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品课件之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教科版)

优品课件之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教科版)

一、微小世界 1、通过观察可知布满的彩色小鲮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苍蝇的眼睛是复眼。 2、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我们称之为晶体,它们的排列虽然是规则的,但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3、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 4、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

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6、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第一个发现和提出这个名称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 7、微生物是1632年出生在荷兰的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的。 8、球形透明体放大的倍数不是很大。 9、草蛉是蚜虫的天敌。 10、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

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 11、霍乱、肺结石、伤寒等可怕的疾病

并不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12、第一台显微镜的制造者列文•虎克最早发现了细胞。 13、载玻片移动的方向跟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

动的方向不是一致的。 14、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 15、我们可以用干草来培养

微生物。 1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不是无限的。 17、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18、培根发明了能提高

视力的眼镜。 19、光学显微镜的镜片两块都是凸透镜 20、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4)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物片放在载物台上,用

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5)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6)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整光线使你能尽可能地看清标本;(7)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21、细胞的作用:排泄、繁殖、呼吸、生长、发育、消化、遗传、运动。

22、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23、

玻璃不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24、在放大镜下的观察,我们发现不

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25、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会

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跟它脚的结构有关。 26、自然界中

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27、绿藻能使鱼缸里的水

变绿。 28、如果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0×、6×,那么物体的图

像将被放大160倍。二、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空气、电、火、声音也是物质。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物质)发光发热(火柴燃烧)、改变颜色(烧糖)、产生气体(小苏打与白醋)、产生沉淀(铁钉)三、宇宙 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它是在月球的公转过程中形成的。 2、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彗星、小行星)等组成的天体

系统。八大行星分别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目前人类利用天文望远镜最远能望到120亿光年的宇宙,而且科学家还发现宇宙正在不断膨胀。 4、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7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在北部天空的小熊星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其中有一个星座发生过的流星特别有名,这个星座就是狮子座。 5、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它的直径有10亿

光年。 6、发生月食时,地球挡住了找到月球上的太阳光,月食的发生只可能出现在农历初十五左右,其类型有月全食、月偏食。 7、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木星 8、公转周期最长的行星是海王星公转周期最短的行星是水星直径最大的行星是木星直径最

小的行星是水星自转周期最短的行星是木星自转周期最长的行星

是金星 9、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10、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行 11、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12、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大大小

小的环形山四、环境与我们 1、阳光、空气、水、土壤、岩石、植物、动物……构成了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人类,也是环境中的一部分。 2、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3、焚烧是处理垃圾的另一种办法,

有许多优点,例如占地小,避免了垃圾污染地下水,产生的力量还可以用来发电。但焚烧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不仅会消耗大量电能、留下残余物,如果控制不好,还会产生有毒物质,造成二次污染。 4、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我们可以减少丢弃、重新使用) 5、废电池是一种需要谨慎处理的垃圾,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面积上的土壤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无法使用,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6、水污染有生活废水、工业污水、石油污染。 7、大气污染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8、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 9、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10、1997年12月,联合国在日本京都召开了“防止地球温暖化京都会议”。为限制各国谈氧化合物的排放量,京都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 11、科学家证实氟利昂和哈龙是造成南极臭氧空洞的主要原因。 12、联合国于1972年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提醒全世界关注环境问题。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六年级下册科学素材 -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复习资料 教科版

1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3、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形状、大小),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4、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5、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6、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7、(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8、碘酒是(红棕色)的,淀粉是(白色)的,淀粉遇到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一种不同于碘酒和淀粉颜色的(蓝色)新物质,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可以用它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0、含有淀粉的食物:(玉米、土豆、番薯、苹果、面包、馒头、南瓜、胡萝卜)。不含淀粉的食物:(花菜、白萝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葱、肉类)。 9、小苏打是(固体),白醋是(液体),当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会出现(大量白色气泡),产生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气体——(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一般条件下,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比空气重)。二氧化碳能够使燃烧的火焰(熄灭),因此二氧化碳可用(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 23、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体内,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化学变化),才能变成我们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8、(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15、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19、硫酸铜溶液(蓝色)的,把新铁钉浸入溶液中,能看到铁钉上附着有(红色)的物质,静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红褐色),且瓶底会产生(沉淀物);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非常快),铁生锈的速度(比较缓慢)。 21、我们在平时呼吸的过程中,呼入的是(氧气),呼出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无毒,但是能使人(窒息死亡),也可以使火焰(熄灭)。 22、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大陆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25、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人们一般采用以下方法防止、减缓铁制品生锈: 1)制成不锈钢制品,2)铁制品表面涂油漆等防护层,3)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及干燥,4)电镀。 26、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铁锈是(红棕色)、(有空隙)、(没有光泽)、(不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粗糙)等。 27、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姓名: 班级: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4、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15、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16、实验证明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7、(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8、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 19、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20、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2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 22、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23、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 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各单元知识点)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与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2、放大镜的构造:镜片、镜架(包括镜框和镜柄)。 3、(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4、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5、透过放大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6、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7、人的实力最高可以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8、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9、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10、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触角具有嗅觉、听觉和触觉的功能。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的形状(不同)。 11、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草蛉吸食蚜虫的体液。 12、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13、(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4、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5、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6、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7、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

(完整版)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4、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15、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16、实验证明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7、(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8、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 19、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20、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2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 22、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天敌是(草蛉)。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总结提纲(已修改)

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第1课放大镜 科学概念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科学概念

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 科学概念 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第4课怎样放得更大 科学概念 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第5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科学概念 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6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科学概念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第7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科学概念 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小小工程师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备

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 一、知识点总结 1、住房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根据需求不同结构也会存在差异。 2、建造房屋时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其中核心阶段是设计,住房由供水、排水、供暖、供电、承重、、采光、通风、网络多个系统组成。 3、住房建造的主要过程:①选址;②设计;③建造;④验收。 4、港珠澳大桥中的港珠澳分别指香港、珠海、澳门三个地区,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四集桥、岛、隧为一体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5、像轻轨建设、小区建设、航天飞机等都属于工程,这些建设的实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6、中国天眼是我国研发的,世界上直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它位于中国贵州省。 7、搭台是可以移动的,在搭台下方加装滑轮可以增加搭台的实用性,建造搭台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建搭位置、使用材料、搭的设计( 塔高、塔型、实用性、安全性等)成本预算、人员分工、时间分配等。 8、竞标的两项重要标准是项目成本和项目安全性。 9、制作竞标书时,我们可以用画图、文字、标记、数字等形式,使小组的标书更有竞争力。 10、工程设计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 11、建造搭台,必须做到稳固,搭台的底部比顶部要大。 12、搭台设计时多利用三角形结构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且承重能力最好。 13、我们制作的搭台模型要与设计方案相一致。 14、在搭建搭台模型时,吸管和吸管之间用胶带固定。 15、建造搭台模型时要控制好立柱的高度,尽量等高,可以防止塔台的倾斜。 16、我们一般用地震模拟仪去检测搭台的抗震能力。

17、在一项工作中,测试是重要环节,它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 18、在检测搭台时,搭台的外观以及组内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也要进行评分。 19、每组我针对本组和其他小组建造的搭台模型进行交流评估。 20、通过测试可以发现模型的不足,增加三角形结构可以提高模型的承重能力,增加底部面积或重量可以提高模型的抗风抗震能力。 21、减少不必要的吸管结构,不但能使搭台模型的外观更美观,还能增强承重能力,降低成本。 二、拓展练习 1、在建造一个工程时,要先在限制条件下对工程进行设计,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限制条件通常有哪些? 答: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坏能力等。 2、简述建造搭台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答: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搭台的样式、高度、承重、安全、抗风抗震能力、成本等问题。 3、通过制定标书的过程谈一谈,你对工程有怎样的新认识? 答:建造工程各个环节都很复杂,设计环节在其中尤为关键。 4、建造完搭台后,如果发现搭身倾斜,应该如何解决? 答:调整力度的高度检查橡皮筋捆绑位置及数量是否合理,确保立柱高度相同。 5、在工程设计中,我们需要权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建造搭台的工程任务,谈一谈哪些因素是必须达标的,哪些需要重点考虑,哪些需要综合考虑? 答:高度安全承重是必须达标的;底部能够移动和具有抗风抗震抗压能力需要重点考虑;成本美观设计方式以及分工等需要均衡综合考虑完成。 6、埃菲尔铁塔是1座于1889年建成的,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的镂空结构铁塔,总高324米,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也是法国和巴黎的突出标志。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使高耸入云的埃菲尔铁塔牢固的原因是什么? 答:它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风阻小的框架结构。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全册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全册总结! 第1单元《小小工程师》 第1课了解我们的住房 1.工程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设计和使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2.住房的基本结构包括门窗、梁、墙体、楼板、房顶等。 3.住房的基本系统包括供水系统、供暖系统、采光系统和电路系统等。 4.住房建造过程中要经历明确任务、选址、设计、建造、验收等几个重要阶段。 第2课认识工程 1.港珠澳大桥能为港珠澳大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 2.工程的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环能力等。 3.港珠澳大桥会受船舶航道和香港机场的影响,解决的办法是建造海底隧道。 4.隧道与桥梁之间需要岛屿连接,但这片海域没有可用自然岛屿,解决的办法是修建人工岛屿。 5.建岛的海床有淤泥,机械会滑出,移走淤泥又会对海洋造成毁灭性污染,解决的办法是用圆钢管围岛。

6.工程建设的一般步骤包括: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方案)、测试模型、评估改进、实施建设。 7.工程利用了大量技术成果,建设工程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推动了技术的发展。技术与工程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3课建造塔台 1.塔台竞标标书包括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设计、成本预算、人员分工和时间分配等内容。 2.塔的设计需要考虑塔高、塔型、实用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3.工程设计和竞标的关键是如何实现项目安全性和项目成本的和谐统一。 4.考虑楼梯、栏杆的细节有助于竞标成功。 5.项目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时间成本。 6.项目安全性包括稳固程度、承重能力、抗风能力、抗震能力等。 7.标书可以用文字、画图、标注等多种形式表达。 第4课设计塔台模型 1.建立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师常通过模型来测试他们的设计。 2.制作塔台模型需要经过设计、制作、测试、评估和改进等过程。 3.为避免倾斜,塔台整体应该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4.三角形更加稳固,在塔台模型设计中我们要多设计三角形来保证塔台模型的稳固和承重能力。

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复习资料(科教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复习资料(科教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复习资料 一、用积累的科学知识填空。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它的镜片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边缘薄,它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像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物质叫做晶体。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借助显微镜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它们是洋葱的表皮细胞。 米饭中有一种叫做淀粉的物质,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有甜味的麦芽糖。米饭中的这种物质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 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常见诸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 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自然大,看到的范围就小;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小,看到的范围大。 由于煤、石油等的化石燃料消耗量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沙漠化、大陆和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二、判断题 放大镜具有放大、汇聚光线的作用,没有成像的作用。…………………理由: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的作用,但只有当观测的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才会看到正立放大的像。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四肢三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4对足。理由: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蚜虫喜欢吃草蛉,所以蚜虫是草蛉的天敌。…………………………………理由:草蛉和它的幼虫都是蚜虫的天敌。 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一点好处。……………………………………理由:微生物对人类不都是有害的。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就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透明的物体不一定是晶体。……………………………………………………理由:玻璃就是透明的,但是它是非晶体.。 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的。……………理由: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有些物质变化得快,而有些物质变化得比较慢。

(完整版)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渺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拥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 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好多方 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拥有放大 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构造〔比方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拥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搬动放大镜〕和〔搬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 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相关系,和〔镜片的凸度〕相关。放大 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考虑而成。在13 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依照他 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圆滑的玻璃上,不仅不滑落,而且还能够在上面爬行,这 和它〔脚的构造〕相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好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经过〔放 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充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矫捷,听闻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 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够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 的创立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驰,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那么几何外形〕的 〔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1、好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会集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全局部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 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那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 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够放大近300 倍的金属构造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地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 200 万倍〕。 14、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 了〔细胞〕。 15、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治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等组成。 16、实考据明洋葱表皮是由〔细胞〕组成的,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 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7、〔细胞〕是生物最根本的〔构造单位〕,也是生物最根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8、生命体细胞拥有 (消化 )(呼吸 )(排泄 )〔生长〕〔发育〕〔生殖〕 〔遗传〕等功能。 19、我们还能够够利用〔干草〕培养渺小生物。 20、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微生物平常都有特其他〔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含实验)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 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主要内容 第一课《了解我们的住房》 (1)基本结构:住房都有一定的结构,根据需求不同,结构也会存在差异。 (2)主要系统:住房由供水、供暖、采光、电路等多个系统组成。 (3)建造过程:选址一—设计一一建造一一评估一一改进(其中设计是核心)。 第二课《认识工程》 (1)认识:许多发明创造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2)工程与技术关系:工程建设需要运用相关科学知识以及技术的支撑来完成。 (3)建设步骤:明确问题一一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一—制作模型一一测试评估改进一一实施建设。 第三课《建造塔台》 (1)设计:对一项工程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联。 (2)工程要求:项目成本、项目安全性。 (3)制订标书: ①标书项目内容: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设计、成本预算、人员分工、时间分配等。 ②标书设计形式:文字、图画、标记、数字、标识等。 第四课《设计塔台模型》 (1)工程要求: ①高度、安全、承重是必须要达到的要求。 ②底部能够移动、具有抗风抗震能力、坚固耐用是重点考虑的要求。 ③成本、美观、设计方式、分工等是均衡综合考虑完成的要求。 (2)核心要求:稳固、美观、价廉的平衡。 第五课《制作塔台模型》 (1)制作模型是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 (2)操作过程提示:与设计方案一致;分工合作,注意安全。 (3)操作技巧提示: ①搭建顺序:底座搭建一一侧面搭建一一整体搭建。

②固定接口,确保牢固立柱等高,防止倾斜。 ③精准测量,避免误差多用三角形,确保稳思,提高承重熊力。 第六课《测试塔台模型》 (1)意义:测试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 (2)评价项目:设计图及文字说明、分工合作、塔高、顶端承重、抗风能力、抗震能力、美观、材料成本统计。 (3)项目测试方法: ①用软尺测量塔台高度。 ②在塔台顶端放置相同数量的重物。 ③使用电风扇三档风力测试塔台抗风性。 ④使用地震测试台测试抗震能力。 第七课《评估改进塔台模型》 工程要反复评估改进,不断完善,才能达成最终的工程要求。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重点实验 1.制作塔台模型

2019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2019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一.放大镜 1、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微观世界,去发现生命世界更多的奥秘。 2、有哪些工作需要用到放大镜?A;公安人员观察案发现场找到的纤维和指纹或者观察现场照片;B:精密仪器修理工用来修理仪器。C:农业人员用来观察植物的花、种子和土壤结构D;在照相机、显微镜、投影仪、老花镜上都用到放大镜。 3、什么是放大镜?答: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做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水珠、玻璃珠、装满水的瓶子都是凸透镜,可将物体放大。 4、怎样使用放大镜?答:方法1、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到图象大而清楚;方法2、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象大而清楚。 5、放大镜有什么作用?答:放大镜能将细小物体放大,还有聚光、聚热、成像等作用。 6、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更大?在放大镜直径相同的情况下,越厚的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7、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英国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培根设计并制造了增进视力的眼镜。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 1、昆虫都是由头、胸、腹组成,有一对触角,三对足。 2、昆虫的复眼对于移动物体反应十分敏感,便于捕食。 3、蟋蟀的听觉器长在足的内侧。 4、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是一层扁平的细毛,有很好的反光作用; 5、昆虫的触角是他们的嗅觉器官。 蟋蟀蚂蚁蝴蝶蚕蛾天牛 丝状膝状棒状羽毛状鞭状 6、草蛉虫是怎样吸食蚜虫的?答;草蛉的幼虫用嘴前那对镰刀抓住一只蚜虫然后刺入蚜虫体内吸它的体液,只用了二十几秒钟,草蛉的幼虫就把蚜虫吸的只剩一具空壳。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 1、自然界的大部分固体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晶体都有很规则的几何形状。 2、有的晶体是立方体,如:白糖、食盐、黄铜矿;有的是柱状的,如:味精、水晶;有的像一簇簇针,如:维生素C;雪花、石英、长石、云母、钻石等都是晶体, 3、制造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如:将海水风干可以等到食盐晶体,将水蒸气骤然降温可以得到雪花。 四.怎样放得更大? 1、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最早的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精编)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期末复习资料(精编)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也叫凸透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皿(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都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所看到的色彩点是由红、绿、蓝三色组成。 2、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就越大。由此可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4、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的。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5、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如: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会滑落,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大多数昆虫都具有复眼,有的则是单眼,它们都是由六角形的小眼组成的;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实际上都是扁平的细毛。 6、昆虫复眼虽然由很多小眼组成,但他们的视力很差,但对于移动物体的反应却很灵敏。 7、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蝴蝶的触角是棒状、蟋蟀和蝗虫的触角丝状、蚕蛾的触角羽毛状、天牛的触角鞭状、蜜蜂和蚂蚁触角膝状; 8、蚜虫喜欢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它的大小如针眼,在10倍放大镜下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蚜虫的天敌是草蛉虫及其幼虫。 9、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我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需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0、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如花岗岩是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1、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知识点梳理(素材)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六下知识点 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 了解我们的住房 1.住房的基本结构:框架、承重、户型、采光等。 2.住房所具有的系统:供水、供电、排水、电路、煤气、供暖、 网络等。 整体相互作用。如供水系统与排水系统相互关系,电路系统 与网络系统相互关系。 4.住房建造的主要过程:选址、设计、建造、验收。 5.“中国天眼”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省中南部,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 6.“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 附加段构成。 7.“鸟巢”国家体育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主体为钢结构,结构设计使 用年限100年,耐火等级一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地下工程防水等级1级。 认识工程 (1)大桥将为粤港澳大湾区 的经济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 给文化交流带来方便。 (2)工程建设过程的基本步骤 问题方法 香港的唯一航道不能被阻碍修建海底隧道 桥梁和隧道没有岛屿连接修建人工岛 海床的淤泥问题用圆钢筒围岛 (3)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坏能力等。 2.每一项宏大的工程都采用了大量技术,证明了工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不断发展前进。 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钢架镂空结构。

建造塔台 实验:塔台竞标标书 ●工作用途:供足球教练站在塔台上指挥队员训练。 ●建塔位置:操场。 ●工程要求:塔台的安全性高,同时成本低。 ●塔台的设计:根据实用性和安全性要求,塔台高约为60cm(太高容易侧翻,太低无法观察操场全貌),塔台顶部面积约为1600太小活动空间受限,太大成本过高),塔台整体为棱柱形或棱台形、侧面镂空(受到埃菲尔铁塔结构的启发)。 塔台设计侧面图 附加:宽20cm的楼梯(方便登上塔台),高10cm的栏杆(防止指挥中失足跌落),底部安装4个可锁死的轮于子(方便移动),顶部铺垫被塑料包裹的木板(方便擦拭)。 ●成本预算:钢材1500元,木材100元,塑料50元,人工费用500元,共计2150元。(用剩余材料制作附加物品) ●人员分工:2人负责钢材、2人负责木材、1人负责塑料的购买和加工,共计5人。 ●时间分配:5人分3组同时进行,选择、购买材料2天,加工材料2天,组合安装1天,共计用时5天。 设计塔台模型 1.建立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师常通过建立模型来测试他们的设计。 2.建造塔台模型的过程:设计一→制作一→测试一→评估一→改进。 (1)用相同材料制作四边形框架、三角形框架。 分别施加力,观察它们形状的变化。 (2)结论:受到相同的外力作用时三角形框架较 稳定,不易变形;四边形框架不稳定,易变形。 (3)应用:在四边形框架中添加斜杆,把一个四 边形框架变成两个三角形框架,增强承重、抗 震能力。 (1)耐震:加大底部面积或加重底座重量。 (2)制震:塔台底部加入弹簧。 (3)免震:塔台底部加滚珠。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研究必备欢迎下载 XXX科学六年级复资料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器官更丰富的信息。 2、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扩展了我们的视野。 3、放大镜的作用:(1)放大物体。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细节。 4、放大镜由镜架和镜片组成的,放大镜的特点:中间厚,边缘薄,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我们可以用水滴、玻璃弹珠、烧瓶等材料制成放大镜。能放大的物体都有凸、透两个共同特点。 5、放大镜常用于考古、集邮、侦破案件、电路检测等。放大镜下的电视屏幕由红、绿、蓝三色组成的。 6、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放大镜的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镜面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视野越小;镜面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视野越大。7、法国昆虫学家XXX写了《昆虫记》。

8、蝴蝶的同党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头上的触角是它的“鼻子”;蝇的眼睛是复眼,由四千只单(小)眼组成的;蚜虫以吸食植物嫩枝上的汁液为生,它的天敌是草蛉。 9、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做晶体。在放大镜下,我们能看到食盐、糖、碱面、雪花、钻石、水晶、柠檬酸、维生素 C、水晶等晶体的形状。玻璃不是晶体! 10、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11、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方法与步骤: 准备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然后调整两个放大镜的距离,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再将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固定。 12、显微镜是荷兰生物学家XXX发明的。他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13、XXX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性。微生物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14、英国科学家XXX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15、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科学家一般选择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大肠杆菌和SARS病毒。目

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期末复习资料)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 第1课了解我们的住房 1.住房的基本结构(多个分类标准) (1)从功能分类有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阳台等。 (2)从高度分类有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超高层等。 (3)从楼体结构分类有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混框架结构、钢结构等。 2.住房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根据需求不同,结构也会存在差异。 3.住房由供水、排水、供暖、采光、通风、电路、煤气、承重、网络等多个系统组成。 4.住房建造的过程:明确任务→选址→设计→建造→验收 5.住房需要经历一定的建造过程,每一个过程都非常重要,需协同发挥作用。 第2课认识工程 1.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2.许多发明创造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3.认识港珠澳大桥 (1)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2)港珠澳大桥面临的限制和挑战以及解决办法 限制和挑战解决办法 水陆空立体交通线互不干扰修建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相结合 桥梁和隧道缺少岛屿连接修建人工岛 海底淤泥问题与环境保护用圆钢筒围岛 (3)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坏能力等。

4.梳理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 5.“中国天眼”、高铁、“鸟巢”体育场、“天宫”空间站等宏大的工程都应用了大量的科学技术。 6.工程与技术的关系:工程与技术互为支撑、相互促进。技术的进步支持工程的实施,工程的实施也推动着技术不断发展。 第3课建造塔台 1.建造塔台需要考虑的因素 (1)足球教练训练塔台不固定位置,可以随需要变换位置。 (2)塔高、承重、安全是工程项目的核心与重点,美观、成本等属于在重点基础上的综合点。(3)对一项工程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联。 2.制订标书 (1)从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设计、成本预算、人员分工、时间分配等方面,制作标书。(2)竞标要点是项目成本和项目安全性。 (3)制订标书时,要综合小组内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3.投标发布会 (1)可以利用文字、绘图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创意与构想。 (2)小组依次进行投标讲解,介绍本组塔台设计的优势。 (3)其他小组进行有理由的质疑与评议。 4 设计塔台模型 1.建立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师常通过建立模型来测试他们的设计。 2.我们建造塔台模型的过程:设计→制作→测试→评估→改进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炫彩版)

新教科版六下科学知识梳理 精品知识点 全 册 精 编 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 第1课了解我们的住房 1.住房的基本结构(多个分类标准) (1)从功能分类有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阳台等。 (2)从高度分类有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超高层等。 (3)从楼体结构分类有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混框架结构、钢结构等。 2.住房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根据需求不同,结构也会存在差异。 3.住房由供水、排水、供暖、采光、通风、电路、煤气、承重、网络等多个系统组成。 4.住房建造的过程:明确任务→选址→设计→建造→验收 5.住房需要经历一定的建造过程,每一个过程都非常重要,需协同发挥作用。 第2课认识工程 1.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2.许多发明创造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3.认识港珠澳大桥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 (1)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2)港珠澳大桥面临的限制和挑战以及解决办法 限制和挑战解决办法 水陆空立体交通线互不干扰修建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相结合 桥梁和隧道缺少岛屿连接修建人工岛 海底淤泥问题与环境保护用圆钢筒围岛 (3)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坏能力等。 4.梳理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 5.“中国天眼”、高铁、“鸟巢”体育场、“天宫”空间站等宏大的工程都应用了大量的科学技术。 6.工程与技术的关系:工程与技术互为支撑、相互促进。技术的进步支持工程的实施,工程的实施也推动着技术不断发展。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 第3课建造塔台 1.建造塔台需要考虑的因素 (1)足球教练训练塔台不固定位置,可以随需要变换位置。 (2)塔高、承重、安全是工程项目的核心与重点,美观、成本等属于在重点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