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2022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1.下列微粒表述正确,且对水的电离能产生影响的是( )

A. 氢氧化钠的电子式:

B. 乙酸的结构式:

C. 甲烷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

D.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2.已知NaHS溶液呈碱性。向20mL0.02mol⋅L−1H2S溶液中加入以下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 加入水,H2S电离程度增大,H+浓度增大

B. 加入CuSO4固体,平衡右移,H+浓度增大,K增大

C. 向溶液中通入足量SO2气体,H2S电离平衡左移,pH先增大后减小

D. 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溶液中存在c(S2−)>c(H2S)

3.关于如图所示各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如图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总反应为Cu+2Fe3+=Cu2++

2Fe2+

B. 如图铁钉发生吸氧腐蚀,导管中水面上升,负极反应为O2+4e−+

2H2O=4OH−

C. 如图装置可在铁件表面镀铜,CuSO4溶液浓度不变

D. 如图支撑海港码头基础的钢管桩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以防止被海水腐蚀

4. 用纯碱溶液去除铝制容器表面的油污时,有少量气泡产生。为探究气泡产生的原因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将铝片置于盛有水的试管中,加热,无明显现象;②将铝片置于盛有浓Na 2CO 3溶液的试管中,铝片表面产生细小气泡,加热,产生大量气泡(成分为CO 2和H 2),并观察到白色浑浊(能溶于NaOH 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纯碱去除油污利用了水解原理,加热可以提高油污去除效果

B. 铝片与Na 2CO 3水解产生的OH −反应生成了H 2

C. 浑浊产生的原理为[Al(OH)4]−+HCO 3−=Al(OH)3↓+CO 2↑+H 2O

D. 加热和H 2的产生对CO 32−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是相同的

5. 锂电池的研究与开发已日臻成熟,某锂电池材料的组成与结

构如图。M 、W 、X 、Y 、Z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周期主族

元素,Y 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是W 的两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该材料中元素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B. 该材料中X 的化合价为+3

C. 元素X 与Y 原子轨道中含有的未成对电子数相同

D. 简单离子半径为Y >Z >M

6.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酸性KMnO 4溶液与H 2O 2反应2MnO 4−+6H ++5H 2O 2=2Mn 2++5O 2↑+8H 2O

B. 废水中加入FeS 除去Hg 2+:FeS +Hg 2+=HgS +Fe 2+

C. NaHSO 4溶液中滴加Ba(OH)2至中性:SO 42−+2H ++2OH −+Ba 2+=BaSO 4↓+2H 2O

D. 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镁溶液:2Cl −+2H 2O −通电

H 2↑+Cl 2↑+2OH −

7. 部分短周期元素电负性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述8种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p 区

B. g 、h 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ℎ>g

C. b 、c 、d 三种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逐渐增强

D. c 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的产物为共价化合物

8. 常温下,有关下列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水稀释0.1mol ⋅L −1Na 2S 溶液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均减小

B. pH 相同的NH 4Cl 和CH 3COOH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 pH 相同的①CH 3COONa ②NaHCO 3③NaClO 三种溶液的c(Na +):③>②>①

D. 将amol ⋅L −1的氨水与0.1mol ⋅L −1盐酸等体积混合,平衡时c(NH 4+)=c(Cl −),NH 3⋅H 2O 的电离平衡常数可表示为10−8a−0.1

9. 肼(N 2H 4)又称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与氨类似。已知常温下,N 2H 4第一步电

离平衡N 2H 4+H 2O⇌N 2H 5++OH −,K b1=8.7×10−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N 2H 4的水溶液中存在:c(N 2H 5+)+2c(N 2H 62+)+c(H +)=c(OH −)

B. 反应N 2H 4+H +⇌N 2H 5+的平衡常数K =8.7×107

C. 联氨与硫酸形成酸式盐的化学式为N 2H 6(HSO 4)2

D. 向N 2H 4的水溶液中加水,c 2(N 2H 5+)c(N 2H 4)⋅c(N 2H 62+)减小

10. 纯碱在工业上主要用于玻璃制品和陶瓷釉的生产。以NaCl 和NH 4HCO 3为原料制备纯碱的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搅拌”中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为NaCl +NH 4HCO 3−30∼35℃NaHCO 3↓+NH 4Cl

B. 若其它条件不变,使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可以达到提高碳酸氢铵利用率的目的

C. 搅拌时采用30∼35℃水浴,以防止温度过高引起碳酸氢铵和碳酸氢钠的分解

D. 静置抽滤所得滤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Cl−)>c(HCO3−)>c(NH4+)

11.某燃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电池中发生的部分反应如下:TiO2/S→TiO2/S+(激发态)

TiO2/S+→TiO2/S++e−

TiO2/S++3I−→TiO2/S+3I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电池工作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 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

C. 电池工作时,I−在镀铂导电玻璃上放电

D. 正极反应式为I3−+2e−=3I−

12.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科技工作者利用CH4、O2按照一定体积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甲醇的反应,部分历程如图所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标注,TS代表过渡态,H2O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催化剂表面上更容易被吸附的是O2

B. CH4(g)+1

O2(g)⇌CH3OH(g)ΔH=−32.51kJ⋅mol−1

2

C. 该反应过程的决速步为 ∗CH4+∗OH+∗H=CH3OH+2∗H

D. 适时将甲醇分离出来,以空出催化剂活性中心继续使用

13.已知25℃时,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酸HClO CH3COOH H2CO3

K a3.0×10−81.7×10−5K a1=4.2×10−7K a2=5.6×10−11

A. 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的离子反应为2ClO−+CO2+H2O=2HClO+CO32−

B. 向CH3COONa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中c(CH3COO −)

c(CH3COOH)⋅c(OH−)

减小

C. NaClO和CH3COONa的混合溶液中c(CH3COOH)+c(HClO)=c(OH−)−c(H+)

D. 4.48L(STP)CO2通入1L0.3mol⋅L−1NaOH溶液中:2c(Na+)=3c(CO32−)+3c(HCO3−)+ 3c(H2CO3)

14.常温下,将9.32gBaSO4粉末置于盛有200mL蒸馏水的烧杯

中,向烧杯中加入Na2CO3固体并充分搅拌,加入Na2CO3固体

的过程中,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视溶液体积

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曲线NP表示SO42−浓度的变化

B. 常温下,BaCO3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和K ap与在饱和Na2CO3溶

液中均相同

C. 若使BaSO4全部转化为BaCO3,至少要加入1.04molNa2CO3

D. BaSO4粉末恰好全部转化为BaCO3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CO32−)>c(SO42−)> c(Ba2+)>c(OH−)

15.常温下,用0.1000mol⋅L−1盐酸分别逐滴加入到

20.00mL0.1000mol⋅L−1的三种一元碱溶液中,溶液的pH

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三种一元碱电离常数大小关系为K b(XOH)>

K b(MOH)>K b(YOH)

B. V=10mL时,YOH溶液中c(OH−)+c(YOH)=c(H+)+

c(Y+)

C. V=10mL时,三种溶液中阳离子总浓度大小顺序为XOH

D. V=20mL时,三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YOH

16.A、B、C、D、E、F为6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36号元素,其性质或结构信息如表。

元素性质或结构信息

A该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B原子核外p轨道电子为半满

C地壳中元素含量最高的元素

D前四周期中,轨道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

E位于元素周期表第8列

回答下列问题:

(1)A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______个伸展方向,该原子轨道的形状为______。

(2)A、B、C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D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其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______种。

(4)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其基态原子价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

17.二氧化氯是一种安全稳定、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工业上有多种制备方法.回答下列问题:法一:亚氯酸钠与氯气反应2NaClO2+Cl2=2NaCl+2ClO2,氯气可通过氯碱工业制得,装置如图1。

(1)气体M是______,P是______(填“阳”或“阴”)离子交换膜。

(2)写出图1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法二: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铵和盐酸,原理如图2。

(3)b为电源的______极,气体X是______。

(4)c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5)已知二氧化氯发生器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写出该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

(6)当有0.06mol阴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膜时,产生二氧化氯(STP)体积为______L。

18.25℃下,某同学按图1所示,向20.00mL未知浓度的二元酸H2A溶液中逐滴加入0.1000mol⋅L−1的NaOH溶液,同时用磁力搅拌器搅拌,用pH传感器和滴数传感器同时测定溶液的pH 和所用NaOH溶液的体积。回答下列问题:

Ⅰ.滴定过程如图1: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在使用前需______。

(2)准确量取20.00mLH2A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______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为______。

(3)进行三次平行实验,读数如图2,计算H2A溶液的浓度为______mol⋅L−1。

Ⅰ.数据分析:该溶液的pH和分布系数δ随滴加NaOH溶液体积V NaOH的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比

如A2−的分布系数:δ(A2−)=c(A 2−)

c(H2A)+c(HA−)+c(A2−)

]。

(4)曲线②代表______,计算K a(HA−)=______。

(5)结合图3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0.1mol⋅L−1H2A溶液pH值小于1

b.V(NaOH)=20.00mL时:c(Na+)=c(A2−)=c(HA−)

c.滴定终点时:c(Na+)

19.工业上用方铅矿(主要成分为PbS,含有少量FeS等杂质)和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含有少量Fe2O3、Al2O3等杂质)制备PbSO4和MnCO3,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已知:①PbCl2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PbCl2(s)+2Cl−(aq)⇌PbCl42−(aq)ΔH>0。

②部分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如表:

金属离子Fe2+Fe3+Al3+Mn2+Pb2+

开始沉淀的pH7.0 1.7 3.77.67.0

沉淀完全的pH9.6 3.2 4.79.89.0

23a1−7

a2

5.6×10−11;K sp(MnCO3)=2.2×10−11。

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方铅矿的浸出率,结合图2信息,选择“浸取”的合适条件______。“浸取”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酸浸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有Pb2+、

______。

(2)加入NaCl溶液的目的是______;物质A调节pH的范围是______。

(3)“滤液2”中加入NH4HCO3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计算平衡常数并说明该反应发生的理论依据______。

20.气候变化是目前全球最重要、最紧迫的议题之一,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自主提出力争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CO2的综合利用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

(1)将CO2转化为乙醇可以实现降碳,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如下:

2CO2(g)+2H2O(g)⇌C2H4(g)+3O2(g)ΔH1=+1323kJ⋅mol−1

C2H4(g)+H2O(g)⇌C2H5OH(l)ΔH2=−88.2kJ⋅mol−1

H2O(l)=H2O(g)ΔH3=+44kJ⋅mol−1

则2CO2(g)+3H2O(l)⇌C2H5OH(l)+3O2(g)ΔH=______。

(2)将CO2转化为甲醇也可以实现降碳。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往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在甲、乙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时间均为tmin时,测得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①相同温度下催化剂效果更好的催化剂是______(填“甲”或“乙”),T4温度下甲醇的平均反应速率v=______。

②在甲催化作用下,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如图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③在T2和T5温度下,平衡常数K2______K5(填“>”、“<”或“=”).下列能够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容器内压强不变

c.v

正(CO2)=3v(H2)

d.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④已知气体分压=气体总压×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T5温度下,反应开始时容器中的总压为P0MPa,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p=______(只列出计算式,不必化简)。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氢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不是共价化合物,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其电子式为,故A错误;

B.乙酸结构简式为CH3COOH,其结构式为,并且乙酸能抑制水的电离,故B正确;

C.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且C原子半径大于H,则其空间填充模型为,但甲烷不影响水

的电离,故C错误;

D.硫离子的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8,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D错误;

故选:B。

A.氢氧化钠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

B.乙酸由甲基和羧基构成,能抑制水的电离;

C.甲烷不影响水的电离;

D.硫离子的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8。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正误判断,涉及电子式、空间填充模型、结构式、离子结构示意图等知识,为高频考点,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运用能力的考查,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C

【解析】解:A.H2S为二元弱酸,加水稀释,促进H2S的电离,但c(H+)减小,故A错误;

B.CuS难溶于稀硫酸,氢硫酸溶液中加入CuSO4,生成CuS沉淀,促进H2S的电离,电离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因此加入CuSO4,H2S的电离平衡常数不变,故B错误;

C.H2S与SO2发生2H2S+SO2=3S+2H2O,c(H2S)降低,H2S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溶液中c(H+)降低,pH增大,继续通入SO2,SO2与H2O反应生成H2SO3,H2SO3的酸性强于H2S,c(H+)增大,pH减小,故C正确;

D.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生成溶质为NaHS,NaHS溶液显碱性,说明HS−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溶液中存在c(H2S)>c(S2−),故D错误;

故选:C。

A.H2S为二元弱酸,加水稀释,促进H2S的电离;

B.CuS难溶于稀硫酸,氢硫酸溶液中加入CuSO4,生成CuS沉淀,促进H2S的电离;

C.H2S与SO2发生2H2S+SO2=3S+2H2O,c(H2S)降低,H2S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溶液中c(H+)降低,pH增大,继续通入SO2,SO2与H2O反应生成H2SO3,H2SO3的酸性强于H2S;

D.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生成溶质为NaHS,NaHS溶液显碱性。

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的水解、三大守恒关系的应用,把握平衡分析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判断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答案】D

【解析】解:A.装置①是原电池,总反应溶液中的铁离子与铁电极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则总反应是:Fe+2Fe3+=3Fe2+,故A错误;

B.如图铁钉发生吸氧腐蚀,正极反应为O2+4e−+2H2O=4OH−,压强减小,导管中水面上升,故B错误;

C.镀铜使,铜为阳极,待镀金属为阴极,故C错误;

D.如图支撑海港码头基础的钢管桩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利用外加电流保护阴极,以防止被海水腐蚀,故D正确;

故选:D。

A.装置①是原电池,总反应溶液中的铁离子与铁电极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B.如图铁钉发生吸氧腐蚀,正极反应为O2+4e−+2H2O=4OH−;

C.镀铜使,铜为阳极,待镀金属为阴极;

D.如图支撑海港码头基础的钢管桩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利用外加电流保护阴极。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和电解池原理,题目难度中等,能依据图象和信息准确判断正负极是解题的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4.【答案】C

【解析】解:A.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纯碱水解呈碱性,加热促进水解,溶液碱性增强,有利于油脂的水解,增强了去污效果,故A正确;

B.铝片与Na2CO3水解产生的OH−反应,生成了偏铝酸钠和H2,故B正确;

C.浑浊产生的原理为四羟基合铝酸根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根离子,浑浊产生的原理为[Al(OH)4]−+HCO3−=Al(OH)3↓+CO32−+H2O,故C错误;

D.盐类水解为吸热过程,加热促进盐类水解,氢气逸出有利于铝与氢氧根离子的反应,碳酸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消耗氢氧根离子,促进碳酸根离子水解,所以加热和H2逸出对CO32−水解平衡移动都起到促进作用,故D正确;

故选:C 。

A.碳酸根离子水解为吸热反应,加热促进水解,溶液碱性增强;

B.碳酸钠水解显碱性,铝和碱反应生成片氯酸盐和氢气;

C.浑浊产生的原理为四羟基合铝酸根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根离子;

D.加热或者减小生成物浓度都能促进盐类的水解。

本题考查了盐类水解的性质,铝及其化合物性质,明确盐类水解规律及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移动的因素、铝及其化合物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5.【答案】A

【解析】解:M 、W 、X 、Y 、Z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周期主族元素,结合图示可知,M 形成+1价阳离子,该图示为锂电池材料组成与结构,则M 为Li ,说明五种元素均位于第二周期,Y 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是W 的两倍,Y 形成2个共价键,其价电子数为6,W 的价电子数为3,则W 为B ,Y 为O ;Z 形成1个共价键,X 形成2个单键和一个双键,则X 为C ,Z 为F 元素,以此分析解答。

A.该材料中锂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A 错误;

B.该材料中每个X(C)形成3个碳氧键和1个碳碳键,C 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B 正确;

C.元素C 、O 原子轨道中均含有2个未成对电子,故C 正确;

D.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简单离子半径为Y >Z >M ,故D 正确;

故选:A 。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结合原子序数、物质结构来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D

【解析】解:A.用酸酸化的KMnO 4溶液与H 2O 2反应,生成了锰离子、氧气和水,根据化合价升降

相等配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 4−+6H ++5H 2O 2=2Mn 2++5O 2↑+8H 2O ,故A 正确;

B.用FeS 除去工业废水中的Hg 2+,是发生了沉淀的转化,故离子反应为FeS +Hg 2+=HgS +Fe 2+,故B 正确;

C.向NaHSO 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恰好为中性,离子方程式为:Ba 2++2OH −+SO 42−+

2H +=BaSO 4↓+2H 2O ,故C 正确;

D.用铂电极电解氯化镁溶液:Mg 2++2Cl −+2H 2O −通电

H 2↑+Cl 2↑+Mg(OH)2↓,氢氧化镁是难溶物,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D 错误,

故选:D 。

A.根据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双氧水氧化成氧气分析;

B.工业上用FeS除去废水中的Hg2+发生了沉淀的转化;

C.向NaH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恰好为中性,反应生成硫酸钡、硫酸钠和水;

D.电解氯化镁得到氢氧化镁,氢氧化镁是一种沉淀物质.

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性质、反应实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规范答题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7.【答案】C

【解析】解:A.a、e分别为H、Na,均为第ⅠA族元素,属于s区元素,故A错误;

B.g为S,h为Cl,二者可形成多种氧化物,故无法比较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故B错误;

C.从左向右,C、NO、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对应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逐渐增强,即稳定性顺序是:H2O>NH3>CH4,故C正确;

D.c为N,气态氢化物为NH3,N的最高价含氧酸为HNO3,二者反应的产物为NH4NO3,NH4NO3为离子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图中电负性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关系可知:a为H,b为C,c为N,d为O,e为Na,f为Al,g为S,h为Cl,据此分析:

A.a、e分别为H、Na,均为第ⅠA族元素;

B.g为S,h为Cl,二者可形成多种氧化物;

C.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对应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逐渐增强;

D.c为N,气态氢化物为NH3,N的最高价含氧酸为HNO3,二者反应的产物为NH4NO3。

本题考查周期表结构与应用、元素周期律、离子共价化合物的判断,把握电负性、化合价来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8.【答案】D

【解析】解:A.加水稀释0.1mol⋅L−1Na2S溶液时促进硫离子水解,但溶液碱性降低,所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故A错误;

B.pH相同的NH4Cl和CH3COOH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相同,前者促进,后者抑制水的电离,故B 错误;

C.相同条件下水解程度CH3COONa

①CH3COONa②NaHCO3③NaClO三种溶液的c(Na+):③<②<①,故C错误;

D.将amol⋅L−1的氨水与0.1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平衡时c(NH4+)=c(Cl−)=0.05mol/L,则一水合氨浓度是(0.5a−0.05)mol/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氢氧根浓度是10−7mol/L,所以

NH 3⋅H 2O 的电离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 c(NH 4+)c(OH −)c(NH 3⋅H 2O)=0.05×10−70.5a−0.05=10−8a−0.1

,故D 正确; 故选:D 。

A.加水稀释0.1mol ⋅L −1Na 2S 溶液时促进硫离子水解,但溶液碱性降低;

B.pH 相同的NH 4Cl 和CH 3COOH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相同,前者促进,后者抑制水的电离;

C.相同条件下水解程度CH 3COONa

D.将amol ⋅L −1的氨水与0.1mol ⋅L −1盐酸等体积混合,平衡时c(NH 4+)=c(Cl −)=0.05mol/L ,则

一水合氨浓度是(0.5a −0.05)mol/L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氢氧根浓度是10−7mol/L ,所以

NH 3⋅H 2O 的电离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 c(NH 4+)c(OH −)c(NH 3⋅H 2O)。 本题考查了盐类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侧重考查分析判断能力,明确弱电解质电离特点及盐类水解特点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9.【答案】D

【解析】解:A.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 2H 4的水溶液中存在:c(N 2H 5+)+2c(N 2H 62+)+c(H +)=

c(OH −),故A 正确;

B.N 2H 4第一步电离平衡N 2H 4+H 2O⇌N 2H 5++OH −,反应N 2H 4+H +⇌N 2H 5+的平衡常数K =

c(N 2H 5+)

c(N 2H 4)c(H +)=c(N 2H 5+)c(N 2H 4)c(H +)×c(OH −)c(OH −)=K b1K w =8.7×10−710−14=8.7×107,故B 正确;

C.联氨为二元弱碱,与硫酸形成酸式盐,酸过量即氢离子过量,与氨基完全反应,化学式为N 2H 6(HSO 4)2,故C 正确;

D.向N 2H 4的水溶液中加水,

c 2(N 2H 5+)c(N 2H 4)⋅c(N 2H 62+)=K b1K b2,由于K 值受温度影响,故加水该值不变,故

D 错误;

故选:D 。

A.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B.N 2H 4第一步电离平衡N 2H 4+H 2O⇌N 2H 5++OH −,反应N 2H 4+H +⇌N 2H 5+的平衡常数K =c(N 2H 5+)

c(N 2H 4)c(H +)=c(N 2H 5+)c(N 2H 4)c(H +)×c(OH −)c(OH −)=K

b1K w ; C.联氨为二元弱碱,与硫酸形成酸式盐,酸过量即氢离子过量,与氨基完全反应;

D.向N 2H 4的水溶液中加水,c 2(N 2H 5+)c(N 2H 4)⋅c(N 2H 62+)=K

b1K b2。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及酸碱中和滴定,侧重考查分析判断、计算能力,明确弱电解质电离特点、酸碱中和滴定原理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0.【答案】D

【解析】解:A.“搅拌”中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为氯化钠和碳酸氢铵加热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和氯化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 +NH 4HCO 3−30∼35℃NaHCO 3↓+NH 4Cl ,故A 正确;

B.若其它条件不变,使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提供较大浓度的钠离子,可以达到提高碳酸氢铵利用率的目的,故B 正确;

C.碳酸氢铵和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搅拌时采用30∼35℃水浴,以防止温度过高引起碳酸氢铵和碳酸氢钠的分解,故C 正确;

D.静置抽滤所得滤液中主要是氯化铵和少量碳酸氢钠,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Cl −)>c(NH 4+)>

c(Na +)>c(HCO 3−),故D 错误;

故选:D 。

氯化钠加入蒸馏水溶解得到饱和食盐水,加入碳酸氢铵粉末搅拌30∼35℃水浴加热发生反应,NaCl +NH 4HCO 3−30∼35℃NaHCO 3↓+NH 4Cl ,静置抽滤得到滤液和晶体A 为NaHCO 3,洗涤抽干,300℃加热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纯碱的制备过程分析判断、物质性质的理解应用,主要是制备原理和流程的正确判断,题目难度中等。

11.【答案】C

【解析】解:由图电子的移动方向可知,半导材料TiO 2与染料为原电池的负极,铂电极为原电池

的正极,电解质为I 3−和I −的混合物,I 3−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正极反应为I 3−+2e −=3I −,

A.该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A 正确;

B.电池工作时,I 3−到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得电子转化为I −,即反应为I 3−+2e −=3I −,所以镀铂导

电玻璃为正极,故B 正确;

C.电池工作时,I −离子在铂电极上放电,发生氧化反应,故C 错误;

D.电解质为I 3−和I −的混合物,I 3−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正极反应为I 3−+2e −=3I −,故D 正确;

故选:C 。

由图电子的移动方向可知,半导材料TiO 2与染料为原电池的负极,铂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电解

质为I 3−和I −的混合物,I 3−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正极反应为I 3−+2e −=3I −。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和电解池原理,题目难度中等,能依据图象和信息准确判断正负极是解题的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2.【答案】AB

【解析】解:A.∗H 2O 能量更低,则在催化剂表面上更容易被吸附的是水,故A 错误;

B.该图只显示部分历程,无法计算反应的焓变,故B 错误;

C.由图可知,该历程中正反应最大的活化能的为决速步,步骤是∗CH 4、∗OH 和生成∗CH 3OH 和∗H ,

则化学方程式为:∗CH4+OH∗=∗CH3OH+H∗,故C正确;

D.及时分离产物,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可以继续使用,故D正确;

故选:AB。

A.比较∗H2O和∗O2的相对能量大小,能量低在催化剂表面上更容易被吸附;

B.该图只显示部分历程;

C.慢反应的步骤为决速步;

D.及时分离产物,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侧重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着重于对概念的理解,注意反应能量的变化与反应物、生成物能量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能量变化,此题难度中等。

13.【答案】CD

【解析】解:A.电离平衡常数越大,说明电离出H+能力越强,根据表中数据,电离出H+能力大小顺序是CH3COOH>H2CO3>HClO>HCO3−,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CO2+H2O=HClO+HCO3−,故A错误;

B.c(CH3COO −)

c(CH3COOH)⋅c(OH−)=c(CH3COO

−)

c(CH3COOH)⋅c(OH−)

×c(H

+)

c(H+)

=K a

K w

,K a、K w只受温度的影响,加水稀释

CH3COOH,温度不变,则K a、K w不变,即该比值不变,故B错误;

C.电荷守恒:c(Na+)+c(H+)=c(CH3COO−)+c(ClO−)+c(OH−),元素质量守恒:c(Na+)= c(ClO−)+c(HClO)+c(CH3COO−)+c(CH3COOH),两式合并得到c(OH−)−c(H+)=c(HClO)+ c(CH3COOH),故C正确;

D.标准状况下,4.48L的CO2的物质的量为0.2mol,通入1L0.3mol⋅L−1NaOH溶液中,设生成

Na2CO3物质的量为amol,根据碳原子守恒,NaHCO3的物质的量为(0.2−a)mol,根据钠原子守恒,2amol+(0.2−a)mol=1L×0.3mol⋅L−1,解得a=0.1mol,即n(Na2CO3)=n(NaHCO3)= 0.1mol,根据元素质量守恒,2c(Na+)=3c(CO32−)+3c(HCO3−)+3c(H2CO3),故D正确;

故选:CD。

A.电离平衡常数越大,说明电离出H+能力越强;

B.c(CH3COO −)

c(CH3COOH)⋅c(OH−)=c(CH3COO

−)

c(CH3COOH)⋅c(OH−)

×c(H

+)

c(H+)

=K a

K w

C.电荷守恒:c(Na+)+c(H+)=c(CH3COO−)+c(ClO−)+c(OH−),元素质量守恒:c(Na+)= c(ClO−)+c(HClO)+c(CH3COO−)+c(CH3COOH),两式合并分析;

D.标准状况下,4.48L的CO2的物质的量为0.2mol,通入1L0.3mol⋅L−1NaOH溶液中,设生成

Na2CO3物质的量为amol,根据碳原子守恒,NaHCO3的物质的量为(0.2−a)mol,根据钠原子守恒,2amol+(0.2−a)mol=1L×0.3mol⋅L−1,解得a=0.1mol,即n(Na2CO3)=n(NaHCO3)= 0.1mol,根据元素质量守恒可得。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明确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其酸性越强,则弱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越小,注意ClO−、CO32−、HCO3−的水解程度大小顺序是CO32−>ClO−> HCO3−,难度较大。

14.【答案】BD

【解析】解:A.根据题中信息,向硫酸钡中加入碳酸钠,生成碳酸钡沉淀,钡离子浓度降低,硫酸根浓度增大,因此NP曲线为硫酸根,NQ曲线为钡离子,故A正确;

B.碳酸钠电离出的碳酸根离子会抑制碳酸钡的溶解,故碳酸钡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但是K sp只与温度有关,故K sp相同,故B错误;

C.硫酸钡的物质的量n=9.32

233

g/mol=0.4mol,使0.04molBaSO4全部转化为BaCO3沉淀需要

0.04mol碳酸钠,此时溶液中c(SO42−)=0.04mol

0.2L =0.2mol/L,则此时c(Ba2+)=K sp(BaCO3)

c(SO42−)

=

1×10−10

0.2mol/L=5×10−10mol/L,则此时c(CO32−)=K sp(BaCO3)

c(Ba2+)

=2.5×10

−9

5×10−10

mol/L=5mol/L,则

需要的n(Na2CO3)=5mol/L×0.2L=1mol,因此至少要加入1+0.04=1.04mol碳酸钠,故C 正确;

D.BaSO4恰好全部转化为BaCO3时,溶液中存在大量的SO42−,平衡时CO32−的浓度大于SO42−,CO32−水解促进OH−的形成,因此溶液中浓度最小的是Ba2+,因此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CO32−)>

c(SO42−)>c(OH−)>c(Ba2+),故D错误;

故选:BD。

根据图像,M点时是硫酸钡的饱和溶液,则K sp(BaSO4)=c(Ba2+)c(SO42−)=1.0×10−5×1.0×10−5=1.0×10−10,当c(CO32−)=2.5×10−4mol/L时开始形成碳酸钡沉淀,K sp(BaCO4)=

c(Ba2+)c(CO32−)=1.0×10−5×2.5×10−4=2.5×10−9。

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为高频考点,把握图象分析、K sp计算、平衡常数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C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15.【答案】BC

【解析】解:A.由图示,0.1000mol/L的三种一元碱XOH、MOH、YOH溶液的pH分别为13、11、9,说明XOH完全电离,所以XOH为强碱,MOH、YOH都电离一部分,所以MOH、YOH 均为弱碱,且碱性MOH大于YOH,故A正确;

B.V[HCl(aq)]=10.00mL时,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YCl和YOH,质子守恒可得2c(OH−)+ c(YOH)=2c(H+)+c(Y+),又c(H+)≠c(OH−),故c(OH−)+c(YOH)≠c(H+)+c(Y+),故B错误;

C.V[HCl(aq)]=10.00mL时,以YOH为例,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YCl和YOH,电荷守恒可得c(OH−)+c(Cl−)=c(H+)+c(Y+),三种溶液中c(Cl−)相等,c(OH−)由小到大为XOH>MOH>

YOH,故阳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XOH>MOH>YOH,故C错误;

D.V[HCl(aq)]=20.00mL时,加入的HCl与三种碱都完全中和,得到盐溶液,因为XOH是强酸,所以中和得到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所以对于水的电离应该无影响,而另两个碱都是弱碱,中和生成的盐都水解,对于水的电离产生促进作用,所以V[HCl(aq)]=20.00mL时,三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是XOH最小,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为YOH,故D正确;

故选:BC。

A.由图示,0.1000mol/L的三种一元碱XOH、MOH、YOH溶液的pH分别为13、11、9,说明XOH完全电离,所以XOH为强碱,MOH、YOH都电离一部分,所以MOH、YOH均为弱碱;

B.V[HCl(aq)]=10.00mL时,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YCl和YOH,质子守恒可得2c(OH−)+ c(YOH)=2c(H+)+c(Y+),又c(H+)≠c(OH−);

C.V[HCl(aq)]=10.00mL时,以YOH为例,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YCl和YOH,电荷守恒可得c(OH−)+c(Cl−)=c(H+)+c(Y+),三种溶液中c(Cl−)相等,c(OH−)由小到大为XOH>MOH> YOH;

D.V[HCl(aq)]=20.00mL时,加入的HCl与三种碱都完全中和,得到盐溶液。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侧重考查图象分析判断及计算能力,明确各点溶液中溶质成分及其性质、溶液酸碱性、电离平衡常数计算方法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守恒理论的灵活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6.【答案】3 哑铃形N>O>C1s22s22p63s23p63d54s115 第四周期Ⅰ族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A为C、B为N、C为O、D为Cr、E为Fe。

(1)A为C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处于2p能级,其电子云在空间有3个伸展方向,该原子轨道的形状为哑铃形,

故答案为:3;哑铃形;

(2)同周期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N元素原子2p轨道为半充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高同周期相邻元素,故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

故答案为:N>O>C;

(3)D是前四周期中轨道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则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4s1,D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1s、2s、3s、4s只有1个轨道,2p、3p均有3个轨道,3d占据5个轨道,故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1×4+3×2+5=15种,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54s1;15;

(4)E是Fe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四周期Ⅰ族,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其基态原子价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故答案为:第四周期Ⅰ族;。

A 、

B 、

C 、

D 、

E 、

F 为6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36号元素,其中A 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则A 为C 元素;C 是地壳中元素含量最高的元素,则C 为O 元素;B 的原子核外p 轨道电子为半满,且其原子序数介于碳、氧之间,故B 为N 元素;D 是前四周期中轨道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则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 54s 1,故D 为Cr ;E 的原子序数大于Cr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8列,则E 为Fe 。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推断元素是解题的关键,熟练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注意电子构型对电离能的影响。

17.【答案】氯气 阳 2NaCl +2H 2O −通电

Cl 2↑+H 2↑+2NaOH 负极 氢气 NH 4+−6e −+3Cl −=

NCl 3+4H + NCl 3+6ClO 2−+3H 2O =6ClO 2↑+NH 3↑+3Cl −+3OH − 1.344

【解析】解:(1)右侧有氢氧化钠生成,说明右侧电极是阴极,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放电,N 是氢气,左侧电极是阳极,氯离子放电,所以气体M 是氯气,为防止生成的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应该选用阳离子交换膜,即P 是阳离子交换膜,

故答案为:氯气;阳;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1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 +2H 2O

−通电

Cl 2↑+H 2↑+2NaOH ,

故答案为:2NaCl +2H 2O −通电Cl 2↑+H 2↑+2NaOH ;

(3)c 电极上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NCl 3,因此是阳极,则a 为电源的正极,b 为电源的负极,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则气体X 是氢气,

故答案为:负极;氢气;

(4)c 电极是阳极,电极反应式为NH 4+−6e −+3Cl −=NCl 3+4H +,

故答案为:NH 4+−6e −+3Cl −=NCl 3+4H +;

(5)已知二氧化氯发生器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氧化剂是NCl 3,还原剂是

亚氯酸钠,所以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Cl 3+6ClO 2−+3H 2O =6ClO 2↑+NH 3↑+3Cl −+3OH −,

故答案为:NCl 3+6ClO 2−+3H 2O =6ClO 2↑+NH 3↑+3Cl −+3OH −;

(6)当有0.06mol 阴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膜时,即有0.06mol 电子通过,所以产生0.01molNCl 3,则根据方程式可知产生二氧化氯(STP)的物质的量是0.06mol ,体积为0.06mol ×22.4L/mol =1.344L , 故答案为:1.344。

(1)左侧电极是阳极,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为防止生成的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应该选用阳离子交换膜;

(2)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Cl 2、H 2、NaOH ;

(3)c 电极上发生失去电子的反应是阳极,则a 为电源的正极,b 为电源的负极,溶液中的氢离子放

电生成氢气;

(4)c电极是阳极,NH4+失去电子生成NCl3;

(5)已知二氧化氯发生器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氧化剂是NCl3,还原剂是亚氯酸钠,反应生成ClO2、NH3;

(6)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计算。

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的应用和氧化还原反应以及气体摩尔体积的相关知识,是化学反应原理的重点,要有识图能力、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18.【答案】碱式滴定管检漏酚酞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有无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0.1000δ(A2−)1×10−2mol⋅L−1ab

【解析】解:(1)根据装置图,仪器A为碱式滴定管,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水,

故答案为:碱式滴定管;检漏;

(2)用NaOH滴定H2A,用酚酞或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如果是酚酞作指示剂,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有无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如果是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有红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

故答案为:酚酞;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有无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

(3)三次滴定消耗NaOH溶液体积为39.90mL、40.00mL、40.10mL,平均消耗NaOH的体积为40.00mL,NaOH与H2A反应2NaOH+H2A=Na2A+2H2O,40.00×10−3L×0.1000mol⋅L−1= 2×20.00×10−3L×c(H2A),解得c(H2A)=0.1000moL⋅L−1,

故答案为:0.1000;

(4)反应曲线③起始点时0.1000mol⋅L−1H2A溶液的pH小于1,推出H2A的电离:H2A=H++HA−、HA−⇌H++A2−,H2A与NaOH溶液反应:H2A+NaOH=NaHA+H2O、NaHA+NaOH=Na2A+ H2O,因此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HA−逐渐减少,A2−逐渐增多,曲线①代表HA−,曲线②代表A2−;

K a(HA−)=c(A 2−)c(H+)

c(HA−)

,曲线①和②交点,说明c(HA−)=c(A2−),此时对应加入NaOH溶液为25mL,对应的pH=2,即Ka(HA−)=c(H+)=1×10−2mol⋅L−1,

故答案为:δ(A2−);1×10−2mol⋅L−1;

(5)a.根据图3,曲线③的起点0.1000mol⋅L−1H2A溶液的pH小于1,故a正确;

b.当加入NaOH溶液体积为20.00mL时,溶液中溶质为NaHA,因为H2A的第一步电离为完全电离,因此根据元素质量守恒,有c(Na+)=c(A2−)+c(HA−),故b正确;

c.根据电荷守恒有c(Na+)+c(H+)=c(OH−)+c(HA−)+2c(A2−),滴定到终点,溶液显碱性,即c(OH−)>c(H+),从而得出c(Na+)>c(HA−)+2c(A2−),故c错误;

故答案为:ab。

(1)根据装置图,仪器A为碱式滴定管;

2021-2022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1.下列微粒表述正确,且对水的电离能产生影响的是( ) A. 氢氧化钠的电子式: B. 乙酸的结构式: C. 甲烷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 D.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2.已知NaHS溶液呈碱性。向20mL0.02mol⋅L−1H2S溶液中加入以下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 加入水,H2S电离程度增大,H+浓度增大 B. 加入CuSO4固体,平衡右移,H+浓度增大,K增大 C. 向溶液中通入足量SO2气体,H2S电离平衡左移,pH先增大后减小 D. 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溶液中存在c(S2−)>c(H2S) 3.关于如图所示各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如图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总反应为Cu+2Fe3+=Cu2++ 2Fe2+ B. 如图铁钉发生吸氧腐蚀,导管中水面上升,负极反应为O2+4e−+ 2H2O=4OH− C. 如图装置可在铁件表面镀铜,CuSO4溶液浓度不变

D. 如图支撑海港码头基础的钢管桩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以防止被海水腐蚀 4. 用纯碱溶液去除铝制容器表面的油污时,有少量气泡产生。为探究气泡产生的原因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将铝片置于盛有水的试管中,加热,无明显现象;②将铝片置于盛有浓Na 2CO 3溶液的试管中,铝片表面产生细小气泡,加热,产生大量气泡(成分为CO 2和H 2),并观察到白色浑浊(能溶于NaOH 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纯碱去除油污利用了水解原理,加热可以提高油污去除效果 B. 铝片与Na 2CO 3水解产生的OH −反应生成了H 2 C. 浑浊产生的原理为[Al(OH)4]−+HCO 3−=Al(OH)3↓+CO 2↑+H 2O D. 加热和H 2的产生对CO 32−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是相同的 5. 锂电池的研究与开发已日臻成熟,某锂电池材料的组成与结 构如图。M 、W 、X 、Y 、Z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周期主族 元素,Y 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是W 的两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该材料中元素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B. 该材料中X 的化合价为+3 C. 元素X 与Y 原子轨道中含有的未成对电子数相同 D. 简单离子半径为Y >Z >M 6.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酸性KMnO 4溶液与H 2O 2反应2MnO 4−+6H ++5H 2O 2=2Mn 2++5O 2↑+8H 2O B. 废水中加入FeS 除去Hg 2+:FeS +Hg 2+=HgS +Fe 2+ C. NaHSO 4溶液中滴加Ba(OH)2至中性:SO 42−+2H ++2OH −+Ba 2+=BaSO 4↓+2H 2O D. 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镁溶液:2Cl −+2H 2O −通电 H 2↑+Cl 2↑+2OH − 7. 部分短周期元素电负性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山东省烟台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化学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自主练习 高二化学(A)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16小题为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2.D 3.C 4.B 5.D 6.B 7.A 8.C 9.B 10.D 11.C 12.C 13.D 14.A 15.D 16.C 17.(11分) (1)逆(1分);不变(1分) (2)中(1分),碱(1分),NH4+(或铵根离子)(1分) (3)①H2A=2H++A2-(1分)②3(2分)③c(1分) ④c(NH4+)>c(A2-)>c(H+)>c(OH-)(2分) 18.(15分) (1)SiO2(1分),c(OH-)+c(HCO3-)+2c(CO32-)+2c(SO42-)(2分) (2)将Fe2+氧化成Fe3+以便于转化成沉淀除去(2分), 2H++2Fe2++H2O2=2Fe3++2H2O(2分) (3)①5.0×1014(2分),Zn(OH)2+2OH-= [Zn(OH)4] 2-(2分)②BC(2分) (4)ZnS(s)+Cu2+(aq)=CuS(s)+Zn2+(aq)(2分) 19.(12分) (1)2NO2(g)+CH4(g)=N2(g)+CO2(g)+2H2O(l) △H=-957 kJ•mol-1(2分) (2)①abd (2分)②< (2分) (3)①正极(2分),SO2+2H2O-2e-=SO42-+4H+ (2分)②3:2(2分) 20. (14分) (1)O2(或氧气)(1分),2.107×1024(或3.5N A)(2分) (2)2CrO42-+ 2H+ = Cr2O72-+ H2O (2分); 酸性条件下Cr2O72-能将Cl-氧化而损失目标产物(2分)。 (3)趁热过滤(1分);冷却结晶(1分)。 (4)①碱式滴定管(1分) 当滴加最终一滴Na2S2O3溶液时,溶液蓝色褪去,半分钟内不变色(2分) ②83.84% (2分)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 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冰冻三尺B.刻舟求剑C.沙里淘金D.钻木取火2.空气中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用途广泛。下列气体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A.氦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氧气 3.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A.H2B.2H2C.2H D.2H+ 4.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中,墩墩同学的操作中错误的是A.B. C.D. 5.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氢氧化钾B.铝C.金刚石D.水 6.喷洒“84”消毒液,能闻到特殊气味,是因为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质量很小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可以再分7.分类是学习化学重要的科学方法。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A.氯化钠B.碳酸钠C.氧化钙D.氢氧化钠8.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微粒中,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A.B.C.D. 9.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农作物秸秆随意焚烧 B.用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汽车 C.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D.生活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10.下列关于室温下100g 氯化钠不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加水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B.加入10g 氯化钠固体后溶液质量一定为110g C.该溶液一定不能溶解硝酸钾固体 D.恒温蒸发掉10g 水,溶液一定达到饱和状态 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在空气中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出现白雾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12.科学用火,可以趋利避害。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可直接用水浇灭 B.室内失火应立即打开门窗排除浓烟 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关闭燃气阀门灭火的原理是隔离可燃物 13.合理饮食,有利健康。下列是一些常见食物的近似pH,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适宜吃的食物是 A.苹果(2.9~3.3)B.玉米粥(6.8~8.0) C.橘子(3.0~4.0)D.番茄汁(3.5~4.5) 14.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 B.生石灰能和水反应—常用作干燥剂 C.干冰升华吸热—常用于制碳酸饮料 D.白醋显酸性—家庭中可用于除水垢 15.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高二生物试题 2022.0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 铅笔和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血浆胶体渗透压与血浆蛋白的含量有关,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平衡。人体感染链球菌后可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出现蛋白尿,血浆中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的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 B .静脉注射时,抗生素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中都可以出现 C .患者出现蛋白尿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会引起组织水肿 D .机体特异性免疫产生的抗体与链球菌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2.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脊髓的SG 区神经纤维末梢上的离子通道N 发生功能异常所致。科研人员利用通道N 抑制剂处理SG 区神经元,给予突触前神经元一定的电刺激,测定突触后膜的电信号的变化,发现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信号频率会降低,疼痛症状缓解。下图表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机理,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病理性疼痛为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B .通道N 开放,可能会引起突触前神经元谷氨酸的释放量减少 C .抑制突触后膜谷氨酸受体的活性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思路之一 D .开发促进通道N 活性的药剂,可以减缓神经病理性疼痛 谷氨酸 神经末梢 通道N 测定信号 感受器 疼觉

2021-2022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平度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1-2022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平度市九年级(上) 期末化学试卷 1.2021年6月17日,我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 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下列过程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火箭加注燃料 B. 火箭点火起飞 C. 飞船与火箭分离 D. 进入预定轨道 2.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 蔗糖 B. 汽油 C. 面粉 D. 泥沙 3.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A. 铝 B. 金刚石 C. 氢气 D. 氯化钠 4.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 2H1−4个氢原子 B. Mg+2−1个镁离子 C. 2O−2个氧元素 D. Cu+2O−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 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 火碱、清新的空气 B. 盐酸、四氧化三铁 C. 干冰、冰水混合物 D. 硬水、澄清石灰水 6.溶液对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的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固体和液体物质可以作为溶质 B. 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 C. 饱和溶液升温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D. 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者多种 7.下列关于燃料与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B. 木柴架空燃烧更旺是因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 “烟头”能引发火灾是因为烟头改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 镁条可以在氮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8.将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关于两者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 两者质量都变大 B. 两者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C. 两者质量都变小 D. 浓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9.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先后顺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B.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再称量 C. 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先加石灰石,再加稀盐酸 D. 稀释浓硫酸时,先将水加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浓硫酸 10.2021年,全民抗疫。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常用戊二醛(化学式C5H8O2)对 医疗器械等进行消毒。下列关于戊二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宏观上看:戊二醛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从微观上看:一个戊二醛分子中含有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 C. 从变化上看:戊二醛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水 D. 从质量上看:戊二醛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2 11.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 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B. 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C. 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D. 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 12.下列各图中“〇”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1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A. 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用作食品干燥剂 B. 活性炭有吸附性,用于去除色素和异味

2021-2022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1-2022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1.化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繁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食品包装袋内常放置铁粉作抗氧化剂 B. 氯碱工业与侯氏制碱中的“碱”均为烧碱 C. 氯化钙因溶解放热可用于制作自加热罐头 D. 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草木灰混合施用 2.某同学误用氯气消毒的自来水配制下列溶液: ①Na2S②KI③FeCl3④FeSO4⑤AgNO3⑥稀盐酸,可能导致溶液变质的有() A. 4种 B. 3种 C. 2种 D. 1种 3.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N2化学性质量定,常用作保护气 B. 明矾净水与血液透析均与胶体性质有关 C. NaClO与NaCl在水的作用下都能电离出Cl− D. 小苏打受热或遇酸能产生二氧化碳,可用作膨松剂 4.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2.4L甲烷(CH4)所含的电子数为10N A B. 14gN2和CO混合气体中所含有原子数为N A C. 1mol铁溶于过量稀硝酸,转移电子数为2N A D. 100mL0.5mol⋅L−1NaHCO3溶液中阴阳离子总数为0.15N A 5.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HCO3−、K+、OH−、NO3− B. K+、I−、Fe3+、Cl− C. Ca2+、H+、NO3−、CO32− D. NH4+、Mg2+、SO42−、Cl− 6.有关实验室安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剩余的钠不能放回原瓶,应丢到垃圾桶中 B. 汞不小心洒落到地面上,应立即撒上硫粉,并打开排气扇 C. 浓硫酸的装运包装箱应贴上如图标识 D. 酸性高锰酸钾浓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7.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自然界中的硫存在多种同素异形体 B. 硫与金属反应表现了硫的氧化性 C. 利用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可漂白纸浆 D. 二氧化硫可用作食品添加剂 8.实验室配制250mL0.2mol⋅L−1的Na2CO3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用托盘天平称取Na2CO3固体5.3g B. 将Na2CO3固体置于烧杯中溶解,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容量瓶中 C. 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会导致所配溶液法度偏低 D. 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应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9.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一定做氧化剂 C. 一种物质被氧化一定有另一种物质被还原 D.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化合价发生变化 10.下列有关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铁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B. 氧化亚铁与三氧化二铁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C. 硫酸亚铁可用于生产防治缺快性贫血的药剂 D. 铁与少量氯气或足量盐酸反应都可生成FeCl2 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H++OH−=H2O B. 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2021-2022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1-2022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32.0分) 1.化学与科技、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空间站的“太阳翼”及光伏发电系统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 工业上电解精炼铜时,要用粗铜作阳极 C. 配制FeCl3溶液时,先将FeCl3晶体溶于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成所需浓度 D. 医学上的钡餐透视,常用BaCO3做内服造影剂 2.下列Cr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中,处于基态的是() A. B. C. D. 3.某同学欲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实现反应:2Fe3++Cu= 2Fe2++Cu2+,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表中关于此装 置的几种构成中,能实现此转化的是() 成分 X Q P 选项 A Fe FeCl2CuSO4 B石墨FeCl3CuSO4 C Cu FeCl2CuSO4 D Fe FeCl2H2SO4 A. A B. B C. C D. D

4.常温下,现有100mLpH=4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两种溶液分别稀释至1000mL,醋酸比盐酸的pH大 B. 向等体积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生成H2的物质的量相同 C. 向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锌粒,产生等量的H2所用时间相同 D. 向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NaOH溶液至恰好反应,水的电离程度均增大 5.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zC(g),平衡时测得A的浓 度为0.50mol⋅L−1。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二倍,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30mol⋅L−1。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x+yB

2021-2022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晶的光学性质随外加电场的变化而变化 B. 超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分子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分子聚集体 C. 按照现有构造原理,理论上元素周期表第八周期应有32种元素 D. 玻尔理论不仅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而且还推广到其他原子光谱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基态原子的p能级上半充满的元素一定位于p区 B.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两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 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1)d x ns y的元素,族序数一定为x+y D. 基态原子的N层上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第ⅠA族元素 3.下列轨道表示式正确且所表示的元素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的是( ) A. B. C. D. 4.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①1s22s22p3;②1s22s22p4; ③1s22s22p63s23p2;④1s22s22p63s23p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电负性:②>①>④>③ B. 原子半径:③>④>①>② C. 第一电离能:②>①>④>③ D.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②>①>④>③ 5.下列关于分子性质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H2O很稳定,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B. I2易溶于苯、CH4难溶于水,都可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 C. HClO3酸性强于HClO,因为HClO3分子中非羟基氧原子数多 D. 乳酸[CH3CH(OH)COOH]有一对对映异构体,因为其分子中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 6.关于价电子对互斥理论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子中价电子对相互排斥决定了分子的空间结构 B. 分子中键角越大,价电子对相互排斥力越小,分子越稳定 C. 用该理论预测H2S和BF3的空间结构为角形和平面三角形 D. 该理论一定能预测出多中心原子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的空间构型

2021-2022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1-2022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离子交换膜有多种类型,如氯碱工业中使用的是阴离子交换膜 B. 月饼包装袋中的双吸剂和一次性保暖贴的主要成分都含有铁粉 C.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中的太阳能电池和储能电池均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 “海水淡化”可以解决淡水供应危机,向海水中加入净水剂明矾可实现海水淡 化 2.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r原子核外电子有24种空间运动状态 B. Fe2+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 C. 醋酸的电离方程式:CH3COOH+H2O⇌CH3COO−+H3O+ O2(g)=H2O(g)ΔH= D. 表示氢气摩尔燃烧焓的热化学方程式:H2(g)+1 2 −241.8kJ⋅mol−1 3.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8gH218O含有的中子数为10N A B. 粗铜精炼中阳极减少64g时,外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2N A C. 1LpH=13的Ba(OH)2溶液中Ba2+数目为0.1N A D. 常温下,向1L0.1mol⋅L−1氯化铵溶液中加入氨水至中性,则溶液中NH4+的数目 为0.1N A 4.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铁制品上使用铜配件,在接触处铁更易生锈 B. 以KOH溶液为离子导体的CH4−O2燃料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减小 C. 先将足量二氧化碳通入饱和食盐水,再通入氨气降温可析出碳酸氢钠固体 D. 熔融状态下AlCl3不导电而AlF3导电,可以说明电负性F>Cl 5.下列现象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A. 硫酸氢钠溶液pH小于7 B.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提高合成氨的产量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NH4Cl溶液可作焊接金属的除锈剂 B. “一次性保暖贴”在发热过程中应用的是原电池原理 C. 聚合硫酸铁[Fe2(OH)x(SO4)y]n是一种新型絮凝剂,可用于杀菌消毒 D. 以铁粉为主要成分的双吸剂,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基态Cl−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 B. H2S 的电子式: C. s能级上电子的能量小于p能级上电子的能量 D. 轨道表示式违背了洪特规则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焰火、霓虹灯的发光原理均与电子跃迁有关 B.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常数,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C. 反应NH3(g)+HCl(g)=NH4Cl(s)在常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D. 在阴极电保护法中,需将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 4.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比较K sp(AgCl)和K sp(AgI)的大小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测定H2C2O4 溶液的浓度 测定中和反应的 反应热 A. A B. B C. C D. D

5.向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CH4(g)和H2O(g)各1.5mol,发生反应:CH4(g)+ H2O(g)⇌CO(g)+3H2(g)。在不同温度下测得n(CO)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 a、b两点平衡常数:K(a)v正(c) 6.我国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含金催化剂催化乙烯加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已知反应: C2H4(g)+H2(g)=C2H6(g)ΔH=a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 A. a=129.6 B. 1molC2H4(g)和1molH2(g)的键能之和比lmolC2H6(g)的键能大 C. 催化乙烯加氢效果较好的催化剂是AuPF3+ D. 稳定性:过渡态1>过渡态2 7.某课题组通过如图所示过程实现了可再生能源和CO2的资源化利用。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2021-2022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高三(上)期末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1-2022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高三(上)期末化学 试卷 1.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和环境等联系密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限行”有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有利无害 B. 84消毒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清洗,并涂抹维生素C C. 食品添加剂都对人体有害,使用中要尽量少添加 D. 甲醛能使蛋白质失去活性,是因为甲醛具有强还原性 2.实验室制备氨基甲酸铵的原理为CO2(g)+2NH3(g)⇌NH2COONH4(s)ΔH<0。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 B. CO2与NH3属于弱电解质,其水溶液均能导电 C. NH2COONH4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D. 反应所涉及到的4种元素电负性大小关系为N>O>C>H 3.关于如图仪器名称或使用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 ①为分液漏斗,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水 B. ②为蒸馏烧瓶,可用于沸点不同互溶液体的分离 C. ③为坩埚,可用于固体的熔化或灼烧 D. ④为容量瓶,可用于固体溶解或溶液稀释 4.“达芦那韦”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潜在用药,其部分合成路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 反应①为加成反应,反应②为取代反应 B. 物质b有7种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

C. NaBH4中B原子为sp3杂化,阴离子呈正四面体形 D. b、d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均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5.关于中学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钠硬度大、熔点高,可用作原子反应堆导热剂 B. 漂白粉中的次氯酸钙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C.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用作漂白剂、防腐剂和抗氧化剂 D. 氨液化吸收大量的热,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6.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Y位于同一周期,X与W位 于相邻主族。已知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Z与W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6,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M(Z2WX3Y)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无机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W>Z>X>Y B. Y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酸性 C. X与Z形成的化合物阴、阳离子数目比为1:2 D. 化合物M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7.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0g23He含有的中子数为3N A B. 标准状况下,2.24L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是0.2N A C. 15g甲醛与乙酸的混合物中碳原子数为0.5N A D. 1L0.010mol⋅L−1NaF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小于0.010N A 8.已知在铜纳米催化剂作用下,如图反应在室温条件下即可短时间高效完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类型属于还原反应 B. 反应前后,C、N杂化方式均未发生改变 C. H3B⋅NH3中存在配位键,可表示为H3B←NH3 D. 与基态铜原子同周期且未成对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有4种 9.某科研团队利用工业尾气中硫、氮氧化物制取Na2S2O4和NH4NO3,达到减少废气 排放、变废为宝的目的,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1.化学平衡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下列事实与平衡移动无关的是() A. 生铁在潮湿环境中更容易锈蚀 B. 浓氨水应在阴凉处密闭贮存 C. 铵态氮肥不宜与草木灰混合使用 D. 去除锅炉水垢中的CaSO4,先用Na2CO3溶液浸泡处理 2.2021年10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载人飞船中通过如下过程实现O2再 生: ①CO2(g)+4H2(g)=CH4(g)+2H2O(l)ΔH1=−252.9kJ⋅mol−1 ②2H2O(1)=2H2(g)+O2(g)ΔH2=+571.6kJ⋅mol−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H2的燃烧热ΔH=−285.8kJ⋅mol−1 B. 反应2H2(g)+O2(g)=2H2O(g)的ΔH<−571.6kJ⋅mol−1 C. 反应2H2(g)+O2(g)=2H2O(l)常温下能自发进行 D. 反应CH4(g)+2O2(g)=CO2(g)+2H2O(l)的ΔH=−890.3kJ⋅mol−1 3.CH4、NH3和N2H4均可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CH4、NH3和N2H4中C、N杂化方式均相同 B. CH4和NH3的空间结构分别为正四面体形、三角锥形 C. CH4、NH3和N2H4均为极性分子 D. 沸点:N2H4>NH3>CH4 4.用短线“−”表示共价键,同时用小黑点表示“孤电子对” 的结构式称为路易斯结构式,氯乙酸(ClCH2COOH)分子的路 易斯结构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氯乙酸分子中H、C、O、Cl的电负性:Cl>O>C>H B. 氯乙酸分子中最多有5个原子共面 C. NCl3分子的路易斯结构式为 D. 酸性:氯乙酸>乙酸

2021-2022学年山东省威海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山东省威海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1.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B. 温度越高,金属晶体的导电性越弱 C. 离子晶体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共价晶体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D. 在SiO2晶体中,由Si、O构成的最小单元环中共有12个原子 2.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 A. SO32−的空间结构模型: B. Ca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C. 铁原子最外层原子轨道示意图: D. 铜原子价电子排布式:3d104s1 3.下列有关比较中,顺序排列错误的是( ) A. 微粒的半径:Al3+HF>AsH3 D. 离子晶体的熔点:MgO>NaCl>KCl 4.华人科学家吴健雄用 2760Co放射源进行实验验证了杨振宁和李政道的重要发现。 2760Co的衰变方程为: 2760Co=Z A X+−1e−+v e−,其中v e−是反中微子,其电荷数为0,电子和反中微子的静止质量均为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760Co的中子数为60 B. Co与X质量数相同,互为同位素 C. 衰变产物X为 2860Ni D. X的核外电子空间运动状态为28种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温度下,纯水都显中性且pH为7 B. 常温下,pH相同的CH3COONa、NaHCO3、NaClO溶液,其浓度逐渐增大 C. 常温下,pH=3的CH3COOH溶液和pH=11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显碱性 D. 侯氏制碱法先将精制的饱和食盐水氨化,再碳酸化,以获得更多的NaHCO3沉淀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21-2022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Na2S可除去污水中的Cu2+ B. 应避免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C. 风能发电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D. 向汽油中添加甲醇后,该混合燃料的热值不变 2.下列状态的铝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 ) A. B. C. D. 3.下列有关化学概念或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离、电镀、电解均需要通电才可发生 B. 激发态的钾原子回到基态,会形成发射光谱 C. 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熵增的过程 D. 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4.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g由H218O与D2O组成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 A B. 0.1mol⋅L−1HClO4溶液中含有的H+数为0.1N A C. 32.5gFeCl3(s)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2N A D. 0.5molSO2与0.25molO2充分反应生成SO3分子数为0.5N A 5.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类由Fe−Se−As−F−O组成的磁性超导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基态Fe2+与Fe3+中未成对的电子数之比为5:4 B. 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 3474Se与 3477Se的相互转化 C. As、F、O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最大的是F D. 基态O原子的核外电子有8种空间运动状态 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中性溶液中:Fe3+、K+、Cl−、SO42− B. 澄清透明的溶液中:Cu2+、Mg2+、NO3−、Cl− C. 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中:Na+、K+、SO42−、ClO− D. K w =1×10−13mol⋅L−1的溶液中:NH4+、Na+、Cl−、CO32− c(OH−)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1.从科技前沿到日常生活,化学无处不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我国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生物酶催化剂的使用改变了反应历程 B. 神舟十三号顺利升空时,火箭尾部喷射的气体呈红棕色是因为部分助燃剂N2O4转化为NO2 C. 水是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明矾与高铁酸钾均可作水处理剂,两者处理水的原理相同 D. 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采用石墨烯材料制造户外保暖穿戴设备,石墨烯中碳原子为sp2杂化 2.刀片式LiFePO4(简称LFP)电池的使用大幅降低了高端全电动汽车的成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基态P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5 B. 基态Li原子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为球形 C. 基态Fe2+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6 D. 基态O原子核外电子空间运动状态有5种 3.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直接蒸干MgCl2溶液获取MgCl2晶体 B. 实验室简易制取少量NH3 C. 比较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D. 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4.已知某容器中存在反应,2NO2(g)⇌NO(g)+O2(g)ΔH=+114kJ⋅mol−1, 2NO2(g)⇌N2O4(g)ΔH=−24.2kJ⋅mol−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保持恒容,向容器中充入NO2,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增大 B. 保持恒温,增大压强,NO2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C. 保持恒容,降低温度,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大 D. 当容器内颜色不再变化时,两反应均达到平衡状态 5.已知主族元素X、Y处于同周期,电负性X>Y,下列说法中一定错误的是( ) A. 最高化合价:X>Y B.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X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1.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热的碳酸钠溶液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 明矾和二氧化氯均可作净水剂,且净水原理相同 C. 农村推广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 D. 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采用的是牺牲阳极保护法 2. NCl 3的水解反应方程式为:NCl 3+H 2O =HClO +NH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第一电离能:O >N B. 氧原子的最高能级轨道形状为球形 C. 基态氯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D. 元素的电负性:O >Cl 3. 下列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相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 氯化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Cu 2++S 2−=CuS ↓ B. 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镁溶液:Mg 2++2Cl −+2H 2O −通电 Mg(OH)2↓+Cl 2↑+H 2↑ C. 向AgCl 悬浊液中滴加Na 2S 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2AgCl(s)+S 2−(aq)=Ag 2S(s)+ 2Cl −(aq) D. TiO 2+水解析出TiO 2⋅xH 2O 沉淀:TiO 2++(x +1)H 2O =TiO 2⋅xH 2O ↓+2H +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碘单质的升华破坏的是范德华力 B. PCl 5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5 C. 基态氯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有17种 D. COCl 2分子中单键-双键的键角小于单键-单键的键角,是极性分子 5. 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H 2(g)+I 2(g)⇌2HI(g)ΔH <0,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可以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的是( ) A. 缩小容器的容积 B. 恒温恒压充入HI(g) C. 降低温度 D. 恒温恒容充入氦气 6.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1LpH =10的纯碱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OH −数目为10−10N A B. 0.1mol ⋅L −1K 2CO 3溶液中CO 32−数目小于0.1N A C. 1L1mol ⋅L −1氯化铵水溶液中NH 4+与H +数目之和大于N A D. 100mL0.1mol ⋅L −1的NaOH 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0.01N 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