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重点知识归纳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重点知识归纳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效度

1.定义

教育科学研究的效度,是指所进行的研究是否基于事实或证据,研究的结果能够被证明的程度。

2.内在效度:指研究结果能被精确解释的程度。

3.外在效度:指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更大人群和其他条件的程度。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信度

1.定义

研究的信度是指研究的前后一致性,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以重复。

2.内在信度: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搜集,分析和解释能多大程度上保持一

致。

3.外在信度:涉及的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

究并得到相同或相近的结论,指的是重复性。

三、教育科学研究按研究的目的、功能、作用的分类

1.基础研究——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回答的是“为什么”

2.应用研究——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的问题。回答的是“是什么”

3.发展研究——目的在于发展用于学校的有效策略。回答的是“如何改进”

4.评价研究——通过搜集和分析资料数据,对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

相关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回答的是“怎么样”

5.预测研究——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回答的是“将会

怎么样”

四、研究课题

(一)好的研究课题应有的特点

1.问题必须有价值

2.问题必须有现实性、科学性

3.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4.问题要新型、有独创性

5.问题要有可行性

(二)教育研究课题分类

1.基础性研究课题

2.应用性研究课题

(三)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

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问题

2.学科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3.教育实践尤其是教育改革中反映出的实际问题

4.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

5.不同学科交接点找出的问题

6.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中提出的问题

(四)选题的过程与方法

1.要有明确、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2.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

3.要善于转换问题的提法、并使问题形成系列

4.要对选定的课题进行论证

(五)课题论证要回答的问题

1.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类型

2.本课题研究的迫切性和针对性,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3.本课题领域以往的研究水平和发展动向

4.本课题的理论、事实依据及限制研究的可能性,研究的基本条件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

5.课题研究策略、步骤及成果形式的妥当性

五、研究问题的陈述

1.抽象定义——对概念或命题等研究变量共同本质的概括

2.操作定义——一种规定性定义,它使需要定义的变量和条件具体化,它以可操作的指标表示,标明因变量是可以被觉察和测量的。

3.假设的作用在于使问题更具体、方向更明确。

4.问题的陈述:叙述式、描述式、问题形式。

六、研究假设

1.定义

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的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结论。

2.研究假设的基本特点

科学性;推测性;表述的明确性;可检验性

3.假设的基本类型

按形成划分:

归纳假设——基于观察基础上的概括,是人们通过对一些个别经验事实材料的观察,得到启示,进而概括、推论出的经验定律。

演绎假设——从教育科学的某一理论或一般性陈述出发推出的新结论,是根据不可直接观察的事物现象或属性之间的某种普遍性联系,通过理论综

合或逻辑推演而提出的理论定律和原理。

按性质和复杂程度划分:

描述性假设——对事物外部联系和大致数量关系的推测

解释性假设——揭示事物内部联系,指出事物质的特征,说明事物原因。

预测性假设——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4.研究假设的形成及其步骤

科学假设的形成是从观察发现到理论发现的中介环节,是由特殊的发现到普遍一般发现的方式。一般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①在搜集一定数量的事实、资料的基础上,提炼出科学问题

②寻求理论支持,形成初步假设

③运用科学知识,形成解答问题的基本观点,并以此构成假设的核心

④推演出各相关现象的理论性陈述,使假设发展成比较系统的形态,具有严谨的系统和稳定的结构。

5.研究假设形成的条件

①科学观察和经验归纳是形成研究假设的基础

②科学假设的形成需要科学的思想方法论,要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③研究者必须具有相应的背景知识

七、选择研究对象

1.总体:研究对象全体

2.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也称样组。

3.取样:遵循一定的规律,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

4.选择样本应遵循的四个方面的要求

①明确规定总体

②取样的随机性

③取样的代表性

④合理的样本容量

5.取样的基本方法

简单随机取样——按照概率论的原理,抽样时要尽可能使总体中每一个基本观测单位都有均等的机会,有被抽中的可能,即总体中每个成员被

选入样本的概率都不为零。

系统随机取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取样数相同,然

后从每组中依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

整群随机抽样——以群为单位,从较大的群总体中随机选择样本,被选群内所有成员都被包括在样本之中。

6.有目的抽样的类型

全面抽样

最大差异抽样

极端个案抽样

典型个案抽样

同质抽样

7.抽样设计的原则

①目标定向原则

②可测性原则

③可行性原则

④经济性原则

八教育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一)历史研究法

1.定义

借助对相关社会历史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破译和整理,以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研究现在和预测未来的一种研究方法。

2.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

历史性;具体性;以逻辑分析方法为主

3.历史研究法的适用范围

①对各个时期发展情况的研究

②对历史上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理论观点的研究

③对一个时期教育流派、教育思潮的分析研究以及对不同教育流派理论的比较研究

④对一定时期教育制度的评判分析

⑤对外国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

⑥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4.历史研究法的一般步骤

①分析研究课题的性质、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有关的资料条件,权衡使用历史研究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②史料的搜集与鉴别

③对史料进行分析研究,形成结论

5.历史研究法的结构体系

①搜集、鉴别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②揭示历史事件与历史过程发展规律是历史研究核心

③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研究的科学方法论

(二)教育科学的比较研究法

1.定义

比较研究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2.比较研究的特点

研究对象的多元性;

研究领域的广阔性;

研究目的的应用性;

研究方法的独特性;

3.比较研究方法的种类

根据比较对象逻辑归属的异同划分:

同类比较研究——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事物而认识异同点的方法

异类比较研究——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或一个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以发现异同之处,寻求某些规律。

根据比较对象相互联系中时间方面的特点划分

纵向比较研究——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内的发展变化

横向比较研究——对同时存在的教育现象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活动对事物质或量的侧重,可分为

定性分析比较研究——通过事物间本质属性的比较,以确定事物的特点性质、归

属和发展趋势。

定量分析比较研究——对事物数量上的分析,从而把握事物的特点,判断事物的

发展变化。

4.比较研究方法的基本步骤

①明确比较目的,选定比较主题

②广泛搜集,整理资料

③对材料进行比较分析

④得出结论

5.运用比较研究法的基本要求

①保证研究对象的可比性

②保证资料的准确定和可靠性

③坚持全面本质的比较

(三)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法

1.定义

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法,搜集研究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

2.调查研究法的主要功能

①揭露问题、暴露矛盾,通过不断解决教育内外部的各种矛盾促进教育的发展

②发现、总结和推广先进教育思想和经验,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③为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教育管理和预测工作服务。

3.调查研究法的分类

按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分为:

典型调查;

普遍调查;

抽样调查;

个案调查;

专家调查;(德尔菲法)

4.调查的纵向设计和横向设计

纵向设计——涉及随着时间推移收集资料的调查和在特定时间内及时收集资料的调查。

横向设计——指在同一时间内从一个样本或者从一个以上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的样本中收集资料。

5.调查研究法的一般步骤:

①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目的、任务、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地点,选择相应的调查类型和调查方式

②拟定调查计划

③做好各种技术、事务和组织准备

④进行试探性调查,得到被调查对象的一般性认识,修改调查提纲及工作方案

⑤制定调查表格、观察问卷、访谈提纲、编制测验题目

⑥实施调查

⑦整理调查资料

⑧写出调查报告

6.问卷调查

(1)定义

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2)问卷调查的优点

方便、省时、花钱少;

可以不署名,某种情况下结论较客观

能搜集大量样本信息;

便于整理归类,进行量的统计

(3)问卷类型及问题形式

结构型问卷(封闭式问卷)的问题形式:是否式;选择式;评判式;划记式。非结构型问卷(开放式问卷)的问题形式:填空式;问答式。

综合型问卷:以封闭性问题为主,根据需要加上若干开放性问题。

(4)调查问卷的编制程序

①明确研究目的,根据研究目的和假设范围收集所需资料,并确定调查对象

②列出问卷调查所需问题的纲要,确定所需搜集的信息和问卷类型

③围绕主题草拟问题,列出标题和各部分具体项目

④征求有关人员、专家意见,修订项目

⑤试测

⑥再修订

(5)设计问卷问题的基本要求

①明确问题的范围

②问题的内容符合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假设的需要,所列项目具有较好的覆盖面,且不交叉重叠。

③问题数量适度

④问题文字表达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易于回答

⑤结构上,一般一个问题只含一个疑问

⑥问题分类清楚,层次分明,合乎逻辑

⑦问题不应具有暗示倾向性,不要涉及个人隐私

回收率一般不低于70%

7.访谈

(1)特点

方便易行,深入的交谈可获得可靠有效的资料;

团体访谈节省时间,与会者可作较周密的思考后回答问题,相互启发影响,利于促进问题的深入。

(2)影响访谈成功的因素

访谈对象在回答问题中有回答不精确或不正确的倾向,即“回答效应”;

访谈人员对访谈对象的消极影响;

访谈方法不当,采访时间太长,有其他人在场等。

8.观察研究

(1)定义

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2)科学观察的基本特点

目的性;客观性;能动性。

(3)观察的类型

按观察的情景条件: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实验室中的观察

按观察的方式:直接观察;间接观察

按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

按观察实施方法:结构式观察;非结构式观察

(4)观察研究法的步骤

①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确定观察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

②搜集有关观察对象的文献资料,并进行阅读分析,对所要求的观察条件有一定的认识,为观察做好充分准备。

③编制观察提纲

④实施观察;⑤资料搜集记录;⑥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5)观察研究的记录

①观察研究的描述记录

日记描述法;

轶事描述法;

连续描述法;

②观察研究的取样记录法

时间取样法;

活动取样法;

事件取样法;

③观察研究的行为核对表

(6)观察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目的性;客观性;自觉性;

9.测验调查法

(1)定义

测验调查法是用一组试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景,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2)测验调查与传统考试法的区别

取材范围不同;

编制试题程序不同;

施测过程不同;

对分数的解释不同;

应用范围、测验范围不同;

(3)按行为目标、测验内容可分四大类:

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成就测验;个性测验。

(4)测验调查法的主要功能

诊断功能;

建立和检验科学假设法的功能;

评价功能;

预测、选拔功能;

(5)测验调查的实施步骤

①确定测验目标

②制定测验计划

③编制测验题目

④在使用测验项目前检查测验题目并判断题目的质量

⑤进行正式测试

⑥分析利用测验结果

10.测量

(1)测量量表的种类

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

(2)测量的信度

信度就是一致性,即测量手段对各个对象测量结果一致程度,即测量手段在不同时间测量同一个体所得结果的相似程度。

信度系数可以是从0到1.0在内的任一数值。

(3)测量的效度

效度即一种测量手段达到测量目的的程度,是测验或调查测得的结果对测量对象的解释的充足程度,尤其是对特定研究目的的充足程度。

效度分为:内容效度;校标关联效度;结构效度。

(四)实验研究法

1.定义

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认为的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一种特殊的科学实验活动。

2.教育实验研究法的基本类型

按自变量因素的多少:单因素实验;多因素实验

按实验的组织形成: 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轮组实验

按实验进行的场所: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

按实验控制程度:前实验;真实验;准实验

3.教育实验研究方法的一般程序

教育实验研究法一般包括准备,实施,总结三个基本阶段。需经过以下程序:

①实验的设计

②实验程序的执行

③分析资料数据

④形成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

⑤进行重复实验或扩大实验

4.教育实验的内在效度

(1)定义

教育实验的内在效度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

(2)影响内在效度的主要因素

坎贝尔和斯坦尼总结了影响实验内在效度的八个因素:

①偶然事件

②成熟程度

③测验

④测量手段

⑤统计回归:挑选被试的误差,如用极端分数进行回归

⑥被试的选择差异

⑦实验的偶然减员

⑧取样

5.教育实验的外在效度

(1)定义

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

(2)影响外在效度的主要因素:

①测验的交互作用

②抽样偏差和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

③实验安排的副效应,被试知道他们要参加实验并对其具有新鲜感,也称霍桑效应。

④多重处理干扰

6.提高教育实验效度的主要措施

(1)使用设计组加以平衡

(2)随机匹配,或让被试兼做自己的控制组以控制被试变量

(3)设计控制

(4)统计处理控制

7.教育实验分组设计的基本类型

前实验设计——是一种自然描述,用来识别自然存在的临界变量及其关系,对无关变量不能控制,但可以操纵变化自变量

准实验设计——运用原始群体,而不是随机的安排被试进行实验处理,用于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不能用真正的实验设计来控制无关变量,不能采

用随机方法分派被试的情况

准实验设计特点:

不按照随机抽样原则抽取被试和随机分配被试于各实验处理,一般是以原教学班为实验单位,故有一定的外部效度,强调对自变量控制操作,但对无关变量控制较差。

准实验设计类型:不等控制组设计;时间序列设计;平衡设计

真实实验设计——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都能得到比较严格的控制,能较好地控制内外部无效因素,并有效的操纵研究变量。

8.教育实验中的因素设计

(1)定义

因素设计是指在同一实验中,操纵两个或多个变量的设计,也称析因设计(2)特点

将实验中每个变量各个水平都结合起来进行实验,设计至少需要两个自变量,每一自变量至少有两种层次。这种设计不是单因素设计的简单组合,而是更真切地表现教育实际现象和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有更好的外在效度。

(五)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

(1)定义

在已有的客观现实材料及思想理论材料基础上,运用各种逻辑的和非逻辑方式进行加工整理,以理论思维水平的知识形式反映教育的客观规律。

(2)理论研究的特点

①抽象概括性与间接性;

②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③层次性;

④超前性和继承性

(3)理论研究的主要功能

①构建理论体系

②对各种教育理论观点的评价分析、整合和转换

③发展和完善原有教育理论体系

④对研究成果的逻辑证明

(六)质的研究

(1)定义

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种资料搜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质的研究的主要特点

①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

②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

③研究是一个演化发展的过程

④使用归纳法

⑤重视研究关系

(3)质的研究设计的组成部分

①界定研究现象

②确定研究问题

③讨论研究的目的

④界定研究背景知识

⑤确定研究对象

⑥讨论研究关系

⑦选择研究方法

⑧确定研究结果的检测手段

八、教育科学研究数据资料分析

(一)定性分析

(1)特点

①定性分析注重整体的分析

②定性分析的对象是质的描述性资料

③定性分析的研究程序具有一定弹性

④定性分析是对搜集资料进行归纳的逻辑分析

⑤定性分析易受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并具有对背景的敏感性(2)定性分析的一般步骤

①按照研究课题的性质确定定性分析的目标以及分析材料的范围

②对资料进行初步的检验分析

③选择适当的定性分析的方法和确定分析的纬度

④对资料进行归类分析

⑤对定性分析结果的信度、效度、客观度进行评价

(3)对定性分析结果、效度的检验方法

寻找相反证据法——在进行定性分析过程中要极力寻找相反的不同观点证据的

资料,如果找不到相反资料,则说明其资料和分析是可靠的。三角互证法——同一问题从三个不同来源、不同方式得来的结果加以比较分析,看是否具有一致性。

利用公式对内容分析信度系数进行计算

(二)定量分析

(1)定义

将研究资料和信息数量化,采用统计方法加以处理获得结果,并对处理的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研究的结论。

定量分析主要包括:描述统计法和推断统计法

(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表述要求

1.一个高质量的教育研究成果,应具有以下特点:

(1)理论构建完备

(2)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3)有鲜明的创新性

(4)切合实际,针对性强

(5)研究方法科学规范

(6)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合理

(7)结构严谨、完整、论证深刻有力

(8)文字精炼、简洁流畅、具有可读性

2.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基本要求

(1)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创新

(2)观点和材料具有一致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4)语言文字精炼简洁,表达要准确完整

3.教育科学研究质量评价的内容

目标评价;

过程评价;

成果评价;

条件评价;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点 2010.12 复习要求:能够根据提供的关键性词汇,填入在相应的空格里或横线上。如1-5题中的黑体字就是关键性词汇。 其他的关键性词汇自己找。 第一章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 1.无论是自然科学研究还是社会科学研究,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人类认识和解释自 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活动。“认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解释”回答“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第2页,后面的只标注数字)。科学研究分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两个层次(7)。 2.科学方法的总体逻辑框架是归纳法。这里所谓的“逻辑框架”,是指学术界一致认可 并自觉遵守的从假设到证据、从证据到推理、从推理到结论的一系列操作规则及其相互关系。 (4) 3.科学通过展示事实和运用逻辑推理、达到客观描述、解释和预测的目的。通过事实 和逻辑来说服读者,达到共识。(7) 4.从研究方法看,我国教育界存在两大认识误区,第一,将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对立起来, 误认为理论研究高于实证研究。第二,混淆科学理论与哲学观念、名人观点,常将充满名言警句、古语典籍、辞藻华丽的文章视为“理论性强”(9) 5.十九世纪的狄尔泰在《人文科学导论》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独特的 “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认为该研究方法分为三个步骤:第一,研究者积极参与亲身体验;第二,以创造性的方式对体验进行表达;

第三,对二者的反思。(15) 6.实证主义以归纳逻辑为主要框架,思辨方法以演绎逻辑为主要框架。(21) 7.实证研究的四大特征:以事实为依据、观察为手段;具有可重复性;具有可积累性; 理论的可修正性或可证伪性。(22-24)。 第二章研究步骤及研究问题 8.科学研究通常包括几个步骤:提出问题;针对问题手机数据资料;分析数据资料和 得出结论。(34) 9.假说是在研究之前对研究对象的某些特性与各种影响因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 猜测。(41) 10.文献综述是针对研究的问题和有关变量进行集中、系统的文献阅读和评价,从中发 现前人对这些变量关系的已有的认识程度和不足之处。(43) 11.通过文献综述了解前人在本领域的研究结论和前沿水平,从而找出自己的研究方向、 问题及其意义。文献综述的内容包括:关于这个领域或者某些主题已经做了哪些事情?各种变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哪些研究已经完成,哪些研究还要继续?(45) 12.一个完整成熟的研究问题包括三个要素成分:研究的自变量;研究的因变量;各种 变量的定义域。(44) 13.通常所说的研究法如实验方法、调查方法、人类学方法、历史研究方法、比较研究 方法等等,实际上都是收集资料的方法。(47) 14.国际上通常提及的SSCI,英文为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译为“社会科学引文 索引”。CSSCI(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译为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提纲及主要知识点汇总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提纲及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原理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界说 一、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畴,是按照某种途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认识教育现象和建构教育理论的过程,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获得教育规律的过程。教育科学研究与一般的经验总结、新闻报导不同。如果说经验总结、新闻报导只是事后总结的话,那正式的研究是事先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教育现象的探索和研究。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1、从古希腊到16世纪的直觉观察时期; 2、17世纪至于9世纪末的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3、20世纪到达20世纪50年代的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4、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变革时期. 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 1、提高教师的教研的理论程度。 2、具有多元性、多样性、统一性的特点。 3、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和价值标准性。 4、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结构 一、分类和体系结构 (一)按研究的目的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预测研究。 (二)按研究方法分:调查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历史研究等。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两种基本形式 1、观察分析教育对象,用归纳法得出结论(归纳法:特殊到一般、形象具体思维)。 2、推论验证的演绎法(演绎法:一般到特殊,抽象思维畴)。 三、教育研究的认识层次和水平 两个层次:1、经验层次; 2、理论层次。 四种水平: 1、直觉观察水平:这一水平的研究主要是为了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事情应不应该发生,存在什么问题,问题的性质是什么等。 2、探究原因水平: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种现象?能否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改变这种状态?等。 3、迁移推广水平:回答的问题是: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同样的现象吗? 4、理论研究水平: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的原则? 四、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重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 1、教育研究的含义: 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控制一般化原则、原理的发展的过程。 2、教育研究的类型(包括划分依据和划分结果) 教育价值研究 依据研究问题的不同对象 教育事实研究 基础研究 依据研究的目的 应用研究 定量研究 研究过程中对客观事物性质数量的侧重 定性研究 ①定量研究: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教育现象——实证主义研究范式——重视结果——重视先前的设计和标准的研究程序——采用演绎分析,大样本,随机抽样——旨在探寻关系,发现影响。 ②定性研究:用文字来描述教育现象——自然主义研究范式——重视过程——对事先设计的依赖较少(认为研究过程中是会不断发生变化的)——采用归纳分析,小样本——旨在理解现象。 3、研究的基本原则: 尊重被研究者和参与研究者的权利 伦理规范审慎解释研究成果 避免给研究对象造成伤害客观性 客观性创新性 操作性理论联系实际操作规范公共性伦理原则 检验性 系统性 解释性 3、效度和信度: 1)效度:研究的有效程度。结论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内在效度)和结论的普遍性(外在效度)。

内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合理解释的程度 外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他总体条件、时间和背景中的程度。 2)信度:研究的可靠性。指研究的方法、条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致性。 内在信度: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 外在信度:同一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背景下重复研究。 4、教育研究方法的含义: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建构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已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5、教育研究方法的类型: 1)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2)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 3)实验研究方法(真实验、准实验) 4)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 第二章 1、选题的来源和基本技巧 来源:1)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技巧:1)从理论研究中演绎研究问题 2)从教育实际中发现问题 3)研读文献,从已有研究中发现问题 4)重复和拓展他人的研究 2、常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 1)常量: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的特征或条件 2)变量:一个研究中不同的个体具有的不同的价值或条件的特征 自变量即实验变量,它是由实验者设计安排好的,人为操纵控制的,有计划的变化的实验情境或条件因素。新颖性、有效性、可操作性。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重点

各章节重点难点 4个要点) 1、教育研究的类型 (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一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王子论断。她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创新性原则: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在借鉴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教育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或结论,产生新的认识,文人们提供新的知识。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并努力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以推动教育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4)伦理原则: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应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对其造成身心伤害。 3、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6个) (1)选题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搜集资料阶段 (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6)总结与评价阶段 4、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4个) 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 实验研究方法(前试验、准实验、真实验)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定性)、容分析法(定量))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5个要点)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和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者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 新颖表现在:(1)课题容是前人未涉及或者探讨不深入的 (2)课题研究角度不同与以往研究 (3)研究方法上有创新之处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教师资格考点归纳:教育研究方法

教师资格考点归纳:教育研究方法 教师资格考点归纳:教育研究方法 教师,以教育为生的职业。这个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了“教师资格考点归纳:教育研究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资格考点归纳:教育研究方法篇1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观察法的一般步骤是: (1)事先做好准备,制订观察计划,先对观察的对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重点,最后制定整个观察计划,确定进行观察全过程的步骤、次数、时间、记录用纸、表格,以及所用的仪器等; (2)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在进行观察过程中,一般要严格按计划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观察时要选择最适宜的位置,集中注意力并及时作记录: (3)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 观察法不限于肉眼观察、耳听手记,还可以利用试听工具,如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等作为手段。 二、调查法 调查法是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考察了解,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研究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教育实践的方法。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通过访问、开调查会、发问卷、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调查法常同观察法、历史研

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 调查法的步骤是: (1)准备,选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拟定调查计划、表格、问卷和谈话提纲等,规划调查的程序和方法及各种必要的安排; (2)按计划进行调查,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3)整理材料,研究情况,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合,写出调查报告。 三、历史法 历史法强调一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对教育的决定性作用。注重广泛搜集被研究国家教育的历史文献资料,鉴别和整理史料。分析比较被研究国家教育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采用历史法探讨教育现象及问题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由于只能在现存的文献与史料中寻找证据,资料数量有限,加之资料本身是否可靠的问题,因此在应用上会受到一定限制;二是研究中的史料由研究者解释,难免夹带主观成分,客观性不及其他实证研究方法,因此在分析解释研究结论时要格外小心谨慎。 四、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人工控制教育现象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教育现象的变化和结果的方法。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前者基本上是在人工设置的条件下进行。可借助各种仪器和现代技术。后者在日常教育工作的正常条件下进行。两者都要保证受试者处在正常的状态中。 实验法一般分三种: (1)单组法:就一个组或班进行实验,看施加某一实验因子与不施加实验因子,或在不同时期施加另一实验因子在效果上有什么不同:(2)等组法:就各方面情况相等的两个班或组,分别施以不同的实验因子,再来比较其效果; (3)循环法:把几个不同的实验因子,按照预定的排列次序,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重点知识归纳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效度 1.定义 教育科学研究的效度,是指所进行的研究是否基于事实或证据,研究的结果能够被证明的程度。 2.内在效度:指研究结果能被精确解释的程度。 3.外在效度:指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更大人群和其他条件的程度。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信度 1.定义 研究的信度是指研究的前后一致性,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以重复。 2.内在信度: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搜集,分析和解释能多大程度上保持一 致。 3.外在信度:涉及的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 究并得到相同或相近的结论,指的是重复性。 三、教育科学研究按研究的目的、功能、作用的分类 1.基础研究——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回答的是“为什么” 2.应用研究——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的问题。回答的是“是什么” 3.发展研究——目的在于发展用于学校的有效策略。回答的是“如何改进” 4.评价研究——通过搜集和分析资料数据,对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 相关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回答的是“怎么样” 5.预测研究——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回答的是“将会 怎么样” 四、研究课题 (一)好的研究课题应有的特点 1.问题必须有价值 2.问题必须有现实性、科学性 3.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4.问题要新型、有独创性 5.问题要有可行性 (二)教育研究课题分类 1.基础性研究课题 2.应用性研究课题 (三)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 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问题 2.学科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3.教育实践尤其是教育改革中反映出的实际问题 4.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 5.不同学科交接点找出的问题 6.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中提出的问题 (四)选题的过程与方法 1.要有明确、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2.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 3.要善于转换问题的提法、并使问题形成系列 4.要对选定的课题进行论证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 第一章 1、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 教育科学研究通常指应用科学的方法,有系统、有目的、有方案地研究特定教育现象发生、开展、变化规律,以揭示教育本质,解决教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的制造性活动。 2、教育研究的对象 教育研究的对象时教育问题 成为教育研究对象的教育问题一般具有以下根本特点:①问题性;②预见性;③未知性 3、教育研究的功能 ⑴丰富教育理论;⑵描述教育事实;⑶解释教育现象;⑷预测开展趋势;⑸改良教育工作 4、教育研究的意义 ⑴教育研究是教育完成自身变革的内在要求; ⑵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行政决策的科学化的需要; ⑶教育研究能力是现代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养; ⑷教育研究有益于中小学教师工作内驱力的激发; ⑸教育研究有助于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 第二章 1、教育研究的根本原则 ⑴客观性原则;⑵创新性原则;⑶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⑸伦理原则 2、教育研究的根本程序 ①选题;②查阅文献及初步调查了解;③制定研究工作方案;④搜集并整理资料;⑤分析研究;⑥撰写汇报 3、教育研究问题的来源 ⑴从教育实践中发觉问题;⑵从过去的研究成果中寻觅值得研究的问题;⑶从有关理论中演绎出研究问题;⑷从留有争议的问题中寻觅研究问题;⑸从各级规划课题中选择问题 4、选题的原则 ①需要性原则;②科学性原则;③创新性原则;④可行性原则 5、教育研究假设的形成 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观察分析;第二个阶段是提出假设;第三个假设是表述 6、确定研究变量 ⑴选择实验变量;⑵确定因变量;⑶区分无关变量;⑷定义研究变量 第三章 1、文献的定义

文献包含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即把人类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和视频等手段记录下来的全部资料,既包含如图书、报刊、学位论文、档案、科研汇报等书面印刷品,也包含像文物、影片、录音录像带、幻灯片等实物形态的各种资料。 2、文献的类型 ⑴根据文献内容加工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零次文献〔如个人日记、教师日志、手稿、信件、笔记、自传,还有学校、团体、学会等撰写的文件〕、一次文献〔如专著、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汇报、会议文献、档案资料〕、二次文献〔如检干脆文献〕、三次文献〔动态综述、专题评述、进展汇报、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汇报〕; ⑵根据文献的来源,可分为图书类文献、期刊报纸类文献、论文集类文献等; ⑶根据文献的呈现形态,可分为印刷物类文献、影响类文献、电子类文献等。 3、检索方法 文献检索方法可分为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 ⑴手工检索:题名检索、作者检索、代码检索、分类检索、主题检索 ⑵计算机检索:联机检索、网络检索〔搜索引擎、万维网、网络数据库〕 4、教育文献研究成果形式 主要是文献综述和研究论文两种 区别:①研究论文比拟简洁精炼,能突出表达一项研究工作中最主要、最精彩和具有制造性的内容,有创新的见解,形成某种新解释、新论点或新理论。研究论文不包含同行一般都了解的内容和一般的研究过程的表达,也不包含过多的具体资料; ②文献综述则向读者介绍与研究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趋势以及对这些方面的概括述评,文献综述的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参考价值高。 5、教育文献综述的撰写〔主要内容〕 一般都包含以下四局部:前言、主体、总结和参考文献 ⑴前言,撰写的关键点是:研究的目的、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等有关信息; ⑵主体,关键是是说明有关研究的历史开展、现状评述和未来趋势预测三方面的内容,以及对这些研究的简单评述; ⑶总结,既要肯定前人为该领域打下的研究根底,同时要说清前人研究的缺少,衬托出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最后还要提出自己的建议; ⑷参考文献,搜集资料要瞄准主流文献,参考文献的引用数目,期刊一般限定在20条之内,最多不超过30条,年限上以近5—10年为宜 第四章 1、教育调查研究的定义 教育调查研究是指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利用问卷、访谈、测验或观察等技术,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方案、系统地搜集教育相关真实资料,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与解释,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 课题的申报、课题的开题、课题的中期检查(课题的过程管理:现在越来越强调这项工作)、课题的结项 (二)课题的申报 选好研究课题(新颖、表述准确);填好课题申请书(过去相关研究的概述、研究过程的表述、研究方法等、预期研究结果);活页的填写 (三)课题的开题 研究的框架、研究方法、研究所用的材料、预期研究结果、预备研究结果的分析 (四)课题的中期检查 进展情况、有形成果、困难、能否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 (五)课题的结项 对照项目任务书,看预期的目标是否已经完成 有形成果(结项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发表的相关论文等) (六)课题研究的策略 自上而下加工又称为概念驱动加工,它是指对知觉者(研究者)头脑中已经存储信息的加工。 自下而上加工又称为数据驱动加工,它是指对直接作用于知觉者(研究者)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的知觉加工。 二、研究的类型 实证研究(如: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等);理论研究(思辩性:用理论来论述、用名人的话语论证等);量化研究(数据说话);质化研究(理论支撑)三、实验研究 选题:解决什么问题;设计:如何进行实验;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举例(一)确定研究课题 探讨过去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通过查阅前人的研究和文献寻找)。 解决当前教育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个人的经验、实际的需要、验证某一理论)。要阐明进行这项研究的意义,说清楚这项研究的来龙去脉。 经验型研究与科学型研究的主要区别 (二)如何控制因素 在一个研究中,往往有许多在性质、数量上可以发生变化的因素,我们将它们称之为“变量”。具体到教育科学研究中,变量有3种: 1、自变量 它是由研究者所操纵(引起、改变或终止),并能施加于被试的各种刺激,所以又叫刺激变量。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观察由于它的改变所引起的被试反应的变化。 要有操作定义,例(略) 使用的教材、教法;教师的水平;不同的考试方法;课外活动情况;与家长的配合;学校整体环境等等。 2、因变量 它是研究中所要测量(观察和记录)的被试的各种反应,所以又叫反应变量。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是指研究中小学教育问题时所使用的一系列科学 方法和技术。通过研究方法的运用,可以系统、科学地进行中小学教育问 题的调查、观察、实验、分析和评价,以提取出有用的教育经验和教育规律,为中小学教育和教学实践提供科学基础。下面是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研究目的和问题的确定 1.研究目的的确定要明确具体,避免含糊不清。 2.研究问题的提出要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局限性,避免范围过广,无法回答。 二、研究方案的设计 1.研究对象的选择要针对研究问题,具有代表性。 2.研究方法的选择要符合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可以是调查、观察、 实验或文献分析等方法的组合。 3.研究计划的制定要详细,包括研究步骤、时间安排、研究过程中可 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等。 三、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调查问卷的编制要问题明确、结构合理,避免主观性和误导性。 2.记录观察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包括观察对象的行为、环境和时间等。 3.实验设计要严谨,实验结果要准确记录,避免误差的产生。

4.各类数据的整理要进行分类、编码、统计和分析,以便后续的研究 和论证。 四、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1.统计方法的运用要科学合理,可以使用描述统计、推论统计、相关 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 2.数据分析的结果要与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相结合,提出合理的解释 和推断,避免武断和主观臆断。 五、研究结果的评价和反思 1.对研究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包括重要性、实用性、有效性等方面。 2.反思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思考进一步改进和深化的 方向。 六、研究成果的报告和分享 1.研究成果的报告要清晰、准确、简洁,符合学术规范和要求。 2.研究成果的分享可以通过学术会议、论坛、期刊等方式,以便与其 他研究者进行交流和共享。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的关键知识点包括研究目的和问题的 确定、研究方案的设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分析和解释、研究结 果的评价和反思,以及研究成果的报告和分享等。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提高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中小学教育和教学实践提 供有力的支持。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在教育科学领域进行研究时所采用的一系列科学方法和技术。它旨在通过科学研究的手段,收集、分析和解释教育现象,以推动和促进教育实践的发展。本文将介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研究目的与问题的明确 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时,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研究目的是研究者所希望达到的预期结果,而问题则是研究者对于某个具体问题所提出的研究方向。研究目的和问题的明确有助于研究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高研究效果。 二、资料收集与整理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者需要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资料的收集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进行。在收集到的资料中,研究者需要进行整理和分类,以便更好地分析和解释研究结果。整理资料时可以借助电脑软件或手工方式,使资料整理更加有条理。 三、研究方法的选择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非常重要。常用的研 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实证研究可通过 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来验证研究假设,问卷调查则通过问卷表 格来了解受访者的意见和看法,实验研究则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 组的比较来验证研究假设。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的不同, 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四、数据分析与结果解释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者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分析数据可以采取统计学的方法,如描述性统计和推论统计等。描述性统计用于对数据进行描述和总结,推论统计则用于对 整体进行推断和判断。在将结果解释时,研究者需要结合研究目 的和问题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论证,以使结果更加可信和可靠。 五、研究伦理的考虑 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时,研究者需遵守研究伦理的原则和规范。研究伦理要求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应保证被调查对象的权益和隐私,并在研究过程中尽量不对其造成伤害。研究者还需确保研究 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不得进行数据造假和论文抄袭等行为。

罗润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章节知识梳理

罗润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章节知识梳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研究教育问题的科学方法论,是教育科学的基础 和核心。罗润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书是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领域的经典 著作之一,通过对该书章节的知识梳理,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科学研究方 法的相关内容。 该书共分为十个章节,主要涵盖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理 论框架、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与解释等内容。下面对每个章节 进行详细的梳理,以便更好地理解罗润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内容。 第一章介绍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教育科学研 究的内涵、目的和任务,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论等。 第三章介绍了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研究问题的确立和选择、研究对象的选择和确定、研究过程的安排和实施、研究结果的验证和 解释等。 第四章介绍了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技术,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 测试和实验等。此外,还介绍了数据质量的保证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第五章介绍了数据分析与解释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描写性统计分析、 推理性统计分析和质性分析等。此外,还介绍了数据解释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论证技巧。 第六章介绍了教育科学研究的论文写作和学术报告的方法和技巧,包 括论文的结构和格式、论文的撰写和修改、学术报告的准备和展示等。 第七章介绍了教育科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包括研究伦理的基本原则和 规范、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和应对策略等。

第八章介绍了案例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案例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案例选择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 第九章介绍了教育科学研究的综述和评价方法,包括文献综述的方法 和技巧、综述结果的评价和解读等。 第十章是对整本书的总结和展望,主要回顾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 本内容和要点,同时提出了未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罗润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章节知识梳理

罗润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章节知识梳理 一、引言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进行的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罗润生是教育科学领域的重要学者,他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章节中提供了许多有关研究方法的重要知识。本文将对罗润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章节的知识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二、科学研究方法的概述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概述是了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目标的重要一步。罗润生在该章节中介绍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定义、分类和特点。他指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通过一系列科学方法和工具,以达到科学研究目的的一套系统的规范操作步骤。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两大类。定性研究方法重点研究现象的质的特征和内在含义,而定量研究方法则强调现象的数量和关系。 科学研究方法的定义 •科学研究方法是一系列科学方法和工具的组合,通过系统的规范操作步骤达到科学研究目的。 科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1.定性研究方法:着重研究现象的质的特征和内在含义。 2.定量研究方法:强调现象的数量和关系。 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系统性:科学研究方法是按照一套系统的规范操作步骤进行的。 •可重复性:科学研究方法需要具备可重复性,即通过相同的方法可以获得相同的结果。 •归纳性和演绎性:科学研究方法既具有归纳推理的特点,又具备演绎推理的特点。

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步骤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步骤是进行具体研究工作时的操作指南。在该章节中,罗润生详细介绍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六个步骤,即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研究材料、分析研究材料、得出研究结论和撰写研究报告。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步骤 1.确定研究主题: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 2.制定研究计划: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确定研究范围、时间和资源。 3.收集研究材料:采用合适的方法收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材料和数据。 4.分析研究材料:对收集到的研究材料进行分类、比较、整理和分析。 5.得出研究结论:基于对研究材料的分析,得出科学且合理的研究结论。 6.撰写研究报告:将研究过程、结果和结论写成研究报告,确保准确、清晰且 可读性。 四、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具体技巧和工具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具体技巧和工具在做好研究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罗润生在该章节中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工具,如访谈、问卷调查、实验方法等。这些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具体技巧和工具 1.访谈:通过面对面或电话等方式与被研究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获取相关信息。 2.问卷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回收答卷的方式,获取被研究对象的意见和 观点。 3.实验方法:通过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比较和分 析。 4.文献研究:通过查阅和分析相关文献,了解研究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进展。 5.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得出科学且可靠的结论。 五、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是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应用于具体的研究工作中,为教学改革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罗润生在该章节中介绍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在教育评价、课堂教学、教师发展等领域的应用。他指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教育现象、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教育研究的性质 教育研究是科学研究: 客观性、系统性、创造性 教育研究是特殊的科学研究: 伦理性、复杂性、全员性 教育研究的效度:教育研究的有效性,指结论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和结论的普遍性。 内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 外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他总体条件、时间和背景中的程度。 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先决条件, 内在信度指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 外在信度指的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 信度是效度的前提。 三、教育研究的类型 1、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 (按研究的目的与功能分类) 基础研究:旨在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应用研究:旨在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发展研究:旨在提出能够直接使用的教育产品。 基础研究的结果是构建理论,应用研究的结果是解决问题,开发研究的结果是教育产品。 (按教育研究的性质或使用的手段分类),也被称为教育研究的两种不同“范式”。 即“自然主义范式”和“实证主义范式”。两者的区别在于研究的侧重点、资料的性质及资料分析的方法上。 ▪定性研究: ▪是从人文科学中推衍出来的,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研究活动。

▪特性: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直接来源。 定性研究是描述性的(用文字而不是数据) 定性研究关心的是过程。 定性研究最关心的事情是“理解教育现象” 定量研究: ▪也称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主要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运用数学工具作定量化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作出解释。 ▪特点: ▪主要用数字和量表来描述现象 ▪研究结果的客观真实性 ▪研究过程和结论的可检验性 ▪所获认识的确定性和研究结论的普适性 ▪定性研究:适合小样本、个案研究,研究深 入细致,关注过程,自然情境。 不适合大范围研究,费时费工, 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定量研究:适合大范围统计调查,客观,可重复性、可验证。研究是表层的不深入,不能兼顾特殊情况,无法追踪事件过程,很难了解当事人想法,对变量控制大,难在自然情境下收集资料。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选择课题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自考知识要点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 1 教育科学是正确反映教育领域内客观事物的关系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并将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 方法,是作为一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准则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的“研究” ,指的是创造知识和整理修改知识,已经开拓知识新用途的探索性活动。研究,包括两种含义:一是创造知识,探索未知的问题,目的在于创新、发展;二是整理知识,是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整理、鉴别、是知识的规范化、系统化,是知识的继承。 4 教育科学研究的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 5 教育科学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现象与客观事实。科学理论。方法技术。 6 教育科学研究有一般研究方法的特点: ① 研究的目标在于探索教育规律,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②要有研究假设和对研究 问题具体明确的陈述③研究方法要科学合理④研究的创新性 7 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涵义加以概括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的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 8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形成发展有四个时期: 第一,直觉观察时期。 1 独特的儒家教育价值观。重世俗轻神性,重人伦轻自然,重道德轻功利 2 观察和归纳为主的研究方法 3 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4 多元 的教育研究方法观。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研究了科学认识的 “归纳——演绎”程序及其所遵循的方法,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 第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以分析为主的发展时期,起于16 世纪,终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其代表人物是弗兰西斯.培根——提出了经验论的归纳法,笛卡尔——倡导以数学为基础的唯理论的演绎法,康德。 总结这个时期的基本特点: 1 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不仅描述现象的特点,而且着重揭露现象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 2 心理学思想开始称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3 实验方法进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视野,为考察教育问题提供了客观基础。 第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系统综合发展时期,起于20 世纪初,发展至今。这个时期的特点: 1 教育研究方法从哲学方法中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专门研究领域,以教育研究方法本身为研究对象,它意味着人们认识的深化。 2 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 随着西欧“新教育” 运动的出现以及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教育理论的产生,形成了以实用主义研究方法为主的潮流。 3 考察这个时期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由于受西方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以及实用主义哲学思潮影响,明显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4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产生已经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学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9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主义特点是: ① 提高教育研究的理论化程度②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多样性和统一性③关注教育研究 的社会性和价值标准④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

教育研究方法重点

教育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6选5,每题4′ 1.定量研究量化:将教育活动中的因素以数量化的关系表达出来,建立类似于自然科学的法则或机制。实验、问卷和测量等标准化方法。量化研究采用的是实证主义范式,即是采用标准化的调查、实验、测量、统计等量化手段来收集和分析资料,整个研究过程都凸显科学性、规范性、精确性的特点 2.定性研究质性: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如深度访谈、开放式观察、实物分析等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主要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3.理论研究:是在已有的客观现实材料及思想理论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各种逻辑的非逻辑的方式进行加工整理,以理论思维水平的知识形式反映客观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 4.经验研究:经验研究是与纯理论研究相对的另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指搜集第一手资料的研究。 5.目的抽样:目的性抽样,即按照研究的目的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通常采取机遇式抽样、滚雪球抽样、方便抽样等 6.概率抽样:研究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是已知的,抽样方式是随机的。常应用于定量研究或大规模正式研究重 研究假设: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科学原理和事实根据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某种答案,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是对研究问题所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 7.概念的操作化:是指在研究中,将抽象的概念和命题逐渐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与可被实际调查资料检验命题的过程 8.实验研究:教育实验是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具体方法来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并试图揭示教育活动规律和某些教育内容、措施的有效性,是一种综合性研究活动。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无关变量的条件下,通过操纵自变量,观测因变量,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9.内在效度:是指实验者所操纵的实验变量对因变量所造成影响的真正程度无关变量的影响。影响的因素有:历史、成熟、测验、工具、统计回归、差异的选择、实验对象的流失、交互作用 10.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概括性和代表性。具体来讲,就是指实验结果是否可推论到实验对象以外的其他受试者或实验情境以外的其他情境。影响因素有:测验的反作用或交互作用效果、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多重实验效果的干扰。 11.质性资料编码: 12.结构式观察:事先经过设计,规定好观察项目,选定观察对象,采用观察工具,在观察中填写观察量表等方式进行。所得的资料可用来进行定量分析,因而又叫定量观察。 13.非结构式观察:无既定不变的观察提纲和量表,只有一个观察思路,记录也不要求规定的工具,研究者在观察过程中尽可能详细地对观察对象的表现做原原本本的记录,还可对观察对象的表现及当时的情境作具体描述。由于它不追求量的规定,也可视做定性观察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重点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重点 各章节重点难点一、教育研究概述(4 个要点) 1、教育研究的类型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依据研究方法的不同来划分的(6 个要点)定性研究研究对象不同事物、现象的意义及特征(性质)定量研究有关因素在数量上的变化以及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在操纵和控制下统计分析方法演绎: 从一般原理推广到特殊事例确定关系、影响、原因更接近科学,具有较高的确定性研究情境自然研究方法整体研究、描述分析研究本质归纳: 从特殊事例中归纳出一般的原理目的理解教育现象结果较主观,受到材料真实性、逻辑性影响2、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4 个要点)(1)客观性原则: 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一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王子论断。 她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创新性原则: 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在借鉴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教育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或结论,产生新的认识,文人们提供新的知识。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 / 16

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并努力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以推动教育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 (4)伦理原则: 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应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对其造成身心伤害。 3、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6 个)(1)选题阶段(2)研究设计阶段(3)搜集资料阶段(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6)总结与评价阶段 4、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4 个)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实验研究方法(前试验、准实验、真实验)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定性)、内容分析法(定量))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5 个要点)(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和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者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新颖表现在: (1)课题内容是前人未涉及或者探讨不深入的(2)课题研究角度不同与以往研究(3)研究方法上有创新之处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三)教育研究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1)研究假设是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理论,是对研究课题设想

最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霸笔记、双色笔记)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一、什么是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人们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遵循特定的程序解决问题和获取系统、有组织的知识的认识活动或认知过程,是人们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活动。 特点:创造性、客观性,继承性,系统性,控制性。 二、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是一个认知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采用严格而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 教育科学研究的特殊性体现在: 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研究过程的特殊性,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 按照研究目的的不同,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根据研究目的与功能的不同,分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按研究内容的不同,教育科学研究可分为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 按研究问题的性质及其使用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历史研究、描述性研究、相关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与理论性研究。 四、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必须从客观事实出发,详细占有材料;必须坚持严格的客观态度;必须全面地收集资料) 发展性原则(教育的发展是不断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通过“飞跃”达到新质的阶段) 伦理性原则(必须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 系统性原则(教育现象是多系统、多层次、多水平、多序列组成的整体结构)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创新性原则 五、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哪几个方面 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资料与数据—对收集的资料与数据进行整理—得出结论

第二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方法论概述 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特性 程序化,客观化,数量化,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多元行,移植性。 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类型 以研究过程的阶段为标准的分类:设计研究方案阶段的方法,实施阶段的方法,总结评价阶段的方法。 以问题性质为标准的分类:理论方法,实证方法,实验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 以研究范式为标准的分类:定量研究,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区别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a. 着眼点不同 b. 依据不同 c. 手段不同 d. 学科基础不同 e. 结论表述形式不同 f. 在研究中所处的层次不同 第三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一、教育研究的选题的类型 1.基础性研究选题(回答为什么) 2.应用性研究课题(回答是什么) 3.综合性研究选题(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的结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