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

第一课

1.太阳是一颗恒星,自身发光发热,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月球反射太阳光,不发光也不产生热,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绕着地球转。

2.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

3.理解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

4.韦恩图

第二课

1.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我们发现:一天中的影子上午长,中午短,下午长,会由长变短,再变长;影子的方向会像时钟一样顺时针转动,会由西北到北,再到东北。

2.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制作日晷排序:(1)根据太阳或指南针找方向。(2)对准方向、平放纸板。(3)在纸板中心立上短杆。(4)在纸板上描绘影子。

3.太阳的位置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由于太阳的位置是由低-高-低,所以影子的长短发生了“长→短→长”的变化;又由于太阳是东升到南,再到西,而影子的方向和太阳正好相反,所以影子的方向也发生了变化。

第三课

1.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光源、遮挡物和屏(接收影子的平面)是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发出光,光照射到屏上。遮挡物挡住了一部分的光,这时光照不到的地方就是暗的,就形成了影子。

2.光源和遮挡物的变化会导致影子长短、大小和方向的变化。当我们改变光源的照射角度时,影子的长短和方向会发生变化。当我们改变遮挡物的形状时,影子的形状会发生变化。影子的大小、方向、长短和形状都可以发生变化。

3.影子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多。人们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电影,艺术家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皮影戏,科学家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无影灯,让医生们在手术时不再受影子遮挡视线的困扰。

3.我们仰望天空,天空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云朵,有些像船,像老虎,像桌子,它们是天然的遮光物,当阳光撒下的时候,会在天然的接收屏(大地)上形成影子。例如阴天,其实我们就都生活在云的影子里。

第四课

1.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2.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月初是弧形的,月中是圆形的,然后又变成弧形的。农历上半月亮面朝西(右边),农历下半月亮面朝东(左边)。

第五课

1.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月球它是个球体,它的正面和背面都有平原、高地,但是月球背面有更多的环形山。

2.月球信息资料

月球年龄:45亿年;

月球表面温度:零下120摄氏度到150摄氏度;

月球直径:3474.8公里,地球的1/4,太阳的1/400;

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1/400;

月球的体积大概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差不多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左右,月球表面的重力约是地球重力的1/6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月陆),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月海)

轨道运动: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

月球自转: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

5.环形山的形成现有两种说法:“撞击说”与“火山说”。“撞击说”是指月球因被其他行星撞击而有现在人类所看到的环形山。“火山说”是指月球上本有许多火山,最后火山爆发而形成了环形山。现在的科学家主张的是“撞击说”。

6.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有许多方面,一个很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是潮汐。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可以使地球上的海平面升高或下降,形成有规律的涨潮和退潮。

第六课

1.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一个球体。

2.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3.在研究“对比观察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动”实验时,一开始就观察到了整个船模,说明了他是在平面上移动;先观察到船模帆的顶部,之后又观察到了整个船模,说明他是在球面上移动。

4.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绕地球航行了一圈,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第七课

1.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2.有丰富的液态水对地球意义非常重大,它是地球这个星球拥有生命、拥有精彩的生物圈的非常重要的基础,给地球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丰富的淡水资源让生命繁行生息,河流的流动造就了辽阔的平原,辽阔的海洋给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海水的蒸发也给陆地带来了降水等等。

第八课

1.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的主题颜色。

2.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比如水、土壤、岩石和形态多样的动植物。颜色也是五彩缤纷。

3.地球相比于其他星球,是十分美妙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不能用眼睛直视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 2.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3. 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 4.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5.太阳为我们送来光和热。 6.由于太阳和月球与我们的距离不同,所以我们看上去它们的大小比较接近;在真实的太空中,太阳比月球大得多。 7. 太阳上有太阳黑子,月球上有环形山。 8.我们可以模仿古人,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帮助我们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 9.操作步骤: (1)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注方向。 (2)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 (3)在纸板的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 (4)每隔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每次记录时,要标上观察的时间。 (5)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 10.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1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12.早上太阳在东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西边;傍晚太阳在西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东边。 13.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一—日晷计时。 14.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实验,其中手电简模拟的是太阳,木圆柱模拟的是物体。 15.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16.影子可以改变长短、方向和形状。 17.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18.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19.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20.在天空中,有一种天然的挡光物——云,它变化多端,有薄有厚、有高有低、有黑有白,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21.在实验中,让影子发生变化可以改变光的照射角度,也可以改变木圆柱的摆放位置。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清单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一、仰望天空 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不能用眼睛直视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 2.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 3.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4.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5.太阳上有太阳黑子,月球上有环形山。 6.由于太阳和月球与我们的距离不同,所以我们看上去它们的大小比较接近;在真实的太空中,太阳比月球大得多。 二、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太阳为我们送来光和热。 2.我们可以模仿古人,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帮助我们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 3.操作步骤: (1)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注方向。 (2)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 (3)在纸板的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 (4)每隔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每次记录时,要标上观察的时间。 (5)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 4.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6.早上太阳在东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西边;傍晚太阳在西边,阳光下物体

的影子在东边。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一—日晷计时。 三、影子的秘密 1.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实验,其中手电简模拟的是太阳,木圆柱模拟的是物体。 2.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3.影子可以改变长短、方向和形状。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在天空中,有一.种天然的挡光物——云,它变化多端,有薄有厚、有高有低、有黑有白,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8.在实验中,让影子发生变化可以改变光的照射角度,也可以改变木圆柱的摆放位置。 9.太阳的位置与影子总是在物体的两侧。 10.通过改变手形,我们可以变化出许多有趣的手影。 1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已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1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四、月相变化的规律 1.我们可以观察到月球有月相,但太阳没有这样的现象,这是月球和太阳的一个明显不同。 2.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3.古代人们对月相有特别的称呼,“初一”称为新月,“十五”称为望月。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 第一课 1.太阳是一颗恒星,自身发光发热,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月球反射太阳光,不发光也不产生热,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绕着地球转。 2.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 3.理解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 4.韦恩图 第二课 1.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我们发现:一天中的影子上午长,中午短,下午长,会由长变短,再变长;影子的方向会像时钟一样顺时针转动,会由西北到北,再到东北。 2.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制作日晷排序:(1)根据太阳或指南针找方向。(2)对准方向、平放纸板。(3)在纸板中心立上短杆。(4)在纸板上描绘影子。 3.太阳的位置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由于太阳的位置是由低-高-低,所以影子的长短发生了“长→短→长”的变化;又由于太阳是东升到南,再到西,而影子的方向和太阳正好相反,所以影子的方向也发生了变化。 第三课 1.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光源、遮挡物和屏(接收影子的平面)是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发出光,光照射到屏上。遮挡物挡住了一部分的光,这时光照不到的地方就是暗的,就形成了影子。 2.光源和遮挡物的变化会导致影子长短、大小和方向的变化。当我们改变光源的照射角度时,影子的长短和方向会发生变化。当我们改变遮挡物的形状时,影子的形状会发生变化。影子的大小、方向、长短和形状都可以发生变化。 3.影子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多。人们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电影,艺术家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皮影戏,科学家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无影灯,让医生们在手术时不再受影子遮挡视线的困扰。 3.我们仰望天空,天空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云朵,有些像船,像老虎,像桌子,它们是天然的遮光物,当阳光撒下的时候,会在天然的接收屏(大地)上形成影子。例如阴天,其实我们就都生活在云的影子里。 第四课 1.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2.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月初是弧形的,月中是圆形的,然后又变成弧形的。农历上半月亮面朝西(右边),农历下半月亮面朝东(左边)。 第五课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 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Unit Three: The Sun。Earth。and Moon Lesson One: 1.The Sun is a star that emits light and heat。providing Earth with light and warmth。The Moon reflects sunlight。does not emit light or heat。and is Earth's satellite。orbiting around it. 2.The Sun and Moon are both spherical。but their surfaces are different. 3.Understanding that the distance een the Sun。Moon。and Earth is different. 4.Wayne's diagram. Lesson Two: 1.Throughout the day。under the sunlight。the length and n of an object's shadow changes in a certain pattern。We notice that

the shadow is long in the morning。short at noon。long again in the afternoon。and changes from long to short to long again。The n of the shadow rotates clockwise like a clock。from northwest to north。then to northeast. 2.The sundial is an ancient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time。The steps to make a sundial are: (1) find the n based on the Sun or compass。(2) Align and place the cardboard flat。(3) Erect a short pole at the center of the cardboard。(4) Draw the shadow on the cardboard. 3.Changes in the n of the Sun can cause changes in the shadow of an object。As the Sun's n changes from low to high to low again。the shadow's length changes from long to short to long again。Also。as the Sun rises from the east to the south。then to the west。the n of the shadow changes opposite to that of the Sun. Lesson Three: 1.When light is blocked while traveling。a shadow of the blocking object is formed。The ns for producing a shadow are a light source。blocking object。and a screen (the plane that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填空含答案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填空 3.1仰望天空 1.太阳是太阳系唯一的一颗,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2.月球是地球唯一的。 3.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 4.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5.在比较太阳和月球大小的模拟实验时,观察圆纸筒模拟,大圆纸片模拟,小圆纸片模拟。 6.在模拟实验时,三位同学一直线,保持和不动,移动。当大圆纸片看上去和小圆纸片一样大时,请一位同学测量一下大小圆纸片与纸筒之间的距离。 7.通过模拟实验,我们知道:太阳和月球看起来差不多大是因为 : 8.月球本身不发光,月球明两部分其实是的部分。 9.利用韦恩图比较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3.2阳光下的影子

1.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 2.日晷是古代的仪器。 3.太阳的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 4.要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通常我们需要借助的仪器是。 5.影子上午,下午。 6.清晨长,逐渐,中午最短,然后,到太阳偏西快落山时。 7.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 8.太阳东升西落,影子的方向变化会像时钟一样转动,影子的方向与太阳方向。 太阳方向:,影子方向: 9.制作简易日晷的方法 3.3影子的秘密 1.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遮挡物的。

2.、和(接收影子的平面)是影子产生的条件。要在和之间。 3.和的变化会导致影子的变化。 4.影子的变化包括和的变化。 5.影子的方向与的位置有关,影子方向与光源的位置。 6.影子的长短与有关,斜射的程度大,影子就。 7.影子的大小与光源和遮挡物之间的有关,距离近影子,距离远影子。 8.影子的形状与遮挡物的有关。 9.在模拟影子产生实验时,手电筒代表,木圆柱代表,白纸代表。 10.人们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等。 11.在生活中我们仰望天空,天空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云朵,它们是天然的,当阳光撒下的时候,会在天然的接收屏上形成。 3.4月相变化的规律 1.月球的形态没有改变,但因为在一个月内,反射太阳光的面积大小不一样,而导致人们看到的月亮形态不一样,这就是。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复习要点

三年级科学下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复习要点 学校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1、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2、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 3、太阳的表面有黑子,月亮的表面有环形山。 4、测量距离大小时,除了用尺测量之外,还可以用拃、步测量。 5、记录太阳和月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我们通常采用维恩图。 6、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7、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 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相反。 9、太阳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10、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中午最短。 11、生活中,手影游戏主要是改变影子的形状特点。 12、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13、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遮挡物的影子。 14、改变物体和光源间的距离能改变影子的大小。 15、把手电筒平放在桌子上,分别照亮竖放的圆木柱和横放的圆木柱,在屏上的影子会形状不同。 16、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17、农历下半月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圆到弯。 18、天空中一些明亮的星星叫亮星。 19、月亮有月相变化而太阳没有。 20、“月有阴晴圆缺”中的“圆缺”指月相变化。 21、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22、月球一直陪伴着地球,距今约45亿年。 23、用肉眼遥望月球有些黑暗色斑块的区域是月海盆地。 24 环形山(月坑)。 25、中国“嫦娥四号 26、第一个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科学家是麦哲伦。 27、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28、我国古人凭直觉和臆想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29、帆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船帆。 30、在模拟实验中,一开始就观察到了整个船模,说明了他是在平面移动。 31、地球是一个液态水资源十分丰富的星球。 32、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33、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34、我们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量化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35、地形地球仪可以很清晰地展示地球的地貌特征。 36、我们通过制作地球主题海报,更能充分全面地认识地球。 37、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38、地球上有很丰富的资源,比如空气、水、土壤、岩石和形态多样的动植物。 39、制作地球主题海报时要合理利用收集到的文字和图片,用色彩表达我们对地球的认识。 40、地球与太阳、月球相比,十分特别在地球上有很丰富的资源。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知识点整理 1.像开着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例如太阳、点燃的蜡烛、打开的电灯、星星、萤火虫、打开的手电筒。 2.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挡光物体、屏。 3.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4.影子的特点: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5.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例如: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6.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影子最长的时间是早晨和傍晚,最短的时候是中午。 7.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 8.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9.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地球是球形的,地球是运动的,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并于去世前发表了著作《天体运行论》。 10.天体的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正好与地球上看到的其他天体自东向西或顺时针的运动方向相反。 11.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每24小时转动一周,相当于一小时转动15度。 12.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与地球不同。 13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行,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14.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阿姆斯特朗留下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

教科版(2017)科学三年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梳理及复习要点

教科版(2017)科学三年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梳理 附复习要点 目录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 知识点梳理: 第 1 课仰望天空 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不能用眼睛直视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 2.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 3.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4.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5.太阳上有太阳黑子,月球上有环形山。 6.由于太阳和月球与我们的距离不同,所以我们看上去它们的大小比较接近;在真实的太空中,太阳比月球大得多。 第 2 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太阳为我们送来光和热。 2.我们可以模仿古人,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帮助我们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 3.操作步骤: (1)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注方向。 (2)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 (3)在纸板的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 (4)每隔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每次记录时,要

标上观察的时间。 (5)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 4.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6.早上太阳在东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西边;傍晚太阳在西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东边。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一—日晷计时。 第 3 课影子的秘密 1.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实验,其中手电简模拟的是太阳,木圆柱模拟的是物体。 2.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3.影子可以改变长短、方向和形状。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复习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复习 【教材简析】 太阳、地球和月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三个天体的正常运作是地球上一切物质正常运作的基础。人类一直保持着对太阳、地球和月球的探索热情,3年级的学生也不例外。在本单元,学生通过观察活动、模拟实验、制作海报等方式认识了三个天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 本单元共8课,前3课学生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的光影关系。第4到第7课,学生对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有了认识,同时逐步探索三者关系。第8课,学生通过制作主题海报的形式,对地球展开深入探索。但对于三个天体整体联系的梳理还不够。因此,本课作为单元整理课,先引导学生梳理重点内容,然后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帮助三年级学生初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太阳、月球和地球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认识了三个星球的基本特征,也了解了它们的异同和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但是学生对三个星球还没有进行一个整体的梳理,知识点比较分散。因此借助单元整理课,能让学生再次回忆整个单元的学习历程,通过小组合作绘制单元思维导图进一步巩固三个天体之间的联系,并产生继续探索宇宙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整体梳理,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 [科学思维]回顾单元内容,通过交流、分析、比较等方法,构建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联系的思维导图。 [探究实践]围绕本单元有关太阳、地球和月球的重点问题进行讨论记录,能用文字、图画、语言等多种方式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 [责任态度]愿意和同学合作,能与同学分享观点,能利用思维导图有说服力地、完整地表达自己对于三个天体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复习本单元内容,整体梳理、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 [难点]通过梳理本单元的知识框架,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为知识的熟练运用打下基础,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等。 [学生]4k白纸、笔、展板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目录,回顾学习内容(预设3分钟) 1.同学们,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了一定的认识,先让我们一起通过本单元目录初步回顾学习内容。 出示:《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目录 2. 帮助学生梳理,形成初步共识。 第1课为单元起始课,让我们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比对它们的异同。 第2、3课,让我们知道了基本的光影关系,同时了解太阳对地球及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4、5课,要知道月相变化的规律和月球的特征,并了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第6、7课,同学们了解了人类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知道地球的特征与生命存在的关系。 第8课,学生通过设计主题海报的形式对地球展开深入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目录回忆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快速进入对单元概念、探究过程的整体梳理、复习。 二、整体梳理,呈现思维导图(预设32分钟) 同学们,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是怎样的呢?每课之间具体都有哪些联系?让我们通过这8个问

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

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 第一课《仰望天空》 1.仰望天空时,白天常看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常看到明亮的(月球)。 2.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 3.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 4.太阳的表面有(黑子),月球的表面有 (环形山)。 第二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太阳是地球的(光源),为我们送来(光和热)。 2.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3.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 4.(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5.太阳(东升西落),影子在太阳的(反方向)。 6.一天中,(早晨和傍晚)的影子比较长,(正午)的影子最短。 第三课《影子的秘密》 1.光被物体遮挡时,就形成了遮挡物的(影子)。 2.(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3.光源和遮挡物的变化会导致(影子的变化)。 4.影子的变化包括(方向、大小和长短)的变化。 5.在天空中,有一种天然的遮挡物(云),它变化多端。 6.我国的传统文化皮影戏就是利用(影子)来进行创作的。 第四课《月相变化的规律》 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2.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了月相变化,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3.月相变化的周期是(一个月)。 4.如图,一个月的月相经历(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 下弦月、残月)等变化。

5.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农历上半月的月相(由缺到圆),农历下半月的月相(由圆到缺)。第五课《月球一地球的卫星》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年龄大约(45亿年) 2.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环形山),普遍的观点是陨石(撞击)形成的。 3.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与地球的距离约(38万)千米。 4.月球直径约(3500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1/4)。 5.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声音(不能)在月球表面传播。 第六课《地球的形状》 1.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一个(球体)。 2.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3.很久很久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4.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驶来的船,先看到(帆顶),然后看到(船身)。 5.月食时,地球投影到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 6.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回到(出发地),证实了地球是(球体)。 第七课《地球一水的星球》 1.地球是一个有着丰富(液态水资源)的星球。 2.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3.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 4.地球表面积有70%左右是液态水,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5.与太阳、月球相比,地球的突出特点包括有(生命)、有(空气)、有(水)等。 6.科学家探索太空时,星球有没有(水的存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 第八课《太阳、月球和地球》 1.海报的主题颜色,太阳一般选(红色),表示光明和热量,月球一般选(灰色),因为月球给人的感觉比较冷。 2.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海报的主题颜色应该是(五彩缤纷),不仅仅是蓝色。 3.和太阳、月球相比,地球上有(大气、水、土壤、岩石)和形态多样的(动植物)等。 4.收集资料有许多方法,可以(使用电脑搜索),可以到(图书馆查资料),还可以(向长辈请教),去 (天文馆参观拍照)等。

第三单元《太阳 、地球和月亮》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 第一课《仰望星空》 1、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2、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 3、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 4、通过我们初步比较,你知道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第二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3、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 4、制作简易的日晷,找到影子变化规律的实验步骤。 (1)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记方向。

(2)根据太阳照射角度或指南针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上。 (3)在纸板的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 (4)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每次记录时,要标上观察的时间。 (5)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 5、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 答:我们都发现一天中的影子上午长,中午短,下午长,会由长变短,再变长;影子的方向会像时钟一样顺时针转动,会由西北到北,再到东北。 6、根据影子的变化规律,说一说太阳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 答:由于太阳的位置是由低-高-低,所以影子的长短发生了“长→短→长”的变化;又由于太阳是东升到南,再到西,而影子的方向和太阳正好相反。 第三课《影子的秘密》 1、光源、遮挡物和屏(接收影子的平面)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在产生影子的模拟实验中。手电筒模拟的是太阳(光源)、木圆柱模拟的是阳光下的物体(遮挡物)、桌面模拟的是接受影子的地面(屏)。 2、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呢? 答:光源发出光,光照射到屏上。遮挡物挡住了一部分的光,这时光照不到的地方就是暗的,就形成了影子。 3、影子可以发生哪些变化? 答:(1)当我们改变光源的照射角度时,影子的长短和方向会发生变化。(2)当我们改变遮挡物的形状时,影子的形状会发生变化。(3)当我们改变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时,影子的大小会发生变化。 第四课《月相变化的规律》 1、月球与太阳有一个很大的不同,虽然月球的形态没有改变,但却因为在一个月之内,反射太阳光的面积大小不一样,而导致人们看到的“月亮”形态不一样,这就是月相变化。月球有月相变化,而太阳却没有这一现象。 2、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3、一个月内的月相变化

三下科学《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归纳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 1.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自身会发光、发热,直径约是140万千米。太阳比月球大很多,看起来差不多大,是因为太阳离地球的距离比月球离地球的距离远得多。 2.太阳上有太阳黑子、日珥、耀斑等太阳活动,月球上有环形山、月海、月陆。 4.要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可以制作简易日晷。古代日晷一个时辰代表两个小时。 5.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①长度变化是长——短——长;②方向变化是西——北——东。 6.根据影子的变化规律可以反推出太阳的位置变化规律:①高度变化:低→高→低;②方向变化:东→南→西。 7.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源(可以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不透明的遮挡物和屏。 8.影子的大小与光源、遮挡物之间的距离有关,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反之越小。 9.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照射角度有关,光源直射,影子越短,光源斜射,影子越长。 10.影子的方向与光源的方向有关,影子永远在光源的另一侧(即两者方向相反)。 11.影子的形状与遮挡物的摆放方式有关,不同的摆放方式投射产生的影子形状不同。 12.在生活中,皮影戏、电影、无影灯都运用了影子的原理。 13.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在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先由缺变圆,然后又由圆变缺。 上半月,亮面在右边,下半月,亮面在左边。 14.古人根据月相变化的周期定位农历一个月(朔望月), 每月初一是新月,每月十五是满月。 15.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距离地球约38万千米。月球上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对于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有科学家认为是宇宙中的陨石撞击月球形成的。 16.在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原因中,大小不同的球模拟的是大小不同的陨石。 17.环形山大多是圆型的,有单个的,有几个重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18.潮汐现象是地球上的海水受到月球引力产生的涨落现象,是月球影响地球的一种表现。 19.古人认为天圆地方,能推翻这种认识的证据①海边观船(远方来的船,总是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身;②月食时,观察到地球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 20.在人类证实地球是球形的过程中。最令人信服的证据是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环球航行。 21、20世纪,人类(第一人是加加林)进入太空,通过直接观察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1972年,阿波罗飞船船员拍摄了第一张地球照片(蓝色弹珠)。 22.地球是一颗有着丰富液态水的星球。地球上的水域集中在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地球还有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南极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23.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大小,我们一般可以采用数格子的方法。我们发现海洋面积比陆地大,占地球表面的比例约是7:3。 5.地球表面有丰富的液态水,它的好处是调节气候、孕育生命、转换物质等。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全部教案(共8课时)

教科版三下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全部教案 《仰望天空》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的第1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于《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指向“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和“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两个主要概念。 本单元共有8课,第1~3课学生将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的光影关系。第4~7课,学生将进一步对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进行认识,同时逐步探索三个天体之间的关系。第8课,学生将通过制作主题海报对地球加深了解。 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将通过知识分享会、比较图片和模拟实验三种学习形式,收集和了解关于太阳和月球的更多特征信息,记录在活动手册的维恩图中。聚焦问题“关于太阳和月球,我们都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充分调动学生的前认知,也揭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探索部分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知识分享会,学生分享已经知道的关于地球和月球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点整理在维恩图中。这是一个单元前测,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第二个活动是通过两组太阳和月球的照片,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第三个活动是围绕“太阳实际上比月球大很多,但为什么它们看起来一样大?”这个问题来展开模拟实验。研讨环节,问题一“通过我们的初步比较,你知道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让学生小结本课的收获,问题二“关于太阳和月球,你还想知道什么?”,鼓励学生根据已知,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中,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月相变化等方面已有所了解,但在广度和深度上理解得并不充分,而且学生的认知差异比较大,有些学生已经了解得比较深入,有些学生还一知半解,这与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关,同时也是宇宙领域各学段的共同学情。当学生仰望天空时,依然充满好奇。 在探索方式方面,学生将利用模拟实验的方式来探索三大天体,这对学生充满了吸引力。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小科背背小科默默

教科版科学三下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小科背背 (适合背诵的知识点) 第1课仰望天空 1.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能够发光发热,太阳给 地球带来了光照和热量。 2.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发热的天体,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光。 3.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 面各不相同。太阳上有黑子,月球 上有环形山。 4.恒星是本身发光发热的天体, 行星 是绕着恒星运转的天体,卫星是绕着 行星运转的天体。 5.探究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球为什么看上去差不多大小的实验中,观察纸筒模拟的是地球上人的观察视角,小圆纸片模拟的是月球,大圆纸片模拟的是太阳。大圆纸片距离观察纸筒较远时,才 能看上去和小圆纸片大小差不多。所以物体距离观察位置越近,看起来越大;距离观察位置越远,看起来越小。用四个字概括为近大远小。因此虽然太阳比月球大 得多,但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比 到月球的距离远得多,所以 在地球上看它们差不多大小。

第2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它是利用太阳的位置来测定时间的。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 化的规律是长到短到长。影 子方向的变化规律是 西到北到东。影子的 方向总是和太阳方向相反。 3.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即正午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即清晨和傍晚时影子最长;上午影子由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下午影子逐渐由短变长。 4.同一时刻,我们周围物体的影子方向都是相同的。 第三课影子的秘密

1.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挡光物和屏(呈现影子的 平面)。 2.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阳光下影子的 变化实验,其中手电筒模拟的是光源, 木圆柱模拟的是挡光物。 3.像太阳和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 光源。月球不是光源,月球看起来很亮, 是反射的太阳光。 4.影子的变化包括方向、长短、大小、形 状的变化。影子的方向与光源所在的方向相 反。 5.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照射角度有关,光源直射 时,影子最短;光源斜射的程度越大,影 子越长。 3.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挡光物侧面 的形状有关。 7.影子的大小与挡光物的位置有关。当光源和屏的距离一定时,挡光物越靠近光源,影子越大 ;挡光物越远离光源,影子越小。 8.在天空中,有种天然的挡光物一——云。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

第一课时仰望天空 1、在“观察太阳和月球的大小”的模拟实验中,我们发现离我们近的看起来“大”;离我们远的,看起来“小”。即“远小近大”。 2、太阳会发光发热,而月亮不会。 3、太阳表面有黑子,月球表面有环形山。 4、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都是东升西落。 5、我们可以用维恩图来记录两者的相同与不同点。 第二课时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通常需要借助的仪器是日晷。 2、放置日晷时应根据太阳或指南针确定方向。 3、一天中影子变化的规律是:上午是由长到短,下午是由短变长。 4、关于影子的方向变化,同一时间,学生们记录的影子方向相同;不同时间,学生们记录的影子方向不同。 第三课时影子的秘密 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2、光源:自己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 3、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照射角度有关。 4、影子的方向与光源照射方向有关。 5、影子的形状与物体被照射面的形状有关。 6、物体的大小与物体距离光源的远近有关。 第四课时月相变化的规律

1、月相:人们看到的月球亮面部分的形状。 2、我们现在一般用农历(阴历)研究月相变化规律。 3、一个月内,月相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然后又由圆变缺。 4、农历每个月的月初和月末没有月相;农历的每月初一也叫新月。 5、农历十五、十六一般都是满月。 第五课时月球——地球的卫星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距离地球约38万千米。 2、月球地貌最大的特征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3、对于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有科学家认为是宇宙中的陨石击月球形成的。 4、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有单个的,有几个重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5、环形山的直径有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几百千米。 6、在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原因中,大小不同的球模拟的是大小不同的石。 7、月球自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亮反射太阳的光。 8、潮汐现象是月球影响地球的一种表现。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可以使地球上的海平面升高或下降,形成有规律的涨潮和退潮。比如我们见过的钱塘潮。 第六课时地球的形状 1、地球是一颗椭圆球形的行星,太阳是恒星。 2、古人认为天圆地方,能推翻这种认识的证据: ①在海边,用望远镜看远方进港的船总是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身;②月食时,观察到地球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圆形的。 3、在以往人类证实地球是球形的过程中,最令人信服的证据是1519年,航海家麦

教科版新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单元知识梳理 太阳是太阳系中唯颗恒星。 太阳与月球的相同点和不同 认识太阳、地 太阳 月球 球和月球 影子的变化规律: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 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 时,影子最长。 影子的研究 影子的产生条件:光源、不透明的遮挡物和屏(投影面)。 影子的变化规律:影子的长短方向、形状、大小等变化随着光源 改变而改变 月相 月球 月相的变化规律 月球表面的特征 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 地球上有丰富的液态水资源。 易混易错 分析 1.易混点:影子的产生除了需要遮挡物和光源,需不需要其他物体 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源、遮挡物和屏。屏起到呈现影子的作用。当光源照射到遮挡物时,需要将影子呈现出来,屏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一让人们能看到物体所呈现的影子。例:产生影子的必要条件是光源、遮挡物。( × ) 解析:光源、遮挡物和屏是产生影子的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2.易错点:对我国现在水资源的情况不够了解 我们的地球是-一个 蓝色的星球,从太空遥望,地球被水环抱。地球表面约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但是人类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仅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 例:我国的淡水资源丰富,我们可以无限制地使用水。 ( × ) 解析:人类淡水资源十分匮乏,我们要爱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并在生活中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水资源。 3.易错点:不知道月相变化规律性的原因 月球反射了太阳照射到月球上的光,所以我们可以看见月球,因为月球在围绕地球做运动,地球也在绕太阳进行公转,所以在地球上我们观察到的月相并不是.成不变的,而且还有规律可循。 例:月相的规律性与月球和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变化有密切关系。( √ ) 解析:月球本身不发光,它的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因此,月相的规律性变化就与月球和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变化有密切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月球地球 很大、恒星,太阳上有黑子、发光发热。 都是球体,离地球很远,看上去 差不多 大。 比太阳小,不发光,引力小,有环形山。 太阳、地球和月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