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思路及主要内容

最新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思路及主要内容

最新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思路及主要内容

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

教材编写思路及主要内容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西安市太元路学校的。

2017年7月18日到7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市教科所组织的义务教育

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教师培训。在培训期间聆听了各位老师和专家的的讲座和报告。

下面我将结合培训期间的专家讲座及自己的学习情况从教材研发背景、编写指导思想、教材框架及说明、编写思路与教材特点、四个方面和各位老师一起分享:

一、教材研发背景

1.新世纪的课程改革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

2.一标多本

——预设:多样中的一致,一致中的多样。

——鼓励竞争,优胜劣汰。

3.语文、历史、德育教材的独特性与新安排

——统编、示范?(招标与流标:各版本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特点,没有一家

能达到统编的高度。)

——201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聘请鲁洁教授为品生品社教材总主编,接

受任务。

——教材执行主编高德胜教授、孙彩平教授。

——教育部办公厅、基教二司专函

4.课程名称的变化背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与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1)《18大报告》(201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

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

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

好风尚。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

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3)《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年3月)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

民教育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

——要优化教材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写入德育等相关

学科教材中。要创新呈现形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设

计教材内容的呈现和编排方式,使之更加生动、新颖、活泼,增强对学生的吸引

力。教育部将组织编写、修订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材。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方式方法、有效途径、实施成效等,开展专题研究。

——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努力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法治教育”的由来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0月23日)

“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5)《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2016年7月18日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共同发布)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宪法教育为核心,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青少年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更名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全面修订。2016年教育部做出工作部署:为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精神,并在全国颁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为将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颁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内容和要求增加和

融入到德育教材中,义务教育阶段德育课程全部更名为《道德与法治》。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相关内容

(一)总体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

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

——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二)阶段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使学生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重要法治理念与

原则,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须的基本法律常识;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养成规则意识和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为培育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

为习惯。

(二)分学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1.义务教育阶段

以基础性的行为规则和法律常识为主,侧重法治意识、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实际,利用案例教学、

实践教学,从生活实践中提炼案例,注重将核心理念、重要概念

与学生生活实践能够接触的事件相结合,与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

主要分阶段实施以下内容:

小学低年级(1-2年级)

认知国家象征及标志。初步建立国家、国籍、公民的概念。

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识。

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规则公平的意义与要求。

初步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基本交通规则,知晓常用公共服务电话。

初步了解自然,爱护动植物,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小学高年级(3-6年级)

建立对宪法的法律地位和权威的初步认知。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认知主要国家机构,国家主权与领土,认知国防的意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简要认知重要民事权利,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定保护;初步理解权利行使规则,树立依法维权意识,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

的观念,建立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了解制定规则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进一步树立规则意识,遵守公共生活规则。

初步了解合同以及合同的履行,理解诚实守信和友善的价值与意义。

初步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道路交通、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禁毒、食品安全等

生活常用法律的基本规则。

初步认知未成年人能够理解和常见的违法和犯罪行为及其危害和要承担的法律

责任。

初步了解司法制度,了解法院、检察院、律师的功能与作用。

知道我国加入的一些重要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

5. 对“法制”与“法治”区别的理解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表现为一个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制度;法治是法

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实行法治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

的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严格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

治。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的角度,不用“法制”用“法治”更为适切。

6.为何将“道德”与“法治”组合?

对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来说,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就像车之两轮、鸟之双翼,道德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法律去规范,法律管不到的

地方,需要道德去弥补。

对个人来说,既有高雅的道德情操,又有敬畏法律的法治精神,才能成为一个好公民。如果说道德提倡的是比较高尚的境界,那么法律规定了人们的行为底线。

《道德与法治》课程名称符合唯物辩证法,有利于青少年成长,德润心灵法护成长。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定位更加明确。

二、编写指导思想

(一)编写目的

研发、编写一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充分吸收十年德育课程改革成果,满足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成长需要,促进小学生基本文明素质的养成,反映人类文化成果,充分体现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有中国气派的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

教育任务。

(二)基本指导思想。

1、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培养有爱心、责任心、具

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儿童。是教材编写的根本方针。

2、促进小学生以品德为核心的基本文明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教材所要完成的基

本任务。

3、依据教育中“以人为本”的原则,聚焦儿童的生活与成长,以具有教育意

义的生活事件作为建构教材内容的“原材料”。

回归生活,建构更好的生活。着眼于儿童成长中的各种为题。

4、教材与学习者的关系模型:对话。将教育目的隐含在儿童感兴趣的话题

背后。以同龄人的身份:体现民主、平等、陪伴、引导。

(三)教材编写主要依据

依据1:—《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颁发(2011年)

依据2:——《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颁发(2013年)

依据3:—《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颁发(2014年)

依据:4:—《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颁发(2016年)

依据5:—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2016年9月13日今后的依据)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坚持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相结合,坚持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坚持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

结合,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

《纲要》强调,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

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强调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全面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着力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支撑。

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培养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

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培养青少年学生做高素养、讲文明、

有爱心的中国人。

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

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青少年学生做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

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低年级

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

——认识常用汉字,学习独立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诵读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了解一些爱国志士的故事,知道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了解家乡的

生活习俗,明白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初步了解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

基本礼节;初步感受经典的民间艺术。

——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礼貌待人,养成勤俭节约、

吃苦耐劳、言行一致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培育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亲近

自然的情感。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

——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

三、《道德与法治》教材框架及说明(以1-2年级为例)

(一)《道德与法治》教育主题构成

在《道德与法治》框架中,针对学生面临的重要生活事件与要解决的发展性问题,设置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

这些教育主题,蕴含在不同生活领域的话题之中,通过各册相对集中的单元设计实现。

如:“我的健康成长”“同伴友谊”

“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

“我们的公共生活”“我们的国家生活”

在单元主题下,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设计相关课题。(二)《道德与法治》框架内在逻辑

道德与法治的框架设计,以生活为经,以学生的内在发展为纬。

贯穿本框架设计的线索主要有以下两条。

一是暗线,即学生生活或者成长中遇到的重要事件或者问题,以每册相对集中的核心教育主题的方式隐含于教材内容的设计中。

二是明线,即各册单元的逻辑安排。这条线索由两个要素交织组成:时间与空间。

空间指学生的生活空间和学生心理空间(自我、自然、家庭、学校、

社区、国家)。

教材各册单元的设计是这两个非物理空间的延展过程。

各册教育主题的设计,是对同一空间话题的定位,也是逻辑上升。

同一话题在不同册的教育定位与逻辑上升

其他话题,在本年段没有段内循环,但为中高年段打下基础。如奠基公共意

识的主题,就为中高段的公共生活打下了基础;“我和大自然”单元中所体现的

与自然共生、感恩自然的态度,与高段的自然观与宇宙观是一脉相承的。

1、一年级上册:本册的教育主题:适应新生活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主要针对学生学校生活的开始。这一重大事件,引

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适应学校生活这一新的生活形式。

这里的空间逻辑是从家庭到学校,隐含着孩子身份的重大转变。

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主要围绕学生适应学校这一新的生活空间及

其中重要的生活事件展开。

这里的逻辑是由学校生活的空间到学校生活的内容,并特别关照了两种最基

本的学校生活形式。

第三单元“家庭安全与健康”,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生活,特别是有学校生活介入后的家庭生活的变化:家庭生活由原来的自然状

态进入一个反思的状态。

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引导学生了解季节变化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生活还要经历非常重要的生活事件,也是中国文化的重大事件:新年。

2、一年级下册本册的教育主题:养成基本的新的生活习惯

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主要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习惯问题。

引导孩子在基本适应学校生活后,养成文明卫生、乐学勤学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利用这一学期是春季——这一在全国都是一个利于孩

子到户外活动、亲近自然的季节。

引导他们克服现代人普遍存在的自然缺失症,建立与自然的亲切关系。

第三单元“我爱我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与家人的关系,加深与家人血脉相依、共生共存的基本感情。

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主要是引导学生养成与同伴共在的观念与习惯。

四、编写思路与教材特点

1.在教材的体系化要求和儿童生活之间,真正反映儿童成长需要。

2.在道德生活经验的传授与学生道德自主建构之间,培育学生自主建构能力。

3.在道德品质形成过程的知、情、行之间,循情、据理又具有行动和实践品性。

4.在教本和学本之间,“利学易教”。

5.在文化多样性与统一性之间,成为文化多样的载体与文化公正的见证。

(一)在教材的体系化要求和儿童生活之间,真正反映儿童成长需要。

整套教材的设计思路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沿着儿童生活不断变化与发展的逻辑展开。

首先,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其生活是整体性的。(多重的生活空间、多重的生活角色)

其次,儿童是成长中的人,随着其身心的发展,所涉及的生活领域不断拓展,内容日益丰富,生活中所遭遇的问题更加复杂。

另外,教材的构架是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儿童生活的主导性、多向度和它的发

展层次,凝练出相应的生活主题,展示比较典型的生活事件,构成相互联系的主题域,对每个主题域的学习目标作出明确的规定。

(二)在道德生活经验的传授与学生道德自主建构之间,培育学生自主建构能

力。

1.在教材的编写中,为了发展学生的道德自主性,精心设计好各种自主性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去思考他们所面对的道德问题,辨识他们所接受的各

种道德观点,独立进行自己的道德判断,自主作出道德决定。

2.为了培养学生的品德,发展道德自主性,德育课程教材也必须有人类社会道德生活经验的传授。

如:通过陈述道德生活的故事,历史文化事件,各种不同的生活习俗、习惯、

传统,乃至告诉学生他们所能理解的道德生活知识、道德规范法则等等。

(三)在道德品质形成过程的知、情、行之间,循情、据理又具有行动和实践

品性。

教材的整体设计,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的。这个经验,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有内在的心情感受,有理性的思考,也有身体活动的感知。但这个整体性,在自发经验的层面上,往往是模糊的、不明晰的、片断化的。道德教育的教材与

教育过程,就是要帮助学生将这样一个模糊的存在状况明晰化、自觉意识化。

举例:举例:《相亲相爱一家人》

引导学生理解:着急、不安,这就是对妈妈的爱和关心;而在我们自己生病时,妈妈也是同样在着急、同样在不安,这就是家人之间血脉相连的亲情。

通过教材的引领“照亮”孩子对生活经验的感受。

(四)在教本和学本之间,“利学易教”。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展开课堂对话的凭借,是教师走进学生生活及其内心世界的一个桥梁,因而,教材是一个“教本”。

教材也是引领学生进入教育文化,并在其引领下,与教材中主人公开展对话的凭借,因而,教材也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学本”。

举例:例:一(上)第4课18页“交通信号要知道”

以生动形象的图示代替文字,为儿童更方便地进入到教材中的生活提供方便。

19页;呈现儿童喜闻乐见的简短的儿歌、童谣、谜语等,营造儿童愿意亲近与

喜爱的文化。

其次,教材的设计通过多种方式向课堂中的儿童开放。比如:

教材中的“我”不时对教室中“我”发出探究的邀请。通过这种邀请将教室

中的“我”引进教材所设定的生活情境之中,共同解决其中的问题。两个“我”

或多个“我”在讨论中成为交往主体,达到某种视域融合。

(五)在文化多样性与统一性之间,成为文化多样的载体与文化公正的见证。

在教材的范例选择上,最大程度地在相关的主题上考虑区域差异,如:城乡的生活差异,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习俗与节日的差异;

同时教材以留白和开放性的设计,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范例作为

一种生活

经验的拓展,并由这种经验进入到自己所在的相应文化生活中去。

《道德与法治》作为教育部更名后的统编教材,新的教材,新的理念。作为

每位教师来说我们都是学习者,都在探索和学习的路上。以上就是我和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还望谅解,感谢大家的聆听!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材分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材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学生进入了三年级第二学期,在所有任课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本班学生总体来说学习积极性高,集体荣誉感强,自主学习能力在逐步提高中。通过上期探索学习,关于学习、学校、家庭、安全的认识在前阶段学习的基础上,随着知识的增加、理解力的增强呈现螺旋上升提高。因此,本学期将结合我班学生特点,指导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自主探索学习精神和方法,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同上册一样重点关注了学生自我与周围环境、人群的关系(上册关注了校园、家,关注了自我学习和安全成长),本册在低年级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认识自己与同学的不一样之处入手,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要学会尊重、理解他人的不同,与他人和谐相处,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学生。第二单元再次引导学生深入到自己生活的居住地,了解家庭、社区、家乡的联系,感受家人、邻居、家乡建设者为家庭和家乡和谐、美好的付出,增强幸福感和自豪感。第三个单元又涉及规则和规范的教育、基本文明素养的培养。最后一个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是一个全新的学习内容,但是又和学生的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帮助学生了解现代生活、安全出行。 三、教学总目标 1.学会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知道取长补短;能用理解、尊重的眼光看待他人,学会和他人诚实合作、交流,树立集体观念、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感受自己家的温暖、家乡的美丽,学会和左邻右舍和谐相处、互助互爱,知道家乡的建设靠大家,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3.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小公民。 4.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四通八达法人交通和飞速发展的现代通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懂得现代交通和通信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会合理选择出行的方式和正确运用现代通信手段。 四、教学课时安排 1.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 第一课我是独特的2课时 第二课不一样的你我他2课时 第三课我很诚实2课时 第四课同学相伴2课时 2.我在这里长大 第五课我的家在这里2课时 第六课我家的好邻居2课时 第七课请到我的家乡来2课时 3.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 第八课大家的“朋友”2课时 第九课生活离不开规则2课时 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2课时 4.第四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 第十一课四通八达的交通2课时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整体性分析解读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性解读 一、教材编写的背景 第一个编写背景是2001年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因为,本教材的编写遵循了这次课改中确定的那些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新理念,比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品德培养回归儿童的生活”等。除此之外,这次课改还明确指出课程标准是我国教材编写的法定依据,所以,本教材编写的第一个依据就是2011年教育部修订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第二个编写背景是“三科”教材的统编。这里的“三科”是指小学和初中的语文学科、德育学科以及初中的历史学科。之所以要统编,是由语文、历史和德育教材的独特性所决定的。具体原因有二:其一,通过“三科”教材能更好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其二,国家想集中力量编好一套教材,原来多个版本的教材存在着水平上的高低差异。对于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而言,由南京师范大学鲁洁教授担任总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原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高德胜教授担任执行主编。除此之外,教材编写团队还由大批德育理论研究者、各级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组成。

第三个编写背景是教材名称的变更。依据2016年4月8日教育部办公厅出台的文件,从2016年9月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这次教材名称变更的直接原因是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这一要求。由于课程名称的改变,目前本教材编写的依据除了上述两个课程标准外,还有教育部、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联合颁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此大纲为本教材中法治教育内容的编写提供了依据。 二、教材蕴含的新理念 第一个理念是尊重童年生活独立价值。儿童是具有完整生命表现的人,童年

最新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思路及主要内容

最新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思路及主要内容 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 教材编写思路及主要内容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西安市太元路学校的。 2017年7月18日到7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市教科所组织的义务教育 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教师培训。在培训期间聆听了各位老师和专家的的讲座和报告。 下面我将结合培训期间的专家讲座及自己的学习情况从教材研发背景、编写指导思想、教材框架及说明、编写思路与教材特点、四个方面和各位老师一起分享: 一、教材研发背景 1.新世纪的课程改革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 2.一标多本 ——预设:多样中的一致,一致中的多样。 ——鼓励竞争,优胜劣汰。 3.语文、历史、德育教材的独特性与新安排 ——统编、示范?(招标与流标:各版本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特点,没有一家 能达到统编的高度。) ——201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聘请鲁洁教授为品生品社教材总主编,接 受任务。 ——教材执行主编高德胜教授、孙彩平教授。 ——教育部办公厅、基教二司专函 4.课程名称的变化背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与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1)《18大报告》(201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 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 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 好风尚。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 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3)《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年3月)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 民教育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

统编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统编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的整体结构 二、单元及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 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 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第四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

三、总结

专家简介 唐燕,女,教育学博士学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专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基本理论、德育课程与教材研发。先后在《道德与文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教育研究》等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参与教育部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及教师用书的编写工作。 教学建议 一、探寻教·学要义 1. 让教材成为“学材” 2. 让教材牵引“教学”

教材可以传递教学观念,提供教学内容,指引教学方法。 新型的教材要引领教学从知识学习到生活建构,这一转变的实质是从知识道德向生活道德的转变。 3. 让教学引领“学习”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学生”“学习”已经成为变革的核心视角。 教学的指向是什么,事实上,既不是教材,也不是教师,而是以学习为中心,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学的根本目的主要不是道德知识的学习,而是引导儿童去选择和建构有道德的生活及生活方式。 引导学生在多种可能的生活中选择“好”的生活,即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并通过这样的生活涵养其德性。 二、开启学科之眼 1. 道德与法治 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而道德则是最高法律;我们坚持用法律支撑道德,用道德滋养法律。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侧重法治意识、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2. 生活与德育 以生活事件作为建构教材的原料,对这个年龄段儿童可能遇到的问题困惑加以整理与概括,同伴交往、家乡认同、交通通信等,通过教学来给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发展需求的指引。 3. 价值引领与价值判断 课程核心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也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但教学并不是将观点灌输,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获得正确的价值观。 三、把握教学之法 1. “单元”架构下的教学设计 2. “课文”结构中的学习思路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说说我们的学校》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说说我们 的学校》说课稿 第4课《说说我们的学校》第一课时说课 一、教材分析 《说说我们的学校》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学校”中的第一课第一课时,这一课是根据课程标准“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第2条“了解学校主要部门的工作和发展变化,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尊敬老师,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动”而编写的,与本单元其他两课都是从不同的侧面展开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学校,理解老师,以及参与学校生活。本课的编写主要通过让学生谈谈自己喜爱的校园的一角,调查、了解学校的历史和特点,来加深学生对学校的感情。 本课时教材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我最喜欢的校园一角”,目的是让学生讨论校园里的空间环境,说出自己所喜爱的校园一角,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我们的学校不简单”。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学校的历史和人文环境,促进学生对学校的深入了解。 二、学情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三年级的学生对空间的感受力在发生着变化。对空间的理解逐渐由平面转向立体,对远与近、距离与大小、局部与整体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他们已经在学校经历了两年多的学习生活,了解了学校的基本现状,但并不了解学校的历史。随着学生活动范围的扩大,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学校成了迫切需要。但由于年龄限制,学生很少有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分工合作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写目的和结构特点,针对本班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情特点,将本课教学分为两个课时。下面我来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有以下3条: 1.通过对学校空间环境的探索和交流,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关于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结构、主要特点及教学总结【五篇】

关于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结构、主要特点及教学总结【五 篇】 第一篇: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结构、主要特点及教学总结 一、指导思想 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并经常阅读书籍报刊杂志,学习新的现代教学方法。充实自己,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思想,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校能遵守学校纪律,团结同事,关心学生。坚持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 二、认真钻研教材、课标、参考资料,研究班级学生情况。 开学初,认真地学习、研读课标、教材、参考资料,仔细研究课标,讲的知识技能的要求及目的要求和重难点,研究教材重难点及注意点和关键点,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研究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家庭情况及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情况。

三、严格要求,狠抓学风 对学生严格要求,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拖欠作业的行为。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学生一有进步,及时地表扬他们。目前,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四、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实施新课程标准精神 1、备课认真仔细,尽力做到科学、准确、严密。备课时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认真编写教案,力争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写出教学反思。 2、教学工作中,立足于课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设计教法,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五、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力求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

部编版5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5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5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介 部编版5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是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根据2022年新课标要求编写,适用于5年级学生。本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增强法治意识,了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培养社会责任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目标 本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 2.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培养社会责任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4.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内容 本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包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 爱他人、善于合作等。 2.法治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 己的权益。 3.社会生活: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家庭、学校、社区、国 家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环境保护: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积极参与 环保活动。 5.传统文化:介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四、教材特色

本教材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2.内容丰富,涵盖道德、法治、社会生活、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等多个方面, 具有综合性。 3.注重实践教学,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创新精神。 4.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5.教材中的习题设计紧扣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材评价 本教材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其特点和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教材紧扣时代发展需求,符合新课标要求,有利于推动教育改革。 2.本教材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栏目设置多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 发展。 3.本教材注重实践教学,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本教材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增强了 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5.本教材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可持续性,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生, 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六、教学建议 针对本教材的教学,建议教师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 略。 2.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中。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参与度。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教材解读

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教材解读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的教育主题是“追求创造性生活”,本单元的主题是“绿色小卫士”,共设计了四个内容,分别是:《小水滴的诉说》、《清新空气是个宝》、《我是一张纸》和《我的环保小搭档》。 一、本单元的教材编写意图 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环保已成为我们当今时代的主题。本单元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出发,理解自己所处时代的主题——绿色与环保,并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创造,改善生活质量与环境,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形成节约资源,文明生活的良好生活方式,让自己成长为“绿色小卫士”。 本单元体现了课程标准规定的“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这四项基本的内容。 本单元教材也是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文化基础类的科学精神之勇于探究,自主发展类的健康生活之珍爱生命,社会参与类的责任担当之社会责任,以及实践创新之劳动意识素养的好素材。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 “绿色小卫士”这一单元涵盖了低碳、节能、环保等诸多理念,以保护水资源、空气、树木、环境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初步感受水资源的珍贵,体会清新空气对我们的意义,发现纸张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明白生活中的环保可以有小搭档,进而让学生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

本单元承接一年级下册《我和大自然》的编写思路,是《道德与法治》教材小学低年段对环保问题的集中关注。因此,深刻理解教材,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好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材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小水滴的诉说》引导学生明确水的重要性,做到爱护水资源,知道节约用水的方法,养成从小保护水资源的习惯,同时引导学生有创意地珍惜水、节约水。 《清新空气是个宝》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知道空气污染的来源,并能提出空气保鲜的建议,做到保护环境,形成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我是一张纸》介绍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的来源、纸的苦与乐这几方面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爱惜纸张、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性地落实节约用纸的行为。 《我的环保小搭档》引导学生认识到环保有搭档,并学会如何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落实绿色生活的观念与行为。 本单元四课是分与总的关系,前三课是三个并列的环保主题,最后一课是环保行动的教育,可以看作是总结。 三、各课教材分析 《小水滴的诉说》承接一年级下册“我和大自然”中平等共生的视角,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时时离不开的水,知道水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生命休戚与共的。

精编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二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梳理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二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梳理 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单元梳理 一、整体框架 《同伴与交往》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内容。本单元由第1课《我们的好朋友》、第2课《说话要算数》、第3课《当冲突发生》三课组成。 2.本单元的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一“我的健康成长”第4条“理解做人要诚实守信,学习做有诚信的人”,第5 条“懂得感恩和基本的礼仪常识;学会欣赏、宽容和尊重他人”,主题三“我们的学校生活”第4条“体会同学之间真诚相待、互相帮助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知道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友好交往”,以及《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建立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和“理解诚实守信和友善的价值与意义”。 二、各课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三课主要侧重于守信教育,帮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努力做诚信的人。第1课从同伴交往中积极的、正面的友谊话题切入,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感受友谊的美好,同时学会珍惜和维系友谊;第2课着重培养学生守信的品质,引导探究不守信的原因,认识失信的危害,养成说到做到的好习惯,自觉做到对他人和对自己守信;第3课引导学生认识冲突发生的原

因,学会避免和化解冲突,正确应对冲突和他人的欺负。 三、在本册中的地位 同伴交往是《道德与法治》这套教材重要的循环教育主题,在一年级和三年级的教材中设置相关内容,如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是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分享,一起合作完成任务等。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从同伴角度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想法、情感,帮着树立正确同伴交往观,学会与同伴和谐相处。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友谊,做个说话算数的人,并学会解决同伴间冲突,促进自我健康成长。 四、编写意图 在三年多的学校生活中,学生相互陪伴,一起成长,在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出现摩擦、矛盾、冲突在所难免,被欺负的现象也并不少见。为帮助学生解决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被欺负问题,本单元的学习适时而且必要,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同伴交往中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理解诚实守信和友善的价值与意义,为防范校园欺凌行为具有实践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 基于对教材编排的理解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本单元教学重难点确定为学会珍惜和维系友谊的方法和技能;懂得对自己和他人守信的办法;掌握解决冲突和面对他人欺负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学会解决冲突和应对他人的欺负。 六、活动建议

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教材解析

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教材解析 《道德与法治》是我国中小学生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不仅能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和道德规范,还能够培养出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掌握自我保护和维权的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看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教材的解析。 一、教材内容概览 本教材共分为5个单元,涵盖了“尊重他人”、“保护自己”、“爱护环境”、“做理性的消费者”和“认真对待学习”的主题。每个单元都由数个小课组成,通过生动有趣的漫画形式、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和真实的法律案例,向学生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学生努力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教材特色 1.贴近生活,注重实践 教材中许多案例都是围绕学生日常生活展开的,如何尊重他人、如何保护自己、如何爱护环境等等。这些案例不仅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将学到的道德和法律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融合多元素,注重创新 教材中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如科技、文化、艺术等等,以更为直观、生动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知识和价值观,并利用多种表现形式,如表格、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3.案例教学,注重体验

教材中大量使用案例教学的授课方法,将抽象的法律知识转化为鲜活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更能理解并接受这些知识。 三、教材难点 1.在尊重他人的单元中,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尊重他人的意义和方法,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问题。 2.在保护自己的单元中,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认识到自我保护和维权的重要性和方法,以及如何处理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方案。 3.在做理性的消费者的单元中,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理性消费的重要性和方法,以及如何鉴别消费陷阱和合理规划消费计划。 四、教材亮点 1.浓郁的生活气息。教材中大量使用生动有趣的漫画形式,将道德与法律知识融入到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生活场景当中,使教学内容更具吸引力和真实性。 2.注重实践和经验。教材中不仅有简单的知识点介绍,还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实际案例生动阐释和体验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更极具参照和指导意义的实践经验。 3.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中探究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发参与,提高了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审视和自我判断的能力,触发潜在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建议 1.加强互动性。在课堂上针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模拟演练和讨论,以真实生动的情景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课堂形式,增强教学效果。

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选6篇)

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选6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工作,不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个教学计划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教学计划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以兴趣为先导,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对语文喜欢的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xx人,其中学习领悟能力强的,善于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同学大概有x人,学习自觉性较高,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有xx人左右,这部分同学虽然基础知识部分通过积累能够过关,但是阅读能力较差,作文写作能力一般。另外有x位同学,属于学习懒散,领悟能力又较差的学习后进生。 三、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于20xx年春期正式试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民风民俗、外国名篇名著、人间真情、体会人物品质、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写字表和词语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17篇,其中精读课文12篇,略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 1我是独特的2不一样的你我他3我很诚实 4同学相伴 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 5我的家在这里6我加的好邻居7请到我家乡来 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 8大家的‘朋友’9生活离不开规则 10爱心的传递者 第四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 11四通八达的交通 12慧眼看交通 13万里一线牵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

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教学资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 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1)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分析、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编排分为四个单元: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二单元(我们是公民),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材内容围绕法律、法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课文通过插图和典型事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二、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懂得生活离不开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 2.树立宪法意识,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3.识记宪法、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设置。 4.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有义务的观念。 5.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乐于探究和热爱生活的儿童。 三、教学重难点:

1.要求学生懂得生活中离不开法律、法规,要做守法的公民。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便参与社会的能力。 3.让法治意识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切实做好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养成教育。 4.认知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宪法意识。 四、教学措施: 1.让“四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转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观念。 2.课堂教学应体现对儿童的尊重,理解和关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道德与法治。 3.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交流中感悟,享受健康的学习生活。 4.用课件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五、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最新202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2篇)

最新202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资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1)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四篇】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四篇】第2篇: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经过前三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在道德认知和情感上有所发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价值观念。对人、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单向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将外界环境状况与自身生活联系起来思考的能力。 四年级教材作为循环.上升的课程内容,主要聚焦学校生活领域中的班级建设,家庭生活领域中的家庭责任,国家领域生活中的现代媒介,社区生活中的环境保护等主题。在教材编写体例上和栏目设计上与三年级教材保持了一致。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在道德认知和情感上有所发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价值观念。对人、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单向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将外界环境状况与自身生活联系起来思考的能力。 本学期我继续承担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XX人,多数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很感兴趣。孩子经过后基本懂

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慣,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 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 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 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 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二、教材简析 《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历史使命,课程内容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教材单元主题安排和课文内容设计着眼于儿童成长需要,着眼于解决儿童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将国家对少年儿童的要求贯穿到儿童可感可知的生活事件之中。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材是从2020 年春季正式实行,全册共四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第一单元主要从们的消费技巧,从而让学生学做生活中的聪明消费者。第三单元主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教材解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教材解 析 编写目的:本文旨在帮助小学四年级学生增强班集体意识和集体主义价值观,以及培养规则意识和民主意识。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而集体主义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成功的集体主义教育应该让学生树立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而教训则在于将集体和个人对立起来,使集体主义教育苍白乏力。因此,集体主义教育必须在内涵和方法上创新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第一课时旨在通过情感切入,引导学生回忆入学后的重大事件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亲历过的生活中去回味、体验、感悟集体的温暖,集体成员间的相互关心,从而引发出对集体爱的情感。在讲述故事时,要突出温暖、互助、友爱等重点。 第二课时则通过设计班徽活动来促进班级精神和班级共同奋斗目标的形成。学生参与设计班徽的活动,可以让班级有一个共同奋斗的目标,从而使班级发展有方向。在制作班徽的过

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班级的发展进行深度的思考和充分的讨论。 第三课时旨在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民主意识。规则意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因此教材安排了相关的课文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本课的法治教育体现在知道规则的制定和修订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并采取民主的方式。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了解班规包括的主要内容,为后面学生制定班规作铺垫。规则是一个集体发展过程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班集体要通过班规促进集体的规范和秩序,并引导学生的积极行为。在制定班规时,要民主,自觉接受班规的约束,遵守班规。同时,要懂得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遵循一定的程序完善和修订规则。 第二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班级规则需要全班同学共同遵守,并且必须建立一定的奖惩制度来保证规则的执行。如果发现规则失去合理性,可以按程序对班规进行修订。在执行规则时,应该按照制定好的规则进行,公平公正,不能因个人愿望而让规则有弹性。只有按规则执行,才能确保规则的公正执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和进度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的教学,随着 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增多,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如何正确的安排课余生活,合理规划课余生活,遇到问题,能真诚坦率的沟通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促进和谐,远离烟酒,拒绝毒品,提高防范意识。 2.通过第二单元《我们是班级的主人》的教学,帮助孩 子们建立集体观念,学习做好班委,负责组织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为班级和同学服务,共同商定班级事务。从而培养孩子们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自主管理意识、责任意识。 3.通过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的教学,引 导孩子们了解我们的幅员辽阔的国土,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虽然生活环境、文化习俗等都有差别,但是我们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成为相亲相爱一家人。 4.通过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的教学,让孩子 们爱祖国民族瑰宝美丽文字,了解祖国的古代科技,认识源远流长传统美德,为伟大祖国感到骄傲自豪。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

(完整)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优质版,推荐文档

(2019 统编教材)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 第一部分: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 本学期我承担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常规教学 ㈠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的生活主题,以法律和宪法精神为主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 治国有机统一,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教学,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生活中法律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懂法、守法生活才会和谐美好,让学生体认宪法的核心价值,初步理解宪法精神 2.通过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的教学,着重讲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本 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履行义务。 3.通过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的教学,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设置。着重讲宪法规定国家 制度,宪法将国家权力赋予国家机构并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4.通过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的教学,体会自己受到的法律特殊保护,增强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了解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的专门法律,知道未成年人受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及其在青少年成长中的地位。。 ㈡教学资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吧引诱未成年人进入等。8、有些厂家、商家销售不合格食品. 4、你认为应如何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情发生?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1、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2、加强管理,加强理想、道德、法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3、注重修养,善于引导,家庭和学校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 5、阅读课文中提供的少年犯罪的案例,谈谈怎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 1、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2、加强管理,加强理想、道德、法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3、注重修养,善于引导,家庭和学校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认识法律,懂法知法 【教学反思】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见闻不断丰富,他们初步感受到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忽略的法律的保障作用,缺乏法律意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