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公开课教案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公开课教案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公开课教案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公开课教案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公开

课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分式不等式 数学科组权莘童

【教学课题】分式不等式 【授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设想】

《数学》作为高中的一门基础课,是为了专业技能学习和升学服务,有很强的工具功能.因此,在教学中,要保证“宽”,而不追求“深”、“厚”.要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通过讨论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自行探究、归纳总结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在讲授新课前,创设情境,引出分式不等式的定义.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讨论、探究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并解决情境问题.教材介绍了分式不等式的两种解法:(1)化为不等式组;(2)化为整式不等式.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薄弱,学生的认知水平属中等.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上不够自信,如果两种方法都讲授,学生容易混淆,比较难接受.因此,这节课我仅讲授了一种方法:通过化商为积,将分式不等式化为整式不等式(一般为一元二次不等式)来求解.因为学生在上一课时就已经学过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所以,学生对这种方法容量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节课的关键是要求学生掌握如何通过转化,将分式不等式化为整式不等式.通过学生讨论探究,让学生猜想和归纳出形如()()0?>f x x 、()()0?

【教材分析】

所用的教材《数学》(上海教育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主持编写.本教材在总体上强调“打好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教学理念.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数学》(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分式不等式的解法是《数学》(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这两个内容在教材的编排上联贯,间隔时间短.本节课,通过对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复习,使两个内容衔接起来.

【学生分析】

高一四班是美术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属中等.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上不是很自信,特别是数学这一门课.而选择美术的同学,部分对自己要求稍低,自觉性稍差,平时不乐于思考,自学和探究能力稍差,可能导致被动的学习习惯.如果仅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可能不理想.因此在教学中,本节课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步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习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钻研精神,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过程使学生从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走向素质的提高.

【教学实施】

1分式及分式的基本性质练习题.doc

分式及分式的基本性质练习 题型 1:分式概念的理解应用 1 .下列各式 a , 1 , 1 x y , a 2 2 b , 3x 2 ,0?中,是分式的有 ___ __;是整式的有 _____ . π x 1 5 a b 题型 2: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的应用 2 .下列分式,当 x 取何值时有意义. (2) 3 x 2 ( 1) 2x 1 ; . 3x 2 2x 3 3 .下列各式中,无论 x 取何值,分式都有意义的是( ) 2 C . 3x 1 A . 1 B . x D . x 1 2x 1 2 x 1 x 2 2 x 2 4 .当 x ______时,分式 2 x 1 无意义. 3x 4 题型 3:分式值为零的条件的应用 2 5 .当 x _______时,分式 x 1 的值为零. x 2 x 2 6 .当 m ________时,分式 (m 1)(m 3) 的值为零. m 2 3m 2 题型 4:分式值为 1 的条件的应用 7 .当 x ______时,分式 4x 3 的值为 1;当 x _______时,分式 4x 3 的值为 1 . x 5 x 5 课后训练 基础能力题 8 .分式 x ,当 x _______时,分式有意义;当 x _______时,分式的值为零. 2 x 4 9 .有理式① 2 ,② x y ,③ 1 ,④ x 中,是分式的有( ) x 5 2 a 1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10.分式 x a 中,当 x a 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3 x 1 A .分式的值为零; B .分式无意义 C .若 a ≠ 1 时,分式的值为零; D .若 a ≠ 1 时,分式的值为零 3 3 11.当 x _______时,分式 1 的值为正;当 x ______时,分式 4 的值为负. x 5 2 x 1 12.下列各式中,可能取值为零的是( ) m 2 1 B . m 2 1 C . m 1 D . m 2 1 A . 2 1 m 1 2 1 m 1 m m 13.使分式 x 无意义, x 的取值是( ) A . 0 B . 1 C . 1 D . 1 | x| 1 拓展创新题 14.已知 y x 1 , x 取哪些值时:( 1) y 的值是正数;( 2 ) y 的值是负数;( 3) y 的值是零;( 4)分式 2 3 x 无意义. 题型 1:分式基本性质的理解应用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分式的乘除法》教学设计

分式的乘除法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分数的乘除法,掌握了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在学习分式 的乘除法法则时可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进行类比学习。在前面学习了整式 乘法和因式分解,为分式的运算和结果的化简奠定基础。 能力基础:在过去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具备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和类比的学 习方法。 二、教学任务分析 具体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难点是分子、分母是多项式 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分式的乘除法与分数的乘除法类似,所以可通 过类比,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 运算,分式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和整式,也就是分式的约分,要 求学生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本课时的教学 目标是: 知识和技能: 1、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能力训练要求: 1、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三、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 复习旧知识 复习小学学过的分数的乘除法运算。 活动内容 1、计算,并说出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 (1)82174? (2)9 452÷; 分数乘以分数,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分数除以分数,把除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与被除数相乘. 活动目的: 复习小学学过的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为学习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做准备。

教学效果: 学生能准确的说出分数的乘除法运算法则。 第二环节 引入新课 活动内容 9 7259275,,53425432??=???=? 2 79529759275,,435245325432??=?=÷??=?=÷ 猜一猜:=?c d a b ;=÷c d a b 你能总结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吗?与同伴交流。 c b d a c d b a ??=?, d b c a d c b a c d b a ??=?=÷ 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活动目的: 让学生观察运算,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并与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类比,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教学效果: 通过类比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学生明白字母代表数,这样很顺利的得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第三环节 知识运用 活动内容 例题1: (1)226283a y y a ? (2)22122a a a a +?-+ 例题2 (1)x y xy 2 2 62÷ (2)41441222--÷+--a a a a a

分式的基本性质-经典例题及答案

讲义编号: ______________ 副校长/组长签字:签字日期: 【考纲说明】 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本部分在中考中通常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占3--4分。 【趣味链接】 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后相遇. 尔后两人都用原来速度继续前进,结果甲达到B地比乙达到A地早1小时21分.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走1千米,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知识梳理】 分式 1.分式的概念:形如(A、B是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B≠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A叫分式的分子,B叫分式的分母.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因为两式相除的除式不能为零,即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所以,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式的分母必须不等于零,即B≠0,分式有意义.

3.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子等于0,分母不等于0,二者缺一不可. 有理式 有理式的分类:有理式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为:(其中M≠0) 约分和通分 1.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中的公因式约去叫约分. 2.分式的通分: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通分. 最简分式与最简公分母: 约分后,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我们称这样的分式为最简分式.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称为最简公分母. 【经典例题】 【例1】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各项系数化为整数,分子、分母应乘以(? ) A.10 B.9 C.45 D.90 【例2】下列等式:①=-;②=;③=-; ④=-中,成立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例3】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子、分母最高次项的系数为正数,正确的是(? ) A. B. C. D. 【例4】分式,,,中是最简分式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分式乘除法教学设计

《分式乘除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分式的乘除法”是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分式与分式方程的第二节,它和分式的加减法都是为分式方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因为学生有分数的乘除法的基础,前两节又学习了因式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的约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了基础,而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代数式运算能力,主动探索知识的学风也初步形成。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用类比的方法引入法则,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学习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同时由学生归纳法则,也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合作学习贯穿于本节课的始终,法则的探索,知识点的探究都依赖于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协作,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插手,学生探究后能明白的,教师也少插言,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目的。 另外,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也意识到,数与式的差别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分式乘方和乘除混合运算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习了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以及因式分解,本节课所学的乘除法是分式基本性质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类比小学学过的分数的乘除法运算法则来学习分式的乘除运算,学生不难接受。但同时我们也应当了解数与式的差别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授课时应适当点拨,特别注意的是分式乘除运算的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猜想,获得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和分式的乘方法则; (2)会进行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的分式乘除运算。 (3)通过法则的总结,发展合情推理能力,积累类比的活动经验。 (4)通过习题的练习,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挑战自己的决心和信心。在合作交流中,增强团队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式乘除法法则和乘方法则的探索与归纳过程和对算理的理解; 难点:正确计算简单的分式乘除运算,具有一定的代数化归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问题1 一个长方体容器的容积为V ,底面的长为a ,宽为b ,当容器内的水占容积的 时,水高多少? 问题2 大拖拉机m 天耕地a 公顷,小拖拉机n 天耕地b 公顷,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多少倍? 通过问题让同学列式,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二、快速计算 回顾分数乘法运算,回顾分数的乘法法则 (生:分子乘分子作为积的分子,分母乘分母作为积的分母)鼓励学生共同回忆小学学的法则内容,课堂上可以讨论交流,多人补充,直至法则的完整呈现。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及时给予表扬,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类比分数思考猜测 n m

高考数学 高次分式不等式解法

课 题:分式不等式 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⒈ 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特殊的高次不等式解法 例1 解不等式0)1)(4(<-+x x . 分析一:利用前节的方法求解; 分析二:由乘法运算的符号法则可知,若原不等式成立,则左边两个因式必须异号,∴原不等 式的解集是下面两个不等式组:???<+>-0401x x 与???>+<-0401x x 的解集的并集,即{x|? ??<+>-040 1x x } ∪?? ?>+<-0 40 1|{x x x }=φ∪{x|-4-0401x x 或? ??>+<-040 1x x ?x ∈φ或-40; 解:①检查各因式中x 的符号均正;②求得相应方程的根为:-2,1,3; ③列表如下: ④由上表可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23}. 小结:此法叫列表法,解题步骤是:

①将不等式化为(x-x1)(x-x2)…(x-xn)>0(<0)形式(各项x的符号化“+”),令(x-x1)(x-x2)… (x-xn)=0,求出各根,不妨称之为分界点,一个分界点把(实数)数轴分成两部分,n个分界点把数轴分成n+1部分……; ②按各根把实数分成的n+1部分,由小到大横向排列,相应各因式纵向排列(由对应较小根的 因式开始依次自上而下排列); ③计算各区间内各因式的符号,下面是乘积的符号; ④看下面积的符号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练习:解不等式:x(x-3)(2-x)(x+1)>0. {x|-13}. {x|-10(<0)形式,并将各因式x的系数化“+”;(为了统一方便) ②求根,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③由右上方穿线,经过数轴上表示各根的点(为什么?); ④若不等式(x的系数化“+”后)是“>0”,则找“线”在x轴上方的区间;若不等式是“<0”, 则找“线”在x轴下方的区间. 注意:奇过偶不过 例3解不等式:(x-2)2(x-3)3(x+1)<0. 解:①检查各因式中x的符号均正; ②求得相应方程的根为:-1,2,3(注意:2是二重根,3是三重根); ③在数轴上表示各根并穿线,每个根穿一次(自右上方开始奇过偶不过),如下图: ④∴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1

分式的基本性质及约分 公开课教案

第2课时 分式的基本性质及约分 1.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和符号法则;(重点) 2.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约分和通分.(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中国古代的数学论著中就有对“约分”的记载,如《九章算术》中就曾记载“约分术”, 并给出了详细的约分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式化简的相关知识,下面先来探索分式的 基本性质.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分式的基本性质 【类型一】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变形 下列式子从左到右的变形一定正确的是( ) A.a +3b +3=a b B.a b =ac bc C.3a 3b =a b D.a b =a 2 b 2 解析:A 中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上同时加上3不符合分式的基本性质,故A 错误;B 中当c =0时不成立,故B 错误;C 中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3,分式的值不变,故C 正确;D 中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分别乘方,不符合分式的基本性质,故D 错误.故选C. 方法总结:考查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 分式的值不变. 【类型二】 不改变分式的值,将分式的分子、分母中各项系数化为整数 不改变分式0.2x +1 2+0.5x 的值,把它的分子、分母的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所得结果正确的为( ) A.2x +12+5x B.x +54+x C.2x +1020+5x D.2x +12+x 解析: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0.2x +12+0.5x 的分子、分母都乘以10得2x +1020+5x .故选C. 方法总结:观察分式的分子和分母,要使分子与分母中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只需根据 分式的基本性质让分子和分母同乘以某一个数即可. 探究点二:约分

分式的乘除法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的乘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1.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和乘方运算法则;会进行分式的乘除、乘方运算. 2.类比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探索分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 3.在分式乘除法运算过程中,体会因式分解在分式乘除法中的作用 4.通过师生共同交流、探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发现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类似,那么分式的运算是否也和分数的运算类似呢?下面我们看投影片

观察上面运算,可知: 两个分数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数相除,把除数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数相乘. 即a b ×c d =ac bd ; a b ÷c d =a b ×d c =ad bc . 这里字母a ,b ,c ,d 都是整数,但a ,c ,d 不为零. [师]如果让字母代表整式,那么就得到类似于分数的分式的乘除法. 二、讲授新课 1.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师生共析]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 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2.例题讲解 出示投影片

练一练:计算 (1)b a · 2a b ; ()22329b a a b b +?-- 出示投影片 )将算式对照分式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运算;(练一练:计算 (1)(a 2 -a )÷1-a a ; (2)y x 12-÷21y x + 三、随堂练习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一 不等式的解法 1 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关键是去掉绝对值) 利用绝对值的定义:(零点分段法) 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x 表示x 到原点的距离 ||(0){|}x a a x x a =>=±的解集为 }|{)0(||a x a x a a x <<-><的解集为 }|{)0(||a x a x x a a x -<>>>或的解集为 公式法:c b ax <+,与)0(>>+c c b ax 型的不等式的解法. 2 整式不等式的解法 根轴法(零点分段法) 1) 化简(将不等式化为不等号右边为0,左边x 的最高次项系数为正); 2) 分解因式; 3) 标根(令每个因式为0,求出相应的根,并将此根标在数轴上。注意:能取 的根打实心点,不能去的打空心); 4) 穿线写解集(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依次穿线。注意:偶次重根不能穿过);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步骤: 1) 化简(将不等式化为不等号右边为0,左边x 的最高次项系数为正); 2) 首先考虑分解因式;不易分解则判断?,当0?≥时解方程(利用求根公式) 3) 画图写解集(能取的根打实心点,不能去的打空心) 3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1)标准化:移项通分化为()0()f x g x >(或()0()f x g x <);()0()f x g x ≥(或()0() f x g x ≤)的形式, 2)转化为整式不等式(组)()()0()()0()()00()0()()f x g x f x f x f x g x g x g x g x ≥?>?>≥??≠?; 4 指数、对数不等式的解法 ①当1a >时 ()()()()f x g x a a f x g x >?> log ()log ()()()0a a f x g x f x g x >?>> ②当01a <<时 ()()()()f x g x a a f x g x >?< log ()log ()0()()a a f x g x f x g x >?<< x = 0x x ≥ 0x x -<

分式及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及分式的基本性质 一. 选择题 1. 在x 1、21、212+x 、πxy 3、y x +3、m a 1 +中分式的个数有( )A 、2 B 、3 C 、4 D 、5 2. 要使分式 1 (1)(2) x x x ++-有意义,则x 应满足( )≠-1 ≠2 ≠±1 ≠-1且x ≠2 3. 下列约分正确的是( ) A 、3 26x x x =; B 、 0=++y x y x ; C 、x xy x y x 12=++; D 、2 14222=y x xy 4. 化简2 293m m m --的结果是( ) A 、3+m m B 、3+-m m C 、3-m m D 、m m -3 5. 下列分式中,最简分式是 ( ) A.a b b a -- B.22x y x y ++ C.242x x -- D.4 422+++a a a 6. 对分式 2y x ,23x y ,14xy 通分时, 最简公分母是( )A . B . C. D. 7. 下列式子(1) y x y x y x -=--12 2;(2)c a b a a c a b --=--;(3)1-=--b a a b ;(4)y x y x y x y x +-=--+- 中正确个数有 ( ) A 、1个 B 、2 个 C 、 3 个 D 、 4 个 8. 分式 1 3-+x a x 中,当a x -=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分式的值为零 B.分式无意义 C. 若31-≠a 时,分式的值为零 D. 若3 1 ≠a 时,分式的值为零 9. 如果分式x 211 -的值为负数,则的x 取值范围是( )A.21≤x B.21x 10. 若分式1 1 22+-a a 有意义,则( )。A、a≠1 B、a≠-1 C、a≠±1 D、a为任何数 11. 对于分式 1 1 -x ,永远成立的是( ) A . 1211+=-x x B. 11112-+=-x x x C. 2)1(111--=-x x x D. 3 111--=-x x 12. 下列各分式正确的是( ) A.22a b a b = B. b a b a b a +=++22 C. a a a a -=-+-11122 D. x x xy y x 21 68432 =--

初中数学_分式乘除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备课标 (一)内容标准: 经历运算与建模等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能进行简单的分式乘除运算。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二)数学思想、方法(十大核心概念): 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本节课通过类比小学的分数乘除法,通过观察猜想、归纳明晰等思维方法获得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培养学生的代数化归意识,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十大核心概念本节重点培养的是运算能力、符号意识、推理能力。 二、备重点、难点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与式的整式与分式部分。本节课共一课时。分式是代数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是代数式恒等变形的重要依据,分式乘除中约分化简是上一章《因式分解》的典型应用,同时又是学习有关比例知识的基础,所以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首先通过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通过观察、猜想、交流,归纳,获得分式乘除法则,然后在理解法则的基础上学会简单分式的乘除运算,所以确定: 重点:掌握分式的乘除法则,会进行简单分式的乘除运算。 难点:分子、分母中含有多项式的分式乘除运算,分式的乘方运算。 三、备学情 (一)学习条件和起点能力分析: 1.学习条件分析 (1)必要条件: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具备了分数的运算能力,会分解因式,会整式乘法运算,会列代数式,会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 (2)支持性条件:本节课充分类比分数运算及运算法则,通过让学生充分观察、类比、猜想获得分式乘除法则,在参与探索法则的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感悟数学学习的一般方法。 2. 起点能力分析 学生在小学学习了分数的运算法则,能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在上节课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进行约分运算,分式乘除法与分数乘除法没有根本性的区别,学生借助已有基础通过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基础测试题回顾.doc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一.学习目标: 1.会解简单的分式不等式。 二.学习过程 (一)基础自测 1.解下列不等式 (1)43107x x -<+ (2)-x 2+7x >6 (3)()()015<+-x x . (二)尝试学习 2.解下列不等式 (1)121 >+-x x (2)2x +11-x <0. (3)41 2+-x x ≥0 (4) x +5(x -1)2≥2

(三)巩固练习题 1.不等式 02 1<+-x x 的解集是 . 2.不等式 01 312>+-x x 的解集是( ) .A }2131|{>-x x .D }31|{->x x (四)归纳总结 1.解分式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是将其转化为与之同解的整式不等式或不等式组. 2.解分式不等式时,一定要等价变形为一边为零的形式,再化归为一元二次不等式(组)求解;若不等式含有等号时,分母不为零.即: (1)f (x )g (x )>0?()()0>?x g x f (f (x )g (x ) <0?()()0

1.不等式 23--x x ≥0的解集是 . 2.不等式 0121≤+-x x 的解集是 3.不等式 042>+-x x 的解集是 4.不等式1x x -≥2的解集为( ) .A [1,0)- .B [1,)-+∞ .C (,1]-∞- .D (,1](0,)-∞-+∞ 5.解下列不等式 (1)2x +11-x <0 (2)x +12x -3≤1 四.作业 解不等式:(1) 0324≤+-x x (2)321≥-+x x

分式乘除法教学设计教案

§3.2分式的乘除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则,运用法则进行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说明其合理性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 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学到方法,受到思维训练. 教学重点 掌握分式的乘除运算 教学难点 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法运算. 教学目标 一、情境导入 通常购买同一品种的西瓜时,西瓜的质量越大,花费的钱越多,因此人们希望西瓜瓤占整个西瓜的比例越大越好。假如我们把西瓜都看成球形,并把西瓜瓤的密度看成是均匀的,西瓜的皮厚都d ,已知球的体积公式为33 4R v π=(其中R 为球的半径,)那么 (1)西瓜瓤与整个西瓜的体积各是多少? (2)西瓜瓤与整个西瓜的体积的比是多少? 2.观察下列运算: ,43524532543297259275,5 3425432??=?=÷??=???=?,.279529759275??=?=÷ 猜一猜??=÷=?c d a b c d b a 与同伴交流。 二、讲授新课 经观察、类比不难发现,ac bd c d a b =?.ad bc d c a b c d a b =?=÷ 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分式乘除法法则 例1计算(1)223286a y y a ? (2)a a a a 21222+?-+ 注意:分式运算的结果通常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例2计算(1)x y xy 22 63÷ (2)41441222--÷+--a a a a a 小结:①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几个因式的积的形式,所以约去分子、分母中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注意系数也要约分 ②当分式的分子、分母为多项式时,先要进行因式分解,才能够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 做一做:通常购买同一品种的西瓜时,西瓜的质量越大,花费的钱越多,因此人们希望西瓜瓤占整个西瓜的比例越大越好。假如我们把西瓜都看成球形,并把西瓜瓤的密度看成是均匀的,西瓜的皮厚都d ,已知球的体积公式为33 4R v π= (其中R 为球的半径,)那么(3)买

分式的基本性质及运算复习讲义

分式的基本性质及运算复习 班级 姓名 一、知识梳理 1、一般地,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代数式A B 叫做 。 2、分式的 时,分式有意义;分式的 时,分式的值为0。 3、用具体的数值代替分式中的字母,按照分式的运算关系计算,所得的结果就是 。 4、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 的整式, 分式的值 。 5、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分别除以它们的 ,叫做分式的约分。 6、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 。 7、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 ,把分子 ; 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 , 再 。 8、分式乘分式,用 的积做积的分子,用 的积做积的分母;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 。 9、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 ,后 ,如果有括号,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 二、基础练习 1、下列各式中,2 4,2),(31,23,2,312---+-x x b a y x m x π,分式有 。 2、当x 时,分式31-+x x 有意义;当x 时,分式3 2-x x 无意义; 当x 时,分式3 92--x x 的值为零。 3、填空:(1)b a a b b a 2)( =+; (2)x x xy x )(22 =+; (3)222)(xy y xy = ; (4)21()a a a c ++= ; (5)()n mn m m =+2 ; (6)()()222x y x y x y +=≠-; 4、若分式12 32 -a a 的值为负数,则a 的取值范围为 。 5、请你写一个关于x 的分式,使此分式当3=x 时,它的值为2。

分式的乘除法(教学设计)

15.2.1分式的乘除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能应用分式乘除法法则和运算的顺序进行混合运算; 理解分式乘方的原理,并能应用分式乘方规律进行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和应用新知中发展学生的归纳、猜想、推理的 能力和表达能力,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发展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时,体会学习 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及乘方的混合运算。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提升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引入新课 1、齐读导学案上导学目标并解析; 2、完成导学案上的知识链接。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计算 学生按照“独学提示,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讲解。 [分析] 此题是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统一成为乘法运算,再把分子、分母中能因式分解的多项式分解因式,最后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计算结果要是最简的。 2、小组合作探究 你能结合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和分式乘法的法则写出结果吗? (1)2)(b a =?b a b a =( ) (2) 3)(b a =?b a ?b a b a =( ) (3)4)(b a =?b a ?b a b a b a ?=( ) [提问]由以上计算的结果你能推出n b a )((n 为正整数)的结果吗? 2235353259.-+-x x x x x ÷?

即 归纳:分式乘方法则: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3、例题讲解 例5.计算(1) (2) ( [分析]第(1)题是分式的乘方运算,它与整式的乘方一样应先判断乘方的结果的符号,再分别把分子、分母乘方.第(2)题是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应对学生强调运算顺序:先做乘方,再做乘除. 4、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并改正. (1)23 )2(a b =252a b (2)2)23(a b -=22 49a b - (3)3)32(x y -=3398x y (4)2)3(b x x -=2229b x x - <2>计算 5、小结、达标检测 谈谈你的收获 6、布置作业 (1)必做题 练习册105页 1—9题 (2)选做题 练习册107页 10—14题 2232???? ??-c b a 2323322.-a b a c a cd d ÷?()( )n n n b a b a =??? ??

专题二、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一)分式不等式: 型如: 0)()(>x x f ?或0) () (??>x x f x x f ?? (3)0)()(0) ()(-+x x 方法一:等价转化为: 方法二:等价转化为: ???>->+02301x x 或? ??<-<+02301x x 0)23)(1(>-+x x 变式一: 02 31 ≥-+x x 等价转化为:? ? ?≠-≥-+0230 )23)(1(x x x 比较不等式0231<-+x x 及02 31≤-+x x 的解集。(不等式的变形,强调等价转化,分母不为零)

练一练:解关于x 的不等式 051)1(>--x x 3532 )2(≤-x 例1、 解关于x 的不等式: 23 2 ≥+-x x 解: 023 2 ≥-+-x x 03) 3(22≥++--x x x 即, 038 ≥+--x x 03 8 ≤++x x (保证因式分解后,保证一次项前的系数都为正) 等价变形为:? ? ?≠+≤++030 )3)(8(x x x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3,8-- 例2、解关于x 不等式 23 28 2<+++x x x 方法一:322 ++x x 恒大于0,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方法二:移项、通分,利用两式同号、异号的充要条件,划归为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不等式。 例3、 解关于x 的不等式:1≥x a 解:移项 01≥-x a 通分 0≥-x x a 即,0≤-x a x 等价转化为,?? ?≠≤-0 )(x a x x 当a>0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0(a 当a<0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0,[a 当a=0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φ

《分式的乘除法》教学设计-01

《分式的乘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类比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则,并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 2 了解约分、最简分式的概念,会对分式的结果约分。 重点、难点: 重点:分式乘除法则及运用分式乘除法则进行计算 难点:分式乘除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分数的乘除法复习 计算:(1)2924231039 ?÷;() 分数乘法、除法运算的法则是什么? 2 类比:把上面的分数改为分式:()(1) ,2f u f u g v g v ?÷(0u ≠)怎样计算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式的乘除法(板书课题)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分式的乘除法则 ()(1),2(0)f u f u f u f v f v u g v g v g v g u g u ???=÷=?=≠?? 你能用语言表达分式的乘除法则吗? 分式乘分式,把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分别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然后约去分子、分母的公因式。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 分式乘除法则的初步应用及分式的约分和最简分式的概念 例1 计算: ()()22232321;2511 x y x x y x x x ?÷--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点评:(1)分式的乘法,可以先把分子、分母分别相乘再约去分子、分母的公因式,这叫约分。分子、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最简分式。

(2)分式的除法运算实际上是转化为分式的乘法运算,这里体现了“转化”的思想。 三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 需要分解因式才能约分的分式乘除法 例2 计算:(1)22221486;(221211 x x x x x x x x x +?÷-+++) 点评:如果分子、分母含有多项式因式,因先分解因式,然后按法则计算。 2 分式结果的化简及化简的意义 例3 化简:2222944(1);(2)692x x x x x x x --+++- 点评:在进行分式运算的时候,一般要对要对结果化简,为什么要对分式的结果化简呢? 请你先完成下面问题: 例4 当x=5时,求22969 x x x -++的值。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要对分式的结果化简了吗?(把分式的结果先化简,可以使求分式的值变得简便) 3 四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计算:()()()()()22232226811;263;(4)24433212x y x y x xy x x x y x x x ?÷?+÷+++- 2化简:()()22 2521;21025xy x x xy y y y y x +-+++- 3下面约分对吗?如果不对,指出错误原因,并改正 () ()22222222)112221=;22+22()33x y x y x x y x y x y x y x x +++===+++++( 4 有这样一道题“计算:2222112005."1x x x x x x x x -+-÷-=-+的值,其中甲同学把x=2009错抄成2900”,但他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五 反思小结,拓展提高 作业:P 34 1,2,3 B 1,2,3

分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10.2 分式的基本性质 七年级(下) 第九章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 式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的方法和最简分式的化 简方法。 (知道分式的基本性质,学会简单的约分,知道最简分式)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习类比的思想方法,培养类比转化的思 维能力;使学生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培养正确 进行分式变形的运算能力。 (知道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之间非常类似) 3、情感目标:通过与分数的类比,导出分式的基本性质,渗透 事物是联系及变化发展的辨证关系。 即类比— —联系— —归纳— —发展。 (让她感受课堂的快乐以及一起学习的愉悦)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 难点是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恒等变形及最简分 式的化简方法。 (区分最简分式,把分式约分变为最简分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情景引入 1.观察 在括号内填写每一步骤的依据 计算: 解:(由她来完成这个题目) [通过填空和观察,使学生明确分数的计算和化简实质是进行分数 =12=36=16+2613+16

B ≠0,M ≠0,N ≠0 的通分和约分,而通分和约分的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2.思考 问题(1):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在其他学生的引导下,让她再次重复一遍) 问题(2):分式是否也有这样的性质? [通过提问的方式先使学生回忆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继而引导 学生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相类比,导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让学生了解 分式的基本性质是今后学习与研究分式变形的依据。] 3.讨论 (1)对照分数的基本性质,改写成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 式的值不变,即: , 其中M 、N 为整式,且 (大家朗读完了以后,由她再次朗读一遍,并且在书上帮她自己划好 重点) (2)两者有何区别和联系? [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从分数到分式是把“数”引伸到“式”. 分数是分式的特殊情形。] 二、学习新课 1.概念辨析 分式中的A ,B ,M ,N 四个字母都表示整式,其中B 必须含有字 母,除A 可等于零外,B ,M ,N 都不能等于零.因为若B=0,分式无意 义;若M=0或N=0,那么不论乘以或除以分式的分母,都将使分式无 意义. (找出重点以后由她再来重复一遍) 2.例题分析 例1:

分式的乘除法 教案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分数的乘除法,掌握了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在学习分式的乘除法法则时可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进行类比学习。在前面学习了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为分式的运算和结果的化简奠定基础。 能力基础:在过去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具备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和类比的学习方法。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和因式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式的乘除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分式加减法和分式方程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我认为,本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能进行简单的分式乘除法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乘除有关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经历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到分式的乘除法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对从特殊到一般数学的思想认识。 情感目标: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 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三、教法分析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标改革的目标,新课标要求把过去单纯的老师讲,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师生互动式教学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 四、学法分析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对分数乘除法运算比较熟悉,加上对本章第一节分式及其性质学习,抓住初中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活跃的思维能力,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这些心理特征,因此,我认为本节课适合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一方面运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由于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以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则,易于学生理解、接受,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加深理解分式的乘除运算。 五、教学过程分析 1、类比联想,探究新知 师生活动:首先让学生计算式子(1)2424 3535 ? ?= ? 5252 7979 ? ?= ? (2)525959 797272 ? ÷=?= ? 242525 353434 ? ÷=?= ? 解后反思:(1)式是什么运算?依据是什么?(2)式又是什么运算?依据是什么?能说出具体内容吗?(如果有困难教师应给于引导) (学生应该能说出依据的是: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法则)教师加以肯定,并指出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引导学生类比分数的乘除法则,猜想出分式的乘除法则.(板书)分式的乘除法则是: 【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