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2009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2009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2009年修正)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

•【公布日期】2009.08.27

•【文号】主席令第18号

•【施行日期】2009.08.27

•【效力等级】法律

•【时效性】已被修改

•【主题分类】体育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1995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正)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社会体育

第三章学校体育

第四章竞技体育

第五章体育社会团体

第六章保障条件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体育工作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促进各类体育协调发展。

第三条国家坚持体育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体育事业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国家推进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兴办和支持体育事业。

第四条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体育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管理体育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授权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体育工作。

第五条国家对青年、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给予特别保障,增进青年、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

第六条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体育事业,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

第七条国家发展体育教育和体育科学研究,推广先进、实用的体育科学技术成果,依靠科学技术发展体育事业。

第八条国家对在体育事业中做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九条国家鼓励开展对外体育交往。对外体育交往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

第二章社会体育

第十条国家提倡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增进身心健康。

社会体育活动应当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遵循因地制宜和科学文明的原则。

第十一条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体育锻炼标准,进行体质监测。

国家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对社会体育活动进行指导。

第十二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支持、扶助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

城市应当发挥居民委员会等社区基层组织的作用,组织居民开展体育活动。

农村应当发挥村民委员会、基层文化体育组织的作用,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的体育活动。

第十三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举办群众性体育竞赛。

第十四条工会等社会团体应当根据各自特点,组织体育活动。

第十五条国家鼓励、支持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整理和提高。

第十六条全社会应当关心、支持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为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方便。

第三章学校体育

第十七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将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十八条学校必须开设体育课,并将体育课列为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科目。

学校应当创造条件为病残学生组织适合其特点的体育活动。

第十九条学校必须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用于体育

活动的时间给予保证。

第二十条学校应当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外训练和体育竞赛,并根据条件每学年举行一次全校性的体育运动会。

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合格的体育教师,保障体育教师享受与其工作特点有关的待遇。

第二十二条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配置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

学校体育场地必须用于体育活动,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三条学校应当建立学生体格健康检查制度。教育、体育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学生体质的监测。

第四章竞技体育

第二十四条国家促进竞技体育发展,鼓励运动员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在体育竞赛中创造优异成绩,为国家争取荣誉。

第二十五条国家鼓励、支持开展业余体育训练,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

第二十六条参加国内、国际重大体育竞赛的运动员和运动队,应当按照公平、择优的原则选拔和组建。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规定。

第二十七条培养运动员必须实行严格、科学、文明的训练和管理,对运动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道德和纪律教育。

第二十八条国家对优秀运动员在就业或者升学方面给予优待。

第二十九条全国性的单项体育协会对本项目的运动员实行注册管理。经注册的运动员,可以根据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参加有关的体育竞赛和运动队之间的人员流动。

第三十条国家实行运动员技术等级、裁判员技术等级和教练员专业技术职

务等级制度。

第三十一条国家对体育竞赛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由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管理或者由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组织管理。

全国单项体育竞赛由该项运动的全国性协会负责管理。

地方综合性运动会和地方单项体育竞赛的管理办法由地方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二条国家实行体育竞赛全国纪录审批制度。全国纪录由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确认。

第三十三条在竞技体育活动中发生纠纷,由体育仲裁机构负责调解、仲裁。

体育仲裁机构的设立办法和仲裁范围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第三十四条体育竞赛实行公平竞争的原则。体育竞赛的组织者和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应当遵守体育道德,不得弄虚作假、营私舞弊。

在体育运动中严禁使用禁用的药物和方法。禁用药物检测机构应当对禁用的药物和方法进行严格检查。

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利用体育竞赛从事赌博活动。

第三十五条在中国境内举办的重大体育竞赛,其名称、徽记、旗帜及吉祥物等标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护。

第五章体育社会团体

第三十六条国家鼓励、支持体育社会团体按照其章程,组织和开展体育活动,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第三十七条各级体育总会是联系、团结运动员和体育工作者的群众性体育组织,应当在发展体育事业中发挥作用。

第三十八条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是以发展和推动奥林匹克运动为主要任务

的体育组织,代表中国参与国际奥林匹克事务。

第三十九条体育科学社会团体是体育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组织,应当在发展体育科技事业中发挥作用。

第四十条全国性的单项体育协会管理该项运动的普及与提高工作,代表中国参加相应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

第六章保障条件

第四十一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

第四十二条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自筹资金发展体育事业,鼓励组织和个人对体育事业的捐赠和赞助。

第四十三条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体育资金的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挪用、克扣体育资金。

第四十四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对以健身、竞技等体育活动为内容的经营活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管理和监督。

第四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对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将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安排。

城市在规划企业、学校、街道和居住区时,应当将体育设施纳入建设规划。

乡、民族乡、镇应当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建设和完善体育设施。

第四十六条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向社会开放,方便群众开展体育活动,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实行优惠办法,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体育设施的,必须经体育行政部门和建设规划部门批准,并及时归还;按照城市规划改

变体育场地用途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先行择地新建偿还。

第四十七条用于全国性、国际性体育竞赛的体育器材和用品,必须经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审定。(2009年8月27日删除)

第四十八条国家发展体育专业教育,建立各类体育专业院校、系、科,培养运动、训练、教学、科学研究、管理以及从事群众体育等方面的专业人员。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依法举办体育专业教育。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在竞技体育中从事弄虚作假等违反纪律和体育规则的行为,由体育社会团体按照章程规定给予处罚;对国家工作人员中的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条在体育运动中使用禁用的药物和方法的,由体育社会团体按照章程规定给予处罚;对国家工作人员中的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一条利用竞技体育从事赌博活动的,由体育行政部门协助公安机关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并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在竞技体育活动中,有贿赂、诈骗、组织赌博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的,由体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有前款所列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在体育活动中,寻衅滋事、扰乱公共秩序的,给予批评、教育并予以制止;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四条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克扣体育资金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克扣的资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五十五条军队开展体育活动的具体办法由中央军事委员会依照本法制定。

第五十六条本法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三章青少年和学校体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三章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第二十四条国家实行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健全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工作制度,培育、增强青少年体育健身意识,推动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普及,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体魄强健。 第二十五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将体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围,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提升学生体育素养。 体育行政部门应当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组织体育训练、举办体育赛事活动、管理体育场地设施等方面为学校提供指导和帮助,并配合教育行政部门推进学校运动队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 第二十六条学校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 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时,组织病残等特殊体质学生参加适合其特点的体育活动。 第二十七条学校应当将在校内开展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衔接,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 鼓励学校组建运动队、俱乐部等体育训练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有条件的可组建高水平运动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第二十八条国家定期举办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实际,定期组织本地区学生(青年)运动会。

学校应当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体育运动会。 鼓励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免费向学校开放使用,为学校举办体育运动会提供服务保障。 鼓励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体育交流活动。 第二十九条国家将体育科目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建立符合学科特点的考核机制。 病残等特殊体质学生的体育科目考核,应当充分考虑其身体状况。 第三十条学校应当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检查制度。教育、体育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学生体质的监测和评估。 第三十一条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足合格的体育教师,保障体育教师享受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 学校可以设立体育教练员岗位。 学校优先聘用符合相关条件的优秀退役运动员从事学校体育教学、训练活动。 第三十二条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配置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适时予以更新。 学校体育场地必须保障体育活动需要,不得随意占用或者挪作他用O 第三十三条国家建立健全学生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保险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做好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和运动伤害风险防控。 第三十四条幼儿园应当为学前儿童提供适宜的室内外活动场地和体育设施、器材,开展符合学前儿童特点的体育活动。

浅析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浅析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0 前言 1995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又进行了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对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及体育社会团体等相关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2002年教育部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又对学校体育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建设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及课程评价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1 学院现状 现阶段学院体育课设置为三学期,每学期24学时,每周2学时,3个学分(包括理论2学时),共计72学时。课程教学中未开设公共体育课,只开设了选项体育课,学生在分班时因对运动专项不熟悉往往出现看“师”选课和避“难”就“易”的情况,教学内容包括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体育舞蹈、跆拳道和武术,由于学时有限,往往学生刚刚入门体育课程就结束了,对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效果很不理想。由于学院场地的限制使得田径场、器材室与教学常用场地间距离太远,从而导致无法很好的开设以身体素质训练为目标,以田径运动为主的公共体育课程的开设(单独上一节田径课内容太枯燥,单独上一节专项课身体素质训练效果不理想)。从而使体育教师在有限的场地和课时中是进行专项技能教学还是进行身体素质训练的两难选择。 我国学生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持续下降,我院学生目前各项指标也是呈下降趋势。具初步统计大多数学生高中期间几乎没有体育课程,或是体育课只安排学生自由活动。当他们进入大学后,身体素质较差,课程体系不完善,达不到培养学生兴趣使其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同时学院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与形式单一,并缺乏指导,我院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机制不健全,从而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我院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 基础学部体育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6人,按照专项区分为:篮球2人,足球1人,体育舞蹈2人,网球1人。虽然每位教师已经具备多专多能的教学能力,但是除自身专项外,其他项目教学效果不理想。 2 改革与发展 综合以上基本情况和问题,特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2.1 完善体育课程体系设置 2.1.1 普通体育课(基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事业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体育事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该法律从2008年起开始实施,旨在加强国民体质健康,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提高全民体育素质。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这项法律进行详细解析。 一、加强国民体质健康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首要目标是加强国民体质健康。该法规定,国家应当制定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和队伍建设。体育事业成为国家事业和党的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要积极号召和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全民体质。这项法律推动了体育锻炼的普及化,人们不仅能够享受到健康带来的好处,还能快乐地生活。 二、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除了加强全民健身,该法还鼓励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产业发展是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尤其是在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中国体育市场运作不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不仅仅是体育事业受限,更重要的是大量的体育资源未能充分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决,制定了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到体育事业中,全面加强体育产业体系建设。 三、提高全民体育素质 提高全民体育素质是该法的重要目标之一。随着社会竞争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忙碌,缺乏体育锻炼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要求各级政府部门组织体育公益活动,积极推广体育文化,提高全民体育素质。同时,鼓励人们在空闲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减缓人们的工作压力,增加人们的身体素质,这是提高国民文明素质的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一部好的法律不仅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规划未来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2016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2016修正) 发布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 发文字号:主席令第57号 发布日期: 2016.11.07 实施日期: 2016.11.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法律 法规类别:体育综合规定 【本法变迁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995082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20090827]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2009修正)[20090827]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含: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61107]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2016修正)[20161107]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1995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社会体育 第三章学校体育 第四章竞技体育 第五章体育社会团体 第六章保障条件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体育工作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促进各类体育协调发展。 第三条国家坚持体育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体育事业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体育法学

1.体育法:是研究体育法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学学科。以体育法律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 2.体育法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体育法的本质、任务、制定依据、基本原则、适用范围;体育法的调整对象及体系;各种体育运动的管理及法律责任;有关体育纠纷的法律适用及仲裁问题等。 3.体育法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和研究对象:首先,它的研究总是指向具体的体育法律现象和体育法律关系;其次,体育法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最后,体育法学有一定的技术性要求。 4.广义的体育法:与体育有关的法律。 狭义的体育法:部门法意义上的体育法或成文的体育法典。一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5.体育法与别的法律部门比较起来,有如下几个明显特征:1.体育法有特定的调整对象。2.体育法调整的是特定的体育社会关系 3.它调整的体育社会关系是在体育运动中发生的 6.体育法的调整对象:1体育关系关系2体育民商事关系3体育劳动和社会保障关系。 7.体育法的基本原则:指能体现体育法的本质和特征,贯穿于体育法律规范之中,并对体育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起知道作用的根本准则。1符合宪法原则2坚持体育对外交往,遵守国际条约及国际公约原则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体育运动协调发展的原则4保护各体育主体的合法权益原则5维护公共利益原则。 8.体育法的本质:1.是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2.体育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3.它的决定因素是物质生活条件。 9.体育法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征象和标志所在。可归纳为五个方面:1.规范性:体育法是调节人们体育行为的规范;它规范人们体育行为中的权利义务关系。2.社会性。3.技术性。4.国家性。5.综合性:它调整体育社会关系的多样性;它调整体育行为手段的多样性;体育法兼有公法与私法的因素。 10.体育法的特征:1.有特色的调整对象2.具有综合性3.实体兼具程序法4.具有国际性。 11.法律关系:指在法律规范调整一定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体育法律关系:指体育法律规范所调整人们在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12.体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体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体育权利义务的关系的参与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一定权利的想有着和一定义务的承担者。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国家都可成为我国体育法律关系的主体。2.体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体育法律关系之间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3.体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体育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 13.自然人:是基于自然出生而具有生命的人,既包括中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14.法人: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责任。 15.我国体育法与政策的相同点:内容都体现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劳动人民在体育运动中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任务都是为了保证和促进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不同点:1.制定的主体不同。2.表现形式不同。3.调整范围不同。4.实施方式不同。5.稳定程度不同。 16.法治国家的特征:1.社会层面:平等、自由、民主2。国家层面:分立与制衡。3.关系层面:主权在民或人 17.平等、自由、民主三者关系:平等是自由的前提,平等是民主的基础,自由的逻辑高于民主的逻辑 18.个体主义:认为社会由个体组成,个体是单个的,独立的,社会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实现个人的目标,个体及其权利先于社会。将最高价值体现在个体中的观点称作个体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律文件,它为我们国 家的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部法律 的涵义和要求,我们需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释义。本文将 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释义”这一主题,分步骤阐述其内容。 第一步:体育法的概述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概述。体育法是在 保障公民体育权益、促进全民健身、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提升国家综 合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部法律。体育法明确了体育的基本定义,即包括健身锻炼、竞技比赛、文化体育、比赛组织和管理等方面。体育法还规定了体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包括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推进体育改革、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等。 第二步:公民体育权利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对公民体育权利的保障。体育法明确规定,公民有参加体育锻炼、比赛等活动的权利,国 家各级政府应当为公民提供健身锻炼场所和设施,保障公民进行健身 锻炼、体育比赛等的权利,并促进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 第三步:体育组织和管理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对体育组织和管理的 规定。体育法规定了体育组织的内部管理、组织机构、职责分工等方 面的内容,而且还对体育比赛的组织和管理、运动员的选拔等方面做 了详细的规定。对于体育组织和管理人员的行为,体育法规定了管理 监督机制,明确了惩戒措施。 第四步:体育产业发展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对体育产业发展的要求。体育法明确规定,国家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鼓励企业投入体育 产业,提高体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体育法还对相关部门的 职责和任务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组织实施体育产业政策、推进国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草案)》的说明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草案)》的说明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 •【公布日期】2021.10.19 •【分类】立法草案及其说明 正文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草案)》的说明 ——2021年10月19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 上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何毅亭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托,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草案)》的说明。 一、体育法修改的必要性和立法过程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做好新时代体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加强体育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尚未得到较好满足,迫切需要通过立法推动体育领域深化改革,破除束缚体育发展的障碍。同时还要看到,体育法已经颁布二十多年,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体育事业改革实践需要法律的推动与保障,各类体育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有待法律进一步明确,体育法与其他法律冲突的问题亟待解决,筹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等国际赛事相关法律问题急需法律支撑,大量涌现的群众性商业性赛事活动需要法律监管作出回应。因此,修改体育法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明确由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牵头修改体育法。社会委在前期调研等工作基础上,于2020年11月正式启动体育法修改工作,2021年3月牵头成立了体育法修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民政部、司法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全国总工会、中国残联等。社会委多次与各成员单位沟通协商、交换意见,采取实地调研、委托调研、视频座谈等形式深入研究法律修改的重点难点问题,并书面征求了国务院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的意见,广泛听取了各级人大代表、地方有关部门、司法机关、群团组织以及社会各界(各级体育总会、各类体育协会等体育社会组织、企业、学校,以及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体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等)的意见建议。在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

我国体育法发展史

从现有资料看我国体育法规文件的 修改与完善 1995年8月29日,经过8年反复酝酿,8年艰苦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终于在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上获得全票通过。《体育法》的颁布,不仅填补了国家立法的一项空白,而且标志着中国体育工作开始进入依法行政、以法治体的新阶段,这是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座里程碑。2008年8月29日正是《体育法》颁布十三周年,也正逢北京2008年奥运会刚刚胜利闭幕。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国。2008年也是《体育法》颁布十三周年中国在奥运会上取得的辉煌成绩,标志着我国正向着体育强国的行列大步迈进。我国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与我国体育法规文件的逐步完善是密不可分的。 我国要建立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依法治体、有良法可依。而要有良法,则必须“法随时转",依时势的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变化而变化。在制定新法规的同时,不断修改更新过时的法规和不良法规。因此,法律的修改与更新已成为立法者创制法律之外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 l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颁布掀开了体育发展的新篇章,使得体育事业的发展进入“有法可依,依法治体"的新阶段。 我国体育法法规文件的立法与废止与其它法律一样,都必须经过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办公会议2/3的票数才能通过。 体育法规的立法包括制定、修改、补充、解释、废止等具体方式或方法,是一个动态推进的过程。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网公布的《现行有效的体育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统计,自建国以来我国体育立法量(含待修改的文件)基本呈上升趋势(见图1),这表明我国体育立法事业蓬勃发展,体育法规文件日益完善。 2 .2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的阶段性特点 随着我国体育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步提高,体育法规文件的更新同样紧跟国际的步伐。从现在回顾历史,根据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的历程.我国体育法规文件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六个阶段: 2.2.1起步阶段(1949—1956年) 这一阶段是我国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也是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开创时期。1949年国家在《中华 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一宪法性文件中明确规定“提倡国民体育”。52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号召,明确了我国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 2.2.2逐步充实阶段(1957—1965年) 1959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国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个时期我国体育发展的特点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继续发展群众体育的同时,开始重视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9年间新制定和修改的12项主要体育法规中,竞技体育法规有9项,群众体育法规有3项。 2.2.3基本停滞阶段(1966—1978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2.06.21 •【分类】审议意见 正文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关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草案)》 审议结果的报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对体育法修订草案进行了二次审议。会后,法制工作委员会在中国人大网公布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全文,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书面征求司法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的意见;还就修订草案主要问题与有关方面交换意见,共同研究。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于5月16日召开会议,根据委员长会议精神、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意见和各方面的意见,对修订草案进行了逐条审议,社会建设委员会有关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同时书面征求了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的意见。6月14日,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召开会议,再次进行了审议。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认为,为促进和发展体育事业,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

平,对体育法进行修订是必要的,修订草案经过两次审议修改,已经比较成熟。同时,提出以下主要修改意见: 一、有的常委委员提出,七十年前毛泽东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重要题词已经广泛深入人心,建议在立法目的中予以体现。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采纳这一意见。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中强调指出,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们成就伟业最可靠的主心骨。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建议增加规定:体育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有的常委委员、部门和社会公众建议,进一步充实完善有关青少年体育的内容。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增加规定:培育、增强青少年体育健身意识;体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引导和规范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体育专业人员等为青少年提供体育培训等服务。 四、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部门和社会公众建议,充分利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解决学校举办体育运动会缺少场地的问题。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增加规定:鼓励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免费向学校开放使用,为学校举办体育运动会提供服务保障。 五、有的常委委员和社会公众提出,为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建议明确职业体育发展方向,加强业余体育后备队伍建设。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将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修改为:国家促进和规范职业体育市场化、职业化发展,提高职业体育赛事能力和竞技水平;国家加强体育运动学校和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鼓励、支持开展业余体育训练,培养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体育法规讲义

体育法规讲义 绪论 一、体育政策与体育法规的关系 体育政策是体育法规的生命与灵魂,体育法规是体育政策的具体体现。 1、体育法规的制定必须以党和政府的政策为依据; 2、体育法规是党的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 二、什么是体育法规 概念:各级各类国家机关制定的调整体育社会关系的有关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三、体育法规的调整对象和主要内容 体育法规的调整对象:体育社会关系 指体育活动及与体育有关的活动中,发生在组织之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组织之间的社会关系。 四、体育法规与相关法律的结合适用 《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五、我国体育法律体系 ⏹纵向结构 我国体育法律由于制定、颁布的机关不同,效力不同,形成了不同层次的纵向结构体系: (1)宪法中有关体育的条文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体育基本法《体育法》 (3)1.国务院制定的体育行政法规 2.国家体育行政部门和其他部位单独或联合制定的部门体育规章 3.其他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中有关体育的条文 (4)各种地方性体育法规和地方政府体育规章 ⏹横向结构 按照体育法律所调整的体育社会关系的不同方面,我国体育法律体系的横向结构如下: (1)体育管理 体育基建规划法规;体育行政机构组织条例;运动会申办办法;体育投资管理办法等。(2)体育场地、器材管理 体育训练基地建设管理办法;体育场馆建设使用管理办法;体育器械管理保护法规等。(3)大众体育 1、社会体育 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健身气功管理办

法;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等。 2、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青少年体质测定标准;体育运动学校办校暂行规定等。 (4)竞技体育 国家田径队教练员、运动员确定和公布试行办法;体育运动全国纪录审批制度;全国运动员交流暂行规定;反兴奋剂条例;关于严格禁止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行为的规定;体育竞赛裁判员管理办法等。 (5)体育科技、教育 国家体委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国家体委软科学研究管理暂行办法;体育科研所管理办法;体育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办法等。 (6)体育经营体育社会保障 体育投资法规;体育合同法规;体育彩票奖品组织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专项体育基金管理暂行规定;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暂行办法等。 六、中国体育法制建设的进展情况 时间有关法规、制度和措施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914年《教育部管制》规定教育部的社会教育司负责“公众体育及游戏事项” 1915年《国会决议》武术为“学界”必学的“中国式体操”1923年《中小学课程纲要》将“体操”改为体育,兵操被彻底废 除 1929年教育部领导下的全国体育委员会成立 颁布《国民体育法》、《各省体育会组织条例》

宪法体育权利的文本表述分析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我国宪法中“体育权利”的表述及其制度实现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我国宪法并没有明确规定“体育权利”为一项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宪法中有关体育的内容散见于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中的部分条款,“体育权利”隐藏于这些宪法条文之中。宪法多个章节涉及“体育”的条文共同构成了一项相对完整的“体育权利”表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认为“体育权利”是宪法规定的“准基本权利”。作为“准基本权利”的体育权利,其实现有赖于国家义务。现阶段,“体育权利”的实现存在诸多不足,构建制度化的“体育权利”保障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体育管理;宪法;体育权利;文本表述;制度实现 我国宪法并没有明确规定“体育权利”的具体内容,但是宪法在不同章节关于“体育权利”内容的表述,实际上确认了“体育权利”的存在。我国宪法条文中对“体育权利”的规定具有自身的逻辑进路,宪法中相关的文本表述、语义表达和权利实现方式,构成了“体育权利”作为一项公民“准基本权利”的全貌。 1我国宪法文本中的“体育权利”表述 1.1我国宪法不同章节对“体育权利”内容的规定与解读 1.1.1我国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一规定只是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根据宪法学理论,宪法总纲并非实质上的宪法规范,亦非法律文件中的道德宣示,有学者认为宪法总纲“具有独特的法律意义”,其性质可以归为“基本国策或者国家政策”[1]。作为一项规定基本国策或者说国家政策的宪法条文,并不意味着宪法总纲不具有法律上的拘束力,其目的在于“以区别于宪法正文的方式对国家机关和社会生活事务产生影响”[2]。显然,总纲中对“体育权利”内容的规定是原则性的,也是很笼统的,不具备法律规范的具体性。作为国家政策性规定,这是一种在宪法上对国家机关传达的指示或者说要求,不可能如普通宪法规范产生直接的宪法效力,其实施必须有相应的立法规范来保障。 1.1.2因此,作为原则性的基本国策和国家政策,要想获得执行就必须有进一步的立法规范,以确定其具体含义、实施主体、方式、标准和程序等。换句话说,具体的法律规范是其得以实施的基础。我国宪法第二章对“体育权利”内容的规定。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被认为是我国的“权利法案”,规定了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其中第四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本条看似与“体育权利”无直接关联,但是当我们将12本条与宪法总纲第二十一条第二款中的“增强人民体质”联系在一起,这一规定与“体育权利”的联系就鲜活了起来。“体育权利”与公民的生命和健康紧密相关。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其中就包括体育场所和设施,这是增强人民体质的物质条件和重要载体,也是国家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 1.1.3更广泛的看,我们还可以将第四十三条看成是实现人权之发展权的一部分,因为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也是尊重劳动者身心健康和个体发展的必然要求。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本条规定的是公民的受教育权,据此理解,体育教育从属于受教育权,“体育权利”是受教育权的一部分。“体育”一词相对应的英语单词是PhysicalEducation,即体育和体育教育之意,蕴含着“对身体的教育”。实际上,受教育权与“体育权利”有很大差别,受教育权不能完全涵盖全体公民的“体育权利”。因为教育权是包括公民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诸多方面,这里的体育仅

体育法学完整版

1体育法律关系由体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体育法律关系的客体、体育法律关系的内容 三个要素构成。 2、自然人作为体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参与法律关系,必须具有体育权利能力和体育行为 能力。 3、体育权利和体育义务作为体育法律关系内容的要素共处于体育法律关系的统一体 中。 4、法律关系不同于其他社会关系在于它是根据法律规范所结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5、竞技体育的任务包括: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等内容。 6、国家实行运动员技术等级、裁判员技术等级和教练员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制度。 7、体育权利能力是前提、是基础,只有享有权利能力才可能实现体育行为能力。 8、体育法学是一门研究体育法这一特定的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9、体育法规实施的两种基本方式:体育法规的适用和体育法规的遵守。 10、2009年8月30日,正式颁布《全民健身条例》,于09年10月1日起施行。 11、社会体育的全民性和普遍性,决定了社会体育事业的公益性和社会性。 12、竞技体育是一个由许多不同角色群体共同参与的复杂系统。 13、经济基础对体育法的决定作用,体育法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14、体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是体育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 15、体育权利是体育人权的一种法律化,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16、不同时代的社会体育有着不同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特征。 17、国家对体育竞赛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二、概念题 1、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指各级政府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体育权益,满足日益增长的体育服务需求,投资兴办的以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公益体育组织网络、群众性体育活动系统、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健身指导及信息服务系统为支撑和运作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体育健身服务体系。 2、体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体育权利义务的参与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一定权利的享有者和一定义务的承担者。其中享有权力者称为权利主体,承担义务者称为义务主题。 3、体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体育法律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一般指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财富。其内容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 4、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是由体育健身活动密切相关因素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系统,它为群众健身全面提供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组织支持、丰富多彩的活动、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 5、体育法规的遵守: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按照体育法规作出各种体育行为、处理各种体育关系,依法行使体育权力和履行体育义务的活动 6、体育法规的适用:指国家专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运用国家权力,将体育法规运用到具体的人和组织,用来解决具体体育问题的专门活动。 7、体育法律关系:体育法律所调整的人们在各种各样的体育行为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8、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活动。 9、举国体制:指我国政府为发展竞技体育,提高我国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和国际综合竞争实力,实现奥运战略目标,当前正在贯彻实施的发展竞技体育的一系列理论观点、 方针、政策、措施和发展方式的总和。 10、体育法:指为保障公民的体育权利、维护正常的体育秩序、发展体育事业,由一定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的、调整一定的体育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文献类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文献类型 一、体育法概述 体育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是我国关于体育事业的基本法律。该法于1995年8月29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2009年8月27日进行了修订。体育法旨在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培养优秀体育人才,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增强国家综合实力。 二、体育法的文献类型 体育法的文献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法律文本:包括体育法全文、修正案、解释等,是体育法的基本载体。 2.法规规章: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等制定的体育方面的法规和规章,如《全民健身条例》、《竞技体育条例》等。 3.政策文件: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关于体育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等。 4.标准与规范:体育领域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标准》、《体育场馆设计规范》等。 5.研究报告:体育科研、教育、实践等领域的研究报告,如体育产业发展报告、体育教育研究报告等。 6.学术著作:体育领域的学术著作、教材、论文等,如《体育法学》、《体育原理》等。 7.宣传材料:普及体育法知识的宣传材料,如宣传册、挂图、影视作品等。

三、各类文献的特点及应用 1.法律文本: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稳定性,是体育法执行和遵守的基本依据。 2.法规规章: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和指导性,对体育事业发展起到细化和补充作用。 3.政策文件:具有政策导向性和实践指导性,推动体育工作的发展。 4.标准与规范:具有技术性和操作性,确保体育设施和服务的质量。 5.研究报告: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为体育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6.学术著作: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系统性,丰富体育理论体系。 7.宣传材料:具有较强的普及性和生动性,提高公众对体育法的认知和认同。 四、体育法在我国的意义与价值 体育法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基本法律,具有以下意义与价值: 1.保障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体育法明确了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目标和任务,为体育行政部门、社会组织和公民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 2.促进国民身体素质提高:体育法强调全民健身的重要性,规定国家采取措施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为人民健康提供保障。 3.培养优秀体育人才:体育法规定国家加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提高我国在国际体育竞赛中的成绩。 4.丰富文化生活:体育法提倡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

《体育法学》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体育法学》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一、名词解释 1.奥林匹克休战:是国际奥委会根据古希腊共和国奥运会神圣休战的做法设计的一项国际和平活动。 2.举国体制:是国家有关体育事业的管理体系与制度的总称,通常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体育事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与作用。 3.肖像权:是公民可以同意或不同意他人利用自己肖像的权利。 4.自然人:是基于出生而具有生命的人,既包括中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5.体育法:是调整体育运动中发生的一定范围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广义的体育法,包括对体育社会关系进行调整的所有法律规范。狭义的体育法,人们一般理解为体育法典,在我国,一般指《体育法》。 6.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的精神或智力活动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成果、信誉所依法享有的权利。 7.非基本法律:是基本法以外的法律。是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制定或修改的。其法律效力与基本法等同。 8.体育伤害事故:是指在体育训练比赛、赛事组织、体育健身活动等过程中发生的造成运动员、体育活动参与者或相关人员人身伤害、死亡的意外事故。 9.执法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法律授权以及委托的组织和公职人员在行使行政管理权的过程中,依照职权和程序,并将法律运用到具体人、具体事的权力。 10.体育纠纷:是指在体育活动中以及解决与体育相关的各种事物中,各种体育法律主体之间发生的,以体育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 11.黑哨:是指任何体育运动中的裁判的违反公平性原则的一种行为。

12.全民健身条例:是指为了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保障公民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合法权益,提高公民身体素质,由国务院制定的法律条款,于2009年8月30日公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法规。 13.行政诉讼程序:狭义的行政诉讼执行程序只包括对司法裁判的执行程序,它是指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使业已生效的行政裁判得以实现的程序。广义的行政诉讼执行程序还包括人民法院应行政机关申请对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程序。 14.体育仲裁:是在竞技体育活动中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根据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所达成的仲裁协议,自愿将争议事项交由体育仲裁机构进行裁决,各方自动履行裁决义务的解决体育争议的方式或活动,是根据国家的仲裁法规和体育法规建立的解决体育争议的一项体育法规制度。 15.健康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身体健康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身体健康是公民参加社会活动和从事民事活动的重要保证。保护公民的健康权,就是保障公民身体的机能和器官不受非法侵害。对于不法侵害公民健康权的行为,不仅要追究其民事责任,有时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995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填补了我国法制建设中的一个空白,标志着我国从此走向依法治体、依法行政的道路。 2、体育法的渊源包括五种:宪法、基本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3、我国的立法体制是:“一元、两级多层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2009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2009修正) 【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8号 【发布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 【公布日期】2009.08.27 【实施日期】2009.08.27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1995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1995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五号公布根据2009年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八号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 定》修正)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社会体育 第三章学校体育 第四章竞技体育 第五章体育社会团体

第六章保障条件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体育工作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促进各类体育协调发展。 第三条国家坚持体育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体育事业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国家推进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兴办和支持体育事业。 第四条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体育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管理体育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授权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体育工作。 第五条国家对青年、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给予特别保障,增进青年、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 第六条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体育事业,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 第七条国家发展体育教育和体育科学研究,推广先进、实用的体育科学技术成果,依靠科学技术发展体育事业。

对我国体育法与部分国家体育法概况之研究

对我国体育法与部分国家体育法概况之研究 一、部分国家体育法的概况 (一)法国体育法的概况 法国在1984年颁布的《法国大众与竞技体育活动的组织和促进法》,既包括业余体育的发展问题,也包括职业体育的发展问题,在1994年,法国对该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法国《大众和竞技体育活动的组织和促进法》包括两编,第一编是大众与竞技体育活动的组织,有身体与运动教育、体育协会和体育公司、体育联合会、地方政权的作用、高水平竞技运动大众与竞技体育活动全国理事会、国家科研和技术委员会、医疗监护和保险、体育设施、体育设施和体育活动的安全等章节;第二编是培训与专业,1该法的内容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1)以法律形式强化负责体育运动发展工作的国家青年与体育部的监督权限。该法确定了对职业俱乐部以及各单项协会的监督制度。(2)该法对职业体育的经纪人、电视公司、体育比赛的组织者、单项协会、地方体育机构增加了一些新的限制,其中对组织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作出了新的规定。(3)以法律形式强化对包括国家体育运动理事会在内的各体育组织的保护制度,确认国家体育运动理事会在解决单项协会的冲突方面具有协调机构的作用,还确定了青体部咨询顾问的作用,其中包括其在解决职业体育有关问题方面的作用。(4)该法加强了各种处罚措施的力度,提高了各种罚款的额度,还规定了包括拘禁在内的处罚方式。2 (二)美国体育法的概况 美国于1978年颁布了《业余体育法》,这部法在1998年被修改为《奥林匹克和业余体育法》。1978年的《业余体育法》要求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为残疾人参加的业余体育运动项目和比赛给予鼓励和提供帮助。1998年史蒂文斯修正案将更大的责任放于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USOC)。USOC“服务于国家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独立的美国残疾人奥林匹克组织;鉴定残疾人奥林匹克体育组织在残奥会上竞赛的每项竞争,一贯以法律为目的,国家政府部门被鼓励接受服务于残疾人

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

遇到消费维权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doczj.com/doc/7b19332797.html, 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 发布部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发布文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八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09年8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09年8月27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决定: 一、对下列法律中明显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规定作出修改 1. 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条修改为:“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删去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第六项。 2. 删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第二条第四款、第二十三条、第三十五条第一款、第五十五条。 3. 删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四十七条。

4. 删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七条第三款、第五十九条。 5. 删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五十二条。 二、对下列法律和法律解释中关于“征用”的规定作出修改 (一)将下列法律和法律解释中的“征用”修改为“征收、征用”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八条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第十二条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四十八条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第十三条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六条、第五十九条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第六十三条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一条、第四百一十条 1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 1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第三百四十二条、第四百一十条的解释 (二)将下列法律中的“征用”修改为“征收”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十四条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第三十六条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九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