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燃煤陶瓷隧道窑的烟气净化技术

燃煤陶瓷隧道窑的烟气净化技术

燃煤陶瓷隧道窑的烟气净化技术
燃煤陶瓷隧道窑的烟气净化技术

燃煤电厂锅炉烟气电除尘系统工艺设计

吉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学 设计题目:燃煤电厂锅炉烟气电除尘系统工艺设计 姓名: 专业:环境科学 班级:2013 级 学号: 指导教师:汤茜、米小娟、王艺璇 2015 年12 月25 日

摘要:我国燃煤火力发电机组容量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75%左右,年耗煤量近5亿吨,火力燃煤烟尘排放量占全国工业烟尘排放总量的37%以上,列第1位。实现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推广净煤燃烧和调整火力结构同时,提高火电厂烟尘浓度排放标准已势在必行,即将颁布的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将燃煤锅炉的粉尘(标准状态)排放要求提高到100mg/m3。发电燃煤锅炉烟尘控制设备以电除尘为主,至1999年火电厂用电除尘器的锅炉容量接近80%。因此,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需要能达到新排放标准要求性能更高的电除尘器。 关键词:火力发电燃煤锅炉电除尘器选型设计

目录 1 设计任务书 (1) 1.1 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1) 1.1.1 设计题目 (1) 1.1.2 设计内容 (1) 1.1.3 设计要求 (1) 1.2 课程设计原始资料 (1) 1.2.1 设计条件 (1) 1.2.2 设计依据标准 (1) 2 选题背景 (3) 2.1 大气污染现状分析 (3) 2.2 燃煤电厂粉尘污染治理 (3) 2.3 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5) 3 电除尘器的设计计算 (6) 3.1电除尘器的选型 (6) 3.2电除尘器总体尺寸的确定 (7) 3.3零部件计算 (8) 4 管道系统的布置及烟囱设计 (9) 参考文献 (11) 附件 (12)

1 设计任务书 1.1 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1.1.1 设计题目 燃煤电厂锅炉烟气电除尘系统工艺设计 1.1.2 设计内容 燃煤电厂锅炉烟气电除尘系统工艺设计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电除尘系统布置并确定其主要运行参数。 (2)管网布置及计算:确定各装置的位置及管道布置。并计算各管段的管径、长度、烟囱高度和出口内径以及系统总阻力。 (3)风机及电机的选择:根据净化系统所处理烟气量、烟气温度、系统总阻力等计算选择风机种类、型号及电动机的种类、型号和功率。 1.1.3 设计要求 (1)编写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按设计程序编写,包括方案的确定,设计计算,设备选型和有关设计简图等内容;课程设计说明书应有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各构筑物设计计算、小结及参考文献等部分,文字应简明、通顺、内容正确完整,书写工整、装订成册。 (2)图纸要求。用AutoCAD软件绘制A1图纸2张,包括: ①锅炉烟气除尘系统平面布置图和剖面图。图纸应按比例绘制、标出设备、管件编号,并附明细表。 ③电除尘器装置结构图(主视、俯视和左视)。局部构件可采取适当剖视。 1.2 课程设计原始资料 1.2.1 设计条件 燃煤电厂锅炉烟气电除尘系统工艺设计原始参数如表1.1所示。 1.2.2 设计依据标准

烟气净化技术规格书

庐江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烟气净化系统 技术规范书 庐江盛运环保电力有限公司 2016年1月

目录 第1章工程概述 (3) 1.1工程概况 (3) 1.2工程建设条件 (4) 第2章总体要求 (8) 2.1供货原则和范围 (8) 2.2技术要求 (12) 2.3服务要求 (18) 2.4项目进度要求 (20) 第3章系统供货范围 (21) 3.1烟气净化系统 (21) 3.2电气系统 (44) 3.3仪表与控制系统 (46) 第4章技术服务 (52) 第5章资料和图纸清单 (57) 5.1设计图纸资料 (57) 5.2技术资料清单 (60) 5.3供货及服务计划 (60) 5.4供货清单 (60)

第1章工程概述 1.1 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庐江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建设单位:庐江盛运环保电力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庐江县蛇形山 建设规模:处理规模为400吨/日 1.1.1 项目规模及设备配置 焚烧炉形式:往复式机械炉排 焚烧炉数量:1台 单台焚烧炉处理能力:400吨/日 生活垃圾设计低位热值:6280 kJ/kg 烟气处理方式:半干法(石灰浆)+活性炭喷射+布袋除尘飞灰处理方式:“飞灰+水泥+螯合剂+水”固化工艺 汽机配备:1×7.5MW 水冷凝汽式汽轮机 发电机配备:1×7.5MW 年额定运行时间:≥8000 小时 全厂整体合理使用寿命:≥30年 1.1.2 工程技术参数

1.2 工程建设条件 1.2.1 气象条件 庐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寒暑显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利于各种动植物生长繁殖。优越的生态环境,养育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有桔梗、党参、鸡内金、柴胡等538种中药材,有松、杉、竹、果等70多种林木。53.86

窑炉烟气脱白技术方案(20200607003340)

涉县砖瓦厂 窑炉废气脱硫后脱白项目 技 术 方 案 编制单位:河北鼎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18年12月08日

第一章总则 1、一般要求 1.1本技术方案适用于涉县砖瓦厂窑炉烟气脱硫后脱白工程。 主要内容: 本项目我方主要工作为项目建设、设计、设备采购、施工、运行调试等交钥匙工程, 本次土建由业主负责且不计入总的工程量。 1.2本技术方案提出的是初步的、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规范和标准的条文。 我方承诺提供符合本文件和有关最新工业标准要求的优质的烟气脱白设备、工程设 计、施工工艺及其相应服务。 对国家、地方有关安全、消防、环保、职业卫生健康等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其要求。 1.3我方提供本项目的全部工程设计,包括一套完整的烟气脱白装置及其公用系统改造的设计、优化、供货、施工、调试、试验、现场服务、全部设备和材料。 1.4 我方保证执行招标文件所列标准。有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并在投标时提出 偏差。我方在设备设计和制造中所涉及的各项规程,规范和标准必须遵循现行最新版本的 标准。 1.5 我方如未对招标文件提出偏差,或虽提出偏差但未取得业主认可,业主则认为我 方完全接受和同意业主的要求。 1.6我方投标前将到现场进行踏勘,并取得业主的确认,此过程作为投标的一个必要条件。 1.7本工程高压设备现场交接试验费用均由我方负责。 1.8未尽事项由双方共同商定。 2、工程概况 暂无 3、水文气象条件 暂无 4、设计规范 序号标准号标准名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项目建设的基础资料和数据; 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有关文件 3 DLT 5196-2004; 《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设计技术规程》 4 JB/T 11249-2012 《翅片管式换热设备技术规范》 5 TSG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6 HG20580-20585-2011 《钢制化工容器设计基础规定》 7 GB150.1-150.4-2011 《压力容器》 8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 9 GBJ128-90 《立式筒型钢制焊接油罐施工及验收规范》 10 GB/T25198-2010 《压力容器封头》 11 HG20592~20635-2009 《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 12 JB/T4700~4707-2000 《压力容器法兰》 13 NB/T47014-2011 《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 14 JB/T4710-2005 《钢制塔型容器》 15 NB/T47015-2011 《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16 JB/T4731-2005 《钢制卧式容器》 17 GB985-2008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及 尺寸》 18 JB/T4730.1-4730.6-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19 JB/T4712-2007 《容器支座》 20 NB/T47003-2009 《钢制焊接常压容器》 21 NB/T47004-2009 《板式热交换器》 22 JB/T4711-2003 《压力容器涂敷与运输包装》 23 GB 3087-2008 《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24 JB/T 1615-91 《锅炉油漆和包装技术条件》 25 JB/T 1611-1993 《锅炉管子制造技术条件》 26 JB/T 1613-1993 《锅炉受压元件焊接技术条件》 27 JB/T 3375-2002 《锅炉原材料入厂检验》 28 JB/T 1612-1994 《锅炉水压试验技术条件》 29 JB/T 4730-2005 《无损探伤技术条件》

陶瓷窑炉的分类

陶瓷窑炉的分类及特点 一、陶瓷窑炉分类 1、按构造型式分:梭式窑、隧道窑、辊道窑、推板窑、圆型(转盘窑)、钟罩窑 2、按供热方式分:煤窑、柴窑、电窑、燃气窑。煤窑、柴窑已被淘汰,清洁能源窑炉(电、燃气)已走向成熟阶段。 3、按烧成温度分:高温窑、中温窑、低温窑。 二、陶瓷窑炉介绍 1、梭式窑:是间歇烧成的窑,跟火柴盒的结构类似,窑车推进窑内烧成,烧完了再拉出来,卸下烧好的陶瓷。窑车如同梭子,故而称为梭式窑。 2、隧道窑:一般是一条长的直线形隧道,其两侧及顶部有固定的墙壁及拱顶,底部铺设的轨道上运行着窑车。燃烧设备设在隧道窑的中部两侧,构成了固定的高温带,烧成带,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在隧道窑前端烟囱或引风机的作用下,沿着隧道向窑头方向流动,同时逐步地预热进入窑内的制品,这一段构成了隧道窑的预热带。在隧道窑的窑尾鼓入冷风,冷却隧道窑内后一段的制品,鼓入的冷风流经制品而被加热后,再抽出送入干燥器作为干燥生坯的热源,这一段便构成了隧道窑的冷却带。 3、辊道窑:辊道窑是连续烧成的窑,以转动的辊子作为坯体运载工具的隧道窑。陶瓷产品放置在许多条间隔很密的水平耐火辊上,靠辊子的转动使陶瓷从窑头传送到窑尾,故而称为辊道窑。 4、倒焰窑:燃烧所产生的火焰都从燃烧室的喷火口上行至窑顶,由于窑顶是密封的,火焰不能继续上行,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就被烟囱的抽力拉向下行,经过匣钵柱的间隙,自窑底吸火孔进支烟道,主烟道,最后由烟囱排出。 5、推板窑:又称推板式隧道窑,是一种连续式加热烧结设备,按照烧结产品的工艺要求,布置所需的温区及功率,组成设备的热工部分,满足产品对热量的需求。把烧结产品直接或间接放在耐高温、耐磨擦的推板上,由推进系统按照产品的工艺要求对放置在推板上产品进行移动,在炉膛中完成产品的烧结过程。 三、陶瓷窑炉选择 1、对于日产量在20M3以下,且产品种类较多,烧成温度各异,由于其本身产量难以满足隧道窑的生产量,推荐采用快速烧成梭式窑。 2、对于日产量等于或大于20M3,但其釉色复杂,如窑变结晶釉需一定的恒温及冷却时间,可采用传统梭式窑或电热梭式窑;如果窑变釉或结晶釉只是部分,可以选用快速窑,快速窑不是只快,也可以放慢。慢,温差可控制很小。但慢的节能效果差。 3、对产量较大、高度较高、重量较重、温度较高、釉色单一,可选用台车式隧道窑。如高温日用陶瓷,卫浴陶瓷。 4、对温度在1300℃以内,产量较大的艺术陶瓷、日用陶瓷、卫浴陶瓷,建议采用辊道窑,或大型快速梭式窑。

某燃煤锅炉房烟气净化系统设计

前言 在目前,大气污染已经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主要有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而大气污染可以说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对人体的舒适、健康的危害包括对人体的正常生活和生理的影响。目前,大气污染已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二氧化硫污染越来越严重,必须通过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处理,以免污染空气,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 一、题目 某燃煤锅炉房烟气净化系统设计 二、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本课程所学的内容,并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净化系统设计的初步能力。通过设计,了解工程设计的内容、方法及步骤,培养学生确定大气污染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使用技术资料、查阅有关设计手册、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三、原始资料 锅炉型号:SZL6-1.25-AII型,共2台(每台蒸发量为6t/h) 所在地区:二类区。2006年新建。 锅炉热效率:75%,所用的煤低位热值:20939kJ/kg,水的蒸发热:2570.8kJ/kg 锅炉出口烟气温度:160℃ 烟气密度:(标准状态下)1.34kg/m3 空气过剩系数:α=1.3 排烟中飞灰占煤中不可燃成分的比例:15% 烟气在锅炉出口前阻力:800Pa 当地大气压力:98kPa 平均室外空气温度:15℃ 空气含水率(标准状态下)按0.01293kg/m3 烟气的其它性质按空气计算

煤的工业分析: C :65% H :4% S :1% O :4% N :1% W :7% A :18% 净化系统布置场地如图1所示的锅炉房北侧20m 以内。图2为锅炉立面图。 图1 锅炉房平面布置图 图2 锅炉房立面图 四、 设计计算 (一)、用煤量计算 每台锅炉的所需热量为:Q =蒸发量×水的蒸发热 =6×103×2570.8=1.54×107kJ/h 所需的煤量为:热 η?n H Q =%75209391054.17??=982.2kg/h H n ——煤的低位热值 η 热 ——锅炉的热效率 (二)、烟气量、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 以1kg 煤燃烧为基础,则 重量(g ) 摩尔数(mol ) 产物摩尔数(mol ) 需氧数(mol) C 650 54.167 CO 2:54.167 54.167 H 40 40 H 2O: 20 10

燃煤电厂锅炉烟气静电除尘装置设计说明

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燃煤电厂锅炉烟气静电除尘装置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6.01.02 目录 一、前言.................................................................... - 1 - 二、设计资料和依据...................................................... - 2 - 2.1设计依据标准.......................................................... - 2 -2.2设计条件.............................................................. - 2 -2.3烟气性质.............................................................. - 2 -2.4气象条件.............................................................. - 3 - 2.5设计内容.............................................................. - 3 - 三、系统设计部分....................................................... - 3 - 3.1空气量和烟气量的计算.................................................. - 4 -3.2电除尘器的选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电除尘器总体尺寸的确定................................................ - 5 - 3.4 电除尘器零部件的设计和计算……………………………………………………………….- 5 - 3. 5 供电系统的设 计………………………………………………………………………………… .-13- 3.6 壳 体 (14) 四、烟囱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烟囱高度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业硅电炉烟气除尘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30000KV硅锰电炉烟气除尘净化系统技术及工艺方案 一、概述 工业硅锰电炉在冶炼过程中产生大量含尘烟气,其烟尘主要成份为SiO2,烟气粒径大部分小于1um—0.05um,对周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而这种污染物硅微粉,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水利电力工程、耐火材料、公路工程、桥梁隧道、化工橡胶、陶瓷等工业领域,市场上供不应求。因此,投资建设工业硅锰电炉除尘回收系统,不仅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环保效益,更具有良好的投资效益。 我公司致力于开发环保创新技术、生产性能优越的除尘设备及系统配置,并可介入环保设备的运营管理,为客户培训技术人员,以提高设备的运转率,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本着以最少的投入达到最理想效果的原则,特制定本方案。 二、设计依据 2.1 本设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局《钢铁工业烟气净化技术政策规定》第七章铁 合金电炉烟气净化之规定而设计的。 2.2 本方案排放标准执行GB9078—1996《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表2 第1 序号“铁合金熔炼炉”一类地区排放标准:≤100mg/Nm3。 三、工业硅矿热电炉废气工艺参数: 3.1 30000KV工业硅炉废气参数: 炉气量:350000Nm3/h 烟气温度:600℃ 含尘浓度:4-6g/Nm3 烟气成份:% N2 O2 CO H2O 76.6 16.67 4.44 2.29 烟尘成份:% SiO2 Fe2O3 MgO CaO C 92.45 0.08 0.076 0.33 0.36 烟尘粒度:um>1 1~0.04 0.04~0.01 % 10 30 60 烟尘堆比重:0.2t/m3 3.2 废气特征及废气主要工艺参数的确定 每生产1t 工业硅大约生成1700~2300m3炉气(标态),相比硅铁电炉, 工业硅锰电炉的炉气量要大30%左右,其烟气主要成份CO,含量约60~80%,其次是N2 和H2O,发热值约10000~12000KJ/m3(标态),冶炼时炉气穿过料层进入烟罩,与空气接触的CO燃烧后生成 烟气,烟气量的大小及温度的高低与混入空气量的大小有直接关系。 根据上述废气特征,需对工业硅矿热电炉设置适应其废气特征的除尘系统,除尘系统可 分为余热回收型和非热能回收型,考虑到余热回收型投资太高,其投资的性价比也不经济,但可以采集热能进行其它的利用,如烘干物料或生产生活热水。因此,本方案对工业硅锰电炉的除尘系统工程按非热能回收型考虑,选型参数为: 温度:100—200℃(前置U 型冷却器,并附设混风阀) 根据计算,工况烟气量:450000m3/h 四、除尘非热能回收系统工艺流程根据上述废气特点,结合国内相同炉型除尘系统业已成功的范例,本方案认为:除尘系统可使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除尘技术,即采用新型长袋离线脉冲袋式除尘器。该系统具有钢耗量

《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窑炉节能技术要求》

《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窑炉节能技术要求》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窑炉节能技术要求》协会标准工作组 二零二零年十一月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1.任务来源 根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2020年第九批协会标准制定计划的通知》(中建材联标发[2020]70号)的要求,《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窑炉节能技术要求》被列为制定项目,统一纳入中国建筑材料协会标准体系,项目编号为:2020-79-xbjh,该标准由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陕西)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并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共同完成。协会标准制定完成后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布。 2.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产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半壁江山,而该行业又具有“高能耗、高排放”的问题。目前,建陶行业仍是一个典型的高能耗行业,能耗中约有60%来自烧成工序。窑炉是该行业能耗最多的热工设备,每年消耗着大量的资源。建筑卫生陶瓷窑炉年耗能折合标煤超过6000万吨,为陶瓷行业之首,日用陶瓷窑炉年耗能超过1000万吨标准煤,其他陶瓷窑炉年耗能近3000万吨标准煤。此外,建陶工业窑炉烧成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废烟气,烟气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氮化物、氧化物和硫化物,加重了空气中“雾霾”的形成。据统计,陶瓷工业每年约产生NOx150万吨以上,SO2150万吨以上,粉尘80万吨以上,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等污染物。 当前,国内外在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窑炉节能领域标准化方面研究较为欠缺,国内外窑炉节能技术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从各国实际情况中可发现,国外建陶工业窑炉发达国家如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的陶瓷窑炉节能技术水平高于我国,窑炉能效利用率高于国内。如我国建陶工业窑炉的热效率与上述国家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如美国达到50%以上,而国内窑炉厂商较好产品能达到40%以上,而一些中小型企业生产的产品在30%左右。与此同时,国内外在建陶工业窑炉节能领域标准化方面研究较为欠缺,尤其是国内此类相关标准缺乏。正因为缺乏相关标准的约束指引,间接促使国内建陶工业窑炉生产主要侧重于用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偏向于产能的实现。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建陶工业窑炉整体能耗高,节能意识差和行业无序发展等问题。因此,提出标准《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窑炉节能技术要求》,来提高该行业工业窑炉的热效率,为提升该行业工业窑

燃煤电厂烟气高效除尘技术的选择及应用

燃煤电厂烟气高效除尘技术的选择及应用 发表时间:2018-07-05T15:20:25.28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6期作者:王硕 [导读] 摘要:在当下供电系统当中,通过燃煤供电是供电的主要方式,但是在燃煤供电对社会提供用电便利的同时,也制造出了对环境污染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硫、二氧化碳等。 (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210032) 摘要:在当下供电系统当中,通过燃煤供电是供电的主要方式,但是在燃煤供电对社会提供用电便利的同时,也制造出了对环境污染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本文通过对当前燃煤电厂所排放的烟气组成和造成的危害进行研究分析,进而对烟气排放治理提出相关策略,并对燃煤电厂烟气高效除尘技术阐述。 关键词:燃煤电厂;除尘技术;选择;应用 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工业化发展的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这直接导致环境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严重。雾霾天气的天数增加,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和关注环境污染问题。我国针对空气污染问题,使用了很多的方法和技术对空气的质量进行保护。燃煤电厂烟气高效除尘技术在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对环境进行保护,同时它可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1 烟气排放组成及危害影响 煤炭经历上亿年物理、化学变化而逐渐形成,包含碳、氮、硫和氧等多种元素,通过燃烧会产生大量烟气,其主要成分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以及许多杂质和矿物质微粒。当前部分燃煤电厂,已经针对自身的生产情况对其环保策略开展研究工作,比如说使用发电专用特种锅炉、将可吸收碳元素、硫元素的物质添加至燃烧的煤炭原料中等方法,以起到促进降低排放烟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然而,相比其他工厂,燃煤电力工厂是依靠蒸汽发电作为动力来源,因此额定的蒸发量要相比其他工厂大,继而产生的有害气体量也巨大。 煤炭燃烧后产生的烟气中的有害微小颗粒,进入到大气后,造成大气质量下降,导致工农业生产的严重损失同时,还会对社会人群带来呼吸道疾病的隐患、困扰。在煤炭燃烧排放烟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会与大气中所含的水蒸气结合,致使雨水的pH值降低,继而形成酸雨。另外,燃煤电厂排放烟气中的微小颗粒,是促进空气中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酸雨会导致地下水变质、土壤变质,影响农业发展的雾霾中包含20多种类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极大,进入人体支气管,会导致肺部炎症,呼吸道、脑血管等多种病症。 2 燃煤电厂烟气的主要除尘技术 2.1 机械式除尘 机械式除尘该方式原理是烟气被机械设备带动旋转,在离心力作用下,将烟气之中的大颗粒烟尘向边缘偏离,该设备对漂浮在烟气中的尘埃物有有效吸附的作用。但是,其弊端在于直径小于10um的微小颗粒所受到的离心力小,机械除尘设备无法对其进行有效吸附。所以,其只能应用于初级除尘的领域。 2.2 布袋除尘 布袋除尘的原理是将燃烧后所产生的烟尘,通过无纺布、针刺毡等原料制作成的布袋进行过滤。但是,虽然布袋过滤除尘的效率极高,却也有问题存在,那就是烟气的硫、高温以及湿度都对布料性能提出巨大的考验,致使布袋除尘在应用上会有一定的限制。 2.3 联合除尘机制 静电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本身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优缺点,因此很多专家把袋式除尘器和静电除尘器进行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应用效果。联合使用多种除尘系统的除尘机构将之有机结合,从而结合不同过滤器的优点,避免各种除尘系统的缺点,使整个联合除尘机构形成有效的补充形式。这种联合除尘机理的除尘效果和广泛的应用范围值得称道,但目前联合除尘机理正属于高效除尘技术的尖端研究方向。 2.4 电除雾器 目前,国内很多电厂都已经将电除雾器处理废弃的方式引入日常废弃处理工作中,该方法具有拖出效率高、能耗水品很低、设备寿命长、施工周期较短、成本低的多项有点,是发电企业十分理想的废弃处理手段。电除雾器的工作原理为通过静电对滞留高压发生装置进行控制,向除雾装置中将交流电转换成的直流电进行输送,进而在雾酸捕集板和电晕线之间产生强大电场,将空气分子电离,瞬间产生大量的正负离子以及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电子、正负离子定向运动,构成媒介对酸雾进行捕集,令酸雾微粒荷电,使其在电场力作用下,向阳极板运动。最后,荷电将电子在极板上释放,酸雾被聚集,重力作用使其下流至储酸槽中,进而达到净化目的。 3 现行燃煤电厂烟气的高效除尘技术的选择和应用 除尘设备虽然能缓解排烟治理压力、以及自然的雾霾、酸雨现象,却无法从根本治理污染。因此,在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应推动除尘技术的创新,实施技术创新的驱动战略,燃煤电厂须积极跟上国际治理烟气技术形式,不断将新技术、新设备引进到生产环境中,同时要注意发电设备的更新换代,有计划地推进环保。 3.1 脱硫技术在燃煤电厂烟气的高效除尘技术中的应用方法 3.1.1 炉内喷钙加尾部增湿活化脱硫工艺 炉内喷钙加尾部增湿活化脱硫工艺,主要使用石灰石粉作为吸收剂,在气力的作用下,将石灰石粉喷入炉膛850~1150℃温度区,在热力的作用下,石灰石粉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氧化钙和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会产生反应,从而形成亚硫酸钙。因为在气固两相之间进行反应,在传质过程的作用下,反应速度缓慢,吸收剂的利用率也低。在尾部增湿活化反应过程中,增湿水以雾的形状喷进,和没有反应的氧化钙共同反应,形成Ca(OH)2,Ca(OH)2和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共同作用,再次对二氧化硫进行脱除。如果Ca/S大于等于2.5,则系统脱硫率在65%~80%之间。 3.1.2 吸收剂喷射同时脱硫脱硝技术 炉膛石灰(石)/尿素喷射工艺,主要是结合炉膛喷钙和选择非催化还原(SNCR),以此达到同步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目的。由尿素溶液和各种钙基构成喷射浆液,其总含固量是30%,pH值在5~9之间,相比较

烟气净化系统施工方案

烟气净化系统施工方案 一、概况 铝电解生产过程中,从电解槽排出大量氟化氢气体和含氟粉尘等有害物质,为防止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采用干法净化技术进行净化回收。 铝电解生产原料氧化铝对氟化氢气体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用它对含氟烟气进行干法吸附净化。 吸附方法为管道化法:电解槽含氟烟气从总烟管进入袋式收尘器之前,将新鲜氧化铝、循环氧化铝分别加入排烟总管中。在气固两相充分接触过程中,氟化氢被氧化铝吸附。加入的氧化铝和从电解槽中随烟气带出的粉尘,均在袋式收尘器内被分离下来返回电解槽使用,净化后的烟气经排烟机送入烟囱排空。 ****铝厂电解车间由两栋长831.6m,宽24m跨的厂房组成,厂房间距40m。两厂房内共配置236台240KA预焙电解槽,其中6台备用。设计三套电解烟气净化系统,配置在两栋电解厂房中间。 干法净化系统主要由排烟净化和供排料两部分组成。 1 、排烟净化系统 所有电解槽均用小型活动盖板和上部盖板密闭,槽内烟气通过集气罩及上部的连结支管与系统连接。 每台电解槽的支管均接在室外架空的水平干管上,干管接至脉冲袋式除尘器,经过净化后的烟气,通过排烟风机后送入60米高的烟囱排空。 2、供、排料系统 干法净化的供、排料系统包括新鲜氧化铝和循环氧化铝两部分的输送。新鲜氧化铝来自电解车间新鲜氧化铝仓,采用风动溜槽送入烟管内与氟化氢气体接触反应;循环氧化铝是从袋式除尘器回收下来的含氟氧化铝,经风动溜槽、空气提升机等,送至含氟氧化铝仓,一部分重返烟气总管进行循环吸附,另一部分供电解槽使用。 二、除尘器的性能和工作原理 除尘器含尘气体由风管进口阀进入尘气室,在挡风板形成的预分离室内,大颗粒

陶瓷窑炉烟气处理技术

陶瓷窑炉烟气处理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陶瓷工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2005年我国陶瓷产量:日用陶瓷175亿件,建筑陶瓷35 m2,卫生陶瓷约9 000万件,产量均居世界第一,约占世界的2/3,形势一片大好。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窑炉烟气污染也越来越突出。 我国大气中90%的SO x、85%的CO2、80%的RO x(粉尘)和50%的NO x污染均来自陶瓷窑炉、蒸汽锅炉以及其他各种工业窑炉[1]。据资料统计,目前仅在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生产领域中就有3 000余座燃煤窑炉,达到窑炉总数的70%,因此处理陶瓷窑炉烟气污染就成为了目前应该研究的方向。 笔者结合陶瓷窑炉烟气的污染物形成机制,对目前窑炉烟气的处理技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 1 陶瓷窑炉烟气污染产生的机制 陶瓷窑炉烟气中有害物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气相化学物质,另一类是固相的烟尘,都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 1.1 气相化学物质的产生 燃煤产生的气相化学物质主要有SO X和NO X。 (1) SO X是由煤、粘土中的硫化物杂质在800 ℃左右被氧化所致。 在陶瓷生产中不仅燃烧的燃料中含有硫化物杂质,而且原料也有一些含硫的杂质,如:黄铁矿(FeS2)、Fe2(SO4)3、CaSO4、Na2SO4等。这些杂质存在于陶瓷坯体中,在烧成的过程中,要进行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 (2) NO X的产生类型有3种: a、热力型NO X,燃烧时的空气中带进来的氮在高温下与氧发生反应生成NO X被称为热力型NO X(T -NO X)。 b、燃料型NO X,因为煤中含有许多氮的有机化合物如芳香杂环氮化物、吡咯及衍生物,在高温作用下易产生NH3或HCN氧化生成NO X。 c、快速型NO X,指在燃烧过程中,燃料中的碳氢化合物发生分解,其分解的中间产物和N2反应生成的氮氧化物。快速型NO X生成量很少,可不予考虑。 1.2 固相烟尘的产生 煤被加热350~600 ℃时,大量释放出以碳氢化合物为主的挥发分,进入炉膛空间。但是在低温缺氧条件下,挥发分不可能正常燃烧,发生裂化、脱氢、叠合、环化而生成含碳量多的苯环物质——碳黑;不完全燃烧生成环烃物质——烟炱;还可能因还原反应而分解出游离的碳粒;由烟气带出的飞灰和未燃尽的煤炭颗粒微尘;这些物质总称烟尘。全世界每年约有1亿t烟尘排放到空气中,如不及时处理,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会损害人类的健康。 2 烟气脱硫(FGD)

工业窑炉节能技术

工业窑炉节能技术 姓名:张毅 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

一绪论 1.1采用先进技术,使工业窑炉不断改造升级 窑炉的更新改造应该以优质、高效、节能、环保、安全、智能化、多工种、工序联动及自动化为主。水泥预分解技术是最具现代化、规模化的水泥生产方法,在世界各国被普遍采用,成为当代水泥生产方式的主流。该技术以悬浮预热和预分解为核心,利用现代流体力学、燃烧动力学、反应动力学、热工学、计算流体力学数值预测技术、粉体工程学和工程测试技术等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并采用计算机信息及网络化技术,具有高效、优质、节能、节约资源等特点,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在工业窑炉燃烧技术节能方面,通过将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富氧燃烧技术、脉冲燃烧节能技术、水煤浆燃烧技术和流化床燃烧技术等先进燃烧技术应用于工业锅炉中,可显著提高燃烧热效率。 2.1 推进工业窑炉余压热利用 我国工业窑炉主要以煤炭为燃料,以电能为动力,是典型的耗能大户。一般工业窑炉烟气带走的热量占燃料炉总供热量的30%~70%,充分回收烟气余热是节能的主要途径。通常烟气余热利用途径有:1)装设预热器,利用烟气预热助燃空气和燃料;2)装设余热锅炉,生产热水或是蒸汽,以供生产或生活;3)利用烟气作为低温炉的热源或用来预热冷的工件或炉料。 二工业窑炉节能基本原理 2.1 工业窑炉的分类 工业窑炉是指加热或熔化金属或非金属的装置而言,加热或熔化金属的装置称为工业炉,加热或熔化非金属的装置称为窑炉。工业窑炉是工业加热的关键设备,同时工业窑炉又是高能耗设备。目前,全国工业窑炉年能耗约占总能耗的25%,占工业总能耗的60%。目前工业窑炉根据行业分类主要如图2.1.

烟气净化系统

烟气净化系统工程特点、重点与难点: 工程特点:烟气净化工艺设计主要包括焚烧炉出口烟气的净化处理,引凤系统及飞灰输送系统和灰仓。 目前常采用半干法旋转喷雾干燥净化流程,配有机械旋转喷雾干燥脱酸反应塔加活性炭吸附和布袋除尘器,可以有效控制氯化氢、二氧化硫、二恶英等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吸收剂采用石灰浆。石灰浆是一种实用而高效的烟气净化工艺,具有过程清洁、无废水产生、无二次污染、不结垢、不堵塞还有操作方便、占地少等诸多优点而获得广泛的应用,该法的最大的特点是充分利用烟气中的余热使得吸收剂石灰浆中的水分蒸发,净化反应产物以干态固体形式排除,避免了湿法净化技术需要处理污水的缺点。其净化过程是喷入石灰浆将烟气从高温冷却到低温的同时,与烟气中的酸性气体反应并得到干燥的盐类产物,再用除尘器加以回收。即将水、石灰浆雾化成很细的雾滴与烟气中的酸性气体进行充分的传质传热,不但提高了效率,同时也可以使反应生成物得到干燥,最终得到易处理的干粉状生成物。水气的完全蒸发吸热使烟气降至合适的温度。 为确保二恶英达到排放标准,采用添加活性炭吸附的辅助净化措施。烟气中的二恶英和汞等重金属被喷入的活性炭所吸附。经过化学反应生成的CaCI2和CaSO3等粉末状的干料和吸附过二恶英和重金属的活性炭颗粒,在后续的布袋除尘器中作为飞灰被收集下来,由于飞灰输送设备送至飞灰稳定化系统,进行稳定化处理。 难点与监控重点:

烟气净化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的排放效果,假如烟气净化工艺仍未确定,应做好烟气净化工艺的比选,主要做好脱酸系统比较、除尘设备比较、脱酸系统和除尘系统的不同组合工艺比选、脱酸系统和除尘系统组合的比选、二恶英和重金属去除工艺的选择、CO含量的控制、烟气排放及在线检测等方案的选择。 目前常见的烟气净化系统主要包括:石灰浆备置系统、旋转喷雾干燥脱酸反映塔、活性炭喷射吸附、布袋除尘器、引凤系统;飞灰输送和储存系统组成,各系统间的衔接与配套调试是整个系统的运行成功的关键,首先应确保组成系统的各部分准确的按照规范和图纸的要要求完成,之后应注重各分系统之间的对调,保证各系统运行顺畅,另外,布袋除尘器对进入烟气的温度要求比较严格,烟温过高,滤袋损坏,烟温过低,烟气中的酸气冷凝成酸滴,滤料受腐蚀而损坏。因此,应注意上游设备的配套性。布袋除尘器是整个烟气净化系统较关键设备,应重视其制造和安装质量,每台布袋除尘器由气密式焊接钢制壳体及分隔仓组成,每个隔离仓清灰时可与烟气流完全隔离。壳体及分隔仓的设计应能承受系统内的最大压力差。支承结构采用钢结构。每个分隔仓都需配备进口及出口隔离挡板。当一个隔离仓隔离时,能保持布袋除尘器正常工作。也就是说,当布袋除尘器在运行时,能在线更换分隔仓的滤袋。为此目的,需配备足够的检查及维修门。布袋除尘器的顶部和室顶之间的间隙应足够大,以便更换布袋时进行操作。如有必要,还需提供更换布袋用的吊机的钢梁。壳体、检修门及壳体上电气及机械连接孔的设计均能保证布袋除尘器的密封性能。为

高温带腐蚀烟气净化方案.

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西磁分公司二车间湿法除尘系统 实施方案

攀枝花钢企瑞天安全环保有限公司二〇一三年四月

项目名称: 二车间湿法除尘系统项目设计阶段:实施方案 负责人: 报告审核人: 报告编制人:

工程摘要 1. 工程名称 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西磁分公司二车间湿法除尘系统项目 2. 工程规模 烟气经洗涤后,固体粉尘排放浓度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3. 工艺方案 粉尘治理采用引风方式将烟气收集后进行冷却降温,再经洗涤塔去除氧化铁粉尘后经室外高空排放,工艺过程:引风管→喷淋降温→复合洗涤→调节阀→风机→排烟囱; 4. 系统参数 抽风量:6000~8000m3/h 风机功率:18.5kw 冷却净化塔组合:2-□1400×1400×(高6000) 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工程费用:68.78万元 其中:设备制造费:22.86万元 建安费:21.23万元 措施费: 1.45万元 规费: 4.78万元

(2)其它费用: 1.24万元(4)税金: 2.84万元(3)项目总投资:50.31万元

目录 1.总论 ......................................................................................................................................... 71.1项目改造背景及必要性....................................................................................................... 71.2 设计的范围 ......................................................................................................................... 91.3设计目标 ...........................................................................................................................102.生产现状 ..............................................................................................................................112.1生产工艺流程简介............................................................................................................112.2现状及存在问题................................................................................................................112.3研究重点 ...........................................................................................................................113.环境及工艺条件...................................................................................................................123.1环境条件 ...........................................................................................................................123.2工艺条件 ...........................................................................................................................123.3工艺状况 ...........................................................................................................................124.设计依据及原则...................................................................................................................124.1设计依据法规和规范标准:............................................................................................124.2设计原则 ...........................................................................................................................135.技术方案 ..............................................................................................................................135.1粉尘污染现状 ...................................................................................................................135.2系统解决方案 ...................................................................................................................165.3工艺流程及说明................................................................................................................175.4 设备选择 ..........................................................................................................................196.平面布置 ..............................................................................................................................216.1循环水池 ...........................................................................................................................216.2设备布置 ...........................................................................................................................217.各系统主要设备及参数.......................................................................................................218.建设进度 ..............................................................................................................................2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