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2021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认识棱镜》优质创新说课稿

新(2021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认识棱镜》优质创新说课稿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认识棱镜》优质创

新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新教科版(2021年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认识棱镜》。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光”,以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为主要线索,认识光这种能量表现形式。本单元沿着认识光源,研究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研究光在行进过程中遇到其他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路线所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探索光的传播规律,构建光沿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及光的反射现象的认识,建立光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第5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承担着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本课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5~6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

6.2.3 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有不同颜色的光。

二、教材分析

第5课“认识棱镜”,主要建立光与颜色的关系。我们看到的“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折射,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棱镜实验可帮助学生观察到因光的折射而产生的彩虹颜色,初步将光和颜色建立联系。本课内容紧接着上一课的内容,继续让学生探索光由空气斜射人玻璃等其他透明物体时,是否也能发生折

射;通过观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的变化,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折射概念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并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光,发现太阳光是五颜六色的。本课教学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有关光的折射自然现象,教师可用具体情境或事实来构造问题,用“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将学生的思维快速聚集到本课要研究的内容上。第二部分是探索、研讨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的变化及三棱镜对光的作用。在研讨过程中引出棱镜对光的作用概念。

三、说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棱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定律控制光的传播线路的光学元件。(3)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2.科学探究:能通过实验发现各种色光在不同介质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

3.科学态度: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意识到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棱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定律控制光的传播线路的光学元件;(2)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2.难点:发现各种色光在不同介质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

五、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光的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经过上节课学习,他们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但是他们不是很熟悉光的折射现象,但当说到将一根筷子放入水中时会看到一根“弯折”了的筷子,学生便会有所理解,因此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光传播的规律。

六、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三棱镜、白纸、硬纸板、水彩笔、火柴、细线、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

七、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采用三个板块的呈现方式,是借鉴学习周期的策略,将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显性化,使师生不必再去识别过程,而是把注意力转移到理解活动的意义以及注重它们的联结上来。

(一)问题聚焦

这一板块以谜语的形式展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教师通过图片,让学生猜测生活中常见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然后提问:“当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等其他透明物体时,也能发生折射吗?”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1.师课件出示各种雨后彩虹的图片。

2.生观察,并思考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3.师提出问题:雨后彩虹非常美丽,是大自然留给人们的一道美丽风景。但这道道彩虹的背后隐藏着科学规律。今天我们就来利用棱镜探究思考这些问题。

师板书课题:认识棱镜

(二)探索活动

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这一板块列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活动一:观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的变化。关闭教室中所有的灯,拉上窗帘,让一束强光(白光)通过三棱镜。你看到了什么?怎么描述你看到的现象?

1.师课件出示三棱镜图片,并拿出实物。讲解三棱镜的组成。

提示:三棱镜是光学上横切面为三角形的透明体,它是由透明材料做成的截面呈三角形的光学仪器,属于色散棱镜的一种。

2.师出示活动要求:

3.生分小组合作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

4.师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怎样描述你看到的现象?”

活动二:制作一个彩色轮。

1.明确探究的问题:色光是不是可以混合成白光呢?

2.学生分组制作彩色轮:

3.快速旋转彩色轮,观察彩色轮快速旋转时发生的变化。

(三)研讨

研讨板块呈现的是学生在交流、讨论、论证时所应围绕的关键问题。以疑问句的形式指导学生抓住主题学习的核心,陈述自己的观点,运用证据支撑自己的解释,在个人论证的基础上,展开集体论证以达成共识。教师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发生了什么变化,将学生的回答记录下来;再继续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三棱镜对光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有些难度,需要教师给予讲解。第二个问题,教师讲解,让学生理解三基色是如何变成白色的。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1.通过实验活动,你明白了什么?请同学们结合你观察到的现象,思考讨论问题:

①白光通过主棱镜时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三棱镜对光起到了什么作用?

②彩色轮快速旋转时发生了么变化,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

2.生小组内交流分享。

3.师讲解。

新(2021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认识棱镜》优质创新说课稿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认识棱镜》优质创 新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新教科版(2021年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认识棱镜》。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光”,以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为主要线索,认识光这种能量表现形式。本单元沿着认识光源,研究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研究光在行进过程中遇到其他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路线所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探索光的传播规律,构建光沿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及光的反射现象的认识,建立光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第5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承担着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本课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5~6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 6.2.3 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有不同颜色的光。 二、教材分析 第5课“认识棱镜”,主要建立光与颜色的关系。我们看到的“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折射,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棱镜实验可帮助学生观察到因光的折射而产生的彩虹颜色,初步将光和颜色建立联系。本课内容紧接着上一课的内容,继续让学生探索光由空气斜射人玻璃等其他透明物体时,是否也能发生折

射;通过观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的变化,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折射概念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并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光,发现太阳光是五颜六色的。本课教学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有关光的折射自然现象,教师可用具体情境或事实来构造问题,用“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将学生的思维快速聚集到本课要研究的内容上。第二部分是探索、研讨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的变化及三棱镜对光的作用。在研讨过程中引出棱镜对光的作用概念。 三、说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棱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定律控制光的传播线路的光学元件。(3)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2.科学探究:能通过实验发现各种色光在不同介质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 3.科学态度: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意识到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棱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定律控制光的传播线路的光学元件;(2)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2.难点:发现各种色光在不同介质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部分全单元教案(共7课,2023出版新教材)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局部全单元教案〔共7课,2023出版新教材〕 1.1《有关光的考虑》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科学概念目的:通过生活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光,引发学生对光与对所有的生命体、对世间万物都不可或缺的感悟。 科学探究目的:能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自行分析^p 、归纳规律。 科学态度目的: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提升合作意识、培养合作才能。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的: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观察、去发现光和光之间的联络和规律。 教学难点: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络的,也是有规律的。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课时安排: 1课时课前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导入欣赏多幅图片,感受生活中光的美丽。〔自然界的光、动物发出的光、人类制造出的光〕 二、自学考虑:光是从哪里来的?引出光的概念。 三、小组讨论:那些物体是光,哪些不是?〔月亮、萤火虫、玻璃杯、发光鱼、夜光珠等〕 四、探究活动活动 1:观察昼夜山景活动 2:寻找沙发下的玩具活动 3:观察雾中的车灯活动 4:观察手影游戏活动 5:光是从哪儿发出的?活动 6:观察碗中的筷子活动 7:观察黑箱中的物体〔草莓、粉笔、尺子等〕通过上述的几个活动,光带给了我们很多启发,相信如今同学们都认识到光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分组探究:假如没有光,我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1〕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无法看见物体。 2〕大局部的植物无法进展光合作用,不能给人类、动物提供食物。

3〕没有阳光地球的温度会急剧下降,地球会进入冰封时期。六、课外拓展夜视仪的原理:在黑暗的环境中,夜视仪能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在屏幕上显示出我们能看到的图像,从而让我们看到物体。夜视仪的种类很多,无论哪一种,它们也都需要光,才能让人们看到物体。 七、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师生一起讨论了有关光的内容,知道了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因为有光,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景物;理解了假如没有光,会给我们的生活的地球带来消灭性的灾难,在接下来的学习当中,我们将会继续学习有关光的知识。 1.2《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教材分析^p :本节课是在前面观察的根底上,推测和验证光的传播特点——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目的:科学概念目的: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懂得光是直线传播的。 科学探究目的:能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自行分析^p 、归纳规律。 科学态度目的: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提升合作意识、培养合作才能。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的: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教案(共7课)7(2021新版)

第一单元光 1.有关光的思考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一课,即是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聚焦学习主题,了解学生前概念。教材通过一幅阳光照射树林的图片,配以简单的文字,提出本单元研究的问题:光有什么特性?光是怎样传播的?光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引发学生对光的思考。本课用丰富多彩的光的图片梳理学生对光的原有认知,为后几课的学习确定起点。在探索过程中,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光源的概念,通过发光物体的比较,知道光源有什么特点。接下来的研讨环节,教材利用了逆向思维的思考方式“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感悟光的意义和作用,并通过“黑暗中观察苹果”的体验,加深学生对光的理解。最后展示了夜视仪下的物体,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对光的应用。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光源和光的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比如知道太阳为我们送来光和热,阳光下会产生影子,知道影子形成的条件,但是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的形成;知道太阳是光源,月球不发光,它能反射太阳的光,月球不是光源,但是不能准确说出光源的具体概念等。所以本节课运用大量的图片来唤醒学生对于光的认知,形成头脑风暴,汇集班级已知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出本课研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光源和光之间的规律和联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 2.能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3.能在实验中感悟到,来自光源的光或者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者该物体。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光源,并能判断哪些物体是光源。 [难点]通过红苹果实验得出来自光源的光或者物体反射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得我们看到光源或者该物体的结论。 【教学准备】 有遮光窗帘的教室,红苹果,带孔的黑箱子,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聚焦 出示各种有关光的图片,比如阳光照射树林、太阳、星空、发光鱼、点燃的蜡烛、霓虹灯等图片。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看到图片后想到了什么? 学生思考:树林,阳光,勃勃生机,星空繁星点点,会发光的鱼…… 教师提问:为什么人的眼睛能够看到这些物体? 学生思考:因为眼睛的结构,因为有光…… 教师提问:光是从哪里来的?你对光有什么了解? 学生思考:太阳能发光,光照到物体上有影子,月球不能发光……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5课《认识棱镜》教学设计

《认识棱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第五课。本课内容紧接着上几课的内容,继续让学生深入探索光的折射现象。通过正确使用棱镜,观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的变化,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折射概念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并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光,发现白光或太阳光的颜色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组成。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在上一节课探究了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后的折射现象,能根据这个现象推测光从空气进入棱镜中也会发生折射现象。因为这是第一次在科学课上使用棱镜这种光学仪器,对其结构和使用方法较为陌生,导致因不能正确使用棱镜,使得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发现具有一定难度。学生可能已经从课外书籍、家庭实验等途径中,了解太阳光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七色光,但对白光与七色光的关系较为模糊,对于七色光的具体现象往往没有细致观察,不能从光的折射这个角度解释这个现象。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太阳光或其他白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科学探究目标 正确使用棱镜,观察到白光被棱镜折射后分解成彩色光。 在实验中细致观察、如实记录,准确描述自己的发现。 ●科学态度目标 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四、材料准备

三棱镜、白屏、支架、手电筒、彩色笔、牛顿盘等。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太阳光或其他白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难点:在实验中细致观察、如实记录,准确描述自己的发现,并进行解释。 六、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旧知引入: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一束激光倾斜的射入透明的水中,这束光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叫做什么现象? 2.聚焦问题:光从空气射入这个透明三角体中,光会发生折射吗? (二)探索 1.认识棱镜:观察棱镜的结构,认识各部分名称。 2.预测:白光倾斜地射入棱镜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3.讨论:我们怎么做这个实验? 4.探究:学生实验,教师随机指导。 (三)研讨 1.白光从空气倾斜地进入棱镜后,发生了什么现象? 2.七色光来自于哪里?棱镜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拓展 1.思考:七色光可以合成白光吗? 2.探究:学生使用七色陀螺,教师随机指导。 3.研讨:彩色轮在快速旋转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4.延伸:尝试自己制作三色陀螺,能否合成白光。 七、板书设计 认识棱镜

小学科学15认识棱镜(教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15认识棱镜(教案)教科版科学五 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棱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认识棱镜在光的折射中的作用。 3.掌握棱镜的种类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棱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棱镜在光的折射中的作用。 3.棱镜的种类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棱镜的种类和应用。 教学难点:棱镜在光的折射中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三角棱镜、光线模型、实物展示、PPT等。 2.实验材料:手电筒、纸片、白纸。 五、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课题 通过展示三角棱镜让学生观察、思考,在展示后提问:“大家看到的这个物品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思考。 Step 2 棱镜的基本概念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棱镜,棱镜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类似于三角柱体的物体,有许多互相平行的棱面。 2.请大家看一下这个实物(或图片),它是由几个三角形构成的,这个就是三角棱镜。同学们可以发现,三角棱镜有三个面和一个尖顶。 3.请看PPT,它展示了不同种类的棱镜,我们先来认识一下。 Step 3 棱镜在光的折射中的作用 1.请大家将手电筒打开,用白纸挡住一半的手电筒光线,然后将光线照射到三角棱镜的一面上。 2.观察光经过棱镜后的变化,你们发现什么特点? 3.通过实际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光线从空气进入棱镜时会发生折射,然后从棱镜折射出来又发生了一次折射。 4.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光线会在棱镜中发生折射呢? (指导学生思考:因为棱镜的形状和材料导致光线在进入或离开棱镜时会发生偏向。) Step 4 棱镜的种类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PPT中的图片,看这些形状不同的棱镜,你们认识吗? 2.请同学们思考,这些棱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认识棱镜》优质课教案

认识棱镜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5课。教材在上一节课认识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现象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探索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等其他透明物体时,是否也能发生折射。进一步对折射概念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借助三棱镜帮助学生认识太阳光的颜色是五颜六色的。 本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聚焦,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等其他透明物体是否会发生折射,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第二部分探索,首先认识三棱镜的特点,观察“白光”由空气射入三棱镜发生折射后出现不同颜色的光,初步认识白光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也具有不同的混合颜色。然后借助彩色轮实验装置把不同的“色光”混合成“白光”,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白光是由不同的色光组成的”。第三部分研讨,组织学生基于实验现象提出自己对光的理解,指导学生由认识棱镜到思考白光的组成,经历科学严谨的思维过程。本课的学习为学生以后认识与理解更多光的现象,揭示光的折射、色散等奥秘提供了很好的“脚手架”。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雨后出现彩虹的现象并不陌生,对产生的原因非常好奇,但真正理解或是解释其形成的原因却比较困难。通过

上节课对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与研究,学生已经知道光在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推测出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时可能也会发生方向的改变。 对学生而言,光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虽然他们可以借助三棱镜发现白光的色散现象,但仍然会对光的色彩之谜有很多困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棱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定律控制光的传播线路的光学元件。 3.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科学探究目标 能通过实验发现各种色光在不同介质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 科学态度目标 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发现白光可以折射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光。 难点:理解白光是由不同的色光组成的。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认识棱镜》练习题(2021新版,附参考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认识棱镜》练习题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填空。 1.三棱镜是由截面呈( )的透明材料做出的光学仪器。 2.白光通过( )时,光发生了( ),出现了颜色逐渐过渡的色谱,依次是、( )、( )、( )、( )、( )、( )、( )。 二、判断。 1.只要有光束通过三棱镜,就能看到七色光。() 2.几种颜色的光叠加后可以变成另外一种颜色的光。() 3.雨过天晴,空气中微小的水滴使我们可以看到彩虹,这和三棱镜的道理是一样的。() 4.制作彩色轮时,各种颜色所占的扇形可以任意大小。() 5.白光是一种单色光。() 6.大多数的颜色都可以通过红、绿、蓝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 ) 7.三棱镜对光有偏折、色散的作用。( ) 三、选择。 1. 太阳光是( )。 A单色光 B.三色光 C.七色光 2.光的三基色是指( )。 A.红、黄、蓝 B.红、绿、蓝 C.红、黄、绿 3.如果把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 )。 A.红光 B.蓝光 C.白光 4.下面关于色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同一种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 B通过三校镜时、各种色光的偏转角相同 C.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变成七色光 5.快速旋转彩色轮,会看到盘面变成( )。 A绿色 B白色 C.红色 四、实验探究。 课余时间,小科和同学们拿着三棱镜和白纸来到操场上。在阳光下,他们不停地调整三棱镜的角度、直到地面的白纸上出现七色光谱。 1.白纸上出现的七色光谱说明阳光是( )。(填“单色光"或“复合光”) 2.白纸上之所以能出现七色光谱是因为光在通过三棱镜时发生了( ),并且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同,从而光被分解成了七种不同的颜色。 3.下面现象与该实验现象的原理相同的是( )。 ①马路上洒水车经过时,空中的水滴有时会是彩色的 ②有时瀑布附近会出现彩虹 ③背对阳光向空中喷水雾可以制造人工彩虹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5课《认识棱镜》教学设计

第5课认识棱镜(教材P12~14)

2.提问:你们预测一下,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可能有什么变化?(预设:传播方向可能会改变;光的颜色可能会改变;……)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4.研讨汇报。 5.小结:白光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探索二:制作一个彩色轮 1.提问:我们发现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那不同颜色的光是不是可以混合成白光呢?(预设:既然白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那么不同颜色的光当然可以混合成白光。) 2.布置任务:出示实验帮助卡,指导学生制作一个彩色轮。

3.研讨汇报。 4.讲解:红、绿、蓝为三基色,等量的红、绿、蓝光混合就能得到白光。大多数的色光都可以由红、绿、蓝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 【设计意图】先利用三棱镜将白光分解成多种色光,再利用彩色轮将不同的色光混合成白光,用简单易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白光与不同色光的关系。 1.拓展:播放科普视频《彩虹形成的奥秘》,引导学生认真观看。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承接前一节课的内容,继续探索光由空气斜射 选择题。 1.下图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2.制作彩色轮时,要用水彩笔将三个扇形分别涂上()三种颜色。 A.红、黄、蓝 B.红、绿、蓝 C.红、紫、绿 3.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散成许多种颜色,从上至下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红、橙、黄、绿、靛、蓝、紫 B.红、橙、黄、绿、蓝、靛、紫 C.黄、橙、红、绿、靛、蓝、紫 参考答案 三、1.B 2.B 3.B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一单元5课《认识棱镜》练习题 试题

1.5认识棱镜 一、填空题 1、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光的路线()【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2、光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橙、()、()、()、靛、紫各种颜色的光。 3、()、()、()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二、判断题 1、光只有在水中才会发生折射现象。() 2、太阳光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3、任意三种颜色组成的彩色轮,转动时看起来都是白色的。() 4、棱镜能使白光发生色散。() 三、选择题 1、下列自然现象中,与棱镜分解白光的现象相似的是()。 A.海市蜃楼B.彩虹C.闪电 2、在彩色轮中画上()三种颜色,旋转时彩色轮看起来是白色的。 A.红、黄、蓝 B.红、绿、蓝 C.橙、绿、蓝 3、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除蓝光以外的其他色光都被大气层吸收了 B.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除蓝光以外的其他色光都被大气层反射回去了 C.大气中漂浮着大量的小水滴,太阳光通过大气层时,遇到这些小水滴发生散射,其他色光散射较少穿过了大气层,而蓝光散射较多。 4、最先发现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B.牛顿C.爱迪生 5、白光进入棱镜时,折射程度最大的是()。 A.红光B.绿光C.紫光

四、综合应用 一束白光进入棱镜后变成了七色光,像彩虹一样,非常漂亮。 1、棱镜能将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七种颜色与彩虹的颜色相同,由此我们推测:彩虹的形成与光的()有关。 2、把这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起来还能变成白光吗?为什么? 3、白光发生色散的原因是()。 A.白光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白光进入棱镜时,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的程度不一样 C.棱镜能给白光加上多种颜色 4、其实,我国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有了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张志和在《玄贞子》中就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霓虹之状。”根据书中的记载,下列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面对着太阳喷水,可以形成彩虹的形状 B.背对着太阳喷水,可以形成彩虹的形状 C.侧对着太阳喷水,可以形成彩虹的形状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认识棱镜》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 《认识棱镜》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章节的第5课《认识棱镜》,主要介绍了棱镜的基本知识。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棱镜的形状、特点以及它对光的折射作用。这对于培养学生对光学的基本认识和观察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了解棱镜的形状和特点。 b. 了解棱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2. 能力目标: a. 能够观察和描述棱镜对光的折射现象。 b. 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验证棱镜的折射特性。 3. 情感目标: a.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b.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棱镜的形状和特点,棱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和描述棱镜对光的折射现象。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光的基本概念和光的传播直线传播特性。他们对光的折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也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因此,学生对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1. 通过展示一张棱镜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有谁见过它?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观察图片中的棱镜的形状和透明度。 第二环节:引入新知识 1. 通过展示多个不同形状的棱镜,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形状和特点。 -教师可以展示三棱镜、四棱镜和五棱镜,并引导学生描述它们的形状,例如三棱镜有三个平面,四棱镜有四个平面等。 2. 讲解棱镜的定义:棱镜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具有三角形或

多边形截面的光学器件。 -教师可以使用示意图或实物来说明棱镜的定义和构造。第三环节:检查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理解 1. 回顾光的折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2. 提问:你们还记得光的折射规律吗?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会怎样折射?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提醒他们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会向法线弯曲。 3.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使用直尺和画笔在纸上画出光的传播路径,观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 -学生可以画出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路径和偏折角度。 第四环节:学习棱镜的折射作用 1. 展示一个三棱镜,并让学生观察它的形状和特点。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三棱镜的三个平面和棱角。 2. 提问:你们认为当光通过棱镜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光线在棱镜内的路径和方向变化。 3. 让学生进行实验,使用手电筒和三棱镜,观察光线通过棱镜时的折射现象。 -学生可以将手电筒的光线照射在三棱镜上,观察光线经

【新版】教科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5课 认识棱镜 教案

【新版】教科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认识棱镜教 案 (教材P12~14)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探索与研讨2.提问:你们预测一下,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可能有什么变化?(预设:传播方向可能会改变;光的颜色可能会改变;……)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4.研讨汇报。 5.小结:白光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探索二:制作一个彩色轮 1.提问:我们发现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那不同颜色的光是不是可以混合成白光呢?(预设:既然白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那么不同颜色的光当然可以混合成白光。) 2.布置任务:出示实验帮助卡,指导学生制作一个彩色轮。

探索 与研讨 3.研讨汇报。 4.讲解:红、绿、蓝为三基色,等量的红、绿、蓝光混合就能得到白光。 大多数的色光都可以由红、绿、蓝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同样, 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 【设计意图】先利用三棱镜将白光分解成多种色光,再利用彩色轮将 不同的色光混合成白光,用简单易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白光与不同 色光的关系。 拓展与小结1.拓展:播放科普视频《彩虹形成的奥秘》,引导学生认真观看。 2.提问:现在大家知道雨后天空中美丽的彩虹是怎么形成的了吗?(预设:雨后空气中有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相当于我们实验中的三棱镜,太阳光照到小水珠时发生了折射,就分散出不同颜色的光,于是便形成了美丽的彩虹。) 3.小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作光的折射。棱镜对光有折射作用,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散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其中红、绿、蓝是光的三基色,等量红光、绿光和蓝光混合便能得到白光。 拓展与小结【设计意图】先认识三棱镜对光的折射作用,再通过实验发现不同颜色的色光混合后又会变成白光,进而得出彩虹形成的原因,这样的过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1单元第5课《认识棱镜》作业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5《认识棱镜》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作光的_______现象。 2、棱镜是控制光的_______的光学元件。 3、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__。 4、白光被棱镜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颜色。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空气中的小水珠就是一面三棱镜。() 2、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就能看到七种颜色,这说明三棱镜有把光染色的作用。() 3、光从空气中进入三棱镜时,前进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4、三棱镜和雨后天空中悬浮的小水滴一样,都能使混合光分散。() 5、白光可以被分解,被分解的光又可以合成白光。() 6、太阳光是由一种单一的白光。()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雨后彩虹的形成,小雨滴起到了()的作用。 A.三棱镜 B.平面镜 C.凸面镜 2、太阳光通过()能发生色散变成七色光。 A.三棱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3、牛顿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利用的是()。 A.凸透镜 B.三棱镜 C.平面镜 4、阳光通过三棱镜,把原来的白光分解成什么颜色的光?() A.红、橙、黄、绿、褐、蓝、紫7种不同颜色的光 B.红、橙、黄、绿、蓝、靛、紫 7 种不同颜色的光 C.红、橙、黄、绿、棕、蓝、紫 7 种不同颜色的光 5、彩虹的光环最内侧的颜色是( )。 A.红色 B.紫色 C.蓝色 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气中的水滴反射而产生的。 C.彩虹是空气中的小水滴发出七色光形成的。 四、填图题 从上到下依次写出白光分解后的颜色名称。

2021新版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科学全册教案 学校:____ _______ 教师:____ _______ 2021年9月

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光 第1课时有关光的思考 【教学目标】 1.学习光源的定义: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星光,烛光,萤火光等。 3.能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黑板的反光,汽车后视镜的反光等。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比较各种发光体,区别光源与非光源。 2.能在实验中感悟到,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反射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 源或是该物体。 【教学准备】 手电筒、镜子、有窗帘的教室(用来遮挡光线,以保证实验效果)、带孔黑色的箱子、红苹果、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师:我们能不能用肉眼看太阳光,激光等光源发出的光? 生:思考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那是因为太阳或激光发出的光非常强烈,我们直接看会灼伤我们的眼睛。 提出问题,光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对光有哪些了解?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在带孔的箱子里放入红苹果,关上灯光,教室门窗,拉上窗帘。观察黑色箱子里的红苹果,拉开窗帘打开门窗,开灯,再观察箱子里的红苹果。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师:让学生通过孔观察黑色箱子里的红苹果,能看到什么? 生:回答什么都看不到。 师:拉开窗帘打开门窗,开灯,再观察箱子里的红苹果,能看到什么? 生:看到红苹果。 提出问题,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物体。回答问题,只有在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

进入眼睛后,才能看到光源或物体。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板书设计】 有关光的思考 1.我们常见的光:太阳光,星光,萤火光,烛光。 2.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而且是自己发出来的光。 3.反射光:经过黑板、墙壁、天花板等周围物体表面反射后,再照射到被摄体(人体眼睛里)的光。

2021年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教材分析

2021年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教案 备课人:

目录 全册教材分析 (2) 单元教材分析 (4) 第1单元光 (11) 1 有关光的思考 (11) 2光是怎样传播的 (15) 3 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 (20) 4 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23) 5 认识棱镜 (28) 6 光的反射现象 (33) 7 制作一个潜望镜 (37) 第2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 (42) 1 地球的表面 (42) 2 地球的结构 (46) 3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50) 4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54) 5 风的作用 (58) 6 水的作用 (63) 7 总结我们的认识 (67) 第3单元计量时间 (72) 1 时间在流逝 (72) 2 用水计量时间 (75) 3 我们的水钟 (78) 4 机械摆钟 (84) 5 摆的快慢 (87) 6 制作钟摆 (90) 7 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 (93) 第4单元健康生活 (97) 1 我们的身体 (97) 2 身体的运动 (102) 3 心脏和血液 (107) 4 身体的总指挥 (112) 5 身体的联络员 (118) 6 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 (122) 7 制定健康生活计划 (127)

全册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由“光”“地球表面的变化”“计量时间”“健康生活”四个元组成。 “光”单元,以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为主要线索,认识光这种能量表现形式。本单元沿着认识光源,研究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研究光在行进过程中遇到其他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路线所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探索光的传播规律,构建光沿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及光的反射现象的认识,建立光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 “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以研究地球表面形态一一地形地貌的变化为主要内容。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按照其能量的来源可归纳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个原因。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本身,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势能,其主要表现形式为风化,风力、流水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本单元从内因到外因,通过指导学生亲历观察、假设、模拟实验、形成解释等一系列科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结构及其变化,构建地形地貌是经过地球内、外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认知。“计量时间”单元,研究的主题是与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计时问题。本单元按照从古至今人类计时方法的发展脉络组织课程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设计制作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研究太阳、水流、摆等的运动规律;经历古人运用事物变化的规律探索计时方法、制作计时工具的过程;发展工程思维;体会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健康生活”单元,基于现代健康新理念,立足于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四年级人体呼吸与消化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运动、血液循环及神经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