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7)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7)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师寄语: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学习目标

1.了解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

2.理解“一国两制,了和平统一”方针的含义、原因以及重大意义。

3.运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对祖国统一充满信心,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难点:“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对台基本方针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完成知识梳理(列表记忆:海峡两岸关系)

二、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目前台湾海峡两岸处于分离状态,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急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从目前来看,你认为台湾问题至今仍未解决的主要的因素有哪些?你怎么样评价“台独”行为?请你谈一谈你对祖国统一的前景的看法?

2.台湾特别行政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海 峡 两 岸 的 交 往 对台 基本 方针 政策 毛泽东:确立了争取用 方式解决台湾的思想。

邓小平:形成了“ , ”的对台基本方针。

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 主张。

两 岸 关 系 的 发 展

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

1990年台湾成立

1991年大陆成立

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将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 共识。

1993年 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三、小结

面对如诗如画的宝岛台湾,老师也想用一首诗表达一下心声,“燕子飞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两岸暂时的别离,终有团圆的时候”。我们都坚信海峡两岸的统一一定会实现,因为两岸人民血脉相联,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中国人,最后让我们用歌声祝愿祖国早日完成统一大业。

四、达标测试

1.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是指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2. 关于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排序正确的是

①台湾当局被迫开始调整“三不政策”

②海协会与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就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一致

③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④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④①②③

3. 被火烧断为两截的元朝名画《富春山居图》,分藏于浙江和台湾。今年5月,大陆将画的

的前半卷移交台北故宫博物院进行合并。6月1日,“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拉开序幕,这是该画被分开360多年后首次以完整的面貌展现在巨人面前。这幅名画的历史性合璧:

A.反映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标志着两岸实现了“三通”

C.表明了祖国统一问题已经解决 D.表明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4.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

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结束这种分离的状况,海峡两岸达成的共识是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坚持民族区域自治

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 港澳回归齐欢庆,两岸人民盼一统。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是

A.一国两制 B.八项主张 C.“三不”政策 D.三通政策

6.“厦门金门门对门,三通两制促和平。”此顺口溜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

A.中美关系的新发展

B.大陆和港澳关系的新发展

C.中英关系的新发展

D.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7. 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

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

8.探究一:宝岛台湾在历史上经历了与祖国的三次分离,第一次分离后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

探究二:当中国告别风云变幻的近代史时,也就告别了那个时代曾经的苦难。

(1)台湾与祖国的第二次分离始于近代史中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写出这个条约的名称。

(2)台湾第二次回到祖国怀抱的原因是什么?

(3)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党残余部队退守台湾,造成了台湾与祖国的第三次分离。台湾与祖国第三次分离于哪一年?

探究三: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1)新时期我国政府为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2)举出这一构想成功实践的两个范例。

(3)写出新时期我国政府在这一伟大构想基础上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

感悟:通过上述探究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正确认识。

答案

二、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1.(1)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夷洲就是现在的台湾;元朝时,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清朝,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抗战战胜利后,1945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综上所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不

可争议的事实。

(2))台湾岛内“台独”分裂势力的煽动;国际反华势力的影响和干预。

(3)任何想把台湾分割出去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得人心的,都是违背历史潮流的,这种做法只能受到世人的唾弃。

(4)台湾问题一定能够解决。原因:海峡两岸中国人民都渴望统一,“台独”不得人心;邓小平提出了用“一国两制”的方针来解决台湾问题,港澳的回归为台湾回归树立了榜样;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显著,综合国力增强,具有强大的向心力;中美关系将继续向前发展,这将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

2.港、澳、台三个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际事务属中央人民政策管理外、享有高度自治权、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这是他们的共同点。不同的是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四、达标测试

1.A 2.C 3.A 4.A 5.B 6.D

7.探究一:郑成功(1分)

探究二:(1)《马关条约》

(2)抗日战争的胜利

(3)1949年

探究三:(1)一国两制

(2)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感悟:祖国统一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大势所趋;要想实现祖国统一必须提升中国综合国力;“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证明祖国统一大业

一定会实现(其它符合题意也可)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了解汪辜会谈、“九二共识”及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知道海峡两岸交往概况。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搜集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与其他资源,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多媒体展现中国共产党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激发爱党情感;通过归纳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体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使学生明白“台独”分子的真面目,“台独”不得人心,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教学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导学策略】 为了讲清本课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可采用以下方法 (1)教法:采用情感催化法、课堂对话法、感悟法。 (2)学法:采用阅读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 (3)教学手段:充分运用数字、图片、诗歌、歌曲等多种元素,使用多媒体课件完成本课教学。 【教学设计】 将台湾问题的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使历史课堂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以爱党、爱国为基调,突出两岸亲情、民族情、中华情,并通过这种情义的感染使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肩负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责任感得到升华。为了达到这样的情感教学目标,在讲授时顺序上将本课教材内容做了调整,并进行了适当的拓展补充,力求给学生创建一个“情感化的课堂”“对话式的课堂”“感悟性的课堂”。教学程序设计为:走进台湾——昨天——今天——明天。 一、走进台湾 有一个梦想我们不曾遗忘,有一种情感我们不曾割舍,有一首歌曲道出了我们不曾遗忘的梦想和难以割舍的情感,欣赏歌曲《爸爸的草鞋》。 (设计理念:本环节的主要作用是导入,以歌曲欣赏的形式展开,在消除学生课堂开始产生的紧张感的同时,让学生逐渐进入情感化的课堂,为后面的情感升华做好铺垫。) 过渡:凄凉优美的民谣饱含了台湾人民浓浓的思乡之情,台湾与大陆隔海相望,难道一湾浅浅的海峡就能阻断两岸的交往吗? 二、昨天——大陆与台湾 本环节侧重台湾问题形成的原因,可设计以下两个问题: (1)回眸历史看台湾,请同学们在你们的记忆中搜寻一下到底是什么事件阻隔了两岸的交往? (2)国民党败逃台湾,试图利用“三不”政策隔绝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你了解这种政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②培养并锻炼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欣赏小品《一张邮票》和诗歌《乡愁》导入新课。 ②结合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通过史料分析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针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 ②通过对两岸交往信息的交流学习,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 [重点及处理] ①党和政府确定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这一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来化难为易。首先引导学生从教科书和课外资料中多渠道获取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得出党和政府对台湾的政策方针。 ②祖国大陆与台湾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这一内容可以通过学生在教科书和课外资料中获取大量信息,分组汇报,合作交流,从大量的史实和图片资料中认识到两岸交往日益密切。[难点及处理]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采取和平方式解决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海峡两 岸的交往》说课稿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说教材: 《海峡两岸的交往》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中的最后一课,与前一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构成一个整体,展示了党和政府对祖国统一的构想和实践。本课的重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客观实际出发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过程,其时序特征明显,因此通过学生填写时间轴的方式对多个基础知识点进行梳理,有助于学生明确党和政府的对台方针政策与时俱进的变化过程。在祖国统一大业一步步向前推进的基础上,海峡两岸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在经济上初步形成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 说学情: 学生对于台湾问题学生也比较关心和感兴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收集、处理息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在课前做了很大努力去收集关于台湾问题的一些资料,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同时,他们的知识面还不足以深入了解台湾历史和台湾问题的由来。 说教学目标

常识与技能:①通过对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和平同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②培养并磨炼学生以下能力:归结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汗青现象的能力、获取和处置惩罚汗青息、史论联合地陈述汗青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①学生联合课本内容及其课前收集的资料,引见台湾的汗青沿革,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激发学生研究这一课的兴趣。②通过阅读课文,归结党 和政府在分歧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③学生联合课本内容及其课下收集的资料, 引见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到同一是汗青发展的必然趋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中国共产业方针的归结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也对同一前景充满心。②通过对两岸交往息的交流研究,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同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汗青责任感和使命感。 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7)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师寄语: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学习目标 1.了解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 2.理解“一国两制,了和平统一”方针的含义、原因以及重大意义。 3.运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对祖国统一充满信心,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难点:“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对台基本方针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完成知识梳理(列表记忆:海峡两岸关系) 二、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目前台湾海峡两岸处于分离状态,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急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从目前来看,你认为台湾问题至今仍未解决的主要的因素有哪些?你怎么样评价“台独”行为?请你谈一谈你对祖国统一的前景的看法? 2.台湾特别行政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海 峡 两 岸 的 交 往 对台 基本 方针 政策 毛泽东:确立了争取用 方式解决台湾的思想。 邓小平:形成了“ , ”的对台基本方针。 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 主张。 两 岸 关 系 的 发 展 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 1990年台湾成立 1991年大陆成立 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将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 共识。 1993年 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三、小结 面对如诗如画的宝岛台湾,老师也想用一首诗表达一下心声,“燕子飞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两岸暂时的别离,终有团圆的时候”。我们都坚信海峡两岸的统一一定会实现,因为两岸人民血脉相联,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中国人,最后让我们用歌声祝愿祖国早日完成统一大业。 四、达标测试 1.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是指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2. 关于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排序正确的是 ①台湾当局被迫开始调整“三不政策” ②海协会与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就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一致 ③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④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④①②③ 3. 被火烧断为两截的元朝名画《富春山居图》,分藏于浙江和台湾。今年5月,大陆将画的 的前半卷移交台北故宫博物院进行合并。6月1日,“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拉开序幕,这是该画被分开360多年后首次以完整的面貌展现在巨人面前。这幅名画的历史性合璧: A.反映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标志着两岸实现了“三通” C.表明了祖国统一问题已经解决 D.表明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4.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 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结束这种分离的状况,海峡两岸达成的共识是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坚持民族区域自治 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 港澳回归齐欢庆,两岸人民盼一统。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是 A.一国两制 B.八项主张 C.“三不”政策 D.三通政策 6.“厦门金门门对门,三通两制促和平。”此顺口溜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 A.中美关系的新发展 B.大陆和港澳关系的新发展 C.中英关系的新发展 D.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7. 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 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 8.探究一:宝岛台湾在历史上经历了与祖国的三次分离,第一次分离后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 探究二:当中国告别风云变幻的近代史时,也就告别了那个时代曾经的苦难。 (1)台湾与祖国的第二次分离始于近代史中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写出这个条约的名称。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1)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缓和海峡两岸的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地图、视频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培养识记历史的基本能力。通过探讨台湾自古就是我国领土的问题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海峡两岸的交往,关系的缓和,使得中国人民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推进祖国的统一。 【教学重点】 对台湾的政策的实施 【教学难点】 海峡两岸的割据状态的原因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教师: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渴望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渴望祖国的和平统一。 二、新课学习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教师: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面积约36000平方公里(2300万人口),是我国最大的岛屿,是我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

多媒体展示宝岛台湾的美丽图片 想一想: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结合所学的知识来回答一下? 学生: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学生:隋唐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 学生: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学生:清朝初年(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学生:清康熙年间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学生:清末(1895年)《马关条约》中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学生: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 教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通过我们学过的历史知识可以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教师:通过史实证明说台湾自古是我国领土,可是,是什么原因使得台湾与大陆割据的呢? 学生:1949年,蒋介石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败走台湾后,他把台湾作为国民党“反攻大陆、复兴党国”的基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阻止祖国大陆解放台湾,美国政府插手干预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统一,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的长期紧张对峙局势。 教师:改革开放后,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对其实行“一国两制”政策。党和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哪些政策方针 ? 学生: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武装解放台湾。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和平解放“和为上计” 学生: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学生:江泽民八项主张。 学生:胡锦涛四点意见《反分裂国家法》 教师: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间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1997年3月26日江泽民接受法国《国际政治》杂志采访时说的话 教师:结合文章找出两岸关系缓和的事实内容 学生: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并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逐步开放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多媒体展示亲人相聚的图片 学生:1990年,台湾“海基会”成立,会长辜振甫 学生:1991年,大陆成立“海协会”,会长汪道涵 学生: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中国原则”达成共识。故称:“九二共识 学生:1993年,两会举行“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多媒体展示九二共识签订的图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八下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八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 主备教师:上课教师:上课时间: 学习内容: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和平统一祖国的打整方针;基本方针、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能力目标:培养并锻炼学生以下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两岸交往信息的交流学习,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祖国大陆与台湾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教学流程复备与评价 一、夯实基础(根据学习目标阅读书目之后,完成下面的习题) (一)追根溯源,同属中华 台湾与祖国大陆同根同源,动手搜集有关史实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到达。 2、元朝设立管辖台湾和澎湖地区。 3、清朝时期民族英雄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 湾,1684年设台湾府,1885年成立台湾省。 4、1895年日本通过条约占领了台湾。 5、1945年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 (二)现状初探,两岸分离 台湾和大陆的分离状态是如何造成的? 1949年蒋介石内战失败,退居台湾,1950年国海军进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从此造成海峡两岸长期隔离,至今未统一。 (三)与时俱进,寻求解决 根据提示,完成海峡两岸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而做出的努力。(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双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的对台基本方针。情境导入:我国解决港澳台问题的方针是什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XX中学历史老师,今天给大家讲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历史《人民的日常生活与文化艺术——明清时期》部分的第三个章节,是了解海峡两岸的交往、探询两岸交往对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的一节课。本节课对于拓宽同学们的国际视野,认知大陆和台湾之间的交往及其影响,对于增强学生国家意识,培养同学们各民族间的友好交往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海峡两岸的交往中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的交 流与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思考的能力、文献阅读、资料查阅和信息加工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持开放的心态,具备跨越海峡、增进 两岸关系的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掌握明清时期台湾未提炼糖前的经济状况及糖业的发展,掌握两岸文化和政治的交流对于各自文化的影响。 2.难点:了解清代两岸的交往及其影响,研究历史故事,丰富历史知识。 【教学方法】 本课采取一些生动诙谐的讲解方式,如比喻、类比、解析、辨析、讲解、补充、相互联系等,使同学们体验到历史的魅力、增强说服力和趣味性,使重点内容更加深入人心,更容易记忆和学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板书“海峡两岸”的概念,提问同学们对于“海峡两岸”这个词有何印象?谈谈自己对两岸关系的看法。 二、新授(30分钟) 1.了解两岸交往(10分钟) 让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明代初期和清代的两岸交往,让同学们掌握两岸交往中文化、科技、经济和政治的交流。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9)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年级:八年级科目:历史 课题课型班级姓名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新授课 一、学习目标 二、预习(阅读课文,对重要的人名、组织名称、事件[或方针内容]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交流个人看法,完成下列填空)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明确提出要 台湾。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领导人:)。 3、改革开放后,在提出“”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 ”的对台基本方针,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4、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的变化。 5、历史性重要一步:a.1990年台湾成立了。 b.1991年大陆成立了。 c.“九二共识”:“汪辜会谈”就“” 达成共识。 6、1995年初,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 的八项主张。其中包括:“坚持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可以进行”;“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等。 7、2000年3月以来,台湾政局发生变化,“”、“”的分裂活动,破坏了海峡两岸关系良好发展的势头。中国共产党重申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的对话和谈判,什么都可以谈。 三、当堂达标 1、海峡两岸的“三通”是指() A、通邮、通航、通商 B、通航、通话、通商 C、通信、通邮、通商 D、通邮、通话、通信 2、海基会和海协会分别成立后,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 A、经济性商谈 B、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C、经济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D、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3、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是() A、江泽民的八项主张 B、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

部编本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学案: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几代领导人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九二共识”及“汪 辜会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2.知道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学习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祖国大陆与台湾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学习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台湾。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形成了“、”的对台基本方针。 (4)年,解放军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5)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6)1990年台湾成立了,次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7)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 (8)1995年,江泽民提出主张。 (9)2005年,连战率“”访问中国大陆,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0)2015年,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2008年,两岸实现“”,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二、合作探究 结合上节课所学知识,从性质来看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有何不同?

三、练习巩固 1.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毛泽东这段话所反映的基本思想是 () A.用武力解放台湾 B.用“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台湾问题 C.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D.维持台湾现状不变 2.我国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是在() A.新中国成立后 B.澳门回归后 C.改革开放后 D.香港回归后 3.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是() A.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B.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C.九二共识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提出 4.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的最重要的“共识”是()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加强两岸的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海峡两岸和平谈判可以分步进行 D.不以政治分歧去干扰两岸经济合作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两岸中国人完全可以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谈判解决两岸的政治分歧,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材料二:近年来,“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不断加剧,给台弯地区的和平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给两岸关系发展和国家统一造成了严重危害,也造成了岛内的思想混乱和政治动荡。(1)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实施这一方针的前提是什么? (2)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台湾问题? 四、课后反思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湖北省下学期八年级历史

4.14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选择题 1.(2022春·湖北十堰·八年级统考期末)2021年12月1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公开场合发表涉台言论:“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等同于美日同盟有事”。众所周知,今日两岸分离局面开始于1949年4月。当时,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守台湾。据此分析 A.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B.台湾问题是中日外交问题 C.台湾问题是中美外交问题D.台湾问题是民族事务问题 2.(2022春·湖北荆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A.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互利互补原则 C.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2022春·湖北襄阳·八年级统考期末)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于1992年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进两会会谈协议D.两岸实现直接“三通” 4.(2022春·湖北宜昌·八年级统考期末)在看完《血战台儿庄》之后,蒋经国说:“从这个影片来看,大陆已经承认我们抗战了,这个影片没有往我父亲险上抹黑,”不久,台湾开放国民党老兵回大陆探亲,标志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的是 A.“九二共识”的达成B.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C.八项主张的提出D.“汪辜会谈”的举行 5.(2022春·湖北襄阳·八年级统考期末)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①西藏和平解放①提出“一国两制”①香港、澳门回归①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 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 6.(2022春·湖北武汉·八年级统考期末)20世纪90年代,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①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①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① 7.(2022春·湖北黄石·八年级校考期末)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海上直航福州港首航仪式举行,两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新人教版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1)课时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 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 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 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姿势正确) 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 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 课题:书写练习1 课型:新授课

2023人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练习--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基础过关全练 知识点1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2021山东莘县二模)如图中的“母亲”怀抱中有两个“孩子”,她正在等待另一个“孩子”回来。依据所学知识,请你判断这个“孩子”可能是 ()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西藏 2.(2021山东曹县一模)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心愿,在统一的道路上台湾问题和港澳问题本质的区别是台湾问题属于() A.经济问题 B.领土问题 C.内政问题 D.外交问题 3.【新情境】(2022山东潍坊二模)《反分裂国家法》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下列最能体现国家对台“诚意”的是() A.推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B.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统一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实行港澳台协同发展战略 4.(2022山东庆云模拟)1979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名义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与以往文告不同,这篇文告没有使用“解

放台湾”的旧有提法,而是郑重宣告以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意味着我国() A.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B.海峡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C.对台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D.“一国两制”得到成功运用 5.(2022云南昆明中考改编)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B.八项主张 C.两岸直接“三通” D.“九二共识” 6.(2020云南中考)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基础是() A.加强文化和教育交流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民间团体的经济交流 D.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知识点2日益密切的交往 7.(2022山东乐陵期末)1979年以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的人数明显增多。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这说明海峡两岸()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教学主题】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学目标】 1. 了解海峡两岸的交往历史; 2. 了解近年来两岸的交流和合作; 3. 掌握两岸关系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了解两岸的交往历史和近年来的交流合作。【教学难点】掌握两岸关系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出示两岸地图,询问学生两岸指的是哪两个地方? 2. 让学生作出简单解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学习新知(40分钟) 1. 历史概述(10分钟) (1)海峡两岸的交往历史 (2)台湾问题的由来 (3)1949年台湾分治 (4)2008年两岸协议 (5)讲解两岸对飞地的界定。

2. 近年来两岸的交流和合作(15分钟) (1)两岸会晤 (2)两岸经济合作 (3)两岸文化交流 (4)两岸教育交流 (5)两岸科技合作 3. 两岸关系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15分钟) (1)两岸关系的基本状况 (2)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 三、巩固运用(10分钟) 根据学生的兴趣,老师提供一些讨论的问题: (1)你了解的两岸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有哪些? (2)你认为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如何? 四、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课堂内容,总结本节课要点。 【教学方法】 1. 演讲教学法 2. 问答讨论法 3. 案例分析法 【教学评估】 1.了解两岸的交往历程。 2.对两岸关系、交流和合作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

3.积极参与讨论,理智表达自己的观点。 4.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历史文化基础。 【课外拓展】 1.学生通过阅读新闻和文献资料,加深对海峡两岸关系的了解。 2.鼓励学生组织参加两岸交流活动,拓宽交际圈子。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一练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提技能·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下图中的一位“母亲”怀抱中有两个“孩子”,她正在等待另一个“孩子”回来。据所学知识,你判断这位“孩子”很可能是( )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西藏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西藏在1951年获得和平解放,与图无关;香港、澳门是画中“母亲”怀抱中的两个“孩子”,而另一个“孩子”是“台湾”。 2.(2013·常德学业考)台湾地区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 A.武力解决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 D.“入联公投”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识记能力。我国对台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

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我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坚持不运用武力的原则 D.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台湾的基础和前提。 4.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1987”“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等反映了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两岸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5.(2013·南京学业考)2009年,海协会、海基会两会领导人第三次会谈在南京举行。“两会”曾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的时间是( ) A.1987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7年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就“海峡两岸

初中部编统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4课【分层练习】《海峡两岸的交往》

《海峡两岸的交往》同步练习 普宁二中郑淳老师 ◆基础题 一、选择题 1.按照“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港、澳、台实行()A. 资本主义制度 B. 社会主义制度 C. 封建主义制度 D. 新民主主义制度 2.凤凰网北京消息:国台办主任张志军5日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只有回到“九二共识”这个政治基础,两岸关系才能拨云见日。张志军提到的“九二共识”是指() A. 和平统一方针 B.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 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3.李红老师讲课中用到下列关键词:“天才构想”“和平统一”“制度创新”。据此推断她讲述的内容应该是() A.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一国两制”方针成功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它对解决何地问题有示范作用() A. 西藏问题 B. 新疆问题 C. 南海问题 D. 台湾问题 5.“海基会”、“海协会”、“九二共识”、“一国两制”这些关键词语让中国人感受到了() A. 西藏和平解放 B. 香港回归 C. 海峡两岸关系日益密切 D. 澳门回归 ◆能力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史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①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②一国两制—港澳回归 ③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大跃进运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下列关于中国政府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有利于缓和两岸紧张关系 B. 于1949年提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