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寻根问祖---山西

寻根问祖---山西

根须残存现状的活像

人文初始,风餐露宿,食物短缺,寿命短暂。加之雨雪疾病,禽兽、外族侵略,而又认知粗浅,防抗能力低下,部落人口随时面临着减少和灭绝的危机,唯一的办法是靠生殖来弥补人口壮大族群保障繁衍。因此,生育孩子多而健壮的母亲就成为人们敬仰的英雄,儿女成群,生育知识和生存经验丰富的老母亲就成为部族崇拜的首领,由此形成了母系氏族社会,氏族(部落)首领称为后。甲骨文中后字是女性生产的象形字,土是女性乳房的象形字。古汉语中土与母音义相通,土即母,氏族首领又合称为后土。女娲是一个杰出的部落后土,炼石补天是用一种彩色泥土修补部落居住的山洞顶破漏天的地方,由于对女娲的崇拜神化逐渐供奉为神。神话传说中盘古之后第三位诞生的神是后土皇地只,又称后土娘娘,也就是三皇中的地皇女娲。

五千年前,黄帝涿鹿之战打败蚩尤部落一统华夏后,怀着对祖先强烈的崇拜,在母系社会女君王后土生息繁衍的地方汾阴(山西万荣县)庙前村的一块高地上“扫地为坛”,隆重祭祀后土。此后尧、舜二帝,夏、商、周三个王朝,对后土的祭祀活动一直未断。汉代各朝皇帝相继来后土祠祀典不下十余次,汉武帝下令修复后土祠并六次亲自祭祀,唐明皇先后三次巡幸至此。

1962年,山西芮城县发现距今约180万年的西侯度村人遗址,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的人类文明遗址;1954年山西襄汾县发现距今20万年丁村人遗址;1976年山西阳高县发现距今约10万年许家窑村人遗址。据古文献尧、舜、禹均在山西建都,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县)、禹都安邑(今夏县)。黄帝、炎帝、蚩尤人文三祖主要活动在山西地区。史书中最早出现的“中国”是指虞舜时代的山西南部。中国古代许多神话: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共工怒触不周山等都与山西有着密切联系。从传说、历史记载与考古证实,山西是中华民族最早、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夏朝是中国第一次建立国家,建都山西阳城县。到西周唐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唐国临晋水,改国号为晋。春秋时期,晋文公治晋国有方成为五霸之一。战国时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国瓜分,此后山西别称“三晋”。司马炎建立西晋统一三国,后因少数民族内迁亡国,司马睿即位,史称东晋,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从奴隶社会建立国家始至封建社会中叶多个时期,以山西为基础的晋国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北跨雁门是内蒙古的心脏呼和浩特和辽阔的河套东部;南渡黄河便可问鼎秦川,逐鹿中原;东侧俯视华北平原,从南北两面钳制北京。历来山西在军事战略处于轴心位臵,无论建都西安还是洛阳、开封,只要中央王朝牢牢把控山西,游牧民族就不能在幽州(今北京)安稳立足,便可制衡天下。“天下九塞,雁门为首。”(《舆图志》),雁门关是中原王朝历朝历代防范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和蒙古鞑靼等北方游牧民族至关重要的关隘。雁门关失守通往西安、开封、洛阳再无大碍,因此汉、唐、宋以雁门关为界的战事频繁。定襄盆地是历代镇守雁门关的屯兵之地,汉将卫青的营地现名卫村,旁边村名为管家营。是战场,反之也是中原华夏族与北方各民族文化交汇的天然通道,中原农耕经济与北方游牧经济冲撞对接的前沿阵地。

元朝末年,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又逢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仅元朝末都年的雨旱灾,山东19次、河南17次、河北15次、两淮地区8次。造成“漂没民庐、死者众。”(《元史.顺帝本纪》),“禾不入地,人相食。”(《元史.五行志》)残不忍睹的景象。而山西尤其是晋南一带,经济繁荣,人口稠密,明政府采取“移民宽乡”政策,50年间从山西移民有18次,人数达100万以上,分布在18个省市。“问我祖先在那里,山西洪洞大槐树”,洪洞是全国各地无数人寻根祭祖之地。

表里山河的山西历史贯联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留存3.5万处文物古迹,国保单位119处,居全国首位。古人类文化遗址、帝都古城、宝刹禅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画、古塔古墓、佛道圣地、险堡雄关等,除了皇室宫殿建筑外,其余种类的建筑应有尽有,从北到南珠串全省。旧石器文化遗存近400处,旧石器早期遗址全国发现了200处,山西有157处。从战国到明清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历代在山西共修建了3500多公里的长城,现有遗迹可辨的有1500余公里。在距今两三万年前的朔州峙峪文化遗存中,发现了数百件表面刻有人工痕迹的骨片,说明峙峪人已开始了原始的雕刻艺术。从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的吉县柿子滩遗址上,有两处岩画被视为人类最早的艺术珍品。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以现存的完整建筑群的宝贵价值得到了国际的认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文明史中,山西地区的文化传承从未间断,而且在人类文明演进中一直位居东方文艺苑林的前列。

山西人文可治国,武可安邦。当年孔夫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到了晋东南某地,前面一个小孩子正在围土筑城挡住去路,且非让孔圣人下车礼拜不可。孔子顿时感慨:“这真是一块诗礼悠扬之所在!顽童尚且如此聪慧,我们去了还能给人家讲什么呢?”拂袖扬长离去。山西籍历代君王有: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把山西省治理成上世纪30年代中期全国“模范省”的时任省长阎锡山。武有:与“文圣” 孔子齐名的“武圣”关羽;抗击匈奴而名垂青史的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宋朝抗金家族杨家将。文有:主张性恶说论的儒家八派首领之一荀子;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白居易;著名巨作《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主编《康熙字典》的陈廷敬;文人墨客不胜枚举。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西当之无愧。

以商业和资本运营著称的山西经济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代,晋南就有“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商业交易活动。隋唐五代又出现了漳州、太谷、平定、大同等新兴商业城镇。公元996年(宋代)在山西“边州臵榷场,与藩人互市”而“沿边商人深入戒界”进行贸易。元代从《马可波罗行记》可以看到“从太原到平阳(临汾)一带的商人遍及全国各地,获得巨额利润”。明朝“开中制”政策的实施,为晋商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契机,外出经商成为人们的谋生手段,当时已遍及全国各地,北京城曾流行:“京师大贾数晋人”。发展为东伙制,类似现在的股份制,是晋商的一大创举,也是晋商能够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晋商发展到清代,已成为国内实力最雄厚的商帮,并把贸易扩展到今天的蒙古、俄罗斯、朝鲜、日本等邻近的国家,世界经济史学界把他们和意大利商人相提并论,给予很高的评价。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晋商称雄过程中,共树有三座丰碑,驼帮、船帮和票号,最为突出和成功的是票号。《中国金融与汇兑》(1930年上海大东书局版)中说:“山西票庄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约百余年。”在当时有利地促进了全国金融流通,加速了资本周转,对当时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掀开了中国金融史的光辉一页。

建国60年来,山西总采煤达120亿吨,用满载煤炭的火车一列接着一列在地球上可以绕三圈,而这些煤近五十年统配成本价值或贴补支援全国各地,不夸张地讲,没有山西的煤国家工业将半瘫痪。而给山西带来的是严重污染,以二氧化硫为例,保守计算排放量是全国平均数的2倍以上。每采一吨煤要破坏2.48吨水,目前为止,山西采煤形成的采空区达到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西1/8的国土面积。可是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排在全国20位以后。但山西坚守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各个时期总是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以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一直走在全国前面。

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众所周知。作为现代文化的一枝摄影,山西办有人民摄影报、平遥国际摄影节、山西电视台《影像世界》栏目,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出过几批颇有成绩的摄影人,但近二十年很少看到优秀作品。作为图片编辑的山西人,我有些着急沉不住气,于是,借时任山西省摄影家协会秘书长郭宗敏交给为展览写评论的机会,不自量力出言不逊地批评

“山西摄影界有一种风气,封闭保守、刚愎自用、自命不凡、不思进取”,义愤填膺大放厥词之后心里惴惴不安,反思自己凭什么对山西摄影说三道四。一天,看到中央电视台采访年近九十高龄的台湾作家柏杨先生,他说:“我以前写批评性文章多,今后要多写建设性文章。”“一句话点醒梦中人”,自责自己应该身体力行做一些有益于山西摄影的事情。

我知道,多年来山西有一批中青年摄影人在默默地对山西的人文历史进行着记录,暗自决定对近三十年山西人记录山西的纪实摄影进行全面摸底, 经过选择对20多位作者多年的作品进行全部筛选,少则上千幅,多则几万幅,反复筛选出10人拍摄自己身处地区的人文史迹、生活现状,基本辐射了山西的11个地市,7人以独立专题从不同角度或深或宽,起到涵盖、挖掘、补充的作用,最终决定梳理汇编成册。

摄影的本质作用是真实记录事物的可视传达载体,其画面语言表现是为内容服务的。此次编选作品本着内容第一性,摄影语言表现第二性、全面衡量的基本原则,每个专题以20幅为限。从作品中可以见到我们熟知的名胜古迹,而更多的是名不见经传散落乡间的岌岌可危的古迹,还有诸多有所耳闻的塞外风情、古城大院、各地市丰富多彩迥异不同风格鲜明的民俗民风。画面中多年地域风貌变化不大的地方,牵引人身临其境犹如穿越回归前朝,令人冥想联翩。从选片中可以看得出作者们数十年坚持不懈的拍摄,触及山西偏远地区的角角落落,对山西古老文明发展的现代变迁,以简明扼要平铺直叙的摄影手法表现,生动真切铿锵有力,进行了相对全面客观的记录。我被同仁的作为作品所感动,感动之余反思,之所以他们这些年不显山露水,是因为他们酿的是陈酒,而不是快餐;他们做的是文化,而不是商品,在这个拜金盛行的社会时期,他们锲而不舍坚守着自己的精神信仰。

任何语言都有局限性,文字诉而不见不能为实,摄影见而不辩不知其委。文字与图像本是孪生兄弟,并用更有力,汉字已有三千年的发展史,而摄影借助科技仅诞生一百八十三年。就山西人文历史记载而言,摄影所做的仅是近代的凤毛麟角,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大变革年代,许多富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事物迅即而逝不复存在,庆幸的是还有一批摄影人不计名利自觉加以记录拍摄,刻录了弥足珍贵即将消亡的历史画面,现在我们将这些近三十年有限记录山西历史变迁的纪实摄影作品图文并茂汇编成册,是小结更是开始,这批摄影同仁们将继续携手并进传帮接代影存史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