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第1课时)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第1课时)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学会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了解北京的位置与范围,古城与新城的变迁。

能够利用各类地理信息,说出北京具备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城市职能的基本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北京的位置、范围。

北京的职能。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

讨论法、资料分析归纳、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图片。

提问:2008年夏季奥运会在哪里举办?(中国——北京)

你对北京了解多少?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祖国的首都——北京看看吧!

二、新课学习

(一)政治文化中心

1.北京的符号:

(1)首都北京的符号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的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人民大会堂:是党、国家和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

(2)古城北京的符号:

故宫: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

(3)现代北京的符号

“鸟巢”:国家体育场(鸟巢)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

“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又称“水立方”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

2.面积、人口

面积:1.68万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1961.9万(2010年)

3.位置

(1)经纬度位置——北京市大致位于40°N,116°E。

(2)海陆位置——面向渤海(距渤海150千米),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角,西面和背面背靠群山。

(3)相邻省市——天津市、河北省。

4.位置的优越性

活动:分析北京成为古都的自然条件及城址变迁

读图,认识北京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

北京位于几条古代交通大道的交叉点,又是京杭运河的起点,对外联系方便。向东出山海关可进入东北地区;从西北出居庸关可进入内蒙古高原;向西可联系黄土高原;向南可进入华北平原。

(1)从地形、地势、河流待方面,讨论北京自然地理条件的优势。

地处暖温带,气候适宜,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地形平坦开阔,周围三面环山易守难攻;有对外联系的通道,距海近,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有河流流经,能够提供水源、航运和防御之利;周围地区能源、粮食等供应充足。

(2)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北京依山傍水,靠近海洋,进能攻,退能守,西面和北面有广大的腹地,资源丰富,

所以地理位置优越。

拓展延伸:北京为什么被选为首都?

(1)纬度位置优越: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

(2)海陆位置优越: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发达。

(3)战略位置优越: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南平坦,适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4)经济区位优越:西有黄土高原,北有内蒙古牧区,南有华北平原,能源、原材料、食物供应充盈。

5.自然环境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地形、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

东北、西、北三面环山,东南平原

拓展延伸:详解地形地势

西部的山地总称西山,是太行山的余脉,由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褶皱山岭组成。门头沟西部的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的最高峰。北部山地属燕山山脉,统称军都山。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沿着燕山山脉蜿蜒起伏,雄伟壮丽。越山地,北与内蒙古高原相连,西与黄土高原衔接。在重叠的群山之中,由于河流侵蚀,形成了不少隘口,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

河流:主要有永定河、潮白河。

6.城市职能

全国的政治中心: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是新中国的首都。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

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全国的文化中心:文化教育事业发达。

国家大剧院、中国美术馆

视频:北京大学

视频:清华大学

还有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各类科学研究机构,有全国藏书最多的国家图书馆、中央电视台等。

国际交往中心:

有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

拓展延伸:国际竹藤组织

国际竹藤组织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独立的、非赢利性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唯一一家针对竹和藤这两种非木质林产品的国际发展机构。

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拓展延伸:亚太经合组织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PEC)。该组织为推动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加强成员间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亚太区内各地区之间促进经济成长、合作、贸易、投资的论坛。

活动:读图,分析北京古城城址的变迁。

(1)自辽代以来,北京城城址在空间上是怎样变化的?

北京城城址向北移动了一些,规模不断扩大。

(2)分析北京古城城址变迁与水源的关系。

无论北京古城城址怎样变迁,始终靠近河流和湖泊,而且不断向大的河流和湖泊靠近,便于利用河流和湖泊进行生活用水的取用、运输和防御等。

【课堂练习】

1.北京有许多国际组织代表机构,100多个外国大使馆,以及众多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和外国新闻机构驻京记者站,这表明北京的城市职能之一是(D)

A.全国的政治中心

B.全国的文化中心

C.全国的经济中心

D.国际交往的中心

2.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北京的(C)

A.颐和园

B.故宫

C.中南海

D.人民大会堂

3.关于北京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地处黄淮海平原的中部

B.从西北出屠庸关,可进入黄土高原

C.向东出山海关,可进入东北地区

D.离天津新港1500千米

4.有关北京的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

①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②古城址的变迁与水源密切相关;

③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交相辉映;

④中华世纪坛是北京的名胜古迹之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课堂小结】

我们学了什么?(我们的首都——北京的自然环境、职能、城址变迁的影响因素)【作业布置】

1.说一说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北京都有哪些职能?请各举一例。

【板书设计】

祖国的首都——北京

(第1课时)

(一)政治文化中心

北京的符号

面积、人口

位置

位置的优越性

自然环境

城市职能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北京的职能,学会了用地图及资料评价北京的地位位置的优越性。

说课教案祖国的首都——北京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第一课时)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祖国的首都——北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四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北京的基本概况、北京悠久的历史、以及北京现代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是八年级地理教材中的重要的一节内容。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的开始,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并且可以自学其他教材中没有介绍的区域。作为专题介绍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北京,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②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 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1、引领学生充分利用手中材料,学习查找资料并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思考,总体把握北 京的城市职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名胜古迹众多。 2、了解我国曾经的辉煌,增加爱国主义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重点难点的突破:充分利用学生多计算机网络的学习,通过地图、资料、 视频等多种辅助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对北京并不陌生。从所接触的电影新闻中、从有关的歌曲中有了大致的印象。又基于学生喜欢探讨的特点,教学中实行多渠道开放式教学,鼓励学生跳出课本,走出课堂,收集资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这一节课的内容比较熟悉,有的同学是北京的,有的同学去过北京。这样,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厚一些,学习这部分内容会相对比较方便。 【说教法、学法】 1.教法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交流合作、讨论探究法等 2.学法自学读图、探究、讨论 【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由2016年巴西奥运会引到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组织活动学习新课】

祖国的首都——北京精品教案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2.说出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教学重点】 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二、教学策略 本节教材从首都北京、古城北京、现代北京三个方面来讲述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化建设。 本节课程设计引入北京冬奥会情境。通过对北京冬奥会的选址以及场馆建设等实际问题的探究落实课标要求,同时培养爱国热情。 三、教学流程

四、当堂练习 2022年第24届冬奥会由北京与张家口联合举办。目前,北京是世界上唯一的“双奥之城”。结合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宣传语,完成下列题目。 1.关于北京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有100多个外国大使馆,体现了北京的政治职能 B.位于华北平原南侧,与河北、天津相邻 C.水资源匮乏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D.中国最大的海、陆、空交通枢纽 2.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冬奥会的优势有() A. 张家口地形以山地为主,适合开展冰上运动 B. 北京积雪时间长,适合开展滑雪运动 C. 北京场馆众多,基础设施完善 D. 张家口交通便利,服务水平高 3.右图是北京市二环线路示意图,北京市的二环路 呈“凸”字形分布的原因是() A. 地形因素 B.地价因素 C.气候因素 D.历史因素 4.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 时指出,要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作。京津 冀将走向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经济一体化道路。结合 右图, 北京首先向河北扩散的产业可能是() ①软件研发产业②钢铁工业③石油化学工业 ④机械制造业⑤影视文化产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参考答案】C;C;D;B 五、课程小结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新人教版(2021-2022学年)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课标要求】 1.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学会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2.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3.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教材分析】 《祖国的首都——北京》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章第四节的内容。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代表,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并且可以自学其他教材中没有介绍的区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2。知道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3.了解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胜古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重点】 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老师来北京拍摄的故宫、颐和园、北师大东门、鸟巢、水立方等图片,告诉学生自己的北京之行感受,也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心中的北京,表达自己对北京的向往。 教师:北京是全国人民都向往的地方,是祖国的心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首都北京,去感受她无穷的魅力。 学生观看图片,说出感受 激发兴趣、培养情感,导入新课 板书: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一)政治文化中心 1、自学“政治文化中心"部分。让学生区分回答哪些是彰显政治功能的地方,哪些是彰显文化功能的地方。继续展示天安门、国家图书馆、奥运村、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大剧院、新华门、人民大会堂、中央电视台、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图片。 并举例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 学生积极踊跃回答或抢答.展示图片、激发兴趣、加深印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选择的答案进行评价。 板书: 1、政治中心: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 2、文化中心:科研机构、高等院所、文化体育场所 过渡: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北京既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又是文化中心,是我们国家的心脏。北京不仅今天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多个朝代的都城,特别是金、元、明、清先后在此建都,北京真正是座历史文化名城. (二)历史悠久的古城 1.背景最早的城墙叫什么?先后有哪些王朝在北京建都? 2.作为古都背景有哪些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 3.根据你对背景的了解你认为什么时间去北京旅游最好? 播放MTV《北京欢迎你》活动:观看MTV,让学生写出从《北京欢迎你》的画面中观察到的能印证北京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方?将《北京欢迎你》分成四段播放, ﻬ全班学生分成四个组,让他们边唱边观察MTV的画面,从中发现相关的文化景观。对各组观察的正确率,教师点评、总结,结合MTV里出现的京剧艺术,可以鼓励学生唱几句。 通过图片认识北京的历史文化 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 活动: 近年来,参观背景故宫的游客数量剧增,给故宫保护带来了很大压力.对于这一现状,说说你的看法。 甲:提高门票价格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教材分析】 本节从地理、文化等方面重点介绍了祖国的首都—北京,内容主要包括北京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政治文化地位、历史文化和北京现代化建设等成就。本节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包括北京的地理环境特征、北京的城市职能;第二课时包括北京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现状等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了大量的中国地理知识,也熟悉了读图分析、材料分析等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对本课学习建议已学生自学为主导,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调节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教师注意不要将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知识,应根据课本适当进行拓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祖国的首都——北京》就简单多了。但由于地理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读一读”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录像、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这个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学科还是保持着高昂激情,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准时地完成作业。但同时也有一些学习问题:一些同学上课不注意听讲,课后作业不能及时地交上来,甚至还出现不交的情况;有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甚至弱化,学习没有劲头。当然一个班级学科的成绩好坏,与学生学习习惯有一定的关系,也与任课教师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个人也要做出检讨,平时在上课时对学生要求太松,忽略了班级一些学生的特殊情况,没有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特点。 【课程标准】 1.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城市职能。 2.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并举例说明北京城市建设成就。 【教学目标】 1.使用地形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通过课堂活动能够对简要评价北京的位置。 2.通过阅读教材图文资料,认识北京作为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城市职能。 3.通过课堂合作探究结合直观的图文资料,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 4.阅读教材图文资料,通过课堂活动、小组讨论,认识北京的新变化,能举例说出北京城市建设成就。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地形图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2. 学会根据城市的历史条件处理城市建设中“传统”与“现代”,“发展”与“保护”的现实矛盾。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与反思(第1课时)

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第1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包钢九中张翠媛 应用创新点: 1、利用白板课件链接、缩放、拖动、遮挡、拉幕等功能辅助教学; 2、播放利用google earth软件录制好的位置视频,简介北京的位置,便捷且侧重全局观; 3、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虚拟旅游,告知方法,授之以渔,终身受用,使地理更贴近生活。 教材分析: 《祖国的首都——北京》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四节,是中国区域地理中省级区域部分的第一节,也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知道的区域。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旨在使学生掌握学习城市区域的方法和思路、懂得欣赏城市的历史文化、培养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情感,从而更好的学习后面的内容。 学情分析: 1.学生已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有一定的地理思维和读图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但对城市区域缺乏系统的学习;初二学生处在青春发育期,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也都想有个表现自我的机会;他们苦于学习任务繁重,在有限的外出游览某景点时,往往只懂视觉上的欣赏,不懂欣赏其历史文化内涵。 2.对策: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分析图文材料,获取北京的相关知识,掌握分析一个城市的方法和思路;利用虚拟旅游将视觉欣赏与历史文化内涵兼顾。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 2、说出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并能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3、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和读图分析,了解北京地理位置、归纳并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图片和资料的阅读、教师的指图简介,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著名名胜古迹,强化地理思维; 3、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读图,分析归纳北京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点,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通过活动,了解名胜古迹的保护,并通过虚拟旅游欣赏景点及其文化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逐步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与能力; 2、加深学生对北京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心; 3、树立保护名胜古迹的正确态度; 教学环境与准备: 录播室、互联网、交互式白板课件、自制google earth视频。 教学过程: 1.引起兴趣:播放视频《感受帝都之美》,是否有你所熟悉的地点?它是哪个省级行政区域?(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把心思从课间十分钟收回来,引起兴趣。)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第1课时)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学会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了解北京的位置与范围,古城与新城的变迁。 能够利用各类地理信息,说出北京具备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城市职能的基本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北京的位置、范围。 北京的职能。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 讨论法、资料分析归纳、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图片。 提问:2008年夏季奥运会在哪里举办?(中国——北京) 你对北京了解多少?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祖国的首都——北京看看吧! 二、新课学习 (一)政治文化中心

1.北京的符号: (1)首都北京的符号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的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人民大会堂:是党、国家和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 (2)古城北京的符号: 故宫: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 (3)现代北京的符号 “鸟巢”:国家体育场(鸟巢)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 “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又称“水立方”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 2.面积、人口 面积:1.68万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1961.9万(2010年) 3.位置 (1)经纬度位置——北京市大致位于40°N,116°E。 (2)海陆位置——面向渤海(距渤海150千米),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角,西面和背面背靠群山。 (3)相邻省市——天津市、河北省。 4.位置的优越性 活动:分析北京成为古都的自然条件及城址变迁 读图,认识北京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 北京位于几条古代交通大道的交叉点,又是京杭运河的起点,对外联系方便。向东出山海关可进入东北地区;从西北出居庸关可进入内蒙古高原;向西可联系黄土高原;向南可进入华北平原。 (1)从地形、地势、河流待方面,讨论北京自然地理条件的优势。 地处暖温带,气候适宜,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地形平坦开阔,周围三面环山易守难攻;有对外联系的通道,距海近,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有河流流经,能够提供水源、航运和防御之利;周围地区能源、粮食等供应充足。 (2)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北京依山傍水,靠近海洋,进能攻,退能守,西面和北面有广大的腹地,资源丰富,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上册书中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我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最高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 提问,学生回答。(略) 讲述: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 学生齐答:北京 对,北京。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好,我们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 学生介绍。(略)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板书: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讲授新课] 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1“北京市略图”和图6.3“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在屏幕上打出) 1.北京市的地理坐标; 2.北京市在什么部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 3.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4.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 5.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 6.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 7.北京市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参与指导。(根据时间要求,可安排1、2组讨论1、2题,3、4组讨论3、4题等) 提问,小组代表回答,组员补充。(略) 板书:一、北京概况 位置、面积、人口 归纳讲述: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 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北京市的地理坐标为40°N,116°E。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祖国的首都──北京》第一课时,所选用的教材是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四节。 第四节。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教学指导思想】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2、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及城市职能。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每一位中国公民心中的向往。本节教材由三个部分构成“政治文化中心”、“历史悠久的古城”和“现代化的大都市”。《祖国的首都──北京》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政治文化中心”。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区域地理的基础上,对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知道的区域,北京还是一座世界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现在已是一座现代化都市。 另一方面,又为学习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及城市职能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区域地理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通过对北京城市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学习一个城市区域的思路和基本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由此可以举一反三。学习其他省区内容,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强调,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和点拨学生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设计理念】依据现代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教材的同时,搜集、整合地图、图片以及文字资料,创设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发挥小组合作学

习的激励功能,引导学生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进而总结并得出结论。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原则。 此外,根据地理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册辅助教学,直观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形象的掌握所学知识。 本节我将采用重点式的板书,重点式的板书将教材内容中最关键的知识加以概况、归纳、列成条文按一定的顺序板书,这种板书,条理清晰,重点一目了然。运用这种框架结构高度概括主要内容,便于学生抓住提炼主要知识点,也有利于课后同学自己梳理知识点,同时标注重点字句,便于学生的识记。 【教材分析】“政治文化中心”教材选用了代表政治文化中心、历史悠久的古城和现代化的大都市三个角度选取了典型的建筑。作为北京符号来讲述北京的城市职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教材设计活动第一题分析分析北京成为古都的自然条件。落实“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教材设计活动第二题了解北京古代城区的变迁与水源的关系明确了自然地理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学情分析】: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综合和评价区域自然环境的特点,对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分析和评价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和思路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八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学生对于北京的这个城市,已有了基本的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精美教案+练习题(含答案)

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课型综合课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北京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讲述:通过视频,我们应该清楚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的区域是:北京。

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 学生齐答:北京 对,北京。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好,我们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 学生介绍。(略)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板书: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讲授新课] 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42“北京的地形”和图6.44“北京古今城区的地理位置示意”,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黑板附板书) 1.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2.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 3.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 4.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 板书: 1. 地理位置;2地形地势;3.气候;4.河流。 学生讨论:(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参与指导。(根据时间要求,可安排1、2组讨论1、2题,3、4组讨论3、4题等) 提问,小组代表回答,组员补充。(略) 总结讲述: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 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北京市的地理坐标为40°N,116°E。北京市面积1.68万km,现有人口2189.3万人(2020年)。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_《首都北京》名师教案(第1课时)

《首都北京》名师教案(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读图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 知道都有哪些朝代先后在北京建都。 利用气候图,分析北京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了解北京是著名的古都,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了解北京的“京味儿”文化。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资料了解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及历史文化传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 北京的历史文化。 【教学难点】 首都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举例子、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说到北京,你绝对不会陌生。你可能就生活在北京,或者你曾经到过北京,即使没有到过北京,你也会通过电视、书籍、互联网等方式了解北京。 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传统。 二、新课学习

(一)自然地理特点 1.位置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端,北面是燕山,西面是西山,东面和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形成了北依山险、南控平原的自然地理形势。 早在两三千年前,北京就成为了军事重镇和交通要地。 北京最初叫蓟,是战国七雄燕国的都城,作为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在战国争雄的军事战争以及在以后历代王朝的发展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气候 北京的气候同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二)历史文化传统 1.著名的古都 北京是一座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也是著名的古都。辽、金、元、明、清等朝代先后在此建都。 2.历史文化名城 颐和园:北京保留着世界上最完整的皇家宫殿和园林,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科学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北京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城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脚下,是一座古人类遗址博物馆,始建于1953年。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斐文中先主在龙骨山发掘出第一颗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种很长的墙体防御建筑,或形式和墙体相近、防御性质和墙体一样的防御建筑。 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

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第1课时)

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学会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学习重难点】学会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学习方法】读图、分析、探究 祖国的首都--北京(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阅读地图册P12、P13,课本P32-37,认识北京的自然环境. 1、我国的首都属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地区,它位于 (干湿区)、带(温度带),属于典型的气候。 2、地理位置: ①纬度位置: N, E。 ②海陆位置:位于平原的部边缘, 北枕山,西倚山和山,东望 海。 ③相对位置:东南临市,其余三面被 市包围。 3、地势为高,低。 4、河流:河、河、河,属于河水 系,河流自向注入渤海,为北京提供了丰富的水 资源。 5、北京的气候类型是气候,冬夏(长/短)、 春秋 (长/短),气候特征:夏季,冬季。 6、北京在春季多大风天气,容易发生灾害性天气。 【合作探究】 探究一:读图,认识北京城市职能。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1、政治中心:是国家重要会议召开地,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 2、是中央领导人办公地,是祖国的心脏。

3、文化中心:荟萃着、等高等院校120多所和许多科研机构,众多的博物馆和体育场馆等,2008年第届已由北京承办。 4、国际交往中心:中国外交部所在地,200多个外国驻中国。 5、交通中心: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交通网络呈状副辐射全国。 铁路(线、线、线、线、线),首都机场,多条高速公路、地铁穿过。 探究二:从地形、气候、水源、交通、历史等方面分析为什么选择在北京建都? 地形: 气候: 水源: 交通: 历史: 【达标拓展】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北京濒临渤海 B. 北京濒临黄海 C. 北京濒临东海 D.北京不临海 2.北京市位于()山脉的南部 A. 太行山 B. 阴山 C.燕山 D.天山 3.北京市突出的气候特色是:() A. 冬暖夏凉 B. 温和多雨 C. 炎热干燥 D. 雨热同期 4.从干湿地区和温度带的划分看,北京位于:() A.干旱地区中温带 B.湿润地区亚热带 C.半干旱地区寒温带 D.半湿润地区暖温带 5.北京市沙尘暴的沙尘主要来源是:() A.河北 B.内蒙古 C.辽宁 D. 江苏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三面被河北省包围,是河北省一部分 B北京是个内陆城市,对外联系很不方便 C.流经北京市的河流大多属于黄河水系 D.北京是中国首都,它是我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教学反思】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第1课时)

《祖国的首都——北京》名师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教材分析】 本节从地理、文化等方面重点介绍了祖国的首都—北京,内容主要包括北京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政治文化地位、历史文化和北京现代化建设等成就。本节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包括北京的地理环境特征、北京的城市职能;第二课时包括北京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现状等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了大量的中国地理知识,也熟悉了读图分析、材料分析等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对本课学习建议已学生自学为主导,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调节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教师注意不要将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知识,应根据课本适当进行拓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祖国的首都——北京》就简单多了。但由于地理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读一读”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录像、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这个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学科还是保持着高昂激情,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准时地完成作业。但同时也有一些学习问题:一些同学上课不注意听讲,课后作业不能及时地交上来,甚至还出现不交的情况;有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甚至弱化,学习没有劲头。当然一个班级学科的成绩好坏,与学生学习习惯有一定的关系,也与任课教师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个人也要做出检讨,平时在上课时对学生要求太松,忽略了班级一些学生的特殊情况,没有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特点。 【课程标准】

祖国的首都--北京第1课时 教案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上册书中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我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最高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 提问,学生回答。(略) 讲述: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 学生齐答:北京 对,北京。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好,我们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 学生介绍。(略)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板书: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讲授新课] 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图“北京市略图”和图“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以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郑州市第七十六中学孙晓军 【教材分析】 本节从地理、文化等方面重点介绍了祖国的首都—北京,内容主要包括北京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城市职能、历史文化和北京现代化建设等成就及发展问题。本节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包括北京的地理环境特征、北京的城市职能。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现状等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了大量的中国地理知识,也熟悉了读图分析、材料分析等多种学习方法。因此授课时可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调节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学习时可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建构,结合地形图、气候图、景观图等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进而获取北京的相关知识,掌握分析省级区域的方法和思路,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2.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和城市职能。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认识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并能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结合图片和资料,说出北京的代表景观和城市职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结合资料说出北京的自然条件及城市职能。 难点: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教法学法】 1.教法:多媒体教学法、归纳法。 2.学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分组竞赛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和任务卡的制作。 学生:预习新课,分好小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引出本课主题——北京,播放冬奥会宣传片感受首都北京的魅力。 [板书]7.4 祖国的首都——北京(第一课时) 通过视频,我们能看到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充满了浓厚的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和现代气息,这跟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有无关系呢?让我们通过本节课来探索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观赏冬奥会宣传片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北京文化,对北京有初步认识。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展开本课主题内容。 [第一关——初露锋芒] 多媒体展示本关比赛要求和所需知识储备。 向同学们分发竞赛任务卡,明确第一关的五道题目。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增强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意识,调动各小组积极性,从而加深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认识。 教师宣布活动准备要求:下面各位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分5组来探索完成以上5个问题,准备时间为6分钟,在剩余3分钟时,老师会让各组来抽签决定讲解展评的题号。现在开始! [板书] 一、位置地形 二、自然环境河流位置评价 气候 [展示交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