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

重点点难梳理

熟语是指某种语言中所有常用的固定词组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是词汇的一部分,它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等。熟语从构成上讲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动,有时不能用一般的构成法来分析;从意义上讲文约意丰,有的寓意深广,有的朴实无华而形象生动。

成语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一般由四字构成。成语的使用考查难度大,多涉及学生成语学习中的盲点和误区,如“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万人空巷”、“首当其冲”、“洗心革面”、“想入非非”等。高考对成语使用的考查常表现在以下易错点上:望文生义、偏解语素、错解色彩、错连对象、词义重复等。了解这些,可针对性地复习、辨析。

谚语

谚语也叫“俚语”、“俗语”,是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简练通俗,意思完整。它与成语的区别是:成语大部分是书面语,谚语是口头俗语;成语一般作句子成分,谚语是完整句子;成语形式比较固定,谚语较为灵活,容许某些改变,如:“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或作“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作“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

谚语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①交友处世类,如“君子之交淡如水”;②劝学类,如“活到老,学到老”;③军事类,如“三十六计,走为上计”;④民俗类,如“入庙拜佛,入乡随俗”;⑤卫生健康类,如“两头净,不生病”;⑥道德情操类,如“人穷志不短”;⑦行为规范类,如“一失足成千古恨”;⑧世态人情类,如“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⑨善恶美丑类,如“恶有恶报,善有善报”;⑩自然气象类,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歇后语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引子”在表义上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附加义;“注释”部分是表义重点所在,它表示整个歇后语基本义。

歇后语可分两大类:①会意型,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②谐音型,如“外甥打灯笼——照舅”、“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老虎驾车——谁赶”。

不管会意型还是谐音型,歇后语产生语义的基本途径是双关。例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表面上是说老鼠钻进风箱后,不管风箱是推还是拉都要被风灌的样子,其实是说一个人处于矛盾的双方中,两面不讨好,到处受委屈。

惯用语

惯用语是具有特定含义、形式短小、口语性很强的固定词组。

惯用语是通过描述来表义,谚语和歇后语通过陈述来表义。

惯用语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是语义的双层性。它除字面意义外,必须具有深层次的比喻义或引申义。例如:“打预防针”的字面意指注射防病的药水,常用来比喻对人的思想毛病加以预防;“财神爷”本意是迷信中让人致富的神,引申为掌管钱财或能给人钱财的人。其次,口语色彩和感情色彩都十分浓厚。例如“拍马屁”、“寄生虫”、“白开水”、“抓辫子”、“吃独食”、“穿小鞋”、“红眼病”等,全都具有口语色彩。它们的感情色彩,褒扬、赞许的极少,如“老黄牛”;谐谑、讽刺和贬义的占绝大部分,如“红眼病”、“戴高帽”、“耍嘴皮”、“咬耳朵”、“眼中钉”等;中性的惯用语也很少,如“破天荒”、“打游击”。

格言

格言是出于名人之手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的规诫性、哲理性、书面性较强,如“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知识就是力量”,“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等。

谚语和格言在形式上都是句子,但它们有以下区别:

①来源不同:谚语来自大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大都来自名人语录。

②语体色彩不同:谚语为口语,通俗活泼;格言为书面语,文雅庄重。

③内容、作用不同:谚语是群众生活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内

容丰富,形象生动,使用面广;格言多为人生道德、哲理的总结,使用面窄。

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重点仍是成语,其他熟语偶有涉及。

金题透视

例1.下列各项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主要是成语的使用能力。注意对含有相同语素的成语的辨别。A.“探囊取物”,伸手到袋中取东西,比喻事情极容易办到。B.“量入为出”,指根据收入情况确定支出限度,不合句意。可改为“量力而行”,意为行事要估量自己的能力。C.“异曲同工”,曲调虽然不同,但

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今多指所用方法不同而收到同样好的效果。D.“出人意表”,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答案】B

例2.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王夫之在《薑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人笔下的“------”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型。

②我们演讲时往往先说一番幽默风趣的“闲话”,以激发听众兴趣,为与听众的交流营造良好的环境-----。

③荒山造林,既能生产木材,又能保持水土,是-----的事。

A.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气氛两全其美

B.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气氛一举两得

C.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氛围一举两得

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氛围两全其美

【解析】本题属于对正确使用词语中近义词辨析的考查,该题不仅考查了考生对近义词语的准确掌握,正确辨析,同时也考查了考生对名句的识记与理解,题型新颖。

许多考生在解答此题时出错,其原因一是对近义词语的含义掌握不准确,难以区分细微差别,如“气氛”的含义是一定环境中给人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或景象,属于客观存在;而“氛围”的含义是周围的气氛和情调,可以和“营造”搭配。二是对近义

词用法掌握不全,不注意结合语境选用词语。如“一举两得”指做一件事,得到两种收获,可作定语;而“两全其美”指做一件事,顾全两个方面,使两个方面都好,主要用于主观方面。做此类题要注意词语的搭配习惯,以及词语的用法等方面,注意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答案】C

例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但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B.她不属于学院派,自然少受那些清规戒律的约束,其创作往往天马行空,充满神奇瑰丽的想象。

C.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额手称庆。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

D.NBA季后赛中,由于缺少了主力姚明,火箭队内线空虚,在防守上往往顾此失彼,实力明显削弱。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正确使用方面的能力。题干要求是“用括号中的成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也就是涉及两个成熟意义与用法的辨别。D项,顾此失彼: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不能全面照顾。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十分穷困,也形容处境困难,穷于应付。故可互相替换。A项,泥沙俱下:泥和沙子

一同随着河水冲下来,比喻人和事物不论好坏都在一起出现。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前者所指范围比后者大,在语境中,明显只指问题、事物,不指人。B项,清规戒律: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贬义。金科玉律: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中性词,故不可替换。C项,额手称庆:把手放在额上,表示庆幸,中性词。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义词,故不能替换。

【答案】D

难点攻略

如何在动态中正确辨析熟语?

1.准确理解熟语的意义。准确理解是正确运用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一些没有生僻字的熟语,我们不一定明白其意义,对于熟语中的其中一个字的理解有误,又会影响我们对整个熟语意义的把握。因此,我们要学会运用“分析构成成分,破解关键词的含义,然后综合理解”的方法,准确把握常用熟语的意义。

要整体理解熟语,不能随意分割理解。如果分割理解或使用就会犯望文生义的错误。如20XX年全国高考卷,“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位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一句中的“火中取栗”用错了,因为“火中取栗”不仅有“冒险给别人出力”之意,还包含“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之意。

要以古解古,推古知今,不能不顾历史,以今推古。如:“痴人说梦”古指“对痴人说梦话而痴人信以为真”,现“讽刺人凭空荒唐地妄想,说胡话”;“难兄难弟”古指“兄弟才德都好,难分高下”,现指“两人同样恶劣,或处于类似的困境”。

要注意对象和范围,在语境中理解熟语。如:“汗牛充栋”形容书多,不能形容其他事物多。

要细心揣摩一字之差的熟语,不能大而化之,如:“不孚众望”和“不负众望”一字之差,但意思截然不同。

要全面把握一些熟语的多种义项。如:“灯红酒绿”既可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可以形容都市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2.要不断结合实例进行辨析,弄清熟语在具体句子中的意思、感情色彩和风格色彩。

3.运用造句比较法、语义比较法认真辨明容易混淆的熟语。如:形近而义有别的熟语“骇人听闻——耸人听闻”,义近而用法有别的熟语“目不暇接——应接不暇”,义近而感情色彩不同的熟语“半斤八两——平分秋色”,义近而适用范围有别的熟语“狼狈为奸——朋比为奸”。

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作文

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 重点点难梳理熟语是指某种语言中所有常用的固定词组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是词汇的一部分,它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等。 熟语从构成上讲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动,有时不能用一般的构成法来分析;从意义上讲文约意丰,有的寓意深广,有的朴实无华而形象生动。 ()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一般由四字构成。 成语的使用考查难度大,多涉及学生成语学习中的盲点和误区,如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万人空巷、首当其冲、洗心革面、想入非非等。 高考对成语使用的考查常表现在以下易错点上:望文生义、偏解语素、错解色彩、错连对象、词义重复等。 了解这些,可针对性地复习、辨析。 ()谚语谚语也叫俚语、俗语,是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简练通俗,意思完整。 它与成语的区别是:成语大部分是书面语,谚语是口头俗语;成语一般作句子成分,谚语是完整句子;成语形式比较固定,谚语较为灵活,容许某些改变,如: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或作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作旁观

者清,当局者迷。 谚语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①交友处世类,如君子之交淡如水;②劝学类,如活到老,学到老;③军事类,如三十六计,走为上计;④民俗类,如入庙拜佛,入乡随俗;⑤卫生健康类,如两头净,不生病;⑥道德情操类,如人穷志不短;⑦行为规范类,如一失足成千古恨;⑧世态人情类,如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⑨善恶美丑类,如恶有恶报,善有善报;⑩自然气象类,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歇后语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 引子在表义上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附加义;注释部分是表义重点所在,它表示整个歇后语基本义。 歇后语可分两大类:①会意型,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②谐音型,如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老虎驾车——谁赶(敢)。 不管会意型还是谐音型,歇后语产生语义的基本途径是双关。 例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表面上是说老鼠钻进风箱后,不管风箱是推还是拉都要被风灌的样子,其实是说一个人处于矛盾的双方中,两面不讨好,到处受委屈。 ()惯用语惯用语是具有特定含义、形式短小、口语性很强的固定词组。

正确运用成语熟语

正确运用成语熟语 误用一:色彩不分,褒贬失当 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耿耿:形容有心事。指对过去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不能忘怀,总是心存疑虑,担忧或不满。 前赴后继:形容英勇战斗,勇往直前的精神。褒义词。 无所不为: 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对。 胸无城府: 是比喻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是褒义词 “心劳日拙”,费尽心机,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处境一天不如一天。含贬义,可用“心力交瘁”。 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血气的小勇,显然是贬义,将“凭匹夫之勇”改为“单枪匹马”。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贬义词,可改为“纷至沓来 “东窗事发”指罪行暴露,贬义,来指正面人物不当。 “煊赫一时”指“在一个时期内声名或气势很盛”,多用于贬义。这里与语境不合。特殊情况 另外有时为了收到特殊的修辞效果,有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修辞上的褒词贬用,起到很好的讽刺作用 误用二: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安土重迁”意为留恋故土,不肯轻易地迁移。词义与句义完全相反。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当,一无所得。 惨淡经营: 苦费精力去做事。 大方之家: 见识广博学有专长的人。 再做冯妇: 《孟子.尽心下》所说,冯妇竟然是一个善于打虎的晋国勇士。成语表示人重又干起旧行业来。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诛心之论: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认定罪行,也指揭穿动机的批评或深刻的理论 尾大不掉:比喻机构下强上弱,或组织庞大,涣散,以致指挥不灵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等级为d。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它包括..俗语..和惯用语。显然,对熟语的考查是引导中学生走向生活的一条重要途径。从近几年各地考题来看,对熟语的考查,除了那些实用性强.流传性广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外,重点还是常见成语的使用,难点在误解词义的成语和容易误解色彩与适用范围的成语等。对这一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三.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 四.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从全国各地的情况来看,熟语是XX年考试大纲重新定位的考点。XX年以前该考点绝大部分是考查成语。XX年以来,除了那些实用性强.流传面广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外,考查的重点还是常见成语的使用。近几年高考语文卷中,XX年没有考查熟语的运用,...XX年都是考查的成语的运用。XX年扩大范围,北京卷考查熟语的运用。高考熟语(包括成语)考查的题型一般是判断句子中加点熟语运用的正确与否。正确使用熟语 意味能准确理解熟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并能恰当运用。试题往往将正误选项杂陈,这就需要具备结合特定语境辨析熟语的能力。 1.(XX年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隋燕 一、考点阐释 “正确使用熟语”是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短语或句子。“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熟语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高考语文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特点。 近年来,成语(熟语)命题的再现率是100%,是高考中的必考题。成语(熟语)在结构上是个短语,但在使用上只能当一个词来用。因此,正确使用成语和使用实词原则上没有什么区别。其难点主要在于:把握成语(熟语)的确切含义,不可望文生义;了解成语(熟语)的使用对象或范围,并结合具体语境恰当使用。解题难度加大了,更有利于检测考生灵活运用成语(熟语)的能力。 二考向预测: (一)综合性越来越强,由于客观题的逐年减少,有可能把熟语的使用和辨析同义词合二为一,也可能把这一考点和修

改病句的考点结合起来以主观题的形式在第二卷出现,这些都使这一考点具有更大的综合性。 (二)选取的测试熟语不避熟就生,都应是大家耳熟能详,应用范围较广的,如雨后春笋,差强人意,一文不名,墙倒众人推,三下五除二,回马枪等,而且不回避以前已经考过的成语 三考试形式 1、作为选择题中的错别字选项出现。 例: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4全国卷甲) A、梦魇春风和煦不可或缺有志者事竞成 B、置喙如日中天轻歌曼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C、忤逆毛骨耸然拭目以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什物荆棘丛生天随人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应选B项。B项书写全部正确。A项“有志者事竟成”应为“有志者事竟成”;C项“毛骨耸然”应为“毛骨悚然”;D项“天随人愿”应为“天遂人愿”) 2、成语、熟语的互换使用。 例: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92年三南卷)

正确运用成语、熟语成语辨析301例

成语辨析301例 1、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本词易误用为贬义。 2、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 3、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4、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易误用为贬义。 5、差强人意:差,稍微地。愿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6、弹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弹冠,掸去帽子上灰尘准备做官。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使用时易弄错感情色彩。 7、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形容书籍极多。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8、明日黄花: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什么好玩赏的了。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此成语易被想当然地误写成“昨日黄花”。 9、深孚众望:孚,使人信服。意思是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易误用成“不负众望”。 10、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后力量再干。也可写作“重振旗鼓”。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11、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注意与“信口开河”区别开来,“信口开河”也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 12、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贬义。 13、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不能误解为“人们都集中在家里,故万巷皆为空之意。 14、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本词应与“不约而同”也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15、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应与“无可厚非”区别开来,“无可厚非”意为不可过分指责。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后者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16、莫衷一是: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使用时要注意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 17、鞭辟人里:里,里头;辟,透彻。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使用时要注意语境,不要随便滥用。如:“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很全面,可谓鞭辟入里。”这一句就因误用成语犯了前后不一致的毛病。 18、刮目相看:《三国志?吕蒙传》记载,吴国大将吕蒙听从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中抽出时间读书,学问大进,取得令人惊奇的成绩。鲁肃说:“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说明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别人。注意本成语一般用来指看待别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 19、不足为训:训,准则。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如:“他这种做法实在不足为训。”注意不能将这里的“训”理解为“教训”。 20、莘莘学子:众多的学子。该词前面不能再加任何的数量词。 21、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不能误用作贬义。 22、仁者见仁:指对同一问题,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见解也不相同。本词使用也要注意语境。如:“在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是大非面前,大家要仁者见仁,以便达成协议共识。”这句中的成语属于误用,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当然不能“仁者见仁”,否则就不能“达成共识。” 23、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误解为不久的将来。 24、不稂不莠:稂,狼尾草。全词比喻人不成才,没有出息。不能望文生义误用作褒义。 25、附庸风雅:附庸,追随;风雅,多指才学。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不能误用作褒义。 26、含英咀华:咀,咀嚼;英、华,花朵。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欣赏、领会诗文的精华。使用时注意本词领会的对象。 27、拾人牙慧:拾取别人的片言只语作为自己的话来说,多用来形容一味重复别人而缺乏主见。多用作贬义。 28、无所不为:没有不做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多用作贬义。 29、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艺或社会地位已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达到了很高的境地。使用时不能只看其表层意思。 30、狗尾续貂:比喻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的后面。后也用来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的续作前后好坏不相称。本词

【精选】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 重点点难梳理 熟语是指某种语言中所有常用的固定词组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是词汇的一 部分,它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等。熟语从构成上讲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动,有时不能用一般的构成法来分析;从意义上讲文约意丰, 有的寓意深广,有的朴实无华而形象生动。 (1)成语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一般由四字构成。成 语的使用考查难度大,多涉及学生成语学习中的盲点和误区,如“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万人空巷”、“首当其冲”、“洗心革面”、“想入非非”等。高考对成语使用的考查常表现在以下易错点上:望文生义、偏解语素、错 解色彩、错连对象、词义重复等。了解这些,可针对性地复习、辨析。 (2)谚语 谚语也叫“俚语”、“俗语”,是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简练通俗,意思完整。它与成语的区别是:成语大部分是书面语,谚语是口头俗语; 成语一般作句子成分,谚语是完整句子;成语形式比较固定,谚语较为灵活, 容许某些改变,如:“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或作“画龙画虎 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作“旁观者清,当 局者迷”。 谚语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①交友处世类,如“君子之交淡如水”;②劝学类,如“活到老,学到老”;③军事类,如“三十六计,走为上计”;④民俗类,如“入庙拜佛,入乡随俗”;⑤卫生健康类,如“两头净, 不生病”;⑥道德情操类,如“人穷志不短”;⑦行为规范类,如“一失足成 千古恨”;⑧世态人情类,如“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⑨善恶 美丑类,如“恶有恶报,善有善报”;⑩自然气象类,如“朝霞不出门,晚霞 行千里”。 (3)歇后语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引子”在表义上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附加义;“注释”部分是表义重点所在, 它表示整个歇后语基本义。 歇后语可分两大类:①会意型,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②谐音型,如“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老虎驾车——谁赶(敢)”。

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 范文一: 作文题目: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 你好,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在写作时,我们常常会用到成语、谚语等熟语,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不仅无法达到写作的效果,还会犯下很多低级错误,所以今天我想分享一下如何正确使用熟语。 首先,我们要理解熟语的含义。熟语是经过长期使用并被许多人广泛接受、启用的特定词语或表达方式,其中包括成语、谚语、俗语、口头禅等。我们在使用时不仅要明确它的含义,还要了解它的来源和使用情景。只有这样,在文章中才能恰到好处的运用,起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其次,我们要避免滥用熟语。熟语确实可以让文章更加文雅,但是用太多熟语会显得矫情和刻意,请理性使用,让它们成为文章点缀,而不是成为文章的主旨。此外,我们要注意不要误用熟语,如果不确定其含义,千万不要随意使用,以免出现错误。 再次,我们要注意熟语的用法。熟语的语境很重要,同样的熟语在不同语境下可能含义不同。在使用时我们要注意语境,把握好熟语的使用时机,不要盲目套用,以免出现“小题大做”、“画蛇添足”的错误。

最后,对于初学者来说,我们可以多进行积累和总结。积累不仅包括阅读和听取他人的实践经验,还可以通过不断练习和反思来不断完善自己的写作能力。在积累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区分专业用语和文化用语,所以一定要准确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 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出自己写作中经常使用的熟语,然后尝试换一种表述方式,拓展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熟语真正为我们所用,更好的促进作文的成就。 总之,正确使用熟语的重要性无需赘言,所以我们应该在写作中积极运用并坚持不懈地学习,逐渐掌握其使用技巧,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要点分析: 本文是围绕如何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展开一系列的写作思考,文章主线明晰。文章首先定义了熟语的含义,然后作出了正确使用熟语的三个方面的建议,分别是理解熟语的含义、避免滥用和注意熟语的用法。最后提出了如何积累和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使用和掌握熟语的能力。在文章的表达上,词汇准确,用词清晰,组织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 范文二: 作文题目:聪明反被聪明误——浅谈“歪用成语”的写作误区

高考语文考点复习之五正确使用熟语

高考语文考点复习之五正确 使用熟语

高考语文考点复习之五正确使用熟语 教学目标: 1、了解熟语及高考走势; 2、辨析常见错误,形成解题能力和正确使用熟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辨析方法,形成解题能力和正确使用熟语的语感。 〔一〕熟语类型 概念: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词组或语句,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语言现象。 特点:结构的凝固性与内容的丰富性。 包括: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词组〕,谚语和格言〔语句〕。 1、成语: 概念:是人们在长期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固定词组. 一是古代的神话寓言,如拔苗助长、刻舟求剑;二是历史故事,如破釜沉舟、四面楚歌;三是古代诗文,如学而不厌、闻过则喜;四是民间的口头俗语,如鸡犬升天、青黄不接。 2、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性的习惯用语。 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等等。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3、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 例如:1、飞蛾扑火—-自取灭亡;2、大海里捞针-—无处寻;3、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4、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5、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4、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 例如:1、知识就是力量;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 5、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3、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4、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总结。 例:下列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其实,现在也不用着急。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候想想办法,找份合适自己的工作还是能找到的. B。来我们这里办工厂,你放心好了,凡是能开绿灯的地方,政府一定开绿灯,决不会难为你的。 C.作为律师,我郑重告诉你,要他负责法律责任,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时他已经是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了。 D.对那些喜欢抬轿子的人,做领导的一定要防着点,否则,被抬的晕晕乎乎,就有可能犯错误。〔C:歇后语的重要特点是风趣幽默,用在严肃场合不合适〕 〔二〕辨析常见错误,形成解题能力和正确使用熟语的能力 一、准确理解成语,切忌望文生义 成语的含义,包括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原义、今义、多义,要准确识记和理解,防止望文生义而误用。 望文生义而误用情况有: ①不能准确了解成语义就望文生义而误;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97年〕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教案 复习目标 1、熟悉成语辨析题的命题特点; 2、熟悉成语辨析的四个方面。 自主复习 一、成语略解: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式,浓缩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容,堪称汉语宝库中的精华。包括: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成语 二、考纲解读 1.过去怎么考(命题特点) (1)成语题属容易题。中华成语虽多,但考查立足于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不考冷、偏、怪的成语。 (2)语料取自生活,鲜活生动。 (3)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大家辨析句中的成语是否使用恰当。); (4)近义成语辨析(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近义成语的使用) 2.将会怎么考: 极可能继续考查近义成语辨析 (1)考查重点明确。一是熟语中的成语是考查重点,二是考查的误用类型一般集中在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不合逻辑等方面。 (2)所考熟语一般是常用且易误易混的。尤其突出三不辨(不辨词义、不辨对象、不辨色彩)、三不合(不合语境、不合逻辑、不合习惯)。 三、同学们存在的问题 1. 积累的量不够大,存在盲区 2.积累时未形成体系,似是而非不扎实 3.容易受报刊、电视等媒体成语误用的影响 4、语境意识不够,对所记成语不能灵活应用。 四:如何复习备考: 1、积累是前提,是根本。 坚持记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 要多要素并重而有侧重。即意义、色彩、对象、搭配等兼顾,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突出易导致误用的因素。 不可死记,要结合语境识记。要在理解中,在运用中识记,并及时地把它们用到作文中。 近义成语。1.联想记忆;2.不但要记清楚各自的意思,还要理解彼此的差别。 积累的四大途径: 随时记忆,积少成多 追本溯源,了解出处 合理联想,举一反三 课外训练,巩固落实 2、把握语境是关键。知道了成语的意义,只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在于把握语境。要能根据语义找照应,划分关系看搭配。 3、灵活使用做题技巧。考场上要避难就易,灵活使用排除法。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04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熟语一般特点及分类

主标题:熟语一般特点及分类 副标题:熟语(含成语)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也是高考的重点,要积极备考哟 关键词:词语,成语,备考 难度:3 重要程度:5 内容: 熟语(含成语)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①凝固性:在语言里,一般词组和语句是临时自由组合的,而各种熟语则是经久沿用有了定型的,即熟语有着结构的凝固性。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都有固定不变的结构,不能随意做大的改动,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但是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的固定性不如成语,可以加减一些字,也可以改动一些字,如“三个臭皮匠,不如一个诸葛亮”,也可以写成“三个臭皮匠,顶得过一个诸葛亮”或“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等。 ②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我们就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边骑着毛驴走路边看剧本”。 ③表现力:具有丰富的内容,概括了人们的认识成果,充实了词汇的宝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熟语的分类: 1.成语 成语是一种固定短语,音节以四字为主,大部分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有的来自古代口语,有的来自古代寓言,有的来自历史故事,有的来自古代诗文等等。成语最能体现熟语的两个特点,即结构的稳固性和意义的整体性。我们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切忌望文生义。 2.惯用语 惯用语是指具有特定含义、形式短小、口语性很强的固定短语。惯用语一般不使用字面意义,往往具有深层次的比喻义或引申义,这实际上就是它的表意点。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也有多字的,如“解铃还须系铃人”“远水救不了近火”等。 惯用语与成语的区别:惯用语口语色彩浓,成语书面色彩浓;惯用语含义单纯,成语含义丰富;动宾结构的惯用语,其间可以依据表达的需要插入定语或补语,而成语一般不能随意插进别的成分,如“敲边鼓——敲了一阵子边鼓”。

知识讲解_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知识讲解_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编稿:程彦芳审稿:王娜 考点透视 考点明确 《考试大纲》(课标版)对本考点的考查要求是:,能力层级为级()。 高考熟语(包括成语)考查的题型一般是判断句子中加点熟语运用的正确与否。正确使用熟语意味能准确理解熟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并能恰当运用。试题往往将正误选项杂陈,这就需要具备结合特定语境辨析熟语的能力。词语的正确使用不仅同词语的知识(如词义、词类等)有关,同时还与句子的正误,修辞、语言的规范和清晰连贯、语言得体等内容密切关系,因而,熟语的考查也常常同病句、修辞、语言的规范清晰、语言得体等内容的考查结合在一起。 错项设置类型 【高清课堂:理清几组语388318成语误用(一)】 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从语义上来讲,作为修饰语的熟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如, 公园里有许多姹紫嫣红的杜鹃花,鲜艳极了。(“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他家院子里有几棵行将就木的松树,今天早晨,他把它们全部刨掉了。(“行将就木”,指人寿命已经不长,濒临死亡是一种结构固定的短语,有的是名词短语,有的是动词短语,有的是形容词短语,因而各有其特定的语法功能。包围圈越来越小了,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为了瓮中捉鳖。(瓮中捉鳖,是个动词短语,误了“成了”宾语,应改为“瓮中之鳖”) 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艺术界几十位名家风采各异的签名。(“龙飞凤舞”是形容词短语,不能带宾语)与相同意思的在句子上下文已有表述,导致语意重复。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不虞”就是“没料到”的意思) 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忍俊不禁”就是“笑起来”) 每个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对象,。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汗牛充栋”是形容“书籍”很多,用于“人”,适用对象误)这次汇报演出,反映了我国文艺舞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繁荣景象。(“姹紫嫣红”只用来形容花,而不能修饰“文艺舞台出现的繁荣景象”,应用“万紫千红”“万紫千红”不但可用来形容花木,还可用来形容人、文章,或比喻景象繁荣昌盛,事物丰富多彩。) 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导致误用。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

高三新课标地区语文专题预测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一、考点介绍 《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等级为D。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它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格言、歇后语和惯用语。显然,对熟语的考查是引导中学生走向生活的一条重要途径。从近几年各地考题来看,对熟语的考查,除了那些实用性强、流传性广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外,重点还是常见成语的使用,难点在误解词义的成语和容易误解色彩与适用范围的成语等。对这一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三、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四、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二、名校试题 1.(安徽省皖南八校200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试题,语文,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从当前来看,入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波澜不惊的悄然变革,无视或忽略不计显然会贻误发展机遇,明智的做法应该是未雨绸缪。 B.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宣传,老百姓对成龙和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功夫之王》早已耳熟能详了。昨天,这部众人期盼已久的电影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C.原本想在上海滩遏止住连败的颓势,但积重难返的防守问题又让自己和伤口被撒了把盐——三连败,这就是力帆昨天下午在上海浦东体育场的遭遇。 D.德国近三年来失业率持续走高,10月份失业人数猛增,比上月增加2.2万人;政府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部门面对方兴未艾的失业势头也束手无策。 2.(山东省青岛市2008年高考一模试题,语文,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由于竞争激烈,一些公司出现了优秀员工跳槽的现象,这对那些人力资源本不丰厚的公司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必将影响到公司的发展。 B.一个人如果总是在约束下生活,就会少一分天真,少一分自由。我愿我的生活是挥洒自如的,如行云般随意舒卷。 C.社会上有一些人禁不住毒品暴利的诱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制造、贩卖毒品的道路,他们最终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D.这种作文形式给学生以极大地展示个性的空间,但是有些学生没有仔细研究题目和写作要求,信马由缰,任意为文,结果导致失误。 3.(山东省实验中学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高考语文_专题16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解析版)

专题16正确使用词语 一、思维导图 1.考查内容 二、知识清单 (一)成语(包括熟语) 《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等级为D。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它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格言.歇后语和惯用语。显然,对熟语的考查是引导中学生走向生活的一条重要途径。从近几年各地考题来看,对熟语的考查,除了那些实用性强.流传性广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外,重点还是常见成语的使用,难点在误解词义的成语和容易误解色彩与适用范围的成语等。对这一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三.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四.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词语辨析题以高考命题成熟题型而备受命题者青睐。其命题点聚焦在“辨析”上,它包括词语包括熟语的“判定”与“辨别”。特别是“近义词辨析”“虚词辨析”“熟语(成语)的辨析”等,以近义词辨析为重中之重。命题形式有:选择判断题;填空选择题;主观改错题,主观简答试题。特别是将实词与虚词.成语相互整合考查是一个明显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排除法及创设情景是两种基本方法。高考语文试题词语部分,往往实词.虚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的重要性。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 实词的考查重点是辨析和使用近义词。高考考查的近义实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同音近义词。如“熟悉”和“熟习”,“审定”和“审订”等。另一种是双音近义词,如“妨碍”和“妨害”,“干涉”和“干预”等。从近五年高考命题趋向看,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是一个着重点。有些近义词之间的差别相当细微,这就需要具备相应的辨析能力。考查的近义词大多以动词为主,也有名词性近义词,如“发源地”与“发祥地”的区别。 无论哪一种近义词类型,其词义上的细微差别都表现在形体不同的那个语素上,只有准确把握这个语素的含义,把主要功夫用在辨析.判断用法“微殊”的近义词上,才能有效.准确地进行辨析和选择。 【要点精析】 一、成语(包括熟语) 语文《考试说明》将成语的考查扩大至熟语。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熟语是高考的必考考点,赋分3分 1、立足教材,积累成语。汉语成语丰富多彩,复习时首先要立足教材,掌握初高中十二册课本中的成语,可根据课文注释、思考和练习、现代汉语词语表加以摘录,这样做就会积累起数量可观的成语。近几年高考成语题所涉及的成语绝大多数取材于教材,要切实掌握课本中的成语,切不可舍近求远 2、留心课外,广识成语。中国的成语是华夏语汇的瑰宝,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和效果是一般词语无法比拟的。但如果不理解一些成语的意义,不懂一些成语通常的用法,就会弄巧成拙。因此,必须对那些容易误解,误用的成语重点复习掌握 3、分析病情,通盘考虑。可从成语的感情色彩、适用范围、意义理解、与上下文是否搭配、矛盾或重复等方面入手,并结合语境作全面的分析。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高中语文知识点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高中语文知识点 编者序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高中语文知识点知识点总结是本知识店铺精心收集编制而成,希望同学们下载后,能够帮助同学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前言 下载提示:主要整合了以下内容(语文)知识点典型例题及知识点,学霸揭秘, 中考高考各科最容易提分的冷技巧,来帮你提分,正确使用词语、熟语高中语文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Download tips: It mainly integrates the following content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typical examples and knowledge points, the secrets of learning masters, the cold skills that are the easiest to score points in each subject of the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o help You mention points,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高中语文知识点 hope to help you.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主要考察正确使用近义词、成语、熟语,题型多为选择题。 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形式。包括惯用语、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现代汉语中有些定了型的词组和短语,经常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位来使用,不能随意改变其成分,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警句等,内容十分丰富。 1、惯用语 惯用语是一种习用的固定的词组,既有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较灵活的结构和强烈的修辞色彩。它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转义。 2、谚语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

人教版高中语文之语言文字运用专题正确使用成语

人教版高中语文之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正确使用成语 一、熟语定义: 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习的、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短语或句子。 类型: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 来源: ①来自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言; ②来自书面语言。 特点: ①结构上的稳固性 ②意义上的整体性 二、熟语的分类 1.成语 成语是人们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具有简洁有力、凝练深刻、生动传神等特点。 成语起源: 1.古代神话、寓言故事:画蛇添足、滥竽充数、守株待兔等。 2.历史故事:破釜沉舟、完璧归赵、四面楚歌等。 4.民间的口头俗语:七上八下、狼子野心、千方百计等。 3.古代诗文:勾心斗角、闻过则喜、祸起萧墙等。 2、惯用语 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例如:铁公鸡、戴高帽、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拍马屁、小心眼、耍嘴皮、眼中钉、挖墙脚、闯红灯、吃软饭,等等。 注: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几乎都是俗的,雅的极少数,而且贬义的较多。 顶梁柱、台柱子、活菩萨、老黄牛、半边天、金钥匙 3、谚语 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3.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4.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5.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简练而含义深刻(以生活、生产经验为多)的固定语句。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清明前后,栽瓜点豆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注:谚语大多反映的是人民的生活经验和劳动经验,是生活的“大百科全书“。 4、格言: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 1.知识就是力量。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事实胜于雄辩。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考点名称: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主要考察正确使用近义词、成语、熟语,题型多为选择题。 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形式。包括惯用语、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现代汉语中有些定了型的词组和短语,经常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位来使用,不能随意改变其成分,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警句等,内容十分丰富。 1、惯用语 惯用语是一种习用的固定的词组,既有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较灵活的结构和强烈的修辞色彩。它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转义。 2、谚语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和谚语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语、歇后语、俗语、警语等。 3、俗语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

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4、成语 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 5、格言 格言是一个人机智之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格言要求内容积极向上,可以是聪明人的智慧,老年人的经验。格言,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从句法结构角度说,格言是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句子,可以独立用来表达思想。 6、警句 警句,一般是一句话或一段引语,主要用来激励和告诉当事人某些道理,提醒着使人们在生活中时刻保持着某种精神品格,所以也叫醒句。 惯用语特点: 1、语意具有双层性,除字面的语义外,还具有深层次的比喻引申意义。 2、它的结构是固定的,以三字格为常见的代表。

专题0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2021年高考语文备考艺考生百日冲刺系列(解析版)

专题0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一)考点识记 词语主要包括实词、虚词和熟语。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虚词主要指副词、介词、连词;熟语是指常用的固定短语,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和歇后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能根据语境正确选用词语等。这就是说,其中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 《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等级为D。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它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格言、歇后语和惯用语。显然,对熟语的考查是引导中学生走向生活的一条重要途径。从近几年各地考题来看,对熟语的考查,除了那些实用性强、流传性广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外,重点还是常见成语的使用,难点在误解词义的成语和容易误解色彩与适用范围的成语等。对这一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 三.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四.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词语辨析题以高考命题成熟题型而备受命题者青睐。其命题点聚焦在“辨析”上,它包括词语包括熟语的“判定”与“辨别”。特别是“近义词辨析”“虚词辨析”“熟语(成语)的辨析”等,以近义词辨析为重中之重。命题形式有:选择判断题;填空选择题;主观改错题,主观简答试题。特别是将实词与虚词、成语相互整合考查是一个明显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排除法及创设情景是两种基本方法。高考语文试题词语部分,往往实词、虚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的重要性。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 实词的考查重点是辨析和使用近义词。高考考查的近义实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同音近义词。如“熟悉”和“熟习”,“审定”和“审订”等。另一种是双音近义词,如“妨碍”和“妨害”,“干涉”和“干预”等。从近五年高考命题趋向看,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是一个着重点。有些近义词之间的差别相当细微,这就需要具备相应的辨析能力。考查的近义词大多以动词为主,也有名词性近义词,如“发源地”与“发祥地”的区别。 无论哪一种近义词类型,其词义上的细微差别都表现在形体不同的那个语素上,只有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4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4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教案 【目标要求】 词语的使用涉及到实词、虚词和熟语,而熟语又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和格言等。不管是什么词语,要正确使用必须要掌握词义,包括他的实在意义和语法意义。前者对广大考生来说问题不大,而后者则需要有厚积薄发的功夫。这也是大家感到得分困难的根本原因。不过,从客观上来看,正确理解并正确使用字词,要求每一个考生把常用的多义词全掌握是不太现实的;从主观上来看,死记硬背一些词义也是不得要领的复习方法,因为语言具有情境性的特点。 《考试说明》对“词语”的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D级。“使用”一词表明高考侧重于考查学生运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而不考词语的结构、词性等知识。熟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它的提出要比以前单纯的考成语范围要广,有时候这类词语还在应用文和病句的修改中予以渗透。可见,作为语言材料的词语是整个复习的“重头戏”。 【网络透视】 语言中除开少量的绝对同义词(即等义词)外,实际上所有近义词和同义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可能完全相同,而必然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有所区别。词语的考查形式主要的采用近义词的选用,2002年则大有反朴归真的意味,直接考查词语解释,虽然这一导向有争议,但它实实在在揭示了词语运用所依赖的基础,那就是必须以理解词语为根本。一般地说来,词语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积累。 一、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1.词的本义是指词的起源义,即最初的意义,而词的基本义是指词在现在最常见的最基本的意义。大多数词的本义就是它的基本义,如“信”本义是“诚实”,基本义也如此。 2.词的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引申出来后形成的意义,如“引”本义是“拉开弓”,后引申为后退、延长和引导等。 3.词的比喻义是以词的本义(或引申义)来比喻另一事物,它是由两者之间的相似点相沟通而产生的新义。如:“铁”的基本义是一种坚硬的金属,比喻义如“坚硬”(如“铁拳”)、“确定不移”(如“铁的意志”)。又如“纸老虎”的本义是“纸做的老虎”,比喻义则是“表面强大、凶狠而实际上空虚无力的人或集团”。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是出来:一个是比喻义与比喻修辞格的区别。比喻义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而产生的新义,是固定义项,脱离语言环境本体和喻体关系还是存在;而比喻修辞格则是将两事物的之间相似点放在一起比,是临时性的搭配,脱离这一语言环境,本体和喻体之间就没有关系了。二是比喻义和引申义一个区别:比喻义与本义之间可以找到相似点,因此比喻义与本义间可以用比喻形式连接起来;而引申义与本义之间则不能这样连接。 成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还有一些特殊的地方,将在下面另外讲解。 二、近义词 辨析近义词的关键是同中求异,找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区别。 1词义的侧重不同。名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的事物,现象的特点方面,如“场面”与“局面都指在“一定环境中呈现出来的情况”;但“场面”重在指“一定场合下的情况”,而“局面”重在指“一个时期内事情发展变化所呈现出的形势”。动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动作的方式,方法或动作的结果方面,如“沉思”“深思”“寻思”这一组词,都有“注意力集中,仔细思考”的意思;但“沉思”重在思考的“全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寻思”重在思考的“反复”。再如“扩大”与“扩充”都有“向外发展”的意思,但“扩大”重在“由小到大”,“扩充”重在“增长充实”。形容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状态和性质的方面,如“陡峭”与“峻峭”,前者重在“陡直”,后者重在“高峻”;“冷僻”和“冷落”,前者重在“偏僻,不熟悉”,后者重在“不热闹,不热情”。 2、词义的轻重不同。如“轻视”“蔑视”和“藐视”,它们的词义从轻到重。如:“处罚”与“惩罚”,“显著”与“卓著”、“优良”与“优异”等等。要注意是,在词义相近时,双音节的词常常比单音节的词词义要重一些,比如“瘦”和“消瘦”,“假”和“虚假”,“奸”和“奸诈”等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