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1 工程概况之杨若古兰创作

1、鲁南高铁花果峪特大桥DK212+220.5处跨S241省道,道路与线路为斜交,角度约30.,采取一联三孔(60+112+60)m的预应力混凝土双线连续箱梁跨越,梁全长233.5m.S241省道路面宽度为15米,公路交叉里程K13+747.桥型安插如图1-1所示.

图1-1 (60+112+60)m连续梁桥型安插图(1)下部结构

本连续梁10#、13#边墩基础采取8-φ1.5m钻孔灌注桩,桩长分别为20.5m、15.0m,11#主墩基础采取12-φ,12#主墩基础采取12-φ××3m,××4.0m,××4.0m,桥墩采取圆端形实体直坡墩,10#、13#边墩高10.0m、13.5m,11#、12#主墩高9.0m、12.0m.

(2)梁部结构

箱梁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箱梁,梁底、腹板、顶板局部向内侧加厚,均按直线线性变更.全联在端支点,中支点处设横隔板,横隔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中支点处梁高9.017m,边支点处梁高5.017m.边支点中间线至梁端0.75m,梁缝分界线至梁端0.1m,边支座横桥向中间距离6.0m,中支座横桥向中间距离6.0m.桥面防护墙内侧净宽7.6m,桥梁宽12.6m,桥梁建筑总宽12.9m,底板宽7.0m.顶板厚度43.5-73.5cm,腹板厚度50cm~95cm,底板厚度50cm~90cm,腹、底板厚度均按折线变更.在梁体边支点、中支点共设4个横隔板,隔板中部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在0#段中跨梁侧底板处设φ1.0m进人洞,作为梁部桥墩检查通道.

梁体分11#、12#墩2个对称T构,单个T构分13个悬臂浇筑段,1(1')#段到4(4')#节段长度3.0m,5(5')#段到9(9')#节段长度3.5m,10(10')#节段到13(13')#节段长度4.0m,14#边跨合龙段、14'#中跨合龙段节段长度均为2.0m;0#段节段长度19.0m,分量1833.51t,15#边跨现浇段节段长3.75m,分

量274t.连续梁悬臂段采取挂篮悬臂浇筑施工,0#段现浇段采取托架现浇法施工,15#边跨现浇段采取支架现浇法施工.

(3)预应力体系

梁体二期恒载按直线108KN/m设计,梁内设置了纵、横、竖三向预应力筋体系.腹板纵向束为16-φ15.2mm预应力钢绞线,采取内径φ90mm镀锌金属波纹管成孔,M15A-16锚具配套三瓣式自锚夹片锚固;顶板纵向束为13-φ15.2mm预应力钢绞线,采取内径φ90mm镀锌金属波纹管成孔,M15A-13锚具配套三瓣式自锚夹片锚固,设计张拉控制应力1302Mpa底板纵向束为15-φ15.2mm预应力钢绞线,采取内径φ90mm镀锌金属波纹管成孔,M15A-15锚具配套三瓣式自锚夹片锚固.合龙段处纵向预应力筋采取加强型镀锌金属波纹管,其余各处采取标注型.镀锌金属波纹管管道摩擦系数取0.26,管道偏差系数取0.003.钢绞线采取抗拉强度尺度值fpk=1860 Mpa,弹性模量为Ep=195Gpa,预应力采取先成孔后穿钢绞线法施工.纵向预应力张拉配5台穿心式YDC400型双感化千斤顶(1台备用), 两端对称张拉真空辅助压浆工艺;梁体在顶板设横向预应力张拉束,采取3-15.2mm钢绞线,扁型波纹管成孔,U1=60mm,U2=22mm,S=3.5mm;采取单端张拉,张拉端采取BM15-3扁型锚具锚固,固定端采取BM15P-3扁型锚具锚固,张拉端与锚固端沿梁长方向安插;采取QYC250型千斤顶单端张拉,张拉端采取BM15-3扁形锚具锚固,固定端采取BM15P-3扁形锚具锚固,张拉端与固定端沿梁长方向交错安插.梁体腹板中的竖向预应力采取外径16mm的预应力砼用钢棒(ф16-2),外径ф18.5mm,壁厚1mm护套成孔,YGD-350-70型穿心式公用千斤顶张拉,PSU16-2锚具锚固.

2、鲁南高铁赵庄特大桥DK200+575处跨S240省道,道路与线路为斜交,角度大约85度,采取一联三孔(40+56+40)m的预应力混凝土双线连续箱梁跨越,梁全长137.5m.S240省道路面宽度为35米,交点里程DK200+575.桥型安插如图1-2所示.

图1-2 (40+56+40)m连续梁桥型安插图(1)下部结构

本连续梁24#、27#边墩基础采取8-φ1.25m钻孔灌注桩,桩长分别为15.0m、6.0m,25#主墩基础采取8-φ1.5m钻孔灌注桩,桩长为13.0m,26#主墩基础采取8-φ××××3.0m,桥墩采取圆端形实体斜坡墩,24#、27#边墩高11.0m、9.5m,25#、26#主墩高9.5m、8.0m.

(2)梁部结构

箱梁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箱梁,梁底、腹板、顶板局部向内侧加厚,均按直线线性变更.全联在端支点,中支点处设横隔板,横隔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中支点处梁高4.335m,边支点处梁高3.035m.边支点中间线至梁端0.75m,梁缝分界线至梁端0.1m,边支座横桥向中间距离5.6m,中支座横桥向中间距离5.9m.桥面防护墙内侧净宽7.6m,桥梁宽12.6m,桥梁建筑总宽12.9m,底板宽6.7m.顶板厚度38.5cm,腹板厚度48cm~90cm,底板厚度40cm~900cm,腹、底板厚度均按折线变更.在梁体边支点、中支点共设4个横隔板,隔板中部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在0#段中跨梁侧底板处设φ1.0m进人洞,作为梁部桥墩检查通道.

梁体分25#、26#墩2个对称T构,单个T构分6个悬臂浇筑段,1(1')#段、2(2')#节段,3(3')#段长度3.5m,4(4')#节段、5(5')#6(6')#节段长度4.0m,7#边跨合龙段、7'#中跨合龙段节段长度均为2.0m;0#段节段长度9.0m,分量370t,8#边跨现浇段节段长11.75m,分量330t.连续梁悬臂段采取挂篮悬臂浇筑施工,0#段现浇段采取托架托架现浇法施工,8#边跨现浇段采取钢管柱支架现浇法施工.

(3)预应力体系

梁体二期恒载按直线100KN/m~120KN/m设计,梁内设置了纵、横双向预应力筋体系.腹板纵向束为7-φ15.2mm预应力钢绞线,采取内径φ70mm镀锌金属波纹管成孔,M15-7锚具配套三瓣式自锚夹片锚固,设计张拉控制应力1260Mpa;顶板纵向束为14-φ15.2mm预应力钢绞线,采取内径φ90mm镀锌金属波纹管成孔,M15-14锚具配套三瓣式自锚夹片锚固,设计张拉控制应力

1260Mpa底板纵向束为12-φ15.2mm、13-φ15.2mm预应力钢绞线,采取内径φ90mm镀锌金属波纹管成孔,M15-12、M15-13锚具配套三瓣式自锚夹片锚固.合龙段处纵向预应力筋采取加强型镀锌金属波纹管,其余各处采取标注型.镀锌金属波纹管管道摩擦系数取0.26,管道偏差系数取0.003.钢绞线采取抗拉强度尺度值fpk=1860 Mpa,弹性模量为Ep=195Gpa,预应力采取先成孔后穿钢绞线法施工.纵向预应力张拉配5台穿心式YDC400型双感化千斤顶(1台备用), 两端对称张拉真空辅助压浆工艺;梁体在中支点处设横向预应力束,中隔板部位M1、M2束采取4-φ15.2mm、5-φ15.2mm预应力钢绞线,19×70mm扁镀锌金属波纹管成孔,中跨侧底板进人洞部位M3、M4束采取5-φ15.2mm预应力钢绞线,19×90mm 扁金属波纹管成孔.采取QYC250型千斤顶单端张拉,张拉端采取BM15-4、BM15-5扁形锚具锚固,固定端采取BM15P-4、BM15P-5扁形锚具锚固,张拉端与固定端沿梁长方向交错安插.

3、施工方法

本桥采取挂篮悬臂施工方式.

悬臂施工法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连续刚构的次要施工方法,对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连续刚构来说,采取悬臂施工方法虽有很多长处,但是这类桥梁的构成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当跨数增多、跨径较大时,为包管合龙前两悬臂端竖向挠度的偏差不超出容许范围和成桥后线形的合理,须对该类桥梁的施工过程进行控制.

2施工监控的意义和目的

本桥梁体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取悬臂施工.该类桥梁的构成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施工工序和施工阶段较多,各阶段彼此影响,且这类彼此影响又有差别,易形成各阶段的位移随着混凝土浇筑过程变更而偏离设计值的景象,甚至超出设计答应的位移,若欠亨过无效的施工控制及时发现、及时调整,就可能形成成桥形态的梁体线形与受力不符合设计请求,或惹起施工过

程中结构的不服安.

在施工过程中,为包管合拢前悬臂端竖向挠度的偏差、主梁轴线的横向位移不超出容许范围、包管合拢后的桥面线形良好,必须对该桥主梁的挠度等施工控制参数做出明确的规定,并在施工中加以无效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该桥在施工过程中的平安,并包管在成桥后主梁线形符合设计请求.

对于分阶段悬臂浇筑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来说,施工控制就是根据施工监测所得的结构参数真实值进行施工阶段计算,确定出每个悬浇阶段的立模标高,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监测的成果对误差进行分析、猜测和对下一阶段立模标高进行调整,以此来包管成桥后的桥面线形、包管合拢段悬臂标高的绝对偏差不大于规定值和结构内力形态符合设计请求.

对桥连续梁部分进行施工监控的目的就是确保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可靠度和平安性,包管桥梁成桥桥面线外形态符合设计请求,次要控制内容为:主梁线形.

3 施工监控的准绳和方法

本桥的施工监控次要为梁的变形控制,变形控制就是严酷控制每一阶段梁的竖向挠度,若有偏差而且偏差较大时,就必须立即进行误差分析并确定调整方法,为下一阶段更为精确的施工做好筹办工作.

梁部结构采取的悬臂施工方法属于典型的自架设施工方法,对于本桥来讲,因为在施工过程中的已成结构(悬臂阶段)形态是没法事后调整的或可调整的余地很小,所以,针对主梁的结构和施工特点,梁部的施工监控次要采取猜测控制法.

猜测控制法是指在全面考虑影响桥梁结构形态的各种身分和施工所要达到的目标后,对结构的每一个施工阶段构成前后的形态进行猜测,使施工沿着预定形态进行.因为猜测形态与实际形态间有误差存在,某种误差对施工目标的影响则在后续施工形态的猜测中予以考虑,以此轮回,直到施工完成并获得和设计符合合

的结构形态.

4 施工控制体系

为无效地开展施工监控工作,在本桥的施工监控中须要建立如图2.1所示的施工监控体系.

图2-1 连续梁桥施工监控体系

5 施工控制基本理论

在连续梁桥的施工监控中,对梁体线形、应力进行重点控制.在

控制过程中,监控方采取自适应控制方法对本桥进行线形控制,采取最小二乘法对结构参数进行调整、估计.

5.1 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的特点

连续梁桥在悬臂施工阶段是静定结构,合龙过程中如不施加额外的压重,成桥后内力形态普通不会偏离设计值很多,是以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的次要目标是控制主梁的线形.若已施工梁段上出现误差,除张拉豫备预应力束外,基本没有调整的余地,且这一调整量也是非常无限的,而且对梁体受力晦气.是以,一旦出现线形误差,误差将永久存在,对未施工梁段可以通过立模标高调整已施工梁段的残存误差,如果残存误差较大,则调整需经过几个梁段才干完成.

根据上述分析,悬臂浇筑连续梁桥施工中标高控制的特点是,已完成梁段的误差没法调整,而未完成梁段的立模标高只与正装模拟计算有关,与已完成梁段的误差基本有关.是以,在图5-1自适应施工控制道理图中的下半环,即控制量反馈计算,在连续梁施工控制中普通不起感化.同时,上半环,即参数估计及对计算模型的批改就显得尤其次要,只要与实际施工过程相吻合的计算模型计算出的预告标高才是可实现的.

图5-1 自适应施工控制基来源根基理

5.2 自适应施工控制零碎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中每个阶段的受力形态达不到设计所确定的理想目标的次要缘由是无限元计算模型中的计算参数取值,主如果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材料的容重、徐变系数等,与施工中的实际情况有必定的差距.要得到比较精确的控制调整量,必须根据施工中实测到的结构反应批改计算模型中的这些参数值,以使计算模型在与实际结构磨合一段时间后,主动适应结构的物理力学规律.在闭环反馈控制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零碎参数辩识过程,全部控制零碎就成为自适应控制零碎.

当实测到的结构受力形态与模型计算结果不符时,把误差输

入到参数识别算法中去调节计算模型的参数,使模型的输出结果与实际测量到的结果相分歧.得到批改的计算模型参数后,从头计算各施工阶段的理想形态,按照上述反馈控制方法对结构进行控制.如许,经过几个工况的反复辨识后,计算模型就基本上与实际结构相分歧了,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施工形态进行更好的控制.

对于采取悬臂浇筑的桥梁,主梁在墩顶附近的绝对刚度较大,变形较小,是以,在控制初期,参数禁绝确带来的误差对全桥线形的影响较小,这对于上述自适应控制思路的利用是非常有益的.经过几个节段的施工后,计算参数已得到批改,为跨中变形较大的节段的施工控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3 参数识别

在本桥的施工控制中按照自适应控制思路,采取“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识别和误差分析,其基本方法是:

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臂施工到某一阶段时,测得已施工梁段悬臂端m 个阶段的挠度为:

设原定理想形态的梁体理论计算挠度为:

上述两者有误差量:

若记待识此外参数误差为:

由θ惹起的各阶段挠度误差为:

式中:Φ—参数误差θ到γ的线性变换矩阵.

残差:

Y εγ=-=Y θ-Φ

方差:

=T T T T T Y Y Y Y θθθθ-Φ-Φ+ΦΦ

将上式配成完整平方的方式:

+11()()T T T T T T T T Y Y Y Y Y Y Y Y ---ΦΦΦΦ≥-ΦΦΦΦ 当0V

θ∂=∂时,即1()T T Y θ--ΦΦΦ=0时,上述不等式中的等号成立,此时V 达到最小,是以θ的最小二乘估计为:

引入加权矩阵:

有: 1ˆ()T T Y θρρ-=ΦΦΦ

在连续梁桥悬臂施工的高程控制中,可以由结构功能计算出Φ,按工程条件定义ρ,由箱梁阶段标高观测得到挠度实测值S,计算Y,最初获得参数误差估计值β,根据参数误差对参数进行批改.

6 桥梁施工控制结构分析

6.1 结构分析根据及计算参数的确定

6.1.1 结构分析计算根据

(1)《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

(2)《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

(3)《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

(4)《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

(6)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

(6)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尺度》(TB10424-2010);

(7)《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悬臂浇筑施工技术指南》(TZ 324-2010);

(8)连续梁桥施工图

(9) 其他相干规范、规程.

6.1.2 结构计算参数的确定

在进行结构设计和施工控制初步分析时,结构设计参数次要按规范取值,因为部分设计参数的取值小于实测值,是以在多数情况下,采取规范设计参数计算的结构内力及位移均较实测值大,这对设计是偏于平安的,但对于施工控制来说即是不容忽视的偏差,因为它将直接影响到成桥后结构线形及内力是否符合设计请求,是以应对部分次要设计参数进行测定以便在施工前对部分结构设计参数进行一次批改,从而进一步批改结构线形,为包管该桥成桥后满足设计请求奠定基础.

影响结构线形及内力的基本参数由很多个,需测定的参数次要有:

(1)混凝土弹性模量,前期结构计算按照规范取值,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的测试应采取现场取样的方法分别测定混凝土在3天、7天、28天龄期的弹模值,为主梁预拱度的批改提供数据.

(2)预应力钢绞线弹性模量,按照现场取样试验结果采取;

(3)恒载按设计图提供的尺寸,并根据施工现场收集的混凝土容重等参数进行须要的批改,考虑结构自重和临时荷载,并考虑梁面坡度的影响;

(4)混凝土收缩、徐变系数,按照规范采取,计算按规范考虑结构局部温差效应及考虑混凝土实际加载龄期的收缩、徐变的影响;

(5)材料热胀系数,按规范取值;

(6)施工临时荷载,现场进行统计,尽量减少材料等的堆放,本阶段不必的材料堆放在0#块附近;

(7)预应力孔道摩阻系数,根据现场摩阻试验确定.

6.2 施工监控结构计算

6.2.1 施工监控结构计算

在施工之前,应对该桥在每一施工阶段的应力形态和线形有事后的了解,故须要对其进行结构计算,该桥的施工控制计算除了必须满足与实际施工方法符合合的基本请求外,还要考虑诸多相干的其它身分.

(1)施工方案

连续梁桥的恒载内力、挠度与施工方法和架设程序密切相干,施工控制计算前首先对施工方法和架设程序做一番较为深入的研讨,并对主梁架设期间的施工荷载给出一个较为精确的数值.在开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给出挂篮的荷载值及刚度值(或变形),监控单位将根据此数据进行计算分析.

(2)计算图式

梁部结构要经过墩梁固结→悬臂施工→合拢→解除墩梁固结→合拢的过程,在施工过程中结构体系不竭的发生变更,故在各个施工阶段应根据符合实际情况的结构体系和荷载情况选择精确的计算图式进行分析计算.

(3)结构分析程序

对于连续梁桥的施工控制计算,采取平面结构分析方法可以满足施工控制的须要,结构分析采取BSAS程序进行,并利用MIDAS 程序对结果进行校核.

(4)预应力影响

预应力直接影响结构的受力与变形,施工控制应在设计请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预应力的实际施加程度.

(5)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

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对结构的测试应力和施工阶段中的梁体挠度有较大影响,必须加以考虑.

(6)温度

温度对结构的影响是复杂的,在本桥的施工监控中,对季节性温差在计算中予以考虑,对日照温差则在观测和施工中采纳一些措施予以清除,以减小其影响.

(7)施工进度

本桥的施工控制计算需按照实际的施工进度和确切的合拢时间分别考虑各部分的混凝土徐变变形.

6.2.2 施工控制的计算方法

悬臂施工的连续梁桥梁结构的终极构成需经历一个复杂施工过程和结构体系转化过程,对施工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变形计算和受力分析,是桥梁结构施工控制中最基本的内容.施工监控的目的就是确保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平安,包管桥梁成桥线形和受力形态基本符合设计请求.为了达到施工控制的目的,必须对桥梁施工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受力形态和变形情况进行猜测和监控.是以,必须采取合理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来确定桥梁结构施工过程中每个阶段的结构行为.针对该桥的实际情况,采取正装分析法和倒退分析方法进行施工控

制结构分析.

正装分析法是按照桥梁结构实际施工加载顺序来进行结构变形和受力分析,它能较好的模拟桥梁结构的实际施工历程,能得到桥梁结构各个施工阶段的位移和受力形态,这不但可用来指点桥梁施工,还能为桥梁施工控制提供根据,同时在正装计算中能较好的考虑一些与桥梁结构构成历程有关的身分,如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成绩.正装分析不但可觉得成桥结构的受力提供较为精确的结果,还为结构刚度、刚度验算提供根据,而且可觉得施工阶段理想形态的确定、完成桥梁结构的施工控制奠定基础.

倒退分析方法假定在成桥时刻0t t 时刻结构内力分布满足前进

分析0t 时刻的结果,轴线满足设计线形请求,按照前进分析的逆过

程对结构进行倒拆,分析每次裁撤一个施工阶段对剩余结构的影响,在每一个阶段分析得到的结构位移、内力形态即是该阶段结构理想的施工形态.结构施工理想形态就是在施工各阶段结构应有的地位和受力形态,每个阶段的施工理想形态都将控制着全桥终极外形和受力特性.施工控制将根据每阶段的实际形态和理想形态的偏差对计算进行调整,分析误差缘由,以较为精确的估计下一阶段的梁体挠度.

6.2.3 结构分析的目的

(1) 确定每一阶段的立模标高,以包管成桥线形满足设计请求;

(2) 计算每一阶段的梁体的合理形态及内力,作为对桥梁施工过程中的每个阶段结构的应力和位移测试结果进行误差分析的根据.

6.2.4 连续梁桥施工控制分析

(1)按照施工步调进行计算,考虑各梁段的自重、施加的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温度的变更等身分对结构的影响,对于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等时差实效在各施工阶段中慢慢计入;

(2)每一阶段的结构分析必须之前一阶段的计算结果为基

础,前一阶段结构位移是本阶段确定结构轴线的基础,之前各施工阶段受力形态是本阶段确定结构轴线的基础,之前各施工阶段结构受力形态是本阶段时差实效的计算基础;

(3)计算出各阶段的位移以后,根据后续施工阶段对本阶段的影响,进行倒退分析即可得到各施工阶段桥梁结构的合理形态和立模标高;

(4)施工监控首先根据施工图纸进行初步的计算,在施工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难以意料的身分,可能导致施工进度安插等与初始计算不符,若有与施工图分歧的地方应根据施工单位实际提供的施工步调进行从头计算分析,施工单位应在开始施工前提供具体的施工步调,包含预应力的张拉顺序、每阶段的施工持续时间、混凝土的加载龄期等.

6.3 计算过程

(1)根据施工图提供的施工步调对本桥进行前期计算,为与设计结果对比,横隔板分量、结构自重系数、摩阻系数、收缩徐变系数等参数按照设计所取参数计算,在最初阶段即成桥运营阶段考虑收缩徐变3650天后的梁体累计位移,并与设计结果进行对比,以校核计算分析模型的精确性.

(2)在施工过程中,按照实际的结构参数批改结构计算模型进行跟踪计算,使得结构猜测位移与实际发生的位移吻和.

6.4 立模标高的确定

在主梁的悬臂浇筑过程中,梁段立模标高的合理确定,是关系到主梁线形是否平顺、是否符合设计的一个次要成绩.如果在确定立模标高时考虑的身分比较符合实际,而且加以精确的控制,则终极桥面线形较为良好.

立模标高其实不等于设计中桥梁建成后的标高,普通要设置必定的预拱度,以抵消施工中发生的各种变形(竖向挠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lmi H —i 阶段立模标高;

sji H —i 阶段设计标高;

1i

f ∑—由本阶段及后续施工阶段梁段自重在i 阶段发生的挠度总和;

2i

f ∑—由张拉本阶段及后续施工阶预应力在i 阶段惹起的挠度; 3i f —混凝土收缩、徐变在i 阶段惹起的挠度;

4i f —施工临时荷载在i 阶段惹起的挠度;

5i f —取使用荷载在i 阶段惹起的挠度的

50%;

gl f —挂篮变形值. 其中挂篮变形值是根据挂篮加载试验确定的在施工过程中加以考虑,1i f ∑、2i f ∑、3i f 、4i f 、5i f 在前进分析和倒退分析计算中曾经

加以考虑.

根据上述计算式和监控分析,可以计算出各梁段的预拱度(绝对于设计标高).

7 线形监测

7.1 线形控制工作程序

为使施工控制的各个步调程序化,施工控制工作小组根据具体的施工进度安插拟定了施工控制工作程序,其中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7.1.1 控制流程

从挂篮的前移定位至预应力钢束张拉终了是本桥施工的一个周期,每个周期中有关施工控制的步调如下:

(1)按照预告的挂篮定位标高定位挂篮,由施工单位测量定位后的挂篮标高,并向控制小组提供挂篮的定位测量结果;

(2)立模板、绑扎钢筋;

(3)浇筑混凝土前,测量所有已施工梁段上的高程测点,复测挂篮定位标高,墩顶的水平位移,报施工控制小组;

(4)施工控制小组分析测量结果,如需调整,给出调整后的标高;

(5)浇筑完混凝土后第二天测量所有已施工梁段上的测点标高,测量本梁段端部梁底和预埋在梁顶的测点标高,建立测点与梁底标高的关系,提供给施工控制小组;

(6)按《铁路工程检验评定尺度》检查断面尺寸,提供给施工控制小组并向施工控制小组提供梁段混凝土超重的情况;

(7)张拉预应力钢筋后,测量所有已施工梁段上的高程测点,并提供施工控制小组;

(8)施工控制小组分析测量结果,根据上一施工周期梁底标高测量值和应力、温度等测量结果计算、预告下一施工周期的挂篮定位标高.

工作程序的关键是:每个施工轮回过程的结束都必须对已完成的节段进行全面的测量,分析实际施工结果与估计目标的误差,从而及时地对已出现的误差进行调整,在达到请求的精度后,才干对下一施工轮回作出预告.

7.1.2 误差控制尺度

本桥施工控制的终极目标是:使成桥后的线形与设计成桥线形的所有各点的误差均满足《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尺度》规定,成桥线形与设计线形误差在+1.5cm和-0.5cm之间,合龙前两悬臂端绝对高差小于合龙段长的1/100,且不大于15mm.根据这一目标,在每一施工步调中拟定了如下的误差控制水平:(1)cm之内;

(2)纵向预应力钢束张拉完后,如梁端测点标高与控制小组预告标高之差超出±cm,需进行研讨分析误差缘由,确定下一步的调整措施;

(3)如有其它异常情况发生影响到标高,其调整方案也应经分析研讨,提出控拟定见.

7.2 位移测点安插

挠度观测材料是控制成桥线形最次要的根据,连续梁桥线形监测断面设在每一阶段的端部,如图7-1和图7-3所示.

安插0#块件的高程测点是为了控制顶板的设计标高,同时也作为当前各悬浇阶段高程观测基准点.每个0#块的顶板各安插9个高程观测点,见图7-2(a)和7-4(a).

悬浇阶段每个监测断面上安插两个对称的高程观测点,如图7-2(b、c)和7-4(b、c)所示,不但可以测量箱梁的挠度,同时可以观测箱梁是否发生扭改变形,标高测点用Φ16圆钢,圆钢筋顶部磨平,露出顶板2~3cm,并用红油漆作为标识表记标帜.

测点安插准绳:①尽量靠近腹板;②测点离梁段端部10cm;

③不妨碍施工及挂篮的行走、固定等;④易于呵护;⑤尽量使测量工作减少,如立一次仪器即可以测试全部测点的高程,最好设置在挂篮内侧,如许也能够减少转仪器惹起的误差.

7.3 观测时间与项目

为尽量减少温度的影响,挠度的观测安插在凌晨太阳出来之前进行,每个施工阶段的变形测试时间根据施工阶段的进度来定.在全部施工过程中次要观测内容包含:

(1)每阶段混凝土浇筑前的高程测量;

(2)每阶段混凝土浇筑后、预应力张拉前的高程测量;

(3)每阶段预应力张拉后、挂篮行走前的高程测量;

(4)每阶段挂篮行走后的高程测量;

(5)裁撤挂篮后、边(中)跨合拢前的高程测量;

(6)终极成桥前的高程测试.

图7-1 (60+112+60)m 连续梁桥线形监测测点(示意图)

950

950

(a) 0号块(单位:cm )(b) 支点断面标高测点 (c) 跨间断面标高测点

图7-2 标高测点安插图

图7-3(40+56+40)m 连续梁桥线形监测测点(示意图)

450

450

(a) 0号块单位:cm ) (b) 支点断面 (c) 跨间断面标高测点

图7-4 标高测点安插图

7.4 悬臂阶段测量工作内容

从挂篮前行至本梁段预应力张拉终了为一个施工阶段,在每个施工阶段需完成的工作如下.在悬浇节段的过程中,施工队人员积极配合监控小组的测量工作,每个梁段均在悬臂前端安插3个测点进行测量.施工过程中梁段标高测量的具体操纵如下:

7.4.1 挂篮定位

根据监控方提供的立模标高进行挂篮定位,定位底模前端标高及顶板标高.专业测量人员对底模标高进行现场精测,使调整后的模板标高精确符合立模标高,误差不超出2mm.

此时须要设置的测点如下,如图7-5及图7-6所示.

(1)顶板钢筋头测点,距离该梁块前端10cm,在浇筑该块混凝土前埋设即可.

(2)挂篮底模梁块前端测点,不必设置钢筋头,直接安插在模板上.

(3)挂篮底模钢筋头测点,尽量靠近该梁块底模前端,钢筋头长度10cm摆布.

注:因为在浇筑混凝土后须要对底模前端标高进行测量,为清除其他身分影响,在定位时,在底模上尽量靠近本梁块底模前端摆布两侧各设置钢筋头一个,在定位时须要测量测点2(底模前端模板)与测点3(底模前端钢筋头)的标高差,在浇筑混凝土后及张拉预应力后可仅对测点3(底模前端钢筋头)进行测量,利用标高差换算测点2(底模前端模板)的标高.

图7-5 每阶段测点安插侧立面图

高速铁路大跨度连续梁桥线形监控技术

高速铁路大跨度连续梁桥线形监控技术 摘要:悬臂施工法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主要施工方法,对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来说,采用悬臂施工方法虽有许多优点,但是这类桥梁的形成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尤其是跨径较大时,为保证合拢前两悬臂端竖向挠度的偏差不超过容许范围,须对该类桥梁的施工过程进行线形监控。 关键词:工程施工技术;连续梁;线形控制 一、工程概况 广西沿海铁路钦州北至北海段扩能改造工程丹田双线特大桥(72+128+72)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桥型布置如图1所示。 梁体截面类型为单箱单室直腹板变截面箱梁,桥面板宽12.2m,梁体全长273.6m,中跨中部18m梁段和边跨端部17.8m梁段为等高梁段,梁高为5.5m;中支点处梁高为10m,除0号段外其余梁段梁底下缘按二次抛物线变化。 二、施工监控的原则和方法 梁部结构采用悬臂施工方法,属于典型的自架设施工方法,对于本桥来讲,由于在施工过程中的已成结构(悬臂阶段)状态是无法事后调整的或可调整的余地很小,所以,针对主梁的结构和施工特点,梁部的施工监控主要采用预测控制法。

本桥的施工监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变形控制和内力控制,变形控制就是严格控制每一阶段梁的竖向挠度,若有偏差并且偏差较大时,就必须立即进行误差分析并确定调整方法,为下一阶段更为精确的施工做好准备工作;内力控制则是控制主梁在施工过程中以及成桥后的应力,尤其是合拢时间的控制,使其不致过大而偏于不安全或在施工过程中造成主梁的破坏。 三、施工控制体系 为有效地开展施工监控工作,在本桥的施工监控中建立如图2所示的施工监控体系。 四、施工控制基本理论 在丹田双线特大桥72+128+72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监控中,对梁体线形、应力进行重点控制。在控制过程中,采用自适应控制方法对本桥进行线型控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结构参数进行调整、估计。 (一)自适应施工控制系统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中每个工况的受力状态达不到设计所确定的理想目标的重要原因是有限元计算模型中的计算参数取值,主要是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材料的比重、徐变系数等,与施工中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要得到比较准确的控制调整量,必须根据施工中实测到的结构反应修正计算模型中的这些参数值,以使计算模型在与实际结构磨

(高铁)连续梁桥施工监控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1.1工程概况 (1) 2、编制依据及适用范围 (2) 3、施工控制重点分析 (3) 3.1主跨预拱度计算 (3) 3.2合拢施工的控制 (4) 4、施工控制方案 (5) 4.1施工控制的目标和方法 (5) 4.1.1监控目标 (5) 4.1.2监控方法 (6) 4.2施工控制工作计划 (8) 4.3施工控制工作内容 (8) 4.3.1施工控制仿真计算 (8) 4.3.2施工控制现场监测 (11) 4.4提交监测成果形式 (15) 5、施工控制实施组织 (16) 5.1施工控制组织机构 (16) 5.2施工控制中的职责 (16) 5.3现场施工控制数据信息交流与工作流程 (18) 6、施工控制人员及设备配备 (19) 6.1人员及设备配备 (19) 6.2施工监控全过程的软件系统 (20) 7、质量保证措施 (21)

连徐线东海特大桥连续梁桥施工监控方案 7.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21) 7.2组织保证体系 (21) 7.3制度保证体系 (22) 8、安全保证措施 (25) 8.1人员安全保障措施 (25) 8.1.1对现场监控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 (25) 8.1.2现场监控准备 (25) 8.1.3现场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26) 8.2安全检查 (26) 8.3安全应急预案 (26) 8.3.1处理原则 (26) 8.3.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27) 9、附件 (28)

连徐铁路站前I标连续梁施工监控方案 1、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中铁四局连徐铁路站前1标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境内,途径连云港市的海州区、东海县。正线长度47.701公里,合同工期42个月,合同造价27.005亿元,主要工程包括路基及站场10.8km,地基处理245.6万m,路基土石方152.9万方。桥梁46.2km/4座,其中桩基11594根,承台1441个,墩身1444个。框架桥10300顶平米/8座,涵洞733横延米/22座,箱梁预制架设726孔,T梁预制架设108单线孔。铺长轨362.2正线公里。标段内新建连云港站、东海站2座车站。 (1)(32+48+32)m连续梁跨越,梁体为单箱单室、等高度箱梁,底板、腹板、顶板局部向内侧加厚,均按直线线性变化。 梁全长为113.5m,计算跨度为32+48+32m,截面中心线处梁高3.035m,梁底下缘按直线变化。 全桥共分27个梁段。中支点0号梁段长度8m;合龙梁段长2.0m,边跨直线段长7.75m,其余梁段长分别为:3.5m、4m。主梁段除0号梁段、7号边跨直线段在支架上施工外,其余梁段均采用挂篮悬臂浇筑。 (2)(40+64+40)m连续梁,梁体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箱梁,底板、腹板、顶板局部向内侧加厚,均按直线线性变化。 梁全长为145.5m,计算跨度为40+64+40m,中支点截面中心线处梁高6.035m,跨中10m直线段及边跨13.75m直线段截面中心线处梁高3.035m,梁底下缘按二次抛物线变化。 全桥共分35个梁段。中支点0号梁段长度9m;合龙梁段长2.0m,边跨直段长7.75m,其余梁段长分别为:3m、3.25m、3.5m、4m、4.25m。主梁段除0号梁段、9号边跨直线段在支架上施工外,其余梁段均采用挂篮悬臂浇筑。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1 工程概况 1、鲁南高铁花果峪特大桥DK212+220.5处跨S241省道,道路与线路为斜交,角度约30。,采用一联三孔(60+112+60)m的预应力混凝土双线连续箱梁跨越,梁全长233.5m。S241省道路面宽度为15米,公路交叉里程K13+747。桥型布置如图1-1所示。 图1-1 (60+112+60)m连续梁桥型布置图 (1)下部结构 本连续梁10#、13#边墩基础采用8-φ1.5m钻孔灌注桩,桩长分别为20.5m、15.0m,11#主墩基础采用12-φ1.8m钻孔灌注桩,桩长为15.0m,12#主墩基础采用12-φ1.8m 钻孔灌注桩,桩长为13.0m;10#、13#边墩承台尺寸:12.4×6.5×3m,边墩高度:10#墩10米;13#墩13.5米;11#主墩尺寸:14.0×10.3×4.0m,12#主墩尺寸:14.0×11.3×4.0m,桥墩采用圆端形实体直坡墩,10#、13#边墩高10.0m、13.5m,11#、12#主墩高9.0m、12.0m。 (2)梁部结构 箱梁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箱梁,梁底、腹板、顶板局部向内侧加厚,均按直线线性变化。全联在端支点,中支点处设横隔板,横隔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中支点处梁高9.017m,边支点处梁高5.017m。边支点中心线至梁端0.75m,梁缝分界线至梁端0.1m,边支座横桥向中心距离6.0m,中支座横桥向中心距离6.0m。桥面防护墙内侧净宽7.6m,桥梁宽12.6m,桥梁建筑总宽12.9m,底板宽7.0m。顶板厚度43.5-73.5cm,腹板厚度50cm~95cm,底板厚度50cm~90cm,腹、底板厚度均按折线变化。在梁体边支点、中支点共设4个横隔板,隔板中部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在0#段中跨梁侧底板处设φ1.0m进人洞,作为梁部桥墩检查通道。 梁体分11#、12#墩2个对称T构,单个T构分13个悬臂浇筑段,1(1')#段到4(4')#节段长度3.0m,5(5')#段到9(9')#节段长度3.5m,10(10')#节段到13(13')#节段长度 4.0m,14#边跨合龙段、14'#中跨合龙段节段长度均为 2.0m;0#段节段长度19.0m,重量1833.51t,15#边跨现浇段节段长3.75m,重量274t。连续梁悬臂段采用挂

(完整版)连续梁(双线)施工监控方案

一、工程概况 (2) (一)桥梁概况 (2) (二)技术标准 (2) (三)主梁设计参数 (3) (四)主梁材料 (3) 二、施工监控的目的及意义 (4) (一)施工监控的目的 (4) (二)施工监控的意义 (4) 三、施工监控的原则及实施方法 (4) (一)施工监控原则 (4) 四、施工监控主要工作内容 (10) (一)理论分析预测 (10) (二)施工监测 (13) (三)施工控制 (14) 五、施工监控工作步骤 (15) 六、施工监控技术依据及精度要求 (16) (一)技术依据 (16) (二)精度要求 (16) 七、分工及相关要求 (17) (一)施工与监控分工 (17) (二)相关要求 (17)

一、工程概况 (一)桥梁概况 新建时速250公里青岛至荣成城际铁路北珠岩跨绕城高速公路特大桥(60+100+60)m、(32+48+32)m连续梁、青烟直通线跨外夹河特大桥(48+80+48)m连续梁,按有砟轨道设计. (二)技术标准 1、设计速度:设计最高行驶速度250km/h。 2、线路情况:双线正线,直、曲线,曲线半径2000m,线间距4.6m,有砟轨道. 3、设计荷载: ⑴恒载 结构构件自重:按《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采用。 ⑵活载 列车活载:纵向计算采用ZK标准荷载. 横向计算采用ZK特种荷载。 离心力、横向摇摆力、人行道及栏杆荷载分别根据《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选取办理。 ⑶附加力 风力:按《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第4.4。1条计算。 温度荷载:根据《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TB10002.3—2005)计算。 ⑷特殊荷载: 列车脱轨荷载:根据《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第7.2.12条规定办理. 地震力:按《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2009版)(GB50111-2006)规定计算。 施工荷载:施工挂篮、模板、机具、人群等临时施工荷载按800kN计。 4、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一般大气条件下无防护措施的地面结构,环境类别为碳化锈蚀环境T1、T2。 5、设计使用年限:正常使用条件下梁体结构设计使用寿命为100年。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1、测量点埋设 1.1浇筑0#块时需埋设对应水准点。 1.2埋设各梁段标高测量点,梁顶面标高测点设置1-10号测点,小里程端1、2、3、4、5,大里程端6、7、8、9、10,边测点距翼缘外端0.4m,次外测点距翼缘外端3m,中点在中轴线上;梁底测点A,B,H,K位于梁段前端底部内吊杆(吊带)对应处。 如图,

2、测量点观测 2.1在每个梁段立模时(浇砼前),浇注当前节段混凝土后(浇砼后),准备好张拉当前节段对应钢束前(张拉前),张拉当前节段对应钢束后(张拉后),结构体系转换前后(边、中跨合拢、拆临时锚固)测量和记录梁面所有已埋设水准点处标高。 2.2每个节段的标高测量,尤其是立模标高和浇注砼后标高的测量,要求安排在年平均气温附近及温度较恒定时段,建议一般安排的早上6:30之前,特殊情况下可安排在天气多云时。 2.3每个节段的施工过程测量4个工况的标高:浇筑前,浇筑后,张拉前,张拉后。

2.4梁顶标高测量需设立短钢筋作标识点,短钢筋安放时需与梁内钢筋网焊接,下 端贴紧模板,测量时标尺立于短钢筋顶部,梁顶标高数据需扣除短钢筋顶部到梁顶结构面距离。 3、测量数据记录 3.1挂篮及模板系统行走到位后按提供的理论梁底立模标高进行立模(标高误差小 于1cm);同时记录实测梁底立模标高,加上对应处梁高后,得出实测梁顶立模标高,做平均处理后填入标高反馈数据表。 3.2梁顶面所有已埋设水准点处标高原始数据在经过处理(扣除短钢筋外露量后对 梁顶标高求平均)和定性判别(保证无明显不合理数据)后,填入标高反馈数据表。

3.3对边跨现浇直线段支架进行预压处理,并记录和提供在与待浇筑梁段同等(或略大)重量的重物加载下的支架变形数据,以及重物卸载后的支架残余变形数据。 3.4边跨和中跨合拢前,观测和记录好每天的气温变化情况,以及梁体的变形规律,为合拢做好准备。 3.5现场提供当前节段标高的同时需提供之前浇筑所有梁段标高。 4、施工标高数据的提供

线型控制监测方案

新建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广西段线形控制监测方案 GNZQ-1标 施工里程:DK362+872.758~DK378+380.550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2019年03月

目录 1、编制依据 (3) 2、工程概况 (3) 1.1 设计概况 (3) 1.2 气象特征 (4) 3、连续梁桥施工监控的主要内容 (4) 4、施工监控依据及计算软件 (6) 5、施工控制的结构分析 (7) 5.1 施工监控分析计算方法 (7) 5.1.1施工控制计算考虑的主要因素 (7) 5.1.2施工监控分析方法 (8) 5.2立模标高计算 (9) 5.3 参数识别与误差分析 (10) 5.4 立模标高的实时调整与预测 (11) 6、施工监控实施细则 (12) 6.1箱梁悬臂施工平面及高程控制实施细则 (12) 6.2 箱梁温度测试实施细则 (20) 7、施工监控的精度与原则 (21) 8、施工控制组织机构及工作流程 (22) 8.1 施工控制组织机构 (22) 8.2 施工控制工作流程 (22) 9、施工阶段监测实施的总体要求 (23) 10、人员与设备 (24) 11、安全事项 (24) 12 施工监控文件相关表格 (26) 附表1: 梁段立模标高表 (26) 附表2: 梁段标高实测表 (26)

1、编制依据 1、《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2、《铁路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3、《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 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 2、工程概况 1.1 设计概况 新建贵南高铁澄江特大桥中心里程为DK364+239.65,孔跨式样为8× 32+3×32+25×32m简支箱梁+(91.3+180+91.3)m连续梁+拱组合结构+3×24+4×32+38×32+3×32+3×24+1×32m简支箱梁+(40+64+40)m连续梁+1×24+9×32+9×32+2×24+46×56+1×24+1×24+55×32+7×32+14×32+4×32+2×24+4×32+8×32+28×32+2×24+7×32+3×24+9×32+34×32+8×32+83×32+3×32m简支箱梁。桥梁里程范围为DK362+872.758~DK378+380.550,全长15507.792m,桥高约25m。 (40+64+40)m连续梁下部结构:主墩高分别为11m和10m,圆端形实体桥墩,基础分别采用Φ1. 5m钻孔桩,边墩采用圆端形实体墩,基础采用Φ1.25m钻孔桩。 (40+64+40)m连续梁上部结构:梁体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箱梁,梁体全长145.5m,主墩处梁高为6.035m,边墩处梁高为3.035m。箱梁顶板宽12.6m,箱宽6.7m。

铁路客运专线(60+100+60)m连续梁监控方案

铁路客运专线 (60+100+60)m连续梁桥施工监控方案 一、桥梁概况 客运专线于里程(60+100+60)m的连续梁,线路于****处跨二黄渠,与铁路交角23度。60m+100m+6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为三向预应力砼连续梁,采用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结构。 二、施工监控的目的和意义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过程比较复杂,不仅要经历悬臂浇筑箱段的过程,还要经历边、中跨合拢以及临时支座解除等一系列结构体系转换的过程,因此,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主梁标高和内力都是不断变化的。 由于设计计算是建立在一系列理想化假定的基础上的,并且自开工到竣工期间为实现设计目标而必须经历的过程中,将受到许许多多确定和不确定因素(误差)的影响,其中包括设计计算模型、材料性能、施工误差、施工临时荷载、预应力损失、收缩徐变以及温度等诸多方面在理想状态与实际状态之间存在的差异,导致合拢困难,给成桥线形、结构可靠性、行车条件和经济性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实施有效的施工控制。实时监测、识别、调整(纠偏)、预测对设计目标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施工控制成了大跨度桥梁修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保证措施。 本跨度所有桥梁均采用悬臂现浇施工,这类桥梁的施工工序和施工阶段较多,这就可能造成各阶段的内力和位移随着混凝土浇筑过程变化而偏离设计值,甚至超过设计允许的内力和位移。若不通过有效的施工控制及时发现、及时调整,就可能造成成桥状态的线型与内力不符合设计要求。 对桥梁进行施工监控的目的就是确保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可靠度和安全性,保证桥梁成桥后线形及受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为了使成桥后桥梁的线形和内力(应力)符合设计的目标线形和容许内力(应力),保证施工质量和桥梁精确合拢,使桥梁状态处于控制之中,必须对大西线60+100+60m 连续箱梁桥的施工过程进行监测与监控。 三、主桥箱梁施工过程监测与监控目标

铁一院青荣城际铁路五沽河特大桥跨越S394省道324832连续梁桥施工监控方案

青荣城际铁路五沽河特大桥跨越S394省道 32+48+32m连续梁 施工监控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八月

目录 目录 (1) 施工监控方案 (3) 一、施工控制目的与意义 (3) 二、施工控制的原则与方法 (4) (一)控制原则 (4) 1、应力控制 (4) 2、线形(变形)控制 (4) 3、调控手段 (4) (二)误差调整理论和方法 (5) 1、设计参数识别 (5) 2、设计参数预测 (5) 3、优化调整 (5) 三、施工控制主要工作内容 (5) (一)理论计算 (5) (二)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应力、变形和温度监测 (6) 1、应力监测 (6) 2、主梁挠度监测 (7) 3、墩顶水平变位测量 (8) 4、温度及其影响观测 (8) 5、预应力测试 (9) (三)施工控制有关的基础资料试验与收集 (9) (四)设计参数误差分析和识别 (9) 1、梁段自重误差 (9) 2、预应力误差 (9) 3、结构刚度误差 (9) 4、混凝土收缩徐变 (9) 5、施工荷载 (9)

6、温度。 (10) (五)对未来梁段设计参数误差进行预测 (10) (六)预告主梁下阶段立模标高 (10) (七)重大设计修改 (10) 1、设计参数作重大修改 (11) 2、对预应力作适当调整 (11) 3、合拢施工方案作重大调整 (11) (八)数据库建立与监测数据的录入 (11) 四、施工控制的工作程序 (11) 五、施工控制精度和原则 (12) 六、施工工况操作说明 (12) 七、施工阶段监控实施的总体要求 (13) 八、安全事项 (13) 九、施工监控人员名单 (14) 附表1 拟投入本合同主要设备表(含软件) (15) 附表2 ( ) 桥主梁立模标高通知单 (16) 附表3 ( ) 桥主梁标高测量单 (18)

公铁路特大桥连续梁施工线形监控方案[优秀工程方案]

公铁路特大桥连续梁施工线形监控方案对于分节段悬臂浇筑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来说,施工控制就是根据施工监测所得的结构参数真实值进行施工阶段计算,确定出每个悬浇节段的立模标高,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监测的成果对误差进行分析、预测和对下一立模标高进行调整,以此来保证成桥后桥面线形、合拢段两悬臂端标高的相对偏差不大于规定值以及结构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桥梁施工控制的目的就是确保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可靠度和安全性,保证桥梁成桥桥面线形及受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控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变形控制和内力控制。变形控制就是严格控制每一节段箱梁的竖向挠度及其横向偏移,若有偏差并且偏差较大时,就必须立即进行误差分析并确定调整方法,为下一节段更为精确的施工做好准备工作。横向偏移可以通过精确测量控制和调整来达到要求,而影响竖向挠度的因素很多(如施工荷载、挂蓝自重、温度变化等),施工时就要充分考虑影响挠度的各种影响,在各节段设预抛高,也就是控制立模标高。内力控制则是控制主梁在施工过程中以及成桥后的应力,尤其是合拢时间的控制,使其不致过大而偏于不安全,甚至在施工过程中造成主梁破坏。 悬臂施工属于典型的自架设施工方法。由于连续梁桥在施工过程中的已成结构(悬臂节段)状态是无法事后调整的,所以,施工控制主要采用预测控制法。连续梁桥施工控制主要体现在施工控制模拟结构分析、施工监测(包括结构变形与应变监测等)施工误差分析以及后续施工状态预测几个方面。 施工控制的最基本要求是确保施工中结构的安全和确保结构形成后的外形和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东方红大桥采用悬臂浇筑施工,因其跨径较大,最终形成必须经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施工与体系转换过程。通过理论计算可以得到各施工阶段的理论主梁标高值,但在施工中存在着许多误差,这些误差均将不同程度地对成桥目标的实现产生干扰,并可能导致桥梁合拢困难、成桥线形与设计要求不符等问题, 因此,为了确保东方红大桥施工安全,成桥线形符 合要求,在施工中必须实施有效的施工控制。 4 桥梁施工控制系统的建立 任何产品的产生都是经历了管理流程、生产 流程和技术流程,桥梁也可以当作一种特殊的产

大跨度连续梁挂篮施工线形监控施工工法(2)

大跨度连续梁挂篮施工线形监控施 工工法 大跨度连续梁挂篮施工线形监控施工工法 一、前言大跨度连续梁是一种重要的桥梁结构形式,为确保其施工质量和效率,挂篮施工线形监控技术应运而生。本文将详细介绍大跨度连续梁挂篮施工线形监控施工工法,包括工法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大跨度连续梁挂篮施工线形监控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利用挂篮进行作业,减少对桥梁构件的直接干扰,提高施工效率。2. 通过线形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挂篮的位置和姿态,确保施工过程中挂篮的位置精确控制。3. 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减少人工和材料的消耗。 三、适应范围大跨度连续梁挂篮施工线形监控施工工法适用于大跨度连续梁的施工,尤其是在复杂地形、狭小工作面或有限施工时间的情况下,其施工效率和质量更具优势。 四、工艺原理大跨度连续梁挂篮施工线形监控施工工法是基于以下原理进行施工的:1. 通过线形监控系统获取挂篮的位置和姿态数据。2. 将获取的数据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进行实时偏差分析。3. 根据分析结果,通过调整挂篮位置和姿态,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五、施工工艺大跨度连续梁挂篮施工线形监控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安装挂篮和线形监控系统。2. 进行挂篮在初始位置的校准和调整。3. 进行线形监控系统的标定和校准。4. 实时监控挂篮的位置和姿态,并进行偏差分析。5. 根据分析结果,通过调整挂篮位置和姿态,使其满足设计要求。6. 完成各个施工阶段后,进行挂篮的拆除和线形监控系统的回收。 六、劳动组织在大跨度连续梁挂篮施工线形监控施工工法中,需要建立合理的劳动组织,包括施工人员的配备、协调和分工等,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七、机具设备大跨度连续梁挂篮施工线形监控施工工法所需的机具设备主要包括挂篮、线形监控系统、定位仪、调整工具等。这些设备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强等特点,能够满足施工需求。 八、质量控制为确保大跨度连续梁挂篮施工线形监控施工工法的施工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监控系统的标定和校准、挂篮位置和姿态的实时监测、偏差分析和调整等。 九、安全措施大跨度连续梁挂篮施工线形监控施工工法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事项,特别是在高空作业和大风等恶劣天气条件下。施工人员需要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十、经济技术分析对于大跨度连续梁挂篮施工线形监控施工工法的经济技术分析主要包括施工周期、施工成本和使用寿

支架现浇连续梁线性监控方案

赣州港至机场快速路连接线工程 40+60+40m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 编制:辛河岭 复核:李忠鑫 审批:陈朝友 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 南康公共服务三期工程PPP项目部

目录 一、工程概况及技术标准 (1) 1.1、工程概况 (1) 1.2、施工监控技术依据 (2) 1.3、线路技术标准 (2) 二、线形控制必要性和方法 (3) 2.1、施工控制的必要性 (3) 2.2、施工控制的方法 (4) 三、监控计算 (6) 3.1、连续梁施工步骤 (7) 3.2、计算模型及分析方法 (7) 3.3、确定计算监控基本参数 (8) 3.4、长期收缩徐变设置 (8) 3.5、计算内容 (8) 3.6、立模标高的确定与调整 (9) 四、线形测量 (9) 4.1、变形监测 (9) 4.2、轴线偏移测量 (11) 4.3、墩顶沉降和水平位移测量 (11) 4.4、考察大气温度对主桥线形影响 (11) 4.5、监控技术方案的保证措施 (11) 五、应力测试 (12) 5.1、应力测试断面 (13) 5.2 、测试仪器及要求 (13) 六、主要注意事项 (14) 6.1、施工步骤安排计划 (14) 6.2、测试项目 (14) 6.3、对施工现场的要求 (15) 七、控制具体流程 (15) 八、监控目标 (16)

一、工程概况及技术标准 1.1、工程概况 赣州港至机场快速路连接线工程,位于赣州市南康区镜坝镇以及东山街道。道路起点对接产业大道(在建),与东山北路北延段平交,本工程项目起点里程为K0+065为东山北路北延与产业大道交叉口,线路自西向东,与南康区机场快速路平交后,转为由北向南,跨章水河支流,经南康家居特色小镇东侧,跨章水河、现状滨江大道,止于赣南大道交叉口,线路全长约 5.184km。 K4+486.5跨章水河桥单幅桥全宽20.25m,采用三室箱型截面,外侧腹板为斜腹板,腹板斜率为3.5:1,中支点梁高4.0m,边支点及跨中梁高 2.1m,梁底边形按二次抛物线变化,边跨等高段长10.9m,中跨等高段长2.0m。箱梁顶板宽20.25m,底板宽度14.25m-15.34m,箱梁两侧悬臂板长 2.0m,悬臂板端部厚20cm,根部厚50cm。连续梁中支点附近桥面人行道外侧设置景观钢结构装饰,桥面局部拓宽0-2.2m,箱梁悬臂局部加长至4.2m。箱梁顶板厚28cm,支点处加厚至58cm。底板厚度为25cm-70cm。腹板厚度为50-70cm。中横梁厚为2.5m。端横梁厚度1.8m,箱梁顶板、底板平行向外侧形成2%横坡。 连续梁纵向预应力腹板钢束采用17-φs15.2、顶板钢束采用15-φs15.2、底板钢束采用9-φs15.2。锚具为M15-17、M15-15、M15-9锚具,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为1395MPa。预应力顶、底板束尽量靠近腹板布置。 中支点横梁设置横向预应力钢束,采用12-φs15.2钢绞线,采用M15-12锚具,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为1395MPa。桥面局部加宽段,桥面板设置横向预应力钢束,采用3-φs15.2钢绞线,纵向间距为50cm,BM15-3锚具,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为1339. 2MPa。

桥梁线形监控

K14+060大桥连续梁线形 控制监控方案 编制: Z D D 审核: 批准: 六丙公路第三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四年七月三日 K14+060大桥连续梁桥线形控制监控 量测方案 一、工程概述 K14+060桥位于省道S22线六库~跃进桥段二级公路Ⅲ合同段,为跨越沙坝沟而设,是本合同的控制性工程。桥垮布置为:4×31m 预应力T梁+100+180+100m连续钢构+3×31m预应力T梁。 该桥最大墩高105m,本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单T型钢构方案,桥梁上部采用纵、竖向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T型钢构;下部采用双薄壁空心墩、钻孔灌注桩基础。 箱梁断面采用单箱单室直服板断面,顶板宽度为12.0米,箱梁

根部梁高11米,边跨合拢及现浇段梁高为3.5米。箱梁底板厚度0号块为150厘米,各梁段底板厚从悬臂根部至悬浇段结束出由130~35厘米,合拢段及边跨现浇段为35厘米,箱梁顶板厚度0号块为60厘米,其余为28厘米,箱梁腹板厚度1~14号块为70厘米,15号块为70~50厘米,其余梁段为50厘米。主梁悬臂长度为2.75米,翼缘外侧厚18厘米,根部为100厘米。边跨现浇段处设置宽度为2米的端横梁。箱梁横桥向底板保持水平,顶板横坡由顶板形成。 主梁采用纵、竖向预应力体系:纵向预应力分为顶板束、腹板束、边跨底板束、中跨底板束、边跨合拢束及中跨合拢刚束六种,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4-2003)标准的19Φs15.2mm、16Φs15.2mm、15Φs15.2mm高强度低松驰钢绞线,其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刚束张拉控制应力为1395MPa,其张拉控制力分别为:371.1吨、312.5吨、293吨。竖向预应力及0号块横板预应力采用JL32的高强精扎螺纹粗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材料屈服点σ 0.2)为785MPa,张拉控制应力为706.5MPa其张拉控制力为56.8吨。 二、控制方法 本桥施工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使成桥后的线形与设计成桥线形的所有各点的误差均满足《公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执行标准》规定,当箱梁当前悬浇节段的施工挂篮初步就位后,先根据箱梁截面控制网,采用全站仪或采用经纬仪穿线法或盘左盘右法进行悬浇节段平面中线位置放样。然后,根据箱梁节段立模标高通知单,安装底模、侧模和顶模,调整挂篮前吊杆高度等方法使底模标高、顶板底模标高满

56m连续梁线型监控解析

京沪高速铁路 淮河特大桥(40+56+40 ) m连续梁线型监控方案

中铁十二局集团 京沪高铁四标段项目经理部十三工区 2009.06

1、工程概况 (1) 2、施工监控方案 (2) 2.1施工控制的任务 (2) 2.2施工控制的基本依据 (2) 2.3线形控制误差标准 (3) 2.4线形控制方法 (3) 2.4.1现场测试参数 (4) 2.4.2监测点布置方案 (4) 2.4.3施工控制的具体流程 (6) 2.5梁部平面位置的控制 (8) 附表2浇注段标高检查测量表 (11) 附表3已浇注各梁段截面标高检查表 (13) 附表4箱梁悬浇顶底板标高换算表(号墩) (15) 附表5箱梁悬浇控制标高测量联系单(号墩) (17) 附件关于成立悬灌梁线控实施小组的通知 (18)

淮河特大桥(40+56+40 ) m连续梁 线型监控方案 1、工程概况 淮河特大桥设计采用以三孔一联(40+56+40 ) m连续梁跨越蚌明高速公路,连续梁起始桥墩为1982#〜1985#墩,边墩均为3.8m X 7.8m矩形等截面实心墩,中墩均为3.8m *9.0m矩形斜柱实心墩。梁部为直线无砟轨道预应力混凝土双线连续(箱)梁,为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桥梁。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总长度为137.5m。箱梁采用单箱单室等截面型式,梁高为4.35m (不计桥面垫层),顶宽为12.0m,底宽为6.7m。箱梁中心顶板厚度为0.4m ,底板厚0.4〜0.8m ,腹板厚0.48〜0.8m。全联在中支点设置厚1.9m横隔板,端支座设置厚1.05m横隔板,横隔板均设置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全桥采用三向预应力体系,连续箱梁梁体纵向预应力采用 7-7 小、15-7 ©5、16-7 ©5 钢绞线(Fpk=1860MPa ),纵向采用金属波纹管成孔;横向预应力采用4-7栢钢绞线(Fpk=1860MPa ),横向采用扁形金属波纹管成孔;竖向预应力采用© 25mm预应力用精轧螺纹钢筋,极限强度 f pk=785Mpa,采用©35mm (内)铁皮管成孔。 中墩1983#和1984#墩梁体0#块采用支架法现浇,总长度为9 m ;边跨直线段采用满堂支架进行施工长度为11.75m ;其他梁段、 边跨合拢段、中跨合拢段长度均采用挂篮悬臂灌注法施工。梁体采用

南安城际铁路某特大桥连续梁监控方案_secret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 1.1 编制依据 1.1.1 新建南京至安庆城际铁路招标文件、施工合同、施工图设计文件等。 1.1.2 国家、铁道部现行的技术标准、施工规范(指南)、操作规程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1.3 施工现场调查资料、企业施工经验、劳动力及技术装备、专业化程度、机械设备实力、综合施工能力等。 1.1.4中南大学《宁安铁路无砟轨道连续梁施工监控方案》。 1.2编制范围 编制范围为XX特大桥(DK99+714.59-DK112+663)连续梁线型监控施工。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XX特大桥(DK99+714.59-DK112+663)跨越规划青弋江分洪道、芜铜铁路、XX、峨溪河及淮九公路。区段内有八处连续梁,详情见下表: 连续梁为变高度变截面单箱单室、直腹板箱梁,梁高按圆曲线变化。梁体按纵向、横向、竖向全预应力设计,预应力筋采用高强度低松驰钢绞线,竖向预应力筋采用高强精轧螺纹粗钢筋,混凝土采用C50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挂篮悬臂施工。

2.2地震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0.45s。 2.3气象情况 XX特大桥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季风显著,气候温和,梅雨集中,阳光充足,无霜期长,降雨丰沛集中。区内降水季节性强,5~9月份占年降雨的60%以上,多年平均降雨量1053mm,最大日降雨1895.5mm,每年6月下旬~7月上旬都会出现一段降水量大,降水日数多的梅雨天气。多年平均气温15.6℃,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41.1℃、-13.0℃;一年中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8.2℃,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2.7℃。季风气候明显,年平均风速3.3m/s,年最大风速24.3m/s。 2.4主要技术标准 ⑴铁路等级:客运专线。⑵正线数目:双线。⑶速度目标值:250km/h。 ⑷线间距:4.6m。⑸设计竖向荷载:“ZK活载”。 ⑹轨道类型:有档肩的新型无砟轨道。 第三章线型监控方案 连续梁线型控制包括监控计算和施工监测,监控项目主要包括线形和应力。XX特大桥连续梁线型监控分析采用桥梁专用有限元程序桥梁博士V3.0对桥梁平面建模及用MIDAS/CIVIL对桥梁空间建模进行计算。 3.1线形控制 线形控制分横向线性控制和竖向线性控制。 ①横向线性控制:先按设计每节段梁长结合每节梁段中轴线偏角计算确定每节梁前后端中心点坐标;然后按理论公式计算出曲线梁每节段内外侧弧长,

连续梁桥新建工程施工监控方案

连续梁桥新建工程 施工监控方案 2017年11月

连续梁桥新建工程 施工监控方案 编制:___________ 复核: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

目录 一、项目立项依据 (1) 1监控项目概述 (1) 2友谊大桥施工监控的任务 (1) 3编制依据 (2) 二、施工监控技术方案 (3) 1施工监控目的、任务及目标 (3) 1.1施工监控目的 (3) 1.2施工监控任务及目标 (3) 2施工监控单位职责 (4) 3施工控制系统 (5) 3.1施工控制总体要求 (5) 3.2箱梁施工挠度观测与标高控制 (5) 4桥梁施工控制计算分析理论 (7) 4.1施工控制分析软件与计算模型的优化 (7) 4.2施工控制计算方法 (7) 4.3施工控制过程 (7) 4.4基于监控系统优化的分析模型 (8) 5施工控制原则与方法 (9) 5.1施工控制原则 (9) 5.2施工控制方法 (10) 5.3施工监控的主要技术路线 (11) 6本项目施工监控重点和难点 (11) 6.1友谊大桥主桥标高控制 (12) 6.2立模标高的确定 (13) 6.3立模标高的调整 (16) 7施工监控方案 (16) 7.1主桥上部结构监控 (16) 7.2桥墩沉降监测 (25) 7.3挂篮变形监测 (26) 8施工控制实施程序 (27) 8.1施工控制操作细则 (27) 8.2阶段施工控制验收 (30) 9施工控制的精度、原则与总体要求 (30) 9.1控制精度和原则 (30) 9.2实施中的总体要求 (31) 10组织体系 (31) 10.1体系组成 (31) 10.2各单位分工 (32) 10.3施工控制工作程序 (33)

连续梁线形控制

一、线性控制内容、目的 线性监测主要针对每一梁段的中轴线、高程、预拱度等进行严格的检测与控制,以保证成桥线性与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悬臂现浇施工中,梁段高程与中轴线位置容许误差为:高程±15mm,中轴线位置5mm。合拢精度要求为:箱梁平面中线位置误差不大于10mm;悬臂端高程差不大于±20mm。 二、项目部各业务人员分工配合 1、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以总组长组员包括架子队连续梁管段技术人员、测量班班长。 2、人员设备准备、分工 1)连续梁管段技术人员:连续梁施工过程中一般性的高程测量,做好现场施测量的配合工作。 2)测量班:负责连续梁梁段高程、中线的测量以及测量成果的整理,负责测量待浇筑梁段测点的坐标情况,以及梁段浇筑前后、张拉前后高程的偏差情况,为后续梁段的线型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3)数据分析处理:架子队测量放样数据由测量班提供,梁段浇筑完成后,测量数据按照附件格式收集整理后交工程部,并转交测量数据给有关单位。 三、操作要点 1、线形监控实施的主要过程 现场挠度观测资料是控制成桥线形最主要的依据,主桥连续

梁的各施工节段共设高程观测点8个,其中5个(n1~n5)设置于模板表面,进行立模标高及轴线控制。3个(n6~n8)设置于混凝土浇注完毕后的梁顶表面,用于观测各施工阶段梁体的变形数据,分析修正模板的标高预抬升量,控制梁体高程,详见图3。 图3 施工节块高程观测点示意图 在施工过程中,对每一梁段截面需进行挂蓝走行前后、混凝土浇筑前后、预应力钢筋张拉前后的标高观测。以便观察各点的挠度与箱梁曲线的变化历程,保证箱梁悬臂端的合拢精度与桥面线形。为了尽量减少温度的影响,挠度的观测安排在早晨太阳出来之前进行。 由施工监控程序计算各梁段施工的线形控制数据,提出下一施工梁段线形控制参数,提交现场测量技术人员,用精密仪器实施下一个施工梁段空间放样与定位;挂篮前移、立模灌筑本梁段混凝土与预应力张拉;测量已成梁段的实际变形,并搜集整理有关实测参数;将实测线形与期望线形作对比分析,修改或调整相关的计算参数并输入计算机,重新计算未施工梁段线形控制数据,向测量技术人员提交再下一施工梁段线形控制参数,完成一个循环的监控工作。 重复下一个循环的监控,直到大桥合龙竣工。 2、悬灌施工中标高的施工控制 步骤主要为:现场高程量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及时调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