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谈生命》教学设计(陆森莲)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谈生命》教学设计(陆森莲)

《谈生命》教学设计

宜宾市二中陆森莲【教学目标】

1.通过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整体感知课文。

2.品味生动形象、富含哲理的语言,探究课文主题。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品读生动形象、富含哲理的语言,整体感知课文。

2.揣摩积累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探究课文主题。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教法学法】

1.四步解疑,以疑导学。

2.读写结合,品味赏析【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欣赏图片,引出话题,快速导入新课)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读)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 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世纪老人冰心,看看她是怎样谈论生命的。(板书课题及作者)二、自学尝试,个体质疑(预习自读,提出疑问,汇报预读成果)

1.每个小组以不同形式朗读出本组最欣赏的语句,展示预读成果”.课前布置学生自学课文,要求每人提出三个以上的问题,并写在导学案上,交给组长,组长再从中筛选出本组最有代表性的问题,依次在课堂上提出来。

三、合作研讨,碰撞激疑(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整体感知文本).老师抛出典型问题,学生小组合作研讨。

(1)“一江春水”在奔流入海的过程中经历/哪此体验?(请用原文关键性词句回答)暗示了怎样的人生状态?

(2)“一棵小树”经历了哪些成长过程?(请用原文关键性词句回答)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

1.师小结,并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觉得生命还像什么?

四、精读品味,师生析疑(品读仿写,赏析名句,探究课文主题).品读

句式:我最想摘抄积累这一句“ •…””,因为这一句……O

(1)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2)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3)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4)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5)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1.仿写

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另写一个句子。

2.探究主题

提问:最能表达课文主题思想的是哪两句?(请在原文中勾划出来)

作者通过揭示生命的本质和规律究竟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当堂检测,过关解疑(分析理解,背诵经典,积累优美语言)

1.下面对这篇散文的分析理解,不思确的一项是()

A.本文融景、情、理于一体,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作了形象的描述,抒发了一位世纪老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B.文章借小树长成大树,最后落叶生根的生长过程,来比喻一个人从童年、青年、中年到老年直至死亡的生命历程。

C.文中说“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流露出人生苦短,应珍惜光阴,及时行乐,享受今生的思想。

D.本文结构严谨,注意前后照应,如末段中“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就与前文江流入海、叶落归根的叙写相照应。

2.安排学生一分钟快速记忆,并激励学生:你能在规定时间里背诵多少经典名句?

S)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2)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3)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4)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5)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6)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7)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附:板书设计谈

冰生—春水 .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第15课《散文两篇》教案

《散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永久的生命》,是近现代著名严文井作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永久的生命》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善于把深刻的哲理讲的简单,《我为什么而活着》就是最好的代表作。文中,作者将支配自己一生的三种信念——对爱情额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充分体会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高远的精神追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阅读哲理散文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揣摩文章的语言,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2.通过小组讨论和自学展示,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分析作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莫大关心,感受罗素崇高而博大的胸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品味本文语言所具有的感召力、感染力以及理性色彩。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人生观,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命题产生自己的思考。 理清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课时计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冰心说,生命像一棵小树,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伸展,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土而出。那么,在作家严文井笔下,生命又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一起来寻求答案吧! (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 闫文井,原名严文锦,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级中学,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1937年出版散文《山寺暮》。1938年5月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 3、背景介绍: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先谈生命的易逝;再谈生命的永久;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三、分段学习 1、第一段末句说“我们都非常可怜!”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渺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情丝毫不能做主。 2、读一读第2自然段,说说写小草和小牛犊的用意是什么? 从生命的流动性上与小草和小牛犊作比较,化抽象为具体,便于理解,形象生动。 3、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一句中“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 明确: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 4、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明确: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5、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为什么说生命就是“奇迹”? 因为生命的消逝是暂时的,而不朽却是永久的。 6、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这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散文二篇)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部编八年级上册语 文散文二篇) 16* 散文二篇 精彩开篇词 对现代很多人来说奢华的物质享受比单薄的精神养料更实在,更有价值。然而真的是这样吗?“与其在这个浮躁与肤浅的社会里行尸走肉般地游荡下去,毋宁读一点有思想、有内容的书,对于干裂的心田,它可以说是一注清泉。”蒙田的话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学习目标 1.研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学习作者从自身生活经历谈起,表达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的写法。 3.学习《永久的生命》中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4.用心领悟字里行间传达的真诚与睿智,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境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在忙碌、悠闲、快乐、忧愁中,日子一天一天流逝,我们一天一天老去。有没有谁思考过:你为什而活着?你想怎样活着?(学生短暂交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散文《要生活得写意》,一起去领略蒙田的智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写意(xiè)松懈(xiè) 遵循(xún) 点缀(zhuì) 兴味(xìng) 洗涤(dí) 卑微(bēi) 土壤(rǎng) 牛犊(dú) 茸毛(róng) 繁殖(zhí) 蔓延(màn) 凋谢(diāo) 2.解释下面的词语。 洗涤:冲荡,清洗。又作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卑微:地位低下而渺小。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井然有致:形容非常有条理。 3.作者链接 (1)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期、十六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

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他的散文主要是哲学随笔,因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思想的宝库”。主要作品有《蒙田随笔》《蒙田意大利之旅》《热爱生命》等。 (2)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著有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散文集《山寺暮》,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还有《严文井童话寓言集》《小溪流的歌》《“下次开船”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风雨回眸》等。《严文井散文选》曾获全国首届散文、杂文(集)荣誉奖,童话《蚯蚓和蜜蜂的故事》获1953年全国儿童文学奖。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要生活得写意》,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交流点拨】第一段:开篇从“我”的生活体验写起,认为既要理性地活动,也要满足欲望获得乐趣。第二段:以恺撒与亚力山大为例,指出日常生活中享受乐趣的重要性。第三段:从反面指出人们对生活的种种偏见,并得出结论“我们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乃是生活得写意”。 (二)深层探究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永久的生命》优质课教案_13

15《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永久的生命》,是近现代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永久的生命》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课文内容,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 2.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的主旨及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总体把握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难点】 精读品味,揣摩文章的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频朗读,视频资料,给学生提前发放预习单。 五、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以朗读,合作探究式教学为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一粒种子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一条小溪从雪山发源,流入大海的视频。导言:上面两组画面,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进程,感受生命的蓬勃。生命,是大自然伟大的作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精辟的语言来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永久的生命》,来感知作者是如何理解生命的。 二、预习反馈。(检查预习单完成情况) ①走进作者(学生介绍)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主要著作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

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②重点字音(多媒体出示,叫学生读) 臼齿(jiù) 茸毛(rònɡ) 蔓延(màn) 凋谢(diāo) 洗涤(dí) 牛犊(dú)疲倦(pí)卑微(bēi) ③词语释义:(多媒体出示词语,学生解释)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洗涤:冲荡、清洗。 威势:威力和气势。 凋谢:草木花叶凋落。 三、郎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听音频朗读,学生听读或跟读,注意正音,并画出不太理解的语句。 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出三个同学范读课文,第一位读第一段,第二位读二、三段,第三位读四、五段,其余同学点评。 点拨: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烈处要读的响亮,感情平静处要读的深沉些。4、理清行文思路。 提问: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哲理散文,思路清晰,章法井然,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让学生找出每段的中心句,分组讨论明确:全文大致分三部分。 (1) 个人生命有限(1) (2)生命的不朽(2、3) (3)赞美生命 (4、5) ( 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 四、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学生就课文内容质疑,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多媒体显示: (1)文中作者的感情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谈生命》教学设计(陆森莲)

《谈生命》教学设计 宜宾市二中陆森莲【教学目标】 1.通过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整体感知课文。 2.品味生动形象、富含哲理的语言,探究课文主题。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品读生动形象、富含哲理的语言,整体感知课文。 2.揣摩积累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探究课文主题。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教法学法】 1.四步解疑,以疑导学。 2.读写结合,品味赏析【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欣赏图片,引出话题,快速导入新课)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读)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 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世纪老人冰心,看看她是怎样谈论生命的。(板书课题及作者)二、自学尝试,个体质疑(预习自读,提出疑问,汇报预读成果) 1.每个小组以不同形式朗读出本组最欣赏的语句,展示预读成果”.课前布置学生自学课文,要求每人提出三个以上的问题,并写在导学案上,交给组长,组长再从中筛选出本组最有代表性的问题,依次在课堂上提出来。 三、合作研讨,碰撞激疑(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整体感知文本).老师抛出典型问题,学生小组合作研讨。 (1)“一江春水”在奔流入海的过程中经历/哪此体验?(请用原文关键性词句回答)暗示了怎样的人生状态? (2)“一棵小树”经历了哪些成长过程?(请用原文关键性词句回答)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 1.师小结,并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觉得生命还像什么? 四、精读品味,师生析疑(品读仿写,赏析名句,探究课文主题).品读 句式:我最想摘抄积累这一句“ •…””,因为这一句……O (1)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2)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3)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4)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5)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1.仿写 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另写一个句子。 2.探究主题 提问:最能表达课文主题思想的是哪两句?(请在原文中勾划出来) 作者通过揭示生命的本质和规律究竟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一)打印版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一)一内容解读 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论点。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以六位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人物的事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 二技法总结 1.据事论理,层层推进。 文章列举同类事例,揭示出“成就大业”与“艰苦磨炼”之间的关系。接着文章将论证由个别事例转向一般事例,由个人身世浮沉的角度上升到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自然地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催人奋进。 2.语言精练,精用修辞。 文章文辞简短,但理据充足,说理透彻,文中多处运用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说理的气势。排比句如“舜发于畎亩之中,傅

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对偶句如“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论证多样,逻辑严密。 这篇短文采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如把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类比,再如罗列六位在逆境中成才的名人事例等。 短文开头用排比句式举出事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承接这些事实,得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的结论,让人信服。在此基础上,作者又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最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充分体现出孟子的文章逻辑严密而有文采的特点。 三主题概括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先以六位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人物为例,说明人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成就大业,并由此引申,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经受磨炼的益处,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由造就人才类推到治国的道理,显得水到渠成。

八年级上册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电子书人教版2023)

八年级上册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电子书人教版2023) 2023年高中考试时间是2月23日。 2023年2月23日、24日、25日三天。大家也要重视学业水平测试,如果达不到全A,可能许多名校进不了,因为现在的大学招生也是非常注重学测结果的,不理想就可能上不了心怡大学。 2. 八年级上册语文电子书人教版2022的古诗词 64篇 2021年首次实施新高考的河北、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八个省份,高考必背六十四首古诗。 第一部分高中十四篇 1.《劝学》荀子 2.《逍遥游》庄子 3.《师说》韩愈 4.《阿房宫赋》杜牧 5.《赤壁赋》苏轼 6.《诗经·氓》 7.《蜀道难》李白 8.《登高》杜甫

9.《琵琶行》 10.《锦瑟》李商隐 11.《虞美人》李煜 12.《念奴娇》苏轼 13.《永遇乐》辛弃疾 14.《离骚》(节选)屈原 02 第二部分初中五十篇 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曹刿论战》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潜 8.《三峡》郦道元 9.《马说》韩愈 10.《陋室铭》刘禹锡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爱莲说》(宋)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17.《关雎》 18.《蒹葭》 19.《观沧海》曹操 20.《饮酒》陶潜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3.《使至塞上》王维 25.《行路难》李白 26.《望岳》杜甫 27.《春望》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首)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32.《观刈麦》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李贺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16课《散文二篇》之《永久的生命》教案

永久的生命 一、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在诵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结构,感悟作者的生命观。 3、揣摩议论性散文的思路并掌握议论性散文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诵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结构,感悟作者的生命观。 难点:揣摩议论性散文的思路并掌握议论性散文的特点二、教学方法 朗读、启发、探究、多媒体辅助。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走近作者。 1、(视频导入)视频播放:心脏跳动的声音。 2、导言: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心脏跳动)是的,我们听到了心脏的跳动,这不就是我们生命的象征吗?那你希望你有多长的生命?(生答)不管8()岁,10()岁, 它都有个期限。可有个童话作家,他却说生命是永久的。下面,让我们一齐走进生命, 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可以永久? (板书:永久的生命严文井)3、严文井(1915—2023),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二)初读文本,扫清字词障碍1、全班齐读。 2、正音、释义:臼齿茸毛蔓延凋谢洗涤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1、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严文井的生命观。 建议:你可以快速阅读文章,圈画各段的中心句,理清文章的思路后作答。(理清思路忖,可提段落内部的议论性思路,简单提一下议论性散文的结构)2、在这种生命观之下,我们应该有怎样的生活态度呢?(用宗璞诗意的、描述性的文章《紫藤萝瀑布》来帮助学生深入体味永久的生命观) (四)文章总结,感悟生命,珍爱生命。 1、小结: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永久而不朽;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也没有永久的生命。读了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我们认识到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 微、柔弱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教师赠语:生命短暂,我们不能增加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增加自己生命的厚度,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要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六)作业认真思考我们作为中学生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有价值?并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小作文。如 附:板书设计: 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 易逝.一永久—・奇迹 积极乐观 珍惜生命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微课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微课评比活动微课设计方案参赛模板

明确:细节描写是为了把最感人的画面从其它地方凸现出来,就像红花需要绿叶衬。(课件出示:因为感动,所以细致;因为细致,所以感人。)

我的父亲很爱我,他的身材很高大,小时候就喜欢陪我玩,后来就不怎么陪我玩了,经常给我买玩具,买好吃的,我的父亲好爱我啊! 我读书之后他就更爱我的,关心我的学习,挣钱供我读书,我有什么愿望他都会满足我, 我觉得他是世界上最好的位爸。 多少年,无论是的苦难,还是我们的叛逆。无论是疾病的折磨,还是环境的考验。世间百态,百味,父亲泰然走过,坦然面对,我从来没见他低过头,弯过腰,更没见过他的。 多好的父亲,我一直以为,老天会眷顾他的,他的晚年一定会尽享天伦的。可是…… 一场车祸夺走了我唯一的,夺走了父亲唯一的儿子,那晚我看到父亲,他没有流泪,只是傻傻的坐在沙发上,目光直勾勾的,对我不停地重复着一句话:你说,你哥哥的命怎么这么短呢?瞬间,父亲的背驼了,头发白了,脸上没有了往日的神采。 父亲一直想把哥哥的尸体带回家待几天,可是我们这的风俗,健在,的尸体是不能进家的,那一刻,父亲哭了,老泪纵横。他的泪滴滴砸在我的心上,如有千斤。这该是多大的疝呀。几天中,他不停地在消瘦,不停地在苍老。可是……啊!你太残忍了。 《父亲的泪》 第三天下午,西安突然降温,正在宿舍里和同学打牌的大将接到电话,说校门口有人找他。大将跑到校门口,看到了父亲。五十多岁的父亲,像个七十岁的老人,老态龙钟,一脸的疲惫,身上背着一床棉絮。大将把父亲带入里,才小声问他:“你怎么来了,我给妈留了账号,你把钱打入那个卡上就行了。你跑这么远,还背着这个东西,又辛苦,又浪费钱 父亲讨好地对他笑着,说:“听你妈说,你前段时间病了,现在怎么样了,好了没?要吃好点,照顾好自己,你不用担心生活费,只要你能吃出好身体,学出好成绩,就是再多的生活费,你爸也掏得起。天冷了,这是你妈妈用自己种的棉花给你做的棉胎大将嗫喘着说: “已经……好了……” 在通往教学楼的路上,父亲说:“看到你好好的,我也就放心了,把生活费给你,我就回去。不影响你。”大将接过父亲递过来的钱,正想说带父亲到学校的招待所住,父亲乂说了,“再有两个月就放寒假了吧?我这次给你带了三千块,你刚生病,要吃好点,把身子养壮点, 才能有精力上好学」父亲止住脚步,“你回去吧!” 大将知道父亲的脾气,就不再说什么。他走出不远,回头的时候,发现父亲还站在原地, 朝他挥手。他想起读高中的时候,每次父亲送他去县城的学校,都是这个场景,泪就溢满r 眼睛。《墙角里的父爱》四 今天是我中考的日子,父亲比我起得还早,他5点就起床了,穿了一件白色带条纹的T

2021年秋季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整合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详细版)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习说明性文章,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点,了解重要作者及其相关知识,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常见的说明方法和说明对象的特征。 2.了解说明的方法,学会抓住特征来说明事物,理清本单元文章的说明顺序,分析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増强思维的条理性与严密性。 4.激发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了解,増强民族自豪感。 单元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说明的方法,学会抓住特征来说明事物。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増强思维的条理性与严密性。 3.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了解,激发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说明文。所选的四篇课文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介绍的是中国古代建筑,《蝉》说明的是昆虫的习性和成长规律,《梦回繁华》则围绕着《清明上河图》,介绍了这幅传世名画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四篇文章内容不同,各有特色,但都属于说明文。 《中国石拱桥》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征,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独特创造和不朽的艺术价值,概述了新中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苏州园林》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认真、严肃的态度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蝉》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从科学研究的角度,针对蝉的习性,所做的一系列观察和实验的记录。文章围绕着“蝉的地穴”和“蝉的卵”这两个方面,做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总结,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会到作者的科学精神。 《梦回繁华》通过详细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描募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表现了这幅旷世杰作非凡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达州高级中学(语文教案)

达州高级中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诗歌内容及其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二)能力目标:在对比学习中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的价值观目标:培养爱国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难点:对比学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新课导入: 一、由杜甫的《望岳》这首诗导入: 1.学生背诵《望岳》。 2.会当凌绝顶:“凌”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凌——(具有凌云壮志的杜甫) 3. 今天我们所学的这首诗《春望》又给我们刻画了怎样的杜甫呢? 二、教学过程: <一>课堂讲析 1、学生初读,注意节奏。 2、本诗中的“搔”字怎样理解? 学生回答——抓、挠 3、杜甫为何而“搔”头呢?

学生回答——“愁” 4、为何而愁? 学生回答——因家事、因战争,…… 5、而这些都是有诗人所望而得,那么诗人他都望到了什么呢? 6、学生朗读首联、颔联,找出诗人所望之景——景物及其特点。 7、有这些景致可以得知诗人描绘的是什么季节之景?(春) 8、请学生概括诗人描绘了怎样的一幅春景图?(生机勃勃……) 9、面对这样的春景,诗人应该有怎样的心情?是什么事让诗人有这样的心情的? 10、再次首联、颔联,分析诗人所望之事。(国破民苦) 11、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呢?朗诵颈联(烽火) 12、烽火给诗人造成了什么结果呢?朗读尾联(白发生不胜簪) 13、造成诗人白发生、不胜簪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战争,还因为什么呢?再次朗读颔联,分析诗人情感。 14、学生再次朗读整首诗,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诗人的形象。 二、<探究学习> 对比阅读,再次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①朗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②找出此诗中能体现诗人情的一个词语。 喜——(为官军收复失地而喜),刻画了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 三、布置作业: ①“感时花溅泪”的“溅”能否换成“落”?为什么? 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③收集有关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句。 四、板书设计 (一)、凌——(凌云壮志)

2021年秋季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整合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详细版)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1.积累作者生平及相关常识,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名言警句。 2.培养学生借助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3.反复诵读,训练学生诵读基本技能,品味诗文意境,培养其感悟能力,把握文章脉络和写法,抓住文章主题内容,揣摩需要,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4.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健康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情操,感悟中华文化博大,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会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 2.诵读不同体裁的古代诗文名篇,从不同角度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从主题上来说,都与人的品格、志趣、情怀、抱负有关。 《孟子〉三章》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借讨论战争强调行仁政、得人心的重要性,体现了孟子“得其民,斯得天下”的思想;《富贵不能淫》记述了孟子与景春关于“何谓大丈夫”问题的探讨,孟子借由对景春的反驳,说出了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通过举例、归纳、对比等手法,论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这几章都是《孟子》中的名篇,激励过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愚公移山》是《列子》中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终于感动了天帝,“移山”成功的故事。我们从中能够感受到愚公的聪明智慧,坚忍执着。 《周亚夫军细柳》是《史记》的选段,讲述了汉文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军的故事,勾勒出了一个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五首古代诗词,有对田园生活、悠然心境的描绘(《饮酒》),有对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沉痛抒写(《春望》),有对疆场战士浴血奋战的热情赞颂(《雁门太守行》),有对空有才华、无从施展的无奈慨叹(《赤壁》),还有对沉闷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境界的热切向往(《渔家傲》),都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悟和思考。 可以说,本单元的每一篇作品都是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材料。阅读这样的作品,对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加文化积淀,都有重要的意义。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阅读15.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优质课教案_10

;初中语文学科1 :优秀教学设计1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积累词语“臼齿,茸毛,蔓延,凋谢,洗涤 2.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 3.概括本文的写作手法:欲扬先抑。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二)教学难点 1.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2.揣摩文章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 (二)文体常识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随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 (三)扫清字词障碍 兴味(x i n g)洗涤(d i)卑微(w e i ) 茸毛(r o n g)蔓延(m a n)遏制(0) 濒临(b i n)俯瞰(k a n)星辰(ch e n) 濒临:紧接,靠近。 俯瞰:俯视。遏制:制止,控制。臼齿:牙齿名。在口腔后方的两侧,一般上下颌各一个。消逝:(声音、时间等)慢慢逝去,不再存在。洗涤:冲荡;清洗。又作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凋谢:(草木花叶)脱落。 飓风:最初只指加勒比海的热带气旋;后来又可指任何具有狂风的热带气旋。 缩影:指可以代表同一类型的具体而微的人或事物。 (四)走进作者:(由学生发言,检查预习情况)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 年生, 湖北武汉人。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2005 年7月20日病逝于北京(五)写作背景《永久的生命》:本文选自《严文井选集》下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15《永久的生命》

15.《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臼齿”、“洗涤”、“蔓延”等词语。 2、初步认识生命和生活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合作探究文章主题。 2、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史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并树立豁达、乐观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重点) 2、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史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并树 立豁达、乐观的人生观。(难点) 【课的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自主预习字词 3、查阅作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今天我们也一起来探讨一下生命这个话题。一提到“生命”,有人就说了: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但是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严文井给了我们怎样的答案。 2、检查预习情况 3、初读课文,理清思路:《永久的生命》到底写的什么呢?请大家齐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思考这两个问题。 (1)找找每一段的中心句。 明确:第一段:“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板书短暂 第二段:“人们却不应该为此而感到悲观”永久 第三段:“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第四段:“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 第五段:“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奇迹 (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明确:文章揭示了个体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体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 4、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文中作者的感情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明确:从表面上看,作者的感情是有变化的。 文章一开始,作者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的变化来告诉我们岁月在一点点地消逝,我们却无能为力。显示出作者的悲观、消沉的情绪。(板书悲观) 第二自然段起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板书乐观)“感谢生命的奇迹”、“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让我们赞美生命”(板书赞美)这些语言表现了作者的感情是乐观的,而且逐渐增强,以至于高唱生命的赞歌。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文本

文本一 母亲的油灯 回忆母亲,总会想起油灯,记忆里母亲和油灯是分不开的。是母亲用油灯点亮了我们生命,点亮了我们人生之初最美最真的记忆。 在我十二岁之前,小村里是没有电的,家家户户用冒着细细黑烟的煤油灯来照明。印象里最深的有两盏油灯;一盏是父亲自己制作的,用一个比墨水瓶高些的棕色玻璃瓶子做灯身,棉线搓成灯芯,灯盖子下瓶胫处绑一根细细的铁丝,平时挂在灶台墙壁的一根钉子上。另一盏灯要先进些,是透明玻璃灯。灯身由两部分组成,下半部是一个空心半圆的灯座,上面是椭圆的容器,灯罩是薄薄的玻璃罩子,并加了一个白瓷印花的漂亮灯伞。灯盖上有一个用以调整灯芯高低、调节灯光亮度的活动转轴。这盏罩灯挂在里屋炕中央的位置,几节活动铁勾控制灯的高度,不用的时候铁钩撤掉灯升到高处,使用时铁钩接上,灯垂下来。那个时候,有一盏这样的玻璃灯就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了。 母亲白天要到生产队劳动,所以记忆里的晚饭多是掌灯之后才做。母亲一般是先点了灶堂的火,再用一根菁杆从灶堂引火把灯点燃,因为这样可以节省一根火柴。母亲打理着锅上的事情,我们也帮着烧火,蒸汽和着饭香在空气里弥散,油灯的微光便陶醉了似地闪闪烁烁、明明灭灭,温暖而亲切。在等饭熟的当儿,我们姐妹三人,便在灶旁的油灯下,围着母亲转来转去,这时巧手的母亲教我们手影,双手交叉、屈伸变换成不同动物的.姿态,灯光把一双双大手小手的影子,投到对面墙壁上,于是奔跑的马、会跳的小兔、鸣叫着的公鸡,连同我们小小的身影、俏皮的羊角辫便一一生动地活跃在墙壁上,这一幕至今记忆犹新。 晚饭的时候,一家人暖暖地围在一起,油灯下看不清大家的脸,连一向严厉的父亲,在油灯下也显得比平时和蔼许多。碗里的热气在头顶上围成一个圈,浓浓地罩着那油灯,形成了一个柔和的金黄色的光晕。关在门外的西北风,在门外叫着、拍打着,想从门缝里挤进来,这时,油灯总要警觉地伸长脖子,不安地跳跃着。母亲便适时地拿一枚针来细心地挑去灯上的火花,然后慈祥地看着我们,慢声细语地和父亲聊着“大事”,于是,家、油灯和油灯下的饭桌,在我最初记忆里有了深刻印象。于是每到冬天的晚上,我都盼着夜幕早早拉下来,也让母亲早些点亮那油灯。 晚饭后母亲收拾完碗筷,小桌移到炕的中央,母亲把屋顶上活动的铁钩延伸下来,把玻璃罩子的油灯点燃,屋子里立时亮了许多。仿佛是无声的命令,当这这盏油灯点起的时候,我们兄妹几个都自觉拿出书本,围坐在灯下温习功课。为了趋光,我们几乎是头顶着头,互相听得到各自铅笔的“沙沙”声。这时母亲便端着另外那盏油灯忙她的事情,边用手护着油灯,边里里外外巡视,看水缸盖好没有,门插好没有,鸡鸭鹅兔是不是待在它们应待的地方,等这一切收拾停当,母亲也脱了鞋子聚在炕上的小桌边拿起她的针线,或纳鞋底、或缝补衣衫。因为我们四人占据最亮的地方,母亲只能坐在我们的外围,边做针线,边伸头看看我们的书本。虽然母亲不识字,却能判断出我们作业的质量,然后给予鼓励或警告:看哥哥姐姐的字写得多好,雯儿(我)和老丫头(妹妹)可得要加油呀。父亲不舍得将丁点的灯光浪费掉,就坐在我们身后,拿起一本破旧的《唐诗三百首》阅读,费劲地研究着那些奇异古怪、却又绚丽多姿的文字,一遍遍地盘剥,以至于连书脊上都留下了手指摩挲的斑斑痕迹。 待我们作业写完,小桌撤掉,安顿我们睡下,母亲便又埋头于她的活计,似乎这才是她劳作的开始。在我的记忆里总有这样的画面:一座破旧的土屋,一群孩子从炕头到炕梢一字排开,孩子都已熟睡,不时还有鼾声响起。外面的星星眨着慵懒的眼睛,墙壁的灯窝里一盏凄清的油灯爆着灯花疲惫地燃着。母亲就坐在灯下做着

第四单元 第十六课 散文二篇-【教材解读】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6散文二篇 知识助读•细梳理 助读资料 1.文题解读 《永久的生命》作者用“永久”形容生命,表现了生命的特点,可是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何谈“永久”?以此为题,不仅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以问句的形式拟题,既交代了本文写作的主要内容,又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同时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作者简介 严文井(1915-2005), 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 属武汉)人,作家。曾获全 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 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 文奖。代表作品有《南南 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 奇怪旅行》等。 罗素(1872-1970),英 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是20世纪西方最著名、 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 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获 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代 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 方哲学史》《哲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基础知识 1.字音识记 臼.齿(jiù) 洗涤.(dí) 遗.留(yí)卑.微(bēi) 牛犊.(dú) 茸.毛(róng) 疲倦.(juàn) 凋.谢(diāo) 飓.风(jù)震颤.(chan) 肆.意(sì) 濒.临(bīn) 俯瞰.(kàn) 深渊.(yuān) (qí)奇迹(mì)神秘 奇秘 (jī)奇数(bì)秘魯 (z hé)折磨 折(s hé)折本 (z hē)折腾 2.字形辨识 既(jì)既然盲(máng)盲肠 即(jí)即使盲(huāng)病入膏盲 壤(rǎng)土壤荡(dàng)回荡 攘(rǎng)攘除烫(tàng)烫手 瓤(ráng)瓜瓤汤(tāng)药汤 3.词语释义 洗涤:用水或汽油、煤油等去掉物体上面的脏东西。 遗留:(以前的事物或现象)继续存在;(过去)留下来。 卑微:地位低下。 炫耀:夸耀。 茸毛:指人或动物的绒毛;植物体上的细毛。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凋谢:(草木花叶)脱落。 目了解作者及作品的相关知识,积累重点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标理清文章的结构,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欲扬先抑和层层深入地阐述道理的写作方法。 导感悟作者的生活态度,明确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航 字音巧记 这个年轻人为了做生意,在两个城市间 折.(zhē)腾了好几个来回,虽然被折.(zhé) 磨得不成样子,但最后没有折.(shé)本。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散文二篇教案(一)打印版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散文二篇教案(一) 一、内容解读 1.《永久的生命》 从标题看,作者写作意图非常明确,即热情地歌颂永久的生命。但课文写法是先抑后扬,由一个较低的起点,渐入崇高的思想境界。“永久”是课文论说的重点。 课文共5段,每段都有一个中心句。 第1段的中心句是“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作者以三十岁时人们的变化为例,感叹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短暂,说人们“非常可怜”。这一段看似论调悲观,与标题相去甚远,但这是在为后面的“扬”蓄势。 第2—4段正面论说“永久的生命”这一话题。第2段“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第3段“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第4段“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是各段的中心句。这些段落围绕一个总的中心,从不同的方面展开,传达文章的主要观点。第2段以小草和小牛犊为例,论说生命的神奇,是从外在现象来说;第3段论说生命本体的流转,以代词“它”来称呼生命,将其具体化,是着眼于生命的内部特征;第4段转到议论现

实,批判暴君,赞美永久的生命。 第5段以一个精练的句子收束全文,令人印象深刻。 2.《我为什么而活着》 课文的结构比较清晰,为“总—分—总”结构。第1段直抒胸臆,总结了支配自己一生的主要动力——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爱情虽属于个人情感领域,但它是人与人之间最深刻、最美的联系。将追求知识与同情人类苦难列为生活的主要目标则体现了作者的大我意识。第一段的两句话,是全文的总起,其中第二句较难理解,要结合下文才能更好地明白其含义。 第2—4段是分述,是对上述三种人生追求的详细解释,即“我”为什么会以此作为人生的主要动力。追求爱情是因为爱情可以给人带来喜悦,可以使人摆脱孤寂,可以让人领略人生最美好的境界。知识则可以增进人们对自然、科学和人类自身的了解,满足人类的求知欲,使人类的精神更加充实、眼界更加开阔,并且这种探求本身也能造福人类,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这二者都是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东西。此外,作者认为减轻痛苦,特别是减轻人类的苦难也是促使他活下去的动力之一。正是因为有那么多的苦难——饥饿的孩子、被压迫被折磨者、孤苦无依的老人以及充满孤独、贫困和痛苦的整个世界的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4课《背影》教案(二)打印版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4课《背影》教案(二) 一、内容解读 1.四次背影。 作者以新颖独特的视角,选取人物的“背影”,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作者为突出背影,多处做了独具匠心的布置。 (1)南下奔丧。这部分叙写“背影”出现的背景:家境惨淡,父亲赋闲,祖母去世,父子奔丧……“背影”的忆起,交织着儿子对父亲的爱,回忆的基调是伤感低沉的。 (2)南京送子。这部分叙写“背影”的出现,即“我”看到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在这幅画面中,“我”完全被父亲的行为感动了,“穿过”“爬上”“攀”“缩”“倾”这些动作不仅让“我”看到了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的艰难,还深切地感受到父亲对“我”的爱。于是,“我”终于理解了父亲,“我”的眼泪烘托出“背影”感人的

力量。在这幅子怜父的特写中,充溢着子爱父的深情,情调由伤感低沉走向深挚热切。 (3)父子离别。这部分叙写“背影”的隐没:“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望着父亲的“背影”渐渐离“我”远去,“我的眼泪又来了”。这泪水中浸润着儿子依依惜别的不舍与思念,情调由深挚热切转为凝重滞涩。 (4)别后致书。这部分叙写对父亲的“背影”的思念:“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在舒缓延宕的尾音中,凝重滞涩的惜别情韵转变为怀念父亲之情。 四次背影,每一次都令人难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四次流泪。 (1)第一次流泪:悲伤之泪。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这次流泪主要是由于“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当家里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父亲老年失业,祖母离去,只能靠借债办完丧事,想到这个家以后的日子和父亲的老境颓唐时,还是北大学生的朱自清怎能不悲伤?怎能不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