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著作比较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著作比较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著作比较研究》

摘要:在市面上,有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著作非常多,为了更好的比较,笔者选择了不同时期、不同学者、不同方法和不同研究价值取向的,具有典型代表的四本著作,分别是李方编著的《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裴娣娜编著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孙亚玲编著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和董艳编著的《教育研究的方法与工具》,与《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相比,全书侧重方法和工具,将最新的科学技术融入进研究方法中(例如第三章信息技术与教育研究),使传统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焕发新的生机

李思圆马金晶

摘要: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所运用的方法,是教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从事相关教育研究者来说,更是值得学习、掌握和思考的内容。随着教育研究在我国的发展,每个时代都涌现出大量的著作,这些著作之间有相同的地方,当然也存在观点分歧的地方。笔者阅读不同年代、不同作者和不同方向的教育研究著作,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去比较探讨之间的异同,然后对此进行思考和反思。

关键词:教育;比较;研究方法

一、著作概括

(一)选择缘由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和研究方法有了长足的发展,各种相关理论呈现百花齐放的趋势。在市面上,有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著作非常多,为了更好的比较,笔者选择了不同时期、不同学者、不同方法和不同研究价值取向的,具有典型代表的四本著作。分别是李方编著的《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裴娣娜编著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孙亚玲编著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和董艳编著的《教育研究的方法与工具》。通过阅读以上四本书,从这些书籍的目录、排版顺序以及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等方面,在补充教育科学研究的相关知识的同时,产生了一些疑问和自己的思考。

(二)比较线索

在阅读的过程中,笔者将四本书做出横向比较。四本书都采用总分式的结构安排,都是以教育科学研究的相关概念和原理作为全书的起点,以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概念—教育科学研究的方

法—教育科学研究结果分析与评价—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达为写作思路线索贯穿全书的。这四

本书都是不同时期该领域相关专家对“教育科学研究”的看法,他们都广泛参阅了专业资料,力图在当时的背景记录反映最新的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并且每本书都含有大量的相关案例,进行详细的讲解,在重视专业理论的过程中又联系实际的应用价值,非常适合在校学生,缺乏社会教育实践经验的同学去阅读,在读每一本书的过程中都会收获良多。

二、著作详述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本书最开始先探讨了在当时背景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奠定本书的基调,即在当时最新研究成果背景下作者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想法;其次,向读

者详细普及了什么是科学研究以及科学研究包括哪些要素,这样帮助初读者更好理解之后的内容;之后,通过案例、比较和图示等方法为读书讲解了各种教育研究方法,文字浅显易懂,内

容清晰条理,读者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最后,向读者详细介绍了几种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但

是由于该书写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很多研究方法无法与现代信息技术衔接,同时一些关于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现在出现很多不同的看法。(例如108

页~120页关于问卷调查的结构)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是四本书中内容最为详实全面的,它所讲解的教育科学研究不管是从背景、历史发展、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析和评价等都非常详细,理论性非常强,思路更为发散和广阔(例如53页~64页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论的合理移植和借鉴)。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案例比其他三本要少,全书更偏重于理论知识。这样一来对于教育科学研究的初学者来说,具有一定的阅读难度,不容易理解和接受。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四本书中结构最为简单,思路最为清晰明了,阅读起来最为简单上手的。全书主要介绍了教育研究整个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方法,淡化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为一门学科其内容体系的完整性,侧重专业概念,比较适合像我们这类在校学生阅读,可作为教材推广。但是与《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相比,结构具有不完整性,内容只聚焦于教育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观念、方法和评价)。例如并没有涉及“教育科学研究的组织及其效能”这些相关知识。

《教育研究的方法与工具》这本书是这四本书中发行最晚,写作的时间最近,因此是这些书中与当代信息通用技术结合最紧密的。与《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相比,全书侧重方法和工具,将最新的科学技术融入进研究方法中(例如第三章信息技术与教育研究),使传统的教育科学

研究方法焕发新的生机。同时,它是四本书中唯一在每个章节讲解时以案例作为切入点的,笔者个人非常欣赏这种方法,这样会使读者更好地去理解后期的概念讲解,而且做出了中外对比(127页勒温的螺旋循环模式)。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全书与其它三本比较,理论性是最弱的,开篇部分的相关知识讲解较少,这样不利于初学者的阅读和学习。

三、比较思考

由于四本书内容量较大,笔者挑选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比较感兴趣的,同时也引发自己一些思考章节进行评述,以“问卷调查”为例。之所以选择这一章详细评述,因为笔者认为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问卷调查法”是一项可操作性强和可检测性好的一项方法,所以值得自己好好学习和掌握。例如《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六章总共有四小节内容,分别是问卷的类型、问卷设计的原则、问卷设计的程序和问题撰写的技巧。在阅读的过程中笔者产生一些疑问,第108页第二段第一句,“问卷上的大多数问题都是按某些标准规定了选择答案的项目,回答者只能在这些固定的答案项目中选择作答……”笔者的看法是问卷调查固然是研究者抱以某种研究目的所编写的,但是是否问卷调查一定要设计标准的答案项目?这样做会不会使问卷本身就带有调查者的主观情感色彩,会不会诱导被调查者的答案偏向呢?这样一来,问卷调查不就失去了意义吗?在笔者看来,问卷调查的答案项目设定应该是客观的,不会引起歧义的,同时可以设立开放式问题,给予被研究者更多的思考空间。其它三本的侧重点也各自不同,《教育研究方法导论》重点讲解了“调查表”的格式(162页~179页);《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侧重于问卷的分类以及各自的特点(77页~86页);《教育研究的方法与工具》则主要对于问卷调查的步骤做出了详细的解释(59页~65页)。

通读这四本书,笔者收获很多,但同时也有一些值得产生思考的地方。第一点,这四本的结构相对都中规中矩,缺乏吸引力。都采用传统的总分式结构,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概念到内容来叙述,这样固然条理清晰,但是传统思路容易产生定向思维,缺乏吸引力。如果以案例的方式来引入这些内容是否更好?第二,研究方法手段陈旧,缺乏创新,无法与当代技术衔接。尤其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由于这本书的背景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信息通用技术还不够发达,所以书中讲解的方法多停留于传统的书面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研究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应该多多利用发达的网络,例如网上调查和网上海量的资料等。其它三本,除了《教育研究的方法与工具》发行时间是最晚的,与当下时代背景结合较为紧密,剩余的两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地方;第三点,有些内容设置不合理,例如《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第十三章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第二节的数据资料的整理,该小节中对于统计数据方

法只是非常简单的介绍,而是在附录中的“论教育调查问卷资料的统计分析中”列举了多种统计方法,是否应该在前面的第十三章补充统计方法的相关知识呢?这样一来除了在内容上更完整,同时也更便于读者对后文的阅读和理解。或再例如《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第二章第2节“教育科研的一般步骤”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另一方面,还要通过调查、访谈以及观察……”这一步骤是否应该放在“搜集并整理资料”这一环节中更为合适。这样一来更符合教

育科研步骤的逻辑顺序,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四、总结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此来勉励年轻人多去读书。在阅读这些“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相关著作的过程中,笔者感觉自己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收获和进步。在补充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去质疑、去思考的阅读习惯。正是因为主动去閱读不同的著作,才会扩大自己的眼界,扩展思想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某一本书、某一个知识点这种狭隘的观念,同时自己也能明显感受到,在阅读的后期,自己的脑子里会不断的涌现对教育研究方法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这在之前的阅读中是没有过的。有了这次良好的读书体验,希望笔者自己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多去读相关的著作,阅读后能够勤于总结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3]孙亚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董艳.教育研究的方法与工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几种比较教育研究方法

几种比较教育研究方法 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尤其是进入社会科学方法时代以后,很多比较教育研究者都提出了独特而有效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其中影响较大的研究方法有: 一、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 贝雷边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主要以提出著名的“比较四步法”而闻名于世,他的比较教育方法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他1964年出版的代表作《教育中的比较法》一书中。贝雷迪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包括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两大类型,其中比较研究同时面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而区域研究主要只是针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研究,它并不是比较研究,而是比较研究的基础和预备。只有把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系统的比较教育研究。他认为,区域研究包括“描述”(description)和“解释”(interpretion)两个阶段;比较研究则包含“并列”(juxtaposition)和“比较”(comparison)两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著名的“比较四步法”。他用图示的方法简明形象地表述了比较四步法。 (1)描述。贝雷迪认为,对外国教育制度进行描述是比较教育研究工作的第一步。描述包括两个方面,即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学校实地考察。 (2)解释。在解释阶段,比较教育研究者要运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在第一阶段得出的关于某一国家教育状况的资料描述进行分析,以揭示影响这些教育现象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3)并列。在贝雷迪看来,描述和解释都属于区域研究的范围,还不是真正的比较研究。并列是真正的比较研究的开始。简单地说,并列就是为比较而对材料进行整理的过程。它允许对材料进行处理,即对各研究对象国基本的教育实践做概括或细致的审视。 (4)比较。比较是比较研究的最后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对所有比较研究的对象国同时进行研究,据此对并列阶段形成的假说作出验证。 二、诺亚与艾克斯坦的科学量化法 196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诺亚(Harold J.Noah)和纽约市立大学的艾克斯坦(Max A.Eckstein)合著《比较教育科学的探索》一书。在这部著作中,他们把实证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引入比较教育研究,对科学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用实证的量化分析的方法论证比较教育研究假说的研究方法。 诺亚和艾克斯坦认为,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都要经历这样四个步骤:提出假说、数量测定、参照研究和理论分析。他们的科学比较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步骤是:确定问题;建立假说;概念的操作化和指标的确定;选择个案;收集资料;处理数据;检验假说和解释结果。 三、霍尔姆斯的问题法 霍尔姆斯的比较教育方法论主要是在杜威的“反省思维五步法”和波普的“批判二元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他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必须遵循下列四个步骤和方法。 选择与分析问题主要是选择和分析当前各国所关心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有两大类:一类是教育内部的问题,如各国课程体系的比较等;另一类是属于教育与社会其他领域有关的

比较研究法一

比较研究法 一比较研究法概述 一、比较研究法的概念 比较研究法是对事物同异关系进行对照、比较,从而揭示事物本质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标准或以往的经验、教训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从而确定其相同与相异之点,对事物进行分类,并对各个事物的内部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后,得出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认清事物的本质。 比较是和观察、分析、综合等活动交织在一起的,是一种复杂的智力劳动。比较研究法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它与其它研究方法不同之处在于: ㈠从比较的角度把握对象特有的规定性;㈡研究对象必须具有可比较性,从而限定了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㈢研究方法上以比较分析方法为主。比较研究,方法简单、生动、鲜明。由于研究结论是从比较分析的推论中得出,其客观性程度还有待实践证明并加以检验修正。 二、比较研究法的作用 比较研究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贯穿在教育研究的全过程。通过比较研究,选定有重要价值的研究课题;通过比较分析,在搜集文献情报与资料过程中,不仅对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定性鉴别,而且有助于揭示一些较专深的不易明察的资料信息,在进行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时,也需要运用比较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对理论研

究的结果与观察、实验实践的事实之间是否一致作出判断,从而对理论研究的结果进行实践检验。没有比较,就不可能获得更好的研究结果。 作为一种一般方法广泛应用于教育研究各个领域的比较研究,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㈠、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相结合,有助于我们从现实问题入手,追溯事物发展的历史渊源并研究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㈡、运用比较方法,分析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有利于深化教育科学理论的研究。 ㈢、通过对教育现象和问题的比较研究,为制定正确的教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比较研究法的种类 由于比较是一种多层次、多形式的认识活动,因而产生了多种类型。我国学者们一般将比较研究法分为以下三类: ㈠纵向比较研究与横向比较研究这是根据比较对象历史发展和相互联系而分的。 1、纵向比较研究纵向比较是对同一事物的历史形态进行比较。这类比较是按时间序列的纵断面展开的,它使我们不仅从相对稳定状态来研究事物,而且还从发展变化状态来研究事物,从而弄清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 2、横向比较研究横向比较是对同时存在的教育现象进行比较,因为每一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必须在相互关系的比较中认识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研究是通过系统的科学方法来研究、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过程。基本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实证研究、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等。本文 将详细介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是从书籍、期刊、报纸、网页等文献资料中收集并分析相关 资料来解决研究问题的方法。文献研究有三个阶段:文献收集、文献整理 和文献分析。文献收集阶段是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资料来收集相关的文献信息;文献整理阶段是对文献进行分类、筛选和整理;文献分析阶段是对文 献进行归纳、概括和分析,并与研究问题进行比较和讨论。文献研究适用 于理论性和历史性的研究问题,可以为教育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历史背景。 二、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来解决研究问题的方法。实证研 究可以分为观察研究、访谈研究、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等。观察研究是通 过观察和记录来收集数据,可以进一步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两种形式;访谈研究是通过与参与者进行交流和访谈来获取信息;案例研究是对一个 现象或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实证研究是通过实验来收集数据并进行 分析和解释。实证研究注重对事实的集中观察、交互作用和操纵,可以提 供定量和定性的数据,对教育问题进行科学的解释和预测。 三、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或观察来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 析的方法。调查研究分为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两种形式。问卷调查是通过 设计调查问卷,让被调查者填写答案,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访谈

调查是通过与被调查者进行交流和访谈来获取信息。调查研究可以量化和 量化分析数据,揭示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对教育问题进行描述和解释。 四、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干预,收集和分析数据来解决 研究问题的方法。实验研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实验组接受特 定的干预,对照组不接受干预。研究人员通过对两组数据的比较来研究干 预因素对教育问题的影响。实验研究可以控制其他无关因素的影响,得出 因果关系,并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总结起来,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实证研究、调查研究 和实验研究。这些方法在不同的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下,都起到了重要的 作用。研究者可以根据具体研究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并结合 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以获得更准确和完整的研究结果。

自考比较教育第三章学习目的与要求--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应考者应当了解一些著名比较教育学家提出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深入理解和掌握比较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能够运用这些基本研究方法进行比较教育研究。同时了解国内外比较教育研究的重要工具书和学术期刊。 考核内容 第一节比较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 (一)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1.联系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本体性原则 4.实践性原则 (二)比较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 1.调查法 (1)实地考察 (2)问卷法 2.文献法 3.比较法 4.分析法 第二节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 (一)贝雷迪的简况 1.生活年代 2.国别 3.代表作及其发表年代 (二)比较四步法 1.描述 2.解释 3.并置 4.比较 第三节诺亚和艾克斯坦的科学量化法 (一)诺亚和艾克斯坦两人的简况 1.生活年代 2.国别 3.代表作及其发表年代 (二)科学量化法 1.界定问题 2.提出假说 3.明确概念和指标 4.选择个案 5.收集数据资料 6.处理数据资料 7.说明结果和验证假说 第四节霍尔姆斯的问题法

(一)霍尔姆斯的简况 1.生活年代 2.国别 3.主要著述 (二)问题法 1.问题的选择与分析 2.提出假说 3.验证相关因素 4.从所提出的假说逻辑地预言可能的结果 5.比较预言的结果与观察到的事实 第五节比较教育的重要文献 (一)重要工具书 1.《比较教育和国际教育制度百科全书》 2.《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探索与研究》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年鉴》 4.《教育大辞典·比较教育》 (二)重要学术期刊 1.《比较教育评论》 2.《比较教育》 3.《比较》 4.<展望》 5.《比较教育研究》 6.《外国教育资料》 重点、难点 一、比较教育研究应当遵循的原则。 二、比较教育研究可采用的基本研究方法。 三、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 四、诺亚和艾克斯坦提出的“科学量化法”。 五、霍尔姆斯提出的“问题法”。 六、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七、贝雷迪“比较四步法”的说明。 八、诺亚和艾克斯坦“科学量化法”的说明。 九、霍尔姆斯“问题法”的说明。 十、霍尔姆斯“问题法”与诺亚和艾克斯坦“科学量化法”之间的区别。 同步综合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比较法2.调查法 3.文献法4.分析法 5.比较四步法6.科学量化法 7.问题法8.《比较教育评论》 9.贝雷迪10.诺亚和艾克斯坦 11.霍尔姆斯

教育比较研究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鉴别就没有准确的认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只有对经验事实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进而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分类类比,才能揭示教育的本质规律。比较研究,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 第一节教育比较研究法概述 一、教育比较研究法的概念与特点 1、教育比较研究法的含义 比较一词的意思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些联系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以把握研究对象所特有的质的规定性。一般来说,比较是一种观察、分析判断、综合等活动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智力活动。比较研究是确定对象间异同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也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的比较研究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的研究法。 2、教育比较研究法的特点 比较研究的本质在于: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差异的比较中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从而探索规律。教育比较研究法有以下特点。 (1) 对比性 教育比较研究法以比较作为教育研究的主体手段,对事物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是整个研究活动的中继环节。它决定了研究者对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的选择,决定了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模式,也是最终得出研究结论的基础。事物间的联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进行对比的角度和内容也相当繁复,但作为比较研究活动的比较对象却应该具备一定的条件。正如黑格尔所说,“能识别一支笔和一头骆驼,我们不会说这个人有了不起的聪明”。一般来讲进行比较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同一范畴的事物,具有共同的评判标准。

(2)合作性 尽管比较法在教育比较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比较法本身难以独立地完成研究活动,因为它无法独立地收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所以比较研究法必须与其他研究方法结合使用,依靠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统计测量等研究方法提供必要的研究资料,研究者方能对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得出研究结论。尽管在教育研究中完全独立运用的研究方法不多,但合作意识最强,对其他研究方法依赖性最高的还属比较研究法。 (3) 深刻性 教育比较研究有助于更深刻地揭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比较研究法与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相结合,可以追溯中外教育的发展历程,跨越时空,将历史上的教育现象同现实中的某些教育现象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趋势与规律。比较研究法与实验法、统计测量法、调查法相结合,不仅能够使我们了解事物间数量上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可以透过现象发现本质上的异同,探讨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二、比较研究法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比较研究法广泛应用于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比较研究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相结合,帮助我们从现实问题入手,追溯事物发展的历史渊源并研究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运用比较研究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从横的方面在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中认识身边的教育问题,而且可以通过纵向的比较,把握教育事件演进的某些规律。教育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更好地了解他国教育的长处与短处、经验与教训,更准确地辨别本国同别国在教育领域的相同点和差异性。例如在关于课程问题的研究中,研究者可以通过对课程在古今中外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比较,分析其哲学理论基础、基本观点和主要类型,深化对该问题的研究,从而把握其今天发展的特质。比较教育

比较教育的对象与研究方法参考答案

比较教育的对象与研究方法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结构功能主义: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比较教育学家安德森、福斯特为代表, 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社会整体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影响整体并最终形成新的整体平衡。 2、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对论的概念是由美国人类学家赫斯科维茨所创。比 较教育研究中的文化相对论分析框架坚持研究事物发展的个性,认为对不同教育作普遍性纳概括是不可能的,任何教育都是特定文化社会背景中的产物。因此比较教育不仅仅要研究教育本身,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决定教育的各种社会原因和文化作用,民族性是一国教育制度的决定因素。在他们看来世界各国教育都是相对的,必须从各国的实际出发来分析研究教育,而不应把一国教育模式作为评判别一国教育发展的标准。库森、阿诺德、萨德勒、康德尔及金都是这一分析框架的代表。 3、描述研究法在以上已有介绍,主要是指使用相应方法对具体研究对象或教 育过程作形象详尽的表示。自19世纪前后起就被比较教育学家所广泛使用。 朱利安在《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及初步意见》中系统地阐述了描述研究法.4、比较教育的历史分析研究法:该法主要是指通过对各国教育制度发生发展 的历史沿革、发展的原因及阶段进行比较,揭示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因、作用因素及发展趋势。该法最早由萨德勒倡导,于1900年在著名的吉尔德大学的演讲中就阐述了历史分析研究的基本思路,强调学校外的事情比学校内的事情更重要,一切好的真正的教育都是在国家发展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只有在对国家发展的历史中分析比较才可能找到。后来康德尔、乌利希等对比大力发展,成为一种很重要的分析方法。 5、统计分析研究法主要是采用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研究对象的各种要素 进行量化处理,分类统计,根据研究主题进行分析比较,推导出相应的研究结果。它是比较教育学研究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统计法常作为某种研究法的一种手段,但也有一些研究基本上是完全采用统计分析法的。统计分析研究法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描述统计分析研究法,即搜集各种有关数据。 二、简答题 1、①注重客文化中的主体对教育现象的观点; ②教育都是特定文化社会背景中的产物,对不同教育作普遍性的概括是不可能的; ③承认研究中研究者的主观卷入的可能性,强调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因此,

对不同版本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比较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519055000.html, 对不同版本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比较分析作者:胡波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20期 【摘要】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教育学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该门课程是研究教育 内部各要素之间与其他要素之间为规律为目的。通过选取四本相关的教育研究方法著作,从写作目的、章节安排与内容选择、研究方法、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便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教育研究方法。 【关键词】研究方法;比较;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的需求、教育的实践、教育的规模等教育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就需要人们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探索其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服务。目前国内公开出版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40多个版本,本文选取的四本相关著作以出版顺序排列分别是:(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2)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孙亚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4)韩延伦: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下文以A、B、C、D分别代表这四本著作。 一、写作目的 四本著作出版时间先后不同,时间跨度较长,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以及个人的研究方向或侧重点不同。这些因素将会对他们的写作目的产生影响,笔者从他们的序或前言中认为: (一)A的这本著作是她在多年来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时的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她的目的是:“试图在总结我国丰富的教育研究实践经验和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教育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的一种尝试和探索。”她的写作目的可以理解为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探索。 (二)B版这本著作是这四本著作中唯一没有序和前言,但是我们可以从内容提要中看书,本书写作的目的是为高等教育学校教育学科而撰写的教学用书,是面向21世纪的课程教材。 (三)C在前言中认为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和研究方法,有了长足的发展,旧的一些观点和内容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需求,因此,需要提出新的观点和研究方法。所以说她的写作目的很明确。 (四)D著作为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系列教材,可见,本书的写作目的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而量身订做的。当然也可作为本专科生教学用书。

教育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1.理论方法 理论方法从理论上对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相互关系展开分析、综合、抽象化归纳,以辨 认出其内在规律和一般性结论,主要包含概括、诠释、投影和分类、比较、分析、综合、 归纳等。 2.历史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方法牵涉对过去出现事件的介绍和表述,包含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文献法 主要指收集、辨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构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内 容分析法就是通过对文献的定量分析、统计数据叙述去同时实现对事物的科学认识。 这两种方法有个共同的特点,即都不与文献中记载的人和事直接接触,因此,又称为 非接触性研究方法。二者的区别在于分析的重点与分析的手段的不同:内容分析法将非定 量的文献材料转化成定量的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对文献内容做出定量分析,做出关于事 实的判断和推论。而且,它对组成文献的因素和结构的分析更为细致和程序化 3.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 下的比较分析,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的研 究方法。比较研究的本质在于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差异的比较中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从 而探索规律。 4.观测研究法 观察研究法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对处于自然状态的教 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考查和探究,从而获取教育事实、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 5.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指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围绕着一定的教育问题,通过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式,搜集教育研究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做出科学分 析和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测量 调查法。 6.实验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教材比较浅谈

《教育研究方法教材比较浅谈》 摘要:要:本文选取五本中外教育研究方法教材,从编者意图、教材组织和内容三方面进行比较,发现我国教材开始借鉴国外教材并结合我国教育传统,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越来越强,但是我国教材和美国教材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从纵向比较来看,裴娣娜版的研究基本涵盖了当时教育研究的所有方法,包括历史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袁振国版,由于定性研究的兴起,就以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为基本思路,重点介绍了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增加实地研究和行动研究 摘要:本文选取五本中外教育研究方法教材,从编者意图、教材组织和内容三方面进行比较,发现我国教材开始借鉴国外教材并结合我国教育传统,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越来越强,但是我国教材和美国教材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 关键词:教育研究方法;教材;比较 教育要改革,教育要发展,就必须加强教育科学研究。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就要有正确的教育研究方法。有不同的科研方法,就会有不同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效果,因此本文选取裴娣娜版《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袁振国版《教育研究方法》、陈时见版《教育研究方法》和孙亚玲版《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以及美国教材《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这五本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外教育研究方法教材进行比较,意在看出教育研究方法的变化与进步,发现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传统与不足。 1前言比较 前言是作者对自己教材的一种清晰地认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编写教材的目的和意图。1.1裴娣娜版《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来源:作者在讲授教育研究方法课的讲稿基础上整理修改而成。 目的:试图总结我国教育研究实践经验和国内外研究成果,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教育研究方法学科体系。 特点: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为理论基础,吸收国内外教育科学研究的实践经验,介绍本学科的新成果。 1.2袁振国版《教育研究方法》

比较教育的问题研究法——教育洞察法

比较教育的问题研究法——教育洞察法摘要:教育洞察法是比较教育研究的一种独特的方法,是英国比较教 育专家埃德蒙·金关于教育的独创之举,是智慧思想和理性教育的结晶。 教育洞察法丰富了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推动了比较教育研究的长足 进步,对后世比较教育研究具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比较教育教育洞察法埃德蒙·金 埃德蒙·金是比较教育研究中相对主义——问题研究模式的代表人物,他受波普尔科学哲学、文化相对主义和现象学三大哲学理论的影响,提出 了教育洞察法,这一研究方法属于生态式的人文思想倾向的比较研究,为 比较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维和视角,也是汉斯等人的历史—因素分析方 法论基调的运用和创新,对比较教育研究的系统化和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育洞察法的内容 金受三大哲学理论影响提出比较教育的问题研究——教育洞察法。教 育洞察法从形式上属于问题研究法,本质上是注重从全方位文化背景出发 考察及思考教育问题,在相应的研究技术手段作用下,获得一种顿悟性的 洞察力。[1]也就是说此方法的运用,是以对特定地区的文化模式进行 生态式的考察为先决条件而进行的教育研究。 金的教育洞察法包括两方面: 比较研究的生态——动态背景(“3—3”模式)三种社会阶段对应三 种教育模式;

比较研究的分析结构点(“5”个)比较教育可比性的衡量点:背景、概念、结构、操作、决策和执行。 (一)比较研究的生态——动态背景 教育根植于一定社会中,社会是教育的土壤,教育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金继承萨德勒“在一定背景下研究教育制度及实践”思想,对教育发 展进行一种新解释:“3—3”模式即三种社会模式对应三种教育模式。 1.前工业时代——最早教育模式[2] 这个时期是前工业化阶段,人们的职业以从事农业和手工业为主,高 级专业工作人员占少数,这时教育以地主或高层子女为对象,形式大部分 是正规学校教育制度。师生关系或师徒关系是单向的。学问就是牧师和教 授们的修道式的研究功夫,或者就是上层阶级可在社交场合炫耀的雅致的 东西。因此,把这种教育模式的典型学校称为修道院学校或堡垒学校。如:英国的“公学”、法国的国立中学、德国的文科中学等。 2.工业化社会——第二阶段教育模式[2] 这个时期是以工商业的生活方式为主,社会需要使教育对象的层级向 下扩大,教育形式出现了传统学术性学校教育以外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校。 这种教育模式的学校称为工厂学校或训练学校。这种教育模式扩大社会影响,以满足工业或帝国发展的需要。它培养了美国的“机关职员”和日本 的薪水阶级。 3.后工业社会——第三阶段教育模式[2] 另外,对世界上的不同国家而言,各国由于处在的社会时期和社会发 展程度的不同,因此在教育上的发展就会出现不平衡性。那么,对发展水 平不同甚至差距极大的国家进行比较教育研究时,就应深刻考虑这种国家

试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丛书系列之异同

试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丛书系列之异同 试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丛书系列之异同 【摘要】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是以探求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的质与量之间的变化和规律为目的的。本文以孙亚玲教授主编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为参照物,比较分析了其与其他四本同类著作在结构、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异同,认为这些著作中基础理论的有效利用将使我们的教育实践活动更为完整高效。 【关键词】教育科学研究;丛书系列;异同比较 自从赫巴尔特19世纪初创科学教育学始,教育学家们一直在为教育科学研究努力着。而任何科学都有一个方法问题。科学史告诉我们,每一个重要的科学成果总是伴随着科学方法的突破和创新。一门科学的发展,不仅要表现其理论的意义,更要表现其方法论上的意义。教育领域也是如此。因此,教育要改革,教育要发展,就必须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就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就要正确的、现代化的教育研究法方法。 所谓方法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的日益进步,针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一方法论范畴中的一个分支学科、一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十分重要的领域,其研究理论、方法与技术蓬勃发展、日趋精细。有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优秀著作呈现蓬勃之势。笔者通过挑选,并对五本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丛书进行大致的比对介绍,同时发表一些个人的心得感想。 笔者以最新的一本书——孙亚玲教授主编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为参照物与其他四本书(裴娣娜教授主编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温忠麟教授主编的《教育研究方法基础》、朱德全教授主编的《教育研究方法》、陈时见教授主编的《教育研究方法》)在书的结构、书的内容、书的语言表达等方面上进行比较。 一、结构上的比较 1、序的比较 序写在著作正文前的文字,通常是该书的导读和说明,如创作意图,创作原则等。通过阅读这五本书的序,可以比较出作者编著此书的目的。从孙亚玲教授

140个比较教育学论文题目参考

140个比较教育学论文题目参考 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在于可以扩大眼界,增广见闻,并且加深对本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本身工作的认识,也能够吸取外国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作为本国教育改革的借镜;可以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以下是比较教育学论文题目供大家研究选题参考。 1、对比较教育学学科概念的反思与重构 2、儿童青少年焦虑症状的比较研究 3、浅议中国比较教育和而不同的发展方向 4、杜威与陶行知教师观之比较 5、翻转课堂教学法应用于儿科推拿教学的比较研究 6、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历史发展、成就及问题 7、比较视域的教师继续教育策略 8、多元的传统与交互的生成--教育学知识建构的跨文化比较 9、比较视野下大学教育督导发展历程与启示 10、中美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11、从比较教育学到教育学研究的若干思考 12、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意识的演进与展望 13、中捷环境教育比较研究 14、两所中学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情况比较探究 15、中美教学方法的比较及思考 1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材之比较研究 17、民国时期留学生群体与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创建 18、不同家庭结构类型中学生偏差行为的比较与分析 19、国际视域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特征分析--基于中、英、美、加、澳五国MOOC的比较研究 20、中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比较--基于6所中美高校的实地考察调研 21、中国与新加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实施之比较分析

22、中国现当代语文教育的拓荒与探索 23、21世纪初中国大陆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理论研究 24、中美爱国主义教育比较研究 25、比较教育世界体系理论分析框架探析 26、中美产前教育比较研究 27、当前英国地方基础教育体系比较 28、比较教育依附论研究范式探析 29、教育服务贸易中高等教育境外消费的比较研究 30、母语教育和外语教育比较研究 3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研究 32、央视讲座式科教电视节目与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电视节目比较研究 33、试论比较教育研究中“比较”的单元与路径 34、康德尔比较教育思想研究 35、比较教育相对主义分析范式的研究 36、我国地方职业教育立法比较研究 37、变革中的两岸小学品德教育比较研究 38、中美家庭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39、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比较研究 40、中美师德规范比较研究 41、新疆塔城牧区与非牧区哈萨克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42、某学院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维吾尔族大学生体质状况比较 43、国内外医学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比较分析 44、中美翻转课堂比较及其启示 45、中、美公共教育学教材比较研究 46、维吾尔族、汉族高年级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 47、中日青少年法治教育改革比较研究 48、五种不同模式下学习者在线学习动机测量比较 49、中国大陆与香港教师专业伦理的比较研究 50、中日两国近代化过程中教育形态的比较与启示 51、慕课学生互评误差纠正方法及其比较 52、杜威与派纳发展学生自主性的课程思想比较 53、基于专利分析法的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 54、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在医学教学中的比较研究 55、禅宗与儒家教育方式比较 56、从熟练到卓越:教师专业成长的案例研究--意象比较的视角 57、历史背景下中国与西方学校教育的比较与分析 58、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教学反思关注点比较 59、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现状与反思 60、美、德科学教育标准的比较与启示 61、国内外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项目的比较及启示 62、关于比较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 63、多维、合作、反思:中美课堂观察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64、中日两国合作学习理论的比较研究--以王坦与佐藤学为例 65、中西文化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养成比较研究 66、现代化学校图景:国内外办学标准比较的视角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刘电芝主编:《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叶澜主编:《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威廉·维尔斯曼著、袁振国主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第六版),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4.李方著:《现代教育研究方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李秉德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版 7.裴娣娜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9.施铁如著:《学校教育研究导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0.C.M.Charles著,张莉莉、张学文等译:《教育研究导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11.张培林、丁新瑞、高金声主编:《科学研究的方法》,科 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叶继元编著:《学术规范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3.丁念金编著:《研究方法的新进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张建著:《研究报告撰写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陈瑶著:《课堂观察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李伟胜著:《实验研究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7.郑金洲著:《行动研究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8.张景焕、陈月茹、郭玉峰编著:《教育科学方法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9.张民生、金宝成主编:《现代教师:走近教育科研》,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0.孙小礼主编:《科学方法中的十大关系》,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 21.李方编著:《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2.薛根生主编:《小学教师科研论文导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3.梅雷迪斯·D.高尔、沃尔特·R.博格、乔伊斯·P.高尔著,许庆豫等译、朱永新审校:《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第六版),江 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4.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第十版),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25.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6.喻立森著:《教育科学研究通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7.董奇、申继亮著《心理与教育研究法》,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北师大马建生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马健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学会生存(联合国)》、《学记》 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参考书目: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第11版)华夏出版社2009年 高尔《教育研究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弗林克尔《教育研究的设计与评估》华夏出版社2004年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浙江教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 杨玉圣《学术规范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本质 第一节:教育研究的特征 研究:就是一个认真地提出问题,并以系统的方法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 科学研究更是研究,科学研究的重点在于获得证据以支持或反对所提出的事实或原则。 教育研究是指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教育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教育现象、教育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非经验的方式是思辨 教育研究属于社会科学,不属于具有思辨色彩的人文学科,如哲学等。 教育研究的特征:研究的主题是教育的,具有社会性而非自然的。主体是人. 教育的本质是社会性,而不是自然性,生物性."化性起伪,乌得无罪“—-《宋史。蔡元定传》 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可感知的资料),而不是思辨的。 研究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判断] 反对棍棒底下出孝子。大土匪头子大都对父母很孝敬,读书的人反而对父母不孝顺 (由科学来回答的问题,如状况究竟如何,为什么如此,而不是是否应该如此) 研究过程是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 教育部只能管到学校,不能管到家庭内部,不能管社会教育机构.中小学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的工资,欺骗公众,不低于公务员收入,但我们又不知道公务员收入。让教师认认真真的工作,凭什么,工资那么低,谁干。 教育研究的困难:一、教育特殊性,首先变现人的特殊性,人是善于伪装的 二、研究的干扰性(对研究者的干扰)研究人手短 三、教育活动复杂性(社会、心理、历史、文化、其他)学校内部问题学校教育问题的答案不在学校之中而在学校之外。教育问题很多根源在于学校之外。义务教育有两种含义:强制教育服务的生产,强制教育义务的消费。 四、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伦理、政治),政治红线、政治底线 五、保持客观性的困难(研究者也是研究对象的一部分,情感影响)站在利益集团的立场上说话 增加教育知识:者拿人手短,吃 1、个人的感觉经验(不可靠、不完整) 2、与他人意见一致(不可靠) 3、专家意见(权威)你连专家都不知道是什么,你还想成为专家。样样通,样样松 专家: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安东.谢妙诺维奇.马卡连柯 4、逻辑学说话要讲逻辑。上学上到现在,从幼儿园到大学,经历过多少老师的教育,性格不同,要求不同、思想不同的 互相抵触的教育,不像孔子的学生只受孔子的教诲.我们还生活到现在,闯到了大学过来,是不容易的. 基本的东西都不懂

读《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感想资料

读《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感想 福建省福鼎第一中学肖巧玲 一、总体印象。 由张红霞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书,是我读到的最好的一本关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书,全书共525千字,内容丰富,文字流畅,结构严谨,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注重名种学派、方法的比较与融合,精心选择、深入剖析、灵活运用研究案例分析于书中。 二、主要内容。 全书共分17章,可以分为三部分: (一)、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包括第一至第四章。内容涵盖教育科学研究的性质,研究步骤及研究问题的特点,选题与研究设计,定性与定量的关系,观察的内涵、作用与类型。 1、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是指对教育学的这一集科学与技术、艺术为一体的学科的研究,要重视它科学的一面,要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进行研究,有效地发现教育的深层次规律,从而更有利于教育改革的进行,更有利于教育思想的交流、传承、积累和进步。 无论是自然科学研究还是社会科学研究,其本质是基本相同的,都是人类认识和解释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活动。进行上述这些认识和解释的工作有多种方法,其中科学方法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好的方法。科学方法的总体逻辑框架是归纳法。这里的逻辑框架,是指学术圈一致认可并自觉尊守的从假设到证据、从证据到推理、从推理到结论的一系列操作规则及其相互关系。归纳法逻辑的特点是要有足够的或可以多次重复的观察事实。将人类认识和解释的内容以概括性的、抽象的、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理论。当然,这些理论必须是运用科学方法获得的客观的认识和令人信服的解释。应该明白的是,任何理论都有局限性,或称适用条件、定义域,在使用这些理论时要注意它的适用条件、定义域。科学理论在研究中具有以下作用:第一,前人的理论是后人提出假说的依据。第二,前人的理论是在研究的各步骤中进行演绎推理的元素,如充当大前提、小前提。第三,任何一项研究的最终目的或步骤都是发现规律、形成理论,尽管理论的深度和普遍性各异。 教育科学研究的实践中共有三类研究方法:实证方法、人类学方法、思辨方法。其中只有实证方法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方法。实证研究具有以下四大特征:以事实为根据、观察为手段,具有可重复性,具有可积累性,理论的可修正性或可证伪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