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一、填空题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总结第一章绪论

1、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根据我国高速公路网规划,未来我国将建成布局为“7918”的高速公路网络。其中“7918”

是指(七条射线、九条纵线、十八条横线)。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4、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交通量。

5、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6、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20)年预测;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和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 15)年预测。

7、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计划)通车年。

8、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小客车、载重汽车)和(鞍式列车)三种。

9、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几何线形)的最关键参数。

1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服务水平划分为(四)级。其中高速、一级公路以(车流密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二)级。

1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二、三级公路以(延误率)和(平均运行速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三)级。

12、公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可根据公路的性质和设计要求分为(一

阶段设计、二阶段设计)和(三阶段设计)三种。

二、选择题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 A )。

A 专供汽车行驶

B 专供小客车行驶

C 混合交通行驶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A )。

A 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B 日平均小时交通量

C 最大交通量

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C )。

A 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

B 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

C 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

4、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流量为( C )。

A 1000-4000 辆

B 3000-7500 辆

C 5000~15000 辆

5、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 B )。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6、公路的设计车速是指在该设计路段内(B )行车速度。

A 最小

B 最大

C 受限制部分所能允许的最大

三、名称解释

1.公路技术标准:是指一定数量的车辆在车道上以一定的设计速

度行驶时,对路线和各项工程的设计要求。

2.设计车速:是指在气候条件良好,交通量正常,汽车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驾驶员能够安全、舒适驾驶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

3.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公路某段面的交通流量(即单位时间通过公路某段面的车辆数目)。

4.公路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公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通行能力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两种。四、问答题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哪些特点?

答: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及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其中

①铁路运输:运量大、运程远,在交通运输中起着主要作用;

②水运运输:运量大、成本低,运速慢且受到航道的限制;

③航空运输:速度快、成本高,服务于远距离和有时间要求的客货运输;

④管线运输:适用于液态、气态、散装粉状物体的运输。

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如下特点:

①机动灵活,能迅速集中和分散货物,做到直达运输。

②受交通设施限制少,是最广泛的一种运输方式,也是交通运输网中其他各种运输方式联系的纽带。

③适应性强,服务面广,时间上随意性强,可适于小批量运输和大宗运输。

④公路运输投资少,资金周转快,社会效益显著。

⑤与铁路、水运比较,公路运输由于汽车燃料价格高,服务人员多,单位运量小,所以在长途运输中,其运输成本偏高。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我国公路分为哪几个等级?

答:交通部颁布的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

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其中: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三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四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3.简述公路“两阶段勘测设计”的程序步骤。

答:两阶段勘测设计是公路测设一般所采用的测设程序。其步骤为:先进行初测、编制初步设计和工程概算;经上级批准初步设计后,再进行定测、编制施工图和工程预算。也可直接进行定测、编制初步设计;然后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通过补充测量编制施工图。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答:公路主要技术指标一般包括:设计速度、行车道数及宽度、路基宽度、最大纵坡、平曲

线最小半径、行车视距、桥梁设计荷载等。

5.设计速度的定义是什么?

答:所谓设计速度是指在气候条件良好,交通量正常,汽车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驾驶员能够安全、舒适驾驶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

设计速度是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参数。

第二章平面设计

一、填空题

1、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2、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同向)曲线,而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反向)曲线。

3、在转向相同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 6V 或6 倍设计车速)。

4、在转向相反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

于(2V 或2 倍设计车速)。

5、汽车通过弯道时,由于横向力系数的存在,它不仅影响到乘客的舒服度,还增加了(燃油)消耗和(汽车轮胎)磨损。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园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三种。

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园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 10000 )米。

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当园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应设缓和曲线。但(四级)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用直线径相连接。

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其方程表达式为(R·L=A2)。

10、无中间分隔带公路的超高缓和段过渡形式可采用三种方式,即(绕内边缘线旋转、绕中轴旋转、绕外边缘线旋转)。

11、圆曲线上全加宽值的大小与(设计车型、平曲线半径、设计车速)等因素有关。

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时,应在平曲线(内侧)

设置加宽。

13、当公路需要加宽时,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采用第(第一类加宽)类加宽值;

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第三类加宽)类加宽值;对于不经常通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第二类加宽)类加宽值。

14、我国测量坐标系统通常有三种,即(大地坐标系统、高斯3 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平面

直角坐标系统)。

15、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1.2 )米,物高(0.1 )米。

16、行车视距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等四种。

17、停车视距可分解为(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等三部分距离。

1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高速和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二、三、四级公路应保证(会车)视距的要求。

19、平曲线上行车视距的检查有两种方法,一是(解析法、),另一是(几何法)。

20、平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型是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起来的线形形式。

二、选择题

1、横向力系数的定义(A )。

A 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

B 横向力和竖向力的比值

C 横向力和垂向力的比值

2、超高附加纵坡度,是指超高后的(B )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

A 外侧路肩边缘

B 外侧路面边缘

C 路面中心

3、无中央分隔带的公路缓和段上的超高,绕内边轴旋转时,是指( B )的路面内侧边缘

线保留

在原来的位置不动。

A 路基未加宽时

B 路面未加宽时

C 路面加宽后

4、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 B )进行。

A 外侧

B 内侧

C 中侧

5、双车道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C )。

A 超车视距

B 停车视距

C 会车视距

6、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A )。

A 停车视距

B 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

7、新建双车道公路的超高方式一般采用( A )。

A 内边轴旋转

B 中轴旋转

C 外边轴旋转

8、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A 内边轴旋转

B 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9、一般公路在旧公路改建时的超高构成可采用(C )。

A 内边轴旋转

B 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10、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B )。

A 3%

B 2%

C 5 %

D 非定值

11、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D )。

A 离心力

B 横向力

C 垂向力

D 横向力系数

12、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 A )。

A 1:1:1

B 1:2:1

C 1:2:3

D 3:2:1

13、汽车转弯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D )。

A 二次抛物线

B 高次抛物线

C 双柳线

D 回旋曲线

14、技术标准规定各级公路最大容许合成坡度的目的是(A )。

A 控制急弯和陡坡的组合

B 控制最大超高横坡度

C 保证冰雪路面行车安全

D 比纵坡指标更科学合理

15、不使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感到困难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设计车速的( D )行程。

A 3s

B 5s

C 6s

D 9s

16、横净距是指视距线至(C )的法向距离。

A 路中线

B 路面内边缘线

C 行车轨迹线

D 路基内边缘线

17、各级公路超高横坡度的最小值是( B )。

A 1.5%

B 2%

C 3%

D 路拱横坡度

三、名称解释

1.横向力系数:即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

2.缓和曲线:是指有超高的平曲线中,由直线段的双向横坡过渡到园曲线的单向横坡所需设置的渐变段曲线。

3.缓和曲线的切线角:缓和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与起点(ZH 或HZ)切线相交所组成的角。

4.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自驾驶员看到障碍物时起,至在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5.超车视距: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起,至在与对向来车相遇之前,完成超车安全回到自己的车道,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四、问答题

1.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什么?

答: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

①有利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

②消除离心力的突变,提高舒适性;

③完成超高和加宽的过渡;

④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2.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需从哪几个方面考虑?

答:①控制离心加速度增长率,满足旅客舒适要求;

②根据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所需经行时间;

③根据超高渐变率适中;

④从视觉上应有平顺感的要求考虑。

3.何谓超高?设置超高的原因及条件分别是什么?

答:①平曲线超高:为了抵消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的单向横坡的形式。

②设置超高的原因:将弯道横断面做成向内倾斜的单向横坡形式,

利用重力向内侧分力抵消一部分离心力,改善汽车的行驶条件。

③设置超高的条件是: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

4.简述无中央分隔带超高缓和段绕内边轴旋转的形成过程。

答:即将路面未加宽时的内侧边缘线保留在原来位置不动。其旋转形式为:

①在超高缓和段以前,将两侧路肩的横坡度i

0 分别同时绕外侧路面未加宽时的边缘线

旋转,使i

0 逐渐变为路面的双向横坡度

i

1 ,这一过程的长度为

L

0 ,一般取 1--2 米,但不计

入超高缓和段长度内;

②将外侧路面连同外侧路肩的i1 绕中轴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到使外侧的i1 逐渐变为内侧路面的i1 ,这一过程的长度为L1 ;

③将内外侧的路面和路肩的单向横坡度i1 整体绕路面未加宽时的内侧边缘线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至单向横坡度i1 逐渐变为全超高横坡度i b 为止,这一过程的长度为L2 ;

④超高缓和段全长L

C

=L

1

+L

2 。

5.简述无中央分隔带超高缓和段绕中轴旋转的形成过程。

答:即将路面未加宽时的路面中心线保留在原来位置不动。其旋转形式为:

①在超高缓和段以前,将两侧路肩的横坡度i

0 分别同时绕外侧路面未加宽时的边缘线

旋转,使i

0 逐渐变为路面的双向横坡度

i

1 ,这一过程的长度为

L

0 ,一般取 1--2 米,但不计

入超高缓和段长度内;

②将外侧路面连同外侧路肩的i1 绕中轴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到使外侧的i1 逐渐变为内侧路面的i1 ,这一过程的长度为L1 ;

③将内外侧的路面和路肩的单向横坡度i1 整体绕路面未加宽时的中心线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至单向横坡度i1 逐渐变为全超高横坡度

i b 为止,这一过程的长度为L2 ;

④超高缓和段全长L

C

=L

1

+L

2 。

6.行车视距的种类有哪些?分述其构成并说明各级公路对行车视距的规定。答:①行车视距的种类有: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等。

②其构成为:

停车视距:由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等三部分构成;

会车视距:由停车视距的二倍组成;

超车视距:由加速行驶距离、超车在对向车道行驶的距离、超车完了时,超车与对向

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超车开始加速到超车完了时对向汽车的行驶距离等四部分组成。

③《标准》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二、三、四级公路必须保证会车视距。

7.简述视距包络图的绘制方法与步骤。

答:视距包络图的作图方法与步骤如下:

①按比例画出弯道平面图,在图上示出路面两边边缘(包括路面加宽在内)、路基边缘线(包括路基加宽在内)、路中线及距加宽前路面内侧边缘1.5 m 的行车轨迹线(有缓和曲线时也应按缓和曲线形式画出汽车轨迹线);

②由平曲线的起、终点向直线段方向沿轨迹线量取设计视距S 长度,定出 O 点;

③从 O 点向平曲线方向沿轨迹线把 O 至曲线中点的轨迹距离分成若干等份(一般分 10

等份)得 1、2、3、… 各点;

④从 0、1、2、3、… 分别沿轨迹方向量取设计视距 S,定出各相应点0′、1′、2′、3 ′…,则0—0′;1—1′;2—2′;3—3′ … 和对称的0—0′;1—1′;2—2′;3—3 ′ … ,都在轨迹线上满足设计视距 S 的要求。

⑤用直线分别连00' ,11' ,22' …,和对称的00' ,11' ,22' … ,各线段互相交叉。

⑥用曲线板内切与各交叉的线段,画出内切曲线,这条内切曲线就是视距包络线。

⑦视距包络线两端与障碍线相交,在视距包络线与障碍线之间的部分,就是应该清除

障碍物的范围。

8.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如何选用圆曲线半径?

答:①在地形、地物等条件许可时,优先选用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②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曲线半径的 4 ~8 倍或超高为 2% ~4%的圆曲线半径;

③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

④在自然条件特殊困难或受其他条件严格限制而不得已时,方可

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⑤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 10000m。

9.简述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

答: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主要有:

①基本型: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

②S 型:两个反向圆曲线用回旋线连接起来的组合线形;

③复曲线:

(A)两同向圆曲线按直线—圆曲线R1—圆曲线R2—直线的顺序组合构成。

(B)两同向圆曲线按直线—回旋线 A1—圆曲线R1—圆曲线R2—回旋线A2-直线的顺

= 80 序组合构成。

(C)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形式,称为卵型,按直线—回旋线 A 1—圆曲线 R 1—回旋线—圆曲线 R 2—回旋线 A 2—直线顺序组合构成。

④凸型: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线形;

⑤复合型:两个及两个以上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的形式;

⑥C 型:同向曲线的两个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即连接处曲率为 0,R=∞)的形式。

五、计算题

1. 若二级公路的设计车速取 V=80

km / h , max = 0.13 、 = 0.06 、 i b max = 0.08 、 i b = 0.07 ,试计算园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值和一般最小半径值(取50 米的整数倍)。

V 2 R = 解: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方程式

V 2 127(± i b ) 可计算如下:802 R = ①园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127(max + i b max ) = 127(0.13 + 0.08) = 239.97(m ) 根据题义取 R 极限=250 米

R = ②园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根据题义取 R 一般=400

V 2 127( + i b ) = 802 127(0.06 + 0.07)

= 387.64(m )

2. 高速公路设计车速为 V=120

km / h ,路拱横坡度为2%,若横向力系数采用0.040。试计算不设超高园曲线最小半径(取 500 米的整数倍)。

R = 解: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方程式

V 2 R = = V 2

127(± i b ) 可计算如下: 1202 5669.29(m )

不设超高园曲线最小半径

根据题义取 R 不设=5500 米 127(- i ) 127(0.04 - 0.02) 3. 某新建二级公路(设计车速为 80 千米/小时),有一处弯道半径 R=300 米,试根据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和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所需时间的要求计算该弯道可采用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取 10 米的整数倍)。

解:(1)根据离心加速度变化率计算:

V 3 L c = 0.035 R

3 0.035 * = 59.73(m ) 300 (2)根据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所需时间的要求计算:

=

c c L c = V 1.2 = 80 1.2 = 66.67(m ) 根据题义该弯道可采用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 70 米。

4. 某新建三级公路有一处弯道,其平曲线半径 R 取 120 米,偏角

= 29 23'24' ,若该平

曲线设置为基本型,其缓和曲线长度最大可取多长?< = 29 23'24' = 0.256(rad ) .解:①由

> 20 得:0 2 2 = L ②由

2R 得: L c < 2R ? 0 = 2 ?120 ? 0.256 = 61.44(m ) 因此,缓和曲线长度最大可取 61.44 米。

5. 某新建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其平曲线半径 R 为 400 米,缓和曲

线长为 80 米,试计算缓和曲线上距起点 40 米点和缓和曲线终点的坐标(以缓和曲线起点为原点)。解:①缓和曲线上距起点 40 米点坐标计算如下:

由l = 40(m ) l 5 x = l - 40R 2 L 2 l 3 得

= 40 -

l 7

405 40 ? 4002 ? 802 403

= 39.998(m ) 407 y = 6RL c - 336R 3 L 3 = 6 ? 400 ? 80 - 336 ? 4003 ? 803

= 0.333(m ) ②缓和曲线终点坐标计算如下:

由 L c = 80(m ) 得 L 3

803

x h = L c - c = 80 - 40R 2 40 ? 4002

= 79.92(m ) L 2 L 4 802 804 y = c - c = - = 2.665(m )

h 6R 336R 3 6 ? 400 336 ? 4003

6. 从某公路设计文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中摘抄的一组路线设计资料如下: JD8: K3+425.982

ZH 8 = K3+311.099 JD9:K4+135.169

HY 8 = K3+346.099 YH 8 = K3+492.155 HZ 8 = K3+527.155 =K4+047.436 YZ 9 =K4+221.135

试计算(1)JD8 曲线的切线长、曲线长、缓和曲线长及曲线中点桩号;

(2)计算 JD9 曲线的切线长、曲线长和曲线中点桩号;

(3)计算两曲线交点间距及所夹直线段长度。

解:(1)JD8 曲线的切线长、曲线长、缓和曲线长及曲线中点桩号分别为:T =(K3+425.982)-(K3+311.099)=114.883(米)L =(K3+527.155)-(K3+311.099)=216.056(米)

L

h

=(K3+346.099)-(K3+311.099)=35(米)

或=(K3+527.155)-(K3+492.155)=35(米)

QZ 的桩号:=ZH+L/2=(K3+311.099)+216.056/2=K3+419.127

(2)JD9 曲线的切线长、曲线长和曲线中点桩号分别为:

T =(K4+135.169)-(K4+047.436)=87.733(米)

L =(K4+221.135)-(K4+047.436)=173.699(米)

QZ 的桩号:=ZY+L/2=(K4+047.436)+173.699/2=K4+134.285

(3)计算两曲线交点间距及所夹直线段长度分别为:

JD8—JD9 间距=114.883+[(K4+047.436)-(K3+527.155)]+ 87.733=722.897(米)所夹直线长度=(K4+047.436)-(K3+527.155)=520.281(米)

7.已知两相邻平曲线:JD50 桩号为K9+977.54,T=65.42 m,缓和曲线长l

h =35 米,切曲差

J=1.25m;JD51 桩号为 K10+182.69,T=45 .83 m。

试计算(1)JD50 平曲线五个主点桩桩号;(2)JD50—JD51 交点间的距离;(3)两曲线间的直线长度为多少。.

解:(1)JD50 平曲线五个主点桩桩号计算如下:

由2T -L =J 得L = 2T -J = 2 ? 65.42 - 1.25 = 129.59 (米)

L y =L - 2 ?l

h

= 129.59 - 2 ? 35 = 59.59 (米)

有:ZH =JD -T = (K 9 + 977.54) - 65.42 =K 9 + 912.12 HY =ZH +l

h

= (K 9 + 912.12) + 35 =K 9 + 947.12

YH =HY +L

y

= (K 9 + 947.12) + 59.59 =K10 + 006.71

HZ =HY +l

h

= (K10 + 006.71) + 35 =K10 + 041.71

QZ =HZ -L

= (K10 + 041.71) -

129.59

=K 9 + 976.915 2 2

(2)JD50—JD51 的间距计算如下:

交点间距=JD51-JD50+J=(K10+182.69)-(K9+977.54)+1.25=206.40(米)或=JD51-HZ50+T50=(K10+182.69)-(K10+041.71)+65.42=206.40(米)(3)两曲线间的直线长度计算如下:

直线长度=交点间距-T50-T51=206.40-65.42-45.83=95.15(米)

c 8. 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其平曲线半径 R=400 米,交点桩号为 K8+075.756,偏角 y = 27 53'55' ,若缓和曲线长度为 70 米,试计算该平曲线的五个基本桩号。解:①计算平曲线几何要素 L 2 p = c = 24R

702 24 ? 400

= 0.510(m ) L L 3 70 703 q = c - c = - = 34.991(m ) 2 240R 2 2 240 ? 4002

T = (R + p ) tan + q = (400 + 0.510) tan 27 53'55' + 34.991 = 134.473(m )

2 2 L = R + L = 27 53'55' ? 400 ? + 70 = 264.670(m )

180 c 180 L y = L - 2L c = 264.670 - 2 ? 70 = 124.670(m )

E = (R + p ) sec - R = (400 + 0.510) sec

27 53'55' - 400 = 12.680(m )

2 2 D = 2T - L = 2 ?134.47

3 - 264.670 = 4.276(m )

②计算平曲线的五个基本桩号

ZH :

= JD - T = (K 8 + 075.756) - 134.473 = K 7 + 941.283 HY :

= ZH + L c = (K 7 + 941.283) + 70 = K 8 + 011.283 = HY +

L y QZ : = (K 8 + 011.283) + 124.670 2 = K 8 + 073.618

YH :

= HY + L y = (K 8 + 011.283) + 124.670 = K 8 + 135.953 HZ := YH + L c = (K 8 + 135.953) + 70 = K 8 + 205.953

9. 某改建二级公路,设计车速为 80 公里/小时,路面宽度 9 米,路肩宽 1.5 米,路拱横坡度采用 2%,路肩横坡度为 3%。有一弯道超高横坡度为 6%,加宽值为 1.0 米,根据实际情况 1 拟采用中轴旋转方式,超高渐变率取 200 ,试计算缓和曲线终点断面处的超高值。解:已知条件有: b = 9(m ), a = 1.5(m ), i 1 = 2%,

i 0 = 3%, i b = 6%, B j = 1.0(m ) p = 1

200 ,L c ≥ 70(m ) L = B ?i = 4.5 ? 0.08 ? 200 = 72(m ) ①计算超高缓和段所需长度: p 1

2

c c c c 0 j b c 取 L c = 72(m ) 。

②计算缓和曲线终点断面处的超高值

h = a (i - i ) + (a + b )(i + i ) = 1.5 ? 0.01 + 6 ? 0.08 = 0.495(m ) c 0 1 2 1 b h ' = ai + b i 2 1 = 1.5 ? 3% + 9 ? 2% = 0.135(m ) 2 h " = ai + b i 2 1 - (a + b + B 2

j )i b = 1.5 ? 0.03 + 4.5 ? 0.02 - 7 ? 0.06 = -0.285(m ) 10. 某新建二级公路,设计车速为 80 公里/小时,路面宽 9 米,路肩宽 1.5 米,路拱横坡度采用2%,路肩横坡度3%,有一弯道超高横坡度为6.0%,全加宽值为 1.0 米,根据实际情况

1

拟采用内边轴旋转方式,超高渐变率取150 ,试计算缓和曲线终点断面处的超高值。

解:已知条件有: b = 9(m ), a = 1.5(m ), i 1 = 2%,

i 0 = 3%, i b = 6%, B j = 1.0(m ) p = 1

200 ,L c ≥ 70(m ) L = B ?i = 9 ? 0.06 ?150 = 81(m ) ①计算

超高缓和段所需长度:

p 1

取 L c = 81(m ) 。②计算缓和曲线终点断面处的超高值

h c = ai 0 + (a + b )i b = 1.5 ? 0.03 + 10.5 ? 0.06 = 0.675(m )

h ' = ai + b i 2 b = 1.5 ? 3% + 9 ? 6% = 0.315(m ) 2

h " = ai - (a + B )i = 1.5 ? 0.03 - 2.5 ? 0.06 = -0.105(m )

第三章纵断面设计

一、填空题

1、在公路路线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地面线);另一条是(设计线)。

2、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直线(均坡线)、竖曲线)组成的。

3、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高差、水平距离)之比的百分数来度量的。

4、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标高即纵断面图上设计标高是指:高速、一级公路为(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为(路基边缘)标高。

5、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坡度)阻力和(惯性)阻力等四种。

0 0 0

6、缓和坡段的纵坡不应大于(3%),且坡长不得(小于)最小坡长的规定值。

7、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平均坡度,一般使以接近(5%)和(5.5% )为宜,并注意任何相连3KM 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 5%)。

8、转坡点是相邻纵坡设计线的(交点),两坡转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坡长)。

9、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小半径)平曲线,或将这些顶点作为反向平曲线的(拐点)。

10、纵断面设计的最后成果,主要反映在路线(纵断面设计)图和(路基设计)表上。

二、选择题

1、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 C )。

A 路基中线标高

B 路面边缘标高

C 路基边缘标高

D 路基坡角标高

2、设有中间带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为( D )。

A 路面中线标高

B 路面边缘标高

C 路缘带外侧边缘标高

D 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

3、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 A )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A 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

B 行车时间和离心力

C 行车时间和视距

D 视距和理性加速度

4、竖曲线起终点对应的里程桩号之差为竖曲线的( C )。

A 切线长

B 切曲差

C 曲线长

5、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合成坡度的限制值为10%,设计中某一路段,按平曲线半径设置超

高横坡度达到10%则此路段纵坡度只能用到( A ).

A 0%

B 0.3%

C 2% D3%

6、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的大小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 B )行驶。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选择题)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 A. 专供汽车行驶;B专供小客车行驶;C混合交通行驶 2.《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A. 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B.日平均小时交通量;C.最大日交通量 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 A. 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 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 C.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 4.二级公路所适应的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 ~4000辆;辆以下;~15000辆 5.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 A.设计车辆;B.交通量;C.计算行车速度 6.公路的计算行车速度是指在该设计路段内()行车速度。 A.最小;B.最大;C.受限制部分所能允许的最大 7.在计算行车速度较高的公路上,平均实际行车速度()计算行车速度。 A. 大于; B.等于; C.小于 8.在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A. 铁路; B.公路; C.航空; D.水运 9.计算行车速度是决定公路()的基本要素。 A. 平面线形; B.纵面线形; C.横面线形; D.几何线形 10.横向力系数的定义为()。 A.汽车所受到的横向力; B.横向力与竖向力的比值; C. 横向力与垂向力的比值 11.当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时,f值取,超高横坡度采用,则圆曲线的一般最小半径值应为()。 A. 1417m;; 12.超高附加纵坡度(即超高渐变率),是指超高后的()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 A. 外侧路肩边缘; B.外侧路面边缘; C.路面中心 13.无中央分隔带的公路缓和段上的超高,绕内边轴旋转时,是指()的路面内侧边缘线保留在原来的位置不动。 A. 路基未加宽时; B.路面未加宽时; C.路面加宽后 14.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若μ=,f=,b/2h=,则()。 A. 倾覆先于滑移; B.滑移先于倾覆; C.滑移于倾覆同时发生 15.汽车停在不设超高的弯道外侧路面上,其横向力系数μ为()。 A. μ=0; B. μ>0; C. μ<0 16.汽车行驶在不设超高的弯道外侧路面上,其横向力系数μ为()。 A. μ=0; B. μ>0; C. μ<0 17.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中进行。 A. 外侧; B.内侧; C.两侧 18.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满足()视距的要求。 A. 停车; B.二倍的停车; C.超车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平纵组合,不正确的是( A )。 A.平曲线和竖曲线的大小不必保持均衡 B.避免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C.避免在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D.一个平曲线内,必须避免纵面线形的反复凸凹 2.关于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正确的说法有(AE )。 A.附着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 B.附着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 C.附着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D.附着条件是指牵引力不小于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力 E.附着条件是指牵引力不大于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力 3.设竖曲线半径、长度和切线长分别为R、L和T,转坡点处坡度角为ω,则竖曲要素计算公式正确的有( B D )。 A.L=R/ω B.L=Rω C.L=R+ω D.T=1/2L E.T=L 4关于土石方调配的复核检查公式,正确的有( B D )。 A.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挖方 B.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填方 C.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填方=借方 D.挖方+借方=填方+弃方 E.挖方+填方=借方+弃方 5.关于越岭线,正确的有(AB )。 A.相对高差200~500m时,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平均纵坡以接近5.5%为宜 B.相对高差在500m以上时,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平均纵坡以接近5%为宜 C.越岭线路线布局以平面设计为主 D.越岭线按以直线方向为主导的原则布线 E.越岭线应走在直连线与匀坡线之间 6.关于竖曲线,正确的有(AE )。 A.各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 B.四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可不设置竖曲线 C.竖曲线的形式只能采用抛物线 D.竖曲线的形式只能采用圆曲线 E.竖曲线的形式可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 7.平面设计时,关于直线的最小长度,正确的有(BE )。 A.当设计车速≥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 2倍为宜 B.当设计车速≥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 6倍为宜 C.当设计车速≥60km/h时,对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没有限制 D.当设计车速≥60km/h时,对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没有限制

道路勘测设计题库

道路勘测设计题库 绪论 1. 公路为什么要划分等级?公路分级的依据是什么?1997年11月26日交通部发布的《公路 工程技术标准》(JTJ001 —97)中是如何分级的? 2. 简述设计速度的作用和道路设计时选用设计速度时考虑的因素 3. 公路分级和城市道路分类的主要依据分别有哪些?并简述我国现行的公路分级和城市道路分类情 况。 4. 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有哪些?这些依据在公路设计中的作用是什么? 5. 叙述设计速度的定义。设计速度对道路平、纵面线形的哪些有直接影响? 6. 高速公路与其他等级公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7. 简述道路的交通量与通行能力的关系。 8. 各级公路的设计年限是如何规定的? 9.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 _____________ 是最重要的指标。 10. 公路设计中因设计交通量不同,在同一地形分区内分段采用不同公路等级时,相邻设计 路段的计算行车速度之差不宜超过 _____________ km/h。 11. 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分别是:快速路、__________ 、次干路、支路。 12. 城市道路网的主要形式有 _________ 、_________ 自由式、混合式。 13.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的要求。A行车视距B超车视距C停车视 距D会车视距 14. 四车道的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 通量为()。A.60000 〜80000 辆 B.25000 〜55000 辆C.65000 〜90000 辆 D.60000 〜100000辆 15. 已知某公路现在年平均日交通量为18000辆/d,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5%,试问20年后 的远景年平均日交通量为()A.47760辆/d B.46520辆/d C.45485辆/d D.44378 辆/d 16. 我国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服务水平是以()作为主要指标进行划分的。 A.交通 流状态 B.车流密度 C.延误率 D.平均运行速度 17.一条车道在理想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h)可以通过的车辆数,叫()。A.基 本通行能力 B.可能通行能力 C.设计通行能力 D.服务交通量 18.高速公路远景设计年限为()。A.10 年 B.20 年 C.30 年 D.40 年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 《道路勘测设计》自测一 一、名词解释(共5个,每个4分) 1. 超高 2. 缓和曲线 3. 行车视距 4. 设计标高 5. 经济运距 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7分) 6. 公路是如何分级的,公路分级的依据是什么,城市道路是如何分类的,城市道路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7. 如何保证汽车行驶的稳定性, 8. 请说明如何进行平、竖曲线的组合设计, 9. 山区公路有哪几种线形,各种线形的布线要点有哪些, 10. 简述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类型及适用范围。 三、计算题(第1题25分,第2题20分。) 11. 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60km/h,起点的坐标为(40961.914, 91066.103),JD1、JD2的坐标分别为(40433.528,91250.097)、(40547.416,91810.392),如JD1处的横向力系数采用0.05,超高横坡度取5%。(1)试求JD1处弯道的半径。(2)若JD1处缓和曲线长取100m,试计算此平曲线要素及五个主点桩号。(3) 如路面宽度为7.0m,路基宽度为8.5m,路拱横坡为2%,路肩横坡为3%,超高过渡采用绕行车道中线旋转,设计高程以未设超高前的路基边缘为基准,求 k0+500.00处路基边缘、路面边缘及中桩与设计标高的差。

(计算题11答 案:(1)R,283.46(m)(2)θ1=19?11?57";θ2=78?30?37";A1=160?48?3";A2=78?30?37 ";α=-82?17?26" (左偏)(3)β=10?6?24" ;q=49.95 ;p=1.47;T=298.91; L=507.12 ;E=94.91;J=90.7。JD =K0+559.50;ZH =K0+260.59;HY =K0+360.59;QZ =K0+514.15;HZ =K0+767.71;YH =K0+667.71。(4)K0+500为圆曲线段,全超高:横断面中点相对于路基边缘的高差为0.0925m。路面边缘:内-0.0825m;外0.2675m。路基边缘:内-0.12m;外0.305m。) -------------------------------------------------------------------------------- 12. 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现有一个变坡点桩号为K12+240.00,高程为534.67m ,且前后纵坡分别为i1=1.0%,i2=-1.5%,如该变坡点处的竖曲线半径取4000m,试计算此竖曲线的设计高程。(采用桩距为20m的整桩号法,并画出示意图) -------------------------------------------------------------------------------- 计算题12答案:ω=-1.5%-1.0%=-2.5%凸形竖曲线。 L=Rω=100m;T=50m;E=0.31。起点桩号=K12+190;终点桩号=K12+290。起点高程 =534.17;终点高程=534.92。设计高程的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计算题12答案:ω=-1.5%-1.0%=-2.5%凸形竖曲线。 L=Rω=100m;T=50m;E=0.31。起点桩号=K12+190;终点桩号=K12+290。起点高程 =534.17;终点高程=534.92。设计高程的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改正值y,切线高程设计高程桩号支距(m) 2x/R(m) (m) (m) K12+190 0 0 534.17 534.17 K12+200 10 0.01 534.27 534.26

道路勘测设计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一、选择题 1.关于平纵组合,不正确的答案是< A >. D.一个平曲线内,必须防止纵面线形的反复凸凹 2.关于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正确的说法有〔AE 〕. 3.设竖曲线半径、长度和切线长分别为R、L和T,转坡点处坡度角为ω,如此竖曲要素计算公式正确的有 〔 B D 〕. A.L=R/ω B.L=Rω C.L=R+ω D.T=1/2L E.T=L 4关于土石方调配的复核检查公式,正确的有〔 B D 〕. A.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挖方 B.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填方 C.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填方=借方 D.挖方+借方=填方+弃方 E.挖方+填方=借方+弃方 5.关于越岭线,正确的有〔AB 〕. A.相对高差200~500m时,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平均纵坡以接近5.5%为宜 B.相对高差在500m以上时,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平均纵坡以接近5%为宜 6.关于竖曲线,正确的有〔AE 〕. 7.平面设计时,关于直线的最小长度,正确的有〔BE 〕. ≥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2倍为宜 ≥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6倍为宜 ≥60km/h时,对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没有限制 ≥60km/h时,对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没有限制 ≥60km/h时,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2倍为宜 8.在某一排档,关于汽车的临界速度V k,正确的答案是〔ADE 〕. 时,称为稳定行驶 k 时,称为不稳定行驶 k 时,称为稳定行驶 k 时,称为不稳定行驶 k 是汽车稳定行驶的极限速度 k 9.确定盘旋曲线最小参数A值的条件有〔ABC 〕. 10.关于路拱,正确的有〔ABD 〕. A.路拱有直线形、曲线形等多种形式 B.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路拱坡度可为1%~2% 11.关于山脊线,正确的有〔BDE 〕. 12.关于定线,正确的有〔ABCE 〕. A.定线就是在选线布局之后,具体标定出公路的中心线 E.定线除受地形、地质和地物等有形的制约外,还受技术标准、国家政策、社会影响、美学以与其他因素 的制约 13.属于公路栽植功能的有〔ABDE 〕. A.安全运输功能 B.景观调整功能 C.景观派生功能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集 第1章绪论 第2章汽车行驶性能 2.1 已知某条道路的滚动阻力系数为0.015,如果东风EQ-140型载重汽车装载90%时,挂Ⅳ档以30km/h的速度等速行驶,试求(1)H=0,(2)H=1500m海拔高度上所能克服的最大坡度。 2.2 已知λ=0.8,f=1%,若东风EQ-140型载重汽车以80km/h的速度开始在3%的坡道上爬坡,当该坡道长为600m时,求到达坡顶的车速。 2.3 假定某弯道的最大横向系数为0.10,则: (1)当R=500m,i h=5%时,允许最大车速为多少? (2)当V=80km/h,i h=-2%(反超高)时,平曲线半径至少应为多大? 2.4设某条道路规定的最大纵坡为5%,当汽车以80km/h的速度在半径为250m、超高横坡度为8%的平曲线上行驶时,求折减后的最大纵坡度。 第3章平面设计 3.1 公路的最小平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3.2 缓和曲线有哪些作用?确定其长度应考虑哪些因素? 3.3 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有哪些,分别叙述各种形式的设计要点。 3.4 设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路拱横坡度为2%。 (1)试求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半径及设置超高(B=8%)的极限最小半径(分别取0.035和0.15)。 (2)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缓和曲线长度应为多少(路面宽B=9m,超高渐变率取1/150)? 3.5 某段山岭区二级路,设计速度为40km/h(如图3-1),路线转角α4 右=95°04′38″、α5 左=69°20′28″,JD4至JD5的距离D=267.71m。由于地形限制,选定R4=110m、L s4=70m,试定JD5的曲线半径R5和缓和曲线长L s5。 图3-1 习题3.5图 3.6 某山岭区三级路设计速度为60km/h(如图3-2),路线转角α1 =29°30′, 右 α2右=32°54′,α3左=4°30′,JD1至JD2、JD2至JD3距离分别为560.54m、458.96m。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5分) 1、我国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2、公路平面线形是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三要素组合而成。 3、公路勘测设计的依据是设计车辆、设计速度、交通量。 4、《技术标准》规定,公路平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__极限最小半径__、_一般最小半径___和_不设超高最小半径___三种。 5、平原地区,路基型式一般为路堤;丘陵地区,路基型式一般为半填半挖__;越岭线中,路基型式一般为路堑。 6、最小坡长通常以计算行车速度行驶 9s~15s 的行程来作规定。 7、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要受到空气阻力、滚动阻力、坡度阻力和惯性阻力等四种行车阻力的作用。 8、停车视距应包括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三部分距离。 9、纵断面图上设计标高指的是__路肩边缘(有超高、加宽则为未超高、加宽前的路肩边缘) 的设计标高。 10、填方=本桩利用+ 填缺;挖方=本桩利用+ 挖余。 11、公路定线有全面布局定线、逐段安排定线和具体定线定线三种方法。 12、放坡时一般采用平均坡度来控制,或直接放出设计坡度。 13、相交路线在同一平面上的交叉称为平面交叉,相交路线分别在不同平面上的交叉称为立体交叉。 14、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建立交通管制、采用渠化管理、创建立体交叉。 15、当来向不同而汇驶同一方向(此时一般行车路线的交角小于 45。),两车可能发生挤撞,这些地点称交织点。 16、在两相邻同向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长度一般不小于 6v行车距离。 17、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匀坡线和竖曲线组成的。 18、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纵坡大于 4%时,可设爬坡车道,其宽度一般为 3.5m 。 19、横断面一般是指路面、路基与地面线所围成的面。 20、土石方纵向调配时,从挖方体积重心到填方体积重心的距离称为平均运距。 21、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全面布局、逐段安排、具体定线。 22、放坡时一般采用平均坡度来控制,或直接放出设计坡度。 23、设计交叉口时,应尽量消除、减少冲突点或采用渠化交通__等方法,把冲突点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A )。 A.年平均昼夜交通量;B.日平均小时交通量;c.最大日交通量 2、在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B ) A.铁路; B.公路; C.航空; D.水运 3、汽车行驶在设有超高的弯道上,汽车所受到的横向力( A )。 A.有可能等于零; B.不可能等于零;c.永远大于零; D.永远小于零 4、汽车转弯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D )。 A.二次抛物线;B.高次抛物线;C.双纽线;D.回旋曲线 5、设有中间带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为( D )。 A.路面中线标高; B.路面边缘标高; C.路缘带外侧边缘标高; D.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6.汽车6、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的大小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 D )行驶。 A.加速; B.等速; c.减速; D.无法确定 7、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 C )。 A.O.3%; B.0.4%; C.0.5%: D.1.0% 8、人工运输超运运距单位为lOm,尾数不足lOm者( C )。 A.不计;B.按lOm计;C.不足5m不计,满5m按lOm计 9、路基填方用土采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 D )。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1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A )。 A. 年均日交通量 B. 日均小时交通量 C.最大交通量 2、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 C )。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3、超高附加纵坡度,是指超高后的( B )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 A.外侧路肩边缘 B.外侧路面边缘 C.路面中心 4、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 B )进行。 A. 外侧 B. 内侧 C .两侧同时 5、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A )。 A .停车视距 B.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 6、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A. 内边轴旋转 B.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7、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 B )。 A. 3% B. 2% C.非定值 8、汽车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C)。

A. 二次抛物线 B. 高次抛物线 C.回旋曲线 9、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 C )。 A. 路基中线标高 B.路面边缘标高 C.路基边缘标高 10、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 A )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A. 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 B. 加速度、行车时间和离心力 C.加速度、行车时间和视距 1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 B )行驶。 A. 加 速 B. 等速 C. 减速 D. 无法确定 12、在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主要取决于( A )。 A.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B. 土石方填挖衡 C. 最小纵坡和坡长 13、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 A )。 A. 经济运距 B.均运距 C. 超运运距 14、绘制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B )。 A. 1:100 B. 1:200 C. 1:500 15、原区布线应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一般是( C )。 A.穿过城镇 B.离开城镇 C.靠近城镇 16、导线交点内侧有障碍物,曲线半径一般应根据( C )来确定。 A.曲线长 B.切线长 C.外距 17、详细测量结束后需要编制(B )。 A. 竣工决算 B. 施工图预算 C. 设计概算 18、某段路线起点桩号为K1+380,终点桩号为K27+394.58,中

(完整word版)道路勘测设计课后题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题(部分) 第一章 1.我国公路如何分级的? 答: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2.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 答:1.地形决定了选线条件,并直接影响道路的技术标准和指标 2.气候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地面水的数量、地下水位高度、路基水温情况等,影响路线平面位置和竖向高度的确定 3.水温情况决定了地基和路基附近岩层的稳定性,决定路线方案和布设,同时也决定了土石方施工的难易程度和筑路材料的质量 4.土是路基和路面基层的材料,它影响路基形状和尺寸,也影响路面类型和结构的确定 5.地面植物影响路线的布设 3.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及其特点和适用性有哪些? 答:四种基本形式: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 特点:p19 4.道路设计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一阶段设计,两阶段设计或三阶段设计 内容:p24 第二章 计算题:p48 第三章 1.道路最大纵坡是如何确定的? 答:大纵坡是指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考虑因素:汽车的动力性能、道路等级、自然条件以及工程及运营的经济等。城市道路最大纵坡:公路最大纵坡-1% ;高速公路:最大纵坡可上调1%(特殊情况);海拔2000m以上,四级公路最大纵坡8% ;大中桥上最大纵坡4% ;桥头引道最大纵坡5% ;隧道内最大纵坡3% ;非机动车交通量较大时:平原微丘2~3%;山岭重丘4~5% 2.为何要限制平均纵坡及合成坡度? 答:限制平均纵坡是为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限制及缓和坡段的规定,保证车辆安全顺适行驶。限制合成坡度可以避免急弯和陡坡的不利组合,防止因合成坡度过大而引起该方向滑移,保证行车安全 3.为何要设置爬坡车道?如何设置? 答:在公路纵坡段较大的路段,大型车与小型车的速差变大,超车频率增加,对行车安全不利。速差较大的车辆混合行驶,必然减小小快车行驶自由度,导致通行能力降低。为消除不利影响,在陡坡路段增设爬坡车道。 爬坡车道设置包括:横断面组成、横坡度、平面布置与长度 4.避险车道的作用及其组成是什么? 答:作用:一是使失控车辆从主线中分流,避免对主线车辆造成干扰;二是使失控车辆平稳停车,不应出现人员伤亡、车辆严重损坏和装载货物严重散落的现象。 组成:引道、制动车道、服务车道、辅助设施 5.纵断面设计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答:1.拉坡前准备工作(绘制纵、横断面图)2.标注控制点位置(高程控制点,经济点)3.试坡(用直线通过高程控制点,穿过一系列经济点重心位置)4.调整(根据规范和选线意图进行微调)5.核对6.定坡 6.计算题:p83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平纵组合,不正确的选项是( A )。 D.一个平曲线内,必须防止纵面线形的反复凸凹 2.关于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正确的说法有〔AE 〕。 3.设竖曲线半径、长度和切线长分别为R、L和T,转坡点处坡度角为ω,那么竖曲要素计算公式正确的有 〔 B D 〕。 A.L=R/ω B.L=Rω C.L=R+ω D.T=1/2L E.T=L 4关于土石方调配的复核检查公式,正确的有〔 B D 〕。 A.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挖方 B.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填方 C.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填方=借方 D.挖方+借方=填方+弃方 E.挖方+填方=借方+弃方 5.关于越岭线,正确的有〔AB 〕。 A.相对高差200~500m时,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平均纵坡以接近5.5%为宜 500m以上时,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平均纵坡以接近5%为宜 6.关于竖曲线,正确的有〔AE 〕。 7.平面设计时,关于直线的最小长度,正确的有〔BE 〕。 ≥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2倍为宜 ≥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6倍为宜 ≥60km/h时,对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没有限制 ≥60km/h时,对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没有限制 ≥60km/h时,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2倍为宜 8.在某一排档,关于汽车的临界速度V k,正确的选项是〔ADE 〕。

时,称为稳定行驶 k 时,称为不稳定行驶 k 时,称为稳定行驶 k 时,称为不稳定行驶 k 是汽车稳定行驶的极限速度 k 9.确定盘旋曲线最小参数A值的条件有〔ABC 〕。 10.关于路拱,正确的有〔ABD 〕。 A.路拱有直线形、曲线形等多种形式 B.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路拱坡度可为1%~2% 11.关于山脊线,正确的有〔BDE 〕。 12.关于定线,正确的有〔ABCE 〕。 A.定线就是在选线布局之后,具体标定出公路的中心线 E.定线除受地形、地质和地物等有形的制约外,还受技术标准、国家政策、社会影响、美学以及其他因素 的制约 〔ABDE 〕。 A.平安运输功能 B.景观调整功能 C.景观派生功能 14.关于公路与环境的关系,正确的有( A D )。 C.公路设计只考虑自然环境,不考虑社会环境 D.公路布线应注意合理利用和改进环境,使行车有良好的景观,为行车平安和舒适效劳 15.在S型曲线中,设R1、R2分别为大小圆半径,A1、A2分别为大小圆的缓和曲线参数,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BD )。 A.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以R2/R1=1/6~1/5为宜 B.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以R2/R1=1~1/3为宜 和A2 1 D.S型的两个反向盘旋线以径相连接为宜。当受地形或其他条件限制而不得不插入短直线时,其短直线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 现代交通运输由五种运输方式组成,分别是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其中公路是最为普及和常用的交通方式之一。 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包括直线、缓和曲线和圆曲线。其中,圆曲线的最大半径不宜超过米,这是《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 在停车视距计算中,眼高和物高的标准值分别为1.2米和0.15米。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主要的阻力有空气阻力、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 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三种,分别是绕内侧边缘旋转、绕路中线旋转和绕车道外侧边缘旋转。

选线一般要经过全面布局、逐段安排和具体定线三个步骤。 公路定线可以采用纸上定线、实地定线和航测定线三种方法。 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建立交通管制、采用渠化交通和修建立体交叉三种。 选择题: 1.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设计车速。 2.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停车视距。 3.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外边轴旋转。 4.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 横向力系数。

5.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1:1:1. 6.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排水要求。 7.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10米的整数倍桩号处。 8.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平、纵、横设计成果的表格。 计算平曲线的五个基本桩号: 首先,计算ZH: ZH=JD-T=(K8+075.756)-134.473=K7+941.283(分) 然后,计算HY: HY=ZH+Lc=(K7+941.283)+70=K8+011.283(分) 接着,计算QZ: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 (1*25=25分) 一、填空题1.现代交通运输由_____铁路_____ 、____公路___ 、_水运____ 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3.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_____直线______ 、__缓和曲线_____和___圆曲线__。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_10000___米。 5. 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___1.2__ 米,物高__0.1__米。 6.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__空气_____阻力、____道路____阻力、___惯性___阻力。 7.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___绕内侧边缘旋转________、____绕路中线旋转_______和____绕车道外侧边缘旋转_______ 三种。 8.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__全面布局_________、__逐段安排_________、____具体定线_______。 9. 公路定线一般有___纸上定线________、___实地定线________和_____航测定线_______三种方法。 10. 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_建立交通管制__________ 、__采用渠化交通_________和___修建立体交叉_________。 (1*15=15分) 二、选择题1.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C )。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D 通行能力 2.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A )。 A 停车视距 B 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 D 错车视距 3.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A 内边轴旋转 B 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D 绕各自行车道中心旋转 得分 得分 共 页,第 页

(完整word版)06道桥本道路勘测设计试卷B

______ 南阳理工学院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试卷 课程《道路勘测设计》B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具体到一条路采用什么样的标准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采用的设计速度。 2.平曲线中圆曲线的最小半径有_________、一般最小半径、_________。 3.横断面由_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 4.有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各级道路的最大纵坡一般是根据汽车的______、______、自然条件等因素确定。 6.平原微丘区纸上定线的步骤有定控制点,确定走向,穿点定线,_________,检核线位及技术指标和_________。 7.平面交叉口可能产生的交错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立体交叉中,左转匝道的进出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各等级公路的设计速度是对车辆限制的最大行驶速度。 ( ) 2.《公路设计规范》推荐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必须大于6V (m );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必须大于2V (m )。 ( ) 3.横向力系数可以衡量不同重量汽车的在弯道的稳定程度( ) 4.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V=80Km/h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Lsmin=70m ,则不论平曲线半径的大小,缓和曲线长度均可取70m 。( ) 5.回旋线参数A 表示回旋线曲率变化的缓急程度。( ) 6.越岭线纸上定线中,修正导向线是一条具有理想纵坡,不填不挖的折线。 ( ) 7.纵坡设计中,当某一坡度的长度接近或达到《标准》规定的最大坡长时,应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但其长度不受限制。 ( ) 8.越岭线的垭口选定后,路线的展线方案就已确定;过岭标高与展线方案无关,仅影响工程数的量的大小。( ) 9.环形交叉口,对于圆形中心岛半径的确定,是按照环道上的设计速度来确定。( ) 10.平面交叉口的路脊线通常是行车道的中心线。( )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当道路的设计车速为60km/h 时,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段最小长度以不小于_____为宜。( ) A .60m B .120m C .180m D .240m 2.在平面线形组合形式中,如果基本型中圆曲线长度为零,则将这种组合形式称为( )。 A .S 型 B .复合型 C .凸型 D .卵型 3.土石方运量为( )。 A .平均运距与土石方调配数量之和 B .平均运距与土石方调配数量之差 C .平均运距与土石方调配数量之积 D .平均运距与土石方调配数量之比 4.设汽车重力为 G ,道路纵坡为 i ,则汽车所受的坡度阻力 P 为 ( ) 。 A .P =G +i B .P = Gi C .P = G -i D .P =G /I 5.某交点 JD 桩号为 K1+300 ,设置基本型平曲线,算得切线总长 Th 为 150.5m ,则直缓 (ZH) 点桩号为 ( ) 。 A .K1+350.5 B .K1+149.5 C .K1+450.5 D .K1+249.5 6.公路平曲线最小长度不应小于()秒钟的汽车行程长度。 A .12 B .9 C .6 D .3 7.在土石方计算表中,计价土石方,包括挖方和( )。 A .填缺 B .填方 C .借方 D .弃方 8.加宽缓和段长度通常采用与_________长度相同的数值。( ) A .超高缓和段 B .停车视距 C .平曲线 D .圆曲线 9.圆曲线最大半径以不超过( )为宜。 A .20000m B .15000m C .10000m D .5000m 10.公路纵断面的线形要素有坡度线和( ) 。 A .缓和曲线B .复合曲线 C .回旋曲线D .竖曲线 11.根据设计规范的规定,当圆曲线半径R 大于等于_____时,不需设置缓和曲线。( ) A .极限最小半径 B .一般最小半径 C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D .临界半径 12.公路设计交通量的起算年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 )。 A .开工建设年 B .计划通车年C .设计使用期末年 D .交工验收年 13.一条车道在现实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h )可以通过的车辆数,叫( ) A .基本通行能力 B .可能通行能力 C .服务交通量 D .设计通行能力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 一、填空题(1*25=25 分) 1.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 、公路 、_水运 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3.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直线 、缓和曲线和圆曲线。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_10000米。 5. 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1.2 米,物高0.1米。 6.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惯性阻力。 7.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绕内侧边缘旋转、绕路中线旋转和绕车道外侧边缘旋转 三种。 8.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全面布局、逐段安排、具体定线。 9. 公路定线一般有纸上定线、实地定线和航测定线三种方法。 10. 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_建立交通管制 、采用渠化交通和修 建立体交叉。 二、选择题 (1*15=15分) 1.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C )。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D 通行能力 2.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A )。 A 停车视距 B 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 D 错车视距 3.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A 内边轴旋转 B 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D 绕各自行车道中心旋转 4.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 D )。 A 离心力 B 横向力 C 垂向力 D 横向力系数 5.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A )。 A 1:1:1 B 1:2:1 C 1:2:3 D 3:2:1 6.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D )。 A 汽车动力性能 B 公路等级 C 自然因素 D 排水要求 7.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B )的整数倍桩号处。 A 5m B 10m C 20m D 5.0m 8.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 D )设计成果。 A 平面 B 纵断面 C 横断面 D 平、纵、横 9.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B )行驶。 A. 加速 B. 等速 C. 减速 D. 无法确定 10.人工运输土石时,免费运距为第一个( C )。 A 5m B 10m C 20m D 50m 11.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 D )。 A 免费运距 B 平均运距 C 超运运距 D 经济运距 装 订 线

国开形成性考核50095《道路勘测设计》形考任务(3)试题及答案

开形成性考核【道路勘测设计】形考任务⑶试题及答案(课程ID: 50095,整套相同,如遇顺序不同,Ctrl+F查找,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 第三次形考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 个正确答案) 题目:1、两个相邻的反向曲线间应保留一定的直线段长度,其半径应根据 (C)来确定。 [A]:外距[B]:曲线长 [C]:切线长题目:2、公路测设的主要程序即通常一般公路所采用的测设程序为(D) [A]:四阶段设计 [B]:三阶段设计[C]:一阶段设计 [D]:二阶段设计题目:3、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应小于(A) 题目:1、公路工程二阶段设计是指(D) [A]:技术设计与初步设计 [B]:施工图设计与技术设计 [C]:平面设计与纵断面设计

[D]: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题目:2、按照平均纵坡在等高线上所截取的长度的各个连线为(A) [A]:均坡线[B]:导向线 [C]:自由型路线题目:3、编制有预算的设计文件是(D) [A]:初步设计文件 (BJ :方案设计文件 [C]:技术设计文件 [D]:施工图设计文件题目:4、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处来往的车辆数目称为(C) [A]:通行能力

[B]:累计当量轴次[C]:交通量 [D]:交通轴数题目:5、一般路堑是指(A) [A]: 一般地质条件下挖方深度不小于20m的路基 [B]:挖方深度小于20的路基[C]: 一般情况下,挖方深度在10m左右的路基 题目:6、下面关于横断面上“经济点〃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A]:纵坡面上沿线各种标高控制点的统称 [B]:当地面横坡度较陡时,路基多挖少填的标高控制点[C]:当地面横坡度很陡时,路基全挖或深挖的标高控制点 [D]:当地面横坡度不大时,挖方和填方基本平衡的标高控制点题目: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A] [A]:年平均日交通量[B]:最大日交通量[C]:日平均小时交通量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一、填空题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总结第一章绪论 1、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根据我国高速公路网规划,未来我国将建成布局为“7918”的高速公路网络。其中“7918” 是指(七条射线、九条纵线、十八条横线)。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4、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交通量。 5、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6、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20)年预测;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和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 15)年预测。 7、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计划)通车年。 8、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小客车、载重汽车)和(鞍式列车)三种。 9、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几何线形)的最关键参数。 1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服务水平划分为(四)级。其中高速、一级公路以(车流密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二)级。 1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二、三级公路以(延误率)和(平均运行速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三)级。 12、公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可根据公路的性质和设计要求分为(一阶段设计、二阶段设计)和(三阶段设计)三种。 二、选择题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 A )。 A 专供汽车行驶 B 专供小客车行驶 C 混合交通行驶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A )。 A 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B 日平均小时交通量 C 最大交通量 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C )。 A 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 B 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 C 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 4、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流量为( C )。 A 1000-4000 辆 B 3000-7500 辆 C 5000~15000 辆 5、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 B )。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6、公路的设计车速是指在该设计路段内(B )行车速度。

(完整word版)道路勘测设计 各大院校考研试题及期末考试试题汇总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道路勘测设计各大院校考研试题及期末考 试试题汇总 (答案以课本文字为准)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试题 [post=1]2001年 一、公路为什么要划分等级?公路分级的依据是什么?1997年11月26日交通部发布的《公 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中是如何分级的?(12分) 二、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力的平衡关系为u=v2/127R-i h。设:离心力为F,横向力为X、 竖向力为Y、汽车重力为G、汽车轮距为b,汽车重力高度为h g、横向力附着系数为φh。分 析汽车在平曲线上一定速度行驶时的横向倾覆条件和横向滑移条件。(15分) 三、在公路平面设计中,如果园曲线半径为R,从驾驶员的视觉考虑,如何确定回旋线参数 A值。(10分) 四、如果你承担了一条公路的纵断面设计工作,你将采取什么方法步骤进行纵断面设计?(1 2分) 五、分别简述公路和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布置类型和适用性。(12分) 六、将纸上定线的路线敷设到地面上供详细测量和施工之用的方法称为实地放线,简述实地 放线的常用方法和它们的特点(包括适用性)。(12分) 七、何为冲突点、合流点和分流点?它那对交通的干扰和行车的安全影响程度有何不同?采 用哪些方法可以消灭冲突点?(12分) 2002年

一、城市道路网是城市范围内所有道路组成的一个体系。城市道路网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分别简述他们的特点和适用性。(8分) 二、请分别解释计算行车速度(或称设计速度)、行驶速度、平衡速度、临界速度的含义。(8分) 三、直线作为道路平曲线要素之一,它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要限制直线的最大长度和直线的最小长度?(12分) 四、试解释理想的最大纵坡和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并分析汽车在其上的行驶状态。(12分) 五、高速公路为什么要设置路肩和中间带?(8分) 六、简述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12分) 九、汽车行驶特性是道路勘测设计的理论基础。根据汽车在道路上的行驶特性,主要解决道路勘测设计中的哪些问题?(15分) 2003年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设计速度 2、行驶稳定性 3、路侧带 4、变速车道 5、DTM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70分) 1、高速公路与其他等级公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根据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力的平衡,推导公式u=v2/127R-i h 3、简答汽车行驶轨迹的特性及平面线形要素。 4、为什么要规定最大纵坡和最大坡长限制? 5、平曲线上为什么要设置加宽?如何加宽? 6、简述沿河线的布设要点。 7、在道路交叉中,如何消灭车流之间的冲突点?并举例说明。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