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家大院善文化

李家大院善文化

李家大院善文化
李家大院善文化

万荣中学校本教材

李家大院文化

主编:畅旺学吕美莹

序言 (1)

第一章李家大院简介 (2)

第一课时李家大院简述 (2)

第二章李家大院建筑文化 (6)

第一课时晋南一景 (6)

第二课时主体建筑 (7)

第三课时建筑艺术 (10)

第三章经商文化 (15)

第一课时李家大院创业经商简述 (15)

第二课时李家大院在全国各地经商店号 (17)

第三课时亡与新生 (25)

第四章“善”文化 (26)

第一课时 (26)

李家大院彰显晋商文化 "善"是其内核与灵魂 (26)

第二课时善文化 (28)

第三课时李氏家族的善举 (31)

第四课时“善”故事系列(二十一则) (39)

第五章李氏家族重要人物 (55)

第一课时善府代有人才出 (55)

第二课时重要人物 (57)

结语 (62)

第一课时李家大院被利用的简略过程 (62)

第二课时李家大院大事记年表 (64)

附录 (67)

参考文献 (67)

序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样就把课程的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在这种形势下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研究对于学校实现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向学生提供最迫切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

为了能够体现我校校本教材的地方特色,又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使学生能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们选择了与万荣有关的文化。我们小组重点着眼于李家大院的文化,通过介绍李家大院的建筑、李氏家族的慈善以及经商,还有李家的代表人物,来向学生展示李家大院的魅力以及文化传承,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历史,感知传统,培养他们身为万荣人,身为晋南人的骄傲和自豪!

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今后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一种基本取向。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目的是弥补中学历史学科国家课程的不足,虽然在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但是,它依然以自己不可忽视的姿态向教育传递着正能量。

第一章李家大院简介

第一课时李家大院简述

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晋南独一无二的巨商豪宅李家大院,位于黄河金三角的运城市万荣县南端,东依奇峰突兀的孤峰山,西临209国道。相传,李氏家族祖籍陕西省韩城县(今为市)相里堡村,明初因灾荒入晋,以缠簸箕扎罗底为生,定居原万泉县(今万荣县)薛店村,改相里姓为李姓。明朝末年,第八代的李永山迁居万泉阎景村,距今370余年。李家从李定山开始,连续几代艰苦创业,勤俭持家,奠定了经商的基础。同时乐善好施,赈灾济贫,代代相继,方圆数百里人称“李善人”。

李子用夫妇

李家大院是清至民国时期晋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整体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山西四合院,同时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因李子用曾留学英国,部分院落为“哥特式”建筑,是南北融汇、中西合璧、三晋无匹的晋商大院。

李家大院景区距运城市区38公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有院落20组,房屋280间,现存院落11组,房屋146间。李家大院(河东民俗博物馆)、万荣笑话博览园两大景区共占地近10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传统的四合院藏风聚气,精致的大宅门接地通天。李家大院建筑的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有晋南民间多子多福、三星高照、五福临门、松鹤延年、耕读传家等吉祥含义,体现出晋南的民俗、民风和文化特点。因西院院主李道行(李子用)曾留学英国,并娶英国女子麦克蒂伦为妻,部分院落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从而又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为地方特色民居中的独例。

鸟瞰图大门前石狮

李家大院建筑装饰艺术直接或间接取材于自然界和平民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器皿、用具等。这些装饰艺术可分为人物类如福禄寿三星高照、八仙祝寿、渔樵耕读等,祥禽瑞兽类如蝙蝠代表福、鹤鹿同春、鱼跃龙门等,植物类如牡丹富贵、松竹梅等,文字类如私塾院外墙福寿题字,几何纹有盘长纹、银锭纹、龟背纹、万字不断头等,器物组合类有博古图等。这些具象的事物,通过能工巧匠的创作,把晋南的民俗、民风和文化心理渗透其中。

李家大院作为晋商精神的载体,其建筑折射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清晰脉络,见证了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客观史实。开发李家大院,不仅弥补了晋商大院在运城的空白,也弥补了运城市民俗博物馆的空白,而且对弘扬晋商文化,发展运城旅游事业,推动运城经济发展,构建和谐运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课时李家大院文化价值

李家大院于2004年6月由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其它重点文物一样,它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首先,它是保护、展示、研究晋南古民居建筑的阵地。

大院建筑规模宏大,在院落布局上以北方传统四合院为主,整个建筑多为二进、三进四合院格局,但又不局限于四合院。在建筑风格上以晋南传统民居建筑为基础,同时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部分院落建筑采用了日式“推拉门”和欧洲“哥特式”建筑,因而整体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装饰艺术精妙绝伦,体现了南北融汇,中西合璧的建筑理念,是全国众多富有地方特色民居中的一朵奇葩。

其次,它是研究、展示晋商发家、发展的典范。

李家先祖在明朝永乐年间因灾荒从陕西省韩城县(今韩城市)逃荒至山西省万泉县(今万荣县),辛勤劳作,耕读传家,后由农入商,创办企业,成为当地巨富。李氏家族以农为本,以商贾兴,以诚信立,以慈善而名扬天下,演绎了一个白手起家、诚信经商、富甲一方、善行天下的传奇。李氏家族的发展史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一个缩影,其以传统农业聚集资本,进而转入商业领域。又由封建商人积极进取,成功进入近代

工业领域,转化为民族资本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家族经济发展的三个跨越,这在同一时期并不多见。李家大院正是这一历史阶段的实物见证,弥足珍贵。

第三,它是研究、展示晋南民俗文化、弘扬晋商精神、慈善美德的基地,广大群众接受教育的大学校。

作为晋南民居和晋商大院,李家大院是晋南民俗文化和晋商精神的物化,为研究、展示和教育提供了场所。李氏家族历世以民间疾苦为怀,乐善好施、博施济众,善行善举无数,官民共誉,人称善人。其白手起家的历史、善行天下的美德,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李家大院蕴含着丰厚的文物价值和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风韵。2006年7月,运城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李家大院为基础,集中保护一批当地传统民居建筑,建设运城市民俗博物馆,把李家大院打造成我省知名的文物旅游景点。这一设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2007年4

月工程奠基,2008年10月李家大院景区建成开放。

步入李家大院景区,古色古香的传统民居,精美绝伦的装饰艺术,中西合璧的建筑理念,以及浓郁的慈善文化、厚重的晋商文明、浪漫的异域爱情,无不令人神往,让人迷恋。景区功能完备,是一个集吃、住、游、购、娱为一体的多功能文物旅游胜地。

第二章李家大院建筑文化

第一课时晋南一景

中国民居建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相较于皖南民居的朴实清新,山西的大院以深邃富丽著称。当年,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在考察山西古建筑后这样写道:“由庄外遥望,十数里外犹见,百尺矗立,崔嵬奇伟,足镇山河,为建筑上之荣耀。”

其中,晋商的宅院更是将山西大院的建筑文化发挥到极致,它们见证了晋商500年的兴衰史。有一种说法,晋商的兴起,源于河东盐池(位于今运城市盐湖区)的开发。而位于运城市万荣县阎景村的李家大院,称得上是晋南乃至晋、秦、豫黄河金三角一带独一无二的巨商豪宅。

中西合璧的建筑奇葩

“李家大院堪称一朵民居建筑的绚丽奇葩。”记者一走进大院,便听讲解员王媛如此介绍。这座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大宅子,原有院落20组,现存11组,另有祠堂、花园等,共占地200余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整个建筑融合了北方四合院、南方徽式建筑和欧洲哥特式建筑三大风格,兼具晋南四合院藏风聚气、江南园林雅舍秀美、西式房屋透光通风的优点。

南院是房主李道升的住宅,房屋采用砖木结构,二层为木板楼,中间有过庭,“院中有院,门中有门”,是典型的民间四合院风格。西院是公子李子用的宅院,共有正北瓦房11间,东西一字排开,也是两层砖木结构。与南院的四合院不同,楼前建有一个开阔的平台,平台下面是几座砖窑,窑顶较高,上面留有透气眼。据说,在窑顶上将粮食晒干,就可以直接通过透气眼推入窑中储存。

李子用的这处院落与南院风格迥异,采用了许多西式建筑元素。例如客厅内砌有壁炉,门楼大门用铁皮包装。这与李子用曾经留学英国、并娶英国女子麦氏为妻的经历有关。夫妻俩回到中国后,在李家大院共同生活了六七年。那些中西合璧之处,是由李子用亲自设计的。

第二课时主体建筑

李家大院创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近200年。原有院落20组,现存院落11组,另有祠堂、花园等。整个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南北两大建筑特色。古院落群布列有序,层次分明;体量宏阔,用材肥硕;结构严谨,坚固耐用;通风透光,守备森严;装饰考究,古朴典雅。

为缅怀先祖恩惠,昭示后辈孝行,遂由李家第十四代“敬”字辈李敬仁、李敬修、李敬伦、李敬信兄弟等人主持,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始修建李家祠堂。据当地老人们说,李家每年正月初五、清明、十月初一要举行隆重的家祭,李家有200亩族田雇人耕作以供祠堂费用。李家祠堂建筑宏阔,用材讲究,木雕、砖雕、石雕古朴而不失华美,结构、功能、风格凝重而不失灵巧,典型地表现了农耕经济的传统信仰与审美理念,同时显现着晋南民居“两层一面坡”的风俗特征。

李家第十五代“道”字辈李道升,分别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和民国十年(1921年)各修建了一座二进四合院。这两座院落毗邻相连,以徽式过厅为特点,显得格外通畅、亮堂;按照当地习俗,东西厢房为居住之所,宽敞的正房(北房)从不住人,是举行婚庆寿诞礼仪或储物的场所。这两座院子后来分别由李道升的两个儿子居住。

李家大院民居建筑中较有趣味的是李道荣院、私塾院和藏书楼。

李道荣院建于1935年,一进四合,以南为正。大院门楼雕镂艺术高超,除了装饰以传统的吉祥图案之外,大门两侧还特意镌刻着《朱子家训》中的两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和“祖宗虽远祭祀不可或疏,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进入厚实重锁的院门,东耳房即是李道荣卧室。当地居住习俗以土炕为铺,炕沿有木制屏扇隔断,中间留有小门容人上下炕铺,炕门上又有布帘悬挡。紧挨炕边有木梯可通二层楼阁,楼阁上靠近庭院方向有小巧别致的凉台,既可晾衣、乘凉,又可增加采光。该院东厢房山墙皆为空心墙,长达20多米,既可藏物藏人,又增加了东房冬暖夏凉功能。

大院私塾院建于清末民初,与李道荣院相隔一个院廊,月亮形院门有推拉式木门防护,

为北方民居罕见。门外砖雕对联书:“知乎天地德为本,止也吉祥室有余”,横批曰:“授

业解惑”。门内联书:“知道诗人赋绸缪,止邱黄鸟叶绵蛮”,横批:“集贤”。院内北房

为一进三间式窑洞,是先生教书的地方,李家子弟满6岁都要来此读书。三间窑洞底下分别有三间地下室,可供储物与避暑所用,半圆形砖雕窗户露出地面,煞是奇巧。私塾先生住东厢房,院内无西房,显得宽敞宁静。

藏书楼是李敬修之子李道行的住所。1907年清政府派李道行留学英国,李娶英籍妻麦氏并于1914年回国并修建该院。院内宽敞的平台下砖砌一排插廊窑洞,北侧一排二层阁楼,楼上藏书,楼下住人,故称藏书楼。因受西方文化影响,内院门楼的造型吸取了西方哥特式建筑的风格,整个院落中西合璧,独具特色。此外,李家大院民居院落中凸现农耕生活的马厩、农具院、作坊院,富有传奇色彩的“三寡妇院”,以及即将恢复或再现的寿礼、婚庆、生育等原生态风俗场景,即将落成的万荣笑话园、善文化展览等等,都是值得一睹而后快的去处。

因受西方文化影响,内院门楼的造型吸取了西方哥特式建筑的风格,门楼外形的整体轮廓高、直、尖,线条轻快,造型挺秀,是十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的特点。而它表面的砖雕图案却是典型的晋南民间艺术,呈现出中和西文化交流的艺术特点。因而整个西院中西合璧,独具特色。

此外,李家大院民居院落中凸现农耕生活的马厩、农具院、作坊院,富有传奇色彩的“三寡妇院”,以及即将恢复或再现的寿礼、婚庆、生育等原生态风俗场景,即将落成的万荣笑

话园、善文化展览等等,都是值得一睹而后快的去处。

第三课时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分布在李家大院老院建筑的多个重要部位。具有装饰和实用功能的砖、木、石“三雕”以及彩绘和铁艺,内容题材涵括名人轶事、文学作品、戏剧唱本、宗教神话、风俗民情和社会生活等。

石雕多饰于房屋基础部分,主要是柱础石,此外还有夹门石和门狮等。木雕装饰品主要分布在房屋的结构部分,如梁枋、檩条、瓜柱、斗拱等主要构架和撑木、挑头、梁垫、雀落等构件,以及构成外廊空间的天花、桶扇、门窗上的木雕。木结构外露部位,如屋檐、门罩等多有彩绘,流畅细腻。砖雕主要饰于木结构门庭外的八字或一字影壁上,以及仿木结构的垂花门罩、檐椽、额枋、斗拱、牌匾、下垂的莲柱等。院里的砖雕一般分布在墀头、山墙、正厅两侧的墙壁,二门两边的院墙、园林里的花墙等处。

装饰

李家大院建筑装饰艺术直接或间接取材于自然界和平民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器皿、用具等。这些装饰艺术可分为人物类如福禄寿三星高照、八仙祝寿、渔樵耕读等,祥禽瑞兽类如蝙蝠代表福、鹤鹿同春、鱼跃龙门等,植物类如牡丹富贵、松竹梅等,文字类如私塾院外墙福寿题字,几何纹有盘长纹、银锭纹、龟背纹、万字不断头等,器物组合类有博古图等。这些具象的事物,通过能工巧匠的创作,把晋南的民俗、民风和文化心理渗透其中。

砖雕(tilecarving)是在青砖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用于装饰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筑物的构件和墙面。通常也指用青砖雕刻而成的雕塑工艺品。砖雕主要流派有:1、北京砖雕;2、天津砖雕;3、山西砖雕;4、徽州砖雕;5、苏派砖雕(苏州砖雕);6、广东砖雕;7、临夏砖雕(河州砖雕)。

砖雕是在特制的质地细密的土砖上雕刻物象或花纹的工艺。砖雕大多作为建筑构件或大

门、照壁、墙面的装饰。由于青砖在选料、成型、烧成等工序上,质量要求较严,所以坚实

而细腻,适宜雕刻。在艺术上,砖雕远近均可观赏,具有完整的效果。在题材上,砖雕以《龙

凤呈祥》、《和合二仙》、《刘海戏金蟾》、《三阳开泰》、《郭子仪作寿》、《麒麟送子》、

《狮子滚绣球》、松柏、兰花、竹、山茶、菊花、荷花、鲤鱼等寓意吉祥和人们所喜闻乐见

的内容为主。在雕刻技法上,主要有阴刻(刻划轮廓,如同绘画中的勾勒)、压地隐起的浅

浮雕、深浮雕、圆雕、镂雕、减地平雕(阴线刻划形象轮廓,并在形象轮廓以外的空地凿低

铲平)等(见雕塑工艺品)。

民间砖雕从实用和观赏的角度出发,形象简练,风格浑厚,不盲目追求精巧和纤细,以

保持建筑构件的坚固,能经受日晒和雨淋。

砖雕易于雕造却是一大优点,对材料也不像石雕那样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在建筑雕饰里更为常见。

通常来说,砖雕的雕造工艺都经过制胚、烧炼、雕刻几道工序。用来烧造雕砖的泥土要比普通砖的细,一般还要经过水洗、沉淀之后再使用,使之提高纯洁度和粘合力。雕刻的手法多种多样,可以平面浮雕、半圆凸浮雕、高凸浮雕,也可以镂空雕刻。一般来说,砖雕的材质比石料疏松,更易于剔刻得玲珑剔透、毫发毕现,艺人们也抓住它的这个优点,在精雕细琢上下功夫。

山西砖雕砖雕的特点:一是土质特好,经久耐用;二是花样繁多,套路颇大;三是画工

精细,刀工别致;四是谱系名确,传承有序。

隋朝、唐朝、宋朝、元朝以来,从山西境内诸多寺庙砖瓦中,均可看到雕刻痕迹。特别

在明后期至清前期的两百余年中,随着晋商的崛起,境内各村各社建造坛庙寺观蔚然成风

“一颗印”式的“四合院”到处林立,一条条用砖瓦建筑的大街再肆出现。脊领、影壁、花

墙门楼等砖雕工艺品的市场需求量、很大。这就客观地促进了山西砖雕技艺的发展。民间相

传,到清代中后期。境内平均四个村庄中便有一座小砖窑,而且每座砖窑均可烧出“花货(即

砖雕)”。当时,境内窑王堡、小王村、大常村、东木庄的砖雕花样繁多,产量颇丰,销路

也很远。

石狮子把大门

中国人历来把石狮子视为吉祥之物。在中国众多的园林名胜中。各种造型的石狮子随处

可见。古代的官衙庙堂、豪门巨宅大门前,都摆放一对石狮子用以镇宅护卫。直到现代,许

多建筑物大门前,还有这种安放石狮子镇宅护院的遗风不泯。那么,用石狮子把大门的这种习俗是如何形成的,起源于何时呢?

狮子,在动物学中属哺乳纲猫科。其雄性体形矫健,头大脸阔,戏耍有髦毛,姿态甚是威猛。它原产地不在中国而是非洲、印度、南美等地。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国与西域各国的交往,狮子才得以进入中国。《后汉书.西域传》:“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国)遣使献师(狮)子、符拔。”是说远在西亚的安息国(相当于今伊朗)派使臣给当时的汉章帝刘桓送来罕见的礼品:狮子和符拔(一种形麟而无角的动物)。这在当时的国都洛阳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从此狮子这远道而来的客人开始走入中国人的民俗生活,不仅受到礼遇,而且国人对它厚爱有加,尊称之为“瑞兽”,抬到了与老虎不相上下的兽中之王的地位。李时珍《本草纲目》称“狮子出西域诸国,为百兽长。”

狮子在中国交了如此好运,也得益于汉代时佛教传入中国。《灯下录》云: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曰:“天上地下,惟我独尊”。所以佛教秆将狮子视为庄严吉祥的神灵之兽而倍加崇拜。以后就把佛家说法音声震动世界、群兽慑服称之为“狮子吼”。

在我国佛教圣地一台山的许多寺庙,都供奉着骑狮子的文殊菩萨像。传说这位专司人间联盟智慧的文殊菩萨是骑着狮子首先来到五台山显灵说法的,五台山也就成了文殊菩萨说法的道场。狮子有了这等的威严,在汉唐时的帝王陵墓、贵胄坟宅前开始出现了石狮的踪迹。但当时只限于在陵墓坟宅前摆放,作为神道上的神兽,常与石马。石羊等石像生排放在一起,用以震慑,使人产生敬畏的心理。这时的石狮子还没有进入民间百姓之中,在形制上也与后来守卫大门的石狮子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就是石狮子雕像下面没有高大的石头台座,这在汉唐古石狮遗物中可以明见。

石狮子何时走向民间,成为守卫大门的神兽,这种习俗大约形成于唐宋之后。据程张先生《元代石狮趣谈》(见《文史知识》1998年第9期)考证:唐朝京城的居民多居住于“坊”中,这是一种由政府划定的有围墙、有坊门便于防火防盗的住宅区,其坊门多制成牌楼式,上面写着坊名字。在每根坊柱的柱脚上都夹放着一对大石块,以防风抗震。工匠们在大石块上雕刻出狮子、麒麟、海兽等动物,既美观又取其纳福招瑞吉祥寓意,这是用石狮子等瑞兽来护卫大门的雏形。

宋元以来,坊退出了历史舞台,一些有钱人家为了张扬自家的声势,便把原来坊门的样式简化,改造为门楼,仿象原来坊门所用的夹柱石那样,将石狮等瑞兽雕刻在柱石上,此风被保留下来相沿成习。刻录元代地方风俗的《析津志辑佚.风俗》一文中对这一习俗有着明确的记载:“都中显宦硕税之家,解库门首,多以生铁铸狮子,左右门外连座,或以白石民,亦如上放顿。”这是关于我国看门石狮出现时间的最早也是最详细确凿的记录。可以认定,元代是我国看门石狮由宫廷走向民间的肇始。我们看到的看门石狮多蹲在一块大石雕成的台座上,这明显是由原来的夹柱石演变而来的遗迹。

用石狮子摆在大门前有何作用呢?民间流传有四说:

其一,避邪纳吉。古人认为石狮子是可以驱魔避邪,所以最早用来镇守陵墓。这种人们心目中的灵兽,也被称作“避邪”。在人们的民俗生活中,石狮子不仅用来守卫大门,还有在乡间路口设立石狮子与“石敢当”有同样的功能,用以镇宅、避邪、禁压不祥和保护村寨的平安。所以,用石狮子来把大门可以避凶纳吉,抵御那些妖魔鬼怪之类带给人们的侵害,表现了人们祈求平安的心理要求。

其二,预卜洪灾。在民俗传说中,说狮子有预卜灾害的功能。说如遇有洪水泛滥或陆地沉没等自然灾害,石狮子的眼睛就会变成红色或流血,这是征兆灾害就要来临了,人们可以采取应急避难。在这里石狮子俨然成了灾难的预言家。

其三,彰显权贵。古代在宫殿、王府、衙署、宅邸多用石狮子守门,显示了主人的权势

和尊贵,如北京天安门前金水河畔的两对威风凛凛的守卫皇城大门的石狮子就体现了皇权至尊、威震八方神圣不可侵犯的意味。

其四,艺术装饰。石狮子还是古代建筑物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如北京卢沟桥的东端就用两只大石狮镇守栏杆,不仅桥两头华表柱头上刻有石狮子,有的石狮子身上还负藏着几只小狮子。这些石狮有雄有雌,有大有小,神情活现,穷极工妙,最小的狮子仅有几厘米,不但数目众多,而且隐现无常,所以有“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俗语。1962年,北京文物工作者对卢沟桥的石狮子进行编号,终于数清了共有石狮485个。卢沟桥因石狮子而名扬四海,成为建筑艺术的精品。到明清以后的石狮子多在爪子下面踏着一个“绣球”,雌狮脚下往往还踩着一个幼狮。民间也有狮子滚绣球的绘画和图案,这无非表示娱乐升平和人间爱恋之象征意义,体现了人们趋向太平祥和的美好愿望。

如今,石狮子已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被延续下来,这其中的迷信色彩不再有人去相信了。

李家大院原有院落20组,房屋280间,现有院落7组,房屋146间,另有祠堂花园遗址等,共占地125亩,相当于10个乔家大院面积的院落。整个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南北两大建筑特色,其中不少建筑吸收了外国的一些先进风格,象那个月亮门就吸收了日本的推拉式风格。

万荣李家大院是迄今为止,在运城发现并开发的第一座清末民初晋商民居宅院群落。李家大院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与文化气质,与众多山西晋商大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潜在的社会价值正日益显现,李家大院的开发工作因此具有深远的意义。李家的经商理念与道德崇尚,以儒家倡导的“善行义举”为显著特征,注重“以仁制利”和“怀义去利”;李家的宗族观念与伦理思想,以中华民族传统的“孝悌”和“理欲统一”为信仰基础,注重家族的繁衍与兴旺。

难能可贵的是,李家后代在民国初年敢领风气之先,在院落建筑风格上吸取西方文化元素,并娶外邦异族女子为妻,为晋商的光辉史册中增添了别样风采。

第三章经商文化

第一课时李家大院创业经商简述

李氏家族从第八代李永山开始,继承祖先农耕传家遗风,以小手工业为主,连续几代艰难谋生、辛苦创业、勤俭治家、精心理财、奠定了经商的原始基础。1804年,第十三代李文炳出生。1821年,十七岁的李文炳就开始赶集会,摆卖土布。春夏秋冬,从不间断,盛暑寒冬,照摆不误。若逢雪雨天,肩挑或背着包袱步行数十里,十分艰辛。

1823年,李文炳了解到,陕北靠宁夏﹑内蒙一带的“三边”(靖边﹑安边﹑定边),土地贫瘠,气候寒冷,不能种植棉花,当地老百姓更谈不上用棉花纺线织土布了,大多数人衣着破烂不堪,几口人合盖一床破棉被。对土布的需求量甚大,价钱比晋南高出好几倍,贩土布利润丰厚。李文炳决定用自己摆摊赚到的积蓄收购土布,组织马帮跑“三边”。经河津摆渡过黄河,先到宜川,后经延安﹑安塞到达靖边。当时人们称李文炳为“边客”。跑一趟下来即使没有雪雨干扰也得半个月时光。由于李文炳为人厚道,经商中以诚信为本,所以经营土布顺利,手中便有了不少积蓄。1827年为了进一步扩大生意,在定边县凝条梁开设店铺,遂将李文阶、李文蔚两个弟弟带出,开始在“三边”设立庄点,改在晋南零散收购的进货渠道为到河南的禹州﹑湖北的枣阳一带批量收购土布,还捎购茶叶﹑药材﹑杂货到“三边”一带出售,马帮又将皮货、药材驮回销售,常年坚持双向长途贩运,生意越做越大。1830年后李家因事业发达,人口增多,老大李文炳将生意同弟弟李文阶、李文蔚分开,好干的两个商店生意让给两位弟弟,难做的生意留给自己,并背负部分债务。李文炳因忙于家事,偿还债务,生意很不景气。李文阶、李文蔚兄弟两人则如鱼得水,开始在阎景村成立了“敬信义”商号,从商贩转为坐商,以“信、义、诚、恭、谦、和”为经营理念。由于义字当先,用人得当,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后又在解州关老爷庙附近成立了“敬信义”分号,当时在商号内熬相公的人都着统一的服装,左胸前印有“敬信义”的号名,店员很是自豪,当地人也非常羡慕。

1852年,“敬信义”商号生意再次扩大,“敬信义”的分号逐步发展到西安﹑平凉﹑兰州。1862年发展到西宁﹑银川一带。从晋南到西北沿路都有店铺,乘马拉轿车,日行六十里,一路不吃别人饭,一路不住别人店。经营的商品有食盐﹑酱菜﹑日杂百货﹑皮货、绸缎、药材﹑布匹﹑茶叶﹑酒类﹑糕点等,后又增设经营票号项目。

“敬信义”商号规定,每三年结算一次。分红的方法是,在三年的总收入中扣除股金总额和“财神股”外,盈余部分按股份多少分给股东和人力股。采取死分活值(即东家的股份是死的,人力股是活的)。一般按四六分成,股东六份,人力股四份。人力股折抵财股最多为一股(指经理),最少为一厘(指满三年的学徒工),由于增设了人力股,提高了经营者的积极性,使各商号掌柜以店为家,尽心竭力。

从1862年到1937年的多半个世纪,是李氏家族经商的鼎盛时期,“敬信义”商号除阎景村的总号外,解州、运城、潼关、渭南、西安、平凉、兰州、银川、汉口、湖南、江苏、天津、上海都有“敬信义”分号和常年庄点。总资产达数百万元(银元)。李文阶、李文蔚不仅在总号中入股经商,还各有自己的商号。李文阶创建阎景村的“长寿东”,以川广药材杂货为主;“公生明”、“长恒东”、“长丰东”以收购棉花为主;绛州钱庄以汇兑为主;襄汾的“恒记药店”和粮店在当时也享有盛名。李文蔚的生意主要向解州、西安、平凉、兰州、银川、西宁一带发展,后又发展到上海、天津、武汉等地。天津有“敬盛永”商号,武汉、上海设常年庄点。银川有“敬义泰”商号,资产达百余万元(银元),后发展为宁夏八大商号之首。

李氏家族的生意之所以兴隆昌盛,其主要原因是宽厚诚实,信义为先。概括起来有以下五点:

一、用人之道

他们用人先是“荐官”举荐,“荐官”必须是诚实守信的熟人。他们把被举荐的人引见给经理,经目测,看其五官、言谈举止,然后让其写毛笔字、打算盘,满意时就把他留下当相公。相公一般三年内管吃穿,工资由开始每年银三两增加到银十两。三年期满看其才能和表现再做定夺。如留用,则顶人力股几厘,俗称顶生意。如果要是入银号,除“荐官”举荐外,还要有保人,且实行连环保。此外,对所用之人,实行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凡是使用的人,就让他们放开手脚干。

在熬相公的三年期间是非常辛苦的,黎明即起,侍奉掌柜;五壶四把(五壶即茶壶、酒壶、水烟壶、喷壶、夜壶;四把即笤帚、掸子、毛巾、抹布),终日相随;顾客上门,礼貌相待;三年期间相公是不允许请假的,到年终发给帽子一顶,老布八丈,毛巾一条,香皂一块,肥皂一条,每三年可回家探亲一次,假期半年工资照发。若家中遇红、白喜事,可发足路费或借款给相公。

二、诚实守信

李家的生意有工有商,无论工商,一律坚持以信义为重。商店经营商品必须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厂内生产的产品都订有规格标准,产品配方、用料、数量等各道工序严格把关,保质保量,不达标产品不准出厂。如“敬义泰”生产的玫瑰露酒,澄绿透明,黄酒酒味醇香;所产的陈醋清香适口,腐乳营养丰富;所产的白色酱油,堪与驰名的山西汾阳狄义酱园产品媲美;所产的豆腐干,经久不干,不粘,堪与河南开封老王美酱园的五香豆腐干一比高低;所产的翻毛点心、酱制大头菜等在宁夏及“三边”一带享有盛名。由于李家商店长期坚持“信义为本,货真价实”的经商信条,为其赢得了信誉,受到进货商店和顾客的信任和欢迎。

三、厂有规章,店有制度

不论商号和店铺,都订有各种规章制度。企业内的操作规程、配方用料、人际关系、财务手续、进货渠道等都有明文规定,十分具体。如几点开门、几点关门,在外采购人员几点回家等,条款非常详细,人人都得遵守,如有特殊情况,必须给店内打招呼。好的予以表扬,违章予以严惩。东家虽然待工友热情关怀,但发现有营私违规行为,就按制度严惩不贷。

四、热情服务,送货上门

凡是顾主上门,站柜台的相公(营业员)立即热情接待,递烟送茶,十分殷勤,而且百挑不厌,总是千方百计,必致成交。为了争取销路,他们对熟人或有名望的客户,还采取赊销和凭折取货的办法。赊销是将所购的货款记在“水牌”上,等货款送来,再行擦去。或是等到一定的时间,持条到买主家结算。凭折取货是将应付的货款,一一登记折上,到一定季节,如端阳、中秋、年关再进行结算。他们还对老顾客实行九折优惠的办法。

五、发扬艰苦创业的传统

李氏家族是靠收购土布,跑“三边”,以小本微利起家的,他们世代不忘艰苦创业的祖训,经常教育子孙要勤劳俭朴,戒奢侈浪费。他们把《朱子家训》中有关节约的警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粒,恒念物力维艰”镌刻在青石上,镶嵌于大门两旁,让子孙后代进门出门念念不忘。

阎景“敬信义”总店还规定,不论哪个商店的经理或账房先生回店汇报工作或结账,一律不能穿绸挂缎、西服革履,必须穿家乡土布做的衣服、鞋袜,否则不予接待。据《万泉县志》“人物卷之四”记载,李敬伦(子用叔父)主持家政,丁内艰丧祭,虽然一切遵从古礼,但不设酒席,节俭到如此程度。此事为万泉县士大夫家百年未闻之事,被人们广为传颂。

第二课时李家大院在全国各地经商店号

山西省

阎景镇:敬信义杂货店公生明花店

长寿东药材杂货点心铺同心协糖酒店

敬义泰绸缎布匹店和贞顺绸缎布匹店

通顺成杂货店通顺兴杂货店等

万泉县:敬久兴京货铺敬久兴绸缎布匹铺

荣河县:长寿东棉行(兼营杂货药材)

贾村庙:公生明花店

曲沃县:敬信义杂货批发庄

解县:敬信丰棉行敬兴吉杂货铺敬信瑞杂货铺

敬成元杂货铺敬信义杂货批发庄

运城镇:敬信公钱庄敬信溥杂货点心店

敬信公盐店

汾城县:敬信诚粮店

敬信明杂货药材点心店(后改为恒记药店)

夏县:公生明棉行

新绛县:敬信永钱庄敬义昌杂货店

茅津渡:敬信义杂货批发店(常驻庄客)

太原市:敬信永敬信裕(因上马街、三友巷、东夹巷

李家商店多,俗称阎景街。东夹巷有李道行、李道在的公寓)陕西省

西安市:敬信义钱庄敬信公南街帆布厂

敬信公盐店敬义成杂货铺

敬义德杂货铺敬兴成杂货铺

敬信义杂货批发店

渭南市:敬信义杂货店

三原县:鼎记花店

韩城县:敬信义炉院(冶炼铸造工厂)

潼关县:敬信义批发店

宝鸡市:敬信义杂货店

河南省

郑州市:敬信义杂货店(收购棉花烟叶运销上海)

漯河市:敬信义杂货店

许昌市:敬信义杂货店

禹州:敬信义杂货店(收购土布运往西北)

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市:敬义泰绸缎庄敬义泰酱园敬义泰杂货店

大同庆布匹门市铺(同时在宁夏各县设有庄点)

甘肃省

兰州市:敬信义杂货店敬兴吉杂货店

晋商文化

一:简答题: 1:简述晋商的特点: 晋商文化源远流长,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商业金融业结合,重视行会作用,聘用同乡人。有一下特点: 第一,唐晋遗风的管理理念。 第二,关公崇拜的商业伦理。 第三,重商立业的价值观念。 第四,乡土轴心的理财文化。 第五,人本思想的企业文化。 第六,官商相维的展业思想。 2:简述明清时期票号的组织架构: 其组织结构为三种人:东家、掌柜、伙计。大掌柜具有独立的经营权,东家不能插手经营活动。掌柜和伙计可以人力入股,享有分红的权利。票号的所有人员一律是山西人。 山西票号的血脉里渗透着传统文化的浸润,“以义制利”是其基本准则。《清朝续文献通考》称:山西票号“法至精密,人尤敦朴,信用最著” 3:简述晋商的关公信仰: 什么是关公信仰呢?其实就是四个字:“忠义仁勇”。晋商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关公的忠义诚信精神直接引入商界,作为经商的核心理念,提出“商与士,异术而同心”。主张经商首重信,次讲义,第三才是利。晋商以关公等山西先圣先贤为楷模,忠于国家,忠于家庭,忠于商号;在商道,讲仁义;与友交,讲信用。宽厚待人,以义取利,以利厚人,表现了商道即人道的精神,培育了晋商忠诚、崇礼、仁义、守信等共性特征。 4:简述山西文化区的划分及特点: 民俗文化的地域划分,不完全等同于行政区域划分,而是与地理环境、经济生产、方言土语、民间音乐、地方戏曲等有密切关系 晋南地区:这一带古代是耕读文化,农业生产以麦为主,饮食习俗以馍为主。 晋中地区:是古代中原民俗文化与北方民俗文化的交错之地,胡汉相融。农业生产以麦为主,辅以杂粮 晋北地区:这一带古代是草原民族与农耕居民冲突的地带,农业生产以杂粮为主;饮食习俗吃莜面、土豆; 上党(晋东南):出入河北、河南的重要孔道,太行山险峰陡立,农业生产以粟谷为主。 晋西地区:晋西地处吕梁山西侧至黄河以东,西渡黄河与陕北相交,汉时属西河郡地。农业生产以粟豆为主。 二:论述题: 1:为什么说山西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山西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传说中“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都在这块土地上。上古时代女娲氏炼石补天、神农氏尝百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舜耕历山,柳氏一门的祖先“和圣”柳下惠坐怀不乱等均发生于此。 山西地区历代名臣良将辈出。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张仪、名将李牧、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霍光、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徐晃、唐代名将尉迟恭、薛仁贵、唐代诗人柳宗元、宋代宰相司马光、名将狄青、杨家将、明代重臣王琼、清代第一廉吏于成龙……均诞生于此。

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皇寺镇李梅花村

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皇寺镇李梅花村 1 村庄概况 1.1交通区位 李梅花村坐落在邢台市西北25公里处的丘陵地,属潜山区。村西依太行山,西北方向是有名的凌霄山(黄巾起义指挥部)北东二面环山丘,南临白马河,白马河支流——东河在村东自北向南流入白马河,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北高南低的半盆地,村落南侧是肥沃的天地,土层较厚的原野。 1.2自然条件 村处阳坡洼地,北高南低,东面临河,冬季采暖,夏季临风,排水容易,东西两面树木成荫,适宜居住。李梅花村坐落在邢台市西北25公里处的丘陵地,属潜山区,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矿藏丰富。李梅花村三面靠山,一面临河,北高南低,中间较平

坦,村落依山而建,邢昔公路沿河而过,交通便利,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矿藏丰富,村东的东河(白马河支流)自北向南环村而过,流入白马河,排水容易,无水灾之患。自然形成了依山傍水,山绕水环的风水宝地。 2 历史文化特色 1.1特色古民居“李家大院”——“大夫第” 古民居“李家大院”已有160年的历史,虽饱经风霜雨雪,却仍不失庄重古朴的气质。这座古民居是典型的北方建筑,布局大开大阖,集木雕、石雕、砖雕等多种传统工艺之大成,极富历史文化价值。 坐落于该村的李家大院是由曾任广西平南知府的李文庄在 清朝咸丰年间(1850-1856)修建的,原有房屋124间,车棚、马棚、羊圈50间,至今现存房屋111间,占地约2万平米。现

保存较好的3座院落,坐北朝南,三进式院落。这座古民居是典型的北方建筑,布局大开大阖,集木雕、石雕、砖雕等多种传统工艺之大成,极富历史文化价值。大院大门楼高8米左右,宽4米,中为圆圈门洞,基座为精细青条石垒砌,墙体为大青砖建成,中为圆圈门洞,门洞上方有四块砖雕,分别为猴子摘果、柿子、金瓜和青松雄鹰图,砖雕边框上有狮子和蝙蝠的图案,砖雕上方是一高0.5米、宽1.5米的巨型青石,阴刻“大夫第”三个颜体大字,门楼为双向斜坡垂檐结构,顶脊扣8个瓦口,檐上盖15个狮头石当,两侧砖垛上各蹲坐一个朝天吼。大门楼内还有二门楼和第三重门楼,以三重门楼中间的南北通道为轴线,数十座四合院落错有致地聚集在一起,每个院落都是三进或二进套院由过厅,主房建在五——七级台阶上,三明两暗,九檁十椽,每个院落都存有石门墩,影壁、木雕甚极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古物。李梅花村除“李家大院”还有很多的北方民居四合院,这些院落以地势而建,前低后高三明两暗,既有里外套院也有四合院。建筑豪华气派功能齐全,用材考究,尊卑分明,集石刻,砖雕、木雕,工艺精细,配置合理,墙体为青色条石为基石,青砖建成,古色古香,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民俗研究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是北方众多古民居之缩影。

李家大院

2009年8月15日下午,“永州作家看祁阳”一行参观浯溪公园后,驱车赶往祁阳县潘市镇龙溪村的李家大院,这里距衡昆高速公路出口只有1500米,有便捷的旅游交通,让市内外的游客进得来,出得去。近年来这座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村落,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寻幽访古。副省长贺同新、省文物局陈远平实地考察后赞道:“北有张谷英,南有李家院”,是湖南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到达李家大院,下车伊始,经过一个高大的牌坊,上面写着“李家大院”四个大字,最先笑迎我们的是道路两边成片的荷塘,层层叠叠绿绿油油地荷叶,首先给游客一种强烈的绿色冲击波,旅途的疲倦在绿色荷叶前顿感消失。这些荷花是近年来为了开发李家大院旅游,村民从遥远的湘潭引进来的,听一个村民说,明年还要扩大栽种面积,我六月份去零陵周家大院时,荷花还含苞欲放,而今八月这里的荷花盛开期已过(七月份为荷花的盛开期),只好看花不成偷摘果,新鲜的莲子现摘现吃,嘴感就是不一样,这里的莲子又翠又甜,怎一个爽字了得。 举目望去,李家大院背山面水而筑,后面是高大的牙象山青翠层迭、树木密集、鸟语花香,构成绿色的汪洋,风景清幽宁静,山风吹来,让人感到一阵阵清凉。前面是一大片荷花水塘,好一幅建筑与山水和谐相处的湘南居民风景画! 座落在李家大院正前方的李家祠堂。坐西朝东,三进三厅,前为门厅,后为正殿。祠堂前置各设有旗杆石,表明族人得过功名。功名牌高挂在门厅外的门斗之上,象是李家的光荣榜,有“五品军功”、“进士”、“武异都尉”等文官武将,这是李氏家族值得炫耀的家族光荣。门厅大门上高悬“李氏宗祠”四个大字,两边写有一幅对联:“汁弹保柳,花萃青莲”。正祠堂门口,有一对巧小的石狮,伏在一面石鼓之上,雕刻精美,材质一流,可以说是镇院之宝,传说曾经有人出过百万元的高价索购,李家后人都不肯卖。进了门厅,一排木制栏杆,设三条门,中间为大门,两边各设一小门,两边有游廊相连,看来这中轴龙道不是人人都有资格走的。两边天井内栽了花草,天井中轴龙道用方块石铺设。二厅正中横梁上金字匾高挂,上书“价重登隆”。最后为祠堂正厅,堂上高挂金字匾堂号“序伦堂”,八张古老的太师椅分两排摆在大堂两边,象今天主席台上的座位,只有族中德高望重的人才能落坐,这样雕琢精细的太师椅,如今是难得一见了,游客们纷纷坐上去,体验一下当年李氏家族手握族中大权的感觉,历史在这古老的椅上暂时被我们抚摸一二。正中高大的神龛里摆着李家列祖列宗的像,供李家后代供奉和祭祀。屋内地面皆用青砖铺设,屋顶两侧是高大的马头墙(亦称叠落山墙),梁柱用材粗犷,柱础多为石质,木柱多为古树所制。听村民说李家大院内这样的古木大柱共有48根,传说会出48个大官。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从祠堂建筑的位置来看,李氏家族很看重祠堂的作用,可以说是把它做为李家大院的重点工程来对待的,可能是想通过它来凝聚宗族里的人心。我惊讶于深藏乡村的李家大院有这么大的一个祠堂,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除此之外,它还可以作为家族的社交场所,族人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可利用宽广的祠堂作为活动之用。另外,这里也是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时的会聚场所。它亦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罚,直至驱逐出宗祠,所以这里也是是家族道德的法庭。旧时族规甚严,别说是外姓,就是族内妇女或未成年儿童,平时也不许擅自入内,否则要受重罚。文革时期,祠堂遭到红卫兵小将的破坏,原有匾牌都被砸毁,木雕石雕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近年来村民自已集资二十多万元,对祠堂进行了维修,可惜有些没有按照古文物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例如,祠堂两侧照墙上的白色砖图,过于鲜艳,给人一看就是新画的感觉,与原来的墙色不能成为一体。笔者认为古建筑最重要的维修原则,应该是维修之后亦能给人古色古香的感觉,这一点是必须要坚持的基本原则。祠堂的窗花木雕和大门的石狮就修补的比较成功,如果不是知情的村民告诉我修补的那一部分,我还真的没有看出来修补的痕迹。

运城旅游攻略

运城旅游攻略 游--关公故里 听--西厢故事 登--鹳雀名楼 看--黄河铁牛 赏--永乐壁画 漂--中国死海 A线:“拜关公、漂死海、游西厢、登鹳雀”魅力运城二日游 D1. 运城接团,游览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有武庙之祖之称的【解州关帝庙】,拜祭武财神关公,了解关公忠、义、仁、勇的精神。(游览时间约1.5小时),中餐后可自费体验中国死海---【黑泥养生城】梦幻四绝:(浴资、死海漂浮、黑泥洗浴、医用矿泉水疗、赠送盐疗)“享受奇迹,收获健康”! 住宿:运城 D2. 早餐后赴永济,参观爱情圣地、《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寻觅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中餐后游览唐朝才子王之涣笔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描述中的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的【鹳雀楼】,中餐后结束愉快的运城之旅! B线:“赏大院、看笑话、漂死海”开心运城二日游 D1、运城接团,赴万荣县闫景村参观晋商巨宅豪院---【李家大院】,整个建筑为井式聚财四合院,同时又具有西洋建筑风格,李家大院在晋南一带尚属首富,乐善好施,赈灾济贫,代代相继,之后可自费游览【笑话博览园】。(游览时间约3.5小时) 住宿:运城 D2、早餐后赴中国死海---体验【运城盐湖黑泥养生城】梦幻四绝(游览约2.5小时):浴资、死海漂浮、黑泥洗浴、医用矿泉水疗、赠送盐疗“享受奇迹,收获健康”!中餐之后结束愉快的运城之旅! C线:“上山、下海、拜关公”休闲运城二日游 D1、早集合,乘车赴运城永济,游览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五老峰】(游览时间约3.5小时),可自费参观全国武庙之祖---【解州关帝庙】,感受关公一生的忠、义、仁、勇精神。 住宿:运城 D2、早餐后赴中国死海---【黑泥养生城】体验梦幻四绝(游览约2.5小时):浴资、死海漂浮、黑泥洗浴、医用矿泉水疗、赠送盐疗“享受奇迹,收获健康”!中餐之后结束愉快的运城之旅!

介绍山西李家大院的导游词

介绍山西李家大院的导游词 李家大院是清至民国时期晋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始建于清道光 年间,坐落在万荣县闫景村,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 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下面是小编 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介绍山西李家大院的导游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李家大院的导游词范文(一) 中国国粹之一的传统书法,在李家大院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匾额、对联,内容丰富,字体工整,洋洋大观,是书法爱好者的学习宝库,近年来受新体书风的影响,真正静下心来写字的人越来越少,写 工整字的人更是如此,传统文化的丢失已经很严重了,年轻人大多数 都不会写汉字,不用说繁体字,简化字都不会写了,完全依赖电脑。 李家大院私塾有如下一副对联:“知道诗人赋绸缪,止丘黄鸟叶 绵蛮”。这是一幅与教育有关的联,上联“知道诗人”是指通晓大道 的诗人,这当然是指学识博深的老师,下联的“止丘黄鸟”指幼小学生,“绸缪”二字《词典》是“紧密缠缚貌”,指老师在身传严教,“绵蛮”二字《词典》是“小鸟貌”,指学生朗朗书声。 以上解释可以讲的通,但是作者的原意并不只如此,因为“绸缪”和“绵蛮”两词出自《诗经》、《唐风》和《小雅》作者引用了两篇 的篇名,“绸缪”篇写的是有情男女在夜间相遇,男主人十分兴奋, 遇到了容貌漂亮的心上人,在思索着如何对待这么美丽的佳人。这里 私塾联的上联指老师对自己可爱的学生感到满意,特别喜欢,在想如 何善待自己的学生。“绵蛮”写一个行役的年轻人,疲劳不堪,路上 遇到一位贵族,这位贵族给他饮食,教导他并让他乘上自己的车,全 诗以唱的形式写出,这里的贵族当然指老师。老师在赞美自己的学子,学生也在爱戴自己的老师,老师“赋”意吟诵诗篇,学生“叶”意即 读唱。师生之间和睦相处,穆雍相待,互动交融和李家大院的和谐气 氛很合拍,是师生之间的一首赞歌。如果没读过《诗经》的人就不会 体会到如此深层次的内含,此联挂在李家大院私塾,美哉、妙哉。 李家大院的书法是传统的汉字,很见功力,是我们学习传统书法

晋商文化学习感悟

太原师师院附中初 一年级社会 实践C1013 贺雨婷

感受晋商文化 C1013 贺雨婷 晋商的辉煌刚过去不到百年,人们就对其知之甚少了。甚至有人对晋商这一概念竟是完全没有的。直至《乔家大院》的演出,人们才通过乔致庸这个叱咤商场、经营天下的人物,才升腾起对晋商人的崇敬,由心底生出一些了解晋商的冲动。是啊,人们对晋商的了解都是从电视开始的,从《白银谷》、《龙票》、《昌晋源票号》再到《乔家大院》,人们在电视中感受到了晋商横空出世的雄壮和经营天下的豪气,那些古老的当铺、钱庄、票号、商号,是晋商留在历史上的符号和印记。带着对晋商浓厚的兴趣,我选修了谢老师的《晋商文化赏析》这门课程。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从中知道了很多关于晋商的风云人物,晋商中各家族的发家事迹,个大院的文化等。我看重的是他们身上的精神。 明清山西商人称雄国内商界五个多 世纪,“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 江”,是他们的自我写照。他们的成功, 令人注目。他们是如何取得成功的,是一 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知道,每一种 社会实践活动都有一种特殊的精神作为 其灵魂,这种内在的灵魂是实践活动中最 活跃的能动力量,而从事这一活动的人就 是这一特殊精神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明清 山西商人的成功,就在于他们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自觉和不自觉地发扬了一种特殊精神,它包括进取精神、敬业精神、群体精神,我们可以把它归之为“晋商精神”。这种精神也贯穿到晋商的经营意识、组织管理和心智素养之中,可谓晋商之魂。 1.诚信:货真价实的诚信。晋商出售商品讲求货真价实。在晋商的诸多事例中,祁县乔家的换油事件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乔家在包头的复盛油房,运胡麻油回山西销售。经手伙计为图厚利,在油中搀假。掌柜发现后,即令另行换装,并收回售出的掺假油或补其差额。经济上虽一时受了点损失,却招得近悦远来。晋商秉持的质量诚信观念,严格保证产品质量,以优质的产品赢得顾客的信赖。他们对于生产加工的商品,从原料选择、工艺制作到运送储存,都始终严格要求、十分讲究,泡制虽繁从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因此,晋商创出了许多知名品牌,至今仍颇负盛名,如六必居酱菜、杏花村的汾酒、太谷广盛药铺的龟龄集和定坤丹等。据史料记载,由于晋商提供的砖茶质量可靠,西北人曾以砖茶代替银两货币流通,作为物资交换的手段。以至于几百年过去了,前苏联人来中国时还打听祁县长裕川的名牌“红梅茶”。 经营理念的诚信。晋商十分重视商业信誉,对待顾客、商家,无论大小都以诚相待,销售商品从不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更不缺斤短两、“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秤平、斗满、尺满足”、“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4]。晋商中流传的这些商谚就充分体现了他们难能可贵的经营理念。

【四年级作文】春节游记

【四年级作文】春节游记 今年春节我过得非常开心,因为我去了山西的李家大院游玩。 正月初四那天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迫不及待地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启 程去往李家大院。大约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到了期待已久的李家大院。李 家大院的简介上说,李家的人以善为本,多次赈灾放粮,拯救灾民,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 护和尊敬。一进到李家大院,我就看见高高的院墙和错落有致的房屋,因为是过年期间院 子里到处张灯结彩,充满了过年的喜庆气氛,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参观了很多院落,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院落就是李家第十三代传人李子用为他所娶的英国夫人所建造的房子,那所房子是中西结合的风格,还带着一个小花园和凉亭,这也是李家大院中唯一的一 所二层楼。 中午时分,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李家大院儿的一个小广场,在那里看了社火表演和舞狮 表演。社火表演的是扭秧歌、划旱船、器乐演奏,大家表演的即喜庆又滑稽,观众中不时 发出哈哈的笑声。最精彩的要数舞狮表演了,伴着激昂的音乐声,舞狮表演开始了,首先 出场的是一只威风凛凛的红狮子,随后出场的是一只滑稽、可爱的黄狮子,它们都有着活 灵活现的大眼睛和不停扇动的一双小耳朵,还有一条不怎么摇摆的小尾巴,表演得最精彩 的就要属那只黄狮子了,它时而匍匐,时而腾空,时而跳上柱子,时而跃下地面,既精彩 又惊险,我生怕他们一个不小心就会摔下来,看得心惊胆战,真替他们捏着一把汗,人群 中不时发出阵阵的欢呼声和鼓掌声!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文章能帮助到您。 最后,我们在返程的路上,来到了一个十二面影墙前,看到围观的人很多,都在拿手 机拍照留念,我不禁也停下脚步欣赏这独特的影墙,它整个是由砖砌而成,每一面都刻着 漂亮的花卉、景致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其中最大的一面是福、禄、寿三个神仙像,雕刻得 惟妙惟肖、巧夺天工,真是精美极了。 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次游玩期间我不但开阔了眼界,更学到了 很多知识,我爱这里的民俗风情!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晋商与晋商文化总结

晋商与晋商文化 一、什么是晋商 (1)专指古代晋国经营商业和从事商品交易的商人。g-w-g (2) 凡山西从事商业工作,经营商品交易的商人,都可泛称“晋商”,包括从事国营(工)商业者和私营(工)商业者。 晋商文化: 文化: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形成了共同的认识,理念和思想,遵循着一定的规则,规范和秩序,这就是文化。 指山西商人(即晋商)在从事商业交易活动的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商品财富和经营经验的总结,以及由此衍生、发展而来的商行制度、商业道德、商会组织等商业文明。 晋商精神: 精神:宗旨;主要的意义。 指源于山西古老文化、在长期的商业活动实践中形成的个人和团体的一种信念和精神,主要体现在博大宽容的经营胸怀、兼容并蓄的经营气度、求同存异的经营策略和自强不息的经营精神等。 晋商所创造的辉煌的历史有三个显着的特点: 首先,经营范围广泛。 除盐业外,有铁业、茶业、丝绸业、棉布业、粮油业、颜料业、杂货业、木材业,以及金融业,甚至还有酱菜业(北京六必居)、饭店业(北京都一处)、药业(早于同仁堂的北京万全堂药店)、文物古玩业等,各行各业无所不包。这在当时的其他商帮中是少见的。 其次,经营范围遍及全国,甚至海外。 当时在全国各地经商的山西人到处可见。遍及全国的山西会馆正是晋商走向全国的象征,仅在北京晋商会馆就有9所,日本、俄罗斯、蒙古等也都是晋商大显身手的地方。 最后,晋商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 它的两权分离、激励机制、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人才培养等成功经验,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晋商文化: 文化: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形成了共同的认识,理念和思想,遵循着一定的规则,规范和秩序,这就是文化。文字+符号+仪式。 晋商文化:山西商人(即晋商)在从事商业交易活动的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商品财富和经营经验的总结,以及由此衍生、发展而来的商行制度、商业道德、商会组织等商业文明。 晋商精神: 精神:宗旨;主要的意义。 指源于山西古老文化、在长期的商业活动实践中形成的个人和团体的一种信念和精神,主要体现在博大宽容的经营胸怀、兼容并蓄的经营气度、求同存异的经营策略、自强不息的经营精神等。 二、晋商文化的核心 (一)博大宽厚的经营胸怀。 (二)兼容并蓄的经营气度。 (三)求同存异的经营策略。

最新山西李家大院导游词

最新山西李家大院导游词 山西李家大院导游词篇一 李家大院位于山西省万荣县阎景村,是晋南富商李子用的私人宅院。它创建于清道光年间,原有院落20组,现存院落11组,另有祠堂、花园等。 整个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其建筑的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晋南的民俗和文化特点,又因李子用留学英国,娶英国女子麦克蒂伦为妻,部分院落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从而又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是全国众多富有地方特色民居中的一朵奇葩。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 李家以土布起家,以义制利,利义相济。世代富而不骄,富而不奢,富而行仁,其善行善举使顽贪之人思廉,懦弱之人思立,困顿之人思变,乖戾之人思善。李家的经商史及其数代人遵古"忠恕"的家规家风至今还有参照的意义,他们历世乐善好施的义举更让人肃然起敬。

李家先祖在明朝永乐年间因灾荒从陕西省韩城县(今韩城市)逃荒至山西省万泉县(今万荣县),辛勤劳作,耕读传家,后由农入商,创办企业,成为当地巨富。李氏家族以农为本,以商贾兴,以诚信立,以慈善而名扬天下,演绎了一个白手起家、诚信经商、富甲一方、善行天下的传奇。李氏家族的发展史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一个缩影,其以传统农业聚集资本,进而转入商业领域。又由封建商人积极进取,成功进入近代工业领域,转化为民族资本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家族经济发展的三个跨越,这在同一时期并不多见。李家大院正是这一历史阶段的实物见证,弥足珍贵。 李家白手起家,以农聚财、以商致富、以工兴盛,而尤为难得的是富不忘本,广做善事,历世相继,在当地广为流传,在当地被称为"李善人"。 李家经过10余代努力,逐渐成为晋南首富。为富不仁者不在少数,李家偏偏为富行善。万荣是个多灾多难之地,突出表现在干旱,旱起来就是赤地千里,庄稼绝收,无数人被饿死。在此紧要关头,李家站出来大行善举,拿出钱来买粮食,广设粥棚,接济穷人。而且李家的粥棚有标准,就是筷子插到粥里不许倒。李家第十二代"廷"字辈里的李廷槐、第十三代"文"字辈里的李文阶、李文蔚,第十四代"敬"字辈的李敬修,都做过这样的好事,救活无数灾民性命。光绪三年,

李家大院简介

李家大院简介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运城《李家大院》简介 孤峰山西侧有个村落叫阎景村,村内有一座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院落,它就是万荣晋商李氏家族的宅院,人们习惯称它为。 李家大院是一座反映晋南民居风格的典型建筑。李家大院原有院落20组,房屋280间,现有院落7组,房屋146间,另有祠堂花园遗址等,共占地125亩,相当于10个乔家大院面积的院落。李家大院整个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南北两大建筑特色。传统四合院藏风聚气,精致大宅门接地通天,特别是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李家大院处处显示着晋南民间多子多福、耕读传家、富贵平安等吉祥含义,在装饰艺术上也把民族文化渗透到建筑的各个角落,充分体现了晋南人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研究价值。正因如此,近年来,来运城李家大院旅游的人不断增多。 运城李家大院主题建筑显得有些特别,相比较那个时代的建筑似乎有点西洋化,经了解知道因西院院主李道行(字子用)留学英国,娶英国女子麦

孺为妻,从而使整个建筑呈现出明显的西洋风格,局部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运城李家大院呈现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门楼外形的整体轮廓高、直、尖,线条轻快,造型挺秀,是十六世纪欧洲“哥特式”的建筑。而它表面的砖雕图案却是典型晋南民间艺术,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 李家在清代以贩布为主业,足迹遍布豫晋陕甘与京津等地,光绪初年,李家商业发展至鼎盛。为缅怀先祖恩惠,昭示后辈孝行,遂由李家第“敬”字辈李敬仁、李敬修、李敬伦、李敬信兄弟等人主持,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始修建李家祠堂。据当地老人们说,李家每年正月初五、清明、十月初一要举行隆重的,李家有200亩族田雇人耕作以供祠堂费用。李家祠堂建筑宏阔,用材讲究,木雕、砖雕、石雕古朴而不失华美,结构、功能、风格凝重而不失灵巧,典型地表现了农耕经济的传统信仰与审美理念,同时显现着

李家大院善文化

万荣中学校本教材 李家大院文化 主编:畅旺学吕美莹

序言 (1) 第一章李家大院简介 (2) 第一课时李家大院简述 (2) 第二章李家大院建筑文化 (6) 第一课时晋南一景 (6) 第二课时主体建筑 (7) 第三课时建筑艺术 (10) 第三章经商文化 (15) 第一课时李家大院创业经商简述 (15) 第二课时李家大院在全国各地经商店号 (17) 第三课时亡与新生 (25) 第四章“善”文化 (26) 第一课时 (26) 李家大院彰显晋商文化 "善"是其内核与灵魂 (26) 第二课时善文化 (28) 第三课时李氏家族的善举 (31) 第四课时“善”故事系列(二十一则) (39) 第五章李氏家族重要人物 (55) 第一课时善府代有人才出 (55) 第二课时重要人物 (57) 结语 (62) 第一课时李家大院被利用的简略过程 (62)

第二课时李家大院大事记年表 (64) 附录 (67) 参考文献 (67)

序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样就把课程的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在这种形势下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研究对于学校实现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向学生提供最迫切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 为了能够体现我校校本教材的地方特色,又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使学生能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们选择了与万荣有关的文化。我们小组重点着眼于李家大院的文化,通过介绍李家大院的建筑、李氏家族的慈善以及经商,还有李家的代表人物,来向学生展示李家大院的魅力以及文化传承,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历史,感知传统,培养他们身为万荣人,身为晋南人的骄傲和自豪! 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今后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一种基本取向。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目的是弥补中学历史学科国家课程的不足,虽然在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但是,它依然以自己不可忽视的姿态向教育传递着正能量。

晋商文化论文

浅谈晋商与晋商文化 摘要:晋商又称山西商人,是明清时期崛起的以擅长商业经营活动而著称于世的商业集团。晋商之所以成功,乃是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商业经营,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精神。晋商的成功之道和她所包含的文化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 关键词:晋商文化精髓启示 晋商历史 晋商是指山西(中国中原地区的一个省)商人,山西的简称为“晋”。晋商首创了中国历史上票号。“票号”是当时商人通商的一种方式,商路遥远,汇通天下,曾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直至如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的说法。 山西的方域面积虽然不算大,但却地质地貌相对比较奇特而多样,南北气候类型跨度较大,这就为山西成为一个物产丰富、资源优裕的省份创造了前提条件,从而使山西自古以来就以盛产煤、铁、盐和丝、棉、粮而称著全国,特别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社会生产能力提高的同时,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也就相应地提高了。及至明清时期,山西的资源在全国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就更加凸显和重要,以至于成为朝廷靖边抚民、发展生产的重要物源依赖。 由于地缘优势,山西人经商很是活跃,古代文献多有记载,到明代(1368年-1644年)已在全国享有盛誉。有了丰富的资源,就有了将之转化为商品的基础;有了发达的商品生产,就需要广泛进入流通领域;为了促进商品的流通,就需要商人进行转运和销售。正是在这一刚性链条逻辑的推演中,一环扣一环地促进了山西商业的发达和晋商的崛起。清代(1644年-1840年)初期,山西商人的货币经营资本逐步形成,不仅垄断了中国北方贸易和资金调度,而且插足于整个亚洲地区,甚至把触角伸向欧洲市场,从南自东南亚,北到俄罗斯莫斯科,东起日本,西到中亚欧洲,都留下了山西商人的足迹。 旧时曾有人说:“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们在商界以群体的形式活跃五个多世纪,经营范围十分广泛,上至绸缎,下至葱蒜,他们在清初即创建中国最早的银行———钱庄,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

李家大院简介

运城《李家大院》简介 孤峰山西侧有个村落叫阎景村,村内有一座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院落,它就是万荣晋商李氏家族的宅院,人们习惯称它为。 李家大院是一座反映晋南民居风格的典型建筑。李家大院原有院落20组,房屋280间,现有院落7组,房屋146间,另有祠堂花园遗址等,共占地125亩,相当于10个乔家大院面积的院落。李家大院整个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南北两大建筑特色。传统四合院藏风聚气,精致大宅门接地通天,特别是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李家大院处处显示着晋南民间多子多福、耕读传家、富贵平安等吉祥含义,在装饰艺术上也把民族文化渗透到建筑的各个角落,充分体现了晋南人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研究价值。正因如此,近年来,来运城李家大院旅游的人不断增多。 运城李家大院主题建筑显得有些特别,相比较那个时代的建筑似乎有点西洋化,经了解知道因西院院主李道行(字子用)留学英国,娶英国女子麦孺为

妻,从而使整个建筑呈现出明显的西洋风格,局部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运城李家大院呈现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门楼外形的整体轮廓高、直、尖,线条轻快,造型挺秀,是十六世纪欧洲“哥特式”的建筑。而它表面的砖雕图案却是典型晋南民间艺术,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 点。 李家在清代以贩布为主业,足迹遍布豫晋陕甘与京津等地,光绪初年,李家商业发展至鼎盛。为缅怀先祖恩惠,昭示后辈孝行,遂由李家第“敬”字辈李敬仁、李敬修、李敬伦、李敬信兄弟等人主持,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始修建李家祠堂。据当地老人们说,李家每年正月初五、清明、十月初一要举行隆重的,李家有200亩族田雇人耕作以供祠堂费用。李家祠堂建筑宏阔,用材讲究,木雕、砖雕、石雕古朴而不失华美,结构、功能、风格凝重而不失灵巧,典型地表现了农耕经济的传统信仰与审美理念,同时显现着晋南民居“两

《乔家大院》中的晋商文化

中华商魂彪炳千秋 ------以《乔家大院》为例,分析改晋商文化传播现象 摘要:由著名作家朱秀海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以本土的晋文化为依托,以真实历史人物事件为原型,反映了晋商票号的发展过程,彰显了“诚信为先,礼义为道”的晋商精神。本文为了还原历史的真实,在调查走访事件发生地以及对历史资料的查阅后,进一步明确了影视作品对晋文话传播的作用和意义,为广大晋商文化爱好者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为电视电影创作者提供了良好的思考创新平台。 关键词:《乔家大院》;晋商文化;传播现象 在对晋商题材影视作品的搜集整理之中,历史剧《乔家大院》引起了我的研究兴趣,这种兴趣来源于该剧的历史真实性,来源于剧中人物的感染力,更源于该剧对晋商文化的传播的不可磨灭的意义。 一、探究历史人物、事件的真实性 由胡玫导演,朱秀海编剧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一经播出便引起受众很大反响。“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乔家大院历经百年沧桑屹立于晋中大地,作家朱秀海受乔家后人乔燕和之邀,了解了乔致庸的生平事迹,人生观、价值观中所蕴含的晋商精神,深深地为这种精神所震撼,选取典型历史人物的典型事迹,创作出《乔家大院》的文学剧本,又根据剧本改编成长篇小说《乔家大院》[1]。 乔致庸,字仲登、号晓池,乔家第四代人,生于嘉庆二十三年,卒干光绪三十二年,他待人随和,处世中庸,善于计谋,是“在中堂”殷实家财真正的奠基人[2]。剧中事件的演绎是掺杂了许多戏剧性,但在历史记载中是有源可循的。如以乔致庸为代表的晋商保护矿山[3]、赈济灾民、为朝廷海防捐款、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捐款为慈禧和光绪解困、助渠本翘创设中学堂,孟步云创设女子学校等[4]。除了乔致庸外,《乔家大院》中很多人物都有原型。“山西巡抚胡聘之”角色贯穿剧情始终,历史中的胡聘之思想开放,在山西开工厂、办学校、兴建铁路、发展矿务,功勋卓著[5]。江雪瑛嫁进的何家,相当于历史上的榆次县常家。剧中的太谷陆玉菡家,就是历史上的曹家。 二、真实性与虚拟的完美结合,有力宣扬晋商文化 长篇小说《乔家大院》以真实历史人物乔致庸为原型,又虚拟了乔致庸、江雪瑛、陆玉函的三角恋关系,既有严肃的历史真实性,又有着文学的虚拟性、大众文学的可读性。 《乔家大院》演绎了中国商业、金融史上乔致庸这位商战英雄的动人传奇。从历史和现实的视野,展示了“诚信经商、胸怀天下”的晋商精神和以其为精髓的晋商文化。这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乔家大院的真实面目,更让我们体会到了晋商精神。明清时期,晋商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融贯于商业活动,形成了一种以诚信为核心的讲义利、重管理、求创新的本土文化。这种融入在山西人血液里,在三晋儿女的血脉中默默地传承着的文化形态被我们称作晋商文化[6]。受儒家学派的影响,晋商以“诚”“信”“义”“利”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晋商崛起和发展的过程中,晋商十分重视诚实信用,注重义利统一。晋商认为,经商“虽亦以营利为目的,凡事则以道德信义为根据,故力能通有无,近悦远来”。诚实信用是晋商成功的秘诀之一。晋商在严守诚笃与信义的同时,还坚持义利统一。晋商提出“先义后利,以义制利”。晋商把象征忠义的关羽作为他们最为仰慕和敬重的神。晋商提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信义为本,禄利为末”。 在以乔致庸为代表的晋商的事迹、精神和文化里,深深地埋藏着我们这个民族特有的生命品格和精神文化气质,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片头提字总结为:一篇惊心动魄的创业故事;

论晋商文化的兴衰

论晋商文化的兴衰 摘要:“晋商”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历史产物,是以中国封建农业经济资本中独立分离出来的商业资本为经济支柱的,它的文化内涵皆出于儒教和封建礼制,经过创新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色,盛誉古今。然而,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晋商文化最终难逃封建主义的牢笼,一步步走向灭亡,雄风数百年的晋商虽已成为历史,但它从未淡出人们的视线。他们早期的创业精神,中期的敬业精神,晚期的拼搏精神,值得我们当代人传承学习,他们的经营作风和经营理念是后代商人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宝藏。 关键词:晋商文化盛誉古今封建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灭亡传承学习 一、晋商文化溯源及兴起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太行、吕梁两山脉距其两旁,土地贫瘠,水源缺乏,加之人口众多,因而自古以来山西人生活条件就比较困难。为了生存,山西人不得不外出谋生,智者经商,力者打工,依靠简陋的肩挑贩运或骡驮车推,贩卖颜料、丝绸、首饰等等。到明朝初年,山西商人,尤其是以平遥为代表的晋中商帮,已经成为全国商业的龙头,形成一定规模。 明洪武初,平遥县主簿成乐任期届满,回南京述职时,由于看到平遥商人富裕非凡,就大力鼓吹应加大商业税收以增加朝廷财政收入。其实当时全国范围内因元朝末年的暴政和战争使国家商业萎靡,这时应该减免赋税,使人民休养生息,故朱元璋斥责成乐“税有定额,若以恢办为能,是剥削下民,失吏职也”。1从这个小故事中,足以看出晋商当时的繁荣盛景。然而,从明成化年起,由于赋税加重、横征暴敛;委商采办、商家亏损以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歧视下,商人在明代举步维艰,晋商的发展困难重重。 清代时期,晋商又重新崛起。在清军入关在北京正式建立大清王朝之初,顺治皇帝就礼请当时最有名的八位山西商人,“宴便殿,赐服饰”,还把他们编入了由内务府管理的“御用皇商”的行列。有一位名叫范毓宾的晋商,是山西介休人,是晋商中的巨富,祖父就是顺治皇帝召见的八大晋商之一。康熙年间征讨葛尔丹时,他的弟弟收购米黍卖给官军,使这次战争有了得力的后勤保障,取得了彻底胜利。2在清代对商业重视的宽松条件下,已有丰富经验的山西商人向全国各地进军,开创了晋商的盛世局面。 二、晋商文化兴盛的原因 1摘录自《明史·食货》 2摘录自《清史稿·列传一百四》

旅游年卡景点介绍

旅游年卡景点介绍 序号景区名称 1 河北园博园 2 石家庄水泉溪 3 石家庄藤龙山 4 石家庄仙台山 5 石家庄棋盘山风景区 6 石家庄佛光山风景区 7 石家庄银河洞 8 石家庄电视塔 9 石家庄地球科学博物院 10 石家庄正定赵云庙 11 石家庄正定荣国府 12 石家庄秋山原生态自然风景区 13 石家庄七女山 14 石家庄黄金寨原生态旅游区 15 石家庄老虎头森林公园 16 石家庄隐凤山景区 17 石家庄金华寺森林公园 18 石家庄双龙山森林公园景区 19 石家庄五毛富硒葡萄庄园 20 石家庄紫海香田薰衣草庄园

21 石家庄西苑温泉享水湾 2 22 沧州吴桥杂技大世界 23 沧州纪晓岚文化园 24 衡水灵秀山庄竹林寺 25 保定白洋淀宝岛国家 5A 景区 26 保定白洋淀鸳鸯岛国家 5A 景区 27 保定白洋淀荷花大观园国家 5A 景区 28 保定虎山风景区 29 保定全胜峡景区 30 保定易水湖《赤壁》拍摄地 31 保定曲阳北岳庙 32 保定灵山聚龙洞 33 保定三义宫(桃园三结义故地) 34 保定定州黄家葡萄酒庄 35 保定满城汉墓 36 邢台天梯山景区 37 邢台桃花源 38 邢台秦王湖省级风景区 39 邢台柏乡汉牡丹园 40 邢台扁鹊庙 41 邢台观音寨 42 邢台张果老山

43 邢台前南峪生态观光园 3 44 邢台大峡谷 45 邯郸京娘湖“冀南太行明珠” 46 邯郸武灵丛台 47 邯郸北响堂山石窟 48 邯郸南响堂山石窟 49 邯郸黄粱梦吕仙祠 50 邯郸九峰山森林公园 51 邯郸武华山景区“小华山” 52 邯郸太行五指山风景名胜区 53 邯郸大名石刻博物馆(中国最大的古碑) 54 邯郸武安十六沟景区 55 邯郸东山文化博艺园(大型园区) 56 邯郸朝阳沟 57 邯郸七步沟 58 邯郸六朝国都邺城三台遗址 59 邯郸临漳县邺城博物馆 60 邯郸古武当山 61 邯郸娲皇宫 62 阳泉翠枫山自然风景区 63 阳泉娘子关旅游景区 64 阳泉小河古村评梅景区

对晋商文化的思考

内容摘要: 山西是面食之乡,山西人喜欢吃的面食,据不完全统计有百余种,诸如剔尖、擦面、拨面、猫耳朵、河捞、拉面、刀削面、拨鱼、揪片、浇肉面、打卤面、三和面、鸳鸯面等。面食文化的发展是与晋商的推动分不开的。晋商很注意吃,形成了晋商饮食文化,推动了饮食业的发展。而文化必有其特点,就是在晋商内部、各商号饮食、待客用饭、家宴红白喜事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弘扬晋商饮食文化,为山西的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晋商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团体之一,其历史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明清时及至巅峰,声名远扬,纵横商界500年,在我国商业史、金融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电视剧《乔家大院》,以本土的晋文化为依托,以真实历史人物、事件为原型,以真实的故事发生地为拍摄场景,反映了晋商票号的发展过程,彰显了“诚信为先,礼义为道”的晋商精神。为了探究剧作题材的真实性、寻找历史原型,查阅县志及有关晋商的历史书籍。虽然这些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晋文化,但是还有很多在现有的影视作品中没有得到再现和弘扬。所以,我们通过以后的学习,并把之前的学习系统化,专业化,把晋商文化弘扬全国,甚至世界。 关键词:面食之乡;弘扬;推动;经济发展;贡献;商人团体;山西真人真事;影视作品;晋商文化 对于晋商文化的思考 通过对“晋商文化概论”一学期的学习,让我更深刻的了解了山西,了解了山西的文化。回想在山西太原的这三年,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山西的饮食文化和影视文化,在他们的背后都有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 晋商饮食文化 俗话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可考算起,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山西面食种类繁多,一般家庭主妇能用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做几十种,如刀削面、拉面、圪培面、推窝窝、灌肠等。到了厨师手里,更被做的花样翻新,目不暇接,达到了一面百样,一面百味的境界。据查,面食在山西按照制作工艺来讲,可分为蒸制面食、煮制面食、烹制面食三大类,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种之多,其中尤以刀削面名扬海内外,被誉为

乔家大院的主人

乔家大院的主人 乔家大院的主人 乔致庸,字仲登、号晓池,是乔全美之子,乔贵发之孙,乔家第四代人。人称“亮财主”,生于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卒干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是乔门中最长寿的人。他娶过六个妻子,分别是马氏、高氏、杨氏、周氏、杨氏、杨氏,都诰赠夫人。据说他最后一个妻子可作他的孙女,两人的年龄相差三十几岁。这样看来,不知底细的人会认为这位老翁好色,老了还讨妙龄为妻。其实老翁娶妻竟是儿女们的主意。因为他家虽说僮仆很多,可贴身服侍实在不如自己的妻子方便,妻子比孝顺的儿女使用起来自然得多。娶了妻子,一来省去子女们的麻烦,二来还可避免同仆妇女佣的风流不雅。 致庸生有六子,十一个孙子。在他执掌家务时,可称得上人丁兴旺,四世同堂了。在他手上,“在中堂”的事业突飞猛进,有了很大的发展。如起先是“复字号”称雄于包头地面,接着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活跃于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当时“在中堂”的财势已挤身于全省富户前列,

家资千万,商业遍布全国。他为了光大门庭,又大兴土木,于同治初年开始,先在老院西侧隔小巷购买了不少房基地皮,又修了一座里五外三的楼院。而且两楼对峙,主楼为悬山顶露明柱结构,通天棂门,有阳台走廊。登上阳台,可观全院。阳台前沿,设有扶栏,扶栏上刻有砖雕,砖雕工艺精湛,栩栩如生。明楼竣工后,又在两楼院隔街相望处,陆续兴建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斗院。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为后来连成一体奠定了基础。在他手里建筑的房屋占到现在整个房院的三分之二。乔致庸的确人如其名。他待人随和,处世中庸。由于他善于计谋,在他执掌家业时,资产越滚越多,是“在中堂”殷实家财真正的奠基人。 乔致庸的一生颇有善行,经常救济贫民百姓。特别是在清光绪三年,天遭大旱,赤地干里,寸草不生。民谣有:“光绪三年,人死一半“的说法。当时乔致庸曾开仓赈济。对此,光绪八年版《祁县志》有记述,并给予褒奖。在理家上,他经常告诫儿孙:经商处事要以“信”为重,以信誉得人。其次是“义”,不哄人,不骗人,该得一分得一分,不挣昧心钱。第三才是利,不能把利摆在首位。又诫“骄、贪、懒”三个字。他治家有方,以《朱子治家格言》为准则,把它当作儿孙启蒙的必读课,同时写在屏门上,作为每日的行动规范。儿孙如若有过,则令跪地背诵,到有针对性处,令读多次。如犯抛米撒面之错,便把“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晋商文化论文修订版

晋商文化论文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浅谈晋商与晋商文化摘要:晋商又称山西商人,是明清时期崛起的以擅长商业经营活动而着称于世的商业集团。晋商之所以成功,乃是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商业经营,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精神。晋商的成功之道和她所包含的文化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 关键词:晋商文化精髓启示 晋商历史 晋商是指山西(中国中原地区的一个省)商人,山西的简称为“晋”。晋商首创了中国历史上票号。“票号”是当时商人通商的一种方式,商路遥远,汇通天下,曾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直至如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的说法。 山西的方域面积虽然不算大,但却地质地貌相对比较奇特而多样,南北气候类型跨度较大,这就为山西成为一个物产丰富、资源优裕的省份创造了前提条件,从而使山西自古以来就以盛产煤、铁、盐和丝、棉、粮而称着全国,特别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社会生产能力提高的同时,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也就相应地提高了。及至明清时期,山西的资源在全国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就更加凸显和重要,以至于成为朝廷靖边抚民、发展生产的重要物源依赖。 由于地缘优势,山西人经商很是活跃,古代文献多有记载,到明代(1368年-1644年)已在全国享有盛誉。有了丰富的资源,就有了将之转化为商品的基础;有了发达的商品生产,就需要广泛进入流通领域;为了促进商品的流通,就需要商人进行转运和销售。正是在这一刚性链条逻辑的推演中,一环扣一环地促进了山西商业的发达和晋商的崛起。清代(1644年-1840年)初期,山西商人的货币经营资本逐步形成,不仅垄断了中国北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