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片类物质依赖康复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阿片类物质依赖康复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阿片类物质依赖康复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阿片类物质依赖康复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第二节 阿片类镇痛药

第二节阿片类镇痛药 一、作用机制 阿片类镇痛药又称麻醉性镇痛药( narcotic analgesics ),是一类能消除或减轻疼痛并改变对疼痛情绪反应的药物。除少数作用弱的药物以外,此类药物若使用不当多具有成瘾性,但用于医疗目的并不会带来太大问题。研究显示慢性疼痛患者长期采用阿片类药物治疗时,成瘾的发生率极低。 表附录1-2 阿片受体激动后的作用 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机制是多平面的:外周神经有阿片受体;阿片药物可与位于脊髓背角胶状质(第二层)感觉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抑制 P 物质的释放,从而阻止疼痛传入脑内;阿片物质也可作用于大脑和脑干的疼痛中枢,发挥下行疼痛抑制作用。 二、阿片类药物的分类 阿片类药物有多种分类方法: 1. 按化学结构:分为吗啡类和异喹啉类,前者即天然的阿片生物碱(如吗啡、可待因) , 后者主要是罂粟碱,有平滑肌松弛作用。 表附录1-3 强阿片类药物简表

表附录1-4 弱阿片类药物简表 2. 按来源该类药物可分为天然阿片类、半合成衍生物 ( 如双氢可待因,二乙酰吗啡 ) 和合成的阿片类镇痛药。合成药物又分为四类:①苯丙吗啡烷类 (phenylpiperidine derivatives) ,如哌替啶、芬太尼等;②吗啡喃类 (morphinenans) ,如左吗喃;③苯异吗啡烷类 (bengmorphans) ,如喷他佐辛;④二苯甲烷类 (diphenylmethanes) ,如美散酮。 3. 按受体类型可分为μ、κ、δ受体,该三种受体的分子结构已被确定,并被成功克隆。从功能上还可能存在ε和δ受体,并可能进一步分为μ 1 、μ 2 、κ 1 、κ 2 、κ 3 和δ 1 、δ 2 等亚型。表 3-2 为受体激动后的药理作用。 4. 按药理作用分,阿片类镇痛药又可分为激动药 ( 吗啡、芬太尼、哌替啶等 ) ,激动一拮抗药 ( 喷他佐辛、纳布啡等 ) ,部分激动药(丁丙诺啡)和拮抗药 (纳洛酮等) 。 激动—拮抗药又称部分激动药,主要激动κ受体,对δ受体也有一定激动作用,而对μ受体则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由于对受体作用不同,这类药物通过κ受体产生镇痛和呼吸抑制作用,有“天花板”效应,很少产生依赖性;通过ζ受体产生精神作用和幻觉。根据激动—拮抗程度不同,纳布啡和布托啡诺主要用作镇痛药,而另一些药如烯丙吗啡主要用作拮抗药。 在临床应用中,已应用纯激动药治疗的患者不能换用混合激动一拮抗药或部分激动药,否则可能导致戒断反应,而用混合激动—拮抗药或部分激动药进行治疗的患者可较安全地换用纯阿片激动药,不会产生戒断反应。 5. 根据阿片类药的镇痛强度,临床分为强阿片药(表附录1-3) 和弱阿片药(表附录1-4) 。弱阿片药如可待因、双氢可待因,强阿片药包括吗啡、芬太尼、哌替啶、舒芬太尼和雷米芬太尼。弱阿片药主要用于轻至中度急慢性疼痛和癌痛的治疗,强阿片类则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的辅助用药以及术后镇痛和中至重度癌痛、慢性痛的治疗。

正确使用阿片类药物

正确使用阿片类药物 一、癌痛的治疗应该满足什么样的要求? 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对于癌痛首先应该明确的是:缓解疼痛是提高晚期癌痛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其次,止痛治疗的最低要求是达到无痛睡眠,是真正意义上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要求。止痛治疗应达到:无痛睡眠、无痛休息和无痛活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类似“刮骨疗毒”的故事有意无意地把忍受疼痛作为正面的导向去鼓励,在不否认其培养坚强意志的同时,如果也类比于癌痛治疗,在缺医少药的古代也许尚可理解,而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倘若还做如此想,只能谓之大谬不然了。无论是药物还是用药技术的发展,都可以让人类去祛除癌痛的肆虐了。 二、使用阿片药肯定会成瘾吗? 在当今的癌痛治疗中,阿片类药物无疑是其中的主力军。阿片一词广义是指与鸦片有关的所有化合物,希腊语中是汁的意思,是指从鸦片罂粟的汁中提取出的药物,包括天然产物吗啡、可待因,二甲基吗啡和从中提取的许多半合成的同类物质。鸦片中含有20多种生物碱,其中吗啡的含量最多(9%~17%),而吗啡正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阿片类镇痛药物。对于很多人来讲,恐惧阿片类药物“成瘾”具有普遍性意义,其历史渊源,是来自鸦片战争给我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并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也是阿片类药物在疼痛治疗中的主要障碍。 而实际上,自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阶梯止痛方案》以来的20多年中,国际上大力提倡在慢性疼痛中使用吗啡和其他阿片类止痛剂的口服控缓释剂型(以美施康定、奥施康定为代表),这类制剂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使药物在胃肠道缓慢释放、吸收,血药浓度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止痛浓度,不会造成血药浓度迅速上升,达不到成瘾的浓度,因而是安全的。 所谓成瘾特征是持续地、不择手段地渴求使用阿片类药物,其目的是为了达到“欣快感”。这种对药物的渴求行为导致药物的滥用。虽然近年来癌痛治疗阿片类止痛药用量出现明显增加的趋势,然而滥用阿片类药物的人数却呈现下降的趋势,证明阿片类止痛药物医疗用药并未增加阿片类药物滥用的危险。因此,对剂量需求的增加并不是阿片类药物“成瘾”的信号,随着疾病的缓解,疼痛减轻,阿片类药物剂量是可以逐步减少的。 另外成瘾性的发生率与药物的给药方式有关。静脉注射大量止痛药物,使血内药物浓度突然增高,脑内浓度也明显增高,超过所需要的止痛药浓度,易成瘾。在慢性疼痛中采用阿片类药物的控缓释制剂,药物在胃肠道缓慢释放,使血内药物浓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恒定,成瘾的现象及其罕见。 在临床中常用的阿片类药物包括硫酸吗啡控释片(美施康),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盐酸吗啡注射液,盐酸吗啡片,美沙酮片,盐酸丁丙诺非注射剂,盐酸二氢埃托啡舌下含片,吗啡栓剂等。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以止痛治疗为目的,阿片类药物在常规剂量规范化使用情况下,疼痛患者出现成瘾的现象极为罕见,长期服用吗啡和其他阿片类药物的患者中,成瘾的患者只占0.029%和0.033%,也就是说成瘾性非常罕见的。 三、怎样正确使用阿片药?

阿片类药物依赖治疗指导原则

阿片类药物依赖诊断治疗指导原则 阿片类药物依赖是全世界药物依赖的主要问题之一。为规范阿片类药物依赖的诊断治疗工作,卫生部于1993年发布《阿片类成瘾常用戒毒疗法的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对规范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随着戒毒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指导原则》已不能满足戒毒医疗工作需要。为进一步规范阿片类药物依赖的诊断治疗工作,卫生部组织专家对原《指导原则》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阿片类药物依赖诊断治疗指导原则》侧重于生理脱毒阶段的诊断治疗,兼顾其他治疗措施,包括防复吸治疗和心理社会干预等。 阿片类药物包括天然类如鸦片、吗啡(阿片中的生物碱)、海洛因(吗啡的衍生物)以及人工合成类如美沙酮、度冷丁等。阿片类药物具有镇痛、止咳、止泻、麻醉等药理作用,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成瘾性和耐受性,滥用后易产生依赖。 一、临床表现 (一)戒断症状。滥用阿片类药物的种类、剂量、时间、途径、停药速度不同,戒断症状的严重程度也不一致。短效药物如吗啡、海洛因一般在停药后8-12小时开始出现戒断症状,48-72小时达到高峰,持续7-10天。长效药物如美沙酮一般在停药后1-3天出现戒断症状,可持续2周左右。 典型的戒断症状分为两大类: 1.客观体征。如血压升高、脉搏加快、体温升高、立毛肌收缩、瞳孔扩大、流涕、震颤、腹泻、呕吐、失眠等。 2.主观症状。如肌肉骨骼疼痛、腹痛、食欲差、无力、疲乏、不安、喷嚏、发冷、发热、渴求药物等。 (二)急性中毒症状。在大剂量滥用阿片类药物后,出现精神运动性抑制,言语不清、昏睡甚至昏迷;体征有针尖样瞳孔(深昏迷时也可能由于缺氧瞳孔扩大)、呼吸抑制、肺水肿、心率减慢、心律失常等。 (三)其他症状。可出现精神障碍如人格障碍、情绪障碍和精神病性症状等。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表现为工作学习困难、逃学、不负责任和不履行家庭责任等。 二、诊断 诊断参照ICD-10阿片类药物依赖诊断标准: (一)对阿片类药物有强烈的渴求及强迫性觅药行为。 (二)对阿片类药物滥用行为的开始、结束及剂量难以控制。 (三)减少或停止滥用阿片类药物时出现生理戒断症状。 (四)耐受性增加,必须使用较高剂量药物才能获得原来较低剂量的感受。 (五)因滥用阿片类药物而逐渐丧失原有的兴趣爱好,并影响到家庭和社会关系。 (六)不顾身体损害及社会危害,固执地滥用阿片类药物。 在以往12个月内发生或存在3项以上即可诊断为阿片类药物依赖。 除参照以上诊断标准外,诊断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末次使用阿片类药物72小时内的尿毒品检测结果。 (二)病史、滥用药物史及有无与之相关的躯体并发症如病毒性肝炎、结核等,还应注意有无精神障碍、人格障碍等心理社会功能的损害。 (三)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注射痕迹、皮肤瘢痕和感染等。 (四)性病、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的检测结果。

阿片类药物滥用的研究

阿片类药物滥用的研究 摘要:阿片类药物滥用成瘾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害,近几十年来,全世界吸毒人数持续增加,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吸毒人数均呈快速增长趋势,而且由美国等发达国家迅速波及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已从1991年的14.8万人上升到2004年的114.04万人,而专家估计实际的吸毒人数可能是这个数字的5倍还多,这其中83.6%为青少年,70%为海洛因吸毒者,17%为女性吸毒者,10年增长了近十倍。吸毒人群由以成人为主体迅速转化为以青少年为主体,表现出全球化和低龄化的趋势。药物的滥用成瘾不仅仅是医学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由于药物滥用所产生的社会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的存在求其根本还是在于成瘾类药物的滥用及无法从根本上戒除。那么什么是阿片类药物,为什么会产生依赖,阿片类药物依赖会对机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成瘾类药物的戒断如此困难等等一系列问题有待于医学和社会学的工作者去解决。 关键词:阿片类药物;吗啡;成瘾;药物滥用 下面是对阿片类药物成瘾机制及其对机体影响的综合叙述。一、阿片类药物阿片,俗称“鸦片”。阿片类药物是指由罂粟中提取的生物碱和人工合成的可使机体产生类吗啡效应的药物。阿片是罂粟科植物罂粟的未成熟蒴果壳浆汁的干燥物,为褐色膏状,放置时间长变为黑色硬块,味辛苦,有特殊臭味。阿片至少含有25种以上的生物碱,从化学结构上可以分为吗啡类与罂粟碱类,约占阿片重量的25%。吗啡类主要有吗啡(morphine)、可待因(codeine)、蒂巴因(thebaine);罂粟碱类主要有罂粟碱(papaverine);那可汀(narcotine),那碎因(narceine)等。人工合成的阿片类药物包括乙基吗啡(dionine)、海洛因(heroin,二乙酰吗啡),阿扑吗啡(apomorhine)及杜冷丁等。阿片类药物是人类药用历史最为悠久的强效镇痛药。临床上常用阿片生物碱及其衍生物减轻疼痛、治疗腹泻和镇咳等。由于阿片类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躯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以及药物耐受性;医学上称它为“麻醉性镇痛药”或“成瘾性镇痛药”。 吗啡是最早从阿片中提炼出来的含氮植物碱,是白色针状结晶或结晶状粉末,无臭,味苦有毒,遇光易变质,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医药上常用吗啡的硫酸盐或盐酸盐作为镇痛剂,分子式为C17H19NO3,化学结构式见下图。在吗啡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化学修饰,从而产生出许多此类药物。其中最重要的是海洛因。海洛因是二乙酰吗啡,俗称“白粉”、“白面”,纯净物是白色晶体,味苦,有毒,毒性相当于吗啡2至3倍,其镇痛效力比吗啡高 4-8倍,是毒品之王。分子式为C21H23NO5。海洛因作为镇痛药和精神快慰剂,曾盛行一时,初期甚至被用作治疗吗啡等阿片类成瘾的药物。但海洛因本身所具有的明显成瘾性很快就暴露出来,而且一旦成瘾很难戒断。它所表现出的负性作用和带来的不良反应远远超过了其医药价值。临床观察发现,海洛因比吗啡的水溶性更强,吸收迅速而完全,且具脂溶性,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发挥其作用,因而海洛因的成瘾性更加强烈,长期服用会引起人体心律失常、肾功能衰竭、皮肤感染、肺活量降低、全身化脓性并发症,还能引起便秘、肠梗阻、蛋白尿等多种症状,使人消瘦、心理变态、性欲亢进、智力减退。海洛因吸入过量时,会导致死亡,对个人和社会所造成的后果极为严重,尽管如此,药物滥用(吸毒)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泛滥成灾,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阿片类药物依赖成瘾的机制 (一)药物滥用及药物依赖药物滥用是指反复、大量地使用与医疗目的无关具有依赖性潜力的物质。一旦产生依赖性,个体便会不可自制地、不断地追求药物,以感受药物产生的

阿片类镇痛药=最实用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 门诊 一般患者 针剂 1次常用量 控缓释制剂 不超过7日常用量 其他剂型 不超过3日常用量 癌痛。中重度非癌痛患者 针剂 不超过3日常用量 控缓释制剂 不超过15日常用量 其他剂型 不超过7日常用量 住院 每日常用量 第二类精神药品 门诊。住院都是 7日常用量;慢性病可适当延长 哌替啶 仅限医疗机构使用 二氢埃托非 仅限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 阿片类镇痛药 第一节:概述: 疼痛是一种因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痛苦感觉,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甚或心血管和呼吸方面的变化。 它既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提醒机体避开或处理伤害,也是临床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 剧烈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紧张不安等情绪反应,还可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紊乱,甚至诱发休克。 控制疼痛是临床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之一。 ● 躯体痛(S o m a t i c p a i n ):快痛、慢痛,对机械性、化学性、炎症性、温度性刺激均敏感。 ● 内脏痛(V i s c e r a l p a i n ):对牵张、炎症刺激敏感。 ● 神经痛 (N e u r o p a t h i c p a i n ):多由神经损伤或兴奋性增高引起,呈发作性或持续性, 一般镇痛药无效。 躯体疼痛分两类: 快痛(剧痛): (F a s t p a i n ,a c u t e p a i n ,s h a r p p a i n ) 尖锐而定位清楚的刺痛,刺激时立即发生,撤除刺激立即消失。 ● 由A δ-类纤维传导。 ● 慢痛(钝痛)(c h r o n i c p a i n , s l o w p a i n , b l u n t p a i n ) ● 定位不明确的烧灼痛,发生较慢,持续时间较长。 ● 疼痛除了使患者感受痛苦外,常伴有情绪、心血管和呼吸等方面的变化。剧痛常引起 失眠或其它生理机能的紊乱,甚至引起休克。由无髓鞘的C -类纤维传导。

阿片类药物简介

阿片类药物的简介 一.分类 1.按化学结构分类分为吗啡类和异喹啉类,前者即天然的阿片生物碱(如吗啡、可待因),后者主要是提取的罂粟碱,不作用于阿片受体,有平滑肌松弛作用。 2.按来源分类该类药物又可分为天然阿片类、半合成衍生物(如双氢可待因、二乙酰吗啡)和合成的阿片类镇痛药。合成药物又分为4类:①苯哌啶类(phenylpiperidine derivatives),如哌替啶、芬太尼等;②吗啡烷类(morphinenans),如左吗喃、左啡诺(levorphanol); ③苯并吗啡烷类(bengmorphans),如喷他佐辛;④二苯甲烷类(diphenylmethanes),如美沙酮(methadone),右丙氧芬(dextroproxyphene)、镇痛新(pentazocine) 3.按受体类型分类可分为μ、κ、δ受体激动剂,该3种受体的分子结构已被确定,并被成功克隆。然而阿片类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分布以及对不同阿片受体配型的结合能力存在差异。阿片受体内源性配体为脑啡肽、强啡肽和内吗啡肽(endomorphine)。这些五肽物质分别有不同的基因编码,对不同阿片受体的亲和力不同。脑啡肽对δ受体有较强的选择性,强啡肽对κ受体有较强的选择性,μ受体的内源性配体为内吗啡肽,内吗啡肽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与μ受体成镜像分布,其结合力比对δ和κ受体强100倍以上。而以前所认为的β内啡肽并不是μ受体的内源性配体。 4.按药理作用分类阿片类镇痛药又可分为激动药(吗啡、芬太尼、

哌替啶等),激动—拮抗药(喷他佐辛、纳布啡等),部分激动药(丁丙诺啡)和拮抗药(纳洛酮、纳曲酮、去甲纳曲酮等)。 5.根据阿片类药的镇痛强度分类临床分为强阿片药和弱阿片药。弱阿片药如可待因、双氢可待因,强阿片药包括吗啡、芬太尼、哌替啶、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弱阿片药主要用于轻至中度急慢性疼痛和癌痛的治疗,强阿片类则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的辅助用药以及术后镇痛和中至重度癌痛、慢性痛的治疗。 二.作用与临床应用 主要作用就是镇痛镇静、中枢性镇咳、缩瞳、止吐、扩张血管、收缩平滑肌、抑制呼吸。广泛应用于术前准备、全麻诱导与维持、术后镇痛、分娩镇痛、局麻强化、慢性疼痛和癌痛治疗。 三.作用机制 通过增加钾离子外流使突触后膜超极化 突触前作用阻止钙再摄取,因而抑制神经递质释放,阿片类药物已被证明能够抑制许多神经递质的释放,包括P物质、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谷氨酸和5羟色胺等 阿片类镇痛药作用于中枢神经不同位点,可产生特殊的镇静和兴奋作用,例如,吗啡兴奋迷走神经核,而抑制仅隔数毫米远的呼吸中枢. 神经元兴奋机制往往是对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抑制 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机制是多平面的:外周神经有阿片受体;阿片药物可与位于脊髓背角胶状质(第二层)感觉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抑制 P 物质的释放,从而阻止疼痛传入脑内;阿片物质也可作

阿片类物质依赖的诊断及戒毒康复治疗方法

一 2019年第1期NO.12019 一一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unnan Police College 一 总第132期Sum132 收稿日期:2018-11-08 项目资助:1.公安部科技强警基础工作专项项目(2017),项目编号:2017GABJC05; 2.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7),项目编号:2017zzx299;3.云南警官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8),项目编号:2018YJJGB06三 作者简介:邓临新,女,云南警官学院禁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禁毒学二戒毒学三 李一崧,男,云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为药物化学二晶体学三 ①海洛因戒断者相关线索诱发作用下的镜像神经活动 基于具身视角的药物依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三②卫生部关于印发‘阿片类药物依赖诊断治疗指导原则“,http://www.westyx.co. 阿片类物质依赖的诊断及戒毒康复治疗方法 邓临新1一李一崧2 (1.云南警官学院,云南四昆明,650223;2.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四昆明,650221) 内容摘要:无论是传统阿片类物质还是阿片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均具有强烈的身体依赖性和不同程度的精神依赖性三对阿片类物质依赖的诊断方法主要有问诊二体格检查二纳洛酮催瘾实验和实验室检查等;其戒毒康复治疗分三个阶段:生理脱毒治疗,心理脱瘾治疗和帮助患者回归社会三生理脱毒治疗阶段为递减治疗,常用方法有替代治疗二非替代治疗和对症治疗三心理脱瘾治疗阶段的方法主要有:美沙酮替代维持治疗(MMT)二治疗社区(Therapeutic Community,TC)模式和纳曲酮长效缓释剂腹部皮下埋植术治疗,帮助患者回归社会阶段主要为心理行为治疗三本文从阿片类物质概述二阿片类物质依赖诊断及戒毒康复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三 关键词:阿片类物质;物质依赖;戒毒康复 中图分类号:D669.8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文章编号:1672 6057(2019)01-37-06 一一精神活性物质是一类摄入人体后能透过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影响思维二情感二意志行为等心理过程的物质三所有毒品都是精神活性物质,但并非所有精神活性物质都是毒品,只有被管制的精神活性物质才是毒品三 物质依赖,是指长期滥用某种具有精神活性的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s,PS)后,产生强迫觅药心理和行为,明知危害后果但不能停止使用,身体出现慢性中毒现象,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大脑疾病三物质依赖并非是个体寻求欣快感造成的,而是精神活性物质的继续使用能够减轻戒断症状三强迫重复使用该物质的心理渴求称为心理依赖/精神依赖,避免戒断的躯体不适症状称为躯体依赖/身体依赖①三所有具有精神活性的物质滥用后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依赖,但并不都会导致身体依赖三其中阿片类物质滥用导致的身体依赖最为强烈,大麻二可卡因和化学合成类毒品等物质滥用导致的身体依赖性相对较轻三 物质依赖(substance dependence)和药物依赖(drug dependence)这两种称谓经常混用,实际上,两者是有区别的三很多被滥用的具有精神 活性的物质并不是药物,如汽油,强力胶,LSD (麦角酸二乙基酰胺)等三再如,我国既不生产,临床也不使用苯丙胺类的物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未批准甲基苯丙胺作为药品上市,因此滥用冰毒二冰毒片剂等行为只能称为物质依赖而非药物依赖三只有合法生产和使用的药物被滥用成瘾时才称为药物依赖三 一二阿片类物质概述 阿片类物质是从阿片(罂粟)中提取的生物碱及其衍生物,与中枢特异性受体阿片受体相互作用,具有镇痛二止咳二止泻二麻醉等药理作用,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成瘾性和耐受性,滥用后易产生依赖②三阿片类物质包括天然类如鸦片二吗啡(阿片中的生物碱)二可待因二罂粟碱等;半合成类物质如海洛因(二乙酰吗啡)以及人工合成类物质如美沙酮二杜冷丁二盐酸二氢埃托啡二芬太尼等三阿片类物质当作合法药品生产和使用时是药物,如吗啡,美沙酮三其半合成类物质海洛因并不是药物,因其强烈的成瘾性导致不能作为药物使用三 包括阿片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在内的阿片类物 73

原来阿片类物质依赖与神经递质有关!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813635032.html, 原来阿片类物质依赖与神经递质有关! 作者:刘艳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9期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027-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诱惑,阿片类物质是近年来对人们伤害最严重的物质,其主要包括的有海洛因以及吗啡,当代青少年逐渐误入歧途的同时,也让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格外关注。阿片类物质严重的摧残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此外,也对受害者的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一旦对阿片类物质上瘾,便很难再戒掉。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对于药物滥用以及复吸率高达95%。当前,对于阿片类物质极为依赖这一情况收到了医学界的关注。并对近三十年来人们的高复吸率、戒断方法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大量数据显示,阿片受到依赖的机制较为复杂。 1 什么是阿片类物质? 阿片类物质主要指的是从罂粟当中提取出来的生物碱与体内外的相关衍生物,与人体神经之间相互作用,能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甚至会让人产生幸福感。如果一旦剂量加大的情况下,会导致人逐渐僵木、昏迷甚至是呼吸停止。阿片碱与其半合成衍生物主要包括吗啡、海洛因、可待因,合成的吗啡类物质主要包括芬太尼、美沙酮等。当前较为常见的阿片类物质如,海洛因以及吗啡,能够起到镇定的作用,其次还能够逐渐改变人们的心境,使人对感情淡漠或者是心情恶劣等,呼吸抑制,产生困倦,精神逐渐变得迟缓,语言不清,记忆里受损,阿片类物质的戒断综合征主要包括焦虑、渴求、心境恶劣,打呵欠等,以及出汗、流泪、恶心以及呕吐、腹泻,发热以及失眠。吗啡或者是海洛因等短效成瘾药的戒断症状在末次用药之后的8到10小时左右出现,48小时左右达到高峰,7到10天消失。美沙酮等长效药戒断症状是在末次用药之后1到3天开始。第3到8天达到高峰,且会持续数周,症状较轻。 2 什么是神经递质?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的神经递质都是属于小分子,但是少数肽类神经递质属于大分子。作为神经递质的必要条件之一,神经递质在细胞内逐渐合成。目前,肽类神经递质的前体在胞体内合成,经典神经递质是在神经纤维的末梢中合成。神经肽的合成实际上是蛋白质的合成。它是由DNA经转录过程形成相应mRNA,在经翻译形成相应的神经肽前体。前体形成后经过酶的剪切形成有活性的神经肽。经典神经递质是由一些列的酶反应形成的。虽然许多神经递质属于小分子,但是其释放方式主要是通过胞吐作用逐渐完成的,因为神经递质是储存在突触小泡当中,是一种囊状的结构。神经递质可以分为兴奋性递质与抑制性递质。兴奋性递质主要有去甲肾上腺素、抑制性递质有多巴胺、甘氨酸等。神经递质通常情况下是将神经元当中的相关物质传递到其他神经元当中。当前大脑当中的神经递质已经高达上百种,当前普遍认为神经末梢

阿片类戒断反应

1、阿片类戒断反应 由于所使用阿片类物质的剂量、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程度、使用时间的长短、使用途径、停药的速度等不同,戒断症状强烈程度也不一致。短效药物,如吗啡、海洛因一般在停药后8~12小时出现,极期在48~72小时,持续7~10天。长效药物,如美沙酮戒断症状出现在1~3天,性质与短效药物相似,极期在3~8天,症状持续数周。 典型的戒断症状可分为两大类:客观体征,如血压升高、脉搏增加、体温升高、鸡皮疙瘩、瞳孔扩大、流涕、震颤、腹泻、呕吐、失眠等;主观症状,如恶心、肌肉疼痛、骨头疼痛、腹痛、不安、食欲差、无力、疲乏、喷嚏、发冷、发热、渴求药物等。 2、附1:正确认识和应用阿片类药物在癌症镇痛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疼痛是癌症病人最普遍的症状。疼痛是困扰癌症病人心理、社会功能,影响生活质量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必须采用较为现实的方式处理癌症疼痛:①阿片类药物镇痛效果确实,特别是对剧烈疼痛和晚期癌症疼痛,其他类型镇痛药无法替代;②在正常临床应用中,特别是癌痛治疗实践中,尽管会出现耐受性、戒断症状,但心理渴求、滥用的比例很小。我们在宣传降低药物滥用危害的同时,也应正确认识依赖性药物的医用价值,科学、合理使用这些药物。 WHO专家推荐镇痛三阶梯方法(three-stepanalgesicmethod),即把疼分成轻、中、重三度,把镇痛药的强度分成弱、中、强三级,疼痛由轻到重,镇痛药的选择由弱到强。对轻-中度疼痛患者,首先用弱效止痛药即第一阶梯用药,主要为解热镇痛药,代表药物是阿司匹林。使用一段时间后,如疼痛仍持续或增加,应加用弱效阿片类镇痛药,即第二阶梯用药,代表药物是可待因、氢可酮、羟考酮、右丙氧芬、曲马朵、强痛定等,可待因或氨酚待因、安度芬、丙氧胺酚等可单独用于中度疼痛患者。如果疼痛持续加重,则应使用第三阶梯药物,即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代表药物是吗啡,替代药物有氢吗啡酮、氧吗啡酮、美沙酮、丁丙诺啡、哌替啶、芬太尼等。 通常要按药物的有效镇痛作用时间,定期不间断给药,而不是等患者痛时才给药。如普通吗啡片,有效时间4小时,则让癌痛患者每4小时服一次,一天规律地服6次,不因患者不痛而停用,天天如此,直至生命结束。若发现作用时间缩短或镇痛效果减弱,说明有耐受形成,需及时增加剂量,通常不采取缩短给药时间间隔的办法。 什么是稽延性戒断症状? 2015-03-16来源:健客网社区标签:掌上医生喝茶减肥一天瘦一斤安全减肥cps联盟美容护肤 摘要:脱毒治疗后,随着外源性阿片类物质的逐渐消除,内源性阿片肽的合成及阿片受体数量的增加在短期内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的,体内神经、体液免疫系统的功能仍会出现紊乱,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机体仍可出现各种躯体、精神不适症状,即稽延性戒断症状。 脱毒治疗后,随着外源性阿片类物质的逐渐消除,内源性阿片肽的合成及阿片受体数量的增加在短期内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的,体内神经、体液免疫系统的功能仍会出现紊乱,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机体仍可出现各种躯体、精神不适症状,即稽延性戒断症状。也有人认为,稽延性戒断症状的出现是因为海洛因损害个体神经系统,对中枢受体部位及神经递质的代谢造成损害,从而出现所谓的脑间综合征。稽延性戒断症状除了生理方面的症状外,还有心理方面的表现,如易激怒、焦虑不安等。一般来说,在脱毒后的3~6个月内不少人仍会感到这样那样的不适或周身不自在,有时甚至较为严重。此时若加上其他诱发因素,极易造成复吸。 1.睡眠障碍是最为常见的稽延性戒断症状之一。表现为顽固性失眠,可通宵达旦,甚至几天几夜不能入睡,有时即使滥用强效镇静催眠药后也常常不能奏效。异常困倦时也只能打个盹,不久即又惊醒。

物质滥用与物质依赖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药物的耐受/耐受性 2.药物依赖 3.戒断反应 二、单选 1.阿片类物质属于() A.中枢神经抑制剂B.中枢神经兴奋剂C.致幻剂D.挥发性溶剂 2.酒类物质属于() A.中枢神经抑制剂B.中枢神经兴奋剂C.致幻剂D.挥发性溶剂 3.可卡因类物质属于() A.中枢神经抑制剂 B.中枢神经兴奋剂 C.致幻剂 D.挥发性溶剂 4.丙酮属于() A.中枢神经抑制剂B.中枢神经兴奋剂C.致幻剂D.挥发性溶剂5.我国的毒品不包括(E) A.阿片类B.可卡因C.大麻D.兴奋剂E.酒精 6.下列不属于阿片类物质的是() A.海洛因B.吗啡C.苯丙胺D.美沙酮E.丁丙诺啡7.下列不属于苯丙胺类兴奋剂的是() A.安非他明B.冰毒C.MDMA D.匹莫林E.海洛因 8.吗啡和海洛因等短效药物的戒断反应的极期常出现于停药后() A.8-12小时B.48-72小时C.4-7天D.8-10天E.12-24小时9.长期大量饮酒者如突然断酒,震颤谵妄常出现在断酒() A.48小时后B.24小时后C.12小时后D.72小时后E.8小时后10.在临床上常用来缓解酒精依赖戒断症状的是() A.苯二氮卓类B.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C.大剂量维生素 D.能量合剂E.新型抗抑郁药 11.单纯酒精戒断症状的处理正确的是() A.一般不需要处理,或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B.常规使用抗精神病药物预防精神症状 C.一般不需要补充维生素类药物 D.常规使用抗癫痫药物以预防癫痫发生 E.应长期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以防戒断症状反跳 12.关于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认知行为治疗,哪条不是其主要目的() A.改变导致适应不良行为的认知方式B.改变导致吸毒的行为方式 C.帮助病人应付急性或慢性渴求D.促进病人社会技能、强化不吸毒行为 E.缩短其急性脱毒期的时间

阿片类药物简介

阿片类药物的简介 一 .分类 1.按化学结构分类分为吗啡类和异喹啉类,前者即天然的阿片生物 碱(如吗啡、可待因),后者主要是提取的罂粟碱,不作用于阿片受 体,有平滑肌松弛作用。 2.按来源分类该类药物又可分为天然阿片类、半合成衍生物(如双 氢可待因、二乙酰吗啡)和合成的阿片类镇痛药。合成药物又分为 4 类:①苯哌啶类( phenylpiperidine derivatives ),如哌替啶、芬太尼等;②吗啡烷类(morphinenans ),如左吗喃、左啡诺(levorphanol );③苯并吗啡烷类 ( bengmorphans ),如喷他佐辛;④二苯甲烷类 (diphenylmethanes ),如美沙酮( methadone ) , 右丙氧芬(dextroproxyphene )、镇痛新( pentazocine ) 3.按受体类型分类可分为μ、κ、δ受体激动剂,该 3 种受体的分子结构已被确定,并 被成功克隆。然而阿片类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分布以及对不同阿片受体配型的结合能力存 在差异。阿片受体内源性配体为脑啡肽、强啡肽和内吗啡肽( endomorphine )。这些五肽 物质 分别有不同的基因编码,对不同阿片受体的亲和力不同。脑啡肽对δ 受体有较强的选择性,强啡肽对κ受体有较强的选择性,μ受体的内源性配体为内吗啡肽,内吗啡肽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与μ受体成镜像分布,其结合力比对δ和κ受体强 100 倍以上。而以前所认为的β内啡肽并不是μ受体的内源性配体。 4.按药理作用分类阿片类镇痛药又可分为激动药(吗啡、芬太尼、

哌替啶等),激动—拮抗药(喷他佐辛、纳布啡等),部分激动药(丁 丙诺啡)和拮抗药(纳洛酮、纳曲酮、去甲纳曲酮等)。 5.根据阿片类药的镇痛强度分类临床分为强阿片药和弱阿片药。弱 阿片药如可待因、双氢可待因,强阿片药包括吗啡、芬太尼、哌替啶、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弱阿片药主要用于轻至中度急慢性疼痛和癌痛 的治疗,强阿片类则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的辅助用药以及术后镇 痛和中至重度癌痛、慢性痛的治疗。 二 .作用与临床应用 主要作用就是镇痛镇静、中枢性镇咳、缩瞳、止吐、扩张血管、收缩 平滑肌、抑制呼吸。广泛应用于术前准备、全麻诱导与维持、术后镇 痛、分娩镇痛、局麻强化、慢性疼痛和癌痛治疗。 三.作用机制 通过增加钾离子外流使突触后膜超极化 突触前作用阻止钙再摄取,因而抑制神经递质释放,阿片类药物已 被证明能够抑制许多神经递质的释放,包括P 物质、乙酰胆碱、去 甲肾上腺素、谷氨酸和 5 羟色胺等 阿片类镇痛药作用于中枢神经不同位点,可产生特殊的镇静和兴奋作 用,例如,吗啡兴奋迷走神经核,而抑制仅隔数毫米远的呼吸中枢. 神经元兴奋机制往往是对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抑制 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机制是多平面的:外周神经有阿片受体;阿片 药物可与位于脊髓背角胶状质(第二层)感觉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 合,抑制 P 物质的释放,从而阻止疼痛传入脑内;阿片物质也可作

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方案

附件: 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方案 一、定义 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是指在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选用合适的药物,对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进行长期维持治疗,以减轻他们对阿片类物质的依赖,减少由于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引起的疾病、死亡和引发的违法犯罪,使阿片类物质成瘾者回归社会。 二、目标 (一)规范对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进行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的管理和技术措施。 (二)减少阿片类物质滥用,减少艾滋病传播相关危险行为,减少违法犯罪,恢复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的社会功能。 三、原则与策略 (一)政府领导,卫生、公安、食品药品监管三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实施。 (二)严格管理,积极稳妥。 (三)坚持不营利原则。 (四)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与供应资源及社区管理资源。 四、组织管理

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以下简称“维持治疗工作”)实行分级管理。中央成立国家级工作组,开展维持治疗工作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省级工作组,开展维持治疗工作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维持治疗机构”)所在地成立地市级工作组,组织实施维持治疗工作。 (一)国家级工作组。 由卫生部、公安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有关技术单位组成国家级工作组,负责维持治疗工作的宏观管理;审定各省级工作组申报的维持治疗机构;核准维持治疗药物的申购计划、生产和供应;培训省级维持治疗工作骨干;对维持治疗工作实施监督、指导和评估等。 国家级工作组下设秘书处,具体负责全国维持治疗工作的协调和日常管理。 (二)省级工作组。 由开展维持治疗工作的省级卫生厅(局)、公安厅(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指定的省级相关卫生技术部门组成省级工作组,负责本辖区内维持治疗工作的规划、组织、管理、实施和监督。 卫生部门负责审核维持治疗机构资格、麻醉药品使用资格;组织人员培训;监督指导维持治疗工作。 公安机关负责对参加维持治疗、但没有经过强制戒毒或劳教戒毒的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进行备案;保障维持治疗药品运输、储存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