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生物学学习资料(第12 15章)

细胞生物学学习资料(第12 15章)

细胞生物学学习资料(第12 15章)

细胞生物学学习资料(第12-15章)

第十二章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学习要点

细菌细胞可以缓慢或快速生长。在快速生长过程中,新一轮的DNA复制在第一次DNA

复制后立即开始,因此细胞中的两个DNA分子(同一分子的两个副本)同时复制。细胞分

裂完成后,两个子细胞都含有已复制DNA的一半。

第一节细胞周期概述

一、细胞周期

真核细胞分裂方式: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一个细胞从最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结束持续分裂的过程称为细胞周期。

一个标准的细胞周期分为g1期、s期、g2期和m期。

根据细胞增殖情况,多细胞生物的体细胞可分为三类:处于持续增殖周期的细胞、暂

时不分裂的休眠细胞和细胞核不再分裂的终末分化细胞。2、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及其主

要事件

第二节细胞分裂

一、有丝分裂:有丝分裂的过程

①前期。细胞核中染色质开始凝集形成染色体,标志着前期的开始,动物细胞的星体

开始形成并逐渐向两极运动。

② 期前和期中。核膜的破裂标志着前中期的开始。主轴是分阶段组装和染色的① G1。RNA、碳水化合物、脂质和蛋白质的合成可以增加细胞体积,积累dNTP,合成S期所需的

一些蛋白质因子,为细胞进入S期做好充分准备。

②s期。主要事件是dna复制,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的复制不同步进行,dna量加倍。新的组蛋白也是在此期合成的。

③ G2期。合成了大量的蛋白质,但在这一阶段合成的蛋白质不同于前两个阶段合成

的蛋白质。它们主要为进入M期的细胞做准备,如着丝粒蛋白、细胞周期蛋白B和微管蛋白。

④m期。核膜破裂,核仁消失,染色质形成染色体,子染色体移向两极,随后松散开,在两极形成子核,细胞进行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三、细胞周期长短测定

1.脉冲标记DNA复制和细胞分裂指数的观察和测定

脉冲标记dna复制和细胞分裂指数观察测定法可以测出细胞周期4个时相时间的长短。在细胞分裂指数测定法过程中,根据绘制的图形分别求出4个时相时间的长短是本节的学

习难点。2.流式细胞仪测定法

流式细胞术可以测定细胞周期时间的长短,但这种方法不能区分G2期和M期细胞,

因此不能区分G2期和M期细胞的长度。

另外,细胞群体倍增时间测定法可以计算出细胞周期总时间,缩时摄影技术可以算出

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准确时间。四、细胞周期同步化

在自然或实验条件下使细胞群中所有细胞周期同步的过程称为细胞周期同步。细胞周

期同步可分为自然同步和人工同步。其中,人工同步分为人工选择同步和药物诱导同步。DNA合成阻断法和中期阻断法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诱导。人工选择方法避免使用药物治疗细胞,可以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状态,而药物诱导方法可能会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5、特

殊细胞周期

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周期(从第2次卵裂到第12次卵裂)g1期和g2期非常短,以至于认为早期胚胎细胞仅含s期和m期。

酵母细胞的细胞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核膜不会解聚,参与细胞

分裂的纺锤体位于细胞核内。

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也含有4个时期。但植物细胞不含中心体,其纺锤体的装配分别

由两极特殊的微区启动,以形成细胞板的形式进行胞质分裂。

在动态微管(染色体阵列)的牵引下,身体向细胞赤道板移动。③ 中期。所有染色

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表明细胞分裂已进入中期。此时,细胞中三种类型的微管(星体微管、运动激素微管和极性微管)尤为典型。

④后期。中期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相互分离,形成子代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运动,标志着后期的开始。

⑤ 终止当亚染色体到达两极时,即进入终末期,动粒微管消失,极性微管继续延长,亚染色体去凝集形成染色质,核纤维层结构、核膜和核仁重新形成,并形成新的细胞核。

⑥胞质分裂。胞质分裂在后期就已经开始(即成膜体或缢缩环在后期开始形成),在

末期将细胞一分为二。植物细胞的胞质分裂与成膜体和

细胞板。动物细胞的胞质分裂与收缩环的形成和收缩有关。(二)与有丝分裂直接

相关的亚细胞结构

①中心体。中心体由一对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和中心粒外基质组成,中心粒外基质中的

γ微管蛋白质具有微管组织中心的作用。中心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已经完成了复制(g1

期开始复制),它与星体、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体的移动等密切相关。

② 动粒。着丝粒又称着丝粒,是着丝粒结构的一部分,可与纺锤体丝连接,在中期

早期介导染色体向赤道板的运动,在后期介导分离的亚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的运动。动粒上

的一些动粒结合蛋白也参与介导染色体两个染色单体的分离。

③纺锤体。纺锤体中央宽阔,两端狭小,成纺锤形,主要由微管和微管结合蛋白组成,微管结合蛋白中的移动素类蛋白介导微管的正极运动,而胞质动力蛋白介导向微管的负极

运动。两种蛋白共同作用参与纺锤体的形成和使细胞两极分的更远。

④ 有丝分裂器。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形成的临时结合称为有丝分裂器,包括星形、纺

锤体和染色体。动物细胞也包括收缩环,植物细胞包括成膜体。

㈢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运动的动力机制

① 微管动粒结合。Mad2和Bub1结合在动粒上,促进动粒的敏化,从而促进微管和动粒之间的连接。

②染色体列队。染色体向赤道板的方向运动称染色体列队。有两种假说:牵拉假说和

外推假说。

③ 着丝粒分裂。当所有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时,从动粒释放的Cdc20促进APC(晚期促进因子,即泛素连接酶E3)的激活,导致连接两个染色单体的粘着蛋白降解,最终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彼此分离

离成子染色体。

④ 染色体分离。通过动粒微管的正极解聚,子染色体分别移动到细胞的两极。通过

极性微管的延伸和相互滑动,细胞的两极更远,通过恒星微管的正极解聚,两极更接近质膜。2、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个体形成的性细胞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其特点是细胞仅

进行一次dna复制,随后进行两次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㈠前减数分裂间期

减数分裂前S期持续时间较长。由于特定的L蛋白与某些DNA序列结合并抑制DNA复制,因此只有99.7%-99.9%的基因组DNA被合成。

对百合花雄性配子形成的研究表明,百合花雄性花蕊减数分裂前期的g2的晚期是有

丝分裂向减数分裂转变的关键时期。㈡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i①前期i

减数分裂前期I的特征如下表所示:

dna亚期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去凝集终变期再凝集无无无染色体形态合成单细

丝状双线期变短、变粗有交叉、或多或少无无有无有有重组无无有转录无无无dnarna决

定性别的性染色体有三种类型,即xy型、zw型和xo型,教材中重点介绍了xy型。

与常染色体一样,性染色体也可以排列在赤道板上。性染色体的分离与普通染色体相似;偶尔,在减数分裂I中,X和Y的两条染色体开始分离,两个初级性母细胞包含X染

色体和Y染色体,然后它们分离。

2、联会复合体和基因重组

联会复合体是减数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间联会形成的一种临时结构。它在细线阶段开

始聚集,在均匀线阶段形成。联会复合体可分为两部分:外侧成分和中央成分,由DNA、

蛋白质和少量RNA组成。

联会复合体的生物学功能如下。

(1)保持有性生殖有机体的染色体数目稳定。

(2)同源染色体配对、交换重组、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形成了众

许多由不同染色体组成的配子增加了变异性,扩大了后代的变异范围,增强了个体对

环境的适应性。

其他第三节细胞周期的调控一、mpf染色体凝集的发现及其作用

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与前期细胞的融合,可以促进前期细胞中的染色质提取同源染色体,并在配对前凝集形成特殊染色体(如细的单线、粉状或双线),这表明在同源染色体的非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的M期细胞中,可能存在诱发染色体凝集的因素,这种物质被称为将细

胞分离成同源染色体以形成交叉成熟因子(MPF)。MPF促进细胞从G2期向成熟期转化

入到m期,即染色质凝集形成染色体,核膜破裂等。完成之后,核膜破裂二、

p34cdc2激酶的发现及其与mpf的关系

MPF包含cdc2蛋白(p34 cdc2)和细胞周期蛋白B。cdc2是一个催化亚单位,细胞周期蛋白B是其调节亚单位。

三、周期蛋白

不同细胞周期蛋白在细胞周期中的表达周期不同,浓度呈周期性变化。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细胞周期蛋白含有细胞周期蛋白框架,它识别不同的CDK并与之结合,从而诱导细胞完成不同的生物事件。

周期蛋白a与b具有破坏框,该结构与泛素介导的m期周期蛋白a和b得降解有关。

四、 CDK激酶和CDK激酶抑制剂

各种cdk蛋白分子均含有一段类似的cdk激酶结构域,在此结构域中,pstaire序列相当保守,一般认为该序列与周期蛋白结合有关,细胞内有多种因子可对cdk分子进行修饰,从而调节其活性,如一些位点的磷酸化修饰对激酶的活性具有调节作用。weel、cdk 和cdc25对cdk1激酶的活性具有调节作用。

(2)中期I.同源染色体形成的二价体在动粒微管的牵引下移动到赤道板并排列在赤道板上

(3)后期i。同源染色体分开并向细胞的两级移动,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4)终末I.细胞变化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形成子细胞并停留很短时间(在这个阶段没有DNA复制);另一种类型是,进入终末期后,细胞不会完全回到间期阶段,而是立即进入减数分裂II期。

2、减数分裂ii

这个过程与有丝分裂非常相似。在此阶段之后,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细胞或卵细胞形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母细胞,然后进一步发育成四个精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可以通过减数分裂形成两个极体和一个卵细胞。

(三)减数分裂过程的特殊结构及其变化1、性染色体的分离

除了细胞周期蛋白和上述修饰的调节因子对CDK激酶活性的调节外,还有一些蛋白质对细胞中的CDK激酶活性起负调节作用,称为CDK激酶抑制剂(cdki)。Cdki与细胞周期蛋白CDK结合以抑制酶活性,或阻止细胞周期蛋白与CDK结合。

五、细胞周期运转调控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也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外界因素对细胞周期也有重要影响。简而言之,细胞周期的调控包括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介导的正调控、cdki介导的负调控和细胞对外界环境信号的反应。

细胞周期及其调控如下表所示:t的时相差异蛋白质合成与修饰h1蛋白磷酸化、合成g1大非组蛋白等t否是主要事件核dna合成rna合成r在细胞周期不同时相的细胞内,不同的周期蛋白与不同的cdk激酶蛋白结合,构成不同的cdk激酶,不同的cdk激酶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相表现出活性,对细胞周期起调控作用。

(一) G2/M相变与CDK1激酶的关键调控作用

抑checdk1激酶由周期蛋白b和cdk1蛋白组成。cdk1蛋白在整个细胞周期中的含量比较稳定,而周期蛋白b在整个细胞周期中的含量呈周期性变化。周期蛋白b在g1晚期开始合成,到达g2期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于此相对应,cdk1激酶的活性在g2期达到最大并一直维持到m期的中期。

(二) M期细胞周期蛋白与中期到后期的转化

(1)cdc20的释放。在中期时,所有动力粒与动粒微管相连,cdc20从动粒上被释放出来。

(2)激活APC。释放的Cdc20作用于晚期启动子复合物APC,并通过磷酸化促进其激活。APC具有泛素连接酶E3的活性。

(3)apc通过降解后期抑制因子和周期蛋白b启动了细胞由中期向后期转化。

(三) G1/S相变和G1期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CDK激酶

与g1期周期蛋白结合的cdk激酶主要有cdk2、cdk4、cdk6等周期蛋白d-cdk4/cdk6可以使rb(retinoblastomaprotein)磷酸化而促使rb与e2f分离,启动g1/s期转化所需基因的表达。

细胞周期蛋白E-cdk2是S期启动所必需的,TGF-β可影响蒲枝节鞍E-cdk2的活性。细胞周期蛋白A-CDK2的活性在G1/s转化期开始升高。在S期,激酶位于DNA复制中心,并参与DNA复制因子rf-a的磷酸化。

周期蛋白a-cdk2也能与p107和e2f结合成复合物,促进s期所需蛋白基因的转录。此外,g1期的复制起始点识别复合体、cdc6和cdc45等也是dna识别所必需的。

(四) DNA复制延迟检查点参与S/G2/M相变的调控

(1)负调控。weel激酶可以促进cdk1上两个位点磷酸化而抑制cdk1激酶的活性,使s期和g2期的cdk1激酶钝化。

(2)积极监管。Cdc25促进磷酸化CDK1的去磷酸化并被激活,使细胞从G2期进入M期。

六、其他内在和外在因素在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作用

组蛋白和s-small的合成为非组蛋白等。检查微管蛋白和G2-small的合成是否为非组蛋白等。检查RNA合成、非组蛋白的m-small合成等。完全抑制运动溶液1。细胞周期是什么?细胞周期每个阶段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答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所经历的一个有序过程称为一个细

胞周期。它包括细胞生长、dna复制和细胞分裂,最终将细胞遗传物质和其他内含物分配

给两个子代细胞。

细胞周期可分为G1期、s期、G2期和M4期。主要变化如下。

(1)g1期。g1期细胞的物质代谢活跃,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细胞体积增大,

dntp积累,为细胞进入s期做准备,在g1晚期有检验点,

检查之前的有丝分裂是否完成,外部环境条件(如营养条件)是否合适,细胞是否完

全生长,是否有DNA损伤。大多数细胞的细胞周期长度主要由G1期决定。

(2)s期。主要事件是dna复制,常染色体与异染色质的复制不同步进行;dna量加倍。

(3) G2期。合成了大量的蛋白质,但在这个阶段合成的蛋白质与前两个阶段不同。它们主要为进入M期的细胞做准备,如着丝粒蛋白、成熟促进因子、细胞周期蛋白B和微

管蛋白。

(4)m期.核膜破裂,核仁消失,染色质形成染色体,子染色体移向两级,在两极形成子核,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2.如何测量细胞周期时间?

答常用的细胞周期时间测定方法有以下3种。

(1)观察和测量脉冲标记DNA复制和细胞分裂指数。该方法适用于细胞种类组成相

对简单、细胞周期时间相对较短、周期操作均匀的细胞群体。这是测量细胞周期时间的常

用方法。其原理是用3H-TDR脉冲标记被测细胞,定期取材,并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显示标

记细胞。计数标记的有丝分裂细胞的比例。标记后的时间是横坐标,标记的有丝分裂细胞

的比例是纵坐标。通过阅读图片来测量细胞周期。一般采用半高读数法。

事实上由于一个细胞群体中tc和各时相不尽相同,第一个峰常达不采用自然同步化

一般难以获得大量的同步化细胞,难以满足实验的需要。采用人工同步化一般可以获得较

多同步化的细胞。人工同步化的方法多种,各有其优缺点。人工选择同步化中有丝分裂收

集法的缺点是每次获得的细胞数量有限,需要多次收集方可得到较多的细胞,其成本大大

高于采用其他方法。其优点是细胞未经任何药物处理,能够真实反映细胞周期状况,且细

胞同步化效率高。人工选择同步化的另一种方法是密度梯度离心法。这种方法只对处于细

胞周期不同时相时细胞大小和质量有差别的一些细胞适用,如裂殖酵母。这种方法简单省时,效率高,成本低。缺点是对大多数细胞并不适用。采用人工诱导法在较短时间内可以

获得较多的同步化细胞,并且比较节省时间和成本。但是化学药物可能影响细胞的正常到100%,以后的峰会发生衰减,plm不一定会下降到零,所以实际测量时,常以(tg2+1/2tm)-tg2的方式求出tm.

(2)流式细胞术。当细胞分别处于G1期、s期和G2/M期时,细胞中的DNA含量不同。单个细胞中的DNA含量可以通过流式细胞术来测量。这种方法的过程是:用一些药物

处理细胞,在细胞周期的特定时间抑制浆细胞;然后将细胞从抑制中释放出来,所有细胞

将同步运行。这些细胞中的DNA含量将通过流式细胞术在不同时期进行测量。以释放后的

时间为横坐标,以单个细胞中的DNA含量为纵坐标。G1、s和G2/M相位的长度可以通过读取地图来计算。

(3)其他方法。通过显微缩时摄像技术可以求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准确时间。通

过在不同的时间对细胞群体进行计数,可以推算出细胞群体的倍增时间,即细胞周期的总

时间。

3.细胞周期同步的方法是什么?比较它的优缺点。

答细胞周期同步化的方法:自然同步化和人工同步化。黏菌变形体进行多次核分裂后,再进行同步细胞分裂;海胆受精卵最初的几次分裂是同步的,细菌等的休眠孢子进入营养

环境后能同步萌发。这些都是自然同步化。

手动同步包括以下两种方法。(1)人工选择法:在不同时期人工分离细胞。当细胞

在体外培养时,M期的细胞变大,呈球形,粘附力减弱。摇动后可从培养基中收集。(2)人工诱导法:DNA合成阻断法和中期阻断法。DNA合成阻断法使用脱氧胸苷,一种低毒或

无毒的DNA合成抑制剂,以一定浓度处理培养的细胞群。经过一定时间后,几乎所有细胞

都在S期或G1/S期受到抑制;在G1/S相连接的狭窄时区内,细胞可以被抑制,方法是将

细胞换成不含抑制剂的新鲜培养基一段时间,然后用一定浓度的抑制剂处理一段时间。中

期阻断法利用秋水仙碱抑制纺锤体的组装,从而抑制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周期。

生理,因而影响细胞周期状况。如果药物浓度过高,一些细胞将不能回到细胞周期中,甚至死亡。

4.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如下表所示:有丝

分裂和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类型,体细胞的增殖方式,有性生殖的DNA复制,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DNA复制一次,核DNA的合成发生在减数分裂中。S期、偶线期和粗线期染

色体分裂前后的染色体数。确定分裂后染色体的数量。染色体一次又一次分裂的过程。简

要描述细线相位,偶数线相位,分裂期无同源染色体的减数分裂联会复合体(黑腹果蝇和

其他情况下染色单体交换的生物学意义增加了细胞的数量。多细胞生长确保了世代之间残

留的数量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分裂是生物性和生物多样性的重量。5.细胞在赤道板

上排列染色体的机制是什么其生物学意义是什么?答:mad和bub位于染色体前期和前中

期的着丝粒上,可促进着丝粒致敏,促进与着丝粒的微转移接触。只有当这些染色体也被

微管捕获并排列在赤道板上时,mad和bub才能从驱动颗粒中消失,它们才能在后期开始。两种流行的理论可以解释当染色体上的两个动粒被微管捕获时,细胞如何在赤道板上排列

染色体。拉伸假说认为染色体向赤道板的移动是动粒微管牵引的结果。动粒微管越长,张

力越大

相等时,染色体即被稳定在赤道板上。外推假说认为,染色体向赤道方向移动,是由

于星体的排斥力将染色体外推的结果。染色体距离中心体越近,星体对染色体的外推力越强,当来自两极的推力达到平衡时,染色体即被稳定在赤道板上。这两种假说并不互相排斥,有时可能同时作用,或有其它机制共同参与,最终将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生物学意义:动粒的接触可以促进被驱动颗粒中某些蛋白质分子的释放,促进APC的

激活,使细胞从中期进入后期;确保每个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分离并移动到细胞的两极,确保有丝分裂后染色体数量保持不变,并确保生物体的遗传稳定性。

凝集,核纤层蛋白开始去磷酸化并围绕染色质重新形成核纤层结构,膜泡围绕核纤层

结构重新形成新的核膜。

9.细胞周期中的主要检查点是什么?每个人的角色是什么?答:细胞周期中有四个主

要测试点。

(1)g1/s检验点:在酵母中称start点,在哺乳动物中称r点

(restrictionpoint),检验dna是否损伤、细胞外环境是否适宜、细胞体积是否足够大。

(2) S期检查点:检查DNA复制是否完成。

(3)g2/m检验点:检验dna是否损伤、细胞体积是否足够大。6、说明细胞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离和向两极移动的运动机制答在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彼此缠结

成有特定形状的染色体,当dna复制时,两份dna被环状蛋白质复合物(cohesin和condensin)结合在一起,这两种物质分别环绕两个dna链,形成一个网络的节点,该网

络将两份dna保持在一起,知道他们接收到让其分开形成不同子细胞的信号。

后期启动子复合物APC主要介导两种蛋白质的降解:后期抑制剂和有丝分裂细胞周期

蛋白。前者维持姐妹染色单体粘附,抑制粘着蛋白;后者的降解意味着有丝分裂即将结束,染色体开始去凝集,核膜重建。APC可由Cdc20激活。然而,在有丝分裂的前期,Cdc20

和Mad2蛋白位于染色体的着丝粒上,在染色体与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微管结合之前不能从

着丝粒释放。与Cdc20结合的Mad2抑制了Cdc20的活性。因此,只有当所有染色体与纺

锤体微管结合并释放Cdc20作用于APC时,APC才能激活并开始细胞向后期转化。

后期大致可分为连续的两个阶段,即后期a和后期b。在后期a,动粒微管变短,染

色体逐渐向两极移动;在后期b,极微管长度增加,来自两级的极微管在赤道区互相重叠。这些重叠的来自两级的微管通过马达蛋白介导相互滑动,使两极推开的更远。

7.试着描述运动粒子的结构和功能。

答动粒又叫做着丝点,是附着于着丝粒上的一种细胞结构。动粒可分为内板、中间间隙、外板和纤维冠4个部分。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微管与动粒相连,牵引染色体在分裂中

期进行染色体列队,在分裂后期,牵引分开的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运动。

8.显示了细胞分裂过程中核膜破裂和重组的调节机制。

答在细胞分裂的前期末,活化的mpf促使构成核纤层结构的核纤层蛋白磷酸化,导致

核纤层结构瓦解,核膜破裂形成膜泡。在细胞分裂末期,apc已经介导了有丝分裂周期蛋

白的降解,导致mpf失活。染色体开始去

(4)中后期检验点:主轴总成检验点。

10、举例说明cdk激酶在细胞周期中是如何执行调节功能的。答细胞周期调控包括正

调控、负调控和信号反应。cdk激酶是正调控因子,它是细胞沿周期运行的引擎蛋白。下

面以mpf为例阐述cdk激酶在细胞周期中的调节功能。

MPF是一种由多种底物蛋白磷酸化的蛋白激酶,即CDK1激酶,由p34 cdc2蛋白和细

胞周期蛋白B组成。CDK1激酶活性首先取决于细胞周期蛋白B含量的积累。细胞周期蛋白

B通常在G1期晚期合成。通过S期,其含量不断增加,达到G2期,含量达到最大值。

CDK1激酶的活性随细胞周期蛋白B的浓度而变化。CDK1激酶的激活也受激酶和磷酸酶的

调节

的cdk1激酶可是更多的cdk1激酶活化。随周期蛋白b含量达到一定程度,cdk1激酶活性开始出现,到g2晚期阶段,cdk1激酶活性达到最大值并一直维持到m期的中期阶段。活化的cdk1激酶促使分裂期细胞在分裂前期执行下列生化事件。

(1)染色质开始浓缩成有丝分裂染色体。(2)细胞骨架解聚,有丝分裂纺锤体开

始组装。

(3)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等细胞器解体,形成小的膜泡。

在有丝分裂后期,激活的后期启动子APC主要介导两种蛋白质降解:后期抑制剂和有

丝分裂细胞周期蛋白。前者维持姐妹染色单体粘附,直到晚期启动;后者的降解意味着CDK1激酶失去活性,有丝分裂即将结束,即染色体开始去凝集,核膜重建。

自测题

一、名词翻译与口译

1、standardcellcycle

2、quiescentcell

3、startpoint

4、限制点

5、检查点

6、有丝分裂指数

7、cellcyclesynchronization8、intranuclearmitosis9、spindlepolarbody

细胞生物学题库第12章答案

《细胞生物学》题库参考答案 第十二章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一、名词解释 1. 细胞分化( cell differentiation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 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 2. 组合调控 ( combinational control ):每种类型的细胞分化是由多中调控蛋白共同完成的的方 式。 3. 转分化 (transdifferentiation ):一种类型的分化细胞转变成另一种类型分化细胞的现象。 4. 去分化 (dedifferentiation ):是指分化细胞失去起特有的结构与功能变成具有未分化特征的过 程。 5. 再生现象(regeration):生物体的整体或器官受外力作用发生创伤而部分丢失,在剩余部分的基础 上又长出与丢失部分在形态与功能上相同的结构的这一过程。 6. 细胞全能性(totipotency) :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机体的潜能或特征。 7. 干细胞( stem cell) :具有多潜能性的细胞。 8. 决定(determi nation):细胞在发生可识别的形态变化之前,就已受到约束而向着特定方向分化, 这时细胞内部已发生变化,确定了未来的发育命运。 9. 癌基因(oncogenes):是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正常基因的一种突变形式,能引起正常细胞癌变。 10. 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它不具有致癌能力,但由于它的发现源于病毒基因及其与病毒基因 的高同源性,因而不恰当的称为原癌基因。 11. 抑癌基因(tumor-suppressor gene):是正常细胞增殖过程中的负调控因子,它编码的蛋白往往在 细胞周期的检验点上起阻止周期进程的作用。 12. Cancer cell :经基因突变招致某些分化细胞的生长与分裂失控,脱离了衰老和死亡的正常 途径的细胞 13. 基因组印记:哺乳动物所特有的现象,用来说明甲基化作用在基因表达中具有的重要意义的最好 例证 14. 决定子:影响卵裂细胞向不同方向分化的细胞质成分。 二、填空题 I. 特异性蛋白,基因选择性表达 2.8 3. 去分化,再分化 4. 组合调控,组织特异性基因 5. 单能干细胞 6. 旁泌素,激素 7. 正反馈调节,染色体结构变化 8. 同型异位基因 9. 基因突变 10. 转录水平的调控,加工水平的调控,翻译水平的调控 II. 细胞增殖,细胞凋亡,衰老和死亡 12. 管家基因,组织特异性基因 13. 多潜能性,干细胞 14. 调控蛋白 15. 位置效应

细胞生物学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参考答案

第十三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细胞衰老:细胞衰老又称老化,是细胞的一个基本的生命现象。是指细胞随着年龄的增加,生理机能和结构发生退行性变化,趋向死亡的不可逆的现象。 2、Hayflick界限:由Hayflick等人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细胞,至少是培养的细胞,不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的寿命;它们的增殖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界限。 3、致密体:衰老细胞中常见的一种结构,绝大多数动物细胞在衰老时都会有致密体的积累。致密体是由溶本科体或线粒体转化而来。多数致密体具单层膜且有阳性的磷酸酶反应,这和溶酶体是一致的;少数致密体仍可看到双层膜,有时嵴的结构也依稀可见,显然是由线粒体转化而来的。 4、端粒:端粒是具有特殊DNA序列并以一种特殊方式复制的染色体末端结构,由简单的富含T和G的DNA片段的重复序列组成。线性染色体复制时,端粒不被复制。因此,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就会随着细胞分裂而缩短。这个缩短的端粒传给细胞后,随着细胞的再次分裂进一步缩短。这样,染色体末端端粒随着每次细胞分裂而逐渐缩短,直到影响分裂走向衰老。 5、细胞死亡:细胞的死亡是指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束。在多细胞生物中,细胞死亡有两种不同形式:细胞坏死或意外死亡,细胞凋亡或称程序性细胞死亡。 6、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多细胞有机体为调控机体发育,维护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是机体的一种基本生理机制,并贯穿于机体整个生命活动过程。 7、凋亡小体:细胞凋亡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结构体,形成过程是核染色质断裂为大小不等的片段,与某些细胞器如线粒体一起聚集,为反折的细胞质膜所包围。从外观上看,细胞表面产生了许多泡状或芽状突起,以后,逐渐分隔,形成单个的凋亡小体。凋亡小体逐渐为邻近的细胞所吞噬并消化,不会影响周围的细胞,不会引起炎症反应。 8、DNA ladders:细胞凋亡的重要的生化特征,由于内源性的核酸内切酶活化,DNA被随机地在核小体的连接部位打断,DNA发生核小体间的断裂,结果产生含有不同数量核小体单位的片段,在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时,形成了特征性的DNA梯状条带(DNA ladders),其大小为180~200bp的整数倍。 9、细胞坏死:是细胞死亡的一种方式,通常指各种致病因子(物理的[辐射]、化学的[有毒物的侵袭]因素和生物因素[微生物感染]干扰和中断了细胞正常代谢活动而造成的细胞意外(非正常)死亡。 在细胞坏死时,细胞膨胀,外形不规则;溶酶体膜破坏,水解酶外溢;细胞膜破坏,胞浆外溢,侵袭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反应。 10、caspase 家族:caspase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组存在于胞质溶胶中的结构上相关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是一类天冬氨酸特异性的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人的细胞中已发现十几种caspase,大多数都在细胞凋亡中起作用。caspase所有成员都具有共同的特点,活性中心是半胱氨酸残基,水解蛋白底物的位点是特异地断开天冬氨酸残基后的肽键。Caspase家族在正常条件下,以非活化的酶原形式存在于细胞中,它们具有4个独特的结构域,当酶原被活化时,各个结构域之间发生裂解。Caspase的级联反应在调节和执行凋亡的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 11、bcl-2:bcl-2是细胞凋亡抑制基因,名称来源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它最初是从人的滤泡性B细胞淋巴瘤中分离出来的,通常定位于人的第18号染色体,但由于发生染色体易位,使bcl-2与14号染色体上IgH基因并列导致过度表达。 bcl-2是一种原癌基因,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加速细胞增殖而致癌的癌基因,它是通过抵抗多种形式的细胞死亡,延长细胞寿命,使细胞数目累积增多来促进肿瘤形成的。

新乡医学院医学细胞生物学习题第十二章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

第十二章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 一、单项选择题1.细胞周期中,决定一个细胞是分化还是增殖的控制点(R 点)位于 A. G1期末 B. G2期末 C. M期末 D.高尔基复合体期术 E. S期 2.细胞分裂后期开始的标志是 A. 核仁消失 B.核膜消失 C.染色体排列成赤道板 D.染色体复制E着丝粒区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开始分离 3 .细胞周期中,DNA合成是在 A. G1 期 B. S期 C. G2 期 D. M 期E GO 期 4.有丝分裂中,染色质浓缩,核仁、核膜消失等事件发生在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E.以上都不是 5.细胞周期中,对各种刺激最为敏感的时期是 A. GO 期 B. G1 期 C. G2 期 D. S期 E. M 期 6.组蛋白的合成是在细胞周期的 A. S期 B. G1 期 C. G2 期 D. M 期E GO 期 7 下列哪种关于有丝分裂的叙述不正确 A.在前期染色体开始形成 B.前期比中期或后期都长 C. 染色体完全到达两极便进入后期 D.中期染色体最粗短 E 当染色体移向两极时,着丝点首先到达 8 着丝粒分离至染色单体到达两极是有丝分裂的 A .前期B.中期 C.后期D.末期E.胞质分裂期 9 细胞增殖周期是指下列哪一阶段 A.细胞从前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开始为止 B 细胞从这一次分裂开始到分裂结束为止 C 绌胞从这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开始为止 D. 细胞从前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 E 细胞从前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 10. 细胞周期中,遗传物质的复制规律是 A.异染色质先复制 B.常染色质先复制 C 异染色质大量复制,常染色质较少复制 D. 常染色质大量复制,异染色质较少复制 E 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同时复制 11. 真核生物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 A.有丝分裂 B.减数分裂 C.无丝分裂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E.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12. 从细胞增殖角度看,不再增殖细胞称为 A. G1A态细胞 B. G1B态细胞 C. G1期细胞 D. G2期细胞 E. G0期细胞 13. 在细胞周期中,哪一时期最适合研究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A.间期 B.前期 C.中期D后期E.末期 14. 细胞周期的顺序是 A. M期、G1期、S期、G2期B . M期、G1期、G2期、S期 C. G1期、G2期、S期、M期 D. G1期、S期、M期、G2期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第二章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 一、名词解释 1.显微分辨率(microscopic resolution)---在一定条件下利用显微镜所能看到的精细程度。 2.放射自显影技术(autoradiography)---用于整个细胞时,可以确定放射性标记物在细胞内的定位。用于凝胶或琼脂平板时,能鉴定出放射性的条带或菌落。 3.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根据分子质量及等电点的不同将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分开。这种高分辨率的技术能够分离同一混合物中的上千种蛋白质。 4.倒置显微镜(inverted microscope)---一种主要用于观察培养瓶或培养皿中的活细胞生长及分裂状态的特殊显微镜。与普通光镜相比,其光源、聚光镜和物镜的位置是倒置的,即光源在上,物镜在载物台的下方。另外,其聚光镜和物镜有较长的工作距离,以方便放置有一定厚度的培养瓶。 二、简答题 1.电子显微镜为何不能观察活标本? 因为电镜样品的观察室要求高度的真空条件。 2.简述冷冻蚀刻术的原理和方法。 冷冻蚀刻(freeze-etching)技术是在冷冻断裂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 复杂的复型技术。如果将冷冻断裂的样品的温度稍微升高,让样品中的冰在真空 中升华,而在表面上浮雕出细胞膜的超微结构。当大量的冰升华之后,对浮雕表 面进行铂一碳复型,并在腐蚀性溶液中除去生物材料,复型经重蒸水多次清洗后,捞在载网上作电镜观察。 3.比较投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答:都是用于放大与分辨微小结构,都是通过标本电子束的影响来探测标本 结构。 TEM:电子束穿过标本,聚焦成像于屏幕或者显像屏上。用于研究超薄切片 标本,有极高的分辨率,可给出细微的胞内结构。 SEM:电子束在标本表面进行扫描,反射的电子聚焦成像于显像屏上。可以 反映未切片标本的的表面特征。 4.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及其优越性是什么? 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由Binnig等1981年发明,是根据量子力学原理中的隧道效应而设计制造的。当原子尺度的针尖在不到一个纳米的高度上扫描样品时,此处电子云重叠,外加一电压(2mV~2V),针尖与样品之间产生隧道效应而有电子逸出,形成隧道电流。电流强度和针尖与样品间的距离有一指数关系,当探针沿物质表面按给定高度扫描时,因样品表面原子凹凸不平,使探针与物质表面间的距离不断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电流不断发生改变。将电流的这种改变图像化即可显示出原子水平的凹凸形态。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分辨率很高,横向为0.1~0.2nm,纵向可达0.001nm。它的优点是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均可进行观察,而普通电镜只能观察制作好的固体标本。 优越性:1)高分辨率原子级分辨率,横向为1埃,纵向为0.1埃。2)可直接绘

细胞生物学15章、17章名词解释重点

第十五章 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由单个受精卵产生的细胞,在形态结构、生化组成和功能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形成这种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全能细胞(totipotent cell):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分化发育成为完整个体的细胞,如哺乳动物桑葚胚的8细胞期之前的细胞。 多能细胞(pluripotent cell):在胚胎发育的三胚层形成后,细胞的分化潜能受到限制,仅能向本胚层组织和器官方向分化发育的细胞。 单能细胞:经过器官发生,各种组织细胞的命运最终确定。 细胞决定(cell determination):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发生可识别的分化特征之前就已经确定了未来的发育命运,只能向特定方向分化的状态。 全能性细胞核(totipotent nucleus):终末分化细胞的细胞核仍然具有全能性,谓之全能性细胞核。 去分化(dedifferentiation):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然而在某些条件下,分化了的细胞也不稳定,其基因活动模式也可发生可逆性的变化,而又回到未分化状态,这一变化过程称为去分化。 转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在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中还可见到另一种现象,即从一种分化状态转变为另一种分化状态,这种情况称为。 细胞重编程(Reprogramming Cells):指的是成熟终末分化细胞逆转为多能甚至全能干细胞状态的过程。 奢侈基因(luxury gene):与各种分化细胞的特殊性状有直接关系,红细胞——血红蛋白,肌细胞——肌球蛋白/肌动蛋白 管家基因(house keeping gene ):维护细胞最低限度功能所不可缺少的基因,膜蛋白,组蛋白,细胞骨架,蛋白 同源异形框基因(homeobox gene):位于一个大约350kb的基因簇上,能将身体的一部分转化成另一部分,含同源异形框结构的基因。其特点是基因中存在共同的180bp的DNA片段,编码高度同源的60个氨基酸。这个共同的180bp DNA片段被称为同源异形框。 胚胎诱导:胚胎发育过程中,一部分细胞对邻近细胞产生影响并决定其分化方向的现象,称为诱导或胚胎诱导。 侧向抑制(lateral inhibition):见于脊椎动物的神经板细胞向神经前体细胞分化过程中。 抑制:是指在胚胎发育中已分化的细胞抑制邻近细胞进行相同分化而产生的负反馈调节作用。 再生现象:一些发育成熟的成年动物个体有再生(regeneration)现象,表现为动物的整体或器官受外界因素作用发生创伤而部分丢失时,在剩余部分的基础上又生长出与丢失部分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相同的组织或器官的过程。

细胞生物学各章节重点内容

精心整理 第一章细胞质膜 1、被动运输 是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转运的动力来自于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2、主动运输 3 4 讯连接为间隙连接,而植物细胞的通讯连接则是胞间连丝 5、桥粒 是一种常见的细胞连接结构,位于中间连接的深部。一个细胞质内的中间丝和另一个细胞内的中间丝通过桥粒相互作用,从而将相邻细胞形成一个整体,在桥粒处内侧的细胞质呈板样结构,汇集很多微丝,这种结构和加强桥粒的坚韧性有关。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是指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转运的动力来自于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1 (2 (1 (2)耦连转运蛋白:是介导各种离子和分子的跨膜运动。这类转运蛋白包括2种基本类型:同向转运蛋白和反向转运蛋白。这两类转运蛋白使一种离子或分子逆浓度梯度的运动与一种或多种不同离子顺浓度梯度的运动耦连起来。 (3)光驱动泵:主要在细菌细胞中发现,对溶质的主动运输与光能的输入相耦连,如菌紫红质利用光能驱动氢离子的转运。

物质进出细胞不需穿透细胞膜,而是借助各种膜泡来达到运输的目的。运输过程中涉及膜的融合,不需要膜上载体协助,但需要消耗细胞生产的能量,是一种物质的批量运输方式,又包括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1)胞吞作用 (2 1 结构完成正确的组装,而且在组装完毕后与之分离,不构成这些蛋白质结构执行功能的组份。热休克蛋白就是一大类分子伴侣。 2、泛素

泛素(ubiquitin)是一种存在于所有真核生物(大部分真核细胞)中的小蛋白,由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在蛋白质降解过程中,多个泛素分子共价结合到含有不稳定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的N端,使其被26S蛋白酶体完全水解。 3、糙面内质网 糙面内质网(roughendoplasmicreticulum,RER)是多呈排列极为整齐的扁平膜囊状 4 5 为蛋白质的分选。蛋白质分选不仅保证了蛋白质的正确定位,也保证了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 蛋白质分选途径大体可分为两种: (1)翻译后转运途径:在细胞质基质游离核糖体上完成多肽链的合成,然后转运至膜周围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及细胞核,或者成为细胞质基质的可溶性驻留蛋白和支架蛋白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 理解细胞生物学概念 2 了解细胞生物学研究内容 3 了解细胞生物学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人物和事件;细胞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区别;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方向 4 思考:①生命的特征有哪些?其中哪些是最主要的,为什么?②构成生命体的物质有哪几类?其中核酸类和蛋白质类的地位如何?为什么? 5 cell biology, mRNA, rRNA, tRNA, DNA, R Hooke, A V Leeuwenhoek, M J Schleiden, M J Schwann, cell theory, protoplasm, protoplast, mitosis, miosis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1 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基本”如何理解? 2 细胞的四个共性及其作为共性的理由。 3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概念;理解支原体作为最简单细胞的理由;原核细胞膜的多功能性;真核细胞三大结构体系。 4 理解细胞体积大小的限制因素。 6 思考: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7 virus, prokaryotic cell, eukaryotic cell, prokaryote ,eukaryote, replicon, intron, exon, cell cycle, nanobiology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1 显微镜的分辨力和分辨率。提高显微镜分辨力的措施 2 荧光、暗场、倒置、相差显微镜的基本特点、用途 3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基本特点、用途

4 细胞组分分析的基本步骤 5 免疫学技术、分子杂交技术分析细胞组分的方法、应用 6 细胞培养:原代细胞、传代细胞、细胞株、细胞系、接触抑制;由动物组织、植物组织获得单个细胞的方法 7 单克隆抗体技术 8 light microscopy,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phase-contrast microscopy,electron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cell line, cell engineering, monoclonal antibody 9 要求:根据拟研究内容正确选择研究方法 第六章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 1 线粒体结构特点,线粒体酶的定位。 2 线粒体功能:氧化磷酸化概念,电子传递链和电子传递,耦联机制。 3 叶绿体结构特点(与线粒体比较)。 4 叶绿体功能:光合作用与光合磷酸化概念,光能的吸收和转变,电子传递链和电子传递,耦联机制,二氧化碳的还原。 5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半自主性,导肽。 6 内共生起源学说 7 mitochondrion, chemical coupling hypothesis, chloroplast, photosynthesis, leader peptide。 第七章真核细胞细胞内膜系统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1 细胞质基质概念,细胞质基质结构(组织化程度及其要求和基础),基本功能 2 内质网:两种类型,与其它结构联系,合成蛋白质种类,信号肽学说,了解内质网糖基化功能、对蛋白质的其它修饰功能、脂类合成功能等

细胞生物学资料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判断、选择) 1.细胞生物学主要经历了一下发展阶段: 1)1665-1838年,细胞发现,显微生物学。 2)1838-1858年,细胞学说的建立 3)1875-1900年,细胞学的经典时期 4)1900-1953年,实验细胞学时期 5)1950s-1970s,细胞生物学学科确立 6)1980s至今,进入分子细胞生物学时代。 19世纪及以前以形态描述为主的生物科学时期 20世纪前半个世纪实验生物学时期 20世纪50年代以来精细定性与定量的现代生物学时期 2.细胞生物学的人物及其发现 细胞的发现: 1665年英国胡克发现细胞 1974年荷兰列文虎克观察到鱼红细胞的细胞核结构 细胞学说的建立: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 M.J. Schleiden ) 发表了《植物发生论》,指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M.J. Schwann) 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指出动植物都是细胞的聚合物。 Sichold等通过对原生动物的研究,发现了原生动物也是由细胞组成。 Albert Kolliker通过对胚胎学的研究,证明了生物个体发育的过程是由细胞不断繁殖和分化的连续过程。 1855年,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 Rudolf Virchow )补充了细胞学说的第三条原理: 所有的细胞都是来自于已有细胞的分裂,即细胞来自于细胞。并创建了细胞病理学说,即机体的一切病理表现都是基于细胞的损伤。 细胞学经典时期: 1840年普金耶( Pukinje )在动物、1846年冯. 莫耳(von. Mohl)在植物中分别看到了“肉样质”的物质,并将其命名为原生质(protoplasm)。 1861年舒尔策(Max Schultze)认为动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具有同样的作用,提出了原生质理论(认为有机体的组织单位是一小团原生质,它们在一般有机体中是相似的,将原生质分为细胞核和细胞质两部分)。 1880年Hanstein提出“原生质体”的概念,即细胞是具有生命活性的一小团原生质。1841年雷马克(Remak)发现鸡胚血细胞的直接分裂。 1883年范.贝内登(van Beneden)在动物中、1886年施特拉斯布格(Strasburger)在植物中发现了减数分裂现象。 1880-1882年Flemming在蝾螈幼虫的组织细胞中发现了有丝分裂。 1883年范.贝内登(Van Beneden)和博费里(Boveri) 在动物细胞中发现了中心体。 1888年沃尔德耶(Waldeyer)提出染色体概念。 1894年高尔基(Golgi)发现了高尔基复合体; 同年,线粒体也被正式命名。 实验细胞学时期: 1876年,德国胚胎学家和解剖学家赫特维希(O. Hertiwing) 首次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海胆和

细胞生物学《第十五章》

十五章细胞社会的联系:细胞连接、细胞黏着和细胞外基质 07园艺生技一班黄冬萍(200730050611)陈玮(200730050605)陈浩琴(200730050603) 一、名词解释 1.细胞连接2、黏合带3、连接子4、细胞外被5、蛋白聚糖 二、填空题 1.紧密连接的两个功能分别为:阻止可溶性物质从____通过____扩散到另一侧,形 成渗透屏障;形成上皮细胞____与____侧向扩散的屏障,维持上皮细胞的极性。 2.紧密连接嵴线中的两类蛋白为____和____。 3.锚定连接由____和____这两类蛋白构成,连接的两种形式辨别标准是____。 4.因桥粒结构破坏,导致上皮细胞锚定连接丧失,体液渗漏而患上的疾病是____。 5.参与黏合带和黏合斑的骨架纤维都是____。 6.间隙连接的基本单位是____。 7.植物细胞中是通过____进行通讯连接的,具有____和____。 8.细胞表面黏着分子根据作用方式可分为四大类:____、____、____、____。 9.选择素是一种一类异亲型结合____的细胞黏着分子。 10.整联蛋白普遍存在于脊椎动物细胞表面,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或____的黏着, 同时整合蛋白还参与____,调节细胞增殖、生长、生存、凋亡等生命活动。 11.动物细胞胞外基质成分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等类型。 12.在胶原纤维内部,原胶原蛋白分子呈______交替平行排列。 13.胶原的合成与组装始于______,并在______中进行修饰,最后在______组装成 ______。 14.弹性纤维主要存在于______及______,也少量存在于皮肤、肌腱及疏松结缔组 织中。 15.桥粒的跨膜粘连蛋白属于______,而半桥粒的跨膜粘连蛋白属于______。 三、选择题 1.间隙连接的功能有() A.代谢偶联 B.机械支撑 C.神经冲动传导 D.胚胎发育 2.根据同类型细胞间的彼此黏着,鼠肝细胞倾向于与()黏着。 A.鸡肝细胞 B.鼠肾细胞 C.狗肠细胞 3.钙黏蛋白是一种()的细胞黏着糖蛋白。 A.异亲型结合、Ca2?依赖 B.同亲型结合、Ca2+依赖 C.不依赖Ca2+ D. 依赖Ca2+、Mg2+ 4.以下()是动物细胞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也是胞外基质最基本的成分之一。 A.弹性蛋白 B.纤连蛋白 C.胶原 D.层粘连蛋白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123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原生质体、细胞质膜、脂质体、水孔蛋白、血影、被动运输、主动运输、ATP驱动泵、胞吞作用、胞饮作用、胞吐作用、吞噬作用、线粒体片段化、氧化磷酸化、电子传递链、细胞内区室化、细胞质基质、内膜系统、分子伴侣、微粒体、内质网应激、残质体、过氧化物酶体、蛋白质分选、共翻译转运、翻译后转运、膜泡运输、细胞通信、细胞信号转导、配体、细胞内受体、第二信使、分子开关、细胞因子、细胞骨架、踏车行为(微丝和微管)、核小体、染色质、染色体、细胞周期、染色体凝缩、接触抑制、癌基因、细胞分化、干细胞、细胞衰老、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凋亡、细胞连接、细胞外基质、桥粒、黏着斑 复习重点: 1、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古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三大类。 2、细胞的基本共性。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基本的特征。 4、病毒是细胞吗?病毒与细胞的关系。 5、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和基本特征。 6、细胞质膜的基本功能。 7、膜的流动性影响因素。 8、细胞质膜与其他生物膜一样都是由膜脂与膜蛋白构成的。膜蛋白可分为周边 膜蛋白(或外在膜蛋白)、整合膜蛋白(或膜内在蛋白)和脂锚定膜蛋白。 9、生物膜的基本特征是流动性和不对称性,这也是完成其生理功能的必要保证。 10、膜脂的运动方式包括侧向运动、钟摆运动、自转运动、翻转运动。 11、红细胞膜骨架包括:血影蛋白、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带 4.1 蛋白、锚 蛋白。 12、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有3种类型,即简单扩散、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 13、膜转运蛋白可分为两类:一类称载体蛋白,另一类称通道蛋白。 14、载体蛋白能通过一系列构象改变介导溶质分子的跨膜转运,而通道蛋白 形成跨膜亲水性通道,有离子通道、孔蛋白以及水孔蛋白三大类型。 15、根据激活信号的不同,离子通道可分为电压门控通道、配体门控通道和 应力激活通道。 16、真核细胞通过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 17、胞吞作用可分为两种类型: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 18、Na+—K+泵的主要生理功能。 19、胞吞作用的类型与功能。 20、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21、氧化磷酸化作用及电子传递复合物的传递过程。 22、线粒体合成ATP的过程。 23、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真核细胞内两种重要的能量转换细胞器。 24、参与电子传递链的电子载体有5类,分别是黄素蛋白、细胞色素、泛醌、 铁硫蛋白和铜原子,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具有氧化还原作用。 25、线粒体四种电子传递复合物分别是:复合物ⅠNADH脱氢酶(或NADH-CoQ

细胞生物学答案(12章-15章)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增殖: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是一个相互连续的过程,这一过程即为细胞增殖。 2.细胞周期: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经过物质积累过程,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3.自然同步化:在自然界中存在的整个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个时相的细胞周期同步过程,称为自然同步化。 4.诱导同步化:控制培养条件,将非同步培养中的所有或大部分细胞暂时性地阻止在细胞周期的某个阶段。 5.选择同步化:用物理方法将处于细胞周期中同一阶段的细胞从非同步的群体中分离出来。6.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M期进行的分裂活动。 7.胞质分裂:有丝分裂后期,将细胞膜、细胞骨架、细胞器,以及可溶性蛋白之等均等分配,并形成两个新的子细胞的过程称为胞质分裂。 8.中心体周期:中心体在细胞周期过程中也要进行复制,并经历一系列的发育过程,称为中心体(或中心粒)周期。 9.中心体整列:中心体分离时,负向运动的马达蛋白在来自姐妹中心体的微管之间搭桥,通过向负极运动,将被结合的微管牵拉在一起,组成纺锤体微管;中心体也自然形成了纺锤体的两极。这一过程称为中心体整列。 10.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产生配子的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有丝分裂,形成4个单倍体的子细胞。细胞仅进行一次DNA复制,随后进行两次细胞分裂。 11.联会:同源染色体配对称为联会,是在减数分裂的偶线期两条同源染色体侧面紧密相贴并进行配对的现象。 12.联会复合体(SC):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形成的一种梯状结构,在电镜下可见其由三个平行的部分组成。 13.重组节: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复合体中的球形、椭圆形或棒状的结节,是有蛋白质装配成的小体。 14.交叉端化:在同源染色体联会期间,同源染色体要发生断裂和重接,在此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间的交换,随着双线期的进行,交叉开始远离着丝粒,并逐渐向染色体臂的端部移动,称为交叉端化。

细胞生物学(12章-15章)

细胞生物学(第12章——第15章)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增殖 2.细胞周期 3.自然同步化 4.诱导同步法 5.选择同步法 6.有丝分裂 7.胞质分裂 8.中心体周期 9.中心体整列 10.减数分裂 11.联会 12.联会复合体(SC) 13.重组节 14.交叉端化 15.周期蛋白框 16.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 17.细胞凋亡 18.Caspase(胱冬蛋白酶) 19.IAP 20.自噬小体 21.细胞衰老 22.自由基理论 23.衰老的遗传程序论 24.细胞分化 25.管家基因 26.奢侈基因 27.差别基因表达 28.转分化 29.再生 30.细胞全能性 31.干细胞(SC) 32.胚胎干细胞 33.近端组织的相互作用 34.细胞决定 35.细胞质决定子 36.同源异型基因 37.同源框 38.DNA甲基化 39.DNA重排 40.基因组调控 41.转录水平的调控

42.癌细胞 43.良性肿瘤 44.恶性肿瘤 45.癌基因 46.原癌基因 47.Src基因 48.抑癌基因 49.RB基因 50.p53基因 51.细胞连接 52.封闭连接 53.锚定连接 54.粘合斑 55.细胞黏着因子 56.细胞外基质 57.糖胺聚糖 58.透明质酸 59.蛋白聚糖 60.基膜 二.填空 1.细胞种类繁多,生命过程有长有短,但最终命运无外乎两种,其一,__________;其二,____________。它们均为细胞生命活动的_______________。 2.细胞分裂前的物质准备是十分重要的,它的准备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细胞周期可以人为地划分为先后连续的四个时期,即_____、_____、_____和_____。通常将含有这四个不同时相的细胞周期称为_______________。 4.多细胞生物,尤其是高等生物,可以看作是由一个______经过许多次分裂和分化所形成的细胞社会。在这个细胞社会中,有些细胞可能会持续分裂,即细胞周期持续运转,这些细胞通常称为_____________;也有些细胞会暂时离开细胞周期,停止细胞分裂,去执行一定的生物学功能,这些细胞称为____________。由前者转化为后者多发生在________。 5.在G1期的________有一个特定阶段。如果细胞继续走向分裂,则可以通过这个特定时期,进入S期,开始合成DNA,并继续前进,直到完成细胞分裂,在芽殖酵母中,这个特定时期被称为________,它控制着______________。在其他真核细胞中,这一特定时期称为________,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6.细胞周期长短的测定的两种主要方法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前者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工同步化分诱导同步化和选择同步化两种。目前应用较广泛的诱导同步化方法主要有两种,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人工选择同步化的两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人工选择同步化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诱导同步化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 8.裂殖酵母通过______形成子代,其细胞周期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芽殖酵母通过_____形成子代,其细胞周期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都有Start,即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生物学课后答案

1、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 1)一切有机体都有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3)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4)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5)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6)细胞是多层次非线性的复杂结构体系 7)细胞是物质(结构)、能量与信息过程精巧结合的综合体 8)细胞是高度有序的,具有自装配与自组织能力的体系 2、为什么说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存在形式 1)支原体能在培养基上生长 2)具有典型的细胞膜 3)一个环状双螺旋DNA是遗传信息量的载体 4)mRNA与核糖体结合为多聚核糖体,指导合成蛋白质 5)以一分为二的方式分裂繁殖 6)体积仅有细菌的十分之一,能寄生在细胞内繁殖 3、怎样理解“病毒是非细胞邢台的生命体”试比较病毒与细胞的区别并讨论其相互的关系。 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芯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的,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是最小、最简单的有机体。仅由一个有感染性的RNA构成的病毒,称为类病毒;仅由感染性的蛋白质构成的病毒称为朊病毒。病毒具备了复制与遗传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特征,但不具备细胞的形态结构,是不完全的生命体;病毒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内才能表现,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病毒自身没有独立的代谢与能量转化系统,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结构、原料、能量与酶系统进行增殖,是彻底的寄生物。因此病毒不是细胞,只是具有部分生命特征的感染物。 病毒与细胞的区别: (1)病毒很小,结构极其简单; (2)遗传载体的多样性 (3)彻底的寄生性 (4)病毒以复制和装配的方式增殖 4、试从进化的角度比较原核细胞。古核细胞及真核细胞的异同。 第四章细胞质膜 3. 何谓内在膜蛋白内在膜蛋白以什么方式与膜脂相结合

细胞生物学 第十三章 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 提纲

第十三章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 第一节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无丝分裂 一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mitosis 也称间接分裂,是高等真核生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按时间顺序分为:前、中、后、末期 (一)分裂前期核内染色质开始凝聚前期prophase 细胞变化特征:染色质凝聚、分裂极确定、核仁缩小解体、纺锤体形成 进入前期的标志:核内松散的染色质纤维螺旋化并发生折叠 动粒:着丝粒两侧附着的多种蛋白质组成在电镜下呈板状或杯状复合结构 间期就完成复制的两组中心体彼此分开,移向两极;中心体是微管的组织中心之一,能发出大量微管,这些微管与中心体一起被称为星体aster 中心体 星体马达蛋白以微管为轨道利用ATP水解出的能量牵引两个中心体移向两极微管 星体微管 纺锤体spindle 动粒微管 极微管组成 三类纺锤体微管负端皆朝向中心体, 正端远离中心体 染色体列队:前期末,染色体凝集程 度增高,在动粒微管牵拉下,染色体逐渐移向赤道面 (二)分裂中期的细胞赤道面上排列着高度凝聚的染色体 中期metaphase 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最大程度凝缩 两个动粒上结合的微管长度相等 染色体 有丝分裂器星体 中心粒 纺锤体 (三)分裂后期完成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后期anaphase主要特征:染色体两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移向细胞的两极 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原因: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动力微管影响不大 染色单体的向极运动跟马达蛋白有关,该蛋白协调微管运动,将染色单体拉向两极(四)分裂末期的细胞核重新组装并完成核分裂 末期telophase 主要特征子代细胞的核形成和胞质分裂 组蛋白去磷酸化,高度凝聚的染色体开始解旋,染色质纤维重新出现,RNA合成恢复,核仁重新形成在每条染色体周围形成双层核膜,核孔重新组装;核纤层蛋白去磷酸化,重新形成核纤层,连接在核膜上 收缩环:中部质膜下方出现大量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聚集形成的环状结构 中体:纺锤体解聚,残存的微管、囊泡聚集于细胞中部,形成的环形致密层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汇总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汇总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汇总【精】第一、二、三章细胞概述 1.细胞学说 2.中膜体 3.细胞融合 4.细胞株 5.细胞系 6.细胞学说 7.分辨率 8.原位杂交 9.原代细胞 10.传代细胞 11.负染色技术 第四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 1.脂质体 2.细胞膜 3.细胞连接 4.紧密连接 5.间隙连接 6.CAM 7.钙黏素 8.选择素 9.整联蛋白10.细胞外表面细胞外 被 11.细胞外基质 12.层黏连蛋白 13.凝集素 14.生物膜

15.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导 1.细胞识别 2.受体 3.第二信使 4.细胞通讯 5.第一信使 6.协同运输(cotransport) 7.细胞识别(cell recognition) 8.主动运输 9.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receptor mediated endocytosis) 10.胞吞作用(exocytosis) 11.组成型胞吐途径(constitutiv eexocytosis pathway )12.调节型胞吐途径(regulated eexocytosis pathway) 13.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 14.分子开关(molecular switches) 15.双信使系统(double messenger system)16.激酶磷酸化级联反应

( phosophorylation cascade) 第六章细胞质基质与细胞 内膜系统 1.信号肽 2.共转移 3.后转移 4.导肽 5.内质网 6.溶酶体 7.微粒体微体 8.内膜系统细胞质膜 系统 9.细胞质基质 10.跨膜运输 11.肌质网 12.SRP DP 13.O-连接糖基化N-连 接糖基化 14.溶酶体 15.自噬性溶酶体异噬 性溶酶体 16.调节型分泌途径组 成型分泌途径 17.融合蛋白 18.乙醛酸循环体 19.信号肽导肽 20.分子伴侣 第七章细胞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和叶绿体1.氧化磷酸化

细胞生物学第11章 15章习题

细胞生物学第11章 15章习题 细胞生物学第11章-15章习题 第十一章核糖体 一、名词解释 1.ribosome(核糖体) 2.5srrnagene(5srrna基因) 3.sdsequence(sd序 列)4.polyribosomes(多聚核糖体)5.n-端规则(n-endrule)6.蛋白酶体 (proteasomes)7.ribozyme(核酶)8.peptidyltransferase(肽酰转移酶)二、填空题 1、核糖体就是一种的颗粒上装结构,其主要成分就是和。 2、在细胞内核糖体的存有 形式主要包含和。 3、蛋白质合成的起始过程很复杂,包括一系列被催化的步骤。 4、可使每个氨基酸和 它相对应trna分子相耦联形成一个。5、包括两个trna分子的结合位点:,即p位点, 紧密结合与多肽链延伸属端连接的trna分子;,即a位点,结合带有一个氨基酸的trna 分子。 6、催化剂肽键的构成,通常指出这个催化反应就是由核糖体小亚基上的分 子介导的。 7、在所有细胞中,都存有一种特别的密码子aug,它随身携带一种特别的氨基酸,即为,做为蛋白质制备的初始氨基酸。 8、核糖体沿着mrna前进,它需要另一个延伸因子,这一步需要水解。当核糖体遇到 终止密码(、、)的时候,延长作用结束,核糖体和新合成的多肽被释放出来。翻译的最 后一步被称为,并且需要一套因子。 三、选择题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核糖体沉降系数分别为()a.30s和50sb.40s和60sc.50s 和60sd.70s和80s2、核糖体的e位点是()。 a.真核mrna加工位点b.trna返回原核生物核糖体的位点c.核糖体中受到ecori 管制的位点d.电化学电势驱动中转的位点3、真核初始因子eif-3的促进作用就是()。 a.帮助形成亚基起始复合物(eif-3、gtp、met-trna、40s)b.帮助亚基起始复合 物(三元复合物、40s)与mrna5′端的结合c.若与40s亚基结合,防止40s与60s亚基 的结合d.与mrna5′端帽子结构相结合以解开二级结构4、下列复合物中哪些不是起始反应的产物?()a.gtp+pib、atp+pic.起始因子d.多肽四、判断题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什么叫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一、名词解释 1.古核细胞:也称古细菌,是一类很特殊的细菌,多生活在极端的生态环境中。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如无核膜及内膜系统;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征。 2.内含子:是基因内不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不出现在成熟的RNA分子中,在转录后通过加工被切除。大多数真核生物的基因都有内含子。在古细菌中也有内含子。 3.外显子:指真核细胞的基因在表达过程中能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 二、简答 1.真核细胞的三大基本结构体系 (1)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的生物膜结构系统; (2)以核酸(DNA或RNA)与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表达系统 (3)由特异蛋白分子装配构成的细胞骨架系统。

2.细胞的基本共性 (1)所有的细胞都有相似的化学组成 (2)所有的细胞表面均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即细胞膜。 (3)所有的细胞都含有两种核酸:即DNA与RNA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4)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毫无例外地存在于一切细胞内。 (5)所有细胞的增殖都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 3.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与进化中的关系并说出证明 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要在细胞内实现。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目前存在3种主要观点: 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 病毒 生物大分子→ 细胞 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最有说服力) 认为病毒是细胞的演化产物的观点,其主要依据和论点如下: (1)由于病毒的彻底寄生性,必须在细胞内复制和增殖,因此有细胞才能有病毒 (2)有些病毒(eg腺病毒)的核酸和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病毒癌基因起源于细胞癌基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