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诊科出血性休克临床诊疗指南

急诊科出血性休克临床诊疗指南

急诊科出血性休克临床诊疗指南

【诊断】

一、临床表现特点:

1、有原发病的相应病史和体征。

2、出血征象:根据不同病因表现为咯血、呕血、便血或内出血(外伤)。

3、有休克征象和急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且与出血量成正比。

二、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特点:

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在短期内急剧降低。

【治疗】

1、一般治疗:体位、吸氧、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2、止血:按照不同病因,采取不同止血方法,必要时紧急手术治疗,以期达到有效止血目的。肺源性大咯血可用垂体后叶素10~20u,置于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消化性溃疡及急性胃粘膜病变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可用奥美拉唑40mg稀释后静滴。对肝硬化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可用善得宁0.1mg,加于5%葡萄糖液20~40ml中静注,每日2次。

3、补充血容量:快速补充等张液体,验血型配同型血备用,失血量大者应补液与输血双管齐下。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技术操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 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 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一、急性颅脑损伤 二、出血性休克 三、过敏性休克 四、急性呼吸衰竭 五、急性左心衰竭 六、急性心梗 七、心律失常 八、脑出血 九、上消化道出血 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 十^一、急性酒精中毒 十二、灭鼠药中毒 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 十四、急腹症 十五、创伤诊疗常规

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十七、心肺复苏术CPR

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 一、气管插管 二、机械通气 三、电除颤 四、清创缝合术

急性颅脑损伤 (一)初步检查 1.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 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 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紧急处理: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急救。 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 维持血压的稳定。急救顺序为: 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 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 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最新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更新版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第一章急性颅脑损伤 第二章出血性休克 第三章过敏性休克 第四章急性呼吸衰竭 第五章急性左心衰竭 第六章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七章急性心梗及并发症 第八章AMI溶栓治疗常规 第九章心律失常 第十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第十一章脑出血 第十二章上消化道出血 第十三章癫痫持续状态 第十四章小儿高热惊厥 第十五章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 第十六章急性酒精中毒 第十七章急性巴比妥类中毒 第十八章急性苯二氮卓类中毒 第十九章灭鼠药中毒

第二十章有机磷农药中毒 第二十一章急腹症 第二十二章创伤诊疗常规 第二十三章多发伤的诊疗常规 第二十四章心肺复苏术CPR 第二十五章脑复苏 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 一、气管插管 二、机械通气 三、电除颤 四、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术 五、清创缝合术 六、晚期(感染)伤口处理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第一章急性颅脑损伤 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 (一)初步检查 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 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现场抢救: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现场急救。现场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现场急救顺序为: 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__技术操作规范方案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一、急性颅脑损伤 二、出血性休克 三、过敏性休克 四、急性呼吸衰竭 五、急性左心衰竭 六、急性心梗 七、心律失常 八、脑出血 九、上消化道出血 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 十^一、急性酒精中毒 十二、灭鼠药中毒 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 十四、急腹症 十五、创伤诊疗常规 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 十七、心肺复苏术CPR

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 一、气管插管 二、机械通气 三、电除颤 四、清创缝合术

急性颅脑损伤 (一)初步检查 1.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 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 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紧急处理: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急救。 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 维持血压的稳定。急救顺序为: 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 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

急诊医学科临床诊疗指南目录 1、人工气道及管理、氧疗 2、控制出血及休克处理 3、发热 4、头痛 5、胸痛 6、腹痛 7、呼吸困难 8、昏迷 9、基础生命支持 10、高级生命支持 11、脑复苏 12、呼吸衰竭 1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14、急性心力衰竭 15、急性胰腺炎 16、上消化道出血 17、急性肾衰竭 18、过敏性紫癜 19、脑梗死 20、脑出血

2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2、急性蜂窝组炎 23、低钾血症 24、代谢性酸中毒 25、急性有机磷中毒 26、百草枯中毒 27、急性酒精中毒 28、急性毒菇中毒 29、急性镇静催眠药物中毒 30、毒蛇咬伤 3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32、淹溺 33、过敏性休克

人工气道及管理、氧疗 【概述】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经鼻或口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用以辅助通气及治疗肺部疾病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间建立的有效连接。此环节开展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心肺复苏、脑血管意外、严重中毒、多发伤等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人工气道的种类:简易人工气道:口咽、鼻咽通气管,气管内插管(经口、经鼻),气管切开置管。 人工气道是重要的抢救治疗措施,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科学的管理是患者重要脏器的功能保障和救治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 氧疗是指将氧气以多种形式作用于患者局部或全身,从而达到提高血氧饱和度和动脉氧分压,改善损伤组织的供血、供氧,恢复组织有氧代谢的功能并加速创面愈合的目的。氧疗是使用氧气来纠正缺氧的一种治疗方法。 【临床表现】 1,临床上需要建立紧急人工气道的常见危重病症包括深昏迷、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心搏骤停、严重气道痉挛、气道异物梗阻、镇静剂或麻醉剂作用、颅脑及颈部外伤、误吸或有误吸危险、意外拔管、大量难以控制的上呼吸道出血、急性上呼吸道梗阻等。建立人工气道无绝对禁忌证,关键在于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2.缺氧的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心悸、胸闷、气促、发绀。 【诊断要点】 1,建立人工气道的主要目的 (1)预防和解除呼吸道梗阻,保证呼吸道的通畅。 (2)对于意识不清、尤其昏迷的患者可预防呕吐物和口鼻腔分泌物的误吸人肺。 (3)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吸引清除。 (4)为机械通气提供封闭的通道。 2.呼吸道梗阻的常见原因 (1)上呼吸道:舌后坠、异物梗塞、分泌物梗塞、喉痉挛、咽喉水肿。(2)下呼吸道:咳嗽反射消失、异物梗塞、分泌物梗塞、出血、肺炎、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痉挛。 3.氧疗的适应证单纯低氧血症、单纯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储留。 【治疗方案及原则】 1、气道管理不当是危重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气道管理的基本目的是:保证通气氧合,气道开放,气管保护和灌洗。 2.熟练掌握危重病患者的气道管理技术如掌握在环境要求、呼吸机管路系统的消毒、气道的湿化、吸痰的时机及方法、气囊的压力、导管的安全等方面的技术。预防和熟练处理人工气道并发症。 3.控制性氧疗是指吸氧浓度根据患者情况严格进行控制。非控制性氧疗是指氧浓度无法严格控制。临床上多采用非控制性氧疗;非控制性氧疗的方式包括鼻导管给氧法、鼻塞给氧法、面罩给氧法;控制性氧疗是指吸人气含氧浓度在24%一35%之间,特别适用于呼吸调节功能异常伴有二氧化碳储留者,可避免高浓度给氧所导致的呼吸抑制。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X 目录 第一局部临床诊疗指南 一、急性颅脑损伤 二、出血性休克 三、过敏性休克 四、急性呼吸衰竭 五、急性左心衰竭 六、急性心梗 七、心律失常 八、脑出血 九、上消化道出血 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那么 十一、急性酒精中毒 十二、灭鼠药中毒 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 十四、急腹症 十五、创伤诊疗常规 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

十七、心肺复苏术CPR 第二局部技术操作规X 一、气管插管 二、机械通气 三、电除颤 四、清创缝合术

急性颅脑损伤 〔一〕初步检查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紧急处理: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展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场急救。 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急救顺序为: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去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立即去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假设呼吸停顿或通气缺乏,应连接简易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 规范 目录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一、急性颅脑损伤 二、出血性休克 三、过敏性休克 四、急性呼吸衰竭 五、急性左心衰竭 六、急性心梗 七、心律失常 八、脑出血 九、上消化道出血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十一、急性酒精中毒十二、灭鼠药中毒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十四、急腹症十五、创伤诊疗常规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十七、心肺复苏术CPR

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 一、气管插管 二、机械通气 三、电除颤 四、清创缝合术

急性颅脑损伤 (一)初步检查 1. 头部伤情: 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 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 ,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 级。 (三)紧急处理: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急救。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急救顺序为: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若呼 吸停止或通气不足,应连接简易呼吸器作辅助呼吸。 2.制止活动性外出血:头皮血运极丰富,单纯头皮裂伤有时即可引起致死性外出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一、急性颅脑损伤 二、出血性休克 三、过敏性休克 四、急性呼吸衰竭 五、急性左心衰竭 六、急性心梗 七、心律失常 八、脑出血 九、上消化道出血 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 十一、急性酒精中毒 十二、灭鼠药中毒 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 十四、急腹症 十五、创伤诊疗常规 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 十七、心肺复苏术CPR

若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应连接简易呼吸器作辅助呼吸。 2.制止活动性外出血:头皮血运极丰富,单纯头皮裂伤有时即可引起致死性外出血,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累计头皮的大小动脉,颅骨骨折可伤及颅内静脉窦,同时颅脑损伤往往合并有其他部位的复合伤均可造成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而导致循环功能衰竭。因此制止活动性外出血,维持循环功能极为重要。 3.维持有效的循环功能:单纯颅脑损伤的病人很少出现休克,往往是因为合并其他脏器的损伤、骨折、头皮裂伤等造成内出血或外出血而致失血性休克引起循环功能衰竭。但在急性颅脑损伤时为防止加重脑水肿而不宜补充大量液体或生理盐水,因此及时有效的制血,快速地输血或血浆是防止休克,避免循环功能衰竭的最有效的方法。 开通颅脑损伤绿色通道:在患者到达急诊科后20分钟以内需完成以下任务: 1.接诊护士:当病人到达急诊科时,急诊接诊护士通过分诊并初步对病情做出判断,疑有脑疝形成时立即通知神经外科医生,同时通知检验科、输血科等有关科室。 2.急诊值班医生:迅速完成采集病史、体征、书写病历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迅速下达医嘱。 3.护士在通知医生及有关科室后,完成测血压、脉搏、呼吸及建立静脉通道,在建立静脉通道时同时留取足够的血液标本分别送检验科、血库查血常规、血型及血交叉、电解质、肾功能、血糖等。当有休克体征时,应尽快建立两路静脉通道并进行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一、急性颅脑损伤 二、出血性休克 三、过敏性休克 四、急性呼吸衰竭 五、急性左心衰竭 六、急性心梗 七、心律失常 八、脑出血 九、上消化道出血 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 十^一、急性酒精中毒 十二、灭鼠药中毒 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 十四、急腹症 十五、创伤诊疗常规 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

十七、心肺复苏术CPR

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一、气官插官 二、机械通气 三、电除颤 四、清创缝合术

急性颅脑损伤 (一)初步检查 1.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 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 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紧急处理: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急救。 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急救顺序为: 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 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若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应连接简易呼吸器作辅助呼吸。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__技术操作规范方案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一、 急性颅脑损伤 二、 出血性休克 三、 过敏性休克 四、 急性呼吸衰竭 五、 急性左心衰竭 六、 急性心梗 七、 心律失常 八、 脑出血 九、 上消化道出血 十、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 十^一、急性酒精中毒 十二、灭鼠药中毒 十三、有机磷农药中毒 十四、急腹症 十五、创伤诊疗常规 十六、多发伤的诊疗常规 十七、心肺复苏术 CPR 急诊科临床诊疗常规 技术操作规范

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一、气管插管 二、机械通气 三、电除颤 四、清创缝合术

急性颅脑损伤 (一)初步检查 1.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 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生命体征: (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颅脑损伤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 , GCS), 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三)紧急处理:颅脑损伤的病人急救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在于急救人员能否进行正确和及时的现场抢救,急救人员应在快速、简洁地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后,立即对头部和全身情况的迅速认真的检查,在综合病史及初步检查情况做出病情判断后随即开始急救。急救的重点是呼吸与循环功能的支持,及时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维持血压的稳定。急救顺序为: 1.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由于多因出现意识障碍而失去主 动清除分泌物的能力,可因呕吐物或血液、脑脊液吸入气管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故应立即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调整头位为侧卧位或后仰,必要时就地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