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案例提醒及相关建议

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案例提醒及相关建议

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案例提醒

及相关建议

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属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阻碍细菌DNA复制。

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菌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有良好抗菌作用,对厌氧菌和肠球菌作用较差。

严重病例临床表现

典型病例1

患者,女,40岁,55公斤,因泌尿系统感染就诊,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3g静脉滴注,约10分钟后,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全身皮肤湿冷、心慌、胸闷、测血压90/50 mmHg,心率为55次/分钟,考虑为过敏性休克。

给予肾上腺素0.5 mg肌注、地塞米松10 mg静注等抗休克治疗。约10分钟后患者上述症状缓解,测血压120/75 mmHg、心率85次/分钟,观察治疗两小时后出院。

典型病例2

患者,男,12岁,因腹泻入院,给予静脉滴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2 g。

用药10分钟后患儿即出现发音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停药,并给予肌注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4mg,雾化吸入肾上腺素等措施,20分钟后症状逐渐缓解,40分钟后症状消失。

原因分析:存在临床不合理使用现象,不合理用药增加用药风险。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超适用人群给药:

典型病例3

患者,男,80岁。因慢性阻塞性肺病、Ⅱ型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结肠癌术后入院。

查体:T:36.9℃,BP:140/90 mmHg,P:110次/分,R:27次/分,口唇紫绀,双肺呼吸音粗,可及干湿罗音。入院后予氨溴索、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多索茶碱等治疗。

用药第2天在静脉滴注0.5%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00 ml时,患者出现胸闷,咳嗽、气促加剧,查体: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哮鸣音。即停用该组液体,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静推,约10分钟后缓解。

原因: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不宜与其他药物同瓶混合静脉滴注,或在同一根静脉输液管内进行静脉滴注。

典型病例4

患者,女,46岁,患者因腹泻2次伴轻度头痛就诊,诊断为胃肠炎。给予静脉滴注0.9%氯化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 g+山茛菪碱注射液7 mg治疗。

结束后1小时左右患者全身皮肤瘙痒,并出现风团样皮疹,恶心、呕吐胃内容物2次,胸闷、心悸,继而神志不清、口唇及四肢末端发绀、出汗,血压不升,诊断为过敏性休克,收入院给予抗过敏治疗后好转。

原因分析:禁忌症用药提示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典型病例5

患者,女,55岁,既往有左氧氟沙星过敏史。因混合痔入院,给予静脉滴注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4 g。

约10分钟后,患者自觉发冷,心电监护仪显示:体温37.5度,血压86/54 mmHg,心率64次/分,立即停药,换用复方氯化钠注射

液快速滴入,约10分钟后,发冷消失,血压恢复正常。

原因分析:不符合特殊病理、生理状况下用药原则

喹诺酮类抗菌药偶可引起抽搐、癫痫等严重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在肾功能减退或有中枢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中易发生,药物不宜用于有癫痫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

典型病例6

患者,女,68岁,既往有癫痫病史,长期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近10个月无发作。此次因肺部感染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5 g,静脉滴注,Qd,第5天晚上癫痫发作,持续5-6个小时,送至医院抢救后脱险。

原因分析:适用于敏感细菌所引起的中、重度感染;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

相关建议

1、左氧氟沙星口服后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给药途径,能口服治疗者不建议使用注射给药方式。

2、除与药品本身特性有关外,还与多种因素如患者个体差异、超剂量使用、不合理给药途径、不当配伍用药、输液速度过快等有关。

3、使用时,需注意剂量、特殊人群,避免超适应症用药,严禁禁忌证用药;

4、注意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的过敏反应,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患者禁用,过敏体质患者、高敏状态患者慎用;

5、有癫痫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慎用;

6、严禁与其他药品混合同瓶滴注,注意配伍用药,防止发生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与偏碱性液体、头孢类抗生素、中药注射剂等配伍。

10-一例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析

左氧氟沙星合并万古霉素致血小板进行性下降1例 一.患者情况介绍 患者,男,55岁,102kg。头痛1天,意识不清7小时,2016年1月29日以梗阻性脑积水,鞍区占位收入院。入院诊断为梗阻性脑积水[非交通性脑积水],颅内占位性病变,高血压。2月3日患者行额颞开颅肿瘤切除术后第三天,因电解质紊乱及低氧血症转入ICU科。患者发热,血象偏高,且胸片示右肺感染可能,给予注射用美罗培南1g Q8h ivgtt及注射盐酸万古霉素1g Q12h ivgtt抗感染治疗。2月14日患者仍发热,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增快,结合胸片示右肺感染,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感染药物为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2ml Q12h ivgtt及注射用美罗培南1g Q8h ivgtt抗感染治疗,停用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2月18日,患者血常规结果示WBC 6.73 10E9/L,GR 77.5%,PLT 113 10E9/L,血象基本正常,但神志朦不清,仍有发热,痰培养示阴沟肠杆菌阳性,根据药敏结果将抗感染药物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5g Qd ivgtt及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2ml Q12h ivgtt,停用注射用美罗培南及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2月19日,患者血常规示WBC 4.9410E9/L,GR 92.4%,PLT 76 10E9/L,血小板低于正常。2月20日,患者血常规示PLT 57 10E9/L,较前下降,考虑与左氧氟沙星使用有关;结合患者今日体温正常、无发热,胸片示右肺感染较前好转,故停用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2月22日,患者血常规示PLT 42 10E9/L,出现危机值,给予输注血小板升血小板治疗。……二.分析讨论 左氧氟沙星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2倍,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旋转酶活性,抑制细菌DNA复制而达到抑菌作用,适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中、重度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皮肤软组织及肠道感染,也用于败血症、粒细胞减少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各种感染、烧伤、术后伤口感染、外伤、胆囊炎等其他感染[1]。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但本品对厌氧菌和肠球菌的作用较差。随着该药应用的日益普遍,有关的不良反应报道也不断增多。王玉等人[2]对他院2012至2013年因静滴左氧氟沙星而出现的不良反应共计95例;王玉民也曾就他院曾发生在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的因左氧氟沙星致的68例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3],且不良反应涉及全身多个器官及系统,可见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之高。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副作用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副作用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是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副作用却很多人都不知道,那么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副作用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副作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副作用 本品为盐酸左氧氟沙星,其活性成分为左氧氟沙星,文献报道的左氧氟沙星的相关情况如下: 1.严重的和其他重要的不良反应 下述严重和其他重要的不良反应已在【注意事项】中详细说明:肌腱炎和肌腱断裂、重症肌无力恶化、超敏反应、其他严重和有时致命的反应、肝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效应、难辩梭菌相关性腹泻、周围神经病、QT间期延长、儿科患者中的肌肉骨骼疾病、血糖絮乱、光敏感性/光毒性和耐药细菌产生。 左眼氟沙星快速静脉滴注或者推注可能导致低血压。应根据剂量,静脉滴注不少于60-90分钟。据报告,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包括左眼氟沙星)可能导致结晶尿和管型尿。因此,对于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患者,应当维持适当的水化,以防止形成高度浓缩尿。 2.临床试验经验 由于临床试验在不同的条件下完成,在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一种药物的不良反应率不能直接和其他药物在临床试验中的不良反应率相比较,且未必反映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率。 下面描述的数据,反映了29个III期临床试验的7537名患者对左氧氟沙星的综合暴露。研究人群平均年龄为50岁(约74%的人群<65岁),其中50%为男性,71%为白种人,17%为黑种人。患者因为范围广泛的感染性疾病而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疗(参见适应症)。患者接受的左氧氟沙星剂量为750mg每日一次,250mg每日一次,或500mg每日1或2次,疗程通常为3-14天,平均疗程为10天。 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类型和分布在使用左氧氟沙星750mg每日

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案例提醒及相关建议

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案例提醒 及相关建议 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属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阻碍细菌DNA复制。 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菌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有良好抗菌作用,对厌氧菌和肠球菌作用较差。 严重病例临床表现 典型病例1 患者,女,40岁,55公斤,因泌尿系统感染就诊,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3g静脉滴注,约10分钟后,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全身皮肤湿冷、心慌、胸闷、测血压90/50 mmHg,心率为55次/分钟,考虑为过敏性休克。 给予肾上腺素0.5 mg肌注、地塞米松10 mg静注等抗休克治疗。约10分钟后患者上述症状缓解,测血压120/75 mmHg、心率85次/分钟,观察治疗两小时后出院。 典型病例2 患者,男,12岁,因腹泻入院,给予静脉滴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2 g。 用药10分钟后患儿即出现发音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停药,并给予肌注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4mg,雾化吸入肾上腺素等措施,20分钟后症状逐渐缓解,40分钟后症状消失。 原因分析:存在临床不合理使用现象,不合理用药增加用药风险。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超适用人群给药:

典型病例3 患者,男,80岁。因慢性阻塞性肺病、Ⅱ型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结肠癌术后入院。 查体:T:36.9℃,BP:140/90 mmHg,P:110次/分,R:27次/分,口唇紫绀,双肺呼吸音粗,可及干湿罗音。入院后予氨溴索、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多索茶碱等治疗。 用药第2天在静脉滴注0.5%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00 ml时,患者出现胸闷,咳嗽、气促加剧,查体: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哮鸣音。即停用该组液体,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静推,约10分钟后缓解。 原因: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不宜与其他药物同瓶混合静脉滴注,或在同一根静脉输液管内进行静脉滴注。 典型病例4 患者,女,46岁,患者因腹泻2次伴轻度头痛就诊,诊断为胃肠炎。给予静脉滴注0.9%氯化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 g+山茛菪碱注射液7 mg治疗。 结束后1小时左右患者全身皮肤瘙痒,并出现风团样皮疹,恶心、呕吐胃内容物2次,胸闷、心悸,继而神志不清、口唇及四肢末端发绀、出汗,血压不升,诊断为过敏性休克,收入院给予抗过敏治疗后好转。 原因分析:禁忌症用药提示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典型病例5 患者,女,55岁,既往有左氧氟沙星过敏史。因混合痔入院,给予静脉滴注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4 g。 约10分钟后,患者自觉发冷,心电监护仪显示:体温37.5度,血压86/54 mmHg,心率64次/分,立即停药,换用复方氯化钠注射

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常见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

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常见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目的探讨适当的护理措施减轻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的方法。方 法对临床中滴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不同的浓度和滴速发现的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主要和药物的滴速还有浓度有关。结论做好适当的护理,就可以减少或避免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在治疗中发生的不良反应。 标签:甲磺酸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护理 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是新合成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左氧氟沙星的甲磺酸盐。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阻止细菌DNA的合成和复制达到抗菌的目的。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应用广的特点。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腹痛、腹胀、皮疹、皮肤瘙痒等,偶可引起静脉炎[1-2]。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笔者观察到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这些不良反应发生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0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应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的患者例,其中有肺炎、妇科炎症、盆腔炎、咽炎、急性支气管炎、泌尿生殖感染等[3-4]。患者年龄18~70岁,均无药物过敏史,给予的药物浓度为0.01%~0.02%,液体量为150~250 mL。 1.2方法 所有患者用药浓度均为0.01%~0.02%,滴速为30~40滴/min,静脉注射1次/d,严重感染可2次/d,药量≤600 mg/d。观察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在不同浓度、不同滴速的情况下和餐前、餐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2结果 所有患者在正常浓度(0.01%)、正常滴速(30~40滴/min)下,基本无不良反应。有2例在用药10 min后出现头晕、恶心、未吐,减慢滴速后,逐渐缓解。有1例因自行调快滴速,出现皮疹,减慢滴速后皮疹自行消失[5]。药物浓度为0.02%者注射部位局部疼痛率增加,减慢滴速后,疼痛减轻。空腹注射时胃肠道出现不良反应率增加。由此可见,采取餐后注射,同时控制浓度和滴速可以减少甲磺酸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发生[6]。 3讨论

左氧氟沙星一例严重不良反应病案分析

左氧氟沙星一例严重不良反应病案分析 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常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尽管左氧氟沙星在治 疗感染方面表现出色,但它也可能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下面我们将对一例左氧氟沙星导 致的严重不良反应进行病例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警惕这一可能性。 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52岁,近期因右下腹部疼痛就诊于我院。患者自述疼痛持续数天,伴随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初步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后,怀疑患者患有右侧急性阑尾炎,决 定对患者进行右侧阑尾切除手术。手术前患者病史上无重大药物过敏史,生活习惯尚可, 患者平时身体状况良好,体重正常,一般情况较好。鉴于患者需要术后抗感染治疗,术前 予左氧氟沙星术前预防。 手术过程: 手术采用腹腔镜辅助下行腹腔镜右侧阑尾切除术。手术操作者及助手分别为主治医师 及住院医师,手术整体顺利进行,术中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 术后治疗: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伤口愈合良好,体温正常,术后第一天开始给予左氧氟沙星术后 预防,局部处理后患者于术后第四天顺利出院。 不良反应发生: 患者出院后第六天,突然出现全身皮疹、皮肤瘙痒、肢体关节疼痛、发热等症状。患 者自述自发病症发生后未进行其他任何不良行为及药物接触,患者回想连续用药及昨日术 后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推测可能为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具体不详,急诊反馈。 诊断及处理: 患者急诊返院后,立即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除外其他致病因素后,诊断为左氧氟沙 星过敏性荨麻疹,急性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紧急处理措施为停用左氧氟沙星,给予抗组 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处理,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最终患者在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病情得到控制。 讨论: 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强效的广谱抗菌药物,但也因此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严重不良反 应如过敏性荨麻疹、休克等,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在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时,应

40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40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摘要】左氧氟沙星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其抗菌作用强,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门菌属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随着临床上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公布了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不良反应以全身性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为主,其中过敏反应问题较为典型。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药物不良反应;抗菌药物 本文随机抽取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疗的40例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归纳总结,以指导临床实践。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随即抽取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疗的40例不良反应病例,患者年龄为20~56岁。所有药品均为第一三共制药(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可乐必妥片(左氧氟沙星片),其理论上的作用强度是氧氟沙星的2倍。 1.2 结果40例不良反应病例中,严重不良反应1例,服药30~40 min后出现皮肤瘙痒、胸闷、气促、心慌、冷汗、晕厥。经肾上腺素1 mg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后症状缓解,90 min后症状完全消失。另外39例中,皮疹3例,消化道反应21例(恶心、食欲不振6例,腹痛9例,腹泻6例);肝功能异常6例(GOT 或GPT上升),肾功能异常3例(血BUN上升),中枢神经系统反应6例(诱发癫痫小发病3例,失眠3例)。以上39例临床表现均为可逆性,出现时间为服药3~7 d,平均5 d,停药2~3 d后症状即消失。 2 分析与讨论 根据本院40例不良反应病例,对主要典型反应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2.1 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是左氧氟沙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发生率为5%~15%,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泻、食欲不振、腹痛、腹胀等症状。在临床上使用左氧氟沙星时,一定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及药物过敏史。并在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积极对症处理,尤其老年患者使用时更应谨慎。 2.2 过敏性反应本院严重不良反应病例中,患者服药30~40 min后,患者感到胸闷、心悸、恶心,继而面色苍白、冒冷汗,即测血压83/48 mm Hg,患者随后昏迷。考虑患者为左氧氟沙星过敏,立即停药。经肾上腺素1 mg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及阿司咪唑100 mg口服后,患者神志逐渐清醒,自诉症状(胸闷)减轻,测血压93/67 mm Hg,脉搏83次/min。90 min后症状完全消失,患者自诉无其他不适,血压恢复到130/87 mm Hg,脉搏74次/min。 左氧氟沙星可发生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尚可引起少见的光毒性(发生率<0.1%),偶见迟发性过敏反应、许兰亨诺综合征,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应引起

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与防治策略

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与防治策略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是一种广谱抗菌药,属于氟喹诺酮类,主要用 于治疗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胃肠道等多种细菌感染。虽然左氧氟沙星具有较 强的抗菌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一、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 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胃肠道反应:如腹部不适或疼痛、腹泻、恶心或呕吐等,多为轻度,这些症 状通常是轻度的,但在罕见情况下也可能导致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如炎症性肠病。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轻度如头晕、耳鸣、听力下降、失眠、烦躁等症状。这 些反应通常是短暂的,一般不会引起严重问题。在罕见情况下,使用左氧氟沙星 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反应,如精神异常(精神错乱、幻视、幻觉)、失语, 甚至诱发癫痫发作、抽搐和惊厥等。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立即就医进行处理。 一些因素可能增加神经毒性的发生。这包括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既往有神经 系统疾病的人群、肾功能不全者、同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患者,以 及体内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镁、钙等)。 过敏反应:如皮疹、皮肤瘙痒等,多为轻度,可通过服用抗过敏药物缓解。 少数患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呼吸困难、喉水肿等严重反应,应立 即停药并就医。 光敏反应:如在阳光下出现皮肤红肿、灼热、水泡等,多为轻度,可通过避 免阳光暴露或涂抹防晒霜缓解。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的皮肤损伤或溃疡,应立即 停药并就医。 肌腱损伤:如出现跟腱炎或跟腱断裂等,多发生在老年患者或同时使用类固 醇药物的患者,可在治疗完成数月后发生。如有上述症状发生,应立即停药,并 给予保护性固定和休息治疗。

左氧氟沙星一例严重不良反应病案分析

左氧氟沙星一例严重不良反应病案分析 患者,男性,56岁,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住院。由于尿常规异常,住院第三天进行泌尿系超声检查,发现右肾结石,并伴有右急性肾盂肾炎。在经过严格的感染科抗感染治疗后,右肾结石得到了缓解,但右肾盂肾炎并未完全控制。此时,医生决定使用左氧氟沙星 进行治疗。 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时,患者开始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第一天,患者出现不适感、头晕、恶心等症状,口干舌燥,食欲不振。第二天,患者出现了关节疼痛,周身乏力,出现皮肤 红肿、划痕等过敏病灶。经过医生处理,患者的皮肤病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其他 不良反应并未好转,而是逐渐加剧,出现了心悸、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第三天,患者 突然出现了低血压、呼吸急促和坠热等危急症状,经过急救治疗后仍无法挽回,最终患者 死亡。 通过此次病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患者死亡的根本原因是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严重不良 反应。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泌尿系感染、肺炎、外伤感染等。但是,该药物也具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关节疼痛、皮肤过敏、心律失常等。尤其是在老年患者或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中,不良反应更加明显。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该严格把握左氧氟沙星的应用及剂量,避免过量、过度应用, 同时关注患者的异样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该全面评估 患者的健康状况,特别是肝、肾等脏器功能,严守用药禁忌和注意事项,加强对药物的监 测和评估,尽量避免药物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左氧氟沙星是一种重要的抗菌药物,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是, 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用药方式,并且在用药过 程中加强对患者的监测,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56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56期) 警惕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 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属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细菌拓扑异构酶Ⅱ)的活性,阻碍细菌DNA的复制。本品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菌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厌氧菌和肠球菌的作用较差。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包括左氧氟沙星及其乳酸盐、甲磺酸盐、盐酸盐注射制剂,剂型包括粉针剂、小容量注射液、大容量注射液。 2012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共收到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1431例。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累及系统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全身性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呼吸系统损害,三者合计占总例次的60.24%。 一、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 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居前3位的不良反应表现依次为:过敏性休克(198例次,7.94%)、呼吸困难(197例次,7.90%)和过敏样反应(171例次,6.85%)。 【典型病例】 患者,女,40岁,55公斤,因“泌尿系统感染”就诊,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3克静脉滴注,约10分钟后,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全身皮肤湿冷、心慌、胸闷、测血压90/50 mmHg,心率为55次/分钟,考虑为过敏性休克。给予肾上腺素0.5 mg 肌注、地塞米松10 mg静注等抗休克治疗。约10分钟后患者上述症状缓解,测血压120/75 mmHg、心率85次/分钟,观察治疗两小时后出院。 二、不合理用药问题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分析显示:该产品存在临床不合理使用现象,而不合理用药增加了用药风险。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 1. 超适用人群给药 左氧氟沙星注射剂说明书中明确提示18岁以下患者禁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注意事项中提示“18岁以下未成年患者避免使用本类药物。”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仍有18岁以下患者使用了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的病例报告。 【典型病例】 患者,男,12岁,因“腹泻”入院,给予静脉滴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2g (100ml)。用药10分钟后患儿即出现发音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停药,并给予肌注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4mg,雾化吸入肾上腺素等措施,20分钟后症状逐渐缓解,40分钟后症状消失。 2.存在相互作用的不合理用药 2.1左氧氟沙星注射剂说明书提示左氧氟沙星应避免与茶碱同时使用,如确需同时应用,应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以调整其剂量。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有3例与茶碱类注射剂合用的病例报告,并且未监测血药浓度、调整剂量。 【典型病例】 患者,男,80岁。因“慢性阻塞性肺病、Ⅱ型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结肠癌术后”入院。查体:T:36.9℃,BP:140/90mmHg,P:110次/分,R:27次/分,口唇紫绀,

警惕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

警惕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

警惕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 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属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细菌拓扑异构酶Ⅱ)的活性,阻碍细菌DNA的复制。本品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菌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厌氧菌和肠球菌的作用较差。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包括左氧氟沙星及其乳酸盐、甲磺酸盐、盐酸盐注射制剂,剂型包括粉针剂、小容量注射液、大容量注射液。 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与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相关的严重病例报告在喹诺酮类品种中较为突出。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以全身性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呼吸系统损害、胃肠系统损害为主,其中过敏反应问题较为典型。 一、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 各系统不良反应/事件表现如下: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寒战、高热等,其中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分别占严重病例的27.8%、12.7%;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抽搐、癫痫大发作、意识模糊、精神异常、

典型病例:患者,女,25岁,因肺部感染给予静脉滴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00ml,25滴/分,10分钟后患者自诉胃部不适,四肢麻木感,恶心无呕吐,面色苍白,冷汗。立即停止输液,给予吸氧平卧位,测量血压60/30mmHg,脉搏48次/分,呼吸24次/分。给予非那根25mg肌注,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5%葡萄糖250ml快速滴注等治疗,40分钟后患者好转。 三、不合理用药现象分析 国家中心数据库中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严重病例报告分析显示,该产品存在临床不合理使用现象,且部分不合理用药问题已成为引起严重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1.药物相互作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说明书提示,左氧氟沙星应避免与茶碱同时使用,如确需同时应用,应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以调整其剂量。而国家中心数据库中存在多例与氨茶碱合用的病例报告,但并未监测血药浓度调整剂量。 典型病例:患者,女,42岁,因咳嗽、咳痰10天,伴头痛、咽痛、发热,在内科门诊治疗,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

盐酸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

盐酸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2年2月收治入院的静脉 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患者1000例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进行分析、整理、归纳。结 果出现不良反应者47例,发生率4.7%。其中出现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 部不适、腹胀、腹痛占17例,注射部位发红、发痒或静脉炎占25例,头痛、头晕、失眠占5例。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类型较多也较常见,只要注意合 理应用,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对过敏体质病人要慎用。可避免或消除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静脉应用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左氧氟沙星属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为氧氟沙星的光学活性L-型异构体,其抗菌 活性为氧氟沙星的2倍,具有抗菌谱广,生物利用度高,组织渗透性好,与其他抗菌药 很少交叉耐药的特点,广泛用于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敏感菌株引起的各系统感染[1]。随着盐酸左氧氟沙星在临床中的广泛运用,其不良反应的报道时有发生。笔者对2009年3月-2012年2月收治入院的静脉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患者1000例出现 的不良反应,并进行分析、整理、归纳,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2年2月收治入院的静脉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患者1000例,其中男682例,女318例,年龄30-70岁。出现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胀、腹痛占17例,注射部位发红、发痒或静脉炎占25例,头痛、头晕、失眠占5例。 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 1.2不良反应表现 相关报道称[2,3]各系统不良反应/事件表现如下: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过 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寒战、高热等,其中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分别占严 重病例的27.8%、12.7%;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抽搐、癫痫大发作、意识模糊、精神异常、谵妄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主要表现为皮疹、形性红斑型 药疹等;呼吸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喉水肿、呼吸抑制等;其他损害主 要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占严重病例的4.4%)、肾功能异常、血尿、紫绀、白细胞 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糖异常、呕吐、腹泻等。 2 不良反应分析 2.1 过敏反应情况 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病例报告中,过敏反应问题较为突出,临床主要表现为: 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呼吸困难、多形性红斑型药疹、喉水肿等。 2.2不合理用药 国家中心数据库中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严重病例报告分析显示,该产品存在临 床不合理使用现象,且部分不合理用药问题已成为引起严重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 2.2.1药物相互作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说明书提示,左氧氟沙星应避免与茶 碱同时使用,如确需同时应用,应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以调整其剂量。而国家中 心数据库中存在多例与氨茶碱合用的病例报告,但并未监测血药浓度调整剂量。 2.2.2儿童用药问题:左氧氟沙星注射剂说明书中明确提示18岁以下患者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