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教案 太阳、地球和月亮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教案 太阳、地球和月亮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

1.仰望天空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教学重难点】

1.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

【教学准备】

观察圆筒、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教师导入:我们白天能看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亮。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究。

1.分享我们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

(1)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2)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太阳和月球的图片与相关资料。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到太阳和月球的感性特征:①太阳、月球都很大,是球体。②太阳和月球都离地球很远。③太阳的温度很高。④用涂黑的玻璃片观察太阳表面有黑斑。⑤月球会发“光”。⑥月球表面有明暗区域。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教师提问:同学归纳了月球和太阳的特征,那么你们再来比较一下月球和太阳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维恩图的形式记下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

3.比较太阳和月球的大小。

(1)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本P44展开模拟实验。

(2)实验中,教师明确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一样大?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大小相差很大?

(3)学生开展模拟实验,记录现象并汇报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在维恩图中添加我们的比较。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总结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

(1)教师指名学生:通过我们的初步比较,你知道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总结。

2.补充分享关于太阳和月球的更多知识。

(1)教师提问: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适当补充分享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教师:放学回家后查阅图书或上网搜索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

【板书设计】

仰望天空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的内容属于宏观世界内的知识,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比较抽象,他们缺乏一定的相关的知识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1.在上新课之前,可以通过布置课前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和这部分知识有所接触,教师也可以通过作业结果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认知程度,为新课学习

做一个好的铺垫。

2.在新课的进行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交流作业的结果,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到新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仅作为一个引导者。

3.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地呈现出与太阳和月球有关的图片、动画和影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印象。

4.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如用天文望远镜或普通的望远镜观察月球表面。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把课上得生动和精彩。同时由于是非地理专业的教师,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只是停于表面,对于学生在课上和课后提出的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把握和解答,进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外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缺乏新的方式方法,它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挖掘和积累。引导性的问题的设置上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待于进一步的摸索。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教学目标】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画出一天中影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5.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教学重难点】

1.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2.画出一天中影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3.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铅笔、铅笔底座、平板、观察纸、指南针、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影子吗?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根据经验汇报,教师板书。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制作简易日晷。

(1)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本P45制作简易日晷,明确制作要求:一是画出几个不同大小的同心圆;二是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线段,并标注方向。

(2)学生自主画出简易日晷,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将简易日晷贴在纸板上。

2.观察日影。

(1)教师课件出示观察日影的方法与过程。

(2)学生观察并记录,教师明确方法:根据太阳找方向、对准方向放平纸板(也可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在纸板的中心立上铅笔、在纸板上描绘影子。

3.展示观测结果。

(1)教师课件展示观测纸上的日影描绘图。

(2)学生进行观察并讨论它们的变化规律。

(3)教师引导学生使用随堂学部分的柱状图画出影子的变化情况。

(4)学生展示柱状图,教师巡视指导改进。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

(1)教师提问: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

(2)学生自由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2.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

(1)教师提问:你们能根据影子的变化规律,说说太阳位置是如何变化的吗?(2)学生交流讨论,并回答。

3.教师总结: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由长变短再变长。太阳的位置由东到南再到西。影子的方向变化与太阳相反,由西到北再到东。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了解日晷,并与我们制作的简易日晷比较。

课后活动:在家人的带领下,使用课堂上的方法实地观测日影,总结太阳与日影的变化规律。

【板书设计】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是:早晨到中午由长变短,中午到傍晚由短变长。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真切感受太阳和影子永无

止境的有规律的运动和变化。认识到太阳的运动和影子之间的关系,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我们探究的科学道理,意识到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本课的观察实验因为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是以出示教学课件的形式完成的,学生不能亲身体验实验,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因此我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开展实验探究,获得观测体验。

5.呈现出与太阳和月球有关的图片、动画和影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印象。

6.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如用天文望远镜或普通的望远镜观察月球表面。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把课上得生动和精彩。同时由于是非地理专业的教师,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只是停于表面,对于学生在课上和课后提出的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把握和解答,进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外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缺乏新的方式方法,它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挖掘和积累。引导性的问题的设置上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待于进一步的摸索。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

3.影子的秘密

【教学目标】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并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3.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4.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并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教学准备】

手电筒、木圆柱、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同学们有回家观察日影的变化吗?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阳光下的变化,那么影子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呢?

2.学生根据经验汇报。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产生影子。

(1)教师将学生分组,下发实验器材,指导学生做模拟实验。

(2)教师明确:在实验中思考两个问题:不同材料模拟的是什么?它们对影子

的产生起了什么作用?

(3)学生小组内合作开展模拟实验,记录结果后汇报。

2.让影子发生变化。

(1)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实验,在实验前明确围绕改变光的照射角度和改变木圆柱的摆放两点开展模拟实验。

(2)学生小组内合作开展模拟实验,记录结果后汇报。

3.教师指导学生使用随堂学部分画出实验的做法。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影子的产生和影子变化。

(1)教师: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影子的模拟实验,根据你们的实验结果,说一说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吧。影子可以发生哪些变化呢?

(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2.太阳的位置与影子变化的关系。

(1)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和太阳和日影的变化,结合我们这节课的模拟实验,想一想,太阳的位置和影子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2)学生交流讨论。

(3)教师总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并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1.阅读资料:观察云。

2.课后回家仿照课本P48做手影游戏。

【板书设计】

影子的秘密

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不透明的挡光物体、屏

影子的特点:

①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②光源的位置高,影子小;光源的位置低,影子大。

③影子和光源的方向相反。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模拟实验,再联系前面做过的观测日影实验,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一些看似司空见惯的现象,其实都蕴涵着科学道理,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由此活动进入对光源的认识和学习。我首先说出光源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根据概念寻找平常知道的光源,如电灯光、太阳光、激光等。在这个讨论中,有学生提到了月光是光源,针对这种情况,我特别引导学生讨论它究竟是不是光源,并说明理由。从而对光源这个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理解光源概念后,就可以再加深对影子的研究。由于教室光照较强,学生在做模拟实验时受到了一定的干扰。另外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只能布置学生回家做手影游戏。教师,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只是停于表面,对于学生在课上和课后提出的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把握和解答,进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外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缺乏新的方式方法,它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挖掘和积累。引导性的问题的设置上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待于进一步的摸索。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

4.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道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知道月相变化是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3.掌握月亮变化的规律,能对不同的月相排序。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月相变化是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2.掌握月亮变化的规律,能对不同的月相排序。

【教学准备】

画有月相的纸牌、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教师: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2.教师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作月相。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一个月中月相变化的规律。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一个月中的月相变化。

(2)将学生分组,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在自己的纸牌上画好这些月相。

(3)教师提问:观察图中的月相,哪些是你们曾观察到的?哪些是没有观察到的?

(4)学生根据经验回答。

2.试着给月相排序。

(1)学生根据前面出示的课件,给小组画好的月相纸牌排序。

(2)教师明确:小组合作,分别将月相按顺序排成圆形和一字形。

(3)学生小组内排序后展示排序结果,教师巡视后指导。

3.制作一个月相变化的纸牌。

(1)教师展示课件展示一个月的月相变化,指导学生补充画好小组内的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纸牌。

(2)学生完成后,指导各小组参照课件展示,按顺序叠好纸牌,并翻动。(3)教师指名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教师提问: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3.总结:一个月内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观察月球的运动。

【板书设计】

月相变化的规律

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

【教学反思】

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著的两个天文现象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并能根据平时的观察,通过逻辑推理,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产生持续观察月相兴趣。

本节课我认真读教材,专心设计教学活动、准备课件、并向老前辈们多次请教,多次修改并确定整个教学环节,上了多次试教课后才上公开课,最后才来上这节课。通过这样的磨炼,感觉进步很大。但是,上下来发现还是不满意,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1.教师讲解过多,教师要时刻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这也是整堂课气氛不活跃的主要原因。2.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发现问题或者是提出问题。3.缺少板书,如用PPT,最后课堂总结时,可以采用填空的方式进行罗列,提高课堂的实效性。4.对课件的处理还不到位。5.在知识上,学生对

于画一个月的月相还有一定困难。另外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缺乏新的方式方法,它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挖掘和积累。引导性的问题的设置上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待于进一步的摸索。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

5.月球——地球的卫星

【教学目标】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3.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

4.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2.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

【教学准备】

托盘、细沙、大小不同的球、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

2.教师: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月球——地球的卫星》。(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月球,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1)课件出示月球正面和背面的照片。指名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2)学生观察照片后回答。

(3)教师进一步展示月球资料卡,学生学习记录后,自主完成随堂学部分的习题,教师巡视检查后视完成情况再次补充月球知识。

2.模拟制造环形山。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制作步骤。

(2)教师明确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围绕几个问题展开思考:选择哪些模拟实验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月球上的哪些环境?如何做好这个实验,才能使造出来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环形山的特点比较符合?

(3)学生根据课本P52与课件展示的制作过程,分小组合作制作“环形山”。(4)完成模拟实验后,交流展示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结合环形山资料图,在随堂学习题中画出简图并简要地用几个关键词写出特征。(5)教师评价学生造好的“环形山”,主要从相似性方面评价。(说明:学生模拟实验的环形山应体现出和图片中的环形山类似的特点:分布随机、大小和深浅不一等。)

3.比较月球与太阳的特征。

(1)教师课件出示太阳和月球表面的图片,学生观察后在维恩图中填写月球和太阳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指名学生展示交流自己填写的维恩图,教师适当改正补充。

4.教师:关于月球,你们关心什么问题?把它们写下来,课后查阅资料。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总结月球的特征。

1.教师指名学生根据所学汇报月球特征。

2.教师汇总后修改补充。提问:根据我们现在对月球的了解,月球适合人类居住吗?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板书设计】

月球—地球的卫星

1.环形山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2.成因:撞击说。(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环节上,在了解月球科学知识的同时,我更加着重于对孩子们的探究能力和对信息的分析比较整理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课前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这就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了解了许多知识,但还有很多知识我们没了解到,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多观察月球并且有计划的记录,多查阅课外资料。

在这节课中,我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基本的资料的判断有误,对学生的能力作了过高的评价。这说明自己在备课这个环节上还应该下功夫,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将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反思,总结自己的得失,努力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

7.地球——水的星球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地球仪和地图的活动,了解地表陆地和海洋的特点。

2.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3.总结海洋的特点,并能将地球与太阳和月球做比较。

4.了解海洋对地球的重要性,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

1.经历观察地球仪和地图的活动,了解地表陆地和海洋的特点。

2.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教学准备】

地球仪、地图、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提问:我们已经了解了地球的形状,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学习关于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观察过地球仪的同学们,你们简单说说地球的特点吧。

2.学生自主汇报。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地球仪。

(1)教师分组学生,下发地球仪。指导学生围绕以下几点观察地球仪:一是通过地球仪能观察到什么;二是仔细观察地球的水域有哪些。

(2)学生围绕问题在小组内观察地球仪,交流观察结果并记录。

(3)教师指名学生分享小组观察成果。

(4)教师总结:地球是一颗有着丰富液态水的星球。地球表面主要分为海洋和陆地,海洋分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陆地分为亚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2.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1)教师分发世界地图和透明计算纸,指导学生分两步进行观察:首先将透明纸覆盖在世界地图上,然后数出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所占的格子数。

(2)小组活动结束后汇报结果。

(3)总结:地球上占据面积最多的是海洋。

3.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比较地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与不同,并填写在维恩图中。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面积大小的特点。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面积大小的特点吗,说一说?(2)学生根据观察成果汇报。

(3)总结: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3.61亿平方千米,占全球总面积的71%;陆地面积约1.49亿平方千米,占全球总面积的29%。

2.地球液态水带来的好处。

(1)教师课件出示地球的液态水,学生观察后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有这么丰富的液态水都会带来哪些好处吗?

(2)学生根据经验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

(3)总结:地球上的液态水促进了生命的诞生与延续;液态水调节了地球的气候,改善了地球的生存环境……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太空探索与水的联系。

【板书设计】

地球—水的星球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前面的内容连贯起来,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地球。了解到地球的陆地与海洋以及地球的一些其他特点,认识到液态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观察地球仪与世界地图两个学生自主观察的活动,一些学生因为课前有过观察,所以比较熟悉。在观察世界地图的活动中,学生数方格时间较长,并且最终结果相差较大,这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没能在开展活动前明确方法和要求。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

8.太阳、月球和地球

【教学目标】

1.用图画的形式描述太阳、月球和地球。

2.掌握搜集有关的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方法。

3.掌握制作地球主题海报的方法与过程,在此活动中了解关于地球的新知识。

4.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探索知识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搜集有关的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方法。

2.掌握制作地球主题海报的方法与过程,在此活动中了解关于地球的新知识【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聚焦问题。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地球、月球和太阳的一些知识,同学们想一想,它们都是什么颜色呢?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给太阳和月球图涂上颜色并说明原因。

(1)教师出示太阳和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画出它们并涂上颜色。

(2)学生观察图片,自主画出它们的图画。

(3)教师指名学生展示图画,分享上色的原因。

2.制作地球主题海报。

(1)课件出示完成的地球主题海报,指导学生观察。

(2)教师:你们制作过主题海报吗?想不想制作一幅自己的主题海报呢?(3)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主题海报,明确步骤:收集和选用与地球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确定资料来源、判断资料的科学性、比较材料、选用材料);确定地球海报的主题色彩;制作海报;展示和交流。

(4)指导学生完成随堂学部分。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关于太阳、月球和地球的不同特点。

(1)教师:我们现在已经学习了很多关于太阳、月球和地球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它们不同的特点。

(2)学生根据所学汇报,教师汇总后补充。

2.教师总结。

(1)相同点:都是球体、都有寿命、都会运动、都处在银河系……

(2)不同点:颜色、表面地形、大小、质量、温度、运动方式、有无生命……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教师分组学生课后制作地球主题海报,明确学生记录在此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板书设计】

太阳、月球和地球

主体海报的制作:选择主题颜色→收集和选用资料→制作海报→展示和补充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习的过程中大量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更直观的学习知识,但多媒体的大量使用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的不集中,应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加平衡。在认识天体上应多留空间给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知识探究兴趣。

关于本节课制作地球主题海报的活动,因为时间和教学条件限制,我并没有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完成,而是安排在课后让学生以小组和做的形式制作,是本节课的遗憾。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教案 太阳、地球和月亮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 1.仰望天空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教学重难点】 1.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 【教学准备】 观察圆筒、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教师导入:我们白天能看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亮。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究。 1.分享我们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 (1)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2)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太阳和月球的图片与相关资料。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到太阳和月球的感性特征:①太阳、月球都很大,是球体。②太阳和月球都离地球很远。③太阳的温度很高。④用涂黑的玻璃片观察太阳表面有黑斑。⑤月球会发“光”。⑥月球表面有明暗区域。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教师提问:同学归纳了月球和太阳的特征,那么你们再来比较一下月球和太阳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维恩图的形式记下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

3.比较太阳和月球的大小。 (1)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本P44展开模拟实验。 (2)实验中,教师明确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一样大?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大小相差很大? (3)学生开展模拟实验,记录现象并汇报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在维恩图中添加我们的比较。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总结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 (1)教师指名学生:通过我们的初步比较,你知道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总结。 2.补充分享关于太阳和月球的更多知识。 (1)教师提问: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适当补充分享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教师:放学回家后查阅图书或上网搜索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 【板书设计】 仰望天空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的内容属于宏观世界内的知识,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比较抽象,他们缺乏一定的相关的知识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1.在上新课之前,可以通过布置课前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和这部分知识有所接触,教师也可以通过作业结果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认知程度,为新课学习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三单元3.8太阳、月亮和地球(教案设计)

最新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3.8太阳、月亮和地球

③如果选择绿色,则海报的主题就要展示地球的绿色资源,例如小草、树木、荷叶、蔬菜等 内容。 ④如果选择绿色,则海报的主题就要展示地球的绿色资源,例如小草、树木、荷叶、蔬菜等 内容。 2)提示 各组确定主题颜色后,可以继续收集整理资料,或者补充资料。 (3)第三步:制作海报 1)准备材料:大卡纸、胶水、剪刀、彩笔等 2)制作过程 ①根据搜集的材料,给海报设计不同的区域 ②用画画、贴图片、写字等方式图文并茂地展示不同区域内容 3)温馨提示 ①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要承担一个区域内容的设计,包括材料的收集与选用、文字的书写等。 ②合理利用收集到的文字和图片,用色彩表达我们对地球的认识。 (4)第四步:展示与交流海报 1)每组选派一名同学介绍海报所表达的内容。 2)优秀海报实例 交流 研讨 1、通过制作主题海报并交流,我们了解到地球的什么新知识? 【提示】 地球上有很丰富的资源,比如空气、水、土壤、岩石和形态多样的动植物。 2、相对于太阳、月球,地球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提示】 地球是一颗行星,也是一颗水的星球。地球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地球上有很丰富的资源,比如空气、水、土壤、岩石和形态多样的动植物。 3、我们对地球家园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播放视频:地球新的困扰)

科学拓展同学们,通过制作、展示和交流海报,我们对地球有了足够丰富的了解,更为关键的是,我们掌握了收集、筛选、整理资料和制作海报的方法,这将帮助我们更好地梳理将来学习的知识。 拓展提高:地球上的水有多少 很多人认为地球上的水很多,毕竟约70.8%的地球表面被水覆盖。但要注意的是,表面积不等于体积,地球上水的总质量只占地球总质量的约0.02%。在右面这张图片中,左侧大一点的水珠相当于地球上所有的水,而大水珠右侧很小的水珠相当于地球上所有的淡水。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的主题颜色;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颜色也是五彩缤纷的。在科学探究中,能用比较科学的方式获取、加工、筛选、整理信息;能制作地球主题海报,更充分全面地认识地球。认识到地球相比于其他星球,是十分美妙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板书 设计 3.8 太阳、地球和月亮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太阳、地球和月球》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太阳、地球和月球》 3.1.仰望天空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教学重难点】 1.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 【教学准备】 观察圆筒、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教师导入:我们白天能看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亮。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究。 1.分享我们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 (1)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2)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太阳和月球的图片与相关资料。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到太阳和月球的感性特征:①太阳、月球都很大,是球体。②太阳和月球都离地球很远。③太阳的温度很高。④用涂黑的玻璃片观察太阳表面有黑斑。⑤月球会发“光”。⑥月球表面有明暗区域。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教师提问:同学归纳了月球和太阳的特征,那么你们再来比较一下月球和太阳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维恩图的形式记下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 3.比较太阳和月球的大小。 (1)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本P44展开模拟实验。 (2)实验中,教师明确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一样大?在什么

情况下,太阳和月亮大小相差很大? (3)学生开展模拟实验,记录现象并汇报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在维恩图中添加我们的比较。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总结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 (1)教师指名学生:通过我们的初步比较,你知道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总结。 2.补充分享关于太阳和月球的更多知识。 (1)教师提问: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适当补充分享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教师:放学回家后查阅图书或上网搜索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 【板书设计】 仰望天空 【教学反思】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教学目标】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8.太阳、月球和地球 【教材简析】 本课是单元的最后一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将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梳理,教师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在本课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分组制作一张关于地球的主题海报。每个星球都有自己的主题颜色,例如太阳是红色,月球是灰色,地球也不例外。但是地球的颜色非常丰富,可以是森林的绿色、海洋的蓝色、火山的红色等等。鼓励学生确定和围绕某个主题颜色,然后通过各种方式查找、整理资料,最后合作完成一张主题海报。教材对于地球主题海报的制作步骤给出了详细地介绍。收集和选用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是做好海报的关键。这一环节可以事先布置任务让学生准备材料,在课堂上完成制作任务。也可以将制作任务放在课外进行。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单元已经对太阳、月球和地球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认识了三个星球的基本特征,也了解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但是学生对三个星球还没有进行一个整体的梳理,知识点比较分散。本节课,教师引领学生制作三个星球的主题海报(重点是制作地球主题海报),在完成制作后,将学生的海报进行展示,让学生间相互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地认识地球。本课将充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工合作,展示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整体梳理,知道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的主题颜色,认识到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 [科学思维]通过比较的方法,认识到地球是有着丰富的颜色,并能根据某一种颜色完成一张主题海报。 [探究实践]能用比较科学的方式获取、加工、筛选、整理信息。能基于所学的知识,掌握制作主题海报的方法,并提出与之相关的感兴趣的问题。 [态度责任]通过制作地球主题海报,分享自己的认知,对探索宇宙有持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比较科学的方式获取、加工、筛选、整理信息。 [难点]能制作地球主题海报,更充分、全面地认识地球。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海报资料。 [学生]海报资料、双面胶、彩色笔、卡纸等(每组一份)。 【建议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问题情境:用什么色彩来表示太阳、月球和地球?(预设10分钟) 1.情境铺垫:展示图片,我们已经对太阳,月球和地球有了很多认识,每个天体都有独特的特点,如果让你用一种颜色代表太阳和月球,你认为是什么颜色呢?说明原因。(学生对太阳和月球说出的颜色以及理由都应给予鼓励。 2.提问:和太阳、月亮相比,地球上有很丰富的资源,比如水、土壤、岩石和形态多样的动植物。地球与太阳和月球相比,十分特别,那么如果我们要做一张地球主题海报,你会选择哪些颜色呢? 3.学生表述,教师小结并板书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并思考不同星球的特点,从而选择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星球。同时对太阳、月球和地球三个星球有了一个粗浅的比较后,对地球的的丰富资源有更加明显的认识。 二、制作地球主题海报(预设25分钟) 活动一:收集和选用与地球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1.大家准备了很多关于地球的资料,你们的这些资料都是通过哪些途径获得的呢? 小结:采用电脑搜索、做笔记、图书馆查阅等方法收集与地球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收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1仰望星空教学设计教案

一个球,圆溜溜, 东边升起西边落。 夜里人人看不见, 白天有它亮堂堂。 一个球,圆溜溜, 阴晴圆缺时时变, 时像圆盘时像眉, 夜里有它影相随。 2.揭示课题。 教师引导:没错,就是太阳和月亮,今天我们的科学课就从这两则谜语开始。(出示课题)仰望天空,探索宇宙的奥秘。关于太阳和月球,我们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我们先从这谜语里去找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预设相同点:球体,东升西落;不同点:太阳出现在白天,月亮出现在夜晚等)。 3.引导使用韦恩图,用关键词记录。 教师引导:这韦恩图我们都认识,中间部分是写相同点,两边记录不同点,我们要学会用关键词来记录。(教师边说边把刚才交

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用关键词记录)。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请像老师一样用关键词记录在自己的韦恩图上。 探索:进一步认识太阳和月球 1 .小组内分享我知道的 同学之间的分享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记录好了可以和组员们分享一下。当然我们要乐于分享自己所知道的,也要善于倾听别人分享的知识,及时记录补充韦恩图。(教师巡视,并引导完成快的同学到黑板上板书。) 2 .班级分享我们知道的 请小组代表来分享你们知道的,下面的同学认真倾听,有补充的积极举手。 3 .比较图片了解太阳月球更多的基本特征。 二、探索 刚才同学们通过分享又了解了很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相同和不同之处,现在请看老师带来的视频和图片,你们又发现了什么?预设1:图中太阳和月亮都有光?太阳的光和月球的光有什么不同?(太阳自身发光发热,月球反射太阳光,不发光也不产生热)太阳是一颗恒星,会发光发热,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绕着地球转。(板书恒星卫星) 预设2:这一组照片展示的是太阳和月球的表面,你们发现了什么?(太阳表面能看到黑子,月球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教师在学生分享交流过程中进行韦恩图的补充,也引导同学们及时把新发现更新在韦恩图里。)

三年级科学下册《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3.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用图画的形式描述太阳、月球和地球。 2. 掌握搜集有关的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方法。 3. 掌握制作地球主题海报的方法与过程,在此活动中了解关于地球的新知识。 4. 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搜集有关的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方法。 2. 掌握制作地球主题海报的方法与过程,在此活动中了解关于地球的新知识 (教学打算) 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聚焦问题。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地球、月球和太阳的一些知识,同学们想一想,它们都是什么颜色呢?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究。 1. 给太阳和月球图涂上颜色并说明原因。 〔 1 〕教师出示太阳和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画出它们并涂上颜色。 〔 2 〕学生观察图片,自主画出它们的图画。 〔 3 〕教师指名学生展示图画,分享上色的原因。 2. 制作地球主题海报。 〔 1 〕课件出示完成的地球主题海报,指导学生观察。

〔 2 〕教师:你们制作过主题海报吗?想不想制作一幅自己的主题海报呢? 〔 3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主题海报,明确步骤:搜集和选用与地球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确定资料X、推断资料的科学性、比拟材料、选用材料〕;确定地球海报的主题色彩;制作海报;展示和交流。 〔 4 〕指导学生完成随堂学局部。 三、深刻研讨,建构认识。 1. 关于太阳、月球和地球的不同特点。 〔 1 〕教师:我们现在已经学习了很多关于太阳、月球和地球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比拟一下它们不同的特点。 〔 2 〕学生依据所学汇报,教师汇总后补充。 2. 教师总结。 〔 1 〕相同点:都是球体、都有寿命、都会运动、都处在银河系…… 〔 2 〕不同点:颜色、外表地形、大小、质量、温度、运动方法、有无生命……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教师分组学生课后制作地球主题海报,明确学生记录在此过程中发觉的新问题。 (板书设计) 太阳、月球和地球 主体海报的制作: 选择主题颜色→搜集和选用资料→制作海报→展示和补充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复习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复习 【教材简析】 太阳、地球和月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三个天体的正常运作是地球上一切物质正常运作的基础。人类一直保持着对太阳、地球和月球的探索热情,3年级的学生也不例外。在本单元,学生通过观察活动、模拟实验、制作海报等方式认识了三个天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 本单元共8课,前3课学生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的光影关系。第4到第7课,学生对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有了认识,同时逐步探索三者关系。第8课,学生通过制作主题海报的形式,对地球展开深入探索。但对于三个天体整体联系的梳理还不够。因此,本课作为单元整理课,先引导学生梳理重点内容,然后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帮助三年级学生初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太阳、月球和地球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认识了三个星球的基本特征,也了解了它们的异同和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但是学生对三个星球还没有进行一个整体的梳理,知识点比较分散。因此借助单元整理课,能让学生再次回忆整个单元的学习历程,通过小组合作绘制单元思维导图进一步巩固三个天体之间的联系,并产生继续探索宇宙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整体梳理,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 [科学思维]回顾单元内容,通过交流、分析、比较等方法,构建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联系的思维导图。 [探究实践]围绕本单元有关太阳、地球和月球的重点问题进行讨论记录,能用文字、图画、语言等多种方式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 [责任态度]愿意和同学合作,能与同学分享观点,能利用思维导图有说服力地、完整地表达自己对于三个天体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复习本单元内容,整体梳理、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 [难点]通过梳理本单元的知识框架,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为知识的熟练运用打下基础,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等。 [学生]4k白纸、笔、展板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目录,回顾学习内容(预设3分钟) 1.同学们,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了一定的认识,先让我们一起通过本单元目录初步回顾学习内容。 出示:《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目录 2. 帮助学生梳理,形成初步共识。 第1课为单元起始课,让我们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比对它们的异同。 第2、3课,让我们知道了基本的光影关系,同时了解太阳对地球及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4、5课,要知道月相变化的规律和月球的特征,并了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第6、7课,同学们了解了人类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知道地球的特征与生命存在的关系。 第8课,学生通过设计主题海报的形式对地球展开深入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目录回忆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快速进入对单元概念、探究过程的整体梳理、复习。 二、整体梳理,呈现思维导图(预设32分钟) 同学们,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是怎样的呢?每课之间具体都有哪些联系?让我们通过这8个问

教科版3年级下科学教案--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第3课 影子的秘密

第3课影子的秘密 (教材P47~48)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探索一:产生影子 1.提问:(教学提示:展示并分发实验用的手电筒和木圆柱。)你们知道这两种物品分别模拟的是什么?它们对影子的产生起了什么作用?(预设:手电筒是光源,木圆柱是阻挡物。) 2.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用手电筒快速照出木圆柱的影子,并且注意提醒学生不要把手电筒对着眼睛照射。 3.追问:同学们在实验中都能照出木圆柱的影子,请大家描述影子是怎样产生的。(预设:手电筒发出光,照射到桌面上。木圆柱挡住了一部分的光,这时光照不到的地方是暗的,就是木圆柱的影子。)大家能根据实验概括一下影子产生的条件有哪些吗?(预设:光源、不透明阻挡物、屏。) 探索二:让影子发生变化 1.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太阳下物体的影子会有变化,你能想办法让木圆柱的影子发生变化吗?(预设:可以改变影子的长短、形状和方向。) 2.交流:指导学生交流讨论,谈一谈使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预设:改变手电筒的照射角度;改变木圆柱的摆放方式;改变木圆柱与光源之间的距离。) 3.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让影子发生变化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探索三:手影游戏 1.过渡:影子变化的原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我们可以利用影子的变化,玩一些游戏。(教学提示:播放手影游戏视频。) 2.提问:在刚才的视频中,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预设:影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是光源和手之间的距离变化导致的;影子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是手的形状变化导致的。) 3.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手影游戏规则,组织学生开展手影游戏。(教学提示:可以让手影做得比较好的学生来教大家几个经典的、容易学习的手影,教师也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几个手影,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设计意图】产生影子、让影子发生变化、手影游戏三个探索活动,在思维上是层层递进的。通过这三个活动,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通过实验探究问题的方法。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太阳、月球和地球》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1.仰望天空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教学重难点】 1.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 【教学准备】 观察圆筒、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教师导入:我们白天能看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亮。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究。 1.分享我们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 (1)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2)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太阳和月球的图片与相关资料。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到太阳和月球的感性特征:①太阳、月球都很大,是球体。 ②太阳和月球都离地球很远。③太阳的温度很高。④用涂黑的玻璃片观察太阳表面有黑斑。⑤月球会发“光”。⑥月球表面有明暗区域。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教师提问:同学归纳了月球和太阳的特征,那么你们再来比较一下月球和太阳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维恩图的形式记下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 3.比较太阳和月球的大小。 (1)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本P44展开模拟实验。 (2)实验中,教师明确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一样大?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大小相差很大? (3)学生开展模拟实验,记录现象并汇报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在维恩图中添加我们的比较。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总结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 (1)教师指名学生:通过我们的初步比较,你知道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总结。 2.补充分享关于太阳和月球的更多知识。 (1)教师提问: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适当补充分享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教师:放学回家后查阅图书或上网搜索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 【板书设计】 仰望天空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的内容属于宏观世界内的知识,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比较抽象,他们缺乏一定的相关的知识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1.在上新课之前,可以通过布置课前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和这部分知识有所接触,教师也可以通过作业结果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认知程度,为新课学习做一个好的铺垫。 2.在新课的进行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交流作业的结果,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到新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仅作为一个引导者。 3.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地呈现出与太阳和月球有关的图片、动画和影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印象。 4.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如用天文望远镜或普通的望远镜观察月球表面。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把课上得生动和精彩。同时由于是非地理专业的教师,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只是停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新)1仰望天空-【教案】31 仰望天空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仰望天空》教案

恒星----本身发光发热的天体 行星----绕着恒星运转的天体 卫星----绕着行星运转的天体 太阳是一颗普通的恒星,自己能发光发热的天体,太阳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活动的能量源泉。 播放视频《太阳地球月亮的运动模拟》 太阳是一个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从里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表面经常有变化,这就是太阳活动。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等。太阳的体积约是地球的130万倍,质量也比地球大的多。 太阳黑子就是太阳表面的黑斑,实际上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大小和多少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观看视频 了解并认识太阳 学生在维恩图中

探索二: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 观察几组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照片,你有什么发现? 在维恩图上记下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 探索三:模拟实验 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亮为什么看上去大小差不多呢? 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找一找原因。 实验材料:观察纸筒、大小不同的两个圆纸片。播放视频《比较太阳和月球的不同》 实验步骤: (1)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保持观察纸筒的位置不变。 (2)在观察纸筒能观察到的范围内,选择小圆纸片的位置,并保持不变。 (3)移动大圆纸片,观察大圆纸片移到多远距离时,看上去和小圆纸片大小差不多。 实验现象: 大圆纸片距离观察纸筒较远时,才能看上去和小圆纸片大小差不多。 实验分析:物体距离观察位置越近,看起来越大,反之看起来越小。 实验结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要比月球到地球的距离远的多,所以看上去大小差不多。自由描述发现。 学生回答距离远 等原因 观看视频 已经写下很多自 己了解的信息, 他们积极地展示 自己的“知识渊 博”。教师需组 织好“科学分享 会”,提醒学生, 科学家们在工作 时也会像这样分 享和交换信息。 模拟实验是科学 家探索宇宙的重 要方式,该环节 是学生首次接触 模拟实验,教师 需要和学生交流 模拟材料所模拟 的对象以及模拟 实验证明猜想的 过程,结合实验 结果学生才能真 正理解模拟实验 是在做什么,才 能积极思考,提 出感兴趣的问 题。 3. 交流研讨研讨一:通过我们的初步比较,你知道太阳和月 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根据维恩图的记 录,学生组织语 该环节主要内容 是提问和小结。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 《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

教科版三下第三单元第8课《太阳、月球和地球》教学设计

生1:我要给太阳涂上黄色或红色,因为太阳是火的星球,温度很高,给我们光明和热量! 生2:我想给月球涂上灰色,我觉得月球上没有水分,很干燥,还分布着许多环形山,从照片来看,月球是灰蒙蒙的! 生3:月球给我的感觉很冷,我选择灰色或黄色! 收集和选用与地球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可以上网查找一些资料,或者观看一些纪录片等。去找小伙伴一起交流信息。去图书馆查阅书籍。 小组讨论和确定地球海报的主题色彩,可以是蓝色、白色、绿色、彩色等。 根据小组内查找的资料,确定好主题色彩,并标注好每种颜色代表了什么。蓝色代表海洋、天空,白色代表雪山、云、大气,绿色代表森林、草原等。 制作海报。 合理利用收集到的文字和图片,用色彩表达我们对地球的认识。海报中内容要汇总好小组同学收集到的信息,尽可能丰富地展示出地球的特点。 展示和交流。 在交流时,试着向同学介绍海报所表达的内容。要有条理、尽可能全面地向同学们介绍海报的内容,可以是每一部分的寓意,也可以为大家拓展一下设计思路。海报可以以地球资源、地形地貌、地球上的生命等形式进行表达。 研讨:通过制作主题海报并交流,我们了解到地球的什果。 学生应知道 收集资料的 途径。确定资 料来源。判断 资料的科学 性。比较资 料。选用资 料。 学生思考和 制作海报的 大概版面设 计,并展示交 流,分享结 果。 学生观看制 作地球主题 海报视频资 料。 材料。 确保学生在 课后收集整 理资料有章 可循。

么新知识? 生1:我了解到地球上的资源分布情况。 生2:我知道了我国的地形特点。 生3:我知道了地球上的几大海洋。 生4:我知道了水资源的宝贵,保护环境非常重要。 生5:我了解到地球表面有高山、平原、河流…… 相对于太阳、月球,地球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1.适宜的温度。 2.有液态水,水资源丰富。 3.比较厚的大气。 4.多种多样的生物。 5.美丽的山川。 …… 我们对地球家园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 自行思考,可以是关于保护环境、地球资源方面的,也可以是地球未来发展等方面的。 拓展提高:太阳、月球和地球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学生提出问 题,小组交 流,科代表或 小组代表回 答并分享结 果。 学生观看视 频资料。 让学生充分 表达,并且 提出新的感 兴趣的问 题。 旨在对学生 进行保护地 球家园的情 感教育。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太阳、月亮和地球》名师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3.8《太阳、月亮和地球》教学设计

三、问题与研讨 1、通过制作主题海报并交流,我们了解到地球的什么新知识? 【提示】 地球上有很丰富的资源,比如空气、水、土壤、岩石和形态多样的动植物。 2、相对于太阳、月球,地球有什么不同的特点?【提示】 地球是一颗行星,也是一颗水的星球。地球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地球上有很丰富的资源,比如空气、水、土壤、岩石和形态多样的动植物。 3、我们对地球家园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播放视频:地球新的困扰) 四、课堂练习 1.给月球涂的是红色,因为月球给人们的感觉比较冷。 2.收集的资料无法判断科学性时需向老师请教。 3.白色垃圾已成为地球新的困扰。 4.地球海报的不同主题颜色决定海报所选的内容。 5.设计制作地球海报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完成。 6.地球海报主题色彩可以是蓝色、白色、绿色、彩色等。 五、拓展提高:地球上的水有多少 很多人认为地球上的水很多,毕竟约70.8%的地球表面被水覆盖。但要注意的是,表面积不等于体积,地球上水的总质量只占地球总质量的约0.02%。在右面这张图片中,左侧大一点的水珠相当于地球上所有的水,而大水珠右侧很小的水珠相当于地球上所有的淡水。 六、作业布置 小组继续完成地球主题海报的制作。比比看,哪组制作的最好。研讨 独立完成 认真阅读资料 单元小结 课堂检测 珍惜水资源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太阳、地球和月球有 不同的主题颜色;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颜色也是 五彩缤纷的。在科学探究中,能用比较科学的方式 获取、加工、筛选、整理信息;能制作地球主题海 报,更充分全面地认识地球。认识到地球相比于其 他星球,是十分美妙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教案 太阳、地球和月亮(7地球——水的星球)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 7.地球——水的星球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地球仪和地图的活动,了解地表陆地和海洋的特点。 2.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3.总结海洋的特点,并能将地球与太阳和月球做比较。 4.了解海洋对地球的重要性,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 1.经历观察地球仪和地图的活动,了解地表陆地和海洋的特点。 2.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教学准备】 地球仪、地图、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提问:我们已经了解了地球的形状,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学习关于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观察过地球仪的同学们,你们简单说说地球的特点吧。 2.学生自主汇报。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地球仪。 (1)教师分组学生,下发地球仪。指导学生围绕以下几点观察地球仪:一是通过地球仪能观察到什么;二是仔细观察地球的水域有哪些。 (2)学生围绕问题在小组内观察地球仪,交流观察结果并记录。 (3)教师指名学生分享小组观察成果。 (4)教师总结:地球是一颗有着丰富液态水的星球。地球表面主要分为海洋和陆地,海洋分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陆地分为亚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2.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1)教师分发世界地图和透明计算纸,指导学生分两步进行观察:首先将透明纸覆盖在世界地图上,然后数出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所占的格子数。 (2)小组活动结束后汇报结果。 (3)总结:地球上占据面积最多的是海洋。 3.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比较地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与不同,并填写在维恩图中。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面积大小的特点。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面积大小的特点吗,说一说?(2)学生根据观察成果汇报。 (3)总结: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3.61亿平方千米,占全球总面积的71%;陆地面积约1.49亿平方千米,占全球总面积的29%。 2.地球液态水带来的好处。 (1)教师课件出示地球的液态水,学生观察后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有这么丰富的液态水都会带来哪些好处吗? (2)学生根据经验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 (3)总结:地球上的液态水促进了生命的诞生与延续;液态水调节了地球的气候,改善了地球的生存环境……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太空探索与水的联系。 【板书设计】 地球—水的星球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前面的内容连贯起来,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地球。了解到地球的陆地与海洋以及地球的一些其他特点,认识到液态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教科版3年级下科学教案--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第5课 月球——地球的卫星

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 (教材P51~53)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探索一:借助照片,观察月球 1.过渡:由于观察条件有限,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三种学习方式来探索月球的秘密吧! 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月球正面和背面的高清照片。)借助照片,我们来近距离地观察月球。比一比月球的正面和背面,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月球正面有大面积黑色的区域,背面的黑色区域很少;月球背面有很多坑坑洼洼,而正面较少。) 3.讲解:月球上亮的区域是月陆,暗的区域是月海;月球表面坑坑洼洼的地形是环形山。 4.追问:我们平时肉眼观察到的都是月球的正面,而月球的背面一直看不到,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预设:学生基本上不了解,只有个别学生知道。) 5.讲解:(教学提示:播放视频。)月球自转一周与环绕地球运动一周的时间相等,两种运动的方向和速度一致,所以月球一直都是以正面对着地球,月球的背面我们就看不到了。 【设计意图】借助照片,观察月球,让学生对月球表面有一个完整认识。探索二:阅读资料,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1.过渡:我们通过观察月球正面和背面的照片,了解了月球表面的特征,月球还有哪些秘密等待着我们探索呢? 2.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月球情报”资料,并整理月球小档案。

【设计意图】提供资料并引导学生阅读,能拓展学生的天文知识,同时能提高他们整理信息的能力。 探索三:模拟制造环形山 1.提问:我们看到在月球表面有许多环形山,这些环形山是怎么来的呢?(预设:陨石撞击形成的;火山爆发形成的。) 2.过渡:陨石撞击说是目前公认的环形山的成因,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模拟陨石撞击形成环形山。 3.追问:向学生展示模拟实验的材料(托盘、细沙、大小不同的球)。这些材料在实验中分别模拟哪些物体?(预设:用铺了细沙的托盘模拟月球表面,大小不同的球模拟陨石。) 4.布置任务:现在请大家分组进行模拟制造环形山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设计意图】实验前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材料在实验中的作用,使学生对整个实验有完整的认识。用画图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能培养学生的记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太阳、月球和地球》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1. 仰望天空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教学重难点】 1.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 【教学准备】观察圆筒、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教师导入:我们白天能看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亮。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究。 1.分享我们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 (1)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2)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太阳和月球的图片与相关资料。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到太阳和月球的感性特征:①太阳、月球都很大,是球体。 ②太阳和月球都离地球很远。③太阳的温度很高。④用涂黑的玻璃片观察太阳表面有黑斑。⑤月球会发“光”。⑥月球表面有明暗区域。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教师提问:同学归纳了月球和太阳的特征,那么你们再来比较一下月球和太阳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维恩图的形式记下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 3.比较太阳和月球的大小。 ( 1)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本P44 展开模拟实验。 ( 2)实验中,教师明确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一样大?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大小相差很大? ( 3)学生开展模拟实验,记录现象并汇报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在维恩图中添加我们的比较 三、 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 总结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 (1) 教师指名学生:通过我们的初步比较,你知道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总结。 2. 补充分享关于太阳和月球的更多知识。 (1) 教师提问: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2) 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适当补充分享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 四、 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教师:放学回家后查阅图书或上网搜索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的内容属于宏观世界内的知识,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比较抽象,他们缺乏 一定的相关的知识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 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1. 在上新课之前,可以通过布置课前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和这部分知识有所接触, 教师也可以通过作业结果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认知程度,为新课学习做一个好的铺 垫。 2.在新课的进行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交流作业的结果,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到新的知 识,教师在课堂上仅作为一个引导者。 3.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 地呈现出与太阳和月球有关的图片、动画和影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印象。 4.尽可 能地利用现有的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 如用天文望远镜或普通的望远镜观察月球 表面。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充分利用 太阳 F 星 、高恒 光很. 发度现 、 天 热白 球形*沐积和 质量大……. 仰望天空 夜晩出现、1 星、表面有环形 山 ... 一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太阳地球和月球》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太阳、地球与月球》 3、1、仰望天空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与月球的基本知识。 2、简单比较太阳与月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3、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教学重难点】 1、简单比较太阳与月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 【教学准备】 观察圆筒、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教师导入:我们白天能瞧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可以瞧到明亮的月亮。关于太阳与月球,您们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究。 1、分享我们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 (1)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2)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太阳与月球的图片与相关资料。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到太阳与月球的感性特征:①太阳、月球都很大,就是球体。②太阳与月球都离地球很远。③太阳的温度很高。④用涂黑的玻璃片观察太阳表面有黑斑。⑤月球会发“光”。⑥月球表面有明暗区域。 2、简单比较太阳与月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1)教师提问:同学归纳了月球与太阳的特征,那么您们再来比较一下月球与太阳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维恩图的形式记下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 3、比较太阳与月球的大小。 (1)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本P44展开模拟实验。 (2)实验中,教师明确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太阳与月亮一样大?在什么情况

下,太阳与月亮大小相差很大? (3)学生开展模拟实验,记录现象并汇报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在维恩图中添加我们的比较。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总结太阳与月球的相同与不同。 (1)教师指名学生:通过我们的初步比较,您知道太阳与月球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总结。 2、补充分享关于太阳与月球的更多知识。 (1)教师提问:关于太阳与月球,您们还想知道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适当补充分享更多关于太阳与月球的知识。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教师:放学回家后查阅图书或上网搜索更多关于太阳与月球的知识。 【板书设计】 仰望天空 【教学反思】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教学目标】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就是与太阳的方向相反。 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与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画出一天中影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5、认识到自然事物就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就是有联系与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1、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与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2、画出一天中影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全部教案(共8课时)

教科版三下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全部教案 《仰望天空》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的第1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于《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指向“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和“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两个主要概念。 本单元共有8课,第1~3课学生将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的光影关系。第4~7课,学生将进一步对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进行认识,同时逐步探索三个天体之间的关系。第8课,学生将通过制作主题海报对地球加深了解。 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将通过知识分享会、比较图片和模拟实验三种学习形式,收集和了解关于太阳和月球的更多特征信息,记录在活动手册的维恩图中。聚焦问题“关于太阳和月球,我们都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充分调动学生的前认知,也揭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探索部分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知识分享会,学生分享已经知道的关于地球和月球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点整理在维恩图中。这是一个单元前测,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第二个活动是通过两组太阳和月球的照片,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第三个活动是围绕“太阳实际上比月球大很多,但为什么它们看起来一样大?”这个问题来展开模拟实验。研讨环节,问题一“通过我们的初步比较,你知道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让学生小结本课的收获,问题二“关于太阳和月球,你还想知道什么?”,鼓励学生根据已知,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中,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月相变化等方面已有所了解,但在广度和深度上理解得并不充分,而且学生的认知差异比较大,有些学生已经了解得比较深入,有些学生还一知半解,这与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关,同时也是宇宙领域各学段的共同学情。当学生仰望天空时,依然充满好奇。 在探索方式方面,学生将利用模拟实验的方式来探索三大天体,这对学生充满了吸引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