示): 图1 北京市地下交通环廊分布示意 图2 中关村地下交通环廊平面示意图 1 中关村西区地下交通环廊系统:(如图2所示) 这是北京市第一个地下交通环廊系统,于2005年建成,2007年底投入使用,全长1.8公里,依托综合管廊一体化建设。该环廊连通社区的每一个停车场,解决了整个社区的停车问题,缓解了地面的交通压力。依照设计形成了中关村广场,塑造了良好的地面景观,为周边的办公和商业建筑提供了良好的景观视野。然而建成后,由于设计和管理各方面的原因,一直未能很好的投入使用,直至去年才开始向社会开放。 笔者实地调研了中关村西区的地下环廊,发现环廊入口处已经增设了电子引

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背景和目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变得 尤为重要。城市面临着诸如道路、给水排水、电力等公共设施的高度扩展 需求。传统的地下管网建设方式存在许多问题,如土地占用、施工难度大、破坏性大等。因此,地下综合管廊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式 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次研究旨在评估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可行性,探讨其对城市发展的 促进作用,并分析其在经济、环境和社会层面的影响。 二、项目概述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 1.技术可行性: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需要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支持。目前,已有许多国内外成功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案例,证明了该技术的可 行性。 2.经济可行性: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能够减少土地占用和沟槽开挖的成本,降低管道建设和维护的费用。虽然项目的初期投资较高,但通过长期 的运营和管理,可以实现较高的经济回报。 3.环境可行性:地下综合管廊能够减少地面开挖和破坏,对城市的环 境保护具有积极作用。此外,通过减少管道泄漏和事故的发生,可以降低 环境污染的风险。

4.社会可行性:地下综合管廊能够提供更好的城市基础设施服务,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它还能为施工和运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项目风险和挑战 1.技术风险: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如果技术无法满足建设需求,可能会导致工期延误和工程质量问题。 2.经济风险: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初期投资较高,需要积累较长时间的运营和维护收入才能实现经济回报。如果运营和管理能力不足,可能会导致项目经济风险。 3.环境风险: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需要深度开挖和施工,可能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风险。加强环境监测和保护措施是必要的。 4.社会风险: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可能会对原有的市政设施和交通系统造成一定的干扰和影响。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避免不必要的社会冲突。 五、项目建议 1.强化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2.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合作,设立合理的管理和运营模式,确保地下综合管廊的长期可持续运营。 3.加强项目宣传和公众参与,提高社会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4.加强环境监测和保护,确保地下综合管廊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