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制造工艺学计算题题库

机械制造工艺学计算题题库

1 试分析习图2-4-1所示各零件加工所必须限制的自由度:

a )在球上打盲孔φB ,保证尺寸H ;

b )在套筒零件上加工φB 孔,要求与φD 孔垂直相交,且保证尺寸L ;

c )在轴上铣横槽,保证槽宽B 以及尺寸H 和L ;

d )在支座零件上铣槽,保证槽宽B 和槽深H 及与4分布孔的位置度。

答案:

a )必须限制X 、Y 、Z 3个自由度。

b )必须限制X 、Y 、X 、Z 4个自由度。

c )必须限制Y 、Z

、X 、Z 4个自由度。 d )必须限制X 、Y 、X 、Y 、Z 5个自由度

2 试分析习图2-4-2所示各定位方案中:① 各定位元件限制的自由度;② 判断有无

欠定位或过定位;③ 对不合理的定位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a )车阶梯轴小外圆及台阶端面;

b )车外圆,保证外圆与内孔同轴;

习图2-4-1

d )

H

Z

Y

B

Z

X

Y

X

Z

c )

H

L

Z

B

Y

X

Z

a )

H

H

φB

φB

L

(φD ) b ) Y

X

Z

c )钻、铰连杆小头孔,要求保证与大头孔轴线的距离及平行度,并与毛坯外圆同轴;

d )在圆盘零件上钻、铰孔,要求与外圆同轴。

答案:

a )① 三爪卡盘限制X 、Y 、X 、Y 4个自由度;前后顶尖限制X 、Y 、Z

、X 、Y 5

个自由度。② X 、Y

、X 、Y 4个自由度被重复限制,属过定位。③ 去掉三爪卡盘,

改为拨盘+鸡心卡拨动。

b )① 圆柱面限制X 、Y 、X 、Y 4个自由度;端面限制Z

、X 、Y 3个自由度。② X 、Y

2个自由度被重复限制,属过定位。③ 在端面处加球面垫圈(参见图3-23)

c )① 大平面限制Z 、X 、Y 3个自由度;圆柱销限制X 、Y 2个自由度;V 形块限制

X 、Z 2个自由度。② X 自由度被重复限制,属过定位。③ 将V 形块改为在X

方向

浮动的形式。

d )① 大平面限制Z 、X 、Y 3个自由度;固定V 形块限制X 、Y 2个自由度;活动V 形块限制Y 自由度。② Y 自由度被重复限制,属过定位。③ 将两V 形块之一改为平

板形式。

3.根据六点定位原则,试分析题图2-1所示各定位元件所消除的自由度。

Y

X Z

b ) a ) Y

X Z

习图 2-4-2

c )

Y

X

X

Z

d )

X

Z

Y X

O

O

Y

Z

X

Z

图2-1

答案.削边销圆柱销 支承钉

4 在习图2-4-3所示工件上加工键槽,要求保证尺寸0

14

.054

和对称度0.03。现有3种

定位方案,分别如图b ,c ,d 所示。试分别计算3种方案的定位误差,并选择最佳方

案。

答案:

图b 定位方案:

X Y Z Z X Y b )

a )

d )

c )

540

-0.14

( )

φ32+0.03

00.03 A

( )

φ600

-0.1A

90°

φ32-0.01-0.03习图2-4-3

对于尺寸

014

.054-,将产生定位误差。

02.0)12

90sin

1

(210.012in 1(20

=-=-∆=

∆)αs D DW mm (0.1为工件外圆直径公差) 或

0207.01.0207.0207.0=⨯=⨯=∆d D W T mm ;(T d 为工件外圆直径公差)

对于对称度0.03,0=DW ∆ mm 。

图c 定位方案:对于尺寸014.054-,06.0)03.0(03.0min 1max =--+=-=d D DW ∆mm ;(D max 为工件内孔最大直径,d 1min 为定位心轴最小直径)

对于对称度0.03,06.0)03.0(03.0min 1max =--+=-=d D DW ∆mm 。

图d 定位方案:对于尺寸014.054-,0=∆DW mm ;

对于对称度0.03,05.01.05.05.0=⨯=⨯=d DW T ∆mm

5 习图2-4-6所示零件,外圆及两端面已加工好(外圆直径0

1.050

-=D )。现加工槽

B ,要求保证位置尺寸 L 和 H 。试:

1)定加工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

2)选择定位方法和定位元件,并在图中示意画出; 3)计算所选定位方法的定位误差。 答案:

① 必须限制4个自由度:

Z X Z Y

,,, 。

② 定位方法如习图2-4-6ans 所示。

Z

B

L

(D

Y

H

Z

X

习图2-4-6ans

③ 定位误差:

对于尺寸H :0=DW ∆

对于尺寸L :0=DW ∆

3 习图2-4-7所示齿轮坯,内孔及外圆已加工合格

(025

.0035+=φD mm ,01.080-=φd mm ),现在插床上以调整法加工键槽,要求保证尺寸2.005.38+=H mm 。

试计算图示定位方法的定位误差(忽略外圆与内孔同轴度误差)。 答案:

① 工序基准为孔D 下母线A ,

② A 点在尺寸H 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即为定位误差。 ③定位误差:

0825.0025.05.01.07.05.07.0=⨯+⨯=⨯+⨯=D d DW T T ∆

6图示零件用心轴定位,在端面铣床上加工右

侧平面,保证尺寸450

21.0-,请分析该定位能否满足加工要求? 解:△B=0 △Y=1/2(δD+δd)

=1/2(0.021+0.013)=0.017 △D=△B+△Y=0.017 0.017<1/3*0.21=0.07 故满足加工要求

习图 2-4-7

A

d

H

90°

D

注:

图示工件欲铣键槽16H7,试分析:①工序基准;②所需要限制的自由度(用坐标表示);③选择定位基准(在图上用定位符号标注);④选择相应的定位元件。

解:建坐标如图;

1、工序基准:Φ20轴线。

2、需限制自由度:

z

x z

xˆ,ˆ,

,

3、定位基准:Φ20轴线(或Φ60 外圆柱面)。

4、长圆柱销(或长V型块)

7如图同时钻两孔,其中V形块的夹角为α=90°,采用b)、c)两种钻模,试分别进行定位误差分析。

x

y

z

4

(4)

类别△jb △jw △dw

b) O2 0.1 0.707×0.2=

0.1414

0.2414

相关,异“+”

O1 0.1 0.0414

相关,同“一”

c) O2 0.1 0 0.1

O1 0.1 0.1

8图示工件以外园在套筒中定位铣台阶面,保证图示加工要求,试分析计算定位误差。

解:尺寸30±0.15的定位误差

△B=0.1

△Y=0

△D=△B+△Y=0.1+0=0.1

尺寸100-0.35的定位误差

△B=0.02+0.5*0.013=0.0265

△Y=Xman=0.025-(-0.025)=0.05

△D=△B+△Y=0.0265+0.05=0.0765

9图示铣键槽,保证图示加工要求,其余表面均已加工,试设计定位方案并计算定位误差.

1)定位方案

定位基准为底面限制工件、三个自由度,

基准A用菱形销限制、菱形销的尺寸为Φ200-0。016

基准B支承板限制、

2)定位误差

对基准A的对称度

△B=0

△Y-=Xmax=0.02.-(-0.016)=0.036

△D=△B+△Y=0+0.036=0.036

3) 对基准B的垂直度定位误差

△B=0

△D=△B+△Y=0

10如图钻φ12孔,试分析工序尺寸900-0.1的定位误差。

解:△B=0

△Y=1/2(0.1+0.02)=0。051

△D=△B+△Y=0+0.051=0.051

11图示铰φ9H7孔,其余表面均已加工,试设计定位方案并计算定位误差。1)定位方案

定位基准B为底面限制工件、三个自由度,

Φ8H7孔基准用菱形长销限制、菱形销的尺寸为Φ8g6

后侧面基准用挡销限制、

2)定位误差

尺寸20±0。05的定位误差

△Y=Xmax=0.015-(-0.012)=0.027

△D=△B+△Y=0+0.027=0.027

3) 对基准B的垂直度定位误差

△B=0

△Y=0

△D=△B+△Y=0

12图示零件用心轴定位,在端面铣床上加工右侧平面,保证尺寸450-0.21,请分析该定位能否满足加工要求?

解:△B=0

△Y=1/2(δD+δd)

=1/2(0.021+0.013)=0.017 △D=△B+△Y=0.017

0.017<1/3*0.21=0.07

故满足加工要求

注:

13图示工件以φ30外圆在V形块中定位铣平面,保证图示加工要求,试计算定位误差。

解:△B=(0.1/2+0.06)mm=0.11mm

ΔY =0.707δd=0.707×0.05=0.035mm

ΔD=ΔB+ΔY=0.11+0。035=0.145

14在如图所示的工件中,A1=85-0.01-0.035,A2=700-0.05,A3=35+0.150。由于A3不便于直接测量,试重新给出测量尺寸,并标注该测量尺寸及公差。

解:如图尺寸链,测量尺寸A4

A3尺寸间接保证,是封闭环,尺寸A2和尺寸A4是增环,尺寸A1是减环。

尺寸链环名称上偏差下偏差

增环A270 0 -0.05

增环A450 x y

减环A1-85 +0.035 +0.01

封闭环A335 +0. 15 0

故 25=60+A4-75, A4=40

0.15=0+x+0.035,x=+0.115

0=(-0.05)+y+0.01,y=+0.04

故尺寸A4=50+0.115+0.04。

15如下图所示之工件,成批生产时用端面A定位加工表面B,以保证尺寸10+0.20,试求铣此缺口时的工序尺寸及公差。

解:尺寸L2=10+0.20为间接获得的尺寸,为封闭环,L1、L3为增环, L4为减环。尺寸链计算公式,

尺寸链环名称上偏差下偏差

增环L145 X Y

增环L330 +0.05 0

减环L4-65 +0.05 -0.05

封闭环L210 +0.2 0

10=L1+30-65 L1=45

0.2=X+0.05+0.05 X=+0.1

0= Y+0-0.05 Y=+0.05

铣此缺口时的工序尺寸及公差为45+0.1+0.05

16如下图所示,以工件底面1为定位基准,镗孔2,然后以同样的定位基准,镗孔3,设计尺寸25+0.4+0.05不是直接获得,试分析:⑴加工后,如果A1=60+0.20 , A2=350-,尺寸25+0.4+0.05能否得到保证?⑵如果在加工时确定A1=60+0.20, A2为何值时才能

0.2

保证尺寸的精度?

解:据加工过程可得尺寸链图(如上图所示)。其中尺寸25+0.4+0.05为封闭环,尺寸A1增环,A2减环。

⑴因为封闭环公差T A0=0.4-0.05=0.35

各组成环公差和为:(0.2-0)+(0-(-0.2)=0.4

封闭环公差T A0(0.35)<各组成环公差和(0.4)

所以保证不了尺寸25+0.4+0.05精度。

⑵尺寸间接保证,是封闭环,尺寸A2和尺寸A4是增环,尺寸A1是减环。

尺寸链环名称上偏差下偏差

增环A160 +0.2 0

减环A2-35 x y

封闭环A025 +0. 4 +0.05

A0=A1-A2 A2=60-25=35

+0.2+x=+0.4,x=+0.2

+0.05=0+y y=+0.05

故A2=35-0.05-0.2时,才能保证尺寸25+0.4+0.05的精度。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计算

二、计算题 1. 图所示某齿轮机构,已知A1=300—0。06mm,A2=50-0.06mm,A3=38 +0。16 +0。10 mm, A4=30—O.O5mm,试计算齿轮右端面与档圈左端面的向端在面的轴向间隙A0的变动范围. 根据公式A0=A3—A1-A2—A4=38-30—5-3=0 ES0=ES3-(EI1+EI2+EI4)= (0.16+0.06+0.04+0。05)mm=+0.31mm EI0=EI3-(ES1+ES2+ES4)=(0.10—0-0—0)mm=+0。10mm 故轴向间隙A0的变化范围为0.10~0。31mm。 A3 A2A1 A0 A4 2.如图所示,A、B、C、D、E各面及设计尺寸20±0。1mm,工序尺寸L1、L2都在前工序加工出。本工序中,以E面为测量基准加工D面,得尺寸10±0.1,并要求保证设计尺寸10±0。 4、35±0。2,现在要求计算前工序加工所得到的两个工序尺寸L1、L2的尺寸及偏差,以满足两个设计尺寸的要求. L1的尺寸链如图所示。 35为封闭环,L1为增环,10为减环。可求得:L1=45± 0。1 L2的尺寸链如图所示. 10为封闭环,20、L2为减环,35为增环. 可求得:L2=5±0.1

3.如图所示零件,按图样注出的尺寸A 1和A 3加工时不易测量,现改为按尺寸A 1和A 3加工,为了保证原设计要求,试计算A 2的基本尺寸和偏差。 据题意,按尺寸A1、A2加工,则A3必须为封闭环,A2则为工序尺寸。 A2 A3=10A1=500 -0.060 -0.36 4.如图所示曲轴、连杆和衬套等零件装配图,装配的后要求间隙为N=0.1~0。 2 mm,而图样 设计时A 1=150 0+0。 016 mm,A 2=A 3=75 -0。02 -0.06 mm ,试验算设计图样给定零件的极限尺寸是否合理? 根据公式校核 N=A1-A2—A3=150—75—75=0 ESN=ES1-EI2-EI3=0。016-2×-0。06 mm=+0.136mm EIN=EI1-ES2—ES3=0—2×-0.02 mm=+0。04mm 故 N 范围为 0.040.136mm 在装配精度要求范围 0.10。2mm 以内故合理。 5. 如图轴套零件在车床上已加工好外圆、内孔及各表面,现需在铣床上以端面A 定位,铣出表面C 保证尺寸20-0.2mm ,试计算铣此缺口时的工序尺寸.(10分) 已知:A2=40+0.05 A3=65±0.05 A ∑=20-0。2 求A (1) 尺寸链图(2分) (2) 判断封闭环A ∑=20—0.2(2分) (3)上下偏差与基本尺寸计算(2分) A Σ=A+ A2―A3 A =45 BsA Σ= BsA+BsA2—BxA3 BsA=-0。1 BxA Σ= BxA+BxA2-BsA3 BxA=-0.15 (4)入体尺寸标注:44.9-0。05(2分) (5)校核δ∑= δ+δ2+δ3 = 0.2(2分)

机械制造工艺学重点以及习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重点以及习题 ----考前打印版 1.生产过程是将原材料变为产品的全过程。其包括下列过程 1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的运输和保管。2生产和技术准备工作。3毛坯制造。4零件的机械加工、热处理和其他表面处理等。5部件和产品的装配、调整、检验、试验、油漆和包装等。 2.工艺过程;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半成品的过程。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等,使其成为零件的过程。其组成是由一个或者若干个顺序排列的工序组成的。 ①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②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③工位: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部分装夹工件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 ④工步: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⑤行程:又有工作行程【指刀具以加工进给速度相对工件所完成一次进给运动的工步部分】和空行程{指刀具以非加工进给速度相对工件所完成一次进给运动的工步部分】之分。 3.定位:确定工件在机床上火夹具中占有正确位置的过程。 4.夹紧:工件定位后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过程。 5.装夹:将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定位、夹紧的过程。 6.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 零件的生产纲领要计入要计入备品和废品的数量N=Qn(1+α)(1+β) N、零件的年产量(件|年)Q、产品的年产量(台|年)n、每台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件|台)α备品的百分率β、废品的百分率 7.生产类型:指企业(或车间、工段、班组、工作地)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一般分为大量生产(产品的产量很大,大多数生产地按照一定的生产节拍(即在流水生产中,相继完成两件制品之间的时间间隔)进行某种零件的某道工序的重复加工)、成批生产(一年中分批轮流地制造集中不同的产品,每种产品均有一定的数量,工作地的加工对象周期性地重复)和单件生产(产品品种很多,同一产品的产量很少,各个工作地的加工对象经常改变,而且很少重复生产)三种类型。 8.基准: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9.基准的分类:1.设计基准2.工艺基准包括(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 10.精基准的选择1.基准重合原则(采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2.基准统一原则(在工件的加工过程中尽可能地采用统一的定位基准)3.自为基准原则(当某些表面精加工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时,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4.互为基准原则(为了使加工表面间有较高的位置精度,又为了使其加工余量小而均匀,可采取反复加工、互为基准的原则) 5.保证工件定位准确、夹紧可靠、操作方便的原则 11.粗基准的选择1.为了保证加工面与非加工面之间的位置要求,应选非加工面为粗基准。2.合理分配各加工面的余量。3.粗基准应避免重复使用,在同一尺寸方向上(即同一自由度方向上),通常只允许用一次。4.选作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光洁,要避开锻造飞边和铸造浇冒口、分型面、毛刺等缺陷,以保证定位准确、加紧可靠。当用夹具装夹时,选择的粗基准面还应使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12.加工余量:指加工过程中所切去的金属层厚度。余量有工序余量(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和加工总余量(毛胚余量)(毛胚尺寸与零件图样的设计尺寸之差)之分。 工序余量Z=Z min+T a Z max=Z+T b=Z min+T a+T b Z0=Z1+Z2+…+Z n=∑ Z i Z min最小工序余量T a 上工序尺寸公差T b 本工序尺寸公差Z0 加工总余量Z i各工序余量n 工序数 13.车削时的基本时间T b=l i Z/nfa p 。T b基本时间(min) ,l i工作行程的计算长度包括加工表面的长度、刀具切入和切出长度(mm),Z 工序余量(mm),n工件的旋转速度(r/min),f刀具的进给量(mm/r),ap切削深度(mm)14.尺寸链:在机器装配或零件加工过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封闭的尺寸组

机械制造工艺学计算题题库

1 试分析习图2-4-1所示各零件加工所必须限制的自由度: a )在球上打盲孔φB ,保证尺寸H ; b )在套筒零件上加工φB 孔,要求与φD 孔垂直相交,且保证尺寸L ; c )在轴上铣横槽,保证槽宽B 以及尺寸H 和L ; d )在支座零件上铣槽,保证槽宽B 和槽深H 及与4分布孔的位置度。 答案: a )必须限制X 、Y 、Z 3个自由度。 b )必须限制X 、Y 、X 、Z 4个自由度。 c )必须限制Y 、Z 、X 、Z 4个自由度。 d )必须限制X 、Y 、X 、Y 、Z 5个自由度 2 试分析习图2-4-2所示各定位方案中:① 各定位元件限制的自由度;② 判断有无 欠定位或过定位;③ 对不合理的定位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a )车阶梯轴小外圆及台阶端面; b )车外圆,保证外圆与内孔同轴; 习图2-4-1 d ) c ) a ) Y X Z

c )钻、铰连杆小头孔,要求保证与大头孔轴线的距离及平行度,并与毛坯外圆同轴; d )在圆盘零件上钻、铰孔,要求与外圆同轴。 答案: a )① 三爪卡盘限制X 、Y 、X 、Y 4个自由度;前后顶尖限制X 、Y 、Z 、X 、Y 5个自由度。② X 、Y 、X 、Y 4个自由度被重复限制,属过定位。③ 去掉三爪卡盘, 改为拨盘+鸡心卡拨动。 b )① 圆柱面限制X 、Y 、X 、Y 4个自由度;端面限制Z 、X 、Y 3个自由度。② X 、Y 2个自由度被重复限制,属过定位。③ 在端面处加球面垫圈(参见图3-23) c )① 大平面限制Z 、X 、Y 3个自由度;圆柱销限制X 、Y 2个自由度;V 形块限 制X 、Z 2个自由度。② X 自由度被重复限制,属过定位。③ 将V 形块改为在X 方 向浮动的形式。 d )① 大平面限制Z 、X 、Y 3个自由度;固定V 形块限制X 、Y 2个自由度;活动 V 形块限制Y 自由度。② Y 自由度被重复限制,属过定位。③ 将两V 形块之一改为平 板形式。 3.根据六点定位原则,试分析题图2-1所示各定位元件所消除的自由度。 X b ) a ) 习图 2-4-2 c ) d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含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30分 1、表面质量对零件的耐磨性、疲劳强度、耐腐蚀性、配合性质的影响很大。 2、在安排切削加工工序时,需要遵循的原则是基准先行、先粗后精,先主后次, 先面后孔。 4、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有计算法、查表法和经验估计法。 5、工艺基准包括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四种。 6、若零件上几个待加工表面用几把刀具同时进行加工,则将这种工步称为复合工步。 7、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有_刀尖轨迹法、仿形法、展成法和成形法。 8、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在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9、根据基准的作用不同,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 10、在起始工序中,只能选择未加工的毛坯表面作为定位基准,这种基准称为粗 基准。 11、一般机械加工的顺序是:先加工粗基准、粗加工主要面、精加工主要面、光整加工。 13、基准重合原则是尽可能选择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以避免基准不重合误差。 14、工序尺寸公差一般取入体方向标注,毛坯尺寸公差一般取双向标注。

15、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_性质_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16、零件的加工质量是由表面的几何特性和表面物理力学性能两方面决定的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的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共20 分 1. 精基准是用下列哪一种表面作为定位基准的?(A A 已加工表面 B 未加工表面 C 精度最高的表面 D 粗糙度值最低的表面 2. 在车床两顶尖上装夹车削光轴,加工后经检验发现中间直径偏小,两端直径偏大,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 两顶尖处刚度不足 B 刀具刚度不足 C 工件刚度不足 D 刀尖高度位置不准确 3. 选取最小加工余量依据之一是(A A 上道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 B 本道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 C 上道工序的加工尺寸 D 本道工序的加工尺寸 4. 批量是指(A A 每批投入制造的零件数 B 每年投入制造的零件数 C 一个工人一年加工的零件数 D 在一个产品中的零件数 5. 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组成的基本单元是(B A 工步 B 工序 C 安装 D 走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与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试题 试卷一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共10分) 1.劳动生产率是指用于制造单件合格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 ) 2.在尺寸链中必须有增环。 ( ) 3.成批生产轴类零件时。机械加工第一道工序一般安排为铣两端面、钻中心孔。 ( ) 4.箱体零件多采用锻造毛坯。 ( ) 5.采用试切法加工一批工件,其尺寸分布一般不符合正态分布。 ( ) 6.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越低,疲劳强度越高。 ( ) 7.在机械加工中,一个工件在同一时刻只能占据一个工位。 ( ) 8.误差复映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 ) 9.用六个支承点就可使工件实现完全定位。 ( ) 10.成组技术的主要依据是相似性原理。 (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基准是( )。 A .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关系的点、线、面 B .在工件上特意设计的测量点 C .工件上与机床接触的点 D .工件的运动中心 2.ES i 表示增环的上偏差,EI i 表示增环的下偏差,ES j 表示减环的上偏差,EI j 表示减环的下偏差,M 为增环的数目,N 为减环的数目,那么,封闭环的上偏差为( )。 A .∑∑==+N j j M i i ES ES 11 B .∑∑==-N j j M i i ES ES 11 C .∑∑==+N j j M i i EI ES 11 D .∑∑==-N j j M i i EI ES 11 3.精加工淬硬丝杠时,常采用( )。 A .精密螺纹车床车削螺纹 B .螺纹磨床磨削螺纹 C .旋风铣螺纹 D .普通车床车螺纹 4.磨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传给了( )。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课

1. 如图6.1所示套筒。该零件的前几道工序为加工内、外圆柱面以及端面1、2、3,本道工序加工径向小孔。由于工艺原因,加工径向小孔时以3面作为定位基准。问加工径向小孔的工序尺寸及偏差为多少时,才能保证设计尺寸04 .030±?(要求画出尺寸链图(3 分)、判断封闭环和增减环(3分)并计算(4分)。) 2.如图2示要求保证尺寸60.1±mm 。由于该尺寸不便测量, 只能通过测量尺寸L 和其他尺寸来保证。试求尺寸L 及其上、下偏差。(要求画出尺寸链图(4分)、确定尺寸环性质(3分)、计算结果(3分)) 图2 3.加工如图6.1示套筒零件,其轴向设计尺寸及相关工序简图如图示,确定工序1的工序尺寸L 及其极限偏差。(要求画出尺寸链图(3分)、判断封闭环和增减环(3分)并计算(4分))。

设计尺寸 工序1 工序2 图6.1 4. (10分) 如图所示为刨平面H =500120 -.的正态分布曲线,求 (1)工序精度为多少? (2)工序精度能否满足加工要求? (3)△常为多少? (4)有何种废品? (5)从何性质误差着手采取何种对策防止废品? 5、在无心磨床上加工一批外径为Φ004 .065 .9-mm 的圆柱销,加工完毕后,测量100个销的 直径,经统计,这100个销的直径尺寸符合正态分布(如图3所示,图中横坐标只标度了小数部分),经计算知这100个销的平均尺寸为:632.9=x mm ,其均方根差为: 007.0=σ,试根据上述条件求解: 1.在图上补画公差带中心,并指出系统的常值系统性误差是什么?(6分) 2.在图上补画出尺寸分散范围,并分析该系统的工艺能力。(6分)

(完整版)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 一、填空题: 1.对那些精度要求很高的零件,其加工阶段可以划分为: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 , 。 2.根据工序的定义,只要 、 、工作对象(工件)之一发生变化或对工件加工不是连续完成,则应成为另一个工序。 3.采用转位夹具或转位工作台,可以实现在加工的同时装卸工件,使 时间与 时间重叠,从而提高生产率。 4.尺寸链的特征是关联性和 。 5.拉孔,推孔,珩磨孔, 等都是自为基准加工的典型例子。 6.根据工厂生产专业化程度的不同,生产类型划分为 、 和单件生产三类。 7.某轴尺寸为043.0018.050+-φmm ,该尺寸按“入体原则”标注为 mm 。 8.工艺基准分为 、 、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9.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工序组成,每个工序又依次分为安装、 、 和走刀。 10. 传统的流水线、自动线生产多采用 的组织形式,可以实现高生产率生产。 11. 选择粗基准时一般应遵循 、 、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和便于工件装夹原则。 12. 如图1所示一批工件,钻4—φ15孔时,若先钻1个孔,然后使工件回转90 度钻下一个孔,如此循 环操作,直至把4个孔钻完。则该工序中有 个工步, 个工位。 图1 工件 13. 全年工艺成本中,与年产量同步增长的费用称为 ,如材料费、通用机床折旧费等。 14. 精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 15. 为了改善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 、 、调质等,应安排在切削加工之前。 16.自位支承在定位过程中限制 个自由度。 17.工件装夹中由于 基准和 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加工误差,称为基准不重合误差。 18.在简单夹紧机构中, 夹紧机构实现工件定位作用的同时,并将工件夹紧; 夹紧机构动作迅速,操作简便。 19.锥度心轴限制 个自由度,小锥度心轴限制 个自由度。 20.回转式钻模的结构特点是夹具具有 ;盖板式钻模的结构特点是没有 。 21.常用夹紧机构中的 是手动夹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夹紧机构。 22.工件以外圆表面定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 定位,一种是 定位。 23.夹紧力的作用方向应有利于工件的准确定位,一般要求主要夹紧力应垂直指向 。 24.铣床夹具的对刀装置主要由 和 组成。 25.零件的加工精度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尺寸精度、 和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2)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1、1什么叫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艺规程? 生产过程就是指从原材料变为成品得劳动过程得总与。 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得形状、尺寸、性能及相对位置关系得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将最合理得或较合理得工艺过程,用文字按规定得表格形式写成得工艺文件,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简称工艺规程。 1、2、某机床厂年产CA6140卧式车床2000 台,已知机床主轴得备品率为15%,机械加工废品率为5%。试计算主轴得年生产纲领,并说明属于何种生产类型,工艺过程有何特点?若一年工作日为280天,试计算每月(按22 天计算)得生产批量。 解:生产纲领公式 N=Qn(1+α)(1+β)=(1+15%)(1+5%)=2415台/年 查表属于成批生产,生产批量计算:

定位?各举例说明. 六点定位原理:在夹具中采用合理布置得6个定位支承点与工件得定位基准相接触,来限制工件得6个自由度,就称为六点定位原理. 完全定位:工件得6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而在夹具中占有完全确定得唯一位置,称为完全定位.

不完全定位:没有全部限制工件得6个自由度,但也能满足加工要求得定位,称为不完全定位.欠定位:根据加工要求,工件必须限制得自由度没有达到全部限制得定位,称为欠定位. 过定位: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若几个定位支承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称为过定位。 (d)一面两销定位,X,两个圆柱销重复限制,导致工件孔无法同时与两 销配合,属过定位情况。 7、“工件在定位后夹紧前,在止推定位支承点得反方向上仍有移动得可能性,因此其位置不定”,这种说法就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不正确,保证正确得定位时,一定要理解为工件得定位表面一定要与定位元件得定位表面相接触,只要相接触就会限制相应得自由度,使工件得位置得到确定,至于工件在支承点上未经夹紧得缘故。 8、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图中各工件需要限制哪些得自由度,指出工序基准,选择定位基准并用定位符号在图中表示出来.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与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及答案 一填充题 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机械加工中的三大问题即(a),(b),(c)。 答案:加工质量、生产率、经济性。 2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包括(a),(b),(c),(d)等四个方面。 答案:机床、夹具、工件、刀具。 3 工艺过程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是:(a),(b),(c),(d)。 答案:提高加工质量、合理利用机床、安排热处理工序、及早发现毛坯缺陷。 4 在机械制造中,通常将生产方式划分为(a),(b),(c)三种类型。 答案:单件小批、中批、大批大量生产。 5 确定毛坯加工余量的方法有三种即(a),(b),(c)。大批量生产用(d)。 答案:计算法、查表法、经验估计法、计算法。 6 根据作用的不同,基准通常可分为(a)和(b)两大类,定位基准属于(c)。 答案: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工艺基准。 7 为了保证加工质量,安排机加工顺序的原则是(a),(b),(c),(d)。 答案:先面后孔、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基面后其它。 8 选择定位粗基准要考虑(1)使各加工面都有一定的和比较均匀的(a);(2)保证加工面与非加工面的(b)。 答案:加工余量、相互位置精度。 9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a),(b),(c)。 答案: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表面相互位置精度 10 零件表层的机械物理性质包括(a ),(b),(c)。 答案:表面冷硬、表层残余应力、表层金相组织 11 刀具磨损属于(a )误差,可以通过计算后输入(b )来补偿。

答案:变值系统误差、等值异号的误差 12 零件的表面质量包括(a),(b),(c)、(d)。 答案:表面粗糙度及波度、表面冷硬、表层残余应力、表层金相组织 13 工艺系统的振动分为两大类即(a)与(b),其中振幅随切削用量而变的是(c)。 答案:强迫振动、自激振动、自激振动 14 切削加工后,引起表面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有(a),(b),(c)。 答案:塑性变形、温度变化、金相组织变化 15 精密机床加工精度零件为了减少热变形,加工前应具备两条:(a),(b )。 答案:热平衡、恒温室 15 弯曲的轴进行冷校直后,原来凸出处会产生(a )应力,原来凹下处产生(b)应力。 答案:拉、压 16 磨削长薄片状工件时若在长度方向两端顶住,在热影响下工件发生(a)的变形,冷后具有(b)的形状误差。 答案:上凸、下凹 17 解释自激振动的原理主要有两条(a),(b)。 答案:再生振动、振型耦合 18 在普通车床上用两顶尖装夹长轴外圆,若机床刚度较低,则工件产生(a)的形状误差;若工件刚度较低,则工件产生(b)的误差。 答案:中凹、腰鼓形 19 普通车床上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导轨误差是(a)及(b)。 答案:水平面内的平行度、导轨的平直度 20 切削加工中,若同时用几把刀具加工零件的几个表面则称这种工步为(a),若一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表面则称这种刀具为(b)。 答案:复合工步、复合刀具 21 十大原始误差中(a),(b),(c),(d)属于动误差。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doc 33页)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试题库 机电工程教研室

目录 一填充题 (3) 二选择题 (7) 三问答题 (9) 四分析题 (16) 五计算题 (25) 六计算实例 (40)

2.用调整法钻2-φD 孔、磨台阶面,试根据加工要求,按给定的坐标,用符号分别标出该两工序应该限制的自由度,并指出属于何种定位? 七、应用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在无心磨床上磨削一批小轴,直径要求为mm 002.016-ϕ,加工后测量发现小轴直径尺寸符合正态分布,其平均值mm X 991.15=,均方根偏差为 mm 005.0=σ,试: ⑴ 画出尺寸分布图; ⑵ 标出可修复及不可修复的废品率; ⑶ 分析产生废品的主要原因。 2.下列三图中:A )表示了零件的部分轴向尺寸,B )、C )为有关工序示意 图,在B )工序中加工尺寸mm 01.050-和mm 1 .00 10+在C )工序中,加工尺寸h H ∆+0,试计算H 和Δh 值。

一填空题 二选择题 1 整体式箱体时应采用的粗基准是:() a.顶面; b.主轴承孔; c.底面; d.侧面。 2 中批量生产中用以确定机加工余量的方法是:() a.查表法; b.计算法; c.经验估算法 3 车床主轴产生轴向窜动,其原因可能是:() a.主轴承端面跳动量大; b.主轴轴肩端面跳动量大; c.两者都有较大的端面跳动量; d.主轴后端紧固螺母松动。 4 用三爪卡盘夹持镗削工件短孔,产生了倒锥,其原因可能是:() a.刀具磨损 b.工件热变形 c.机床导轨误差 d.床头箱因连接螺栓松动,使轴线与导轨不平行。 5 滚齿与插齿相比,滚齿的() a.运动精度高; b.齿形精度高; c.基节精度高; d.生产率高; e.齿面粗糙度值低。 6 使用三点式自位支承所限制的自由度数目是:() a.三个自由度; b. 二个自由度; c. 一个自由度; d.0个自由度 7 机床主轴承内环滚道有形状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是:() a.外圆磨床; b.平面磨床; c.卧式镗床; d.车床 8 车床上加工大刚度轴外圆产生中凹的原因可能是:() a.机床刚度差; b.刀具热变形; c.工件热变形; d.刀具磨损; e.工件刚度差 9 当装配尺寸链组成环多,装配精度高于IT6大批量生产时,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宜选用:() a.完全互换法; b.大数互换法; c.选配法; d.修配法; e.调节法。 10 铣削箱体剖分面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是:() a.6个; b.5个; c.4个; d.3个 11 材料为20CnMnTi,6 ~7级精度的齿轮渗碳淬火后,齿形精加工的方法是:() a.剃齿; b.滚齿; c.珩齿; d.磨齿

(完整版)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一、是非题(10分) 1.只增加定位的刚度和稳定性的支承为可调支承。(×) 2.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而欠定位则不允许。(√) 3.一面双销定位中,菱形销长轴方向应垂直于双销连心线。(√) 4.装配精度要求不高时,可采用完全互换法。(×) 5.车削细长轴时,工件外圆中间粗两头细,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刚度差。 (√) 6.机床的热变形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7.机床的传动链误差是产生误差复映现象的根本原因。(×) 8.工序集中则使用的设备数量少,生产准备工作量小。(×) 9.工序余量是指加工内、外圆时加工前后的直径差。(×) 10.工艺过程包括生产过程和辅助过程两个部分。(×) 二、填空(30分) 1.机械加工中,加工阶段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光整加工)。 2.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 3.加工精度包括(尺寸)、(形状)、(位置)三方面的内容。 4.定位误差由两部分组成,其基准不重合误差是由(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造成的,它的大小等于(两基准间尺寸)的公差值。 5.圆偏心夹紧机构中,偏心轮的自锁条件是( e D) 20 ~ 14 ( ),其中各符号的意义是(D为圆偏 心盘的直径;e为偏心量)。 6.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角度摆动)。 7.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型法)、(展成法)等几种。 8.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切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小。 9.选择精基准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分别是:(基准重合)、(基准统一)、(互为基准)、(自为基准)。 10.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刀具)对(工件)的正确位置。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 工作地点不变)和工作是否连续完成。 三、解释概念(10分) 1.经济精度 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即完好设备、适当夹具、必需刀具、一定的熟练工人,合理的工时定额下,某种加工方法所达到的公差等级和粗糙度。 2.工艺系统刚度 垂直加工面的切削力FY与刀刃相对加工面在法线方向上的相对变形位移Y之比为工艺系统刚度 K,即K= y F y 3.粗基准 未加工面为定位基面的定位基准。 4.原理误差 由于采用了近似的加工运动或近似的刀具形状而产生的误差。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题库

现代制造工艺学 一.名词解释 1.生产纲领:计划期内,包括备品率和废品率在内的产量称为生产纲领。2.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 3.加工余量:毛坯尺寸与零件设计尺寸之差称为加工总余量. 4.六点定位原理:用来限制工件自由度的固定点称为定位支承点。用适当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法则称为六点定位原理(六点定则). 5.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对机械产品中的零件采用各种加工方法,直接用于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以及力学物理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全部劳动过程。 6.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欠定位、过定位 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被完全限制的定位。 不完全定位:允许少于六点(1-5点)的定位。 欠定位:工件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的定位. 过定位:工件一个自由度被两个或以上支承点重复限制的定位。 7.加工精度、加工误差: 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加工误差: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8.误差复映:当车削具有圆度误差的毛坯时,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变化而使工件产生相应的圆度误差,这种现象叫做误差复映。 9.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轮廓是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轮廓,其波长与波高比值一般小于50. 10.冷作硬化: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间产生滑移,晶粒被拉长,这些都会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增加,统称为冷作硬化(或称为强化). 11.工艺系统刚度:工艺系统抵抗变形的能力。 12.工序能力:工序处于稳定状态时,加工误差正常波动的幅度。 。 13.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14.安装:在一个工序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为一个安装。

机械制造工艺学计算题集

五、(15分)如图所示的套类零件,在加工内孔时,其加工顺序为: (1)镗孔至Φ39.4001 +.; (2)插键槽保证尺寸A ±ΔA ; (3)热处理; (4)磨孔至Φ400 0027+.。 试求插键槽的工序尺寸A ±Δ A 。 解:如图所示尺寸链。 43.6为封闭环,A 、40/2为增环,39.4/2为减环。 43.7=A max +20.0135-19.7 A max =43.3865 43.6=A min +20-19.75 A min =43.35 四、(10分)如图所示零件加工时,图纸要求保证尺寸6±0.1,因这一尺寸不便直接测量,只好通过度量尺寸L 来间接保证,试求工序尺寸L? 解:如图所示尺寸链图。 6±0.1为封闭环。 6.1=L max +25.05-35.95 L max =17(mm) 5.9=L min +24.95-36 L min =16.95(mm)

四、(10分)如图所示零件,A 、B 、C 面已加工好,现以C 面定位加工D 面,尺寸要求如图,试问以C 面作为定位基准时,D 到C 的工序尺寸是多少? 解: )05.050(05.302.10max --+=CD A 则 10.3005.3095.492.10max =-+=CD A 05.503010min -+=CD A 则05.303005.5010min =-+=CD A 则D 到C 的工序尺寸A CD 为10.005.030++ 六、如图所示。已知工件的相关尺寸025.0050.0170--=L ,0025.0260-=L ,15.00 320+=L ,3L 不便 测量。试重新给出可以测量的尺寸,并标注该测量尺寸及偏差。(10分)

机械制造工艺学计算题

六、计算题实例 例1各平面已加工,欲加工孔O,保证B与D,设W⊥N 试计算该定位误差。 解:尺寸B得设计基准为顶面M,而定位基准为底面 N,基准不重合, △jb=TA △jw=0 ∴△DwB=△jw+△jb=0+TA=TA 尺寸D得设计基准为右面,而定位基ﻩ准为W面, 基准不重合, △jb=TC△jw=0 ∴△DwD=TC 例2一批轴件以平面定位铣键槽,试计算m与n尺寸得定位误差. 解:m尺寸因就是平板定位且基准重合,△jb=0,△jw=0 ∴△Dwm=0但就是键槽会出现对称度误差(Td/2)。 n尺寸就是平板定位但基准不重合,△jb= △jw=0 ∴△Dwn=Td/2,可见这就是外圆母线位置得变化量。 例3一批直径为d±Td/2轴铣键槽,定位方式如图所示,V形 块夹角为α,试计算m与n尺寸得定位误差。 解:工件以V形块定 位,平板从下面夹紧。m尺寸得工序基准就是轴心线,基准重合,△jb=0,只有△jw。 n尺寸得工序基准就是外圆下母线,除△jw外,还存在△jb。 计算题例3附图 例4一批工件以Φ20H7(+0、021~0)孔用Φ20g6(-0、007~-0、020)心轴定位,在立式铣床上铣键槽,其中Φ40h6(0~-0、016)外圆对内孔之径跳0、02, 欲保证1)槽宽尺寸12h9; 2)槽距端面尺寸20h12;3)槽底尺寸34、8h11(0~-0、21); 4)槽两侧面对外圆轴线得对称度0、1;试分析定位误差。 计算题例4附图 解:1)槽宽选相应得铣刀予以保证,无定位误差。 2)槽距尺寸因基准重合,平面定位,△Dw=0。

3)槽底尺寸因基准不重合△jb=Td0/2;又因为就是间隙配合 △jw=T D/2+Td/2 △Dw= Td0/2+T D/2+Td/2 ∴△Dw=(0、016+0、021+0、013)=0、025<0、21×1/3满足要求 4)由于工件安装时可保证间隙只出现在单边,对称度误差主要受外圆对内孔得径跳影响。 ∴△Dw对称=0、02<0、1×1/3 满足要求。 例5 加工Φ20H7孔,O1为圆柱销孔,用d1=Φ 16(—0、006~—0、018)得销与之配合,B=60±0、 15,以两孔连心线为设计基准,试确定削边销尺 寸,分析定位误差。 解:1)确定销心距偏差 取TLd= TLD= ×0、1=0、02 2)计算削边销尺寸 查表b=4 B=D2—2=16-2=14 d2=D2-X2=D2—2b(TLD+T Ld)/D2计算题例5附图 =16—2×4(0、1+0、02)/16=16—0、06 按定位销经济精度查d2得偏差为 (0~-0、011) d2=16-0、06+(0~-0、011)=16 (取TD1=TD2=0、018) 3)△Dw纵=TD1+Td1+X1=0、018+0、012+0、006=0、036< 0、2×1/34) △Dw横= (X2max—X1max)+X1max= (0、089—0、036)+0、036=0、062<0、3×1/3 5) △Dw角=±tg-1[(X1max+X2max)/2L]=±tg-1[(0、036+0、089)/2×100] =±tg-1(0、000625)=±0、0358ْ。 例6工艺过程:加工底面→以底面为基准,加工A1→A2→A3,A0为间接形成,故为封闭环. 已知:A1=280,A2=80 A0=100±0、15 求:镗孔工序尺寸A3=? 计算题例6附图例6尺寸链 解:1 定增减环:从任一环起顺序标箭头,与A0同向(A1)为减,反向(A2,A3)为增. 2 利用竖式计算如下: ∴A3=300 例7 已知:A1=A3=15,A2=750+0、4~0,孔中尺寸=720+0、6~0 求:A1,A2得上下偏差、 解:1 列尺寸链,定封闭环与增减环∵720就是间接得到得,∴应为封闭环。 计算题例7附图 注意:若T0=0、4出现T0〈T1+T2+T3得情况, 则须压缩其它各环得公差。重新分配公差. 例8已知A0=0+0、7~0。2A1=122, A2=2 8,A3=A5=5 ,A4=140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与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试题 试卷一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共10分) 1.劳动生产率是指用于制造单件合格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2.在尺寸链中必须有增环. ()3.成批生产轴类零件时。机械加工第一道工序一般安排为铣两端面、钻中心孔。 ( ) 4.箱体零件多采用锻造毛坯。()5.采用试切法加工一批工件,其尺寸分布一般不符合正态分布. () 6.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越低,疲劳强度越高。( )7.在机械加工中,一个工件在同一时刻只能占据一个工位。()8.误差复映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9.用六个支承点就可使工件实现完全定位。( )10.成组技术的主要依据是相似性原理。()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基准是()。 A.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关系的点、线、面 B.在工件上特意设计的测量点 C.工件上与机床接触的点 D.工件的运动中心 2.ES i表示增环的上偏差,EI i表示增环的下偏差,ES j表示减环的上偏差,EI j表示减环的下偏差,M为增环的数目,N为减环的数目,那么,封闭环的上偏差为()。 A.B. C.D. 3.精加工淬硬丝杠时,常采用( )。 A.精密螺纹车床车削螺纹B.螺纹磨床磨削螺纹 C.旋风铣螺纹D.普通车床车螺纹 4.磨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传给了()。 A.机床B.工件C.砂轮D.切屑 5.下列孔加工方法中,属于定尺寸刀具法的是(). A.钻孔B.车孔C.镗孔D.磨孔 6.磨削表层裂纹是由于表面层的结果。()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及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及答案 1.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包括轨迹法、成形法和展成法。 2.当主轴回转产生纯径向跳动和漂移时,所镗出的孔是椭 圆形。 3.加工质量包括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 4.表面残余拉(拉或压)应力会加剧疲劳裂纹的扩展。 5.在车削加工时,进给量增加会使表面粗糙度变大。 6.切削液的作用有冷却、润滑、清洗和防锈等。 7.在受迫振动中,当外激励频率近似等于系统频率时,会 发生共振现象。 8.刀具静止参考系的建立是以切削运动为依据,其假定的 工作条件包括假定运动条件和假定安装条件。 9.磨削加工的实质是磨粒对工件进行刻划、滑擦(摩擦抛光)和切削三种作用的综合过程。 10.产品装配工艺中对“三化”程度要求是指结构的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 11.尺寸链的特征是关联性和封闭性。 12.零件光整加工的通常方法有珩磨、研磨、超精加工和 抛光等方法。

1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实际上就是指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 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14.工艺过程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形状、 尺寸、相对位置及性质的过程。 15.零件的几何精度、表面质量、物理机械性能是评定机 器零件质量的主要指标。 16.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标准 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17.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主要包括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 制造和磨损所产生的机床几何误差和传动误差、调整误差、工件的安装误差、刀具、夹具和量具的制造误差与磨损引起。 18.轴类零件加工中常用两端中心孔作为统一的定位基准。 19.零件的加工误差越小,加工精度就越高。 20.粗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高的生产率。 21.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包括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制造 和磨损所产生的机床几何误差和传动误差、调整误差、刀具、夹具和量具的制造误差、工件的安装误差。 22.精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各主要表面达到图纸规定 的质量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