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劳务调研报告4篇

2021年劳务调研报告4篇

2021年劳务调研报告4篇

劳务派遣是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根据社会需求开办的一种新的人才中介服务项目。劳务派遣对于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满足企业不同类型人员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解我区劳务派遣行业现状,为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行业管理,促进劳务派遣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笔者对我区劳务派遣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据劳动保障监察总队和区工商分局统计,我区目前共有劳务派遣单位18家。主要从事冶金、物流、制造等行业。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区劳务派遣行业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工作基础较好。调研的5家从事劳务派遣的用人单位中,涉及职工1107人,其中农民工644人,单位全部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参保总人数为1107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678人、参加失业保险622人、参加工伤保险1100人、参加医疗保险618人、参加生育保险618人,解决、终止劳动合同均依法支付了经济补偿金,无拖欠工资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发生。(二)市场前景广阔。江津是一个伴随着新重庆“一圈两翼”战略迎来再次发展城市。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千亿工作强区”目标,随着这几年三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一批新项目、大项目相继上马并开始投产,为劳务派遣提供了广阔的用工市场。

(三)发展潜力较大。我区劳动力市场资源充足,以前的国有企业较多,工业基础较好,企业改制后,大量的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企业下岗职工在家待业;随着新型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的富余动力向就近城市转移,这为发展劳务派遣行业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

二、存在的问题

我区劳务派遣行业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取得较快发展,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法律维权存在缺陷。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为劳务派遣行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对规范劳务派遣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劳动合同法》中涉及劳务派遣的都是一些原则性的条款,在派遣员工的社会保障、工作岗

位、劳动条件、劳动时间、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详细范围,对劳务派遣公司和用工企业没有具体约束措施。

(二)经济权利难以保障。一是同工不同酬现象严重。一些单位部分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工混岗上班,派遣工的工资明显低于正式员工。据了解,劳务派遣工与同工种、同岗位的正式员工相比,收入水平差距一般在1倍以上,有的甚至有几倍的差距。二是保险福利待遇低。劳务派遣工的社会保险费是从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的劳务费中提取的,并由派遣公司负责缴纳。劳务派遣公司一般按非正规就业的比例就低不就高缴纳。三是工资增长难。企业经济效益提高时,正式职工可以通过工资集体协商或其他方式增加工资,但劳务派遣工的工资是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的劳务费的一部分,他们的工资增长要按劳务派遣公司与用人单位协商而定,劳务派遣工对此根本没有发言权。四是“假派遣”侵权行为严重。一些企业和单位为了避免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将本企业的职工转签到劳务派遣公司,实现员工向劳务派遣工的“置换”,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民主权利无法实现。由于被认为不是用工单位的正式职工,几乎所有的被派遣劳动者本应享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参加工会组织及会员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等民主权利都难以实现。即使在用人单位参加工会,其民主政治权利的实现也有一定困难,因为所有涉及劳务派遣工的劳动经济权益的问题都是劳务派遣公司与用人单位通过劳务协商决定的,用人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不便于与用人单位研究制定或协商决定劳务派遣工的劳动经济权益。

(四)准入审批不够规范。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成立一家劳务派遣公司只需50万的注册资金。但法律对劳务派遣机构的经营资质却缺乏统一标准,与之相配套的监管制度也很不完善。有的劳务公司只有一两名工作人员就能开业,还有部分派遣公司甚至根本不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如此宽松的准入和监管环境使得劳务派遣公司抗风险能力较低,根本无法承担兑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种种责任。现行的劳务派遣审批职能不统一,不仅劳动保障部门可以审批,工商部门也可以,造成审批不规范,监管难以到位

三、对策建议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灵活用工方式,在我市有着极大的市场潜力和实际需求。因此,对以上分析存在的问题,要及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从加强法制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发挥工会作用,严格准入审核等方面入手,加强劳务派遣规范运作,促进劳务派遣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加强法制建设,制定配套政策。劳动保障部门要针对劳务派遣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在《劳动合同法》的框架下,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对劳务派遣的一些特殊法律问题的衔接做出明确规定,细化使用劳务派遣的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工作岗位的范围,明确劳务派遣企业和用人单位在保障派遣工各项权益中各自的职责以及发生劳动争议后的处理程序,制定适合劳务派遣的劳动合同文本,包括在缴纳社会保险、劳动条件、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等方面与企业正式员工相同对待的条款,在法律制度上为派遣劳动者维权提供保障。

(二)加强监督管理,维护合法权益。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对劳务派遣企业的监管机制,严格禁止企业将原有职工转为劳务派遣工。要加强对劳务派遣单位和用人单位的执法监察,重点监督检查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协议签订及履行,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办理情况,用工单位工资支付、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等情况,严肃查处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加大处罚力度,劳动保障部门还应对现有劳务派遣单位进行专项审查,建立相应的诚信等级评价体系,实行分类监管,对不符合要求、违法经营的,联合相关部门依法取缔。

(三)发挥工会作用,保障民主权利。要创新方式方法,加大组建工作力度,把广大劳务派遣工组织到用工单位工会中来,建立派遣工代表分团或小组,让其代表派遣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活动,切实维护好劳务派遣工的民主政治、劳动经济等切身权益,构建和谐稳定、健康有序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和社会稳定,把劳动合同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基本立法思想落到实处。

(四)实行归口管理,严格准入审核。将劳务派遣申报审批职能归口到劳动保障部门,劳动部门要建立健全劳务派遣企业准入机制,建立相关配套制度,严格派遣单位的申请、许可及审查,提高劳务派遣企业履职能力。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境内气候温和湿润,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称,区域土地面积为737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3.3万亩,地理概貌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县现辖6个镇102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0.2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6.2万人,农业可用劳动力2.7万人,农村的基本情况是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按国家在农村现行计生政策,预计今后____年,农村富余劳动力逐年增长。截至目前已经转移1.3万人,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2.2万人。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21.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52元,其中劳务收入1007元。

二、劳务输出现状

我县劳务输出工作正在实现着由无序流动就业向有序转移就业、由体力型劳务转移向体力和技能并重转移、由政府组织向市场配置资源的转变。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主要有:一是通过政府部门组织转移;二是通过中介组织介绍转移;三是通过亲朋好友、家族介绍转移;四是通过用人企业招聘;五是农民自己外出自主择业。

1、转移领域由埠内向境外延伸。我县充分发挥口岸优势,扩大对外投资与合作,扩张农村富余劳力就业空间。目前在俄远东地区乌苏里斯克市、十月区等地有劳务点300多个,承包耕地4.5万亩,长期雇工4000余人。为扩大有组织输出规模,县政府在俄罗斯租赁土地1300公顷,兴建农业技术合作基地,还在俄远东地区创办13家中小型农场,年输出县内外农民__多人,劳务收入__万元。县劳转办也分别与俄罗斯海参崴帝王酒店、华森木业鞋业公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鞋业在俄罗斯建立了八个对俄劳务输出基地。

2、依托特色产业发展劳务经济。发展袋栽木耳4.42亿袋,耳农1.3万户,年产量达1.65万吨干品,成为全国黑木耳生产销售第一县。全国最大的黑木耳集散中心-绥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带动6000多名农民专门从事黑木耳销售、运输及其它关联产业。县级黑木耳标准化示范区-大城子村今年有230户种植地栽木

耳,发展1000万袋,纯收入1800万元。

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在全县2.2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上有1.87万人,占总数的85%,他们对现代生产技术和各种新生事物具有较高的接受能力。为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5年来,我县先后建立了农广校、东宁驾校和农机校等11个市县级培训基地,可培训专业有电脑应用、汽车驾驶、俄语翻译、食用菌生产技术、汽车维修等专业。各培训基地均有完善的教学设施,还拥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年培训能力可单培训。根据用人单位需求进行基本技能培训,形成了走出去订劳务合同-有针对性地培训-定向有序输出的输出模式;二是特色培训。根据东宁县地域、民俗、文化特色开展技能培训和国际劳务输出培训等;三是储备培训。根据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在部分培训基地中开展以就业为目的的劳务培训,对即将成为富余劳动力的人群进行超前培训。

三、存在的问题

近五年,我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虽有长足的进步,但与海林、林口等劳务输出先进县还有一定的差距,劳务输出总体也呈现出“四多四少”现象,即自发性务工多,长年性、稳定性务工人少;从事低收入体力型工程多,从事技术性高收入工程少;县内、国外转移多,县外、国内转移的少。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思想认识不到位。虽然县委、县政府对农村劳务输出转移工作高度重视,但长期以来,一些基层干部还没有完全把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到促进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的富民工程认识不够,总认为劳务输出对本地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大,只是补充家庭收入的零打碎敲。部分职能部门的干部,也没有真正将发展劳务经济当作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来对待,缺乏认真、深入、高效的工作作风。还有一部分农民有着浓厚的守土为本和“小富即安”的思想,仍然抱着“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的心态,不愿出门务工,严重影响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2、农民外出打工缺乏自信心和规律性。目前农民外出就业仍然是以依托传统血缘、地缘、人际关系网络为主,在转移方式上仍然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无序性

和盲目性。据调查,虽然有一定数量的富余劳动力乐于外出打工,对外出打工持肯定态度,但由于自身素质低,文化程度低,除了种植和养殖技能又没有其它专业技能,适应能力较差,在工种选择和酬劳方面不好定位,导致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只能打消了外出打工的想法。大部分农民愿意参加政府组织的阳光工程技能培训,但是又希望政府全部承担培训费用,对于自己承担大部分培训费用不是很理解,又因为在短期之内看不到经济效益,舍不得自己拿出钱来进行技能培训,只能在非脑力行业找寻就业机会,一方面造成劳动力富余,另一方面造成部分企业雇工难的现象。一些农民与外界接触少,缺乏沟通,信息不灵,找不到挣钱门路,只能在亲戚的带领下和政府的有序组织下外出打工。大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仍以短期外出为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这些短期外出的劳动力绝大多数保留着对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每年除外出务工外,农忙季节都要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属亦工亦农性转移,季节性还体现在劳动力转移存在一定间隔性和随意性,今年外出而明年可能不外出。

3、专项经费投入不足。一是缺乏工作经费。县、镇虽然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办事机构,却没有专项工作经费,机构运转困难,束缚着工作开展。二是缺乏培训经费。__-近百万元的阳光工程培训资金分摊给全县的富余劳动力,人均仅有450元,特别是对一些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的技能培训,如汽车驾驶、机械修理、建筑工、电焊工等培训,人均450元便显不足。单一、少量的资金投入,造成多数培训基地的专业设置、师资条件、办学设施等条件与劳动力转移培训不相适应,又无法开设日益发展的中俄企业

制造业、加工业等所急需的新技术、新专业的技能培训,严重制约着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培训不到位,导致大部分农民主要从事短期的劳动强度大且工资较低行业。

4、管理服务工作比较薄弱。面对不断扩大的劳务输出,一是劳务市场建设滞缓。大部分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是自发的,而由政府职业部门和中介组织安排外出的很少。农民怕上当受骗,担心一些中介组织是黑市不仅收了介绍费,工作又不太理想。官方办的职介机构,也担心企业等用人单位不能及时兑现工资,还有人身安全问题,顾虑很多。二是服务跟不上。由于用工信息不畅、未能做到

进村入户等原因,致使部分富余农村劳动力难以找到用工单位,只好眼睁睁地呆在家里而有力无处使。三是监管跟不上。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缺乏有效的政策措施保障,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构和监察队伍不健全,使得农民工合法权益时常受到侵害。

5、务工环境还存在诸多问题。国家虽然取消了许多针对农民工的不合理规定,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有所减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农民进城务工,已经获得了较长期稳定的职业和住所,但却享受不到与城市职工和当地居民平等的待遇,如医疗、工伤保险、子女上学等其它一些公共服务。一些用工企业和单位同农民工的劳动合同达1万人。培训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订签约率低,经常出现劳动岗位不稳定、工资不能及时兑现、发生工伤事故企业推卸责任等问题。城市大量需求技术型工人,以及城市生活成本较高、农民工工资低、相应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原因,也导致回流人员日益增多。据统计,我县今年回流人员近__人。

四、对策、建议

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任务,是在扩大农民就业的同时,提高农民就业的层次。虽然,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富余劳动力沉积在农村,农民增收还面临严峻的考验,面对建设沿边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如何有效地解决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把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培养新型农民,推动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关系到我县建设沿边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建议各镇村要提高认识、形成共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加强对农村劳务输出开发工作的领导,调整充实县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具体责任和工作人员,研究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针、政策、工作目标及优惠政策,特别是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

用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典型经验的宣传力度,帮助农民拓宽思路,消除顾虑,使外出务工,增收致富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2、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重点是培训,关键在转移,经费是保障。增加财政对劳转工作专项经费的投入,积极推行劳转工作目标责任制,并将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作为相关部门经济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加强考核、定期检查。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抓好试点,树立榜样,以点带面,积极推动此项工作。为使县、镇二级劳转办事机构有一定的办公经费,村级劳务联络员获得适当的经济补助,建议上级劳转办下拨项目管理资金,或允许我们在下拨的培训费中按一定比例提取项目管理费。

3、加强对农村劳务输出人员的引导性培训。紧紧围绕“发展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条主线,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使他们具备城镇工作与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基本能力,减少损害他们合法权益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与自我保护能力。善于用典型引路,一方面用他们创业成功经验教育和影响其他农民走出去创业,一方面用典型疏通劳动力转移的渠道。通过典型引路,教育引导农民破除小富即安、故土难离的传统观念和保守思想,树立多渠道增收、多业发展、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新观念。

4、以市场为导向,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将培训导向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定向培训、定单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就业率,争取在一定地区或一定行业形成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劳务品牌。加强与用工企业、部门或单位的劳务供需联系,根据用工订单需求,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对不同行业、工种、岗位的要求,做好订单培训,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适应订单岗位的要求。制定相应规定,激励劳务输出人员多参加培训,多学技术,对取得相应合格证或资格证书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学费减免和奖励,并优先考虑安排就业;扩大减免特困家庭劳务输出人员的培训费用范围,并适当给予参加培训的路费和培训中的生活补贴。同时抓好培训基地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对社会组织、机构、企业及个人对培训的投资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

5、实施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战略。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各类经济园区,实施“工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使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工厂,由农民变“工人”,不断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特别要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龙头企业扶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二是要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借助于私营经济的积聚效应,进一步提高私营经济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引导有条件的农民从第一产业进入商贸、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行业。三是要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加快我县经济基础好、地处交通枢纽和商贸集散地镇的小城镇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小城镇的繁荣,增加农民的就业门路。四是要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通过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千家万户从事专业化生产,吸收农村劳动力。同时,加快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拓展农副产品销售,转移剩余劳动力。

6、建立完善的劳务供求信息网络。逐步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劳务信息服务网络,及时准确地发布劳务信息,引导农民有目的、有效益地输出劳务,避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各级劳转办事机构要定期调查了解可输出的农村劳动力状况,准确掌握可输出资源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技术特长、求职意向等信息,建立本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信息库。及时了解和通报劳动力需求和务工情况,发布劳动力供求信息,畅通劳动力资源信息共享渠道。进一步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各镇和有关部门要为劳务输出转移搭桥铺路,加强对外出劳务人员的引导、服务和管理,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性,为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搞好各项优质服务。

7、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议在尊重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允许外出务工农户可继续保留承包土地经营权,也可采取转包、转让、租赁、入股和托管等形式进行流转。外出务工农户进行土地流转时,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及时帮助办理有关手续,切实处理好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让外出人员安心在外。认真落实《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解决好失地农民和在城市打工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给进城务工农民以市民待遇,建立健全农民工在子女上学、公共卫生、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保障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不仅

是经济上尽量缩小收入差距,社会保障和公共文化服务也要基本一样,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乡镇劳务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一)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外出务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__年全乡输出劳动力5100多人,年人均收入按4000元计算,总收入可达2040万元。劳务输出的性质已由过去农民增收的一个项目,向牵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一种重要经济成份转变。

(二)劳务输出的行业已由过去单一体力型,向体力智力复合型方向转变。过去的劳务人员大多从事建筑力工、装卸力工等体力活,从事技术工种的不多,而现在却向体力智力复合型方向发展。目前从事装璜、磨工、焊工、车工、钳工、机修工等技术工种的人员已占相当比例。

(三)劳务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的前提是非农产业大发展,劳务输出能够不断将农业劳动力吸纳到非农就业岗位,不断降低农业就业的比重,从而促进多种经营的发展,改变了农业中种植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另外,土地的集中,有利于调整农作物布局,又使林、牧、副、渔等产业得到有效调整。近年来我乡蔬菜产业的迅速崛起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四)劳务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村的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以前,老百姓农闲时无事可做,赌博、打架等事件时有发生,农村社会治安状况较差。劳务经济发展起来,人们没有了闲工夫,都一心想挣钱、一心想发家,扰乱社会治安、聚众闹事等不良行为减少了许多,农村出现了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较大盲目性。由于当前劳动力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劳务信息渠道不畅,劳务经济中介服务主体发育滞后,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无序性、盲目性和不稳定性。目前我乡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仍然以传统的血缘、地缘、友缘带动为主,有组织输出虽有进步,但进展不快,比例较低,

主要是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数量偏少,没有形成有组织、大规模的有序转移格局。

二是对劳务输出的服务不够到位。乡镇政府在组织劳务输出工作上没有比较成型的组织,没有各种健全服务机构,无法为外出务工者提供信息。

三是外出务工者的文化程度偏低。近年来,大部分外输人员都是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后就直接外出务工,没能做到先培训后输出,外出务工人员没有进行一定技能培训,素质不高。据统计我乡5100多外出务工者当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者达4380多人,占总数的86%。

三、对策建议

__乡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现有农村人口2.4万人,农村劳动力1.68万人。发展农村劳务经济,还有着巨大潜力。按照全国平均水平计算(每个农业劳动力经营8亩耕地),全乡实际所需农业劳动力约为0.3万人,还有0.8万劳动力需要转移,而且随着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潜在富余劳动力还会不断增加。因此,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发展力度,尽快把这一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1.要在更新群众的思想观念上下功夫。首先,要教育群众摆脱宿命论思想的束缚。相信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克服自暴自弃的心理,培养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其次,要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理想。敢于追求未来美好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使他们认识到:要想生活好,就要挺直腰杆走出去,只要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奋发图强的品格和敢想敢做的精神,生活就会好起来。再次,还要帮助群众养成艰苦奋斗的作风。要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来发家致富,靠自己的双手架起通向富裕的金桥,在外面广阔的世界里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2.要在畅通输出渠道上功夫。一要变自由输出为组织输出。要健全组织,明确专人负责,把劳务工作时时抓在手上,变自由输出为有组织的输出。输出的每个环节都要有人抓,有人管,使劳务输出工作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二要变盲目输出为定向输出。以前大多数劳务输出属于盲目输出,听到哪个地方有活干、有钱赚,不考察、不了解,就急忙组织人员去,许多时候劳务人员去后就返回,不但没有挣到钱还白花了路费。今后政府要多联系一些输出渠道,多辟建一些劳务基地,多提供一些劳务信息,使劳务人员输出有方向,立足有根基,挣钱

有把握。三要变就地输出为异地输出。本地经济不发达,内转人员收入较低,加之市场狭小有限,不能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而向发达的大、中城市输出,活好找,钱好赚,收入远远超过本地。

3.要在强化务工者素质上下功夫。提高外出务工者的素质,必须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市场竞争力、推动劳务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与学校或有关培训机构搞好衔接,根据市场需求,科学确定培训专业和培训内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坚持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紧密结合,积极推行“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学校垫资培训”、“跟踪企业培训”、“校企结合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实行包学技能、包就业、包维权服务等“一条龙”服务的新模式。

4.要在增强就地转移能力上下功夫。在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的同时,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乡域经济,引导农民就地转移、就地就业。一是大力发展种养业。我乡农业资源丰富,种养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近年来,我乡在发展蔬菜产业、生猪养殖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把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作为乡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特别应在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服务业上花气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三是抓好小城镇建设。我乡城镇化建设相对滞后。当前应借县城移的机遇,加快小城镇发展步伐,增强小城镇综合功能,提高小城镇对农民的吸纳能力。

5.要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一是要搞好用工信息服务。要与广东等发达地区建立用工信息平台,及时为农民提供劳务信息。二搞好是政策咨询服务。帮助外出务工者了解各种政,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和维权服务,帮助协调解决各种劳务纠纷,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策;为返乡创业人员打造创业平台,提供便利条件。三是留守后方保障服务。关注留守在家的老年人生活和儿童教育,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支持和鼓励外出农民自愿、依法、有偿转包或出租承包地经营权,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作者系__乡人民政府乡长

农村劳务输转工作调研报告

一、劳务输转现状

所调查的6乡18村共有109个村民小组,4106户1.9万人,现有劳动力8270人,耕地6.1万亩,人均3.2亩,现有果园1.7万亩,饲养大家畜3930头。调查显示,,18村共输出劳动力____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24.5%,户均输出0.5人,实现劳务纯收入1442万元,农民人均增收757元,占当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6.4%。

(一)劳务输转规模。调查村__三年来输出劳动力分别为2264人、2147人和____人,整体上人数呈现小幅下降趋势,年均递减3.6%,输出人员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和中南部山区贫困村。但灵芝乡苗堡、原安乡乔岔、水股、雷大安乐、曹河等果品产业发展滞后的部分山区村劳务输转人数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劳务仍然是实现其增加收入的主导产业,占其家庭收入的70%以上。

(二)劳务输转人员构成和输入区域。外出务工人员中,男性占81.3%,女性占18.7%;年龄构成上,1835岁占52.6%,3545岁占38.5%,45岁以上占6.1%,18岁以下占2.8%,整体上中青年男性劳力是劳务输出的主流,但45岁以上务工人员主要来源于山区贫困村;从文化程度上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6.5%,高中(含中专)及以上占13.5%;从就业地点看,主要分布在省外宁夏、新疆、内蒙、北京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及省内兰州、静宁等地。

(三)劳务输转方式和从事的行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劳务输转从自发无序的流动,逐步开始向有组织、上规模、有序化、市场化的输转方式转变。有组织输出和县内北劳南移的劳务输转人员比例开始增长。据调查,,有组织输出占输出人数的5.2%,较__年的3.1%提高了2个百分点。但自发性输出和亲朋介绍输出仍是我县目前劳务输转的主要方式,分别占输出人数的61.2%和33.6%。在务工行业种类上,输出人员主要从事建筑、工业、加工、餐饮、家政、汽车驾驶、社会服务等行业为主,以泥瓦工、技术工、缝纫工、服务员、保安、保姆、司机等职业为主。调查数据显示,建筑行业占73%,工厂技工和服务行业占14.7%,其它行业占12.3%。

(四)劳务输转人员培训、就业时间和维权情况。在就业时间上,,在外就

业612个月的占输出总数的57.7%,务工兼务农,就业时间在6个月以下的占27.2%,一年以上的占15.1%(含整户外出打工者)。其中,源自中南部乡镇的务工人员就业时间普遍在612个月内。在就业培训方面,培训后输出的不到输出总数的2%,主要以职教中心等机构培训的初高中毕业生为主。在权益维护方面,劳务人员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约有90%的务工人员就业时仅签订了口头合同,书面合同签订者仅10%左右,在劳动保障上始终处于被动的劣势地位,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调查中出现的5位工伤人员中,用工方仅为他们开销了医院费用,补全了工伤期间工资,对于后期治疗和劳动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并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

二、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农村劳务输转工作对城乡经济发展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就我县西北部、中南部山区两大贫困片带的劳务输转工作而言,在干部群众的重视下,一年一度颇具规模的劳务输转队伍,正在拓宽农村生产力发展领域,成为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调查显示,劳务输转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劳务收入明显增加。近年来,劳务输转已成为农民增收的短平快项目,是贫困山区农民增收的一条捷径,劳务收入已是农业和农村收入的半壁江山。被调查的18村,__三年分别实现劳务纯收入1164万元、1258万元和1442万元,务工人员人均劳务纯收入分别为5141元、5859元、7103元,无论总收入还是人均收入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当然,务工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与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用工单位普遍提高工资待遇有关,据统计,近三年农民工工价依次为3050元/天、4060元/天、4080元/天。所调查的灵芝、原安、雷大3乡9村劳务输出1264人,实现劳务纯收入829.4万元,农民人均劳务纯收入1095元,接近所在乡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收入水平看,基于外出就业时间长短,中南部较西北部务工人员人均劳务纯收入高出1000元左右。

(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改善。近年来,许多农民靠劳务收入修建了新房、购置了家电家具和生产工具,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劳务收入弥补了农业投入的不足,大部分农户实现了劳务脱贫,推动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城川乡陈马村劳务输出260人,劳务收入200多万元,63%

的农户依托劳务收入修了新房或对旧房进行了改造,拥有手机200多部、安装固定电话78部,有摩托车、三轮车、旋耕机等140多辆(台),通过劳务脱贫50多户、232人。该村五社李世军一家8口人,2人长期在外打工,近年来年均劳务收入3万元左右,近年翻修房屋10间,购置摩托车1辆、手机2部,家电一应俱全,引进基础母牛3头,新发展果园4亩,依托劳务收入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夯实了发展载体。

(三)群众观念和素质得到转变和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家乡进入城镇务工,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进而则增强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法制意识和劳动技能,最终将改变过去死守一业、死守一家、死守一方的传统观念。在此过程中,通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和现代文明的熏陶,他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都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并逐步成长为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新一代劳动者,其结果自然是减轻土地生态负荷,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调查统计,64%的家庭自觉履行计划生育的政策措施,如早婚、早育、超生现象明显减少;劳务人员法制意识明显增强,自觉遵纪守法,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主动求助有关机构进行维护,尽量减少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适应能力明显提高,调查村约有186户整户外出就业家庭,勤学苦干,掌握一定技能后,在外站稳了脚,带着家属、亲戚、朋友务工创业,过上了殷实的异地生活。

(四)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工的再次创业。一是促进了果、畜、薯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据统计,随着全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调查村有71%的务工家庭新发展了果园和洋芋产业,43%的家庭加大了养殖规模,依托劳务收入,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培育了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同时,调查村186户整户外出务工后,腾出耕地2100多亩,通过反租倒包、协商代耕等方式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30%的栽植了果园,60%的发展了洋芋等产业,使农业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为土地流转、实施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创造了条件。二是促进了再次创业,加快了劳务人员的资本积累和资金运转。据统计,近年来,调查村约有69名务工人员实现了再次创业,在县城及所在乡镇创办了建筑工队、商品销售、饭店、运输等个人企业和经营实体,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了一条劳务输出返乡创业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奔小

康步伐的良性循环的路子。尹岔一社村民张爱学,外出打工20多年,利用劳务收入,在县城开办商品批发和品牌鞋业专卖店已有6年时间,从曾经的农民工发展成如今的小老板,年收入8万元以上。

(五)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极大作用。劳务输转通过解决大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消除了不安定因素,维护了社会稳定。据统计,18村农村富余劳动力达2113人,通过劳务输转使大多数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谋生岗位,喝酒、打牌、滋事的人明显减少。同时,部分务工创业人员多年来在捐资助学、济困救穷、扶助弱疾、修桥铺路及城建环保等事业中慷慨解囊,造福于民,通过捐献资金给当地公益事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贫困地区公益事业的发展,如段党斌等。实践证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输转就业,对创建平安乡村,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北劳南移县内输转创建了就地输转的新模式。针对我县北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南部果园劳动力缺口较大的情况,在县乡各级组织的协调指引下,围绕果园施肥、疏花蔬果、果实套袋、采摘、销售及相关产业链发展的机遇,采取了北劳南移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新模式,取得了劳务就地转移的初步成效。据调查,雷沟村__年输入的短期劳力400人左右,主要来自通渭县及县内甘沟、红寺、四河、新店、雷大、古城、威戎等周边乡镇,做工1万多个,用工支出达40万元,户均支出1060元,劳务人员人均收入1100元左右,其中男工约30元/工时(一天),女工25元/工时。按照乡政府的统计,治平乡全年输入短期劳力达4800人(次)以上,其中与古城等乡镇联系协商实施有组织输入300人(次)。全乡用工支出300万元,常津公司等气调库用工支出150万元,农户支出150万元。通过北劳南移工程实施,积极、科学地引导县内西北部富余劳动力向县中南部果品大乡转移,实现离土不离乡,做到了长期输转与季节性输转相结合,县外输转与县内输转相结合,闯出了在县内就地输转的新路子。

三、存在的问题

1、富余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主要表现为:文化程度低,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6.5%;专业技能水平低,73%以上的务工人员从事的工种仅局限于各种粗重的体力劳动和机械性劳动,与当前劳动力市场由体力型向专业型、技能型

转变的要求很不适应;部分富余劳动力安于现状,宁可在家闲散受穷也不外出务工,既影响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也制约了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2、劳动力市场和管理机制不健全。劳动力市场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县、乡(镇)劳务机构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管理体制,工作机制未完全理顺,劳务信息的搜集、整理、发布覆盖面窄,时效性差,工作效率低。专业中介组织稀少,为农民外出务工服务的中介服务、信息反馈和跟踪管理工作微弱。劳务市场和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当前劳务工作需求极不对应。

3、农民工合法权益难以有效维护。农民工维权方面的体制和政策还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劳动力转移的自发行为较多,缺乏跟踪管理。农民工法制意识比较淡薄,用工单位没有认真执行劳动合同法,不签订正式的用工合同,拖欠克扣农民工资、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劳动强度的现象仍然存在,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工伤和职业病得不到有效防治,劳动纠纷时有发生。

4、劳动力培训和组织输转不到位。劳动、农业、教育等部门没有形成有效的资源整合,农民工培训资源管理比较分散,投入少,规模小,与农民工培训的需求相差悬殊。有组织输出规模小,组织输转工作不到位,致使务工保障和跟踪服务等一系列工作无法到位。

5、劳务输出致使潜在矛盾出现。劳务输出产生空巢家庭,孩子监护教育出现空档,爷爷奶奶隔代教育,溺爱多于管教,留守儿童的管理教养存在很大风险,不利于农村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并且老人抚养不能到位,耕地出现不同程度的荒芜,新农村建设主体力量也显得不足。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培训力度,形成人力资本,提高输出质量。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是影响农村劳务输出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为此,提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能力,加大培训力度,是一项十分必要和及时的重大措施。要以劳务市场为导向,加大投入,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发挥劳务培训中心、职教中心、靳寺职中、农广校、农业机械化学校、党校及社会力量办学的培训能力,采取定

向培训、联合培训、委托培训,代培代训,技术培训,业务培训,长短期结合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要按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兴办民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重点进行汽车驾驶、电焊、建筑、缝纫、电子装配、厨师、护理、家政服务、保安等市场急需专业岗位技能培训;要根据市场变化和用工单位的需求,加强与各技校、技术学院的联系,加大订单培训规模,不断调整培训重点使输出的劳动者都有一技之长,增强市场竞争力,努力把人力包袱转变为人才优势,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要加大农村两后生技能培训的投入,整合师职资源,争取农村初高中贫困毕业学生辍学不返乡。通过培训提高劳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推动农村劳动力由体力型逐步向技能型、智能型、专业型转变,提高输出质量,树立地方劳务品牌,使劳务输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积极拓展劳务输转空间,围绕产业开发,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一要在巩固现有劳务基地的基础上,瞄准沿海发达地区和周边劳动力需求量大的省区,积极开拓新的劳务基地,加大有组织输出规模,鼓励技能型、智能型、专业型劳务人才大规模输出,切实提高输出质量,增加劳务产业效益。二要充分结合我县实际,围绕产业开发,积极开展北劳南移工程,扩大县内输转规模。要促进北劳南移规模,必须加大果品标准化生产规模,拓展延伸果品专业村、专业乡和专业经济带区域,大规模引导农户进行果品标准化生产,提升果品质量,标准化生产规模加大的同时劳动需求量相应增加,县内劳动力输转就业空间增大,无疑会带动周边乡镇富余劳动力的就近转移,有利于果品和劳务两大产业的共同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潜在问题的有效解决。同时,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种养业基地建设规模,拉长产业链条,增加就业机会,为农民争取更大的就业空间和利润空间,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经济组织,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强化职能,提高效益,加快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建设。一要加强各级劳务机构建设,强化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益,搭建信息平台,尽快形成县、乡、村三级上下联通、覆盖面广的劳务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把各种劳务信息传输到

基层和农户,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开展劳务输出和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切实形成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劳务输出工作网络。二要扶持建立和完善劳务协会等中介组织。鼓励和支持涉农部门、经济实体和社区积极兴办各类中介机构,鼓励创业人员、农村能人、劳务经纪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创办集信息收集、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和有序输出为一体的农村劳务输出组织,健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中介机构和民间组织积极参与的劳务输转体系。通过政府的主导和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快建立和形成劳务组织化输出格局,提高劳务效益。

(四)积极维护农民工权益,不断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以宣传和贯彻《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为切入点,加强对县内劳动用工单位的监察执法力度,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认真执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加大对农民工工资的清欠力度,为全县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督促用工单位依法将务工人员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并积极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同时,政府主导,中介组织、民间组织及群众积极参与,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权益维护和保障力度。

(五)发挥劳务机构的主动性,进一步抓好返乡创业工程。加强与外出务工人员特别是成功人士的衔接沟通,大力宣传静宁优惠政策,利用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他们获取资金后回乡落地生根,创办、经办企业和经济实体,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使返乡创业在劳务输转工作中有新的突破。

总之,劳务输转工作量大面宽,各级组织和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劳务输转对农村经济工作产生的深远意义,要看到劳务输转有利于解决本地经济发展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困难,应把此项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战略任务,常抓不懈,切实抓出成效,为构建小康静宁、和谐静宁、活力静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1年劳务调研报告4篇

2021年劳务调研报告4篇 劳务派遣是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根据社会需求开办的一种新的人才中介服务项目。劳务派遣对于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满足企业不同类型人员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解我区劳务派遣行业现状,为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行业管理,促进劳务派遣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笔者对我区劳务派遣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据劳动保障监察总队和区工商分局统计,我区目前共有劳务派遣单位18家。主要从事冶金、物流、制造等行业。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区劳务派遣行业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工作基础较好。调研的5家从事劳务派遣的用人单位中,涉及职工1107人,其中农民工644人,单位全部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参保总人数为1107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678人、参加失业保险622人、参加工伤保险1100人、参加医疗保险618人、参加生育保险618人,解决、终止劳动合同均依法支付了经济补偿金,无拖欠工资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发生。(二)市场前景广阔。江津是一个伴随着新重庆“一圈两翼”战略迎来再次发展城市。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千亿工作强区”目标,随着这几年三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一批新项目、大项目相继上马并开始投产,为劳务派遣提供了广阔的用工市场。 (三)发展潜力较大。我区劳动力市场资源充足,以前的国有企业较多,工业基础较好,企业改制后,大量的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企业下岗职工在家待业;随着新型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的富余动力向就近城市转移,这为发展劳务派遣行业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 二、存在的问题 我区劳务派遣行业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取得较快发展,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法律维权存在缺陷。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为劳务派遣行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对规范劳务派遣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劳动合同法》中涉及劳务派遣的都是一些原则性的条款,在派遣员工的社会保障、工作岗

劳动力调查报告4篇

劳动力调查报告4篇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调查报告、述职报告、实习报告、辞职报告、调研报告、社会实践报告、工作报告、自查报告、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rvey reports, job reporting reports, internship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research reports, social practice reports, work reports, self-examination report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work summary, other sample essays, etc.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

2021年农民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5篇

2021年农民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5篇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21年农民外出务工情况调查报告(一) 农民工是中国历史上的新生人群,是当代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的直接产物,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一方面是农民,一方面是工人。出则为工,入则为农,生活于城市之中、落户于乡村之内。大多数农民工都具有两面性,一面还保留着朴实、憨厚、真诚、勤劳的“土农民”风范,同时又接触到城市文化、习惯的熏陶,具有积极向上,学习先进文化知识的“洋思想”。他们在为城市建设做出特殊贡献的同时,增加了收入,拓展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 据我镇xxxx年底劳务经济摸底情况显示,我镇有5000余名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占全镇总人口的31.8%,年均务工经商收入达6500万元左右。外出务工农民的行业种类有哪些?文化及年龄结构情况如何?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影响?如何正确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对以上问题,不少人不甚了解。日前,借村委换届下乡工作之机,带着上述问题,笔者对本镇几个村的农民外出务工情况作了一次调查。

一、外出务工农民的比例,年龄、文化结构及行业类型 1、外出务工农民的比例 为验证劳务经济摸底关于全镇外出务工人数的准确性,我对农田村及周边的五一、银米、新喜、国庆等五个村的总人口及外出务工的人数进行了详细地调查。经调查,这五个村共有1740户,6496人,外出务工2050人,占五村总人口的31.6%。这个数字与劳务经济摸底统计的数字基本吻合。 2、外出务工农民的年龄和文化结构 从对五个村的调查显示,在外出务工的2050人中,高中、中专文化的41人,占外出人数的2%,初中文化的892人,占43.5%,小学文化的771人,占37.6%,文盲346人,占16.9%。而在2050人中,15至20周岁的289人,占14.1%,20至30周岁的761人,占37.1%,30至50周岁的689人,占33.6%,50周岁以上的311人,占15.2%。由此可见,外出务工农民中,初中文化的居多,小学文化的次之,而在这些人中,20至30周岁的居多,30至50周岁的次之。 3、外出务工农民从事的行业种类

劳务调研报告4篇

劳务调研报告4篇 发布时间:2017-04-15本文目录劳务调研报告劳务输出调研报告天津、青岛、大连市实施建筑劳务分包制度情况的调研报告县劳务输出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劳动力跨国流动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我省出国劳务的公民越来越多,不仅促进了省域经济发展,扩大了对外信息交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省的就业压力,提高了劳务输出人员家庭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由于劳务中介具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一些非法中介机构也应运而生,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借机采取各种非法手段实施诈骗活动,谋取暴利,侵犯劳务人员合法权益,引发了一些社会不安定因素,严重扰乱了我省的社会经济秩序。 一、我省当前出国劳务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省出国劳务工作基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对外劳务合作管理体制和外派劳务援助机制,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外派劳务人员的维权力度,但全省劳务输出市场仍然鱼龙混杂,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一些合法外派劳务公司违规经营,有的合法中介机构超范围招劳务人员,导致一些出国劳务人员根本哪家中介是合法的;有的合法劳务中介公司不按合同规定与劳务人

员签订合同,保证金收取不规范,有的甚至挪作它用;有的合法劳务中介公司为无经营权的劳务中介公司和个人出据虚假外派劳务项目说明,骗取证照。近年来,我省出现多起劳务诈骗案件,使我省出国劳务人员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精神损失。XX年至今年,吉林中建工程公司派往罗马尼亚劳务人员被骗,致使我省百余人多次到我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上访。此事件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及时派出专案组进行处理,为我省赴罗马尼亚劳务人员挽回了部分经济损失。今年以来我省先后出现,罗马尼亚、俄罗斯、乌克兰、立陶宛、多巴哥、蒙古国、新加坡等劳务人员被骗案件。XX年吉林中建工程公司以商务签证将我省境内的劳务人员骗到阿联酋,此次事件已经引起我国驻阿联酋大使馆的高度重视,将此事件通报到外交部及相关管理部门,及时的为出国劳务人员挽回了经济损失。XX年延吉市就发生多起非法中介公司办理出入境中介活动,有的被非法劳务中介公司派往出国后因劳资问题引发纠纷,甚至因无工可作被遣返回国,有的在被非法劳务公司收取费用后长期出不了国,也不被退还收取的中介费,成为引发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二)非法劳务中介活动严重,有的甚至以出国劳务中介为名诈骗钱财。目前,不少劳务中介公司和个人利用人们急于外出赚钱心理和法律意识不强、对出国劳务知识不了解的弱点,非法从事出国劳务中介活动,有的收取大量保证金

用工调研报告(共14篇)

用工调研报告(共14篇) 第1篇:用工情况调研报告 XX纺织有限公司用工情况调研报告 一、企业基本情况: XX纺织有限公司是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大型股份制企业。公司成立于2021年5月17日,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拥有员工2600余人。主要经营化纤、纺织产品、服装面料及与以上产品相关的进出口业务,是集棉花加工、纺纱、织布、制衣等为一体的大型纺织企业。公司具有2万吨皮棉加工、50万纱锭精梳纺纱、500台无梭织机生产能力。设立了广东、浙江、江苏、北方、上海、青岛等六大区域事业部十几个分支机构。2021年被东营市政府授予“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2021年公司纱线类产品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及国家免检产品。2021年公司由山东省银行业联合颁发的“最佳信贷诚信客户”,被山东省出口名牌工作协调小组评选为“重点培育和发展--山东省出口名牌”。2021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人均利税、出口创汇等各项经济指标排名中位于前十位。2021年—2021度中国纺织服装竞争力500强企业,XX纺织有限公司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第150位。 二、企业经营状况总体情况 截至2021年10月底公司资产总额247070万元,负责总额128226万元,资产负债率51.90%。公司1—10月份实现收入总额235813万元,利润总额15439万元,净利润11579万元。截至10月底实现出口总额6600万美元,占总销售收入18%。1 2021年纺织市场依然比较严峻,公司10月份共接纱线订单5120吨(其中出口订单920吨),棉布订单420万米(其中出口订单160万米),纱线订单可安排到12月中下旬,棉布订单安排到12月中旬左右。 面对依然严峻的市场环境,公司从提升内部管理做起,2021年生产系统以提高车速、降低消耗为工作重心,已达到降低产品的原料成本和加工成本,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营销系统以营销客户为目标,保证目标客户;管理系统以提高服务效率为工作重心,服务生产和营销系统,推动公司生产和销售。

劳务品牌调研报告最佳范文

劳务品牌调研报告最佳范文 劳务品牌调研报告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长,劳务品牌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报告旨在对当前市场上的劳务品牌进行调研,了解其优势、劣势以及消费者对劳务品牌的认知和需求,以期为劳务品牌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 1. 网络调研:通过收集和分析网络上的相关数据和评论,了解消费者对劳务品牌的认知和评价。 2. 实地调研:选择几家著名的劳务品牌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运营模式、服务内容和消费者体验。 三、调研结果 1. 劳务品牌的优势 (1)专业性强:劳务品牌聚焦于劳动力市场,通过专业培训 和筛选,提供高质量的劳务。 (2)品牌可信度高:劳务品牌经过长时间的运作和积累,拥 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3)服务体验好:劳务品牌注重消费者的体验,提供全方位 的服务,包括培训、待遇、福利等。 2. 劳务品牌的劣势 (1)价格相对较高:由于劳务品牌提供的劳务质量较高,其 价格也相对较高,不适合价格敏感的消费者。

(2)缺乏个性化服务:劳务品牌的规模较大,服务内容相对 统一,缺乏个性化的服务。 3. 消费者对劳务品牌的认知和需求 (1)认知:大部分消费者对劳务品牌有一定的认知,认为劳 务品牌的可信度和服务质量较高。 (2)需求:消费者对劳务品牌的需求主要包括:更多的劳务 选择、更合理的价格、更好的服务体验。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调研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 劳务品牌的优势确实存在,但其价格相对较高,应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2. 劳务品牌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注重个性化的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3. 劳务品牌可以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以提供更多选择给消费者。 4. 劳务品牌应加强市场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可信度。 总之,劳务品牌在当前劳动力市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其优势,解决劣势,并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劳务品牌有望进一步发展壮大。

关于劳务派遣用工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劳务派遣用工状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劳务派遣用工状况的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务派遣用工已经成为现代的一种用工方式。作为一种弹性用工形式,它具有许多的优点,如增加用工的灵活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等。然而,在劳务派遣用工中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劳动权益保护不到位、劳动纠纷频发等。为了更好地了解劳务派遣用工状况,本文进行了一次调研,旨在探究其现状、问题及其应对方法。 一、劳务派遣用工的现状 1、劳务派遣用工的行业分布 调研结果显示,劳务派遣用工在服务行业及制造业的应用最为广泛,其中以IT、数据、金融、人力资源等服务性行业为主。而在制造业中,汽车制造、电子制造、机械制造等领域也广泛应用劳务派遣用工。 2、劳务派遣用工的劳动条件 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劳务派遣员工的劳动条件并不优越。虽然在工资方面相对于传统用工形式有一定优势,但是在工作性质、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待遇保障等方面,劳务派遣员工的待遇不如企业用工。 3、劳务派遣用工的法律法规

劳务派遣用工存在着不少与本质劳动关系缺乏确定性有关的问题,在法律法规层面上,也面临着一些缺陷。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劳务派遣用工主要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低工资规定》调控,但仍需完善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 4、劳务派遣用工的工作环境 目前劳务派遣用工的工作环境,以多数员工在企业客户的工作场所或者企业内部设立的特定劳动区域劳动为主。这种用工环境对劳务派遣员工的身心健康极具挑战性,而且在管理方面面临着一些难题。 二、劳务派遣用工存在的问题 1、劳动权益保护问题 由于劳务派遣用工的特殊性质和多层管理结构,其劳动权益的保障常常得不到保障,例如加班、补偿、社保、工资待遇等问题,多数员工面临保障差等问题。 2、劳动关系不确定性 劳务派遣员工的用工关系相对于企业用工而言更加复杂,多数劳务派遣员工没有与用工企业建立劳动关系,导致其在劳动纠纷处理中存在无法明确法律关系的情况。 3、管理和监管滞后 由于目前中国劳务派遣用工规模较小、管理、监管和服务机构相对薄弱,导致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实施缺乏规范性和

单位劳务外包调研报告

单位劳务外包调研报告 单位劳务外包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和背景 为了进一步了解单位劳务外包的实施情况和效果,我们进行了本次调研。劳务外包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在近年来逐渐受到企业的关注和运用。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希望了解单位劳务外包的实施情况、目的和效果,为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调研对象和方式 我们选择了10家不同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作为调研对象,包括制造业、服务业、教育部门等。通过面对面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了解了各单位劳务外包的目的、方式和效果。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 1. 劳务外包的目的 调研结果显示,单位劳务外包的主要目的是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外包专业的劳务服务供应商,企业可以规避一些用工风险,节约成本。 2. 劳务外包的实施方式 调研结果显示,单位劳务外包的方式多样,企业根据自身需求

和特点选择不同的劳务服务供应商。一些企业选择全面外包,将整个用工问题交由专业机构解决;一些企业选择部分外包,只将某些特定岗位或项目外包给专业机构。 3. 劳务外包的效果 调研结果显示,劳务外包对企业的效果较为明显。首先,劳务外包可以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节省用人经费。其次,劳务外包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灵活性,专业的劳务供应商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再次,劳务外包可以减少用工风险,避免法律纠纷和劳动争议。 四、总结和建议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 劳务外包是一种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2. 企业在选择劳务服务供应商时,要注意其信誉和专业能力。建议企业可以选择有丰富经验和良好口碑的供应商。 3. 劳务外包不仅仅是为了降低成本,也要兼顾用工质量和效率。企业需要在外包合同中明确服务内容、质量标准和保密条款等。 4. 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劳务外包,适当放宽对外包的限制。同时,也要加强对劳务外包市场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外包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劳务考察调研报告范文

劳务考察调研报告范文 报告内容: 1. 背景 劳务考察调研是为了解一定区域的劳务市场的现状、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该调研旨在为相关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制定促进劳务市场发展的政策,并推动劳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就业机会的扩大。 2. 调研目的 2.1 了解劳务市场的规模和特点,包括从业人员数量、企业分布情况、行业结构等。 2.2 掌握劳务市场的供求情况,包括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匹配程度、失业率和就业率等。 2.3 分析劳务市场存在的问题,如就业机会不足、结构性失业等,探索解决之道。 2.4 研究劳务市场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劳务需求的变化和劳动力结构的调整。 3. 调研方法 3.1 文献研究:收集劳务市场方面的相关报告、统计数据和研究成果,了解历史发展和现状。 3.2 实地考察:走访劳务市场相关企事业单位、劳动力服务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进行访谈和采访,了解真实情况。 3.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4. 调研结果

4.1 劳务市场规模和特点: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发现该地 劳务市场的规模较大,从业人员数量众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 4.2 劳务市场的供求情况:尽管劳务市场供求基本匹配,但仍 存在部分行业或地区的劳动力供给过剩或不足的情况。失业率较低,就业率稳定。 4.3 劳务市场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就业机会不足、劳动力培 训不足以及结构性失业等问题。特别是某些高技能劳动力的匮乏,限制了产业升级和发展。 4.4 劳务市场的发展趋势:预计未来劳务需求将会从传统制造 业向高技术产业转移。劳动力结构将会发生调整,需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提升劳动力素质。 5. 建议和对策 5.1 加大对劳务市场的投入:提高劳动力培训的投入力度,使 劳动力具备适应新兴产业的技能,并提高整体素质。 5.2 推动产业升级: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 效率,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 5.3 创造就业机会:鼓励创业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增加就 业机会,特别是针对青年和就业困难群体。 5.4 完善劳务市场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的劳动力服务机构和劳 务市场监管机构,加强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管,防范非法劳务和劳动力不平等现象。 6. 结论 根据劳务考察调研结果,我们认为加大对劳务市场的投入、推动产业升级、创造就业机会和完善监管机制是促进劳务市场发

劳务外包调研报告

劳务外包调研报告 劳务外包调研报告 一、背景介绍 劳务外包是一种企业将非核心业务活动交给外部公司或个人完成的商业模式。劳务外包的目的是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成本,并专注于核心业务。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劳务外包逐渐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战略选择。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劳务外包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其带来的效益和问题。调研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调研对象包括企业管理者和劳务外包服务提供商。 三、调研结果分析 1. 劳务外包应用情况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业(约80%)已经开始实施劳 务外包,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的服务提供商。其中,人力资源和信息技术外包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 2. 劳务外包的效益 调研结果表明,劳务外包可以带来多方面的效益。首先,劳务外包能够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节省企业资源。其次,外包服务提供商通常具备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此外,劳务外包还能够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3. 劳务外包的问题 虽然劳务外包带来了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调研显示,

最常见的问题是外包服务供应商的服务质量不稳定或不满足企业需求。此外,一些企业也担心劳动力的稳定性和流动性,以及外包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风险。 四、建议和展望 基于调研结果,针对劳务外包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企业在选择外包服务提供商时应更加谨慎,充分考察其专业能力和信誉。其次,建议企业与外包服务商签订明确的合同和服务协议,明确服务范围和质量要求。同时,企业也需要加强对外包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和安全保护措施。最后,我们认为劳务外包在未来会继续发展壮大,随着技术和全球化的进一步推动,劳务外包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五、总结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劳务外包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和效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劳务外包作为一种有效的商业模式,可以帮助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然而,企业在实施劳务外包时也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服务提供商,并加强风险管理和信息安全保护。我们对劳务外包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并期待其在企业运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21年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5篇)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5篇) 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 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第1篇: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 越来越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镇)和乡镇企业就业。在这个过程中, 构成了一个特殊社会群体, 这就是被称为农民工我国现代化建设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主要是指户籍仍在农村, 进城务工和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劳动者。他们就业流动性强, 有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有长期在城市居住、生活和工作, 已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虽然尚未成为城市居民, 但与农民也有很大不一样, 生产生活方式、思想文化观念已受到城市现代礼貌熏陶。农民工很多涌现, 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为农村增加了收入, 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 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农民工出现和发展, 是中国国情产物, 将长期存在于现代化事业进程中。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问题,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一个重大历史性课题。 一、充分认识解决农民工问题重要性和紧迫性 很多事实说明, 农民工已是我国产业大军中一支重要力量。据国家统计局调查, 2004年全国进城务工和在乡镇企业就业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 其中进城务工人员1。2亿左右。农民工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 其中在加工制造业中占从业人员68%, 在建筑业、采掘业中占到近80%, 在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这一比重到达50%以上。农民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说, 过去20多年, 如果没有农民工, 我国工业化、城镇

劳务考察调研报告

劳务考察调研报告 劳务考察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劳务考察是为了了解特定地区或行业的劳务状况及相关政策,以便为公司的劳务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战略做出科学决策。本次劳务考察的目的是对某地区的劳务市场进行全面的调研,了解就业环境、用工需求、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的情况,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研方法 1. 网上调研:通过在劳务部门的官方网站、招聘网站等平台上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了解劳务市场的概况、用工情况、行业分布等方面的情况。 2. 实地走访:在特定地区的招聘会、劳务资源交流会等活动上进行现场调研,与用工单位和求职者进行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劳务市场的实际情况。 三、调研结果 1. 劳动力供需情况:经过调研发现,目标地区的劳务市场供需矛盾突出。虽然用工需求不断增加,但是岗位的专业要求较高,造成了一些劳动力无法适应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导致的招工难问题。

2. 劳务资源结构:调研发现,目标地区劳务资源以产业工人为主,技术工人和高端劳务资源相对较少。这种不平衡的劳务资源结构需要通过提高技能培训、引进高级人才等措施进行调整。 3. 人力资源政策:根据调研结果,目标地区的人力资源政策相对健全,政府加大了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落地不到位、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等。 四、建议 1. 加强技能培训:针对劳动力供需矛盾,建议加强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提高其适应用人单位的能力。政府可以加大对劳务培训的投入,扶持技能培训机构,鼓励企事业单位建立自己的培训机构。 2. 促进产业升级:针对劳务资源结构不平衡的问题,建议加强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引导劳务资源向高端领域倾斜。政府可以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和贷款支持。 3. 完善人力资源政策:针对人力资源政策存在的问题,建议政府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了解相关政策,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让其能更好地在劳务市场中竞争。 五、总结

劳务派遣调研报告

劳务派遣调研报告 劳务派遣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和背景 当前劳务派遣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用工方式,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劳务派遣的实施情况和现状,以及对劳动者和企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 本次调研使用了问卷调查和面试的方式,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劳务派遣公司,被派遣的劳动者以及雇佣了劳务派遣的企业。调研范围主要集中在某市的劳务派遣行业。 三、调研结果 1. 劳务派遣公司: 调查发现,劳务派遣公司的数量逐年增加,竞争激烈。大部分劳务派遣公司提供的派遣人员主要集中在工厂、保洁、餐饮等行业。在对劳务派遣公司进行访谈时,大部分公司表示劳务派遣员工平均月薪水平较低,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也较大。 2. 劳动者: 根据调查结果,被派遣的劳动者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工资待遇相对较低,缺乏稳定性,职业发展空间有限。此外,一些劳动者反映在工作中有恶劣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同时也存在一些法律风险。 3. 雇佣单位:

调研发现,雇佣了劳务派遣的企业普遍认为劳务派遣可以灵活调整用工人员,降低用工成本,提高用工效率。但是,部分企业也指出虽然劳务派遣可以节约成本,但质量和稳定性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调研分析 劳务派遣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对用工的灵活性要求,对一些不稳定的产业和企业有一定的利好作用。然而,劳务派遣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劳动者的薪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以及缺乏稳定性等。此外,劳动者在收入、福利和职业发展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五、调研建议 1. 建立劳务派遣的相关法规和制度,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利益。 2. 加强劳务派遣公司的管理和监管,提高员工工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 3. 鼓励雇佣单位稳定用工,减少过度使用劳务派遣的现象。 4. 增加劳动者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其职业素质和竞争能力。 六、结论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用工方式,既有一定的好处,也存在一些问题。正确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促进劳务派遣的健康发展,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同时也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各相关方应共同努力,共建和谐劳动关系。

劳务公司调研报告

劳务公司调研报告 劳务公司调研报告 一、背景介绍 劳务公司是一种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企业,为其他企业提供各种形式的劳动力服务,包括人力资源外包、劳务派遣、雇佣劳动力等。劳务公司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关注,因为它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力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使用效率。本次调研旨在分析劳务公司在中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劳务公司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收集数据和信息。我们采访了十家劳务公司的负责人,并向员工发放了一份问卷,以了解他们对劳务公司的看法和需求。我们还分析了劳务公司的经营数据和行业报告,以获取更全面而准确的信息。 三、调研结果 1. 劳务公司的服务范围和业务模式 调研结果显示,劳务公司的服务范围主要涵盖传统工人招聘、劳务派遣、雇佣劳动力以及人力资源外包等方面。业务模式则有劳务派遣、子公司运营和人力资源外包等多种模式。这些服

务和模式为企业解决了因劳动力资源短缺或不适应的问题,提高了企业的灵活性和竞争力。 2. 劳务公司的发展趋势 据调研数据显示,劳务公司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化发展:大部分劳务公司都在朝规模化发展的方向 努力,通过吸收更多的客户和提供更多的服务来增加业务规模。在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劳务公司注重提高自身的品牌形象和服务质量,以获得更多的客户信任。 (2)多元化服务:劳务公司不再仅仅提供传统的劳动力招聘 和派遣服务,而是逐渐扩展到其他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领域,如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这种多元化服务的发展趋势对劳务公司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3)技术化和信息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劳务公司逐渐应用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来提高自身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不少劳务公司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的运作提高企业的数据化管理和效率。 (4)专业化和定制化服务:为了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劳务 公司逐渐向专业化和定制化服务方向发展。不同行业和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有所不同,因此劳务公司需要根据客户的特点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劳务队调研报告

劳务队调研报告 劳务队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和背景 劳务队是一支由劳动者组成的队伍,旨在为需要劳动力的单位提供劳动服务。为了了解现阶段劳务队的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进行了一次劳务队调研。 二、调研方法和对象 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劳务队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包括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劳务队队员及相关管理人员。 三、调研结果 1. 劳务队数量和规模 调研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务队的数量和规模呈逐年增加趋势。目前劳务队数量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和经济特区,大部分劳务队规模较小,一般在50人以下。 2. 劳务队服务范围 调研表明,劳务队的服务范围涵盖农业、建筑、工业等多个行业。其中,农业领域的劳务队数量最多,主要为农民提供临时劳动力支持。建筑和工业领域的劳务队数量相对较少,但在一些大型工程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 劳务队就业情况 大部分调研对象表示,劳务队员主要以临时工身份就业,工作时间灵活,但稳定性不高。而一些大型劳务队对队员有一定的

培训和技能提升机制,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稳定的工作环境。 4. 劳务队队员福利待遇 调研显示,一些地区和企业对劳务队队员的福利待遇较好,包括社保、医疗补助等,但仍有一部分地区和企业存在对待劳务队队员的不公平待遇问题,亟需加强管理和监管机制。 5. 劳务队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调研结果显示,劳务队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混乱、缺乏规范、安全隐患等。为了促进劳务队的健康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劳务队管理,建立规范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2)推动劳务队队员技能提升,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晋升机会;(3)完善劳务队队员的福利待遇,确保其合法权益; (4)加强劳务队队员的安全教育和知识培训,提高工作安全 意识; (5)加强对劳务队的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劳务队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通过加强管理、提供培训和改善队员待遇,才能够实现劳务队的健康发展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以上为劳务队调研报告,感谢您的阅读。

劳务派遣用工调研报告(共5篇)

劳务派遣用工调研报告〔共5篇〕 第1篇:劳务派遣用工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劳务派遣用工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省厅劳务派遣专题调研通知,市就业效劳处领导高度重视并作出专门安排,由4名同志组成调研组从3月22日开场在全市范围进展为期四天的专题调研,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各种形式,掌握了实况,摸清了底子,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劳务派遣用工的根本情况 本地区劳务派遣总量可统计数达人,占用工单位劳动力的42%,在七个行业中涉及通信、电力和银行业,其中通信人,电力人,银行业人,占用工比例分别为 %, %和 % 。根据行业不同的用工需求,电力系统派遣用工绝大局部为下岗再就业人员,通信和银行业对用工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其中大专学历占62%,本科学历35%,根本为各类高校毕业生,其它勤杂、保安、驾驶等辅助岗位为就业和再就业人员。用工单位均为国有企业或国有股份制上市公司在本地区的分支机构,非独立法人,规模大、专业性强、由市及县,垂直系统管理。这些单位大规模使用派遣用工主要基于躲避劳动风险;工资总额含

量包干;严格的本钱控制以及效劳特性对年轻化〔人员更新率〕的要求。 本地区劳务派遣用工呈稳中有升,逐年扩大的趋势。这是由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求,劳动配套法律的规制以及薪酬分配制度的改革等各种原因形成的。 二、劳务派遣人员的权益保障情况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通信、电力以及银行业寻求派遣合作在执业资质、信誉、标准和系统管理选择上要求较高,均选取一家具备资质的公营性派遣效劳型企业。对此,我们前往该企业调取了劳务派遣协议,劳动合同员工档案,工资表,社保缴费数以及相关财务资料,并走访了用工企业核实社保参保数,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根本做到同岗同酬。 劳务派遣人员的劳动报酬:电力系统实行固定薪酬,通信和银行实行岗位根本工资加开展业务考核计酬的构造型工资,由派遣企业〔衡阳市华纳人力资效劳中心〕通过银行以工资折转账的方式支付,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机构协议履行情况较好。 三、劳务派遣单位设定的根本情况 本地区目前已获得派遣资质的企业个,08年初只有一家——某某市--人力资效劳中心,已新增个。人事和劳动保障

劳务派遣调研报告(共10篇)

劳务派遣调研报告(共10篇) 第1篇:劳务派遣调研报告 关于劳务派遣的调研报告 一、劳务派遣 法律关系上体现为劳动者、派遣机构、要派单位的三方关系。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而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的劳动者与要派单位之间,体现出劳动力的雇用和使用分离。 二、单位采用劳务派遣方式的优势 1.减少人事(劳动)纠纷 2.可以避免劳务流失。 3.可以减少劳动纠纷。 4.可以转移部分单位的风险。 三、我公司采用劳务派遣方式的风险 1.目前重庆地区普遍采用的一种劳务派遣模式是:由用人单位支付管理费,被派遣员工的工资、社保等,由用人单位转账至劳务公司代为办理。劳动合同由劳务公司与被派遣员工订立、终止、解除,劳动纠纷等也由劳务公司进行处理。但出现工伤时,本着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用人单位仍要承担赔偿责任。而工资、社保、风险等完全由劳务公司承担的模式,目前大型劳务公司均不愿采用此种模式。 2.商管公司共有17人编制,其中6人签订的劳务协议,其余11人为签订的劳动合同(其中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有4人)。若要采取派遣的模式,将面临我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按在我公司工作的年限,以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支付半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经济补偿金。而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在没有违规违纪的情 况下单方面解除,还需要支付双倍的经济赔偿金,这将是一笔不少的费用。 四、劳务公司情况 经咨询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由于目前涉及劳务派遣相关法规并不完善,小型劳务派遣公司不能承担相应的风险,建议如需要采用劳务派遣,应选择大型的劳务派遣公司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经调查了解提供以下三家作为参考: 1.重庆飞驶特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询价情况:管理费80元/人/月。员工工资维持不变,保险续缴,由我公司转账,劳务公司代为办理。 2.重庆菲思克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询价情况:管理费50元/人/月,员工工资维持不变,保险续缴,由我公司转账,劳务公司代为办理。 3.利众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集团选用)。 询价情况:管理费80元/人/月,员工工资维持不变,保险续缴,由我公司转账,劳务公司代为办理。 五、律师建议 经咨询海外律师事务所律师,劳务派遣可以转移单位的用工风险,减少劳动纠纷便于管理,拟建议可行。 六、办公室建议 1.从经济性的角度出发,采用劳务派遣公司将一次性支付一大笔经 济补偿金。由于社保和工资实际仍然是由我公司支付,用人成本(工资已接近市场平均水平,再降低将无法招聘员工)并不能降低,反而会每年每名员工要增加600-960元的管理服务费。 2.从用工风险来讲,当发生工伤由社保报销后,我公司仍然要承担相关责任。 3.就劳务派遣比较适合的是有编制限制或流动性较强、人数众多的工厂、银行、事业单位、银行、国有企业等。而我公司商管公司车库人员相对稳定,按商管公司提出的由2012年起给予未休年假的工资额度为724元/人,对比每年要支付的管理费及解除合同的经济补偿金要更经济。 4.综上所述,建议可选择其中一种方式: 方式一:维持现状,支付未休年假应支付的工资,但需要商管公司与员工做好思想工作,仅从2012 年起计算,之前的不予以考虑,估计费用约为12308元。 方式二:维持现状,支付未休年假应支付的工资。但可逐步淘汰表现欠佳的员工,对员工的违规违纪要作出书面通知留存,以便于解除合同时举证。与公司签订劳务协议的退休返聘员工,新进人员,劳动合 同到期人员经协商一致的可采用派遣形式。 备注: 1.工伤差额 经咨询重庆市工伤保险科,按《重庆市工伤保险文件》规定,当工伤保险缴费基数变更,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补齐(例如上半年工伤最低缴费基数为1178元,7月调整为1335元,差额部分就由公司补齐)。 用人单位因少报、瞒报缴费基数,造成工伤职工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降低的,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补足。 工伤产生的医药费用,按照规定报销,未报销的差额为自费费用,公司不承担工伤差额补齐的责任。 2.单位应承担的其它工伤责任职工因工受伤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并认定为工伤的,从受伤之日或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享受工伤医疗待遇;职工因工 致残被鉴定为一至十级伤残的,从生效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的次月起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因工死亡的,以其死亡当日计算一次性工亡待遇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年龄,从其死亡的次月起供养亲属享受 供养亲属抚恤金待遇。 办公室2012年10月17日 第2篇:劳务派遣行业税收管理调研报告 浅议市劳务派遣行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乌鲁木齐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务工者来乌鲁木齐市“淘金”,劳务派遣作为国内一种新兴的用工方式,在促进社会就业、细化劳动分工、提高社会经济运行效率、降低人员成本、减少法律纠纷、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等诸 多方面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各类劳务派遣公司在乌鲁木齐市日益增繁多,且“收入”也持续增加。然而由于制度不健全、市场不规范、税务管理部门单兵作战、相关部门配合滞后、信息不畅等因素 引发的涉税问题层出不穷,产生的税务发票假开、虚开等问题日益严重,给国家利益带来一定的危害。 一、乌鲁木齐市劳务派遣公司的现状 从乌鲁木齐地税局税收征管资料统计的数据看,自2008年1月至2013年8月,乌鲁木齐市新增劳务派遣公司逐年递增,尤其在2010至2012年就新增636户,增幅较快,2013年总户数为1365户,其中正常户为998户,注销户254户,非正常户113户。可以看出这些企业中的非正常户和注销户所占比例较高。 从税收征管角度上看,一是股东多为个人,财务制度简易,财务核算简单,财务资料原始凭证中多为各种类型的工资表。二是企业注销频繁,非正常比率高。这类公司会因为各区税务机关税收管理与执行政 策的松紧度不同而相应频繁地进行登记注册或注销,移动性强,其目的是为了逃避纳税,这正是注销率和 非正常率持高的诱因。如果这种行为恶意持续下去,税务机关不加以认真管理,必将会导致税收的流失, 严重影响税收的公平性,使税收秩序得到破坏。 今年,乌鲁木齐市地方税务局稽查局对乌鲁木齐市近100户劳务派遣公司的稽查中发现,近三年这些公司的开票金额就高达约42.6亿元,而纳税金额仅430余万元,税负仅为0.1%,整体过低。由此可见,在劳务派遣企业中存在诸多涉税问题。 二、劳务派遣公司的特点 劳务派遣企业涉及的营业税适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的相关规定:劳务公司接受用工单位的委托,为其安排劳动力,凡用工单位将其应支付给劳动力的 工资和为劳动力上交的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下同)以及住房公积金统一交给劳务公司代为发放或办理的,以劳务公司从用工单位收取的全部价款减去代收转 付给劳动力的工资和为劳动力办理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后的余额为营业额。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规定,劳务派遣企业向用工单位提供劳动力取得的管理费收入,按照“服务业”

劳务派遣调研报告5篇

劳务派遣调研报告5篇 劳务派遣调研报告1 劳务派遣是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根据社会需求开办的一种新 的人才中介服务项目。劳务派遣对于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满足企业不同类型人员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解我区劳务派遣行业现状,为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行业管理,促进劳务派遣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笔者对我区劳务派遣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据劳动保障监察总队和区工商分局统计,我区目前共有劳务派遣单位18家。主要从事冶金、物流、制造等行业。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区劳务派遣行业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工作基础较好。调研的5家从事劳务派遣的用人单位中,涉及职工1107人,其中农民工644人,单位全部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参保总人数为1107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678人、参加失业保险622人、参加工伤保险1100人、参加医疗保险618人、参加生育保险618人,解决、终止劳动合同均依法支付了经济补偿金,无拖欠工资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发生。(二)

市场前景广阔。江津是一个伴随着新重庆“一圈两翼”战略迎来再次发展城市。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千亿工作强区”目标,随着这几年三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一批新项目、大项目相继上马并开始投产,为劳务派遣提供了广阔的用工市场。 (三)发展潜力较大。我区劳动力市场资源充足,以前的国有企业较多,工业基础较好,企业改制后,大量的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企业下岗职工在家待业;随着新型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的富余动力向就近城市转移,这为发展劳务派遣行业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 二、存在的问题 我区劳务派遣行业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取得较快发展,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法律维权存在缺陷。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为劳务派遣行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对规范劳务派遣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劳动合同法》中涉及劳务派遣的都是一些原则性的条款,在派遣员工的社会保障、工作岗位、劳动条件、劳动时间、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详细范围,对劳务派遣公司和用工企业没有具体约束措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