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力调查分析报告

劳动力调查分析报告

劳动力调查分析报告

•相关推荐

2022劳动力调查分析报告(精选14篇)

想要知道一些情况或事件时,我们需要开展调查工作,调查的结果通常在调查报告上面呈现出来。好的调查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2劳动力调查分析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劳动力调查分析报告篇1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每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必经阶段。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也是切合我县县情的现实选择。为此,我们就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作深入的分析和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

(一)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

据2004年统计资料显示,缙云县总人口43.69万人,农业人口39.76万人,占91.0%,农村劳动力23.22万人,其中男性劳动力12.8万人,女性劳动力10.42万人,分别占55.12 %和44.88 %。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特点: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比例不高。2004年全县外出农村劳动力7.68万个,占农村劳动力总人口的31.70%。二是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全县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只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2.8%,初中文化程度占57.2%,小学文化程度占26.8%,文盲或半文盲占3.2%。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大。据统计资料,2004年我县乡村实有劳动力合计23.22万人,耕地面积15.25万亩,如果按劳均种植3亩计算,只需5.25万个劳动力,加上林牧渔业约需

2.5万劳动力,除去外出劳动力,尚有8.11万劳动力需要转移。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

1、劳动力转移异地化。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地域广,异地化转移

为主要特征。外出劳动力转移遍布全国二十多省、市、区,近致邻县,远到青海、吉林等地,相对集中在广西、广东、福建、上海、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在广东东莞、惠州等地超过2万人,上海、江苏等地近2万人,广西东兴市、钦州市等地约5000人。省内主要分布杭州、宁波、温州、义乌等地。

2、劳动力转移规模化。劳动力转移存在着“二多二少” 特点,即从事农业及相关产业多,工业、商贸、建筑等行业少;凭技术专长创业多,靠体力务工人员少。从事农业及相关产业主要有麻鸭养殖、水产(鱼、虾)养殖、蜜蜂放养、香菇异地培育、花卉种植、蔬菜种植及农产品加工等。去年全县有4万余人外出养鸭,群鸭饲养量1500万羽,总产值超过20亿元,是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倍,有200多名农民在上海从事草花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占上海盆栽草花60%市场,年产值达8000万元。

3、劳动力转移专业化。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以自发性为主,大部分人是通过“亲带亲、友帮友、邻帮邻”走出去,具有显著专业化特点。据了解,全县有300多人到全国14个省市从事香菇异地栽培。500多名蜂农常年在黑龙江、吉林、北京、上海、江西等10多个省市放养蜜蜂,放养群蜂1.5万群。依托本县工业,全县有5000多名农民到全国各地推销缝纫机、灯管、工刃具等工业品。1000多名农民在温州、杭州等地长期从事个体运输及餐饮业。另外,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区域性特征,如大源镇深坑村107户,407人口,90%劳动力外出创业,其中70%劳动力常年在外专业从事经销油漆生意,村民中有的拥有资产上千万元,有的上百万元,全年村民年收入达700多万元;溶江乡有数百人在外专业从事隧道挖掘施工;城北古塘下、黄龙等村上百村民十几年长期在金华、义乌等专业从事蒸茏生产;地处最偏僻的木栗乡有150多人,常年在北京经商开设超市。

4、劳动力转移模式多样化。全县劳动力转移主要形式有:离土离乡的劳动力转移,少部分农民脱贫致富,自发地下山进城、留城置业发展(农民转变市民);离土不离乡外出异地开发、务工经商劳动力转移,是我县农民转移的主要形式;不离土不离乡的劳动力转移,有的在本

县进城入厂务工,有的进入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务工,有的兼季节性、临时性转移,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外出从事非农职业。

5、劳动力转移主体单一化。我县劳动力转移以青壮年为主体,年龄40岁以下、文化素质比较高劳动力转移比较容易,文化素质低,弱势群体转移比较困难。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向

1、行政推动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新的拉动力。近年来,缙云县委、县政府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牛鼻子”来抓,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出台《关于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的若干意见》,明确工作目标,计划2004年—2010年全县培训农村劳动力10.5万人,其中以被征地农民、下山移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主要对象转移就业培训3万人。据统计,2004年全县投入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237.7万元,培训被征地农民、下山移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7056人。技能培训是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推动力。

2、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磁化效应更加明显。农业比较利益低,耕地面积的刚性递减,城乡发展呈二元格局,城市文明和生活方式对农民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示范效应,有力地推动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集聚效应对农村劳动力产生了很大的拉动作用。如我县新碧工业园区引进外来企业100多家,有力地促进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再如我县下双龙扶贫小区建设规模300亩,拟安置高山远山移民3000名,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小区的土石方工程、挡土墙工程、箱涵工程三大基础工程,已预备落实资格农户450户,将转移农村人口近2000名。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问题

一是劳动力转移的组织程度不高。据了解,我县在组织民工有序流动人数仅占劳务输出总数的16%。大部分外出民工由亲戚朋友带出去,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导致劳务输出稳定性不强。

二是劳动就业难度加大。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下岗工人增多,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城市劳动力就业及再就业的双重压力。加上劳务

市场放开后,外地廉价劳动力进入本县各类用工单位,就地转移难度加大。同时,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不适应市场需求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

三是民工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目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加上发达地区和城市对民工的歧视与排斥,及部分企业老板法律意识淡薄,使许多民工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消弱了农民外出的信心。

四是相关政策不完善。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束缚,进了城的农民生活在城镇边缘,无法像城镇那样享受医保、社保等公共福利,只能“进厂不进城”、“离乡不离土”。县内土地流转机制和市场尚不成熟,一些外出人员农忙时又不得不回家务农,增加了务工成本。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与措施

1、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

城镇化和工业化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两个“轮子”,是农民变市民的重要载体。加快城镇化和工业进程,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就业容量,有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或非农化转移。一是全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新碧工业园区和五东、壶镇二大城市功能区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制订优惠政策和提供优质服务,吸引更多外来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使工业园区成为增加农村劳动转移的重要载体。二是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加快仙都新区、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增强城镇劳动力转移容纳和承载能力,使城镇真正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蓄水池”。同时切实抓好下双龙扶贫小区建设,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农民下山向城镇集聚。三是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仙都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的优势,以旅游开发为龙头,带动饮食服务、交通运输、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四是打破体制瓶颈,消除劳动力转移的屏障。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鼓励农民离土离乡进城落户,在社会保障、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技能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关键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加强农

民素质培训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治本之策。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工程”,以培训促转移,以转移带培训,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手段。一是加强对现有培训资源整合利用。坚持“实际、实效、实用”原则,整合教育资源,完善职业培训网络,科学制定年度劳动力培训计划,积极推行劳动力“培训教育券”制度,加强对培训工作管理,促进新时期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快速发展。二是创新培训方式。劳动力调查分析报告篇2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总方向,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实现农村社会小康成为当前党在农村的中心工作,同时也指出了要致富农民就要减少农民,因此,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成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根本途径。永川市市委、市政府也在年初的“两会”上提出:在未来7年内,让30%以上的农村人口必须转移到城镇,把永川建设成为渝西地区的大城市。为了贯彻落实重庆市农业局召开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试点县(市)工作会议”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管理培训班”的有关精神,切实有效地搞好永川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早日实现把永川建设成为大城市。永川市农业局科教信息中心组织人员对永川农村劳动力整体状况、富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转移方向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劳动力整体状况

全市总人口106万,农村劳动力43万,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20余万,农村人均耕地面积0.8亩,是重庆辖区的劳务输出大县(市)之一,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农民达14.9万人,每年带回的经济收入总额在4亿元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是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农民外出经商务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永川要在未来7年内建设成为大城市,30%以上的农村人口必须转移到城镇,这其中,首先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通过多种措施吸纳这部分人就业。

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中,30岁以下的劳动力占68%,30—40岁

占27%,40岁以上占5%。农村劳动力特别中40岁以下的人将是转向城镇的主要人口,他们的转移情况、务工收入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市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二、富余劳动力转移现状

去年,我市农村劳动力在永川范围内转移4万人,在重庆市区转移2万人,重庆市外转移12万人,境外转移累计人数1498人(次)。重庆市外转移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珠海、福建、厦门、上海等沿海城市和新疆、云南等边远地区,境外转移主要在新加坡、南非、阿根迁、日本北海道等十几个国家从事渔业捕捞。外出人员中,86%的人员从事第二产业,从事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各占7%。永川范围内转移的劳动力,主要在城区、集镇从事运输、建筑、餐饮、服务业,重庆市内转移的劳动力主要从事建筑、服务、经商业。

经过近年的努力,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已经呈现出了“三健全”格局。一是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健全。目前,我市建成了高规格的综合服务大厅和交易大厅,成功与重庆市劳动力市场联网,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框架。二是服务功能进一步健全。据调查了解,我市先后建立了劳动技能培训基地26个,建立了农村富余劳动储备基地3个,劳务输出基地5个。同时,对各类外出民工分别进行登记造册,促进民工有序流动。仅去年,就帮助民工追收工资96万元,清退保证金1.8万元,督促用工单位替民工参加社会保险850人,处理民工工资争议案件156件。三是职工技能鉴定和就业准入制度进一步健全。在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中,我市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业制度和预备制度的同时,规范和发展社会力量培训机构18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增加到4家。

三、存在的问题

在对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市场调查中了解到:三大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症结”:一是自发外出,无序流动。有关资料显示,除境外劳务输出通过劳动部门外,我市9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依靠亲朋好友或自发外出。由于不规范的劳务输出,这部分民工的劳动权益往往很难得到保障,极易造成用人单位拖欠民

工工资、发生劳动争议等侵权行为。二是文化层次低。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48%为初中以上文化,30%具有高中以上文化,小学文化或文盲人员高达20%,大专文化以上仅占2%。文化偏低,使他们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往往在低层次的产业中竞争,工资收入低,生活工作条件差,劳动福利待遇得不到较好保障,处于劣势求生状况。据市农调队和劳动部门抽样调查统计,我市民工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月平均收入500—700元,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月平均收入1000元,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月平均收入1000元以上,境外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月平均收入1500元左右。其中,从事第二产业的民工高达86%。这些低水平务工结构,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三是开发难度达。我市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而外出务工,又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年性转移人数尚需巩固:进一步增加外出人数,又因为有的地方经济基础差、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大量富余劳动力难以转移。

四、方向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近期看是实现农民增收,远看是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根本途径。有关人士认为,要实现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转移,必须“六架马车”拉动。一是以经济增长拉动劳动力转移。坚定不移地在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中,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努力保持区域经济较快增长的势头,不断创造和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二是以结构调整带动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扩大农民进入城镇就业的主要途径。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旅游、商贸和饮食服务业,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商贸优势企业,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三是以政策投入驱动劳动力转移。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工作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在城市自主创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和其它适宜农民进城就业的项目,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四是以职业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我市应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业准入制度和劳动预备制度,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以培训学校或者中心为基础,建立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基地,凡申请办理《职业资格证》,必须培训

合格后有职业培训中心向技能鉴定部门申请鉴定。努力提高农民工劳动者队伍素质,增强其就业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其劣势地位。五是以就业服务推动劳动力转移。充分利用我市作为全国100个流动就业重点监控点的特有优势,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充分发挥人才交流中心和各种职介所的作用,加快我市“职业培训、劳动力储蓄、劳务输出、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四大劳务输出基地的建设,进一步规范用人单位招工用工行为,督促指导各类用人单位与招用的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形成稳定的劳动关系。六是以小城镇建设拉动劳动力转移。

劳动力调查分析报告篇3

一、对当前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的调查

(一)清水县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清水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人均耕地面积1.88亩。近年来,按照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的工作思路,在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清水县现有6镇12乡,260个村民委员会,1118个村民小组,71901户,总人口达31.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达29.59万人,占总人口的92%。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18.0316万人,实有劳动力总量14.8986万人。其中男性7.8885万人,女性7.0101万人,在农村劳动力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10.3251万人,占69.3.00%,从事工业的劳动力2695人,占6.54%,从事建筑业的劳动力9286人,占6.23%,从事批发、商业的劳动力2234万人,占1.8%,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劳动力2228人,占1.5%,从事其他的劳动力6559人,占 4.4%。

(二)清水县县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

从调查情况看,全县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

1.文化素质较低。据调查,XX年底全县实有劳动力总量14.8986万人,其中文盲半文盲仍有3.7013人,小学文化程度5.6361万人,占6

2.6%,初中文化程度

3.9802万人,占26.7%,高中以上学历的1.5670万人,占10.6%。大专以上138人,仅占1%。而发达国家的

情况是,美国的大部分农场主都是农学院毕业生;德国农民有67%是大学毕业生,53.2%接受过2~3年的职业教育;日本农民中大学生占59%以上。

2.科技素质差。目前,全县实有劳动力中,真正受过系统专业技能培训的仅为

3.2%。大多数农民缺乏基本的科学生产知识,没有掌握一技之长,对一些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实验、示范,即使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也很难完成;一部分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对一般性农业生产技术都不能很好掌握。

3.思想观念落后。小富即安、满足现状等传统观念仍然束缚着农民的思想。抽样调查100名农村劳动力显示,不愿参加培训的占38%,今后打算参加培训的占27%,因不愿耽误劳动原因不参加培训的占25%。相当一部分农民思想保守,逢事喜欢走老路,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和敢闯、敢干、敢试的勇气和信心。

同时,我县农村劳动力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比重大。据统计,全县实有劳动力总量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90.85%,其中18~45岁的`青壮年劳动力7.041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49.79%。

2.从业时间不足,隐形失业严重。全县农村劳动力中有30%的人常年从业时间在8个月以下。主要从事农业的从业人员中,从事农业在8个月以下的占34%;主要从事非农业的从业人员中,从事非农业时间不足8个月的占28%,隐性失业现象较为明显。

3.农村劳动力流动性差,盲目性强。全县实际常年外出务工农民仅占实有农村劳动力总量的12.9%。全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大多集中在年初是群体外出,有明显去向的只占30%左右,70%没有目标,且收入极不稳定。这些人大多为青壮年劳动力,但多数是靠出体力、卖苦力换取收入,从业带来很大的盲目性、季节性和风险性。经培训有组织输出的农民仅0.716万人,月平均收入在1000~1500元之间,比未参加培训的月平均收入高300元以上。

二、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的成因分析

制约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提升的因素比较复杂,既有历史的因素,

也受现实的教育理念的制约;既受农民主观因素的制约,也受基层政府和相关政策的影响,总的可概括有以下几点:

1.历史因素的影响。由于受“白卷英雄”和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加之当时教育受到较大的冲击,正常教学秩序无法保证,学生的自控能力又比较弱,荒废了学业,因此大部分人文化底子薄,进而影响了对科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2.现实的教育理念的制约。尽管各地都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从现实情况来看,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还是没有完全改变,社会评价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还是没有离开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农村中学尽管已经开始实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但由于时间较短,加之受中高考、专业师资缺乏、实验实习场地缺少、资金缺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改革效果还不十分明显,分流教育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导致新增劳动力缺乏从事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基本技能。

3.农民观念落后的影响。一是部分青年劳动力只顾眼前利益,片面认为“读书不如赚钱”从而过早辍学打工;二是壮年劳动力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能力差,培训机会少;三是相当多的农民从众心态严重,傻子过年看隔壁,人家不去学他也不去学,没有看到各自的差别;四是接受培训的兴趣不高,主观上不求进取,认为学不学一个样,延续过去传统落后的种养模式和技术。

4.基层政府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没有得到基层政府应有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多数镇政府没有把农村劳动力培训列入工作日程,制定长远规划,指定专门机构和专人具体负责;没有像关心和重视普教那样关心和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投入不足;在政策的制定和舆论宣传上缺乏力度,没有形成人人关心、重视和支持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良好氛围;工作上存在重布置、轻检查、轻落实的形式主义问题。

5.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源不足,体系不健全。从调查情况来看,全县现有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机构主要是县农广校、天水农校。这些培训单位分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培训条件差别很大,工作中存在着各自为政的问题。没有形成培训工作全县一盘棋的良好局面。另外,有些

镇的领导对培训的认识不够,不配合培训单位,一年几乎不怎么开展工作。其次,能够开展培训的也大多集中在县或镇举办培训班,很少能下到村,况且许多培训是大杂烩式的培训,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培训内容一般停留在农业技术、机械加工等几个工种,与真正意义上的技能培训和农民需求差距很大。因此,迫切需要对现有的培训资源进行合理地整合,健全培训体系,以发挥其最大作用。

三、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对策

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包含文化教育层次、科技意识和技能水平、思想观念等多个方面。总体看,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还不能适应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极大的差别。因此,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尤为重要。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当前应着力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并以此为切入点,灵活施策,标本兼治。农村劳动力培训要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为重点,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为载体,切实解决农业科技知识、农民致富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坎”问题。为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长效机制,实现农村劳动力素质整体提升。

(一)明确培训任务,确定培训目标

1.任务上突出三项重点、建设四支队伍。三项重点为:一是实用技术培训,使农业劳动力普遍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二是职业技能培训,结合农民的转岗、转业,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非农就业技能。三是实用人才学历培训,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支撑。着力建设四支队伍:一是培养高素质的骨干农民队伍;二是培养精干的农民技术员队伍;三是培养优秀的农民企业家队伍;四是培养高技能的能工巧匠队伍。

2.目标上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实现从经验型向知识型转变。用现代意识提升农民,改变农民靠经验种养、自给自足、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二是实现从身份型向职业型转变。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民从传统身份型向职业技能型转变。三是实现从就业型向创业型转变。

培养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使其成为能够自主创业、自我持续发展的市场主体。四是实现从单干型向组织型转变。正确引导农民,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中等职业学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二)强化政府行为,构筑农民教育培训“立交桥”

1.政府统筹,多方参与。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是一项公益性、社会性事业,涉及的行业和专业门类众多,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因此,要按照“xxx” 规划的要求,强化各级政府在培训中的组织领导作用,把各有关部门、培训机构组织起来,明确任务、分工负责、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搞好培训大合唱。

2.模式构想。"!以县农广校为骨架,吸引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建设农村劳动力培训中心。以现有各类成人学校、就业培训中心和农技培训中心为基础,积极引导园区、企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参与培训,形成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合力;加大县农广校培训中心职能,形成农村劳动力培训大中心,人、财、物统一调配,做到资源共享。以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为辐射平台,建立县、镇、村三级培训网络。教育、劳动保障、农业等部门要对各类培训机构进行筛选,按照合理布局、方便学员的原则,选择定点培训基地,逐步形成县、镇、村三级培训网络,通过网络连接实现教育培训、信息服务、培训对象与各级培训机构的信息互动。在县与镇、县与村、镇与村之间建立“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发挥其流动课堂的综合传播功能与服务功能。建立镇职业培训基地。重点建设2~3个骨干专业,一个主导产业的镇职业培训基地,技术培训体系与当地的农业产业体系相配套。"建设村级农民培训扩散基地。以“农民科技书屋”为重点,形成农民了解政策、学习技术、获取信息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三)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筹措力度

建立各级财政投入机制,设立农村劳动力培训专项经费。市、县、镇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对所拨经费实行集中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层层剥皮、雁过拔毛,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建议按辖

区内农村劳动力人数每人每年1元的标准设立培训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还可从支农专项经费中提取10%~15%用于农村劳动力培训。建立资金补贴机制。不断扩大补贴范围,完善发放培训代金券。如:对参加就业培训的农民实行补贴,对经济特别困难的农民可先免费培训,就业取得收入后再补交培训费。"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积极参加培训的农民及农民培训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奖励,以调动农民和培训单位的积极性。积极争取国家、省农业、科技等部门的培训项目。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共同参与的融资机制。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民办培训机构等投资农村劳动力培训。可采取农民学农业科技免费,学职业技能自己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社会帮一点的办法,多渠道、多途径解决经费问题。成立农村劳动力培训基金。可从农发基金、土地出让金等基金中划出一块,专门成立农村劳动力培训基金,财政部门汇同有关部门制定培训专项基金管理使用办法,报政府批准实施。

(四)拓展农村劳动力培训途径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成人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实现农村教育一体化。突出抓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依托农村科技企业、科技示范园和农民科技协会,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技能培训。积极创造条件,让外出学好技术的农民回乡创业,带动更多的`农民。"组织骨干农民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参观考察,培养眼界宽、有见识、敢创新的创路人。

(五)创新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

出台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培训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劳动保障、农业、教育、科技等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培训机制。大力促进农村职业教育与义务教育相衔接,搞好“三加一”工程。建立进村入户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并总结推广培训教师进村、培训媒体进村、实用人才培养进村的方式和方法。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需求反馈机制。建立培训单位公平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使农业、教育、科技部门的培训项目和资金主要流向那些技术力量强,培训效果好,对培训起较大作用的培训机构。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监督检查机制。

劳动力调查分析报告篇4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伴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我国各行各业都遭受着冲击。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的加剧。而在就业方面,首当其冲的就是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中国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有着大量农民工群体,他们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做出了贡献。据有关资料显示,将近百分之八十的农民工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地方的产业特点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以出口为导向,用工需求和国际经济周期有很大关系。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很大,受到严重打击的是沿海外向型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首当其冲。农民工成为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最先受损的庞大群体,被迫失业走上返乡回家之路。因此能否处理好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将影响到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节奏和发展进程。而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农民工自身素质技能着手,只有真正了解到他们是否想进一步学习,希望学习哪方面的技术知识,并帮助他们学到一定的技能,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社会地位,同时解决我国的一系列衍生矛盾。

我国的农民工问题一直十分突出,严重阻碍了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劳动就业人员的流动,尤其农村进城就业的热潮,农民工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无穷的生产力,但由于农民工生活环境的影响和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造成自身综合素质偏低,在进城务工时,农民工受到社会的排斥和歧视,被限制和禁止从事某些职业,很难找到得心应手的从业行业,基本都在劳动强度最大,工作环境最差,薪资待遇很低的行业内工作,这一方面是城乡差异影响下思维观念的差异造成的,另一方面主要还是因为广大农民工本身缺乏相关的素质,这里包括行为习惯和专业技能。且政府和社会对农民工的关注没有达到法制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程度,使农民工的很多权益得不到有力保障。

因此,切实去了解农民工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扶植他们去就业;同时在国家出台有利政策的情况下,许多农民工积极开展创业。但是农民工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劳动技能单一;农民工经营风险较大。

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创造学习的条件,是任重道远的,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举措。一旦让广大农民工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提升了相关的素质,他们不但能促进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能为他们家乡的经济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而当今,找工作难,工作找人也难。这是为什么?本次调查研究就是旨在回答这个问题。

二、社会调查的时间和地点

为了解农民工的学习需求,使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更好地提供服务,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统一安排,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农民工进行了社会调查,调查时间和地点如下:

调查时间:20xx年2月2日

调查地点:省县镇、乡

三、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采用访问调查和个人问卷调查两种方式结合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民工个人的基本情况(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婚姻状况、家庭成员、工作区域、工作地域、工作单位、税后月收入),民工个人的学习需求情况(是否愿意继续学习,学历层次、学习科类,学习方式、学习学校或机构),民工个人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民工再学习的希望和要求等。

四、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围绕“农民工学习需求”问题,处于掌握较多的信息的考虑,调查对象选在不同年龄阶段,调查了五名群众。调查对象均是随机找到的农民工,满足条件。

五、讨论与建议

无论是一开始的阐述还是上面材料中的叙述,我们不难看出,要强人强市强省乃至强国,教育的重要性仍旧是不容置疑的。现在社会上同样是这样一个局面,很多农民工争相去竞争培训机会,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虽然这只是很多农民工中积极的一部分,但是,一旦我们的教育支持跟上去了,一部分农民工头脑

“富”起来了,难道我们就不能再利用先富带动后富这个道理吗?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给这个方式下什么定论,但是,看看当今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二月失业返乡的农民工数量达到20xx万左右。如果不妥善处理好这么一大批的人的就业问题,后果可想而知。

教育,仍旧是教育,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支持一个又一个农民工兄弟去搞创业搞科研搞自主。我们只能依靠社会,依靠政府,依靠一切可以依靠的力量去给那些想学习,需要技术的农民工兄弟创造学习的机会,拓宽学习的渠道。尽最大的力量去优化现有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教育培训的改革力度,扶植那些能大量吸纳农民工的企业。

我想就这一问题再提出并重申几个观点和看法。

第一,充分利用职教资源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

我国现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约1.5万所,高职院校有1100余所。这是农民工培训的丰富资源,当务之急是制定政策,并给予经费支持,使得中高等职业学校真正成为农民工教育的重要载体。

第二,教育资源重心下移延伸到农村基层。

我国教育资源城乡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及县城,农村本土教育资源匮乏。只有把教育资源的重心延伸到了基层,从上向下贯彻,从下向上执行,才能将教育培训做到位。特别是在当前农村普遍存在中小学生源减少和校舍闲置的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那些闲置的校舍资源,建立一些长效性的基层教育基地和培训网络。

第三,加大新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

农民工教育还有赖于自我教育,靠别人靠社会毕竟不能有长久的作用,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为此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在一些劳动力资源丰富且辐射范围广的中心村规划布局学习网络。充分利用现有闲置的中小学校舍,建设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等公共设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并使新农村成为农村人口自我学习的基地,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

第四,加强发达地区对农民工教育的支持

相对于农民工大量涌入大中型城市的现状,这在暂时没有可以解

决的具体方案。大城市的发展需要广大农民工的建设,而作为一定的回报,政府应当鼓励并加大经济发达地区对周边农村的扶持。充分关心农民工的生产和生活的基础上,扩大政府培训机构的培训面,以抓好质量为突破,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财政支持,切实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只有将农村建设成城市,才能从根本上把农民工带离边缘化,让他们重新正常的轨道上。

第五,积极探索“以工代学”的继续学习模式

指农民工以学徒身份到培训机构培训,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技术,免去学习费用,根据合格产品数量领取学徒工资,以解决农民工继续学习费用困难,“以工代学”模式的探索将为解决农民工继续学习费用问题走出一条新路。

总而言之,要把加强农民工教育这件事作为我国现行教育任务的一个重点,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来缓解或解决城乡教育资源长期失衡的现象。教育要面向农民工,为其创造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教育要面向新农村,使教育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使新农村成为农民工教育的主阵地;教育要面向未来,使其成为提高农民工技能和素质的主渠道,成为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无论是对于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公平配置,还是对于全面提升全民素质,农民工继续教育都将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意义,三农问题也能在这个问题解决的同时得到解决或大大的改善。

劳动力调查分析报告篇5

一、研究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市场经济的发展、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加速了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

在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的情况下,中国的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尚处在改革探索之中,国家尚未对农村老年人实现了普遍的社会福利,再加上相关社会制度支持度的不足,使得农村老年人生活不太乐观,这一弱势群体的养老问题的解决与否,不仅仅关系到这一群体是否老有所养,还关系到建设新农村的成败。

老年人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针对当今的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

发展速度日益增快,虽然社会福利制度和养老制度在不断完善,但农村还是有些许老年人生活较艰苦,甚至孤单度日,这值得大家关注。

二、选取的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人口大都从农村迁往城市,种田在也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所以大部分青、中年人都外出打工,每次回家,都感觉到人烟稀迹,看到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小孩,没有太多的嘈杂,一般是一片沉寂,除非是农忙时节,否则很少听到吵闹声,希望通过寒假这几天的实践,去观察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从而引发思考,去更加现实地接触乡村生活,了解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三、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分析。

(一)生活方式:

1、衣:经过观察,大都穿着朴素。

2、食:三餐较简单,菜色较少。

3、住:一般都住在大约几十平方的就房子,房屋摆设简单,家具简陋。

4、行:一般都呆在村子里,偶尔去赶集买生活用品,没有像城市社区那样的健身场所。

(二)健康状况:

1、老年人一般都带有各种小病。

2、农村医疗条件较差,一个村有时一个卫生所都没有,一个乡才有一个大型的医院。

3、有的老年人还种着几亩田,经常下地劳作。

(三)精神生活:

1、农村青、中年人大都在外打工,子女陪伴在身边的时间较少。

2、农村很少举行大型的活动,除非是开会或者是全村放电影,否则很难聚到一块,娱乐方式较少。

3、一些老年人以打麻将、牌等方式消遣时间,很少讨论国家大事,看书籍等,在家忙着做一些琐碎事情。

(四)家庭关系:

大多数家庭关系都是较和睦的。

劳动力调查分析报告篇6

为全面掌握我市劳动力资源情况和企业技能人才状况,研究劳动力资源对我市就业工作的影响,探索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思路,我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在全市开展了劳动力资源和企业技能人才状况调查。现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市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

据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到20xx年底,全市总人口为413万人,其中劳动力资源总数为281万人,占总人口的68%。本次劳动力资源调查统计的数据为:统计人口399.06万人(主要是中央省属单位未统计在内),其中:非农业人口136.55万人,农业人口262.51万人,分别占34.2%、65.8%;劳动力资源总量为231.99万人,占统计人口的58.13%。本报告以此次调查统计劳动力资源为分析基数。

从调查统计的劳动力资源状况看,我市劳动力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农村劳动力占得比重大。山东省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总量大。在全省17个市中,我市属于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调查统计的劳动力资源中,城镇劳动力80.44万人,农村劳动力151.55万人,分别占整个劳动力资源的34.7%、65.3%。富余劳动力也比较多,调查统计约有30.85万人。

(二)同年龄段的男女劳动力比例基本持平。调查统计的劳动力资源中,男性劳动力127.34万人(城镇43.79万人、农村83.55万人),女性劳动力104.65万人(城镇36.65万人、农村68万人),分别占整个劳动力资源的54.9%、45.1%。其中18—50岁的男性劳动力为101.2万人,女性劳动力104.65万人,51—60岁的男性劳动力26.14万人。

(三)劳动力资源分布不均衡。一是从城镇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看,各区县城市化水平差距比较大,xx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75.2%,xx、xx两区县城镇与农村人口基本接近,其它区县城镇人口所占比重都在

40%以下,其中三个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20%以下。二是农村劳动力资源分布主要集中在xx、xx、xx、xx四个区县,依次为:25.1万、24.6万、23.5万、21.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的62.35%。xx县农村劳动力为16.3万人。三是区县之间、街道(乡镇)之间劳动力就业特别是富余劳动力情况差别较大,其中富余劳动力在4万人以的区县有:xx县61681人,xx区52128人,xx区40958人,另外,xx区富余劳动力38900人,xx区32380人。四是下岗失业人员相对集中。据调查统计,全市共有下岗失业人员66463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比较多的xx区有27712人,占总数的41.7%;xx区10724人,16.1%;数量比较少的区县为:开发区335人,xx县1667人。从一些街道办事处典型调查看,也体现了下岗失业人员相对集中、分布不均的特点,如xx区xx镇有下岗失业人员1823人,占劳动力资源的11.2%;周村区丝绸路办事处辖区内有下岗失业人员1875人,占劳动力资源的8.4%;而xx区xx镇南仇南居委会是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街居,辖区内绝大多数劳动力都已就业,有稳定的收入。

(四)劳动者技能偏低,且地区间差距较大。调查统计的劳动力资源中,具有初中学历的109.08万人,具有高中技校学历的62.11万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16.66万人,分别占劳动力资源的47%、26.8%、7.2%,剩余部分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地区之间劳动者的素质差别较大,如:xx县唐坊镇有劳动力19433人,其中具有高中技校以上学历的1899人,占9.8%;xx区北郊镇有劳动力21258人,其中具有高中技校以上学历的11685人,占55%。从调查的市属以下企业技能人才情况看,41.12万名企业职工中,技术工人18.77万人,占45.65%;其中持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工人有4.39万人,仅占10.7%;技师和高级技师只有2319人。

(五)农村劳动力输入大于输出。据调查统计,目前外省市输入我市的农村劳动力94423人,输出62469人。由于这些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强,再加上区县、乡镇统计中,有些人员难以计数或是省外、市外、市内的输入输出统计上有误差,实际输入与输出的比例还要大。xx区是最大的外市农村劳动力输入地,有3.1万人,占总数的近三分

劳动力调查报告4篇

劳动力调查报告4篇 一、现状:成效比较明显 全区劳务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农村第一经济目标,突出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和服务管理三大重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农民就业能力得到提高。我区始终把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作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关键环节来抓,,依托各类培训资源,全区对15080名农民进行了引导性培训,比上年增加50%;对6765名农民实施了职业技能中期和短期培训,将1939名新增劳动力纳入中等职业教育。自实施阳光工程以来,全区共对2.6万农民工实施了技能培训,占已转移总数的22%,其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1.36万人,占培训人数的52%。 (二)劳务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全区实现劳动力转移11.92万人,比上年增加2.8%,劳务总收入5.6亿元,比上年增加7.7%,农民工人均劳务收入4698元,比上年增加216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29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8%,劳务收入已成为我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三)基地建设取得成效。由区劳务办牵头,先后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到市外考察劳务市场,走访用工单位,洽谈劳务协作,多层次、多渠道、多工种开展劳务合作,建立了上海、深圳(中山)、浙江、陕西、新疆、厦门等劳务输出基地,吸纳了籍农民工5.8万余人。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较快。全区农民工返乡创业2620人,其中:从事生猪养殖1230人,个体经营1052人,从事蔬菜、中药材、茶叶、水产等种养殖338人。 二、问题:成为影响因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管理体制分散、综合效能难以体现。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管理体制和培训经费分散,转移工作农业局、劳动局和社会保障局都在管,而农业、劳动、扶贫、教育等部门都有培训资金,都出台了管理办法,而培训的对象都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这种条块分割、经费分散、多头管理在客观上影响了培训质量和有序转移综合效能的提高。 (二)培训资源难以满足农民工培训的需要。一是培训学校小而弱,目前除职教中心能够承担中职长期培训外,其他学校仅能承担中、短期培训。二是培训学校专业设置、调整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需求。由于在农民求学盲目性和学校条件差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调查报告

劳动力市场调查报告 2022劳动力市场调查报告(精选8篇) 在某一情况或事件需要弄清楚时,我们需要仔细地调查清楚,最终根据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那么什么样的调查报告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2劳动力市场调查报告(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劳动力市场调查报告1 一、现状 A镇现有总人口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1万人,城镇人口1.6万人;在农业人口中,18周岁以上人口3.8万人;全镇总户数1.6万户,其中城镇人口0.4万户,农村人口1.2万户;各类乡土人才373人,占农业人口的7.3‰,占农户总数的3%;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816人,占农业人口的3.6%,占农户总数的15%;复员退伍军人377人,占农业人口的7.4‰,占农户总数的3%;外出务工经商人员6396人,占农业人口的12.5%,占农户总数的53%。 二、问题分析 从数据上看,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亟待引起各级关注:一是农业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数据显示,在农村人口中,每千人仅有7.3人拥有高中以上文化,文化素质偏低、知识面狭窄、掌握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低成了制约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瓶颈”。二是农村中有一技之长的人员非常少,农村乡土人才严重匮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有知识、有技术的乡土人才都把“触角”伸到了城市、城镇的工业、商业领域,对发展农业产业兴趣不大,导致农村乡土人才过量外流,影响了农村发展。三是劳务输出不够。我镇农村人口中,每100人只有12.5人外出务工,每2户只有1人外出务工创业。农村中出现了“乡土人才匮乏、劳动力资源浪费”的怪现象。 农村乡土人才队伍的“畸形”带来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一是农村经济增长缺乏智力支持。农村人口文化知识程度低,必将导致农村农业发展能力不强、农民致富技术本领不高、市场把握

劳动力调查工作总结

劳动力调查工作总结 篇一:农村劳动力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调查报告 近年来,农村的建设正在加快的进行中,在国家的领导下有了很大的开展,我是农村人,自然很关心家乡的开展状况,趁这次寒假,我回家就农村劳动力情况进行了调查,主要是了解家乡最近的开展状况,了解农村劳动力结构的改变情况,了解家乡是怎样变化了,我是在校的大学生,将来我会出来工作,我想建设我的家乡,因此我必须要知道家乡需要怎样的人才,家乡的劳动力怎样,并且我也可以用我学的专业知识来分析这样的劳动力结构对我的家乡以后开展又怎样的意义,是不是合理,我更可以对此提出自己看法,向有关政府提出我的意见,为家乡开展做一份奉献。并且在这个调查中也可以充分的运用我工商管理的知识,对我的社会实践有很大帮助。因为我村庄的住户不是很多,只有23户人家,所以我这次采用的调查方式是挨家挨户走访调查。我这次寒假的关于农村劳动力调查范围是我所居住的村社:眉山市仁寿县虞城乡盐硝村1组,我所居住的小村共有23户人家。我这次调查出来的具体内容如下: 1. 根本情况: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我村劳动年龄内:女〔16——50〕周岁,男〔16 ——60〕周岁的农村劳动力共有65人,占全村人口106的61.32%,其中以就业的人口有48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65的73.85%,未就业人员17人,占全村劳动力人口的26.15%。 2. 主要特点:一,男性多于女性劳动力人口中,男性37人,占劳动人口的56.92%,

女性28人,占劳动人口的43.08%。二,中年劳动力占多数,16——24岁有13人,占全村劳动力人口20%。25——34岁有19人,占29.23%。35——49岁有27人,占41.54%。50——60岁有6人,占9.23%。三,从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仍然比拟高,从以就业的劳动力来看,从事第一产业的有23人,占以就业劳动力人口的47.92%,第二产业有14人,占29.17%,第三产业有11人,占 22.92%。四,农民转移就业数量可观。从业人员在县就业得有27人,占56.25%,县外工作得有21人,占43.75%。境外工作的暂时还没有。 3. 文化结构:文化程度状况中,初中级以下,高中及中专,大专及以上的人数分别是 51,12,2,分别占总劳动力65人78.46%,18.46%,3.07%。 4. 收入状况:1560及以下, 1560——2520,2520——7440,7440——22235,22235 以上的分别人数为17人,20人,61人,7人,6人,2人。分别占全村总人口的: 16.04%,18.87%,57.55%,6.60%,5.66%,1.87%。 针对调查结果,我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出以下问题: 1. 劳动人口中,男性所占的比重大,而在年龄结构中,35——49周岁的人口占 几乎劳动力的一半,是我村劳动力一只重要力量。而男50——60,女40—— 50的人数叶很多,不但会造成我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逐步凸现,而且,我县也将面临着农村养老问题的巨大压力。由此可见,农村养老问题将是政府在未来5年中亟待重视的一个突出问题。

2020年劳动力调查报告文档4篇

2020年劳动力调查报告文档4篇2020 labor force survey report document

2020年劳动力调查报告文档4篇 小泰温馨提示: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2020年劳动力调查报告文档 2、篇章2:&&镇劳动力转移工作调查报告文档 3、篇章3:关于农村劳动力调查报告文档 4、篇章4:清水县农村劳动力劳动素质状况及培训调查报告文档 篇章1:2020年劳动力调查报告文档 关于加快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济宁市农业局李长江(XX年5月)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安排,为掌握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对劳动力吸纳情况,找出转移中存在的制约因素,研究进一

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措施,我们采取调查统计与典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就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的带动和影响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情况调 查情况表明,自XX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培育壮大畜禽、 林果、瓜菜、优质专用粮棉油和农村劳务经济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全市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在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效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深刻变化。据初步调查统计,到XX年底,全市乡村总人口 645.7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355万人,其中,从业人 员为343万人,常年性剩余劳动力资源约20万人,季节性临 时剩余60万人。其中按从业结构分,从事第一产业的197万人,占从业人员的57%;从事二三产业的146万人,占43%。在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中,行政区域(指县市区)内就近就地转移就业73.4万人,行政区域外劳务输出72.4万人,境外就业人员1926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近50亿元。综合分析,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对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带动促进情况,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以种养业为主的现代集约型农业呈现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潜力巨大。以露地瓜菜、反季节

中国劳动力调查报告

中国劳动力调查报告 中国劳动力调查报告 近年来,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一直备受关注。中国劳动力调查报告是对中国劳动 力市场的全面评估和分析,为我们了解劳动力状况、就业情况以及相关政策提 供了重要参考。本文将从劳动力规模、就业结构、收入分配和劳动力市场的挑 战等方面,对中国劳动力调查报告进行探讨。 劳动力规模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中国劳动力调查报告, 中国的劳动力规模庞大且不断增长。截至2020年,中国的劳动力总人口超过9 亿人,占全球的四分之一。这一巨大的劳动力资源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 大动力。然而,劳动力规模的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一方面,劳动力过 剩导致就业压力增大,尤其是对于年轻人和农村劳动力而言。另一方面,劳动 力的老龄化也给社会保障和养老制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就业结构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劳动力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就 业结构正逐渐转变。传统的农业劳动力正在向非农产业转移,服务业成为就业 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一转变对于提高劳动力的生产力、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 以及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就业结构转变也面临一些困 难和挑战。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城市就业岗位的供给不足,导致就业压力加大。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和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劳动力的 技能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收入分配是一个社会公平和稳定的重要方面。中国劳动力调查报告指出,中国 的收入分配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尽管中国的经济总量增长迅猛,但是收入分 配不均导致贫富差距加大,这对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因此,

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致力于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这 包括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强职工福利保障、推动税收制度改革以及加强社会 保障体系建设等。然而,收入分配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劳动力市场的挑战是中国劳动力调查报告中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劳动力市场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首先,技能结构不匹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中国的劳动力技能结构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导致了劳动力 供需不平衡。其次,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不足。城乡劳动力流动受到诸多制度 和政策的限制,这阻碍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 对称也是一个挑战。劳动者对于就业机会的了解不足,企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 也缺乏有效的信息渠道。因此,提高劳动力市场的透明度和流动性,是解决这 些挑战的关键。 综上所述,中国劳动力调查报告为我们了解中国劳动力市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劳动力规模的增长、就业结构的转变、收入分配的不平衡以及劳动力市场的挑战,都是我们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通过加强劳动力培训、推动产业升级、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劳动力市场机制等措施,我们可以促进劳动力市场的 健康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繁荣。

用工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通用3篇)

用工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通用3篇) 用工情况的调研报告1 为及时掌握澄城县限上商业企业用工变化状况,澄城县统计局对全县15户限上企业的用工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就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用工基本情况 1、企业缺工状况。在调查的15家商业企业中,用工缺口112人,用工基本满足企业5家,均为经营已稳定的企业; 缺工10人以下的企业6家,缺工10-20人的企业3家;缺工20人以上的企业1家;与去年同期相比,缺工企业户数和人数都明显降低,缺工现象已趋于缓和。其中:普工仍是需求量大的工种,本次调查中普工缺口为86人,占缺工总人数的77%。相对其它行业,商业企业对招用人员技能要求相对较低。 2、企业员工工资情况。与__ 年相比,__ 年前半年普工及专业技术人员月平均工资稍有所上涨,行政管理岗位平均工资基本持平。调查数据显示,行政管理岗位平均工资为1300元/月左右,普工平均工资为1500元/月左右,专业技术人员平均工资为2500元/月左右。 二、存在问题 __年前半年全县部分大中型餐饮行业经营处于低迷状态,主要原因是中央八项规定有关要求出台后,以公务性为主的餐饮业营业额下降,加之自身经营管理不规范,导致这类商业企业生意不景气。而以火锅类为主的中小型商业企业,竞争却异常激烈,今年就新增10多家,这样刺激了餐饮行业,因此本行业缺工现象程度不等。而批零贸易和住宿业等企业同样存在缺工现象,其主要原因为:一是企业文化意识淡薄,员工流动性大;二是失业人员就业期望高,苦脏累工种招

工难;三是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求职人员素质较低;四是企业环境差,员工待遇不公,难留住人。 三、对策及建议 1、改善用工环境,制定合理用工合同。企业在改善工作环境的同时,建立、健全合理的工作制度,给员工缴纳各类保险,解决员工后顾之忧,用待遇留人;要切实改善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培植企业文化,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用情留人;企业还应帮助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为员工搭建施展才干的平台,扩大和稳定员工队伍,用事业留人。 2、夯实劳务培训力度,提升员工的基本素养。政府要选择性地招商引资,注重引进高科技企业,减少用工压力,以提升我县商业企业现代化水平。劳务部门必须下大力度加强培训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能了解劳务培训相关内容,从而吸纳择业者就业前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整体推动全县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用工单位和受聘人员双向满意。 3、充分发挥劳务中介的积极作用,鼓励以工招工。用工需求较大的'企业,鼓励企业通过支付交通费、职介费等形式自主招工,也可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派出有一定能力的务工人员,让他们协助招工,县政府可制定一些奖励优惠政策,对招引员工达到一定数量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要大力支持并鼓励劳务中介机构稳步发展,拓宽用工供求空间,逐步建立企业用工市场化运作机制。 4、长效招工,建立多渠道开发劳动力资源的机制。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人力资源战略。一方面实施“走出去”战略机制,即:前往省、市级城市招聘高技术人才,同时将本县劳动力送往外地优秀培训学校、企业进行高级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实施“引进来”战略机制,即:前往劳务输出大县,在对方建立劳务输入基地,到劳动力富裕邻县招聘所需工种。 用工情况的调研报告2

人力资源调研分析报告(优秀5篇)

人力资源调研分析报告(优秀5篇)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

劳动力调查分析报告

劳动力调查分析报告 •相关推荐 2022劳动力调查分析报告(精选14篇) 想要知道一些情况或事件时,我们需要开展调查工作,调查的结果通常在调查报告上面呈现出来。好的调查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2劳动力调查分析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劳动力调查分析报告篇1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每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必经阶段。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也是切合我县县情的现实选择。为此,我们就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作深入的分析和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 (一)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 据2004年统计资料显示,缙云县总人口43.69万人,农业人口39.76万人,占91.0%,农村劳动力23.22万人,其中男性劳动力12.8万人,女性劳动力10.42万人,分别占55.12 %和44.88 %。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特点: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比例不高。2004年全县外出农村劳动力7.68万个,占农村劳动力总人口的31.70%。二是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全县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只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2.8%,初中文化程度占57.2%,小学文化程度占26.8%,文盲或半文盲占3.2%。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大。据统计资料,2004年我县乡村实有劳动力合计23.22万人,耕地面积15.25万亩,如果按劳均种植3亩计算,只需5.25万个劳动力,加上林牧渔业约需 2.5万劳动力,除去外出劳动力,尚有8.11万劳动力需要转移。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 1、劳动力转移异地化。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地域广,异地化转移

企业劳动用工调查报告

企业劳动用工调查报告 企业劳动用工调查报告1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用工情况截止20xx年底,公司拥有从业人员315人。公司严格遵守国家《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以及女职工保护规定,从未招收使用过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未派女工到国家规定不适合女工工作的岗位从事劳动和工作,注意女工三期的特殊生理保护。 社会保险公司按有色集团公司及市社保的有关规定,为全部应参保人员办理了社会保险,参保率达100%。其中四名人员参加了市社保。一年来,公司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从未发生拖欠行为。 工作时间我公司执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每日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确保员工两个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不少于12小时。员工按照国家规定予以休息休假。 工资支付员工月最低工资收入均超过本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在工资支付上,从来没有克扣或拖欠员工工资情况。公司严格控制员工加班,除高级管理员工外,对确因工作需要,在法定节假日加班的,发放加班工资;在平时公休日加班加点的,尽可能安排调休,对不能调休的,发放加班工资。 技术工种技术工种自20xx年初试生产以来,根据国家规定和铜陵有色(集团)公司总体安排,公司开展了员工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经过培训考核,共有3名火法精炼工(其中高级技师1人,技师2人)、3名烟气制酸高级技师(其中高级技师2人,技师1人)、1名热力司炉技师、2名气体深冷技师、2名化学检验技师、2名磨矿分级工、2名电解精炼中级工通过了考核鉴定。此外,根据公司连续生产、员工无法大量脱产培训的实际情况,对起重机械、电动葫芦、压力容器、电气、等158名特殊工种人员,采取业余时间培训考核的方式,定期进行评审。在已开展鉴定和评审的技术工种中,员工的持证上岗率已近100%。 集体合同集体合同文本经职工大会通过,于20xx年1月8日由公司工会代表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生效后及时向全体职工公布。 总之,在20xx年,金冠铜业分公司始终坚持规范劳动保障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劳企关系融洽,从未发生劳动纠纷问题。 企业劳动用工调查报告2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精选6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人力资源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篇1 为加快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及时、准确掌握区内企业未来三年人力资源需求情况,20xx年6月1日至6月15日,新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规模和新建企业人力资源状况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未来三年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206份,回收162份,其中有效样本151份。 一、企业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151家调查企业现有员工27849人,总数偏小,主要是一方面由于样本覆盖的原因,另一方面,由于51%调查企业是刚起步新兴产业企业,多数企业尚处在筹建或新建期,员工人数还在扩招中。 (一)行业分布 151家调查企业中,装备制造业企业员工数9071人,占比33%;绿色化工企业员工数5004人,占比18%;新能源企业员工数3659人,占比13%;新材料企业员工数1291人,占比7%,这与新区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吻合。 (二)年龄结构 151家调查企业中,员工年龄30岁以下的10025人,占总人数的36%,31-40岁的11436人,占总人数的41%,41-50岁的4734人,占总人数的17%,51岁以上的1654人,占总人数的6%,现有人员的年轻化是新区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学历层次 151家调查企业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人数只占人员总量的2%;本科学历有4144人,占人员总量的15.0%;专科生有7869人,占人员

厦门劳动力市场调查报告

厦门劳动力市场调查报告 厦门劳动力市场调查报告 一、引言 近年来,厦门市劳动力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作为中国东南沿海城市的 重要一员,厦门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流入。本报告旨在对厦门市劳动力市场进 行调查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市的就业形势和劳动力供求状况。 二、厦门市劳动力概况 厦门市的劳动力总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厦门市的劳动力总量达到300万人,其中包括本地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这一 数字较去年增长了10%。 三、就业行业分析 1. 服务业 厦门市的服务业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店、餐饮、旅游等行业对劳 动力的需求较大。随着厦门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事相关 服务行业。然而,由于竞争激烈,服务业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且工作强度较大。 2. 制造业 厦门市的制造业是该市劳动力市场的另一个重要领域。电子、纺织、机械等制 造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且工资相对较高。然而,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 术的发展,一些传统制造业的需求量逐渐减少,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3. 互联网科技行业

近年来,厦门市的互联网科技行业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和科技企业 在厦门设立,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这一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软 件开发、数据分析和网络安全等领域。由于该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对人才的 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四、劳动力供求状况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厦门市的劳动力供求状况相对平衡。尽管劳动力总量在增长,但就业率也在逐年提高。目前,厦门市的就业率达到了95%,远高于全国 平均水平。这一数据表明,厦门市的劳动力市场相对稳定,就业机会较为丰富。然而,尽管就业率较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 较为突出,一些传统行业的需求量减少,而新兴行业的需求量增加。这导致一 些劳动者需要转行或提升自己的技能,以适应市场需求。其次,外来务工人员 在厦门市的就业问题也需要关注。他们往往面临着低工资、长工时和缺乏社会 保障等问题。 五、劳动力市场政策建议 为了进一步优化厦门市的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本 报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 加强职业培训。通过开展职业培训,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使其更好地适 应市场需求。政府可以加大对职业培训机构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资源 和补贴。 2. 支持创新创业。鼓励和支持创业者在厦门市创办新的企业和公司,为劳动力 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政府可以提供创业资金、税收优惠等支持措施,降 低创业者的创业成本。

劳动力调查报告范文3篇

劳动力调查报告范文3篇 一、对当前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的调查 (一)清水县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清水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人均耕地面积1.88亩。近年来,按照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的工作思路,在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清水县现有6镇12乡,260个村民委员会,1118个村民小组,71901户,总人口达31.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达29.59万人,占总人口的92%。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18.0316万人,实有劳动力总量14.8986万人。其中男性7.8885万人,女性7.0101万人,在农村劳动力中, 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10.3251万人,占69.3.00%,从事工业的劳动力2695人,占6.54%,从事建筑业的劳动力9286人,占6.23%,从事批发、商业的劳动力2234万人,占1.8%,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劳动力2228人,占1.5%,从事其他的劳动力6559人,占4.4%。 (二)清水县县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 从调查情况看,全县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 1.文化素质较低。据调查,XX年底全县实有劳动力总量14.8986万人,其中文盲半文盲仍有 3.7013人,小学文化程度 5.6361万人,占6 2.6%,初中文化程度 3.9802万人,占26.7%,高中以上学历的1.5670万人,占10.6%。大专以上138人,仅占1%。而发达国家的情况是,美国

的大部分农场主都是农学院毕业生;德国农民有67%是大学毕业生,53.2%接受过2~3年的职业教育;日本农民中大学生占59%以上。 2.科技素质差。目前,全县实有劳动力中,真正受过系统专业技能培训的仅为 3.2%。大多数农民缺乏基本的科学生产知识,没有掌握一技之长,对一些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实验、示范,即使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也很难完成;一部分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对一般性农业生产技术都不能很好掌握。 3.思想观念落后。小富即安、满足现状等传统观念仍然束缚着农民的思想。抽样调查100名农村劳动力显示,不愿参加培训的占38%,今后打算参加培训的占27%,因不愿耽误劳动原因不参加培训的占25%。相当一部分农民思想保守,逢事喜欢走老路,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和敢闯、敢干、敢试的勇气和信心。 同时,我县农村劳动力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比重大。据统计,全县实有劳动力总量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90.85%,其中18~45岁的青壮年劳动力7.041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49.79%。 2.从业时间不足,隐形失业严重。全县农村劳动力中有30%的人常年从业时间在8个月以下。主要从事农业的从业人员中,从事农业在8个月以下的占34%;主要从事非农业的从业人员中,从事非农业时间不足8个月的占28%,隐性失业现象较为明显。 3.农村劳动力流动性差,盲目性强。全县实际常年外出务工农民仅占实有农村劳动力总量的12.9%。全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大多集中

劳动力资源调查总结

劳动力资源调查总结篇一: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报告 中农金瑞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乙— 刖S 第一局部:人力资源现状综述 一、整体综述 1、整体人员结构 2、年龄、学历水平 二、各部门人员分析 1、管理人员 2、销售部 3、财务部 其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诊断 综合概述 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公司对人力资源没有足够的熟悉 2、公司管理层未形成参加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3、组织结构 4、人力资源规划 5、工作分析 6、员工培训开发与职业进展

7、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外来劳动力概况。我村外来劳动力总人数为48人,其中外省来我村流淌就业人数是14人,占29.2%,女性为6人,占外省劳动力人数的42.9%。省内跨地区流淌的就业人员为34人,占外来总人数的70.8%,女性为28人,占省内跨地区流淌就业人员的82.4%。从本次调查的状况看,随着我村经济的不断进展,外来人口增加幅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又增长了9%左右。 2、从外省劳动力的来源看,主要来自安徽、湖北、贵州、四 川、江西、湖南、陕西、江苏、山东等省,这次调查结果的前三名与上次调查的前三名有所变动,这次是以安徽、湖北、贵州为前三名(上次是安徽、四川、江西),人员数量分别为安徽2人、四川2人、江西3人,占外省人数的50%,其它省的占50%。从省内跨地区流淌就业的状况看,主要来自浙江的丽水、衢州、舟山,以舟山最多,人数为10人,占省内劳动力流淌就业人数的29.4%。 3、外来劳动力基本构成,从外来劳动力的性别结构看,男性8人,占16.7%O从外来劳动力年龄结构看,来我村打工的年龄主要集中在中青年,总人数为42人,占87.5%。其中26周岁至45周岁的就有23 Ao占总人数的47.9%。16〜25周岁的为次之,人数为19,占39.6%。45周岁以上的外来劳动力相对较少,人数仅为6人,只占12.5%,可见外出打工以青壮年居多。从文化学问结构看,外来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学校及以下人数占绝大多数,人员高达41人,占外来总人数的85.4%,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员7人,占14.6%,大专以上人数较少,仅有2人,占

劳务调研报告4篇

劳务调研报告4篇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劳务派遣是我国人力市场根据社会需求开办的一种新的人 才中介服务项目。劳务派遣对于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满足企业不同类型人员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解我区劳务派遣行业现状,为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行业管理,促进劳务派遣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笔者对我区劳务派遣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据劳动保障监察总队和区工商分局统计,我区目前共有劳务派遣单位18家。主要从事冶金、物流、制造等行业。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区劳务派遣行业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工作基础较好。调研的5家从事劳务派遣的用人单位中,涉及职工1107人,其中农民工644人,单位全部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参保总人数为1107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678人、参加失业保险622人、参加工伤保险1100人、参加医疗保险618人、参加生育保险618人,解决、终止劳动合同均依法支付了经济补偿金,无拖欠工资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发生。(二)

市场前景广阔。江津是一个伴随着新重庆“一圈两翼”战略迎来再次发展城市。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千亿工作强区”目标,随着这几年三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一批新项目、大项目相继上马并开始投产,为劳务派遣提供了广阔的用工市场。 (三)发展潜力较大。我区劳动力市场充足,以前的国有企业较多,工业基础较好,企业改制后,大量的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企业下岗职工在家待业;随着新型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的富余动力向就近城市转移,这为发展劳务派遣行业提供了巨大的人力。 二、存在的问题 我区劳务派遣行业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取得较快发展,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法律维权存在缺陷。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为劳务派遣行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对规范劳务派遣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劳动合同法》中涉及劳务派遣的都是一些原则性的条款,在派遣员工的社会保障、工作岗位、劳动条件、劳动时间、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详细范围,对劳务派遣公司和用工企业没有具体约束措施。 (二)经济权利难以保障。一是同工不同酬现象严重。一些单位部分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工混岗上班,派遣工的工资明显低于

劳动力调查分析报告3篇

劳动力调查分析报告3篇 劳动力调查分析报告1 根据省、市阳光工程办公室要求,为全面摸清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年龄和文化结构、产业分布、就业地域和求职意向等基本情况,便于阳光工程有针对性开展农民培训与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现将调查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__县地处湘中,是典型农业大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辖区面积1715*方公里,其中耕地64.4万亩,林地120万亩;人口90万,其中农业人口790,农村劳动力52.2万人,且每年新增1万余名农村劳动力。 二、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 __县农村劳动力为52.2万人。其性别构成为男30.8万人,女21.4万人,分别占劳动力的59%,41%;文化结构为初中以下5.7万人,初中29.8万人,高中以上16.7万人,分别占总劳动力数的11%,57%,32%;年龄结构为18岁—25岁15.7万人,25—35岁13.1万人,35—45岁13.1万人,45—55岁12.5万人,分别占总劳动力数的30%,25%,21%,24%。全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为15.1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 28.9%,劳均年收入2900多元。 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为27.9万人,其中长期外出务工(6个月以上)为

11.3万人,短期外出务工(6个月以内)为3.2万人;在外出人员中,受过职业技能培训者13.2万人,占47.2%,人均年收入__元。 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地点分布为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惠州、中山、江苏、北京、上海、浙江、厦门、昆明、西安、*;中越、中缅、中苏边境城市和劳动力资源少或劳动力素质极低沙特阿伯、阿联酉、埃塞俄比亚等国。 根据统计分析,我县外出农民工有以下特点: (一)外出农民工素质较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出农民工文化水*较低,高中以上的万16.7人,占32%;初中文化的29.8万人,占57%;小学以下的5.7万人,占11%。二是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少,只有2.9万人,仅占外出农民工的10.4%。 (二)从业单一。在建筑业和加工业从事体力劳动是我县外出农民工的主要职业,共有19万人,占总外出农民工的68.4%。 (三)外出务工长期的多,短期的少。全*期外出务工20.5万人,占74.8%;短期外出务工7.4万人,占25.2%。 (四)从业地点相对集中。我县外出农民工相对集中在广东省,共有17.1万人,占总外出农民工的61.2%,其余的10.8万人,占总外出农民工的38.8%,散布在本省、浙江、福建及其他省区。 三、存在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劳动技能,影响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我县外出务工的27.9万人中,有相当数量的人没有稳定的职业和居所。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20.4%。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调研报告篇1 按省就业服务局《关于在重点监控乡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北湖区石盖塘镇采取据实填写“重点监控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表”、与村干部座谈、与个别在家务农的村民交流和电话调查个别外出务工农民的基本情况等形式,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类型、就业方式、就业区域、就业收入等作了一系列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如何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农民工素质等方面询问了在家务农村民和外出务工农民的建议。现作简要分析如下: 石盖塘镇位于郴州市南郊,是北湖区“城郊新镇、工业重镇、经济强镇”,镇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入全市经济十强乡镇行列。全镇下辖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共有总人口11950人,其中农村人口9406人,城镇人口2544人,有农村富余劳动力(16至60周岁)2343人;劳动力年龄结构为:1620岁之间的劳动力180

人,占7.6%;2140岁之间的劳动力1506人,占64.2%;4160岁之间的劳动力657人,占28.0%。知识结构为:初中及以下文化1533人,占65.4%;高中、中专以上文化800人,占34.1%。 一、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几个特点 1、具有较强的裙带性。经亲朋好友介绍或引路而实现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占大多数,通过政府或职业中介机构组织劳务输出实现转移的人数相对较少。特别是青年劳动力流动周期长,有的农村青年已完全摆脱了农业生产而长期在外从事流动就业,流动时间在5年以上的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3%左右。 2、流动区域相对集中。北湖区石盖塘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遍及全国各地,但是,流动区域相对集中珠江三角洲及郴州市区等地区。随着北湖区石盖塘镇镇域经济的加强,宇腾化工、裕湘面业等企业扩产,在镇区就业的农民工有增加趋势。 3、具有明显的兼业性。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农民既保留着土地的承包权,又加入了外出务工大潮,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做工经商,属亦工亦农性转移。 4、依然以从事纯体力劳动为主。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5.4%,由于他们普遍素质偏低,技能单一,这与就业市场要求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形成反差,他们外出就业的空间逐渐缩减,大部分只能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行业。 5、由单纯的打工者向个体私营业主转变。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

劳务调研报告4篇

劳务调研报告4篇 发布时间:2017-04-15本文目录劳务调研报告劳务输出调研报告天津、青岛、大连市实施建筑劳务分包制度情况的调研报告县劳务输出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劳动力跨国流动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我省出国劳务的公民越来越多,不仅促进了省域经济发展,扩大了对外信息交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省的就业压力,提高了劳务输出人员家庭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由于劳务中介具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一些非法中介机构也应运而生,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借机采取各种非法手段实施诈骗活动,谋取暴利,侵犯劳务人员合法权益,引发了一些社会不安定因素,严重扰乱了我省的社会经济秩序。 一、我省当前出国劳务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省出国劳务工作基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对外劳务合作管理体制和外派劳务援助机制,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外派劳务人员的维权力度,但全省劳务输出市场仍然鱼龙混杂,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一些合法外派劳务公司违规经营,有的合法中介机构超范围招劳务人员,导致一些出国劳务人员根本哪家中介是合法的;有的合法劳务中介公司不按合同规定与劳务人

员签订合同,保证金收取不规范,有的甚至挪作它用;有的合法劳务中介公司为无经营权的劳务中介公司和个人出据虚假外派劳务项目说明,骗取证照。近年来,我省出现多起劳务诈骗案件,使我省出国劳务人员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精神损失。XX年至今年,吉林中建工程公司派往罗马尼亚劳务人员被骗,致使我省百余人多次到我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上访。此事件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及时派出专案组进行处理,为我省赴罗马尼亚劳务人员挽回了部分经济损失。今年以来我省先后出现,罗马尼亚、俄罗斯、乌克兰、立陶宛、多巴哥、蒙古国、新加坡等劳务人员被骗案件。XX年吉林中建工程公司以商务签证将我省境内的劳务人员骗到阿联酋,此次事件已经引起我国驻阿联酋大使馆的高度重视,将此事件通报到外交部及相关管理部门,及时的为出国劳务人员挽回了经济损失。XX年延吉市就发生多起非法中介公司办理出入境中介活动,有的被非法劳务中介公司派往出国后因劳资问题引发纠纷,甚至因无工可作被遣返回国,有的在被非法劳务公司收取费用后长期出不了国,也不被退还收取的中介费,成为引发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二)非法劳务中介活动严重,有的甚至以出国劳务中介为名诈骗钱财。目前,不少劳务中介公司和个人利用人们急于外出赚钱心理和法律意识不强、对出国劳务知识不了解的弱点,非法从事出国劳务中介活动,有的收取大量保证金

广西劳动力市场调查报告

广西劳动力市场调查报告 广西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其劳动力市场一直备受关注。为了更好地 了解广西的劳动力市场现状,本文将进行一次广西劳动力市场调查,并对调查 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劳动力市场概况 广西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根据调查 数据显示,广西的劳动力总人口约为5000万人,其中男性占比略高于女性。劳动力市场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农村两个方面,城市劳动力主要从事服务业、制造 业和建筑业等,而农村劳动力则以农业为主。 二、就业形势 1. 城市就业 在广西的城市就业市场中,服务业是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这主要包括餐饮、 零售、金融、旅游等领域。制造业和建筑业也是城市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尽管城市就业机会较多,但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和薪资不均衡的问题。 2. 农村就业 广西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就业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在农田中从事种植、 养殖等工作。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他们主要从事建筑工地、工厂、酒店等行业。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就业缓解了农 村就业压力,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工资低、劳动条件差等。 三、劳动力市场问题 1. 教育与就业不匹配 广西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许多劳动力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教育与就业不匹配

的问题。许多大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只能从事与自己 专业不符的职业。这不仅对个人发展不利,也浪费了社会资源。 2. 薪资不均衡 广西的薪资水平普遍较低,尤其是农村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在同样的工作中,城市劳动力的薪资要高于农村劳动力。这导致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和贫 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3. 就业歧视 在广西,女性、少数民族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就业歧视。 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群体往往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甚至被迫从事低收入、低技能的工作。 四、解决办法 1. 加强职业教育 广西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通过培训和教育,提 高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促进教育与就业的有效衔接。 2. 完善劳动法律法规 广西应加强对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 的劳动关系,提高劳动力的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 3. 促进农村转移就业 广西应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培训机会。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活质量。 总之,广西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但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 加强教育培训、完善法律法规、促进农村转移就业等措施,广西可以进一步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